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33292B -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633292B CN105633292B CN201610173332.9A CN201610173332A CN105633292B CN 105633292 B CN105633292 B CN 105633292B CN 201610173332 A CN201610173332 A CN 201610173332A CN 105633292 B CN105633292 B CN 10563329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de
-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 electrode mechanism
- reflectiv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401 electroluminescence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6
- 238000002310 reflectometry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Silver Chemical compound [Ag]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322 conducting polym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29920001940 conductive polymer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66 electron beam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1523 electrospin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29910021389 graphen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747 pla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544 sputter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041 carbon nanotub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29910021393 carbon nanotub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1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4642 Polyimid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29920001721 polyimid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698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10045601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20001577 copolymer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20002313 fluoropolymer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811 fluoropolym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259 photo etch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20001643 poly(ether keton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20003217 poly(methylsilsesquioxan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20000728 polyester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20000573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20000098 polyolefin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20001296 polysiloxan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28 spin coa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738 satura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146 bilat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1368 organ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KKEYFWRCBNTPAC-UHFFFAOYSA-N Terephthal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OC(=O)C1=CC=C(C(O)=O)C=C1 KKEYFWRCBNTPAC-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515 polycarbon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417 polycarbon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139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5020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NIXOWILDQLNWCW-UHFFFAOYSA-M Acrylate Chemical compound [O-]C(=O)C=C NIXOWILDQLNWCW-UHFFFAOYSA-M 0.000 description 1
- 240000007594 Oryza sativ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7164 Oryza sativ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20 luminiscence typ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071 nanotub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058 polyacry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86 pu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27756 respiratory electron transport chai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9566 ric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1—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1—Anodes
- H10K50/814—Anodes combined with auxiliary electrodes, e.g. ITO layer combined with metal line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1—Anodes
- H10K50/818—Reflective anodes, e.g. ITO combined with thick metallic layer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2—Cathodes
- H10K50/828—Transparent cathodes, e.g. comprising thin metal layer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02—Details of OLEDs of OLED structures
- H10K2102/3023—Direction of light emission
- H10K2102/3031—Two-side emission, e.g. transparent OLEDs [TOLE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透明衬底、第一电极机构、有机发光层以及第二电极机构;第一电极机构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和多个第二电极,每一个第一电极对应一个亚像素单元,每一个第二电极对应一个亚像素单元;其中,沿像素单元的行方向和/或列方向,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交替分布;第二电极机构为具有板状结构的透明电极层,第一电极的光透过率大于第二电极机构的光透过率,且第一电极的反射率小于第二电极机构的反射率;第二电极的光透过率小于第二电极机构的光透过率,且第二电极的反射率大于第二电极机构的反射率。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能够在实现透明显示的同时实现双侧独立显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在显示领域的应用已经比较成熟,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为类似三明治结构的薄膜器件,在阳极和阴极之间夹设有机材料层,有机材料层可以为空洞注入层、空洞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是电注入型发光组件,在阳极和阴极加上工作电压之后,空穴从阳极、电子从阴极分别注入到有机材料层中,两种载流子在有机发光材料中形成空穴-电子对发光。
近来,透明显示技术在橱窗展示、仪器仪表等显示领域具有广泛的需求,而传统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仅能够简单地采用透明阴极和透明阳极来实现透明显示,却无法同时实现透明显示和双面独立显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能够在实现透明显示的同时实现双侧独立显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透明衬底和依次形成于所述透明衬底上的第一电极机构、有机发光层以及第二电极机构;
所述第一电极机构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和多个第二电极,每一个所述第一电极对应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一个亚像素单元,每一个所述第二电极对应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一个亚像素单元;其中,沿所述像素单元的行方向和/或列方向,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交替分布;
所述第二电极机构为具有板状结构的透明电极层,其中:
所述第一电极的光透过率大于所述第二电极机构的光透过率,且所述第一电极的反射率小于所述第二电极机构的反射率;所述第二电极的光透过率小于所述第二电极机构的光透过率,且所述第二电极的反射率大于所述第二电极机构的反射率。
上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在使用过程中,当点亮与第一电极相对应的有机发光层时,在有机发光层的光线照射下,与第一电极对应的亚像素单元形成图像,由于第一电极的光透过率大于第二电极机构的光透过率,第一电极的反射率小于第二电极机构的反射率,因此,有机发光层发射的光线透过第一电极的光线比透过第二电极机构的光线多,第一电极侧的光线亮度大于第二电极机构侧的光线亮度,此时,从第一电极侧朝向第二电极机构侧观看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产生镜面效应,从第一电极侧只能看到第一电极对应亚像素单元显示的图像,同时,还能从第二电极机构侧透过整个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看到透明衬底背离第二电极机构一侧的景色,实现透明显示。
当点亮与第二电极相对应的有机发光层时,在有机发光层的光线照射下,与第二电极对应的亚像素单元形成图像,由于第二电极的光透过率小于第二电极机构的光透过率,且所述第二电极的反射率大于所述第二电极机构的反射率,因此,有机发光层发射的光线透过第二电极机构的光线比透过第二电极的光线多,第二电极机构侧的光线亮度大于第二电极侧的光线亮度,此时,从第二电极机构侧朝向第二电极侧观看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同样产生镜面效应,从第二电极机构侧只能看到与第二电极相对应的亚像素单元显示的图像。
因此,当控制第一电极使与第一电极相对应的有机发光层点亮时,能够从第一电极一侧看到与第一电极相对应的亚像素单元显示的图像,同时还能从第二电极机构一侧看到透明衬底背离第二电极机构一侧的景色,实现透明显示;当控制第二电极使与第二电极相对应的有机发光层点亮时,能够从第二电极机构一侧看到与第二电极相对应的亚像素单元显示的图像,所以,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能够通过控制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在实现透明显示的同时实现双侧独立显示。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为阳极;所述第二电极机构为透明阴极。
优选地,所述第二电极为透明电极。
当上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第一电极机构的第二电极为透明电极、且点亮与第二电极相对应的有机发光层时,由于第二电极的光透过率小于第二电极机构的光透过率,且所述第二电极的反射率大于所述第二电极机构的反射率,因此,有机发光层发射的光线透过第二电极机构的光线比透过第二电极的光线多,第二电极机构侧的光线亮度大于第二电极侧的光线亮度,此时,从第二电极机构侧朝向第二电极侧观看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产生镜面效应,从第二电极机构侧只能看到与第二电极相对应的亚像素单元显示的图像,又由于第二电极为透明电极,还能从第二电极侧透过整个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看到第二电极机构背离透明衬底一侧的景色,实现透明显示;此时,上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能够通过控制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在能够实现双侧独立显示的同时还能实现双向透明显示。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极的反射率比所述第二电极机构的反射率低至少5%,并且所述第二电极机构的反射率比第二电极的反射率低至少5%。
优选地,所述第二电极为不透明电极。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极的反射率比所述第二电极机构的反射率低至少5%。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极为由ITO、IZO、纳米银、导电高分子、碳纳米管、石墨烯、电纺纳米铜丝或印刷金属网格形成的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为由ITO、IZO、纳米银、导电高分子、碳纳米管、石墨烯、电纺纳米铜丝或印刷金属网格形成的第二电极。
优选地,所述透明衬底为由玻璃、聚烯烃、聚醚酮、聚酰亚胺(PI)、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丙烯酸酯、硅酮、聚乙烯、玻璃树脂、聚碳酸酯、含氟聚合物和聚酯中的任意一种材料、或任意几种材料的共聚物或混合物或层压物形成的透明衬底。
优选地,所述第二电极机构为由MgAg合金、Ag、ITO、IZO或石墨烯材料形成的电极。
优选地,在所述第二电极机构背离所述透明衬底的一侧安装有封装盖板。
当在上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第二电极机构背离透明衬底的一侧安装有封装盖板时,能够通过封装盖板隔绝第二电极机构与空气中的水汽、氧气,进而防止发生化学反应,延长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使用寿命。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任意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
在所述透明衬底上形成第一电极机构,所述第一电极机构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和多个第二电极,每一个所述第一电极对应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一个亚像素单元,每一个所述第二电极对应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一个亚像素单元;其中,沿所述像素单元的行方向和/或列方向,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交替分布;
在形成的所述第一电极机构上形成有机发光层;
在所述有机发光层上形成所述第二电极机构,所述第二电极机构为具有板状结构的透明电极层。
优选地,在所述透明衬底上形成第一电极机构的步骤中,所述第一电极机构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通过溅射、电子束蒸镀、旋涂、烘烤或光刻工艺形成。
优选地,在形成的所述第一电极机构上形成有机发光层的步骤中,所述有机发光层通过蒸镀工艺形成。
优选地,在所述有机发光层上形成所述第二电极机构的步骤中,所述第二电极机构的透明电极层通过热蒸镀、电子束蒸镀或溅射工艺形成。
优选地,还包括在所述有机发光层上形成所述第二电极机构后对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进行封装。
优选地,所述封装为玻璃盖板封装、贴合封装、薄膜封装或坝填充封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能够在实现透明显示的同时实现双侧独立显示。
其中,请参考图1、图2以及图3,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透明衬底1和依次形成于透明衬底1上的第一电极机构2、有机发光层3以及第二电极机构4;第一电极机构2包括多个第一电极21和多个第二电极22,每一个第一电极21对应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一个亚像素单元,每一个第二电极22对应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一个亚像素单元;其中,沿像素单元的行方向和/或列方向,第一电极21和第二电极22交替分布;第二电极机构4为具有板状结构的透明电极层,第一电极21的光透过率大于第二电极机构4的光透过率,且第一电极21的反射率小于第二电极机构4的反射率;第二电极22的光透过率小于第二电极机构4的光透过率,且第二电极22的反射率大于第二电极机构4的反射率。
上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如图2以及图3所示,当点亮与第一电极21相对应的有机发光层3时,在有机发光层3的光线照射下,与第一电极21对应的亚像素单元形成图像,由于第一电极21的光透过率大于第二电极机构4的光透过率,第一电极21的反射率小于第二电极机构4的反射率,因此,有机发光层3发射的光线中透过第一电极21的光线311比透过第二电极机构4的光线312多,第一电极21侧的光线311亮度大于第二电极机构4侧的光线312亮度,有机发光层3发射的光线中有一部分光线313会在第一电极21处发生反射并产生第一反射光线314,同时有机发光层3发射光线中还有一部分光线315会在第二电极机构4处发生反射并产生第二反射光线316,并且在第二电极机构4处产生的第二反射光线316多于在第一电极21处产生的第一反射光线314,此时,从第一电极21侧朝向第二电极机构4侧观看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产生镜面效应,从第一电极21侧只能看到第一电极21对应亚像素单元显示的图像,即,透过第一电极21的光线311,同时,还能从第二电极机构4侧透过整个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看到透明衬底1背离第二电极机构4一侧的景色A,即,景色A透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光线A1,实现透明显示。
上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第二电极22可以为透明电极或不透明电极,当第二电极22为透明电极时,如图2所示,当点亮与第二电极22相对应的有机发光层3时,在有机发光层3的光线照射下,与第二电极22对应的亚像素单元形成图像,由于第二电极22的光透过率小于第二电极机构4的光透过率,且第二电极22的反射率大于第二电极机构4的反射率,因此,有机发光层3发射的光线透过第二电极机构4的光线322比透过第二电极22的光线321多,第二电极机构4侧的光线322亮度大于第二电极22侧的光线321亮度,有机发光层3发射的光线中有一部分光线323会在第二电极22处发生反射并产生第三反射光线324,同时有机发光层3发射的光线中还有一部分光线325会在第二电极机构4处发生反射并产生第四反射光线326,并且在第二电极22处产生的第三反射光线324多于在第二电极机构4处产生的第四反射光线326,此时,从第二电极机构4侧朝向第二电极22侧观看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同样产生镜面效应,从第二电极机构4侧只能看到与第二电极22相对应的亚像素单元显示的图像,即透过第二电极机构4的光线322,同时,还能从第二电极22侧透过整个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看到第二电极机构4背离透明衬底1一侧的景色B,即,景色B透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光线B1,实现透明显示。
当第二电极22为不透明电极时,如图3所示,点亮与第二电极22相对应的有机发光层3时,在有机发光层3的光线照射下,与第二电极22对应的亚像素单元形成图像,由于第二电极22为不透明电极,且第二电极22的反射率大于第二电极机构4的反射率,因此,有机发光层3朝向第二电极机构4发射的一部分光线322能够透过第二电极机构4,有机发光层3朝向第二电极机构4发射的一部分光线325在第二电极机构4处发生反射形成第四反射光线326,有机发光层3朝向第二电极22发射的光线323不能透过第二电极22,并且有机发光层3朝向第二电极22发射的一部分光线323在第二电极22处发生反射产生第三反射光线324,在第二电极22处产生的第三反射光线324多于在第二电极机构4处产生的第四反射光线326,因此,第二电极22侧因不能透过有机发光层3发射的光线而亮度小于第二电极机构4侧的光线322亮度,此时,从第二电极机构4侧朝向第二电极22侧观看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同样产生镜面效应,从第二电极机构4侧只能看到与第二电极22相对应的亚像素单元显示的图像,即透过第二电极机构4的光线322,同时,由于第二电极22对有机发光层3发射的光线323和景色B产生的光线B1的遮挡,并使部分光线B1在第二电极22处发生反射形成第五反射光线B2,从第二电极22侧不能透过整个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看到第二电极机构4背离透明衬底1一侧的景色B,但仍能够通过与第一电极21相对的亚像素单元实现透明显示。
因此,当控制第一电极21使与第一电极21相对应的有机发光层3点亮时,能够从第一电极21一侧看到与第一电极21相对应的亚像素单元显示的图像,同时还能从第二电极机构4一侧看到透明衬底1背离第二电极机构4一侧的景色,实现透明显示;当控制第二电极22使与第二电极22相对应的有机发光层3点亮时,能够从第二电极机构4一侧看到与第二电极22相对应的亚像素单元显示的图像,所以,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能够通过控制第一电极21和第二电极22在实现透明显示的同时实现双侧独立显示。
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21和第二电极22可以为阳极;第二电极机构4可以为透明阴极;并且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第二电极22可以为透明阳极,第二电极还可以为不透明阳极。
具体地,在上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实际生产制造过程中,第一电极21可以为由ITO、IZO、纳米银、导电高分子、碳纳米管、石墨烯、电纺纳米铜丝或印刷金属网格形成的电极。
第二电极22也可以为由ITO、IZO、纳米银、导电高分子、碳纳米管、石墨烯、电纺纳米铜丝或印刷金属网格形成的第二电极22。
第二电极机构4可以为由MgAg合金、Ag、ITO、IZO或石墨烯材料形成的电极。
透明衬底1可以为由玻璃、聚烯烃、聚醚酮、聚酰亚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丙烯酸酯、硅酮、聚乙烯、玻璃树脂、聚碳酸酯、含氟聚合物和聚酯中的任意一种材料、或任意几种材料的共聚物或混合物或层压物形成的透明衬底1。
为了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透明显示效果,当第二电极22为透明电极时,第一电极21的反射率可以比第二电极机构4的反射率低至少5%,并且第二电极机构4的反射率可以比第二电极22的反射率低至少5%。当第二电极22为不透明电极时,第一电极21的反射率可以比第二电极机构4的反射率低至少5%。
为了保护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同时隔绝第二电极机构4与空气中的水汽、氧气的接触,进而防止发生化学反应,延长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使用寿命,如图1结构所示,上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在第二电极机构4背离透明衬底1的一侧安装有封装盖板5。
另外,如图4所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上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S11,在透明衬底1上形成第一电极机构2,第一电极机构2包括多个第一电极21和多个第二电极22,每一个第一电极21对应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一个亚像素单元,每一个第二电极22对应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一个亚像素单元;其中,沿像素单元的行方向和/或列方向,第一电极21和第二电极22交替分布;
步骤S12,在形成的第一电极机构2上形成有机发光层3;
步骤S13,在有机发光层3上形成第二电极机构4,第二电极机构4为具有板状结构的透明电极层。
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在透明衬底1上形成第一电极机构2的步骤S11中,第一电极机构2的第一电极21和第二电极22可以通过溅射、电子束蒸镀、旋涂、烘烤或光刻工艺形成。
在形成的第一电极机构2上形成有机发光层3的步骤S12中,有机发光层3可以通过蒸镀工艺形成。
在有机发光层3上形成第二电极机构4的步骤S13中,第二电极机构4的透明电极层可以通过热蒸镀、电子束蒸镀或溅射工艺形成。
上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还包括在有机发光层3上形成第二电极机构4后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进行封装的步骤S14。
具体地,上述制备方法在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进行封装的步骤S14中,封装可以为玻璃盖板封装、贴合封装、薄膜封装或坝填充封装。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3)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透明衬底和依次形成于所述透明衬底上的第一电极机构、有机发光层以及第二电极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极机构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和多个第二电极,每一个所述第一电极对应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一个亚像素单元,每一个所述第二电极对应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一个亚像素单元;其中,沿所述亚像素单元的行方向和/或列方向,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交替分布;
所述第二电极机构为具有板状结构的透明电极层,其中:
所述第一电极的光透过率大于所述第二电极机构的光透过率,且所述第一电极的反射率小于所述第二电极机构的反射率;所述第二电极的光透过率小于所述第二电极机构的光透过率,且所述第二电极的反射率大于所述第二电极机构的反射率;
所述第二电极为透明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为阳极;所述第二电极机构为透明阴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电极为透明电极时,所述第一电极的反射率比所述第二电极机构的反射率低至少5%,并且所述第二电极机构的反射率比第二电极的反射率低至少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为由ITO、IZO、纳米银、导电高分子、碳纳米管、石墨烯、电纺纳米铜丝或印刷金属网格形成的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为由ITO、IZO、纳米银、导电高分子、碳纳米管、石墨烯、电纺纳米铜丝或印刷金属网格形成的第二电极。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衬底为由玻璃、聚烯烃、聚醚酮、聚酰亚胺、硅酮、聚乙烯、玻璃树脂、含氟聚合物和聚酯中的任意一种材料、或任意几种材料的共聚物或混合物或层压物形成的透明衬底。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机构为由MgAg合金、Ag、ITO、IZO或石墨烯材料形成的电极。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电极机构背离所述透明衬底的一侧安装有封装盖板。
8.一种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所述透明衬底上形成第一电极机构,所述第一电极机构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和多个第二电极,每一个所述第一电极对应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一个亚像素单元,每一个所述第二电极对应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一个亚像素单元;其中,沿所述亚像素单元的行方向和/或列方向,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交替分布;
在形成的所述第一电极机构上形成有机发光层;
在所述有机发光层上形成所述第二电极机构,所述第二电极机构为具有板状结构的透明电极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透明衬底上形成第一电极机构的步骤中,所述第一电极机构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通过溅射、电子束蒸镀、旋涂、烘烤或光刻工艺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形成的所述第一电极机构上形成有机发光层的步骤中,所述有机发光层通过蒸镀工艺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有机发光层上形成所述第二电极机构的步骤中,所述第二电极机构的透明电极层通过热蒸镀、电子束蒸镀或溅射工艺形成。
12.根据权利要求8-11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有机发光层上形成所述第二电极机构后对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进行封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为玻璃盖板封装、贴合封装、薄膜封装或坝填充封装。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173332.9A CN105633292B (zh) | 2016-03-24 | 2016-03-24 |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PCT/CN2016/095260 WO2017161799A1 (en) | 2016-03-24 | 2016-08-15 |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evic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
EP16845340.5A EP3433888B1 (en) | 2016-03-24 | 2016-08-15 |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
US15/509,915 US10593904B2 (en) | 2016-03-24 | 2016-08-15 | Organic-light emitting diode devic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173332.9A CN105633292B (zh) | 2016-03-24 | 2016-03-24 |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633292A CN105633292A (zh) | 2016-06-01 |
CN105633292B true CN105633292B (zh) | 2019-04-02 |
Family
ID=560480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173332.9A Active CN105633292B (zh) | 2016-03-24 | 2016-03-24 |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593904B2 (zh) |
EP (1) | EP3433888B1 (zh) |
CN (1) | CN105633292B (zh) |
WO (1) | WO201716179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633292B (zh) | 2016-03-24 | 2019-04-02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CN111524932A (zh) * | 2019-02-01 | 2020-08-1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像素结构及显示装置 |
CN111430414A (zh) * | 2020-03-31 | 2020-07-17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Oled显示面板及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CN111564570B (zh) * | 2020-05-22 | 2023-04-11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331479B (en) * | 2005-12-02 | 2010-10-01 | Au Optronics Corp | Dual emission display |
CN102169886A (zh) * | 2010-02-24 | 2011-08-31 | 三星移动显示器株式会社 |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477326C (zh) | 2004-03-18 | 2009-04-08 | 统宝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双面显示的有机电激发光显示器装置 |
JP4289332B2 (ja) * | 2004-09-30 | 2009-07-01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El表示装置、el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
CN1784101A (zh) | 2004-11-30 | 2006-06-07 |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 双面显示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
KR100685844B1 (ko) * | 2005-08-26 | 2007-02-22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양면발광 유기 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및 그의 구동방법 |
CN1816228B (zh) * | 2005-11-29 | 2010-08-25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动式发光元件与主动式发光显示装置 |
US7854513B2 (en) | 2006-03-03 | 2010-12-21 | Quach Cang V | One-way transparent display systems |
CN1901218A (zh) * | 2006-07-25 | 2007-01-24 |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 双面发光oled显示屏及其制作方法 |
JP2010056075A (ja) * | 2008-07-29 | 2010-03-11 | Sony Corp | 発光素子及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 |
US8618727B2 (en) * | 2008-12-19 | 2013-12-31 | Koninklijke Philips N.V. | Transparent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
KR101084245B1 (ko) | 2010-01-04 | 2011-11-16 |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 |
KR101753772B1 (ko) | 2010-10-22 | 2017-07-05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
CN103345884B (zh) * | 2013-06-26 | 2016-03-09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双面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
CN103715230B (zh) | 2013-12-31 | 2018-12-07 | 北京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透明oled器件及其显示装置 |
CN104391406B (zh) | 2014-12-01 | 2017-10-20 |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
CN104701351B (zh) | 2015-03-20 | 2018-04-10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Oled基板及其制作方法、oled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
CN105633292B (zh) | 2016-03-24 | 2019-04-02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
2016
- 2016-03-24 CN CN201610173332.9A patent/CN105633292B/zh active Active
- 2016-08-15 EP EP16845340.5A patent/EP3433888B1/en active Active
- 2016-08-15 US US15/509,915 patent/US10593904B2/en active Active
- 2016-08-15 WO PCT/CN2016/095260 patent/WO2017161799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331479B (en) * | 2005-12-02 | 2010-10-01 | Au Optronics Corp | Dual emission display |
CN102169886A (zh) * | 2010-02-24 | 2011-08-31 | 三星移动显示器株式会社 |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7161799A1 (en) | 2017-09-28 |
US10593904B2 (en) | 2020-03-17 |
US20180182996A1 (en) | 2018-06-28 |
CN105633292A (zh) | 2016-06-01 |
EP3433888A1 (en) | 2019-01-30 |
EP3433888B1 (en) | 2020-12-09 |
EP3433888A4 (en) | 2019-11-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633292B (zh) |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798222B (zh) | 有机发光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 |
JP6959797B2 (ja) | バックライトシステ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103168374B (zh) | 有机发光器件 | |
KR20080111526A (ko) | 균일한 발광을 피처링하는 대면적 oled | |
CN105789260B (zh) | 一种透明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024835A (zh) | 一种透明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0164912A (zh) | 一种透明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04900677A (zh) |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显示装置及照明装置 | |
CN103681732B (zh) | 无线电力传输的可裁切有机发光二极管光源装置 | |
CN208622783U (zh) | 显示模组及显示屏 | |
JP2011035087A (ja) | 有機elパネル | |
CN109004105A (zh) |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 |
EP2030482B1 (en) |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CN204905306U (zh) | 一种发光电极及发光系统和显示器 | |
CN104218158A (zh) |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 | |
TWI285856B (en) | Reflective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panel and display | |
CN103367657B (zh) | 照明装置 | |
CN102956677B (zh) | 一种oled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2110786A (zh) |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照明器件的布线方法 | |
CN207993865U (zh) | 一种显示装置 | |
CN102186274B (zh) | 高亮度场致发光冷光板 | |
KR101512218B1 (ko) | 유기 발광 소자 | |
US9373810B2 (en) | Organic EL element and light-emitt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 |
CN117706825A (zh) | 一种发光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