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91484B - 一种可识别壳体的手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识别壳体的手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91484B
CN105791484B CN201610298867.9A CN201610298867A CN105791484B CN 105791484 B CN105791484 B CN 105791484B CN 201610298867 A CN201610298867 A CN 201610298867A CN 105791484 B CN105791484 B CN 1057914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dentification module
mobile phone
shell
way travel
main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9886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91484A (zh
Inventor
庞成林
裴远涛
司新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29886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91484B/zh
Publication of CN1057914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914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914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914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49Details of the mechanical connection between the housing parts or relating to the method of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79Improving the user comfort or ergonomics
    • H04M1/0283Improving the user comfort or ergonomics for providing a decorative aspect, e.g. customization of casings, exchangeable facepl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可识别壳体的手机,包括手机前壳、安装在前壳上的主板及与前壳扣合的电池壳,所述主板上设有两个双向行程开关,所述电池壳上设有收容部,识别模块设置在所述收容部内且与所述双向行程开关垂直对应,所述识别模块大致呈矩形结构且具有不同高度的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的高度大于第二接触部的高度,识别模块通过调整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的不同高度设置,实现与主板上行程开关不同的连接状态以识别不同的手机壳体。本公开通过在主板上设置两个双向行程开关与电池壳上的识别模块达成不同的连接状态,从而实现识别手机壳体的目的,结构简单,便于生产,提升了产品设计的自由度。

Description

一种可识别壳体的手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可识别壳体的手机。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市场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手机作为人们更为普及的日用消费品,不同的客户群体均呈现出追求个性化的愿望。为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很多手机厂家都推出了具有多种颜色(材质)后壳的手机。更换不同颜色(材质)的后壳时,如果手机可以识别后壳颜色,进行自动更换主题等动作,会给用户带来生动的使用感受,提升用户体验。
市面上已有的识别后壳颜色(材质)的方案,多为在电池壳上组装一块电路板,手机主板上焊接弹片。组装电池壳之后,弹片将手机主板和电池壳上面的电路板联通,通过检测电路板的电阻或触点连接状态,来达到识别电池壳颜色(材质)的目的。这样做有几个缺点:第一,需要在电池壳上固定额外的电路板,实现成本较高;第二,采用弹片直接和电池壳上的电路板接触,必须保证电路板在弹片的正上方,这样给设计带来了很大的限制。
因此需要一种能够简化结构、降低成本且易于生产安装的新型手机。
行程开关是一种利用生产机械运动部件的碰撞使其触头动作来实现接通或分断控制电路,从而达到一定控制目的的小电流主令电器,常用来限制机械运动的位置或行程,使运动机械能够按照一定位置或行程自动停止、变速运动、反向运动、自动往返运动等。
在实际生产中,通常是将行程开关安装在预先安排的位置,当装在生产机械运动部件上的模块撞击行程开关时,行程开关的触点动作会实现电路的切换。因此,行程开关是一种根据运动部件的行程位置进行切换电路的电器,其作用原理与按钮开关类似,但区别在于按钮开关是手动,行程开关则由运动部件的撞块碰撞。
行程开关主要用于将机械位移转变成电信号,使电动机的运行状态得以改变,从而控制机械动作或用作程序控制。
有鉴于此,发明人研发出一款无需在电池壳上设置电路板且不影响手机整体设计的新型手机壳体识别方案。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能够简化结构、降低成本且易于生产安装的新型手机。
具体地,本申请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可识别壳体的手机,包括手机前壳、安装在前壳上的主板及与前壳扣合的电池壳,所述主板上设有两个双向行程开关,所述电池壳上设有收容部,识别模块设置在所述收容部内且与所述双向行程开关垂直对应,所述识别模块大致呈矩形结构且具有不同高度的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的高度大于第二接触部的高度,识别模块通过调整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的不同高度设置,实现与主板上行程开关不同的连接状态以识别不同的手机壳体。
本申请不同高度的接触部方便识别模块与双向行程开关不同的接触端子进行接通。通过两个双向行程开关与识别模块不同的接通状态,实现多种手机壳体方案的识别。
可选的,所述识别模块与双向行程开关具有三种不同的连接状态,当双向行程开关处于完全自由状态时为非接通状态;当双向行程开关的行程距离0<d≤0.5mm时为第一接通状态;当双向行程开关的行程距离0.5mm<d≤1mm时为第二接通状态。
可选的,所述双向行程开关至少包括第一接触端子及第二接触端子。用以与识别模块进行不同状态的接通。
可选的,所述识别模块与第一接触端子接通时为第一接通状态,识别模块与第二接触端子接通时为第二接通状态,当识别模块与第一双向行程开关达成第一接通状态时,识别模块与第二双向行程开关的位置状态可以是三种连接状态的任一种。
可选的,所述识别模块与第一双向行程开关达成第二接通状态时,识别模块与第二双向行程开关的位置状态可以是三种连接状态的任一种。
可选的,所述识别模块与第一双向行程开关为非接通状态时,识别模块与第二双向行程开关的位置状态可以是三种连接状态的任一种。
可选的,所述手机进一步设有安装在前壳上的后壳,所述后壳上与双向行程开关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容置部,所述容置部自后壳的上表面向下表面贯通。所述后壳组装于前壳上,一方面可以对主板进行固定,另一方面其上设置的容置部可以对电池壳上的识别模块进行很好的位置限定。
可选的,所述双向行程开关通过表面贴装技术方式焊接在主板上。
可选的,所述识别模块通过点胶、双面胶粘结、螺丝固定、超声波焊接、热熔任一种方式固定在收容部内。
可选的,前壳在靠近其一端的位置上设有主板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包括竖直壁及水平部,所述竖直壁上间隔设有若干限位凸块。所述限位凸块对主板能进行预定位。
可选的,所述限位凸块为楔形结构,限位凸块的最高面位于竖直壁上端面所在的平面,在靠近竖直壁中间位置处设有螺丝安装柱,主板与安装柱对应位置处设有固定部,螺丝可收容在缺口内并旋入安装柱内。
可选的,所述水平部边缘设有与竖直壁一体成型的侧壁,所述侧壁上设有凹槽,后壳具有顶部及自顶部延伸形成的左右侧壁,所述侧壁内表面上设有与凹槽相对应的卡扣,所述凹槽与卡扣配合可将后壳固定在前壳上,所述限位凸块用来对后壳的顶部进行纵向固定。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公开通过在主板上设置两个双向行程开关与电池壳上的识别模块达成不同的连接状态,从而实现识别手机电池盖颜色(材质)的目的,本方案无需在手机电池壳上组装电路板节约了成本;
2、本公开中采用的识别模块通过调整两个接触部不同的高度设置,以实现与主板上双向行程开关不同的连接状态,从而达成识别手机壳体的目的,结构简单,便于生产,提升了产品设计的自由度。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可识别壳体的手机立体分解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可识别壳体的手机前壳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可识别壳体的手机电池壳与识别模块未组装的局部分解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可识别壳体的手机双向行程开关组装在电路板上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可识别壳体的手机双向行程开关的导电端子电路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可识别壳体的手机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可识别壳体的手机另一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请参考图1及图2所示,一种可识别壳体的手机,包括手机前壳1、安装在前壳上的主板2及与前壳扣合的电池壳4,所述主板上设有两个双向行程开关,所述电池壳上设有收容部40,识别模块41设置在所述收容部内且与所述双向行程开关垂直对应。通过两个双向行程开关与识别模块不同的接通状态,实现多种手机壳体方案的识别。
所述前壳1大致为一长方形结构,在前壳靠近其后端的位置上设有主板安装部10,主板安装部10系形成在前壳上的凹陷区,安装部包括竖直壁11及水平部12,所述竖直壁11上间隔设有若干限位凸块110,所述限位凸块为楔形结构,限位凸块的最高面位于竖直壁上端面所在的平面,在靠近竖直壁中间位置处进一步设有螺丝安装柱13,主板2与安装柱13对应位置处设有固定部20,固定部20为一缺口,螺丝可收容在缺口内并旋入安装柱13内,实现对主板的固定。
在靠近所述水平部12左右边缘分别设有与竖直壁11一体成型的侧壁14,所述侧壁14上设有凹槽15,后壳3具有顶部30及自顶部30延伸形成的左右侧壁31,所述侧壁31内表面上设有与凹槽15相对应的卡扣(未图示),所述凹槽15与卡扣配合可将后壳3固定在前壳上,所述限位凸块110用来对后壳3的顶部30进行纵向固定。
水平部12上间隔设有若干支撑块120;在侧壁14的正前方靠近水平部12前端进一步设有螺丝安装柱16,主板与安装柱16相对应的位置处形成缺口,当主板2组装在安装部10时,支撑块120与安装柱16对主板进行预定位,即安装柱16对主板2实现水平方向的预定位,支撑块120对主板2实现纵向方向的预定位;然后藉由安装在安装柱13内的螺丝对主板2进行固定。所述后壳3之顶部30与安装柱16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通孔33,螺丝穿过通孔33将后壳3固定在前壳1上。
请参照图4至图7所示,本申请中的双向行程开关包括第一双向行程开关X及第二双向行程开关Y,该等双向行程开关均至少包括一对第一接触端子A及一对第二接触端子B,用以与识别模块进行不同状态的连接。所述双向行程开关通过表面贴装技术方式焊接在主板上。在本申请中识别模块与双向行程开关的第一接触端子接通时为第一接通状态,识别模块与双向行程开关的第二接触端子接通时为第二接通状态,识别模块与双向行程开关的第一接触端子及第二接触端子均不接触时为非接通状态。
请参照图3所示,所述识别模块41大致呈矩形结构,其具有不同高度的第一接触部a与第二接触部b,所述第一接触部a的高度大于第二接触部b的高度。不同高度的接触部方便识别模块与双向行程开关不同的接触端子进行接通。所述识别模块通过点胶、双面胶粘结、螺丝固定、超声波焊接、热熔任一种方式固定在收容部40内。
所述识别模块41与双向行程开关具有三种不同的连接状态,当双向行程开关处于完全自由状态时为非接通状态;当双向行程开关的行程距离0<d≤0.5mm时为第一接通状态;当双向行程开关的行程距离0.5mm<d≤1mm时为第二接通状态。
请参照图1所示,所述手机进一步设有安装在前壳1上的后壳3,所述后壳3上与双向行程开关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容置部32,所述容置部32自后壳的上表面向下表面贯通。所述后壳3组装于前壳1上,一方面可以对主板2进行固定,另一方面其上设置的容置部32可以对电池壳4上的识别模块41进行很好的位置限定。
请参照图4至图7所示,所述识别模块41与第一接触端子A接通时为第一接通状态,识别模块与第二接触端子B接通时为第二接通状态,当识别模块41与第一双向行程开关X达成第一接通状态时,识别模块41与第二双向行程开关Y的位置状态可以是三种连接状态的任一种。
所述识别模块41与第一双向行程开关X达成第二接通状态时,识别模块41与第二双向行程开关Y的位置状态可以是三种连接状态的任一种。
所述识别模块41与第一双向行程开关X为非接通状态时,识别模块41与第二双向行程开关Y的位置状态可以是三种连接状态的任一种。
当识别模块41与第一双向行程开关X达成第一接通状态时,将第一行程开关的电信号标记为X1,此时识别模块41与第二双向行程开关Y的位置状态可以是三种连接状态的任一种,即与第二双向行程开关为非接通状态或第一接通状态或第二接通状态;对应的将第二行程开关处于非接通状态时的电信号标记为Y0,将第二行程开关处于第一接通状态时的电信号标记为Y1,将第二行程开关处于第二接通状态时的电信号标记为Y2,由此可知当识别模块与第一双向行程开关达成第一接通状态时,可以形成X1Y0、X1Y1、X1Y2三种不同壳体的识别电路。
当识别模块41与第一双向行程开关X达成第二接通状态时,将第一行程开关的电信号标记为X2,此时识别模块与第二双向行程开关的位置状态可以是三种连接状态的任一种,即与第二双向行程开关为非接通状态或第一接通状态或第二接通状态;对应的将第二行程开关处于非接通状态时的电信号标记为Y0,将第二行程开关处于第一接通状态时的电信号标记为Y1,将第二行程开关处于第二接通状态时的电信号标记为Y2,由此可知当识别模块与第一双向行程开关达成第一接通状态时,可以形成X2Y0、X2Y1、X2Y2三种不同壳体的识别电路。
当识别模块与第一双向行程开关为非接通状态时,将第一行程开关的电信号标记为X0,此时识别模块与第二双向行程开关的位置状态可以是三种连接状态的任一种,即与第二双向行程开关为非接通状态或第一接通状态或第二接通状态;对应的将第二行程开关处于非接通状态时的电信号标记为Y0,将第二行程开关处于第一接通状态时的电信号标记为Y1,将第二行程开关处于第二接通状态时的电信号标记为Y2,由此可知当识别模块与第一双向行程开关达成第一接通状态时,可以形成X0Y0、X0Y1、X0Y2三种不同壳体的识别电路。
请参照图1所示,组装时,先将主板2组装在前壳1上面,主板2上的双向行程开关与电池壳4上的识别模块41实现不同的连接状态以达成识别不同手机壳体的目的,作为最佳的实施方式,可以在主板2与电池壳4之间设置后壳3,所述后壳一方面可以对主板进度固定,另一方面可以对电池壳上的识别模块进行限位;组装时将后壳3组装到前壳1上以后,再将电池壳4组装到前壳1上,产品组装完成后,电池壳4上的识别模块41穿过后壳3上的容置部32与主板上的双向行程开关实现不同的连接方式,以此将电信号反馈给主板;进而在手机终端显示与壳体颜色对应的主题。
本申请通过在主板上设置两个双向行程开关与电池壳上的识别模块达成不同的连接状态,从而实现识别手机电池盖颜色(材质)的目的,本方案无需在手机电池壳上组装电路板节约了成本;采用的识别模块通过调整两个接触部不同的高度设置,以实现与主板上双向行程开关不同的连接状态,从而达成识别手机壳体的目的,结构简单,便于生产,提升了产品设计的自由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可识别壳体的手机,包括手机前壳、安装在前壳上的主板及与前壳扣合的电池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上设有两个双向行程开关,所述电池壳上设有收容部,识别模块设置在所述收容部内且与所述双向行程开关垂直对应,所述识别模块大致呈矩形结构且具有不同高度的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的高度大于第二接触部的高度,识别模块通过调整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的不同高度设置,实现与主板上行程开关不同的连接状态以识别不同的手机壳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识别壳体的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模块与双向行程开关具有三种不同的连接状态,当双向行程开关处于完全自由状态时为非接通状态;当双向行程开关的行程距离0<d≤0.5mm时为第一接通状态;当双向行程开关的行程距离0.5mm<d≤1mm时为第二接通状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识别壳体的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行程开关至少包括第一接触端子及第二接触端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识别壳体的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模块与第一接触端子接通时为第一接通状态,识别模块与第二接触端子接通时为第二接通状态,当识别模块与第一双向行程开关达成第一接通状态时,识别模块与第二双向行程开关的位置状态可以是三种连接状态的任一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识别壳体的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模块与第一双向行程开关达成第二接通状态时,识别模块与第二双向行程开关的位置状态可以是三种连接状态的任一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识别壳体的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模块与第一双向行程开关为非接通状态时,识别模块与第二双向行程开关的位置状态可以是三种连接状态的任一种。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可识别壳体的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进一步设有安装在前壳上的后壳,所述后壳上与双向行程开关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容置部,所述容置部自后壳的上表面向下表面贯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识别壳体的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行程开关通过表面贴装技术方式焊接在主板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识别壳体的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模块通过点胶、双面胶粘结、螺丝固定、超声波焊接、热熔任一种方式固定在收容部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识别壳体的手机,其特征在于,前壳在靠近其一端的位置上设有主板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包括竖直壁及水平部,所述竖直壁上间隔设有若干限位凸块。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识别壳体的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块为楔形结构,限位凸块的最高面位于竖直壁上端面所在的平面,在靠近竖直壁中间位置处设有螺丝安装柱,主板与安装柱对应位置处设有固定部,螺丝可收容在缺口内并旋入安装柱内。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识别壳体的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部边缘设有与竖直壁一体成型的侧壁,所述侧壁上设有凹槽,后壳具有顶部及自顶部延伸形成的左右侧壁,所述侧壁内表面上设有与凹槽相对应的卡扣,所述凹槽与卡扣配合可将后壳固定在前壳上,所述限位凸块用来对后壳的顶部进行纵向固定。
CN201610298867.9A 2016-05-06 2016-05-06 一种可识别壳体的手机 Active CN1057914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98867.9A CN105791484B (zh) 2016-05-06 2016-05-06 一种可识别壳体的手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98867.9A CN105791484B (zh) 2016-05-06 2016-05-06 一种可识别壳体的手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91484A CN105791484A (zh) 2016-07-20
CN105791484B true CN105791484B (zh) 2018-12-11

Family

ID=564020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98867.9A Active CN105791484B (zh) 2016-05-06 2016-05-06 一种可识别壳体的手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79148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80935A (zh) * 2017-04-27 2017-09-19 上海与德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装配方法
CN109525729B (zh) * 2018-11-27 2021-03-12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主题颜色匹配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03962A1 (en) * 2001-06-29 2003-01-02 Tan Vooi-Kia Automatic sliding machanism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product, particularly for a sliding front cover of a mobile phone
CN103094793B (zh) * 2013-01-07 2015-11-25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的智能卡连接电路以及电子设备
CN103546688A (zh) * 2013-08-13 2014-01-29 Tcl数码科技(深圳)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旋转伸缩的摄像头及电子设备
CN104360795B (zh) * 2014-12-04 2017-09-15 重庆蓝岸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根据手持电子设备后壳颜色选择ui界面的方法
CN204578155U (zh) * 2015-04-27 2015-08-19 清远市佳的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开关机的移动电源
CN104869256A (zh) * 2015-06-02 2015-08-26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外壳变色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05072261B (zh) * 2015-07-21 2018-05-08 Tcl移动通信科技(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保护套颜色的移动终端主题自动切换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91484A (zh) 2016-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79028B (zh) 一种可识别壳体的手机
CN102915880B (zh) 电磁继电器
CN105791484B (zh) 一种可识别壳体的手机
CN104205272B (zh) 开关
CN204498512U (zh) 终端侧键防水装置及终端
CN104467787A (zh) 操作开关及操作装置
CN215987232U (zh) 触觉回馈系统
JP2005353563A (ja) 携帯電話用スイッチモジュール
CN103401091B (zh) 卡座组件及具有该卡座组件的电子装置
CN107408477B (zh) 继电器
CN106450846B (zh) 电连接器
CN107799931B (zh) 连接器模块及可携式电子装置
CN205450205U (zh) 断路器及其试验装置
US11342700B2 (en) Plug receiving device
CN210776123U (zh) Sma致动装置、摄像模块和电子设备
CN202839385U (zh) 一种侧按键结构及应用其的电子设备
JP2001283987A (ja) スイッチ付きic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CN1289498A (zh) 包含机壳、内置电路板和机壳侧板上的键的装置
CN202839395U (zh) 一种侧按键结构及应用其的电子设备
CN202523860U (zh) 迷你型同轴连接器
CN210040634U (zh) 一种卡座和终端设备
CN206134521U (zh) 一种弹性按键及其终端设备
US7404723B1 (en) Card connector
EP3211653B1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for three switching positions
CN216698161U (zh) 一种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