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74408A - 圆形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圆形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674408A CN105674408A CN201610188669.7A CN201610188669A CN105674408A CN 105674408 A CN105674408 A CN 105674408A CN 201610188669 A CN201610188669 A CN 201610188669A CN 105674408 A CN105674408 A CN 10567440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frigerant
- heat exchanger
- interchanger
- machine
- exchanger assemb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24F13/2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f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24F13/2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f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24F2013/227—Condensate pipe for drainage of condensate from the evapora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圆形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圆形室内机包括机壳,机壳的横截面形成为大体圆形,机壳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换热器组件,换热器组件设在机壳内,换热器组件包括两个形成为大体“L”形的换热器,两个换热器限定出大体“U”形的换热器组件,每个换热器具有邻近另一个换热器设置的一个冷媒入口和两个冷媒出口;冷媒进管,冷媒进管与两个换热器的冷媒入口相连;冷媒出管,冷媒出管与每个冷媒出口相连;风机。本发明的圆形室内机,结构简单,且有利于实现对冷媒进行两次分流,从而有利于实现均匀分流以使每个换热器内的冷媒均匀流通,进而有利于每个换热器内的冷媒与空气的均匀换热和充分换热,提高换热器组件的换热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圆形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圆形室内机的换热器的换热不均匀而且换热器的换热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圆形室内机,有利于换热器组件的均匀换热和充分换热,提高换热器组件的换热效果。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圆形室内机。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圆形室内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横截面形成为大体圆形,所述机壳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换热器组件,所述换热器组件设在所述机壳内,所述换热器组件包括两个形成为大体“L”形的换热器,所述两个换热器限定出大体“U”形的所述换热器组件,每个所述换热器具有邻近另一个所述换热器设置的一个冷媒入口和两个冷媒出口;冷媒进管,所述冷媒进管位于所述两个换热器之间,所述冷媒进管与所述两个换热器的所述冷媒入口相连;冷媒出管,所述冷媒出管与所述两个换热器的每个所述冷媒出口相连,所述冷媒出管位于所述两个换热器之间;风机,所述风机设在所述机壳内且位于所述换热器组件与所述机壳限定的空间内。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圆形室内机,通过使每个换热器具有邻近另一个换热器设置的一个冷媒入口和两个冷媒出口,并使冷媒进管与两个换热器的冷媒入口相连,冷媒出管与每个冷媒出口相连,不但结构简单,而且有利于实现对冷媒进行两次分流,从而有利于实现均匀分流以使每个换热器内的冷媒均匀流通,进而有利于每个换热器内的冷媒与空气的均匀换热和充分换热,提高换热器组件的换热效果和换热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圆形室内机还包括第一三通管至第四三通管,所述冷媒进管和所述两个换热器的冷媒入口分别与所述第一三通管的三个管口相连,第二三通管的三个管口分别与所述冷媒出管和第三三通管的一个管口和第四三通管的一个管口相连,所述第三三通管的另外两个管口和所述第四三通管的另外两个管口分别与所述两个换热器的冷媒出口相连。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换热器的所述两个冷媒出口与同一个三通管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风机转动时,所述风机的叶片与所述换热器组件的左侧或者右侧之间的最小距离为H1,所述H1满足如下关系:10mm<H1<40mm。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风机转动时,所述风机的叶片与所述换热器组件的前侧之间的最小距离为H2,所述H2满足如下关系:5mm<H2<50mm。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机壳的后壁和周壁上均设有所述进风口。
进一步地,位于所述机壳的周壁上的所述进风口分布在所述机壳的左右两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机壳的前表面正中央。
可选地,所述风机为轴流风机。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在前后方向上,所述机壳的周壁包括第一子部分和第二子部分,所述第一子部分的后端与所述第二子部分的前端相连,所述第一子部分的横截面积在从前到后的方向上逐渐增大,所述第二子部分的横截面积在从前到后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室外机和上述的圆形室内机。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上述的圆形室内机,有利于实现对冷媒进行两次分流,从而实现均匀分流以使每个换热器内的冷媒均匀流通,进而有利于每个换热器内的冷媒与空气的均匀换热和充分换热,提高换热器组件的换热效果和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圆形室内机的俯视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圆形室内机的剖视主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圆形室内机的剖视俯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电机支架与风机的装配的俯视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图5所示的俯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的主视图;图9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电机支架的左视图;
图10是根据图9所示的电机支架的主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换热器组件、电机支架与电机的装配左视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些实施例的电机支架的主视图;
图13是根据图12所示的导引块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圆形室内机100;
机壳1;进风口11;出风口12;第一子部分13;第二子部分14;
换热器组件2;换热器21;冷媒入口212;冷媒出口211;第一部分22;第二部分23;第三部分24;第四部分25;
风机3;风轮31;叶片311;电机32;
接水盘4;
电机支架5;支撑件51;支撑板511;卡槽5111;缩颈部51111;通风部52;加强筋521;导引块53;引线槽531;缩口部5311;螺钉孔54;
冷媒进管6;冷媒出管7;第一三通管8a;第二三通管8b;第三三通管8c;第四三通管8d。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考图1-图13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圆形室内机100及空调器,圆形室内机100与室外机一起组成空调器,用于调节室内温度。
如图1-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圆形室内机100,可以包括机壳1、换热器组件2、冷媒进管6、冷媒出管和风机3。其中,换热器组件2和风机3均设在机壳1内。
可选地,机壳1的横截面形成为大体圆形形状,也就是说,机壳1的正对用户的截面为大体圆形形状。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大体圆形”是指大体类似于圆形形状,例如可以是边数较多的多边形、或者椭圆形形状、或者是正圆形形状,当然还可以是其它类似于圆形的形状。
机壳1上设有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由此,在风机3的驱动下,空气可从进风口11进入机壳1内,并与换热器组件2换热,换热后的空气可从出风口12排出,从而用于调节室内温度。
具体地,如图4所示,风机3包括电机32和风轮31,电机32与风轮31相连以驱动风轮31转动,从而通过风轮31的转动,驱动空气从进风口11进入到机壳1内,并从出风口12排出。
如图3-图5和图7所示,换热器组件2包括两个形成为大体“L”形的换热器21,两个换热器21限定出大体“U”形的换热器组件2。具体而言,如图6所示,换热器组件2可以包括第一部分22、第二部分23、第三部分24和第四部分25,其中,第一部分22连接在第二部分23的左端且向前延伸,第一部分22和第二部分23限定出其中一个大体“L”形的换热器21,第四部分25连接在第三部分24的右端且向前延伸,第三部分24和第四部分25限定出另一个大体“L”形的换热器21,第二部分23与第三部分24限定出大体“U”形的换热器组件2的后壁,第一部分22和第四部分25分别限定出大体“U”形的换热器组件2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可以理解的是,大体“L”形的换热器21指的是换热器21的横截面形成为大体“L”形的形状。例如,第一部分22垂直于第二部分23设置或者第三部分24垂直于第四部分25设置,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部分22与第二部分23以及第三部分24与第四部分25之间也可不垂直设置,只要第一部分22与第二部分23限定出的大体“L”形的换热器21与第三部分24和第四部分25限定出的大体“L”形的换热器21可同时限定出大体“U”形的换热器组件2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和下文中提及的“前”和“后”、“左”和“右”以及下文中提及的“上”和“下”均是相对的方向且是相对用户而言的,当用户正对圆形室内机100时,朝向用户的方向为前方,远离用户的方向为后方,朝向用户的左手边的方向为左方,朝向用户的右手边的方向为右方,朝向用户的头顶的方向为上方,朝向用户的脚下的方向为下方。
通过使换热器组件2包括两个形成为大体“L”形的换热器21,并使两个换热器21限定出大体“U”形形状的换热器组件2,有利于优化换热器组件2的结构,增加换热器组件2的迎风面积以及换热器组件2与空气之间的换热面积,从而提高换热器组件2的换热效率。
具体地,风机3位于换热器组件2与机壳1限定的空间内。例如,如图3-图4所示,风机3位于换热器组件2的第一部分22和第四部分25之间。由此,通过将风机3设在换热器组件2与机壳1限定的空间内,可使得换热器组件2与风机3之间的设置更加合理,从而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换热器组件2的换热效率。
冷媒进管6和冷媒出管7均位于两个换热器21之间(例如,上述的第二部分23和第三部分24之间),冷媒进管6和冷媒出管7分别与每个换热器21相连,由此,不但结构简单、可靠,而且还可以便于冷媒经过冷媒进管6后分别进入到每个换热器21内以实现对冷媒的分流,从而有利于进入到两个换热器21内的冷媒与空气之间的均匀换热。
具体地,每个换热器21具有邻近另一个换热器21设置的一个冷媒入口212和两个冷媒出口211,冷媒进管6与两个换热器21的冷媒入口212相连,冷媒出管7与两个换热器21的每个冷媒出口211相连。具体而言,冷媒从冷媒进管6通过两个换热器21的冷媒入口212分别流向两个换热器21以实现对冷媒的初步分流,进入到每个换热器21内的冷媒在对应的换热器21内再次分流形成两个冷媒流路,每个冷媒流路对应一个冷媒出口211,冷媒在相应的换热器21内的流动过程中可与空气均匀换热,每个换热器21内换热后的两个冷媒流路中的冷媒从对应的冷媒出口211流出,并流向冷媒出管7。由此,不但结构简单,而且通过对冷媒进行两次分流,有利于实现均匀分流以使每个换热器内的冷媒均匀流通,从而有利于每个换热器21内的冷媒与空气的均匀换热和充分换热,进而有利于提高换热器组件2的换热效果和换热效率。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圆形室内机100,通过使每个换热器21具有邻近另一个换热器21设置的一个冷媒入口212和两个冷媒出口211,并使冷媒进管6与两个换热器21的冷媒入口212相连,冷媒出管7与每个冷媒出口211相连,不但结构简单,而且有利于实现对冷媒进行两次分流,从而有利于实现均匀分流以使每个换热器21内的冷媒均匀流通,进而有利于每个换热器21内的冷媒与空气的均匀换热和充分换热,提高换热器组件2的换热效果和换热效率。
可选地,进入到每个换热器21的内的冷媒通过第五三通管(未示出)分流。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5和图9所示,圆形室内机100还包括第一三通管8a至第四三通管8d,冷媒进管6和两个换热器21的冷媒入口212分别与第一三通管8a的三个管口相连,由此,可便于从冷媒进管6流出的冷媒经过第一三通管8a分别进入到两个换热器21内以实现对冷媒的初步分流,达到对冷媒均匀分流的目的。
第二三通管8b的三个管口分别与冷媒出管7和第三三通管8c的一个管口和第四三通管8d的一个管口相连,第三三通管8c的另外两个管口和第四三通管8d的另外两个管口分别与两个换热器21的冷媒出口211相连。例如,其中一个换热器21的两个冷媒出口211连接至第三三通管8c和第四三通管8d中的其中一个的另外两个管口上,另一个换热器21的两个冷媒出口211连接至第三三通管8c和第四三通管8d的另一个的另外两个管口上,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每个换热器21的两个冷媒出口211可分别连接至第三三通管8c和第四三通管8d。由此,从每个换热器21的冷媒出口211流出的冷媒可通过第三三通管8c、第四三通管8d和第二三通管8b汇入冷媒出管7,简单可靠。
具体地,每个换热器21的两个冷媒出口211与同一个三通管相连。例如,其中一个换热器21的两个冷媒出口211连接至第三三通管8c的另外两个管口上,另一个换热器21的两个冷媒出口211连接至第四三通管8d的另外两个管口上,或者其中一个换热器21的两个冷媒出口211连接至第四三通管8d的另外两个管口上,另一个换热器21的两个冷媒出口211连接至第三三通管8c的另外两个管口上,结构简单可靠。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4所示,风机3转动时,风机3的叶片311(即风轮31的叶片311)与换热器组件2的左侧或者右侧之间的最小距离为H1。例如,风机3转动时,风机3的叶片311与上述第一部分22或第四部分25之间的最小距离为H1。H1满足如下关系:10mm<H1<40mm,由此,可进一步优化风机3与换热器组件2之间的布局,使风机3与换热器组件2之间的设置更加合理,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换热器组件2的换热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风机3转动时,风机3的叶片311(即风轮31的叶片311)与换热器组件2的前侧之间的最小距离为H2。例如,风机3转动时,风机3的叶片311与第二部分23之间的距离和风机3的叶片与第三部分24之间的距离中较小的距离为最小距离H2。H2满足如下关系:5mm<H2<50mm。由此,可进一步优化风机3与换热器组件2之间的布局,使风机3与换热器组件2之间的设置更加合理,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换热器组件2的换热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所示,圆形室内机100还包括电机支架5,电机支架5固定在机壳1上且位于换热器组件2和风机3之间。电机32固定在电机支架5的前表面上。例如,如图10-11图所示,电机32固定在电机支架5的前表面的正中间位置处。
由此,通过将电机支架5固定在机壳1上,且将电机32固定在电机支架5的前表面上,从而间接地将电机32固定在机壳1上,实现对电机32的固定。
具体地,如图9-图10所示,电机支架5的后表面上设有固定在换热器组件2上的支撑件51,由此,在电机支架5固定在机壳1上的同时,可通过支撑件51以将电机支架5进一步固定在换热器组件2上,从而实现对电机支架5的可靠固定,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因风轮31高速旋转而使得电机支架5受到风轮31旋转的径向力的影响,避免了电机支架5的左右摇晃。
进一步地,支撑件51包括两个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的支撑板511,每个支撑板511分别与换热器组件2配合。例如,如图10所示,两个支撑板511分别设在电机支架5的后表面的左端和右端,从而将电机支架5可靠地固定在换热器组件2上。
可选地,换热器组件2为翅片式换热器组件。例如,换热器组件2为铝翅片式换热器组件。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换热器组件2还可以是其它类型的换热器组件。
如图9所示,每个支撑板511上设有多个在上下方向上分布且后侧敞开的卡槽5111,多个卡槽5111分别卡设在换热器组件2的换热管上,从而通过卡槽5111与换热管的配合,在上下方向上将电机支架5可靠地固定在换热器组件2上。可选地,换热管为铜管。
具体地,如图9所示,每个卡槽5111的敞开口位置收缩以形成缩颈部51111,当换热管卡入卡槽5111内时,缩颈部51111可将换热管限位在卡槽5111内,从而可避免因圆形室内机100的长时间运行,而导致的换热管从卡槽5111内脱离,继而保证电机支架5与换热器组件2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可选地,两个支撑板511的形状和尺寸均相同,由此,结构简单,可靠。
可选地,支撑件51与电机支架5为一体加工成型件,由此不但可以简化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而且还有益于提高电机支架5与支撑件51的连接强度,从而延长支撑件51的使用寿命。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示例中,电机支架5的上端和下端分别通过固定件固定在机壳1上。可选地,固定件为螺钉紧固件或螺栓紧固件。例如,如图10和图12所示,电机支架5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形成有螺钉孔54,机壳1上形成有螺钉柱(未示出),螺钉依次穿过电机支架5上的螺钉孔54和机壳1上的螺钉柱,从而实现电机支架5与机壳1的可靠固定。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固定件还可以是其它固定件。
在本发明的一些进一步实施例中,如图10和图12所示,电机支架5上设有在前后方向上贯穿的通风部52。由此,当圆形室内机100工作时,通过设置通风部52,可以有效地减少电机支架5对从换热器组件2吹来的风的阻挡,有利于换热后的空气经过通风部52并通过出风口12排出到室内环境中,提高换热器组件2与空气的换热效果以及圆形室内机100的出风效果。
进一步地,电机支架5上设有两处通风部52,两处通风部52位于电机32的上部和下部。也就是说,当电机32固定在电机支架5的前表面上时,电机支架5上的两处通风部52分别位于电机32的上方和下方。由此,可使得换热后的部分空气分别从电机32上部的通风部52和电机32下部的通风部52流出,不但避开了电机32,而且从通风部52流出的至少一部分空气在流动时可经过电机32,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电机32的散热。
具体地,通风部52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贯穿电机支架5的通风孔,通风部52内可以形成有多条加强筋521,从而有利于提高通风部52的强度。其中多条加强筋521可以彼此交错设置,当然,多条加强筋521还可以彼此平行设置,本发明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进一步实施例,电机支架5上设有用于容纳电机32的电机线的引线槽531,从而可方便地将电机线卡设在引线槽531内以实现对电机线的可靠固定,避免在圆形室内机100工作时,因风轮31转动使得电机线与风轮31碰触而导致的安全隐患,从而提高圆形室内机100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地,电机支架5的同一侧壁上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导引块53,每个导引块53上设有前侧敞开的引线槽531。例如,如图12所示,电机支架5的右侧壁上设有多个导引块53,多个导引块53在电机支架5的右侧壁的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从而便于电机32的电机线依次穿过每个导引块53上的引线槽531,以实现对电机线的可靠固定。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多个导引块53还可以设在电机支架5的其它侧壁上,例如左侧壁、前侧壁或者后侧壁上。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导引块53,可在电机支架5上直接限定出引线槽531以实现对电机线的固定。
可以理解的是,多个导引块53中的“多个”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具体地,在图12所示的具体示例中,导引块53为彼此间隔开的三个。
具体地,如图13所示,引线槽531的开口收缩以限定出缩口部5311,由此,当电机线卡入引线槽531内时,缩口部5311的设置可对电机线起到限位的作用,以避免电机线从引线槽531内脱离,从而将电机线可靠地固定在引线槽531内。
作为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圆形室内机100还包括换热器支架(未示出),换热器支架位于换热器组件2的后侧,换热器组件2通过换热器支架固定在机壳1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圆形室内机100还包括接水盘4,接水盘4位于换热器组件2的正下方以接收换热器组件2的冷凝水,结构简单、可靠。
可选地,换热器组件2竖直放置,例如,换热器组件2的高度方向与上下方向大体平行,从而当换热器组件2换热时,有利于换热器组件2产生的冷凝水顺利排入接水盘4内,避免流到接水盘4的外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机壳1的后壁和周壁上均设有进风口11,由此,在风机3的驱动下,更多的空气可从机壳1的后壁和周壁上的进风口11进入到机壳1内,有利于实现换热器组件2与空气的充分换热,提高换热器组件2的换热效果。
具体地,如图1和图3所示,位于机壳1的周壁上的进风口11分布在机壳1的左右两侧,由此,可使得机壳1的后壁上的进风口11与大体“U”形换热器组件2的后侧壁(例如上述的第二部分23和第三部分24)对应,机壳1的周壁上的进风口11分别与大体“U”形换热器组件2的左侧壁(例如上述第一部分22)和右侧壁(例如上述第四部分25)对应,从而有利于从进风口11进入的空气与换热器组件2之间充分换热,提高换热器组件2的换热效率。
可选地,位于机壳1的周壁上的进风口11形成为格栅状,由此,格栅状的进风口11可以起到过滤空气的作用,避免圆形室内机100外部空气中的灰尘等进入到机壳1内。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出风口12位于机壳1的前表面正中央,由此,从出风口12吹出的风可直接吹向机壳1的前方,而且有利于优化圆形室内机100的外观。
进一步地,出风口12设在风机3的正前方,由此,风机3正对机壳1的前表面的正中央,当空气从进风口11进入到机壳1内且与换热器组件2换热后,空气在风机3的进一步驱动下,可直接经过风机3从出风口12排出,从而有利于减少风量损失,提高圆形室内机100的出风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在前后方向上,机壳1的周壁包括第一子部分13和第二子部分14,第一子部分13的后端与第二子部分14的前端相连,第一子部分13的横截面积在从前到后的方向上逐渐增大,第二子部分14的横截面积在从前到后的方向上逐渐减小,由此,不但结构简单,而且有利于增大机壳1的容积,以便于更加合理地布置机壳1内的相关部件例如风机3和换热器组件2等。
可选地,风机3为轴流风机。具体而言,由于轴流风机3在工作时,产生的风量比较大而且轴流风机3的功率低,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设置轴流风机3不但有利于加快空气进入到机壳1内的流动速率,使空气与换热器组件2之间充分换热,提高换热器组件2的换热效率和换热效果,而且还有利于降低圆形室内机100的整机功率。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室外机和上述的圆形室内机100。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上述的圆形室内机100,有利于实现对冷媒进行两次分流,从而实现均匀分流以使每个换热器21内的冷媒均匀流通,进而有利于每个换热器21内的冷媒与空气的均匀换热和充分换热,提高换热器组件2的换热效果和换热效率。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1)
1.一种圆形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的横截面形成为大体圆形,所述机壳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换热器组件,所述换热器组件设在所述机壳内,所述换热器组件包括两个形成为大体“L”形的换热器,所述两个换热器限定出大体“U”形的所述换热器组件,每个所述换热器具有邻近另一个所述换热器设置的一个冷媒入口和两个冷媒出口;
冷媒进管,所述冷媒进管位于所述两个换热器之间,所述冷媒进管与所述两个换热器的所述冷媒入口相连;
冷媒出管,所述冷媒出管与所述两个换热器的每个所述冷媒出口相连,所述冷媒出管位于所述两个换热器之间;
风机,所述风机设在所述机壳内且位于所述换热器组件与所述机壳限定的空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形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三通管至第四三通管,所述冷媒进管和所述两个换热器的冷媒入口分别与所述第一三通管的三个管口相连,第二三通管的三个管口分别与所述冷媒出管和第三三通管的一个管口和第四三通管的一个管口相连,所述第三三通管的另外两个管口和所述第四三通管的另外两个管口分别与所述两个换热器的冷媒出口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圆形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换热器的所述两个冷媒出口与同一个三通管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形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转动时,所述风机的叶片与所述换热器组件的左侧或者右侧之间的最小距离为H1,所述H1满足如下关系:10mm<H1<4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形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转动时,所述风机的叶片与所述换热器组件的前侧之间的最小距离为H2,所述H2满足如下关系:5mm<H2<5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形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的后壁和周壁上均设有所述进风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圆形室内机,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机壳的周壁上的所述进风口分布在所述机壳的左右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形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机壳的前表面正中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形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为轴流风机。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圆形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前后方向上,所述机壳的周壁包括第一子部分和第二子部分,所述第一子部分的后端与所述第二子部分的前端相连,所述第一子部分的横截面积在从前到后的方向上逐渐增大,所述第二子部分的横截面积在从前到后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1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外机,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圆形室内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188669.7A CN105674408B (zh) | 2016-03-28 | 2016-03-28 | 圆形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188669.7A CN105674408B (zh) | 2016-03-28 | 2016-03-28 | 圆形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674408A true CN105674408A (zh) | 2016-06-15 |
CN105674408B CN105674408B (zh) | 2018-12-18 |
Family
ID=562254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188669.7A Active CN105674408B (zh) | 2016-03-28 | 2016-03-28 | 圆形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674408B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323067A (zh) * | 2016-10-28 | 2017-01-11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连接管组件、换热器组件及空调器 |
CN106352728A (zh) * | 2016-09-27 | 2017-01-25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连接管组件、换热器组件及空调器 |
CN111980942A (zh) * | 2020-08-31 | 2020-11-24 | 青岛顺威精密塑料有限公司 | 一种扁平化空调室内机的轴流风扇 |
WO2022268091A1 (zh) * | 2021-06-21 | 2022-12-29 | 海信(广东)空调有限公司 | 室内机和空调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216960B2 (ja) * | 1994-09-19 | 2001-10-09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室内機及びそれらに用いられる冷媒分配器 |
CN102338422A (zh) * | 2010-07-20 | 2012-02-01 |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 挂式空调的室内机以及采用该室内机的挂式空调 |
CN102374584B (zh) * | 2010-08-20 | 2015-08-05 |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 改进气流循环的室内机以及采用该室内机的挂式空调 |
CN104676744B (zh) * | 2013-11-29 | 2017-12-01 | 海尔集团公司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CN204006319U (zh) * | 2014-06-30 | 2014-12-10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CN104930602A (zh) * | 2015-06-16 | 2015-09-23 | 海信(广东)空调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室外机以及空调 |
CN105318436B (zh) * | 2015-11-13 | 2018-10-12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室内机 |
-
2016
- 2016-03-28 CN CN201610188669.7A patent/CN105674408B/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352728A (zh) * | 2016-09-27 | 2017-01-25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连接管组件、换热器组件及空调器 |
CN106323067A (zh) * | 2016-10-28 | 2017-01-11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连接管组件、换热器组件及空调器 |
CN111980942A (zh) * | 2020-08-31 | 2020-11-24 | 青岛顺威精密塑料有限公司 | 一种扁平化空调室内机的轴流风扇 |
WO2022268091A1 (zh) * | 2021-06-21 | 2022-12-29 | 海信(广东)空调有限公司 | 室内机和空调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674408B (zh) | 2018-12-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595976B (zh) | 分体落地式空调器 | |
CN206037245U (zh) | 空调器及其空调室内机 | |
CN105444275B (zh) | 空调柜机及空调器 | |
CN205825234U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06018823U (zh) | 空调器及其空调室内机 | |
CN203240666U (zh) | 一种多贯流风扇空调室内机 | |
CN105674408A (zh) | 圆形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06222482U (zh) | 竖式壁挂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06222463U (zh) | 竖式壁挂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07880958U (zh) | 一种壁挂式空调的出风组件及空调器 | |
CN206222600U (zh) | 竖式壁挂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05485875B (zh) | 风道框体、出风框、空调柜机及空调器 | |
CN106369672A (zh) | 导风装置、空调柜机及其送风方法 | |
CN105020812A (zh) | 带吸水帘的空调器 | |
CN206234913U (zh) | 贯流空调器 | |
CN205536170U (zh) | 圆形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06287975A (zh) | 空调柜机和空调柜机的出风控制方法 | |
CN201121598Y (zh) | 干式变压器用横流式冷却风机 | |
CN206073261U (zh) | 空调柜机和空调器 | |
CN106594872A (zh) | 空调柜机、空调器和空调柜机的出风控制方法 | |
CN207881168U (zh) | 一种壁挂式空调的引水结构及空调器 | |
CN208108306U (zh) | 空调柜机 | |
CN101592360A (zh) | 空调器室外机 | |
CN205536174U (zh) | 圆形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06545925A (zh) | 一种挂壁式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