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03165A - 一种计算油田储层陡倾角剪切裂缝线密度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计算油田储层陡倾角剪切裂缝线密度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03165A
CN107103165A CN201710408588.8A CN201710408588A CN107103165A CN 107103165 A CN107103165 A CN 107103165A CN 201710408588 A CN201710408588 A CN 201710408588A CN 107103165 A CN107103165 A CN 1071031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cture
crack
formula
calculating
adjac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0858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03165B (zh
Inventor
雷俊杰
龚建涛
曲建山
郑忠文
胡西山
宗世东
师清高
王建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71040858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103165B/zh
Publication of CN1071031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031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031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0316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算油田储层陡倾角剪切裂缝线密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步骤1:确定需要研究的目的层,并统计符合要求的井数;步骤2:计算研究区单井在目的层段通过取芯发现陡倾角裂缝概率;步骤3:建立裂缝发育模型;步骤4:通过测量计算两个方向裂缝间距比值,并确定其计算式;步骤5:计算两个方向裂缝带宽度;步骤6:确定投影平面裂缝带面积占有率;步骤7:计算第一方向相邻两裂缝沿相对裂缝面的距离平均值和第二方向相邻两裂缝沿相对裂缝面的距离平均值;步骤8:计算第一方向相邻两裂缝间距值和第二方向相邻两裂缝间距值;步骤9:计算两个方向的裂缝分别对应的线密度。

Description

一种计算油田储层陡倾角剪切裂缝线密度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勘探开发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计算油田储层陡倾角剪切裂缝线密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针对一个地区裂缝的研究大都是最大限度的模拟建立更为接近实际情况的裂缝发育形态模型,然后计算裂缝的线密度,裂缝的面密度,裂缝的频度和裂缝的裂度等数据。裂缝的线密度是单位长度裂缝的条数,裂缝的面密度是单位面积裂缝的条数,裂缝的频度是单位体积裂缝的总条数,裂缝的裂度是单位体积裂缝的总裂开。对于裂缝性储层而言,怎么样能获得更为真实的裂缝的线密度是研究的重中之重。现在这方面的技术研究由于难度大,现有的研究思路基本是从裂缝的成因出发,通过要素设置和计算机模拟计算裂缝的线密度,但由于裂缝发育受地层的岩石类型、岩性、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特征、岩石强度、岩石力学性质、厚度,以及沉积和成岩环境,构造应力的性质、方向、大小,区域构造背景,边界条件等多因数的影响。种种影响因数的复杂性客观上决定了真实的裂缝存在状况难以正真被模拟,更主要的是大都方法复杂,难以让大部分人普遍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计算油田储层陡倾角剪切裂缝线密度的方法,避免了计算裂缝的线密度过程中由于复杂的模拟过程中有限的因数设置产生的较大误差。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计算油田储层陡倾角剪切裂缝线密度的方法,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确定需要研究的目的层,并统计目的层段间同一连续范围都有取芯资料的总井数和此总井数中目的层段间同一连续范围取芯资料具有陡倾角裂缝特征的总井数;
步骤2:计算研究区单井在目的层段通过取芯发现陡倾角裂缝概率;
步骤3:建立裂缝发育模型;
步骤4:通过测量计算两个方向裂缝间距比值,并确定其计算式;
步骤5:计算两个方向裂缝带宽度;
步骤6:确定投影平面裂缝带面积占有率;
步骤7:计算第一方向相邻两裂缝沿相对裂缝面的距离平均值和第二方向相邻两裂缝沿相对裂缝面的距离平均值;
步骤8:计算第一方向相邻两裂缝间距值和第二方向相邻两裂缝间距值;
步骤9:计算两个方向的裂缝分别对应的线密度。
其中步骤1具体为:
步骤1.1:收集研究区探井的取芯资料和测井资料;
步骤1.2:根据测井资料绘制测井曲线,并通过测井曲线特征、岩屑特征以及试油试气反复论证后,形成研究区某一油气储集层特有的曲线特征以及相对于其他地层曲线特征相对应的次序和位置关系,在研究区内其它井的全井段中选择与该井发现含油气层的相同的曲线特征和位置关系,以此确定含油气目的层,也就是需要研究的目的层;
步骤1.3:根据获得的测井资料绘制含有岩心归位的目的层栅状图,通过目的层栅状图统计各井在研究区目的层段间同一连续范围都有取芯资料的总井数w,并统计出在w口井中目的层段间同一连续范围取芯资料具有陡倾角裂缝特征的总井数n。
其中步骤2具体为,根据步骤1获得的各井在目的层段间同一连续范围都有取芯资料的总井数w,在w口井中目的层段间同一连续范围取芯资料具有陡倾角裂缝特征的总井数n,计算研究区单井在该目的层段通过取芯发现陡倾角裂缝概率φ:
φ=n/w·100% (1)
其中步骤3具体为:
步骤3.1:通过剖面或者成像测井资料测量两个方向裂缝面的倾角即第一方向裂缝面倾角θ1和第二方向裂缝面倾角θ2
步骤3.2:测量同一连续井段厚度h;
步骤3.3:测量两个方向的裂缝的夹角δ;
步骤3.4:根据剪节理缝的特点,同一区域同一应力作用形成的节理缝产状基本一致,故依据研究区研究层位裂缝的产状,包括倾角θ1和θ2、两组裂缝走向以及两组裂缝的夹角δ,建立研究区裂缝发育模型,通常为“X”型节理系。
其中步骤4具体为:
步骤4.1:将步骤3建立的裂缝发育模型投影到水平面,并在研究层位对应的露头剖面取最小内部不含裂缝单元,计算两个方向的裂缝间距比值ε的值为:
ε=LS1/LS2=[(sinδ·LC1)/(sinδ·LC2)] (2)
(2)式中,LC1为第一方向相邻两裂缝沿相对裂缝面的距离测量值;LC2为第二方向相邻两裂缝沿相对裂缝面的距离测量值;LS1为第一方向相邻两裂缝间距值;LS2为第二方向相邻两裂缝间距值;
步骤4.2:根据步骤4.1取得的裂缝发育模型水平面投影的最小单元可知,两个方向的裂缝间距比值ε趋近于1或0与无穷大时,对应求得的裂缝间距值属于同一个数量级,且两个方向的裂缝间距比值ε趋近于1或0与无穷大求得的对应裂缝间距值比值趋近于0.5,故当部分区域采集的LC1和LC2数量较少时,ε值的确定无需做精算处理,直接由采集的数据LC1和LC2计算得出的ε与区域内对应两个方向裂缝间距平均值比值相等,由此确定关于ε的等式为:
ε=LS1/LS2=[(sinδ·LP1)/(sinδ·LP2)] (3)
(3)式中,LP1为第一方向相邻两裂缝沿相对裂缝面的距离平均值;LP2为第二方向相邻两裂缝沿相对裂缝面的距离平均值。
其中步骤5具体为,根据步骤3和4建立的裂缝发育模型和所选取的裂缝发育模型投影到水平面选取的最小单元,计算裂缝带宽度为:
第一方向裂缝带宽度a1=b+h·cotθ1 (4)
第二方向裂缝带宽度a2=b+h·cotθ2 (5)
(4)式和(5)式中,θ1为第一方向裂缝面的倾角;θ2为第二方向裂缝面的倾角;b为取芯筒内径,等于岩芯直径;h·cotθ1为第一方向裂缝面在水平面的投影宽度;h·cotθ2为第二方向裂缝面在水平面的投影宽度。
其中步骤6具体为,根据步骤3和4建立的裂缝发育模型和所选取的裂缝发育模型投影到水平面选取的最小单元,确定投影平面裂缝带面积占有率β:
β=[1-(sinδ·LP1-a1)·(ε·LP1-arcsinδ·a2)/(sinδ·ε·LP1 2)]·100% (6)
(6)式中ε值已由(2)式得出。
其中步骤7具体为,根据单井在该井段通过取芯发现陡倾角裂缝概率φ与裂缝带面积占有率值β相等构建等式:
φ=β (7)
将(1)式和(6)式代入(7)式中得:
n/w·100%=[1-(sinδ·LP1-a1)·(ε·LP1-arcsinδ·a2)/(sinδ·ε·LP1 2)]·100%
(8)
由(8)式求出LP1的值,并将LP1的值代入(3)式中求出LP2的值。
其中步骤8具体为,将根据(8)式得出的LP1的值和LP2的值分别代入(3)式转化得出两个方向相邻两裂缝间距值:
LS1=sinδ·LP1 (9)
LS2=sinδ·LP2 (10)。
其中步骤9具体为,分别计算两个方向的裂缝线密度的计算式为:
第一方向裂缝的线密度λ1=1/LS1 (11)
第二方向裂缝的线密度λ2=1/LS2 (12)
(11)式和(12)式中,LS1的值和LS2的值已由(9)式和(10)式求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一种计算油田储层陡倾角剪切裂缝线密度的方法,简单清晰,方便应用。且误差较小可信度高,有效利用了在岩性油藏前期勘探过程中的探井针对目的层的取芯资料,通过剖面、成像测井等测量所得局部裂缝资料,根据剪节理缝具有发育产状基本一致且间距大致相当的特征,建立研究区裂缝发育模型,依据单井在该井段通过取芯发现陡倾角裂缝概率φ与裂缝带面积占有率值β相等,通过相关计算从宏观上得出了裂缝的线密度,从而展示了该区域裂缝的发育规模,进而提前改变研究人员对裂缝影响油藏程度的认识,缩短勘探时间,降低勘探投入。
附图说明
图1是研究区裂缝面在岩层内部投影的示意图;
图2是裂缝发育模型投影到水平面的示意图;
图3是裂缝发育模型投影到水平面的最小单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一种计算油田储层陡倾角剪切裂缝线密度的方法,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确定需要研究的目的层,并统计目的层段间同一连续范围都有取芯资料的总井数和此总井数中目的层段间同一连续范围取芯资料具有陡倾角裂缝特征的总井数
步骤1.1:收集研究区探井的取芯资料和测井资料;
步骤1.2:根据测井资料绘制测井曲线,并通过测井曲线特征、岩屑特征以及试油试气反复论证后,形成研究区某一油气储集层特有的曲线特征以及相对于其他地层曲线特征相对应的次序和位置关系,在研究区内其它井的全井段中选择与该井发现含油气层的相同的曲线特征和位置关系,以此确定含油气目的层,也就是需要研究的目的层;
步骤1.3::根据测井资料绘制含有岩心归位的目的层栅状图,通过目的层栅状图统计各井在研究区目的层段间同一连续范围都有取芯资料的总井数w,并统计出在w口井中目的层段间同一连续范围取芯资料具有陡倾角裂缝特征的总井数n。
步骤2::计算研究区单井在目的层段通过取芯发现陡倾角裂缝概率
根据步骤1获得的各井在油层段间同一连续范围都有取芯资料的总井数w,及在w口井中目的层段间同一连续范围取芯资料具有陡倾角裂缝特征的总井数n,计算研究区单井在该井段通过取芯发现陡倾角裂缝概率φ:
φ=n/w·100% (1)
步骤3:建立裂缝发育模型
图1所示为研究区裂缝面在岩层内部投影的示意图,斜线阴影部分为裂缝面,测量两个方向裂缝面的倾角即第一方向裂缝面倾角θ1和第二方向裂缝面倾角θ2,测量同一连续井段厚度h,并测量两个方向的裂缝的夹角δ,根据剪节理缝的特点,同一区域同一应力作用形成的节理缝产状基本一致,故依据研究区研究层位裂缝的产状,包括倾角θ1和θ2、走向以及两组裂缝夹角δ,建立研究区裂缝发育模型,通常为“X”型节理系。
图2所示为裂缝发育模型投影到水平面的示意图,图3所示为裂缝发育模型投影到水平面的最小单元示意图,图中除横线阴影外的部分为裂缝带,裂缝带是指在某一个特定的发育有陡倾角剪节理缝的区域的特定层位,在该区域内任意点下钻,用内径统一的取芯筒在特定层位取芯能得到含有陡倾角裂缝的岩芯的一个特定区域,图中斜线阴影部分为裂缝水平投影,最小单元上有两个方向的裂缝水平投影,分别为第一方向裂缝水平投影和第二方向裂缝水平投影,图中单个白色部分区域宽度为岩芯半径。
步骤4:通过测量计算两个方向裂缝间距比值,并确定其计算式
计算两个方向的裂缝间距比值ε的值为:
ε=LS2/LS1=[sinδ·LC2]/[sinδ·LC1] (2)
其中LC1为第一方向相邻两裂缝沿相对裂缝面的距离测量值,LC2为第二方向相邻两裂缝沿相对裂缝面的距离测量值,LS1为第一方向相邻两裂缝间距值,LS2为第二方向相邻两裂缝间距值。
由于两个方向的裂缝间距比值ε趋近于1或0与无穷大时,对应求得的裂缝间距值属于同一个数量级,且两个方向的裂缝间距比值ε趋近于1或0与无穷大求得的对应裂缝间距值比值趋近于0.5,所以最终求得的裂缝面密度基本相等,故当部分区域采集的LC1和LC2数量较少时,ε值的确定无需做精算处理,直接由采集的数据LC1和LC2计算得出的ε与区域内对应两个方向裂缝间距平均值比值相等,并确定关于ε的等式为:
ε=LS1/LS2=[(sinδ·LP1)/(sinδ·LP2)] (3)
其中,LP1为第一方向相邻两裂缝沿相对裂缝面的距离平均值,LP2为第二方向相邻两裂缝沿相对裂缝面的距离平均值。
步骤5:计算两个方向裂缝带宽度
图3所示为裂缝发育模型投影到水平面的最小单元示意图,图中裂缝带宽度由三部分组成:岩芯直径(等于取芯筒内径b),裂缝面在水平面的投影宽度=h·cotθ1=h·cotθ2,和裂缝宽度(裂缝宽度大部分通常远小于以上两部分,取值为0),所以:
第一方向裂缝带宽度a1=b+h·cotθ1 (4)
第二方向裂缝带宽度a2=b+h·cotθ2 (5)
其中θ1为第一方向裂缝面的倾角,θ2为第二方向裂缝面的倾角。
步骤6:确定投影平面裂缝带面积占有率
根据图3所示,确定投影平面“裂缝”带面积占有率β:
β=[1-(sinδ·LP1-a1)·(ε·LP1-arcsinδ·a2)/(sinδ·ε·LP1 2)]·100% (6)
其中ε值已由(2)式得出。
步骤7:计算第一方向相邻两裂缝沿相对裂缝面的距离平均值和第二方向相邻两裂缝沿相对裂缝面的距离平均值
由概率统计学知识,单个事件的发生概率与该类事件占总事件的概率相等,推出单井在该井段通过取芯发现陡倾角裂缝概率φ与“裂缝”带面积占有率值β相等,即
φ=β (7)
将(1)式和(6)式代入(7)式中得:
n/w·100%=[1-(sinδ·LP1-a1)·(ε·LP1-arcsinδ·a2)/(sinδ·ε·LP1 2)]·100%
(8)
由(8)式求出LP1的值,并将LP1的值代入(3)式中求出LP2的值。
步骤8:计算第一方向相邻两裂缝间距值和第二方向相邻两裂缝间距值
将LP1的值和LP2的值代入(12)式转化得出:
LS1=sinδ·LP1 (9)
LS2=sinδ·LP2 (10)
步骤9:计算两个方向的裂缝分别对应的线密度
由求出的LS1和LS2计算两个方向的裂缝分别对应的线密度,
第一方向裂缝的线密度λ1=1/LS1 (11)
第二方向裂缝的线密度λ2=1/LS2 (12)
通过上述研究油田储层陡倾角裂缝线密度的方法,有效利用了在岩性油藏前期勘探过程中的探井针对目的层的取芯资料,建立研究区裂缝发育模型,依据单井在该层段通过取芯发现陡倾角裂缝概率φ与裂缝带面积占有率值β相等,通过相关计算从宏观上得出了裂缝的线密度,从而展示了该区域裂缝的发育规模,进而提前改变研究人员对油藏的认识,缩短勘探时间,降低勘探投入,同时也为后续裂缝特征的更精细化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实施例
研究渭北高原的旬邑探区陡倾角裂缝线密度
步骤1:确定需要研究的目的层,并统计目的层段间同一连续范围都有取芯资料的总井数和此总井数中目的层段间同一连续范围取芯资料具有陡倾角裂缝特征的总井数
步骤1.1:收集渭北高原的旬邑县的中北部200余平方公里范围内探井的探井岩芯、测井资料;
步骤1.2:根据获得的探井岩芯、测井资料在研究区南部寻找到本次需要研究的目的层层位长81层对应的野外露头剖面三水河长81层剖面;
步骤1.3:统计出在研究区内该需要研究的目的层存在取芯资料的总井数w=53,同时统计出其中具备陡倾角特征裂缝的岩芯的井数n=20。
步骤2:计算研究区单井在该井段通过取芯发现陡倾角裂缝概率
将步骤1统计出的在研究区内在该井段存在取芯资料的总井数w=53,和具备陡倾角特征裂缝的岩芯的井数n=20,代入研究区单井在该井段通过取芯发现陡倾角裂缝概率φ=n/w·100%中,得出:
φ=20/53×100%=37.74%
步骤3:建立裂缝发育模型
步骤3.1:测量两个裂缝面的倾角分别为θ1=θ2=86°;
步骤3.2:测量井段厚度h=8m;
步骤3.3:测量两个方向的裂缝的夹角为90°;
步骤3.4:根据研究区研究层位裂缝产状,包括两个裂缝面的倾角分别为θ1=θ2=86°,走向170-350°和80-260°,两个方向裂缝的夹角δ为90°,建立研究区裂缝发育模型,通常为“X”型节理系。
步骤4:通过测量计算两个方向裂缝间距比值,并确定其计算式
步骤4.1:将模型投影到水平面形成平面模型,并在研究层位对应的露头剖面取最小内部不含裂缝单元,计算ε的值为:
ε=LS1/LS2=[(sinδ·LC1)/(sinδ·LC2)]
其中,LC1为第一方向相邻两裂缝沿相对裂缝面的距离测量值;LC2为第二方向相邻两裂缝沿相对裂缝面的距离测量值;LS1为第一方向相邻两裂缝间距值;LS2为第二方向相邻两裂缝间距值。
步骤4.2:根据步骤4.1取得的裂缝发育模型水平面投影的最小单元可知,两个方向的裂缝间距比值ε趋近于0或者无穷大时,其两个结果属于同一个数量级,且最终求得的裂缝面密度基本相等,确定ε的计算式为:
ε=LS1/LS2=[(sinδ·LP1)/(sinδ·LP2)]
其中,LP1为第一方向相邻两裂缝沿相对裂缝面的距离平均值;LP2为第二方向相邻两裂缝沿相对裂缝面的距离平均值。
步骤5:计算两个方向裂缝带宽度
裂缝带宽度由三部分组成:岩芯直径(等于取芯筒内径b=0.1m),投影宽度=h·cotθ1=h·cotθ2,和裂缝宽度(裂缝宽度大部分通常远小于以上两部分,取值为0),且测得研究区长81层对应砂体厚度为8米,即h=8m,由此得出:
第一方向裂缝带宽度a1=b+h·cotθ1
第二方向裂缝带宽度a2=b+h·cotθ2
a1=a2=b+h·cotθ1=0.1+8×cot86°=0.66m
步骤6:确定投影平面裂缝带面积占有率
根据投影平面“裂缝”带面积占有率β,
β=[1-(sinδ·LP1-a1)·(ε·LP1-arcsinδ·a2)/(sinδ·ε·LP1 2)]·100%
将a1=a2=0.66m,ε=1,δ=90°代入上式得出:
β=[1-(LP1-a)2/(ε·LP1 2)]·100%
步骤7:计算第一方向相邻两裂缝沿相对裂缝面的距离平均值和第二方向相邻两裂缝沿相对裂缝面的距离平均值
根据单井在该井段通过取芯发现陡倾角裂缝概率φ与裂缝带面积占有率值β相等构建的等式为:
φ=β
即37.74%=[1-2·(LP1-a1)/(ε·LP1)]·100%
解等式得:LP1=0.368911m或LP1=3.128704m,由于LP1=0.368911m小于裂缝带宽度0.66米,不符合实际舍去该值,故取相邻裂缝沿相对裂缝面距离LP1=LP2=3.13m。
步骤8:计算第一方向相邻两裂缝间距值和第二方向相邻两裂缝间距值
LS1=LS2=LP1·sin90°=LP2·sin90°=3.13m
步骤9:计算两个方向的裂缝分别对应的线密度
将LS1=LS2=3.13m代入两个方向的裂缝分别对应的线密度λ1=1/LS1和λ2=1/LS2中求得,
λ1=λ2=1/LS1=1/3.4=0.32(条/米)
本发明一种计算油田储层陡倾角剪切裂缝线密度的方法利用了现在研究区内部已有的资料,计算出该地区裂缝的线密度为0.32条/米,从而确定了该地区裂缝-岩性油藏的特征。

Claims (10)

1.一种计算油田储层陡倾角剪切裂缝线密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确定需要研究的目的层,并统计目的层段间同一连续范围都有取芯资料的总井数和此总井数中目的层段间同一连续范围取芯资料具有陡倾角裂缝特征的总井数;
步骤2:计算研究区单井在目的层段通过取芯发现陡倾角裂缝概率;
步骤3:建立裂缝发育模型;
步骤4:通过测量计算两个方向裂缝间距比值,并确定其计算式;
步骤5:计算两个方向裂缝带宽度;
步骤6:确定投影平面裂缝带面积占有率;
步骤7:计算第一方向相邻两裂缝沿相对裂缝面的距离平均值和第二方向相邻两裂缝沿相对裂缝面的距离平均值;
步骤8:计算第一方向相邻两裂缝间距值和第二方向相邻两裂缝间距值;
步骤9:计算两个方向的裂缝分别对应的线密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计算油田储层陡倾角剪切裂缝线密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具体为,
步骤1.1:收集研究区探井的取芯资料和测井资料;
步骤1.2:根据测井资料绘制测井曲线,并通过测井曲线特征、岩屑特征以及试油试气反复论证后,形成研究区某一油气储集层特有的曲线特征以及相对于其他地层曲线特征相对应的次序和位置关系,在研究区内其它井的全井段中选择与该井发现含油气层的相同的曲线特征和位置关系,以此确定含油气目的层,也就是需要研究的目的层;
步骤1.3:根据获得的测井资料绘制含有岩心归位的目的层栅状图,通过目的层栅状图统计各井在研究区目的层段间同一连续范围都有取芯资料的总井数w,并统计出在w口井中目的层段间同一连续范围取芯资料具有陡倾角裂缝特征的总井数n。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计算油田储层陡倾角剪切裂缝线密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具体为,根据步骤1获得的各井在目的层段间同一连续范围都有取芯资料的总井数w,在w口井中目的层段间同一连续范围取芯资料具有陡倾角裂缝特征的总井数n,计算研究区单井在该目的层段通过取芯发现陡倾角裂缝概率φ:
φ=n/w·100% (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计算油田储层陡倾角剪切裂缝线密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具体为,
步骤3.1:通过剖面或者成像测井资料测量两个方向裂缝面的倾角即第一方向裂缝面倾角θ1和第二方向裂缝面倾角θ2
步骤3.2:测量同一连续井段厚度h;
步骤3.3:测量两个方向的裂缝的夹角δ;
步骤3.4:根据剪节理缝的特点,同一区域同一应力作用形成的节理缝产状基本一致,故依据研究区研究层位裂缝的产状,包括倾角θ1和θ2、两组裂缝走向以及两组裂缝的夹角δ,建立研究区裂缝发育模型,通常为“X”型节理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计算油田储层陡倾角剪切裂缝线密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具体为,
步骤4.1:将步骤3建立的裂缝发育模型投影到水平面,并在研究层位对应的露头剖面取最小内部不含裂缝单元,计算得ε的值为:
ε=LS1/LS2=[(sinδ·LC1)/(sinδ·LC2)] (2)
(2)式中,
LC1为第一方向相邻两裂缝沿相对裂缝面的距离测量值;
LC2为第二方向相邻两裂缝沿相对裂缝面的距离测量值;
LS1为第一方向相邻两裂缝间距值;
LS2为第二方向相邻两裂缝间距值;
步骤4.2:根据步骤4.1取得的裂缝发育模型水平面投影的最小单元可知,两个方向的裂缝间距比值ε趋近于1或0与无穷大时,对应求得的裂缝间距值属于同一个数量级,且两个方向的裂缝间距比值ε趋近于1或0与无穷大求得的对应裂缝间距值比值趋近于0.5,故当部分区域采集的LC1和LC2数量较少时,ε值的确定无需做精算处理,直接由采集的数据LC1和LC2计算得出的ε与区域内对应两个方向裂缝间距平均值比值相等,由此确定关于ε的等式为:
ε=LS1/LS2=[(sinδ·LP1)/(sinδ·LP2)] (3)
(3)式中,
LP1为第一方向相邻两裂缝沿相对裂缝面的距离平均值;
LP2为第二方向相邻两裂缝沿相对裂缝面的距离平均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计算油田储层陡倾角剪切裂缝线密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具体为,根据步骤3和4建立的裂缝发育模型和所选取的裂缝发育模型投影到水平面选取的最小单元,计算裂缝带宽度为:
第一方向裂缝带宽度a1=b+h·cotθ1 (4)
第二方向裂缝带宽度a2=b+h·cotθ2 (5)
(4)式和(5)式中,
θ1为第一方向裂缝面的倾角;
θ2为第二方向裂缝面的倾角;
b为取芯筒内径,等于岩芯直径;
h·cotθ1为第一方向裂缝面在水平面的投影宽度;
h·cotθ2为第二方向裂缝面在水平面的投影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计算油田储层陡倾角剪切裂缝线密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具体为,根据步骤3和4建立的裂缝发育模型和所选取的裂缝发育模型投影到水平面选取的最小单元,确定投影平面裂缝带面积占有率β:
β=[1-(sinδ·LP1-a1)·(ε·LP1-arcsinδ·a2)/(sinδ·ε·LP1 2)]·100% (6)
(6)式中ε值已由(2)式得出。
8.根据权利要求3或7所述的一种计算油田储层陡倾角剪切裂缝线密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具体为,根据单井在该井段通过取芯发现陡倾角裂缝概率φ与裂缝带面积占有率值β相等构建等式:
φ=β (7)
将权利要求3中的(1)式和权利要求7中的(6)式代入(7)式中得:
n/w·100%=[1-(sinδ·LP1-a1)·(ε·LP1-arcsinδ·a2)/(sinδ·ε·LP1 2)]·100% (8)
由(8)式求出LP1的值,并将LP1的值代入(3)式中求出LP2的值。
9.根据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一种计算油田储层陡倾角剪切裂缝线密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8具体为,将根据权利要求8中的(8)式得出的LP1的值和LP2的值分别代入权利要求5中的(3)式转化得出两个方向相邻两裂缝间距值:
LS1=sinδ·LP1 (9)
LS2=sinδ·LP2 (10)。
10.根据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一种计算油田储层陡倾角剪切裂缝线密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9具体为,分别计算两个方向的裂缝线密度的计算式为:
第一方向裂缝的线密度λ1=1/LS1 (11)
第二方向裂缝的线密度λ2=1/LS2 (12)
(11)式和(12)式中,LS1的值和LS2的值已由权利要求9中的(9)式和(10)式求出。
CN201710408588.8A 2017-06-02 2017-06-02 一种计算油田储层陡倾角剪切裂缝线密度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1031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08588.8A CN107103165B (zh) 2017-06-02 2017-06-02 一种计算油田储层陡倾角剪切裂缝线密度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08588.8A CN107103165B (zh) 2017-06-02 2017-06-02 一种计算油田储层陡倾角剪切裂缝线密度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03165A true CN107103165A (zh) 2017-08-29
CN107103165B CN107103165B (zh) 2020-12-01

Family

ID=596604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08588.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103165B (zh) 2017-06-02 2017-06-02 一种计算油田储层陡倾角剪切裂缝线密度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103165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17534A (zh) * 2018-07-31 2019-01-01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地质图件的断裂和裂缝预测方法
CN117078738A (zh) * 2023-10-17 2023-11-17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线性裂缝宽度计算方法
CN118091786A (zh) * 2024-04-23 2024-05-28 北京大学 基于井下测井资料的裂缝线密度校正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54527A (zh) * 2012-07-13 2013-01-02 孙赞东 基于纵波方位avo的裂缝流体识别方法
CN105589097A (zh) * 2014-10-23 2016-05-1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碎屑岩储层地震描述的相控去灰方法
CN106600043A (zh) * 2016-12-05 2017-04-26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综合地震采集质量与经济效益的观测系统优化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54527A (zh) * 2012-07-13 2013-01-02 孙赞东 基于纵波方位avo的裂缝流体识别方法
CN105589097A (zh) * 2014-10-23 2016-05-1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碎屑岩储层地震描述的相控去灰方法
CN106600043A (zh) * 2016-12-05 2017-04-26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综合地震采集质量与经济效益的观测系统优化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ORTEZA等: "Fracture density determination using a novel hybrid computational scheme:a case study on an Iranian Marun oil field reservoir", 《 GEOPHYSICAL RESEARCH INSTITUTE》 *
丁文龙等: "致密砂岩储层裂缝研究进展", 《地球科学进展》 *
王俊鹏等: "超深层致密砂岩储层裂缝定量评价及预测研究———以塔里木盆地克深气田为例", 《天然气地球科学》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17534A (zh) * 2018-07-31 2019-01-01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地质图件的断裂和裂缝预测方法
CN109117534B (zh) * 2018-07-31 2023-02-28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地质图件的断裂和裂缝预测方法
CN117078738A (zh) * 2023-10-17 2023-11-17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线性裂缝宽度计算方法
CN117078738B (zh) * 2023-10-17 2024-03-29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线性裂缝宽度计算方法
CN118091786A (zh) * 2024-04-23 2024-05-28 北京大学 基于井下测井资料的裂缝线密度校正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03165B (zh) 2020-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45345B (zh) 一种页岩储层总有机碳toc含量预测方法
Watkins et al. Influence of structural position on fracture networks in the Torridon Group, Achnashellach fold and thrust belt, NW Scotland
CN103258091B (zh) 非常规油气藏水平井段三维岩体力学模型建立的方法及装置
CN105277982B (zh) 一种泥页岩总有机碳含量地震预测方法
CA2867580C (en) Fracking method at fracking intervals of a horizontal drilling zone in a sweet spot range determined based on measurements of resistivity and density in the horizontal drilling zone
CN106951660A (zh) 一种海相碎屑岩水平井储层测井解释方法及装置
Mortimore et al. Chalk: its stratigraphy, structure and engineering geology in east London and the Thames Gateway
CN105510993A (zh) 前陆盆地深埋挤压型复杂膏盐岩层识别和分布预测方法
CN103135135A (zh) 一种基于疏松砂岩模型进行烃类定量预测的方法和装置
CA2867583C (en) Fracking method for fracking intervals of a horizontal drilling zone in a sweet spot range based on measurements of resistivity and neutron logging data in the horizontal drillingzone
CN102590874A (zh) 一种山地采煤沉陷水田地表裂缝探测方法
CN105938503A (zh) 一种方向信号多层界面识别方法
CN104142516A (zh) 一种薄单砂层厚度预测方法
Lin et al. Rock mass characterization for shallow granite by integrating rock core indices and seismic velocity
CN112145165B (zh) 一种微裂缝-孔隙型储层动静态渗透率转换方法
Zhang et al. Excavation-induced structural deterioration of rock masses at different depths
CN107103165A (zh) 一种计算油田储层陡倾角剪切裂缝线密度的方法
Lorenz et al. Subsurface fracture spacing: Comparison of inferences from slant/horizontal and vertical cores
Somasundaram et al. Seismic attribute analysis for fracture detection and porosity prediction: A case study from tight volcanic reservoirs, Barmer Basin, India
Holmøy Significance of geologicalparameters for predicting waterleakage in hard rock tunnels
Kurtuluş Istanbul geotechnical downhole arrays
CN115857047B (zh) 一种地震储层综合预测方法
Ozkaya Modeling finite-fracture networks in a partially fractured reservoir in the Middle East
CN103278852B (zh) 利用地震数据体波形结构特征模型预测油气的方法
Genter et al. Multiscale fracture analysis along the French chalk coastline for investigating erosion by cliff collaps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20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