CN105798851A - 带有手持式工作器械及支撑设备的组件和手持式工作器械 - Google Patents

带有手持式工作器械及支撑设备的组件和手持式工作器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98851A
CN105798851A CN201610039375.8A CN201610039375A CN105798851A CN 105798851 A CN105798851 A CN 105798851A CN 201610039375 A CN201610039375 A CN 201610039375A CN 105798851 A CN105798851 A CN 1057988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ce
work apparatus
fixed position
connecting device
ae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3937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98851B (zh
Inventor
C.巴特
M.希特曼
T.迈尔
J.温特霍勒
M.施瓦尔克
F.奥伯霍费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dreas Stihl AG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Andreas Stihl AG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dreas Stihl AG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Andreas Stihl AG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057988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988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988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988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HSTREET CLEANING; CLEANING OF PERMANENT WAYS; CLEANING BEACHES; DISPERSING OR PREVENTING FOG IN GENERAL CLEANING STREET OR RAILWAY FURNITURE OR TUNNEL WALLS
    • E01H1/00Removing undesirable matter from roads or like surfaces, with or without moistening of the surface
    • E01H1/08Pneumatically dislodging or taking-up undesirable matter or small objects; Drying by heat only or by streams of gas; Cleaning by projecting abrasive particles
    • E01H1/0809Loosening or dislodging by blowing ; Drying by means of gas strea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0/00Cultivation of turf, lawn or the like;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 A01G20/40Apparatus for cleaning the lawn or grass surface
    • A01G20/43Apparatus for cleaning the lawn or grass surface for sweeping, collecting or disintegrating lawn debris
    • A01G20/47Vacuum or blower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2Construction of casings, bodies or hand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8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working fluid being air, e.g. for venti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002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Cleaning Of Streets, Tracks, Or Beaches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手持式工作器械及支撑设备的组件和手持式工作器械。工作器械具有罩壳,在其处布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在运行中引导工作器械的把手。支撑设备具有待由操作者携带的保持部。支撑设备包括连接装置,其在第一固定部位处被保持在保持部处而在第二固定部位处被保持在工作器械处。连接装置在第二固定部位处可围绕至少一个摆动轴线摆动地来支承。连接装置在工作位置中关于操作者向后支撑工作器械并且防止工作器械向后运动。工作器械的重心和第一固定部位在工作器械的工作位置中彼此间具有在水平的且关于操作者在侧向的方向上测得的间距。保持部在第一固定部位处具有用于至少部分地支撑由于侧向间距工作器械的重力在第一固定部位处所施加的翻倾力矩的器件。

Description

带有手持式工作器械及支撑设备的组件和手持式工作器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手持式工作器械和支撑设备的组件,其中,工作器械具有罩壳,在罩壳中布置有工作器械的驱动单元,并且在罩壳处布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在运行中引导工作器械的把手,其中,支撑设备设置用于在运行中支撑工作器械并且具有待由操作者携带的保持部,其中,支撑设备包括连接装置,其在第一固定部位处被保持在保持部处而在第二固定部位处被保持在工作器械处,其中,连接装置在第二固定部位处可围绕至少一个摆动轴线摆动地来支承,并且其中,连接装置在工作位置中关于操作者向后支撑工作器械并且防止工作器械向后运动,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带有固定装置的手持式工作器械,其中,工作器械具有罩壳,在罩壳中布置有工作器械的驱动单元,并且在罩壳处布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在运行中引导工作器械的把手,其中,工作器械包括连接装置,其从罩壳中伸出并且其在固定部位处可围绕至少一个摆动轴线摆动地来支承。
背景技术
由文件DE102007048104A1已知一种带有绑带组件的手持式工作器械、即自由切削器(Freischneider)。该自由切削器具有钩,其设置用于悬挂在绑带组件处。钩与孔眼形成柔性连接,通过该柔性连接可承受工作器械的重力。在运行中,工作器械侧向地支撑在绑带组件的支承板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手持式工作器械和支撑设备的组件,其使能够以工作器械符合人机工程学地且省力地工作。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持式工作器械,利用其可省力地运行。
在带有手持式工作器械和支撑设备的组件方面,该目的通过一组件实现,在其中工作器械的重心和第一固定部位在工作器械的工作位置中彼此间具有在水平的且关于操作者在侧向的方向上测得的间距并且保持部在第一固定部位处具有用于至少部分地支撑由于该侧向间距工作器械的重力在第一固定部位处所施加的翻倾力矩的器件。在手持式工作器械方面,该目的通过一种手持式工作器械来实现,在其中固定部位和工作器械的重心在工作器械的工作位置中处于共同的竖直平面中,其中,该共同的竖直平面在工作器械的纵向上取向,且其中,连接装置从罩壳近似水平地且关于操作者在侧向上伸出。
该组件具有用于在运行中支撑工作器械的支撑设备。设置有连接装置,其在第一固定部位处被保持在待由操作者携带的保持部处而在第二固定部位处被保持在工作器械处。在第二固定部位处连接装置可围绕至少一个摆动轴线摆动地来支承。设置成,工作器械的重心和第一固定部位在工作器械的工作位置中彼此间具有在水平的且关于操作者在侧向的方向上测得的间距。相应地,第一固定部位关于操作者处在工作器械的重心旁边。保持部在第一固定部位处具有用于至少部分地支撑由于侧向间距工作器械的重力在第一固定部位处所施加的翻倾力矩的器件。相应地,通过保持部不仅承受重力,而且承受由重力在第一固定部位处所产生的翻倾力矩。该翻倾力矩在此不是在工作器械所支撑在的保持板等处被承受而是在第一固定部位自身处被承受。因为翻倾力矩至少部分地在第一固定部位处由保持部承受,在运行中须最多部分地由操作者来承受该翻倾力矩。由此,可以以较小的力耗费来操作工作器械,从而实现不累的运行。
在重心与第一固定部位之间的侧向间距有利地为大约5cm至大约15cm、尤其大约7cm至大约11cm。大约10cm的间距证实为特别有利的。由此,工作器械很大程度上可自由悬挂在第一固定部位处,而不与操作者侧向接触。同时,待由保持部承受的翻倾力矩比较小,从而实现了保持部的简单结构。当第二固定部位的位置可调时,可以是有利的。对此,连接装置的长度、形状和/或取向有利地可调整。然而,第二固定部位相对于第一固定部位的结构上固定地预设的位置可以是有利的。在工作器械处第二固定部位的位置和/或在保持部处第一固定部位的位置也可以是可调整的。
优选地,第二固定部位布置在罩壳之内。然而,第二固定部位布置在罩壳之外也可以是有利的。有利地,第二固定部位布置在工作器械的重心附近。第二固定部位与重心的水平间距有利地尽可能小。为了在第一固定部位处完全承受翻倾力矩,有利地设置成,第二固定部位和工作器械的重心处于共同的竖直平面中。特别有利地,重心近似竖直地处在第二固定部位之下。由此,工作器械在第二固定部位处不仅在侧向上而且在向前伸延的方向上保持平衡并且可从该平衡位置出发由操作者以非常少的力耗费摆动。工作器械的重力完全在保持部的第一固定部位处被承受。
有利地,工作器械是鼓风机,其在运行中输送鼓风气流通过鼓风管。连接装置有利地承受在运行中由离开的鼓风气流所产生的反冲力。尤其在具有高鼓风功率的鼓风机中,反冲力形成待由操作者所承受的力的主要部分。因为连接装置在运行中承受由离开的鼓风气流产生的反冲力,也可利用具有非常高鼓风功率的鼓风机很大程度上不费力的工作。显著减小了操作者的手关节(通常经由其来承受反冲力)的负荷。
有利地,第二固定部位与鼓风管的纵向中轴线的水平间距尽可能小。由此可减小在鼓风机起动或停止时鼓风机的摆动。当第二固定部位和鼓风管的纵向中轴线处于共同的竖直平面(重心也处于该平面中)中时,得到有利的布置方案。由此得到鼓风机的有利的取向。如果鼓风机在第二固定部位处可摆动地来支承,则鼓风管的纵向中轴线和第二固定部位在鼓风机的静止位置中处于共同的竖直平面中,即当在鼓风机处没有外力作用时,鼓风机即不在运行中并且操作者不使鼓风机从其静止位置中摆出。通过将鼓风管的纵向中轴线布置在第二固定部位和工作器械的重心所在的平面中,在运行中仅须由操作者耗费非常小的力以保持和引导鼓风机。当第二固定部位关于操作者处于工作器械的重心后面时,得到符合人机工程学的布置。然而在第二固定部位布置在工作器械的重心后面的情况下操作者须自己承担重力的一部分。
有利地,工作器械在工作位置中相对于保持部具有关于操作者在侧向上测得的间距。因为工作器械在保持部处具有侧向间距而不贴靠在保持部处,工作器械在运行中可自由摆动,而不由保持部阻碍摆动运动。有利地,连接装置在第二固定部位处可围绕竖直的摆动轴线摆动地来支承。围绕竖直的摆动轴线的可摆动性允许工作器械在水平的平面中摆动。有利地设置成,连接装置在第二固定部位处可围绕水平的摆动轴线摆动地来支承。由此实现工作器械的竖直的摆动运动。当第二固定部位构造在球头关节(Kugelgelenk)处时,得到简单的设计。
有利地设置成,连接装置包括连接销。由此得到简单的结构。在工作位置中,连接销从保持部有利地近似水平地且关于操作者在侧向上伸出。在此,连接销尤其可动地布置在工作器械的罩壳容纳部中。连接装置有利地具有用于连接销在罩壳容纳部中定心的器件。如果连接装置在固定部位处、尤其地在第一固定部位处可松开地来构造,那么这尤其是有利的。连接销的定心简化了连接销在保持部的容纳部中的固定。
手持式工作器械由右手操作者通常携带在身体右侧处,而左手操作者常常偏爱在身体左侧处携带。为了使工作器械不仅能够布置在身体右侧处而且能够布置在身体左侧处,有利地设置成,连接销可在相对而置的侧面上从罩壳中伸出。在此,连接销可持久地在罩壳的两侧上从罩壳中伸出。然而也可以是有利的是,连接销相应仅在一罩壳侧上从罩壳中伸出而在相对的罩壳侧上不从罩壳中伸出。由此避免操作者被在背对操作者的罩壳侧上从罩壳中伸出的连接销妨碍。
为了使在没有支撑设备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工作器械工作,有利地设置成,在工作器械与保持部之间的连接在至少一个固定部位处是可松开的。根据连接装置的设计,在此该连接可在第一固定部位处或在第二固定部位处可松开。也可设置成,连接装置自身构造成可分离。
当保持部具有用于连接装置的容纳部时,得到简单的设计,其中,连接装置包括布置在第一固定部位处的板,其后接容纳部的至少一个轨道。保持部例如可布置在待在操作者的腿部处携带的保持板处。布置在腰部绑带(Hueftgurt)等处也可以是适宜的。有利地,保持部构造在背携式组件(Rueckentraganordnung)处。有利地,在背携式组件处保持有能量储存单元,其通过能量线路(Energieleitung)与工作器械相连接。有利地,能量储存单元是蓄电池而能量线路是缆线。然而,其它能量储存单元、例如燃料箱或气体箱也可以是有利的。能量线路那么是燃料管路或气体管路。工作器械的驱动马达布置在鼓风机自身中而不在背携式组件处。由此,工作器械可被从背携式组件松开并且仅通过能量线路与背携式组件相连接,其具有高灵活性。
对于一种用于运行工作器械、尤其鼓风机(其通过连接装置与待由操作者携带的保持部相连接)的方法,其中,连接装置在工作位置关于操作者向后支撑工作器械并且防止工作器械向后运动,其中,鼓风机包括用于探测鼓风机是否通过连接装置与保持部相连接的器件,设置成,探测鼓风机是否被与保持部分离,并且当识别出工作器械与保持部分离时使最大可供用于驱动工作器械的功率与当工作器械与保持部相连接时最大可供用于驱动工作器械的功率相比减小。
用于运行工作器械的方法是一种独立的与连接装置的设计无关的发明构思。
减小最大地、即在操纵元件最大按压时可供使用的功率引起反冲力的减小。由此可以以简单的方式减小待由操作者在运行中耗费的力。通过减小最大可供使用的功率防止操作者须持久地将操作元件保持在部分按压的位置中。由此简化了操作并且提高了在操作时的人体工学。
对于一种带有固定装置的手持式工作器械,其中,工作器械具有罩壳,在罩壳中布置有工作器械的驱动单元,并且在罩壳处布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在运行中引导工作器械的把手,其中,工作器械包括连接装置,其从罩壳中伸出并且其在一固定部位处可围绕至少一个摆动轴线摆动地来支承,设置成,固定部位和工作器械的重心在工作器械的工作位置中处于共同的竖直平面中,其中,共同的竖直平面在工作器械的纵向上取向,并且其中,连接装置从罩壳近似水平地且关于操作者在侧向上伸出。近似水平地且关于操作者在侧向上伸出的连接装置允许工作器械与保持部连接,保持部至少部分地、有利地完全地承受由于在重心与保持部之间的间距所引起的翻倾力矩。由此实现工作器械的简单的、很大程度上不费力的运行。固定部位和重心布置在共同的竖直平面中导致,工作器械在侧向上被平衡,从而操作者不须在侧向上承受力和力矩。由此实现不费力地工作。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来阐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显示了鼓风机的示意性的侧视图,
图2显示了穿过图1中的鼓风机的剖示图,
图3显示了鼓风机和在操作者处的支撑设备的示意图,
图4和5显示了带有支撑设备的鼓风机的透视图,
图6显示了在连接装置的区域中鼓风机的局部透视图,
图7显示了穿过鼓风机和支撑设备的剖面,
图8显示了支撑设备的保持部的透视图,
图9显示了图7中的连接装置的放大的局部图示,
图10显示了无保持部的相应于图9的图示,
图11显示了在被压入罩壳中的状态中连接装置的剖示图,
图12显示了连接装置的一实施例的剖示图,
图13显示了鼓风机的一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14以侧视图显示了图13中的鼓风机,
图15显示了鼓风机的另一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16以侧视图显示了图15中的鼓风机,
图17显示了带有在操作者处的支撑设备的鼓风机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18显示了在连接装置分开时图17中的组件,
图19显示了连接装置的第二固定部位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0显示了带有在操作者处的支撑设备的鼓风机的一实施例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1从下面显示了对图20中的背部携带部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2显示了带有支撑设备的鼓风机的一实施例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23显示了图22中的支撑设备的示意性分解图,
图24显示了带有支撑设备的鼓风机的一实施例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5显示了图24中的组件的第二固定部位的示意图,
图26显示了带有支撑设备的鼓风机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7显示了带有支撑设备的鼓风机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28显示了图27中的鼓风机的示意性的放大的侧视图,
图29显示了图27中的连接装置的连接元件的示意图,
图30显示了图27中的鼓风机的示意性剖示图,
图31显示了图27中的鼓风机的空气抽吸孔的示意图,
图32显示了抽吸孔和连接装置的一实施变体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33以放大的图示显示了连接装置在抽吸孔处的连结的示意图,
图34和35显示了固定板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36以示意性的侧视图显示了对于图34和35中的固定板的配合板,
图37显示了鼓风机的一实施例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38以部分剖开的、放大的示意图显示了图37中的鼓风机的第二固定部位,
图39显示了连接装置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40显示了带有支撑设备的鼓风机的一实施例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41显示了穿过图40中的鼓风机的第二固定部位的示意性剖示图,
图42显示了带有支撑设备的鼓风机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43显示了穿过图42中的鼓风机的部分剖面的示意图,
图44显示了对于第二固定部位的一实施变体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手持式工作器械的实施例,图1显示了一手持式便携鼓风机1。然而,该工作器械也可以是自由切削器等。鼓风机1具有罩壳2,在罩壳2处布置有把手3。操纵杆4可摆动地支承在把手3处。在罩壳2处构造有鼓风管5,布置在罩壳2中的鼓风单元13(图2)输送鼓风气流通过鼓风管5。在该实施例中,将喷嘴6插到鼓风管5上。喷嘴6有利地可更换,从而为了与鼓风机1的所设置的应用相匹配操作者可插上具有期望的喷嘴形状的喷嘴6。在喷嘴6处构造有吹出孔8,鼓风气流通过吹出孔8在吹出方向11上离开鼓风机1。
图1显示了在工作位置10中的鼓风机1。在工作位置10中,吹出方向11相对于水平面12向下倾斜了吹出角度α。吹出角度α例如可为大约10°至大约70°。在运行中,操作者使鼓风机1在竖直方向上摆动,如通过双箭头37所示,使得吹出方向11改变并且可将鼓风气流对准待吹走的物品。鼓风气流在运行中通过抽吸孔7来抽吸,抽吸孔7在工作位置10中侧向地处于操作者19(图3)后面。吹出孔8关于操作者19指向前。
鼓风机1具有连接装置9,其用于连结到在操作者19处的保持部21(图3)处。在连接装置9处,鼓风机1可围绕在工作位置10中水平地伸延的摆动轴线27摆动,如接下来还详细来阐述的那样。
图2详细显示了鼓风机1的结构。鼓风单元13包括驱动马达14,其旋转地驱动至少一个未示出的风扇叶轮。在该实施例中,驱动马达14布置在鼓风管5中。在驱动马达14与鼓风管5之间形成环形腔,风扇叶轮输送工作气流通过该环形腔。多个风扇叶轮可以是有利的。在该实施例中,鼓风单元具有不旋转的导轮15。在未示出的风扇叶轮和导轮15下游设置有引导元件16,其近似构造为倒圆的锥体并且环形腔在其外周缘处变宽。鼓风单元13在鼓风管5的纵向中轴线18的方向上输送鼓风气流。在该实施例中,鼓风单元13构造为轴流式鼓风机。然而,构造为对角式鼓风机(Diagonalgeblaese)也可以是有利的。在此,到鼓风机中的流入方向和从鼓风机出来的流出方向近似在相同的方向上伸延。
布置在罩壳2中的控制部50用于控制驱动马达14。在引导元件16下游,鼓风管5在工作位置10中略微向下弯曲地延伸,而喷嘴6在该实施例中直地来构造。
鼓风机1具有重心17,其在该实施例中处于驱动马达14的区域中。重心17的其它位置也可以是有利的。对于不同的喷嘴6,在此可得到重心17的不同的位置。鼓风机1构造成使得重心17在工作位置10中处在把手3之下。由此,操作者在运行中最多须承受较小的围绕水平的摆动轴线27(图1)或在鼓风机1的纵向上伸延的摆动轴线的翻倾力矩。连接装置9此外具有竖直的摆动轴线29,其同样穿过重心17并且与把手3相交。
图3示意性地显示了鼓风机1在操作者19处的布置。鼓风机1通过支撑设备20支撑在操作者19处。支撑设备20包括保持板22,其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腰部绑带23和腿部绑带24由操作者携带。保持板22的其它连结也可以是有利的,例如仅通过腰部绑带或者在还包括肩部绑带和/或另外的绑带的绑带组件处。保持部21构造在保持板22处,连接装置9被保持在保持部21处。如图3所示,竖直的摆动轴线29布置在包含鼓风管5的纵向中轴线18(图2)的竖直平面26中。竖直平面26在工作位置10中相对于保持部21具有在水平方向上且关于操作者在侧向上测得的间距a。由此,鼓风机1在运行中悬挂在操作者19旁边。鼓风机1仅通过保持部21和保持板22支撑在操作者19处。鼓风机1的罩壳2在此不贴靠在保持板22处。支撑仅通过连接装置9实现。
在图3中还显示了水平的摆动轴线27。间距a平行于水平的摆动轴线27来测量。有利地,重心17位于包含鼓风管5的纵向中轴线18的竖直平面26附近。在该实施例中,重心17位于竖直平面26中。在运行中,操作者19还使鼓风机1围绕竖直的摆动轴线29摆动。在此,吹出孔8向右和左运动,如通过双箭头39所示。由于间距a,可在不由保持板22影响运动的情况下来实施在双箭头37和39的方向上的摆动运动。
如图4所示,保持板22具有用于固定腰部绑带23和腿部绑带24的槽25。在图4中还示意性地绘出了反冲力R,其将在运行中从吹出孔8出来的鼓风气流施加到鼓风机1上。反冲力R在运行中完全通过连接装置9来承受并且被导出到保持部21和保持板22中。由此,反冲力R由操作者19的腿部承受而不经由布置在把手3处的手。由此,尤其在手关节处操作者的负荷被保持较小。
如图5所示,连接装置9包括波纹管34,其接下来还详细来说明。如图6所示,在波纹管34的从罩壳2中伸出的端部处布置有板36。
图7中的剖示图详细显示了该结构。连接装置9包括连接销33,其在第一固定部位30处固定在保持板22处而在第二固定部位31处固定在鼓风机1处。第一固定部位30由在保持板22处的容纳部28形成。还如图7所示,在容纳部28之上设置有引入辅助40,其构造为从保持板22斜伸出的板区段,也如图8所示。在第二固定部位31处设置有球头关节32,鼓风机1利用球头关节32相对于连接销33可摆动地来支承。在此,球头关节32允许围绕竖直的摆动轴线29和水平的摆动轴线27的摆动运动。鼓风机1围绕近似平行于纵向中轴线18(图2)并且伸延通过球头关节32的轴线49的翻倾也在较小的角度范围上是可能的。
如图7所示,连接销33被波纹管34包围。连接销33伸到罩壳容纳部35中,其构造为在罩壳2中的凹部。球头关节32在设置罩壳容纳部35的底部处。第二固定部位31在中间设置在罩壳2中并且与重心17共同处于竖直的摆动轴线29上。第二固定部位31与重心17一起处于竖直的平面26中并且位于鼓风管5的纵向中轴线18(图3)附近。在该实施例中,纵向中轴线18位于竖直平面26中。波纹管34引起连接销33在罩壳容纳部35中的定心。由此,连接销33近似垂直于竖直平面26从鼓风机1的罩壳2中伸出。
如图7所示,竖直平面26与保持板22具有间距a。间距a垂直于竖直平面26来测量。鼓风机1在结构上规定的角度范围中自由摆动地被保持在球头关节32处。如图7所示,鼓风机1的罩壳2与保持板22具有侧向间距b并且在工作位置10中不接触保持板22。间距b被选择成使得在运行中得到鼓风机1的足够的可动性。有利地,间距a为大约5cm至大约15cm、尤其大约7cm至大约11cm。大约10cm的间距a证实为特别有利的。图7也显示了鼓风机的重力F,其从重心17竖直向下作用。重力F在第一固定部位30处施加翻倾力矩。该翻倾力矩完全由容纳部28承受。
如图8所示,容纳部28在该实施例中构造为薄片41,其具有用于连接销33的近似竖直的槽51。薄片41与保持板22有间距地固定在保持板22处。在该实施例中,对此将在图9中示出的垫片(Unterlegblech)42垫在保持板22与薄片41之间。薄片41的限制槽51的棱边形成侧向的轨道38,板36在轨道38后面来引导。由于板36在竖直方向上比较大的延伸,由重力F在第一固定部位30处施加的翻倾力矩被板36引入轨道38中并且如此引入保持板22中。在此,板36固定地并且在运行中通常作用的力下不可动地与连接销33相连接。由此,工作器械的重力F被支撑在第一固定部位30处。
图9详细显示了连接装置9的设计。波纹管34具有第一端部44,其被保持在板36处的凸缘52与连接销33的加厚部53之间。在此,波纹管34的第一端部44被保持与板36有较小间距,使得薄片41可接合到波纹管34的第一端部44与板36之间。波纹管34的第二端部45在罩壳2处被保持在其外周缘处。第二端部45被布置在波纹管34中的环43压向罩壳2的壁。也如图9所示,连接销33具有凸肩46,在凸肩46处连接销33的直径向第一固定部位30的方向增大。凸肩46形成对连接销33的止挡。连接销33可被插入球头关节32中直至凸肩46。
在图10中通过双箭头47表示鼓风机1围绕轴线49的翻倾运动。如图10和11所示,罩壳容纳部35的内直径在所示的穿过连接销33的竖直剖切平面中近似相应于波纹管34的外直径。由此由波纹管34限制在双箭头47的方向上围绕轴线49的摆动运动。围绕轴线49的翻倾运动仅能到波纹管34的弹性所允许的程度。
也如图10所示,在罩壳2中在连接销33的背对板36的侧面处构造有容纳腔48。如果不需要连接装置9,则可将连接销33压入罩壳2中,直至达到在图11中所示的位置中。连接销33的自由端部伸到容纳腔48中。波纹管34在连接销33插入罩壳2中时被压缩。在被压入罩壳2中的位置中,板36近似与罩壳2的外侧相平地结束并且在图11中显示的剖切平面中很大程度上封闭罩壳容纳部35。
图12显示了包括连接销63的连接装置59的实施例。连接装置59设置在具有罩壳62的鼓风机处。鼓风机的结构在此大致相应于在前面的附图中所示的鼓风机1。在所有附图中,彼此相应的元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图12中的罩壳62具有两个罩壳容纳部35,其朝向罩壳62的相对而置的侧面敞开。连接销63伸过罩壳62。连接销63的从罩壳62中伸出的第一端部64承载板36。连接销63的在相对的侧面上从罩壳62中伸出的端部65同样承载板36。由此,连接销63不仅可被布置在位于操作者19的右侧处的保持部21处而且可被布置在位于操作者19的左侧处的保持部21处。由此,图12中的鼓风机可由右手和左手同样操作。可设置成,连接销63仅在罩壳62的一侧上从罩壳62中伸出并且连接销63可在其纵向上移动,使得连接销63选择性地在一或另一罩壳侧上从罩壳62中伸出。
图13和14显示了鼓风机71的实施例,其结构大致相应于鼓风机1的结构。连接装置9的设计也相应于鼓风机1。在图中未示出波纹管34。如图13所示,鼓风机71具有罩壳72,把手73布置在罩壳72处。在把手73的面向前的侧面处在罩壳72处布置有引导块(Fuehrungsknauf)74。如果鼓风机71通过支撑设备20固定在保持板22处,则鼓风机71摆出。由此,操作者可在引导块74处仅通过用手轻轻按压使鼓风机71在水平的和竖直的方向上摆动并且如此使鼓风气流转到期望的吹出方向上。由此,即使对于带有非常高的鼓风功率的鼓风机71也可少费劲地工作。
图13和14也显示了罩壳容纳部35的设计。罩壳容纳部35具有两个区段75,其近似圆弧形地来构造。一区段75从连接销33的中间位置中出发在工作位置10中且关于携带鼓风机71的操作者向前伸而同样圆弧形地构造的另一区段75向后伸。由此可使鼓风机71的吹出孔1相对于连接销33向右和左摆动。在此,罩壳容纳部35的设计确定鼓风机71的可能的摆动角度。罩壳容纳部35的壁形成对在图13和14中未示出的波纹管34的止挡。
图15和16显示了鼓风机81的实施例,在其罩壳82处设置有把手83以及布置在把手83前面的引导块84。引导块74具有展平的形状,而引导块84近似球形地来构造。
鼓风机1,71和81具有电气驱动马达14。为了给驱动马达14供能,可将蓄电池布置在鼓风机1,71,81处。为了能够在足够长的工作时间中实现高鼓风功率,需要比较大的蓄电池。为了避免鼓风机1,71,81的重量过大,可设置有背携式蓄电池,其通过能量线路与鼓风机1,71,81相连接。
图17显示了鼓风机91的实施例,其通过支撑设备90与背携式组件102相连接。鼓风机91具有罩壳92,在罩壳92处设置有把手93。把手93也如鼓风机1,71,81的把手那样布置在罩壳92的上侧处并且在鼓风机91的纵向上、即近似平行于鼓风管5的纵向中轴线18(图2)取向。在运行中,操作者19在把手93处引导鼓风机91。把手93近似位于重心17之上。
背携式组件102包括在图17中示意性示出的肩部绑带103,利用其由操作者在背部上携带背携式组件102。在背携式组件102处设置有在图17中示意性示出的能量储存单元104。能量储存单元104有利地是蓄电池。能量储存单元104通过能量线路115、尤其电线与鼓风机91相连接。支撑设备90包括连接装置99,其在第一固定部位100处固定在背携式组件102处而在第二固定部位101处固定在鼓风机91处。在此,第二固定部位101设置在鼓风机91的抽吸孔97处,抽吸孔97布置在鼓风机91的在运行中关于操作者19面向后的侧面处、即在鼓风机91的背对吹出孔的侧面处。第二固定部位101与重心17共同位于包含鼓风管5的纵向中轴线18的竖直平面中。第二固定部位101相对于重心17向后错位地布置。在根据图17的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位100布置在背携式组件102的面向鼓风机91的竖侧(Hochseite)处。第一固定部位100相对于第二固定部位101具有在侧向上且水平地测得的间距c。背携式组件102形成由操作者18所携带的用于连接装置99的保持部。
连接装置99构造为侧向地且斜向下伸出的连杆。在第一固定部位100处设置有摆动关节106,利用其可使连接装置99向上翻。然而,不能使连接装置99从在图17中所示的位置中进一步向下翻。由此,连接装置99可部分地承受鼓风机91的重力F并且完全承受由于在重心17与第一固定部位100之间的侧向间距c所引起的翻倾力矩。
图17显示了在连接的状态中的布置,在该状态中鼓风机91通过连接装置99与背携式组件102相连接。在该状态中,连接装置99承受由离开的鼓风气流所产生的反冲力R(图18)以及重力F的一部分和由重力F由于间距c所产生的翻倾力矩。由于重心17在第二固定部位101之前的位置所施加的翻倾力矩不是由连接装置99、而是须由操作者19承担。
图18显示了在未连接的状态95中的布置。在未连接的状态95中,鼓风机91不通过连接装置99与背携式组件102相连接。仅存在通过能量线路115的连接,通过能量线路不承受力。在该实施例中使鼓风机91在第二连接部位101处与连接装置99分离。然而也可设置成,使鼓风机91在第一连接部位100处与背携式组件102分离并且连接装置99被固定地保持在鼓风机91处。
如图18所示,连接装置99包括第一区段107,其通过摆动关节106被保持在背携式组件102处。连接装置99此外包括第二区段108,其可伸缩式地插入第一区段107中,如通过双箭头109所示。由此,连接装置99的长度和因此第二固定部位101的位置可在运行中调整。有利地,区段107和108彼此的位置可固定,从而也由连接装置99部分地承受重力F。
如图18所示,背携式组件102在面向鼓风机91的竖侧处具有凹部105。通过将区段108插入区段107中并且接着使区段107向上翻直到区段107贴靠在背携式组件102处且至少部分地布置在凹部105中,可在未连接的状态95中将连接装置99转到运输位置中。区段107的上翻通过双箭头114来表示。
如图18所示,鼓风机91的罩壳92在背对吹出孔8的侧面处具有凹部110,第二固定部位101构造在凹部110处。
如图19中的示意性剖示图所示,凹部110构造成近似漏斗形。在凹部110的一侧处设置有栓112,其伸到第二区段108的长孔111中。在第二固定部位101处,鼓风机91的罩壳92的栓112可相对于连接装置99的第二区段108围绕水平的摆动轴线117摆动。栓112布置在传感器113处,传感器113辨识第二区段108是否布置在栓112处。传感器113由此辨识连接的状态94和未连接的状态95。传感器113与鼓风机91的控制部50相连接。在图17和19中示出的连接的状态94中,驱动马达14的全部驱动功率可供鼓风机91的运行使用。如果操作者完全操纵操纵杆4,以最大鼓风功率驱动鼓风单元13。如果传感器113识别出第二区段108从鼓风机91松开,则减小最大供驱动鼓风单元13使用的功率。即使操作者完全操纵操纵杆4,也不以最大功率、而是以减小的功率驱动鼓风单元13。由此,在未连接的状态95中限制反冲力R并且如此减小了在运行中操作者19的负荷。如果又通过连接装置99将鼓风机91与背携式组件102相连接,则有利地又提供最大功率用于驱动鼓风单元13。
图20显示了鼓风机121的实施例,其通过支撑设备120与背携式组件132相连接。在此,图20显示了连接的状态94,在连接的状态94中通过背携式组件132来承受在运行中由流出的鼓风空气所产生的反冲力R以及由背携式组件132来承受由于在鼓风机121的重心17与第一固定部位130之间的侧向间距c(图18)所引起的翻倾力矩。鼓风机121具有罩壳122,在罩壳122处设置有用于在运行中引导鼓风机121的把手123。支撑设备120包括连接装置129,其在第一固定部位130处固定在背携式组件132的底板135处。在布置在鼓风机121的罩壳122的下侧处的第二固定部位131处,连接装置129与鼓风机121相连接。在该实施例中,连接装置129伸缩式地来构造,从而可由操作者匹配连接装置129的长度。连接装置129也如连接装置99那样从背携式组件132侧向斜向下伸出。附加于未示出的肩部绑带,背携式组件132通过腰部绑带133固定在操作者处。背携式组件132包括底板135以及背板137,其在该实施例中布置在腰部绑带133的区域中。在背携式组件132处固定有能量储存单元134、尤其蓄电池。在图20中未示出能量线路,能量储存单元134不仅在连接的状态94中而且在未连接的状态95中通过该能量线路与鼓风机121相连接。
图21从在运行中面向底部一侧显示了底板135。如图21所示,底板135在布置在底板135的右侧处的第一固定部位130旁边具有备选的第二固定部位136,其布置在底板135的左侧处。由此,可将连接装置129为了以右手引导鼓风机121固定在固定部位130处而为了以左手引导鼓风机121固定在备选的固定部位136处。
如图22所示,第二固定部位131在罩壳122的下侧处布置在鼓风机121的后部区域中。由此,鼓风机121的重力F的一部分在运行中靠在第二固定部位131上并且通过支撑设备120被引入背携式组件132中。图22也示出由第一区段127(其在第一固定部位130处固定在背携式组件132处)以及第二区段128(其伸缩式地与第一区段127相连接且其在第二固定部位131处与罩壳122相连接)构成的连接装置129的结构。
图23示意性地且简化地显示了在第一固定部位130和第二固定部位131处连接装置129的结构。在第一固定部位130处,连接装置129具有球头124,其伸到背携式组件132的相应的球头容纳部中且由此形状配合地与背携式组件132相连接。在此,在第一固定部位130处的连接尤其是可松开的。球头容纳部设计成使得在第一固定部位130处可承受由重力F由于在重心17与固定部位130之间的侧向间距在第一固定部位130处所施加的翻倾力矩。在第二固定部位131处设置有球头125,其伸到罩壳122的容纳部126中。球头125和容纳部126彼此协调成使得可使鼓风机121的吹出孔8在运行中以期望的角度向上和下且在水平方向上向右和左摆动。
图24显示了鼓风机141的实施例,其通过支撑设备140支撑在背携式组件152处。背携式组件152包括背部携带部155,能量储存单元154、尤其蓄电池布置在背部携带部155处。设置有连接能量储存单元154和鼓风机141的、在图24中未示出的能量线路。支撑设备140具有连接装置149。在背部携带部155处固定有连接装置149的侧向伸出的支架143。支架143具有固定孔146,在其处可在不同的位置中固定连接装置149的臂144。在该实施例中,臂144具有摆动关节145。然而,臂144也可刚性地来构造。臂144关于支架143的纵向中轴线在支架143的径向上斜向下伸出。在臂144的背对支架143的端部处设置有第二固定部位151,臂144在第二固定部位151处固定在鼓风机141的罩壳142处。在此,第二固定部位151布置在抽吸孔147的区域中。有利地,第二固定部位151处于鼓风管5的纵向中轴线18的延长中。特别有利地,第二固定部位151处于反冲力R(图4)的矢量的延长中,使得反冲力R在第二固定部位151处完全被承受并且不产生围绕第二固定部位151的力矩。
支架143在第一固定部位150处固定在背携式组件152的背部携带部155处。第一固定部位150在下部的侧向的区域中设置在背部携带部155处。背携式组件152此外包括腰部绑带153。如图24所示,第一固定部位150相对于第二固定部位151具有在操作者的侧向上且在水平方向上测得的间距c。由于间距c,鼓风机141的重力F在第一固定部位150处施加翻倾力矩,其在第一固定部位150处被承受并且被导出到背部携带部155中。
图25示意性地显示了第二固定部位151的设计。在第二固定部位151处设置有万向节156,其将臂144与鼓风机141的罩壳142相连接。万向节具有水平伸延的第一摆动轴线157和垂直伸延的第二摆动轴线158。有利地,第一摆动轴157在侧向上伸延并且由此使吹出孔能够向上和下摆动,而第二摆动轴158使吹出孔能够向右和左摆动。
图26显示了设置在鼓风机161处的支撑设备160的实施例。鼓风机161具有罩壳162,其具有第一区段163和第二区段164。在第一区段163中布置鼓风单元而在第二区段164处可布置带有吹出孔的喷嘴。罩壳162的第二区段164包括抽吸孔167。在这两个区段163和164之间设置有摆动关节165,其按照波纹膜盒的形式来构造并且使第一区段163能够围绕水平的第一摆动轴线177的运动和围绕竖直的第二摆动轴线178运动。第一摆动轴线177在此在操作者19的侧向上取向。
支撑设备160包括连接装置169,其将鼓风机161与背携式组件172相连接。背携式组件172包括腰部绑带173以及未示出的肩部绑带。在背携式组件172处固定有能量储存单元174。连接装置169包括L形弯曲的支架175,其在第一固定部位170处固定在背携式组件172的下侧处。在该实施例中,支架175的区段从第一固定部位170竖直向下伸出。支架175的弯折的区段关于操作者19在侧向上且近似水平地向外伸出。鼓风机161的罩壳162的第二区段164挂在支架175处。对此,在罩壳162的区段164处形成有槽形的容纳部176,其搭接支架175。有利地,容纳部176部分地包围支架175,从而产生卡锁固定。可设置成,容纳部176被固定地保持在支架175处。然而也可设置罩壳162的区段164围绕杆175的纵轴线的摆动运动。罩壳162的第一区段163形成支撑设备160的一部分并且在第二固定部位171处固定在摆动关节165处。通过第二区段164和支架175来承受鼓风机161的重力F的一部分以及由从鼓风管5离开的空气流所产生的反冲力R。
图27显示了鼓风机181的实施例,其可通过支撑设备180与背携式组件192连接。图27显示了在未连接的状态95中的布置。鼓风机181具有带有第一区段183和第二区段184的罩壳182,这两个区段通过摆动关节185铰接地相互连接。摆动关节185在该实施例中构造为波纹管。然而,摆动关节185的其它设计也可以是有利的。在摆动关节185处,这两个区段183和184可围绕水平的和竖直的轴线相互摆动。支撑设备180包括连接装置189,其在第一固定部位190处固定在背携式组件192处。第二固定部位191在罩壳182的第一区段183与罩壳182的第二区段184的连接部位处形成。如图27所示,在未连接的状态95中背携式组件192通过能量线路207与鼓风机181相连接。连接装置189包括连接元件194,其构造为杠杆。连接元件194可在连接部位193处与罩壳182的第二区段184连接。在图27中所示的未连接的状态95中,连接元件194和罩壳182的第二区段184不相互连接。在第一固定部位190处和在第二固定部位191处的连接不可松开。
如图28所示,连接部位193邻近抽吸孔187设置在鼓风机181的纵侧处。在连接部位193处设置有轨道195,在其中固定元件196可在双箭头197的方向上纵向移动地来支承。由此,可调整连接元件194与罩壳182的第二区段184对于操作者符合人机工程学的连结点。
图29示意性地详细显示了连接元件194的设计。连接元件194具有第一区段201,第二区段202可在双箭头211的方向上移动地保持在第一区段201处。对此,第二区段202在与第一区段201的连接部位处具有长孔205。第三区段203经由摆动关节206如由箭头208所示那样可摆动地支承在第二区段202处。第四区段204按照伸缩管的形式可在双箭头209的方向上纵向移动地支承在第三区段203处。为了将区段203和204相互固定,设置有卡锁元件210。区段201,202,203和204在该实施例中构造为杆。
如图30所示,在第一区段183与第二区段184之间在摆动关节185处设置止挡198。止挡198包括固定在第一区段183处的第一止挡元件199以及固定在第二区段184处的第二止挡元件200。止挡元件199和200在摆动关节185的压缩的状态中彼此贴靠。止挡198限制摆动关节185最大可被压缩的行程。
图31显示了对抽吸孔187的视图。在上部的中间区域中在抽吸孔187处设置有插座212,可将能量线路207(图27)插入插座212中。
图32和33显示了连接元件194在抽吸孔217处备选的连结方案。第一区段201固定在背携式组件192处。第四区段204伸到鼓风机的抽吸孔217处的槽218中。如图33所示,槽218在纵侧处具有卡锁凹部220。第四区段204承载卡锁元件221,其通过弹簧元件222被弹性地支承。图33中的图示仅示意性地示出。可设置有任何合适的卡锁装置。通过卡锁装置可将第四区段204在不同的位置中固定在抽吸孔217处。连接元件194是连接装置219的部分。
图34至36显示了连接装置在保持部、例如背携式组件或鼓风机处的备选连结方案。设置有固定板226以及配合板227。可将固定板226和配合板227相互连接和彼此松开。固定板226和配合板227可设置在第一固定部位处、在第二固定部位处或在连接装置的两个区段之间。在此,固定板226是连接装置的部分,并且配合板227可布置在保持部或鼓风机处或者固定板226可布置在保持部或鼓风机处,并且配合板227是连接装置的部分。固定板226具有多个栓228。在该实施例中设置有四个栓228,其为了使易于引入倾斜地来构造。此外,固定板226具有两个锁止元件230,其分别通过摆动轴承231可摆动地来支承。锁止元件230的摆动运动在图35中通过箭头232来表示。
配合板227具有用于栓228的凹部229。凹部229也可构造为栓228接合到其中的孔。为锁止元件230设置有凹部233。在锁止的状态中,锁止元件230后接凹部233的边缘并且由此固定在配合板227处。凹部233也可构造为孔。
图37显示了由操作者携带的鼓风机241,其通过在图39中示意性示出的连接装置239与背部携带部相连接。图37显示了在未连接的状态94中的鼓风机241。连接装置239包括栓242,如图38所示其在连接的状态95中伸到连接装置239的容纳部243中。栓可在容纳部243中围绕在该实施例中竖直布置的摆动轴线247摆动。为了将栓242在摆动轴线247的方向上固定在容纳部243中,设置有卡锁元件244,其例如可以是弹性的环。如图39示意性所示,连接装置239包括区段246,其通过摆动关节245与容纳部243相连接。区段246可直接固定在背部携带部处或通过另外的元件与背部携带部相连接。
图40显示了鼓风机251的实施例,其通过支撑设备250与背携式组件272相连接。鼓风机251具有罩壳252,其在它的在运行中面向后的侧面处具有抽吸孔257。在遮盖抽吸孔257的格栅中近似在中间设置有用于连接装置259的容纳部258。连接装置259在第一固定部位260处固定在背携式组件272处。在第二固定部位261处,连接装置259在图40中所示的未连接的状态94中不与鼓风机251相连接。第一固定部位260关于操作者19布置在背携式组件272的右边的纵侧的下端处。连接装置259通过摆动关节264与背携式组件272相连接。在背携式组件272处固定有能量储存单元274、尤其蓄电池。连接装置259包括保持在摆动关节264处的第一区段262以及可伸缩式地插入第一区段262中的第二区段263。在第二区段263的背对第一区段262的端部处保持有连接板265,其可被固定在容纳部258中。
如图40所示,背携式组件272在其右边的纵侧处具有凹部267,其用于在未连接的状态94中容纳连接装置259。对此,将这两个区段262和263推到彼此中并且接着通过摆动关节264翻到背携式组件272处,直到连接装置259至少部分地处于凹部267中。有利地,设置有用于在凹部267中固定连接装置259的器件。
在图41中局部示出连接的状态95。在该状态中,连接板265在第二固定部位261处布置在容纳部258中。连接板265例如可通过磁体连接来固定在容纳部258中。其它形式的固定也可以是有利的。连接板265通过摆动轴承266与第二区段263相连接。有利地,摆动轴承266允许在侧向上和围绕水平的摆动轴线的摆动运动。连接板265尤其有弹性。
图42显示了鼓风机271的实施例,其通过支撑设备270与背携式组件282相连接。支撑设备270包括连接装置279,其在第一固定部位280处固定在背携式组件282处。第一固定部位280设置在背携式组件282的关于操作者19处于右侧的下棱边处。连接装置279侧向地斜向下伸出并且构造为刚性杆。在其背对第一固定部位280的端部处,连接装置279具有连接元件285,其用于在第二固定部位281处与鼓风机271的罩壳252的容纳部278连接。鼓风机271的罩壳与鼓风机251的罩壳252相同地来构造并且区别仅在于容纳部278。如在根据图40的实施例中,容纳部278在中间布置在鼓风机271的抽吸孔257中。图42显示了在未连接的状态94中的布置,在该状态中连接元件285不布置在容纳部278中。在图42中未示出在未连接的状态94中也将鼓风机271与背携式组件282相连接的能量线路。
图43示意性地显示了容纳部278。容纳部278包括联结部287,其通过关节286被保持在罩壳252处并且由此可与连接元件285对准。联结部287布置在有利地构造成漏斗形的凹部288中,使得连接元件285通过凹部288的壁被引至联结部287。联结部287例如可以是磁性联结部。
图44示意性地显示了磁性联结部的一实施例。用于与背携式组件相连接的连接装置289携带磁体292。在鼓风机处构造有容纳部290,在其底部处设置有操纵元件293,其通过弹簧294被弹性地支承。与操纵元件293连接有两个保持臂295,其分别通过摆动轴承296与操纵元件293相连接。如果使连接装置289在箭头297的方向上运动到容纳部290中,则使操纵元件293逆着弹簧294的力在图44中向右运动。保持臂295具有支座,其防止保持臂295在图44中向右运动。由此,保持臂295在摆动轴承296处摆动到容纳部290中并且接合到连接装置289的凹部298中。由此实现连接装置289的形状配合的紧固。有利地,该组件设置在第二固定部位291处。
在所有实施例中,支撑设备20,90,120,140,160,180,270这样支撑工作器械,使得至少部分地支撑由于侧向的间距a,c工作器械的重力在第一固定部位处所施加的翻倾力矩。有利地,附加地,至少部分地、有利地完全地承受工作器械的重力F和/或由从鼓风机中离开的鼓风气流所产生的反冲力R。
位置说明如“前”、“后”、“侧向”、“上”、“下”等在所有实施例中针对操作者19和鼓风机的工作位置10。

Claims (19)

1.一种带有手持式工作器械和支撑设备的组件,其中,所述工作器械具有罩壳(2,62,72,82,92,122,142,162,182,252),在所述罩壳中布置有所述工作器械的驱动单元,并且在所述罩壳处布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在运行中引导所述工作器械的把手(3,73,83,93,123),其中,所述支撑设备(20,90,120,140,160,180,270)设置用于在运行中支撑所述工作器械并且具有待由操作者(19)携带的保持部(21),其中,所述支撑设备(20,90,120,140,160,180,270)包括连接装置(9,59,99,129,149,169,189,219,239,259,279,289),其在第一固定部位(30,100,130,150,170,190,260,280)处被保持在所述保持部(21)处而在第二固定部位(31,101,131,151,171,191,261,281)处被保持在所述工作器械处,其中,所述连接装置(9,59,99,129,149,169,189,219,239,259,279,289)在所述第二固定部位(31,101,131,151,171,191,261,281)处能够围绕至少一个摆动轴线(27,29,117,157,158,177,178,247)摆动地来支承,并且其中,所述连接装置(9,59,99,129,149,169,189,219,239,259,279,289)在工作位置(10)中关于所述操作者(19)向后支撑所述工作器械并且防止所述工作器械向后运动,
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器械的重心(17)和所述第一固定部位(30,100,130,150,170,190,260,280)在所述工作器械的工作位置(10)中彼此间具有在水平的且关于所述操作者(19)在侧向的方向上测得的间距(a,c),并且所述保持部(21)在所述第一固定部位(30,100,130,150,170,190,260,280)处具有用于至少部分地支撑由于侧向的间距(a,c)所述工作器械的重力(F)在所述第一固定部位(30,100,130,150,170,190,260,280)处所施加的翻倾力矩的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间距(a,c)为5cm至15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部位(31,101,131,151,171,191,261,281)和所述工作器械的重心(17)处于共同的竖直平面(26)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心(17)近似竖直地处于所述第二固定部位(31)之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器械是鼓风机(1,71,81,91,121,141,161,181,241),其在运行中输送鼓风气流通过鼓风管(5),并且所述连接装置(9,59,99,129,149,169,189,219,239,259,279,289)在运行中承受由离开的所述鼓风气流所产生的反冲力(R)。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部位(31,101,131,151,171,191,261,281)和所述鼓风管(5)的纵向中轴线(18)处于共同的竖直平面(26)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器械在工作位置(10)中相对于所述保持部(21)具有关于所述操作者(19)在侧向上测得的间距(b)。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9,59,149,169,239)在所述第二固定部位(31,151,171)处能够围绕竖直的摆动轴线(29,158,178,247)摆动地来支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9,59,99,149,169)在所述第二固定部位(31,101,151,171)处能够围绕水平的摆动轴线(27,117,157,177)摆动地来支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部位(31,131)构造在球头关节(32)处。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9,59)包括连接销(33,63)。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销(33,63)在工作位置(10)中从所述保持部(21)近似水平地且关于所述操作者(19)在侧向上伸出。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销(33,63)可动地布置在罩壳容纳部(35)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9,59)具有用于所述连接销(33,63)在所述罩壳容纳部(35)中定心的器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销(63)能够在所述罩壳(2)的相对而置的侧面上从所述罩壳(2)中伸出。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工作器械与所述保持部(21)之间的连接是可松开的。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部(21)具有用于所述连接装置(9,59)的容纳部(28),并且所述连接装置(9,59)包括布置在所述第一固定部位(30)处的板(36),其后接所述容纳部(28)的至少一个轨道(38)。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部(21)构造在背携式组件(102,132,152,172,192,272,282)处,在所述背携式组件处保持有能量储存单元(104,134,154,174,274),其中,所述能量储存单元(104,134,154,174,274)通过能量线路(115,207)与所述工作器械相连接。
19.一种带有固定装置的手持式工作器械,其中,所述工作器械具有罩壳(2,62),在所述罩壳中布置有所述工作器械的驱动单元,并且在所述罩壳处布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在运行中引导所述工作器械的把手(3,73,83),其中,所述工作器械包括连接装置(9,59),其从所述罩壳(2,62)中伸出并且其在固定部位(31)处能够围绕至少一个摆动轴线(27,29)摆动地来支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位(31)和所述工作器械的重心(17)在所述工作器械的工作位置(10)中处于共同的竖直平面(26)中,其中,共同的竖直平面(26)在所述工作器械的纵向上取向,并且其中,所述连接装置(9,59)从所述罩壳(2)近似水平地且关于操作者(19)在侧向上伸出。
CN201610039375.8A 2015-01-21 2016-01-21 带有手持式工作器械及支撑设备的组件和手持式工作器械 Active CN1057988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5000731.9A DE102015000731A1 (de) 2015-01-21 2015-01-21 Anordnung mit einem handgeführten Arbeitsgerät und mit einer Abstützvorrichtung und handgeführtes Arbeitsgerät
DE102015000731.9 2015-01-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98851A true CN105798851A (zh) 2016-07-27
CN105798851B CN105798851B (zh) 2021-07-06

Family

ID=552212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39375.8A Active CN105798851B (zh) 2015-01-21 2016-01-21 带有手持式工作器械及支撑设备的组件和手持式工作器械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689126B2 (zh)
EP (2) EP3677386B1 (zh)
CN (1) CN105798851B (zh)
DE (1) DE102015000731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81903A (zh) * 2015-05-25 2016-12-07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背负式工具系统
CN108015345A (zh) * 2016-10-31 2018-05-11 安德烈·斯蒂尔股份两合公司 手引导式工作器械
CN108080708A (zh) * 2016-11-22 2018-05-29 安德烈·斯蒂尔股份两合公司 手持式工作器械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39367B2 (en) * 2015-05-25 2018-08-07 Chevron (Hk) Limited Back-mounted power tool systems and methods of use
JP2017172454A (ja) 2016-03-23 2017-09-28 株式会社やまびこ 送風作業装置
JP2017172198A (ja) * 2016-03-23 2017-09-28 株式会社やまびこ 送風作業装置
US11617312B2 (en) * 2017-03-30 2023-04-04 Globe (jiangsu) Co., Ltd. Backpack tool apparatus
US20200305360A1 (en) * 2017-09-29 2020-10-01 Husqvarna Ab An Adjustable Nozzle For a Blower
USD868398S1 (en) * 2017-11-17 2019-11-26 Andreas Stihl Ag & Co. Kg Battery powered blower
FR3074439B1 (fr) * 2017-12-04 2021-11-12 Lair Liquide Sa Pour Letude Et L’Exploitation Des Procedes Georges Claude Procede de centrage d’une premiere piece mecanique et d’une deuxieme piece mecanique l’une par rapport a l’autre
CN109578787B (zh) * 2018-12-03 2024-01-02 格力博(江苏)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工具携带装置
FR3092597B1 (fr) 2019-02-07 2021-01-15 Pellenc Sa Equipement de souffleur pourvu d'un harnais de portage au dos
USD942718S1 (en) * 2019-03-08 2022-02-01 Globe (Jiangsu) Co., Ltd Blower
EP3964053A1 (de) 2020-09-02 2022-03-09 Andreas Stihl AG & Co. KG Rückengetragenes blasgerä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666640A5 (en) * 1985-04-10 1988-08-15 Bernhard Schwarz Electric hand drill or polisher attachment - includes support holder worn by operator and flexible drive shaft for auxiliary hand tool
US5620121A (en) * 1995-05-17 1997-04-15 Watson; Elton G. Quick releasing support for line trimmers
US6247624B1 (en) * 1998-06-03 2001-06-19 Aktiebolaget Electrolux Carrier device for a power-driven work tool
CN101402194A (zh) * 2007-10-06 2009-04-08 安德烈亚斯.斯蒂尔两合公司 用于携带手持式工具机的背带装置
CN202773368U (zh) * 2012-07-27 2013-03-13 陈聿丰 电动割灌机
CN103534413A (zh) * 2011-04-07 2014-01-22 佩朗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可调节的空气排出速度的独立便携式电鼓风机
CN203936881U (zh) * 2014-02-20 2014-11-12 创科户外产品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电动工具的背带系统及电动工具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634670C2 (de) * 1996-08-28 1998-12-03 Stihl Maschf Andreas Gurtanordnung zum Tragen eines handgeführten Arbeitsgerätes
US6848605B2 (en) * 2002-10-07 2005-02-01 Eric Dillenberger Tool belt with spaced receiver blocks selectively receiving both complimentary tool holders and tools
FR2868920B1 (fr) * 2004-04-14 2006-12-22 Prospection Et D Inv S Techniq Ensemble d'un outil portatif a actionnement manuel et d'un accessoire d'accrochage de l'outil et l'accessoire d'accrochage
JP4369349B2 (ja) * 2004-11-24 2009-11-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刈払機の吊具構造
DE102007048104A1 (de) * 2007-10-06 2009-04-09 Andreas Stihl Ag & Co. Kg Haken und Traganordnung
US8806705B2 (en) * 2009-04-10 2014-08-19 John M. Minor Leaf blower
ATE539601T1 (de) * 2009-04-24 2012-01-15 Makita Corp Gurtsystem für tragbare antriebseinrichtung
DE102010013756A1 (de) * 2010-03-31 2011-10-06 Andreas Stihl Ag & Co. Kg Handgeführtes Arbeitsgerät
DE102011016788A1 (de) * 2011-04-12 2012-10-18 Andreas Stihl Ag & Co. Kg Anordnung aus Arbeitsgerät und Traganordnung
US20140291362A1 (en) * 2013-03-28 2014-10-02 Scala Victor Tool holster for attachment to leg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666640A5 (en) * 1985-04-10 1988-08-15 Bernhard Schwarz Electric hand drill or polisher attachment - includes support holder worn by operator and flexible drive shaft for auxiliary hand tool
US5620121A (en) * 1995-05-17 1997-04-15 Watson; Elton G. Quick releasing support for line trimmers
US6247624B1 (en) * 1998-06-03 2001-06-19 Aktiebolaget Electrolux Carrier device for a power-driven work tool
CN101402194A (zh) * 2007-10-06 2009-04-08 安德烈亚斯.斯蒂尔两合公司 用于携带手持式工具机的背带装置
CN103534413A (zh) * 2011-04-07 2014-01-22 佩朗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可调节的空气排出速度的独立便携式电鼓风机
CN202773368U (zh) * 2012-07-27 2013-03-13 陈聿丰 电动割灌机
CN203936881U (zh) * 2014-02-20 2014-11-12 创科户外产品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电动工具的背带系统及电动工具组件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81903A (zh) * 2015-05-25 2016-12-07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背负式工具系统
CN106181902A (zh) * 2015-05-25 2016-12-07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背负式工具系统
CN106194789A (zh) * 2015-05-25 2016-12-07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背负式风机系统
CN106181903B (zh) * 2015-05-25 2020-09-01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背负式工具系统
CN106181902B (zh) * 2015-05-25 2020-10-23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背负式工具系统
CN108015345A (zh) * 2016-10-31 2018-05-11 安德烈·斯蒂尔股份两合公司 手引导式工作器械
US10814469B2 (en) 2016-10-31 2020-10-27 Andreas Stihl Ag & Co. Kg Hand-guided power tool
CN108080708A (zh) * 2016-11-22 2018-05-29 安德烈·斯蒂尔股份两合公司 手持式工作器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047944B1 (de) 2020-05-06
EP3047944A1 (de) 2016-07-27
CN105798851B (zh) 2021-07-06
US9689126B2 (en) 2017-06-27
EP3677386B1 (de) 2021-11-24
EP3677386A1 (de) 2020-07-08
US20160208449A1 (en) 2016-07-21
DE102015000731A1 (de) 2016-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98851A (zh) 带有手持式工作器械及支撑设备的组件和手持式工作器械
CN201375479Y (zh) 用于抽吸附件的手柄组件
CN107050802B (zh) 一种篮球传球装置
US9149910B2 (en) Grinding workbench with improved structure
US6997421B2 (en) Hands-free stylist stand
US11464376B2 (en) Vacuum cleaner including debris tube and handle
CN109129141A (zh) 一种缝纫机前面板三面打磨吹屑平台
CN209214255U (zh) 一种新型的羽绒烘干机
CN108052162A (zh) 一种便携式便记录的笔记本外壳
CN109220162A (zh) 一种农业机械收割设备
US7891316B1 (en) Rear milking cluster hose support arm and associated method
US9038232B1 (en) Wheeled suction and blower apparatus
CN205732141U (zh) 一种用于三销轴叉的吹屑装置
CN104224486A (zh) 用于骨科手术v型双平撑下肢牵引装置
KR101580101B1 (ko) 스팀다리미
CN208611273U (zh) 一种心血管内科用活动肢体器械
CN210566017U (zh) 一种便携式可调整穴位理疗芯片
US9433153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learing debris
CN108653861A (zh) 一种能增插晾衣架的输液挂架
CN211122747U (zh) 一种车辆检测设备
CN108823663A (zh) 一种家纺用品生产加工用纤维热熔辅助装置
CN209326234U (zh) 一种便携可移动的气流烘干器
CN213784661U (zh) 一种果树授粉器
CN212275730U (zh) 一种便携式自然保护用水质检测装置
CN215535035U (zh) 一种临床骨科手术拉钩放置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