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20430A - 插接线和插接线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插接线和插接线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20430A
CN105720430A CN201410718697.6A CN201410718697A CN105720430A CN 105720430 A CN105720430 A CN 105720430A CN 201410718697 A CN201410718697 A CN 201410718697A CN 105720430 A CN105720430 A CN 1057204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dentifier
communication unit
patch
adapter
r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71869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20430B (zh
Inventor
白晓阳
杨志军
丁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relle Stol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Original Assignee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to CN20141071869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20430B/zh
Application filed by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filed Critical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Priority to US15/520,657 priority patent/US10132851B2/en
Priority to CN201580065111.3A priority patent/CN107005004A/zh
Priority to JP2017528825A priority patent/JP2018500819A/ja
Priority to EP15864544.0A priority patent/EP3227974A4/en
Priority to PCT/CN2015/095651 priority patent/WO2016086793A1/en
Priority to MX2017006693A priority patent/MX366330B/es
Priority to KR1020177017689A priority patent/KR20170091672A/ko
Publication of CN1057204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204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204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2043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00Details of selecting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 H04Q1/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Q1/13Patch panels for monitoring, interconnecting or testing circuits, e.g. patch bay, patch field or jack field; Patching modules
    • H04Q1/135Patch panels for monitoring, interconnecting or testing circuits, e.g. patch bay, patch field or jack field; Patching modules characterized by patch cord details
    • H04Q1/136Patch panels for monitoring, interconnecting or testing circuits, e.g. patch bay, patch field or jack field; Patching modules characterized by patch cord details having patch field management or physical layer management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50Testing of electric apparatus, lines, cables or components for short-circuits, continuity, leakage current or incorrect line connections
    • G01R31/66Testing of connections, e.g. of plugs or non-disconnectable jo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00Details of selecting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 H04Q1/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Q1/14Distribution fram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ght Guides In General And Applications Therefor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Electric Cable Installation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Structure Of Telephone Exchan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插接线。该插接线包括:连接线部分;设置在连接线部分的第一端部的第一连接器;设置在连接线部分的与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的第二连接器;第一通信单元,设置到第一连接器且包含第一标识符;和第二通信单元,设置到第二连接器且包含第二标识符;其中,第一标识符和第二标识符分别包含有识别对应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唯一身份信息,且第一标识符不同于第二标识符。同时,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插接线管理方法和一种插接线管理系统。本发明提供的插接线及其管理方法和管理系统,能够通过白识别的方式实现插接线两端的接头连接器的彼此区分。

Description

插接线和插接线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布线管理领域,尤其涉及智能配线设备中采用的插接线及其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宽带网络的发展和普及,网络管理者面临大范围甚至超大范围的网络布线的管理。
在传统布线管理系统中,端口信息需要写在纸质文件上然后被人为地录入到后台管理计算机中。这一过程经常会由于人为错误而导致实际的连接和后台管理计算机中的信息不一致。此外,在机房或者数据中心等应用场景中,布线非常混乱,很难准确知道机房中端口使用率,例如哪些端口正在使用,哪些端口未使用。尤其是当综合布线发生变化时而需要改变交换机和配线架之间的网络连接时,非常容易出现错误。
随之,有人采用红外、磁性、导电接触等方式,通过在每个插接线的接头上增加附属物来检测插接线的存在。同时,还有人提出了非接触式的使用RFID技术的解决方案。例如,有人提出一种通信连接系统,其中插接线两端的接头连接器上均设置RFID标签,并且这两个RFID标签中包含相同的标识符。这样,当插接线的接头连接器被插入接线面板上的端口时,相应的RFID天线能够检测到RFID标签的标识符,从而识别插接线的存在。然而,这种使用RFID技术的解决方案的不足之处在于,无法将插接线的两端彼此区分开,不能有效地判断插接线的两端分别被插接在哪个端口上。
因此,业界亟待改进后的插接线及其识别方法和/或插接线识别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或者减轻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至少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接线,该插接线能够通过自识别的方式实现两端的连接器的彼此区分。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接线管理方法,该插接线管理方法能够通过自识别的方式实现两端的连接器的彼此区分。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接线管理系统,该插接线管理系统能够通过自识别的方式实现两端的接头连接器的彼此区分。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插接线,包括:
连接线部分;
第一连接器,设置在连接线部分的第一端部;
第二连接器,设置在连接线部分的与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
第一通信单元,设置到第一连接器且包含第一标识符;和
第二通信单元,设置到第二连接器且包含第二标识符;
其中,所述第一标识符和所述第二标识符分别包含有识别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的唯一身份信息,且所述第一标识符不同于所述第二标识符。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在前述插接线中,第一通信单元具有第一只读区和第一可读写区,第一标识符储存在第一只读区;第二通信单元具有第二只读区和第二可读写区,第二标识符储存在第二只读区。可选择地,第一只读区和第一可读写区是连续而有序的,并且第一只读区在第一可读写区之前;第二只读区和第二可读写区是连续而有序的,并且第二只读区在第二可读写区之前。第一通信单元的第一可读写区中至少储存有第二通信单元的第二标识符;和第二通信单元的第二可读写区中至少储存有第一通信单元的第一标识符。优选地,在所述第一通信单元中,所述第一标识符和所述第二标识符按照一定规则例如先后顺序组成第一复合标识符;相应地,而在所述第二通信单元中,所述第二标识符和所述第一标识符按照一定规则如先后顺序组成第二复合标识符。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在前述插接线中,第一通信单元通过注塑成型方式或胶粘剂方式结合到第一接头连接器;和第二通信单元通过注塑成型方式或胶粘剂方式结合到第二接头连接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第一通信单元通过第一载体可拆卸地连接到第一接头连接器;和第二通信单元通过第二载体可拆卸地连接到第二接头连接器。
优选地,插接线是金属线缆或者光纤线缆。优选地,第一和第二通信单元为RFID标签。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插接线管理系统,包括:多个如前所述的插接线;接线面板,具有适于插接插接线的第一连接器或第二连接器的多个端口;多个通信匹配单元,分别设置在多个端口附近并设置为与所述第一通信单元或/和所述第二通信单元无线通信;和通信终端,连接至多个通信匹配单元。
优选地,第一和第二通信单元为RFID标签,通信匹配单元为RFID天线,而通信终端为RFID读卡器,第一和第二通信单元和通信匹配单元之间采用非接触式射频识别技术进行通信。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插接线的管理方法。该插接线包括连接线部分,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第一通信单元和第二通信单元。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线部分的第一端部和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第一通信单元设置到所述第一连接器,第二通信单元设置到所述第二连接器。该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该插接线的第一通信单元中写入包含有识别对应的第一连接器的唯一身份信息的第一标识符,和在该插接线的第二通信单元中写入包含有识别对应的第二连接器的唯一身份信息的第二标识符,其中,所述第一标识符不同于所述第二标识符。这样,实现了利用不同的第一标识符和第二标识符分别标定一根插接线两端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
详细地,上述管理方法还包括读取所述第一通信单元中的所述第一标识符;读取所述第二通信单元中的所述第二标识符;将所读取的所述第一标识符写入到所述第二通信单元中;和,将所读取的所述第二标识符写入到所述第一通信单元中。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通信单元中,将所述第一标识符和所述第二标识符按照一定规则形成第一复合标识符;而在所述第二通信单元中,将所述第二标识符和所述第一标识符按照一定规则形成第二复合标识符;其中,所述第一复合标识符不同于所述第二复合标识符。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将所述插接线的第一连接器插入到接线面板的一端口中;和将所述第一连接器所对应的所述第一通信单元的所述第一标识符的信息和所述端口的信息写入到一数据库中。此时,在所述数据库中根据所述第一标识符查找所对应的所述端口的信息或根据所述端口的信息查找所对应的所述第一标识符;而根据查找到的所述端口的信息来查找定位所述第一连接器或者根据查找到的所述第一标识符来查找定位所述端口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将所述插接线的第一连接器插入到一接线面板的一端口中;而将所述第一通信单元的所述第一复合标识符的信息和所述端口的信息写入到一数据库中。此时,在所述数据库中根据所述第一复合标识符查找所对应的所述端口的信息或根据所述端口的信息查找所对应的所述第一复合标识符;而根据查找到的所述端口的信息来查找定位所述第一连接器或者根据所述第一复合标识符来查找定位所述端口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些实施例,将所述插接线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分别插入到一接线面板的端口中;将所述第一通信单元的所述第一标识符和所述第一复合标识符的信息以及对应的所述端口的信息写入到一数据库中;和,将所述第二通信单元的所述第二标识符和所述第二复合标识符的信息以及对应的所述端口的信息写入到所述数据库中。此时,在所述数据库中根据所述第一标识符或/和所述第一复合标识符查找所述第二连接器的所述第二标识符;和,根据查找到的所述第二标识符查找第二连接器。
本发明至少部分实施例取得了如下技术效果: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插接线及其管理方法和管理系统中插接线通过在两端的连接器上分别设置唯一的标识符,采用射频技术在保持每端的连接器的唯一可识别性,从而能够通过自识别的方式实现两端的连接器的彼此区分,在某些实施例中并且通过使得同一条插接线的两端分别包含对端的信息,可以在保持插接线的每个端部的唯一自识别的同时实现两端的配对和查找定位。
本发明能够实现的其它发明目的以及可以取得的其它技术效果将在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结合对具体实施例的描述和附图的示意进行阐述。
附图说明
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插接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插接线通信单元的原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插接线管理系统的架构示意图;以及
图4-8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具体实施例的插接线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所述具体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下面参考附图描述的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一种限制。
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网络布线系统中的插接线。所述插接线包括:连接线部分1;设置在连接线部分1的第一端部的第一连接器21;设置在连接线部分1的与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的第二连接器22。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在第一连接器21处设置有包含第一标识符的第一通信单元31,而在第二连接器22处设置有包含第二标识符的第二通信单元32,其中,第一标识符和第二标识符分别包含有识别对应的第一连接器21和第二连接器22的唯一身份信息,且第一标识符不同于第二标识符。由于在一条插接线的两端分别设置包含第一标识符的第一通信单元31和包含第二标识符的第二通信单元32,并且第一标识符不同于第二标识符,因此,可以有效地将插接线的两个端部彼此区分开,从而实现插接线两端的自识别。
图2为一实施例中插接线通信单元的原理图。如图所示,第一通信单元31进一步具有第一只读区和第一可读写区,其中,第一标识符储存在第一只读区;同时,第二通信单元32进一步具有第二只读区和第二可读写区,其中,第二标识符储存在第二只读区。这样,第一标识符和第二标识符仅可被读取而无法被改写。在其他实施例中,进一步地,第一通信单元31的第一可读写区中至少储存有第二通信单元的第二标识符;而第二通信单元32的第二可读写区中至少储存有第一通信单元的第一标识符。这样,使得同一条插接线的两端分别包含对端的信息,可以在保持插接线的每个端部的唯一自识别的同时实现两端的配对。此外,除了上述用于插接线的自识别的标识符信息之外,可以在插接线的第一和第二可读写区中写入/读取其它信息,例如插接线类型、使用状态等,分别作为第一和第二可读写标示符。
在其他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在第一通信单元31中,第一标识符和第二标识符按照一定规则如按照先后顺序或者一定算法形成第一复合标识符;而在第二通信单元32中,相应地,第二标识符和第一标识符也按照一定规则如按照先后顺序或者一定算法形成第二复合标识符。第一复合标识符和第二复合标识符可分别储存在第一和二可读写区。举例而言,假定绑定后的第一通信单元31第一只读区中的第一标识符为A,第二通信单元32的第一只读区中的第二标识符为B,则第一可读写区的第二标识符为B,那么,第一通信单元31中所组成的第一复合标识符可设定为AB;同样,第二可读写区中的第一标识符为A,那么第二通信单元32中所设定的第二复合标识符可为BA。这样,第一通信单元31和第二通信单元32保持了标识符的唯一性。这样的好处在于,对于已经插入在配线架端口中的连接线,通过复合标识符的记录,仍可独立的查找插接线的任何一端所在配线架上的端口位置,而且还可以通过该复合标识符查找到插接线的另一端。因此,是一种不失两端各自唯一性的连接线两端配对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插接线部分1可以是金属线缆或者光纤线缆。具体地,插接线部分1可以是金属芯电缆、玻璃纤维光缆等用于传输能量或光电信号的单芯或多芯线束。例如,通信用多芯双绞线束,单/双芯光纤等。设置在插接线两端的第一和第二连接器21和22用于连接和锁定插接线和插接线待要连接的端口,从而实现能量或信号的连通。例如,第一和第二连接器21和22可以采用RJ45连接器,FC/SC光纤连接器等。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插接线部分1为通信用多芯双绞线束,而第一和第二连接器21和22为RJ45连接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第一和第二通信单元31、32可以为RFID标签。RFID标签是一种非接触式无线芯片,通过射频信号传递信息。RFID标签的具体形式例如包括塑料封装的NFC芯片(ISO15693)等。RFID标签的通信方式是非接触式通信,其通信距离优选在从小于一毫米到若干厘米范围内,例如,大约3mm。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RFID标签可以是有源或是无源类型,工作频率为HF,UHF等。
如前所述,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插接线中,第一和第二通信单元31、32均包含只读区和可读写区,因此,RFID标签内设置有存储电路,用于包含存储唯一标识符的只读区和可自由读写的可读写区。例如,存储电路可以是EEPROM,FLASH等。在图1和4所示的实施例中,RFID标签内设置的存储电路为EEPROM。第一连接器21的RFID标签(第一通信单元)31的可读写区中至少存储有包含第二连接器22的RFID标签(第二通信单元)32的第二标识符;而第二连接器22的RFID标签(第二通信单元)32的可读写区中至少存储有包含第一连接器21的RFID标签(第一通信单元)31的第一标识符,从而可以实现插接线两端的配对。此外,对于RFID标签的写入和读出可以通过与RFID天线进行非接触式通信的方式由RFID读卡器实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第一和第二通信单元31、32可以通过各种物理和/或机械的方式分别设置到第一和第二连接器21、22。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第一和第二通信单元31、32可通过注塑成型方式或胶粘剂方式分别结合到第一和第二接头连接器21、22。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第一和第二通信单元31、32通过载体可拆卸地连接到第一接头连接器21、22。具体地,连接方式既可以包括嵌入、表贴、卡扣等方式,又可以采用注塑、粘胶等手段,只要能够实现通信单元和连接器之间的连接的牢固性、可靠性、密封性即可。例如,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通信单元31、32分别通过第一和第二连接器外套(第一和第二载体)18和28形式可拆卸地设置到第一和第二连接器21、22,采用可拆卸的连接器外套18和28,可以便于对现有的插接线的基础上得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插接线,而不需要对插接线进行重新设计。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插接线,能够通过自识别的方式实现两端的接头连接器的彼此区分,并且通过使得同一条插接线的两端分别包含对端的信息,可以在保持插接线的每个端部的唯一自识别的同时实现两端的配对。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插接线管理系统。参见图3,插接线管理系统包括多个插接线1、接线面板4、多个通信匹配单元6和通信终端7。该接线面板4具有适于插接前述插接线的第一连接器或第二连接器的多个端口5。多个通信匹配单元6分别设置在多个端口5附近,通信匹配单元6并设置为与所述第一通信单元或/和所述第二通信单元无线通信。通信终端7连接至多个通信匹配单元6。关于上述插接线识别系统中采用的插接线的其它方面,可参见前面关于本发明实施例的插接线的解释和说明,在此不再累述。在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通信单元31、32可为RFID标签。通信匹配单元6可为RFID天线。而通信终端7包括RFID读卡器,设置为对第一和第二通信单元31、32进行信息读写或/和控制。第一和第二通信单元31、32和通信匹配单元6之间采用非接触式射频识别技术进行通信。
在使用本发明实例的插接线管理系统中,当本发明实例中的插接线的连接器插入任意接线面板4中的任意端口5时,通过设置在端口的通信匹配单元可以读取插接线的连接器中的第一通信单元或第二通信单元中的第一标识符或第二标识符,从而确认该连接器与该端口相连通或断开并识别该连接器。在某些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在端口的通信匹配单元可以读取插接线的连接器中的第一通信单元或第二通信单元中的第一复合标识符或第二复合标识符,假定第一复合标识符为AB,第二复合标识符为BA,那么系统可以识别出两个端部在同一根插接线上,由此在系统数据库中把相应的两个端口标记为有插接线互联。这样可以实现插接线所在端口配对功能。便于插接线连接关系的指示和校验等应用。
因为每个连接器具有其独特的唯一标识符,在某些实施例中,每个连接器还具有唯一的复合标识符,因此通过在数据库中检索唯一标识符如A和/或某一复合标识符比如AB,可以查找到唯一标识符如A和/或复合标识符AB所在插接线端部所在的唯一一个接线面板端口,并可进一步查找到同一插接线的另一连接器及其端口。这样可以实现插接线所在单侧端口追踪功能。便于端口故障诊断的定位识别等应用。
现有技术中插接线两端部采用相同标识符的配对识别方法,仅能通过标识符查找到接在一条插接线上的两个端口,而无法进一步查找出插接线两个端部分别位于两个对应端口中的哪一个。不能实现精确到一侧的插接线所在端口追踪功能。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插接线管理系统,该插接线通过在两端的接头连接器上分别设置唯一的标识符,采用射频技术在保持每端的连接器的唯一可识别性,从而能够通过自识别的方式实现两端的接头连接器的彼此区分,并且通过使得同一条插接线的两端分别包含对端的信息,可以在保持插接线的每个端部的唯一自识别的同时实现两端的配对。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插接线管理方法。参见图1,插接线包括连接线部分1;设置在连接线部分1的第一端部的第一连接器21;设置在连接线部分1的与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的第二连接器22;和,设置到第一连接器21的第一通信单元31以及设置到第二连接器22的第二通信单元32。参见图4,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插接线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该插接线的第一通信单元31中写入包含有识别对应的第一连接器21的唯一身份信息的第一标识符,和在该插接线的第二通信单元32中写入包含有识别对应的第二连接器22的唯一身份信息的第二标识符,其中,第一标识符不同于第二标识符。以上步骤可由通信单元的生产制造商完成,也可以由插接线的使用者在需要安装通信单元时实现。可选择地,第一通信单元31具有第一只读区和第一可读写区,而第二通信单元32具有第二只读区和第二可读写区。第一或第二标识符分别储存在对应的第一或第二连接器21,22的只读区内,这样,第一或第二标识符不会被轻易改动,尤其是因为误操作而被删除。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择地,如图5所示,该方法还可进一步包括步骤:将所述插接线的第一连接器插入到一接线面板的一端口中;将所述第一连接器所对应的所述第一通信单元的所述第一标识符的信息和所述端口的信息写入到一数据库中。可选择地,该方法还可进一步包括步骤:在所述数据库中根据所述第一标识符查找所对应的所述端口的信息或根据所述端口的信息查找所对应的所述第一标识符;根据查找到的所述端口的信息来查找定位所述第一连接器的位置或者根据查找到的所述第一标识符来查找定位所述端口的位置。这样,实现了利用端口的信息来查找与该端口相连通的连接器及其插接线或者利用第一标识符来定位该连接器在接线面板上众多端口中的具体端口位置。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该方法还可包括步骤:读取所述第一通信单元中的所述第一标识符;读取所述第二通信单元中的所述第二标识符;将所读取的所述第一标识符写入到所述第二通信单元中;将所读取的所述第二标识符写入到所述第一通信单元中。可选择地,进一步还可以包括步骤:在所述第一通信单元中,将所述第一标识符和所述第二标识符按照一定规则形成第一复合标识符;和在所述第二通信单元中,将所述第二标识符和所述第一标识符按照一定规则形成第二复合标识符。其中,所述第一复合标识符所述第二复合标识符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较佳地,所述第一复合标识符不同于所述第二复合标识符,这样也可以利用不同的所述第一复合标识符和所述第二复合标识符来区分该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这样,将同一根插接线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建立了关联,实现了可利用第一复合标识符和第二复合标识符分别标定一根插接线两端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且可通过一端的复合标识符来识别另一端的端口。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选择地,如图7所示,还包括步骤:将所述插接线的第一连接器插入到一接线面板的一端口中;将所述第一通信单元的所述第一复合标识符的信息和所述端口的信息写入到一数据库中。可选择地,进一步还包括步骤:在所述数据库中根据所述第一复合标识符查找所对应的所述端口的信息或根据所述端口的信息查找所对应的所述第一复合标识符;根据查找到的所述端口的信息来查找定位所述第一连接器或者根据所述第一复合标识符来查找定位所述端口的位置。这样,实现了利用第一复合标识符或/和端口的信息查找定位所述第一连接器及其相插接的端口。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还包括步骤:将所述插接线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分别插入到一接线面板的端口中;将所述第一通信单元的所述第一标识符和所述第一复合标识符的信息以及对应的所述端口的信息写入到一数据库中;将所述第二通信单元的所述第二标识符和所述第二复合标识符的信息以及对应的所述端口的信息写入到所述数据库中。可选择地,在所述数据库中建立所述第一通信单元和所述第二通信单元的关联关系。可选择地,进一步还包括步骤:在所述数据库中根据所述第一标识符或/和所述第一复合标识符查找所述第二连接器的所述第二标识符;根据查找到的所述第二标识符查找定位第二连接器。这样,实现了利用插接线一端的标识符或/和复合标识符来查找定位相对的另一端及其端口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在前述插接线识别方法中,插接线的第一通信单元通过注塑成型方式或胶粘剂方式结合到第一接头连接器;和第二通信单元通过注塑成型方式或胶粘剂方式结合到第二接头连接器。优选地,在前述插接线识别方法中,第一和第二通信单元为RFID标签。
在上述插接线管理方法中采用的插接线可以是金属线缆或者光纤线缆,第一和第二通信单元31、32可以为RFID标签,第一和第二通信单元31、32可以通过各种物理和/或机械方式(例如,通过注塑成型方式或胶粘剂方式或可拆卸连接等方式)。关于上述插接线管理方法中采用的插接线的其它方面,可参见前面关于本发明实施例的插接线的解释和说明,在此不再累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插接线管理方法,能够通过自识别的方式实现两端的接头连接器的彼此区分,并且通过使得同一条插接线的两端分别包含对端的信息,可以在保持插接线的每个端部的唯一自识别的同时实现两端的配对。
上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仅例示性的说明了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熟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明白,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本发明所作的任何改变和改进都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的权利保护范围,应如本申请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20)

1.一种插接线,包括:
连接线部分;
第一连接器,设置在所述连接线部分的第一端部;
第二连接器,设置在所述连接线部分的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通信单元,设置到所述第一连接器且包含第一标识符;和
第二通信单元,设置到所述第二连接器且包含第二标识符;
其中,所述第一标识符和所述第二标识符分别包含有识别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的唯一身份信息,且所述第一标识符不同于所述第二标识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接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信单元具有第一只读区和第一可读写区,其中,所述第一标识符储存在所述第一只读区;和
所述第二通信单元具有第二只读区和第二可读写区,其中,所述第二标识符储存在所述第二只读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接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信单元的所述第一可读写区中至少储存有所述第二通信单元的所述第二标识符;和
所述第二通信单元的第二可读写区中至少储存有所述第一通信单元的所述第一标识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接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通信单元中,所述第一标识符和所述第二标识符按照一定规则形成第一复合标识符;和
在所述第二通信单元中,所述第二标识符和所述第一标识符按照一定规则形成第二复合标识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接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复合标识符不同于所述第二复合标识符。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接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标识符和所述第二标识符按照先后顺序组成第一复合标识符,所述第一复合标识符储存在所述第一可读写区;和
在所述第二通信单元中,所述第二标识符和所述第一标识符按照先后顺序组成第二复合标识符,所述第二复合标识符储存在所述第二可读写区。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接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信单元通过第一载体可拆卸地连接到所述第一连接器;和
所述第二通信单元通过第二载体可拆卸地连接到所述第二连接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接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接线是金属线缆或者光纤线缆。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接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和第二通信单元为RFID标签。
10.一种插接线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的插接线;
接线面板,具有适于插接所述插接线的第一连接器或第二连接器的多个端口;
至少一个通信匹配单元,分别设置在所述多个端口附近并设置为与所述第一通信单元或/和所述第二通信单元无线通信;和
通信终端,连接至所述多个通信匹配单元。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插接线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和第二通信单元为RFID标签,所述通信匹配单元为RFID天线,而所述通信终端包括RFID读卡器,所述第一和第二通信单元和所述通信匹配单元之间采用非接触式射频识别技术进行通信。
12.一种插接线的管理方法,所述插接线包括:
连接线部分;
第一连接器,设置在所述连接线部分的第一端部;
第二连接器,设置在所述连接线部分的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
第一通信单元,设置到所述第一连接器;和
第二通信单元,设置到所述第二连接器;
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所述插接线的第一通信单元中写入包含有识别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器的唯一身份信息的第一标识符;和
在所述插接线的第二通信单元中写入包含有识别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接器的唯一身份信息的第二标识符;
其中,所述第一标识符不同于所述第二标识符。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
读取所述第一通信单元中的所述第一标识符;
读取所述第二通信单元中的所述第二标识符;
将所读取的所述第一标识符写入到所述第二通信单元中;和
将所读取的所述第二标识符写入到所述第一通信单元中。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
在所述第一通信单元中,将所述第一标识符和所述第二标识符按照一定规则形成第一复合标识符;和
在所述第二通信单元中,将所述第二标识符和所述第一标识符按照一定规则形成第二复合标识符;
其中,所述第一复合标识符不同于所述第二复合标识符。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
将所述插接线的第一连接器插入到接线面板的一端口中;和
将所述第一连接器所对应的所述第一通信单元的所述第一标识符的信息和所述端口的信息写入到一数据库中。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
在所述数据库中根据所述第一标识符查找所对应的所述端口的信息或根据所述端口的信息查找所对应的所述第一标识符;和
根据查找到的所述端口的信息来查找定位所述第一连接器或者根据查找到的所述第一标识符来查找定位所述端口的位置。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
将所述插接线的第一连接器插入到一接线面板的一端口中;和
将所述第一通信单元的所述第一复合标识符的信息和所述端口的信息写入到一数据库中。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
在所述数据库中根据所述第一复合标识符查找所对应的所述端口的信息或根据所述端口的信息查找所对应的所述第一复合标识符;和
根据查找到的所述端口的信息来查找定位所述第一连接器或者根据所述第一复合标识符来查找定位所述端口的位置。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
将所述插接线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分别插入到一接线面板的端口中;
将所述第一通信单元的所述第一标识符和所述第一复合标识符的信息以及对应的所述端口的信息写入到一数据库中;和
将所述第二通信单元的所述第二标识符和所述第二复合标识符的信息以及对应的所述端口的信息写入到所述数据库中。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
在所述数据库中根据所述第一标识符或/和所述第一复合标识符查找所述第二连接器的所述第二标识符;和
根据查找到的所述第二标识符查找第二连接器。
CN201410718697.6A 2014-12-01 2014-12-01 插接线和插接线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7204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18697.6A CN105720430B (zh) 2014-12-01 2014-12-01 插接线和插接线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CN201580065111.3A CN107005004A (zh) 2014-12-01 2015-11-26 接插线及其管理系统和管理方法
JP2017528825A JP2018500819A (ja) 2014-12-01 2015-11-26 パッチコード、管理システム、及びその管理方法
EP15864544.0A EP3227974A4 (en) 2014-12-01 2015-11-26 Patch cord and management system and management method thereof
US15/520,657 US10132851B2 (en) 2014-12-01 2015-11-26 Patch cord and management system and management method thereof
PCT/CN2015/095651 WO2016086793A1 (en) 2014-12-01 2015-11-26 Patch cord and management system and management method thereof
MX2017006693A MX366330B (es) 2014-12-01 2015-11-26 Cable de conexion y sistema de gestion y metodo de gestion de este.
KR1020177017689A KR20170091672A (ko) 2014-12-01 2015-11-26 패치 코드 및 이의 관리 시스템 및 관리 방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18697.6A CN105720430B (zh) 2014-12-01 2014-12-01 插接线和插接线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20430A true CN105720430A (zh) 2016-06-29
CN105720430B CN105720430B (zh) 2018-04-10

Family

ID=5609100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718697.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720430B (zh) 2014-12-01 2014-12-01 插接线和插接线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CN201580065111.3A Pending CN107005004A (zh) 2014-12-01 2015-11-26 接插线及其管理系统和管理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65111.3A Pending CN107005004A (zh) 2014-12-01 2015-11-26 接插线及其管理系统和管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132851B2 (zh)
EP (1) EP3227974A4 (zh)
JP (1) JP2018500819A (zh)
KR (1) KR20170091672A (zh)
CN (2) CN105720430B (zh)
MX (1) MX366330B (zh)
WO (1) WO2016086793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05004A (zh) * 2014-12-01 2017-08-01 3M创新有限公司 接插线及其管理系统和管理方法
CN111653904A (zh) * 2020-05-28 2020-09-11 南京普天天纪楼宇智能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智能芯片管理功能的rj45接口连接器
CN112164939A (zh) * 2020-10-10 2021-01-01 南京华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现场端接的智能型rj口插头连接器
CN115571588A (zh) * 2022-09-30 2023-01-06 安徽灿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带电子身份识别的转接盘及转接盘连接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20392B (zh) * 2014-12-01 2019-06-28 康宁研究与开发公司 可升级配线架和线缆连接器以及布线管理系统
BR102017021868A2 (pt) * 2017-10-10 2019-05-07 Furukawa Electric Latam S.A. Sistema de identificação dos pares de portas e dos respectivos cabos de conexão em paineis de ligação de redes de telecomunicação
KR101996868B1 (ko) * 2018-02-06 2019-07-05 (주)엑스피넷 케이블 선번 변환 및 관리 장치
US10454210B1 (en) 2018-05-01 2019-10-2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Guided cable plugging in a network
US10949632B2 (en) 2018-05-01 2021-03-1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able plugging guidance facility for a network
KR102587756B1 (ko) * 2021-09-03 2023-10-11 김경선 커넥터와 연결하는 분배 장치와, 그 연결 상태를 관리하는 서버 장치 및 그 방법들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64006Y (zh) * 2004-12-29 2006-03-08 杭州华为三康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缆
JP2008268193A (ja) * 2007-03-26 2008-11-06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Co Ltd 個体管理システム
CN101504715A (zh) * 2009-03-04 2009-08-12 深圳市众合联科技有限公司 产品身份数码标识装置、检验装置、产品及防伪检验方法
CN102027754A (zh) * 2008-03-25 2011-04-20 北卡罗来纳康姆斯科普公司 用于安全性增强地操作通信网络的方法、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US20110097925A1 (en) * 2009-10-26 2011-04-28 Panduit Corp. Physical Layer Management Using RFID and Near-Field Coupling Techniques
US20120281509A1 (en) * 2011-05-05 2012-11-08 Hongwei Liang Intelligent Patching Systems Using Acoustic Control Signal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nd Methods
CN103561358A (zh) * 2012-06-11 2014-02-05 北卡罗来纳科姆斯科普公司 智能电信接线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24710B1 (en) 1999-02-10 2002-07-23 Avaya Technology Corp.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cting the presence of a patch cord connector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patch system using passive detection sensors
US6222908B1 (en) * 1999-09-23 2001-04-24 Avaya Technology Corp. Method and device for identifying a specific patch cord connector as it is introduced into, or removed from, a telecommunications patch system
US20030021580A1 (en) * 2001-07-18 2003-01-30 Photori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upling terminal equipment to a node in an optical communications network
JP3638933B2 (ja) * 2002-11-15 2005-04-13 東京通信機工業株式会社 配線装置
JP2005235615A (ja) * 2004-02-20 2005-09-02 Hitachi Maxell Ltd アダプタパネル、電子機器、及びケーブルコネクタ認識システム
US20050224585A1 (en) * 2004-04-02 2005-10-13 Durrant Richard C E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of a connector by a patch panel or other similar structure
US6968994B1 (en) 2004-07-06 2005-11-29 Nortel Networks Ltd RF-ID for cable management and port identification
JP4324059B2 (ja) * 2004-09-03 2009-09-0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Icタグ実装ハーネス
CN101142826A (zh) * 2004-12-06 2008-03-12 北卡罗来纳科姆斯科普公司 使用rfid标签来检测和识别跳线互连的电信接线系统
US20070013487A1 (en) * 2005-07-18 2007-01-18 Jan Scholtz Digital certificate on connectors and other products using RFID tags and/or labels as well as RFID reader/interrogator
JP2007189774A (ja) * 2006-01-11 2007-07-26 Tokyo Tsushinki Kogyo Kk 配線管理システム
JP4935210B2 (ja) * 2006-07-08 2012-05-23 Kddi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接続形態検出方法及びシステム、並びにネットワーク機器
US7526582B2 (en) * 2006-11-30 2009-04-2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Identifying a cable with a connection location
US20100085156A1 (en) * 2008-10-07 2010-04-08 Commscope, Inc. Apparatu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dentifying patch cords in high density connector port configurations
WO2010096544A1 (en) * 2009-02-19 2010-08-26 Commscope Inc. Of North Carolina Patch panel cable information detec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US8172468B2 (en) * 2010-05-06 2012-05-08 Corning Incorporate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in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s, including fiber optic components
US20130078848A1 (en) * 2011-09-23 2013-03-28 Andrew Llc Intelligent Patching Systems and Methods Using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ags that are Interrogated Over Network Cabling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s Connectors
US9380358B2 (en) 2011-09-26 2016-06-28 Panduit Corp. RFID patch cord identification and signaling
US8991690B2 (en) * 2012-11-16 2015-03-31 Tyco Electronics Uk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power and communication link for RFID managed connectivity using removable module
JP2016501967A (ja) 2012-12-20 2016-01-21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難燃性接着剤
WO2016053386A1 (en) * 2014-10-02 2016-04-07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nectors with insertion counters
CN105720392B (zh) 2014-12-01 2019-06-28 康宁研究与开发公司 可升级配线架和线缆连接器以及布线管理系统
CN105720430B (zh) * 2014-12-01 2018-04-10 3M创新有限公司 插接线和插接线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64006Y (zh) * 2004-12-29 2006-03-08 杭州华为三康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缆
JP2008268193A (ja) * 2007-03-26 2008-11-06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Co Ltd 個体管理システム
CN102027754A (zh) * 2008-03-25 2011-04-20 北卡罗来纳康姆斯科普公司 用于安全性增强地操作通信网络的方法、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01504715A (zh) * 2009-03-04 2009-08-12 深圳市众合联科技有限公司 产品身份数码标识装置、检验装置、产品及防伪检验方法
US20110097925A1 (en) * 2009-10-26 2011-04-28 Panduit Corp. Physical Layer Management Using RFID and Near-Field Coupling Techniques
US20120281509A1 (en) * 2011-05-05 2012-11-08 Hongwei Liang Intelligent Patching Systems Using Acoustic Control Signal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nd Methods
CN103561358A (zh) * 2012-06-11 2014-02-05 北卡罗来纳科姆斯科普公司 智能电信接线系统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05004A (zh) * 2014-12-01 2017-08-01 3M创新有限公司 接插线及其管理系统和管理方法
CN111653904A (zh) * 2020-05-28 2020-09-11 南京普天天纪楼宇智能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智能芯片管理功能的rj45接口连接器
CN111653904B (zh) * 2020-05-28 2021-11-09 南京普天天纪楼宇智能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智能芯片管理功能的rj45接口连接器
CN112164939A (zh) * 2020-10-10 2021-01-01 南京华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现场端接的智能型rj口插头连接器
CN115571588A (zh) * 2022-09-30 2023-01-06 安徽灿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带电子身份识别的转接盘及转接盘连接方法
CN115571588B (zh) * 2022-09-30 2024-05-14 安徽灿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带电子身份识别的转接盘及转接盘连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05004A (zh) 2017-08-01
WO2016086793A1 (en) 2016-06-09
KR20170091672A (ko) 2017-08-09
JP2018500819A (ja) 2018-01-11
US20170315167A1 (en) 2017-11-02
MX366330B (es) 2019-07-05
MX2017006693A (es) 2017-10-04
CN105720430B (zh) 2018-04-10
EP3227974A1 (en) 2017-10-11
US10132851B2 (en) 2018-11-20
EP3227974A4 (en) 2018-07-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20430A (zh) 插接线和插接线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CN101636890B (zh) 用于利用rfid功能映射连接的系统
CN203616504U (zh) 具有射频识别标签的光纤连接器和光纤连接装置
CN104902347A (zh) 一种基于rfid电子信息化管理的光配线架
US10484306B2 (en) System for identification of the pairs of ports and of the respective patch cords in patch panels of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s
CN107690662A (zh) 封条及测试产品是否被篡改的方法
CN104716549A (zh) 网络线缆跟踪系统
JP2005092107A (ja) メモリ付きコネクタプラグを用いる伝送部品の管理方式
US20130257596A1 (en) Rfid reader extender
CN103868672A (zh) 在对多路光纤进行接插连接的环境下对光纤连接配对检测方法和系统
CN103294974A (zh) 无线射频信号的识别和发送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CN111213150B (zh) 光纤连接器组件
CN103258223A (zh) 一种具有电子信息指示的光纤配线装置及方法
CN210666833U (zh) 一种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US20130256413A1 (en) Reading an rfid tag associated with a rear connector via an electromagnetic loop induction system
CN104899530A (zh) 射频标签识别系统及方法
CN206370086U (zh) 智能识别系统和智能包
CN206178900U (zh) 智能光缆标签管理系统
CN103870419A (zh) 用于确定相关联的电子设备的系统
CN104036314B (zh) 智能标签的标记装置及方法
CN203930122U (zh) 带rfid配对检测识别功能的光纤集线装置及配套rfid标签载体
CN205809651U (zh) 设备监控装置
CN108960388A (zh) 一种连接检测系统及方法
CN205320071U (zh) 一种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通信光纤设备管理系统
WO2014009464A1 (en) Rfid-powered reading of contact-based electronic storage device in a plm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731

Address after: American New York

Patentee after: Corelle Stol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American Minnesota

Patentee before: 3M Innovation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410

Termination date: 2020120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