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56235A - 棒状马达的线圈冷却构造 - Google Patents

棒状马达的线圈冷却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56235A
CN105656235A CN201410648797.6A CN201410648797A CN105656235A CN 105656235 A CN105656235 A CN 105656235A CN 201410648797 A CN201410648797 A CN 201410648797A CN 105656235 A CN105656235 A CN 1056562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bar
room
shaped motor
body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4879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宇荣
范智凯
黄圣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win Mikrosystem Corp
Hiwin Technologi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iwin Mikrosyste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win Mikrosystem Corp filed Critical Hiwin Mikrosystem Corp
Priority to CN20141064879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56235A/zh
Publication of CN1056562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562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Linear Motors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棒状马达的线圈冷却构造,包含有:一动子座,具有一管状身部,一封闭的环状容室,同轴于身部管轴地设于该身部的管壁内;多数环状线圈,彼此串联且同轴容置于该容室中;预定体积的冷却流体,位于各线圈周侧的空间中而充盈于该容室内。本发明使冷却用的流体充盈于马达线圈所在的空间中,令冷却流体得以尽可能地与各线圈各个部位的表面接触,使线圈上的热能得以经由周侧的冷却流体以快速地散逸,据以提高棒状马达于运转时的散热功效,确保马达的使用寿命,并维持其效能。

Description

棒状马达的线圈冷却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电动机有关,特别是关于一种棒状马达的线圈冷却构造。
背景技术
马达运转时所产生的热散溢是造成马达温升的重要原因,倘使马达长期处于高热状态下,不仅线圈易因过热而受损,也会导致永久磁铁的退磁现象,使得马达的效能日渐降低,而为避免马达的温升过度,通过传导或对流的方式,以散逸由线圈通电后所产生热能的已知技术,则已有不同的具体构造被公开。
就已知的具体散热技术而言:
如图1所示,在棒状马达的动子外壳1上,以多数的散热孔道2供空气的流动,以通过动子的往复运动,使空气得以在散热孔道中持续流动,达到对流散热效果。
由于前述已知技术所采自然进气的技术所得以达成的散热效果有限,遂有如图2所示,将外部高压气体导入棒状马达的管状动子3与棒状定子4间气隙5的技术,据以提高散热功效。
更进一步而言,由于空气的热传导率较低,选用热传导率较高的水作为对流的流体,则为图3所示的已知技术,其主要是于棒状马达的管状动子与棒状定子间,夹设一中空的环状部6,并使水体于环状部6的中空空间中流动,以可进一步地提高散热效果。
就以公开的已知技术而言,其提高对流效果与热传导的技术手段,虽为适于棒状马达的散热技术,但由于其所提供的技术,有如图1仅于管状线圈外侧以外壳提供传导及对流的散热,或如图2与图3仅着重管状线圈内侧环面提供散热的路径,恐均有所偏,而未能使主要热源的线圈获得全面性的散热功效,致使其所得以达成的散热效果亦均未臻完善。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棒状马达的线圈冷却构造,其使冷却用的流体充盈于马达线圈所在的空间中,而使线圈上的热能得以经由周侧的冷却流体以散逸,据以提高棒状马达于运转时的散热功效,确保马达的使用寿命,并维持其效能。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棒状马达的线圈冷却构造,其主要的技术特征是使冷却用的流体,适当地充盈于马达线圈所在的空间中,而使冷却流体得以尽可能地与各线圈各个部位的表面接触,使线圈上的热能得以经由冷却流体而散逸。
本发明所提供的棒状马达的线圈冷却构造,于具体构造上是包含了有一动子座,具有一管状身部,一封闭的环状容室,同轴于身部管轴且设于身部的管壁内;多数环状线圈,彼此串联且同轴容置于该容室中;预定体积的冷却流体,位于各线圈周侧的空间中而充盈于该容室内。
其中,为使该容室的形成与封闭易于实施,于构造上,身部还包含有一内管,一同轴穿套于该内管外的管状外壳,两端件,分设于该外壳的管轴两端上,并与该内管的管轴两端抵接,以于该外壳内侧环面与该内管的外侧环面间,形成该容室的空间,并以各端件封闭该容室。
其中,身部还包含有两环状嵌槽,彼此同轴地分设于各端件之上,并与该内管的管轴两端嵌接。
更进一步的,为提高冷却流体与位于该容室内的各线圈表面的接触,可使该外壳的内径大于各线圈的外径,或使该内管的外径小于各线圈的内径,以各线圈与该外壳或该内管间具有较大的空隙,以容许该冷却流体的存在。
而具体地,所使用的冷却流体为空气或油。
而当所使用的冷却流体为油时,为避免渗漏,需令该容室呈气密状态,而得以达成是项目的,可使该身部包含有两第一密接环,分别夹设于该内管两端与各端件间,两第二密接环分别夹设于该外壳两端与各端件间。
另外,为提高散热效率,可令该冷却流体为持续流动状态,为此,使该动子座包含有一入流流道与一出流流道,彼此相隔开来地分设于该身部上,并与该容室连通,使该冷却流体得由外部经由该入流流道进入该容室后,再经由该出流流道流出该容室。
其中,该入流流道与该出流流道位于该身部的一侧,邻近于轴向两端的位置上。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的棒状马达的线圈冷却构造,使冷却用的流体充盈于马达线圈所在的空间中,而使线圈上的热能得以经由周侧的冷却流体以散逸,据以提高棒状马达于运转时的散热功效,确保马达的使用寿命,并维持其效能。
附图说明
图1是已知自然对流散热的棒状马达剖视图。
图2是已知强制对流散热的棒状马达剖视图。
图3是已知水冷式散热的棒状马达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沿图4的6-6割线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沿图4的7-7割线的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沿图4的8-8割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4至图8所示,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提供棒状马达的线圈冷却构造10,其主要包含有一动子座20、多数环形线圈30以及冷却流体40。
动子座20具有一具适当壁厚的管状身部21,可供同轴穿套于定子上,一呈封闭状的环状容室22,同轴于身部21管轴且设于身部21的管壁内;
更进一步的,身部21具有一内管211,是以如玻纤等复合材料所制成的薄壁状管体,一管状外壳212同轴穿套于内管211周侧,两环状端件213分别同轴地固接于外壳212的管轴两端,两环状嵌槽214分设于各端件213上,并分别与内管211的管轴两端嵌接,而使各端件213分别桥接固设于外壳212两端与内管211两端之间,据此,容室22介于外壳212的内侧环面与内管211的外侧环面间,并受各端件213所封闭。
各环形线圈30属已知技术范踌,是以于此对其具体详细的构成不再赘述,但与本发明主要技术特征有关的是,各环形线圈30彼此串联且同轴容置于容室22中,并受有适当的定位而定位结合于身部21之中;
具体而言,各环形线圈30的外径小于外壳212的内径,而内径略大于内管211的外径,以于各线圈30的周侧尽其可能大存在可供容置冷却流体40的空间,同时,通过各端件213固接于外壳212与内管211之际,同时提供夹紧定位之力,使各线圈30定位于容室22之中。
冷却流体40充盈于容室22内,而得与位于容室22内的各线圈30的表面直接接触,以使各线圈30的热能得以直接传导或幅射传递至冷却流体40,以达到降低各线圈30温度的目的。
简单的说,棒状马达的线圈冷却构造10的主要技术特征在于提供得以同时容纳各线圈30与冷却流体40于其中的容室22,以通过适当体积而充盈于容室22内部的冷却流体40,尽其可能地与各线圈30各个部位的表面直接接触,以获得最大的接触面积,来达到从各线圈的全面进行冷却的效果,而具有不同热传导效率的不同种类的流体,诸如空气或冷却油等,则得以视实际棒状马达的热散溢程度而被选用。
例如,当棒状马达的热散溢较低时,仅以空气作为冷却流体而被封存于容室22内,即已满足,相对的,当热散溢较高时,亦即各线圈30的温升程度较剧烈时,则得以冷却油等热传导效率较高的流体作为冷却流体40,并封存于容室22内,此外,为再进一步提高散热功效,无论所选用的冷却流体为何,均得以使其于容室22内与容室外间循环流动,进而达到快速散热的效果。
因此,当冷却流体40所选用的是如冷却油等有别于棒状马达运转环境中的外部流体时,则需确保容室22与外部间的隔绝,避免冷却流体40的渗漏,而为达成该目的,可使身部21包含有两第一密接环215,分别夹设于外壳212两端与各端件213间,两第二密接环216则分别夹设于内管211与各端件213间,以使各端件213与外壳212及内管211间的结合达到气密程度,避免存在于容室22内部的冷却流体40产生渗漏现象。
再者,为使冷却流体40可于容室22内外流动,进一步地使动子座20包含有一入流流道23与一出流流道24,分别设于外壳212一侧邻近于管轴两端的部位上,且与容室22连通,据此,即得以管路(图上未示)与外部的冷却流体供应源连接,使冷却流体40得以自入流流道23进入容室22内,并自出流流道24流出容室22外,使棒状马达在运转时,尽可能地使位于容室22内部的冷却流体40间的温度,被维持于较低的温度状态下,以提高对各线圈30的散热功效。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其所运用的技术原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任何基于本发明技术方案基础上的等效变换、简单替换等显而易见的改变,均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棒状马达的线圈冷却构造,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动子座,具有一管状身部,一封闭的环状容室,同轴于身部管轴地设于该身部的管壁内;
多数环状线圈,彼此串联且同轴容置于该容室中;
预定体积的冷却流体,位于各线圈周侧的空间中而充盈于该容室内。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状马达的线圈冷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身部还包含有一内管,一同轴穿套于该内管外的管状外壳,两端件,分设于该外壳的管轴两端上,并与该内管的管轴两端抵接,以于该外壳内侧环面与该内管的外侧环面间,形成所述容室的空间,并以各端件封闭所述容室。
3.依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棒状马达的线圈冷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内径大于各线圈的外径。
4.依据权利要求2所述棒状马达的线圈冷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的外径小于各线圈的内径。
5.依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棒状马达的线圈冷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身部还包含有两第一密接环,分别夹设于所述内管两端与各端件间,两第二密接环,分别夹设于所述外壳两端与各端件间。
6.依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棒状马达的线圈冷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身部还包含有两环状嵌槽,彼此同轴地分设于各端件之上,并与所述内管的管轴两端嵌接。
7.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状马达的线圈冷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流体可为空气或油。
8.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状马达的线圈冷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子座还包含有一入流流道与一出流流道,彼此相隔开来地分设于所述身部上,并与所述容室连通,使所述冷却流体得由外部经由该入流流道进入所述容室后,再经由该出流流道流出所述容室。
9.依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棒状马达的线圈冷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流流道与出流流道位于所述身部的一侧,邻近于轴向两端的位置上。
CN201410648797.6A 2014-11-14 2014-11-14 棒状马达的线圈冷却构造 Pending CN10565623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48797.6A CN105656235A (zh) 2014-11-14 2014-11-14 棒状马达的线圈冷却构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48797.6A CN105656235A (zh) 2014-11-14 2014-11-14 棒状马达的线圈冷却构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56235A true CN105656235A (zh) 2016-06-08

Family

ID=564789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48797.6A Pending CN105656235A (zh) 2014-11-14 2014-11-14 棒状马达的线圈冷却构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56235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13125A (en) * 1991-12-30 1994-05-17 North American Philips Corporation Stepper motor with integrated assembly
US20080149303A1 (en) * 2006-12-25 2008-06-26 Chia-Ming Chang Heat sink for a shaft-type linear motor
CN103683674A (zh) * 2012-09-26 2014-03-26 大银微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棒状马达的水冷机构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13125A (en) * 1991-12-30 1994-05-17 North American Philips Corporation Stepper motor with integrated assembly
US20080149303A1 (en) * 2006-12-25 2008-06-26 Chia-Ming Chang Heat sink for a shaft-type linear motor
CN103683674A (zh) * 2012-09-26 2014-03-26 大银微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棒状马达的水冷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94605B (zh) 自动冷却电缆
TW201715142A (zh) 具散熱作用之馬達構造
CN105656235A (zh) 棒状马达的线圈冷却构造
CN205544737U (zh) 一种永磁同步电动机
CN104165453A (zh) 电磁热水器及电磁电阻双核开水机和高发热元件降温方法
CN201726228U (zh) 电动车驱动电机的冷却结构
CN104534555B (zh) 一种水暖暖气片散热装置
CN103427560A (zh) 使用导热管增强电机冷却效果的结构
CN202105781U (zh) 热传导式电动振动台冷却结构
US9680354B2 (en) Winding cooling structure of shaft motor
TWI533571B (zh) 棒狀馬達之線圈冷卻構造
CN104821669B (zh) 定子通风回路式永磁电机
CN204906105U (zh) 一种稀土永磁电机
CN204350339U (zh) 电锅炉加热器
CN204005870U (zh) 大功率led灯用组合式热管散热器
CN202340358U (zh) 一种中频电炉磁轭的散热装置
CN103457396B (zh) 一种电机机座的结构
KR100733280B1 (ko) 방열기의 발열장치
CN104144533A (zh) 电锅炉加热器
RU2013143348A (ru) Статор электрической машины с жидкостным охлаждением проточным хладагентом
CN204205971U (zh) 一种汽油永磁直流电焊发电机的整流器
RU157398U1 (ru) Электрическая машина с герметичным ротором
CN204792340U (zh) 底部散热型变压器冷却装置
CN204408046U (zh) 永磁同步电机及配备有该永磁同步电机的螺杆压缩机
JP2015023640A (ja) 一体流路構造を有する磁場回転式電磁ポン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608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