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24724B - 气体产生器 - Google Patents

气体产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24724B
CN105624724B CN201410620116.5A CN201410620116A CN105624724B CN 105624724 B CN105624724 B CN 105624724B CN 201410620116 A CN201410620116 A CN 201410620116A CN 105624724 B CN105624724 B CN 1056247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electrolysis
water tank
hydrogen
electrolysis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2011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24724A (zh
Inventor
林信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1094157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82679B/zh
Publication of CN1056247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247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247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247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36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non-carbon containing sources, e.g. by water electrolysis

Abstract

本发明揭露一种气体产生器,其包含有水箱及电解装置。水箱具有容置有电解水的第一中空部。电解装置设置于水箱的第一中空部之内,用以电解电解水以产生氢氧混合气体。当电解装置运作时,第一中空部内电解水的水位介于90%~100%满水位之间。本发明气体产生器提供节省空间的子母设计,同时并通过接近零气腔的设计以降低氢氧混合气体发生气爆的可能性。

Description

气体产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气体产生器,特别是有关于一种防爆式气体产生器。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人类对于生命是十分地重视,许多医疗的技术的开发,都是用来对抗疾病,以延续人类的生命。过去的医疗方式大部分都是属于被动,也就是当疾病发生时,再对症进行医疗,比如手术、给药、甚至癌症的化学治疗、放射性治疗、或者慢性病的调养、复健、矫正等。但是近年来,许多医学专家逐渐朝向预防性的医学方法进行研究,比如保健食品的研究,遗传性疾病筛检与提早预防等,更是主动的针对未来性可能的发病进行预防。另外,为了延长人类寿命,许多抗老化、抗氧化的技术逐渐被开发,且广泛地被大众采用,包含涂抹的保养品及抗氧化食物/药物等。
经研究发现:人体因各种原因,(比如疾病,饮食,所处环境或生活习惯)引生的不安定氧(O+),亦称自由基(有害自由基),可以与吸入的氢混合成部份的水,而排出体外。间接减少人体自由基的数量,达到酸性体质还原至健康的碱性体质,可以抗氧化、抗老化,进而也达到消除慢性疾病和美容保健效果。甚至有临床实验显示,对于一些久卧病床的病人,因为长期呼吸高浓度氧,造成的肺损伤,可以透过吸入氢气以缓解肺损伤的症状。
另外,氢氧气的用途除上述保健外,亦可用于产生氢氧焰进行加热或燃烧,另外也可以清除引擎积碳等用途。而一般氢氧气是经由电解槽电解液态水而产生,然而电解液态水过程中很容易产生高温,为避免气气爆传统的氢氧气电解槽多是利用气冷式,也就是使用风扇进行降温,但是如果风扇故障将会导致氢氧气电解槽温度升高而导致气爆的危险。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观点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气体产生器,电解液态水并产生氢氧混合气体,同时,可以保持水箱中氢氧混合气体的量,亦可以降低氢氧混合气体的温度,以防止气爆的发生。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体产生器,包含水箱以及电解装置。水箱具有一第一中空部,该第一中空部容置有一电解水。电解装置设置于水箱的第一中空部之内,用以电解电解水以产生一氢氧混合气体。其中当电解装置运作时,第一中空部内电解水的水位介于90%~100%满水位之间。
当电解装置开始电解电解水时,电解水可充满于水箱的第一中空部而处于满水位,当电解装置电解电解水后,电解水填充水箱的第一中空部的水位高于满水位的90%。
水箱进一步可选择性地具有一导管。导管用以输出氢氧混合气体。当电解装置暂停电解电解水以产生氢氧混合气体时,导管可以用来补充输入电解水,以使电解水充满第一中空部以及电解装置。
再者,本发明的气体产生器可选择性地另包含一水泵装置。水泵装置与水箱的第一中空部相互连通,用以强制循环容置于第一中空部内的电解水。
本发明的气体产生器可选择性地另包含包含一隔板。隔板包含一连通孔。隔板用以将第一中空部分隔成一上部及一下部。上部及下部是通过连通孔相互连通。
电解装置进一步可选择性地包含多个电极、一垫板及一电解槽体。多个电极分别间隔设置于电解槽体之内并形成多个电极流道。垫板设置于每一电极并具有多个上穿孔。第一中空部的上部与多个电极流道是通过垫板的多个上穿孔以相互连通。而每一电极流道是各自独立地通过所对应的上穿孔与第一中空部的上部连通。
电解槽体进一步可选择性地具有一下表面。电解槽体的下表面具有多个下穿孔。第一中空部的下部与多个电极流道是通过电解槽体的下表面的多个下穿孔以相互连通。而每一电极流道是各自独立地通过所对应的下穿孔与第一中空部的下部连通。
本发明的气体产生器可选择性地另包含一流量侦测器。流量侦测器耦接电解装置,以侦测氢氧混合气体的流量,并借以控制电解装置中氢氧混合气体的产出量。其中流量侦测器可以选择性地切断该电解装置与电源的电连接。电解装置产生的氢氧混合气体经由充满于水箱的第一中空部以及电解装置的电解水,可以保持水箱中氢氧混合气体的量,亦可以降低氢氧混合气体的温度,以防止气爆的发生。
本发明的气体产生器可选择性地另包含一电源。多个电极包含有一阴极片、一阳极片及多个双极性电极片。多个双极性电极片是间隔设置于阴极片及阳极片之间。阴极片连接于电源的负极,阳极片连接于电源的正极。
本发明的气体产生器可选择性地另包含一雾化/挥发气体混合槽。雾化/挥发气体混合槽连接水箱,以接收氢氧混合气体,雾化/挥发气体混合槽产生一雾化气体与氢氧混合气体混合,以形成一保健气体供使用者吸入,其中雾化气体选自于由水蒸汽、雾化药水、挥发精油及其组合,所组成的族群中的一种。
综合而言,本发明的重点在于提出一种气体产生器,其包含水箱及电解装置。本发明中电解装置设置于水箱的设计能节省空间,同时电解装置产生的氢氧混合气体通过充满于水箱的第一中空部的电解水,可以避免气腔存在于水箱内,亦可以使电解装置的温度降低,从而防止气爆的发生。再者,本发明中电解装置的气体出口与水入口设计,使得水箱中的电解水可以补充至电解装置,而电解装置所产生的氢氧混合气体可以排出至水箱,达成气水循环。更进一步地,本发明中,水泵装置、水箱与电解装置相互连通的结构设计,能使容置于第一中空部内的电解水进行强制循环,使水箱内的气腔趋近于零,以防止气爆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A及图1B是绘示本发明的气体产生器于第一具体实施例中的不同视角的示意图;
图2A及图2B为图1A所示实施例中仅具水箱上盖及电解装置组合时的不同视角的示意图;
图3A及图3B为图1A所示实施例中仅具电解装置及水箱槽体组合时的不同视角的示意图;
图4A及图4B是绘示本发明气体产生器的电解装置于图1A所示实施例中不同视角的爆炸图;
图5A及图5B是绘示本发明的气体产生器的水箱槽体及电解装置于图3A中所示实施例的俯视图及沿该俯视图的A-A线剖设的剖面图;
图6为图1A所示实施例中仅具电解槽体、隔板及电极组合时的不同视角的示意图;
图7A及图7B是绘示本发明的气体产生器的水箱槽体及电解装置于图3A中所示实施例的俯视图及沿该俯视图的B-B线剖设的剖面图;
图8是绘示本发明的气体产生器于第二具体实施例中的示意图;
图9A及图9B是绘示本发明的气体产生器于第十具体实施例中的不同视角的示意图;
图10A及图10B为图9A所示实施例中仅具冷凝过滤器及水箱盖体组合时的不同视角的示意图;
图11是绘示图10A所示实施例中不具有水箱盖体时的示意图;
图12是绘示图11所示实施例中不具有过滤网时的示意图;
图13是绘示图12所示实施例中不具有过滤网盖时的示意图;
图14A及图14B是绘示本发明的气体产生器的冷凝过滤器于图10A中所示实施例的俯视图及沿该俯视图的C-C线剖设的剖面图;
图15A及图15B是绘示本发明的气体产生器于第十四具体实施例中的不同视角的示意图;
图16是绘示图15A所示实施例中仅具有湿化装置的示意图;
图17是绘示本发明的气体产生器于第五具体实施例中的示意图;
图18A及图18B是绘示本发明的气体产生器于第十五具体实施例中的不同视角的示意图;
图19是绘示本发明的气体产生器于图18A中所示实施例中的后视图;
图20A及图20B是绘示图18A所示实施例中仅具有冷凝过滤器及水箱盖体的俯视图及沿该俯视图的D-D线剖设的剖面图。
关于本发明的优点,精神与特征,将以实施例并参照所附附图,进行详细说明与讨论。
【符号说明】
W:电解水 W2:补充水
G:氢氧混合气体 G2:雾化气体
H:氢气水
1:气体产生器 2:水箱
20:第一中空部 200:上部
202:下部 22:导管
24:水箱槽体 240:第一底座
242:第一壁部 244:第一开口部
246:第一嵌合结构 248:第一侧缘
249a:出水口 249b:入水口
26:水箱盖体 260:第二底座
261:盖孔 262:第二壁部
264:第二中空部 266:第二开口部
28:密封垫 280:第三开口部
282:第三嵌合结构 3:电解装置
30:隔板 300:连通孔
32:电解槽体 320:第四底座
3202:下穿孔 3204:凹槽
322:第四壁部 3220:固定柱
324:第四中空部 326:第四开口部
33:电极柱 34:多个电极
340:阴极片 342:阳极片
344:双极性电极片 36:垫板
360:上穿孔 37:上盖体
370:第一流道 38:下盖体
380:第二流道 4:雾化/挥发气体混合槽
5:水泵装置 50:入水管
52:出水管 6:冷凝过滤器
60:入气孔 600:过滤网
602:过滤网盖 62:出气孔
64:冷凝片 640:循环流道
640a:流道 642:渐扩式流道
644:连通流道 7:冷却装置
70:散热器 700:箱体
702:散热管 704:入口
706:出口 72:风扇
82:流量侦测器 9:湿化装置
90:中空本体 92:第二导管
94:输出管 95:震荡装置
96:第三导管 98:第四导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让本发明的优点,精神与特征可以更容易且明确地了解,后续将以实施例并参照所附附图进行详述与讨论。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实施例仅为本发明代表性的实施例,其中所举例的特定方法,装置,条件,材质等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或对应的实施例。
首先,本发明提出一种气体产生器,其为一种防爆式气体产生器。请参阅图1A、图1B、图2A及图2B,图1A及图1B是绘示本发明的气体产生器于第一具体实施例中的不同视角的示意图,图2A及图2B为图1A所示实施例中仅具水箱上盖及电解装置组合时的不同视角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于第一实施例中,本发明气体产生器1包含有水箱2以及电解装置3。水箱2容置有一电解水W,电解装置3设置于水箱2内,用以电解该电解水W以产生一氢氧混合气体G。其中,当电解装置运作时,水箱的第一中空部内电解水的水位介于90%~100%满水位之间。于一实施例中,当电解装置3开始电解电解水W时,电解水W充满于水箱2的第一中空部而处于满水位,当电解装置3电解电解水W后,电解水W填充水箱2的第一中空部的水位高于满水位的90%。以下将对本发明的各个元件的设计先分别进行说明。
首先,本发明所采用的水箱2具有一第一中空部20以及一导管22。水箱2的第一中空部20是适于容纳一电解水W。电解水W主要成份为纯水,视需要可以添加少量的电解质,如氢氧化钠、碳酸钙、氯化钠等。水箱2的导管22与水箱2的第一中空部20是相互连通,用以输出由电解装置3所产生的氢氧混合气体G以及补充输入该电解水W至水箱2内。
更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A及图3B,图3A及图3B是绘示本发明的气体产生器的水箱于图1A所示具体实施例中不同视角的爆炸图。于本实施例中,水箱2另包含有一水箱槽体24及一水箱盖体26。
水箱槽体24大致分为一第一底座240及一第一壁部242。第一壁部242是自第一底座240的内表面往其法向量方向往外延伸而成,而第一壁部242是围设有第一中空部20,该第一中空部20相对于第一底座240的另一端是具有一第一开口部244。同时,而第一壁部242相对于第一底座240的另一侧是具有一第一侧缘248,而该第一侧缘248则围绕前述的第一开口部244。更进一步地,水箱2的水箱槽体24另包含一出水口249a及一入水口249b。于本实施例中,水箱槽体24的出水口249a是连通水箱槽体24的第一壁部242相对于电解装置3方向的二表面,以及水箱槽体24的入水口249b是连通水箱槽体24的第一壁部242相对于电解装置3方向的二表面。其中,水箱槽体24的出水口249a与水箱槽体24的入水口249b是通过第一中空部20连通。水箱槽体24的出水口249a及一入水口249b可用以供一水泵装置与水箱2的第一中空部20相互连通。
水箱盖体26大致分为一第二底座260及一第二壁部262。第二壁部262是自第二底座260的内表面往其法向量方向往外延伸而成,而第二壁部262是围设有一第二中空部264,第二中空部264相对于第二底座260的另一端是具有一第二开口部266。水箱盖体26可通过第二开口部266来将水箱槽体24的第一侧缘248盖设于第二中空部264中。导管22可设置于水箱盖体26的第二底座260上并连通水箱盖体26的第二底座260相对于水箱槽体24方向的二表面,但其不以此为限,于实际应用时,导管22亦可以由一导孔或其他具有输出/输入功能的元件所取代。水箱盖体26另包含有多个盖孔(如图10A所示),多个盖孔连通水箱盖体26的第二底座260相对于水箱槽体24方向的二表面,用以供电解装置3的电极柱贯穿并设置于电解装置3,或者用以供检测装置(如流量侦测器、水位计、安全阀)贯穿并设置于其上。
更进一步地,于本实施例中,水箱2另包含有一密封垫28,其是设置于水箱槽体24及水箱盖体26之间,用以使水箱槽体24与水箱盖体26紧密结合。密封垫28具有一第三开口部280。当密封垫28设置于水箱槽体24及水箱盖体26之间时,密封垫28的第三开口部280是将多个盖孔261及第二开口部266围设于其中。水箱槽体24及密封垫28的相对应表面更可分别具有一第一嵌合结构246及相对应的第三嵌合结构282且其二者得以相互嵌合。第一嵌合结构246是将第一开口部244围设于其中。第三嵌合结构282是将第三开口部280围设于其中。
接着,请参阅图4A及图4B,图4A及图4B是绘示本发明气体产生器的电解装置于图1A所示实施例中不同视角的爆炸图。电解装置3包含一电解槽体32、多个电极34、垫板36、上盖体37以及下盖体38。其中多个电极34分别间隔设置于电解槽体32之内并形成多个电极流道S1。垫板36设置于每一电极34的上表面。上盖体37盖设于垫板36相对于电解槽体32的另一端。下盖体38盖设于电解槽体32的下表面相对于上盖体37的另一端。
更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A及五B,图5A及图5B是绘示本发明的气体产生器的水箱槽体及电解装置于图3A中所示实施例的实施例的俯视图及沿该俯视图的A-A线剖设的剖面图。电解装置另具有一隔板30。隔板30是自电解槽体相对于水箱2的侧表面往其法向量方向往外延伸而成,用以将水箱2的第一中空部20分隔成一上部200及一下部202。隔板30包含一连通孔300。连通孔300连通隔板30相对于水箱槽体24的第一底座240方向的二表面。第一中空部20的上部200及下部202是通过连通孔相互连通。但连通孔的设计不以本实施所绘示为限,于实际应用时,连通孔的数量或外型皆可视使用上实际需求自行选用设计。
接着,请参阅图6,图6为图1A所示实施例中仅具电解槽体、隔板及电极组合时的不同视角的示意图。电解槽体32大致分为一第四底座320及一第四壁部322。第四壁部322是自第四底座320的内表面往其法向量方向往外延伸而成,而第四壁部322是围设有该第四中空部324,第四中空部324相对于第四底座320的另一端是具有一第四开口部326。第四中空部324适于容纳有该电解水W。另外,为了表达本发明电解槽体的设计,于图6中是刻意地省略有其中的多个电极,然而,在实际应用时,可视使用上实际需求自行选用设计。
接着,请参阅图5A、图5B、图6、图7A及图7B,图7A及图7B是绘示本发明的气体产生器的水箱槽体及电解装置于图3A中所示实施例的俯视图及沿该俯视图的B-B线剖设的剖面图。于本实施例中,电解槽体32的下表面即为电解槽体32的第四底座320。电解槽体32的第四底座320具有多个下穿孔3202。多个下穿孔3202连通电解槽体32的第四底座320相对于水箱槽体24的第一底座240方向的二表面。电解槽体32的第四底座320另具有多个凹槽3204。多个凹槽3204是自电解槽体32的第四底座320相对于第四开口部326的表面沿法向量方向往内延伸而成。每个凹槽3204是间隔地位于下穿孔3202与相邻的下穿孔3202之间。多个凹槽3204可用以放置电极34。同时,电解槽体32的第四壁部322另具有多个固定柱3220。多个固定柱3220是自第四壁部322相对于多个下穿孔3202的表面往其法向量方向往外延伸而成。固定柱3220与相邻的固定柱3220可用以固定放置于凹槽3204的电极34。当多个电极34分别间隔设置于电解槽体32的凹槽3204内并固定于固定柱3220与相邻的固定柱3220之间时,电解槽体32之内会形成多个电极流道S1。其中每一电极流道S1可各自独立地通过所对应的下穿孔3202与第一中空部20的下部202连通。
垫板36具有多个上穿孔360。多个上穿孔360是连通垫板36相对于电解槽体32方向的二表面。更进一步地,每一电极流道S1亦可各自独立地通过所对应的上穿孔360与第一中空部20的上部200连通。
多个电极34包含有一阴极片340、一阳极片342及多个双极性电极片344。多个双极性电极片344是间隔设置于阴极片340及阳极片342之间。于本实施例中,电解装置3另包含两电极柱33,用以分别地锁固阳极片342及阴极片340于水箱盖体26上,以将电解装置3悬空地固设于水箱2内。更进一步地,于本实施例中,气体产生器1另包含一电源(未绘示于图中)。阴极片340可连接于电源的负极,阳极片342可连接于电源的正极,其中由两相邻的双极性电极片构成的一组电解电极的电压差约介于1.5V~3V之间。于一实施例中,阴极片340与双极性电极片344所构成的一组电解电极的电压差约介于1.5V~3V之间。于另一实施例中,双极性电极片344与相邻的双极性电极片344所构成的一组电解电极的电压差约介于1.5V~3V之间。于另一实施例中,双极性电极片344与阳极片342所构成的一组电解电极的电压差约介于1.5V~3V之间。
上盖体37包含至少一第一流道370。如图4B所示,第一流道370是自上盖体37相对于垫板36的表面沿法向量方向往内延伸而成。位于垫板36的多个上穿孔360与第一中空部20是通过该至少一第一流道370相互连通。
下盖体38包含至少一第二流道380。如图4A所示,第二流道380是自下盖体38相对于电解槽体32的第四底座320的表面沿法向量方向往内延伸而成。位于电解槽体32的第四底座320的多个下穿孔3202与该第一中空部20是通过该至少一第二流道380相互连通。
更进一步地,请先参阅图8,图8是绘示本发明的气体产生器于第二具体实施例中的示意图。于第二具体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气体产生器1另包含一水泵装置5(于图8中仅以虚线绘示)。水泵装置5可用以强制循环容置于第一中空部20及内的电解水W。水泵装置5包含一入水管50及一出水管52。水泵装置5的出水管52用以供水泵装置5与该水箱2的入水口249b相互连接。水泵装置5的入水管50用以供水泵装置5与该水箱2的出水口249a相互连接。
更进一步地,于第三具体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气体产生器1另包含一雾化/挥发气体混合槽4(如图15A所示)。雾化/挥发气体混合槽4可连接于电解装置3,用以接收氢氧混合气体G。雾化/挥发气体混合槽4能产生一雾化气体G2与氢氧混合气体G混合,以形成一保健气体供该使用者吸入。于实际应用时,雾化气体G2可选自于由水蒸汽、雾化药水、挥发精油及其组合,所组成的族群中的一种。
以上,在对各个元件的各个设计进行说明后,以下将对一种气体产生器的各元件的组合方式以及其应用进行描述。
于组装完成的电解装置3中,多个电极34分别间隔设置于电解槽体32,垫板36设置于每一电极34的上表面,上盖体37盖设于垫板36相对于电解槽体32的另一端,下盖体38盖设于电解槽体32的下表面相对于上盖体37的另一端。
于组装完成的水箱2及电解装置3中,组装完后的电解装置3的阳极片342及阴极片340分别地通过两电极柱33锁固于水箱盖体26上。而检测装置(如流量侦测器82)被贯穿于水箱盖体26的多个盖孔261并设置于水箱盖体26上。密封垫28被设置于水箱槽体24,并通过密封垫28的第三嵌合结构282及水箱槽体24的第一嵌合结构246相互嵌合。水箱槽体24的第一侧缘248通过水箱盖体26的第二开口部266被盖设于水箱盖体26的第二中空部264中,以将水箱槽体24与水箱盖体26紧密结合,并将电解装置3悬空地固设于水箱2内。其中,水箱2与电解装置3是相互连通的。
接着,于组装完成的水箱2、电解装置3及水泵装置5中,水箱2与水泵装置5是通过水泵装置5的出水管52和水箱5的入水口249a的连接以及水泵装置5的入水管50和水箱5的出水口249a的连接以相互连通。更进一步地,于第三实施例中,雾化/挥发气体混合槽4是连接电解装置3。
于实际应用时,水箱2容置有一电解水W,电解装置3设置于水箱2内,用以电解该电解水W以产生一氢氧混合气体G。产生于电极流道S1的氢氧混合气体G经由所对应的垫板36的上穿孔360以及所对应的上盖体37的第一流道370输入至第一中空部20。输入至第一中空部20的氢氧混合气体G进一步地经由水箱2的导管22输出,并可供使用者吸入,但不以此为限,于实际应用时,输入至第一中空部20的氢氧混合气体G能进一步地与经由雾化/挥发气体混合槽4产生的雾化气体G2混合,以形成保健气体供使用者吸入。
另外,当电解装置3暂停电解电解水W以产生氢氧混合气体G时,导管22可以用来补充输入电解水W,以使电解水W充满第一中空部20及/或电解装置3。补充输入第一中空部20的电解水W可经由电解装置3的下盖体38的第二流道380以及多个下穿孔3202输入至所对应的电极流道S1,以提供电解装置3电解时所需的电解水W。其中,当电解装置运作时,第一中空部内电解水的水位介于90%~100%满水位之间。满水位在一实施例中是指电解水充满水箱的第一中空部。于一实施例中,当电解装置3开始电解电解水W时,电解水W是充满于水箱2的第一中空部而处于满水位,当电解装置3电解电解水W后,电解水W填充水箱2的第一中空部的水位高于满水位的90%。于一实施例中,本发明气体产生器可通过水位计侦测容置于水箱的第一中空部及/或电解装置内的水位,以控制电解水的补充与否,使电解水填充水箱的第一中空部的水位高于满水位的90%。因此本发明气体产生器的设计能避免气腔存在于水箱内,更可以使电解装置的温度降低,从而降低了高温气爆的风险而提高其安全性。
另外,水箱2的第一中空部20更进一步地与水泵装置5相互连通。水泵装置5能用以强制循环容置于第一中空部20内的电解水W。位于第一中空部20的上部200与下部202的电解水是经由连通孔300进行循环。其中,当电解装置电解电解水W后,电解水W填充水箱2的第一中空部20的水位高于满水位的90%。更进一步地,本发明气体产生器的设计能通过强制循环容置于第一中空部内的电解水,使水箱内的气腔趋近于零,以避免水箱中氢氧气的压力或者储存量,造成气爆。
另外,流量侦测器82耦接电解装置3,以侦测氢氧混合气体G的流量,并借以控制电解装置3中氢氧混合气体G的产出量。其中流量侦测器82可以选择性地切断电解装置3与电源(未绘示于图中)的电连接。
综上所述,本发明中电解装置设置于水箱的设计能节省空间,同时电解装置产生的氢氧混合气体通过充满于水箱的第一中空部的电解水,可以避免气腔存在于水箱内,亦可以使电解装置的温度降低,从而防止气爆的发生。再者,本发明中电解装置的气体出口与水入口设计,使得水箱中的电解水可以补充至电解装置,而电解装置所产生的氢氧混合气体可以排出至水箱,达成气水循环。更进一步地,本发明中,水泵装置、水箱与电解装置相互连通的结构设计,能使容置于第一中空部内的电解水进行强制循环,使水箱内的气腔趋近于零,以防止气爆的发生。
请参阅图17。于第四具体实施例中,本发明另提出一种气体产生器,其为一种具有调控电解水温度及冷却产生氢氧混合气体后的电解水的功效的气体产生器。于本实施中,气体产生器1包含一电解装置(未绘示于图中)、水泵装置5以及一冷却装置7。电解装置3容置有一电解水W。电解装置3用以电解电解水W以产生一氢氧混合气体G。冷却装置7连接于电解装置3,用以冷却产生氢氧混合气体G后的电解水W。水泵装置5连接于冷却装置7与电解装置3之间,用以强制循环电解水W。
请参阅图17,图17是绘示本发明的气体产生器于第五具体实施例中的示意图。于第五具体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气体产生器1另包含一水箱2。水箱2具有一第一中空部20及导管22(于图17中仅以虚线表示)。水箱2的第一中空部20容置有电解水W。电解装置3是设置于水箱2的第一中空部20之内,第一中空部20与电解装置3是相互连通。但不以此为限,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B、图5B及图8所示),本发明的气体产生器1另包含一隔板30。隔板30包含一连通孔300。隔板30用以将第一中空部20分隔成一上部200及一下部202。水箱2另具有一出水口249a及一入水口249b。上部200及下部202通过连通孔以相互连通。于本例中,水汞装置5位于出水口249a及入水口249b之间。其中水箱2的出水口249a位于第一中空部20的上部200,水箱2的入水口249b位于第一中空部10的下部202,容置于上部200及下部202内的电解水可通过水汞装置5以进行强制循环。于不同实施例中,隔板30可以是电解装置3的一部分(如图4A及图4B所示),亦可以是水箱2的一部分。
更进一步地,于第六具体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气体产生器1另包含一雾化/挥发气体混合槽4(如图15A所示)。雾化/挥发气体混合槽4能产生雾化气体G2与氢氧混合气体G混合,以形成保健气体供该使用者吸入。
以下将对本发明的各个元件的设计先分别进行说明。
首先,由于水箱2、电解装置3、水泵装置5及雾化/挥发气体混合槽4的结构设计已于前面进行说明,故不在此再赘述。
请参阅图15A、图15B及图17。于第四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冷却装置7包含一散热器70及一风扇72。散热器70包含一箱体700及一散热管702。散热管702是分布在散热器70的箱体700之内。散热管702的形状为一蛇形管(未绘示于图中),用以增加整体散热面积进而提高散热效率,但不以此形状为限,于实际应用时,其亦可以为一螺旋盘管。此外,于实际应用时,散热管702可由银、铝、铁、铜、银合金、铝合金、铁合金、铜合金以上材料之一所制成。更进一步地,散热器70包含一入口704及一出口706。散热器70的入口704是连通该散热器70的箱体700相对于散热管702方向的二表面,以及散热器70的出口706是连通该散热器70的箱体700相对于散热管702方向的二表面。其中,散热器70的入口704及出口706是通过散热管702以相互连通。
更进一步地,于第四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气体产生器1另包含一微电脑控制器(未绘示于图中)。微电脑控制器是用以感测电解水W的温度,并根据所感测的电解水W的温度以控制水泵装置5抽取及输入的流速。另外,微电脑控制器包含一温度感测器(未绘示于图中)。温度感测器是用以感测容置于电解装置3中的电解水W的温度。此外,微电脑控制器另包含一流量侦测器82。流量侦测器82用以侦测氢氧混合气体G的流量,并借以控制电解装置3中氢氧混合气体G的产出量。流量侦测器82可以选择性地切断电解装置3与该电源的电连接(未绘示于图中)。
以上,在对各个元件的各个设计进行说明后,以下将对各元件的组合方式以及其应用进行描述。
于组装完成的水箱2及电解装置3中,为将组装完后的电解装置3设置于水箱2的第一中空部20内,其中水箱2的第一中空部20与电解装置3是相互连通。另外,由于组装完成的水箱2及电解装置3的组合方式已于前面进行说明,故不在此再赘述。
于组装完成的水箱2、电解装置3、水泵装置5及冷却装置7之中,水箱2第一中空部20与电解装置3是相互连通(未绘示于图中),冷却装置7是连接于水箱2,水泵装置5是连接于散热器7及水箱2之间,但不以此为限,于实际应用时,散热器70可直接连接于电解装置3,水泵装置5可直接连接于散热器7及水箱2之间,意即本发明的气体产生器不需要水箱2,或者不需将电解装置3设置于水箱2中亦可以完成本发明的气体产生器。
接着,更进一步地描述上述的组装完成的水箱2、电解装置3、水泵装置5及冷却装置7之间的连接关系。请参阅图15A及图15B。设置有电解装置3的水箱2的出水口249a是与冷却装置7的散热器70的入口704相互连接,冷却装置7的散热器70的出口706是与水泵装置5的入水管50相互连接,水泵装置5的出水管52是与水箱2的入水口249b相互连接。但不以上述的连接关系为限,于实际应用时,设置有电解装置3的水箱2的出水口249a可与水泵装置5的入水管50相互连接,水泵装置5的出水管52可与冷却装置7的散热器70的入口704相互连接,冷却装置7的散热器70的出口706可与水箱2的入水口249b相互连接。
于实际应用时,水箱2容置有一电解水W,电解装置3设置于水箱2内,用以电解电解水W以产生一氢氧混合气体G。产生于电极流道S1的氢氧混合气体G经由所对应的垫板36的上穿孔360以及所对应的上盖体37的第一流道370输入至第一中空部20。输入至第一中空部20的氢氧混合气体G进一步地经由水箱2的导管22输出,并可供使用者吸入,但不以此为限,于实际应用时,由第一中空部20输出的氢氧混合气体G能进一步地与经由雾化/挥发气体混合槽4产生的雾化气体G2混合,以形成保健气体供使用者吸入。
另外,当电解装置3暂停电解电解水W以产生氢氧混合气体G时,导管22可以用来补充输入电解水W,以使电解水W充满第一中空部20及/或电解装置3。补充输入第一中空部20的电解水W可经由电解装置3的下盖体38的第二流道380以及多个下穿孔3202输入至所对应的电极流道S1,以提供电解装置3电解时所需的电解水W。
另外,水箱2、电解装置3、水泵装置5及冷却装置7是相互连通。于应用时,产生氢氧混合气体G后的电解水W可通过水泵装置5从水箱2的出水口249a强制输出至冷却装置7的散热器70的入口704,并在散热器70的散热管702内进行冷却。冷却后的电解水W可通过水泵装置5经由散热器70的出口706强制输出至水泵装置5的入水管50,进一步地,该电解水W可通过水泵装置5经由水泵装置5的出水管52强制输入至水箱2的入水口249b。因此,本发明的气体产生器能够通过冷却装置冷却产生氢氧混合气体后的电解水,并通过水泵装置强置循环该电解水,以达到散热的功效。其中,容置于该电解装置中的该电解水的温度是一常规电解温度,于实际应用时,容置于电解装置3中的电解水W的温度可介于55℃~65℃之间。
更进一步地,微电脑控制器8是耦接于水泵装置5用以感测电解水W的温度,并根据所感测的电解水W的温度以控制水泵装置5抽取及输入的流速。于实际应用时,当经由温度感测器80感测的电解水W的温度高于一预设温度,此温度过高的信息会被传递回微电脑控制器8,则微电脑控制器8会进一步地控制水泵装置5以加速电解水W循环的流速,使电解水的温度降低以回到预设温度内。相反地,当经由温度感测器80感测的电解水W的温度低于一预设温度,此温度过低的信息会被传递回微电脑控制器8,则微电脑控制器8会进一步地控制水泵装置5以减缓电解水W循环的流速,使电解水的温度升高以回到预设温度内。其中预设温度为能提供最佳电解效率的温度。于本实施例中,预设温度是一常规电解温度。于实务上,常规电解温度是介于55℃~65℃之间。
综合而言,本发明的重点在于提出一种气体产生器,其包含电解装置、冷却装置以及水泵装置。本发明的气体产生器能够通过冷却装置冷却产生氢氧混合气体后的电解水,并通过水泵装置强置循环电解水,以达到散热的功效。同时,本发明能使电解水温度位于一提供最佳电解效率的温度范围内,用以有效地电解电解水产生氢氧混合气体以解决耗能的问题。
另外,于一实施例中,水箱2、电解装置3、水泵装置5及散热器70是相互连通。第一中空部20通过隔板30被分隔成一上部200及一下部202。于应用时,产生氢氧混合气体G后的电解水W可通过水泵装置5从位于水箱2的上部200的出水口249a强制输出至散热器70的入口704,并在散热器70内进行冷却。冷却后的电解水W可通过水泵装置5经由散热器70的出口706强制输出至水泵装置5的入水管50,进一步地,该电解水W可通过水泵装置5经由水泵装置5的出水管52强制输入至位于水箱2下部202的入水口249b。因此,本发明的气体产生器能够通过散热器冷却产生氢氧混合气体后的电解水,并通过水泵装置强置循环容置于水箱的第一中空部的上部及下部内的电解水,以达到散热的功效。
请参阅图9A及图9B。本发明另提出一种气体产生器,其为一种具有过滤功能的气体产生器。于第七具体实施例中,气体产生器1包含一电解装置3以及一冷凝过滤器6。电解装置3容置一电解水W(未绘示于图中)。电解装置3用以电解电解水W以产生一氢氧混合气体G。冷凝过滤器6连接电解装置3,用以冷凝氢氧混合气体G并过滤氢氧混合气体G中的一杂质。冷凝过滤器6可以用来输入补充水W2(未绘示于图中)至电解装置3。于一实施例中,当电解装置3暂停电解电解水W以产生氢氧混合气体G时,冷凝过滤器6可以用来输入补充水W2,杂质可以通过补充水W2经由冷凝过滤器6回冲至电解装置3。
更进一步地,于第八具体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气体产生器1另包含一水箱2。水箱2具有一第一中空部20。水箱2的第一中空部20容置有电解水W。电解装置3是设置于水箱2的第一中空部20之内。
更进一步地,于第九具体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气体产生器1另包含一雾化/挥发气体混合槽4(如图15A所示)。雾化/挥发气体混合槽4可与冷凝过滤器6连接,用以接收过滤后的氢氧混合气体G。雾化/挥发气体混合槽4能产生雾化气体G2与过滤后的氢氧混合气体G混合,以形成保健气体供该使用者吸入。
请参阅图9A及图9B,图9A及图9B是绘示本发明的气体产生器于第十具体实施例中的不同视角的示意图。于第十具体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气体产生器1可另包含一水泵装置5及冷却装置7。
以下将对本发明的各个元件的设计先分别进行说明。
首先,由于水箱2、电解装置3、及雾化/挥发气体混合槽4的结构设计已于前面进行说明,故不在此再赘述。
请参阅图10A、图10B、图11、图12、图13、图14A以及图14B。本发明的冷凝过滤器6具有一入气孔60以及一出气孔62。入气孔60可连接于电解装置3,用以接收氢氧混合气体。出气孔62用以排出过滤后的氢氧混合气体G。另外,本发明的冷凝过滤器6包含有多个冷凝片64。每一冷凝片64具有一流道640a,冷凝片64的流道640a与相邻的冷凝片64的流道640a相互连通,借以形成供氢氧混合气体G流通的一循环流道640,用以冷凝氢氧混合气体G。入气孔60与出气孔62可通过循环流道640相互连通。于一实施例中,冷凝片64的流道640a为一渐扩式流道642和一连通流道644所组成。如图14B所示,渐扩式流道642为一截面渐扩的流道,但不以图14B所示的渐扩式流道642为限,于实际应用时,渐扩式流道的横截面可呈半圆型、三角型或梯形。渐扩式流道642具有相对宽的一端及相对窄的一端。渐扩式流道642的相对宽的一端及相对窄的一端皆具有一开口。连通流道644具有一流道及两个相对应的开口。连通流道644的两个相对应的开口可通过流道相互连通。当渐扩式流道642与连通流道644相互连接时,渐扩式流道642与连通流道644通过渐扩式流道642的相对宽的一端的开口与连通流道644的开口的连接得以相互连通。冷凝片64的流道640a的结构设计,其使得水平流道(即渐扩式流道642)与垂直流道(即连通流道644)得以相互连通,但水平流道不以截面渐扩的流道为限,于实际应用时,水平流道亦可以为截面相等的流道。更进一步地,当冷凝片64的流道640a与相邻冷凝片64的流道640a相互连接时,冷凝片64的流道640a与相邻冷凝片64的流道640a通过冷凝片64的渐扩式流道642的相对窄的一端的开口与相邻冷凝片64的连通流道644的开口的连接得以相互连通。因此,冷凝片64的流道640a的结构设计,其使得冷凝片64的流道640a与相邻冷凝片64的流道640a得以相互连通,借以形成供氢氧混合气体流通的循环流道640。意即于本实施例中,冷凝片与相邻冷凝片的连接方式,能驱使氢氧混合气体通过较长的冷凝及过滤路径,进而达到更佳的冷凝及过滤效果。更进一步地,于一实施例中,流道640a内可设置有一活性碳纤维,用以过滤氢氧混合气体G中的杂质。流道640a可另设置有任一由陶瓷、石英石、硅藻土、海泡石或以上组合所组成的过滤材料,过滤材料能更进一步地过滤氢氧混合气体G中的杂质。其中杂质为电解水W中的电解质,其为氢氧化钠。但不以此为限,于实际应用时,杂质可为碳酸钙,氯化钠等。此外,于一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入气孔60可由一过滤网600及一过滤网盖602所组成。过滤网600及过滤网盖602可连接于电解装置3,用以接收氢氧混合气体G,并初步地过滤氢氧混合气体G。其中电解装置3是容置于水箱2用以进一步地与冷凝过滤器6连接。
以上,在对各个元件的各个设计进行说明后,以下将对各元件的组合方式以及其应用进行描述。
于组装完成的电解装置3中,多个电极34分别间隔设置于电解槽体32,垫板36设置于每一电极34的上表面,上盖体37盖设于垫板36相对于电解槽体32的另一端,下盖体38盖设于电解槽体32的下表面相对于上盖体37的另一端。
于组装完成的水箱2及电解装置3中,组装完后的电解装置3的阳极片342及阴极片340分别地通过两电极柱33锁固于水箱盖体26上。而检测装置(如流量侦测器82)被贯穿于水箱盖体26的多个盖孔261并设置于水箱盖体26上。密封垫28被设置于水箱槽体24,并通过密封垫28的第三嵌合结构282及水箱槽体24的第一嵌合结构246相互嵌合。水箱槽体24的第一侧缘248通过水箱盖体26的第二开口部266被盖设于水箱盖体26的第二中空部264中,以将水箱槽体24与水箱盖体26紧密结合,并将电解装置3悬空地固设于水箱2内。其中,水箱2与电解装置3是相互连通的。
于组装完成的水箱2、电解装置3及冷凝过滤器6中,设置有电解装置3的水箱2与冷凝过滤器6是通过水箱2的导管22及冷凝过滤器6的入气孔60之间的连接以相互连通。更进一步地,雾化/挥发气体混合槽4可连接于冷凝过滤器6的出气孔62。
于实际应用时,水箱2容置有一电解水W,电解装置3设置于水箱2内,用以电解电解水W以产生一氢氧混合气体G。产生于电极流道S1的氢氧混合气体G经由所对应的垫板36的上穿孔360以及所对应的上盖体37的第一流道370输入至第一中空部20。输入至第一中空部20的氢氧混合气体G进一步地经由水箱2的导管22输出。由水箱2的导管22输出的氢氧混合气体G可经由冷凝过滤器6的入气孔60进入冷凝过滤器6进行冷凝及过滤。进入冷凝过滤器6的入气孔60的氢氧混合气体G首先会先通过过滤网600及过滤网盖602进行初步地过滤。接着,进行初步地过滤后的氢氧混合气体G会进一步地进入循环流道640进行冷凝,同时,氢氧混合气体G可通过设置于流道640a内的活性碳纤维及过滤材料进行过滤并将杂质会吸附于循环流道内640内。接着,过滤后的氢氧混合气体G可通过冷凝过滤器6的出气孔62输出过滤后的氢氧混合气体G,并可供使用者吸入,但不以此为限,于实际应用时,由冷凝过滤器6输出的过滤后的氢氧混合气体G能进一步地与经由雾化/挥发气体混合槽4产生的雾化气体G2混合,以形成保健气体供使用者吸入。
另外,于一实施例中,当电解装置3暂停电解电解水W以产生氢氧混合气体G时,冷凝过滤器6的出气孔62可以用来输入以补充补充水W2。由冷凝过滤器6的出气孔62补充的补充水W2可经由与出气孔62连接的导管22输入至水箱2的第一中空部20中。补充输入第一中空部20的电解水W可经由电解装置3的下盖体38的第二流道380以及多个下穿孔3202输入至所对应的电极流道S1,以提供电解装置3电解时所需的电解水W。而吸附于冷凝过滤器6的循环流道640内的杂质亦可以通过上述的补充水W2经由入气孔60及导管22回冲至设置有电解装置3的水箱2内。
另外,于一实施例中,耦接电解装置3的流量侦测器82能侦测氢氧混合气体G的流量。其中,气体产生器1的氢氧混合气体G的产生流率是介于0.01L/min.与12L/min.之间。
综合而言,本发明的重点在于提出一种气体产生器,其包含电解装置以及冷凝过滤器。于本发明的气体产生器中,电解装置所产生的氢氧混合气体能够通过冷凝过滤器进行冷凝及过滤其中的杂质,以提供一适合人体吸入的氢氧混合气体。同时,通过本发明的设计能够在补充水的同时将电解质回冲至电解装置,用以减少电解质的消耗以及避免电解质阻塞于冷凝过滤器中。
请参阅图15A、图15B及图16。于第十一具体实施例中,本发明另提出一种气体产生器,其为一种有湿化功能的气体产生器。气体产生器1包含一电解装置3(未绘示于图中)及一湿化装置9。电解装置3容置有电解水W,用以电解电解水W以产生一氢氧混合气体G。湿化装置9连接电解装置3,用以接收并湿化氢氧混合气体G。
更进一步地,于第十二具体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气体产生器1另包含一冷凝过滤器6。冷凝过滤器6可设于电解装置3与湿化装置9之间,用以冷凝电解装置3所产生的氢氧混合气体G并过滤氢氧混合气体G中的一杂质。湿化装置9用以接收并湿化过滤后的氢氧混合气体。
更进一步地,于第十三具体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气体产生器1另包含一雾化/挥发气体混合槽4。雾化/挥发气体混合槽4可连接于与冷凝过滤器连接的湿化装置,用以接收过滤及湿化后的氢氧混合气体G。雾化/挥发气体混合槽4能产生雾化气体G2与过滤及湿化后的氢氧混合气体G混合,以形成保健气体供使用者吸入。但不以此为限,于另一实施例中,雾化/挥发气体混合槽4可连接于湿化装置,用以接收湿化后的氢氧混合气体G。雾化/挥发气体混合槽4能产生雾化气体G2与湿化后的氢氧混合气体G混合,以形成保健气体供使用者吸入。但不以此为限,于一实施例中,本发明的雾化/挥发气体混合槽4可为一手持式雾化装置(未绘示于图中)。手持式雾化装置可连接湿化装置9,用以接收湿化后的氢氧混合气体。手持式雾化装置产生一雾化气体与湿化后的氢氧混合气体混合,以形成保健气体供使用者吸入。但不以此为限,于另一实施例中,手持式雾化装置可连接与冷凝过滤器连接的湿化装置,用以接收过滤及湿化后的氢氧混合气体。手持式雾化装置产生雾化气体与过滤及湿化后的氢氧混合气体混合,以形成保健气体供使用者吸入。于实际应用时,手持式雾化装置为具有一按压式结构,使用者透过按压手持式雾化装置的按压式结构即可以输出保健气体的所需量来吸入。其中雾化气体可选自于由水蒸汽、雾化药水、挥发精油及其组合所组成的族群中的一种。
请参阅图十五,图15A及图15B是绘示本发明的气体产生器于第十四具体实施例中的不同视角的示意图。更进一步地,于第十四具体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气体产生器1另包含水箱2、水汞装置5、冷却装置7、一气体输出装置10。其中气体输出装置10可用以输出保健气体供使用者吸入,保健气体为湿化后的氢氧混合气体G与雾化气体G2的混合。
以下将对本发明的各个元件的设计先分别进行说明。
首先,由于冷凝过滤器6及雾化/挥发气体混合槽4的结构设计已于前面进行说明,故不在此再赘述。
本发明的湿化装置9包含有一中空本体90、一第二导管92、至少一输出管94、一震荡装置95(于图十五中仅以虚线表示)、一第三导管96以及一第四导管98。中空本体90可用以容置一补充水W2。第二导管92设置于中空本体90上可用以与电解装置3连接(未绘示于图中)。至少一输出管94设置于中空本体90之中并与第二导管92连接。第二导管92是与两输出管94连接以形成一T型结构,但不以此为限,于实际应用时,可视使用情况作调整第二导管与至少一输出管94之间的连接。更进一步地,两输出管94的表面皆具有多个穿孔。于一实施例中,穿孔可具有纳米级的孔径为介于2纳米至10纳米的范围内,用以对气体进行细化以形成易溶解的细化气泡,但不以此为限,于实际应用时,穿孔的孔径大小可视使用者需求进行调整。连接第二导管92的两输出管94的末端皆分别设置有一橡胶塞,用以使由第二导管92所接收的氢氧混合气体G由两输出管94的多个纳米穿孔(未绘示于图中)排出至中空本体90,但不以此为限,于实际应用时,连接第二导管92的两输出管94的末端亦可为封闭的设计。于一实施例中,震荡装置95可设置于中空本体90之中并位于至少一输出管94的下方,用以震荡补充水。震荡装置95可包含一超音波震荡器,用来对中空本体90中的补充水进行震荡。于实务中,震荡装置不仅限于本具体实施例的超音波震荡器,其位置也不限定于图15B所示的位置,任何设置于中空本体上且能对水进行震荡或搅拌以有效分散氢氧混合气体成微小气泡的装置,均属于本发明所定义的震荡装置。例如,震荡装置95也可包含离心叶片以及连接离心叶片的驱动马达,驱动马达能驱动离心叶片旋转以于水中产生涡流,辅助氢氧混合气体中的氢气更有效地分散于水中而形成氢气水。震荡装置95还可包含上述的超音波震荡器、离心叶片与驱动马达,令氢气水的产生更有效率。第三导管96可设置于中空本体90上,用以输出氢气水H或者用以补充输入补充水W2。于实际应用时,第三导管可连通一导孔,由第三导管通过导孔以倒出氢气水H或者倒入补充水W2。第四导管98可设置于中空本体90上,用以输出经过湿化后的氢氧混合气体G。
更进一步地,于另一例中,本发明的气体产生器1另包含一水箱2。水箱2具有一第一中空部20。水箱2的第一中空部20容置有电解水W。电解装置3是设置于水箱2的第一中空部20之内。此外,本发明的湿化装置9可另包含一第二水汞装置(未绘示于图中)。第二水汞装置可设置于水箱盖体26上并连通于第一中空部20,用以抽取水箱2内部的气体以使其内部产生一负压。
以上,在对各个元件的各个设计进行说明后,以下将对各元件的组合方式以及其应用进行描述。
于一组装完成的电解装置3,多个电极34分别间隔设置于电解槽体32,垫板36设置于每一电极34的上表面,上盖体37盖设于垫板36相对于电解槽体32的另一端,下盖体38盖设于电解槽体32的下表面相对于上盖体37的另一端。
于组装完成的水箱2及电解装置3,组装完后的电解装置3的阳极片342及阴极片340分别地通过两电极柱33锁固于水箱盖体26上。而检测装置(如流量侦测器82)被贯穿于水箱盖体26的多个盖孔261并设置于水箱盖体26上。密封垫28被设置于水箱槽体24,并通过密封垫28的第三嵌合结构282及水箱槽体24的第一嵌合结构246相互嵌合。水箱槽体24的第一侧缘248通过水箱盖体26的第二开口部266被盖设于水箱盖体26的第二中空部264中,以将水箱槽体24与水箱盖体26紧密结合,并将电解装置3悬空地固设于水箱2内。其中,水箱2与电解装置3是相互连通的。
于组装完成的水箱2、电解装置3、冷凝过滤器6及湿化装置9,设置有电解装置3的水箱2与冷凝过滤器6是通过水箱2的导管22及冷凝过滤器6的入气孔60之间的连接以相互连通。接着,与水箱相互连通的冷凝过滤器6与湿化装置9是通过冷凝过滤器6的出气孔60与湿化装置9的第二导管92之间的连接以相互连通。更进一步地,于第十三具体实施例中,雾化/挥发气体混合槽4可连接于湿化装置9的第四导管98。
于实际应用时,水箱2容置有一电解水W,电解装置3设置于水箱2内,用以电解电解水W以产生一氢氧混合气体G。产生于电极流道S1的氢氧混合气体G经由所对应的垫板36的上穿孔360以及所对应的上盖体37的第一流道370输入至第一中空部20。输入至第一中空部20的氢氧混合气体G进一步地经由水箱2的导管22输出。由水箱2的导管22输出的氢氧混合气体G可经由冷凝过滤器6的入气孔60进入冷凝过滤器6进行冷凝及过滤。进入冷凝过滤器6的入气孔60的氢氧混合气体G首先会先通过过滤网600及过滤网盖602进行初步地过滤。接着,进行初步地过滤后的氢氧混合气体G会进一步地进入循环流道640进行冷凝,同时,氢氧混合气体G可通过设置于流道640a内的活性碳纤维及过滤材料进行过滤并将杂质会吸附于循环流道内640内。接着,过滤后的氢氧混合气体G可通过冷凝过滤器6的出气孔62输出过滤后的氢氧混合气体G。
再者,过滤后的氢氧混合气体G可通过与出气孔62连接的第二导管92输入至湿化装置9。由第二导管92所接收的过滤后的氢氧混合气体G可通过两输出管94的多个纳米穿孔以排出至中空本体90内。于实际应用时,由于输出管94的表面所具有的多个纳米穿孔,其可用于对输入湿化装置的氢氧混合气体进行细化,以形成易溶解的细化气泡。同时,容置于湿化装置9中的补充水通过震荡装置95进行震荡,用以使气体能容易地溶于震荡后的补充水中。其中上述由纳米穿孔所排出的氢氧混合气体G可通过震荡装置95震荡后的补充水进行湿化以产生经过湿化后的氢氧混合气体,并可供使用者吸入,但不以此为限,于实际应用时,由湿化装置9输出的湿化后的氢氧混合气体G能进一步地与经由雾化/挥发气体混合槽4产生的雾化气体G2混合,以形成保健气体供使用者吸入。另外,上述由表面具有纳米穿孔的输出管所排出的氢氧混合气体G亦可与经由震荡装置95震荡后的补充水结合以产生一氢气水H。更明确地说,由表面具有纳米穿孔的输出管所排出的氢氧混合气体G为易溶解的细化气泡,而经由震荡装置95震荡后的补充水为易使气体溶解于其中的补充水。因此透过本发明的氢氧气体产生器能够产生溶解较高浓度氢氧的氢气水H。
除此之外,于另一实施例中,经由电解装置3电解电解水W所产生的氢氧混合气体可直接进入湿化装置9进行湿化。意即产生于电极流道S1的氢氧混合气体经由所对应的垫板36的上穿孔360以及所对应的上盖体37的第一流道370输入至第一中空部20。输入至第一中空部20的氢氧混合气体进一步地经由水箱2的导管22输出。由水箱2的导管22输出的氢氧混合气体可经由通过与导管22连接的第二导管92输入至湿化装置9以产生经过湿化后的氢氧混合气体,并可供使用者吸入。但不以此为限,于实际应用时,由湿化装置9输出的湿化后的氢氧混合气体能进一步地与经由雾化/挥发气体混合槽4产生的雾化气体混合,以形成保健气体供使用者吸入。另外,上述由表面具有纳米穿孔的输出管所排出的氢氧混合气体G亦可与经由震荡装置95震荡后的补充水结合以产生一氢气水。
另外,当电解装置3暂停电解电解水以产生氢氧混合气体时,第二水汞装置可用以抽取水箱2内部的气体以使其内部产生负压。经由第三导管96补充输入的补充水W2可通过上述的负压由湿化装置9输入回设置有电解装置3的水箱2内。更明确地说,补充水通过湿化装置9的第二导管92与冷凝过滤器6的出气孔62之间的连接可由湿化装置9输入至冷凝过滤器6。进一步地,吸附于冷凝过滤器6的循环流道640内的杂质可以通过上述的补充水经由入气孔60及导管22回冲至设置有电解装置3的水箱2内,用以恢复循环流道的过滤能力、防止循环流道的阻塞及腐蚀及减低电解质的消耗。于实务上,本发明是利用补充水将杂质(意即电解质)回冲至设置有电解装置3的水箱2内,其能用以提供电解装置3进行电解所需的电解水。更进一步地,补充输入水箱2的第一中空部20的电解水W可经由电解装置3的下盖体38的第二流道380以及多个下穿孔3202输入至所对应的电极流道S1,以提供电解装置3电解时所需的电解水W。
综合而言,本发明的重点在于提出一种气体产生器,其包含电解装置以及湿化装置。于本发明的气体产生器中,电解装置所产生的氢氧混合气体能够通过湿化装置进行湿化,以提供适合人体吸入的氢氧混合气体。另外,电解装置所产生的氢氧混合气体能够通过湿化装置,以产生溶解较高浓度的氢氧混合气体的氢气水,于实际应用时,可视使用者所需以产生具有所需浓度的氢氧混合气体的氢气水。此外,通过本发明的设计能够用以补充补充水,同时将电解质回冲至电解装置,用以恢复循环流道的过滤能力、防止循环流道的阻塞和腐蚀以及减低电解质的消耗。
最后,请参阅图18A、图18B、图19、图20A及图20B,图18A及图18B是绘示本发明的气体产生器于第十五具体实施例中的不同视角的示意图,图19是绘示本发明的气体产生器于图18A中所示实施例中的后视图,图20A及图20B是绘示图18A所示实施例中仅具有冷凝过滤器及水箱盖体的俯视图及沿该俯视图的D-D线剖设的剖面图。于第十五具体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气体产生器包含水箱、电解装置、雾化/挥发气体混合槽、水泵装置、冷凝过滤器、冷却装置以及湿化装置。由于上述元件的结构设计已于前面进行说明,故不在此再赘述。更进一步地,相较于图14B所示的循环流道,于本实施例中(图20B),循环流道640仅通过两组流道640a所组成即可达到冷凝的功效,同时能使冷凝过滤器6的设计简化以及成本降低。另外,于本实施例中,水泵装置5(未绘示于图中)、冷凝过滤器6及冷却装置7皆整合设置于水箱2的盖体上,使其成一模组化的设计,同时其相较于第十四具体实施例的设计能更加地节省空间。此外,当模组化的水箱2、水泵装置5、冷凝过滤器6及冷却装置7与雾化/挥发气体混合槽4及湿化装置9组装时,本发明能具有组装方便且管路简化的优点,以使本发明的气体产生器的整体设计更加地优化。
于一实施例中,当电解装置与外部电源电连接,电源的输出电压约为17伏特(V)至27伏特(V)之间,电源的输出电流约为30安培(A)至40安培(A)之间,即电解装置约产生每分钟1.5公升至4.0公升之间的出气量。于使用时每一组电极(正负极之间)的电压约1.5伏特(V)至3伏特(V)之间,如有八组则使用的电压为12V~24V之间。但不以此为限,于实际应用时,当电解装置与外部电源电连接,电源的输出电压约为5伏特(V)至24伏特(V)之间,电源的输出电流约为2安培(A)至150安培(A)之间,即电解装置的功率约为10瓦(即约5V*2A)至3600瓦(即约24V*150A)之间,电解装置能产生每分钟0.01公升至12公升之间的出气量。
综上所述,本发明气体产生器利用电解装置设置于水箱的设计能节省空间,同时电解装置产生的氢氧混合气体通过充满于水箱的第一中空部的电解水,可以通过降低气腔存在于水箱内,亦可以使电解装置的温度降低,从而防止气爆的发生。再者,本发明的电解装置的气体出口与水入口设计,使得水箱中的电解水可以补充至电解装置,而电解装置所产生的氢氧混合气体可以排出至水箱,借以达成气水循环。再者,本发明的水泵装置、水箱与电解装置相互连通的结构设计,能使容置于第一中空部内的电解水进行强制循环,使水箱内的气腔趋近于零,以防止气爆的发生。
通过以上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详述,是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发明的特征与精神,而并非以上述所揭露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的范畴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涵盖各种改变及具相等性的安排于本发明所欲申请的专利范围的范畴内。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7)

1.一种气体产生器,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水箱有一第一中空部,该第一中空部容置有一电解水;以及
一电解装置设置于该水箱的该第一中空部之内并具有一开口以接收该水箱的该电解水,该电解装置包含一电解槽体以分隔该电解装置的内部空间及该水箱的该第一中空部,该电解装置用以电解该电解水以产生一氢氧混合气体并输出至该水箱;
其中该第一中空部内该电解水的水位介于90%~100%满水位之间;
还包含:
一水泵装置,用以强制循环容置于该第一中空部内的该电解水;
另还包含一隔板,其中该隔板包含一连通孔,该隔板用以将该第一中空部分隔成一上部及一下部,该上部及该下部是通过该连通孔相互连通,该电解装置包含多个电极及一垫板,所述多个电极分别间隔设置于该电解槽体之内并形成多个电极流道,该垫板设置于每一电极并具有多个上穿孔,而所述多个电极流道通过所述多个上穿孔与该第一中空部的该上部连通,
还包含一电源,其中所述多个电极包含有一阴极片、一阳极片及多个双极性电极片,所述多个双极性电极片是间隔设置于该阴极片及该阳极片之间,该阴极片连接于该电源的负极,该阳极片连接于该电源的正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产生器,其特征在于,当该电解装置电解该电解水时,该电解水填充该水箱的该第一中空部的水位高于满水位的9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产生器,其特征在于,该水箱另具有一导管,该导管用以输出该氢氧混合气体,当该电解装置暂停电解该电解水以产生该氢氧混合气体时,该导管可以用来补充输入该电解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体产生器,其特征在于,该水泵装置包含一入水管及一出水管,该水箱包含一出水口及一入水口,该水箱的该出水口与该入水口通过该第一中空部连通,该水泵装置的该出水管与该水箱的该入水口相互连接,以及该水泵装置的该入水管与该水箱的该出水口相互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体产生器,其特征在于,该电解槽体具有一下表面,该电解槽体的该下表面具有多个下穿孔,而所述多个电极流道通过所述多个下穿孔与该第一中空部的该下部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体产生器,其特征在于,由两相邻的该双极性电极片构成的一组电解电极的电压差介于1.5V~3V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体产生器,其特征在于,另包含一雾化/挥发气体混合槽,其中该雾化/挥发气体混合槽接收该氢氧混合气体,该雾化/挥发气体混合槽产生一雾化气体与该氢氧混合气体混合,以形成一保健气体供一使用者吸入,其中该雾化气体选自于由水蒸汽、雾化药水、挥发精油及其组合,所组成的族群中的一种。
CN201410620116.5A 2014-10-16 2014-11-05 气体产生器 Active CN1056247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41576.6A CN109082679B (zh) 2014-10-16 2014-11-05 气体产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35890A TWI586841B (zh) 2014-10-16 2014-10-16 氣體產生器
TW103135890 2014-10-16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41576.6A Division CN109082679B (zh) 2014-10-16 2014-11-05 气体产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24724A CN105624724A (zh) 2016-06-01
CN105624724B true CN105624724B (zh) 2018-09-14

Family

ID=5604005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20116.5A Active CN105624724B (zh) 2014-10-16 2014-11-05 气体产生器
CN201810941576.6A Active CN109082679B (zh) 2014-10-16 2014-11-05 气体产生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41576.6A Active CN109082679B (zh) 2014-10-16 2014-11-05 气体产生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105624724B (zh)
TW (1) TWI58684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35633B (zh) 2015-08-11 2018-11-16 林信涌 气体产生器
CN108796533B (zh) * 2017-05-04 2020-09-25 林信涌 气体产生器
CN109385642B (zh) 2017-08-04 2021-04-13 林信涌 气体产生器
CN112013705A (zh) * 2019-05-28 2020-12-01 上海潓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散热器及具有散热功能的氢气产生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430295U (zh) * 2011-12-16 2012-09-12 上海高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压滤式双极性电解槽
CN103800979A (zh) * 2013-06-19 2014-05-21 林信涌 保健气体产生器
CN203613267U (zh) * 2013-11-28 2014-05-28 林信涌 气体产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92868A (ja) * 1992-06-29 1994-07-12 Seiwa Kogyo Kk 水素・酸素混合ガス発生装置
CN2594654Y (zh) * 2003-01-15 2003-12-24 伍静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氢氧混合燃料产生装置
JP4069470B2 (ja) * 2004-08-05 2008-04-02 タカオカ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電解式水素水生成装置
CN201285132Y (zh) * 2008-09-28 2009-08-05 黄志力 超音波震荡加湿机
US8109354B2 (en) * 2009-02-13 2012-02-07 Yu Chuan Technology Enterprise Co., Ltd. Oxyhydrogen vehicle
JP2011168862A (ja) * 2010-02-22 2011-09-01 Honda Motor Co Ltd 水電解システム及びその運転方法
CN101956205B (zh) * 2010-09-27 2011-12-21 归建明 电解式氢氧发生装置
DE102011119745A1 (de) * 2011-11-30 2013-06-06 Stefan Kellnberger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Speicherung von elektrischer Energie, welche aus Elektrizitätserzeugungsanlagen mit zeitlich stark schwankenden Leistungen(z.B. Photovoltaik, Windkraft,...) mit Einsatz einer Niedertemperatur Protonenaustauschmembran Brennsto
TW201332656A (zh) * 2012-02-14 2013-08-16 Epoch Energy Technology Corp 保健氫氧氣供應設備
CN202898558U (zh) * 2012-11-13 2013-04-24 疆探(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电解槽的降温装置
CN103806013A (zh) * 2013-06-19 2014-05-21 林信涌 气水循环系统
CN203609733U (zh) * 2013-10-10 2014-05-28 林信涌 具有安全系统的保健气体产生器
CN103789788A (zh) * 2013-11-28 2014-05-14 林信涌 气体产生器
CN103789784B (zh) * 2013-11-28 2017-03-01 林信涌 模组化保健气体产生器
CN203613266U (zh) * 2013-11-28 2014-05-28 林信涌 模组化保健气体产生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430295U (zh) * 2011-12-16 2012-09-12 上海高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压滤式双极性电解槽
CN103800979A (zh) * 2013-06-19 2014-05-21 林信涌 保健气体产生器
CN203613267U (zh) * 2013-11-28 2014-05-28 林信涌 气体产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86841B (zh) 2017-06-11
TW201615893A (zh) 2016-05-01
CN105624724A (zh) 2016-06-01
CN109082679A (zh) 2018-12-25
CN109082679B (zh) 2020-05-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24723B (zh) 气体产生器
CN105617503B (zh) 气体产生器
CN105498065B (zh) 气体产生器
CN106435633B (zh) 气体产生器
JP6531959B2 (ja) ガス発生装置
CN105624724B (zh) 气体产生器
JP6976291B2 (ja) ガス発生器
CN107319877A (zh) 具有气水分离结构的水素水杯底座
CN106430453A (zh) 电解水杯
TWM643168U (zh) 具有警示功能之氫水產生裝置及其產氫系統
TWI657840B (zh) 氣體產生器
JP6952656B2 (ja) 分離型水ポンプを有する気体発生設備
CN107551373B (zh) 气体产生器
CN206390762U (zh) 一种带滤芯的多用富氢水壶
CN213941449U (zh) 一种养生熏蒸装置
CN205740450U (zh) 重水生产设备
CN117179533A (zh) 一种富氢水汤煲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521

Address after: 2-storey and 5-storey building No. 758 Jiaxin Highway, Jiading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Shanghai, Jiading District Jia Xin Road, No. 758

Patentee before: Lin Xiny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