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51962B - 成岩相识别方法 - Google Patents

成岩相识别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51962B
CN105651962B CN201410645235.6A CN201410645235A CN105651962B CN 105651962 B CN105651962 B CN 105651962B CN 201410645235 A CN201410645235 A CN 201410645235A CN 105651962 B CN105651962 B CN 1056519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ent
diagenetic
diagenesis
facies
poros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4523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51962A (zh
Inventor
肖承文
王招明
王贵文
陈伟中
信毅
杨宁
韩闯
吴大成
王建伟
王华玮
周磊
赖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64523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51962B/zh
Publication of CN1056519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519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519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519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Radi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成岩相识别方法,所述成岩相识别方法包括:获取成岩相表征参数,包括测定成岩作用强度或成岩作用强度和成岩矿物含量;根据所得到的成岩作用强度,得到成岩综合系数;或者,所述成岩相识别方法包括:获取成岩相表征参数,包括测定成岩矿物含量,本发明通过获得的成岩综合系数或成岩矿物含量识别出储层成岩相的类型,解决了现有的岩心分析过程存在的耗时且成本昂贵的技术问题,同时实现了对储层成岩相的定量评价。

Description

成岩相识别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岩相分类及评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低渗透碎屑岩的成岩相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成岩相是构造演化、流体、温压等条件对沉积物综合作用的结果,成岩相包括岩石颗粒、胶结物、组构、孔洞缝等综合特征,成岩相的核心内容是矿物成分和组构面貌,主要是表征储集层性质、类型和优劣的成因性标志,因此,通过对成岩相的评价可以确定不同类型成岩相的空间分布、定量预测有利成岩相的分布区域,进而确定有利储集层分布。
目前,对成岩相的评价是依赖于大量的岩心分析实验获得,岩心分析是指利用各种仪器设备观测和分析岩心一切特性的系列技术,例如,通过 X射线衍射测定地层微粒、成岩相矿物含量、粘土矿物类型,通过扫描电镜分析能提供孔隙内填充物的矿物类型以及孔隙结构,通过薄片技术获得岩石的结构与构造,骨架颗粒的成分及成岩作用,孔隙成因、大小、形态和分布,不同产状粘土矿物含量,通过各种岩心分析技术获得储层中岩石物理性质及岩石中矿物的类型、产状、含量及分布特点,从而实现对成岩相的评价。
然而,通过岩心分析来评价储层的成岩相时,岩心分析过程耗费大量的时间而且成本昂贵,对于储层的描述不够完整,分析数据由于分析人员的不同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而且没有形成定量化的评价标准,多依赖于定性的观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成岩相识别方法,解决了现有的岩心分析过程存在的耗时且成本昂贵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成岩相识别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成岩相表征参数,包括测定成岩作用强度或成岩作用强度和成岩矿物含量;
根据所得到的成岩作用强度,得到成岩综合系数;
或者,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成岩相表征参数,包括测定成岩矿物含量。
本发明中,主要是对低渗透碎屑岩成岩相为研究对象。岩石风化后形成的岩石碎屑和矿物碎屑,经搬运、沉积、压实、胶结而成的岩石,称为碎屑岩,根据碎屑岩的渗透率大小,将碎屑岩分为高渗透碎屑岩、中渗透碎屑岩、低渗透碎屑岩,低渗透碎屑岩一般是指渗透率介于5~50的岩石。低渗透碎屑岩的成岩相矿物类型丰富,包括碳酸盐(方解石、白云石、含铁方解石等)、硅质、黏土矿物(绿泥石、伊利石、蒙脱石、高岭石等),而矿物含量与整体的成岩作用强度,即胶结作用强度相关,而低渗透碎屑岩的成岩作用包含压实作用、溶蚀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和重结晶作用。而在本发明中,成岩作用强度主要为压实作用、溶蚀作用和胶结作用强度,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方案中,对成岩相表征参数的获取为:
当成岩作用单一,成岩矿物类型丰富时,所述成岩相表征参数为岩矿物含量;
当成岩作用类型丰富且成岩作用强度存在差异,成岩矿物类型单一时,所述成岩相表征参数为成岩作用强度;
当成岩作用类型和成岩矿物类型都丰富时,所述成岩相表征参数包括以成岩矿物含量为主成岩相表征参数,成岩作用强度为辅成岩相表征参数。
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中,测定成岩作用强度包括:分别测定原始沉积物孔隙度、粒间孔体积、胶结物体积、溶蚀面孔率,其中,原始沉积物孔隙度,粒间孔体积、胶结物体积、溶蚀面孔率的测定可以通过本领域公知的测定方法测定,通过以下公式(1)-(3)得到压实率、胶结率和溶蚀率:
其中,所述粒间体积为所述粒间孔体积和所述胶结物体积之和,本发明研究发现,压实率、胶结率和溶蚀率只针对成岩过程中一种或几种作用,即,压实率主要是反映机械压实作用对原始孔隙体积影响程度的参数,胶结率主要是反映胶结作用对原始孔隙体积影响程度的参数,任何一个参数增大,并不能表示其所代表的成岩作用的增强,可能是其他成岩作用间接增强导致的结果,为了更加准确反映储层的有效成岩作用,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中,可以选择基于所述压实率、胶结率和溶蚀率得到成岩综合系数,用成岩综合系数来反映成岩相的变化以及成岩相内部成岩作用强度变化。
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中,分别测定填集密度和面孔率,并通过以下公式(4) 得到成岩综合系数:
其中,所述微孔隙率通过所述面孔率和所述原始沉积物孔隙度得到,具体的,微孔隙率表示为:
本发明的研究发现,所述填集密度可以体现实际成岩作用对原始孔隙体积的影响程度,而面孔率则反映总的成岩作用规模。
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中,成岩作用强度主要是对孔隙度系列测井曲线的影响,每一种成岩作用都伴随着储层孔隙度的变化,而孔隙度系列测井曲线可包括密度测井(densitylogging,简称:DEN)曲线,中子测井(compensated neutron logging,简称:CNL)曲线,及声波测井(Acoustic logging,简称: AC)曲线。上述各关系曲线均可按照常规手段获得。本发明中,成岩综合系数还可以通过利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回归系数的估值,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对多条测井曲线进行回归,得到如下述公式(5)所示的成岩综合系数:
Cg=-15.6794×DEN+0.007067×AC-0.22418×CNL+42.2868 (5)
通过公式(5)所得的成岩综合系数可以弥补单一测井曲线产生的误差,提高综合成岩系数的精度,其中,所述DEN为所述密度测井值,所述AC为所述声波测井值,所述CNL为所述中子测井值,因此,本发明中,成岩综合系数可以通过公式(4)获得,还可以通过公式(5)获得。本发明中,通过公式(4)或公式(5)获得成岩综合系数时,由于成岩综合系数与孔隙度、渗透率之间具有相关性,于是,建立了成岩综合系数与孔隙度、渗透率之间的计算模型,根据计算模型,只要测得不同深度的储集层的孔隙度或渗透率便能获得成岩综合系数。本发明中,获得成岩综合系数后,根据成岩综合系数与成岩相类型的对应关系,识别出储层中不同深度对应的成岩相。成岩综合系数与成岩相类型的对应关系可以通过借助于现有岩心分析试验中用铸体薄片得到的检测结果,然后对照成岩综合系数,利用模糊聚类方法即可实现成岩相之间的成岩综合系数的定量界限。当然,在获取成岩综合系数后,也可以利用任何公知的方法和手段实现对成岩相的特征定量识别,其中,成岩综合系数与成岩相类型的对应关系为:
当成岩综合系数<0.05%,为强压实相;
当0.500%<成岩综合系数<0.05%,为钙质胶结相;
当0.500%<成岩综合系数<1.000%,为构造裂缝相;
当成岩综合系数>1.000,为不稳定组分溶蚀相;
因此,本发明中通过成岩综合系数可以定量的评价储层的成岩相,相对于现有的岩心分析实验,本发明只需测定不同深度储层的孔隙度或渗透率便能获得成岩综合系数,利用成岩综合系数就可以对储层中各个深度的成岩相进行识别,从而实现了对储层成岩相的定量评价。
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中,获取成岩相表征参数,还包括测定成岩矿物含量,本发明中,测定成岩矿物含量具体为:
测定岩心密度值,根据以下公式(6)和(7)得到填隙物含量和伊利石含量:
y1=-149.3ln(x1)+140.22 (6)
y2=2E-24e21.446(x1) (7)
其中,所述x1岩心密度值,所述y1为所述填隙物含量,所述y2为所述伊利石含量;
根据所述填隙物含量y1,按照以下公式(8)-(9)得到方解石含量、硅质含量:
y3=0.00199(y1)3.3919 (8)
y4=0.081e0.3999(y1) (9)
其中,y3为所述方解石含量,所述y4为所述硅质含量。
其中,岩心密度值与密度测井值等值,因此,通过密度测井便能获得岩心密度值,然后根据岩心密度值获得伊利石含量和填隙物含量,根据填隙物含量获得方解石含量和硅质含量,本发明中,根据方解石含量、硅质含量或伊利石含量与成岩相的对应关系,识别出储层的成岩相类型,其中,当储层中主要为方解石胶结且方解石含量大于0.6%,将其作为钙质胶结相标志;当储层中主要为硅质胶结且硅质含量大于3.5%,将其作为硅质胶结相划分标准,伊利石含量一般大于1.0%时,将其作为粘土矿物胶结相的划分。
相对于现有的岩心分析实验,本发明中只要测定储层的岩心密度值,便能对储层的成岩相进行定量评价,因此,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岩心分析过程存在的耗时且成本昂贵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中,测定成岩矿物含量还可以为:
测定胶结物含量,方解石含量,硅质含量和伊利石含量,然后根据测定的胶结物含量与方解石含量建立胶结物含量与方解石含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测定的胶结物含量与硅质含量建立胶结物含量与硅质含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测定的胶结物含量与伊利石含量建立胶结物含量与伊利石含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本发明中,胶结物含量与方解石含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如公式(10) 所示,胶结物含量与硅质含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如公式(11)所示,胶结物含量与伊利石含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如公式(12)所示:
y3’=0.3157e0.1808(x2) (10)
y4’=0.3066(x2)-0.9947 (11)
y2’=0.3906(x2)-1.7757 (12)
其中,所述y3’为所述方解石含量,所述y4’为所述硅质含量,所述y2’为所述伊利石含量,所述x2为所述胶结物含量。
因此,本发明中,通过测定胶结物含量便能获得方解石含量、硅质含量和伊利石含量,根据方解石含量、硅质含量或伊利石含量与成岩相类型的对应关系,识别出不同深度储层的成岩相类型,需要说明的是,方解石含量、硅质含量或伊利石含量与成岩相类型的对应关系是通过统计得到成岩矿物不同含量时,出现成岩相的样品数比总样品数作为成岩相出现的概率,当概率大于某一预设值,此时的成岩矿物含量作为区分成岩相与地层背景值的界限,于是,就得到成岩矿物含量与成岩相类型的对应关系,本发明,相对于现有的岩心分析实验,本发明只要测定储层中胶结物含量,便能对储层的成岩相进行定量评价,。
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中,测定成岩矿物含量还可以为:
测定孔隙度,并根据以下公式(13)得到填隙物含量:
y5=57.544(x3)-0.4896 (13)
根据所述得到的填隙物含量y5,根据以下公式(14)得到杂基含量:
y6=2.7638e0.0561(y5) (14)
根据所述得到的杂基含量,根据以下公式(15)得到绿泥石含量:
y7=0.8736(y6)-0.7249 (15)
根据所述得到的杂基含量,根据以下公式(16)得到高岭石含量:
y8=0.4468e0.3531(y6) (16)
其中,所述y5为所述填隙物含量,所述y6为所述杂基含量,所述y7为所述绿泥石含量,所述y8为所述高岭石含量,所述x3为所述孔隙度。
本发明中,只要测定孔隙度便能获得高岭石含量、绿泥石含量,根据高岭石含量、绿泥石含量与成岩相的对应关系,识别出不同深度储层的成岩相类型,其中,高岭石含量大于5.00%时,为高岭石充填相,而将绿泥石含量大于5.00%的层段定为绿泥石胶结相,相对于现有的岩心分析实验,本发明只要测定孔隙度,便能对不同深度储层的成岩相进行定量评价。
本发明提供一种成岩相识别方法,通过测定成岩作用强度和/或成岩矿物含量,根据所得到的成岩作用强度,得到成岩综合系数,根据成岩综合系数或成岩矿物含量识别出储层中成岩相类型,实现了对成岩相的定量评价。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A区域须二段成岩矿物中填隙物含量与岩心密度的关系示意图;
图1b是本发明A区域须二段成岩矿物中方解石含量与填隙物含量的关系示意图;
图1c是本发明A区域须二段成岩矿物中硅质胶结物含量与填隙物含量的关系示意图;
图1d是本发明A区域须二段成岩矿物中伊利石含量与岩心密度的关系示意图;
图1e是本发明A区域井101成岩相识别的示意图;
图2a是本发明B区域成岩综合系数与孔隙度的关系示意图;
图2b是本发明B区域成岩综合系数与渗透率的关系示意图;
图2c是本发明B区域井201的成岩相识别与现有铸体薄片分析的对比示意图;
图2d是本发明B区域井202的成岩相识别与现有铸体薄片分析的对比示意图;
图3a是本发明C区域成岩矿物中孔隙度与填隙物含量的关系示意图;
图3b是本发明C区域成岩矿物中填隙物含量与杂基含量的关系示意图;
图3c是本发明C区域成岩矿物中胶结物含量与方解石含量的关系示意图;
图3d是本发明C区域成岩矿物中胶结物含量与伊利石含量的关系示意图;
图3e是本发明C区域成岩矿物中胶结物含量与硅质含量的关系示意图;
图3f是本发明C区域成岩矿物中杂基含量与绿泥石含量的关系示意图;
图3g是本发明C区域成岩矿物中杂基含量与高岭石含量的关系示意图;
图3h是本发明C区域井301的成岩相识别与现有铸体薄片分析的对比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在本实施例中,对A区域须二段的成岩相进行了识别及分类,其中,根据A区域须二段的成岩矿物作用和成岩矿物类型获知能够代表成岩相变化的是成岩矿物含量,因此,本实施例中,测定了A区域须二段成岩矿物含量,成岩相矿物含量的测定结果如图1a-1d所示,其中,图1a是本发明A区域须二段成岩矿物中填隙物含量与岩心密度的关系示意图;图1b是本发明A区域须二段成岩矿物中方解石含量与填隙物含量的关系示意图;图1c是本发明 A区域须二段成岩矿物中硅质胶结物含量与填隙物含量的关系示意图;图1d 是本发明A区域须二段成岩矿物中伊利石含量与岩心密度的关系示意图,根据图1a得到,岩心密度与填隙物含量的相互关系如公式(6)所示,根据图 1d得到:岩心密度与伊利石含量之间的关系如公式(7)所示,
y1=-149.3ln(x1)+140.22 (6)
y2=2E-24e21.446(x1) (7)
其中,所述x1为岩心密度值,所述y1为所述填隙物含量,所述y2为所述伊利石含量;
根据图1b得到,方解石含量与填隙物含量的相互关系如公式(8)所示,根据图1c得到,硅质胶结物含量与填隙物含量的相互关系如公式(9)所示:
y3=0.00199(y1)3.3919 (8)
y4=0.081e0.3999(y1) (9)
其中,y3为所述方解石含量,所述y4为所述硅质含量。
其中,方解石含量、硅质含量及伊利石含量与成岩相类型的对应关系为:
当储层中主要为方解石胶结且方解石含量大于0.6%,且扫描电镜下可以明显观察到方解石存在,储层物性迅速降低,可以将其作为钙质胶结相标志;当储层中主要为硅质胶结且硅质含量大于3.5%,储层物性显著变差,可以作为硅质胶结相划分标准,A区域须二段粘土矿物主要为自生伊利石,其中,伊利石含量一般大于1.0%时,储层物性明显变差,将其作为粘土矿物胶结的划分标准。
本实施例中,利用常规密度测井,测定A区域须二段井101不同深度的岩心密度,测定的岩心密度值,根据公式(6)获得填隙物含量,根据公式(7) 获得伊利石含量,将填隙物含量值带入根据公式(8)和(9)获得方解石含量和硅质胶结物含量,根据方解石含量、硅质胶结物含量和伊利石含量分别与成岩相类型的对应关系,在Forward平台上编程对A区域井101的测井数据进行成岩相识别及分类,其中Forward是勘探阶段裸眼井测井评价的软件平台,图1e是本发明A区域井101成岩相识别的示意图,根据图1e能够获得井层中不同深度的成岩相类型。
本实施例中,井101在深度为2725.80m处,测井计算显示,硅质含量为 4%,为硅质胶相;作为对比,在井101深度为2725.80m处通过现有的铸体薄片分析结果为:岩石颗粒分选中,中粒69%,细粒30%,粗粒1%;石英颗粒表面洁净,存在次生加大。粒间填隙为硅质胶结物、粘土杂基及方解石,镜下可见溶蚀缝呈分枝状,缝宽0.63~1.93mm,充填石英,鉴定为硅质成岩相。
本实施例中,井101在深度为2724.10m处,测井计算显示,该处硅质含量为4.3%,为硅质胶相;作为对比,通过现有的铸体薄片分析得到井101在深度为2725.80m处的结果为:颗粒分选中,中粒70%,粗粒28%,细粒1%,呈接触—孔隙型胶结。石英为主,个别次生加大,次见岩屑、长石,粒间填隙粘土杂基及少量方解石、硅质胶结物。粒间溶孔较发育,孔径0.05~0.45mm,鉴定为硅质胶相。
本实施例中,井101在深度为2723.30m处,测井计算显示,该处硅质含量为4.6%,为硅质胶相;作为对比,通过铸体薄片分析得到井101在深度为 2723.30m处的结果为:颗粒分选中,以粗粒为主占60%,次见中粒38%,巨砂2%,以石英为主,个别见次生加大,个别长石被方解石交代,填隙物以粘土杂基和硅、灰质胶结物为主,见少量粒间溶孔,孔径0.2~0.45mm,鉴定为硅质胶相。
因此,通过上述对比得知,本发明提供的根据成岩矿物含量定量评价成岩相与现有的铸体薄片分析结果是一致的。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成岩相识别方法,通过测定成岩矿物含量,根据成岩矿物含量识别出储层中不同深度的成岩相类型,实现了对储层成岩相的定量评价。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对B区域的成岩相进行了识别及分类,其中,根据B区域的成岩矿物作用和成岩矿物类型获知能够代表成岩相变化的是成岩作用强度,因此,本实施例中,测定成岩作用强度,根据得到的成岩作用强度获得成岩综合系数,根据得到的成岩综合系数与测定的孔隙度或渗透率建立了成岩综合系数与孔隙度或渗透率的相互关系,本实施例中,成岩综合系数与孔隙度、渗透率的关系如图2a-2b所示,图2a是本发明B区域成岩综合系数与孔隙度的关系示意图;图2b是本发明B区域成岩综合系数与渗透率的关系示意图,根据图2a得到:孔隙度与成岩综合系数之间的关系如公式(a)所示,根据图2b得到:渗透率与成岩综合系数之间的关系如公式(b)所示:
成岩综合系数=0.0306e0.4979(M) (a)
成岩综合系数=0.2081e0.4223(N) (b)
其中,M表示孔隙度,N表示渗透率。
其中,成岩综合系数与成岩相类型的对应关系为:
当成岩综合系数<0.05%,为强压实相;
当0.500%<成岩综合系数<0.05%,为钙质胶结相;
当0.500%<成岩综合系数<1.000%,为构造裂缝相;
当成岩综合系数>1.000,不稳定组分溶蚀相;
本实施例中,利用常规测井,测定B区域井201和井202不同深度的孔隙度或渗透率,根据上述公式(a)或(b)得到成岩综合系数,根据成岩综合系数与成岩相类型的对应关系,在Forward平台上编程对B区域井101和井202的测井数据进行成岩相识别及分类,图2c是本发明B区域井201成岩相的识别与现有铸体薄片分析的对比示意图;图2d是本发明B区域井202 的成岩相识别与现有铸体薄片分析的对比示意图,根据图2c-2d能够获得不同深度井层的成岩相类型。
本实施例中,井201在5791.11m处,测井计算显示,成岩综合系数为 0.045,判断为强压实相,作为对比,井201在5791.11m处的铸体薄片显示:方解石含量为8%,面孔率为0.43%,颗粒之间点线接触,压实率为60.98,属于典型的强压实相,与本发明根据成岩综合系数判断结果一致;井201在 5800.62m处,测井计算结果,成岩综合系数为0.11,判断为钙质胶结相,作为对比,井201在5800.62m处的铸体薄片显示:方解石含量为15%,面孔率为0.75%,颗粒之间方解石呈孔隙-基底式胶结,胶结率为31.71%,为典型的钙质胶结相,与本发明根据成岩综合系数判断结果一致;井202在5320.67m、 5320.86m、5324.00m等3个深度点,测井计算显示,成岩综合系数依次为1.37、 1.05、0.95,判断为溶蚀相,作为对比,井202在5320.67m、5320.86m、5324.00m 的铸体薄片显示:方解石含量都小于4%,面孔率依次为4.5%、4.87%、5.83%,孔隙类型粒间溶蚀孔、粒内溶蚀孔,为典型的溶蚀相,与本发明根据成岩综合系数判断结果一致。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成岩相识别方法,通过测定成岩作用强度,根据成岩作用强度获取成岩综合系数,根据成岩综合系数能够识别出成岩相类型,实现了对储层不同深度的成岩相的定量评价。
实施例3
在本实施例中,对C区域的成岩相进行了识别及分类,其中,根据C区域的成岩矿物作用和成岩矿物类型获知能够代表成岩相变化的是成岩矿物含量,因此,本实施例中,测定了C区域须成岩矿物含量,成岩相矿物含量的测定结果如图3a-3g所示,其中,图3a是本发明C区域成岩矿物中孔隙度与填隙物含量的关系示意图;图3b是本发明C区域成岩矿物中填隙物含量与杂基含量的关系示意图;图3c是本发明C区域成岩矿物中胶结物含量与方解石含量的关系示意图;图3d是本发明C区域成岩矿物中胶结物含量与伊利石含量的关系示意图;图3e是本发明C区域成岩矿物中胶结物含量与硅质含量的关系示意图;图3f是本发明C区域成岩矿物中杂基含量与绿泥石含量的关系示意图;图3g是本发明C区域成岩矿物中杂基含量与高岭石含量的关系示意图,根据图3a得到,孔隙度与填隙物含量的相互关系如公式(13)所示,,根据图3b得到,填隙物含量与杂基含量的相互关系如公式(14)所示,根据图3f得到,杂基含量与绿泥石含量的相互关系如公式(15)所示,根据图3g 得到,杂基含量与高岭石含量的相互关系如公式(16)所示,
y5=57.544(x3)-0.4896 (13)
y6=2.7638e0.0561(y5) (14)
y7=0.8736(y6)-0.7249 (15)
y8=0.4468e0.3531(y6) (16)
所述y5为所述填隙物含量,所述y6为所述杂基含量,所述y7为所述绿泥石含量,所述y8为所述高岭石含量,所述x3为所述孔隙度。
根据图3c得到,胶结物含量与方解石含量之间的关系如公式(10)所示,根据图3d,得到胶结物含量与硅质含量之间的关系如公式(11)所示,根据图3e得到,胶结物含量与伊利石含量之间的关系如公式(12)所示:
y3’=0.3157e0.1808(x2) (10)
y4’=0.3066(x2)-0.9947 (11)
y2’=0.3906(x2)-1.7757 (12)
其中,所述y3’为所述方解石含量,所述y4’为所述硅质含量,所述y2’为所述伊利石含量,所述x2为所述胶结物含量。
本实施例中,测定C区域井301不同深度的孔隙度和胶结物含量,其中,将胶结物含量带入根据上述公式(10)-(12)得到对应的方解石含量,硅质含量,伊利石含量,将孔隙度带入公式(13)获得填隙物含量,将填隙物含量带入公式(14)获得杂基含量,接着将杂基含量带入公式(15)和(16) 获得绿泥石含量和高岭石含量,根据方解石含量,硅质含量,伊利石含量,绿泥石含量和高岭石含量与成岩相的对应关系,在Forward平台上编程对C 区域井301的测井数据进行成岩相识别及分类,图3h是本发明C区域井301 的成岩相识别与现有铸体薄片分析的对比示意图,如图3h所示,井301在 2731.5~2746.3m和2776.5~2781.5m井段,自然伽马值普遍小于100API,中子测井计算的孔隙度一般小于12.8%,密度测井值约为2.54g/cm3,测井解释成岩相类型为溶蚀相,作为对比,井301在2734.39m处,铸体薄片分析显示:部分碎屑溶蚀产生溶孔,面孔率可以达到5.4%,次生孔隙含量达4.2%,为典型的溶蚀相,本发明的测井分类结果与铸体薄片判断一致;
井301在2756~2773.4m井段,自然伽马值较低,中子测井计算的孔隙度一般小于15%,密度值为2.52g/cm3,测井解释成岩相类型为弱溶蚀成岩相,作为对比,井301在2770.82m处,铸体薄片分析显示:绿泥石含量为7.1%,电镜下显示绿泥石包裹石英颗粒,为典型的绿泥石衬边弱溶蚀成岩相,本发明的测井分类结果与铸体薄片判断一致。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成岩相识别方法,通过测定成岩矿物含量,根据成岩矿物含量识别出储层中不同深度的成岩相类型,实现了对储层成岩相的定量评价。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成岩相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成岩相表征参数,包括测定成岩作用强度或成岩作用强度和成岩矿物含量;
根据所得到的成岩作用强度,得到成岩综合系数;
或者,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成岩相表征参数,包括测定成岩矿物含量;
测定成岩矿物含量包括:
测定岩心密度值,并根据以下公式(6)和(7)得到填隙物含量和伊利石含量:
y1=-149.3ln(x1)+140.22 (6)
y2=2E-24e21.446(x1) (7)
其中,所述x1为岩心密度值,所述y1为所述填隙物含量,所述y2为所述伊利石含量;
根据所述填隙物含量y1,按照以下公式(8)-(9)得到方解石含量、硅质含量:
y3=0.00199(y1)3.3919 (8)
y4=0.081e0.3999(y1) (9)
其中,y3为所述方解石含量,所述y4为所述硅质含量;
根据方解石含量、硅质含量或伊利石含量与成岩相的对应关系,识别出储层的成岩相类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定成岩作用强度包括:分别测定原始沉积物孔隙度、粒间孔体积、胶结物体积、溶蚀面孔率,并通过以下公式(1)-(3)得到压实率、胶结率和溶蚀率:
其中,所述粒间体积为所述粒间孔体积和所述胶结物体积之和;
基于所述压实率、胶结率和溶蚀率得到所述成岩综合系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以下方式得到成岩综合系数:分别测定填集密度和面孔率,并通过以下公式(4)得到成岩综合系数:
其中,所述微孔隙率通过所述面孔率和所述原始沉积物孔隙度得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定成岩作用强度包括:测定密度测井值、中子测井值和声波测井值,并通过以下公式(5)得到所述成岩综合系数:
Cg=-15.6794×DEN+0.007067×AC-0.22418×CNL+42.2868 (5)
其中,所述DEN为所述密度测井值,所述AC为所述声波测井值,所述CNL为所述中子测井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测定成岩作用强度和/或成岩矿物含量包括:
测定低渗透碎屑岩的成岩作用强度和/或成岩矿物含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测定成岩矿物含量包括:
测定胶结物含量,并根据以下公式(10)-(12)得到方解石含量、硅质含量和伊利石含量:
y3’=0.3157e0.1808(x2) (10)
y4’=0.3066(x2)-0.9947 (11)
y2’=0.3906(x2)-1.7757 (12)
其中,所述y3’为所述方解石含量,所述y4’为所述硅质含量,所述y2’为所述伊利石含量,所述x2为所述胶结物含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测定成岩矿物含量包括:
测定孔隙度,并根据以下公式(13)得到填隙物含量:
y5=57.544(x3)-0.4896 (13)
根据所述得到的填隙物含量y5,根据以下公式(14)得到杂基含量:
y6=2.7638e0.0561(y5) (14)
根据所述得到的杂基含量y6,根据以下公式(15)得到绿泥石含量:
y7=0.8736(y6)-0.7249 (15)
根据所述得到的杂基含量y6,根据以下公式(16)得到高岭石含量:
y8=0.4468e0.3531(y6) (16)
其中,所述y5为所述填隙物含量,所述y6为所述杂基含量,所述y7为所述绿泥石含量,所述y8为所述高岭石含量,所述x3为所述孔隙度。
CN201410645235.6A 2014-11-10 2014-11-10 成岩相识别方法 Active CN1056519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45235.6A CN105651962B (zh) 2014-11-10 2014-11-10 成岩相识别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45235.6A CN105651962B (zh) 2014-11-10 2014-11-10 成岩相识别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51962A CN105651962A (zh) 2016-06-08
CN105651962B true CN105651962B (zh) 2018-02-02

Family

ID=564796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45235.6A Active CN105651962B (zh) 2014-11-10 2014-11-10 成岩相识别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5196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90278B (zh) * 2017-12-15 2021-06-01 长江大学 碎屑岩储层成岩相的划分方法
CN108376189B (zh) * 2018-02-06 2022-03-15 长江大学 碎屑岩储层埋藏过程中成岩相演化的恢复方法
CN108345046B (zh) * 2018-02-06 2020-07-03 长江大学 碎屑岩储层埋藏过程中成岩相划分方法
CN108344855B (zh) * 2018-02-06 2020-10-02 长江大学 碳酸盐储层成岩相边界点的确定方法
CN112836163A (zh) * 2019-11-25 2021-05-25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成岩相测井定量划分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13031102A (zh) * 2019-12-09 2021-06-25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碳酸盐岩储层岩性岩相测井识别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199912A (zh) * 2020-08-31 2022-03-1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判断次生孔隙成因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29475B (zh) * 2013-04-19 2016-08-03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识别和解释碳酸盐岩古岩溶储层三维结构的方法
CN103852787B (zh) * 2014-02-24 2016-08-24 长江大学 一种砂岩储层成岩地震相表征方法
CN103869052B (zh) * 2014-03-21 2015-09-30 长江大学 一种砂岩储层成岩测井相定量表征的方法
CN104020509B (zh) * 2014-06-20 2016-08-24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基于Bayes判别分析的砂质滩坝沉积微相测井识别方法
CN104074514B (zh) * 2014-07-14 2016-08-17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断层结构的测井判识方法
CN104181603A (zh) * 2014-07-24 2014-12-03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碎屑岩沉积成岩综合相识别方法
CN104698500A (zh) * 2015-04-07 2015-06-10 成都乔依赛斯石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地质和测井信息预测储层成岩相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51962A (zh) 2016-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51962B (zh) 成岩相识别方法
CN107490810B (zh) 基于风场、物源、盆地系统的储集砂体预测方法和装置
Guerriero et al. Quantifying uncertainties in multi-scale studies of fractured reservoir analogues: Implemented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scan line data from carbonate rocks
CN103670383B (zh) 一种识别泥页岩油藏有效储层的方法及设备
US8793110B2 (en) Method for predicting fluid flow
CN103914620B (zh) 一种计算断层破裂带裂缝张开空间分布的方法
CN103256046A (zh) 非常规油气藏水平井全缝长压裂参数模拟的方法及装置
EA010285B1 (ru) Способ построения геологических моделей подземных осадочных объёмов
CN109324345A (zh) 叠合盆地油气成藏期岩石孔隙度恢复方法
CN105134185B (zh) 储层流体性质识别方法
CN111006987B (zh) 一种储层裂缝孔渗参数预测方法
CN107422380B (zh) 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体尺度划分与量化方法
Massaro et al. Multiscale Fracture Analysis in a Reservoir‐Scale Carbonate Platform Exposure (Sorrento Peninsula, Italy): Implications for Fluid Flow
Romain et al. Reconstruc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eolian dune architecture from one-dimensional core data through adoption of analog data from outcrop
Golsanami et al. Fractal properties of various clay minerals obtained from SEM images
CN109298464A (zh) 致密砂岩储层成岩相测井识别方法及装置
Chen et al. Modification of the BQ system based on the Lugeon value and RQD: a case study from the Maerdang hydropower station, China
Ray et al. Characterizing and modeling natural fracture networks in a tight carbonate reservoir in the Middle East: A methodology.
CN104632206B (zh) 一种石油测井标准层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2946780B (zh) 走滑断裂活动期次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Parrino et al. Fluid storage and migration properties of sheared Neptunian dykes
CN114153002B (zh) 储层天然裂缝三维地质建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2285773B (zh) 一种隐伏断层二元结构定量表征方法
CN107103165A (zh) 一种计算油田储层陡倾角剪切裂缝线密度的方法
Haas et al. Integrated stratigraphic, sedimentological and petrographical evaluation for CERN’s Future Circular Collider subsurface infrastructure (Geneva Basin, Switzerland-Fran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