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76258A - 一种使用氧化镁制备氢氧化镁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使用氧化镁制备氢氧化镁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76258A
CN105776258A CN201610264715.7A CN201610264715A CN105776258A CN 105776258 A CN105776258 A CN 105776258A CN 201610264715 A CN201610264715 A CN 201610264715A CN 105776258 A CN105776258 A CN 1057762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sium hydroxide
magnesium oxide
magnesium
barium chloride
distilled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6471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76258B (zh
Inventor
姚胜铎
Original Assignee
Liaoning Haom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aoning Haome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aoning Haom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26471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76258B/zh
Publication of CN1057762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762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762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762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FCOMPOUNDS OF THE METALS BERYLLIUM, MAGNESIUM, ALUMINIUM, CALCIUM, STRONTIUM, BARIUM, RADIUM, THORIUM, OR OF THE RARE-EARTH METALS
    • C01F5/00Compounds of magnesium
    • C01F5/14Magnesium hydroxid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60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ize
    • C01P2004/61Micrometer sized, i.e. from 1-100 microme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60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ize
    • C01P2004/62Submicrometer sized, i.e. from 0.1-1 micromete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log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unds Of Alkaline-Earth Elements, Aluminum Or Rare-Earth Met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使用氧化镁制备氢氧化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氧化镁,检测氧化镁中的硫酸钙含量;使用蒸馏水将氧化镁制备浆料,并向浆料中添加氯化钡,在45℃至55℃的温度以400至500转/分钟的速度搅拌6至7小时,以使氧化镁和蒸馏水反应,然后滤掉液体,制得粗制氢氧化镁;将粗制氢氧化镁在45℃至55℃干燥至水含量低于1重量%,制得干燥氢氧化镁;使用具有孔径为200微米以下的网孔的网筛对干燥氢氧化镁进行筛分,筛掉粗颗粒,从而制得低粒径的氢氧化镁。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可以未经任何后处理就可以使用氧化镁以高产率直接制得D50小于1.0微米的氢氧化镁。

Description

一种使用氧化镁制备氢氧化镁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氧化镁制备氢氧化镁的方法。
背景技术
氢氧化镁也叫苛性镁石,轻烧镁砂等,氢氧化镁在水中的悬浊液称为氢氧化镁乳剂,简称镁乳。氢氧化镁是无色六方柱晶体或白色粉末,难溶于水和醇,溶于稀酸和铵盐溶液,水溶液呈碱性。氢氧化镁的密度(g/mL,20℃):2.36;熔点(℃):350;折射率(n20/D):1.57左右。
氢氧化镁用途非常广泛,是塑料、橡胶制品等的优良阻燃剂,是目前公认的橡塑行业中具有阻燃、抑烟、填充三重功能的优秀阻燃剂。在环保方面作为烟道气脱硫剂,可代替烧碱和石灰作为含酸废水的中和剂。亦用作油品添加剂,起到防腐和脱硫作用。另外,还可用于电子行业、医药、砂糖的精制,作保温材料以及制造其他镁盐产品。例如,可以将氢氧化镁用作阻燃剂或阻燃填料加入到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及ABS树脂中,由此赋予良好的阻燃和消烟作用;氢氧化镁还可以用于镁盐的制造、砂糖的精制、制药工业、日用化工等;氢氧化镁还可以作为解酸药、渗透性轻泻剂等。目前,氢氧化镁被广泛应用于橡胶、化工、建材、塑料及电子、不饱和聚酯和油漆、涂料等高分子材料中。特别是对矿用导风筒涂覆布、PVC整芯运输带、阻燃铝塑板、阻燃篷布、PVC电线电缆料、矿用电缆护套、电缆附件的阻燃、消烟抗静电,可代替氢氧化铝,具有优良的阻燃效果。氢氧化镁与同类无机阻燃剂相比,具有更好的抑烟效果。氢氧化镁在生产、使用和废弃过程中均无有害物质排放,而且还能中和燃烧过程中产生的酸性与腐蚀性气体。由于氢氧化镁与基材树脂有很好的相容性,是热塑性树脂及橡胶制品优良的阻燃剂,胶黏剂中常用作添加型阻燃剂或阻燃填料。工业上用于制造镁盐、活性氧化镁、药品、精细陶瓷、保温材料、砂糖精制、烟道气脱硫剂、油品防腐添加剂、含酸废水中和剂、彩电显像管锥玻璃涂料等。由于氢氧化镁具有无色、无毒、无味、无腐蚀性等性质,是绿色环保型高分子材料添加剂。具有良好的片状或是纤维状晶形的氢氧化镁,可较好地与原材料匹配,而不影响原材料的强度等物理性质,由此改善高分子材料的挠曲强度和延伸率。无论是用于阻燃剂,还是用于高分子材料的添加剂,无论是用于食品、药品还是工业产品,氢氧化镁的尺寸始终是影响所得产品的性能的首要重要的因素,尤在使用氢氧化镁制备纳米材料的情况中尤其如此,因此非常需要能够制得低粒径的氢氧化镁产品。
氢氧化镁的合成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方法。卤水石灰法,该方法将预先经过净化精制处理的卤水和经消化除渣处理的石灰制成的石灰乳在沉淀槽内进行沉淀反应,在得到的料浆中加入絮凝剂,充分混合后,进入沉降槽进行分离,再经过滤、洗涤、烘干、粉碎,制得氢氧化镁成品,但是这种方法制得的氢氧化镁存在杂质多、颗粒尺寸大的缺点。卤水氨水法,以经净化处理除去二氧化碳、少量硼等杂质的卤水为原料,以氨水作为沉淀剂在反应釜中进行沉淀反应,在反应前投入一定量的晶种,进行充分搅拌。反应终了后添加絮凝剂,沉淀物经过滤后,洗涤、烘干、粉碎,制得氢氧化镁成品。但是该方法存在收率低、洗涤周期长等缺点,而且无法制得粒径小的氢氧化镁。浓海水提取法,该方法利用浓海水提取浆状氢氧化镁,其中钙离子的存在是影响产品纯度及质量的重要因素,而且同样存在杂质多、粒径大的问题。另外方法是通过水合氧化镁制备成氢氧化镁,但是该方法目前存在氢氧化镁水化比低、氢氧化镁粒径大而且工艺步骤繁多等问题。
因此,本领域非常需要能够制备具有高产率和/或低粒径的氢氧化镁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制备氢氧化镁的现有方法中存在的一个或者多个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使用氧化镁制备氢氧化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获取氧化镁,检测氧化镁中的硫酸钙含量;
(2)使用蒸馏水将氧化镁制备浆料,并向浆料中添加氯化钡,在45℃至55℃的温度以400至500转/分钟的速度搅拌6至7小时,滤掉液体,制得粗制氢氧化镁;
(3)将粗制氢氧化镁在45℃至55℃干燥至水含量低于1重量%,制得干燥氢氧化镁;和
(4)使用具有孔径为200微米以下的网孔的网筛对干燥氢氧化镁进行筛分,筛掉粗颗粒,从而制得低粒径的氢氧化镁;
其中,以毫升计的蒸馏水的体积和以克计的氧化镁的体积重量比为10:1至15:1;并且
其中,氯化钡与硫酸钙的摩尔比为2:1至3:1。
在氧化镁产品中,经常会含有其他的杂质成分例如硫酸钙,这种杂质如果不影响所获得的氧化镁的性能的话一般是不会给以彻底地去除的。但是,采用常规获得的氧化镁制备氢氧化镁时,如果不经过粉碎研磨等后处理的话,一般是不能够获得D50低于1.0微米的氢氧化镁产品的。但是,本发明人意外地发现,如果在使用氧化镁制备氢氧化镁时向浆料中添加适量的氯化钡时,可以以高产率值(高的水化比)获得具有低粒径(低D50)的氢氧化镁产品。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了氯化钡和氢氧化镁的不同摩尔比对D50的影响,其中横坐标为氯化钡和氢氧化镁的摩尔比值,纵坐标为D50(微米)。
图2显示了氯化钡和氢氧化镁的适量的摩尔比可以获得D50小于1.0的氢氧化镁产品,其中横坐标为氯化钡和氢氧化镁的摩尔比值,纵坐标为D50(微米)。
具体实施方式
如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使用氧化镁制备氢氧化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获取氧化镁,检测氧化镁中的硫酸钙含量;
(2)使用蒸馏水将氧化镁制备浆料,并向浆料中添加氯化钡,在45℃至55℃的温度以400至500转/分钟的速度搅拌6至7小时,滤掉液体,制得粗制氢氧化镁;
(3)将粗制氢氧化镁在45℃至55℃干燥至水含量低于1重量%,制得干燥氢氧化镁;和
(4)使用具有孔径为200微米以下的网孔的网筛对干燥氢氧化镁进行筛分,筛掉粗颗粒,从而制得低粒径的氢氧化镁;
其中,以毫升计的蒸馏水的体积和以克计的氧化镁的体积重量比为10:1至15:1;并且
其中,氯化钡与硫酸钙的摩尔比为2:1至4:1。
在本发明中,如果步骤(2)的温度过高的话,无法得到低粒径的氯化镁,如果温度过低的话,搅拌时间会耗时过长。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2)和/或步骤(3)的温度为50℃。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步骤(2)和步骤(3)的温度相同。进一步优选的是,步骤(2)和步骤(3)中的温度均为5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氯化钡与硫酸钙的摩尔比为2:2:1至2.9:1,采用这个摩尔比,可以在不需要进行任何粉碎程序的情况下获得D50小于1.0微米的氢氧化镁产品。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氯化钡与硫酸钙的摩尔比为2.3:1,如此可以将氢氧化镁产品的D50控制为接近于0.5微米的水平。
在本发明中,本发明人发现硫酸钡沉淀的绝大部分颗粒的粒径都大于200微米,因此,建议选择使用网孔孔径为不大于200微米的将绝大部分的硫酸钡筛除。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步骤(4)中的网筛具有100微米孔径的网孔,如果可以将所得氢氧化镁产品的筛余物质量分数(75微米试验筛)控制在0.02质量%以下,从而达到一等品氢氧化镁的要求。
在本发明中,如果搅拌速度低于400转/分钟,则水化比过低,并且筛余物过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2)中的搅拌速度为400转/分钟。
在本发明中,本发明对搅拌时间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能够使物料充分混合并且使氧化镁和蒸馏水充分反应即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3)中的搅拌时间为6至7小时,例如6.5小时。
在一些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步骤(2)和(3)中的温度为50℃;搅拌速度为400转/分钟;搅拌时间为6.5小时;步骤(4)中的网筛具有孔径为100微米的网孔;所述蒸馏水和所述氧化镁的体积重量比为15:1;其中,氯化钡与硫酸钙的摩尔比为2.3:1。
下文将通过实施例的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使用由水氯镁石制得的经检测硫酸钙含量为0.61质量%的氧化镁。按照表1所示的比例将氧化镁和蒸馏水以及氯化钡(以不添加氯化钡作为对照)添加放置于50℃水浴中的反应釜中,以400转/分钟的速度搅拌6小时,通过抽滤滤掉液体,制得粗制氢氧化镁。然后在50℃干燥至恒重(含水量低于1重量%即可),制得干燥氢氧化镁,使用100微米网筛筛掉筛余物,得到最终的氢氧化镁产品,并且根据HG/T3607-2007(2007年04月13日发布,2007年10月01日实施)所述的方法测量D50。结果显示在下表1以及图1中。
表1
氯化钡:硫酸钙的摩尔比值 D50(微米)
1 12.0
2 1.4
3 1.3
4 1.6
5 2.5
6 2.7
7 3.0
8 3.8
从表1和图1可以看出,当添加适量的氯化钡时,可以在未经过任何后处理的情况下获得粒径低得多的氢氧化镁产品(对照的D50为18.75微米)。当氯化钡与硫酸钡的摩尔比为2:1至4:1时,实施例1所得的氢氧化镁产品不经过任何后处理,D50即可基本达到或者接近HG/T3607-2007规定的I类产品的标准。但是,如果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时,D50反而增加,其中原因暂时不明,可能是因为氯离子或者钡离子导致预料不到的凝集反应。
实施例2
除了下表2所示内容之外,以与实施例相同的方法进行实施例2。
表2
从图2和表2的结果并结合图1的结果可以看出,在图1中氯化钡和硫酸钙的摩尔比为2:1至4:1的平坦区段,在所述摩尔比为2.3:1至2.9:1之间居然还有一个“深坑”,在此区间D50可以稳定地为0.5至1.0微米,采用该区间的摩尔比可以获得粒径更小的氢氧化镁产品。
实施例3
除了下表3所述的内容之外,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实施例3。
结果参见下表3。
表3
注:
(1)*筛余物质量分数指的是使用75微米试验筛进行筛分时没有通过75微米网孔的物质占整个物料的质量百分比。
(2)筛余物质量分数和D50采用HG/T3607-2007(2007年04月13日发布,2007年10月01日实施)行业标准所规定的方法进行,其中筛余物质量分数II类一等品和合格品的标准分别为小于或者等于0.02%和小于或者等于0.05%;III类一等品和合格品的标准分别为小于或者等于0.5和小于或者等于1.0。D50I类标准为0.5至1.5微米。
(3)水化比的测量方法如下:用千分之一天平称取经过筛分的5g的氢氧化镁产品在600℃煅烧30分钟,然后根据如下公式计算水化比:(煅烧前质量-煅烧后质量)/煅烧后质量*氧化镁摩尔质量/水摩尔质量*100%。
从表3的结果可以看出,采用10:1以上的液固比和400转/分钟以上的搅拌速度才能获得较高的水化比。

Claims (10)

1.一种使用氧化镁制备氢氧化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获取氧化镁,检测氧化镁中的硫酸钙含量;
(2)使用蒸馏水将氧化镁制备浆料,并向浆料中添加氯化钡,在45℃至55℃的温度以400至500转/分钟的速度搅拌6至7小时,以使氧化镁和蒸馏水反应,然后滤掉液体,制得粗制氢氧化镁;
(3)将粗制氢氧化镁在45℃至55℃干燥至水含量低于1重量%,制得干燥氢氧化镁;和
(4)使用具有孔径为200微米以下的网孔的网筛对干燥氢氧化镁进行筛分,筛掉粗颗粒,从而制得低粒径的氢氧化镁;
其中,以毫升计的蒸馏水的体积和以克计的氧化镁的体积重量比为10:1至15:1;并且
其中,氯化钡与硫酸钙的摩尔比为2:1至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和/或步骤(3)的温度为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和步骤(3)的温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和步骤(3)中的温度均为5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氯化钡与硫酸钙的摩尔比为2:2:1至2.9: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氯化钡与硫酸钙的摩尔比为2.3: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的网筛具有100微米孔径的网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的搅拌速度为400转/分钟。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的搅搅拌时间为6.5小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和(3)中的温度为50℃;搅拌速度为400转/分钟;搅拌时间为6.5小时;步骤(4)中的网筛具有孔径为100微米的网孔;所述所述蒸馏水和所述氧化镁的体积重量比为15:1;其中,氯化钡与硫酸钙的摩尔比为2.3:1。
CN201610264715.7A 2016-04-25 2016-04-25 一种使用氧化镁制备氢氧化镁的方法 Active CN1057762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64715.7A CN105776258B (zh) 2016-04-25 2016-04-25 一种使用氧化镁制备氢氧化镁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64715.7A CN105776258B (zh) 2016-04-25 2016-04-25 一种使用氧化镁制备氢氧化镁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76258A true CN105776258A (zh) 2016-07-20
CN105776258B CN105776258B (zh) 2016-12-28

Family

ID=563995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64715.7A Active CN105776258B (zh) 2016-04-25 2016-04-25 一种使用氧化镁制备氢氧化镁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77625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98765A (zh) * 2017-12-28 2018-04-13 广东伊茗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奥氮平胃溶型片剂
CN113548682A (zh) * 2021-07-22 2021-10-26 安徽大学绿色产业创新研究院 天然水菱镁制备六角片状阻燃型氢氧化镁的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171A (zh) * 1996-08-12 1998-02-25 大赛璐网干产业株式会社 氢氧化镁及其水悬浮液的制造方法
CN102149639A (zh) * 2008-07-10 2011-08-10 伊梅里斯矿物有限公司 氢氧化镁
WO2015051482A1 (zh) * 2013-10-11 2015-04-16 河北联合大学 菱镁矿制备片状单分散纳米氢氧化镁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171A (zh) * 1996-08-12 1998-02-25 大赛璐网干产业株式会社 氢氧化镁及其水悬浮液的制造方法
CN102149639A (zh) * 2008-07-10 2011-08-10 伊梅里斯矿物有限公司 氢氧化镁
WO2015051482A1 (zh) * 2013-10-11 2015-04-16 河北联合大学 菱镁矿制备片状单分散纳米氢氧化镁的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98765A (zh) * 2017-12-28 2018-04-13 广东伊茗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奥氮平胃溶型片剂
CN113548682A (zh) * 2021-07-22 2021-10-26 安徽大学绿色产业创新研究院 天然水菱镁制备六角片状阻燃型氢氧化镁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76258B (zh) 2016-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78714B1 (ko) 수산화알루미늄의 제조 방법
EP2134652B1 (de) Kugelförmige calciumcarbonat-teilchen
RU2671741C1 (ru) Смесь частиц, содержащих поверхностно-модифицированный карбонат кальция (mcc), и частиц, содержащих осажденный карбонат кальция (pcc), и ее применения
EP2598579A2 (de) Kugelförmige, amorphe calciumcarbonat-teilchen
US3306700A (en) Method of lithium recovery
CN102015534A (zh) 用于生产可纳米分散的勃姆石的工艺及其在阻燃合成树脂中的用途
EP2939980B1 (en) Production of precipitated calcium carbonate
CA2939418C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high grade hydromagnesite and magnesium oxide
AU2005257667B2 (en) Process for complete utilisation of olivine constituents
WO2014128993A1 (ja) 難燃剤、難燃性組成物及び成形体
CN105776258A (zh) 一种使用氧化镁制备氢氧化镁的方法
WO2015154194A1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high grade hydromagnesite and magnesium oxide
CN112714751B (zh) 活性高纯度氧化镁及其生产方法
KR101895093B1 (ko) 섬유상 염기성 황산마그네슘 분말 및 그 제조 방법
TW201811673A (zh) 非晶形碳酸鈣的製造
US3127241A (en) Preparation of magnesium hydroxide
CN105924023B (zh) 一种使用低品位菱镁矿制备氧化镁原料和低粒径氢氧化镁的方法
CN101506099B (zh) 用于生产氢氧化铝的方法
TW201619115A (zh) 鐵皂、其製備方法及含有該鐵皂的熱塑性樹脂組合物
JPH1135319A (ja) 硫酸バリウ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4078043A (en) Process for preparing calcium fluoride from hexafluoro silicic acid and production of silicic acid gel or active silicic acid from said calcium fluoride
US3080215A (en) Production of mg(oh)2
US3232708A (en) Method of producing magnesium hydroxide having variable particle sizes
CN109689575B (zh) 碱土金属锡酸盐的合成和用途
JP4673042B2 (ja) 微粒子状水酸化アルミニウム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210

Address after: No.17, yingnaili, Dashiqiao, Yingkou, Liaoning Province 41-03-6

Patentee after: Yao Shengduo

Address before: Water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South Village 115100 Liaoning city of Yingko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LIAONING HAOMEI TECHNOLOGY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818

Address after: 41-11-2, No. 17, yingnaili, Dashiqiao City, Yingkou City, Liaoning Province, 115100

Patentee after: Liu Xin

Address before: No.17, yingnaili, Dashiqiao, Yingkou, Liaoning Province 41-03-6

Patentee before: Yao Shengduo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113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