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56513A - 终端装置、集成电路、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终端装置、集成电路、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56513A
CN105656513A CN201610238177.4A CN201610238177A CN105656513A CN 105656513 A CN105656513 A CN 105656513A CN 201610238177 A CN201610238177 A CN 201610238177A CN 105656513 A CN105656513 A CN 1056565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identifier
station apparatus
response signal
frequency hop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3817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56513B (zh
Inventor
中尾正悟
铃木秀俊
今村大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 Patent Trust Inc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Publication of CN1056565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565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565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565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13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frequency hopping
    • H04B1/7143Arrangements for generation of hop patter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04B7/024Co-operative use of antennas of several sites, e.g.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or co-operat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2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 H04J11/005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intercell interference
    • H04J11/005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intercell interference using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recep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16Code allocation
    • H04J13/22Allocation of codes with a zero correlation zon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2Distributed allocation, i.e. involving a plurality of allocating devices, each making partial allo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终端装置包括:第一扩频单元,根据设定的跳频图案,使用多个循环移位量中的1个循环移位量的第一序列,对响应信号进行一次扩频;以及发送单元,发送所述一次扩频后的所述响应信号,所述跳频图案根据与用于发送所述响应信号的资源关联对应的第二识别符而设定,所述第二识别符与所述第一识别符独立地设定。

Description

终端装置、集成电路、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本申请是国际申请日为2009年12月9日、申请号为200980148935.1、发明名称为“无线通信终端装置、无线通信基站装置及信号扩频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终端装置、无线通信基站装置及响应信号扩频方法。
背景技术
在3GPPLTE中,采用SC-FDMA(Single-Carrier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Access,单载波频分多址)作为上行线路的通信方式(参照非专利文献1)。在3GPPLTE中,无线通信基站装置(以下简称为“基站”)对于无线通信终端装置(以下简称为“终端”),通过物理信道(例如,PDCCH(PhysicalDownlinkControlChannel,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分配上行线路数据用资源。
另外,在3GPPLTE中,对于从基站发往终端的下行线路数据,适用HARQ(HybridAutomaticRepeatreQuest,混合自动重发请求)。也就是说,终端将表示下行线路数据的差错检测结果的响应信号反馈给基站。终端对下行线路数据进行CRC(CyclicRedundancyCheck,循环冗余校验),若CRC=“OK(无差错)”则将ACK(Acknowledgment,肯定确认)作为响应信号反馈给基站,若CRC=“NG(有差错)”则将NACK(NegativeAcknowledgment,否定确认)作为响应信号反馈给基站。终端将该响应信号(即ACK/NACK信号)例如使用PUCCH(PhysicalUplinkControlChannel,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等上行线路控制信道发送到基站。
图1是表示3GPPLTE中的PUCCH的资源配置的图。图1所示的PUSCH(PhysicalUplinkSharedChannel,物理上行共享信道)是用于终端的上行线路数据发送的信道,在终端发送上行线路数据时使用。如图1所示,PUCCH配置在系统频带的两端部,具体而言,配置在系统频带的两端的资源块(RB:ResourceBlock,或PRB:PhysicalRB,物理资源块)中。配置在系统频带的两端部的PUCCH在时隙间进行替换,即每个时隙进行跳频。
另外,如图2所示,正在研究对来自多个终端的多个响应信号使用ZAC(ZeroAutoCorrelation,零自相关)序列和沃尔什(Walsh)序列进行扩频,从而进行码复用(参照非专利文献2)。在图2中,[W0、W1、W2、W3]表示序列长度为4的沃尔什序列。如图2所示,在终端中,ACK或NACK的响应信号首先在频率轴上,通过在时间轴上的特性为ZAC序列(序列长度为12)的序列进行一次扩频。接着,一次扩频后的响应信号与W0~W3分别对应地进行IFFT(InverseFastFourierTransform,快速傅立叶逆变换)。在频率轴上扩频了的响应信号利用该IFFT转换为时间轴上的序列长度为12的ZAC序列。并且,IFFT后的信号进而使用沃尔什序列(序列长度为4)进行二次扩频。也就是说,一个响应信号分别配置在4个SC-FDMA码元S0~S3中。在其他终端中也同样地使用ZAC序列和沃尔什序列,对响应信号进行扩频。但是,在不同的终端之间,使用在时间轴上的循环移位(CyclicShift)量互不相同的ZAC序列或互不相同的沃尔什序列。这里,ZAC序列在时间轴上的序列长度为12,因此能够使用从同一ZAC序列生成的循环移位量为0~11的12个ZAC序列。另外,沃尔什序列的序列长度为4,因此能够使用互不相同的4个沃尔什序列。由此,在理想的通信环境中,能够对来自最多48(12×4)个终端的响应信号进行码复用。
另外,如图2所示,正在研究对来自多个终端的多个参考信号(导频信号)进行码复用(参照非专利文献2)。如图2所示,在从ZAC序列(序列长度为12)生成3码元的参考信号R0、R1、R2的情况下,首先使ZAC序列与傅立叶序列等序列长度为3的正交序列[F0、F1、F2]分别对应地进行IFFT。利用该IFFT获得时间轴上的序列长度为12的ZAC序列。并且,使用正交序列[F0、F1、F2],对IFFT后的信号进行扩频。也就是说,一个参考信号(ZAC序列)分别配置在3个SC-FDMA码元R0、R1、R2中。其他终端中也同样地将一个参考信号(ZAC序列)分别配置在3个SC-FDMA码元R0、R1、R2中。但是,在不同的终端之间,使用在时间轴上的循环移位量互不相同的ZAC序列或互不相同的正交序列。这里,ZAC序列在时间轴上的序列长度为12,因此能够使用从同一ZAC序列生成的循环移位量为0~11的12个ZAC序列。另外,正交序列的序列长度为3,因此能够使用互不相同的3个正交序列。由此,在理想的通信环境中,能够对来自最多36(12×3)个终端的参考信号进行码复用。
并且,如图2所示,利用S0、S1、R0、R1、R2、S2、S3的7码元构成一个时隙。
这里,在从同一ZAC序列生成的循环移位量互不相同的ZAC序列间的互相关大致为0。由此,在理想的通信环境中,使用循环移位量互不相同的ZAC序列(循环移位量为0~11)分别扩频并进行码复用的多个响应信号,通过基站中的相关处理能够在时间轴上几乎不存在码间干扰地进行分离。
但是,由于终端中的发送定时偏差、由多径产生的延迟波等的影响,来自多个终端的多个响应信号不一定同时到达基站。例如,在使用循环移位量为0的ZAC序列扩频后的响应信号的发送定时迟于正确的发送定时的情况下,循环移位量为0的ZAC序列的相关峰值有时会出现在循环移位量为1的ZAC序列的检测窗口中。另外,在使用循环移位量为0的ZAC序列扩频后的响应信号中存在延迟波的情况下,该延迟波产生的干扰泄露有时会出现在循环移位量为1的ZAC序列的检测窗口中。也就是说,在这些情况下,循环移位量为1的ZAC序列受到来自循环移位量为0的ZAC序列的干扰。另一方面,在使用循环移位量为1的ZAC序列扩频后的响应信号的发送定时早于正确的发送定时的情况下,循环移位量为1的ZAC序列的相关峰值有时会出现在循环移位量为0的ZAC序列的检测窗口中。也就是说,在此情况下,循环移位量为0的ZAC序列受到来自循环移位量为1的ZAC序列的干扰。由此,在这些情况下,使用循环移位量为0的ZAC序列扩频后的响应信号与使用循环移位量为1的ZAC序列扩频后的响应信号的分离特性劣化。也就是说,若使用相互邻接的循环移位量的ZAC序列,则响应信号的分离特性有可能劣化。
于是,以往,在对多个响应信号通过ZAC序列的扩频进行码复用的情况下,在ZAC序列之间设置不发生ZAC序列之间的码间干扰的程度的循环移位间隔(循环移位量的差)。例如,将ZAC序列之间的循环移位间隔设为2,在序列长度为12、循环移位量为0~11的12个ZAC序列中,仅将循环移位量为0,2,4,6,8,10或循环移位量为1,3,5,7,9,11的6个ZAC序列用于响应信号的一次扩频。由此,在将序列长度为4的沃尔什序列用于响应信号的二次扩频的情况下,能够对来自最多24(6×4)个终端的响应信号进行码复用。
但是,如图2所示,用于参考信号的扩频的正交序列的序列长度为3,因此在参考信号的扩频中只能使用互不相同的3个正交序列。由此,在使用图2所示的参考信号分离多个响应信号的情况下,只能对来自最多18(6×3)个终端的响应信号进行码复用。由此,在序列长度为4的4个沃尔什序列中,有3个沃尔什序列就够了,因此某一个沃尔什序列不被使用。
另外,正在研究作为用于上述18个响应信号的发送的PUCCH,定义图3所示的18个PUCCH(图3所示的ACK#1~ACK#18)。在图3中,横轴表示循环移位量,纵轴表示正交编码序列的序列号(沃尔什序列或傅立叶序列的序列号)。
另外,为了降低PUCCH中的来自其他小区的干扰,正在研究循环移位跳频(CyclicshiftHopping)的技术(参照非专利文献3)。所谓的循环移位跳频,是对于图3所示的18个资源(ACK#1~ACK#18),使用图4所示的小区特有的循环移位跳频图案(pattern),在循环移位轴上和正交编码轴上保持相互的相关关系的同时,以SC-FDMA码元为单位(在图4中是码元0,1,2,...,n)循环地进行移位的技术。如图4所示,虽然某个响应信号被分配的资源所使用的循环移位量对每个SC-FDMA码元而变化,但在小区内维持同一时间、同一频率的资源(循环移位量和正交编码)的相对关系,因此这18个资源正交。由此,能够使从其他小区受到较强干扰的响应信号的组合随机化,能够避免仅一部分终端持续受到来自其他小区的较强干扰。此外,一般而言,对不同小区分配互不相同的ZAC序列,因此小区间的ZAC序列的差异也有助干扰的随机化。
另外,在3GPPLTE的PUCCH中,不仅上述响应信号(ACK/NACK信号),而且CQI(ChannelQuality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符)信号也进行复用。响应信号如上所述为1码元的信息,而CQI信号为5码元的信息。如图5所示,终端通过序列长度为12的ZAC序列扩频CQI信号,对扩频后的CQI信号进行IFFT并将其发送。这样,对CQI信号不适用沃尔什序列,因此在基站中不能在响应信号与CQI信号的分离中使用沃尔什序列。于是,在基站中,对通过对应于不同循环移位的ZAC序列扩频后的响应信号与CQI信号,使用ZAC序列进行解扩,从而能够几乎无码间干扰地分离响应信号与CQI信号。
另外,即使CQI信号,也与响应信号同样,为了使小区间干扰随机化,正在研究使用小区特有的循环移位跳频图案,以SC-FDMA码元为单位进行循环移位跳频。如图6所示,虽然某个CQI信号被分配的资源使用的循环移位量对每个SC-FDMA码元发生变化,但维持同一时间、同一频率的循环移位量的相对关系。另外,与响应信号同样,对于CQI信号,也在不同小区中分配互不相同的ZAC序列,因此小区间的ZAC序列的差异也有助于干扰的随机化。
另外,在3GPPLTE中,图4或图6所示的循环移位跳频图案与各基站的小区ID一对一地关联对应。
另外,开始了与3GPPLTE相比实现进一步的通信高速化的高级LTE(LTE-Advanced(以下称为LTE+))的标准化。在LTE+中,为了平均吞吐量的提高以及位于小区边缘附近的终端的吞吐量的提高,正在研究多个基站合作收发信号并对小区间干扰进行协调(coordinate)的协调收发(CoordinatedMultipointTransmission/Reception(协调多点传输/接收):CoMP收发)。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TS36.211V8.4.0,“PhysicalChannelsandModulation(Release8),”Sep.2008
非专利文献2:MultiplexingcapabilityofCQIsandACK/NACKsformdifferentUEs(ftp://ftp.3gpp.org/TSG_RAN/WG1_RL1/TSGR1_49/Docs/R1-072315.zip)
非专利文献3:Randomizationofintra-cellinterferenceinPUCCH(ftp://ftp.3gpp.org/TSG_RAN/WG1_RL1/TSGRI_50/Docs/R1-073412.zip)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例如,图7表示多个基站接收来自一个终端的上行响应信号(即CoMP接收)的情况。图7中,某个终端(UE1)所属的基站(ServingeNB,服务eNB)对UE1发送下行线路数据。另外,UE1发送对下行线路数据的响应信号(图7所示的期望ACK/NACK)。并且,如图7所示,服务eNB和其他基站(NeighboureNB1和NeighboureNB2,相邻eNB1和相邻eNB2)的三个基站对来自UE1的响应信号进行CoMP接收。这里,将对来自终端的响应信号的进行CoMP接收的多个基站的组称为CoMP组。另外,图7所示的三个基站通过回程传送(backhaul)交换各自接收到的来自UE1的响应信号的模拟信息(软比特信息:softbitinformation)。并且,例如,服务eNB将三个基站接收到的响应信号的模拟信息利用最大比合成(MRC:MaximumRatioCombining)进行合成,并对响应信号进行解码。另外,服务eNB基于解码后的响应信号进行对UE1的下行线路数据的重发控制。
另外,图8表示多个基站向一个终端发送(即CoMP发送)下行线路数据(参考信号),终端发送由从多个基站CoMP发送的参考信号生成了的CQI信号,多个基站对来自终端的CQI信号进行CoMP接收的情况。此外,在图8中,参加同一CoMP组的三个基站(服务eNB、相邻eNB1和相邻eNB2)对属于服务eNB的UE1,CoMP发送同一下行线路数据(参考信号)。UE1使用接收到的参考信号,估计本终端与各基站之间的下行线路质量,并将表示各下行线路质量的CQI信息发送到各个基站。其中,UE1将对三个基站的CQI信息汇总为一个CQI信号(图8所示的期望CQI)进行发送。并且,图8所示的三个基站对来自UE1的CQI信号进行CoMP接收。这里,与图7同样,三个基站通过回程传送交换各自接收到的CQI信号的模拟信息(软比特信息)。并且,例如,服务eNB将三个基站接收到的CQI信号的模拟信息利用最大比合成进行合成,并对CQI信号进行解码。另外,服务eNB基于解码了的CQI信号,即UE1与各基站之间的下行线路质量,控制从各基站发送的下行线路数据的MCS(ModulationandCodingScheme,调制与编码方式)或空间复用等。
这里,在图7和图8中,对来自UE1的控制信号(响应信号或CQI信号)进行CoMP接收的三个基站,也对来自以相邻eNB2为服务eNB的UE2的控制信号(响应信号或CQI信号)进行CoMP接收。也就是说,在图7和图8中,参加同一CoMP组的三个基站,对来自两个终端的控制信号进行CoMP接收。
但是,如上所述,为了使属于各小区的终端发送的控制信号(响应信号或CQI信号)之间的信号间干扰随机化,每个小区使用互不相同的ZAC序列以及小区特有的跳频图案。例如,在图7和图8中,属于服务eNB的UE1以及属于相邻eNB2的UE2使用互不相同的ZAC序列以及互不相同的跳频图案。因此,来自UE1的控制信号(响应信号和CQI信号)与来自UE2的控制信号(响应信号和CQI信号)不相互正交而相互产生干扰。
由此,例如,对来自图7所示的UE1的响应信号使用服务eNB特有的ZAC序列和跳频图案进行发送,对来自UE2的响应信号使用相邻eNB2特有的ZAC序列和跳频图案进行发送。由此,在相邻eNB2中,来自UE1的响应信号与来自UE2的响应信号不相互正交而相互产生干扰。也就是说,产生来自UE1的响应信号与来自UE2的响应信号相互干扰,CoMP的质量劣化的问题。
即使在多个终端使用同一CoMP组,各个终端的服务eNB互不相同的情况下,通过分离作为控制信道(例如PUCCH)使用的时间/频率资源,也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但是,这种情况下,用于CoMP通信的上行线路控制信道的开销增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不增加上行线路控制信道的开销而高效地进行CoMP通信的终端、基站及信号扩频方法。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终端装置与各自设定有固有的第一识别符的多个基站装置进行通信,所述终端装置所采用的结构包括:第一扩频单元,根据设定的跳频图案,使用多个循环移位量中的1个循环移位量的第一序列,对响应信号进行一次扩频;以及发送单元,发送一次扩频后的所述响应信号,所述跳频图案根据与用于发送所述响应信号的资源关联对应的第二识别符而设定,其中所述第二识别符与所述第一识别符独立地设定。
本发明的终端装置中的通信方法,该终端装置与各自设定有固有的第一识别符的多个基站装置进行通信,所述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扩频步骤,根据设定的跳频图案,使用多个循环移位量中的一个循环移位量的第一序列,对响应信号进行一次扩频;以及发送步骤,发送一次扩频后的所述响应信号,所述跳频图案根据与用于发送所述响应信号的资源关联对应的第二识别符而设定,其中所述第二识别符与所述第一识别符独立地设定。
本发明的集成电路控制与各自设定有固有的第一识别符的多个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终端装置中的处理,所述集成电路对以下处理进行控制:根据设定的跳频图案,使用多个循环移位量中的一个循环移位量的第一序列,对响应信号进行一次扩频的处理;以及发送一次扩频后的所述响应信号的处理,所述跳频图案根据与用于发送所述响应信号的资源关联对应的第二识别符而设定,所述第二识别符与所述第一识别符独立地设定。
本发明的各自设定有固有的第一识别符的多个基站装置中的基站装置和所述多个基站装置中的其它基站装置一起与终端进行通信,所述基站装置所采用的结构包括:发送单元,将所述第一识别符、以及与用于发送所述响应信号的资源关联对应的第二识别符发送至所述终端,所述第二识别符与所述第一识别符独立地设定;以及接收单元,接收从所述终端发送的、根据基于所述第二识别符设定的跳频图案进行了使用多个循环移位量中的一个循环移位量的第一序列的扩频的响应信号。
本发明的各自设定有固有的第一识别符的多个基站装置中的基站装置中的通信方法,该基站装置和所述多个基站装置中的其它基站装置一起与终端进行通信,所述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第一识别符、以及与用于发送所述响应信号的资源关联对应的第二识别符发送至所述终端的步骤,其中所述第二识别符与所述第一识别符独立地设定;以及接收从所述终端发送的、根据基于所述第二识别符设定的跳频图案进行了使用多个循环移位量中的一个循环移位量的第一序列的扩频的响应信号的步骤。本发明的集成电路控制各自设定有固有的第一识别符的多个基站装置中的基站装置中的处理,该基站装置和所述多个基站装置中的其它基站装置一起与终端进行通信,所述集成电路对以下处理进行控制:发送处理,将所述第一识别符、以及与用于发送所述响应信号的资源关联对应的第二识别符发送至所述终端,其中所述第二识别符与所述第一识别符独立地设定;以及接收处理,接收从所述终端发送的、根据基于所述第二识别符设定的跳频图案进行了使用多个循环移位量中的一个循环移位量的第一序列的扩频的响应信号。
本发明的终端所采用的结构包括:第一扩频单元,使用能够相互分离的多个第一序列中的任一个序列,对信号进行一次扩频;以及控制单元,根据由所述多个第一序列定义的多个信道的跳频图案,控制由所述第一扩频单元使用的第一序列,所述跳频图案是协调接收所述信号的多个无线通信基站装置中公共的跳频图案。
本发明的基站所采用的结构包括:相关处理单元,使用由能够相互分离的多个第一序列定义的多个信道的跳频图案,求来自无线通信终端装置的信号与所述无线通信终端装置中用于了一次扩频的所述第一序列之间的相关值;以及合成单元,合成将所述相关值和由对所述信号进行协调接收的其他无线通信基站装置接收到的所述信号的相关值进行合成,所述跳频图案是协调接收所述信号的多个无线通信基站装置中公共的跳频图案。
本发明的信号扩频方法包括:第一扩频步骤,使用能够相互分离的多个第一序列中的任一个序列,对信号进行一次扩频;以及控制步骤,根据由所述多个第一序列定义的多个信道的跳频图案,控制由所述第一扩频单元使用的第一序列,所述跳频图案是协调接收所述信号的多个无线通信基站装置中公共的跳频图案。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不增加上行线路控制信道的开销地进行CoMP通信。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PUCCH的资源配置的图(以往)。
图2是表示响应信号和参考信号的扩频方法的图(以往)。
图3是表示响应信号的定义的图(以往)。
图4是表示响应信号的跳频图案的图(以往)。
图5是表示CQI信号和参考信号的扩频方法的图(以往)。
图6是表示CQI信号的跳频图案的图(以往)。
图7是表示响应信号的CoMP接收的图(以往)。
图8是表示参考信号的CoMP发送以及CQI信号的CoMP接收的图(以往)。
图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基站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终端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11A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CoMP组的图。
图11B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响应信号用资源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基站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终端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14A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CoMP组的图。
图14B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CQI信号用资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在图9中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基站100的结构,在图10中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终端200的结构。
此外,为了避免说明变得复杂,在图9中,示出与本发明密切相关的下行线路数据的发送、以及对该下行线路数据的响应信号的通过上行线路的接收相关的结构部件,省略与上行线路数据的接收相关的结构部件的图示和说明。同样,在图10中,示出与本发明密切相关的下行线路数据的接收、以及对该下行线路数据的响应信号的通过上行线路的发送相关的结构单元,省略上行线路数据的发送相关的结构部件的图示和说明。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说明在一次扩频中使用ZAC序列,在二次扩频中使用块单位扩频码序列的情况。但是,在一次扩频中,也可以使用ZAC序列以外的、利用互不相同的循环移位量能够相互分离的序列。例如,在一次扩频中也可以使用GCL(GeneralizedChirplike)序列、CAZAC(ConstantAmplitudeZeroAutoCorrelation,恒定幅度零自相关)序列、ZC(Zadoff-Chu)序列、M序列或正交Gold编码序列等PN序列,或者通过计算机随机地生成的自我相关特性陡峭的序列等。另外,在二次扩频中,只要是相互正交的序列,或者可以视为相互大致正交的序列,即可以使用任何序列作为块单位扩频码序列。例如,在二次扩频中能够使用沃尔什序列或傅立叶序列等作为块单位扩频码序列。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根据ZAC序列的循环移位量和块单位扩频码序列的序列号定义响应信号的资源(例如,PUCCH或PRB)。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每个CoMP组设定了的ID(以下称为特定ID(SpecialID))与上行线路的响应信号发送用的时间/频率资源(例如PRB)关联对应。特定ID在参加同一CoMP组的多个基站间被预先调整。另外,各基站在与各终端进行通信时,向各终端通知是否对来自终端的响应信号进行CoMP接收。另外,各基站对发送被CoMP接收的响应信号的终端,通知与本站参加的CoMP组对应的特定ID。另外,各基站对属于本站的终端通知本站的小区ID。此外,使特定ID的比特数和小区ID的比特数相同。
图9所示的基站100,对于各终端预先通知表示各终端发送的响应信号是否由包含本站在内的多个基站进行CoMP接收的信息、表示本站的小区ID的信息、表示各终端发送的响应信号被分配的资源(例如PRB)的信息、以及表示与本站参加的CoMP组对应的特定ID的信息(未图示)。
另外,在图9所示的基站100中,下行线路数据的资源分配结果被输入到控制信息生成单元101和映射单元104。另外,用于通知下行线路数据的资源分配结果的控制信息的每个终端的编码率,被输入到控制信息生成单元101和编码单元102作为编码率信息。
控制信息生成单元101对每个终端生成用于通知下行线路数据的资源分配结果的控制信息,并输出到编码单元102。在每个终端的控制信息中,包含表示是发往哪个终端的控制信息的终端ID信息。例如,以控制信息的通知对象的终端的ID号屏蔽了的CRC比特包含在控制信息中作为终端ID信息。
编码单元102根据输入的编码率信息,对每个终端的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并输出到调制单元103。
调制单元103对编码后的控制信息进行调制并输出到映射单元104。
另一方面,编码单元105对发往各终端的发送数据(下行线路数据)进行编码并输出到重发控制单元106。
重发控制单元106在初次发送时对每个终端保持编码后的发送数据,并且输出到调制单元107。重发控制单元106保持发送数据,直到从判定单元118输入来自各终端的ACK为止。另外,重发控制单元106在从判定单元118输入了来自各终端的NACK的情况下,即在重发时,将与该NACK对应的发送数据输出到调制单元107。
调制单元107对从重发控制单元106输入的编码后的发送数据进行调制并输出到映射单元104。
在控制信息的发送时,映射单元104根据从控制信息生成单元101输入的资源分配结果,将从调制单元103输入的控制信息映射到物理资源(时间/频率资源)并输出到IFFT单元108。
另一方面,在下行线路数据的发送时,映射单元104根据资源分配结果,将发往各终端的发送数据映射到物理资源并输出到IFFT单元108。也就是说,映射单元104根据资源分配结果,将每个终端的发送数据映射到构成OFDM码元的多个副载波中的任一个副载波。
IFFT单元108对于映射了控制信息或发送数据的多个副载波进行IFFT从而生成OFDM码元,并输出到CP(CyclicPrefix,循环前缀)附加单元109。
CP附加单元109将与OFDM码元的末尾部分相同的信号作为CP附加到OFDM码元的开头。
无线发送单元110对附加CP后的OFDM码元进行D/A变换、放大以及上变频等发送处理,并从天线111发送到终端200(图10)。
另一方面,无线接收单元112通过天线111接收从终端200发送的响应信号或参考信号,对响应信号或参考信号进行下变频、A/D变换等接收处理。
CP除去单元113将附加在接收处理后的响应信号或参考信号中的CP除去。
解扩单元114以在终端200中用于二次扩频的块单位扩频码序列,对响应信号进行解扩,将解扩后的响应信号输出到相关处理单元116。同样,解扩单元114以在终端200中用于参考信号的扩频的正交序列对参考信号进行解扩,将解扩后的参考信号输出到相关处理单元116。
生成单元115判定从终端200发送的响应信号是由包含本站在内的多个基站进行CoMP接收的响应信号,还是仅由本站接收的响应信号,基于判定结果,生成ZAC序列和跳频图案。例如,在进行CoMP接收的响应信号的情况下,生成单元115生成与对本站参加的CoMP组设定了的特定ID对应的ZAC序列和跳频图案。这里,对CoMP组设定的特定ID与跳频图案一对一地对应。也就是说,进行CoMP接收的响应信号所使用的跳频图案是CoMP接收响应信号的多个基站中公共的跳频图案,即,参加同一CoMP组的多个基站(小区)中公共的跳频图案。另一方面,生成单元115在其是仅由本站接收的响应信号的情况下,生成与本站的小区ID对应的ZAC序列和跳频图案。并且,生成单元115将生成了的ZAC序列和跳频图案输出到相关处理单元116。
相关处理单元116使用从生成单元115输入的ZAC序列和跳频图案,求解扩后的响应信号和解扩后的参考信号与终端200中用于了一次扩频的ZAC序列之间的相关值。并且,相关处理单元116将求得的相关值输出到判定单元118和CoMP控制单元117。这里,在各终端中用于循环移位跳频的循环移位量以SC-FDMA为单位而不同。因此,相关处理单元116根据从生成单元115输入的跳频图案,从对每个SC-FDMA码元不同的相关窗口中,提取来自各终端的响应信号和参考信号。
CoMP控制单元117在本站对于发送了响应信号的终端作为服务eNB而动作的情况下(即在发送了响应信号的终端属于本站的情况下),将通过回程传送传输的、来自参加与本站同一CoMP组的其他基站的信息(即,其他基站求出的响应信号的相关值)输出到判定单元118。另一方面,在本站对于发送了响应信号的终端不是服务eNB的情况下(即在发送了响应信号的终端属于其他小区的情况下),CoMP控制单元117将从相关处理单元116输入的相关值(本站求出的响应信号的相关值)通过回程传送而传送到参加与本站同一CoMP组的其他基站。
判定单元118将从相关处理单元116输入的相关值与从CoMP控制单元117输入的相关值(由参加与本站同一CoMP组的其他基站接收到的响应信号的相关值)例如通过MRC等进行合成。并且,判定单元118基于该合成结果,通过使用了参考信号的相关值的同步检波,判定每个终端的响应信号是ACK还是NACK。并且,判定单元118将每个终端的ACK或NACK输出到重发控制单元106。
另一方面,在图10所示的终端200中,无线接收单元202通过天线201接收从基站100发送的OFDM码元,对OFDM码元进行下变频、A/D变换等接收处理。
CP除去单元203除去附加在接收处理后的OFDM码元中的CP。
FFT(FastFourierTransform,快速傅立叶变换)单元204对于OFDM码元进行FFT,获得被映射到多个副载波中的控制信息或下行线路数据,并将它们输出到提取单元205。
表示控制信息的编码率的编码率信息被输入到提取单元205和解码单元207。
提取单元205在进行控制信息的接收时,根据输入的编码率信息,从多个副载波中提取控制信息并输出到解调单元206。
解调单元206解调控制信息,并输出到解码单元207。
编码单元207根据输入的编码率信息,对控制信息进行解码并输出到判定单元208。
另一方面,在进行下行线路数据的接收时,提取单元205根据从判定单元208输入的资源分配结果,从多个副载波中提取发往本终端的下行线路数据并输出到解调单元210。该下行线路数据由解调单元210进行解调,由解码单元211进行解码,并输入到CRC单元212。
CRC单元212对于解码后的下行线路数据进行使用了CRC的差错检测,在CRC=“OK(无差错)”的情况下生成ACK作为响应信号,在CRC=“NG(有差错)”的情况下生成NACK作为响应信号,将生成了的响应信号输出到调制单元213。另外,CRC单元212在CRC=“OK(无差错)”的情况下,输出解码后的下行线路数据作为接收数据。
判定单元208对从解码单元207输入的控制信息是否是发往本终端的控制信息进行盲判定。例如,判定单元208以本终端的ID号对CRC比特进行解蔽,从而将CRC=“OK(无差错)”的控制信息判定为发往本终端的控制信息。并且,判定单元208将发往本终端的控制信息,即对本终端的下行线路数据的资源分配结果输出到提取单元205。
另外,判定单元208从与映射了发往本终端的控制信息的副载波对应的物理资源(时间/频率资源)中,判定用于从本终端的响应信号的发送的资源(例如PUCCH),并将判定结果输出到控制单元209。
控制单元209保持从本终端所属的基站100预先通知了的、表示从本终端发送的响应信号是否由多个基站进行CoMP接收的信息、表示本终端所属的基站的小区ID的信息、表示从本终端发送的响应信号被分配的资源(例如PRB(PhysicalResourceBlock,物理资源块))的信息、以及表示与在从本终端的响应信号被CoMP接收的情况下的CoMP组对应的特定ID的信息。
控制单元209在从本终端发送的响应信号被CoMP接收的情况下,基于与用于响应信号的发送的时间/频率资源关联对应的特定ID(即,对包含本终端所属的基站100在内的多个基站参加的CoMP组设定的特定ID),设定序列号和跳频图案。这里,响应信号被CoMP接收的情况下使用的跳频图案是CoMP接收响应信号的多个基站中公共的跳频图案,即参加同一CoMP组的多个基站中公共的跳频图案。另一方面,控制单元209在从本终端发送的响应信号没有被CoMP接收的情况下,基于从基站100通知的小区ID,设定序列号和跳频图案。并且,控制单元209根据设定的序列号和跳频图案,控制扩频单元214中的用于一次扩频的ZAC序列的循环移位量以及扩频单元217中的用于二次扩频的块单位扩频码序列。将在后面叙述控制单元209中的序列控制的细节。并且,控制单元209将作为参考信号的ZAC序列输出到IFFT单元220。
调制单元213对从CRC单元212输入的响应信号进行调制并输出到扩频单元214。
扩频单元214使用由控制单元209设定了的ZAC序列,对响应信号进行一次扩频,并将一次扩频后的响应信号输出到IFFT单元215。也就是说,扩频单元214根据由控制单元209指示的序列和跳频图案,对响应信号进行一次扩频。这里,用于循环移位跳频的循环移位量以SC-FDMA为单位而不同,因此扩频单元214使用对每个SC-FDMA码元不同的循环移位量,对响应信号进行一次扩频。
IFFT单元215对一次扩频后的响应信号进行IFFT,将IFFT后的响应信号输出到CP附加单元216。
CP附加单元216将与IFFT后的响应信号的末尾部分相同的信号作为CP附加到该响应信号的开头。
扩频单元217使用由控制单元209设定了的块单位扩频码序列,对附加CP后的响应信号进行二次扩频,并将二次扩频后的响应信号输出到复用单元218。也就是说,扩频单元217使用与控制单元209选择了的资源对应的块单位扩频码序列,对一次扩频后的响应信号进行二次扩频。
IFFT单元220对参考信号进行IFFT,将IFFT后的参考信号输出到CP附加单元221。
CP附加单元221将与IFFT后的参考信号的末尾部分相同的信号作为CP附加到该响应信号的开头。
扩频单元222使用预先设定的正交序列扩频附加CP后的参考信号,并将扩频后的参考信号输出到复用单元218。
复用单元218将二次扩频后的响应信号与扩频后的参考信号时间复用在一个时隙上,并输出到无线发送单元219。
无线发送单元219对二次扩频后的响应信号或扩频后的参考信号进行D/A变换、放大以及上变频等发送处理,并从天线201发送到基站100(图9)。
接着,说明控制单元209中的序列控制和跳频图案控制的细节。
在以下的说明中,图11A所示的eNB1~eNB5分别包括图9所示的基站100的结构,UE1~UE3分别包括图10所示的终端200的结构。另外,各UE从各自所属的eNB接收下行线路数据,并发送对该下行线路数据的响应信号。另外,如图11A所示,在eNB1~eNB5中,eNB1~eNB3参加CoMP组A,eNB1、eNB4和eNB5参加CoMP组B。另外,如图11A所示,UE1属于eNB1,UE2属于eNB3,UE3属于eNB4。
另外,如图11B所示,响应信号发送用的上行线路资源(例如图1所示的多个PUCCH)用多个PRB(响应信号用PRB)表示。如图11B所示,在多个PRB中的一部分PRB中,对每个CoMP组分别设定PRB。另外,各CoMP组的特定ID与对应于各CoMP组的PRB关联对应。
也就是说,参加图11A所示的CoMP组A的eNB1~eNB3保持CoMP组A的特定ID,参加CoMP组B的eNB1、eNB4和eNB5保持CoMP组B的特定ID。另外,CoMP组A内的UE2被通知CoMP组A的特定ID以及图11B所示的CoMP组A的响应信号用PRB。另外,CoMP组B内的UE3被通知CoMP组B的特定ID以及图11B所示的CoMP组B的响应信号用PRB。此外,eNB1参加CoMP组A和CoMP组B的两者,保持CoMP组A和CoMP组B的两者的特定ID。但是,一个UE不能参加多个CoMP组,因而eNB1对UE1通知CoMP组A和CoMP组B中的任一个CoMP组的特定ID。这里,属于eNB1的UE1参加CoMP组A。由此,UE1被通知CoMP组A的特定ID以及图11B所示的CoMP组A的响应信号用PRB。
由此,在被通知了本终端发送的响应信号没有被CoMP接收的情况下,各UE的控制单元209使用本终端所属的eNB的小区ID,计算响应信号的扩频序列和跳频图案。具体而言,在图11A中,UE1计算与eNB1的小区ID对应的扩频序列和跳频图案,UE2计算与eNB3的小区ID对应的扩频序列和跳频图案,UE3计算与eNB4的小区ID对应的扩频序列和跳频图案。
另一方面,在被通知了本终端发送的响应信号被CoMP接收的情况下,各UE的控制单元209使用本终端所属的eNB参加的CoMP组的特定ID,计算响应信号的扩频序列和跳频图案。具体而言,在图11A中,UE1计算与CoMP组A的特定ID对应的扩频序列和跳频图案,UE2计算与CoMP组A的特定ID对应的扩频序列和跳频图案,UE3计算与CoMP组B的特定ID对应的扩频序列和跳频图案。
并且,各UE将使用由控制单元209控制了的扩频序列和跳频图案进行了扩频所得的响应信号分配给与特定ID关联对应的PRB并发送。
这样,位于同一CoMP组内的UE(图11所示的UE1和UE2)使用与同一特定ID(CoMP组A的特定ID)对应的扩频序列和跳频图案,对响应信号进行扩频。由此,位于同一CoMP组内、属于互不相同的eNB的UE1和UE2也使用同一扩频序列和跳频图案,对响应信号进行扩频。并且,将UE1发送的响应信号和UE2发送的响应信号码复用在图11B所示的CoMP组A用的PRB内。由此,在参加同一CoMP组的多个eNB中,参加同一CoMP组、属于互不相同的eNB的UE分别发送的响应信号相互正交并被CoMP接收。
由此,即使在作为各终端的服务NB的基站互不相同的情况下(即,各终端属于互不相同的基站的小区的情况下),也能在同一PRB内对响应信号进行码复用。并且,参加同一CoMP组的基站能够分别对来自各终端的相互正交的响应信号进行CoMP接收。由此,在各基站中,各个响应信号相互不干扰地被解码。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多个基站CoMP接收的响应信号使用参加同一CoMP组的多个基站中公共的跳频图案进行扩频。由此,各终端能够使由同一CoMP组进行CoMP接收的响应信号相互正交,并且码复用在作为上行线路控制信道使用的时间/频率资源(PRB)内。由此,从各终端发送的响应信号相互正交,相互不产生干扰,因此各基站能够高效地CoMP接收来自各终端的响应信号。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不增加上行线路控制信道的开销而高效地进行CoMP通信。
这里,例如,为了在上行线路控制信道(例如PUCCH)中进行CoMP通信,如果基站将用于扩频响应信号的扩频序列和跳频图案(即,与CoMP组对应的扩频序列和跳频图案)分别通知给各终端,则通知信息的信令量增大。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对每个CoMP组设定特定ID,因此从基站通知给终端的用于CoMP通信的通知信息仅有与小区ID相同比特数的特定ID即可。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抑制从基站发往终端的通知信息的信令量的增加。
另外,一般而言,小区ID不仅与用于响应信号的扩频序列和跳频图案的设定对应关联,还与例如PDCCH的映射(交错图案)或DLRS(DownlinkReferenceSignal,下行参考信号)的序列等的设定对应关联。也就是说,小区ID与上行线路和下行线路两者的参数对应关联,因此若改变小区ID,则对上行线路和下行线路两者的参数产生影响,并且高层中的改变之处增多。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多个基站对来自终端的响应信号进行CoMP接收的情况下,使用仅与上行线路的参数(响应信号的扩频序列和跳频图案)对应关联的特定ID,也就是使用与下行线路的参数无关的识别符。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基站能够不对下行线路的参数产生影响而对响应信号进行CoMP接收。
另外,各终端基于从基站通知的小区ID或特定ID控制扩频序列和跳频图案即可,无须考虑本终端对于哪个基站发送响应信号。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终端中,只要获得从基站通知的信息就能进行适当的控制,因此能够简化终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进行CoMP通信的情况下,只有使用特定ID这一点与3GPPLTE的动作不同。也就是说,终端能够再次利用3GPPLTE的动作的大部分。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在3GPPLTE中,能够在将高层中的改变之处抑制到最小限度,并能够抑制发往终端的控制信息的信令量的增加。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各终端从一个基站接收下行线路数据,并发送对该下行线路数据的响应信号的情况。但是,在本发明中,各终端也可以从多个基站同时接收下行线路数据。换言之,多个基站也可以对一个终端CoMP发送下行线路数据。由此,在终端中,能够改善下行线路数据的接收质量。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了多个基站对响应信号进行CoMP接收的情况。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如下情况,即:参加同一CoMP组的多个基站对于终端CoMP发送下行线路数据(参考信号),并对表示使用该下行线路数据(参考信号)测量所得的下行线路质量的CQI信号进行CoMP接收。
以下,进行具体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参加同一CoMP组的多个基站对参考信号和下行线路数据进行CoMP发送。也就是说,在终端中,接收进行了码复用的、来自多个基站的参考信号。另外,基站对于终端预先通知表示用于CQI信号的发送的资源(例如PRB)的信息。
在图12中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基站300的结构,在图13中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终端400的结构。此外,在图12中对于与图9(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部件附加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同样,在图13中对于与图10(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部件附加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另外,如上所述,对于CQI信号,不进行基于正交编码序列(沃尔什序列或傅立叶序列等)的二次扩频,因此在图12所示的基站300中不需要图9所示的解扩单元114,在图13所示的终端400中不需要图10所示的扩频单元217。
在图12所示的基站300中,参加与本站同一CoMP组的其他基站接收到的CQI信号的模拟信息通过回程传送从CoMP控制单元117输入到判定单元118。另外,本站接收到的CQI信号从相关处理单元116输入到判定单元118。判定单元118将从相关处理单元116输入的CQI信号和从CoMP控制单元117输入的CQI信号进行合成,并解调作为该合成结果的CQI信号。
MCS控制单元301基于从判定单元118输入的CQI信号中包含的多个基站的CQI信息,控制MCS(编码率和调制方式)。并且,MCS控制单元301将受到控制的编码率输出到编码单元105,并将受到控制的调制方式输出到调制单元107。
编码单元105根据从MCS控制单元301输入的编码率调制发送数据,调制单元107根据从MCS控制单元301输入的调制方式对编码后的发送数据进行调制。
另一方面,在图13所示的终端400中,提取单元205提取从参加同一CoMP组的多个基站CoMP发送的参考信号(对来自各基站的参考信号进行码复用所得的信号),并输出到测量单元401。
测量单元401使用从提取单元205输入的参考信号,分别测量本终端与各基站之间的下行线路质量。这里,难以使表示多个基站中的每个基站的下行线路质量的CQI信息分别到达参加CoMP组的所有基站。于是,测量单元401对表示测量了的多个基站中的每个基站的下行线路质量的CQI信息,例如进行压缩而汇总为一个CQI信号。并且,测量单元401将包含多个基站的CQI信息的CQI信号输出到调制单元213。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终端400的控制单元209的细节。
在以下的说明中,如图14A所示,使用与图11A所示的eNB1~eNB5以及UE1~UE3相同的eNB以及UE进行说明。另外,图14A所示的eNB1~eNB5分别包括图12所示的基站300的结构,UE1~UE3分别包括图13所示的终端400的结构。另外,各UE从参加包含本终端所属的eNB的CoMP组的多个eNB接收参考信号,并将使用该参考信号测量所得的CQI信号发送。也就是说,在图14A中,UE1接收来自参加CoMP组A的eNB1~eNB3的参考信号,UE2接收来自参加CoMP组A的eNB1~eNB3的参考信号,UE3接收来自参加CoMP组B的eNB1、eNB4和eNB5的参考信号。换言之,参加CoMP组A的eNB1~eNB3对于UE1和UE2,CoMP发送参考信号,参加CoMP组B的eNB1、eNB4和eNB5对于UE3,CoMP发送参考信号。
另外,如图14B所示,CQI信号发送用的上行线路资源(例如图1所示的多个PUCCH)用多个PRB(CQI信号用PRB)来表示。如图14B所示,与实施方式1同样,在多个PRB中的一部分PRB中,对每个CoMP组分别设定PRB。另外,各CoMP组的特定ID与对应于各CoMP组的PRB关联对应。
由此,与实施方式1同样,各UE的控制单元209在被通知了本终端发送的CQI信号没有被CoMP接收的情况下,使用本终端所属的eNB的小区ID,计算CQI信号的扩频序列和跳频图案。
另外,与实施方式1同样,各UE的控制单元209在被通知了本终端发送的CQI信号被CoMP接收的情况下,使用本终端所属的eNB参加的CoMP组的特定ID,计算CQI信号的扩频序列和跳频图案。
由此,与实施方式1同样,在参加同一CoMP组的多个eNB中,参加同一CoMP组、属于互不相同的eNB的UE分别发送的CQI信号相互正交并被CoMP接收。
也就是说,即使在各终端属于互不相同的基站的小区的情况下,也能够在同一PRB内对CQI信号进行码复用。也就是说,参加同一CoMP组的基站能够分别对来自各终端的相互正交的CQI信号进行CoMP接收。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多个基站CoMP接收的CQI信号使用参加同一CoMP组的多个基站中公共的跳频图案进行扩频。也就是说,各终端能够使由同一CoMP组进行CoMP接收的CQI信号相互正交,并且码复用在作为上行线路控制信道使用的时间/频率资源(PRB)内。由此,从各终端发送的响应信号相互正交,相互不产生干扰,因此各基站能够高效地CoMP接收来自各终端的CQI信号。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在CoMP接收CQI信号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据此,在基站中,利用CoMP接收提高CQI信号的接收质量,因此通过使用精度更高的CQI信息,能够提高下行线路中的CoMP发送的吞吐量。
(实施方式3)
在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中,假设在参加同一CoMP组的多个基站间能够取得时隙同步的情况,说明了参加同一CoMP组的所有基站中的时隙号一致的情况。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在参加同一CoMP组的多个基站间未能取得时隙同步的情况,即参加同一CoMP组的所有基站中的时隙号不一致的情况。
这里,通过对每个时隙循环移位循环移位轴上的控制信号用的控制信道(PUCCH)的资源配置而定义控制信号(响应信号或CQI信号)的跳频图案。于是,本实施方式的基站和终端使用多个基站之间的时隙号的差分,对表示循环移位轴上的多个控制信道的资源配置和时隙号之间的对应的跳频图案进行调整。
以下,进行具体说明。与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同样,本实施方式的基站对于终端通知本站的小区ID、控制信号(响应信号或CQI信号)的发送用的时间/频率资源(例如PRB)、以及与本站参加的CoMP组对应的特定ID。而且,除此之外,本实施方式的基站通知包含本站在内的参加CoMP组的多个基站中的特定基站(例如某个终端的服务eNB)的时隙号与本站的时隙号之间的差分,作为临时的时隙号(以下称为特定时隙号)。也就是说,参加CoMP组的多个基站以特定基站中的时隙号为基准,计算基准时隙号和各基站中的时隙号之间的差分作为特定时隙号。并且,各基站对属于本站的终端通知特定时隙号。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终端(例如图10和图13所示的控制单元209),在本终端发送的控制信号(响应信号或CQI信号)被CoMP接收的情况下,使用通知了的CoMP组的特定ID、本终端所属的基站的时隙号和特定时隙号,计算扩频序列和跳频图案。具体而言,与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同样,终端使用特定ID计算控制信号的扩频序列和跳频图案。这里,终端使用从本终端所属的基站的时隙号移位了被通知的特定时隙号(即,作为基准的基站的时隙号和本终端所属的基站的时隙号之间的差分)后的时隙号的跳频图案,以使与作为基准的基站中的时隙号的资源配置相同。由此,终端调整计算的跳频图案。
由此,在参加CoMP组的所有小区中,能够使用与作为基准的基站的时隙号的跳频图案相同的跳频图案进行CoMP通信。
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在参加同一CoMP组的多个基站间未能取得时隙同步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与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同样的效果。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响应信号(ACK/NACK)或CQI信号在上行线路中被CoMP接收的情况。但是,在本发明中,被CoMP接收的信号并不限于CQI信号和响应信号。例如,对于表示下行信道矩阵的秩数的RI(RankIndicator,秩指示符),或者用于向基站通知在终端侧产生了发送数据的SR(SchedulingRequest,调度请求),也可以适用本发明。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作为与CoMP用PRB关联对应的独立的参数设定特定ID的情况。但是,在本发明中,作为与CoMP用PRB关联对应的独立的参数,除了特定ID,也可以设定例如独立的功率控制参数。也就是说,基站可以对终端通知与CoMP用PRB关联对应的特定ID和功率控制参数。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使用的PUCCH是用于反馈响应信号(ACK或NACK)的信道,因此有时也称为ACK/NACK信道。
另外,终端有时也称为终端站、UE、MT、MS、STA(Station,站)。另外,基站有时也称为NodeB、BS、AP。另外,副载波有时也称为音调(tone)。另外,CP有时也称为保护间隔(GuardInterval;GI)。
另外,差错检测的方法并不限于CRC。
另外,进行频域与时域之间的变换的方法并不限于IFFT、FFT。
另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由硬件构成本发明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也可以由软件实现。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所使用的各功能块典型地通过集成电路的LSI(大规模集成电路)来实现。这些块既可以被单独地集成为一个芯片,也可以包含一部分或全部地被集成为一个芯片。另外,在此虽然称做LSI,但是根据集成程度的不同,有时也称为IC(集成电路)、系统LSI、超级LSI(SuperLSI)、或极大LSI(UltraLSI)等。
另外,实现集成电路化的方法不仅限于LSI,也可以使用专用电路或通用处理器来实现。也可以利用可在LSI制造后编程的FPGA(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可重构LSI内部的电路单元的连接或设定的可重构处理器(ReconfigurableProcessor)。
再有,如果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进步或者随其派生的其他技术的出现,出现了能够代替LSI的集成电路化的技术,当然也可以利用该技术进行功能块的集成化。还存在着适用生物技术等的可能性。
2008年12月10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8-314791号所包含的说明书、说明书附图以及说明书摘要的公开内容,全部引用于本申请。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能够适用于移动通信系统等。

Claims (22)

1.终端装置,与各自设定有固有的第一识别符的多个基站装置进行通信,所述终端装置包括:
第一扩频单元,根据设定的跳频图案,使用多个循环移位量中的1个循环移位量的第一序列,对响应信号进行一次扩频;以及
发送单元,发送所述一次扩频后的所述响应信号,
所述跳频图案根据与用于发送所述响应信号的资源关联对应的第二识别符而设定,所述第二识别符与所述第一识别符独立地设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装置,
所述跳频图案是所述多个基站装置中公共的跳频图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装置,
在所述多个基站装置中公共地设定所述第二识别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装置,
使用所述多个基站装置之间的时隙号的差分,调整所述跳频图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终端装置,
在所述多个基站装置之间,使用本装置所属的基站装置的时隙号与特定基站装置的时隙号之间的所述差分,调整所述跳频图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装置,
所述多个基站装置进行协调收发,或者形成一个协调多点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装置,
根据来自基站装置的通知,基于所述第一识别符与所述第二识别符中的任一者设定所述跳频图案。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装置,
所述第一识别符和所述第二识别符的比特数相同。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装置,
所述第二识别符与下行线路的参数无关。
10.终端装置中的通信方法,该终端装置与各自设定有固有的第一识别符的多个基站装置进行通信,所述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扩频步骤,根据设定的跳频图案,使用多个循环移位量中的一个循环移位量的第一序列,对响应信号进行一次扩频;以及
发送步骤,发送所述一次扩频后的所述响应信号,
所述跳频图案根据与用于发送所述响应信号的资源关联对应的第二识别符而设定,所述第二识别符与所述第一识别符独立地设定。
11.集成电路,控制与各自设定有固有的第一识别符的多个基站装置进行通信的终端装置中的处理,
所述集成电路对以下处理进行控制:
根据设定的跳频图案,使用多个循环移位量中的一个循环移位量的第一序列,对响应信号进行一次扩频的处理;以及
发送所述一次扩频后的所述响应信号的处理,
所述跳频图案根据与用于发送所述响应信号的资源关联对应的第二识别符来设定,所述第二识别符与所述第一识别符独立地设定。
12.各自设定有固有的第一识别符的多个基站装置中的基站装置,该基站装置和所述多个基站装置中的其它基站装置一起与终端进行通信,
所述基站装置包括:
发送单元,将所述第一识别符、以及与用于发送所述响应信号的资源关联对应的第二识别符发送至所述终端,所述第二识别符与所述第一识别符独立地设定;以及
接收单元,接收从所述终端发送的、根据基于所述第二识别符设定的跳频图案进行了使用多个循环移位量中的一个循环移位量的第一序列的扩频的响应信号。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基站装置,
所述跳频图案是所述多个基站装置中的公共的跳频图案。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基站装置,
在所述多个基站装置中公共地设定有所述第二识别符。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基站装置,
使用所述多个基站装置之间的时隙号的差分,调整所述跳频图案。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基站装置,
在所述多个基站装置之间,使用本装置的时隙号与特定基站装置的时隙号之间的所述差分,调整所述跳频图案。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基站装置,
所述多个基站装置进行协调收发,或者形成一个协调多点组。
18.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基站装置,
根据来自本装置的通知,基于所述第一识别符和所述第二识别符中的任一者设定所述跳频图案。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基站装置,
所述第一识别符和所述第二识别符的比特数相同。
20.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基站装置,
所述第二识别符与下行线路的参数无关。
21.各自设定有固有的第一识别符的多个基站装置中的基站装置中的通信方法,该基站装置和所述多个基站装置中的其它基站装置一起与终端进行通信,所述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第一识别符、以及与用于发送所述响应信号的资源关联对应的第二识别符发送至所述终端的步骤,其中所述第二识别符与所述第一识别符独立地设定;以及
接收从所述终端发送的、根据基于所述第二识别符设定的跳频图案进行了使用多个循环移位量中的一个循环移位量的第一序列的扩频的响应信号的步骤。
22.集成电路,控制各自设定有固有的第一识别符的多个基站装置中的基站装置中的处理,该基站装置和所述多个基站装置中的其它基站装置一起与终端进行通信,
所述集成电路对以下处理进行控制:
发送处理,将所述第一识别符、以及与用于发送所述响应信号的资源关联对应的第二识别符发送至所述终端,其中所述第二识别符与所述第一识别符独立地设定;以及
接收处理,接收从所述终端发送的、根据基于所述第二识别符设定的跳频图案进行了使用多个循环移位量中的一个循环移位量的第一序列的扩频的响应信号。
CN201610238177.4A 2008-12-10 2009-12-09 终端装置、集成电路、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Active CN1056565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314791 2008-12-10
JP2008-314791 2008-12-10
CN2009801489351A CN102246447A (zh) 2008-12-10 2009-12-09 无线通信终端装置、无线通信基站装置及信号扩频方法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489351A Division CN102246447A (zh) 2008-12-10 2009-12-09 无线通信终端装置、无线通信基站装置及信号扩频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56513A true CN105656513A (zh) 2016-06-08
CN105656513B CN105656513B (zh) 2019-05-03

Family

ID=4224259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38177.4A Active CN105656513B (zh) 2008-12-10 2009-12-09 终端装置、集成电路、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CN2009801489351A Pending CN102246447A (zh) 2008-12-10 2009-12-09 无线通信终端装置、无线通信基站装置及信号扩频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489351A Pending CN102246447A (zh) 2008-12-10 2009-12-09 无线通信终端装置、无线通信基站装置及信号扩频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8) US9425916B2 (zh)
EP (2) EP3518445B1 (zh)
JP (2) JP5350395B2 (zh)
CN (2) CN105656513B (zh)
WO (1) WO201006759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446197A (en) 2007-02-05 2008-08-06 Nec Corp Frequency-hopping method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923905B2 (en) 2009-09-30 2014-12-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crambling sequence initialization for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s
US8948097B2 (en) * 2009-09-30 2015-02-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UE-RS sequence initializ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9432164B2 (en) 2009-10-15 2016-08-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ference signal sequence mapp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L3337217T3 (pl) * 2009-10-30 2020-01-31 Sun Patent Trust Urządzenie do łączności bezprzewodowej i sposób generowania sygnału odniesienia
US20120236953A1 (en) * 2011-03-14 2012-09-20 Markus Dominik Mueck Base Station
CN103503536B (zh) * 2011-04-29 2017-10-10 诺基亚通信公司 用于在无线网络中处理上行链路控制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US8792924B2 (en) * 2011-05-06 2014-07-29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cell access
JP5858047B2 (ja) * 2011-09-30 2016-02-10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移動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9579198B2 (en) 2012-03-01 2017-02-28 Twelve, Inc. Hydraulic delivery systems for prosthetic heart valve device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US9813263B2 (en) 2012-03-09 2017-11-07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Group of America Terminal device, wireless transmission method,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channel estimation method
JP5948099B2 (ja) * 2012-03-16 2016-07-06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基地局、ユーザ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9236982B2 (en) * 2012-12-21 2016-01-12 Intel Corporation PDSCH resource element mapping for three-cell joint transmission
US9780842B2 (en) 2012-12-21 2017-10-0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obile device assisted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US9301308B2 (en) 2012-12-21 2016-03-2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Determining a cluster set of mobile devices
EP2785077B1 (en) * 2013-03-27 2017-08-30 Alcatel Lucent Implicit addressing for sporadic machine-type access
US10158458B2 (en) * 2015-05-29 2018-12-1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artial collision multiple access
WO2016203291A1 (en) 2015-06-15 2016-12-2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File transfer by mobile user collaboration
JP6170112B2 (ja) * 2015-10-21 2017-07-26 ノキア ソリューションズ アンド ネットワークス オサケユキチュア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アップリンク制御データの処理方法及び装置
US11477766B2 (en) * 2016-05-24 2022-10-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reporting
CN107733609B (zh) 2016-08-12 2023-10-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参考信号发送方法和参考信号发送装置
US10575950B2 (en) 2017-04-18 2020-03-03 Twelve, Inc. Hydraulic systems for delivering prosthetic heart valve device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US10646338B2 (en) 2017-06-02 2020-05-12 Twelve, Inc. Delivery systems with telescoping capsules for deploying prosthetic heart valve device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WO2018231030A1 (ko) * 2017-06-16 2018-12-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과 기지국 간 물리 상향링크 제어 채널을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장치
JP6431958B2 (ja) * 2017-06-27 2018-11-28 ノキア ソリューションズ アンド ネットワークス オサケユキチュア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アップリンク制御データの処理方法及び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85622A1 (en) * 2000-12-28 2002-07-04 Mdiversity Inc. A Delaware Corporation Predictive collision avoidance in macrodiverse wireless networks with frequency hopping using switching
US20070230600A1 (en) * 2006-03-27 2007-10-04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Random access structure for wireless networks
US20070253465A1 (en) * 2006-04-27 2007-11-01 Tarik Muharemovic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allocate reference signa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WO2008132073A1 (en) * 2007-04-30 2008-11-06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Coordinated cyclic shift and sequence hopping for zadoff-chu, modified zadoff-chu, and block-wise spreading sequences
CN101326849A (zh) * 2005-10-12 2008-12-17 摩托罗拉公司 用于多播服务的邻近协助组合的设备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61020A (ja) * 1993-03-05 1994-09-16 Hitachi Ltd 周波数ホッピング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装置
JP3284074B2 (ja) * 1996-03-25 2002-05-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無線通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6937558B2 (en) * 2000-02-29 2005-08-30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Transmitter apparatus and receiver apparatus and base station making use of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and spectrum spreading
JP3979246B2 (ja) * 2002-09-30 2007-09-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の応答器及び質問器
US7577180B2 (en) * 2003-12-18 2009-08-18 Vtech Telecommunications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intaining synchronization in low-power mode over a frequency hopping radio link
GB0409496D0 (en) * 2004-04-28 2004-06-02 Nokia Corp Subscriber identities
SE0402210D0 (sv) * 2004-09-13 2004-09-13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07055527A1 (en) * 2005-11-10 2007-05-18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Cell search method in ofdm cellular system, frame transmission method thereof, and forward link frame structure thereof
US9143288B2 (en) * 2006-07-24 2015-09-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Variable control channel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080020934A (ko) * 2006-09-01 2008-03-06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통신 시스템의 상향링크 신호 송신 방법, 송신 장치, 생성방법 및 생성 장치
US8665799B2 (en) * 2006-09-14 2014-03-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Beacon assisted cell search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4991254B2 (ja) * 2006-11-17 2012-08-01 株式会社東芝 二重リング・ネットワークの通信制御方法及び二重リング・ネットワークの伝送局
US7957759B2 (en) * 2006-12-08 2011-06-07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Wideband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in SC-FDMA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228782B2 (en) * 2006-12-22 2012-07-24 Lg Electronics Inc. Sequence generation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based on time and frequency domain transmission unit
JP2008172357A (ja) 2007-01-09 2008-07-24 Sharp Corp 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制御情報送信方法、制御情報受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8172356A (ja) 2007-01-09 2008-07-24 Sharp Corp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制御情報送信方法および制御情報受信方法
CN104883745B (zh) * 2007-01-09 2019-06-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站装置、移动台装置、控制信息发送方法、控制信息接收方法及程序
WO2008111317A1 (ja) * 2007-03-15 2008-09-18 Panasonic Corporation 無線送信装置及び無線送信方法
JP4601637B2 (ja) * 2007-03-20 2010-12-22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局、送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5024533B2 (ja) * 2007-06-19 2012-09-1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リファレンス信号系列の割当方法および装置
US8169950B2 (en) * 2007-06-21 2012-05-01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Selection of orthogonal covering sequences and phase ramped sequences
US8169992B2 (en) * 2007-08-08 2012-05-0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Uplink scrambling during random access
CN103199967B (zh) * 2007-08-13 2016-04-20 知识产权之桥一号有限责任公司 无线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US8077693B2 (en) * 2007-09-19 2011-12-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Resource remapping and regroup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09039383A2 (en) * 2007-09-21 2009-03-26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Reference signal structure for ofdm based transmissions
US9077506B2 (en) * 2007-10-01 2015-07-07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response signal spreading method
US8630240B2 (en) * 2008-02-19 2014-01-14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Mapping between logical and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resource blocks in wireless networks
US8391882B2 (en) * 2008-10-22 2013-03-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in a spectrum shared by WAN and femto cells
KR101603651B1 (ko) * 2008-10-30 2016-03-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단일 주파수 대역만을 사용하는 제1 사용자 기기와 복수의 주파수 대역을 사용하는 제2 사용자 기기를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 있어서, 사용자 기기와 기지국 간의 무선 통신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85622A1 (en) * 2000-12-28 2002-07-04 Mdiversity Inc. A Delaware Corporation Predictive collision avoidance in macrodiverse wireless networks with frequency hopping using switching
CN101326849A (zh) * 2005-10-12 2008-12-17 摩托罗拉公司 用于多播服务的邻近协助组合的设备和方法
US20070230600A1 (en) * 2006-03-27 2007-10-04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Random access structure for wireless networks
US20070253465A1 (en) * 2006-04-27 2007-11-01 Tarik Muharemovic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allocate reference signa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WO2008132073A1 (en) * 2007-04-30 2008-11-06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Coordinated cyclic shift and sequence hopping for zadoff-chu, modified zadoff-chu, and block-wise spreading sequences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TRI: "Randomization of intra-cell interference in PUCCH",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50》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243191A1 (en) 2011-10-06
EP2357733B1 (en) 2019-04-24
US20160323013A1 (en) 2016-11-03
US10158398B2 (en) 2018-12-18
EP3518445B1 (en) 2020-07-08
JP5350395B2 (ja) 2013-11-27
WO2010067598A1 (ja) 2010-06-17
EP2357733A1 (en) 2011-08-17
EP3518445A1 (en) 2019-07-31
US9425916B2 (en) 2016-08-23
CN102246447A (zh) 2011-11-16
CN105656513B (zh) 2019-05-03
US11387862B2 (en) 2022-07-12
US11799515B2 (en) 2023-10-24
JP2014007754A (ja) 2014-01-16
US20220302954A1 (en) 2022-09-22
US20190089406A1 (en) 2019-03-21
JP5538600B2 (ja) 2014-07-02
US20240014850A1 (en) 2024-01-11
JPWO2010067598A1 (ja) 2012-05-17
US10958305B2 (en) 2021-03-23
US10574291B2 (en) 2020-02-25
US9831911B2 (en) 2017-11-28
US20180041245A1 (en) 2018-02-08
US20210184725A1 (en) 2021-06-17
EP2357733A4 (en) 2017-05-17
US20200153479A1 (en) 2020-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58305B2 (e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7736064B (zh) 用于在终端之间发送信号的方法及其设备
US20230048332A1 (en) Radio commnication device and response signal diffusion method
RU2521004C2 (ru) Базовая радиостанция, мобильная станция и способ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радиосвязи
US8588161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778148B2 (en) Method for allocating physical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indicator channel
CN106797267B (zh) 通信装置及通信方法
CN107852318A (zh) 用于执行上行链路传输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EP3094025A1 (en) Phich resource allocation with i/q multiplexing for pusch acknowledgement
US9438396B2 (e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mobile terminal apparatus, radio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10945806B (zh) 终端及通信方法
JP5320829B2 (ja) 制御チャネル送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US20110280284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device and method of signal diffus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1214

Address after: American New York

Applicant after: Sun Patent Trust

Address before: California, USA

Applicant befor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