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90792B - 一种用户线远端串扰消除矢量计算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户线远端串扰消除矢量计算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90792B
CN105790792B CN201410817086.7A CN201410817086A CN105790792B CN 105790792 B CN105790792 B CN 105790792B CN 201410817086 A CN201410817086 A CN 201410817086A CN 105790792 B CN105790792 B CN 1057907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r
user
end crosstalk
ports
user po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81708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90792A (zh
Inventor
沈伦英
徐志兵
王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41081708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90792B/zh
Priority to PCT/CN2015/074496 priority patent/WO2016101420A1/zh
Publication of CN1057907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907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907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907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3/00Lin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3/02Details
    • H04B3/32Reducing cross-talk, e.g. by compens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able Transmission Systems, Equalization Of Radio And Reduction Of Echo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户线远端串扰消除矢量计算方法及装置,涉及接入网络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的方法包括:根据各个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的大小将N个用户端口划分为M类;从每类用户端口中分别抽取一个用户端口,分别计算抽取的M个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将M个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分别作为该用户端口所属的一类用户端口中其余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根据M类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组成整个系统的串扰计算矩阵,进行远端串扰消除矢量计算。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用户线远端串扰消除矢量计算装置。本申请技术方案在改进系统进行矢量计算的时间方面取得了进步,节省了矢量计算的时间,改善了用户体验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用户线远端串扰消除矢量计算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接入网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第二代甚高数字用户线远端串扰消除矢量计算方案。
背景技术
一般情况下,DSL系统中主要噪声包括线路间串扰(包括远端串扰FEXT,近端串扰NEXT)、背景噪声干扰、脉冲噪声干扰、RFI无线电噪声等。
第二代甚高数字用户线(VDSL2)和其他DSL技术相比,由于使用更宽的频段,用于更短的传输距离,受到的线路噪声干扰也更为严重;而且高频信号本身的衰减很大,对线路噪声非常敏感,因此噪声已经成为制约VDSL2系统传输性能和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由于VDSL2系统采用FDM方式,因此大部分NEXT与接收端的被干扰信号在频段上是分开的,其影响可通过滤波器消除或大大降低;但是FEXT与接收端的被干扰信号一般无法在频段上分开,不能用滤波器消除,同时VDSL2传输距离较短,导致线路上的FEXT较其他DSL技术更为严重,因此FEXT是VDSL2系统中主要的串扰来源,会导致信噪比下降而降低线路传输速率或增大误码率,甚至产生重训练从而影响系统的稳定性。理论分析表明,频率越高,FEXT越大,线路越短,FEXT越大。
在实际工程运用中,DSLAM设备一般是整板建链向尽量多的用户提供接宽带入服务,受线对间FEXT影响,多路端口建链时的速率远低于端口的单路建链速率,且存在一些端口稳定性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出现了多种针对FEXT的解决方案,远端串扰消除矢量计算技术就是其中之一。
当前已有的第二代甚高数字用户线远端串扰消除矢量计算方法,有效地提升用户性能的同时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为了计算每个端口所受到的远端串扰,每个端口需要收集其他端口对自身的远端串扰参数,整个过程比较耗费时间;且随着整个系统接入的用户越多,整个系统做远端串扰消除矢量运算的时间会越长。一旦用户端口同步时间变长,必然会给用户体验带来了负面感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户线远端串扰消除矢量计算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大量端口进行远端串扰消除矢量运算耗时过长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户线远端串扰消除矢量计算方法,包括:
系统包括有N个用户端口时,分别计算各个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根据各个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的大小将N个用户端口划分为M类;
从每类用户端口中分别抽取一个用户端口,分别计算抽取的M个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将M个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分别作为该用户端口所属的一类用户端口中其余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
根据M类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组成整个系统的串扰计算矩阵,进行远端串扰消除矢量计算;
其中,N、M均为整数,N>2,M<=N-2。
可选地,上述方法中,根据各个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的大小将N个用户端口划分为M类的过程包括:
计算每两个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之间的差值;
将所述差值小于设定范围的用户端口划分为同一类;
将所述差值大于设定范围的用户端口划分为不同类。
可选地,上述方法中,分别计算各个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包括:
计算某一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时,向系统中除该用户端口以外的所有用户端口分别发送导频序列,根据所有用户端口反馈的错误样本报文,计算该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
可选地,上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某一类用户端口中有用户端口离线并再次上线,则重新计算该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根据重新计算的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对该用户端口重新划分类,单独完成矢量计算并完成同步。
可选地,上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用户端口的离线上线率达到设定阀值,则再次对整个系统中的M类用户端口重新划分为M′类用户端口,根据重新划分的M′类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组成整个系统的串扰计算矩阵,进行远端串扰消除矢量计算。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用户线远端串扰消除矢量计算装置,包括:
分类单元,分别计算系统中各个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根据各个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的大小将系统包含的N个用户端口划分为M类,其中,N、M均为整数,N>2,M<=N-2;
远端串扰值计算单元,从每类用户端口中分别抽取一个用户端口,分别计算抽取的M个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将M个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分别作为该用户端口所属的一类用户端口中其余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
远端串扰消除矢量计算单元,根据M类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组成整个系统的串扰计算矩阵,进行远端串扰消除矢量计算。
可选地,上述装置中,所述分类单元根据各个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的大小将N个用户端口划分为M类指:
计算每两个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之间的差值;
将所述差值小于设定范围的用户端口划分为同一类;
将所述差值大于设定范围的用户端口划分为不同类。
可选地,上述装置中,所述远端串扰值计算单元分别计算各个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指:
计算某一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时,向系统中除该用户端口以外的所有用户端口分别发送导频序列,根据所有用户端口反馈的错误样本报文,计算该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
可选地,上述装置还包括:
更新单元,在某一类用户端口中有用户端口离线并再次上线,则调用所述远端串扰值计算单元重新计算该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并根据重新计算的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对该用户端口重新划分类,单独完成矢量计算并完成同步。
可选地,上述装置中,所述更新单元,在用户端口的离线上线率达到设定阀值时,调用所述分类单元再次对整个系统中的M类用户端口重新划分为M′类用户端口,根据重新划分的M′类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组成整个系统的串扰计算矩阵,进行远端串扰消除矢量计算。
本申请技术方案在改进系统进行矢量计算的时间方面取得了进步,节省了矢量计算的时间,改善了用户体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线远端串扰扰消除矢量计算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用户线远端串扰扰消除矢量计算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优选方案中用户线远端串扰消除矢量计算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线分类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用户线分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线远端串扰消除矢量计算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操作:
系统包括有N个用户端口时,分别计算各个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根据各个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的大小将N个用户端口划分为M类;
从每类用户端口中分别抽取一个用户端口,分别计算抽取的M个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将M个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分别作为该用户端口所属的一类用户端口中其余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
根据M类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组成整个系统的串扰计算矩阵,进行远端串扰消除矢量计算;
其中,N、M均为整数,N>2,M<=N-2。
上述方法中,根据各个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的大小将N个用户端口划分为M类的过程又分为如下几个操作步骤:
首先,计算每两个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之间的差值;
然后,将所计算的差值小于设定范围的用户端口划分为同一类;将所计算差值大于设定范围的用户端口划分为不同类。
具体地,计算各个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过程是,计算某一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时,向系统中除该用户端口以外的所有用户端口分别发送pilot sequence(导频序列),根据所有用户端口反馈的error sample(错误样本)报文,计算该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
另外,如果某一类用户端口中有用户端口离线并再次上线时,还可以重新计算该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根据重新计算的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对该用户端口重新划分类,单独完成矢量计算并完成同步。
如果用户端口的离线上线率达到设定阀值,则可以再次对整个系统中的M类用户端口重新划分为M′类用户端口,根据重新划分的M′类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组成整个系统的串扰计算矩阵,进行远端串扰消除矢量计算。
具体地,上述方法中,根据各个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的大小将N个用户端口划分为M类;从每类用户端口中分别抽取一个用户端口,分别计算抽取的M个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将M个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分别作为该用户端口所属的一类用户端口中其余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根据M类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组成整个系统的串扰计算矩阵,进行远端串扰消除矢量计算的过程如下:
步骤1,平面坐标中两个矢量差:
Figure BDA0000642697040000061
Figure BDA0000642697040000062
计算C在平面坐标中对应的弦长
Figure BDA0000642697040000063
根据星座调制方法,以l为半径画圆,以圆心所在的点对应的矢量作为代表值,代表圆内所有其他矢量,即定义l为精度偏差半径r(0<r<=经验值)。
步骤2,第二代甚高数字用户线(N条数字用户线)系统中,将每条线路受到其余线路总的远端串扰矢量和两两计算差值,并与r比较,最终形成M(M<=N-2)个分类class={class1,class2,......,classm},且每个class包含的x(x<M)个矢量,也即x个线路classx{Line1,Line2,......,Linex};
即根据各个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的大小将N个用户端口划分为M类;
步骤3,N条线路整体进行矢量运算时,分别从M个class中抽取M路线路,发送pilotsequence,并完成es收集,且计算出M个矢量补偿值{TFExCoef1,TFExCoef2,……,TFExCoefm};
即从上述步骤2中所划分的每类用户端口中分别抽取一个用户端口,分别计算抽取的M个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
步骤4,将{TFExCoef1,TFExCoef2,……,TFExCoefm}(运算时转换后的值分别为{val1,val2,……,valm})分别补偿到对应的M个class中的各个串扰线路上,得出整个串扰矩阵(假设如下),即可完成远端串扰消除的矢量计算。
Figure BDA0000642697040000071
即将M个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分别作为该用户端口所属的一类用户端口中其余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根据M类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组成整个系统的串扰计算矩阵,进行远端串扰消除矢量计算。
下面结合应用场景及附图说明上述方法的实现过程。
采用上述方法进行用户线远端串扰消除矢量计算过程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第二代甚高数字用户线连接的数字用户端口(简称用户端口,下同)初始化阶段,通过反馈通道EOC或业务通道,收集反馈的error sample(简称es)报文。
步骤102,用户端口对es报文做矢量和运算。
第1个用户端口初始化,对系统中所有其他端口发送pilot sequence,根据反馈的error sample报文,计算其受到的远端串扰矢量值TFExCoef1(Total of far-endxCrosstalk Coef,简称TFExCoef);第2个用户端口初始化,同样,对系统中所有其他端口发送pilot sequence,根据反馈的error sample报文,计算其受到的远端串扰矢量值TFExCoef2。将初始的两个端口作为基准比较类,分为两类用户class1{Line1},class2{Line2};
步骤103,从计算第3个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矢量值开始,将其值与已有分类的远端串扰矢量值进行比较,得到一个比较值。
如当第3个用户端口发起初始化握手信号,同理,收集相应的es报文,并计算相应的串扰值TFExCoef3。将该串扰值与之前的1和2号用户端口的串扰矢量值TFExCoef1和TFExCoef2进行比较,分别计算矢量差值vector1=TFExCoef3-TFExCoef1和vector2=TFExCoef3-TFExCoef2,并分别计算矢量vector1和vector2对应的弦长l1和l2
步骤104,根据比较值以及预置的精度偏差范围r,将该用户端口分成多个类(class),每个类至少包含一个用户端口。具体归类方法如下:
若l1=l2<=r且TFExCoef3离TFExCoef1近,对应的Line3则放置与类class1{Line1,Line3},否则放置于类class2{Line2,Line3};
若l1=l2>r,则单独新建一个类class3{Line3};
若l1<=r<l2,则Line3放置class1={Line1,Line3};
若l2<=r<l1,则Line3放置class2={Line2,Line3};
步骤105,若有新端口同步,在每个class中抽取一路,按照上述步骤的算法,将该新端口加入一个已有的class或建立一个新class。
依此类推,将所有用户端口进行分类,最终形成M(M<=N-2)个类{class1,class2,class3,……,classM},且每个class由多条远端串扰特性相似的线路组成如class={Line1,Linei,……,Linej};
步骤106,完成所有端口的分类后,根据M个分类{class1,class2,class3,……,classM},下发预置的控制信号,从每个分类中选取一个用户端口,再次计算该端口的远端串扰矢量值TFExCoef,并以该串扰矢量值作为同一个类中其余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矢量值,如class={Line1,Linei,……,Linej},该类中的用户端口各自的远端串扰值为:FEXT={TFExCoef,TFExCoef,……,TFExCoef}。
步骤107,从M个分类抽取M个用户端口,完成M次远端串扰计算后,得到M个远端串扰值{TFExCoef1,TFExCoef2,……,TFExCoefm},运算时转换后的值分别为{val1,val2,……,valm},依据这M个远端串扰值,最终组成整个系统(N路线路)的串扰计算矩阵,类似如下:
Figure BDA0000642697040000091
步骤108,对上述串扰矩阵执行矢量计算。
本发明实例中,将系统中的数字用户端口进行分类,同类中的端口,彼此受到的远端串扰基本接近,以一个数字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作为代表值,同类中的其余端口本轮矢量计算时,可以不需进行es收集和计算,而直接采用该代表值进行远端串扰补偿,参与整个系统的矢量计算,间接地减少了远端串扰估算过程需要的通信时间和计算时间开销,同时也节省了相应的内存开销。
下面再介绍一种用户线远端串扰消除矢量计算过程,主要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该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整个系统的用户端口showtime阶段,系统维持一段时间后,下一个矢量计算周期来到,执行整个系统的矢量计算。
整个系统中用户端口都同步后,若以上M个分类中所有用户端口一直处于稳定状态,当下一个矢量计算周期来到时,只需从以上M分类中,根据用户端口选中算法,再次抽取M个用户端口,计算其远端串扰值,再根据这M个远端串扰值,最终组成整个系统(N路线路)的串扰计算矩阵,执行矢量计算。
其中,同类中用户端口选择算法,可选的算法有多种,例如:
算法一,根据随机调度原则,从同类中获取一个用户端口。但存在多次都选中同一个端口的情况,故对同类中其它端口存在不公平的现象。
算法二,根据轮询调度原则,从同类中依次获取一个用户端口,这样就可以避免方法一的缺陷。
算法三,特定用户优先和轮询调度相结合原则,保证高优先级用户性能要求的同时,也该其它用户选择的机会。
要说明的是,同类中用户端口的具体算法可以采用任意算法,本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制。
步骤202,从M个分类抽取M个用户端口,完成M次远端串扰计算后,得到M个远端串扰值{TFExCoef1,TFExCoef2,……,TFExCoefm},依据这M个远端串扰值,最终组成整个系统(N路线路)的串扰计算矩阵。
步骤203,对上述串扰矩阵执行矢量计算。
本实施例中,系统一旦维持稳定的状态后,再次对整个系统中数字用户线的远端串扰进行重新估算和矢量计算时,只需要从M个分类中抽象M和/或2M(2M<=N-2)个用户端口进行es报文采集和远端串扰估算,即可组成整个系统的远端串扰矩阵和矢量计算,直接减少了远端串扰估算过程需要的通信时间和计算时间开销。
优选方案中,用户线远端串扰值消除矢量计算过程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了后续操作,如图3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01,整个系统运行期间,若某个分类中有用户离线并再次上线,则根据以上算法,重新将该端口进行归类,单独完成矢量计算并完成同步。
步骤302,当系统中用户端口离线率达到特定的阀值后,重建系统的分类。
整个系统运行期间,若用户端口的离线上线率达到特定阀值后,再次对整个系统中的已经存在的M个分类进行重新划分为M′,最终维持整个系统中远端串扰矢量计算矩阵的精确性。
本实施例中,针对系统中可能存在个别或部分用户,因各种原因出现离线或再上线的情况,导致原有的M个分类的内部平衡会打破,最终导致整体性能出现较大误差。为了改善该情况,需要重新建立新的M′分类,实现再平衡而减小误差。
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另一些优选方案提供了一种用户线的用户端口有效分类的方案,该分类过程如图4所示,将多个用户端口,经过矢量运算后,最终构成一个有效的分类。
本实施例中,二维平面内,多个用户收到其他用户的串扰矢量,图示在二维平面内,彼此靠近的矢量,以其中一个矢量的顶点为圆心,以r为半径画圆,此圆内的保护的所有用户,即可看出是一个有效的分类。
另外一种用户线的所有用户端口形成多个有效分类的方案如图5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501,用户端口a,经过矢量运算后,单独构成一个有效的分类classa={Linea}。
步骤502,用户端口b,经过矢量运算后,单独构成一个有效的新分类classb={Lineb}。
步骤503,用户端口c,经过矢量运算后,单独构成一个有效的新分类classc={Linec}。
步骤504,用户端口d,经过矢量运算后,单独构成一个有效的新分类classd={Lined}。(红色标示的)用户端口e,参考图1中步骤105,经过矢量运算后,同已有的classc和classd进行比较,决定其最终归属的分类classd={Lined。Linee}。
本实施例中,在二维平面内,多个用户构成多个有效的分类,为整个系统中的用户端口构成远端串扰矩阵提供了基础条件。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线远端串扰消除矢量计算装置,至少包括如下各单元。
分类单元,分别计算系统中各个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根据各个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的大小将系统包含的N个用户端口划分为M类,其中,N、M均为整数,N>2,M<=N-2;
远端串扰值计算单元,从每类用户端口中分别抽取一个用户端口,分别计算抽取的M个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将M个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分别作为该用户端口所属的一类用户端口中其余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
具体地,上述分类单元,首先计算每两个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之间的差值;再将差值小于设定范围的用户端口划分为同一类;将差值大于设定范围的用户端口划分为不同类即可。
远端串扰消除矢量计算单元,根据M类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组成整个系统的串扰计算矩阵,进行远端串扰消除矢量计算。
具体地,远端串扰值计算单元分别计算各个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时,计算某一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时,向系统中除该用户端口以外的所有用户端口分别发送pilotsequence,根据所有用户端口反馈的error sample报文,计算该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
优选地,上述装置还可以包括:更新单元,主要在某一类用户端口中有用户端口离线并再次上线,则调用所述远端串扰值计算单元重新计算该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并根据重新计算的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对该用户端口重新划分类,单独完成矢量计算并完成同步。
优选地,上述更新单元,还可以在用户端口的离线上线率达到设定阀值时,调用分类单元再次对整个系统中的M类用户端口重新划分为M′类用户端口,根据重新划分的M′类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组成整个系统的串扰计算矩阵,进行远端串扰消除矢量计算。
下面结合实际应用,说明上述装置的工作过程:
首先,第1个用户端口初始化过程中,分类单元对系统中所有其他端口发送pilotsequence,根据反馈的error sample报文,计算其受到的远端串扰值,并将该端口归为一类用户;第2个用户端口初始化过程中,同样,对系统中所有其他端口发送pilot sequence,根据反馈的error sample报文,计算其受到的远端串扰值,并将该端口归为另一类用户;
接着,当第3个用户端口初始化过程中,同理,分类单元收集相应的es报文,并计算相应的串扰值。将该串扰值与之前的1和2号端口中的用户端口的串扰值进行比较,根据差值的大小,将其端口归于已有的类别中,或新增一个包含自身端口的分类。
依次类推,分类单元将所有用户端口进行分类,最终形成M(M<=N-2)个类。
其次,根据这M个分类,远端串扰消除矢量计算单元下发特定的控制信号,从每个分类中抽取一个用户端口,再次计算该端口的远端串扰值,并以该串扰值作为同一个类中其余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
M个分类抽取M个用户端口,完成M次远端串扰计算后,远端串扰消除矢量计算单元依据这M个远端串扰值,最终组成整个系统(N路线路)的串扰计算矩阵,执行矢量计算。
整个系统中用户端口都同步后,若以上M个分类中所有用户端口一直处于稳定状态,当下一个矢量计算周期来到时,更新单元只需从以上M分类中,根据用户端口选中算法和/或特定用户优先原则,再次抽取M个用户端口,计算其远端串扰值,再根据这M个远端串扰值,最终组成整个系统(N路线路)的串扰计算矩阵,执行矢量计算。
整个系统运行期间,若某个分类中有用户离线并再次上线,则更新单元根据以上算法,重新将该端口进行归类,单独完成矢量计算并完成同步。
整个系统运行期间,若用户端口的离线上线率达到特定阀值f后,更新单元再次对整个系统中的已经存在的M个分类进行重新划分为M′,最终维持整个系统中远端串扰矢量计算矩阵的精确性。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硬件完成,所述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可选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也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来实现。相应地,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模块/单元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本申请不限制于任何特定形式的硬件和软件的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用户线远端串扰消除矢量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系统包括有N个用户端口时,分别计算各个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根据各个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的大小将N个用户端口划分为M类;
从每类用户端口中分别抽取一个用户端口,分别计算抽取的M个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将M个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分别作为该用户端口所属的一类用户端口中其余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
根据M类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组成整个系统的串扰计算矩阵,进行远端串扰消除矢量计算;
其中,N、M均为整数,N>2,M<=N-2;
计算远端串扰值包括:
计算某一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时,向系统中除该用户端口以外的所有用户端口分别发送导频序列,根据所有用户端口反馈的错误样本报文,计算该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各个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的大小将N个用户端口划分为M类的过程包括:
计算每两个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之间的差值;
将所述差值小于设定范围的用户端口划分为同一类;
将所述差值大于设定范围的用户端口划分为不同类。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如果某一类用户端口中有用户端口离线并再次上线,则重新计算该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根据重新计算的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对该用户端口重新划分类,单独完成矢量计算并完成同步。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如果用户端口的离线上线率达到设定阀值,则再次对整个系统中的M类用户端口重新划分为
Figure 986004DEST_PATH_IMAGE002
类用户端口,根据重新划分的
Figure 247352DEST_PATH_IMAGE003
类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组成整个系统的串扰计算矩阵,进行远端串扰消除矢量计算。
5.一种用户线远端串扰消除矢量计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类单元,分别计算系统中各个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根据各个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的大小将系统包含的N个用户端口划分为M类,其中,N、M均为整数,N>2,M<=N-2;
远端串扰值计算单元,从每类用户端口中分别抽取一个用户端口,分别计算抽取的M个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将M个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分别作为该用户端口所属的一类用户端口中其余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
远端串扰消除矢量计算单元,根据M类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组成整个系统的串扰计算矩阵,进行远端串扰消除矢量计算;
计算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是指:
计算某一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时,向系统中除该用户端口以外的所有用户端口分别发送导频序列,根据所有用户端口反馈的错误样本报文,计算该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类单元根据各个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的大小将N个用户端口划分为M类指:
计算每两个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之间的差值;
将所述差值小于设定范围的用户端口划分为同一类;
将所述差值大于设定范围的用户端口划分为不同类。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更新单元,在某一类用户端口中有用户端口离线并再次上线,则调用所述远端串扰值计算单元重新计算该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并根据重新计算的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对该用户端口重新划分类,单独完成矢量计算并完成同步。
8.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更新单元,在用户端口的离线上线率达到设定阀值时,调用所述分类单元再次对整个系统中的M类用户端口重新划分为
Figure 761510DEST_PATH_IMAGE004
类用户端口,根据重新划分的
Figure 891140DEST_PATH_IMAGE002
类用户端口的远端串扰值组成整个系统的串扰计算矩阵,进行远端串扰消除矢量计算。
CN201410817086.7A 2014-12-24 2014-12-24 一种用户线远端串扰消除矢量计算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57907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17086.7A CN105790792B (zh) 2014-12-24 2014-12-24 一种用户线远端串扰消除矢量计算方法及装置
PCT/CN2015/074496 WO2016101420A1 (zh) 2014-12-24 2015-03-18 一种用户线远端串扰消除矢量计算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17086.7A CN105790792B (zh) 2014-12-24 2014-12-24 一种用户线远端串扰消除矢量计算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90792A CN105790792A (zh) 2016-07-20
CN105790792B true CN105790792B (zh) 2021-06-15

Family

ID=561490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817086.7A Active CN105790792B (zh) 2014-12-24 2014-12-24 一种用户线远端串扰消除矢量计算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5790792B (zh)
WO (1) WO201610142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79390B (zh) * 2016-10-25 2021-10-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矢量化系统识别外部串入端口的方法及装置
CN106844850B (zh) * 2016-12-16 2020-02-1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针对远端串扰噪声的消除电路设计方法
CN108259276B (zh) * 2016-12-28 2021-12-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超宽带铜线接入技术g.fast端口的方法及装置
CN109728837B (zh) * 2017-10-30 2020-11-17 桐乡市定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抵消串扰信号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995693A (zh) * 2017-12-31 2019-07-0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 抵消网线回传串扰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76831A1 (zh) * 2007-11-29 2009-06-2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一种消除数字用户线串扰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1471695A (zh) * 2007-12-27 2009-07-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线路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567864A (zh) * 2008-04-23 2009-10-28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远端串扰消除功能的网络装置
CN102388588A (zh) * 2011-09-30 2012-03-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串扰信道估计方法、装置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08486B (zh) * 2011-07-05 2014-04-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生成扩展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CN103067316B (zh) * 2012-12-28 2015-11-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串扰信道估计方法、装置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76831A1 (zh) * 2007-11-29 2009-06-2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一种消除数字用户线串扰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1471695A (zh) * 2007-12-27 2009-07-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线路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567864A (zh) * 2008-04-23 2009-10-28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远端串扰消除功能的网络装置
CN102388588A (zh) * 2011-09-30 2012-03-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串扰信道估计方法、装置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90792A (zh) 2016-07-20
WO2016101420A1 (zh) 2016-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90792B (zh) 一种用户线远端串扰消除矢量计算方法及装置
JP5186046B2 (ja) デジタル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伝送資源の管理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EP3032812B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supporting non-vector line
WO2003105339A1 (en) Multiline transmission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JP2011526101A (ja) ベクトル化されたdslクロストークキャンセル
KR102024428B1 (ko) 디지털 인코더 및 인코딩 방법
CN106899393B (zh) 噪声方差估计和干扰检测
WO2017097269A1 (zh) 一种干扰估计方法和设备
WO2012149791A1 (zh) 一种串扰信道估计方法、装置及系统
US9813112B2 (en) Power control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WO2017036193A1 (zh) 一种频偏估计方法及装置
CN106549889A (zh) 一种自适应波形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JP5989093B2 (ja) G.vector初期化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106656406B (zh) 一种非正交多址接入中信号检测方法及装置
US20140153377A1 (en) Method for Managing Data Transport Using Crosstalk Data
CN108141785A (zh) 一种同频干扰的消除方法及装置
US8848505B1 (en) Crosstalk canceller initialization
KR20180059111A (ko) 비직교 다중 접속 시스템에서 주파수 오프셋으로 인한 반송파간 간섭 제거 방법 및 장치
CN112911708A (zh) 资源分配方法、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08702176B (zh) 用于矢量化矩阵的确定的方法和装置
US9525459B2 (en) Method, related device, and system for crosstalk cancellation processing on port line of access device
CN106302273B (zh) 同频信道干扰的处理方法及其处理电路
CN112118598B (zh) 一种信道数据的处理方法及通信设备
WO2014101202A1 (zh) 多线路串扰测试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881073B (zh) 一种基于5g通信网络的噪声方差估计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