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28837B - 一种抵消串扰信号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抵消串扰信号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28837B
CN109728837B CN201711041077.3A CN201711041077A CN109728837B CN 109728837 B CN109728837 B CN 109728837B CN 201711041077 A CN201711041077 A CN 201711041077A CN 109728837 B CN109728837 B CN 1097288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pe
line
signal
crosstalk
network n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04107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28837A (zh
Inventor
涂建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Gaoha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 ltd
Tongxiang Dingb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Tongxiang Dingb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ngxiang Dingb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ngxiang Dingb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04107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28837B/zh
Priority to PCT/CN2018/089095 priority patent/WO2019085455A1/zh
Priority to EP18874525.1A priority patent/EP3687075B1/en
Publication of CN1097288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288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288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288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3/00Lin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3/02Details
    • H04B3/32Reducing cross-talk, e.g. by compens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able Transmission Systems, Equalization Of Radio And Reduction Of Echo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抵消串扰信号的方法、装置及系统,属于通信领域。所述方法应用于双绞线通信系统,所述双绞线通信系统包括第一线路和至少一个第二线路,所述第一线路连接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一用户节点,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分别连接至少一个第二网络节点和至少一个第二用户节点;所述第一用户节点至少连接第一CPE和第二CPE;当所述第一CPE和所述第一网络节点通信时,根据所述第一CPE反馈的误差信号,获取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当所述第二CPE和所述第一网络节点通信时,根据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以及第一更新因子,预编码发送给所述第二CPE的信号。本申请能够减小对存储空间的消耗。

Description

一种抵消串扰信号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抵消串扰信号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数据用户线路(Digital Subscriber Line,xDSL)是一种高速数据传输技术,该技术可以设置分布点单元(Disribution Point Unit,DPU),该DPU可以通过光纤等线缆与核心网相连。该DPU可以对应多个家庭,对于每个家庭,可以从该DPU上拉出双绞线到该家庭中,该家庭中的终端可以连接该双绞线,实现上网。
通常DPU可以设置在居民楼的地下室,拉入到该居民楼内的每个家庭的双绞线可以均连接到该DPU上。从该DPU拉出的各双绞线先捆绑在一起,在每一层,该层中的各家庭的双绞线从该捆双绞线中分开,并拉到各家庭中。例如,假设,居民楼有A、B、C和D四个家庭,A和B位于第一层,C和D位于第二层,从DPU分别拉出到A、B、C和D的双绞线1、2、3和4先捆绑在一起,在第一层双绞线1和2从该捆双绞线中分开并分别拉到A和B两个家庭中,在第二层双绞线3和4分开并分别拉到C和D两个家庭中。
由于电磁感应原理,在该捆双绞线中的任一双绞线中的信号都会受其他双绞线中信号产生的电磁干扰。例如,双绞线1中传输的信号1会分别受到双绞线2中的信号2、双绞线3中的信号3和双绞线4中的信号4产生的电磁干扰,导致信号1中含有串扰信号,出现串音现象。为了避免串音现象,需要抵消信号中的串扰信号,接下来以上述A、B、C、D四个家庭为例,详细说明抵消信号中的串扰信号的流程。
DPU确定当前需要传输信号的A家庭中的设备A1、B家庭中的设备B1、C家庭中的设备C1以及D家庭中的设备D1;对于A1的信号1,信号1可以是发送给A1的信号或A1发送的信号,获取A1对应的预设系数矩阵,该预设系数矩阵包括A1对A1的干扰系数、B1对A1的干扰系数、C1对A1的干扰系数和D1对A1的干扰系数。根据A1的信号1、B1的信号2、C1的信号3、D1的信号4以及A1对应的预设系数矩阵产生串扰抵消信号;如果信号1是发送给A1的信号,则将该串扰抵消信号和该信号1一起发送到双绞线1上,这样通过该串扰抵消信号抵消在双绞线1上产生的串扰信号;如果信号1是A1发送的信号,则通过该串扰抵消信号抵消该信号1中的串扰信号。对于B1的信号2、C1的信号3和D1的信号4的抵消过程和上述过程相同,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在实现本申请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目前家庭中往往包括多个设备,该多个设备可以通过多通接头连接到该家庭的双绞线上,这样就需要为每个家庭的每个设备设置对应的预设系数矩阵,DPU需要大量的存储空间来存储每个设备对应的预设系数矩阵,消耗大量的存储空间。
发明内容
为了减小对存储空间的消耗,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抵消串扰信号的方法、装置及系统。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抵消串扰信号的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双绞线通信系统,所述双绞线通信系统包括第一线路和至少一个第二线路,所述第一线路连接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一用户节点,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分别连接至少一个第二网络节点和至少一个第二用户节点;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存在串扰;所述第一用户节点至少连接第一用户前端装置CPE和第二CPE;所述第一CPE和第二CPE通过时分复用的方式和所述第一网络节点通信;当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和所述第一CPE通信时,根据所述第一CPE反馈的误差信号,获取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所述第一串扰系数用于预编码发送给所述第一CPE的信号;当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和所述第二CPE通信时,根据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以及第一更新因子,预编码发送给所述第二CPE的信号,所述第一更新因子用于表征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的变化或在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上产生的串扰信号的变化。这样只需要根据第一更新因子、第一线路与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就可以预编码发送给第二CPE的信号,不需要重新估计第一串扰系数,也不需要在网络设备中保存每个CPE对应的第一串扰系数,减小对存储空间的占用。
可选的,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更新因子包括与所述第一用户节点连接的一个CPE对应的信道的第一传输参数和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用户节点中的每个第二用户节点连接的一个CPE对应的信道的第一传输参数。
可选的,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与所述第一用户节点连接的一个CPE对应信道的第一传输参数调整发送给所述第二CPE的下行信号,得到所述第二CPE的目标信号;根据与所述每个第二用户节点连接的一个CPE对应的信道的第一传输参数,调整发送给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网络节点中的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三CPE的下行信号,得到与所述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三CPE的目标信号;根据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所述第二CPE的目标信号和与所述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三CPE的目标信号,预编码发送给所述第二CPE的信号。这样对于任一个用户节点,根据该用户节点的一个CPE的第一传输参数,可以将与该用户节点连接的每个CPE的下行信号的相位和振幅调整为相同的相位和振幅,从而可以根据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所述第二CPE的目标信号和与所述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三CPE的目标信号,预编码发送给所述第二CPE的信号,不需要重新估计第一串扰系数,也不需要在网络设备中保存每个CPE对应的第一串扰系数,减小对存储空间的占用。
可选的,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由于根据第二更新因子和所述第一更新因子调整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得到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二串扰系数,所述第二更新因子包括所述第二CPE对应的信道的第二传输参数和与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三CPE对应的信道的第二传输参数,不需要估计第二CPE对应的串扰系数;而是直接根据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二串扰系数、发送给所述第二CPE的下行信号以及发送给与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三CPE的下行信号,预编码发送给所述第二CPE的信号,从而不需要在网络设备中保存每个CPE对应的第一串扰系数,减小对存储空间的占用。
可选的,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发送给所述第二CPE的下行信号以及发送给与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三CPE的下行信号,生成第一串扰抵消信号;由于根据第二更新因子和所述第一更新因子调整所述第一串扰抵消信号得到第二串扰抵消信号,所述第二更新因子包括所述第二CPE对应的信道的第二传输参数和与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三CPE对应的信道的第二传输参数;这样,不需要估计第二CPE的串扰系数,直接根据所述第二串扰抵消信号和发送给所述第二CPE的下行信号,生成发送给所述第二CPE的信号,从而不需要在网络设备中保存每个CPE对应的第一串扰系数,减小对存储空间的占用。
可选的,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和所述第二CPE通信时,由于直接根据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以及第一更新因子,抵消所述第二CPE发送的上行信号中的串扰信号,如此不需要在网络设备中保存每个CPE对应的第一串扰系数,减小对存储空间的占用。
可选的,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与所述第一用户节点连接的一个CPE对应信道的第一传输参数调整所述第二CPE发送的上行信号,得到所述第二CPE的目标信号;根据与所述每个第二用户节点连接的一个CPE对应的信道的第一传输参数,调整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网络节点中的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三CPE发送的上行信号,得到与所述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三CPE的目标信号;根据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所述第二CPE的目标信号和与所述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三CPE的目标信号,抵消所述第二CPE的目标信号中的串扰信号。这样对于任一个用户节点,根据该用户节点的一个CPE的第一传输参数,可以将与该用户节点连接的每个CPE发送的上行信号的振幅调整为相同的振幅,从而可以根据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所述第二CPE的目标信号和与所述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三CPE的目标信号,抵消所述第二CPE的目标信号中的串扰信号,不需要重新估计第一串扰系数,也不需要在网络设备中保存每个CPE对应的第一串扰系数,减小对存储空间的占用。
可选的,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收与目标用户节点相连的每个CPE发送的测量信号,所述目标用户节点为所述双绞线通信系统中的任一用户节点;根据所述每个CPE的测量信号和参考信号获取所述每个CPE的时间提前TA,所述参考信号为所述每个CPE中的任一CPE的测量信号;向所述每个CPE分别发送所述每个CPE的TA,使所述每个CPE根据各自的TA发送上行信号。这样每个CPE可以根据各自的TA发送上行信号,从而保证了网络设备接收到的每个CPE的上行信号的起始位置相同,即每个CPE的上行信号的相位相同。
可选的,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由于根据第二更新因子和第一更新因子调整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得到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二串扰系数,所述第二更新因子包括所述第二CPE对应的信道的第二传输参数和与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三CPE对应的信道的第二传输参数,不需要估计第二CPE对应的串扰系数;而是直接根据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二串扰系数、所述第二CPE发送的上行信号以及与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三CPE发送的上行信号,抵消所述第二CPE发送的上行信号中的串扰信号,从而不需要在网络设备中保存每个CPE对应的第一串扰系数,减小对存储空间的占用。
可选的,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所述第二CPE发送的上行信号以及与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三CPE发送的上行信号,生成第一串扰抵消信号;由于根据第二更新因子和所述第一更新因子调整所述第一串扰抵消信号得到第二串扰抵消信号,所述第二更新因子包括所述第二CPE对应的信道的第二传输参数和与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三CPE对应的信道的第二传输参数;这样,不需要估计第二CPE的串扰系数,直接根据所述第二串扰抵消信号抵消所述第二CPE发送的上行信号中的串扰信号,从而不需要在网络设备中保存每个CPE对应的第一串扰系数,减小对存储空间的占用。
可选的,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获取与第一用户节点连接的一个CPE对应的信道的传输参数,以及获取与每个第二用户节点连接的一个CPE对应的信道的传输参数,根据获取各CPE对应的信道的传输参数生成所述第一更新因子。
可选的,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网络节点与所述第一CPE通信时,所述方法还获取所述第一CPE对应的信道的传输参数,以及获取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网络节点中的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CPE对应的信道的传输参数,将所述第一CPE对应的信道的传输参数和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CPE对应的信道的传输参数组成第一更新因子。
可选的,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再次和所述第一CPE通信时,由于根据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以及第一更新因子,抵消所述第一CPE的信号的串扰信号,从而不需要在网络设备中保存每个CPE对应的第一串扰系数,减小对存储空间的占用。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抵消串扰信号的装置,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具体地,所述装置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单元。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抵消串扰信号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输入接口、输出接口、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所述输入接口、输出接口、所述处理器以及所述存储器之间可以通过总线系统相连。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或代码,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或代码,完成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并且所述计算程序通过处理器进行加载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实施例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通过处理器进行加载来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的方法的指令。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实施例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可编程逻辑电路和/或程序指令,当所述芯片运行时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绞线通信系统,所述双绞线通信系统包括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所述的装置。
附图说明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绞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绞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抵消串扰信号的方法流程图;
图2-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抵消串扰信号的方法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抵消串扰信号的方法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抵消串扰信号的方法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抵消串扰信号的方法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抵消串扰信号的方法流程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抵消串扰信号的方法流程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抵消串扰信号的方法流程图;
图10-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抵消串扰信号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0-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抵消串扰信号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抵消串扰信号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参见图1-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绞线通信系统,包括:
网络设备、多个用户节点和多个用户前端装置(Customer Premises Equipment,CPE)。
该网络设备中包括多个网络节点,每个网络节点对应一个用户节点。
每个网络节点与其对应的用户节点之间使用线路相连,与每个网络节点相连的线路之间存在串扰,每个用户节点还连接至少一个CPE。
例如,在参见图1-1所示的双绞线通信系统中,网络设备中包括P1、P2、P3和P4四个网络节点,用户节点包括U1、U2、U3和U4四个用户节点。CPE包括A1、A2、B1、B2、B3、C1、C2、D1、D2和D3十个CPE。
P1和U1之间使用线路1相连,P2和U2之间使用线路2相连,P3和U3之间使用线路3相连,以及P4和U4之间使用线路4相连。线路1、2、3和4之间存在串扰。A1和A2与U1相连,B1、B2和B3与U2相连,C1和C2与U3相连,D1、D2和D3与U4相连。
网络设备可以为DPU等,网络节点可以是DPU中的收发器,用户节点可以是多通接头等。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各个收发器向CPE发送下行信号、接收CPE发送的上行信号或误差信号等。
该双绞线通信系统中的线路在从网络设备中引出时可以捆绑在一起,然后再分开连接至各用户节点,所以这些线路之间存在串扰。例如,图1-1所示的网络架构可以应用于居民楼通信组网中,在1-2所示的居民楼中,第一层包括家庭A和B,第二层包括家庭C和D,U1、A1和A2属于家庭A,U2、B1、B2和B3属于家庭B,U3、C1和C2属于家庭C,U4、D1、D2和D3属于家庭D。
网络设备可以部署在居民楼的地下室,线路1、2、3和4从网络设备引出后先捆绑在一起。在第一层,线路1和2从捆绑的线路中分开并分别与用户节点U1和U2相连;在第二层,线路3和4分开并分别与用户节点U3和U4相连。由于线路1、2、3和4均存在一段线路捆绑在一起,导致线路1、2、3和4相互之间存在串扰。
对于每个用户节点,与该用户节点相连的每个CPE采用时分复用的方式和该用户节点对应的网络节点通信。所谓时分复用的方式是指网络设备可以为该每个CPE分配时隙,每个CPE的时隙互不相同。在每个CPE的时隙内,该CPE通过线路与该用户节点对应的网络节点通信。
例如,对于用户节点U1以及与U1相连的A1和A2,网络设备可以为A1和A2分别分配对应的时隙,A1在其对应时隙内可以与网络设备中的网络节点P1通信,A2在其对应时隙内可以与网络设备中的网络节点P1通信。
再如,对于用户节点U2以及与U2相连的B1、B2和B3,网络设备可以为B1、B2和B3分别分配对应的时隙,B1在其对应时隙内可以与网络设备中的网络节点P2通信,B2在其对应时隙内可以与网络设备中的网络节点P2通信,以及B3在其对应时隙内可以与网络设备中的网络节点P3通信。
对于用户节点U3以及与U2相连的C1和C2,对于用户节点U4以及与U4相连的D1、D2和D3,均按上述采用时分复用的方式进行通信,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抵消串扰信号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1所述的双绞线通信系统,该双绞线通信系统包括第一线路和至少一个第二线路,第一线路连接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一用户节点,至少一个第二线路分别连接至少一个第二网络节点和至少一个第二用户节点;第一线路和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存在串扰;第一用户节点至少连接第一CPE和第二CPE;第一CPE和第二CPE通过时分复用的方式和第一网络节点通信。
本申请实施例抵消的该信号可以是网络设备发送给CPE的下行信号,执行主体可以为网络设备。参见图2-1,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201:当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一CPE通信时,根据第一CPE反馈的误差信息,获取第一线路和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第一串扰系数用于预编码发送给第一CPE的信号。
第一线路是双绞线通信系统中的任一线路,第二线路是双绞线通信系统中除第一线路以外的线路。网络设备中与第一线路连接的网络节点为第一网络节点,与第一线路连接的用户节点为第一用户节点。
网络设备中除第一网络节点以外的网络节点为第二网络节点,双绞线通信系统包括的线路中除第一线路以外的线路为第二线路,以及双绞线通信系统包括的用户节点中除第一用户节点以外的用户节点为第二用户节点。所以双绞线通信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网络节点、至少一个第二线路和至少一个第二用户节点;该至少一个第二线路分别连接该至少一个第二网络节点和该至少一个第二用户节点。即该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中的每个第二线路对应一个第二网络节点和一个第二用户节点,每个第二线路对应的第二网络节点互不相同,每个第二线路对应的第二用户节点互不相同,每个第二线路连接其对应的第二网络节点和第二用户节点。
例如,在图1-1所示的双绞线通信系统中,假设线路1为第一线路,线路2、3和4分别为第二线路,则P1为第一网络节点,P2、P3和P4分别为第二网络节点,U1为第一用户节点,U2、U3和U4分别为第二用户节点。第一线路1连接第一网络节点P1和第一用户节点U1,第二线路2连接第二网络节点P2和第二用户节点U2,第二线路3连接第二网络节点P3和第二用户节点U3,第二线路4连接第二网络节点P4和第二用户节点U4。
本步骤可以在双绞线通信系统发生变化后的第一时隙内执行,双绞线通信系统发生变化的情况可以是网络设备启动后与各用户节点建立双绞线通信系统,或者新的线路加入双绞线通信系统,或者有家庭中的各设备关闭导致该家庭对应的线路停止工作等情况。
对于每个用户节点,与该用户节点相连的各CPE采用时分复用的方式与网络设备中的网络节点通信,即网络设备为每个CPE分配时隙,CPE在其对应的时隙与网络节点通信;为了便于说明,第一个时隙内,与第一用户节点相连的各CPE中与第一网络节点通信的一个CPE称为第一CPE。第一用户节点至少连接第一CPE和第二CPE,第一CPE和第二CPE可以是相同CPE或是不同CPE。与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一个CPE称为第四CPE。
本步骤可以为:在双绞线通信系统发生变化后的第一时隙内,网络设备可以接收第一CPE反馈的误差信号,还接收与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四CPE反馈的误差信号,根据第一CPE反馈的误差信号和与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四CPE反馈的误差信号,获取第一线路和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
可选的,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第一网络节点接收第一CPE反馈的误差信号。对于每个第二网络节点,网络设备可以通过该第二网络节点接收与该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四CPE反馈的误差信号。
第一线路和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可以包括第一CPE对第一CPE的串扰系数以及每个第四CPE分别对第一CPE的串扰系数。
例如,在建立图1-1所述的双绞线通信系统后的第一个时隙内,A1与第一网络节点P1通信,B1与第二网络节点P2通信,C1与第二网络节点P3通信以及D1与第二网络节点P4通信。网络设备可以接收A1反馈的误差信号、B1反馈的误差信号、C1反馈的误差信号和D1反馈的误差信号;根据A1反馈的误差信号、B1反馈的误差信号、C1反馈的误差信号和D1反馈的误差信号获取第一线路1与第二线路2、3和4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第一线路1与第二线路2、3和4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包括A1对A1的串扰系数、B1对A1的串扰系数、C1对A1的串扰系数以及D1对A1的串扰系数。
对于每个第二线路,都按上述方式获取该第二线路与第一线路和其他各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接下来以图1-1所述的双绞线通信系统为例,对此进行详细说明。
对于第二线路2,网络设备根据A1反馈的误差信号、B1反馈的误差信号、C1反馈的误差信号和D1反馈的误差信号获取第二线路2与第一线路1、第二线路3和4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对于第二线路3和第二线路4,均按上述方法得到第一串扰系数。
可选的,获取到第一串扰系数之后,还可以在第一时隙内预编码发送给与各网络节点通信的CPE的信号。例如,对于第一CPE,可以先获取发送给第一CPE的下行信号以及获取发送给与每个第四CPE的下行信号,根据根据第一串扰系数、发送给第一CPE的下行信号和发送给每个第四CPE的下行信号生成串扰抵消信号,根据该串扰抵消信号和发送给第一CPE的下行信号生成发送给第一CPE的信号。
然后,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第一网络节点在第一线路上发送生成的该信号,该信号在第一线路上传输时,该信号中的串扰抵消信号会抵消双绞线通信系统在第一线路中产生的串扰信号,这样使得第一CPE从第一线路上接收的信号不包括串扰信号。
例如,获取发送给A1的下行信号XA1、发送给B1的下行信号XB1,发送给C1的下行信号XC1以及发送给D1的下行信号XD1;根据第一串扰系数、下行信号XA1、XB1、XC1和XD1生成串扰抵消信号KA1,根据该串扰抵消信号KA1和下行信号XA1,生成发送给A1的信号HA1,然后通过第一网络节点P1在第一线路1上向A1发送生成的该信号HA1
其中,第一线路1与第二线路2、3和4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可以包括A1对A1的串扰系数a11、B1对A1的串扰系数a12、C1对A1的串扰系数a13和D1对A1的串扰系数a14。所以生成的串扰抵消信号KA1如下公式(1)所示,生成的发送给A1的信号HA1如下公式(2)所示。
Figure BDA0001449195910000081
Figure BDA0001449195910000082
对于使用第二线路通信的第四CPE,都按上述方式生成发送给第四CPE的信号,接下来仍以图1-1所述的双绞线通信系统为例,对此进行详细说明。
对于B1,根据第二线路2与第一线路1、第二线路3和4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以及下行信号XA1、XB1、XC1和XD1,生成串扰抵消信号KB1;然后根据该串扰抵消信号KB1和发送给B1的下行信号XB1,生成发送给B1的信号HB1,通过第二网络节点P2在第二线路2上向B1发送生成的该信号HB1
其中,第二线路2与第一线路1、第二线路3和4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可以包括A1对B1的串扰系数b11、B1对B1的串扰系数b12、C1对B1的串扰系数b13和D1对B1的串扰系数b14。所以生成的串扰抵消信号KB1如下公式(3)所示,生成的发送给B1的信号HB1如下公式(4)所示。
Figure BDA0001449195910000091
Figure BDA0001449195910000092
对于C1和D1,按上述生成发送给B1的信号的方式生成发送给C1的信号发送给D1的信号。
可选的,参见图2-2,在本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包括串扰抵消编码模块、管理实体,每个网络节点包括调度模块、符号编码模块和转换模块。
对于每个网络节点,该网络节点的调度模块可以调度与该网络节点对应的用户节点连接的CPE。管理实体可以通过该网络节点接收该CPE反馈的误差信号,根据被调度的每个CPE反馈的误差信号,获取第一串扰系数,将第一串扰系数发送串扰抵消编码模块。可选的,管理实体可以通过该CPE的反馈通信接收该CPE反馈的误差信号。
该网络节点中的符号编码模块可以获取发送给该CPE的下行信号,并将该CPE的下行信号发送给串扰抵消编码模块。串扰抵消编码模块根据被调度的每个CPE的下行信号和第一串扰系数编码发送给该CPE的信号,将该信号发送给该网络节点包括的转换模块。该转换模块将该信号转换成时域信号,在与其相连的线路上向该CPE发送该时域信号。
可选的,该转换模块中可以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图中未画出),管理实体可以通过该网络节点中的接收单元接收该CPE反馈的误差信号。该转换模块将该信号转换成时域信号后,在与其相连的线路上通过该发送单元向该CPE发送该时域信号。
步骤202:当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CPE通信时,根据第一线路和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以及第一更新因子,预编码发送给第二CPE的信号。
其中,第一更新因子用于表征第一线路和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的变化或在第一线路和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上产生的串扰信号的变化。
第一更新因子包括与第一用户节点连接的一个CPE对应信道的第一传输参数和与至少一个第二用户节点中的每个第二用户节点连接的一个CPE对应信道的第一传输参数。CPE对应信道的第一传输参数可以为该CPE对应信道的发送功率谱整型(Transmitspectrum shaping,TSSI)值和/或可变增益放大器(variable gain amplifier,VGA)值。该第一传输参数还可以包括其他参数,例如还可以包括增益、发送器发起的增益调整(Transmitter Initiated Gain Adjustment,TIGA)和符号对齐(Symbol Alignment,SA)等参数中的至少一个。
其中,第二CPE可以是第一CPE或是除第一CPE以外的CPE。在获取到第一线路与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第一串扰系数之后的任一个时隙内,都可以使用本步骤预编码发送给CPE的信号。
在当前时隙内,与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一个CPE称为第三CPE。
本步骤可以为:在当前时隙内,获取发送给第二CPE的下行信号,以及获取发送给与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三CPE的下行信号;根据发送给第二CPE的下行信号、发送给每个第三CPE的下行信号、第一线路与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和第一更新因子,生成串扰抵消信号;根据该串扰抵消信号和发送给第二CPE的下行信号,生成发送给第二CPE的信号。
可选的,网络设备通过第一网络节点在第一线路上向第二CPE发送生成的该信号,在第一线路上传输该信号时,该信号中的串扰抵消信号抵消在第一线路上产生的串扰信号。这样第二CPE从第一线路上接收的信号中不包括串扰信号。
可选的,参见图2-2,对于第一网络节点,第一网络节点的调度模块可以调度与第一用户节点连接的CPE,即第二CPE。第一网络节点中的符号编码模块可以获取发送给第二CPE的下行信号,并将第二CPE的下行信号发送给串扰抵消编码模块。串扰抵消编码模块根据被调度的每个CPE的下行信号、第一串扰系数和第一更新因子,预编码发送给第二CPE的信号,将该信号发送给第一网络节点包括的转换模块。该转换模块将该信号转换成时域信号,在第一线路上向第二CPE发送该时域信号。
对于每个第二线路,都按上述预编码信号的方式分别预编码发送给每个第三CPE的信号,接下来仍以图1-1所述的双绞线通信系统为例,对此进行详细说明。
例如,在当前时隙内,A2与第一网络节点P1通信,B1与第二网络节点P2通信,C2与第二网络节点P3通信以及D3与第二网络节点P4通信。网络设备可以获取发送给A2的下行信号XA2、发送给B1的下行信号XB1,发送给C2的下行信号XC2以及发送给D3的下行信号XD3;根据第一线路1与第二线路2、3和4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下行信号XA2、XB1、XC2和XD3,生成串扰抵消信号KA2;根据该串扰抵消信号KA2和发送给A2的下行信号XA2,生成发送给A2的信号HA2,然后通过第一网络节点P1在第一线路1上向A2发送生成的该信号HA2
对于第二线路2,网络设备根据第二线路2与第一线路1、第二线路3和4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下行信号XA2、XB1、XC2和XD3,生成串扰抵消信号KB1,根据该串扰抵消信号KB1和发送给B1的下行信号XB1,生成发送给B1的信号HB1,然后通过第二网络节点P2在第二线路2上向B1发送生成的该信号HB1
对于第二线路3和第二线路4,均按上述方法生成发送给C2的信号和生成发送给D3的信号。
关于本实施例更详细的实现过程有多种方式,在本申请中列举了如下图3、图4和图5所示的三个实例,对于其他实例,不再一一列举,该三个实例的详细过程将在后续介绍。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获取到第一线路与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后,当第一网络节点与第二CPE通信时,只需要根据第一更新因子、第一线路与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就可以预编码发送给第二CPE的信号,这样不需要重新估计第一串扰系数,也不需要在网络设备中保存每个CPE对应的第一串扰系数,减小对存储空间的占用。该实施例的串扰抵消方法同样适用于近端串扰抵消场景。
对于图2-1所示实施例的方法,其抵消串扰信号的详细过程如下所示。参见图3,该方法过程可以包括:
步骤301:网络设备获取第一更新因子,第一更新因子包括与第一用户节点连接的一个CPE对应的信道的第一传输参数和与每个第二用户节点连接的一个CPE对应信道的第一传输参数。
本步骤可以通过如下3011至3013的流程来实现,包括:
3011:网络设备获取与第一用户节点连接的每个CPE对应的信道的传输参数,从与第一用户节点连接的每个CPE对应的信道的传输参数中选择一个CPE对应的信道的传输参数。
CPE对应信道的传输参数可以包括该CPE的TSSI值和/或VGA值;还可以包括其他参数,例如还可以包括增益、TIGA和SA等参数中的至少一个。
具体地,网络设备调度与第一用户节点连接的每个CPE,当调度到某个CPE时,通过第一网络节点在第一线路上向该CPE发送测量请求。该CPE接收该测量请求,根据该测量请求获取TSSI相关参数的测量值,在第一线路上向网络设备发送该TSSI相关参数的测量值,该TSSI相关参数包括距离、电气长度、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接收端总功率和接收端功率谱密度等参数中的至少一个。网络设备接收该TSSI相关参数的测量值,根据该TSSI相关参数的测量值计算出TSSI值;根据该TSSI值计算VGA值,得到该CPE对应的信道的传输参数;按上述方式,得到与第一用户节点相连的其他每个CPE对应信道的传输参数;从与第一用户节点连接的每个CPE对应的信道的传输参数中选择一个CPE对应的信道的传输参数。
3012:对于每个第二用户节点,获取与该第二用户节点连接的每个CPE对应的信道的传输参数,从与该第二用户节点连接的每个CPE对应的信道的传输参数中选择一个CPE对应的信道的传输参数;
具体地,网络设备调度与该第二用户节点连接的每个CPE,当调度到某个CPE时,通过该第二网络节点在第二线路上向该CPE发送测量请求。该CPE接收该测量请求,根据该测量请求获取TSSI相关参数的测量值,在第二线路上向网络设备发送该TSSI相关参数的测量值。网络设备接收该TSSI相关参数的测量值,根据该TSSI相关参数的测量值计算出TSSI值;根据该TSSI值计算VGA值,得到该CPE对应的信道的传输参数;按上述方式,得到与该第二用户节点相连的其他每个CPE对应信道的传输参数;从与该第二用户节点连接的每个CPE对应的信道的传输参数中选择一个CPE对应的信道的传输参数。
3013:根据选择的各CPE对应的信道的传输参数生成第一更新因子。即第一更新因子包括选择的各CPE对应的信道的传输参数。
步骤302:当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一CPE通信时,根据第一CPE反馈的误差信息,获取第一线路和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根据第一线路和该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用于预编码发送给第一CPE的信号。
本步骤的详细实现过程可以参见对应步骤201描述的相关内容,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可选的,可以先不执行步骤301,而是在本步骤中,可以获取第一CPE对应的信道的传输参数,以及获取与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一个CPE对应的信道的传输参数,将获取的传输参数组成第一更新因子。
步骤303:当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CPE通信时,根据第一线路和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以及第一更新因子,预编码发送给第二CPE的信号。
在实际实现时,本步骤可以通过如下3031至3033的步骤来实现,分别为:
3031:根据与第一用户节点连接的一个CPE对应信道的第一传输参数,调整发送给第二CPE的下行信号,得到第二CPE的目标信号。
可选的,获取发送给第二CPE的下行信号,根据与第一用户节点连接的一个CPE对应信道的第一传输参数包括的TSSI值和/或VGA值,调整发送给第二CPE的下行信号的相位和振幅,得到第二CPE的目标信号。
例如,在当前时隙内,A2与第一网络节点P1通信,B1与第二网络节点P2通信,C2与第二网络节点P3通信以及D3与第二网络节点P4通信。网络设备可以获取发送给A2的下行信号XA2,根据与第一用户节点连接的一个CPE对应信道的第一传输参数包括的TSSI值和/或VGA值,调整发送给A2的下行信号XA2的相位和振幅,得到A2的目标信号X'A2
3032:对于每个第二用户节点,根据与该第二用户节点连接的一个CPE对应的信道的第一传输参数,调整发送给与该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三CPE的下行信号,得到该第三CPE的目标信号。
例如,网络设备可以获取发送给B1的下行信号XB1,根据与第二用户节点P2连接的一个CPE对应信道的第一传输参数包括的TSSI值和/或VGA值,调整发送给B1的下行信号XB1的相位和振幅,得到B1的目标信号X'B1
再例如,网络设备可以获取发送给C2的下行信号XC2,根据与第二用户节点P3连接的一个CPE对应信道的第一传输参数包括的TSSI值和/或VGA值,调整发送给C2的下行信号XC2的相位和振幅,得到C2的目标信号X'C2
还例如,网络设备可以获取发送给D3的下行信号XD3,根据与第二用户节点P4连接的一个CPE对应信道的第一传输参数包括的TSSI值和/或VGA值,调整发送给D3的下行信号XD3的相位和振幅,得到D3的目标信号X'D3
3033:根据第一线路和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第二CPE的目标信号和与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三CPE的目标信号,预编码发送给第二CPE的信号。
具体地,根据第一线路和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第二CPE的目标信号和与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三CPE的目标信号生成串扰抵消信号,根据该串扰抵消信号和第二CPE的目标信号,生成发送给第二CPE的信号。
可选的,网络设备通过第一网络节点在第一线路上向第二CPE发送该信号,在第一线路上传输该信号时,该信号中的串扰抵消信号抵消在第一线路上产生的串扰信号。这样第二CPE从第一线路上接收的信号中不包括串扰信号
对于每个第二线路,都按上述生成信号的方式分别生成发送给每个第三CPE的信号,接下来仍以图1-1所述的双绞线通信系统为例,对此进行详细说明。
例如,在当前时隙内,网络设备根据第一线路1与第二线路2、3和4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A2的目标信号X'A2、B1的目标信号X'B1、C2的目标信号X'C2以及D3的目标信号X'D3,生成串扰抵消信号KA2;根据该串扰抵消信号KA2和A2的目标信号X'A2,生成发送给A2的信号HA2,然后通过第一网络节点P1在第一线路1上向A2发送生成的该信号HA2
其中,第一线路1与第二线路2、3和4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包括a11、a12、a13和a14,所以生成的串扰抵消信号KA2如下公式(5)所示,生成的信号HA2如下公式(6)所示。
Figure BDA0001449195910000131
Figure BDA0001449195910000132
对于第二线路2,网络设备根据第二线路2与第一线路1、第二线路3和4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A2的目标信号X'A2、B1的目标信号X'B1、C2的目标信号X'C2以及D3的目标信号X'D3,生成串扰抵消信号KB1,根据该串扰抵消信号KB1和B1的目标信号X'B1,生成发送给B1的信号HB1,然后通过第二网络节点P2在第二线路2上向B1发送生成的该信号HB1
第二线路2与第一线路1、第二线路3和4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包括b11、b12、b13和b14,所以生成的串扰抵消信号KB1如下公式(7)所示,生成的信号HB1如下公式(8)所示。
Figure BDA0001449195910000133
Figure BDA0001449195910000134
对于第二线路3和第二线路4,均按上述方法生成发送给C2的信号和生成发送给D3的信号。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获取到第一更新因子以及获取第一线路与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后,当第一网络节点与第二CPE通信时,根据第一更新因子调整发送给第二CPE的下行信号得到第二CPE的目标信号,调整发送给与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CPE的下行信号,得到与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CPE的目标信号,然后根据第二CPE的目标信号、与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CPE的目标信号以及第一线路与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就可以预编码发送给第二CPE的信号,这样不需要在网络设备中保存每个CPE对应的第一串扰系数,减小对存储空间的占用。
对于图2-1所示实施例的方法,其抵消串扰信号的详细过程如下所示。参见图4,该方法过程可以包括:
步骤401:当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一CPE通信时,根据第一CPE反馈的误差信息,获取第一线路和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第一串扰系数用于预编码发送给第一CPE的信号。
本步骤的详细实现过程可以参见对应步骤201描述的相关内容,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在第一个时隙内,与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一个CPE称为第四CPE,所以第一线路和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包括第一CPE对第一CPE的串扰系数和每个第四CPE对第一CPE的串扰系数。
例如,在图1-1所述的架构中,假设在当前时隙内A1与第一网络节点P1通信,B1与第二网络节点P2通信,C1与第二网络节点P3通信以及D1与第二网络节点P4通信。网络设备获取的第一线路1与第二线路2、3和4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可以包括A1对A1的串扰系数a11、B1对A1的串扰系数a12、C1对A1的串扰系数a13以及D1对A1的串扰系数a14
步骤402:网络设备获取第一更新因子,第一更新因子包括与第一CPE对应的信道的第一传输参数和每个第四CPE对应信道的第一传输参数。
步骤401和步骤402可以发生在同一时隙内,两个步骤不分先后执行,可以先执行步骤401再执行步骤402,或先执行步骤402再执行步骤401,或两者同时执行。
本步骤可以通过如下4021至4023的流程来实现,包括:
4021:获取第一CPE对应的信道的第一传输参数。
网络设备通过第一网络节点在第一线路上向第一CPE发送测量请求。第一CPE接收该测量请求,根据该测量请求获取TSSI相关参数的测量值,在第一线路上向网络设备发送该TSSI相关参数的测量值。网络设备接收该TSSI相关参数的测量值,根据该TSSI相关参数的测量值计算出TSSI值;根据该TSSI值计算VGA值,得到第一CPE对应的信道的第一传输参数。
4022:对于每个第二网络节点,获取与该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四CPE对应的信道的第一传输参数。
网络设备通过该第二网络节点在第二线路上向与该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四CPE发送测量请求。该第四CPE接收该测量请求,根据该测量请求获取TSSI相关参数的测量值,在第二线路上向网络设备发送该TSSI相关参数的测量值。网络设备接收该TSSI相关参数的测量值,根据该TSSI相关参数的测量值计算出TSSI值;根据该TSSI值计算VGA值,得到该第四CPE对应的信道的第一传输参数。
4023:根据第一CPE对应的信道的传输参数和与每个第四CPE对应的信道的第一传输参数生成第一更新因子。
步骤403:当第一网络节点通信和第二CPE时,根据第二更新因子和第一更新因子,调整第一线路和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得到第一线路和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二串扰系数。
第二更新因子包括第二CPE对应的信道的第二传输参数和与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三CPE对应的信道的第二传输参数。第二更新因子的获取过程可以参见获取第一更新因子的过程,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具体地,根据第二更新因子和第一更新因子,可以通过如下公式(9)调整第一线路和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得到第一线路和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二串扰系数;
P(t2)=P(t1)·TxGain(t2)·(TxGain(t1))-1……(9);
在上述公式(9)中,TxGain(t1)为第一更新因子,TxGain(t2)为第二更新因子,P(t1)为第一串扰系数,P(t2)为第二串扰系数。
对于每个第二线路,也根据第二更新因子和第一更新因子,调整该第二线路与第一线路和其他每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得到该第二线路与第一线路和其他每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二串扰系数。
例如,根据第二更新因子和第一更新因子,调整第一线路1与第二线路2、3和4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包括的a11、a12、a13和a14,得到第一线路1与第二线路2、3和4之间的第二串扰系数,包括a21、a22、a23和a24
再如,根据第二更新因子和第一更新因子,调整第二线路2与第一线路1、第二线路3和4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包括的b11、b12、b13和b14,得到第二线路2与第一线路1、第二线路3和4之间的第二串扰系数,包括b21、b22、b23和b24
步骤404:根据第一线路和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二串扰系数、发送给第二CPE的下行信号以及发送给与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三CPE的下行信号,预编码发送给第二CPE的信号。
具体地,获取发送给第二CPE的下行信号以及发送给与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三CPE的下行信号;根据第一线路和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二串扰系数、发送给第二CPE的下行信号以及发送给与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三CPE的下行信号,生成串扰抵消信号,根据该串扰抵消信号和第二CPE的下行信号生成发送给第二CPE的信号。
例如,在当前时隙内,A2与第一网络节点P1通信,B1与第二网络节点P2通信,C2与第二网络节点P3通信以及D3与第二网络节点P4通信。网络设备可以获取发送给A2的下行信号XA2、发送给B1的下行信号XB1,发送给C2的下行信号XC2以及发送给D3的下行信号XD3;根据第一线路1与第二线路2、3和4之间的第二串扰系数、下行信号XA2、XB1、XC2和XD3生成串扰抵消信号KA2;根据该串扰抵消信号KA2和第三下行信号XA2,生成发送给A2的信号HA2,然后通过第一网络节点P1在第一线路1上向A2发送生成的该信号HA2
对于第二线路2,网络设备根据第二线路2与第一线路1、第二线路3和4之间的第二串扰系数、下行信号XA2、XB1、XC2和XD3生成串扰抵消信号KB1,根据该串扰抵消信号KB1和下行信号XB1生成发送给B1的信号HB1,然后通过第二网络节点P2在第二线路2上向B1发送生成的该信号HB1
对于第二线路3和第二线路4,均按上述方法生成发送给C2的信号和生成发送给D3的信号。
可选的,如果发送给第二CPE的信号的功率超过预设阈值,还可以调整第一网络节点的发送功率和第二CPE的接收功率,然后通过第一网络节点在第一线路上向第二CPE发送该信号。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获取到第一更新因子以及获取第一线路与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后,当第一网络节点与第二CPE通信时,根据第一更新因子和第二更新因子,调整第一线路与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得到第一线路与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二串扰系数;然后根据第二CPE的下行信号、与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三CPE的下行信号以及第一线路与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二串扰系数,预编码发送给第二CPE的信号,这样不需要在网络设备中保存每个CPE对应的第一串扰系数,减小对存储空间的占用。该实施例的串扰抵消方法同样适用于近端串扰抵消场景。
对于图2-1所示实施例的方法,其抵消串扰信号的详细过程如下所示。参见图5,该方法过程可以包括:
步骤501-502:分别与步骤401-402相同,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步骤503:当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CPE通信时,根据第一线路和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发送给第二CPE的下行信号以及发送给与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三CPE的下行信号,生成第一串扰抵消信号。
假设,用P表示第一线路和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用X(t2)表示第二CPE的下行信号以及发送给与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三CPE的下行信号,所以生成的第一串扰信号为K=P·X(t2)。生成的该第一串扰信号与第二CPE相对应。
例如,在当前时隙内,A2与第一网络节点P1通信,B1与第二网络节点P2通信,C2与第二网络节点P3通信以及D3与第二网络节点P4通信。假设,第一线路1与第二线路2、3和4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P(A)包括a11、a12、a13和a14
网络设备可以获取发送给A2的下行信号XA2、发送给B1的下行信号XB1,发送给C2的下行信号XC2以及发送给D3的下行信号XD3;根据第一线路1与第二线路2、3和4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P(A)、下行信号XA2、XB1、XC2和XD3,生成A2对应的第一串扰抵消信号KA2=P(A)·X(t2),X(t2)包括下行信号XA2、XB1、XC2和XD3
对于每个第三CPE,按上述生成第一串扰信号的方式,生成每个第三CPE对应的第一串扰信号。例如,对于B1,网络设备根据第一线路2与第一线路1、第二线路3和4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P(B)、下行信号XA2、XB1、XC2和XD3,生成B1对应的第一串扰抵消信号KB1=P(B)·X(t2),P(B)包括b11、b12、b13和b14
按上述相同方式生成C2对应的第一串扰抵消信号和D3对应的第一串扰抵消信号。
步骤504:根据第二更新因子和第一更新因子,调整第一串扰抵消信号得到第二串扰抵消信号,第二更新因子包括第二CPE对应的信道的第二传输参数和与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三CPE对应的信道的第二传输参数。
第二更新因子包括第二CPE对应的信道的第二传输参数和与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三CPE对应的信道的第二传输参数。第二更新因子的获取过程可以参见获取第一更新因子的过程,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具体地,根据第二更新因子和第一更新因子,按如下公式(10)调整第二CPE对应的第一串扰抵消信号得到第二CPE对应的第二串扰抵消信号。
K'=TxGain(t2)·(TxGain(t1))-1·K……(10);
在上述公式(10)中,TxGain(t1)为第一更新因子,TxGain(t2)为第二更新因子,K'为第二串扰抵消信号。
例如,对于A2对应的第一串扰抵消信号KA2,按上述公式(10)生成的A2对应的第二串扰抵消信号K'A2,得到A2对应的第二串扰信号为K'A2=TxGain(t2)·(TxGain(t1))-1·KA2
再如,对于B1对应的第一串扰抵消信号KB1,按上述公式(10)生成的B1对应的第二串扰抵消信号K'B1,得到B1对应的第二串扰信号为K'B1=TxGain(t2)·(TxGain(t1))-1·KB1
步骤505:根据第二串扰抵消信号和发送给第二CPE的下行信号,生成发送给第二CPE的信号。
例如,对于A2,根据A2对应的第二串扰信号K'A2和发送给A2的下行信号XA2,生成发送给A2的信号为K'A2+XA2。然后通过第一网络节点P1在第一线路1上向A2发送生成的该信号。
再如,对于B1,根据B1对应的第二串扰信号K'B1和发送给B1的下行信号XB1,生成发送给B1的信号为K'B1+XB1。然后通过第二网络节点P2在第二线路2上向B1发送生成的该信号。
可选的,如果发送给第二CPE的信号的功率超过预设阈值,还可以调整第一网络节点的发送功率和第二CPE的接收功率,然后通过第一网络节点在第一线路上向第二CPE发送该信号。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获取到第一更新因子以及获取第一线路与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后,当第一网络节点与第二CPE通信时,根据第一串扰系数、第二CPE的下行信号、与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三CPE的下行信号,生成第一串扰抵消信号;根据第一更新因子和第二更新因子,调整第一串扰系数得到第二串扰系数;然后根据第二CPE的下行信号和第二串扰信号,生成发送给第二CPE的信号,这样不需要在网络设备中保存每个CPE对应的第一串扰系数,减小对存储空间的占用。该实施例的串扰抵消方法同样适用于近端串扰抵消场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抵消串扰信号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1所述的双绞线通信系统,该双绞线通信系统包括第一线路和至少一个第二线路,第一线路连接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一用户节点,至少一个第二线路分别连接至少一个第二网络节点和至少一个第二用户节点;第一线路和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存在串扰;第一用户节点至少连接第一CPE和第二CPE;第一CPE和第二CPE通过时分复用的方式和第一网络节点通信。
本申请实施例抵消的该信号可以是网络设备接收的CPE发送的上行信号,执行主体可以为网络设备。参见图6,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601:当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一CPE通信时,根据第一CPE对应的误差信息,获取第一线路和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第一串扰系数用于预编码发送给第一CPE的信号。
关于第一网络节点、第二网络节点、第一线路、第二线路的概念,参见步骤201中的相关内容,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本步骤可以在双绞线通信系统发生变化后的第一时隙内执行,为了便于说明,第一个时隙内,与第一用户节点相连的各CPE中与第一网络节点通信的一个CPE称为第一CPE。第一用户节点至少连接第一CPE和第二CPE,第一CPE和第二CPE可以是相同CPE或是不同CPE。与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一个CPE称为第四CPE。
本步骤可以为:在双绞线通信系统发生变化后的第一时隙内,网络设备可以从第一网络节点中获取第一CPE对应的误差信号,还从每个第二网络节点中获取与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四CPE对应的误差信号,根据第一CPE对应的误差信号和与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四CPE对应的误差信号,获取第一线路和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
第一线路和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可以包括第一CPE对第一CPE的串扰系数以及与每个第四CPE分别对第一CPE的串扰系数。
在第一个时隙内,当第一CPE被调度时,第一网络节点接收第一CPE发送的参考信号,根据接收的参考信号获取第一CPE对应的误差信号。对于每个第二网络节点和与该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四CPE,该第二网络节点接收该第四CPE发送的参考信号,根据接收的参考信号获取该第四CPE对应的误差信号。
例如,在建立图1-1所述的双绞线通信系统后的第一个时隙内,A1与第一网络节点P1通信,B1与第二网络节点P2通信,C1与第二网络节点P3通信以及D1与第二网络节点P4通信。网络设备可以获取A1对应的误差信号、B1对应的误差信号、C1对应的误差信号和D1对应的误差信号;根据A1对应的误差信号、B1对应的误差信号、C1对应的误差信号和D1对应的误差信号获取第一线路1与第二线路2、3和4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第一线路1与第二线路2、3和4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包括A1对A1的串扰系数、B1对A1的串扰系数、C1对A1的串扰系数以及D1对A1的串扰系数。
对于每个第二线路,都按上述方式分别生成该第二线路与第一线路和其他各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接下来以图1-1所述的双绞线通信系统为例,对此进行详细说明。
对于第二线路2,网络设备根据A1对应的误差信号、B1对应的误差信号、C1对应的误差信号和D1对应的误差信号获取第二线路2与第一线路1、第二线路3和4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对于第二线路3和第二线路4,均按上述方法得到第一串扰系数。
其中,在第一时隙内,第一CPE和每个第四CPE可以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信号。
可选的,还可以抵消CPE发送的上行信号中的串扰信号。例如,对于第一CPE发送的上行信号,根据根据第一串扰系数、第一CPE发送的下行信号和每个第四CPE发送的上行信号,生成串扰抵消信号,使用该串扰抵消信号抵消第一CPE发送的上行信号中的串扰信号。
例如,A1发送的上行信号XA1、B1发送的上行信号XB1,C1发送的上行信号XC1以及D1发送的上行信号XD1;根据第一串扰系数、上行信号XA1、XB1、XC1和XD1生成串扰抵消信号KA1,根据该串扰抵消信号KA1抵消上行信号XA1中的串扰信号。
对于使用第二线路通信的第四CPE,都按上述方式抵消第四CPE发送的上行信号中的串扰信号,接下来仍以图1-1所述的双绞线通信系统为例,对此进行详细说明。
对于B1,根据第二线路2与第一线路1、第二线路3和4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以及上行信号XA1、XB1、XC1和XD1,生成串扰抵消信号KB1;然后使用该串扰抵消信号KB1抵消B1发送的上行信号XB1中的串扰信号。
对于C1和D1,按上述方式抵消B1发送的上行信号中的串扰信号和D1发送的上行信号中的串扰信号。
可选的,参见图2-2,在本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包括串扰抵消编码模块、管理实体,每个网络节点包括调度模块和转换模块。
对于每个网络节点,该网络节点的调度模块可以调度与该网络节点对应的用户节点连接的CPE。管理实体从该网络节点中获取该CPE对应的误差信号,根据被调度的每个CPE对应的误差信号,获取第一串扰系数,向串扰抵消模块发送第一串扰系数。
该网络节点中的转换模块可以接收该CPE发送的上行信号,该上行信号是时域信号,将该上行信号转换成频域信号,将转换后频域信号形式的该上行信号发送给串扰抵消编码模块。串扰抵消编码模块根据被调度的每个CPE的上行信号和第一串扰系数,抵消该上行信号中的串扰抵消信号。
可选的,该网络节点的转换模块可以包括接收单元,该转换模块可以通过接收单元接收该CPE发送的上行信号,再将该上行信号转换成频域信号。
步骤602:当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CPE通信时,根据第一线路和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以及第一更新因子,抵消第二CPE发送的上行信号中的串扰信号。
其中,第一更新因子用于表征第一线路和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的变化或在第一线路和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上产生的串扰信号的变化。
第一更新因子包括与第一用户节点连接的一个CPE对应信道的第一传输参数和与至少一个第二用户节点中的每个第二用户节点连接的一个CPE对应信道的第一传输参数。CPE对应信道的第一传输参数可以为该CPE的时间提前(Time Advanced,TA)和/或可编程增益调节器(Programmable gain adjust,PGA)值;还可以包括其他参数,例如还可以包括SA、UPBO(Upstream Power Back Off,上行功率回退参数)、PCB(Power Cut Back,功率削减参数)、TSSI、增益和VGA中的至少一个。
其中,第二CPE可以是第一CPE或是除第一CPE以外的CPE。在获取到第一线路与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之后的任一个时隙内,抵消CPE发送的上行信号中的串扰信号。
在当前时隙内,与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一个CPE称为第三CPE。
本步骤可以为:在当前时隙内,接收第二CPE发送的上行信号,以及接收与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三CPE发送的上行信号;根据第二CPE发送的上行信号、每个第三CPE发送的上行信号、第一线路与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和第一更新因子,生成串扰抵消信号;使用该串扰抵消信号抵消第二CPE发送的上行信号中的串扰信号。
可选的,参见图2-2,对于第一网络节点,第一网络节点的调度模块可以调度与第一用户节点连接的CPE,即第二CPE。第一网络节点中的转换模块接收第二CPE发送的上行信号,将该上行信号转换成频域信号,并将转换后频域信号形式的该上行信号发送给串扰抵消编码模块。串扰抵消编码模块根据被调度的每个CPE的上行信号、第一串扰系数和第一更新因子,抵消第二CPE的上行信号中的串扰抵消信号。
对于每个第二线路,都按上述方式抵消每个第三CPE发送的上行信号中的串扰信号,接下来仍以图1-1所述的双绞线通信系统为例,对此进行详细说明。
例如,在当前时隙内,A2与第一网络节点P1通信,B1与第二网络节点P2通信,C2与第二网络节点P3通信以及D3与第二网络节点P4通信。网络设备可以接收A2发送的上行信号XA2、B1发送的上行信号XB1,C2发送的上行信号XC2以及D3发送的上行信号XD3;根据第一线路1与第二线路2、3和4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上行信号XA2、XB1、XC2和XD3,生成串扰抵消信号KA2;使用该串扰抵消信号KA2抵消A2发送的上行信号XA2中的串扰信号。
对于第二线路2,网络设备根据第二线路2与第一线路1、第二线路3和4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上行信号XA2、XB1、XC2和XD3,生成串扰抵消信号KB1,使用该串扰抵消信号KB1抵消B1发送的上行信号XB1中的串扰信号。
对于第二线路3和第二线路4,均按上述方法抵消C2发送的上行信号中的串扰信号和抵消D3发送的上行信号中的串扰信号。
关于本实施例更详细的实现过程有多种方式,在本申请中列举了如下图7、图8和图9所示的三个实例,对于其他实例,不再一一列举,该三个实例的详细过程将在后续介绍。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获取到第一线路与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后,当第一网络节点与第二CPE通信时,只需要根据第一更新因子、第一线路与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抵消第二CPE发送的上行信号中的串扰信号,这样不需要在网络设备中保存每个CPE对应的第一串扰系数,减小对存储空间的占用。该实施例的串扰抵消方法同样适用于近端串扰抵消场景。
对于图6所示实施例的方法,其抵消串扰信号的详细过程如下所示。参见图7,该方法过程可以包括:
步骤701:网络设备获取第一更新因子,以及获取每个CPE的TA,第一更新因子包括与第一用户节点连接的一个CPE对应的信道的第一传输参数和与每个第二用户节点连接的一个CPE对应信道的第一传输参数。
本步骤可以通过如下7011至7013的流程来实现,包括:
7011:网络设备获取与第一用户节点连接的每个CPE的TA,以及获取与第一用户节点连接的一个CPE对应的信道的传输参数。
CPE对应信道的传输参数可以包括该CPE的PGA值。还可以包括其参数,例如还可以包括SA、UPBO、PCB、TSSI、增益和VGA中的至少一个。
具体地,网络设备调度与第一用户节点连接的每个CPE,当调度到某个CPE时,通过第一网络节点在第一线路上向该CPE发送测量请求。该CPE接收该测量请求,根据该测量请求向网络设备发送测量信号。网络设备接收该测量信号,根据该测量信号获取该CPE的PGA值;按上述方式,得到与第一用户节点相连的其他每个CPE的PGA值和测量信号;从与第一用户节点连接的每个CPE的PGA值选择一个CPE的PGA值,作为该CPE对应的信道的传输参数。根据参考信号和每个CPE的测量信号,获取每个CPE的TA,该参考信号是该每个CPE中的任一个CPE的测量信号。
7012:对于每个第二用户节点,获取与该第二用户节点连接的每个CPE的TA,以及获取与该第二用户节点连接的一个CPE对应的信道的传输参数。
具体地,网络设备调度与该第二用户节点连接的每个CPE,当调度到某个CPE时,通过该第二网络节点在第二线路上向该CPE发送测量请求。该CPE接收该测量请求,根据该测量请求向网络设备发送测量信号。网络设备接收该测量信号,根据该测量信号获取该CPE的PGA值;按上述方式,得到与该第二用户节点相连的其他每个CPE的PGA值和测量信号;从与该第二用户节点连接的每个CPE的PGA值选择一个CPE的PGA值,作为该CPE对应的信道的传输参数。根据参考信号和每个CPE的测量信号,获取每个CPE的TA,该参考信号是该每个CPE中的任一个CPE的测量信号。
7013:根据选择的各CPE对应的信道的传输参数生成第一更新因子。即第一更新因子包括选择的各CPE对应的信道的传输参数。
步骤702:向每个CPE发送每个CPE的TA。
具体地,对于与第一用户节点相连的每个CPE,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第一网络节点在第一线路上向与第一用户节点相连的每个CPE分别发送每个CPE的TA。对于每个第二用户节点,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第二网络节点在第二线路上向与该第二用户节点相连的每个CPE分别发送每个CPE的TA。
对于任一个用户节点,与该用户节点相连的每个CPE根据各自的TA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信号。网络设备接收每个CPE的上行信号,且接收的每个CPE的上行信号的起始位置相同,即接收的每个CPE的上行信号的相位相同。
步骤703:当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一CPE通信时,根据第一CPE对应的误差信息,获取第一线路和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
本步骤的详细实现过程可以参见对应步骤601描述的相关内容,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步骤704:当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CPE通信时,根据第一线路和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以及第一更新因子,抵消第二CPE发送的上行信号中的串扰信号。
其中,在当前时隙内,第二CPE可以根据自身的TA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信号,以及与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三CPE也可以根据自身的TA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行信号。网络设备可以接收第二CPE的上行信号和每个第三CPE的上行信号。
在实际实现时,本步骤可以通过如下7041至7043的步骤来实现,分别为:
7041:根据与第一用户节点连接的一个CPE对应信道的第一传输参数,调整第二CPE的上行信号,得到第二CPE的目标信号。
可选的,根据与第一用户节点连接的一个CPE对应信道的第一传输参数包括的PGA值调整第二CPE的上行信号的振幅,得到第二CPE的目标信号。
例如,在当前时隙内,A2与第一网络节点P1通信,B1与第二网络节点P2通信,C2与第二网络节点P3通信以及D3与第二网络节点P4通信。网络设备可以接收A2发送的上行信号XA2,根据与第一用户节点连接的一个CPE对应信道的第一传输参数包括的PGA值,调整A2的上行信号XA2的振幅,得到A2的目标信号X'A2
7042:对于每个第二用户节点,根据与该第二用户节点连接的一个CPE对应的信道的第一传输参数,调整与该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三CPE的上行信号,得到该第三CPE的目标信号。
例如,网络设备可以接收B1发送的上行信号XB1,根据与第二用户节点P2连接的一个CPE对应信道的第一传输参数包括的PGA值,调整B1的上行信号XB1的振幅,得到B1的目标信号X'B1
再例如,网络设备可以接收C2发送的上行信号XC2,根据与第二用户节点P3连接的一个CPE对应信道的第一传输参数包括的PGA值,调整C2的上行信号XC2的振幅,得到C2的目标信号X'C2
还例如,网络设备可以接收D3发送的上行信号XD3,根据与第二用户节点P4连接的一个CPE对应信道的第一传输参数包括的PGA值,调整D3发送的下行信号XD3的振幅,得到D3的目标信号X'D3
7043:根据第一线路和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第二CPE的目标信号和与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三CPE的目标信号,抵消第二CPE的目标信号中的串扰信号。
具体地,根据第一线路和至少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第二CPE的目标信号和与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三CPE的目标信号生成串扰抵消信号,使用该串扰抵消信号抵消第二CPE的目标信号中的串扰信号。
在本步骤中,当第二CPE和第一网络节点通信时,也可以直接根据第一线路和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第二CPE发送的上行信号以及与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三CPE发送的上行信号,生成串扰抵消信号,使用该串扰抵消信号抵消第二CPE发送的上行信号中的串扰信号。
对于每个第二线路,都按上述方式抵消每个第三CPE的上行信号中的串扰信号,接下来仍以图1-1所述的双绞线通信系统为例,对此进行详细说明。
例如,在当前时隙内,网络设备根据第一线路1与第二线路2、3和4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A2的目标信号X'A2、B1的目标信号X'B1、C2的目标信号X'C2以及D3的目标信号X'D3,生成串扰抵消信号KA2;使用该串扰抵消信号KA2抵消A2的目标信号X'A3中的串扰信号。
对于第二线路2,网络设备根据第二线路2与第一线路1、第二线路3和4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A2的目标信号X'A2、B1的目标信号X'B1、C2的目标信号X'C2以及D3的目标信号X'D3,生成串扰抵消信号KB1,使用该串扰抵消信号KB1抵消B1的目标信号X'B1中的串扰信号。
对于第二线路3和第二线路4,均按上述方法抵消C2的上行信号和D3的上行信号中的串扰信号。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获取到第一更新因子以及获取第一线路与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后,当第一网络节点与第二CPE通信时,根据第一更新因子调整发送给第二CPE的下行信号得到第二CPE的目标信号,调整发送给与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CPE的下行信号,得到与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CPE的目标信号,然后根据第二CPE的目标信号、与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CPE的目标信号以及第一线路与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抵消第二CPE的上行信号中的串扰信号,这样不需要在网络设备中保存每个CPE对应的第一串扰系数,减小对存储空间的占用。该实施例的串扰抵消方法同样适用于近端串扰抵消场景。
对于图6所示实施例的方法,其抵消串扰信号的详细过程如下所示。参见图8,该方法过程可以包括:
步骤801:当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一CPE通信时,根据第一CPE对应的误差信息,获取第一线路和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第一串扰系数用于预编码发送给第一CPE的信号。
本步骤的详细实现过程可以参见对应步骤601描述的相关内容,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在第一个时隙内,与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一个CPE称为第四CPE,所以第一线路和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包括第一CPE对第一CPE的串扰系数和每个第四CPE对第一CPE的串扰系数。
例如,在图1-1所述的架构中,假设在当前时隙内A1与第一网络节点P1通信,B1与第二网络节点P2通信,C1与第二网络节点P3通信以及D1与第二网络节点P4通信。网络设备获取的第一线路1与第二线路2、3和4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可以包括A1对A1的串扰系数a11、B1对A1的串扰系数a12、C1对A1的串扰系数a13以及D1对A1的串扰系数a14
步骤802:网络设备获取第一更新因子,第一更新因子包括第一CPE对应的信道的第一传输参数和与每个第四CPE对应信道的第一传输参数。
步骤801和步骤802可以发生在同一时隙内,两个步骤不分先后执行,可以先执行步骤801再执行步骤802,或先执行步骤802再执行步骤801,或两者同时执行。
在本步骤之前,网络设备获取每个CPE的TA,具体获取过程可以参见步骤701中的相关内容,在此不再详细说明。第一CPE对应的信道的第一传输参数包括第一CPE的TA,还可以包括SA和/或PGA等参数,第四CPE对应信道的第一传输参数为第四CPE的TA,还可以包括SA和/或PGA等参数。
可选的,可以从与第一用户节点相连的每个CPE的PGA中选择一PGA作为第一用户节点对应的PGA。对于每个第二用户节点,可以从与该第二用户节点相连的每个CPE的PGA中选择一PGA作为该第二用户节点对应的PGA。
步骤803:当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CPE通信时,根据第二更新因子和第一更新因子,调整第一线路和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得到第一线路和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二串扰系数。
第二更新因子包括第二CPE对应的信道的第二传输参数和与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三CPE对应的信道的第二传输参数。第二CPE对应的信道的第二传输参数可以为第二CPE的TA,第三CPE对应的信道的第二传输参数为第三CPE的TA。
具体地,根据第二更新因子和第一更新因子,可以通过如下公式(11)调整第一线路和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得到第一线路和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二串扰系数;
C(t2)=C(t1)·RxGain(t2)·(RxGain(t1))-1……(11);
在上述公式(11)中,RxGain(t1)为第一更新因子,RxGain(t2)为第二更新因子,C(t1)为第一串扰系数,C(t2)为第二串扰系数。
对于每个第二线路,也根据第二更新因子和第一更新因子,调整该第二线路与第一线路和其他每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得到该第二线路与第一线路和其他每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二串扰系数。
例如,根据第二更新因子和第一更新因子,调整第一线路1与第二线路2、3和4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包括的a11、a12、a13和a14,得到第一线路1与第二线路2、3和4之间的第二串扰系数,包括a21、a22、a23和a24
再如,根据第二更新因子和第一更新因子,调整第二线路2与第一线路1、第二线路3和4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包括的b11、b12、b13和b14,得到第二线路2与第一线路1、第二线路3和4之间的第二串扰系数,包括b21、b22、b23和b24
步骤804:根据第一线路和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二串扰系数、第二CPE发送的上行信号以及每个第三CPE发送的下行信号,抵消第二CPE的上行信号中的串扰信号。
具体地,接收第二CPE发送的上行信号以及接收与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三CPE发送的上行信号;根据第一线路和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二串扰系数、第二CPE的上行信号以及与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三CPE的上行信号,生成串扰抵消信号,使用该串扰抵消信号抵消第二CPE的上行信号中的串扰信号。
可选的,还可以根据第一用户节点对应的PGA调整第二CPE发送的上行信号的振幅,得到第二CPE的目标信号。以及对于每个第三CPE,根据与该第三CPE相连的第二用户节点对应的PGA,调整该第三CPE发送的上行信号的振幅,得到该第三CPE的目标信号。然后可以根据第一线路和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二串扰系数、第二CPE的目标信号以及与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三CPE的目标信号,生成串扰抵消信号,使用该串扰抵消信号抵消第二CPE的目标信号中的串扰信号。
例如,在当前时隙内,A2与第一网络节点P1通信,B1与第二网络节点P2通信,C2与第二网络节点P3通信以及D3与第二网络节点P4通信。网络设备可以接收A2发送的上行信号XA2、B1发送的上行信号XB1、C2发送的上行信号XC2以及D3发送的下行信号XD3;根据第一线路1与第二线路2、3和4之间的第二串扰系数、上行信号XA2、XB1、XC2和XD3生成串扰抵消信号KA2;使用该串扰抵消信号KA2抵消上行信号XA2中的串扰信号。
对于第二线路2,网络设备根据第二线路2与第一线路1、第二线路3和4之间的第二串扰系数、上行信号XA2、XB1、XC2和XD3生成串扰抵消信号KB1,使用该串扰抵消信号KB1抵消第四下行信号XB1中的串扰信号。
对于第二线路3和第二线路4,均按上述方法抵消C2的上行信号和D3的上行信号中的串扰信号。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获取到第一更新因子以及获取第一线路与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后,当第一网络节点与第二CPE通信时,根据第一更新因子和第二更新因子,调整第一线路与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得到第一线路与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二串扰系数;然后根据第二CPE的上行信号、与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三CPE的上行信号以及第一线路与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二串扰系数,抵消第二CPE的上行信号中的串扰信号,这样不需要在网络设备中保存每个CPE对应的第一串扰系数,减小对存储空间的占用。该实施例的串扰抵消方法同样适用于近端串扰抵消场景。
对于图6所示实施例的方法,其抵消串扰信号的详细过程如下所示。参见图9,该方法过程可以包括:
步骤901:与步骤801相同,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步骤902:网络设备获取第一更新因子,第一更新因子包括第一CPE对应的信道的第一传输参数和与每个第四CPE对应信道的第一传输参数。
步骤901和步骤902可以发生在同一时隙内,两个步骤不分先后执行,可以先执行步骤901再执行步骤902,或先执行步骤902再执行步骤901,或两者同时执行。
在本步骤之前,网络设备获取每个CPE的TA和PGA,具体获取过程可以参见步骤701中的相关内容,在此不再详细说明。第一CPE对应的信道的第一传输参数包括第一CPE的TA,还可以包括SA和/或PGA等参数,第四CPE对应信道的第一传输参数包括第四CPE的TA,还可以包括SA和/或PGA等参数。
可选的,可以从与第一用户节点相连的每个CPE的PGA中选择一PGA作为第一用户节点对应的PGA。对于每个第二用户节点,可以从与该第二用户节点相连的每个CPE的PGA中选择一PGA作为该第二用户节点对应的PGA。
步骤903:当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CPE通信时,根据第一线路和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第二CPE发送的下行信号以及与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三CPE发送的上行信号,生成第一串扰抵消信号。
假设,用C表示第一线路和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用X(t2)表示第二CPE发送的上行信号以及与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三CPE发送的上行信号,所以生成的第一串扰抵消信号为K=C·X(t2)。生成的该第一串扰抵消信号与第二CPE相对应。
例如,在当前时隙内,A2与第一网络节点P1通信,B1与第二网络节点P2通信,C2与第二网络节点P3通信以及D3与第二网络节点P4通信。假设,第一线路1与第二线路2、3和4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P(A)包括a11、a12、a13和a14
网络设备可以接收A2发送的上行信号XA2、B1发送的上行信号XB1,C2发送的上行信号XC2以及D3发送的上行信号XD3;根据第一线路1与第二线路2、3和4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C(A)、上行信号X(t2),生成A2对应的第一串扰抵消信号KA2=C(A)·X(t2),X(t2)包括上行信号XA2、XB1、XC2和XD3
对于每个第三CPE,按上述生成第一串扰信号的方式,生成每个第三CPE对应的第一串扰信号。例如,对于B1,网络设备根据第一线路2与第一线路1、第二线路3和4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C(B)、上行信号X(t2),生成B1对应的第一串扰抵消信号KB1=C(B)·X(t2),C(B)包括b11、b12、b13和b14
按上述相同方式生成C2对应的第一串扰抵消信号和D3对应的第一串扰抵消信号。
对于X(t2)中的每个上行信号可以是经过调整的上行信号,调整过程可以为:
对于任一个CPE发送的上行信号,根据与该CPE连接的用户节点对应的PGA调整该CPE发送的上行信号的振幅,X(t2)可以包括调整后的上行信号。
步骤904:根据第二更新因子和第一更新因子,调整第一串扰抵消信号得到第二串扰抵消信号,第二更新因子包括第二CPE对应的信道的第二传输参数和与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三CPE对应的信道的第二传输参数。
第二CPE对应的信道的第二传输参数可以包括第二CPE的TA,第三CPE对应的信道的第二传输参数可以包括第三CPE的TA。
具体地,根据第二更新因子和第一更新因子,按如下公式(12)调整第二CPE对应的第一串扰抵消信号得到第二CPE对应的第二串扰抵消信号。
K'=RxGain(t2)·(RxGain(t1))-1·K……(12);
在上述公式(12)中,RxGain(t1)为第一更新因子,RxGain(t2)为第二更新因子,K'为第二串扰抵消信号。
例如,对于A2对应的第一串扰抵消信号KA2,按上述公式(12)生成的A2对应的第一串扰抵消信号KA2,得到A2对应的第二串扰信号为K'A2=RxGain(t2)·(RxGain(t1))-1·KA2
再如,对于B1对应的第一串扰抵消信号KB1,按上述公式(10)生成的B1对应的第一串扰抵消信号KB1,得到B1对应的第二串扰信号为K'B1=RxGain(t2)·(RxGain(t1))-1·KB1
步骤905:使用第二串扰抵消信号抵消第二CPE发送的上行信号中的串扰信号。
例如,对于A2,使用A2对应的第二串扰信号K'A2抵消A2发送的上行信号XA2中的串扰信号。再如,对于B1,使用B1对应的第二串扰信号K'B1抵消B1发送的的上行信号XB1中的串扰信号。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获取到第一更新因子以及获取第一线路与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后,当第一网络节点与第二CPE通信时,根据第一串扰系数、第二CPE的下行信号、与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三CPE的下行信号,生成第一串扰抵消信号;根据第一更新因子和第二更新因子,调整第一串扰系数得到第二串扰系数;然后根据第二CPE的下行信号和第二串扰信号,抵消第二CPE发送的上行信号中的串扰信号,这样不需要在网络设备中保存每个CPE对应的第一串扰系数,减小对存储空间的占用。该实施例的串扰抵消方法同样适用于近端串扰抵消场景。
参见图10-1,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抵消串扰信号的装置1000,所述装置可以为上述图1-1、图2-1、图2-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或图9所述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或网络设备中的部分。
所述装置1000包括处理单元1001,该处理单元1001可以包括图2-2所示的网络设备中的管理实体和/或串扰抵消编码模块,可以与网络设备中的第一网络节点和至少一个第二网络节点相连,可以实现管理实体和/或串扰抵消编码模块的功能。
可选的,参见图10-2,所述装置1000还包括第一网络节点和至少一个第二网络节点,对于第一网络节点和至少一个第二网络节点中的任一个网络节点,该网络节点可以包括接收单元1002和发送单元1003,处理单元1001可以分别与该网络节点中的接收单元1002和发送单元1003连接。接收单元1002和发送单元1003可以分别为图2-2中所示网络设备中的转换模块包括的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
所述装置1000应用于双绞线通信系统,所述双绞线通信系统包括第一线路和至少一个第二线路,所述第一线路连接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一用户节点,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分别连接至少一个第二网络节点和至少一个第二用户节点;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存在串扰;所述第一用户节点至少连接第一用户前端装置CPE和第二CPE;所述第一CPE和第二CPE通过时分复用的方式和所述第一网络节点通信;
所述处理单元1001,用于当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和所述第一CPE通信时,根据所述第一CPE反馈的误差信号,获取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所述第一串扰系数用于预编码发送给所述第一CPE的信号;
所述处理单元1001,还用于当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和所述第二CPE通信时,根据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以及第一更新因子,预编码发送给所述第二CPE的信号,所述第一更新因子用于表征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的变化或在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上产生的串扰信号的变化。
可选的,所述第一更新因子包括与所述第一用户节点连接的一个CPE对应的信道的第一传输参数和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用户节点中的每个第二用户节点连接的一个CPE对应的信道的第一传输参数。
可选的,处理单元1001可以通过第一网络节点中的接收单元1002接收第一CPE反馈的误差信号。
可选的,所述处理单元1001,执行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以及第一更新因子,预编码发送给所述第二CPE的信号的操作,包括:
根据与所述第一用户节点连接的一个CPE对应信道的第一传输参数调整发送给所述第二CPE的下行信号,得到所述第二CPE的目标信号;
根据与所述每个第二用户节点连接的一个CPE对应的信道的第一传输参数,调整发送给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网络节点中的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三CPE的下行信号,得到与所述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三CPE的目标信号;
根据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所述第二CPE的目标信号和与所述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三CPE的目标信号,预编码发送给所述第二CPE的信号。
可选的,所述所述单元1001,执行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以及第一更新因子,预编码发送给所述第二CPE的信号的操作,包括:
根据第二更新因子和所述第一更新因子调整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得到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二串扰系数,所述第二更新因子包括所述第二CPE对应的信道的第二传输参数和与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三CPE对应的信道的第二传输参数;
根据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二串扰系数、发送给所述第二CPE的下行信号以及发送给与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三CPE的下行信号,预编码发送给所述第二CPE的信号。
可选的,所述处理单元1001,执行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以及第一更新因子,预编码发送给所述第二CPE的信号的操作,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发送给所述第二CPE的下行信号以及发送给与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三CPE的下行信号,生成第一串扰抵消信号;
根据第二更新因子和所述第一更新因子调整所述第一串扰抵消信号得到第二串扰抵消信号,所述第二更新因子包括所述第二CPE对应的信道的第二传输参数和与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三CPE对应的信道的第二传输参数;
根据所述第二串扰抵消信号和发送给所述第二CPE的下行信号,生成发送给所述第二CPE的信号。
可选的,所述处理单元1001,还用于当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和所述第二CPE通信时,根据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以及第一更新因子,抵消所述第二CPE发送的上行信号中的串扰信号。
可选的,所述处理单元1001,执行根据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以及第一更新因子,抵消所述第二CPE发送的上行信号中的串扰信号的操作,包括:
根据与所述第一用户节点连接的一个CPE对应信道的第一传输参数调整所述第二CPE发送的上行信号,得到所述第二CPE的目标信号;
根据与所述每个第二用户节点连接的一个CPE对应的信道的第一传输参数,调整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网络节点中的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三CPE发送的上行信号,得到与所述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三CPE的目标信号;
根据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所述第二CPE的目标信号和与所述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三CPE的目标信号,抵消所述第二CPE的目标信号中的串扰信号。
可选的,所述接收单元1002,用于接收与目标用户节点相连的每个CPE发送的测量信号,所述目标用户节点为所述双绞线通信系统中的任一用户节点;
所述处理单元1001,还用于根据所述每个CPE的测量信号和参考信号获取所述每个CPE的时间提前TA,所述参考信号为所述每个CPE中的任一CPE的测量信号;
所述发送单元1003,用于向所述每个CPE分别发送所述每个CPE的TA,使所述每个CPE根据各自的TA发送上行信号。
可选的,所述处理单元1001,执行根据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以及第一更新因子,抵消所述第二CPE发送的上行信号中的串扰信号的操作,包括:
根据第二更新因子和第一更新因子调整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得到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二串扰系数,所述第二更新因子包括所述第二CPE对应的信道的第二传输参数和与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三CPE对应的信道的第二传输参数;
根据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二串扰系数、所述第二CPE发送的上行信号以及与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三CPE发送的上行信号,抵消所述第二CPE发送的上行信号中的串扰信号。
可选的,所述处理单元1001,执行根据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以及第一更新因子,抵消所述第二CPE发送的上行信号中的串扰信号,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所述第二CPE发送的上行信号以及与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三CPE发送的上行信号,生成第一串扰抵消信号;
根据第二更新因子和所述第一更新因子调整所述第一串扰抵消信号得到第二串扰抵消信号,所述第二更新因子包括所述第二CPE对应的信道的第二传输参数和与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三CPE对应的信道的第二传输参数;
根据所述第二串扰抵消信号抵消所述第二CPE发送的上行信号中的串扰信号。
可选的,所述处理单元1001,还用于获取与第一用户节点连接的一个CPE对应的信道的传输参数,以及获取与每个第二用户节点连接的一个CPE对应的信道的传输参数,根据获取各CPE对应的信道的传输参数生成所述第一更新因子。
可选的,所述处理单元1001,还用于当所述第一网络节点与所述第一CPE通信时,获取所述第一CPE对应的信道的传输参数,以及获取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网络节点中的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CPE对应的信道的传输参数,将所述第一CPE对应的信道的传输参数和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CPE对应的信道的传输参数组成第一更新因子。
可选的,所述处理单元1001,还用于当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再次和所述第一CPE通信时,根据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以及第一更新因子,抵消所述第一CPE的信号的串扰信号。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获取到第一线路与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后,当第一网络节点与第二CPE通信时,只需要根据第一更新因子、第一线路与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就可以抵消双绞线通信系统在第一线路上产生的串扰信号,这样不需要在网络设备中保存每个CPE对应的第一串扰系数,减小对存储空间的占用。该实施例的串扰抵消方法同样适用于近端串扰抵消场景。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抵消串扰信号的装置1100的另一示意图。该装置1100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一个或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控制器、状态机、门逻辑、分立硬件部件、任何其它适合的电路、或者能够执行本发明通篇所描述的各种功能的电路的任意组合、芯片、单板、或者通信设备等。
所述装置1100被配置到上述图1-1、图2-1、图3、图4、图5、图6、图7、图8或图9所述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中或者图10-1所述实施例中的装置中,可以用于执行图2-1、图3、图4、图5、图6、图7、图8或图9所述方法中的网络设备执行的操作。如图11所示,该装置1100包括:输入接口1101、输出接口1102、处理器1103、存储器1104、第一网络节点1105和至少一个第二网络节点1106。该输入接口1101、输出接口1102、处理器1103、存储器1104、第一网络节点1105和至少一个第二网络节点1106可以通过总线系统1107相连。
所述存储器1104用于存储包括程序、指令或代码。所述处理器1103,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1104中的程序、指令或代码,以控制输入接口1101接收信号、控制输出接口1102发送信号以及实施上述图2-1、图3、图4、图5、图6、图7、图8或图9所对应的实施方式中的网络设备所实施的各步骤及功能,此处不再赘述。上述输入接口1101、处理器1103和输出接口1102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相应参考上述图10-1中接收单元1102,处理单元1101以及发送单元1103的具体说明,这里不再赘述。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7)

1.一种抵消串扰信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双绞线通信系统,所述双绞线通信系统包括第一线路和至少一个第二线路,所述第一线路连接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一用户节点,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分别连接至少一个第二网络节点和至少一个第二用户节点;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存在串扰;所述第一用户节点至少连接第一用户前端装置CPE和第二CPE;所述第一CPE和第二CPE通过时分复用的方式和所述第一网络节点通信;
当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和所述第一CPE通信时,根据所述第一CPE反馈的误差信号,获取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所述第一串扰系数用于预编码发送给所述第一CPE的信号;
当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和所述第二CPE通信时,根据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以及第一更新因子,预编码发送给所述第二CPE的信号,所述第一更新因子用于表征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的变化或在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上产生的串扰信号的变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更新因子包括与所述第一用户节点连接的一个CPE对应的信道的第一传输参数和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用户节点中的每个第二用户节点连接的一个CPE对应的信道的第一传输参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以及第一更新因子,预编码发送给所述第二CPE的信号,包括:
根据与所述第一用户节点连接的一个CPE对应信道的第一传输参数调整发送给所述第二CPE的下行信号,得到所述第二CPE的目标信号;
根据与所述每个第二用户节点连接的一个CPE对应的信道的第一传输参数,调整发送给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网络节点中的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三CPE的下行信号,得到与所述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三CPE的目标信号;
根据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所述第二CPE的目标信号和与所述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三CPE的目标信号,预编码发送给所述第二CPE的信号。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以及第一更新因子,预编码发送给所述第二CPE的信号,包括:
根据第二更新因子和所述第一更新因子调整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得到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二串扰系数,所述第二更新因子包括所述第二CPE对应的信道的第二传输参数和与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三CPE对应的信道的第二传输参数;
根据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二串扰系数、发送给所述第二CPE的下行信号以及发送给与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三CPE的下行信号,预编码发送给所述第二CPE的信号。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以及第一更新因子,预编码发送给所述第二CPE的信号,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发送给所述第二CPE的下行信号以及发送给与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三CPE的下行信号,生成第一串扰抵消信号;
根据第二更新因子和所述第一更新因子调整所述第一串扰抵消信号得到第二串扰抵消信号,所述第二更新因子包括所述第二CPE对应的信道的第二传输参数和与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三CPE对应的信道的第二传输参数;
根据所述第二串扰抵消信号和发送给所述第二CPE的下行信号,生成发送给所述第二CPE的信号。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和所述第二CPE通信时,根据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以及第一更新因子,抵消所述第二CPE发送的上行信号中的串扰信号。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以及第一更新因子,抵消所述第二CPE发送的上行信号中的串扰信号,包括:
根据与所述第一用户节点连接的一个CPE对应信道的第一传输参数调整所述第二CPE发送的上行信号,得到所述第二CPE的目标信号;
根据与所述每个第二用户节点连接的一个CPE对应的信道的第一传输参数,调整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网络节点中的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三CPE发送的上行信号,得到与所述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三CPE的目标信号;
根据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所述第二CPE的目标信号和与所述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三CPE的目标信号,抵消所述第二CPE的目标信号中的串扰信号。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消所述第二CPE发送的上行信号中的串扰信号之前,还包括:
接收与目标用户节点相连的每个CPE发送的测量信号,所述目标用户节点为所述双绞线通信系统中的任一用户节点;
根据所述每个CPE的测量信号和参考信号获取所述每个CPE的时间提前TA,所述参考信号为所述每个CPE中的任一CPE的测量信号;
向所述每个CPE分别发送所述每个CPE的TA,使所述每个CPE根据各自的TA发送上行信号。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以及第一更新因子,抵消所述第二CPE发送的上行信号中的串扰信号,包括:
根据第二更新因子和第一更新因子调整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得到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二串扰系数,所述第二更新因子包括所述第二CPE对应的信道的第二传输参数和与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三CPE对应的信道的第二传输参数;
根据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二串扰系数、所述第二CPE发送的上行信号以及与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三CPE发送的上行信号,抵消所述第二CPE发送的上行信号中的串扰信号。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以及第一更新因子,抵消所述第二CPE发送的上行信号中的串扰信号,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所述第二CPE发送的上行信号以及与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三CPE发送的上行信号,生成第一串扰抵消信号;
根据第二更新因子和所述第一更新因子调整所述第一串扰抵消信号得到第二串扰抵消信号,所述第二更新因子包括所述第二CPE对应的信道的第二传输参数和与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三CPE对应的信道的第二传输参数;
根据所述第二串扰抵消信号抵消所述第二CPE发送的上行信号中的串扰信号。
11.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与第一用户节点连接的一个CPE对应的信道的传输参数,以及获取与每个第二用户节点连接的一个CPE对应的信道的传输参数,根据获取的各CPE对应的信道的传输参数生成所述第一更新因子。
12.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网络节点与所述第一CPE通信时,获取所述第一CPE对应的信道的传输参数,以及获取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网络节点中的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CPE对应的信道的传输参数,将所述第一CPE对应的信道的传输参数和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CPE对应的信道的传输参数组成第一更新因子。
13.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网络节点通信再次和所述第一CPE时,根据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以及第一更新因子,抵消所述第一CPE的信号的串扰信号。
14.一种抵消串扰信号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单元,应用于双绞线通信系统,所述双绞线通信系统包括第一线路和至少一个第二线路,所述第一线路连接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一用户节点,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分别连接至少一个第二网络节点和至少一个第二用户节点;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存在串扰;所述第一用户节点至少连接第一用户前端装置CPE和第二CPE;所述第一CPE和第二CPE通过时分复用的方式和所述第一网络节点通信;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和所述第一CPE通信时,根据所述第一CPE反馈的误差信号,获取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所述第一串扰系数用于预编码发送给所述第一CPE的信号;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当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和所述第二CPE通信时,根据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以及第一更新因子,预编码发送给所述第二CPE的信号,所述第一更新因子用于表征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的变化或在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上产生的串扰信号的变化。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更新因子包括与所述第一用户节点连接的一个CPE对应的信道的第一传输参数和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用户节点中的每个第二用户节点连接的一个CPE对应的信道的第一传输参数。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执行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以及第一更新因子,预编码发送给所述第二CPE的信号的操作,包括:
根据与所述第一用户节点连接的一个CPE对应信道的第一传输参数调整发送给所述第二CPE的下行信号,得到所述第二CPE的目标信号;
根据与所述每个第二用户节点连接的一个CPE对应的信道的第一传输参数,调整发送给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网络节点中的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三CPE的下行信号,得到与所述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三CPE的目标信号;
根据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所述第二CPE的目标信号和与所述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三CPE的目标信号,预编码发送给所述第二CPE的信号。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单元,执行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以及第一更新因子,预编码发送给所述第二CPE的信号的操作,包括:
根据第二更新因子和所述第一更新因子调整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得到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二串扰系数,所述第二更新因子包括所述第二CPE对应的信道的第二传输参数和与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三CPE对应的信道的第二传输参数;
根据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二串扰系数、发送给所述第二CPE的下行信号以及发送给与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三CPE的下行信号,预编码发送给所述第二CPE的信号。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执行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以及第一更新因子,预编码发送给所述第二CPE的信号的操作,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发送给所述第二CPE的下行信号以及发送给与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三CPE的下行信号,生成第一串扰抵消信号;
根据第二更新因子和所述第一更新因子调整所述第一串扰抵消信号得到第二串扰抵消信号,所述第二更新因子包括所述第二CPE对应的信道的第二传输参数和与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三CPE对应的信道的第二传输参数;
根据所述第二串扰抵消信号和发送给所述第二CPE的下行信号,生成发送给所述第二CPE的信号。
19.如权利要求14至18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当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和所述第二CPE通信时,根据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以及第一更新因子,抵消所述第二CPE发送的上行信号中的串扰信号。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执行根据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以及第一更新因子,抵消所述第二CPE发送的上行信号中的串扰信号的操作,包括:
根据与所述第一用户节点连接的一个CPE对应信道的第一传输参数调整所述第二CPE发送的上行信号,得到所述第二CPE的目标信号;
根据与所述每个第二用户节点连接的一个CPE对应的信道的第一传输参数,调整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网络节点中的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三CPE发送的上行信号,得到与所述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三CPE的目标信号;
根据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所述第二CPE的目标信号和与所述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三CPE的目标信号,抵消所述第二CPE的目标信号中的串扰信号。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与目标用户节点相连的每个CPE发送的测量信号,所述目标用户节点为所述双绞线通信系统中的任一用户节点;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每个CPE的测量信号和参考信号获取所述每个CPE的时间提前TA,所述参考信号为所述每个CPE中的任一CPE的测量信号;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每个CPE分别发送所述每个CPE的TA,使所述每个CPE根据各自的TA发送上行信号。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执行根据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以及第一更新因子,抵消所述第二CPE发送的上行信号中的串扰信号的操作,包括:
根据第二更新因子和第一更新因子调整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得到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二串扰系数,所述第二更新因子包括所述第二CPE对应的信道的第二传输参数和与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三CPE对应的信道的第二传输参数;
根据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二串扰系数、所述第二CPE发送的上行信号以及与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三CPE发送的上行信号,抵消所述第二CPE发送的上行信号中的串扰信号。
23.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执行根据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以及第一更新因子,抵消所述第二CPE发送的上行信号中的串扰信号,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所述第二CPE发送的上行信号以及与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三CPE发送的上行信号,生成第一串扰抵消信号;
根据第二更新因子和所述第一更新因子调整所述第一串扰抵消信号得到第二串扰抵消信号,所述第二更新因子包括所述第二CPE对应的信道的第二传输参数和与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第三CPE对应的信道的第二传输参数;
根据所述第二串扰抵消信号抵消所述第二CPE发送的上行信号中的串扰信号。
24.如权利要求14至16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获取与第一用户节点连接的一个CPE对应的信道的传输参数,以及获取与每个第二用户节点连接的一个CPE对应的信道的传输参数,根据获取的各CPE对应的信道的传输参数生成所述第一更新因子。
25.如权利要求14至18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当所述第一网络节点与所述第一CPE通信时,获取所述第一CPE对应的信道的传输参数,以及获取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网络节点中的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CPE对应的信道的传输参数,将所述第一CPE对应的信道的传输参数和每个第二网络节点通信的CPE对应的信道的传输参数组成第一更新因子。
26.如权利要求14至18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当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再次和所述第一CPE通信时,根据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线路之间的第一串扰系数以及第一更新因子,抵消所述第一CPE的信号的串扰信号。
27.一种双绞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绞线通信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4至26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
CN201711041077.3A 2017-10-30 2017-10-30 一种抵消串扰信号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1097288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41077.3A CN109728837B (zh) 2017-10-30 2017-10-30 一种抵消串扰信号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PCT/CN2018/089095 WO2019085455A1 (zh) 2017-10-30 2018-05-30 一种抵消串扰信号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EP18874525.1A EP3687075B1 (en) 2017-10-30 2018-05-30 A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canceling crosstalk signal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41077.3A CN109728837B (zh) 2017-10-30 2017-10-30 一种抵消串扰信号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28837A CN109728837A (zh) 2019-05-07
CN109728837B true CN109728837B (zh) 2020-11-17

Family

ID=662929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41077.3A Active CN109728837B (zh) 2017-10-30 2017-10-30 一种抵消串扰信号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687075B1 (zh)
CN (1) CN109728837B (zh)
WO (1) WO201908545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09204A (zh) 2021-05-07 2022-11-08 南京泉峰科技有限公司 电动工具及其控制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17294A (zh) * 2009-01-30 2011-10-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减少串扰预编码器初始化期间的反馈开销的方法和装置
CN102301612A (zh) * 2009-01-30 2011-12-28 兰蒂克德国有限责任公司 矢量传输中的串扰系数更新
CN102318302A (zh) * 2011-07-29 2012-01-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处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5453501A (zh) * 2014-07-24 2016-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串扰估计方法、装置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600332B1 (ko) * 2008-08-23 2016-03-07 이카노스 커뮤니케이션스, 인크. 이산 멀티-톤(dmt) 누화 제거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20120236915A1 (en) * 2011-03-18 2012-09-20 Nuzman Carl J Crosstalk control methods and apparatus utilizing compressed representation of compensation coefficients
BR112015028024B1 (pt) * 2013-05-13 2022-12-27 Lantiq Beteiligungs-GmbH & Co. KG Método e dispositivo para apoiar operação descontínua em sistemas de comunicação utilizando vetorização
WO2015179565A1 (en) * 2014-05-20 2015-11-26 Ikanos Communication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joining events for g.fast vectoring with discontinuous operation
CN105790792B (zh) * 2014-12-24 2021-06-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线远端串扰消除矢量计算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17294A (zh) * 2009-01-30 2011-10-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减少串扰预编码器初始化期间的反馈开销的方法和装置
CN102301612A (zh) * 2009-01-30 2011-12-28 兰蒂克德国有限责任公司 矢量传输中的串扰系数更新
CN102318302A (zh) * 2011-07-29 2012-01-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处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5453501A (zh) * 2014-07-24 2016-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串扰估计方法、装置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28837A (zh) 2019-05-07
EP3687075A1 (en) 2020-07-29
EP3687075B1 (en) 2022-04-06
EP3687075A4 (en) 2020-07-29
WO2019085455A1 (zh) 2019-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25826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compatibility with VDSL2 legacy customer premises equipment
CN107408957B (zh) 向多个接收器装置发送数据的方法、发送器装置和介质
CN107431503B (zh) 发送数据的方法、发送器装置、幻像信道连接器和介质
TWI622277B (zh) 鎖定之長方調節
US967386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st and accurate acquisition of crosstalk coefficients
JP5335137B2 (ja) 複数の回線終端カード間のジョイント信号処理
Coomans et al. XG-fast: the 5th generation broadband
US9667320B2 (en)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 modem,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 system,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 method
JP6313870B2 (ja) シングルループアンバンドリングによる拡張されたベクタリング動作
US10419069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telephone line access with crosstalk mitigation
TWI511486B (zh) 用於下游向量化系統的增益調整
US947324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twisted pair multilink communications
CN109728837B (zh) 一种抵消串扰信号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KR101531040B1 (ko) 엑세스 네트워크에서 인터넷을 제공하기 위한 네트워크 관리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네트워크 관리 방법
EP2136476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ata process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prising such device
CN108702176B (zh) 用于矢量化矩阵的确定的方法和装置
EP3168997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operator vectoring
US20180138943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telephone line access with crosstalk stability
Forouzan et al. Dynamic bandplanning for vectored DSL
US10917187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itigating interference in network distribution
CN105830353A (zh) 信号发送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20199040A1 (zh) 通信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6506240A (zh) 一种网络系统及通信设备
Vangorp et al. Optimal Spectrum Balancing in multi-user SIMO xDSL networks
PEETERS et al. ALCATEL-LUCENT SUBMISS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102

Address after: 314500 two, S3 1, 58 Fuxing Road South, Wutong street, Tongxiang, Jiaxing, Zhejiang

Applicant after: Tongxiang Dingb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Unit 2414-2416, main building, no.371, Wushan Road,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GUANGDONG GAOHA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Lt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102

Address after: Unit 2414-2416, main building, no.371, Wushan Road,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GUANGDONG GAOHA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Applicant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