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00049B - 一种棱镜片及其制作方法、背光模组及vr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棱镜片及其制作方法、背光模组及vr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00049B
CN105700049B CN201610267140.4A CN201610267140A CN105700049B CN 105700049 B CN105700049 B CN 105700049B CN 201610267140 A CN201610267140 A CN 201610267140A CN 105700049 B CN105700049 B CN 1057000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t
prismatic lens
substrate
opening portion
backlight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6714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00049A (zh
Inventor
陈家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OE Opt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OE Opt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OE Opt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26714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700049B/zh
Publication of CN1057000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00049A/zh
Priority to PCT/CN2017/080753 priority patent/WO2017186006A1/zh
Priority to US15/567,868 priority patent/US20180217302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000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000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4Prisms
    • G02B5/045Prism array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11/00Producing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or pris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11/00Producing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or prisms
    • B29D11/0074Production of other optical el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B29D11/00009- B29D11/0073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on the light output side of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3Prismatic sheet or layer; Brightness enhancement element, sheet or lay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65Manufacturing aspects; Material aspe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11/00Producing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or prisms
    • B29D11/00009Production of 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B29D11/00278Lenticular sheets
    • B29D11/00288Lenticular sheets made by a rotating cylind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棱镜片及其制作方法、背光模组及VR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以在不增加VR显示装置体积的前提下,减弱用户所看到的图像发生畸变。该棱镜片包括基材,所述基材的一侧为入光面,另一侧为出光面,所述基材作为入光面的一侧设有多个凹坑,各所述凹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凹坑包括开口部、凹坑底部以及连接开口部和凹坑底部的斜壁部;所述开口部所形成的开口面积大于所述凹坑底部的底面面积。该背光模组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提的棱镜片。本发明提供的棱镜片用于VR显示装置中。

Description

一种棱镜片及其制作方法、背光模组及VR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棱镜片及其制作方法、背光模组及VR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VR显示装置又称虚拟现实显示装置,其是将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技术应用到显示装置中,使用户能够沉浸到三维动态视景环境,并与VR显示装置实现人机交互,体验到身临其境的感受。
一般来说,VR显示装置中显示屏与人眼之间的透镜面积相对于显示屏的面积比较大,这样就能调整显示屏的显示的图像光线出射方向,减弱用户看到的图像发生畸变,使用户看到的图像比较逼真;但是,这种减小用户看到的图像发生畸变的方法是以增加VR显示装置中的透镜面积为前提的,这会使得VR显示装置的体积变得比较大,不利于VR显示装置的可穿戴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棱镜片及其制作方法、背光模组及VR显示装置,以在降低VR显示装置体积的前提下,减弱用户所看到的图像发生畸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棱镜片,该棱镜片,包括基材,所述基材的一侧为入光面,另一侧为出光面,所述基材作为入光面的一侧设有多个凹坑,各所述凹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凹坑包括开口部、凹坑底部以及连接开口部和凹坑底部的斜壁部;所述开口部所形成的开口面积大于所述凹坑底部的底面面积。
基于上述棱镜片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棱镜片。
基于上述背光模组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VR显示装置,该VR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背光模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棱镜片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棱镜片中,基材作为入光面的一侧设有多个凹坑,且每个凹坑的开口部与凹坑底部通过斜壁部相连,当光线从基材作为入光面的一侧通过基材时,光线能够进入各个凹坑中,并在凹坑的斜壁部发生多次反射,并最终通过折射从基材作为出光面的一侧出射;而且,由于凹坑的开口部所形成的开口面的面积大于凹坑底部对应的底面的面积,这样凹坑从开口部到凹坑底部是以逐渐收缩的方式形成,使得光线在凹坑的斜壁部不仅能够发生折射或多次反射,而且还可以通过凹坑逐渐收缩的方向控制光线的出射方向;将这种棱镜片用于VR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向显示屏提供的背光具有良好的指向性,使显示屏显示的图像出射光线得到调节,而不用过分增加VR显示装置中透镜相对于显示屏的面积,即可减小用户看到的图像发生畸变,这不仅能够使用户更好的体验到VR显示装置带来的沉浸感,而且,由于不用过分增加VR显示装置中透镜相对于显示屏的面积,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VR显示装置的体积,便于实现VR显示装置的可穿戴化。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棱镜片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第一种棱镜片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中凹坑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棱镜片的俯视图;
图5为图4所示的第二种棱镜片的A-A剖视图;
图6为图4中凹坑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棱镜片的俯视图;
图8为图7所示的第二种棱镜片的A-A剖视图;
图9为图7中凹坑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图1提供的第一种棱镜片和图4提供的第二种棱镜片用于背光模组后,背光模组的配光曲线三维示意图;
图11为图7提供的第三种棱镜片用于背光模组后,背光模组的配光曲线三维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基材, 11-入光面;
110-凹坑, 111-开口部;
112-斜壁部, 113-凹坑底部;
12-出光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棱镜片及其制作方法、背光模组及VR显示装置,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图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棱镜片,包括基材1,基材1的一侧为入光面11,与入光面11相对的另一侧为出光面12,基材1作为入光面11的一侧设有多个凹坑110,各凹坑110间隔设置;请参阅图3、图6和图9,每个凹坑110包括开口部111、凹坑底部113以及连接开口部111和凹坑底部113的斜壁部112;开口部111所形成的开口面积大于凹坑底部113对应的底面的面积。
光线传输时,光线从基材1作为入光面11的一侧入射,从基材1作为出光面12的一侧出射。
具体的,光线从凹坑110的开口部111进入凹坑110内,在凹坑110的斜壁部112发生多次发射,最终通过折射的方式,从凹坑110的斜壁部112或凹坑底部113折射,最终从基材1作为出光面12的一侧出射。
通过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光线传输过程可知,本实施例提供的棱镜片中,基材1作为入光面11的一侧设有多个凹坑110,且每个凹坑110的开口部与凹坑底部113通过斜壁部112相连,当光线从基材1作为入光面11的一侧通过基材1时,光线能够进入各个凹坑110中,并在凹坑110的斜壁部112发生多次反射,并最终通过折射从基材1作为出光面12的一侧出射;而且,由于凹坑110的开口部111所形成的开口面的面积大于凹坑底部113对应的底面的面积,这样凹坑110从开口部111到凹坑底部113是以逐渐收缩的方式形成,使得光线在凹坑110的斜壁部112不仅能够发生折射或多次反射,而且还可以通过凹坑110逐渐收缩的方向控制光线的出射方向;将这种棱镜片用于VR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向显示屏提供的背光具有良好的指向性,使显示屏显示的图像出射光线得到调节,而不用过分增加VR显示装置中透镜相对于显示屏的面积,即可减小用户看到的图像发生畸变,这不仅能够使用户更好的体验到VR显示装置带来的沉浸感,而且,由于不用过分增加VR显示装置中透镜相对于显示屏的面积,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VR显示装置的体积,便于实现VR显示装置的可穿戴化。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基材1可以为薄膜或者板材;一般来说,当基材1为薄膜形式时,基材1为聚酯薄膜或塑料薄膜,但不仅限于此;当基材1为板材时,基材1为塑料板材,但不仅限于此。
而上述实施例中凹坑110的形状多种多样,但无论如何,而且,凹坑110的收缩方向是通过上述实施例中开口面与斜壁部112所呈的倾斜夹角α决定的,不同的倾斜夹角α凹坑的收缩方向不同,对应的,该棱镜片用在背光模组后,能够控制光线的出射方向。
考虑到棱镜片的应用,凹坑110的开口部所在平面与斜壁部112所呈的倾斜夹角α在10°~70°。具体的,上述实施例中凹坑110的开口部111所形成的开口可以为圆形或多边形。
一、开口面为圆形时,各凹坑110均为圆锥状凹坑或圆台状凹坑。
请参阅图3,当各凹坑110均为圆锥状凹坑时,圆锥状凹坑的底面与开口部111相对应,圆锥状凹坑的锥面与斜壁部112对应,圆锥状凹坑的锥顶与凹坑底部113相对应,此时,凹坑底部113为点状结构,且凹坑110的开口部所在平面与斜壁部112所呈的倾斜夹角α是指圆锥状凹坑的锥面与圆锥状凹坑的底面所呈的夹角,根据可知,该夹角与圆锥状凹坑的底面直径d和圆锥状凹坑的高度h的比例有关,在圆锥状凹坑的底面直径d确定的情况下,圆锥状凹坑的高度h受到倾斜夹角α的限制。
例如:圆锥状凹坑的底面直径d为0.005mm~0.1mm,圆锥状凹坑的高度h为0.005mm~0.1mm。
当α=10°,圆锥状凹坑的底面直径d为0.08mm时,圆锥状凹坑的高度h为0.01mm。
当α=45°,圆锥状凹坑的底面直径d为0.01mm时,圆锥状凹坑的高度h为0.005mm。
当α=60°,圆锥状凹坑的底面直径d为0.1mm时,圆锥状凹坑的高度h为0.0866mm。
当α=65°,圆锥状凹坑的底面直径d为0.0933mm时,圆锥状凹坑的高度h为0.1mm。
当α=70°,圆锥状凹坑的底面直径d为0.005mm时,圆锥状凹坑的高度h为0.0069mm。
请参阅图6,当各凹坑110均为圆台状凹坑时,圆台状凹坑的下底面与开口部111相对应,圆台状凹坑的侧壁与斜壁部112相对应,圆台状凹坑的上底面与凹坑底部113相对应,此时,凹坑底部113为面状结构,且凹坑110的开口部所在平面与斜壁部112所呈的倾斜夹角α是指圆台状凹坑结构的下底面与圆台状凹坑的侧壁所呈的夹角,根据可知,该夹角与圆台状凹坑的下底面直径d1、圆台状凹坑的下底面直径d2以及圆台状凹坑的高度h有关,在圆台状凹坑的高度h确定的情况下,圆台状凹坑的下底面直径d1与圆台状凹坑的下底面直径d2的差值受到倾斜夹角α的限制。
例如:圆台状凹坑的下底面直径d1为0.01mm~0.1mm,圆台状凹坑的上底面直径d2为0.005mm~0.09mm,圆台状凹坑的高度h为0.005mm~0.1mm。
当α=10°,圆台状凹坑的高度h为0.00838mm时,圆台状凹坑的下底面直径d1为0.1mm,圆台状凹坑的上底面直径d2为0.005mm;
当α=30°,圆台状凹坑的高度h为0.0274mm时,圆台状凹坑的下底面直径d1为0.1mm,圆台状凹坑的上底面直径d2为0.005mm;
当α=45°,圆台状凹坑的高度h为0.005mm时,圆台状凹坑的下底面直径d1为0.1mm,圆台状凹坑的上底面直径d2为0.09mm;
当α=60°,圆台状凹坑的高度h为0.01mm时,圆台状凹坑的下底面直径d1为0.0415mm,圆台状凹坑的上底面直径d2为0.03mm;
当α=65°,圆台状凹坑的高度h为0.00536mm时,圆台状凹坑的下底面直径d1为0.01mm,圆台结状凹坑的上底面直径d2为0.005mm;
当α=70°,圆台状凹坑的高度h为0.1mm时,圆台状凹坑的下底面直径d1为0.09mm,圆台状凹坑的上底面直径d2为0.0172mm。
二、开口面为多边形结构时,各凹坑110均为棱锥状凹坑或棱台状凹坑。
请参阅图9,以棱锥状凹坑为例,棱锥状凹坑的底面与开口部111相对应,棱锥状凹坑的棱面与斜壁部112相对应,棱锥状凹坑的锥顶与凹坑底部113相对应,此时,凹坑底部113为面状结构,且凹坑110的开口部所在平面与斜壁部112所呈的倾斜夹角α是指棱锥状凹坑的底面与棱锥状凹坑的棱面所呈的夹角,该夹角与棱锥状凹坑的具体结构、以及该棱锥状凹坑的边长和高度有关;例如:当棱锥状凹坑为正棱锥状凹坑时,正棱锥状凹坑的底面边长a为0.005mm~0.1mm,正棱锥状凹坑的高度h为0.005mm~0.1mm。
当正棱锥状凹坑为三棱锥状凹坑,倾斜夹角α如图9所示,且下面结合附图说明不同倾斜夹角α与三棱锥状凹坑的底面边长a和三棱锥状凹坑的高度h的关系。
当α=10°,三棱锥状凹坑的底面边长a为0.098mm时,三棱锥状凹坑的高度h为0.005mm;
当α=30°,三棱锥状凹坑的底面边长a为0.1mm时,三棱锥状凹坑的高度h为0.0167mm;
当α=45°,三棱锥状凹坑的底面边长a为0.0173mm时,三棱锥状凹坑的高度h为0.005mm;
当α=60°,三棱锥状凹坑的底面边长a为0.05mm时,三棱锥状凹坑的高度h为0.025mm;
当α=70°,三棱锥状凹坑的底面边长a为0.007mm时,三棱锥状凹坑的高度h为0.0056mm;
当α=70°,三棱锥状凹坑的底面边长a为0.1mm时,三棱锥状凹坑的高度h为0.08mm。
另外,为了证明凹坑110形状不同时,棱镜片对背光模组的配光曲线的影响,将上述实施例给出的棱镜片应用于背光模组后,对背光模组的配光曲线进行测定。
而根据上述实施例给出的棱镜片中的凹坑形状,可以将棱镜片分为如下两类:
第一类:该棱镜片中的凹坑110为圆锥状凹坑或圆台状凹坑,倾斜夹角α为45°,由于这类凹坑的斜壁部112关于圆锥状凹坑的中心轴或圆台状凹坑的中心轴对称,使得光线在通过棱镜片后,所形出射的光线同样对称,这样将该类棱镜片应用于背光模组后,背光模组的配光曲线对称分布,图10为该类棱镜片应用于背光模组后,背光模组的配光曲线三维图;从图10可以看出,当棱镜片中的凹坑110为圆锥状凹坑或圆台状凹坑时,背光模组的配光曲线呈旋转对称分布,这也从试验角度证明了凹坑形状对背光模组配光曲线的影响。
第二类:该棱镜片中的凹坑110为三棱锥状凹坑,倾斜夹角α为45°,将该棱镜片应用于背光模组的导光板出光面,背光模组的配光曲线测试结构如图11所示;从图11可以看出,当棱镜片中的凹坑110为三棱锥状凹坑时,背光模组的配光曲线呈非镜面对称分布;而且,背光模组的配光曲线的非镜面对称性与三棱锥状凹坑的非镜面对称性相对应,即三棱锥状凹坑为三重旋转对称,背光模组的配光曲线同样为三重旋转对称。另外,经过大量试验发现,如果棱锥状凹坑为n重旋转对称结构,那么背光模组的配光曲线亦为n重旋转对称形状;如果棱锥状凹坑为非旋转对称结构,那么背光模组的配光曲线亦为非旋转对称形状。
通过上述测定结果分析可知,通过对棱镜片上的凹坑形状和参数进行限定,可以控制设有该棱镜片的背光模组的配光曲线不同,这样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配光曲线的要求,选择棱镜片用于背光模组中即可。
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棱镜片用于背光模组时,棱镜片的入光面11与导光板的出光面相对。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各凹坑110的排布方式比较自由,可以均匀排布在基材1作为入光面11的一侧,也可以不均匀的排布在基材1作为入光面11的一侧;但为了更为均匀的调节光线,上述实施例中各凹坑110均匀的排布在基材1作为入光面11的一侧。
优选的,上述实施例中各凹坑110以六角密排的方式或正方形排列的方式设在基材1作为入光面11的一侧,且相邻凹坑110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为0.005mm~0.1mm,以这种方式排布的各个凹坑,不仅凹坑的均匀度比较好,而且凹坑110在基材1作为入光面11一侧设置的密度也比较合适,不会因为凹坑110在基材1作为入光面11一侧分布较少,而影响棱镜片的光线调节能力。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公开的棱镜片的制作方法,包括:提供一种设有多个凸起的模具,利用模具上的各凸起在基材1上形成多个凹坑,完成棱镜片的制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棱镜片的制作方法的有益效果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棱镜片的有益效果相同。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可以根据基材1的材料以及所选用的工艺选择模具,下面给出举例说明棱镜片的制作方法,但不仅限于所列。
一、当模具为滚轮时,多个凸起设在滚轮的表面,利用该模具上的各凸起在基材1上形成多个凹坑110的方法包括:
在基材1作为入光面11的一侧形成光敏胶涂层;
将滚轮滚过光敏胶涂层,使得滚轮上的各凸起对应的图案转移到光敏胶涂层上,在光敏胶涂层形成多个凹坑110;
将形成多个凹坑110的光敏胶涂层经过光固化,得到棱镜片。
至于上述基材1和光敏胶的种类多种多样,例如,基材1可以选择常见的PET薄膜,即聚酯薄膜,该聚酯薄膜的厚度为0.3mm~1mm,光敏胶涂层材料为紫外光敏胶,光敏胶涂层的厚度为0.005mm~0.1mm。
二、当模具为射出成型工艺中所采用的模具时,利用模具上的各凸起在基材1上形成多个凹坑110的方法包括:
采用射出成型工艺在所述模具中形成棱镜片,具体过程为,将制作棱镜片的材料加热加压熔融,然后注射到模具中冷却,得到表面形成有凹坑110的基材1,即棱镜片。
三、当模具为可加热模具时,利用模具上的各凸起在基材1上形成多个凹坑110的方法包括:
将模具加热到目标温度,将基材1放入模具中,使得基材1与各个凸起接触的部位形成凹坑110,得到棱镜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背光模组,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棱镜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棱镜片的有益效果相同。另外,该背光模组可以为直下式背光模组或侧入式背光模组均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VR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背光模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VR显示装置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棱镜片的有益效果相同。
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VR显示装置多种多样,特别涉及VR穿戴设备,而VR穿戴设备一般以VR穿戴眼镜的实现方式存在,这种VR穿戴眼镜包括显示器、以及设在显示屏与人眼之间的透镜;显示器由背光模组和显示屏组成,且背光模组可以为侧入式背光模组也可以为直下式背光模组。
以背光模组为侧入式背光模组为例,普通的侧入式背光模组提供给显示屏的背光没有指向性,这样显示器显示的图像出射光线到达人眼后,用户看到的图像极易发生畸变,所以,一般在显示器和人眼之间会设置能够调整图像出射光线的透镜,从而降低用户看到的图像发生畸变,且透镜的面积相对显示屏面积足够大,才能充分降低用户看到的图像发生畸变;可见,VR穿戴眼镜的体积受到透镜面积的影响,必须足够大,才能满足要求。
而在普通的侧入式背光模组的导光板和光学膜片之间设置棱镜片后,由于该棱镜片可以通过其中凹坑110逐渐收缩的方向控制光线的出射方向,使得侧入式背光模组提供给显示屏的背光具有良好的指向性,从而使显示器显示的图像出射光线得到调节,因此,即使不在显示器和人眼之间设置够调整图像出射光线的透镜,用户看到的图像发生畸变的可能性也会相对较低(与普通侧入式背光模组相比),而为了进一步降低用户看到的图像发生畸变,可以在显示器和人眼之间可以设置透镜,但由于显示器显示的图像出射光线已经被显示器中背光模组的调节,所以,该透镜的面积相对显示屏面积并不需要做的特别大,所以,VR穿戴眼镜的体积虽然受到透镜面积的影响,但是并不需要足够大,就可以满足要求。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VR穿戴眼镜中,显示器的背光模组中设置上述棱镜片后,能够使VR穿戴眼镜小型化,便于穿戴,且能够降低图像发生畸变,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沉浸感。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棱镜片,包括基材,所述基材的一侧为入光面,另一侧为出光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片应用于背光模组,所述基材作为入光面的一侧设有多个凹坑,各所述凹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凹坑包括开口部、凹坑底部以及连接开口部和凹坑底部的斜壁部;所述开口部所形成的开口面积大于所述凹坑底部的底面面积;光线从所述凹坑的开口部进入所述凹坑内,在所述凹坑的斜壁发生多次反射,使得光线沿着从所述开口部到所述凹坑底部的方向出射;
所述凹坑的高度为0.005mm~0.1mm,各所述凹坑以六角密排的方式或正方形排列的方式设在基材作为入光面的一侧,相邻所述凹坑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为0.005mm~0.1mm;所述凹坑的开口部所在平面与侧壁面所呈的夹角α为10°~7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棱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的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棱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的形状为圆形时,各所述凹坑均为圆锥状凹坑或圆台状凹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棱镜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圆锥状凹坑的底面与所述开口部相对应,所述圆锥状凹坑的底面直径为0.005mm~0.1mm;或,
所述圆台状凹坑的下底面与所述开口部相对应,所述圆台状凹坑的上底面与所述凹坑底部相对应,所述圆台状凹坑的下底面直径为0.01mm~0.1mm,所述圆台状凹坑的上底面直径为0.005mm~0.09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棱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的形状为多边形,各所述凹坑均为棱锥状凹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棱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锥状凹坑为正棱锥状凹坑时,所述正棱锥状凹坑的底面与所述开口部相对应,所述正棱锥状凹坑的底面边长为0.005mm~0.1mm。
7.一种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棱镜片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一种设有多个凸起的模具,利用模具上的各所述凸起在基材上形成多个凹坑,完成棱镜片的制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棱镜片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为滚轮,多个所述凸起设在所述滚轮的表面;
利用模具上的各所述凸起在基材上形成多个凹坑的方法包括:
在基材作为入光面的一侧形成光敏胶涂层;
将滚轮滚过光敏胶涂层,使得滚轮上的各所述凸起对应的图案转移到光敏胶涂层上,在光敏胶涂层形成多个凹坑;
将形成多个凹坑的光敏胶涂层经过光固化,得到棱镜片。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棱镜片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模具上的各所述凸起在基材上形成多个凹坑的方法为:
采用射出成型工艺在所述模具中形成所述棱镜片;或,
将模具加热到目标温度,将基材放入模具中,使得基材各个凸起接触的部位形成凹坑,得到所述棱镜片。
10.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棱镜片。
11.一种VR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模组。
CN201610267140.4A 2016-04-26 2016-04-26 一种棱镜片及其制作方法、背光模组及vr显示装置 Active CN1057000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67140.4A CN105700049B (zh) 2016-04-26 2016-04-26 一种棱镜片及其制作方法、背光模组及vr显示装置
PCT/CN2017/080753 WO2017186006A1 (zh) 2016-04-26 2017-04-17 棱镜片及其制作方法、背光模组及vr显示装置
US15/567,868 US20180217302A1 (en) 2016-04-26 2017-04-17 Prism Shee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Backlight Module and VR Display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67140.4A CN105700049B (zh) 2016-04-26 2016-04-26 一种棱镜片及其制作方法、背光模组及vr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00049A CN105700049A (zh) 2016-06-22
CN105700049B true CN105700049B (zh) 2018-11-30

Family

ID=562176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67140.4A Active CN105700049B (zh) 2016-04-26 2016-04-26 一种棱镜片及其制作方法、背光模组及vr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80217302A1 (zh)
CN (1) CN105700049B (zh)
WO (1) WO201718600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00049B (zh) * 2016-04-26 2018-11-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棱镜片及其制作方法、背光模组及vr显示装置
WO2023184696A1 (zh) 2022-04-01 2023-10-05 瑞仪光电(南京)有限公司 于光学膜片上设计多个锥状结构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91869A (zh) * 2006-11-24 2008-06-0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光学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49834A (zh) * 2007-07-20 2009-01-21 深圳大学 一种具有微光学结构背光系统及导光板
CN104375325A (zh) * 2014-11-17 2015-02-25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透明显示装置
CN204515177U (zh) * 2015-03-17 2015-07-29 明基材料有限公司 调光薄膜
CN105068298A (zh) * 2015-06-23 2015-11-18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视角扩大膜及包括其的广视角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30111A (ja) * 2002-05-10 2003-11-19 Olympus Optical Co Ltd 発光ユニット、照明装置、及び投影表示装置
JP2007234578A (ja) * 2006-01-31 2007-09-13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面発光体、表示装置及び調光部材
CN100468089C (zh) * 2006-03-03 2009-03-1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棱镜片及采用该棱镜片的背光模组
WO2008020514A1 (fr) * 2006-08-17 2008-02-21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Appareil émetteur de lumière en surface
JP2009210911A (ja) * 2008-03-05 2009-09-17 Fujifilm Corp 光学用積層シート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TWI365305B (en) * 2008-06-20 2012-06-01 Coretronic Corp Backlight module
CN102326447A (zh) * 2009-02-24 2012-01-1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基板和有机el发光装置
JPWO2011030594A1 (ja) * 2009-09-11 2013-02-04 旭化成イーマテ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点光源用光拡散板及び直下型点光源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TW201212699A (en) * 2010-09-10 2012-03-16 Au Optronics Corp Organic emitting device
WO2012161996A1 (en) * 2011-05-20 2012-11-29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Light management film
CN104121517A (zh) * 2013-04-24 2014-10-29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
TW201523095A (zh) * 2013-12-11 2015-06-16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背光模組及其製造方法
US9645301B2 (en) * 2014-03-28 2017-05-09 Rambus Delaware Llc Lighting assembly with edge-lit light guide and structured cover
CN204028390U (zh) * 2014-07-22 2014-12-17 翰博高新材料(合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视角偏转结构棱镜膜
CN104965344B (zh) * 2015-07-10 2018-09-11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导光板的制造方法
CN105700049B (zh) * 2016-04-26 2018-11-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棱镜片及其制作方法、背光模组及vr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91869A (zh) * 2006-11-24 2008-06-0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光学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49834A (zh) * 2007-07-20 2009-01-21 深圳大学 一种具有微光学结构背光系统及导光板
CN104375325A (zh) * 2014-11-17 2015-02-25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透明显示装置
CN204515177U (zh) * 2015-03-17 2015-07-29 明基材料有限公司 调光薄膜
CN105068298A (zh) * 2015-06-23 2015-11-18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视角扩大膜及包括其的广视角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00049A (zh) 2016-06-22
US20180217302A1 (en) 2018-08-02
WO2017186006A1 (zh) 2017-1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38841B2 (en) Laminated diffuser
CN102323687B (zh) 一种裸眼3d液晶显示器及制作方法
TW200907497A (en) Double-sided turning film
TWI594015B (zh) 目鏡光學系統
WO2014198206A1 (zh) 视觉立体漂浮图像的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00049B (zh) 一种棱镜片及其制作方法、背光模组及vr显示装置
TW200409961A (en) Light control film
CN108400132B (zh) 发光二极管元件、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TW201042303A (en) Light guide plate, surface-emitting apparatus,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a light guide plate
CN108413295A (zh) 一种降低ugr值的立体照明装置
CN101191853A (zh) 光学板
US20210011291A1 (en) Vr lens structure and display device
TWI627441B (zh) 目鏡光學系統
TW201830080A (zh) 目鏡光學系統
CN207704058U (zh) 一种减反射玻璃盖板
CN204989624U (zh) 一种目镜系统和头戴显示器
JP2004090450A (ja) マイクロレンズ駒、マイクロレンズ駒形成方法、マイクロレンズスタンパ、マイクロレンズスタンパの製造方法、マイクロレンズ成形体、プラスチックレンズシート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CN108710166B (zh) 一种基于聚乙烯醇/甘油凝胶的微透镜阵列及制作方法
CN215729261U (zh) 一种投影幕布
CN100538152C (zh) 照明装置及用于该照明装置的光控制构件以及使用这些装置的图像显示装置
WO2006109907A1 (en) Method and mold for manufacturing a continuous microlens
US11726237B2 (en) Light diffuser plate,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lighting device
Cheng et al. Micro fabrication of microlens arrays by micro dispensing
WO2022152310A1 (zh) 一种投影幕布
TWI630435B (zh) 目鏡光學系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