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73835A - 自动变速器的换挡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自动变速器的换挡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73835A
CN105673835A CN201410657549.8A CN201410657549A CN105673835A CN 105673835 A CN105673835 A CN 105673835A CN 201410657549 A CN201410657549 A CN 201410657549A CN 105673835 A CN105673835 A CN 1056738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pressure
gear
pressure output
introduction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5754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73835B (zh
Inventor
莫凡
黄新志
刘学武
张安伟
吴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65754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73835B/zh
Priority to PCT/CN2015/093782 priority patent/WO2016078512A1/zh
Priority to EP15861626.8A priority patent/EP3222889B1/en
Priority to EP18214667.0A priority patent/EP3486532B1/en
Priority to US15/527,708 priority patent/US10571017B2/en
Publication of CN1056738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738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738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738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Transmission Device (AREA)

Abstract

一种自动变速器的换挡控制系统,第一挡位切换阀具有四个压力输出口以及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第二挡位切换阀具有四个压力输出口以及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奇偶选择阀具有第一压力输出口、第二压力输出口以及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第一压力输出口与第一挡位切换阀的第一控制端以及第二挡位切换阀的第一控制端相连,第二压力输出口与第一挡位切换阀的第二控制端以及第二挡位切换阀的第二控制端相连;第一离合器电磁阀的压力输出口与奇偶选择阀的第一控制端相连;第二离合器电磁阀的压力输出口与奇偶选择阀的第二控制端相连;第一挡位切换阀的四个压力输出口以及第二挡位切换阀的四个压力输出口与四个换挡油缸相连。

Description

自动变速器的换挡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的自动变速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变速器的换挡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汽车实现变速的方式逐渐由手动变速朝向自动变速演变,自动变速是通过自动变速器来实现的。其中,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由于具有传动效率高等优势而受到了市场的欢迎,双离合自动变速器中采用了两个离合器,其中一个离合器用于控制奇数挡位,而另一个离合器用于控制偶数挡位,通过在两个离合器之间自动切换从而完成换挡程序,因此可实现换挡过程的动力换挡,即在换挡过程中不中断动力,改善了车辆运行的舒适性。
自动变速器在实现自动换挡时,需要换挡执行机构这一系统零部件,其作用是实现自动换挡功能,目前较多采用液压式换挡执行机构。换挡一般是通过键接到相关轴并且随之旋转的同步器来完成,同步器的单侧或双侧设有可提供不同传动比的齿轮,在换挡执行机构的作用下,同步器被拨动沿着轴向移动并与邻近的齿轮接合,将齿轮联接到轴上从而实现齿轮与轴的同步,从而输出动力。
目前的自动变速器较多采用八个挡位(包括倒挡),利用换挡控制系统对换挡执行机构进行控制,以完成该八个挡位的换挡操作。现有技术中,无法实现奇数挡位(或偶数挡位)的离合器工作时,禁止操作奇数挡位(或偶数挡位),使得在变速器运行时有可能出现误操作从而损坏变速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变速器的换挡控制系统,以实现在奇数挡位(或偶数挡位)的离合器工作时,禁止操作奇数挡位(或偶数挡位),从而避免出现误操作而损坏自动变速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变速器的换挡控制系统,包括主泵和四个换挡油缸,该换挡控制系统还包括:
第一挡位切换阀,该第一挡位切换阀具有两个压力输入口、四个压力输出口以及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该第一挡位切换阀的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分别位于该第一挡位切换阀的两端,该第一挡位切换阀可在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之间切换,该第一挡位切换阀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该第一挡位切换阀的两个压力输入口分别与该第一挡位切换阀的四个压力输出口中的其中两个压力输出口连通,该第一挡位切换阀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该第一挡位切换阀的两个压力输入口分别与该第一挡位切换阀的四个压力输出口中的另外两个压力输出口连通;
第二挡位切换阀,该第二挡位切换阀具有两个压力输入口、四个压力输出口以及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该第二挡位切换阀的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分别位于该第二挡位切换阀的两端,该第二挡位切换阀可在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之间切换,该第二挡位切换阀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该第二挡位切换阀的两个压力输入口分别与该第二挡位切换阀的四个压力输出口中的其中两个压力输出口连通,该第二挡位切换阀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该第二挡位切换阀的两个压力输入口分别与该第二挡位切换阀的四个压力输出口中的另外两个压力输出口连通;
奇偶选择阀,该奇偶选择阀具有压力输入口、第一压力输出口、第二压力输出口以及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该奇偶选择阀的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分别位于该奇偶选择阀的两端,该奇偶选择阀的第一压力输出口与该第一挡位切换阀的第一控制端以及该第二挡位切换阀的第一控制端相连,该奇偶选择阀的第二压力输出口与该第一挡位切换阀的第二控制端以及该第二挡位切换阀的第二控制端相连;该奇偶选择阀可在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之间切换,该奇偶选择阀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该奇偶选择阀的压力输入口与该奇偶选择阀的第一压力输出口连通,该奇偶选择阀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该奇偶选择阀的压力输入口与该奇偶选择阀的第二压力输出口连通;
第一离合器电磁阀,该第一离合器电磁阀用于控制第一离合器的接合,该第一离合器电磁阀具有压力输入口和压力输出口,该第一离合器电磁阀的压力输出口与该奇偶选择阀的第一控制端相连;
第二离合器电磁阀,该第二离合器电磁阀用于控制第二离合器的接合,该第二离合器电磁阀具有压力输入口和压力输出口,该第二离合器电磁阀的压力输出口与该奇偶选择阀的第二控制端相连;
其中,该第一挡位切换阀的四个压力输出口与该四个换挡油缸中的其中两个换挡油缸相连,该第二挡位切换阀的四个压力输出口与该四个换挡油缸中的另外两个换挡油缸相连。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对换挡控制系统中的第一挡位切换阀、第二挡位切换阀、奇偶选择阀、第一离合器电磁阀以及第二离合器电磁阀进行控制,即可实现在奇数挡位(或偶数挡位)的离合器工作时,禁止操作奇数挡位(或偶数挡位),从而避免出现误操作而损坏自动变速器,提高系统安全性和鲁棒性。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自动变速器的换挡控制系统的原理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如下。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自动变速器的换挡控制系统的原理简图,请参图1,该换挡控制系统用于汽车自动变速器、尤其是双离合自动变速器中,该换挡控制系统包括主泵11、换挡控制阀12、第一挡位切换阀13、第二挡位切换阀14、第一挡位开关阀15、第二挡位开关阀16、奇偶选择阀17、第一离合器电磁阀18、第二离合器电磁阀19。
主泵11经由吸油过滤器21从油箱22中吸油,从而向该换挡控制系统中提供工作所需的压力油。本实施例中,主泵11由汽车的内燃机驱动,该换挡控制系统中还设置有副泵23,副泵23由电机驱动,副泵23一方面可以在主泵11的输油量不足的情况下协助主泵11,另一方面可以在内燃机停止并因此主泵11停止的情况下确保系统中压力油的供应。副泵23同样经由吸油过滤器21从油箱22中吸油。图1的多个位置处使用了油箱符号,这些油箱符号应理解为通过相关的管路连通到油箱22。
为了阻止油液反向流动,主泵11的输出口连接有主泵单向阀24,本实施例中,主泵单向阀24为液控的单向阀,主泵11输出的压力油反馈作用在主泵单向阀24的控制端,以抵抗设置在弹簧端的弹簧,仅当主泵11的输出压力足以克服弹簧力时,主泵单向阀24才从图1所示的关闭位置切换至打开位置,也就是说,只要主泵11还未建立足够的压力时,主泵单向阀24就将主泵11与该换挡控制系统的其余部分断开。主泵单向阀24一方面用于阻止油液朝向主泵11的方向流动,另一方面用于保证主泵11的必要的启动特性。可以理解地,主泵单向阀24也可以为普通的单向阀。
为了控制系统中的最大压力,主泵单向阀24的输出口还连接有系统安全阀25,系统安全阀25可以为安全溢流阀或普通单向阀,本实施例中,系统安全阀25为普通的单向阀,其连接在主泵单向阀24的输出口与油箱22之间,单向阀的进油口与主泵单向阀24的输出口相连,单向阀的出油口与油箱22相连,通过单向阀设定系统中允许的最大压力,当系统中的压力超过该最大压力时,单向阀打开进行泄油。
换挡控制阀12具有压力输入口121和两个压力输出口122、123(以下称为第一压力输出口122和第二压力输出口123),换挡控制阀12的压力输入口121经由主泵单向阀24与主泵11相连。换挡控制阀12可在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之间切换,换挡控制阀12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压力输入口121与两个压力输出口122、123中的其中之一连通,换挡控制阀12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压力输入口121与两个压力输出口122、123中的其中另一连通。本实施例中,当换挡控制阀12处于第一工作位置(如图1所示的左位)时,压力输入口121与第一压力输出口122连通,第二压力输出口123与油箱22连通;当换挡控制阀12切换至处于第二工作位置(如图1所示的右位)时,压力输入口121与第二压力输出口123连通,第一压力输出口122与油箱22连通。也就是说,通过改变换挡控制阀12的工作位置,可以选择性的将来自主泵11的压力油引导到该两个压力输出口122、123之一上。
换挡控制阀12可以为滑阀式的电磁换向阀或液控换向阀。当换挡控制阀12为电磁换向阀时,通过简单的得电与失电即可实现换挡控制阀12的换向操作。在不同挡位进行换挡操作时,所需的换挡压力通常会有所不同,为了实现两个压力输出口122、123输出的换挡压力可以满足在不同挡位下的换挡需求,本实施例中,换挡控制阀12采用滑阀式的液控比例换向阀,该换挡控制系统还包括换挡压力电磁阀26,换挡压力电磁阀26的压力输出口与换挡控制阀12的控制端相连,当换挡压力电磁阀26打开时,换挡压力电磁阀26输出的控制压力作用于换挡控制阀12的控制端,以推动换挡控制阀12进行换向操作;另外,换挡控制阀12的两个压力输出口122、123还分别将压力反馈作用在换挡控制阀12的两端,以通过换挡压力电磁阀26实现换挡控制阀12的两个压力输出口122、123在不同换挡需求下输出不同的换挡压力。
第一挡位切换阀13具有两个压力输入口131、132(以下称为第一压力输入口131和第二压力输入口132)以及四个压力输出口133、134、135、136(以下称为第一压力输出口133、第二压力输出口134、第三压力输出口135和第四压力输出口136)。第一挡位切换阀13可在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之间切换,第一挡位切换阀13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两个压力输入口131、132分别与四个压力输出口133、134、135、136中的其中两个压力输出口连通,第一挡位切换阀13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两个压力输入口131、132分别与四个压力输出口133、134、135、136中的另外两个压力输出口连通。本实施例中,当第一挡位切换阀13处于第一工作位置(如图1所示的左位)时,两个压力输入口131、132分别与第一压力输出口133和第三压力输出口135连通,而第二压力输出口134和第四压力输出口136连通至油箱22;当第一挡位切换阀13处于第二工作位置(如图1所示的右位)时,两个压力输入口131、132分别与第二压力输出口134和第四压力输出口136连通,而第一压力输出口133和第三压力输出口135连通至油箱22。也就是说,通过改变第一挡位切换阀13的工作位置,可以选择性的将第一压力输入口131与第一压力输出口133或第二压力输出口134连通,以及选择性的将第二压力输入口132与第三压力输出口135或第四压力输出口136连通。
第二挡位切换阀14具有两个压力输入口141、142(以下称为第一压力输入口141和第二压力输入口142)以及四个压力输出口143、144、145、146(以下称为第一压力输出口143、第二压力输出口144、第三压力输出口145和第四压力输出口146)。第二挡位切换阀14可在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之间切换,第二挡位切换阀14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两个压力输入口141、142分别与四个压力输出口143、144、145、146中的其中两个压力输出口连通,第二挡位切换阀14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两个压力输入口141、142分别与四个压力输出口143、144、145、146中的另外两个压力输出口连通。本实施例中,当第二挡位切换阀14处于第一工作位置(如图1所示的右位)时,两个压力输入口141、142分别与第一压力输出口143和第三压力输出口145连通,而第二压力输出口144和第四压力输出口146连通至油箱22;当第二挡位切换阀14处于第二工作位置(如图1所示的左位)时,两个压力输入口141、142分别与第二压力输出口144和第四压力输出口146连通,而第一压力输出口143和第三压力输出口145连通至油箱22。也就是说,通过改变第二挡位切换阀14的工作位置,可以选择性的将第一压力输入口141与第一压力输出口143或第二压力输出口144连通,以及选择性的将第二压力输入口142与第三压力输出口145或第四压力输出口146连通。
第一挡位开关阀15连接在第一挡位切换阀13与换挡控制阀12之间,第一挡位开关阀15可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切换,第一挡位开关阀15处于关闭位置时,换挡控制阀12的两个压力输出口122、123分别与第一挡位切换阀13的两个压力输入口131、132断开;第一挡位开关阀15处于打开位置时,换挡控制阀12的两个压力输出口122、123分别与第一挡位切换阀13的两个压力输入口131、132连通。本实施例中,当第一挡位开关阀15处于关闭位置(如图1所示的左位)时,换挡控制阀12的两个压力输出口122、123在第一挡位开关阀15被截止,第一挡位切换阀13的两个压力输入口131、132经由第一挡位开关阀15连通至油箱22,从而换挡控制阀12的两个压力输出口122、123与第一挡位切换阀13的两个压力输入口131、132为断开状态;当第一挡位开关阀15处于打开位置(如图1所示的右位)时,换挡控制阀12的两个压力输出口122、123分别与第一挡位切换阀13的两个压力输入口131、132连通在一起。
第二挡位开关阀16连接在第二挡位切换阀14与换挡控制阀12之间,第二挡位开关阀16可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切换,第二挡位开关阀16处于关闭位置时,换挡控制阀12的两个压力输出口122、123分别与第二挡位切换阀14的两个压力输入口141、142断开;第二挡位开关阀16处于打开位置时,换挡控制阀12的两个压力输出口122、123分别与第二挡位切换阀14的两个压力输入口141、142连通。本实施例中,当第二挡位开关阀16处于关闭位置(如图1所示的右位)时,换挡控制阀12的两个压力输出口122、123在第二挡位开关阀16被截止,第二挡位切换阀14的两个压力输入口141、142经由第二挡位开关阀16连通至油箱22,从而换挡控制阀12的两个压力输出口122、123与第二挡位切换阀14的两个压力输入口141、142为断开状态;当第二挡位开关阀16处于打开位置(如图1所示的左位)时,换挡控制阀12的两个压力输出口122、123分别与第二挡位切换阀14的两个压力输入口141、142连通在一起。
第一挡位开关阀15和第二挡位开关阀16具体地可以为滑阀式的电磁换向阀或液控换向阀。当第一挡位开关阀15和第二挡位开关阀16采用电磁换向阀时,通过简单的得电与失电即可实现第一挡位开关阀15和第二挡位开关阀16的换向操作。本实施例中,第一挡位开关阀15和第二挡位开关阀16均采用滑阀式的液控换向阀,该换挡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一挡位电磁阀27和第二挡位电磁阀28,第一挡位电磁阀27和第二挡位电磁阀28具体可以为比例电磁阀,第一挡位电磁阀27能够输出可调整的第一挡位控制压力,第二挡位电磁阀28能够输出可调整的第二挡位控制压力,其中该第一挡位控制压力作用于第一挡位开关阀15的开启端151和第二挡位开关阀16的关闭端162,该第二挡位控制压力作用于第二挡位开关阀16的开启端161和第一挡位开关阀15的关闭端152,由此,两个挡位开关阀15、16能够通过该第一挡位控制压力和该第二挡位控制压力实现换向的同时还能实现互锁,提高了系统安全性,即:当第一挡位电磁阀27输出的第一挡位控制压力使第一挡位开关阀15处于开启状态时,该第一挡位控制压力将同时使第二挡位开关阀16处于关闭状态;当第二挡位电磁阀28输出的第二挡位控制压力使第二挡位开关阀16处于开启状态时,该第二挡位控制压力将同时使第一挡位开关阀15处于关闭状态。另外,第一挡位开关阀15的关闭端152和第二挡位开关阀16的关闭端162上还分别设有弹簧,以利用弹簧提供停机后该两个挡位开关阀15、16的复位功能。
第一挡位切换阀13和第二挡位切换阀14具体地可以为滑阀式的电磁换向阀或液控换向阀。当第一挡位切换阀13和第二挡位切换阀14采用电磁换向阀时,通过简单的得电与失电即可实现第一挡位切换阀13和第二挡位切换阀14的换向操作。本实施例中,第一挡位切换阀13和第二挡位切换阀14均采用滑阀式的液控换向阀,第一挡位切换阀13还具有第一控制端137和第二控制端138,第一控制端137和第二控制端138分别位于第一挡位切换阀13的两端,第二挡位切换阀14还具有第一控制端147和第二控制端148,第一控制端147和第二控制端148分别位于第二挡位切换阀14的两端。第一挡位切换阀13的第一控制端137与第二挡位切换阀14的第一控制端147相连并连接至一个控制油路,第一挡位切换阀13的第二控制端138与第二挡位切换阀14的第二控制端148相连并连接至另一个控制油路。
该换挡控制系统还包括四个换挡油缸41、42、43、44(以下称为第一换挡油缸41、第二换挡油缸42、第三换挡油缸43和第四换挡油缸44)。第一挡位切换阀13的四个压力输出口133、134、135、136与四个换挡油缸41、42、43、44中的其中两个换挡油缸相连,第二挡位切换阀14的四个压力输出口143、144、145、146与四个换挡油缸41、42、43、44中的另外两个换挡油缸相连。本实施例中,第一挡位切换阀13的四个压力输出口133、134、135、136与第一换挡油缸41和第二换挡油缸42相连,第二挡位切换阀14的四个压力输出口143、144、145、146与第三换挡油缸43和第四换挡油缸44相连。第一挡位切换阀13的第一压力输出口133和第三压力输出口135分别连接至第一换挡油缸41的两端,第一挡位切换阀13的第二压力输出口134和第四压力输出口136分别连接至第二换挡油缸42的两端,第二挡位切换阀14的第一压力输出口143和第三压力输出口145分别连接至第三换挡油缸43的两端,第二挡位切换阀14的第二压力输出口144和第四压力输出口146分别连接至第四换挡油缸44的两端。每个换挡油缸用于带动一个对应的换挡拨叉移动以实现两个挡位的挂挡或摘挡,例如将第一换挡油缸41用于控制三挡和七挡,将第二换挡油缸42用于控制倒挡和六挡,将第三换挡油缸43用于控制一挡和五挡,以及将第四换挡油缸44用于控制二挡和四挡,这样,通过对该换挡控制系统中的换挡控制阀12、第一挡位切换阀13、第二挡位切换阀14、第一挡位开关阀15以及第二挡位开关阀16进行控制,即可实现对具有八速(七个前进挡和一个倒挡)的自动变速器的自动换挡功能,大大精简了系统中元件的数量,使得在控制滑阀和电磁阀的数量尽可能少的情况下,实现自动变速器的换挡控制和安全控制功能,使系统变得更简单,控制实现更高效。
奇偶选择阀17具有压力输入口171、第一压力输出口172和第二压力输出口173,第一压力输出口172与第一挡位切换阀13的第一控制端137以及第二挡位切换阀14的第一控制端147相连,第二压力输出口173与第一挡位切换阀13的第二控制端138以及第二挡位切换阀14的第二控制端148相连。奇偶选择阀17可在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之间切换,奇偶选择阀17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压力输入口171与第一压力输出口172连通,奇偶选择阀17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压力输入口171与第二压力输出口173连通。本实施例中,当奇偶选择阀17处于第一工作位置(如图1所示的右位)时,压力输入口171与第一压力输出口172连通,第二压力输出口173与油箱22连通;当奇偶选择阀17切换至处于第二工作位置(如图1所示的左位)时,压力输入口171与第二压力输出口173连通,第一压力输出口172与油箱22连通。
本实施例中,奇偶选择阀17为滑阀式的液控换向阀,奇偶选择阀17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控制端175和第二控制端176,第一离合器电磁阀18具有压力输入口181和压力输出口182,第一离合器电磁阀18的压力输出口182与奇偶选择阀17的第一控制端175相连。第一离合器电磁阀18打开时,压力输入口181与压力输出口182连通,第一离合器电磁阀18输出的控制压力作用于奇偶选择阀17的第一控制端175,推动奇偶选择阀17换向使其处于第二工作位置(如图1所示的左位)。
第二离合器电磁阀19具有压力输入口191和压力输出口192,第二离合器电磁阀19的压力输出口192与奇偶选择阀17的第二控制端176相连。第二离合器电磁阀19打开时,压力输入口191与压力输出口192连通,第二离合器电磁阀19输出的控制压力作用于奇偶选择阀17的第二控制端176,推动奇偶选择阀17换向使其处于第一工作位置(如图1所示的右位)。其中,第一离合器电磁阀18用于控制第一离合器(图未示)的接合,第二离合器电磁阀19用于控制第二离合器(图未示)的接合,奇偶选择阀17的压力输入口171、第一离合器电磁阀18的压力输入口181和第二离合器电磁阀19的压力输入口191均与主泵11相连。
当第一离合器电磁阀18打开时,将使奇偶选择阀17处于第二工作位置(如图1所示的左位),此时奇偶选择阀17的压力输入口171与第二压力输出口173相连通,奇偶选择阀17同时对第一挡位切换阀13的第二控制端138和第二挡位切换阀14的第二控制端148施加控制压力,使第一挡位切换阀13切换至第二工作位置(如图1所示的右位),使得第一挡位切换阀13的第一压力输入口131和第二压力输入口132只能与第二压力输出口134和第四压力输出口136相连通,并同时使第二挡位切换阀14切换至第二工作位置(如图1所示的左位),使得第二挡位切换阀14的第一压力输入口141和第二压力输入口142只能与第二压力输出口144和第四压力输出口146相连通。而第一离合器电磁阀18打开时,此时控制奇数挡位的第一离合器处于已接合的工作状态,双离合自动变速器正工作在奇数挡位,则接下来要挂入的挡位为偶数挡位,因此通过适当的挡位设计,例如将与第一挡位切换阀13的第二压力输出口134和第四压力输出口136相连的第二换挡油缸42以及与第二挡位切换阀14的第二压力输出口144和第四压力输出口146相连的第四换挡油缸44均设计成用于控制偶数挡位,则在第一离合器电磁阀18打开时通过第一挡位切换阀13和第二挡位切换阀14只能挂入偶数挡位,从而实现在奇数挡位的第一离合器工作时,禁止操作奇数挡位。
当第二离合器电磁阀19打开时,将使奇偶选择阀17处于第一工作位置(如图1所示的右位),此时奇偶选择阀17的压力输入口171与第一压力输出口172相连通,奇偶选择阀17同时对第一挡位切换阀13的第一控制端137和第二挡位切换阀14的第一控制端147施加控制压力,使第一挡位切换阀13切换至第一工作位置(如图1所示的左位),使得第一挡位切换阀13的第一压力输入口131和第二压力输入口132只能与第一压力输出口133和第三压力输出口135相连通,并同时使第二挡位切换阀14切换至第一工作位置(如图1所示的右位),使得第二挡位切换阀14的第一压力输入口141和第二压力输入口142只能与第一压力输出口143和第三压力输出口145相连通。而第二离合器电磁阀19打开时,此时控制偶数挡位的第二离合器处于已接合的工作状态,双离合自动变速器正工作在偶数挡位,则接下来要挂入的挡位为奇数挡位,因此通过适当的挡位设计,例如将与第一挡位切换阀13的第一压力输出口133和第三压力输出口135相连的第一换挡油缸41以及与第二挡位切换阀14的第一压力输出口143和第三压力输出口145相连的第三换挡油缸43均设计成用于控制奇数挡位,则在第二离合器电磁阀19打开时通过第一挡位切换阀13和第二挡位切换阀14只能挂入奇数挡位,从而实现在偶数挡位的第二离合器工作时,禁止操作偶数挡位。也就是说,通过对该换挡控制系统中的第一挡位切换阀13、第二挡位切换阀14、奇偶选择阀17、第一离合器电磁阀18以及第二离合器电磁阀19进行控制,即可实现在奇数挡位(或偶数挡位)的离合器工作时,禁止操作奇数挡位(或偶数挡位),从而避免出现误操作而损坏自动变速器,提高系统安全性和鲁棒性。
为了在第一离合器电磁阀18和第二离合器电磁阀19均未打开的情况下能够挂上倒挡,奇偶选择阀17还具有第三控制端177,第三控制端177和第一控制端175位于奇偶选择阀17的同一端,第三控制端177连接有第一开关电磁阀29,当第一开关电磁阀29打开时,第一开关电磁阀29输出控制压力并施加在奇偶选择阀17的第三控制端177,推动奇偶选择阀17换向使其处于第二工作位置(如图1所示的左位),以利于能够选择倒挡。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离合器电磁阀18的压力输出口182还连接有奇数挡压力传感器31,以检测驱动第一离合器接合时的工作压力;同样的,在第二离合器电磁阀19的压力输出口192还连接有偶数挡压力传感器32,以检测驱动第二离合器接合时的工作压力。为了在离合器接合的管路中出现压力异常时将管路切断,在第一离合器电磁阀18的压力输出口182和第二离合器电磁阀19的压力输出口192上还连接有离合器安全切断阀33,第一挡位电磁阀27的压力输出口和第二挡位电磁阀28的压力输出口还同时连接至离合器安全切断阀33的同一控制端,当第一挡位电磁阀27和第二挡位电磁阀28均打开时,在第一挡位电磁阀27输出的控制压力和第二挡位电磁阀28输出的控制压力的合力作用下,将推动离合器安全切断阀33从打开位置(如图1所示的右位)切换至关闭位置(如图1所示的左位),以切断控制离合器接合的控制油路。
为了使施加在换挡控制阀12、第一挡位切换阀13、第二挡位切换阀14、第一挡位开关阀15及第二挡位开关阀16的各个控制端上的控制压力趋于平稳,以提高各个阀体在换向操作时的平稳度,在主泵11的输出口还连接有电磁压力调节阀34,电磁压力调节阀34为滑阀式的比例减压阀,电磁压力调节阀34具有压力输入口341和压力输出口342,压力输入口341与主泵11相连,压力输出口342与各个电磁阀26、27、28、29及奇偶选择阀17的压力输入口相连,电磁压力调节阀34的压力输出口342还将压力反馈作用在电磁压力调节阀34的一端,以反作用于设置在电磁压力调节阀34另一端的弹簧。这样,即便主泵11的输出压力出现波动,在经过电磁压力调节阀34的调节之后,使压力输出口342输出的压力始终保持相对平稳,从而使得通过各个电磁阀26、27、28、29及奇偶选择阀17后施加在各个控制端上的控制压力也趋于平稳。
该换挡控制系统进一步还包括主油路压力电磁阀35和主油路压力溢流阀36,主油路压力电磁阀35的压力输入口与电磁压力调节阀34的压力输出口342相连,主油路压力电磁阀35的压力输出口与主油路压力溢流阀36的关闭端(该关闭端还设有弹簧)相连,主油路压力溢流阀36具有压力输入口、第一压力输出口和第二压力输出口,主油路压力溢流阀36的开启端(即与关闭端相反的一端)和压力输入口均与主泵11的输出口相连,主油路压力溢流阀36的第一压力输出口与主泵11的入油口相连,主油路压力溢流阀36的第二压力输出口则通向润滑冷却系统50。通过主油路压力电磁阀35可以改变施加在主油路压力溢流阀36的关闭端上的控制压力,使主油路压力溢流阀36从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转换,从而使主油路系统中的一部分油液可以经由主油路压力溢流阀36输向润滑冷却系统50,以满足对油液进行冷却以及对相关元件进行润滑的需要。
润滑冷却系统50包括冷却流量限压阀51、油冷却器52、压力过滤器53、单向阀54、小流量调节阀55、大流量调节阀56以及第二开关电磁阀57。冷却流量限压阀51与主油路压力溢流阀36的第二压力输出口相连,冷却流量限压阀51用于起到限制润滑冷却系统50中的油压的作用。油冷却器52和压力过滤器53与冷却流量限压阀51相连,用于对油液进行冷却和精细过滤。单向阀54并联在油冷却器52和压力过滤器53上,单向阀54的开启压力设定的较大,因此正常情况下油液流经油冷却器52和压力过滤器53,只有在油冷却器52和压力过滤器53存在例如堵死的情况下,油液才从单向阀54旁通流过。油液经过冷却和过滤后,即可经由小流量调节阀55分配给需要润滑的元件进行润滑使用,而多余的油液可以通过大流量调节阀56回流到油箱22。当润滑所需的油液为大流量时,可以通过第二开关电磁阀57打开大流量调节阀56,第二开关电磁阀57具有压力输入口和压力输出口,第二开关电磁阀57的压力输入口与电磁压力调节阀34的压力输出口相连,第二开关电磁阀57的压力输出口与大流量调节阀56的控制端相连,因此通过第二开关电磁阀57即可推动大流量调节阀56进行换向,以打开大流量调节阀56。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自动变速器的换挡控制系统,包括主泵(11)和四个换挡油缸(41、42、43、44),其特征在于,该换挡控制系统还包括:
第一挡位切换阀(13),该第一挡位切换阀(13)具有两个压力输入口(131、132)、四个压力输出口(133、134、135、136)以及第一控制端(137)和第二控制端(138),该第一挡位切换阀(13)的第一控制端(137)和第二控制端(138)分别位于该第一挡位切换阀(13)的两端,该第一挡位切换阀(13)可在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之间切换,该第一挡位切换阀(13)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该第一挡位切换阀(13)的两个压力输入口(131、132)分别与该第一挡位切换阀(13)的四个压力输出口(133、134、135、136)中的其中两个压力输出口连通,该第一挡位切换阀(13)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该第一挡位切换阀(13)的两个压力输入口(131、132)分别与该第一挡位切换阀(13)的四个压力输出口(133、134、135、136)中的另外两个压力输出口连通;
第二挡位切换阀(14),该第二挡位切换阀(14)具有两个压力输入口(141、142)、四个压力输出口(143、144、145、146)以及第一控制端(147)和第二控制端(148),该第二挡位切换阀(14)的第一控制端(147)和第二控制端(148)分别位于该第二挡位切换阀(14)的两端,该第二挡位切换阀(14)可在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之间切换,该第二挡位切换阀(14)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该第二挡位切换阀(14)的两个压力输入口(141、142)分别与该第二挡位切换阀(14)的四个压力输出口(143、144、145、146)中的其中两个压力输出口连通,该第二挡位切换阀(14)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该第二挡位切换阀(14)的两个压力输入口(141、142)分别与该第二挡位切换阀(14)的四个压力输出口(143、144、145、146)中的另外两个压力输出口连通;
奇偶选择阀(17),该奇偶选择阀(17)具有压力输入口(171)、第一压力输出口(172)、第二压力输出口(173)以及第一控制端(175)和第二控制端(176),该奇偶选择阀(17)的第一控制端(175)和第二控制端(176)分别位于该奇偶选择阀(17)的两端,该奇偶选择阀(17)的第一压力输出口(172)与该第一挡位切换阀(13)的第一控制端(137)以及该第二挡位切换阀(14)的第一控制端(147)相连,该奇偶选择阀(17)的第二压力输出口(173)与该第一挡位切换阀(13)的第二控制端(138)以及该第二挡位切换阀(14)的第二控制端(148)相连;该奇偶选择阀(17)可在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之间切换,该奇偶选择阀(17)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该奇偶选择阀(17)的压力输入口(171)与该奇偶选择阀(17)的第一压力输出口(172)连通,该奇偶选择阀(17)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该奇偶选择阀(17)的压力输入口(171)与该奇偶选择阀(17)的第二压力输出口(173)连通;
第一离合器电磁阀(18),该第一离合器电磁阀(18)用于控制第一离合器的接合,该第一离合器电磁阀(18)具有压力输入口(181)和压力输出口(182),该第一离合器电磁阀(18)的压力输出口(182)与该奇偶选择阀(17)的第一控制端(175)相连;
第二离合器电磁阀(19),该第二离合器电磁阀(19)用于控制第二离合器的接合,该第二离合器电磁阀(19)具有压力输入口(191)和压力输出口(192),该第二离合器电磁阀(19)的压力输出口(192)与该奇偶选择阀(17)的第二控制端(176)相连;
其中,该第一挡位切换阀(13)的四个压力输出口(133、134、135、136)与该四个换挡油缸(41、42、43、44)中的其中两个换挡油缸相连,该第二挡位切换阀(14)的四个压力输出口(143、144、145、146)与该四个换挡油缸(41、42、43、44)中的另外两个换挡油缸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变速器的换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换挡控制系统还包括:
换挡控制阀(12),该换挡控制阀(12)具有压力输入口(121)和两个压力输出口(122、123),该换挡控制阀(12)可在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之间切换,该换挡控制阀(12)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该换挡控制阀(12)的压力输入口(121)与该换挡控制阀(12)的两个压力输出口(122、123)中的其中之一连通,该换挡控制阀(12)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该换挡控制阀(12)的压力输入口(121)与该换挡控制阀(12)的两个压力输出口(122、123)中的其中另一连通;
第一挡位开关阀(15),该第一挡位开关阀(15)连接在该第一挡位切换阀(13)与该换挡控制阀(12)之间,该第一挡位开关阀(15)可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切换,该第一挡位开关阀(15)处于关闭位置时,该换挡控制阀(12)的两个压力输出口(122、123)分别与该第一挡位切换阀(13)的两个压力输入口(131、132)断开,该第一挡位开关阀(15)处于打开位置时,该换挡控制阀(12)的两个压力输出口(122、123)分别与该第一挡位切换阀(13)的两个压力输入口(131、132)连通;以及
第二挡位开关阀(16),该第二挡位开关阀(16)连接在该第二挡位切换阀(14)与该换挡控制阀(12)之间,该第二挡位开关阀(16)可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切换,该第二挡位开关阀(16)处于关闭位置时,该换挡控制阀(12)的两个压力输出口(122、123)分别与该第二挡位切换阀(14)的两个压力输入口(141、142)断开,该第二挡位开关阀(16)处于打开位置时,该换挡控制阀(12)的两个压力输出口(122、123)分别与该第二挡位切换阀(14)的两个压力输入口(141、142)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变速器的换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换挡控制阀(12)为滑阀式的液控比例换向阀,该换挡控制系统还包括换挡压力电磁阀(26),该换挡压力电磁阀(26)的压力输出口与该换挡控制阀(12)的控制端相连,该换挡控制阀(12)的两个压力输出口(122、123)还分别将压力反馈作用在该换挡控制阀(12)的两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变速器的换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换挡控制系统还包括电磁压力调节阀(34),该电磁压力调节阀(34)为滑阀式的比例减压阀,该电磁压力调节阀(34)具有压力输入口(341)和压力输出口(342),该电磁压力调节阀(34)的压力输入口(341)与该主泵(11)的输出口相连,该电磁压力调节阀(34)的压力输出口(342)与该换挡压力电磁阀(26)的压力输入口相连。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变速器的换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换挡控制系统还包括主油路压力电磁阀(35)、主油路压力溢流阀(36)和润滑冷却系统(50),该主油路压力电磁阀(35)具有压力输入口和压力输出口,该主油路压力溢流阀(36)具有关闭端和开启端,该主泵(11)具有入油口和出油口,该主油路压力电磁阀(35)的压力输入口与该电磁压力调节阀(34)的压力输出口(342)相连,该主油路压力电磁阀(35)的压力输出口与该主油路压力溢流阀(36)的关闭端相连;该主油路压力溢流阀(36)还具有压力输入口、第一压力输出口和第二压力输出口,该主油路压力溢流阀(36)的开启端和压力输入口均与该主泵(11)的出油口相连,该主油路压力溢流阀(36)的第一压力输出口与该主泵(11)的入油口相连,该主油路压力溢流阀(36)的第二压力输出口与该润滑冷却系统(50)相连。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变速器的换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挡位开关阀(15)和该第二挡位开关阀(16)为滑阀式的液控换向阀,该第一挡位开关阀(15)具有开启端(151)和关闭端(152),该第二挡位开关阀(16)也具有开启端(161)和关闭端(162),该换挡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一挡位电磁阀(27)和第二挡位电磁阀(28),该第一挡位电磁阀(27)输出的控制压力作用于该第一挡位开关阀(15)的开启端(151)和该第二挡位开关阀(16)的关闭端(162),该第二挡位电磁阀(28)输出的控制压力作用于该第一挡位开关阀(15)的关闭端(152)和该第二挡位开关阀(16)的开启端(161)。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变速器的换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离合器电磁阀(18)的压力输出口(182)和该第二离合器电磁阀(19)的压力输出口(192)上连接有离合器安全切断阀(33),该第一挡位电磁阀(27)的压力输出口和该第二挡位电磁阀(28)的压力输出口还同时连接至该离合器安全切断阀(33)的同一控制端。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变速器的换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挡位切换阀(13)的四个压力输出口(133、134、135、136)包括第一压力输出口(133)、第二压力输出口(134)、第三压力输出口(135)和第四压力输出口(136),该第一挡位切换阀(13)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该第一挡位切换阀(13)的两个压力输入口(131、132)分别与该第一挡位切换阀(13)的第一压力输出口(133)和第三压力输出口(135)连通,该第一挡位切换阀(13)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该第一挡位切换阀(13)的两个压力输入口(131、132)分别与该第一挡位切换阀(13)的第二压力输出口(134)和第四压力输出口(136)连通;该第二挡位切换阀(14)的四个压力输出口(143、144、145、146)包括第一压力输出口(143)、第二压力输出口(144)、第三压力输出口(145)和第四压力输出口(146),该第二挡位切换阀(14)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该第二挡位切换阀(14)的两个压力输入口(141、142)分别与该第二挡位切换阀(14)的第一压力输出口(143)和第三压力输出口(145)连通,该第二挡位切换阀(14)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该第二挡位切换阀(14)的两个压力输入口(141、142)分别与该第二挡位切换阀(14)的第二压力输出口(144)和第四压力输出口(146)连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变速器的换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四个换挡油缸(41、42、43、44)包括第一换挡油缸(41)、第二换挡油缸(42)、第三换挡油缸(43)和第四换挡油缸(44),该第一挡位切换阀(13)的第一压力输出口(133)和第三压力输出口(135)分别连接至该第一换挡油缸(41)的两端,该第一挡位切换阀(13)的第二压力输出口(134)和第四压力输出口(136)分别连接至该第二换挡油缸(42)的两端,该第二挡位切换阀(14)的第一压力输出口(143)和第三压力输出口(145)分别连接至该第三换挡油缸(43)的两端,该第二挡位切换阀(14)的第二压力输出口(144)和第四压力输出口(146)分别连接至该第四换挡油缸(44)的两端。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变速器的换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奇偶选择阀(17)还具有第三控制端(177),该奇偶选择阀(17)的第三控制端(177)和该奇偶选择阀(17)的第一控制端(175)位于该奇偶选择阀(17)的同一端,该奇偶选择阀(17)的第三控制端(177)连接有第一开关电磁阀(29),该第一开关电磁阀(29)输出的控制压力作用于该奇偶选择阀(17)的第三控制端(177)。
CN201410657549.8A 2014-11-18 2014-11-18 自动变速器的换挡控制系统 Active CN1056738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57549.8A CN105673835B (zh) 2014-11-18 2014-11-18 自动变速器的换挡控制系统
PCT/CN2015/093782 WO2016078512A1 (zh) 2014-11-18 2015-11-04 自动变速器的换挡控制系统
EP15861626.8A EP3222889B1 (en) 2014-11-18 2015-11-04 Gear-shifting control system of automatic transmission
EP18214667.0A EP3486532B1 (en) 2014-11-18 2015-11-04 Gear-shifting control system of automatic transmission
US15/527,708 US10571017B2 (en) 2014-11-18 2015-11-04 Gear-shifting control system of automatic transmissio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57549.8A CN105673835B (zh) 2014-11-18 2014-11-18 自动变速器的换挡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73835A true CN105673835A (zh) 2016-06-15
CN105673835B CN105673835B (zh) 2017-10-27

Family

ID=569445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57549.8A Active CN105673835B (zh) 2014-11-18 2014-11-18 自动变速器的换挡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7383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67239A (zh) * 2018-02-27 2018-06-15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变速箱的双泵供油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13685381A (zh) * 2021-09-01 2021-11-23 浙江三一装备有限公司 互锁式液压系统及作业机械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46897A1 (en) * 2004-09-02 2006-03-02 Getrag Ford Transmissions Gmbh Hydraulic control apparatus for an automatic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CN101858431A (zh) * 2010-04-17 2010-10-13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换档用液压装置
DE10143833B4 (de) * 2001-09-07 2013-06-06 Zf Friedrichshafen Ag Kupplungssystem in einem Antriebsstrang zwischen einer Antriebseinheit und einem Getriebe
CN103363101A (zh) * 2013-07-30 2013-10-23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及其液压换挡控制系统
CN103542089A (zh) * 2013-11-04 2014-01-29 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双离合器变速器换挡用液压操作缸系统
CN204312689U (zh) * 2014-11-18 2015-05-06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变速器的换挡控制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143833B4 (de) * 2001-09-07 2013-06-06 Zf Friedrichshafen Ag Kupplungssystem in einem Antriebsstrang zwischen einer Antriebseinheit und einem Getriebe
US20060046897A1 (en) * 2004-09-02 2006-03-02 Getrag Ford Transmissions Gmbh Hydraulic control apparatus for an automatic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CN101858431A (zh) * 2010-04-17 2010-10-13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换档用液压装置
CN103363101A (zh) * 2013-07-30 2013-10-23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及其液压换挡控制系统
CN103542089A (zh) * 2013-11-04 2014-01-29 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双离合器变速器换挡用液压操作缸系统
CN204312689U (zh) * 2014-11-18 2015-05-06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变速器的换挡控制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涂中华: "双离合器变速器的液压控制系统分析", 《装备制造技术》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67239A (zh) * 2018-02-27 2018-06-15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变速箱的双泵供油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13685381A (zh) * 2021-09-01 2021-11-23 浙江三一装备有限公司 互锁式液压系统及作业机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73835B (zh) 2017-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312689U (zh) 自动变速器的换挡控制系统
EP3845778B1 (en) Hydraulic control system and vehicle
CN207621329U (zh) 一种双离合变速器的液压控制系统
CN102168754A (zh) 用于湿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液压控制系统
CN103542019B (zh) 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的离合器液压控制装置
CN103192821B (zh) 混合动力液压控制系统
CN102230534B (zh) 用于双离合器自动变速箱的液压控制系统
CN101260938A (zh) 汽车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液压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2230533A (zh) 一种用于双离合器自动变速箱的液压控制系统
CN105864424A (zh) 双离合器变速器液压控制系统
CN106321805A (zh) 湿式双离合器变速箱的液压控制系统、变速箱、tcu及汽车
CN201973228U (zh) 用于双离合器自动变速箱的液压控制系统
CN204312690U (zh) 自动变速器的换挡控制系统
CN107588190B (zh) 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液压换挡控制系统
CN208885929U (zh) 双离合自动变速箱液压控制系统及车辆
CN206145111U (zh) 自动变速器的冷却润滑系统及液压换挡系统
CN105673835A (zh) 自动变速器的换挡控制系统
CN105673836B (zh) 自动变速器的换挡控制系统
CN104948729B (zh) 一种7速对置式双离合器变速器用电液控制系统
CN107588188B (zh) 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液压换挡控制系统
CN107588189B (zh) 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液压换挡控制系统
CN205937790U (zh) 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液压换挡控制系统
CN112032297A (zh) 一种用于机动车的自动变速器的液压换档控制系统
CN103398170B (zh) 车辆用并联行星轮系变速器的液压控制系统
CN103453126B (zh) 双离合器变速器冷却润滑系统以及变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