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45763A - 具有双接触面的非直通型导电元件的用于光伏面板的背板及组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有双接触面的非直通型导电元件的用于光伏面板的背板及组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45763A
CN105745763A CN201480063740.8A CN201480063740A CN105745763A CN 105745763 A CN105745763 A CN 105745763A CN 201480063740 A CN201480063740 A CN 201480063740A CN 105745763 A CN105745763 A CN 1057457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ng element
backboard
integrated
contact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6374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45763B (zh
Inventor
埃莉萨·巴奇尼
斯特凡诺·斯科拉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smunda SRL
Original Assignee
Vismunda SR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smunda SRL filed Critical Vismunda SRL
Publication of CN1057457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457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457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457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48Encapsulation of modules
    • H01L31/049Protective back she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2Details
    • H01L31/0200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device in operations
    • H01L31/02005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device in operations for device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31/02008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device in operations for device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for solar cells or solar cell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40/00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in combination with PV modul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2S10/00 - H02S30/00
    • H02S40/30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2S40/34Electrical components comprising specially adapted electrical connection means to be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PV module, e.g. junction box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具有导电接口元件(130a-d)的用于光伏面板(100,200)的背板(10,20),所述导电接口元件(130a-d)旨在简化电路的端子点至背部接线盒(141)的电连接;所述导电元件(130a-d)以非直通方式穿过背板,具有双接触面(131,132),以及被集成在凹座(111,211)内的朝向电池的前侧(114,214)并且对应于通孔(110,210),以使得借助于突出并且被紧固至接线盒的各个导电元件,以引导的方式穿过所述孔从背侧(115,215)接触,能够实现电连接。特别地,可以在不需要手动操作的情况下以极高的精度实现该简化的接触方案,并且可以通过自动化组装方法以极低的成本实现该简化的接触方案。

Description

具有双接触面的非直通型导电元件的用于光伏面板的背板及组装方法
本发明涉及用于简化背部接线盒的电连接的具有双接触面的非直通型导电元件的用于光伏面板的背板;此外,本发明的另一目标是根据所述背板获得的光伏面板和相关的组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在光伏面板的工业部门获得具体应用;特别地,描述了借助于集成在封闭的背部面板(backpanel)中的特定的非直通型导电元件来接触背部接线盒的有利的解决方案,背部面板(backpanel)在英语中通常被称为背板(backsheet)。所描述的解决方案适用于包括具有相反的电极性的两个面的常规电池的面板和具有背接触型电池的面板两者,包括具有相反的电极性的两个面的常规电池的面板还被称为标准型面板,具有背接触型电池的面板还被称为背接触型面板。
现如今,原则上可以考虑广为人知的具有标准型电池的光伏面板的常规解决方案和具有背接触型电池的演进解决方案。例如,回顾被称为H型也被称为第一代的常规架构,其从基本上不暴露在阳光下的背侧开始的基本部件是:被放置在面板的背侧的免受天气影响的背板;具有分别被放置在前面和背面上的相反的极性的电接触部的单晶或多晶硅光伏电池;旨在对相邻电池的前面和背面两个两个地进行串联焊接的串;在英语中也被称为带(ribbon)的导电带(conductivetape),其通过将二极管插入到接线盒中串联连接所述串;旨在在前面和在背面包封所述电池、所述串和所述带的两层封装材料,通常为乙烯醋酸乙烯酯(EVA);包封且保护面板的暴露在阳光下的前侧的平板玻璃;包封面板周边的框架;被放置在背板的背侧用于聚集来自背面的接触部的所述接线盒,所述接触部连接到通常借助于线缆或其他应用元件所连接的所述带。除去将串焊接到电池的阶段,通常主要手动进行这些面板的组装过程。
仍作为示例,回顾具有背接触型架构也被称为第二代的光伏面板的演进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允许减少手动工作以及提高工业化程度和可重复性,在下面详细描述的这样的面板的从背侧朝向暴露在阳光下的前侧开始的基本部件是:还被称为导电背板的背接触型背板,包括用于背接触型电池的电连接的内部导电金属层,在下述选择性去除的情况下所述层通常通过轧制制成;具有包括被放置在背面的负电极性和正电极性两者的接触部的单晶或多晶硅的多个背接触型光伏电池;电池的背面与所述背板之间的与电池本身的不同电极性的接触部对应的导电材料;两层封装材料,通常为EVA,封装材料的背层被打孔以与所述导电材料创建的接触部对应,在前面和在背面包封所有上述元件;通常通过在具有与所述电池的背面极性接触的区域对应的开口的所述导电背板上进行丝网印刷来叠置的绝缘材料;如上所述的平板玻璃、框架和接线盒。
特别地,在所述常规型面板和所述背接触型面板两者中,惯例是在轧制阶段之后以及在将接线盒固定到背侧之前将所述金属带的末端手动连接到所述盒的内部端子,使其贯穿背板上的相应通孔。
最近,用于改进生产过程的变型方案也是已知的;例如,回顾如在ITTV2012A000211(Baccini等人)中用于获得从特定的先制多层导电背板开始的背接触型面板的完全自动化的解决方案。此外,回顾目的在于通过插入旨在便于所述带与在轧制阶段之后固定在光伏面板的背面上的接线盒之间的电连接的导电接口元件来便于背接触的解决方案;例如,如在文献ITTV20130059(Baccini等人)和ITTV20130060(Baccini等人)中,这样的导电元件是直通且集成型。
本发明描述了用于光伏面板的背板的有利的解决方案,这大大简化了与背部接线盒的接触;特别地,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在背板的生产阶段期间不提供任何处理,以完全自动化的方式可实现,并且还允许消除在所述盒的组装期间对导电元件的处理,以引导的方式通过在背面直接接触进行电连接。
背景技术
为了确定与所提出的解决方案有关的现有技术,进行了常规检查,检索了公开文献,找到一些现有技术文献,包括:
D1:EP2139050(Bakker等人)
D2:ITTV2012A000211(Baccini等人)
D3:WO2012058053(Meakin等人)
D4:US20100108376(Richter)
D5:US20110079284(Wu)
D6:ITTV20130059(Baccini等人)
D7:ITTV20130060(Baccini等人)。
D1提出了在终轧的情况下从在其上放置有导电粘接材料、封装材料的打孔的下层、电池、封装材料的上层和玻璃的导电背板开始的背接触型面板的组装过程。
D2描述了从被单独制造并且被视为采购部件的被称为BCBS的特定导电背板开始的背接触型面板的组装过程,背接触型面板包括具有被插入、被打孔并且被放置在实现电路的导电片上的电介质的双层封装材料,其被轧制在支承背板上;在水平放置在盘上的所述BCBS上,在导电层向上并且电池的接触区域已被掩蔽的情况下,因此可以直接且自动地铺设最终将要进行终轧的导电材料、电池、封装材料的上层和玻璃。然后将接线盒放置在面板的背侧以聚集来自背面的连接到所述BCBS的电路的接触部。
D3提出了具有在其上已预先应用一些粘接材料的铺设有导电带的背板的背接触型面板的制造过程。
D4描述了接线盒的解决方案,接线盒包括在其内部的夹形(clip-shapped)导电元件,以这样的方式便于将相应线缆连接到通常从面板的背侧出来的串端子。
D5提出了用于简化面板与接线盒之间的电连接的解决方案,借助于连接至串端子并且以与面板的层共面的方式轧制的突出元件在头部处进行电连接,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支承和成形,以进入接线盒中的互补槽,在头部以阴阳元件的形式外部集成;这样的解决方案基本上具有在柔性电路之间的连接的电子系统中使用的类型。
D6和D7描述了改进背部接线盒的接触的方法,提供了背接触型电池的布置有凹座的导电背板,以及如果需要,则进行打孔以在其中插入在两侧弯曲的直通型导电接口元件,以这样的方式自动连接导电层以允许进行到所述元件的上端的焊接和到从背板出来的下端的电连接。
总之,考虑如下已知内容是合理的:
-具有与所述带连接的标准型电池的第一代光伏面板,包括支承背板和多个叠置且轧制的层,然后被打孔以接触背部接线盒;
-接触接线盒的手动系统,接线盒在连接与串端子对应的带的末端之后被固定在面板的背面,通过通孔推压;
-具有背接触型电池和导电背板的第二代光伏面板,在导电背板上然后轧制有绝缘掩模形式的电介质材料层、导电材料、具有中心定在接触部的孔的下封装层、电池、上封装层、玻璃,并且还被打孔以接触背部接线盒;
-借助于应用且集成在背板中的突出以简化端子的连接的导电接口元件来接触接线盒的系统;
-第二代面板的有利的解决方案,包括集成电介质掩模和下封装层的功能并且还布置有孔和凹部以便于之后接触背部接线盒的多层导电背板;
-借助于贯穿被集成在背接触型电池中的导电背板的导电元件来接触接线盒的简化的系统,为此目的布置有凹座以及如果需要,则已被打孔,其中所述导电元件被插入并且随后在两侧弯曲,以这样的方式电连接到导电层,允许进行上端的焊接,并且还允许将接线盒电连接到导电元件的在背板的背面出来的下端。
缺点
总之,已观察到所描述的常规且已知的解决方案具有缺点或者无论如何有一些限制。
首先,已经发现电池之间借助于串和带的串联连接的电路布局的复杂性使得接线盒的电连接阶段在光伏面板的极其关键的背面上;特别地,在组装阶段和短路期间丢失的或不充分的电接触、电路和/或电池移动的风险是广泛已知的。
其次,已经发现特别是在具有标准型电池的面板的情况下,在背部接线盒的电连接和组装过程中的大量处理也是由于过程的复杂和昂贵的自动化引起的;在这种情况下,误差、再处理和废料的高后继概率是已知的,具有对成品的质量、可靠性和成本增加的随之而来的影响。
第三,已经发现在使用导电背板和背接触型电池的光伏面板的情况下,背部接线盒的电连接意指导电层的完全未覆盖,其被引入以查看去除保护和支承,因此引入破坏所述导电层的高危险性,所述导电层非常薄,例如在35微米与60微米之间;另一方面在导电层上覆盖的聚合物的可能残留危及至接线盒的电连接的有效性。
第四,已经发现尤其是在大批量生产的情况下背部接线盒的正确接触和固定的检查以及质量控制都难以实现;这种检查通常都委托给实现目视检查的专家运营商或者仅在生产周期结束时检查面板。
第五,已经发现劳动力成本极大地影响了用于实现至接线盒的所述电连接的过程。
此外,在最近提出的创新的光伏面板的组装过程的解决方案中,例如在D1、D2和D3中,特别注意了改进电池之间以及有利的多层结构的制造中的电连接,然而其中存在背部接线盒的常规接触解决方案。还已经发现,诸如在D2中,特别适于布置从被单独制备为半成品的背板开始的生产过程,以这样的方式便于所述背面接触,然而没有描述这种布置的优化的解决方案。
还已知诸如在D4中旨在便于柔性导电元件如带或线缆的连接的解决方案没有解决使导电元件从前侧到背侧对应于串端子的困难,所述柔性导电元件在背面沿通孔穿过面板以固定在夹具或成夹形的末端;特别地,这种简化的固定解决方案没有消除手动操作。D5提出了创新的接触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在其实现方面是复杂且极其精密的,很少适用于数年暴露于天气中的大型光伏面板;此外,这种接触解决方案被绑定到/束缚于与特定接线盒组合的特定面板结构。
D6和D7提出了为了便于背面接触而布置有凹座和已被插入的贯穿导电元件的导电背板的有利的解决方案,在自动化生产过程期间这样的布置是可实现的;然而,存在所述导电元件的末端弯曲的问题,所述操作难以自动化并且为了正确地集成在凹座中还需要极高的精度,以及与之后的在背面上具有弯曲且突出的金属元件的半成品或背板的自动化移动关联的问题。此外,观察到消除了在朝向电池侧接触串端子的手动操作,然而背部接线盒的组装和接触并不简单。
因此,在市场上没有包括具有相反的极性面的电池的光伏面板的非导电型和具有背接触型电池的导电型两者的用于光伏面板的背板,所述背板被布置成在前侧和背侧两者在无需手动操作的情况下,优化前端电路的端子点到背部接线盒的电连接,易于且快速实现并且减少缺陷;此外,在工作时间和成本方面是有利且方便的,具有高质量标准和用于大量生产的这样的背板的组装方法是未知的。
因此,需要为企业部门找到比现有解决方案更有效的解决方案;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解决上述缺点。
发明内容
通过本发明根据如所附权利要求中的特征来实现这个和其他目的,借助于具有旨在便于将电路的端子点电连接到背部接线盒的导电接口元件的光伏面板的背板来解决所出现的问题;所述导电元件具有不贯穿背板的类型,具有双接触面,并且被集成到凹座内的朝向电池的前侧且对应于通孔,以这样的方式借助于从接线盒突出并且被紧固至接线盒的相应的导电元件,通过以引导的方式穿过所述孔从背侧接触来实现电连接。特别地,能够以极高的精度、在不需要手动操作的情况下并且以极低的成本通过自动化组装方法实现这样的用于简化接触的方案。
目的
以此方式,通过相当大的开创性贡献,得以实现能够达到相当大的技术进步、一些目的和优点的效果。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解决上述存在的主要问题,尤其是在低成本、高精度和重复性、易于控制、成品品质优良、寿命长的情况下,在轧制阶段之后便于被放置在包括背接触型太阳能电池或者包括标准电池的光伏面板的背侧的接线盒的电连接。
与第一个目的关联,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消除在所述背部盒的电连接中的手动操作,允许通过可逆型接触进行接触。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找到被布置成简化电连接的光伏面板的所述背板的自动组装方法,以这样的方式以减小的占用表面、降低的成本来执行电连接的所述操作以获得高的生产能力。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是消除与在背板中打孔、导电元件的插入和处理的手动操作关联的已知缺点,以自动的方式进行,并且还可以针对所述简化的背部接线盒的电连接实现背板的完整布置。这种布置可以有利地进行并且还在生产具有背接触型电池的面板的演进系统中不影响生产周期;例如,应该记得具有多层例如包括集成的封装层和电介质层的导电背板的面板的自动化生产系统,相对于已知技术,获得工业成本的显著降低,并且对于光伏面板的制造商而言对产品增值,还有助于使可再生能源更可用且价格实惠。
第五个目的是提供用于简化接触的非常通用和可靠的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适用于常规型导电背板和演进的多层和多功能型导电背板两者,还适用于标准电池的无导电层的背板。实际上,在任何类型的背板中,如果如本发明所提供的那样进行布置,则可以获得背面导电凸接触部,所述背面导电凸接触部与背板集成、耐受应力和焊接并且还牢固地连接到太阳能电池的电路,使得面板背面上的接线盒的连接是特别容易的并且可通过自动化设备实现,提高了成品的质量水平。
另一目的是允许这样实现的连接的自动控制,允许明显增加可重复性和成品的质量标准。
与前述目的相关联,另一目的是提供高的生产灵活性。
结合所附示意图,根据下述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得到这些和其他优点,其执行细节不应被认为是限制性的而仅是说明性的。
附图说明
图1a至图1b正交地示出了具有根据已知技术制成的标准电池的常规面板,特别地,图1b是串端子至接线盒的连接的区域的放大细节图。
图1c示出了根据已知技术构成如图1a至图1b中的光伏面板的电池串和背部接线盒的等效线路图。
图2a至图2c以示意性截面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具有被布置成简化的背部接线盒的接触的标准型晶体硅电池的光伏面板的背板,在配置上示出了在所述布置与双接触面导电元件集成之前的所述背板(图2a),与双接触面导电元件的集成具有不完整布置的所述背板(图2b),与双接触面导电元件的集成具有完整布置的所述背板(图2c)。
图2d以示意性截面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具有完全组装的标准型晶体硅电池的光伏面板,光伏面板包括如图2c中的所述背板以及还包括具有突出以穿过孔进行接触的弹簧导电元件的背部接线盒。
图3a至图3c以示意性截面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具有被布置成简化的背部接线盒的接触的背接触型晶体硅电池的光伏面板的导电背板,在配置上示出了在所述布置与双接触面导电元件集成之前的所述导电背板(图3a),与双接触面导电元件的集成具有部分布置的所述导电背板(图3b),与双接触面导电元件的集成具有完整布置的所述导电背板(图3c)。
图3d以示意性截面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具有完全组装的背接触型晶体硅电池的光伏面板,光伏面板包括如图3c中的所述导电背板以及还包括具有突出以穿过孔进行接触的弹簧导电元件的背部接线盒。
图4a至图4d作为非穷举示例以示意性正交图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与如图4a至图4b中的四个对准端子或者如图4c至4d中的以对称成对放置的特定情况有关的集成的双接触面导电元件的配置和布置的不同的解决方案。
图5a至图5b作为示例以示意性正交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被布置成简化的背部接线盒的接触的背接触型导电背板,背接触型导电背板包括以如图4d中的对称成对放置的四个集成的双接触面导电元件,图5a是从侧面朝向接线盒,并且图5b是从侧面朝向电池。
图6以示意性截面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旨在集成双接触面导电元件的背板的布置同时实现通孔和凹座的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描述了用于简化的前端电路至背部接线盒(141)的电连接的光伏面板(100,200)的背板(10,20),光伏面板(100,200)的背板(10,20)包括具有双接触面(131,132)的非直通型集成的导电元件(130a-d);为此目的,设置背板(10,20)的特定装置(110-2,130a-d,210-2)以实现稳定且耐用的导电凸接触部,导电凸接触部暴露在背面并且通过孔(110,210)可到达以直接接触所述接线盒(141)。所提出的解决方案适用于包括具有相反的电极性的两个面的标准型晶体硅太阳能电池(120)的面板(100)(图2d)以及包括在每个电池的阴影面上具有两个电极性并且通过导电型背板(204)的导电层(202,203)电连接的背接触型晶体硅太阳能电池(220)的面板(200)(图3d)两者。
在针对生产和质量目的的特别有利的情况下,如下所述,对于具有背接触型电池的面板,可以设置具有集成的封装和电介质层的也是多层和多功能型的导电背板;然而,观察到用于本发明提供的简化的电连接的解决方案是极其通用的,得益于所述导电元件(130a-d)的双接触面(131,132),对任何已知类型的背板是可实现的。特别地,所述导电元件具有非直通型,所述导电元件牢固地集成在凹座(111,211)中以使得能够容易地连接两种类型的电池中的每种类型的电池(120,220)中的前端电路的端子点并且还在背侧对应于通孔(110,210)同时实现对应于第二面(132)的稳定且未覆盖的导电凸接触部,以使得能够与所述接线盒(141)的背面快速且可逆地直接接触(图2d,图3d)。
作为非穷举的示例,所述导电元件(130a-d)具有基本上平的并且彼此平行的所述接触面(131,132);在另一且有利的配置中,适于通过超声波发生器来改进焊接,所述面(131,132)中的至少一个面包括小尖端,以这样的方式改进高频率振动的强化。
更详细地,对于前端电路的端子点(124a-d,221a-d)至背部接线盒(141)的连接(140)的区域的布置(110-2,210-2,130-2),假设所述集成的导电元件(130a-d)的厚度等于在所述背板(101,204)的前侧(114,214)获得的所述凹座(111,211)的深度,使得面向电池的第一接触面(113)与所述电池的支承面是共面的(113,213)(图2b至图2c,图3b至图3c);在所述凹座中,存在至少一个通孔(110,210),至少一个通孔(110,210)在每个集成的导电元件(130a-d)的第二面(132)内部,与背板的背侧(114,214)的每个电连接点(154a-d)和前侧(115,215)的电路的每个端子点(124a-d,221a-d)对应,参见已知的现有技术的表(图1a至图1c)。
特别地,所述集成的导电元件(130a-d)具有双接触面(131,132),以这样的方式实现两个相对的耐用且稳定的以不可逆方式例如通过焊接或导电粘接固定在背板(101,204)中的导电凸接触部,其中凸接触部分别对应于所述导电元件(130a-d)的第一面(131)和第二面(132)(图2c,图3c)。在非导电的标准型背板(101)的情况下,来自带的电路的每个端子点(124a-d)电连接到所述第一面(131)上,如同前面的凸接触部(图2c至图2d);另一方面,在背接触型导电背板(204)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面(132)自动连接到导电层(202),如同背面凸接触部(图3c至图3d),导电层(202)包括与具有相应端子(221a-d)的单个串对应的电路。
此外,通过每个通孔(110,210),所述第二面(132)还使得能够在所述接线盒(141)中连接每个电连接点(154a-d),这通常在二极管(143)附近。为此目的,将接触部件插入对应于所述电连接点的所述通孔,接触部件以突出的方式紧固且与所述接线盒(141)成一体,以在每个集成的导电元件(130a-d)的所述第二面(132)上通过接触进行可逆电连接。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2d,3d),这样的弹簧导电元件(144a-d)是金属的并且宽度小于所述通孔(110,210),以这样的方式使得在没有侧向干扰的情况下能够易于插入或抽出弹簧导电元件(144a-d),弹簧导电元件(144a-d)联合组装至接线盒(141,143)并且还具有大于所述孔(110,210)的深度的长度以使得能够加载在所述第二面(132)上具有合适压力和稳定性的电接触。因此,所述弹簧导电元件(144a-d)用作背部接线盒(141,154a-b)中的电连接点与前侧(114,214)的电路的端子点(124a-d,221a-d)之间的桥,与所述第二面(132)的上部和与所述二极管(143)的下部连接;因此,为此目的,盒(141)的特定形状不受限制,但是如上所述有利的是,每个弹簧导电元件(144a-d)连接至盒,紧固并且突出。
观察到,现今,通过被紧固到接线盒上的接触部件电连接的常规接线盒提供了其焊接或锁定以用于随时间保持接触并且正确定位的目的。另一方面,本发明由于所述接触部件被紧固至盒并且突出,如上所述以引导且稳定的方式被插入到所述孔中并且没有错误的可能性,所以即使没有焊接也能确保正确接触,焊接是出于安全的原因进行的但不是强制性的。
在替选实施方式中,本发明还可以提供具有如已知技术中的被焊接到暴露在导电带的背面(132)的导电凸接触部的固定端子而不是所述弹簧导电元件(144a-d)的常规接线盒的使用,从而放弃了背部接线盒的完全自动化组装的优势但是保留了参照背板的自动化制备的先前描述的所有优势,对于背接触型电池具有非导电标准型(10)或者具有导电型(20)。
观察到,用作参照,作为非穷举的示例,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图1至图5)具有电路的四个端子点(124a-d)的面板的常规且已知的配置也称为串端子(图1a至图1b),串端子在接线盒(141)的背面与具有四个向内的连接点(154a-d)、三个二极管(143)和两个向外的连接点(152a-b)(图1c)的等效电路图对应;特别地,如上所述,这样的配置设置将四个双接触面非直通型导电元件(130a-d)集成到背板中,然后设置被紧固至盒(141)并且用作桥的四个弹簧导电元件(144a-d)。明显地,根据特定的面板配置(100,200)以及根据电池的特定分布和类型,即使保持被集成在本发明提供的背板(10,20)中的所述简化接触解决方案,线路图仍可以改变部件的数量,例如,采用导电接口元件(130,144)的更大量或更少量的连接。
此外,可以观察到,在一些情况下,可以极度简化集成的双接触面导电元件(130a-d)的特定形状;例如,应该记得形状像盘或小板的导电元件或者通过从展开的条板剪切或切割得到的导电元件。在其他情况下,例如,在构成导电层的电路具有复杂路径的导电背板中,如上所述,优选地设置旨在以针对接触最有利的方式实现所述导电凸接触部的精巧的、不对称的或者甚至多样化的形状。作为非穷举的示例(图4,图5),可以设置彼此相等且对准的矩形或椭圆形元件(图4a至图4b),或者以对称成对放置的(图4c至图4d)还具有不同形状和宽度(图4c)的元件,这样的导电元件的特定布置取决于前端电路的端子点和所选择的接线盒的形状。总是作为示例(图5a至图5b),根据本发明,背接触型电池(220)的导电背板(204)可以被布置成简化背部接线盒(141)的接触,在前侧(214)包括以对称成对放置的矩形形状的集成的导电元件(130a-d),以这样的方式覆盖通孔(210)的较宽表面并且在背面暴露通过所述相应的弹簧导电元件(144a-d)要被接触的面。
可以根据包括下述操作阶段(F1-F6)的组装方法有利地工业上实现如上所述配置的背板(10,20)(图2至图5)和包括背板(10,20)的光伏面板(100,200),第一阶段(F1-F3)专用于制备所述背板(10,20):F1)在背板上制造与要被连接至背部接线盒的前端电路的每个端子点对应的通孔;F2)在朝向电池的侧面上制造对应于所述通孔的凹座;F3)将导电接口元件插入到所述凹座中并且以下述方式对应于所述通孔以及还以每个导电接口元件电连接到电路的每个端子点的方式对应于所述通孔:所述背板的表面和所述导电元件在朝向电池的侧面上集成且以共面的方式对准;F4)铺设下保护层,定位且电连接电池,铺设上保护层和玻璃,轧制;F5)如在F3中将集成的导电元件电连接到接线盒;F6)将接线盒固定在光伏面板的背面组装接线盒。更详细地,相对于已知技术,所述组装方法具有至少下述特定特征:
·组合并且在背板(101,204)的自动化布置的一个单个初始宏阶段(MF1)中同时实现所述阶段(F1)、(F2)和(F3)以直接接触接线盒(141),作为替换,可以使用常规电池(120)的标准背板(101)或者背接触型电池的导电背板(204);
·在生产周期内同时并且以自动的方式进行制造通孔(110,210)的所述阶段(F1)和制造凹座(111,211)的所述阶段(F2);
·在所述阶段(F3)中,紧接在如(F1)和(F2)中的制造所述通孔(110,210)和所述凹座(111,211)的过程之后,从上方自动插入并且固定具有双接触面(131,132)的导电元件(130a-d),在不横越背板(101,204)的厚度的情况下,以这样的方式将导电元件(130a-d)集成在所述凹座(111,211)中,对于每个元件实现耐用且稳定的分别对应于第一接触面(131)和第二接触面(132)的两个相对的导电凸接触部,优选地通过焊接方法或者涂敷导电粘接剂的方法或者通过等效系统自动执行固定。
·以及其中,组合并且在直接接触接线盒(141)的一个单个最终宏阶段(MF2)中同时实现所述阶段(F5)和阶段(F6),其中在不进行手动操作的情况下轧制面板并且同时通过以突出的方式被固定至所述盒(141,143)并且与之成一体的弹簧导电元件(144a-d)将盒(141)组装到背侧(114,214)之后进行电连接,以引导的方式将弹簧导电元件(144a-d)插入到所述通孔(110,210)中并且通过在所述每个集成的导电元件(130a-d)的所述第二面(132)上进行接触建立直接电连接。
根据上述方法并且特别参照所述初始宏阶段(MF1),为了如本发明提供的对装配有所述装置(110-2,210-2,130a-d)的所述背板(10,20)(图2,图3)进行制造,有利的是使用自动型生产设备采用顺序放置的操作站,例如采用对具有前侧(114,214)的标准(101)或导电(204)背板进行装载的第一站(图2a,图3a),意在将面朝上铺设的电池容置在来自具有连续再循环的环形运动系统的空托盘中;所述托盘可以与装置例如气动和/或机械地组合,意在将所述背板保持在正确的位置。因此,通过被放置在与所述第一站相邻的区域的第一控制设备例如线性扫描器进行第一次检查;所述第一控制设备意在检查背板的位置并且确定先前存在用于电连接至背部接线盒(141)的通孔(110,210)的可能性。在不存在这样的孔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设备确定坐标以在第二站中对在其上首先制造孔和凹座(112,212)(图2b,3b)的背板的整个布置进行铺设并且随后立即固定所述集成的双接触面导电元件(130a-d)(图2c,3c)。
为了以快速且自动的方式将所述布置(212)布置在导电型背板(204)上,作为非穷举示例,在所述第二站中,可以使用具有多功能型的剪切和/或旋转工具如组合工具(300)(图6),组合工具(300)包括竖直平移的移动上部(310),移动上部(310)至少集成弯曲冲头(311)和剪切冲头(312),以及组合工具(300)还包括固定下部(320),固定下部(320)至少集成背板(101,204)的支承面(323),模具(321)和剪切废料的出口(322)。这样的工具使得能够创建所述开口(210),并且同时使凹座(211)用于容纳集成的导电元件(130a-d)。
为了将集成的导电元件(130a-d)牢牢固定在所述凹座(111,211)中(图2c,图3c)并且完成对前侧(114,214)的连接,可以使用现有和常规的技术如例如通过短路电流、通过感应、通过超声波或类似系统的接触焊接,或者例如使用导电焊接材料、导电粘接剂或类似材料的永久导电粘接。在有利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焊接材料可以直接预先涂覆在要被焊接的元件本身的表面上如镀锡金属条,而不是在焊接阶段被引入。
当集成的导电元件(130a-d)被铺设并且固定时,存在通过第二控制设备进行的第二检查,第二检查对所述导电元件在背板中的实际位置进行检查。然后,如在F4中根据已知技术组装并且轧制如此机加工和布置的这样的背板(101,204)(图2c,图3c)。
然后,根据如在所述最终宏阶段(MF2)中的方法,通过电连接并且将接线盒(141)固定到背板的背面上来制造成品面板(100,200)(图2d,图3d),所述操作被组合并且同时采用自动化设备特别易于且可实现。作为非穷举的示例,接线盒(141)可以是已知和常规的类型如具有向内开口的半壳、周边垫片(145)、外部线缆(146)和连接器(147),但是具有有利的独特性:紧固所述弹簧导电元件(144a-d)以这样的方式被突出,类似于前面接触部,并且旨在被插入到所述通孔(110,210)中同时组装所述盒(141),针对电连接没有附加的手动或机械操作;实际上,仅通过与暴露在背面的所述第二面(132)接触进行所述电连接。可以通过引入导电焊接材料来加强所述电连接的持续时间和稳定性。可以根据已知技术根据盒的形状和结构进行所述盒的固定。
在本发明的演进的实施方式中,其目的是进一步降低用于组装背接触型光伏面板的时间和成本,可以在自动生产背接触型面板的导电背板中应用上述方法,例如如在ITTV2012A000211(Baccini等人)中提供的,所述方法集成封装和电介质层,并且如本发明提供的被有利地布置成简化背部接线盒的接触;以此方式,可以获得创新的半成品,这降低了用于组装旨在轧制面板的时间和成本,并且还降低了轧制后用于组装背部接线盒的时间和成本。此外,这样的演进的解决方案显著地增大了成品产品的质量和耐用性,并且减少了生产废料。
参考标记
(10)根据本发明被布置成简化背部接线盒的接触的非导电背板,
(100)具有与前面和背面接触的晶体硅电池的光伏面板,光伏面板包括被布置成简化背部接线盒的接触的非导电背板,
(101)还被称为标准型的非导电背板,(101a)抗水解和紫外线的聚合物层,(101b)电介质聚合物层,
(102)封装层,
(103)前面玻璃,
(110,210)通向接触部的通孔,
(111,211)凹座,
(112,212)用于集成双接触面非直通型导电元件的布置,
(113,213)电池支承面,
(114,214)朝向电池的前侧,
(115,215)朝向接线盒的背侧,
(120)与前面和背面接触的晶体硅光伏电池,
(121)电池串,
(122)用于串的连接的头带,
(123)端子连接带,
(124a-d,221a-d)前端电路的端子点,
(130a-d)集成的双接触面非直通型导电元件,
(131)第一接触面,朝向电池,
(132)第二接触面,朝向接线盒,
(140)前端电路的端子连接区域,
(141)接线盒,
(142a-b)端子,
(143)二极管,
(144a-d)紧固在接线盒内的弹簧导电元件,
(145)周边垫片,
(146)电力线缆,
(147)连接器,
(150)光伏发电机,
(151)电阻,
(152a-b)至端子的连接点,
(153)二极管,
(154a-d)与前端电路的端子点对应的背面连接点,
(20)根据本发明被布置成简化背部接线盒的接触的导电背板,
(200)具有背接触型晶体硅电池的光伏面板,光伏面板包括被布置成简化背部接线盒的接触的导电背板,
(201a)抗水解和紫外线的聚合物层,
(201b)电介质聚合物层,
(202)电连接电池的金属导电层,
(203)配置导电层的开口,
(204)还被称为背接触型的导电背板,
(205)封装层,
(206)前面玻璃,
(207)导电粘接剂,
(220)晶体硅背接触光伏电池
(300)用于同时制造凹座和孔的工具,
(310)竖直平移的移动上部,
(311)弯曲冲头,
(312)剪切冲头,
(320)固定下部,
(321)模具,
(322)废料出口,
(323)背板支承面。

Claims (9)

1.一种用于具有晶体硅电池的光伏面板的背板(10,20),所述背板(10,20)以一体的方式集成导电接口元件,所述导电接口元件旨在将前端电路的端子点(124a-d,221a-d)电连接至背部接线盒(141),以及其中,在所述背板(10,20)的前端(114,214)上对应于所述前端电路的端子点获得至少一个凹座(111,211),以及其中,在所述凹座中存在至少一个通孔(110,210),以及其中,在所述背板(10,20)的背侧(115,215),通过连接至所述背部接线盒(141)的接触部件进行至所述集成的导电元件的电连接,所述背板(10,20)的特征在于,每个集成的导电元件(130a-d)具有非直通类型以及双接触面(131,132),以这样的方式实现耐用且稳定的两个相对的导电凸接触部,所述两个相对的导电凸接触部分别与所述集成的导电元件(130a-d)的第一面(131)和第二面(132)对应;所述集成的导电元件(130a-d)插入并且固定到所述凹座(111,211)中,使得所述第一面(131)与所述背板(101,204)的前侧(114,214)的表面共面(113,213);所述导电元件(130a-d)的厚度对应于所述凹座(111,211)的深度;以及其中,在所述凹座(111,211)中,所述通孔(110,210)在每个集成的导电元件(130a-d)的所述第二面(132)内部与所述前端电路的每个端子点(124a-d,221a-d)对应并且具有相对的背部电连接点(154a-d);以及其中,所述前端电路的每个端子点(124a-d,221a-d)以不可逆的方式电连接至每个集成的导电元件(130a-d);以及其中,每个集成的导电元件(130a-d)的所述第二面(132)面向所述背侧(115,215)以实现至接线盒(141,154a-d)的电连接,所述第二面(132)是可见的并且能够通过所述通孔(110,210)进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板(10),其特征在于,对于包括具有相反的电极性的两个面的电池(120)的光伏面板(100),所述背板(10)具有非导电类型(101),其中,每个集成的导电元件(130a-d)具有面向前侧(114)所述第一面(131),以通过焊接各个连接带(123)电连接电路的每个端子点(124a-d)。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板(20),其特征在于,对于具有背接触型电池(220)的光伏面板(200),所述背板(20)具有导电类型(204),其中,每个集成的导电元件(130a-d)具有面向背侧(215)的所述第二面(132),以在导电层(202)上电连接电路的每个端子点(221a-d)。
4.一种包括具有相反的电极性的两个面的晶体硅电池的光伏面板(100),所述光伏面板(100)包括背板,所述背板以一体的方式集成导电接口元件,所述导电接口元件旨在将前端电路的端子点(124a-d)电连接至背部接线盒(141,154a-d),以及其中,在所述背板的前侧对应于前端电路的所述端子点获得至少一个凹座,以及其中,在所述凹座中存在至少一个通孔,以及其中,在所述背板的背侧,通过连接至对应于所述通孔被固定的背部接线盒的接触部件进行至所述集成的导电元件的电连接,所述面板(100)的特征在于,包括在所述面板(100)中的所述背板具有非导电类型(10,101);以及其中,所述背板(10,101)中的每个集成的导电元件(130a-d)具有非直通类型以及双接触面(131,132),以这样的方式实现耐用且稳定的两个相对的导电凸接触部,所述两个相对的导电凸接触部分别与所述集成的导电元件(130a-d)的第一面(131)和第二面(132)对应;所述集成的导电元件(130a-d)插入并且固定到所述凹座(111)中,使得所述第一面(131)与所述背板(101)的前侧(114)的表面共面(113),所述导电元件(130a-d)的厚度对应于所述凹座(111)的深度;以及其中,在所述凹座(111)中,所述通孔(110)在每个集成的导电元件(130a-d)的所述第二面(132)内部与前端电路的每个端子点(124a-d)对应并且具有相对的背部电连接点(154a-d);以及其中,每个集成的导电元件(130a-d)的所述第一面(131)面向前侧(114)以通过焊接各个连接带(123)电连接电路的每个端子点(124a-d);以及其中,每个集成的导电元件(130a-d)的所述第二面(132)面向背侧(115)以实现至接线盒(141,154a-d)的电连接,所述第二面(132)是可见的并且能够通过所述通孔(110)进入;以及其中,所述接线盒(141,154a-d)通过穿过每个通孔(110)插入所述接触部件进行电连接,所述接触部件被成形为以突出的方式被紧固的弹簧导电元件(144a-d)并且与所述盒(141)集成;所述弹簧导电元件(144a-d)具有小于通孔(110)的宽度的最大宽度,以这样的方式允许在不没有侧向干扰的情况下进行插入;以及其中,所述弹簧导电元件(144a-d)突出的长度大于所述孔(110)的深度,以实现所述第二面(132)上的加载类型的接触。
5.一种具有晶体硅背接触型电池的光伏面板(200),所述光伏面板(200)包括背板,所述背板以一体的方式集成导电接口元件,所述导电接口元件旨在将前端电路的端子点(221a-d)电连接至背部接线盒(141,154a-d),以及其中,在所述背板的前侧对应于前端电路的所述端子点获得至少一个凹座,以及其中,在所述凹座中存在至少一个通孔,以及其中,在所述背板的背侧通过连接至对应于所述通孔被固定的背部接线盒的接触部件进行至所述集成的导电元件的电连接,所述面板(200)的特征在于,包括在所述面板(200)中的所述背板具有导电类型(20,204);以及其中,所述背板(20,204)中的每个集成的导电元件(130a-d)具有非直通类型以及双接触面(131,132),以这样的方式实现耐用且稳定的两个相对的导电凸接触部,所述两个相对的导电凸接触部分别与所述集成的导电元件(130a-d)的第一面(131)和第二面(132)对应;所述集成的导电元件(130a-d)插入并且固定到所述凹座(211)中,使得所述第一面(131)与背板(204)的前侧(214)的表面共面(113,213),所述导电元件(130a-d)的厚度对应于所述凹座(211)的深度;以及其中,在所述凹座(211)中,所述通孔(210)在每个集成的导电元件(130a-d)的所述第二面(132)内部与前端电路的每个端子点(221a-d)对应并且具有相对的背部电连接点(154a-d);以及其中,每个集成的导电元件(130a-d)的所述第二面(132)面向所述背侧(215)以在导电层(202)上电连接电路的每个端子点(221a-d);以及其中,每个集成的导电元件(130a-d)的所述第二面(132)面向背侧(215)以实现至接线盒(141,154a-d)的电连接,所述第二面(132)是可见的并且能够通过所述通孔(210)进入;以及其中,所述接线盒(141,154a-d)通过穿过每个通孔(210)插入所述接触部件进行电连接,所述接触部件被成形为以突出的方式被紧固的弹簧导电元件(144a-d)并且与所述盒(141)集成;所述弹簧导电元件(144a-d)具有小于通孔(210)的宽度的最大宽度,以这样的方式允许在没有侧向干扰的情况下插入;以及其中,所述弹簧导电元件(144a-d)突出的长度大于所述孔(210)的深度以实现所述第二面(132)上的加载类型的接触。
6.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包括具有相反的电极性的两个面的晶体硅电池的光伏面板的背板(10)的组装方法,所述背板(10)具有非导电类型并且以一体的方式集成导电元件,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操作阶段:
F1)在背板上制造与要被连接至背部接线盒的电路的每个端子点对应的通孔;
F2)在朝向电池侧制造对应于所述通孔的凹座;
F3)插入、固定且接触导电元件,将所述导电元件集成、以共面的方式从前侧对准并且电连接至电路的每个端子点;
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组合所述阶段(F1)、所述阶段(F2)和所述阶段(F3)并且在背板(10,101,112,130a-d)的自动化布置的一个单个初始宏阶段(MF1)中同时进行所述阶段(F1)、所述阶段(F2)和所述阶段(F3),以直接接触背部接线盒(141);以及其中,在所述初始宏阶段(MF1)中,在生产周期内同时地以自动方式进行制造通孔(110)的所述阶段(F1)和制造凹座(111)的所述阶段(F2);以及其中,在所述初始宏阶段(MF1)中,如(F3)中被插入的元件是具有双接触面(131,132)的非直通型导电元件(130a-d),所述非直通型导电元件(130a-d)从上方被自动插入到所述凹座(111)中并且被固定,以这样的方式被牢固地集成到所述凹座(111)中,实现分别对应于第一接触面(131)和第二接触面(132)的两个相对的导电凸接触部;所述第一面(131)面向前侧(114)以通过焊接各个连接带(123)电连接电路的每个端子点(124a-d);所述第二面(132)是可见的并且能够通过所述孔(110)进入,所述第二面(132)面向背侧(115)以能够接触接线盒(141,154a-d)。
7.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和3所述的具有晶体硅背接触型电池的光伏面板的背板(20)的组装方法,所述背板(20)以一体的方式集成导电元件,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操作阶段:
F1)在所述背板上制造与要被连接至背部接线盒的电路的每个端子点对应的通孔;
F2)在朝向所述电池的侧面上制造对应于所述通孔的凹座;
F3)插入、固定且接触所述导电元件,将所述导电元件集成、以共面的方式从前面对准并且电连接至所述电路的每个端子点;
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组合并且在所述背板(20,204,212,130a-d)的自动化布置的一个单个初始宏阶段(MF1)中同时实现所述阶段(F1)、所述阶段(F2)和所述阶段(F3)以直接接触所述背部接线盒(141);以及其中,在所述初始宏阶段(MF1)中,在生产周期内同时并且以自动的方式进行制造所述通孔(210)的所述阶段(F1)和制造所述凹座(211)的所述阶段(F2);以及其中,在所述初始宏阶段(MF1)中,如(F3)中被插入的元件是具有双接触面(131,132)的非直通型导电元件(130a-d),所述非直通型导电元件(130a-d)从上方被自动插入到所述凹座(211)中并且被固定,以这样的方式被牢固地集成到所述凹座(211)中实现分别对应于第一接触面(131)和第二接触面(132)的两个相对的导电凸接触部;所述第二面(132)面向背侧(215)以在导电层(202)上直接连接所述电路的每个端子点(221a-d);所述第二面(132)是可见的并且能够通过所述通孔(210)进入,所述第二面(132)面向所述背侧(215)以接触所述接线盒(141,154a-d)。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背板(10,20)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初始宏阶段(MF1)中,借助于组合工具(300)来执行所述通孔和所述凹座的同时制造,所述组合工具(300)包括竖直平移的移动上部(310),所述移动上部(310)至少集成弯曲冲头(311)和剪切冲头(312),以及所述组合工具(300)还包括固定下部(320),所述固定下部(320)至少集成背板的支承面(323)、模具(321)和剪切废料的出口(322)。
9.一种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具有晶体硅电池的光伏面板(100,200)的组装方法,所述光伏面板(100,200)包括背板,所述背板以一体的方式集成导电元件,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操作阶段:
F4)铺设热塑性聚合物或共聚物塑料材料的下封装层以及被包括在下封装层中或与下封装层分开的电介质材料,铺设导电和粘接材料,定位且电连接电池,铺设热塑性聚合物或共聚物塑料材料的上封装层以及玻璃,轧制;
F5)将所述集成的导电元件电连接至背部接线盒;
F6)通过将接线盒固定在所述光伏面板的背部来组装所述接线盒,
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组合所述阶段(F5)和所述阶段(F6)并且在直接接触接线盒(141,154a-d)的一个单个最终宏阶段(MF2)中同时进行所述阶段(F5)和所述阶段(F6);以及其中,在所述最终宏阶段(MF2)中,通过穿过每个通孔(110,210)插入所述接触部件,在不进行手动操作的情况下电连接与背侧(114,214)的所述盒(141)的组装同时进行,所述接触部件被成形为被电连接且以突出的方式被紧固至所述盒(141,154a-d)的弹簧导电元件(144a-d)并且与所述盒(141,154a-d)集成;所述接触部件以引导的方式被插入到所述孔中以通过在每个集成的导电元件(130a-d)的所述第二面(132)上进行接触来实现直接电连接。
CN201480063740.8A 2013-11-21 2014-11-18 具有双接触面的非直通型导电元件的用于光伏面板的背板及组装方法 Active CN1057457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IT000193A ITTV20130193A1 (it) 2013-11-21 2013-11-21 "backsheet per pannelli fotovoltaici con elementi conduttivi non passanti a doppia faccia di contattazione e metodo di assemblaggio"
ITTV2013A000193 2013-11-21
PCT/IB2014/002470 WO2015075523A1 (en) 2013-11-21 2014-11-18 Backsheet for photovoltaic panels with double contacting face conductive elements of the non-through type and assembly method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45763A true CN105745763A (zh) 2016-07-06
CN105745763B CN105745763B (zh) 2017-11-14

Family

ID=498871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63740.8A Active CN105745763B (zh) 2013-11-21 2014-11-18 具有双接触面的非直通型导电元件的用于光伏面板的背板及组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3) US10224446B2 (zh)
EP (1) EP3072159B1 (zh)
CN (1) CN105745763B (zh)
IT (1) ITTV20130193A1 (zh)
WO (1) WO201507552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63608A (zh) * 2016-09-29 2019-06-07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太阳能电池模块及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
TWI688201B (zh) * 2017-08-25 2020-03-11 德商賀利氏德國有限責任兩合公司 具有功能性縱向塗層的太陽能電池連接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522235A4 (en) * 2016-09-30 2020-04-29 Kyocera Corporation SOLAR CELL MODULE
US10784816B2 (en) * 2018-12-20 2020-09-22 Hall Labs Llc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roof underlayment
US11082005B2 (en) * 2018-07-31 2021-08-03 Tesla, Inc. External electrical contact for solar roof tiles
IT201800009389A1 (it) * 2018-10-12 2020-04-12 Vismunda Srl "metodo d'assemblaggio e stazione combinata bivalente, per pannelli fotovoltaici"
CN109560155B (zh) * 2018-12-29 2023-09-22 苏州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88464A (zh) * 2009-02-09 2012-03-21 森普留斯公司 集中器型光电(cpv)模块、接收器和子接收器及其形成方法
CN203038949U (zh) * 2012-12-06 2013-07-03 深圳市鑫鸿联太阳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太阳能电池板
CN103383973A (zh) * 2013-07-25 2013-11-06 英利能源(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双玻太阳能组件新型封装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76314B2 (en) * 2001-03-20 2002-11-05 The Boeing Company Solar tile and associate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US20070012352A1 (en) * 2005-07-18 2007-01-18 Bp Corporation North America Inc. Photovoltaic Modules Having Improved Back Sheet
US20070227581A1 (en) * 2006-03-28 2007-10-04 Zupei Chen Concentrator solar cell module
US20070283996A1 (en) * 2006-06-13 2007-12-13 Miasole Photovoltaic module with insulating interconnect carrier
DE102008022056B4 (de) 2008-05-03 2013-10-10 Lumberg Connect Gmbh Anschlussdose, insbesondere für Solarmodule
NL2001727C2 (nl) 2008-06-26 2009-12-29 Eurotron B V Werkwijze voor het vervaardigen van een zonnepaneel, alsmede halffabrikaat daarvoor.
TWI449195B (zh) 2009-10-01 2014-08-11 Nexpower Technology Corp 太陽能電池面板模組安裝接線盒之結構與方法
WO2012058053A2 (en) 2010-10-29 2012-05-03 Applied Materials, Inc. Monolithic module assembly using back contact solar cells and metal ribbon
US20120152349A1 (en) * 2010-12-17 2012-06-21 Solopower, Inc. Junction box attachment for photovoltaic thin film devices
ITTV20130059A1 (it) 2013-04-24 2014-10-25 Vismunda S R L Procedimento per la lavorazione di pannelli fotovoltaici con architettura back-contact.
ITTV20130060A1 (it) 2013-04-24 2014-10-25 Vismunda S R L Procedimento per la lavorazione di pannelli fotovoltaici con architettura back-contact.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88464A (zh) * 2009-02-09 2012-03-21 森普留斯公司 集中器型光电(cpv)模块、接收器和子接收器及其形成方法
CN203038949U (zh) * 2012-12-06 2013-07-03 深圳市鑫鸿联太阳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太阳能电池板
CN103383973A (zh) * 2013-07-25 2013-11-06 英利能源(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双玻太阳能组件新型封装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63608A (zh) * 2016-09-29 2019-06-07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太阳能电池模块及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
TWI688201B (zh) * 2017-08-25 2020-03-11 德商賀利氏德國有限責任兩合公司 具有功能性縱向塗層的太陽能電池連接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224446B2 (en) 2019-03-05
EP3072159B1 (en) 2017-08-30
EP3072159A1 (en) 2016-09-28
US20160300968A1 (en) 2016-10-13
US20180342636A1 (en) 2018-11-29
US20190035958A1 (en) 2019-01-31
US10263130B2 (en) 2019-04-16
ITTV20130193A1 (it) 2015-05-22
WO2015075523A1 (en) 2015-05-28
US10573773B2 (en) 2020-02-25
CN105745763B (zh) 2017-1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45763A (zh) 具有双接触面的非直通型导电元件的用于光伏面板的背板及组装方法
US4083097A (en) Method of making encapsulated solar cell modules
CN101345266B (zh) 太阳能电池模块
CN102637904B (zh) 一种加压型软包装锂离子电池化成设备
EP2874205B1 (en) Electrical device with a busbar assembly having a frame providing access for laser welding
JPWO2010122856A1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US8461450B2 (en) Solar cell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solar cell module
EP3151306B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CN106505237A (zh) 制造可再充电电池的方法及可再充电电池
CN207818682U (zh) 电池组及包括这种电池组的汽车
US20150013150A1 (en) Bus bar attachment device and bus bar attachment method
CN108023042A (zh) 用于接收袋装电池的电池框架
CN202501103U (zh) 一种强弱电分层隔离式电缆桥架
CN104425783B (zh) 蓄电装置
CN211045640U (zh) 一种全包覆膜贴式线束板组件及电池模组
EP3872913A1 (en) Cylindrical secondary batter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CN207096291U (zh) 一种金属探针排组件
CN114156608A (zh) 一种锂电池的多卷芯结构及其装配方法
CN202034551U (zh) 具有端子模块的连接端口
CN204538361U (zh) 一种适用于电气控制回路中的试验端子
CN216698537U (zh) 电池模组和用于电池模组的组件
CN217405567U (zh) 二次电芯顶盖结构及二次电池
CN104380479A (zh) 太阳能电池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CN200986945Y (zh) 一种适用于制造不规则形状聚合物电池极组的工装
CN209561493U (zh) 一种电池外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Italy Padova City, the 35137 wave of Romeo No. 3 Commercial Street Gallery

Patentee after: VISMUNDA SRL

Address before: Italy, Venice

Patentee before: VISMUNDA S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