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89016A - 模拟机柜的内部容器及包括内部容器的模拟机柜 - Google Patents

模拟机柜的内部容器及包括内部容器的模拟机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89016A
CN105689016A CN201510952296.1A CN201510952296A CN105689016A CN 105689016 A CN105689016 A CN 105689016A CN 201510952296 A CN201510952296 A CN 201510952296A CN 105689016 A CN105689016 A CN 1056890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frame side
thin metal
metal strip
longitudinal 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5229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韦达特·德米尔卡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inder GmbH
Original Assignee
Binder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DE202014010516.2U external-priority patent/DE202014010516U1/de
Application filed by Binder GmbH filed Critical Binder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56890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890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5/00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 F16B5/0004Joining sheets, plates or panels in abutting relationship
    • F16B5/0032Joining sheets, plates or panels in abutting relationship by moving the sheets, plates, or panels or the interlocking key parallel to the abutting edge
    • F16B5/0036Joining sheets, plates or panels in abutting relationship by moving the sheets, plates, or panels or the interlocking key parallel to the abutting edge and using hook and slot or keyhole-type connec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3/00Containers or dishes for laboratory use, e.g. laboratory glassware; Droppers
    • B01L3/50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 B01L3/508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rigid containers not provided for abo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1/00Enclosures; Cham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1/00Enclosures; Chambers
    • B01L1/02Air-pressure chambers; Air-locks therefor
    • B01L1/025Environmental cham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200/00Solutions for specific problems relating to 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 B01L2200/02Adapting objects or devices to another
    • B01L2200/025Align devices or objects to ensure defined positions relative to each oth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200/00Solutions for specific problems relating to 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 B01L2200/14Process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 B01L2200/141Preventing contamination, tampering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matology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模拟机柜(200)的内部容器(100),其中将至少两个钩形紧固元件(400)被布置在内部容器(100)中以便紧固到模拟机柜(200)的壳体(300),并且模拟机柜(200)包括这种内部容器(100)和壳体(300),其中壳体(300)具有接合元件(500),该接合元件可以被钩形紧固元件(400)接合。

Description

模拟机柜的内部容器及包括内部容器的模拟机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拟机柜的内部容器及包括该内部容器的模拟机柜。
背景技术
在科研实验室和工业实验室中使用模拟机柜来模拟对环境的生物学、化学、和/或物理影响。模拟机柜包括内部容器和壳体,其中将内部容器布置在所述壳体中并紧固到所述壳体。
作为实验室加热机柜的模拟机柜可从例如DE4116500A1中获知。
在现有技术的模拟机柜中,由于将内部容器紧固到壳体从而在内部容器与壳体之间形成接触因而产生问题,尤其是由于热桥形成所导致的温度分布,所述壳体包括在内部容器的内室中的模拟环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部容器和模拟机柜,其中将内部容器紧固到模拟机柜的壳体从而具有简单的设计,并且其中基本上避免内部容器与壳体之间的任何接触。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的内部容器及具有权利要求11的特征的包括该内部容器的模拟机柜而实现。
从属权利要求中公开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和其它改进方案。
在根据本发明的模拟机柜的内部容器中,将至少两个钩形紧固元件布置在内部容器以便紧固到模拟机柜的壳体。钩形紧固元件是用于将内部容器紧固到模拟机柜的壳体的特别简单的方式。钩形紧固可以有利地以特别简单的方式而形成并且必要时可以再次分离,即简单地通过使钩形紧固元件接合和分离。尤其是,无需使用另外的紧固装置将内部容器紧固到壳体。例如,可以放弃使用螺钉或铆钉。这样,可以将潜在的热桥的数量保持在低水平。
有利地,可将至少一个薄金属带材布置在内部容器中,该薄金属带材具有第一纵向边缘和第二纵向边缘,各纵向边缘大体上被布置成平行于薄金属带材的纵向轴线,其中薄金属带材至少包括一个、优选地数个凹部,各凹部构成一个钩形紧固元件。这种薄金属带材可以特别容易地且以具有成本效益的方式制造,例如可以简单地从薄板金属轧辊中轧制并切割出具有某个长度的薄金属带材。可以相对简单的方式(例如通过冲压)在薄金属带材中获得凹部。这样,提供用于形成钩形紧固元件的易于实施的可选择方法。
优选地将薄金属带材以一个角度布置在内部容器中,其中优选地将薄金属带材的第二纵向边缘布置在内部容器中并且具体地具有优选地大体为90°的角度。通过这种布置,可以特别容易地将钩形紧固元件插入相应的对应物中。
有利地,将薄金属带材布置在内部容器的第一侧壁,并且将另一个薄金属带材布置在与第一侧壁相对的内部容器的第二侧壁。利用分别被布置在内部容器的相对侧壁的两个薄金属带材,可以将内部容器紧固到模拟机柜壳体的两侧,由此能够实现特别稳定的紧固。另外,内部容器可以以自支撑的方式被紧固到壳体并且具有高的固有刚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第一纵向边缘具有由凹部所构成的底切。在这里和在下文中,术语“底切(undercut)”是指主体的凹部,一部分的主体可通过该凹部从主体的剩余部分中自由地突出。当用底切将紧固元件紧固时,与所述紧固元件相对应的对应物与所述底切接合。底切是特别简单和有利的形成钩形紧固元件的可选择方法。
在本发明的另一改进方案中,凹部具有框架,该框架包括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至少一个第一框架侧部、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第二框架侧部、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第三框架侧部;其中将第一框架侧部的第一端布置在薄金属带材的第一纵向边缘,并且将第一框架侧部布置在相对于第一纵向边缘小于或等于90°的第一角度,将第二框架侧部的第一端布置在第一框架侧部的第二端,并且将第二框架侧部布置在相对于第一框架侧部小于180°的第二角度,优选地大体上垂直于薄金属带材的纵向轴线,并且将第三框架侧部的第一端布置在第二框架侧部的第二端,将第三框架侧部的第二端布置在第一纵向边缘。这里,具体地在不同于第一框架侧部的第一端的位点的位点,将第三框架侧部的第二端布置在第一纵向边缘。在钩形紧固元件与相应的接合元件之间形成钩形连接期间,由于以这种方式布置第一框架侧部,可减小钩形紧固元件与接合元件之间的接触面积,因此也可减少潜在的热桥。当形成钩形连接时,第二框架侧部可为接合元件提供支撑。
第三框架侧部有利地包括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至少一个第一部段及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第二部段,其中将第一部段的第一端布置在第二框架侧部的第二端,将第二部段的第二端布置在第一纵向边缘,并且以相对于第二部段小于180°的角度布置第一部段。可以利用第一部段和第二部段来调整凹部的几何形状,以适应某个使用目的。具体地,第二部段被布置成从第一部段中在朝向第一纵向边缘的方向上弯曲。
优选地,第三框架侧部包括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第三部段,其中将第三部段的第一端布置在第一部段的第二端并且将第三部段的第二端布置在第二部段的第一端,其中优选地将第三框架侧部的第三部段布置成大体上平行于薄金属带材的纵向轴线。因此,将第三部段布置在第一部段与第二部段之间。第三部段是改变凹部的几何形状的另一种可选择方法。具体地,在将第三部段布置成大体上平行于薄金属带材纵向轴线的情况下,可以基于第三部段的长度而改变平行于薄金属带材纵向轴线的凹部的纵向延伸长度。
第一框架侧部有利地包括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至少一个第一部段及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第二部段,其中将第一部段的第一端布置在薄金属带材的第一纵向边缘并且将第一部段的第二端布置在第二部段的第一端,将第二部段的第二端布置在第二框架侧部的第一端,并且将第一部段布置在相对于第二部段小于180°的角度。优选地,将第一框架侧部的第一部段布置成垂直于薄金属带材的纵向轴线。利用第一框架侧部的第一部段和第二部段,可以改变底切的一个实施例并且尤其可以提高钩形紧固元件的自由端的稳定性。
优选地,第一框架侧部包括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第三部段,其中将第三部段的第一端布置在第一部段的第二端,并且将第三部段的第二端布置在第二部段的第一端,其中优选地将第一框架侧部的第三部段大体上布置成平行于薄金属带材的纵向轴线。因此,将第三部段布置在第一部段与第二部段之间。具体地,第三部段可在平行于薄金属带材的纵向轴线的方向上延伸。
钩形紧固元件有利地是由薄金属带材冲压而成。采用冲压方法,可以以特别简单、具有成本效益且快速的方式制造构成钩形紧固元件的凹部。
根据本发明的模拟机柜包括如上所述的内部容器和壳体,,其特征在于,壳体具有可以被钩形紧固元件接合的接合元件。这里,接合元件优选地具有与钩形紧固元件相对应的形状。钩形紧固元件和与该紧固元件相对应的接合元件的配合是用于将内部容器紧固到模拟机柜壳体的特别简单的构思。利用钩形紧固,可以将内部容器浮动地支撑在模拟机柜的壳体中,从而提供内部容器在壳体中的简单组装。
优选地,将至少一个薄金属带材布置在壳体中,该薄金属带材具有第一纵向边缘和第二纵向边缘,第一纵向边缘和第二纵向边缘各自大体上平行于薄金属带材的纵向轴线,其中薄金属带材包括至少一个、优选地数个突出部,各突出部构成接合元件。接合元件是由突出部而实现,其中所述突出部能够与钩形紧固元件的凹部接合。
有利地以一个角度将薄金属带材布置在壳体中,其中优选地以具体地大体为90°的角度将薄金属带材的第二纵向边缘布置在壳体中。通过这种布置,尤其是当也以一个角度将钩形紧固元件布置在内部容器中时,可以以特别简单的方式形成钩形连接。
有利地,将薄金属带材布置在壳体的第一侧壁并且将另一个薄金属带材布置在与第一侧壁相反的壳体的第二侧壁。因此,可以将内部容器紧固在壳体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从而形成内部容器在壳体处的特别稳定的紧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第一纵向边缘具有由突出部所构成的底切。当把内部容器紧固到壳体时,接合元件的底切可以与由凹部所构成的钩形紧固元件的底切接合,因此提供特别简单的紧固可选择方法。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突出部具有框架;该框架至少包括: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第一框架侧部、及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第二框架侧部,其中将第一框架侧部的第一端布置在薄金属带材的第一纵向边缘并且将第一框架侧部布置在相对于第一纵向边缘小于或等于90°的第一角度,并且将第二框架侧部的第一端布置在第一框架侧部的第二端并且将第二框架侧部的第二端布置在第一纵向边缘。这里,在不同于将第一框架侧部的第一端布置在纵向边缘的位点的位点,将第二框架侧部的第二端具体地布置在薄金属带材的纵向边缘。在形成钩形紧固元件与相应的接合元件之间的钩形连接期间,由于以这种方式布置第一框架侧部,因而可减小钩形紧固元件与接合元件之间的接触面积并因此也减少潜在的热桥。通过以相对于第一纵向边缘的锐角而布置第一框架侧部,可以形成插入斜面。
第一框架侧部有利地至少包括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第一部段、及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第二部段,其中将第一部段的第一端布置在薄金属带材的第一纵向边缘并且将第一部段的第二端布置在第二部段的第一端,其中优选地将第一部段布置成垂直于薄金属带材的纵向边缘,将第二部段的第二端布置在第二框架侧部的第一端,并且以相对于第二部段小于180°的角度布置第一部段。当形成钩形连接时,第一部段尤其可提供用于钩形紧固元件的支撑区域。第二部段可形成用于被接合的钩形紧固元件的插入斜面。
优选地,第一框架侧部包括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第三部段,其中将第三部段的第一端布置在第一部段的第二端,并且将第三部段的第二端布置在第二部段的第一端,其中优选地将第一框架侧部的第三部段布置成大体上平行于薄金属带材的纵向轴线。因此,将第三部段布置在第一框架侧部的第一部段与第二部段之间。利用第三部段,可以获得被接合的钩形紧固元件的侧向稳定。
第二框架侧部有利地包括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至少一个第一部段、及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第二部段,其中将第一部段的第一端布置在第二框架侧部的第一端,其中将第一部段优选地布置成平行于薄金属带材的纵向轴线,将第二部段的第二端布置在第一纵向边缘,并且以相对于第二部段小于180°的角度布置第一部段。
优选地,第二框架侧部包括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第三部段,其中将第三部段的第一端布置在第二框架侧部的第一端并且将第三部段的第二端布置在第二框架侧部的第一部段的第一端,其中优选地将第三部段布置成垂直于薄金属带材的纵向轴线。因此第三部段的第一端是第二框架侧部的第一端,并且第一部段跟随第三部段。基于具体地被布置成垂直于薄金属带材的纵向轴线的第三部段,可以避免将内部容器插入壳体时的阻力,例如采用由第一部段和第一框架侧部所构成的顶端的形式,并因此也避免任何损伤的危险。
一般来说,底切的框架侧部和/或突出部可具体化为平直或弯曲的形状。框架侧部所邻接的部分可具体化为圆形的形状。
优选地,壳体包括:至少一个接合元件,钩形紧固元件可以从第一方向与该第一接合元件接合,和至少第二接合元件,钩形元件可以从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与该第二接合元件接合,其中特别是第一和第二接合元件具体化为相对于彼此是镜像对称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接合元件具体化为使得钩形紧固元件可以从两个相反方向与接合元件接合,特别是使得接合元件具有相对于被布置成垂直于薄金属带材纵向轴线的横向轴线的对称形状。
这些实施例允许当使薄金属带材围绕横向轴线旋转180°时,内部容器的钩形紧固元件也可以与壳体的接合元件接合。具体地,这样可以将薄金属带材使用于壳体的两侧。
第一纵向边缘有利地包括至少第一部段和至少第二部段,其中第一部段与第二纵向边缘的距离短于第二部段与第二纵向边缘的距离,并且其中将突出部被布置在第二部段。在使上述接合元件与相应的钩形紧固元件接合时,钩形紧固元件在第一纵向边缘的第二部段的区域接合。这样,可以使紧固元件的总接触面积最小化。就热损失或者冷温度的传递而言,这种紧固元件接触面积的最小化是特别有利的。
有利地,接合元件是由薄金属带材冲压而成。通过冲压,可以以特别简单的、具有成本效益、且耗费很少时间的方式制造接合元件。
有利地,接合元件的数量不大于钩形紧固元件的数量,因此每个接合元件可以与相应的钩形紧固元件接合。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改进方案,其中在钩形紧固元件与接合元件接合状态下,设置有接合元件的平面与钩形紧固元件所位于的平面,形成优选地大体为90°的角度。这样,接合元件与钩形紧固元件并不位于一个平面中,这另外有助于使接合元件与钩形紧固元件之间的接触面积最小化。
附图说明
利用以下的附图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包括内部容器和壳体的模拟机柜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2示出了根据图1的内部容器的侧壁的俯视图;
图3a示出了钩形紧固元件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
图3b示出了钩形紧固元件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
图3c示出了钩形紧固元件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
图3d示出了图2的放大的细部以及钩形紧固元件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
图3e示出了钩形紧固元件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
图4示出了根据图1的壳体的内壁的俯视图的细部;
图5a示出了接合元件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
图5b示出了接合元件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
图5c示出了接合元件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
图5d示出了接合元件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
图5e示出了接合元件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
图5f示出了图4的放大的细部以及接合元件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
图6示出了在将根据图1的内部容器接合到模拟机柜的壳体之前的、根据图3d的钩形紧固元件和根据图5f的接合元件的图示。
具体实施方式
在各个附图中,在这里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用于相同功能的元件。为了更好地进行概述,在各个附图中仅用附图标记来标注相关的元件。
图1示出了模拟机柜200的透视图,该模拟机柜200包括内部容器100和壳体300。
内部容器100可具有立方体的形状并且具有内室,其中内部容器100是由五个侧壁所限定,使得内部容器的一个侧壁是开放的,该侧壁在下文中被称为门侧。
模拟机柜200的壳体300分别具有允许将内部容器100插入壳体300中的形状和尺寸。可将门单元布置在壳体300的侧壁,以便打开和关闭模拟机柜200。将内部容器100插入壳体300中,从而将内部容器100的门侧布置在壳体300带有门单元的侧壁处。因此,当门单元为打开时,能够经过内部容器100的门侧进入内部容器100的内室。
壳体300是由五个侧壁所限定。具体地,壳体300包括第一侧壁310和布置成与第一侧壁310相对的第二侧壁312,在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之间布置有包括用于门单元的框架的第三侧壁313,该第三侧壁313大体上垂直于第一侧壁310和第二侧壁312。框架具有彼此相对布置的第一框架侧部314和第二框架侧部315,各框架侧部分别从壳体300的第一侧壁310和/或第二侧壁312与第三侧壁313相交接的边缘处平行地延伸。将薄金属带材330布置在框架侧部314并且将薄金属带材320布置在框架侧部315,其中在图1的透视图只可看到薄金属带材320。将接合元件500布置在每个薄板属带材320和330处,这些接合元件500在将内部容器100紧固到壳体300期间可以分别被钩形紧固元件400所接合。在图4和图5a至图5e中也示出了各接合元件500。在图1中,尚未将内部容器100紧固在壳体300中。
在内部容器100的第一侧壁110和与第一侧壁110相反的第二侧壁112处,一个薄金属带材120和一个薄金属带材130分别具有数个(例如四个)钩形紧固元件400,如从图2中可见。这里,将薄金属带材130布置成与薄金属带材120相反。薄金属带材120的纵向轴线123以及优选地薄金属带材130的纵向轴线123在平行于第一侧壁110和/或第二侧壁112的边缘的方向上延伸,将第一侧壁110和第二侧壁112各自布置在内部容器100的门侧的各自边缘。薄金属带材120和130的长度可大体上等同于所述边缘的长度。可将薄金属带材120和130布置在位于内部容器100的第一侧壁110和/或第二侧壁112的此边缘的区域,因此将薄金属带材120和130的第二侧向边缘122布置在内部容器100并且相对于侧壁110、120的以优选地为90°的角度α1布置薄金属带材120、130。
每个薄金属带材120或130的钩形紧固元件400的数量是可变的。分别位于第一和第二侧壁110和112的至少两个钩形紧固元件400完全能够将内部容器100稳定地紧固到壳体300。图3a至图3e分别示出了薄金属带材120的细部。
除了第二纵向边缘122外,薄金属带材120还包括第一侧向边缘121。第二纵向边缘122被布置成平行于纵向轴线123。第一纵向边缘121被布置成至少部分地平行于纵向轴线123。第一纵向边缘121被布置在相对于侧壁110的外侧。薄金属带材120包括四个凹部410,其中在图3a至图3f中示出了在各种实施例中的每个凹部。
每个凹部410具有框架420。对于本发明而言必不可少的是,参照图3a,框架420具有第一框架侧部421、第二框架侧部422、和第三框架侧部423。这里,将第一框架侧部421的第一端421a布置在第一纵向边缘121并且将第一框架侧部421的第二端421b布置在第二框架侧部422的第一端422a。以相对于第一纵向边缘121的第一角度β1布置第一框架侧部421并且以相对于第一框架侧部421的第二角度γ1布置第二框架侧部422,其中第二角度γ1的大小优选地被设计成使得将第二框架侧部422布置成大体上垂直于薄金属带材120的纵向轴线123。将第二框架侧部422的第一端422b布置在第三框架侧部423的第一端423a。将第三框架侧部423的第二端423b布置在第一纵向边缘121,即具体地布置在不同于第一框架侧部421的第一端421a的位点的位点。这样,形成朝向第一纵向边缘121开放的凹部410。在此实施例中,凹部410还构成底切405,由该底切405形成钩形紧固元件400。当形成钩形连接时,利用第二框架侧部422使钩形紧固元件400位于接合元件500上。
本发明提供用于钩形紧固元件400的凹部410的各种几何形状,即由框架420的各种实施例提供这些几何形状。
图3b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不同于图3a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因此第三框架侧部423可具有数个部分。例如,图3b中所示的第三框架侧部423包括第一部段424和第二部段425,其中第一部段424与第二部段425形成可小于90°的角度ε1。将第一部段424的第一端424a布置在第二框架侧部422的第二端422b,并且将第一部段424的第二端424b布置在第二部段425的第一端425a。将第二部段425的第二端425b布置在薄金属带材120的第一纵向边缘121。
图3c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不同于图3b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因此将第三部段426布置在第三框架侧部423的第一部段424与第二部段425之间。这里,将第三部段426的第一端426a布置在第二部段424的第二端424b,并且将第三部段426的第二端426b布置在第二部段425的第一端425a。第三部段426在平行于薄金属带材120的纵向轴线123的方向上延伸。基于第三部段426的长度,可以在平行于薄金属带材120的纵向轴线123的方向上改变凹部410的延伸长度。
图3d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不同于图3c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因此第一框架侧部421具有第一部段427和第二部段428。将第一部段427的第一端427a布置在薄金属带材120的第一纵向边缘121并且将第一部段427的第二端427b布置在第二部段428的第一端428a。以相对于薄金属带材120的纵向轴线123大体为90°的角度布置第一部段427。以相对于第一部段427小于180°的角度μ1布置第二部段428。将第二部段428的第二端428b布置在第二框架侧部422的第一端422a。在此示例性实施例中,具体地第一框架侧部421和第三框架侧部423的第一部段424相对于纵向轴线123以一个角度延伸,并且分别与第二框架侧部422形成内钝角。这样,形成用于与第二框架侧部422接触的接合元件500的空区域,由此减小接触面积。
第一框架侧部421也可具有多于两个的部分。图3e中所述的示例性实施例不同于图3d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因此第一框架侧部421另外包括第三部段429,该第三部段429被布置在第一框架侧部421的第一部段427与第二部段428之间。这里,将第三部段429的第一端429a布置在第一部段427的第二端427b,并且将第三部段429的第二端429b布置在第二部段428的第一端428a。将第三部段429布置成平行于薄金属带材120的纵向轴线123。
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的是,凹部410的框架侧部也可具体化为弯曲的形状,至少部分地。此外,其中各部分所接触的区域可具体化为圆形的形状。
接合元件500是钩形紧固元件400的对应物,其中在图4和图5a至图5e中示出了其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在薄金属带材320、330处,由突出部510构成接合元件500。
除了第二纵向边缘322外,薄金属带材320还包括第一纵向边缘321,在壳体处以优选地大体为90°角度α2形成第一纵向边缘321。将第二纵向边缘322布置成平行于薄金属带材320的纵向轴线323。将第一纵向边缘321布置成至少部分地平行于薄金属带材320的纵向轴线323。薄金属带材320包括数个(例如四个)突出部510,其中分别在图5a至图5f中的各种实施例中分别示出了分别每个突出部510。
每个突出部510具有框架520。对于本发明必不可少的是,参照图5a,框架520具有第一框架侧部521和第二框架侧部522。这里,将第一框架侧部521的第一端521a布置在薄金属带材320的第一纵向边缘321并且将第一框架侧部521的第二端521b布置在第二框架侧部522的第一端522a。相对于第一纵向边缘321以可以是锐角的第一角度β2而布置第一框架侧部521。将第二框架侧部522的第二端522b布置在第一纵向边缘,即具体地布置在不同于将第一框架侧部521的第一端521a布置在纵向边缘321的位点的位点。这样,形成钩形紧固元件可以与之接合的接合元件500。
本发明还提供接合元件500的突出部510的各种几何形状,即由框架520的不同实施例提供这些形状。
图5b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不同于图5a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因此第一框架侧部521可具有数个部分。例如,图5b中的第一框架侧部521具有第一部段527和第二部段528,其中第一部段527与第二部段528形成小于180°的角度μ2。将第一部段527的第一端527a布置在薄金属带材320的第一纵向边缘321并且将第一部段527的第二端527b布置在第二部段528的第一端528a。将第二部段528的第二端528b布置在第二框架侧部522的第一端522a。将第一部段527具体地布置成垂直于薄金属带材320的纵向轴线323。第一部段527构成用于钩形紧固元件400的放置区域。如果角度μ2小于180°但大于90°,则可以避免第二部段528与钩形紧固元件400的平面式接触。
图5c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不同于图5b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因此将第三部段529布置在第一框架侧部521的第一部段527与第二部段528之间。这里,将第三部段529的第一端529a布置在第一部段527的第二端527b并且将第三部段529的第二端529b布置在第二部段528的第一端528a。因此,将第三部段529布置在第一部段527与第二部段528之间。第三部段529在平行于薄金属带材320的纵向轴线323方向上延伸并且可以使被接合钩形紧固元件400的侧向稳定成为可能。
图5d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不同于图5c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因此第二框架侧部522具有第一部段524和第二部段525,这两个部分形成小于180°的角度ε2。将第一部段524的第一端524a布置在第二框架侧部522的第一端522a,该第一端522a在图5d中也是第一框架侧部521的第二部段528的第二端528b。将第一部段524的第二端524b布置在第二部段525的第一端525a。将第二部段525的第二端525b布置在薄金属带材320的纵向边缘321。将第一部段524布置成平行于薄金属带材320的纵向轴线323。
图5e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不同于图5d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因此第二框架侧部522具有额外的第三部段526,其中将其第一端526a布置在第二框架侧部522的第一端522a。将第三部段526的第二端526b布置在第一部段524的第一端524a。第三部段526具体地被布置成垂直于薄金属带材320的纵向轴线323并且可提高突出部的自由端的稳定性。
根据图5f的接合元件500具有相对于布置成垂直于纵向轴线323的横向轴线331为对称的形状。钩形紧固元件可以具体地从两个相反方向与接合元件500接合。
也在本发明的范围的是,突出部510的框架侧部可具体化为弯曲的形状,至少部分地。此外,其中各部分所接触的区域可具体化为圆形的形状。
钩形紧固元件400的钩接合于在第一框架侧部521与薄金属带材320的第一纵向边缘321之间的底切505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被布置在壳体300处的薄金属带材320的第一纵向边缘321包括至少第一部段324和至少第二部段325,其中将突出部510布置在第二部段325。第一纵向边缘321的第二部段325与薄金属带材320的第二纵向边缘322的距离大于第一纵向边缘321的第一部段324与第二纵向边缘322的距离。两个部段324和325的这种布置导致钩形紧固元件400只与第二部段325中的接合元件500接触,部分地以平面的方式,因此可以进一步减小钩形紧固元件400与接合元件500之间的接触面积。
在图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钩形紧固元件400和接合元件500是由各自的薄金属带材120、130和320、330冲压而成。利用冲压工艺,可以以特别简单的方式制造钩形紧固元件400和接合元件500。
参照图6,将包括钩形紧固元件的薄金属带材120和130布置在一个平面430中。薄金属带材320和330被布置在与接合元件500相同的平面530中,如图6中可见。在将内部容器100组装在壳体300中的状态下,平面430与平面530形成角度δ,其中优选地该角度δ为90°。
附图标记的列表
100内部容器
110第一侧壁
112第二侧壁
120薄金属带材
121第一纵向边缘
122第二纵向边缘
123纵向轴线
130薄金属带材
200模拟机柜
300壳体
310第一侧壁
312第二侧壁
313第三侧壁
314第一框架侧部
315第二框架侧部
320薄金属带材
321第一纵向边缘
322第二纵向边缘
323纵向轴线
324第一部段
325第二部段
330薄金属带材
331横向轴线
400钩形紧固元件
405底切
410凹部
420框架
421第一框架侧部
421a第一端
421b第二端
427第一部段
427a第一端
427b第二端
428第二部段
428a第一端
428b第二端
429第三部段
429a第一端
429b第二端
422第二框架侧部
422a第一端
422b第二端
423第三框架侧部
423a第一端
423b第二端
424第一部段
424a第一端
424b第二端
425第二部段
425a第一端
425b第二端
426第三部段
426a第一端
426b第二端
430平面
500接合元件
505底切
510突出部
520框架
521第一框架侧部
521a第一端
521b第二端
527第一部段
527a第一端
527b第二端
528第二部段
528a第一端
528b第二端
529第三部段
529a第一端
529b第二端
522第二框架侧部
522a第一端
522b第二端
524第一部段
524a第一端
524b第二端
525第二部段
525a第一端
525b第二端
526第三部段
526a第一端
526b第二端
530平面
α1角度
α2角度
β1第一角度
β2第一角度
γ1第二角度
δ角度
ε1角度
ε2角度
μ1角度
μ2角度

Claims (24)

1.一种模拟机柜(200)的内部容器(100),其特征在于,将至少两个钩形紧固元件(400)布置在所述内部容器(100)中,以便紧固到所述模拟机柜(200)的壳体(3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部容器(100),其特征在于,将至少一个薄金属带材(120)布置在所述内部容器(100)上,所述薄金属带材(120)包括第一纵向边缘(121)和第二纵向边缘(122),所述第一纵向边缘(121)和第二纵向边缘(122)各自大体上平行于所述薄金属带材(120)的纵向轴线(123),其中所述薄金属带材(120)包括至少一个、优选为数个凹部(410),所述各凹部构成所述钩形紧固元件(400)中的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部容器(100),其特征在于,以角度(α1)将所述薄金属带材(120)布置在所述内部容器(100)中,其中优选地将所述薄金属带材(120)的所述第二纵向边缘(122)布置在所述内部容器(100)中,并且特别优选地所述角度(α1)安装成大体为90°。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中任一项所述的内部容器(100),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薄金属带材(120)布置在所述内部容器(100)的第一侧壁(110)上,并且将另一个薄金属带材(130)布置在与所述第一侧壁(110)相对的所述内部容器(100)的第二侧壁(112)上。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内部容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向边缘(121)具有由所述凹部(410)所构成的底切(405)。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内部容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410)具有框架(420),所述框架(420)至少包括:
具有第一端(421a)和第二端(421b)的第一框架侧部(421);
具有第一端(422a)和第二端(422b)的第二框架侧部(422);
具有第一端(423a)和第二端(423b)的第三框架侧部(423);其中,
将所述第一框架侧部(421)的所述第一端(421a)布置在所述薄金属带材(120)的所述第一纵向边缘(121)并且以相对于第一纵向边缘(121)小于或等于90°的第一角度(β1)布置所述第一框架侧部(421),
将所述第二框架侧部(422)的所述第一端(422a)布置在所述第一框架侧部(421)的所述第二端(421b)并且以相对于所述第一框架侧部(421)小于180°的第二角度(γ1)布置所述第二框架侧部(422),优选地大体上垂直于所述薄金属带材(120)的所述纵向轴线(121),并且
将所述第三框架侧部(423)的所述第一端(423a)布置在所述第二框架侧部(422)的所述第二端(422b)并且将所述第三框架侧部(423)的所述第二端(423b)布置在所述第一纵向边缘(12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部容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框架侧部(423)至少包括:
具有第一端(424a)和第二端(424b)的第一部段(424);和
具有第一端(425a)和第二端(425b)的第二部段(425);其中,
将所述第一部段(424)的所述第一端(424a)布置在所述第二框架侧部(422)的所述第二端(422b),
将所述第二部段(425)的所述第二端(425b)布置在所述第一纵向边缘(121),并且
以相对于所述第二部段(425)小于180°的角度(ε1)布置所述第一部段(42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部容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框架侧部(424)包括具有第一端(426a)和第二端(426b)的第三部段(426),其中将所述第三部段(426)的所述第一端(426a)布置在所述第一部段(424)的所述第二端(424b)并且将所述第三部段(426)的所述第二端(426b)布置在所述第二部段(425)的所述第一端(425a),其中优选地将所述第三框架侧部(424)的所述第三部段(426)布置成大体上平行于所述薄金属带材(120)的所述纵向轴线(123)。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内部容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侧部(421)至少包括:
具有第一端(427a)和第二端(427b)的第一部段(427);和
具有第一端(428a)和第二端(428b)的第二部段(428);其中,
将所述第一部段(427)的所述第一端(427a)布置在所述薄金属带材(120)的所述第一纵向边缘(121),
将所述第二部段(428)的所述第二端(428b)布置在所述第二框架侧部(422)的所述第一端(422a),并且
以相对于所述第二部段(428)小于180°的角度(μ1)布置所述第一部段(427)。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部容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侧部(421)包括具有第一端(429a)和第二端(429b)的第三部段(429),其中将所述第三部段(429)的所述第一端(429a)布置在所述第一部段(427)的所述第二端(427b),并且将所述第三部段(429)的所述第二端(429b)布置在所述第二部段(428)的所述第一端(428a),其中优选地将所述第一框架侧部(421)的所述第三部段(429)布置成大体上平行于所述薄金属带材(120)的所述纵向轴线(123)。
11.一种具有根据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内部容器(100)和壳体(300)的模拟机柜(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00)包括可以被钩形紧固元件(400)所接合的接合元件(500)。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模拟机柜(200),其特征在于,将至少一个具有第一纵向边缘(321)和第二纵向边缘(322)的薄金属带材(320)各自布置在所述壳体(300),所述第一纵向边缘(321)和所述第二纵向边缘(322)大体上平行于所述薄金属带材(320)的纵向轴线(323),其中所述薄金属带材(320)包括至少一个,优选为数个突出部(510),该突出部构成所述接合元件(500)。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模拟机柜(200),其特征在于,以角度(α2)将所述薄金属带材(320)布置在所述壳体(300)中,其中优选地将所述薄金属带材(320)的所述第二纵向边缘(322)布置在所述壳体(300)中,并且特别优选地所述角度(α2)安装成大体为90°。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2或13中任一项所述的模拟机柜(200),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薄金属带材(320)布置在所述壳体(300)的第一侧壁(312)并且将另一个薄金属带材(330)布置在与所述第一侧壁(312)相对的所述壳体(300)的第二侧壁(310)。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模拟机柜(2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向边缘(321)具有由所述突出部(510)所构成的底切(505)。
16.根据权利要求12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模拟机柜(200),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510)具有框架(520),所述框架(520)至少包括:
具有第一端(521a)和第二端(521b)的第一框架侧部(521);和
具有第一端(522a)和第二端(522b)的第二框架侧部(522);其中,
将所述第一框架侧部(521)的所述第一端(521a)布置在所述薄金属带材(320)的所述第一纵向边缘(321)上,并且以相对于所述第一纵向边缘(321)小于或等于90°的第一角度(β2)布置所述第一框架侧部(521),
将所述第二框架侧部(522)的所述第一端(522a)布置在所述第一框架侧部(521)的所述第二端(521b)上,并且将所述第二框架侧部(522)的所述第二端(522b)布置在所述第一纵向边缘(321)。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模拟机柜(2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侧部(521)至少包括:
具有第一端(527a)和第二端(527b)的第一部段(527);和
具有第一端(528a)和第二端(528b)的第二部段(528);其中,
将所述第一部段(527)的所述第一端(527a)布置在所述薄金属带材(320)的所述第一纵向边缘(321),并且将所述第一部段(527)的所述第二端(527b)布置在所述第二部段(528)的所述第一端(528a),其中将所述第一部段(527)优选地布置成垂直于所述薄金属带材(320)的所述纵向边缘(321),
将所述第二部段(528)的所述第二端(528b)布置在所述第二框架侧部(522)的所述第一端(522a),并且
以相对于所述第二部段(528)小于180°的角度(μ2)布置所述第一部段(527)。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中任一项所述的模拟机柜(2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侧部(521)包括具有第一端(529a)和第二端(529b)的第三部段(529),其中将所述第三部段(529)的所述第一端(529a)布置在所述第一部段(527)的所述第二端(527b),并且将所述第三部段(529)的所述第二端(529b)布置在所述第二部段(528)的所述第一端(528a),其中优选地将所述第一框架侧部(521)的所述第三部段(529)布置成大体上平行于所述薄金属带材(320)的所述纵向轴线(323)。
19.根据权利要求16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模拟机柜(2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框架侧部(522)至少包括:
具有第一端(524a)和第二端(524b)的第一部段(524);和
具有第一端(525a)和第二端(525b)的第二部段(525);其中,
将所述第一部段(524)的所述第一端(524a)布置在所述第二框架侧部(522)的所述第一端(522a),其中将所述第一部段(524)优选地被布置成平行于所述薄金属带材(320)的所述纵向轴线(323),并且
将所述第二部段(525)的所述第二端(525b)布置在所述第一纵向边缘(321),并且
以相对于所述第二部段(525)小于180°的角度(ε2)布置所述第一部段(524)。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模拟机柜(2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框架侧部(522)包括具有第一端(526a)和第二端(526b)的第三部段(526),其中将所述第三部段(526)的所述第一端(526a)布置在所述第二框架侧部(522)的所述第一端(522a),并且将所述第三部段(526)的所述第二端(526b)布置在所述第二框架侧部(522)的所述第一部段(524)的所述第一端(524a),其中优选地将所述第三部段(526)布置成垂直于所述薄金属带材(320)的所述纵向轴线(323)。
21.根据权利要求12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模拟机柜(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00)包括:
至少一个接合元件(500),所述钩形紧固元件(400)可以从第一方向与所述接合元件(500)接合;和
至少第二接合元件,所述钩形紧固元件(400)可以从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与所述第二接合元件接合;
其中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二接合元件(500)具体化为相对于彼此为镜像对称。
22.根据权利要求12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模拟机柜(200),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元件(500)具体化为使得所述钩形紧固元件(400)可以从两个相反方向与所述接合元件(500)接合,尤其是所述接合元件(500)具有相对于被布置成垂直于所述薄金属带材(320)的所述纵向轴线(323)的横向轴线(331)为对称的形状。
23.根据权利要求12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模拟机柜(2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向边缘(321)具有至少第一部段(324),其中所述第一部段(324)与所述第二纵向轴线(322)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纵向边缘(321)的至少第二部段(325)与所述第二纵向边缘(322)的距离,其中将所述突出部(510)布置在所述第二部段(325)。
24.根据权利要求11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模拟机柜(20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钩形紧固元件(400)与所述接合元件(500)接合状态下,其中所述接合元件(500)所位于的平面(530)与其中所述钩形紧固元件(400)所位于的平面(430)形成角度(δ),优选地大体上为90°的角度(δ)。
CN201510952296.1A 2014-12-16 2015-12-16 模拟机柜的内部容器及包括内部容器的模拟机柜 Pending CN10568901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202014010516.2U DE202014010516U1 (de) 2014-12-16 2014-12-16 Simulationsschrank
DE202014010516.2 2014-12-16
DE102015116630.5 2015-09-30
DE102015116630.5A DE102015116630A1 (de) 2014-12-16 2015-09-30 Innenkessel eines Simulationsschranks und Simulationsschrank mit einem Innenkessel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89016A true CN105689016A (zh) 2016-06-22

Family

ID=547038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52296.1A Pending CN105689016A (zh) 2014-12-16 2015-12-16 模拟机柜的内部容器及包括内部容器的模拟机柜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603663B2 (zh)
EP (1) EP3034168B1 (zh)
CN (1) CN105689016A (zh)
PL (1) PL3034168T3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09582A (en) * 1958-09-08 1961-11-21 American Metal Prod Storage rack
US5309981A (en) * 1991-05-21 1994-05-10 Binder Peter M Heated cabinet
CN203123982U (zh) * 2013-01-15 2013-08-14 安徽亿瑞深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大型高低温真空环境试验系统工作室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39918C (de) * 1925-01-13 1927-01-22 Adolf Rothermundt Jr Kesselbefestigung fuer Schlagmaschinen
DE3329855C2 (de) 1982-09-23 1986-11-20 Peter Michael Dipl.-Ing. 7200 Tuttlingen Binder Labor-Wärmeschrank, insbesondere Heißluftsterilisator
US4708252A (en) * 1983-12-16 1987-11-24 The Kingston-Warren Corporation Storage rack system
US4681381A (en) * 1986-10-16 1987-07-21 Waterloo Industries, Inc. Removable drawer slide and interlock with drawer
DE19941905C2 (de) * 1999-09-02 2002-06-06 Max Planck Gesellschaft Probenkammer zur Flüssigkeitsbehandlung biologischer Proben
CA2527338A1 (en) 2003-06-05 2004-12-16 Bioprocessors Corp.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ipulating substrates
JP5042545B2 (ja) * 2006-07-05 2012-10-03 パナソニックヘルスケア株式会社 棚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インキュベータ
KR101388339B1 (ko) 2007-08-14 2014-04-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전기오븐
KR100998173B1 (ko) 2010-06-28 2010-12-07 (주)한국윈텍 듀얼 롤 블라인드
US20140110391A1 (en) 2012-10-22 2014-04-24 Miguel Estrella Oven baffle
DE202014005166U1 (de) * 2014-06-27 2014-08-04 De Crignis Blechverarbeitung Gmbh Verbindungskonstruktion zur Verbindung aneinanderstoßender Blechteile und diese aufweisendes Blechgehäus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09582A (en) * 1958-09-08 1961-11-21 American Metal Prod Storage rack
US5309981A (en) * 1991-05-21 1994-05-10 Binder Peter M Heated cabinet
CN203123982U (zh) * 2013-01-15 2013-08-14 安徽亿瑞深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大型高低温真空环境试验系统工作室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凌武宝: "《可拆卸联接设计与应用》", 31 March 2006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603663B2 (en) 2020-03-31
EP3034168A1 (de) 2016-06-22
PL3034168T3 (pl) 2022-01-03
EP3034168B1 (de) 2021-07-28
US20160184816A1 (en) 2016-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292871A1 (en) Modular floor
EP1642630A1 (en) Assembled block
US10113768B2 (en) Insulated panel assembly
CN201184547Y (zh) 背光模组
CN104422105B (zh) 空调
UA127860C2 (uk) Вставний з'єднувач і вставне з'єднання
JP2008082648A (ja) 断熱パネルの接続構造
CN105689016A (zh) 模拟机柜的内部容器及包括内部容器的模拟机柜
KR101099373B1 (ko) 건축용 조립식 판넬의 연결구조
RU188106U1 (ru) Корпус холодильного шкафа, обладающий высокой степенью масштабируемости
CN203036771U (zh) 空调器
EP1341263A2 (en) Electronic module assembly
CN206695483U (zh) 一种冰箱的中梁组件及冰箱
RU2764290C1 (ru) Климатический шкаф
RU2669639C2 (ru) Внутренний резервуар испытательного шкафа и испытательный шкаф с внутренним резервуаром
CN216204239U (zh) 空调箱体板组件
CN106982339A (zh) 无边框液晶电视
CN102111461B (zh) 滑盖式电子装置
US20140063699A1 (en) Display device
CN104964419A (zh) 断冷桥箱体结构及其在空调、除湿机、移动冷库中的应用
CN216408103U (zh) 一种汽车空调管路连接结构
CN220338824U (zh) 一种模块化冷库库房
CN219512626U (zh) 一种电容触控一体机及其边框结构
CN211039284U (zh) 一种快速安装隐形多功能连接组件
CN220771553U (zh) 门体和制冷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