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21070A - 一种干扰检测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干扰检测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21070A
CN105721070A CN201410742963.9A CN201410742963A CN105721070A CN 105721070 A CN105721070 A CN 105721070A CN 201410742963 A CN201410742963 A CN 201410742963A CN 105721070 A CN105721070 A CN 1057210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erence
condition
subject
described target
power valu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74296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21070B (zh
Inventor
王大鹏
闫渊
张敏
张俪
王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74296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21070B/zh
Publication of CN1057210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210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210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210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Monitoring And Testing Of Transmission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干扰检测方法及装置,包括:获得目标基站中每个资源块RB在上行时隙中的干扰功率值;根据获得的每个RB在上行时隙中的干扰功率值,确定所述目标基站受到干扰的忙时时段和闲时时段;根据确定的忙时时段和闲时时段,以及获取的每个RB在上行时隙中的干扰功率值,确定对应RB的忙时干扰功率值和闲时干扰功率值;根据确定出的每个RB的闲时干扰功率值和忙时干扰功率值,判断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个人便携电话系统PHS同频干扰、PHS杂散干扰或阻塞干扰中的一种。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检测系统间的干扰时准确性不高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干扰检测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干扰检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讯市场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近年来数据业务的爆发,对网络的覆盖和容量要求越来越高。为此,运营商部署了大量各种制式的无线网络,小区半径也越来越小,天面资源的复用情况也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无线网络的底噪不断抬升,系统间的干扰问题也日趋严重。
以F频段和D频段上部署的分时长期演进(英文:TimeDivisionLongTermEvolution,缩写:TD-LTE)系统为例,F频段的TD-LTE系统可能会受到个人便携电话系统(英文:PersonalHandyPhoneSystem,缩写:PHS)同频干扰,PHS杂散干扰或阻塞干扰,或数字增强无绳通信(英文:DigitalEnhancedCordlessTelecommunications,缩写:DECT)系统的同频干扰,而D频段的TD-LTE系统则可能会受到其他运营商在临频上部署的不同步的TD-LTE系统的干扰。
针对F频段的TD-LTE系统可能会受到的PHS同频干扰、PHS杂散干扰或阻塞干扰,以及DECT系统的干扰,当前的检测方法的实现过程一般为:
首先由操作人员在可能受到上述干扰的TD-LTE基站的后台读取底噪情况,然后扫描可能的干扰源的频段的信号强度,再根据读取出的底噪情况,结合干扰源的干扰信号的频域对应关系,人工凭经验分析出具体的干扰源。
这种方法不仅对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可重复性差,而且费时费力,准确性也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干扰检测方法及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检测系统间的干扰时准确性不高的问题。
一种干扰检测方法,包括:
获得目标基站中每个资源块RB在上行时隙中的干扰功率值;
根据获得的每个RB在上行时隙中的干扰功率值,确定所述目标基站受到干扰的忙时时段和闲时时段;
根据确定的忙时时段和闲时时段,以及获取的每个RB在上行时隙中的干扰功率值,确定对应RB的忙时干扰功率值和闲时干扰功率值;
根据确定出的每个RB的闲时干扰功率值和忙时干扰功率值,判断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个人便携电话系统PHS同频干扰、PHS杂散干扰或阻塞干扰中的一种。
根据获取的每个RB在上行时隙中的干扰功率值,确定所述目标基站受到干扰的忙时时段和闲时时段,包括:
根据获取的每个RB在上行时隙中的干扰功率值,确定每个RB在预先设置的各时间周期内的干扰功率平均值;
比较各时间周期内每个RB的干扰功率平均值的总和,将干扰功率平均值的总和最大的时间周期确定为忙时时段,将干扰功率平均值的总和最小的时间周期确定为闲时时段。
根据确定出的每个RB的闲时干扰功率值和忙时干扰功率值,判断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PHS同频干扰,包括:
根据确定出的每个RB的闲时干扰功率值和忙时干扰功率值,判断所述目标基站是否满足预先设置的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并
根据判断结果确定出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PHS同频干扰;
其中,所述第一条件为:忙时干扰功率值形成的波形图至少包含一个脉冲波形,且脉冲宽度符合第一门限值;
所述第二条件为:忙时干扰功率值形成的波形图的脉冲上包含指定频点,且所述指定频点也包含在闲时干扰功率值形成的波形图的脉冲上。
根据判断结果确定出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PHS同频干扰,包括:
根据判断结果确定表征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PHS同频干扰的置信度;
当所述置信度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一置信度阈值时,确定所述目标基站受到PHS同频干扰。
根据判断结果确定表征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PHS同频干扰的置信度,包括:
根据公式BP=(BP1*C1+BP2*C2)*C1,确定表征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PHS同频干扰的置信度;
其中,所述BP为表征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PHS同频干扰的置信度;
BP1为预先设置的所述第一条件的置信度;当所述目标基站满足所述第一条件时,C1为1,否则C1为0;
BP2为预先设置的所述第二条件的置信度;当所述目标基站满足所述第二条件时,C2为1,否则C2为0。
根据确定出的每个RB的闲时干扰功率值和忙时干扰功率值,判断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PHS杂散干扰或阻塞干扰,包括:
根据确定出的每个RB的闲时干扰功率值和忙时干扰功率值,判断所述目标基站是否满足预先设置的第三条件和第四条件;并
根据判断结果确定出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PHS杂散干扰或阻塞干扰;
其中,所述第三条件为:干扰功率值形成的波形图具备设定波形特征;
所述第四条件为:忙时干扰功率值大于闲时干扰功率值。
根据判断结果确定出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PHS杂散干扰或阻塞干扰,包括:
根据判断结果确定表征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PHS杂散干扰或阻塞干扰的置信度;
当所述置信度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二置信度阈值时,确定所述目标基站受到PHS杂散干扰或阻塞干扰。
根据判断结果确定表征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PHS杂散干扰或阻塞干扰的置信度,包括:
根据公式BP'=BP3·c3+BP4·c4,确定表征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PHS杂散干扰或阻塞干扰的置信度;
其中,所述BP'为表征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PHS杂散干扰或阻塞干扰的置信度;
BP3为预先设置的所述第三条件的置信度;当所述目标基站满足所述第三条件时,C3为1,否则C3为0;
BP4为预先设置的所述第四条件的置信度;当所述目标基站满足所述第四条件时,C4为1,否则C4为0。
一种干扰检测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基站中每个资源块RB在上行时隙中的干扰功率值;
根据获取的每个RB在上行时隙中的干扰功率值,判断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数字增强无绳通信DECT的干扰。
根据获取的每个RB在上行时隙中的干扰功率值,判断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DECT的干扰,包括:
根据获取的每个RB在上行时隙中的干扰功率值,确定每个RB在预先设置的各时间周期内的干扰功率平均值和最大值;
根据确定出的每个RB在预先设置的各时间周期内的干扰功率平均值和干扰功率最大值,判断所述目标基站是否满足预先设置的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并
根据判断结果确定出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DECT的干扰;
其中,所述第一条件为:确定出的每个RB在预先设置的各时间周期内的干扰功率平均值或最大值形成的波形图至少包含一个脉冲波形,且脉冲宽度符合第一门限值,且脉冲顶部对应的频点属于一个特定的频点集合中;
所述第二条件为:确定出的每个RB在预先设置的各时间周期内的干扰功率平均值中,有K个干扰功率平均值小于第二门限值。
根据判断结果确定出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DECT的干扰,包括:
根据判断结果确定表征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DECT干扰的置信度;
当所述置信度大于预先设置的信度阈值时,确定所述目标基站受到DECT的干扰。
根据判断结果确定表征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DECT干扰的置信度,包括:
根据公式BP=(BP1*C1+BP2*C2)*C1,确定表征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DECT干扰的置信度;
其中,所述BP为表征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DECT干扰的置信度;
BP1为预先设置的所述第一条件的置信度;当所述目标基站满足所述第一条件时,C1为1,否则C1为0;
BP2为预先设置的所述第二条件的置信度;当所述目标基站满足所述第二条件时,C2为1,否则C2为0。
一种干扰检测装置,包括:
获得模块,用于获得目标基站中每个资源块RB在上行时隙中的干扰功率值;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获得的每个RB在上行时隙中的干扰功率值,确定所述目标基站受到干扰的忙时时段和闲时时段;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确定的忙时时段和闲时时段,以及获取的每个RB在上行时隙中的干扰功率值,确定对应RB的忙时干扰功率值和闲时干扰功率值;
执行模块,用于根据确定出的每个RB的闲时干扰功率值和忙时干扰功率值,判断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个人便携电话系统PHS同频干扰、PHS杂散干扰或阻塞干扰中的一种。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获取的每个RB在上行时隙中的干扰功率值,确定每个RB在预先设置的各时间周期内的干扰功率平均值;比较各时间周期内每个RB的干扰功率平均值的总和,将干扰功率平均值的总和最大的时间周期确定为忙时时段,将干扰功率平均值的总和最小的时间周期确定为闲时时段。
所述执行模块,具体用于根据确定出的每个RB的闲时干扰功率值和忙时干扰功率值,判断所述目标基站是否满足预先设置的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并根据判断结果确定出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PHS同频干扰;其中,所述第一条件为:忙时干扰功率值形成的波形图至少包含一个脉冲波形,且脉冲宽度符合第一门限值;所述第二条件为:忙时干扰功率值形成的波形图的脉冲上包含指定频点,且所述指定频点也包含在闲时干扰功率值形成的波形图的脉冲上。
所述执行模块,具体用于根据判断结果确定表征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PHS同频干扰的置信度;当所述置信度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一置信度阈值时,确定所述目标基站受到PHS同频干扰。
所述执行模块,具体用于根据公式BP=(BP1*C1+BP2*C2)*C1,确定表征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PHS同频干扰的置信度;其中,所述BP为表征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PHS同频干扰的置信度;BP1为预先设置的所述第一条件的置信度;当所述目标基站满足所述第一条件时,C1为1,否则C1为0;BP2为预先设置的所述第二条件的置信度;当所述目标基站满足所述第二条件时,C2为1,否则C2为0。
所述执行模块,具体用于根据确定出的每个RB的闲时干扰功率值和忙时干扰功率值,判断所述目标基站是否满足预先设置的第三条件和第四条件;并根据判断结果确定出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PHS同频干扰;其中,所述第三条件为:干扰功率值形成的波形图具备设定波形特征;所述第四条件为:忙时干扰功率值大于闲时干扰功率值。
所述执行模块,具体用于根据判断结果确定表征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PHS杂散干扰或阻塞干扰的置信度;当所述置信度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二置信度阈值时,确定所述目标基站受到PHS杂散干扰或阻塞干扰。
所述执行模块,具体用于根据公式BP'=BP3·c3+BP4·c4,确定表征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PHS杂散干扰或阻塞干扰的置信度;其中,所述BP'为表征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PHS杂散干扰或阻塞干扰干扰的置信度;BP1为预先设置的所述第三条件的置信度;当所述目标基站满足所述第三条件时,C3为1,否则C3为0;BP2为预先设置的所述第四条件的置信度;当所述目标基站满足所述第四条件时,C4为1,否则C4为0。
一种干扰检测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基站中每个资源块RB在上行时隙中的干扰功率值;
执行模块,用于根据获取的每个RB在上行时隙中的干扰功率值,判断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数字增强无绳通信DECT的干扰。
所述执行模块,具体用于根据获取的每个RB在上行时隙中的干扰功率值,确定每个RB在预先设置的各时间周期内的干扰功率平均值和最大值;根据确定出的每个RB在预先设置的各时间周期内的干扰功率平均值和干扰功率最大值,判断所述目标基站是否满足预先设置的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并根据判断结果确定出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DECT的干扰;其中,所述第一条件为:确定出的每个RB在预先设置的各时间周期内的干扰功率平均值或最大值形成的波形图至少包含一个脉冲波形,且脉冲宽度符合第一门限值,且脉冲顶部对应的频点属于一个特定的频点集合中;所述第二条件为:确定出的每个RB在预先设置的各时间周期内的干扰功率平均值中,有K个干扰功率平均值小于第二门限值。
所述执行模块,具体用于根据判断结果确定表征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DECT干扰的置信度;当所述置信度大于预先设置的信度阈值时,确定所述目标基站受到DECT的干扰。
所述执行模块,具体用于根据公式BP=(BP1*C1+BP2*C2)*C1,确定表征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DECT干扰的置信度;其中,所述BP为表征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DECT干扰的置信度;BP1为预先设置的所述第一条件的置信度;当所述目标基站满足所述第一条件时,C1为1,否则C1为0;BP2为预先设置的所述第二条件的置信度;当所述目标基站满足所述第二条件时,C2为1,否则C2为0。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首先获取目标基站中每个RB在上行时隙中的干扰功率值,并根据获取的目标基站中每个RB在上行时隙中的干扰功率值,确定目标基站受到干扰的忙时时段和闲时时段,再确定出每个RB在闲时时段的闲时干扰频率值和在忙时时段的忙时干扰功率值,最后根据每个RB在闲时时段的闲时干扰频率值和在忙时时段的忙时干扰功率值,判断目标基站受到干扰类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能够快速准确的检测出目标基站受到的干扰情况,减少了人工分析的误差,提高了分析的准确性和分析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TD-LTE系统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提出的干扰检测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提出的干扰检测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提出的干扰检测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提出的干扰检测方法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提出的干扰检测方法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提出的干扰检测装置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提出的干扰检测装置结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检测系统间的干扰时准确性不高的问题,申请人对现有技术中的TD-LTD系统的帧结构进行了仔细分析。如图1所示,为TD-LTE系统的帧结构示意图,其中,TD-LTE系统中采用等长的子帧(Subframe)结构:每个子帧的长度为1ms,包含两个长度为0.5ms的时隙;10个子帧构成一个长度为10ms的无线帧(RadioFrame)。
TD-LTD系统中,有些子帧是下行的,有些子帧是上行的。根据不同覆盖场景的要求,在TD-LTE系统的一个无线帧中,上行子帧(U)、下行子帧(D)和特殊子帧(S)可以有不同的配置。通过调整上行和下行子帧数的配比,TD-LTE系统可以满足不同的上下行数据传输业务比例的需求。TD-LTE系统中的时域资源分配——上下行子帧配置如下表1所示:
表1:
另外,TD-LTE系统中引入了特殊子帧(表1中的S子帧)。在一个无线帧中,包含1个或2个特殊子帧,以便进行上下行转换。具体来说,特殊子帧由下行导频时隙(DownlinkPilotTimeSlot,DwPTS)、保护间隔(GuardPeriod,GP)和上行导频时隙(UplinkPilotTimeSlot,UpPTS)三部分组成。TD-LTE系统中,通过GP作为代价,使得同一频段上同时实现上下行传输(其作用类似于FDD-LTE系统的上下行频率保护间隔)。TD-LTE系统在DwPTS上传输主同步信道(PSS),剩余资源可用于下行数据的传输;TD-LTE系统在UpPTS上可承载随机接入信道和上行信号质量估计信道。TD-LTE系统的特殊时隙有多种配置方式,DwPTS、GP和UpPTS的长度可以改变,以适应覆盖、容量、干扰等不同场景的需要,如下表2所示。
表2:
TD-LTE系统可能在上行时隙(比如UpPTS时隙和上行子帧UL时隙)受到来自异系统的系统外干扰,因此,TD-LTE系统可以在这些上行时隙的每个RB上检测上行干扰功率值。
基于上述分析,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干扰检测方案。该技术方案中,获得目标基站中每个资源块RB在上行时隙中的干扰功率值;根据获得的每个RB在上行时隙中的干扰功率值,确定所述目标基站受到干扰的忙时时段和闲时时段;根据确定的忙时时段和闲时时段,以及获取的每个RB在上行时隙中的干扰功率值,确定对应RB的忙时干扰功率值和闲时干扰功率值;根据确定出的每个RB的闲时干扰功率值和忙时干扰功率值,判断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个人便携电话系统PHS同频干扰、PHS杂散干扰或阻塞干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能够快速准确的检测出目标基站所受到的干扰情况,减少了人工分析的误差,提高了分析的准确性和分析效率。
下面将结合各个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主要实现原理、具体实施方式及其对应能够达到的有益效果进行详细地阐述。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一提出一种干扰检测方法,如图2所示,其具体处理流程如下述:
步骤21,获得目标基站中每个RB在上行时隙中的干扰功率值。
目标基站可以是F频段的TD-LTE基站,否则,便不存在PHS同频干扰。
上行时隙可以包括:UpPTS时隙和上行子帧UL时隙。
其中,每个RB在上行时隙中的干扰功率值可以由TD-LTE基站在不同的检测时间检测并汇报到网管系统中,而步骤21可以从网管系统中获取。
步骤22,根据获得的每个RB在上行时隙中的干扰功率值,确定目标基站受到干扰的忙时时段和闲时时段。
定义系统业务量最大的时间段为忙时时段,业务量最小的时间段为闲时时段。但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一提出的技术方案中,需要确定的是目标基站受到干扰的忙时时段和闲时时段,即目标基站的干扰源产生干扰的忙时时段和闲时时段。而目标基站的干扰源的业务量一般无法直接获得。考虑到目标基站的干扰源在忙时时段产生的干扰最大,而在闲时时段产生的干扰最小,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一提出的技术方案中,基于干扰功率值进行忙时时段和闲时时段的判断。
其中,忙时时段和闲时时段可以按照下述方式确定:根据获取的每个RB在上行时隙中的干扰功率值,确定每个RB在预先设置的各时间周期内的干扰功率平均值,比较各时间周期内每个RB的干扰功率平均值的总和,将干扰功率平均值的总和最大的时间周期确定为忙时时段,将干扰功率平均值的总和最小的时间周期确定为闲时时段。
步骤23,根据确定的忙时时段和闲时时段,以及获取的每个RB在上行时隙中的干扰功率值,确定对应RB的忙时干扰功率值和闲时干扰功率值。
步骤24,根据确定出的每个RB的闲时干扰功率值和忙时干扰功率值,判断目标基站是否受到个人便携电话系统PHS同频干扰、PHS杂散干扰或阻塞干扰的一种。
判断目标基站是否受到PHS同频干扰,包括:根据确定出的每个RB的闲时干扰功率值和忙时干扰功率值,判断目标基站是否满足预先设置的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并根据判断结果确定出该目标基站是否受到PHS同频干扰。
其中,第一条件为:忙时干扰功率值形成的波形图至少包含一个脉冲波形,且脉冲宽度符合第一门限值。
第二条件为:忙时干扰功率值形成的波形图的脉冲上包含指定频点,且该指定频点也包含在闲时干扰功率值形成的波形图的脉冲上。
根据判断结果确定出该目标基站是否受到PHS同频干扰,包括:根据判断结果确定表征该目标基站是否受到PHS同频干扰的置信度,当置信度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一置信度阈值时,确定所述目标基站受到PHS同频干扰。
具体地,可以根据下述公式1确定表征该目标基站是否受到PHS同频干扰的置信度。
BP=(BP1*C1+BP2*C2)*C1公式1
其中,BP为表征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PHS同频干扰的置信度。
BP1为预先设置的第一条件的置信度,当目标基站满足第一条件时,C1为1,否则C1为0。
BP2为预先设置的第二条件的置信度,当目标基站满足所述第二条件时,C2为1,否则C2为0。
从上述公式1可以看出,如果目标基站不满足第一条件,则表征目标基站是否受到PHS系统的同频干扰的置信度为0,则可以确定目标基站没有受到PHS同频干扰。如果目标基站满足第一条件,再进一步结合第二条件的判断结果,共同确定表征目标基站是否受到PHS同频干扰的置信度。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以下结合具体的实施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施过程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其具体处理流程如下述:
步骤31,检测目标基站是否是F频段的TD-LTE基站。当检测结果为是时,执行步骤32,当检测结果为否时,则不存在PHS同频干扰。
本发明实施例一提出的技术方案中,假设目标基站为F频段TD-LTE基站。
步骤32,确定目标基站中的受扰RB集合。
若以20M带宽的TD-LTE系统为例,对于PHS同频干扰,TD-LTE系统中的100个RB全部会受到干扰,因此确定TD-LTE系统中,1880~1900MHz内的100个RB为受扰RB集合。
具体地,可以按照下述方式确定目标基站中的受扰RB集合:
将当前F频段TD-LTE基站的每一个RB折算为对应频率。其中,第i个RB对应的频率f(i)可以按下述公式2确定:
f(i)=fLTE_CENTER-BW*(0.5-0.05)+0.18/2+(i-1)*0.18公式2
其中,i为自然数,本发明实施例一i的取值为1,2……100。
fLTE_CENTER是TD-LTE系统F频段载波的中心频点,BW是TD-LTE系统的载波带宽。
按照上述公式2,可以取满足1895≤f(i)≤1915条件的i对应的RB,即为受扰RB集合。本发明实施例一提出的技术方案中看,假设受扰RB集合中一共包含20个RB。
步骤33,在UpPTS时隙和UL时隙,检测受扰RB集合里的每个RB上受到的干扰功率值。
仍以受扰集合RB集合中包含20个RB为例来进行详细阐述。此步骤33可在多个检测时间里进行。检测操作可由TD-LTE基站进行,并汇报到网管系统收集。在UpPTS时隙和UL时隙检测上行干扰功率值,并且:
将每个小时内的8组采样数据中,对应受扰RB集合上的UpPTS干扰功率最大值和UL干扰功率最大值进行平均。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技术方案中,在分析PHS同频干扰时,使用最大值来进行分析。原因在于:PHS系统也是TDD系统,上行数据和下行数据是在同一个频率上发送;而只有PHS系统的下行数据会对TD-LTE系统上行数据造成干扰。如果采用平均值来分析,就减弱了干扰源的影响,并且不能反映真实的干扰情况。
则每个小时内,一共有2*20*4个数据进行平均,得到一个平均功率值。一共有3个小时,则记为AVP1,AVP2和AVP3。
步骤34,根据不同检测时间里得到的干扰功率值,确定目标基站受到干扰的忙时时段和闲时时段。
本发明实施例中,将所有的检测时间划分为若干个时间段,再确定出每个时间段内受扰RB集合上的最大干扰功率的平均值,然后将受扰RB集合上的最大干扰功率的平均值最大对应的时间段确定为忙时时段,将受扰RB集合上的最小干扰功率的平均值对应的时间段确定为闲时时段。
假设RB集合为20M带宽中所有的100个RB,每组UpPTS时隙采样数据在每个RB上有一个干扰功率最大值和干扰功率平均值,即每组UpPTS时隙采样数据是一个100*2的矩阵数组(如第一列表示100个RB上的干扰功率最大值,第二列表示100个RB上的干扰功率平均值),每个小时有4组这样的采样数据。类似的,对每组UL时隙采样数据,基站检测并汇报在此15分钟的检测时间里,在UL时隙里给定RB集合中每个RB上检测到的干扰功率平均值和干扰功率最大值。例如,假设给定RB集合为20M带宽中所有的100个RB,每组UL时隙采样数据在每个RB上有一个干扰功率最大值和平均值,即每组UL采样数据是一个100*2的矩阵数组(如第一列表示100个RB上的干扰功率最大值,第二列表示100个RB上的干扰功率平均值),每个小时有4组这样的采样数据。
仍以步骤33中确定出的AVP1,AVP2和AVP3为例来进行详细阐述。本发明实施例一提出的技术方案中,将AVP1,AVP2和AVP3中最大值对应的时段记为忙时时段,把最小值对应的时段记为闲时时段。
步骤35,判断目标基站是否满足预先设置的第一条件。
其中,第一条件为:忙时干扰功率值形成的波形图至少包含一个脉冲波形,且脉冲宽度符合第一门限值。
仍以上述步骤中的AVP1,AVP2和AVP3对应的数据为例来进行详细阐述。
在忙时时段中,将对应的受扰RB集合中,4组UpPTS采样数据中的每个RB上的UpPTS干扰功率最大值再取最大值。即每个RB上,取4个值中的最大值,这样得到的数组一共有20个值,记为TP1。
在忙时时段中,类似的,对应受扰RB集合中,4组UL采样数据中的每个RB上的UL时隙的干扰功率最大值再取最大值,即每个RB上,取4个值中的最大值,这样得到的数组一共有20个值,记为TP2。
在闲时时段中,对应受扰RB集合中,4组UpPTS采样数据中的每个RB上的UpPTS干扰功率最大值再取最大值,即每个RB上,取4个值中的最大值,这样得到的数组一共有20个值,记为TP3。
在闲时段中,对应受扰RB集合中,4组UL采样数据中的每个RB上的UL干扰功率最大值再取最大值,即每个RB上,取4个值中的最大值,这样得到的数组一共有20个值,记为TP4。
PHS系统也是TDD系统,上行数据和下行数据是在同一个频率上发送;而只有PHS系统的下行数据会对TD-LTE系统的上行数据造成干扰。若采用平均值来分析,就减弱了干扰源的影响,并且不能反映真实的干扰情况,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技术方案中,在分析PHS系统干扰时,使用最大值来进行分析。
判断目标基站是否满足预先设置的第一条件,即判断脉冲波形是否符合第一条件。较佳地,本发明实施例一提出的技术方案中,第一门限值可以设定为2个或3个RB的宽度,则:
判断TP1数组形成的波形图中,是否至少存在一个脉冲波形,其宽度为2个或3个RB。
判断TP2数组形成的波形图中,是否至少存在一个脉冲波形,其宽度为2个或3个RB。
由于PHS同频干扰出现的时间不确定性,若TP1或TP2有一个存在满足条件的脉冲波形,则认为此特征条件满足,记作c1=1;否则,c1=0。
在判断结果为不满足该第一条件时,即该第一条件为假,C1=0,此时可以确定出目标基站没有受到PHS同频干扰。
在判断结果为满足该第一条件时,即该第一条件为真,C1=1,并继续执行步骤36;
步骤36,判断目标基站是否满足预先设置的第二条件;
第二条件为:忙时干扰功率值形成的波形图的脉冲上包含指定频点,且指定频点也包含在闲时干扰功率值形成的波形图的脉冲上。
由RB序号计算得到的频点号数组f(i),如果1902.6不落在f(1)和f(100)之间,则本信道不包含1902.6M这个频点,记作c2=0.5。否则,判断1902.6M频点对应的RB是否至少落在TP1~TP4中的一个脉冲点上,并且,此特征频点的受扰情况在忙时时段和闲时时段特征都一致。
其中在忙时时段和闲时时段特征都一致是指:如果此特征频点出现在忙时时段的脉冲点上,则它也同时出现在闲时时段的脉冲点上;或者,此特征频点没有出现在忙时时段的脉冲点上,则它也不会出现在闲时时段的脉冲点上。
上文所阐述的忙时时段的脉冲点是指忙时时段的干扰功率值形成的脉冲波形中的某点。闲时时段的脉冲点是指闲时时段的干扰功率值形成的脉冲波形中的某点。
在判断结果为满足该第二条件时,该第二条件为真,C2=1;
在判断结果为不满足该第二条件时,该第二条件为假,C2=0。
步骤37,根据步骤35-36的判断结果,确定表征目标基站是否受到PHS同频干扰的置信度,即目标基站是否受到PHS同频干扰的概率。
具体的,根据公式BP=(BP1*C1+BP2*C2)*C1计算置信度;
其中,BP为表征目标基站是否受到PHS同频干扰的置信度。
BP1为预先设置的第一条件的置信度,当目标基站满足第一条件时,C1为1,否则C1为0。
BP2为预先设置的所述第二条件的置信度;当目标基站满足所述第二条件时,C2为1,否则C2为0。
步骤38,判断确定出的置信度是否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一置信度阈值,当判断结果为是时,确定目标基站受到PHS同频干扰,否则,目标基站未受到PHS同频干扰。
其中,上述步骤38,具体实施时,第一置信度阈值可以根据历史数据综合分析得到。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二提出一种干扰检测方法,用于检测目标基站是否受到PHS杂散干扰或阻塞干扰。如图4所示,其具体处理流程如下述;
步骤41,获得目标基站中每个RB在上行时隙中的干扰功率值。
目标基站可以是F频段的TD-LTE基站,否则,便不存在PHS杂散干扰或阻塞干扰。
上行时隙可以包括:UpPTS时隙和上行子帧UL时隙。
其中,每个RB在上行时隙中的干扰功率值可以由TD-LTE基站在不同的检测时间检测并汇报到网管系统中,而步骤41可以从网管系统中获取。
步骤42,根据获得的每个RB在上行时隙中的干扰功率值,确定目标基站受到干扰的忙时时段和闲时时段。
一般情况下,定义系统业务量最大的时间段为忙时时段,业务量最小的时间段为闲时时段。但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一中,需要确定的是目标基站受到干扰的忙时时段和闲时时段,即目标基站的干扰源产生干扰的忙时时段和闲时时段。而目标基站的干扰源的业务量一般无法直接获得。考虑到目标基站的干扰源在忙时时段产生的干扰最大,而在闲时时段产生的干扰最小,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基于干扰功率值进行忙时时段和闲时时段的判断。
其中,忙时时段和闲时时段可以按照下述方式确定:根据获取的每个RB在上行时隙中的干扰功率值,确定每个RB在预先设置的各时间周期内的干扰功率平均值,比较各时间周期内每个RB的干扰功率平均值的总和,将干扰功率平均值的总和最大的时间周期确定为忙时时段,将干扰功率平均值的总和最小的时间周期确定为闲时时段。
具体地,可以获得每个RB在预先设置的各时间周期内的UpPTS干扰功率最大值,以及每个RB在预先设置的各时间周期内的上行子帧时隙干扰功率最大值;确定各时间周期内的UpPTS干扰功率最大值和上行子帧时隙干扰功率最大值的平均值;比较各时间周期内平均值,将干扰功率平均值最大的时间周期确定为忙时时段,将干扰功率平均值最小的时间周期确定为闲时时段。
步骤43,根据确定的忙时时段和闲时时段,以及获取的每个RB在上行时隙中的干扰功率值,确定对应RB的忙时干扰功率值和闲时干扰功率值。
步骤44,根据确定出的每个RB的闲时干扰功率值和忙时干扰功率值,判断目标基站是否受到PHS杂散干扰或阻塞干扰。
判断目标基站是否受到PHS杂散干扰或阻塞干扰,包括:根据确定出的每个RB的闲时干扰功率值和忙时干扰功率值,判断目标基站是否满足预先设置的第三条件和第四条件;并根据判断结果确定出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PHS杂散干扰或阻塞干扰;
其中:
第三条件为:干扰功率值形成的波形图具备设定波形特征。
第四条件为:忙时干扰功率值大于闲时干扰功率值。
根据判断结果确定出目标基站是否受到PHS杂散干扰或PHS杂散干扰或阻塞干扰,包括:
根据判断结果确定表征目标基站是否受到PHS杂散干扰或阻塞干扰的置信度;当置信度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二置信度阈值时,确定目标基站受到PHS杂散干扰或阻塞干扰。
可以按照下述公式3确定目标基站是否受到PHS杂散干扰或阻塞干扰的置信度:
BP'=BP3·c3+BP4·c4公式3
其中,BP'为表征目标基站是否受到PHS杂散干扰或阻塞干扰的置信度;
BP3为预先设置的第三条件的置信度,当目标基站满足所述第三条件时,C3为1,否则C3为0;
BP4为预先设置的所述第四条件的置信度,当目标基站满足所述第四条件时,C4为1,否则C4为0。
从上述公式3可以看出,如果目标基站不满足第三条件,则表征目标基站是否受到PHS杂散干扰或阻塞干扰的置信度为0,则可以确定目标基站没有受到PHS杂散干扰或阻塞干扰。如果目标基站满足第三条件,再进一步结合第四条件的判断结果,共同确定表征目标基站是否受到PHS系统干扰的置信度。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以下结合具体的实施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施过程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其具体处理流程如下述:
步骤51,检测目标基站是否是F频段的TD-LTE基站。
当检测结果为是时,执行步骤52,当检测结果为否时,则不存在PHS杂散干扰或阻塞干扰。
检测目标基站是否是F频段TD-LTE基站,并且F频段使用的是1900以下频段的载波。例如,对20M带宽信道,F频段为低20M载波,即其中心载频为1890MHz。因为PHS系统工作在1900~1915MHz,F频段工作在低20Mhz时,此时PHS产生的干扰是邻频的杂散或者阻塞干扰;如果F频段工作在高15MHz时,此时PHS产生的干扰就是同频干扰了。否的话,则不存在PHS杂散干扰或阻塞干扰,并结束处理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二提出的技术方案中,假设目标基站为F频段TD-LTE基站。
步骤52,确定目标基站中的受扰RB集合。
由于PHS位于TD-LTE的右侧,因此TD-LTE受到的干扰会主要集中在其后50个RB上,该些RB确定为受扰RB集合。因此对PHS杂散或PHS杂散干扰或阻塞干扰,对20M带宽的TD-LTE系统,取其后50个RB的干扰功率值。
步骤53,在UpPTS时隙和UL时隙,检测受扰RB集合里的每个RB上受到的干扰功率值。
本步骤可以在多个监测时间段进行,检测操作可以由TD-LTE基站完成,并可以汇报到网管中心。
步骤54,根据不同检测时间里得到的干扰功率值,确定目标基站受到干扰的忙时时段和闲时时段。
本发明实施例中,将所有的检测时间划分为若干个时间段,在所有的检测时间段里,可以将受扰RB集合中的干扰功率最大对应的时间段判定为忙时时段,将受扰RB集合上的干扰功率最小对应的时间段确定为闲时时段。
具体地,将所有的检测时间划分为若干个时间段,再确定出每个时间段内受扰RB集合上的最大干扰功率的平均值,然后将受扰RB集合上的最大平均功率的平均值最大对应的时间段确定为忙时时段,将受扰RB集合上的最小干扰功率的平均值对应的时间段确定为闲时时段。
步骤55,判断目标基站是否满足预先设置的第三条件。
第三条件为:干扰功率值形成的波形图具备设定波形特征。
根据对干扰的分析得出:PHS杂散干扰或阻塞干扰的表现在于:离干扰源越近的频段上干扰越强的特性。因此,判断受扰RB上的干扰功率波形是否呈现出左低右高的趋势。如果是的话,则认为满足第三条件。
步骤56,判断目标基站是否满足预先设置的第四条件。
第四条件为:忙时干扰功率值大于闲时干扰功率值。
PHS系统的业务量越高,其占用的频率资源会越多,总的发射功率也会越高,对于TD-LTE系统的干扰也会越高。因此,可以检测忙时时段和闲时时段受到的干扰功率,判断是否具备忙时时段干扰明显高于闲时时段干扰的特征。如果是的话,则认为满足第四条件。
根据步骤55和步骤56的的判断结果,执行下述步骤:
步骤57,根据判断结果确定表征目标基站是否受到PHS杂散干扰或阻塞干扰的置信度;当置信度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二置信度阈值时,确定目标基站受到PHS杂散干扰或PHS杂散干扰或阻塞干扰。
根据上述步骤51~步骤57的具体实施过程,本发明实施例二给出一个具体的实施例来进一步详细阐述上述步骤51~步骤57的实施原理。
假设目标基站为F频段TD-LTE基站,一共有3个小时可以进行功率检测,每隔15分钟在UpPTS时隙和UL时隙分别进行一次上行干扰功率检测,则每个小时一共有4组UpPTS采样数据和4组UL采样数据。
对每组UpPTS采样数据,基站检测并汇报在此15分钟的检测时间里,在UpPTS时隙里给定RB集合中每个RB上检测到的干扰功率平均值和干扰功率最大值。例如,假设给定RB集合为20M带宽中所有的100个RB,每组UpPTS采样数据在每个RB上有一个干扰功率最大值和平均值,即每组UpPTS采样数据是一个100*2的矩阵数组(如第一列表示100个RB上的干扰功率最大值,第二列表示100个RB上的干扰功率平均值),每个小时有4组这样的采样数据。
类似的,对每组UL采样数据,基站检测并汇报在此15分钟的检测时间里,在UL时隙里给定RB集合中每个RB上检测到的干扰功率平均值和干扰功率最大值。例如,假设给定RB集合为20M带宽中所有的100个RB,每组UL采样数据在每个RB上有一个干扰功率最大值和平均值,即每组UL采样数据是一个100*2的矩阵数组(如第一列表示100个RB上的干扰功率最大值,第二列表示100个RB上的干扰功率平均值),每个小时有4组这样的采样数据。
则按照本发明,检测PHS杂散干扰或阻塞干扰的具体步骤如下所示:
步骤一:确认目标基站是F频段基站,并且F频段使用的是低20M载波,进行步骤二。
步骤二:选择后50个RB确定为受扰RB集合:
步骤三:在UpPTS时隙和UL时隙检测上行干扰功率值。
在每个小时内的8组采样数据中,对应受扰RB集合上的UpPTS干扰功率最大值和UL干扰功率最大值进行平均,即每个小时内,一共有2*50*4个数据进行平均,得到一个平均功率值。一共有3个小时,则记为AVP1,AVP2和AVP3。
步骤四:把AVP1,AVP2和AVP3中最大值对应的时间记为忙时时段,把最小值对应的时间记为闲时时段。
在忙时时段中,把对应受扰RB集合中,4组UpPTS采样数据中的每个RB上的UpPTS干扰功率最大值再取最大值,即每个RB上,取4个值中的最大值,这样得到的数组一共有50个值,记为TP1。
在忙时时段中,把对应受扰RB集合中,4组UL采样数据中的每个RB上的UL干扰功率最大值再取最大值,即每个RB上,取4个值中的最大值,这样得到的数组一共有50个值,记为TP2。
步骤五:检测干扰功率波形是否具备左低右高的特征
在实际使用中,由于业务数据、或测量误差的影响,实际检测得到的干扰功率波形出现波动、或毛刺等不理想现象,因此,对原始测试数据进行一定的平滑处理。一种数据处理的方式如下所示:将TP1数组中的50个点按顺序以5个点为单位进行分组,每组取最小的M个点(如M=2)的均值,判断取出的10个点组成的新的数组TP1′是否满足左低右高的特征,即干扰功率波形在最右边具备一个单边上升沿(在上升沿之后不出现下降沿)的特征。
类似的,将TP2数组中的50个点按顺序以5个点为单位进行分组,每组取最小的M个点(如M=2)的均值,判断取出的10个点组成的新的数组TP2′是否满足左低右高的特征,即干扰功率波形在最右边具备一个单边上升沿(在上升沿之后不出现下降沿)的特征。
考虑到PHS系统干扰出现的时间不确定性,上述2个判断条件是或关系,即任一个满足,则认为此条件为真,记作c3=1;否则,c3=0。
步骤六:判断忙时时段干扰明显高于闲时时段的干扰。
取AVP1~3中对应的忙时和闲时的干扰功率,计算两者的差值,如果大于给定门限,则认为此条件为真,记作c4=1;否则,c4=0。
步骤七:根据特征条件判断结果,输出最终的判定结果。
其计算方式可以如下所示:BP'=BP3·c3+BP4·c4
BP'为表征目标基站是否受到PHS杂散干扰或阻塞干扰的置信度;BP3为预先设置的第三条件的置信度;当目标基站满足第三条件时,C3为1,否则C3为0;
BP4为预先设置的第四条件的置信度;当目标基站满足所述第四条件时,C2为4,否则C4为0。
实施例三
本发明实施例三提出一种干扰检测方法,如图6所示,其具体处理流程如下述:
步骤61,检测目标基站是否是F频段的TD-LTE基站。
当检测结果为是时,执行步骤62,当检测结果为否时,则不存在DECT干扰。
步骤62,确定目标基站中的受扰RB集合。
由于DECT共有10个载波,1个载波带宽为1.728Mhz,10个载波均匀的分布在1880~1900Mhz上,因此需要检测全部100个RB。即对于DECT干扰,100个RB全部属于检测范围。
步骤63,获取目标基站中每个资源块RB在上行时隙中的干扰功率值。
在UpPTS时隙和UL时隙,检测受扰RB集合里的每个RB上受到的干扰功率值。
本步骤可以在多个检测时间段里进行。检测操作可由TD-LTE基站进行,并可汇报到网管系统。
步骤64,根据获取的每个RB在上行时隙中的干扰功率值,判断目标基站是否受到DECT的干扰。
其中,判断目标基站是否受到DECT的干扰,包括:
根据获取的每个RB在上行时隙中的干扰功率值,确定每个RB在预先设置的各时间周期内的干扰功率平均值和最大值,根据确定出的每个RB在预先设置的各时间周期内的干扰功率平均值和干扰功率最大值,判断所述目标基站是否满足预先设置的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并根据判断结果确定出目标基站是否受到DECT的干扰。
其中,第一条件为:确定出的每个RB在预先设置的各时间周期内的干扰功率最大值形成的波形图至少包含一个脉冲波形,且脉冲宽度符合第一门限值,且脉冲顶部对应的频点属于一个特定的频点集合中;或
第一条件为:确定出的每个RB在预先设置的各时间周期内的干扰功率平均值形成的波形图至少包含一个脉冲波形,且脉冲宽度符合第一门限值,且脉冲顶部对应的频点属于一个特定的频点集合中。
具体地,检测是否存在满足如下特征条件的脉冲:脉冲宽度为1M~1.5M。
由于DECT的信道带宽为1.728MHz,采用了BT=0.5的GFSK的调制方式,其频谱会呈现中间高两边低的特性。可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在检测的时候尽量不漏检,因此降低脉冲宽度的要求。
第二条件为:确定出的每个RB在预先设置的各时间周期内的干扰功率平均值中,有K个干扰功率平均值小于第二门限值。
干扰功率均值和底噪水平非常接近。由于DECT的帧结构是10ms,分为24个时隙,TDD结构,在帧头有一个417us的导频。在平时没有业务的情况下,由于导频占用的时间特别短,因此平均干扰功率会很低,接近底噪。
具体地,根据判断结果确定出目标基站是否受到DECT的干扰,包括:根据判断结果确定表征目标基站是否受到DECT干扰的置信度;当置信度大于预先设置的置信度阈值时,确定该目标基站受到DECT的干扰。
根据判断结果确定表征目标基站是否受到DECT干扰的置信度,包括:
根据公式BP=(BP1*C1+BP2*C2)*C1,确定表征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DECT干扰的置信度。
其中,BP为表征目标基站是否受到DECT干扰的置信度。
BP1为预先设置的所述第一条件的置信度;当所述目标基站满足所述第一条件时,C1为1,否则C1为0。
BP2为预先设置的所述第二条件的置信度;当所述目标基站满足所述第二条件时,C2为1,否则C2为0。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三提出的一种干扰检测装置,如图7所示,其具体包括:
获取模块701,用于获取目标基站中每个资源块RB在上行时隙中的干扰功率值。
执行模块702,用于根据获取的每个RB在上行时隙中的干扰功率值,判断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数字增强无绳通信DECT的干扰。
具体地,上述执行模块702,具体用于根据获取的每个RB在上行时隙中的干扰功率值,确定每个RB在预先设置的各时间周期内的干扰功率平均值和最大值;根据确定出的每个RB在预先设置的各时间周期内的干扰功率平均值和干扰功率最大值,判断所述目标基站是否满足预先设置的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并根据判断结果确定出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DECT的干扰;其中,所述第一条件为:确定出的每个RB在预先设置的各时间周期内的干扰功率平均值或最大值形成的波形图至少包含一个脉冲波形,且脉冲宽度符合第一门限值,且脉冲顶部对应的频点属于一个特定的频点集合中;所述第二条件为:确定出的每个RB在预先设置的各时间周期内的干扰功率平均值中,有K个干扰功率平均值小于第二门限值。
具体地,上述执行模块702,具体用于根据判断结果确定表征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DECT干扰的置信度;当所述置信度大于预先设置的信度阈值时,确定所述目标基站受到DECT的干扰。
具体地,上述执行模块702,具体用于根据公式BP=(BP1*C1+BP2*C2)*C1,确定表征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DECT干扰的置信度;其中,所述BP为表征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DECT干扰的置信度;BP1为预先设置的所述第一条件的置信度;当所述目标基站满足所述第一条件时,C1为1,否则C1为0;BP2为预先设置的所述第二条件的置信度;当所述目标基站满足所述第二条件时,C2为1,否则C2为0。
根据上述干扰检测法,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如下所示:
假设目标基站为F频段TD-LTE基站,一共有3个小时可以进行功率检测,每隔15分钟在UpPTS时隙和UL时隙分别进行一次上行干扰功率检测,则每个小时一共有4组UpPTS采样数据和4组UL采样数据。
具体地,对每组UpPTS采样数据,基站检测并汇报在此15分钟的检测时间里,在UpPTS时隙里给定RB集合中每个RB上检测到的干扰功率平均值和干扰功率最大值。例如,假设给定RB集合为20M带宽中所有的100个RB,每组UpPTS采样数据在每个RB上有一个干扰功率最大值和平均值,即每组UpPTS采样数据是一个100*2的矩阵数组(如第一列表示100个RB上的干扰功率最大值,第二列表示100个RB上的干扰功率平均值),每个小时有4组这样的采样数据。
类似的,对每组UL采样数据,基站检测并汇报在此15分钟的检测时间里,在UL时隙里给定RB集合中每个RB上检测到的干扰功率平均值和干扰功率最大值。例如,假设给定RB集合为20M带宽中所有的100个RB,每组UL采样数据在每个RB上有一个干扰功率最大值和平均值,即每组UL采样数据是一个100*2的矩阵数组(如第一列表示100个RB上的干扰功率最大值,第二列表示100个RB上的干扰功率平均值),每个小时有4组这样的采样数据。
则按照本发明实施例三提出的技术方案,检测DECT干扰的具体步骤如下所示:
步骤一:目标基站是F频段基站,执行步骤二。
步骤二:选择全部100个RB确定为受扰RB集合。
步骤三:在UpPTS时隙和UL时隙检测上行干扰功率值,并且:
在所有采样小时中,把对应受扰RB集合中,3*4组UpPTS采样数据中的每个RB上的UpPTS干扰功率最大值再取最大值。这是由于DECT的帧结构是10ms,分为24个timeslot,TDD结构,在帧头有一个417us的导频。在平时没有业务的情况下,由于导频占用的时间特别短,因此平均干扰功率会很低,接近底噪。所以为了不漏检干扰,采用最大值来进行判断。则每个RB上,取3*4个值中的最大值,这样得到的数组一共有100个值,记为TP1。
类似的,在所有采样小时中,把对应受扰RB集合中,3*4组UL采样数据中的每个RB上的UL干扰功率最大值再取最大值,即每个RB上,取3*4个值中的最大值,这样得到的数组一共有100个值,记为TP2。
类似的,在所有采样小时中,把对应受扰RB集合中,3*4组UpPTS采样数据中的每个RB上的UpPTS干扰功率平均值再取平均,即每个RB上,取3*4个值中的平均值,这样得到的数组一共有100个值,记为TP3。
类似的,在所有采样小时中,把对应受扰RB集合中,3*4组UL采样数据中的每个RB上的UL干扰功率平均值再取平均,即每个RB上,取3*4个值中的平均值,这样得到的数组一共有100个值,记为TP4。
步骤四:判断脉冲波形特征。
判断TP1数组中是否至少存在一个脉冲,其宽度为1M~1.5M,即宽度为5~10个RB。
判断TP2数组中是否至少存在一个脉冲,其宽度为1M~1.5M,即宽度为5~10个RB。
考虑到DECT干扰出现时间的不确定性,如果TP1或TP2有一个存在满足条件的脉冲,则认为此特征条件满足,记c1=1;否则,c1=0。
步骤五:判断均值是否满足基本上为底噪的特征,一种判断方法如下所示:
A.TP3数组中,90%的数据以上为低于-113dBm
B.TP4数组中,90%的数据以上为低于-103dBm
上述子条件A或B任一个满足,则判断此特征条件为真,记c2=1;否则,c2=0。
步骤六:根据步骤四和步骤五特征条件判断结果,输出最终的判定结果。一种输出方式是输出属于DECT干扰的置信度,即检测的目标基站存在DECT干扰的概率,记作BP,其计算方式可以如下所示:
BP=(BP1·c1+BP2·c2)·c1
其中,BP1是预先设置的步骤四的特征条件的置信度,BP2是预先设置的步骤五的特征条件的置信度。
实施例四
本发明实施例四提出一种干扰检测装置,如图8所示,包括:
获得模块801,用于于获得目标基站中每个资源块RB在上行时隙中的干扰功率值。
第一确定模块802,用于根据获得的每个RB在上行时隙中的干扰功率值,确定所述目标基站受到干扰的忙时时段和闲时时段。
具体地,上述第一确定模块802,具体用于根据获取的每个RB在上行时隙中的干扰功率值,确定每个RB在预先设置的各时间周期内的干扰功率平均值;比较各时间周期内每个RB的干扰功率平均值的总和,将干扰功率平均值的总和最大的时间周期确定为忙时时段,将干扰功率平均值的总和最小的时间周期确定为闲时时段。
第二确定模块803,用于根据确定的忙时时段和闲时时段,以及获取的每个RB在上行时隙中的干扰功率值,确定对应RB的忙时干扰功率值和闲时干扰功率值。
执行模块804,用于根据确定出的每个RB的闲时干扰功率值和忙时干扰功率值,判断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个人便携电话系统PHS同频干扰、PHS杂散干扰或阻塞干扰中的一种。
具体地,上述执行模块804,具体用于根据确定出的每个RB的闲时干扰功率值和忙时干扰功率值,判断所述目标基站是否满足预先设置的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并根据判断结果确定出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PHS同频干扰;其中,所述第一条件为:忙时干扰功率值形成的波形图至少包含一个脉冲波形,且脉冲宽度符合第一门限值;所述第二条件为:忙时干扰功率值形成的波形图的脉冲上包含指定频点,且所述指定频点也包含在闲时干扰功率值形成的波形图的脉冲上。
具体地,上述执行模块804,具体用于根据判断结果确定表征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PHS同频干扰的置信度;当所述置信度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一置信度阈值时,确定所述目标基站受到PHS同频干扰。
具体地,上述执行模块804,具体用于根据公式BP=(BP1*C1+BP2*C2)*C1,确定表征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PHS同频干扰的置信度;其中,所述BP为表征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PHS同频干扰的置信度;BP1为预先设置的所述第一条件的置信度;当所述目标基站满足所述第一条件时,C1为1,否则C1为0;BP2为预先设置的所述第二条件的置信度;当所述目标基站满足所述第二条件时,C2为1,否则C2为0。
具体地,上述执行模块804,具体用于根据确定出的每个RB的闲时干扰功率值和忙时干扰功率值,判断所述目标基站是否满足预先设置的第三条件和第四条件;并根据判断结果确定出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PHS同频干扰;其中,所述第三条件为:干扰功率值形成的波形图具备设定波形特征;所述第四条件为:忙时干扰功率值大于闲时干扰功率值。
具体地,上述执行模块804,具体用于根据判断结果确定表征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PHS杂散干扰或阻塞干扰的置信度;当所述置信度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二置信度阈值时,确定所述目标基站受到PHS杂散干扰或阻塞干扰。
具体地,上述执行模块804,具体用于根据公式BP'=BP3·c3+BP4·c4,确定表征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PHS杂散干扰或阻塞干扰的置信度;其中,所述BP'为表征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PHS杂散干扰或阻塞干扰干扰的置信度;BP1为预先设置的所述第三条件的置信度;当所述目标基站满足所述第三条件时,C3为1,否则C3为0;BP2为预先设置的所述第四条件的置信度;当所述目标基站满足所述第四条件时,C4为1,否则C4为0。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设备)、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只读光盘、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4)

1.一种干扰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得目标基站中每个资源块RB在上行时隙中的干扰功率值;
根据获得的每个RB在上行时隙中的干扰功率值,确定所述目标基站受到干扰的忙时时段和闲时时段;
根据确定的忙时时段和闲时时段,以及获取的每个RB在上行时隙中的干扰功率值,确定对应RB的忙时干扰功率值和闲时干扰功率值;
根据确定出的每个RB的闲时干扰功率值和忙时干扰功率值,判断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个人便携电话系统PHS同频干扰、PHS杂散干扰或阻塞干扰中的一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获取的每个RB在上行时隙中的干扰功率值,确定所述目标基站受到干扰的忙时时段和闲时时段,包括:
根据获取的每个RB在上行时隙中的干扰功率值,确定每个RB在预先设置的各时间周期内的干扰功率平均值;
比较各时间周期内每个RB的干扰功率平均值的总和,将干扰功率平均值的总和最大的时间周期确定为忙时时段,将干扰功率平均值的总和最小的时间周期确定为闲时时段。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确定出的每个RB的闲时干扰功率值和忙时干扰功率值,判断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PHS同频干扰,包括:
根据确定出的每个RB的闲时干扰功率值和忙时干扰功率值,判断所述目标基站是否满足预先设置的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并
根据判断结果确定出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PHS同频干扰;
其中,所述第一条件为:忙时干扰功率值形成的波形图至少包含一个脉冲波形,且脉冲宽度符合第一门限值;
所述第二条件为:忙时干扰功率值形成的波形图的脉冲上包含指定频点,且所述指定频点也包含在闲时干扰功率值形成的波形图的脉冲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判断结果确定出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PHS同频干扰,包括:
根据判断结果确定表征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PHS同频干扰的置信度;
当所述置信度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一置信度阈值时,确定所述目标基站受到PHS同频干扰。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判断结果确定表征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PHS同频干扰的置信度,包括:
根据公式BP=(BP1*C1+BP2*C2)*C1,确定表征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PHS同频干扰的置信度;
其中,所述BP为表征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PHS同频干扰的置信度;
BP1为预先设置的所述第一条件的置信度;当所述目标基站满足所述第一条件时,C1为1,否则C1为0;
BP2为预先设置的所述第二条件的置信度;当所述目标基站满足所述第二条件时,C2为1,否则C2为0。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确定出的每个RB的闲时干扰功率值和忙时干扰功率值,判断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PHS杂散干扰或阻塞干扰,包括:
根据确定出的每个RB的闲时干扰功率值和忙时干扰功率值,判断所述目标基站是否满足预先设置的第三条件和第四条件;并
根据判断结果确定出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PHS杂散干扰或阻塞干扰;
其中,所述第三条件为:干扰功率值形成的波形图具备设定波形特征;
所述第四条件为:忙时干扰功率值大于闲时干扰功率值。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判断结果确定出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PHS杂散干扰或阻塞干扰,包括:
根据判断结果确定表征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PHS杂散干扰或阻塞干扰的置信度;
当所述置信度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二置信度阈值时,确定所述目标基站受到PHS杂散干扰或阻塞干扰。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判断结果确定表征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PHS杂散干扰或阻塞干扰的置信度,包括:
根据公式BP'=BP3·c3+BP4·c4,确定表征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PHS杂散干扰或阻塞干扰的置信度;
其中,所述BP'为表征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PHS杂散干扰或阻塞干扰的置信度;
BP3为预先设置的所述第三条件的置信度;当所述目标基站满足所述第三条件时,C3为1,否则C3为0;
BP4为预先设置的所述第四条件的置信度;当所述目标基站满足所述第四条件时,C4为1,否则C4为0。
9.一种干扰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目标基站中每个资源块RB在上行时隙中的干扰功率值;
根据获取的每个RB在上行时隙中的干扰功率值,判断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数字增强无绳通信DECT的干扰。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获取的每个RB在上行时隙中的干扰功率值,判断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DECT的干扰,包括:
根据获取的每个RB在上行时隙中的干扰功率值,确定每个RB在预先设置的各时间周期内的干扰功率平均值和最大值;
根据确定出的每个RB在预先设置的各时间周期内的干扰功率平均值和干扰功率最大值,判断所述目标基站是否满足预先设置的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并
根据判断结果确定出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DECT的干扰;
其中,所述第一条件为:确定出的每个RB在预先设置的各时间周期内的干扰功率平均值或最大值形成的波形图至少包含一个脉冲波形,且脉冲宽度符合第一门限值,且脉冲顶部对应的频点属于一个特定的频点集合中;
所述第二条件为:确定出的每个RB在预先设置的各时间周期内的干扰功率平均值中,有K个干扰功率平均值小于第二门限值。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判断结果确定出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DECT的干扰,包括:
根据判断结果确定表征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DECT干扰的置信度;
当所述置信度大于预先设置的置信度阈值时,确定所述目标基站受到DECT的干扰。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判断结果确定表征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DECT干扰的置信度,包括:
根据公式BP=(BP1*C1+BP2*C2)*C1,确定表征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DECT干扰的置信度;
其中,所述BP为表征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DECT干扰的置信度;
BP1为预先设置的所述第一条件的置信度;当所述目标基站满足所述第一条件时,C1为1,否则C1为0;
BP2为预先设置的所述第二条件的置信度;当所述目标基站满足所述第二条件时,C2为1,否则C2为0。
13.一种干扰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得模块,用于获得目标基站中每个资源块RB在上行时隙中的干扰功率值;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获得的每个RB在上行时隙中的干扰功率值,确定所述目标基站受到干扰的忙时时段和闲时时段;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确定的忙时时段和闲时时段,以及获取的每个RB在上行时隙中的干扰功率值,确定对应RB的忙时干扰功率值和闲时干扰功率值;
执行模块,用于根据确定出的每个RB的闲时干扰功率值和忙时干扰功率值,判断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个人便携电话系统PHS同频干扰、PHS杂散干扰或阻塞干扰中的一种。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获取的每个RB在上行时隙中的干扰功率值,确定每个RB在预先设置的各时间周期内的干扰功率平均值;比较各时间周期内每个RB的干扰功率平均值的总和,将干扰功率平均值的总和最大的时间周期确定为忙时时段,将干扰功率平均值的总和最小的时间周期确定为闲时时段。
15.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模块,具体用于根据确定出的每个RB的闲时干扰功率值和忙时干扰功率值,判断所述目标基站是否满足预先设置的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并根据判断结果确定出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PHS同频干扰;其中,所述第一条件为:忙时干扰功率值形成的波形图至少包含一个脉冲波形,且脉冲宽度符合第一门限值;所述第二条件为:忙时干扰功率值形成的波形图的脉冲上包含指定频点,且所述指定频点也包含在闲时干扰功率值形成的波形图的脉冲上。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模块,具体用于根据判断结果确定表征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PHS同频干扰的置信度;当所述置信度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一置信度阈值时,确定所述目标基站受到PHS同频干扰。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模块,具体用于根据公式BP=(BP1*C1+BP2*C2)*C1,确定表征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PHS同频干扰的置信度;其中,所述BP为表征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PHS同频干扰的置信度;BP1为预先设置的所述第一条件的置信度;当所述目标基站满足所述第一条件时,C1为1,否则C1为0;BP2为预先设置的所述第二条件的置信度;当所述目标基站满足所述第二条件时,C2为1,否则C2为0。
18.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模块,具体用于根据确定出的每个RB的闲时干扰功率值和忙时干扰功率值,判断所述目标基站是否满足预先设置的第三条件和第四条件;并根据判断结果确定出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PHS同频干扰;其中,所述第三条件为:干扰功率值形成的波形图具备设定波形特征;所述第四条件为:忙时干扰功率值大于闲时干扰功率值。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模块,具体用于根据判断结果确定表征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PHS杂散干扰或阻塞干扰的置信度;当所述置信度大于预先设置的第二置信度阈值时,确定所述目标基站受到PHS杂散干扰或阻塞干扰。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模块,具体用于根据公式BP'=BP3·c3+BP4·c4,确定表征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PHS杂散干扰或阻塞干扰的置信度;其中,所述BP'为表征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PHS杂散干扰或阻塞干扰干扰的置信度;BP1为预先设置的所述第三条件的置信度;当所述目标基站满足所述第三条件时,C3为1,否则C3为0;BP2为预先设置的所述第四条件的置信度;当所述目标基站满足所述第四条件时,C4为1,否则C4为0。
21.一种干扰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基站中每个资源块RB在上行时隙中的干扰功率值;
执行模块,用于根据获取的每个RB在上行时隙中的干扰功率值,判断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数字增强无绳通信DECT的干扰。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模块,具体用于根据获取的每个RB在上行时隙中的干扰功率值,确定每个RB在预先设置的各时间周期内的干扰功率平均值和最大值;根据确定出的每个RB在预先设置的各时间周期内的干扰功率平均值和干扰功率最大值,判断所述目标基站是否满足预先设置的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并根据判断结果确定出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DECT的干扰;其中,所述第一条件为:确定出的每个RB在预先设置的各时间周期内的干扰功率平均值或最大值形成的波形图至少包含一个脉冲波形,且脉冲宽度符合第一门限值,且脉冲顶部对应的频点属于一个特定的频点集合中;所述第二条件为:确定出的每个RB在预先设置的各时间周期内的干扰功率平均值中,有K个干扰功率平均值小于第二门限值。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模块,具体用于根据判断结果确定表征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DECT干扰的置信度;当所述置信度大于预先设置的信度阈值时,确定所述目标基站受到DECT的干扰。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模块,具体用于根据公式BP=(BP1*C1+BP2*C2)*C1,确定表征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DECT干扰的置信度;其中,所述BP为表征所述目标基站是否受到DECT干扰的置信度;BP1为预先设置的所述第一条件的置信度;当所述目标基站满足所述第一条件时,C1为1,否则C1为0;BP2为预先设置的所述第二条件的置信度;当所述目标基站满足所述第二条件时,C2为1,否则C2为0。
CN201410742963.9A 2014-12-05 2014-12-05 一种干扰检测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57210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42963.9A CN105721070B (zh) 2014-12-05 2014-12-05 一种干扰检测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42963.9A CN105721070B (zh) 2014-12-05 2014-12-05 一种干扰检测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21070A true CN105721070A (zh) 2016-06-29
CN105721070B CN105721070B (zh) 2018-10-16

Family

ID=561444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742963.9A Active CN105721070B (zh) 2014-12-05 2014-12-05 一种干扰检测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721070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97545A (zh) * 2017-12-25 2018-06-22 广东海格怡创科技有限公司 干扰类型的识别方法和系统
CN108718222A (zh) * 2018-05-09 2018-10-30 深圳市广和通无线通信软件有限公司 杂散干扰程度测试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548048A (zh) * 2018-11-28 2019-03-29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通信网络中的干扰建模方法
CN110266414A (zh) * 2019-07-11 2019-09-20 成都中科微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电台所致干扰的方法及系统
CN112702137A (zh) * 2020-12-24 2021-04-23 浪潮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5g快速下行同步及软比特合并小区搜索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69500A (zh) * 2011-05-03 2012-11-0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互调干扰的判定方法及装置
CN103442374A (zh) * 2013-07-12 2013-12-11 北京神州泰岳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干扰信号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3517313A (zh) * 2012-06-21 2014-01-1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干扰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69500A (zh) * 2011-05-03 2012-11-0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互调干扰的判定方法及装置
CN103517313A (zh) * 2012-06-21 2014-01-1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干扰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03442374A (zh) * 2013-07-12 2013-12-11 北京神州泰岳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干扰信号处理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97545A (zh) * 2017-12-25 2018-06-22 广东海格怡创科技有限公司 干扰类型的识别方法和系统
CN108718222A (zh) * 2018-05-09 2018-10-30 深圳市广和通无线通信软件有限公司 杂散干扰程度测试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8718222B (zh) * 2018-05-09 2021-08-17 深圳市广和通无线通信软件有限公司 杂散干扰程度测试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548048A (zh) * 2018-11-28 2019-03-29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通信网络中的干扰建模方法
CN109548048B (zh) * 2018-11-28 2020-10-30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通信网络中的干扰建模方法
CN110266414A (zh) * 2019-07-11 2019-09-20 成都中科微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电台所致干扰的方法及系统
CN110266414B (zh) * 2019-07-11 2021-08-10 成都中科微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电台所致干扰的方法及系统
CN112702137A (zh) * 2020-12-24 2021-04-23 浪潮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5g快速下行同步及软比特合并小区搜索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21070B (zh) 2018-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21070A (zh) 一种干扰检测方法及装置
US8243670B2 (en) User grouping method for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in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WO201705011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multi view learning approach to anomaly detection and root cause analysis
CN107154829B (zh) 确定无线通信系统中上行自系统干扰的方法和装置
CN102149096A (zh) 定位远距离同频干扰源的方法及装置
US11758570B2 (en) Automated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in 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 (FDD) wireless networks
CN105722111A (zh) 一种干扰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2457853A (zh) 一种划分小区簇的方法及装置
CN109803302A (zh) 覆盖增强等级的确定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4811977B (zh) 一种侦听邻区的方法和设备
CN104469786B (zh) 一种lte与wifi共基站干扰抑制系统及方法
CN103686827B (zh) 频谱感知及其控制方法、装置以及一种基站
CN103179586B (zh) 一种超级小区的分析方法及装置
CN110149160B (zh) 一种用于td-lte干扰检测的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EP2472757A1 (e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CN105792222B (zh) 同频干扰的消除方法、探测方法以及装置和基站
CN102611654B (zh) 一种确定邻道选择性的方法及装置
WO2011147160A1 (zh) 一种小区频点的搜索终端及方法
CN108093426B (zh) 一种系统内干扰的检测方法及设备
CN103686748A (zh) 一种下行链路中边缘用户划分的方法
US20100238817A1 (en) Method for Frequency Planning of a Cellular Radio System with IRC
JP5952397B2 (ja) Lte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端末による隣接セルの自動サーチ及び追加方法、並びに端末
CN105898767A (zh) 基于lte网络的同频小区相关系数获得方法和装置
CN105491583A (zh) 一种干扰检测方法、基站、网元设备及干扰检测系统
CN107735971B (zh) 基于干扰的资源分配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