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10476B - 吸嘴及吸嘴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吸嘴及吸嘴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710476B CN105710476B CN201510954837.4A CN201510954837A CN105710476B CN 105710476 B CN105710476 B CN 105710476B CN 201510954837 A CN201510954837 A CN 201510954837A CN 105710476 B CN105710476 B CN 10571047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ction nozzle
- solder
- top end
- face
- matrix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29910000679 sold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6
- 238000002844 mel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018 mel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4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5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4
- 229920000049 Carbon (fi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4917 carbon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methane Chemical compound C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4411 alumi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1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0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10001021 Ferro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5
- RTAQQCXQSZGOHL-UHFFFAOYSA-N Titanium Chemical compound [Ti] RTAQQCXQSZGOH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0936 tita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52719 tita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927 fu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0881 Cu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628 ero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76 sol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VYZAMTAEIAYCRO-UHFFFAOYSA-N Chromium Chemical compound [Cr] VYZAMTAEIAYCR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1074085 Scophthalmus aquos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19 braz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94 depressogen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LQBJWKCYZGMFEV-UHFFFAOYSA-N lead tin Chemical compound [Sn].[Pb] LQBJWKCYZGMFE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61 lubr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55 mel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515 pene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04 phys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47 pl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86 pu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09 silv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332 silv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1/00—Soldering, e.g. brazing, or unsoldering
- B23K1/018—Unsoldering; Removal of melted solder or other residu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ic Connection Of Electric Components To Printed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吸嘴和吸嘴的制造方法,所述吸嘴在吸取焊料的焊料吸取装置中被使用。吸嘴具备被加热到熔融所述焊料的温度的顶端面。所述顶端面形成有非圆形的开口部,该开口部是所述熔融的焊料的抽吸路径的上游端。由此,吸嘴能够容易地从在宽度尺寸与厚度尺寸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的元件去除焊料。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被应用于吸取焊料的焊料吸取装置的吸嘴和吸嘴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焊料吸取装置用于熔融连接基板与电子元件的焊料。焊料吸取装置吸取熔融的焊料,使电子元件能够从基板分离。日本实用新型公开公报实开昭48-59722号、日本实用新型公开公报实开平3-18959号及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4-154801号公开了各种焊料吸取装置。
日本实用新型公开公报实开平3-18959号公开了从基板分离电子元件的分离方法。根据日本实用新型公开公报实开平3-18959号,作业者将导线插入焊料吸取装置的吸嘴的圆形开口部。由于焊料吸取装置的吸嘴已被加热,因此导线周围的焊料得以充分熔融。据此,作业者能够容易地从基板分离电子元件。
日本专利实用新型公报实开平3-18959号中公开的分离技术能够较佳地适用于具有圆形或正多边形截面的部位(例如导线)。但是,日本实用新型公开公报实开平3-18959号中公开的分离技术并不适合于在宽度尺寸与厚度尺寸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的端子元件(例如平端子)。若作业者使用日本实用新型公开公报实开平3-18959号中公开的分离技术,为了使平端子周围的焊料熔融而将平端子插入吸嘴,则平端子具有靠近吸嘴的部位与离开吸嘴的部位。因此,无法均匀地传热,焊料无法被充分熔融,因此作业者将无法成功从基板分离出平端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从在宽度尺寸与厚度尺寸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的元件去除焊料的吸嘴、以及该吸嘴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一个方面涉及吸嘴,所述吸嘴在吸取焊料的焊料吸取装置中被使用,并包括:
顶端面,被加热到熔融所述焊料的温度,其中,所述顶端面形成有非圆形的开口部,该开口部是所述熔融的焊料的抽吸路径的上游端。
本发明另一个方面涉及吸嘴的制造方法,所述吸嘴在吸取焊料的焊料吸取装置中被使用,所述吸嘴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工序:第一工序,准备吸嘴坯料,该吸嘴坯料具备形成有圆形的开口部的顶端面;以及第二工序,按压所述顶端面,使所述圆形的开口部变形成非圆形。
根据本发明,可使吸嘴能够容易地从在宽度尺寸与厚度尺寸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的元件去除焊料,并且可获得该吸嘴。
上述吸嘴及其制造方法的目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以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而变得更为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吸嘴的概略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吸嘴的顶端面的概略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吸嘴的概略剖视图。
图4是表示图1所示的吸嘴的例示性制造方法的概略流程图(第二实施方式)。
图5是在图4所示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吸嘴坯料的概略侧视图(按压工序前)。
图6A是可以在图4所示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夹具的概略正视图(第三实施方式)。
图6B是图6A所示的夹具的概略俯视图。
图7A是被安装于图6A所示的夹具的吸嘴坯料的概略俯视图。
图7B是被安装于图6A所示的夹具的吸嘴坯料的概略立体图。
图8是图4所示的制造方法的按压工序的概略图。
图9是第四实施方式的焊料吸取装置的概略图。
图10是第五实施方式的吸嘴的概略剖视图(按压工序后)。
图11是表示图10所示的吸嘴的吸嘴顶端部件与吸嘴基体的复合体的例示性形成过程的概略流程图(第六实施方式)。
图12是图10所示的吸嘴的吸嘴顶端部件的概略侧视图(按压工序前)。
图13是图10所示的吸嘴的吸嘴基体的概略剖视图(按压工序前)。
图14是通过图11所示的形成过程获得的复合体的概略剖视图(按压工序前)。
图15是表示图14所示的复合体的例示性形成过程的概略流程图(第七实施方式)。
图16是图14所示的复合体的吸嘴顶端部件的概略侧视图。
图17是嵌入有图16所示的吸嘴顶端部件的吸嘴基体的概略剖视图。
图18是第八实施方式的焊料吸取装置的概略图。
图19是第九实施方式的吸嘴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本发明人发现下述问题,即以往的吸嘴并不适合于从在宽度尺寸与厚度尺寸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的元件去除焊料。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对能容易地从在宽度尺寸与厚度尺寸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的元件去除焊料的吸嘴进行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吸嘴100的概略立体图。参照图1来说明吸嘴100。
吸嘴100被应用于吸取焊料的焊料吸取装置(图中未示出)。吸嘴100由焊料吸取装置加热到能够熔融焊料的温度。
吸嘴100也可由具有高导热率的金属材料制成。金属材料也可对焊料具有高耐蚀性。本实施方式的原理并不限定于被应用于吸嘴100的特定金属材料。
吸嘴100包含基端面210与顶端面220。基端面210为大致圆形。与基端面210为相反侧的顶端面220为非圆形。
去除焊料的作业者使已充分加热到能熔融焊料的温度的顶端面220接触焊料,以熔融焊料。吸嘴100在基端面210与顶端面220之间形成有让熔融的焊料经过的抽吸路径。熔融的焊料从顶端面220经由抽吸路径向基端面210抽吸。
图2是顶端面220的概略图。参照图1及图2来说明顶端面220。
如图2所示,顶端面220包含外轮廓部221与内轮廓部222。外轮廓部221规定(界定)顶端面220的外形状。内轮廓部222规定(界定)形成在顶端面220的开口部223的非圆形状。开口部223是参照图1所说明的焊料的抽吸路径的上游端。
图2中表示在顶端面220上概念性地规定的XY坐标。XY坐标的原点位于开口部223的中心。X轴在坐标原点处与Y轴正交。
内轮廓部222包含两个直线部224与两个半弧部225。两个直线部224与X轴正交。图2中用标记“X1”来表示沿着Y轴延伸的两个直线部224间的距离。两个半弧部225均朝离开坐标原点的方向弯曲。两个半弧部225的一方连结两个直线部224的上端。两个半弧部225的另一方连结两个直线部224的下端。图2中用标记“Y1”来表示Y轴上的两个半弧部225间的距离。距离“X1”短于距离“Y1”。因此,开口部223整体上呈椭圆形状。外轮廓部221勾勒出与开口部223相似的大致椭圆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距离“Y1”是第一尺寸值的例子;距离“X1”是第二尺寸值的例子;直线部224是直线边缘的例子;半弧部225是弯曲边缘的例子。
图3是吸嘴100的概略剖视图。参照图2及图3来说明吸嘴100的例示性的使用方法。
图3表示基板CBD与开关器件SWD。开关器件SWD通过焊料SDR固定于基板CBD。基板CBD包含下表面LSF、上表面USF以及焊盘LND。开关器件SWD包含从下表面LSF贯穿至上表面USF的平端子FTM。
平端子FTM一般具有大致长方形的横截面。形成在上表面USF上的焊盘LND具有围绕从上表面USF突出的平端子FTM的长椭圆形。焊料SDR位于焊盘LND上,将平端子FTM固定在基板CBD。
如图3所示,当使用者将从上表面USF突出的平端子FTM插入开口部223时,顶端面220整体上接触或接近焊盘LND。直线部224(参照图2)靠近平端子FTM的长方形截面的长边。此时,半弧部225(参照图2)靠近平端子FTM的长方形截面的短边。因此,用于固定平端子FTM的焊料SDR被切实熔融。据此,作业者能够容易地从基板CBD拆下开关器件SWD。
<第二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的吸嘴也可通过铸造或切削加工来制成。此时,形成在吸嘴顶端的开口部可以呈各种非圆形状。但是,具有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大致椭圆形状的开口部的吸嘴能够应用于需要去除焊料的各种端子。本发明人发现大致椭圆形状的开口部可通过按压加工而容易地形成。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具有大致椭圆形状的开口部的吸嘴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图4是表示吸嘴100的例示性制造方法的概略流程图。图5是按压加工前的吸嘴坯料1001的概略侧视图。参照图1至图5来说明吸嘴坯料100的制造方法。
(步骤S110)
制造者准备具有顶端面220的吸嘴坯料1001(参照图5),该顶端面220形成有圆形开口部(图中未示出)。吸嘴坯料1001既可通过切削加工来制成,也可取而代之地通过铸造来制成。本实施方式的原理并不限定于吸嘴坯料1001的特定获得方法。
图5表示在步骤S110中获得的吸嘴坯料1001(按压加工前)。如图5所示,吸嘴坯料1001包含顶端筒部230、基端筒部240及锥形筒部250。
顶端筒部230包含顶端面220。在步骤S110中,形成在顶端面220的开口部(图中未示出)为大致圆形。
基端筒部240比顶端筒部230粗。基端筒部240包含基端面210。如图3所示,基端筒部240还包含锥形内面241。锥形内面241界定朝向顶端面220逐渐变窄的锥形空间。焊料吸取装置(图中未示出)的加热芯(图中未示出)被插入锥形空间。锥形内面241相对于吸嘴100的中心轴倾斜,因此锥形内面241与由加热器加热的加热芯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因此,从加热芯向吸嘴100的导热效率得以提高。
锥形筒部250位于顶端筒部230与基端筒部240之间。锥形筒部250的外形从基端筒部240朝向顶端筒部230逐渐变窄。据此,使顶端面220的形状近似于焊盘(图中未示出),另一方面,基端筒部240从加热芯接受更多热量。此外,进行焊料的吸取作业的作业者可以容易地目测到顶端筒部230。如图3所示,锥形筒部250的至少一部分包含界定直线状的管路的内壁面251。
(步骤S120)
制造者对图5所示的吸嘴坯料1001的顶端筒部230的至少一部分进行按压。据此,让顶端筒部230的外周面具有平坦面231与曲面232(参照图1)。与此同时,顶端面220的内轮廓部222(参照图2)变得具有直线部224(参照图2)与半弧部225(参照图2),由此,大致圆形的开口部变成非圆形的开口部223(参照图2)。
按压量也可以基于吸嘴100的使用对象端子的截面来决定。例如,也可以让距离“Y1”(参照图2)超过距离“X1”的两倍的方式来决定按压量。
根据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方法,制造者可以简单且反复性地制作吸嘴100。
<第三实施方式>
本发明人开发了能够较佳地应用于吸嘴的按压的夹具。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对使用夹具的按压工序进行说明。
图6A是夹具300的概略正视图。图6B是夹具300的概略俯视图。参照图6A及图6B来说明夹具300。
如图6A所示,夹具300具备支撑块310与固定脚330。支撑块310用于支撑参照图5说明的吸嘴坯料1001。固定脚330用于将夹具300固定至按压加工机(图中未示出)。
如图6A所示,支撑块310包含第一上表面311、第二上表面312、第三上表面313、第四上表面314及平坦的下表面315。第三上表面313及第四上表面314位于第一上表面311与第二上表面312之间。第三上表面313位于第一上表面311与第四上表面314之间。第四上表面314位于第二上表面312与第三上表面313之间。被规定为第二上表面312与第三上表面313之间的距离的第四上表面314的宽度与顶端筒部230的长度大致一致。
下表面315分别与第一上表面311、第二上表面312、第三上表面313及第四上表面314大致平行。从下表面315到第一上表面311的距离比从下表面315到第二上表面312的距离长,与基端筒部240的直径大致相同。从下表面315到第二上表面312的距离比从下表面315到第四上表面314的距离长。从下表面315到第四上表面314的距离比从下表面315到第三上表面313的距离长。如图6B所示,在第一上表面311上,形成有切入部316。从下表面315和第二上表面312之间的距离与从下表面315和第四上表面314之间的距离的差是用于决定顶端筒部230的按压量的因素。
图7A是被安装于夹具300的吸嘴坯料1001的概略俯视图。图7B是被安装于夹具300的吸嘴坯料1001的概略立体图。参照图4、图6、图7A及图7B来说明使用夹具的按压工序。
参照图5说明的吸嘴坯料1001(按压加工前)的基端筒部240被嵌入至夹具300的切入部316(参照图7A)。此时,吸嘴坯料1001的顶端筒部230由第四上表面314予以支撑。吸嘴坯料1001的锥形筒部250位于第三上表面313的上方。
如图7B所示,顶端筒部230从第二上表面312突出。参照图4说明的步骤S120中的按压量由顶端筒部230从第二上表面312的突出量所决定。
图8是按压工序(图4的步骤S120)的概略图。参照图8来说明按压工序。
将安装于夹具300的吸嘴坯料1001配置在按压加工机的按压杆320的下方。按压杆320包含大致圆柱状的按压盘321与杆322。按压盘321形成在杆322的下端。
按压盘321包含平坦的下表面323和从下表面323朝上方延伸的外周面324。在外周面324上形成有缺口部325。因此,下表面323呈大致弓形(D字形)。
以使吸嘴坯料1001的顶端筒部230位于按压盘321的下表面323的下方,且使吸嘴坯料1001的锥形筒部250位于缺口部325的下方的方式来定位夹具300。因此,当按压杆320下降时,选择性地按压顶端筒部230。当按压盘321的下表面323抵接于支撑块300的第二上表面312时,按压杆320的下降停止。因此,吸嘴坯料1001不会被过度按压。
夹具300的第四上表面314及按压杆320的按压盘321的下表面323均平坦,因此在顶端筒部230上形成平坦面231(参照图1)。取而代之地,按压顶端筒部230的按压件的按压面也可以弯曲。此时,顶端筒部230具有整体上弯曲的外周轮廓(例如椭圆形)。
<第四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吸嘴能够利用于各种焊料吸取装置。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对例示性的焊料吸取装置进行说明。
图9是第四实施方式的焊料吸取装置400的概略图。参照图9来说明焊料吸取装置400。
吸嘴100被用作焊料吸取装置400的一部分。焊料吸取装置400除了吸嘴100以外,还具备泵410、过滤器420、管430、筒状的加热芯440及加热器450。
加热芯440包含顶端部441及基端部442。顶端部441向吸嘴100隆起。顶端部441与由吸嘴100的锥形内面241界定的空间相匹配。顶端部441的外周面整体上接触锥形内面241。
加热器450被支撑于基端部442。由于顶端部441的外周面整体上接触锥形内面241,因此从加热器450产生的热从加热芯440有效地传递至吸嘴100。
管430与加热芯440一起界定从吸嘴100向泵410延伸的抽吸路径。泵410在抽吸路径内形成负压环境。因此,从形成在吸嘴100的顶端面220的开口部223流入的熔融状态的焊料经由抽吸路径朝向泵410流动。过滤器420被配置在加热芯440与泵410之间。过滤器420捕捉沿着抽吸路径流动的焊料。管430由对焊料或其它环境因素具有高耐蚀性的材料制成。例如,不锈钢可以较佳地应用于管430。
<第五实施方式>
吸嘴也可由物性互不相同的多个部件构成。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对由两个部件构成的例示性的吸嘴进行说明。
图10是第五实施方式的吸嘴100A的概略剖视图。参照图4、图9及图10来说明吸嘴100A。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了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标记。关于标注了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标记的构成要素,请参照第一实施方式的说明。
吸嘴100A具备吸嘴顶端部件200与吸嘴基体500。吸嘴顶端部件200由对焊料的耐蚀性比吸嘴基体500高的材料制成。可以将铁、铁合金、铝、铝合金、不锈钢、钛、碳纤维、碳纤维与铝的复合材料或者碳纤维与铝合金的复合材料等各种材料用作吸嘴顶端部件200的材料。本实施方式的原理并不限定于被应用于吸嘴顶端部件200的特定材料。
吸嘴基体500由导热率比吸嘴顶端部件200高的材料制成。可以将铜或铜合金等各种材料用作吸嘴基体500的材料。本实施方式的原理并不限定于被应用于吸嘴基体500的特定材料。
吸嘴顶端部件200包含顶端环260及插入体270。顶端环260形成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顶端面220。顶端环260从吸嘴基体500露出,另一方面,从顶端环260延伸的插入体270被吸嘴基体500包围。
吸嘴顶端部件200及吸嘴基体500均为筒状。吸嘴基体500与吸嘴顶端部件200一起界定抽吸路径。
吸嘴基体500包含顶端筒部530、基端筒部540及锥形筒部550。顶端筒部530及锥形筒部550界定供吸嘴顶端部件200的插入体270插入的开口洞559。开口洞559是形成在吸嘴基体500中的贯穿孔。在插入体270被插入开口洞559之后,顶端筒部530在参照图4所说明的按压工序(步骤S120)中,与吸嘴顶端部件200一同接受按压。
基端筒部540包含用于界定朝向顶端面220逐渐变窄的锥形空间560的锥形内面541。锥形内面541也可抵接于参照图9所说明的加热芯440。
<第六实施方式>
包含按压工序的制造原理(参照第二实施方式)可以较佳地应用于在第五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吸嘴的制造。与依赖于切削等的加工方法不同,借助按压工序的加工方法能够使向吸嘴顶端部件传热的吸嘴基体大致均匀地包围吸嘴顶端部件。因此,若制造者基于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制造原理来制造吸嘴,则难以在吸嘴的顶端面产生温度不均。如在第五实施方式中说明,按压工序是在吸嘴顶端部件与吸嘴基体的结合之后进行。也可使用各种方法来形成吸嘴顶端部件与吸嘴基体的复合体。在第六实施方式中,对吸嘴顶端部件与吸嘴基体的复合体的例示性的形成技术进行说明。
图11是表示吸嘴顶端部件200与吸嘴基体500的复合体的例示性形成过程的概略流程图。图12是吸嘴顶端部件200(按压工序前)的概略侧视图。图13是吸嘴基体500(按压工序前)的概略剖视图。参照图4、图10至图13来说明吸嘴顶端部件200与吸嘴基体500的复合体的形成过程。
图11所示的流程图对应于参照图4所说明的步骤S110。
(步骤S210)
制造者将对焊料具有高耐蚀性的材料(例如铁、铁合金、铝、铝合金、不锈钢、钛、碳纤维、碳纤维与铝的复合材料、碳纤维与铝合金的复合材料)加以切削加工,形成图12所示的吸嘴顶端部件200。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铁、铁合金、铝、铝合金、不锈钢、钛、碳纤维、碳纤维与铝的复合材料以及碳纤维与铝合金的复合材料中的至少一种材料作为第一材料的例子。
图12所示的吸嘴顶端部件200的顶端环260的外周面勾勒出大致圆形的外形轮廓。顶端环260的内周面界定大致圆形的开口部223。
插入体270从顶端环260沿着抽吸路径延伸。插入体270的外径比顶端环260的外周面的外径小,另一方面,插入体270的内径与顶端环260的内径大致一致。
(步骤S220)
制造者准备图13所示的吸嘴基体500。吸嘴基体500也可通过对铜或铜合金等具有高导热率的材料进行切削加工来形成。本实施方式的原理并不限定于吸嘴基体500的特定获得方法。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将铜或铜合金作为第二材料的例子。
吸嘴基体500包含顶端面520。当吸嘴顶端部件200被插入吸嘴基体500时,吸嘴基体500的顶端面520抵接于吸嘴顶端部件200的顶端环260。
吸嘴基体500的开口洞559包含第一区域551和第二区域552。第一区域551沿着抽吸路径从顶端面520朝向锥形空间560延伸。第二区域552形成在第一区域551与锥形空间560之间。第一区域551的截面形状与由吸嘴顶端部件200的插入体270的外周面所界定的截面形状相匹配。第一区域551也可比插入体270稍长。因此,制造者可以将插入体270插入第一区域551,直到顶端环260紧贴吸嘴基体500的顶端面520为止。制造者也可追加性地对吸嘴基体500与吸嘴顶端部件200的边界用银进行钎焊(brazing)处理。据此,吸嘴顶端部件200被牢固地固定至吸嘴基体500。
第二区域552的长度及直径也可以设定成与组装吸嘴100A的焊料吸取装置(图中未示出)的管(图中未示出)的外径及长度相匹配。本实施方式的原理并不限定于第二区域552的特定形状。
(按压工序)
图14是由参照图11说明的步骤S220所获得的复合体101的概略剖视图。参照图4、图10、图11及图14来说明按压工序。
参照图4所说明的按压工序(步骤S120)能够适用于包含吸嘴顶端部件200和吸嘴基体500的复合体101。图14表示在按压工序中被按压的按压区域。按压区域被设定在顶端环260与顶端筒部530的全部或一部分(插入体270的一部分)。在按压工序中,当按压区域被按压时,形成图10所示的吸嘴100A。
在按压工序后,也可对顶端面220及顶端面220周围的外表面进行锡铅镀敷处理。也可在其它表面区域形成镀铬层或铝扩散涂层之类的涂层。据此,吸嘴100A可以具有优良的作业性,并对焊料或其它环境因素具有高耐蚀性。
吸嘴顶端部件200包含与顶端面220相反侧的基端部280。如图14所示,基端部280离开按压区域。基端部280在按压工序中不受按压,因此在按压工序后,基端部280界定真圆度比顶端面220高的基端孔(图中未示出)。
焊料吸取装置(图中未示出)的管(图中未示出)的截面形状一般为大致圆形。如上所述,基端部280在按压工序后仍能够维持高真圆度,因此吸嘴顶端部件200与焊料吸取装置的管的连接处的截面形状的变化不会过大。
<第七实施方式>
若吸嘴顶端部件由容易变形的金属材料制成,则在结合吸嘴顶端部件与吸嘴基体的工序期间,吸嘴顶端部件有可能发生变形。这会导致吸嘴制造效率下降。在第七实施方式中,对在加工过程中难以引起吸嘴顶端部件的意外变形的吸嘴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图15是表示复合体101(参照图14)的例示性形成过程的概略流程图。图16是吸嘴顶端部件201的概略侧视图。图17是嵌入有吸嘴顶端部件201的吸嘴基体500的概略剖视图。参照图14至图17来说明吸嘴顶端部件200与吸嘴基体500的复合体的形成过程。
(步骤S211)
制造者将对焊料具有高耐蚀性的材料(例如铁、铁合金、铝、铝合金、不锈钢、钛、碳纤维、碳纤维与铝的复合材料、碳纤维与铝合金的复合材料)加以切削加工,形成图16所示的吸嘴顶端部件201。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将铁、铁合金、铝、铝合金、不锈钢、钛、碳纤维、碳纤维与铝的复合材料以及碳纤维与铝合金的复合材料中的至少一种材料作为第一材料的例子。
如图16所示,吸嘴顶端部件201包含顶端部261及插入体271。顶端部261的外周面勾勒出大致圆形的外形轮廓。插入体271是从顶端部261延伸的圆柱。插入体271的外径小于顶端部261的外周面的外径。与参照图12所说明的吸嘴顶端部件201不同,在步骤S211中获得的吸嘴顶端部件201为实心。
(步骤S221)
制造者将插入体271推入吸嘴基体500内,直到吸嘴顶端部件201的顶端部261抵接至吸嘴基体500的顶端面520为止。如上所述,吸嘴顶端部件201为实心,因此难以在步骤S221的加工过程中发生变形。因此,吸嘴顶端部件201也可被压入吸嘴基体500。
(步骤S230)
在将吸嘴顶端部件201嵌入吸嘴基体500之后,制造者也可对吸嘴顶端部件201进行穿孔处理,形成从顶端面220延伸到基端部280的贯穿孔290(参照图14)。由此,形成图14所示的复合体101。
与第六实施方式同样地,制造者也可进行钎焊处理。钎焊处理也可在步骤S221与步骤S230之间执行。
<第八实施方式>
在第五实施方式至第七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吸嘴能够应用于各种焊料吸取装置。在第八实施方式中,对例示性的焊料吸取装置进行说明。
图18是第八实施方式的焊料吸取装置400A的概略图。参照图18来说明焊料吸取装置400A。对于与第四实施方式及/或第五实施方式共同的构成要素,标注了与第四实施方式及/或第五实施方式相同的标记。关于标注了与第四实施方式及/或第五实施方式相同的标记的构成要素,请参照第四实施方式及/或第五实施方式的说明。
吸嘴100A被用作焊料吸取装置400A的一部分。与第四实施方式同样地,焊料吸取装置400A具备泵410、过滤器420、筒状的加热芯440及加热器450。关于这些构成要素,请参照第四实施方式的说明。
焊料吸取装置400A还具备管430A。管430A包含从被加热器450加热的加热芯440突出的顶端部431。顶端部431被插入吸嘴100A内,并与吸嘴顶端部件200的基端部280相连。
管430A由对焊料或其它环境因素具有高耐蚀性的材料制成。例如,不锈钢可以较佳地应用于管430A。管430A也可与吸嘴顶端部件200一起覆盖吸嘴基体500的内面。此时,焊料与吸嘴基体500之间难以产生接触。因此,吸嘴基体500难以产生腐蚀/侵蚀。
加热芯440的顶端部441抵接于吸嘴基体500的锥形内面541。因此,加热器450发出的热通过加热芯440及吸嘴基体500有效地传递至吸嘴顶端部件200。
泵410对由吸嘴100A及管430A所界定的抽吸路径进行减压。因此,借助吸嘴顶端部件200的顶端面220而熔融的焊料经由抽吸路径流向泵410。配置在泵410与加热芯440之间的过滤器420捕捉朝向泵410移动的熔融焊料。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泵410作为减压装置的例子。
<第九实施方式>
吸嘴也可具备加热器。在第九实施方式中,对具备加热器的例示性的吸嘴进行说明。
图19是第九实施方式的吸嘴100B的概略图。参照图19来说明吸嘴100B。对于与第五实施方式共同的构成要素,标注了与第五实施方式相同的标记。关于标注了与第五实施方式相同的标记的构成要素,请参照第五实施方式的说明。
吸嘴100B是通过第六实施方式或第七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制造方法来制造。与第五实施方式同样地,吸嘴100B具备吸嘴顶端部件200。关于吸嘴顶端部件200,请参照第五实施方式的说明。
吸嘴100B具备吸嘴基体500B及加热器600。与第五实施方式同样地,吸嘴基体500B包含顶端筒部530。关于顶端筒部530,请参照第五实施方式的说明。
图19概略性表示焊料吸取装置的管。吸嘴基体500B包含基端筒部540B。基端筒部540B围绕管。加热器600被配置在基端筒部540B与管之间。因此,加热器600能够有效地加热吸嘴基体500B。
吸嘴100B在吸嘴顶端部件200的基端部280的外周形成有环状的小空隙。焊料吸取装置的管的顶端被插入该小空隙内。因此,形成从开口部223到管的可靠的抽吸路径。
通过上述各实施方式说明的设计原理能够适用于各种吸嘴。通过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一实施方式说明的各特征中的一部分也可适用于通过另一实施方式说明的吸嘴。
上述实施方式主要包含具有以下结构的吸嘴。具有以下结构的吸嘴可以容易地从在宽度尺寸与厚度尺寸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的元件去除焊料。
上述实施方式的一个方面所涉及的吸嘴在吸取焊料的焊料吸取装置中被使用。吸嘴具备被加热到熔融所述焊料的温度的顶端面。所述顶端面形成有非圆形的开口部,该开口部是所述熔融的焊料的抽吸路径的上游端。
根据该结构,在吸嘴的顶端面形成有非圆形的开口部,该开口部是熔融的焊料的抽吸路径的上游端,因此作业者能够容易地从在宽度尺寸与厚度尺寸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的元件去除焊料。
上述结构中,吸嘴也可包括:吸嘴顶端部件,包含形成所述顶端面的顶端环和从所述顶端环延伸的插入体;以及吸嘴基体,形成有供所述插入体插入的开口洞。所述吸嘴基体也可具有比所述吸嘴顶端部件高的导热率。所述吸嘴顶端部件对所述焊料的耐蚀性也可以比所述吸嘴基体高。
根据该结构,吸嘴基体具有比吸嘴顶端部件高的导热率,因此顶端面有效地得到加热。吸嘴顶端部件对焊料的耐蚀性比吸嘴基体高,因此吸嘴难以产生腐蚀/侵蚀。
上述结构中,所述插入体也可包含与所述顶端环相反侧的基端部。所述基端部也可界定真圆度比所述非圆形的开口部高的基端孔。
根据该结构,插入体的基端部界定真圆度比非圆形的开口部高的基端孔,因此插入体的基端部容易连结至其它管部件。
上述结构中,所述开口部也可在通过所述开口部的中心的第一直线上具有第一尺寸值,在所述中心处与所述第一直线正交的第二直线上具有比所述第一尺寸值短的第二尺寸值。
根据该结构,形成于顶端面的开口部在贯穿开口部中心的第一直线上具有第一尺寸值,在中心处与所述第一直线正交的第二直线上具有比第一尺寸值短的第二尺寸值,因此作业者能够容易地从在宽度尺寸与厚度尺寸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的元件去除焊料。
上述结构中,所述顶端面也可包含界定所述开口部的内缘。所述内缘也可包含:一对直线边缘,相互隔开所述第二尺寸值,沿着所述第一直线延伸;以及一对弯曲边缘,以连结所述一对直线边缘的端部的方式而弯曲。
根据该结构,界定开口部的内缘包含相互隔开第二尺寸值且沿着第一直线延伸的一对直线边缘、以及以连结一对直线边缘的端部的方式弯曲的一对弯曲边缘,因此作业者能够将在宽度尺寸与厚度尺寸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的元件插入开口部,容易地去除焊料。
上述结构中,所述弯曲边缘也可朝离开所述中心的方向弯曲。
根据该结构,弯曲边缘朝离开中心的方向弯曲,因此作业者能够将在宽度尺寸与厚度尺寸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的元件插入开口部,容易地去除焊料。
上述结构中,所述焊料吸取装置也可具备加热器、被所述加热器加热的加热芯、从所述加热芯延伸的管体以及降低所述管体的内压的减压装置。所述吸嘴基体也可连接于所述加热芯。基端部也可连接于所述管体。
根据该结构,吸嘴基体连接于被加热器加热的加热芯,因此吸嘴基体得到切实加热。吸嘴基体具有高导热率,因此加热器的热有效地传递至吸嘴顶端部件。基端部连接于从加热芯延伸的管体,因此焊料被焊料吸取装置切实地吸取。
上述结构中,吸嘴也可具备加热所述吸嘴基体的加热器。
根据该结构,吸嘴基体连接于被加热器加热的加热芯,因此吸嘴基体得到切实加热。吸嘴基体具有高导热率,因此加热器的热有效地传递至吸嘴顶端部件。
上述实施方式的另一个方面所涉及的吸嘴的制造方法能够制造在吸取焊料的焊料吸取装置中被使用的吸嘴。所述吸嘴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工序:第一工序,准备吸嘴坯料,该吸嘴坯料具备形成有圆形的开口部的顶端面;以及第二工序,按压所述顶端面,使所述圆形的开口部变形成非圆形。
根据该制造方法,形成在吸嘴的顶端面的圆形的开口部被变形成非圆形,因此制造者能够制造适合于从在宽度尺寸与厚度尺寸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的元件去除焊料的吸嘴。
上述制造方法中,所述第一工序也可包含如下子工序:加工第一材料来形成吸嘴顶端部件的子工序,该吸嘴顶端部件具有形成所述顶端面的顶端部和从所述顶端部延伸的插入体;以及将所述插入体插入形成在吸嘴基体的开口洞的子工序,该吸嘴基体由第二材料制成,该第二材料具有比所述第一材料高的导热率,且该第二材料对所述焊料的耐蚀性比所述第一材料高。
根据该制造方法,吸嘴基体具有比吸嘴顶端部件高的导热率,因此顶端面有效地得到加热。吸嘴顶端部件对焊料的耐蚀性比吸嘴基体高,因此吸嘴难以产生腐蚀和侵蚀。
上述制造方法中,所述第一工序还可包含通过钻开贯穿孔而形成所述圆形的开口部的子工序,所述贯穿孔贯穿所述顶端部及所述插入体。
根据该制造方法,可以容易地在吸嘴内形成用于抽吸焊料的抽吸路径。
上述制造方法中,所述第二工序还可包含一体地按压所述顶端部与所述插入体的一部分的工序。
根据该制造方法,顶端部及插入体的一部分一体地受到按压,因此可以容易地在顶端面上形成非圆形的开口部。另一方面,插入体的其它部分能够维持圆形的开口部,因此插入体可以容易地连结于其它管部件。
上述制造方法中,所述准备吸嘴的工序还可包含将所述顶端部及所述插入体焊接至所述吸嘴基体的子步骤。
根据该制造方法,顶端部及插入体被焊接至吸嘴基体,因此吸嘴顶端部件牢固地连接于吸嘴基体。
上述制造方法还可包括在所述吸嘴基体的表面形成耐蚀性涂层的工序。
根据该制造方法,在吸嘴基体的表面形成耐蚀性涂层,因此吸嘴难以产生腐蚀和侵蚀。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上述实施方式的原理可较佳地应用于去除焊料的装置。
Claims (8)
1.一种吸嘴,其特征在于,在吸取焊料的焊料吸取装置中被使用,并包括:
吸嘴顶端部件,包含形成顶端面的顶端环和从所述顶端环延伸的插入体,该顶端面被加热到熔融所述焊料的温度;以及
吸嘴基体,形成有供所述插入体插入的开口洞,其中,
所述顶端面形成有非圆形的开口部,该开口部是所述熔融的焊料的抽吸路径的上游端,
所述插入体包含与所述顶端环相反侧的基端部,在所述顶端环和所述基端部之间具有比所述基端部更扁平的截面形状,
所述吸嘴基体具有顶端筒部、基端筒部、及锥形筒部,该顶端筒部与所述插入体具有扁平的截面形状的部分对应,该基端筒部位于所述顶端筒部的相反侧,该锥形筒部形成在所述顶端筒部与所述基端筒部之间且外形从所述基端筒部朝向所述顶端筒部逐渐变窄,
所述顶端筒部的外形形成为相对于所述吸嘴基体的中心轴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部在通过所述开口部的中心的第一直线上具有第一尺寸值,在所述中心处与所述第一直线正交的第二直线上具有比所述第一尺寸值短的第二尺寸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嘴,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端面包含界定所述开口部的内缘,
所述内缘包含:一对直线边缘,相互隔开所述第二尺寸值,沿着所述第一直线延伸;以及一对弯曲边缘,连结所述一对直线边缘的端部而弯曲。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边缘朝离开所述中心的方向弯曲。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嘴,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嘴基体具有比所述吸嘴顶端部件高的导热率,
所述吸嘴顶端部件对所述焊料的耐蚀性比所述吸嘴基体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嘴,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端部界定真圆度比所述非圆形的开口部高的基端孔。
7.一种吸嘴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吸嘴在吸取焊料的焊料吸取装置中被使用,所述吸嘴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工序:
第一工序,准备吸嘴坯料,该吸嘴坯料具备形成有圆形的开口部的顶端面;以及
第二工序,按压所述顶端面,使所述圆形的开口部变形成非圆形,
所述第一工序包含如下子工序:
加工第一材料来形成吸嘴顶端部件的子工序,该吸嘴顶端部件具有形成所述顶端面的顶端部和从所述顶端部延伸的插入体;以及
将所述插入体插入形成在吸嘴基体的开口洞的子工序,该吸嘴基体由第二材料制成,该第二材料具有比所述第一材料高的导热率,且该第二材料对所述焊料的耐蚀性比所述第一材料高,
所述第二工序包含一体地按压所述顶端部与所述插入体的一部分的子工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嘴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序还包含通过钻开贯穿孔而形成所述圆形的开口部的子工序,所述贯穿孔贯穿所述顶端部及所述插入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462094694P | 2014-12-19 | 2014-12-19 | |
US62/094,694 | 2014-12-19 | ||
JP2015-146168 | 2015-07-23 | ||
JP2015146168A JP6152140B2 (ja) | 2014-12-19 | 2015-07-23 | ノズル及びノズルの製造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710476A CN105710476A (zh) | 2016-06-29 |
CN105710476B true CN105710476B (zh) | 2019-03-22 |
Family
ID=561284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954837.4A Active CN105710476B (zh) | 2014-12-19 | 2015-12-17 | 吸嘴及吸嘴的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776271B2 (zh) |
CN (1) | CN10571047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968804B2 (en) * | 2016-01-14 | 2018-05-15 | Reliance Industries, Llc | Nozzle for retractable fall arrest |
TWM565084U (zh) | 2016-10-26 | 2018-08-11 | 美商米沃奇電子工具公司 | 焊接工具 |
US10307850B2 (en) * | 2017-08-24 | 2019-06-04 | Micron Technology, Inc. | Solder removal from semiconductor devices |
USD852596S1 (en) | 2017-10-26 | 2019-07-02 |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 Soldering tool |
CN107627003A (zh) * | 2017-11-10 | 2018-01-26 | 中工科安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从工件上拆卸接插件的方法及其实现该方法的装置 |
JP6913254B2 (ja) * | 2018-07-20 | 2021-08-04 | 株式会社Fuji | 部品装着機の吸着ノズル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187972A (en) * | 1978-03-28 | 1980-02-12 | Pace Incorporated | Apparatus including general purpose desolderer and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general purpose desolderer to either a soldering iron or a special purpose desolderer |
US4997121A (en) * | 1989-06-29 | 1991-03-05 | Hakko Corporation | Nozzle of solder suction device |
CN2193219Y (zh) * | 1994-01-09 | 1995-03-29 | 黄安顺 | 多功能电烙铁头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003049A (en) * | 1960-01-14 | 1961-10-03 | John F Thomas | Soldering irons |
US3484033A (en) * | 1966-09-13 | 1969-12-16 | Sachs Ersa Kg | Tool for removing solder |
US3881087A (en) * | 1973-02-22 | 1975-04-29 | Gunmaster Ind Corp | Tip unit for an electric soldering gun |
US4206864A (en) * | 1977-06-23 | 1980-06-10 | Rauchwerger George P | Electrically heated high speed de-soldering tool |
US4204299A (en) * | 1978-07-07 | 1980-05-27 | Fortune William S | Replaceable tip for desoldering tools |
US4328920A (en) * | 1979-03-26 | 1982-05-11 | Pace Incorporated | Portable electronics repair system including improved desolderer for use therewith |
US4424930A (en) * | 1981-06-29 | 1984-01-10 | Cooper Industries, Inc. | Carbon-based soldering and de-soldering tip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
US4560101A (en) * | 1983-06-16 | 1985-12-24 | Cooper Industries, Inc. | Self-locking, removeable tapered tips for soldering and de-soldering tools |
US4602144A (en) * | 1984-09-18 | 1986-07-22 | Pace Incorporated | Temperature controlled solder extractor electrically heated tip assembly |
US4686737A (en) * | 1985-08-28 | 1987-08-18 | Fortune William S | Desoldering tip assembly |
US4919322A (en) * | 1989-03-06 | 1990-04-24 | Fortune William S | Desoldering tip and replacement apparatus |
JPH0745103B2 (ja) | 1990-07-12 | 1995-05-17 | 正博 芦塚 | ハンダ吸取り機 |
US5280668A (en) * | 1992-12-10 | 1994-01-25 | Fortune William S | Desoldering tool with replaceable tip apparatus |
US5810241A (en) * | 1996-09-16 | 1998-09-22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Solder bonding/debonding nozzle insert |
DE29714929U1 (de) * | 1997-08-20 | 1998-12-17 | Cooper Tools GmbH, 74354 Besigheim | Befestigungsvorrichtung |
JP2004154801A (ja) * | 2002-11-05 | 2004-06-03 | Hakko Kk | はんだ吸取装置のノズル |
JP2006135228A (ja) * | 2004-11-09 | 2006-05-25 | Funai Electric Co Ltd | Ic取り外し用熱風ブロワー |
-
2015
- 2015-11-17 US US14/943,933 patent/US9776271B2/en active Active
- 2015-12-17 CN CN201510954837.4A patent/CN10571047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187972A (en) * | 1978-03-28 | 1980-02-12 | Pace Incorporated | Apparatus including general purpose desolderer and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general purpose desolderer to either a soldering iron or a special purpose desolderer |
US4997121A (en) * | 1989-06-29 | 1991-03-05 | Hakko Corporation | Nozzle of solder suction device |
CN2193219Y (zh) * | 1994-01-09 | 1995-03-29 | 黄安顺 | 多功能电烙铁头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9776271B2 (en) | 2017-10-03 |
US20160175958A1 (en) | 2016-06-23 |
CN105710476A (zh) | 2016-06-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710476B (zh) | 吸嘴及吸嘴的制造方法 | |
CN103706928B (zh) | 耐腐蚀冶金复合双金属钢管的直缝埋弧焊焊接方法 | |
CN104759781B (zh) | 一种代银铜磷锡药皮钎料环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155592A (zh) | 一种铜钢双金属管端头结构及其密封焊接方法 | |
CN112439964A (zh) | 焊接喷嘴及其生产方法以及组件的选择性焊接方法 | |
JP2006190662A (ja) | 配線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の製造に用いる抵抗溶接機 | |
KR20160041980A (ko) | 열식 질량 유량계 및 질량 유량 제어 장치 | |
CN103203608A (zh) | 一种提高管壳式换热器钎焊接头质量的方法 | |
JP6466071B2 (ja) | ステンレス製の自動車用燃料配管 | |
CN104919238B (zh) | 快速连接设备 | |
JPWO2014077144A1 (ja) | 端子金具付き電線 | |
CN110340475B (zh) | 一种复合炒锅的加工工艺 | |
JP6152140B2 (ja) | ノズル及びノズルの製造方法 | |
JP4566857B2 (ja) | 半田ごて用のこて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2012106256A (ja) | 中子支持金具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KR101051884B1 (ko) | 용접팁의 제조방법 | |
JP2007533466A (ja) | 炉内ろう付け工程 | |
KR200417670Y1 (ko) | 냉각시스템용 오일분리기 케이스의 성형장치 | |
CN206356685U (zh) | 极细管的金属接触反应钎焊结构 | |
JP2017091864A (ja) | 端子付導電部材製造方法及び導電部材 | |
JP2011079003A (ja) | めっき処理製品のろう付方法 | |
WO2023143087A1 (zh) | 端盖加工方法、端盖及管路组件 | |
CN204913087U (zh) | 一种双胀铜钎焊接口对接管 | |
CN213003242U (zh) | 用于电阻焊的下电极结构 | |
CN207006498U (zh) | 一种空调用消声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