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21619A - 湖滨湿地水生植物-鱼类-底栖生物水质净化系统及其净化方法 - Google Patents

湖滨湿地水生植物-鱼类-底栖生物水质净化系统及其净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21619A
CN105621619A CN201610079000.4A CN201610079000A CN105621619A CN 105621619 A CN105621619 A CN 105621619A CN 201610079000 A CN201610079000 A CN 201610079000A CN 105621619 A CN105621619 A CN 1056216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fish
plant
aristichthys nobilis
la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7900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妹
杜兴华
蔡新华
靳坤
秦秀芳
胡秀梅
张友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ing City Rencheng District Intersection Fishery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Original Assignee
Jining City Rencheng District Intersection Fishery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ing City Rencheng District Intersection Fishery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filed Critical Jining City Rencheng District Intersection Fishery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Priority to CN20161007900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21619A/zh
Publication of CN1056216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2161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2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animals or plants used, e.g. algae
    • C02F3/327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animals or plants used, e.g. algae characterised by animals and pla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4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microorganisms us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3/0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 C02F2103/007Contaminated open waterways, rivers, lakes or po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9/0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9/0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 C02F2209/08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Biological Oxygen Demand [BO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9/0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 C02F2209/16Total nitrogen (tkN-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9/0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 C02F2209/18PO4-P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湖滨湿地“水生植物-鱼类-底栖生物”水质净化系统及其净化方法,所选取的水生植物为蒲草和/或芦苇,所选取的鱼类为鲢鱼和鳙鱼,所选取的底栖生物为螺狮和/或河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中充分根据生态学原理和主要水生生物生态特性,科学、合理地构建具有多层次生物链条的水生生态系统,通过系统内水生植物、鱼类和底栖生物对水中营养盐的吸收与利用,从而达到既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增加水生生物资源多样性,又可清除水体污染、改进水质、减轻水体富营养化的目的,改变了当前的研究主要针对水体自净规律的某一方面进行,或者运用单一的水质处理手段,水质净化效果差的现状。

Description

湖滨湿地水生植物-鱼类-底栖生物水质净化系统及其净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域生态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湖滨湿地“水生植物--鱼类—底栖生物”水质净化系统及净化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湖泊众多,全国共有lkm2以上的湖泊2759个,总面积达91019km2,占国土面积的0.95%。近年来,由于人口增长,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农业的快速推进,大量营养元素(N、P等)及有机物排入湖泊中,致使藻类等水生生物过量繁殖,溶解氧减少,透明度下降,湖泊水质迅速恶化。湖泊富营养化的发生导致湖泊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退化,蓝藻水华频繁暴发,水质性缺水日趋严重,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湖泊面积日趋缩减,造成湖泊湿地功能日趋退化,滨湖湿地正受沼泽化的威胁。南水北调是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大战略性工程。南四湖、东平湖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蓄水库,有着重要的调蓄作用,其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调水工程的成败。因此湖泊水域环境的治理与保障技术,成为当前湖泊保护与开发利用的重中之重。针对湖泊目前的现状,进行滨湖湿地水质净化技术的研究,发展生态渔业,从而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渔业净水、以渔养水的生态渔业发展,对于确保湖泊水质、加大生态保护力度,落实污染治理措施,进一步改善湖泊水环境质量、确保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顺利实施,促进流域内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于水体自净过程复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研究湖泊水域的生态净化技术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课题,目前的研究大都是针对水体自净规律的某一方面进行,运用单一的水质处理手段。主要采用了包括水生植物的恢复,渔业生物的生物操纵、人工湿地建设等技术措施,来改善滨湖湿地的水域生态环境,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真正实现湖泊生境的构建,尚无较为完善的技术与模式。湖泊环境治理及生态系统的恢复与构建,需要经历重建干扰前的物理环境条件、调节水和土壤环境的化学条件、减轻生态系统的环境压力(减少营养盐和污染物的负荷)、原位处理(采用生物修复或生物调控的措施,包括重新引进已消失的土著动物、植物区系)以及尽可能的保护水生生态系统尚未退化的组成部分的研究过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生态学原理和主要水生生物生态特性,科学、合理地构建具有多层次生物链条的水生生态系统,即在滨湖湿地增加水生植物,鲢鱼、鳙鱼等净水鱼类,河蚌、螺类等底栖生物,从而构建一套完整的滨湖湿地“水生植物—鱼类—底栖生物”水质净化系统。通过系统内水生植物和底栖生物对水中营养盐的吸收与利用,从而达到既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增加水生生物资源多样性,又可清除水体污染、改进水质、减轻水体富营养化的目的。本发明通过构建“水生生物—鱼类—底栖生物”水质净化系统,辅助于经济型水生生物增殖放流,解决经济发展和滨湖湿地生态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最终达到“以渔养水、以水养鱼”生态循环目的,实现湖区渔业循环经济模式,同时为我国湖泊治理与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的湖滨湿地“水生植物-鱼类-底栖生物”水质净化系统及其净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根据湖滨湿地生物群落特点,以及水生植物、鱼类和底栖生物对水质的净化能力,选取若干种具有高强度净化和生存能力的水生植物、鱼类和底栖生物作为净化生物;
B、针对步骤A选取的水生植物、鱼类和底栖生物的不同,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和放养密度,构建具有多层次生物链条的水生生态系统;
C、根据步骤B所确定水生植物、鱼类和底栖生物的种植密度和搭配密度,在湖滨湿地对水生植物进行规模化的栽培,对鱼类和底栖生物进行规模化的放养,实现对水质的净化控制,保护湖滨湿地的生态环境。
优选的,本发明的湖滨湿地“水生植物-鱼类-底栖生物”水质净化系统及其净化方法,所选取的水生植物为蒲草和/或芦苇,所选取的鱼类为鲢鱼和鳙鱼,所选取的底栖生物为螺狮和/或河蚌。
优选的,本发明的湖滨湿地“水生植物-鱼类-底栖生物”水质净化系统及其净化方法,所述水生植物的栽培包括蒲草的栽培和芦苇的栽培;
蒲草的栽培方法为:
蒲草的种植时间以立夏到小满栽植最好,因为这时幼苗已长得比较高,同时温度适宜,容易成活,并且生长快,栽植时,选生长健壮、假茎较粗、叶片较宽,并呈葱绿色的分株苗,要求当天挖苗,当天栽植,可以适当密植,株行距50~60厘米见方,如果土壤较软,水深在60厘米以下,可用手栽,栽植深度为17厘米左右,如果土壤较硬,要用锹挖穴,扶苗入穴,用土壅根。栽后,必须有部分叶片露出水面,以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如果叶片过长,应剪去上端部分,以利于扎根成活。
当湖滨湿地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控制后,在保留步骤B所确定的蒲草搭配密度的基础上,由于蒲草的草芽生长快,分孽力强,需要及时移除部分蒲草植株,其目的在于为其它物种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
芦苇的栽培方法为:
芦苇和其他植物不同,一次种植多年见效,芦苇以根状茎繁殖为主,种植后当年返青较慢。常用的移植方法有三种:一是分根移栽法,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用铁锹在靠近苇苗处挖出长宽各15厘米,高20厘米左右的土佗,每个土佗上约有2-4株苇苗,按株行距均为1米移栽;二是压青苇子法,在雨季把健壮的植株用镰刀自地面割下,削去33-40厘米左右的嫩尖,平放在预先浇好的泥土上,在每隔2-3个节处压上6-8厘来厚的泥土,一般15天左右发芽;三是带根青苇移栽法,当芦苇生长到0.5-0.6米时,选取带有2-3个分蘖的植株,用铁锹挖20厘米左右深,连根掘起,按株行距均为1米栽种;芦苇的栽培面积占水面面积的8%-13%。
进一步,本发明的湖滨湿地水质净化方法,所述鲢鱼和鳙鱼的放养方法为:
在湖滨湿地放养定量的鲢鱼和鳙鱼,可抑制蓝绿藻的生长,让水中的N、P通过营养级的转化,最终以鱼产量的形式固定,并通过捕捞的方式移出水体。
具体放养规格:从确保成活率和对水中浮游生物的利用率来看,应投放二龄鱼种,这样可以对藻类的转化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放养数量估算:鲢鳙鱼的放养量是通过水体中鲢鳙鱼的生产潜力来估算的。
而鲢鱼和鳙鱼生产潜力则采用浮游生物现存量来估算,具体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F = m × ( P / B ) × a E
其中F为鲢鳙鱼产潜力(kg/hm2),m为浮游生物的平均生物量(kg/hm2),a为饵料利用率,E为饵料系数;
浮游植物鱼产潜力估算:公式中P/B系数以110计算,饵料系数取40,饵料利用率取20%;
浮游动物鱼产潜力估算:公式中P/B系数以30计算,饵料系数取10,饵料利用率取50%;
外源浮游物的鱼产量估算:如果考虑到有机碎屑和细菌的饵料作用,腐屑等外源性浮游物提供的鱼产量为浮游生物提供的鱼产量的一半;
总的鱼产潜力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外源浮游物鱼产潜力之和;
鲢鱼和鳙鱼鱼种合理放养量估算:可假定鲢鱼和鳙鱼的最高回捕率每年定为25%,鲢鱼和鳙鱼放养比例约为1:4。
鲢鱼合理放样量=(鲢鱼生产潜力/鲢鱼起水平均重量)×(1/鲢鱼回捕率);
鳙鱼合理放样量=(鳙鱼生产潜力/鳙鱼起水平均重量)×(1/鳙鱼回捕率)。
进一步,本发明的湖滨湿地水质净化方法,所述螺狮的放养方法为:螺獅又称铜锈环棱螺,以下简称螺獅,除了可以直接吸收水体中的溶解养分和有机碎屑外,还可以以浮游植物为食;间接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采用野外采集的方式获得螺獅,放养密度为200-300g/m3,且螺狮的放养的规格应尽量一致;
河蚌的放养方法为:通过野外采集的方法,选择生长良好的“年轻”河蚌,“年轻”蚌龄为1-2龄,并选择当年繁殖并长成的体长7-10cm的褶纹冠蚌或第二年7月前体长7-10cm的三角帆蚌,用于水质净化系统;
在需要水质净化的富营养化水域内建造竹桩或木桩,打入湖泊硬底之下0.5-1m,桩间系尼龙绳,用盛蚌网孔框篓装盛蚌并平均间隔地固定在尼龙绳上,每只盛蚌网孔框篓装蚌3-4只,只使蚌挂养在水面之下,深度为水体平均透明度×0.8cm,放养密度为6000-7000g/m3
河蚌放养的过程中,需要有计划地采收长成的蚌,同时用生长良好的年轻蚌补充系统中河蚌的相应生物量,达到不断从水体中吸取营养物质的目的,实现富营养化水体的资源化利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充分根据生态学原理和主要水生生物生态特性,科学、合理地构建具有多层次生物链条的水生生态系统,即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滨湖湿地“水生植物—鱼类—底栖生物”水质净化系统,通过系统内水生植物、鱼类和底栖生物对水中营养盐的吸收与利用,从而达到既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增加水生生物资源多样性,又可清除水体污染、改进水质、减轻水体富营养化的目的,改变了当前的研究主要针对水体自净规律的某一方面进行,或者运用单一的水质处理手段,水质净化效果差的现状。
附图说明
图1、各试验区COD的变化图
图2、各试验区总氮的变化图
图3、各试验区总磷的变化图
图4、各试验区氨氮的变化图
图5、各试验区亚硝酸盐的变化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对于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调整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
本发明涉及滨湖湿地“水生植物--鱼类—底栖生物”水质净化系统及其净化方法,根据水质净化生物的不同类型,共分为五个区,分别为:自然状态下对照区、水生植物净化区、鲢鳙鱼净化区、底栖生物净化区、“水生植物--鱼类—底栖生物”综合系统净化区。通过对水质的跟踪分析,来说明不同的净化生物对水质净化效果的影响。通过具有净化能力的不同生物的合理搭配,构建具有多层次生物链条的水生生态系统,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湖滨湿地“水生植物--鱼类—底栖生物”水质净化系统,有效地改善湖滨湿地的生态环境。本实施例的具体试验过程及结果如下:
1、试验地点及试验方法
试验地点选在山东省内最大的淡水湖南四湖西岸,是典型的湖滨湿地带,共设置5个试验区,每个试验区的面积为2公顷,水深为2米左右。
5个试验区分别为对照区、水生植物净化区、鲢鳙鱼净化区、底栖生物净化区和综合系统净化区,其中:
对照区,仅将湿地做隔开处理,不采取任何技术措施;
水生植物净化区,将湿地隔开后,在湿地上种植蒲草和芦苇,种植蒲草和芦苇的方法与本发明中的种植方法相同。
鲢鳙鱼净化区,将湿地隔开后,在湿地中放养鲢鱼和鳙鱼,鲢鱼和鳙鱼的放养方法与本发明中的鲢鱼和鳙鱼的放养方法相同;具体放养量为:通过鲢鳙鱼的生产潜力来估算鲢鱼和鳙鱼的投放量。
而鲢鳙鱼的生产潜力是通过采用浮游生物现存量来计算的。
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F = m × ( P / B ) × a E
其中F为鲢鳙鱼产潜力(kg/hm2),m为浮游生物的平均生物量(kg/hm2),a为饵料利用率,E为饵料系数;
浮游植物鱼产潜力估算:南四湖鱼类生长期浮游植物平均生物量为6.45mg/L,平均水深2米,每公顷水面有浮游植物量为129kg,公式中P/B系数以110计算,饵料系数取40,饵料利用率取20%,则鱼的生产潜力为70.95kg/hm2
浮游动物鱼产潜力估算:鲢鳙鱼生长期浮游动物的平均生物量为2.27mg/L,平均水深2米,每公顷水面有浮游动物量为45.3kg,公式中P/B系数以30计算,饵料系数取10,饵料利用率取50%,则鱼的生产潜力为67.95kg/km2
外源浮游物的鱼产量估算:如果考虑到有机碎屑和细菌的饵料作用,腐屑等外源性浮游物提供的鱼产量为浮游生物提供的鱼产量的一半,则外源性生物提供的鱼产力为69.45kg/km2
总的鱼产潜力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外源浮游物鱼产潜力之和,即:208.35kg/km2。即在不进行人工补充营养的前提下,每年的捕捞量理论最高值为208.35kg/km2,试验面积为2公顷,则捕捞量最大值为416.7kg,其中鲢鱼的生产潜力为83.34kg,鳙鱼生产潜力为:333.3kg。
鲢鱼和鳙鱼鱼种合理放养量估算:根据鲢鳙鱼生产潜力估算,可假定鲢鱼和鳙鱼的最高回捕率每年定为25%,起水规格鲢鱼平均重量为0.75kg,鳙鱼平均重量为1.25kg,鲢鱼和鳙鱼放养比例约为1:4。则鲢鳙鱼的合理放养量为:
鲢鱼合理放养量=(83.34/0.75)×(1/0.25)=444尾;
鲢鱼合理放养量=(83.34/0.75)×(1/0.25)=1065尾;
为保护水质,在不进行人工投饵的前提下,应合理投放鲢鳙鱼鱼种,提高放养规格,保证鱼种质量和适当缩短养殖周期。根据与生产潜力及放养量推算,共需放养12cm以上的鲢鳙鱼1509尾,其中鲢鱼444尾,鳙鱼为1065尾,放养比例为1:4。
底栖生物净化区,将湿地隔开后,在湿地中放养河蚌和螺獅,河蚌和螺獅的放养方式与本发明中的放养方法相同。
综合系统试验区,将湿地隔开后,在湿地中种植蒲草和芦苇,并放养鲢鱼和鳙鱼,同时还放养河蚌和螺獅,蒲草和芦苇的种植方法、鲢鱼和鳙鱼的放养方法以及河蚌和螺獅的放养方法与本发明相同。
试验监测的参数,包括水体的COD、总氮含量、总磷含量、亚硝酸盐含量和硝酸盐含量,以上参数每月监测一次,持续检测6个月。
2、净化效果分析
(1)各试验区COD的变化
各试验区COD的变化如图1所示,由图中可以看出,综合系统净化区对水质的净化效果最好,9月份的去除率为:45.4%,其次为水生植物净化区,去除率为20%;10月份以后,各试验区COD的浓度都在70mg/L以下,而对比自然状态下的对照区COD在六月份上升之后,一直保持较高的浓度。由于水生植物、底栖生物和鲢鳙鱼对水中的有机物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因此各试验区对水体中的COD降解效果非常明显,其中以综合系统净化区最为显著。
(2)各试验区总氮的变化
各试验区总氮的变化如图2所示,由图中可以看出,综合系统净化区和底栖生物净化区对对水体中总氮的净化效果最好,9月份去除率分别为:61%、56%。整个试验区9月份以后总氮的浓度均低于1.2mg/L,对照区的浓度则保持在1.5mg/L以上,水生植物和底栖生物对水体中总氮有很强的吸收能力,因此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
(3)各试验区总磷的变化
各试验区总磷的变化如图3所示,由图中可以看出,综合系统净化区对水体中的总磷净化效果最好,10月份总磷的去除率为:67%,其次为底栖生物和鲢鳙鱼净化区,而水生植物净化区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整个阶段对照区的总磷含量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水平,浓度均在1.7mg/L以上,而试验区的浓度则在1.0mg/L以下。
(4)各试验区氨氮的变化
各试验区氨氮的变化如图4所示,由图中可以看出,综合系统净化区对水体中氨氮有很好的降解效果,到10月份降解率为:86%,水生植物净化区、鲢鳙鱼净化区和底栖净化生物区降解效果相近,但整个试验区的氨氮含量均低于对照区,可见复合系统对水体中的氨氮具有很好的净化效果。
(5)各试验区亚硝酸盐的变化
各试验区亚硝酸盐的变化如图5所示,由图中可以看出,综合系统净化区对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去除效果最为明显,其次为水生植物净化区,9月份对水体中亚硝酸盐的降解率分别为82.9%、78.7%。水生植物在引种一个月后,便表现出较高的去除效果。
通过以上净化效果分析,水质系统中的COD、总氮、总磷、氨氮和亚硝酸盐的浓度都要明显低于原始状态,净化效果显著;
另外,山东省淡水渔业研究院在南四湖的南阳湖西岸进行了湖滨湿地“水生植物--鱼类—底栖生物”水质净化系统大面积的应用,选择了一周年内的每月对南四湖湖滨湿地原始状态下和“水生植物--鱼类—底栖生物”水质净化系统重建后的水质指标进行检测和对比分析,检测结果表明:水质净化系统中的COD、总氮、总磷、氨氮和亚硝酸盐的浓度都要明显低于原始状态,比原始状态下周年平均值分别下降了49%、57%、26%、82.5%、47%,净化效果显著。净化后的水质COD从原始状态下的国家地表水Ⅴ类标准上升到Ⅳ标准;总氮由的Ⅳ标准上升到Ⅲ类标准;总磷的Ⅴ类水质标准状况有了明显改善;氨氮由的Ⅳ标准上升到Ⅱ类标准。透明度由30.5上升到40.2,增幅达31.8%,有效改善水质感官效果。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指出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

Claims (5)

1.湖滨湿地“水生植物—鱼类—底栖生物”水质净化系统及其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A、根据湖滨湿地生物群落特点,以及水生植物、鱼类和底栖生物对水质的净化能力,选取若干种具有高强度净化和生存能力的水生植物、鱼类和底栖生物作为净化生物;
B、针对步骤A选取的水生植物、鱼类和底栖生物的不同,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和放养密度,构建具有多层次生物链条的水生生态系统;
C、根据步骤B所确定水生植物、鱼类和底栖生物的种植密度和搭配密度,在湖滨湿地对水生植物进行规模化的栽培,对鱼类和底栖生物进行规模化的放养,实现对水质的净化控制,保护湖滨湿地的生态环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湖滨湿地“水生植物—鱼类—底栖生物”水质净化系统及其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选取的水生植物为蒲草和/或芦苇,所选取的鱼类为鲢鱼和鳙鱼,所选取的底栖生物为螺狮和/或河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湖滨湿地“水生植物-鱼类-底栖生物”水质净化系统及其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生植物的栽培包括蒲草的栽培和芦苇的栽培;
蒲草的栽培方法为:
蒲草的种植时间以立夏到小满栽植最好,因为这时幼苗已长得比较高,同时温度适宜,容易成活,并且生长快,栽植时,选生长健壮、假茎较粗、叶片较宽,并呈葱绿色的分株苗,要求当天挖苗,当天栽植,可以适当密植,株行距50~60厘米见方,如果土壤较软,水深在60厘米以下,可用手栽,栽植深度为17厘米左右,如果土壤较硬,要用锹挖穴,扶苗入穴,用土壅根。栽后,必须有部分叶片露出水面,以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如果叶片过长,应剪去上端部分,以利于扎根成活;
当湖滨湿地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控制后,在保留步骤B所确定的蒲草搭配密度的基础上,由于蒲草的草芽生长快,分孽力强,需要及时移除部分蒲草植株,其目的在于为其它物种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
芦苇的栽培方法为:
芦苇和其他植物不同,一次种植多年见效,芦苇以根状茎繁殖为主,种植后当年返青较慢。常用的移植方法有三种:一是分根移栽法,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用铁锹在靠近苇苗处挖出长宽各15厘米,高20厘米左右的土佗,每个土佗上约有2-4株苇苗,按株行距均为1米移栽;二是压青苇子法,在雨季把健壮的植株用镰刀自地面割下,削去33-40厘米左右的嫩尖,平放在预先浇好的泥土上,在每隔2-3个节处压上6-8厘来厚的泥土,一般15天左右发芽;三是带根青苇移栽法,当芦苇生长到0.5-0.6米时,选取带有2-3个分蘖的植株,用铁锹挖20厘米左右深,连根掘起,按株行距均为1米栽种;芦苇的栽培面积占水面面积的8%-1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湖滨湿地“水生植物-鱼类-底栖生物”水质净化系统及其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鱼类的放养包括鲢鱼和鳙鱼的放养方法,鲢鱼和鳙鱼的放养方法为:
在湖滨湿地放养定量的鲢鱼和鳙鱼,可抑制蓝绿藻的生长,让水中的N、P通过营养级的转化,最终以鱼产量的形式固定,并移出水体(捕捞);
具体放养规格:从确保成活率和对水中浮游生物的利用率来看,应投放二龄鱼种,这样可以对藻类的转化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放养数量估算:鲢鳙鱼的放养量是通过水体中鲢鳙鱼的生产力来估算的。
而鲢鱼和鳙鱼生产潜力则采用浮游生物现存量来估算,具体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F = m × ( P / B ) × a E
其中F为鲢鳙鱼产潜力(kg/hm2),m为当地浮游生物的平均生物量(kg/hm2),a为饵料利用率,E为饵料系数;
浮游植物鱼产潜力估算:公式中P/B系数以110计算,饵料系数取40,饵料利用率取20%;
浮游动物鱼产潜力估算:公式中P/B系数以30计算,饵料系数取10,饵料利用率取50%;
外源浮游物的鱼产量估算:如果考虑到有机碎屑和细菌的饵料作用,腐屑等外源性浮游物提供的鱼产量为浮游生物提供的鱼产量的一半;
总的鱼产潜力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外源浮游物鱼产潜力之和;
鲢鱼和鳙鱼鱼种合理放养量估算:可假定鲢鱼和鳙鱼的最高回捕率每年定为25%,鲢鱼和鳙鱼放养比例约为1:4。
鲢鱼合理放样量=(鲢鱼生产潜力/鲢鱼起水平均重量)×(1/鲢鱼回捕率);
鳙鱼合理放养量=(鳙鱼生产潜力/鳙鱼起水平均重量)×(1/鳙鱼回捕率)。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湖滨湿地“水生植物-鱼类-底栖生物”水质净化系统及其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栖生物的放养包括螺狮和河蚌的放养,螺狮的放养方法为:
螺獅又称铜锈环棱螺,以下简称螺獅,除了可以直接吸收水体中的溶解养分和有机碎屑外,还可以以浮游植物为食;间接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采用野外采集的方式获得螺獅,放养密度为200-300g/m3,且螺狮的放养的规格应尽量一致;
河蚌的放养方法为:
通过野外采集的方法,选择生长良好的“年轻”河蚌,“年轻”蚌龄为1-2龄,并选择当年繁殖并长成的体长7-10cm的褶纹冠蚌或第二年7月前体长7-10cm的三角帆蚌,用于水质净化系统;
在需要水质净化的富营养化水域内建造竹桩或木桩,打入湖泊硬底之下0.5-1m,桩间系尼龙绳,用盛蚌网孔框篓装盛蚌并平均间隔地固定在尼龙绳上,每只盛蚌网孔框篓装蚌3-4只,只使蚌挂养在水面之下,深度为水体平均透明度×0.8cm,放养密度为6000-7000g/m3
河蚌放养的过程中,需要有计划地采收长成的蚌,同时用生长良好的年轻蚌补充系统中河蚌的相应生物量,达到不断从水体中吸取营养物质的目的,实现富营养化水体的资源化利用。
CN201610079000.4A 2016-02-04 2016-02-04 湖滨湿地水生植物-鱼类-底栖生物水质净化系统及其净化方法 Pending CN10562161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79000.4A CN105621619A (zh) 2016-02-04 2016-02-04 湖滨湿地水生植物-鱼类-底栖生物水质净化系统及其净化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79000.4A CN105621619A (zh) 2016-02-04 2016-02-04 湖滨湿地水生植物-鱼类-底栖生物水质净化系统及其净化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21619A true CN105621619A (zh) 2016-06-01

Family

ID=560370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79000.4A Pending CN105621619A (zh) 2016-02-04 2016-02-04 湖滨湿地水生植物-鱼类-底栖生物水质净化系统及其净化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21619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77333A (zh) * 2016-08-05 2017-01-04 上海山恒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生态净水集成方法
CN109987715A (zh) * 2019-03-21 2019-07-09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一种逐级生物操控型生态净化塘系统
CN110092481A (zh) * 2019-06-14 2019-08-06 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生态装置及生态系统
CN113354092A (zh) * 2021-06-15 2021-09-07 上海海洋大学 一种用于湖库生态修复的多功能人工栖境系统
CN113449984A (zh) * 2021-06-25 2021-09-28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芦苇资源量评估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02884A (ja) * 2000-09-29 2002-04-09 Haruo Fujimoto 生態系を応用したユニット型廃水処理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CN103858630A (zh) * 2014-02-18 2014-06-18 深圳市益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持续性生态景观水体的构建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02884A (ja) * 2000-09-29 2002-04-09 Haruo Fujimoto 生態系を応用したユニット型廃水処理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CN103858630A (zh) * 2014-02-18 2014-06-18 深圳市益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持续性生态景观水体的构建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中国水产学会编: "《江河湖泊水库渔业增殖养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31 December 1986 *
曹侃、王槐英、赵有为编著: "《水生作物栽培》", 30 April 1983,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陆善旦主编: "《药用水生动物养殖与利用》", 31 January 2006,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陈平、王锡庚主编: "《新编农村家庭副业手册》", 30 June 1990, 北京出版社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77333A (zh) * 2016-08-05 2017-01-04 上海山恒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生态净水集成方法
CN109987715A (zh) * 2019-03-21 2019-07-09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一种逐级生物操控型生态净化塘系统
CN109987715B (zh) * 2019-03-21 2021-08-03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一种逐级生物操控型生态净化塘系统
CN110092481A (zh) * 2019-06-14 2019-08-06 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生态装置及生态系统
CN113354092A (zh) * 2021-06-15 2021-09-07 上海海洋大学 一种用于湖库生态修复的多功能人工栖境系统
CN113449984A (zh) * 2021-06-25 2021-09-28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芦苇资源量评估方法
CN113449984B (zh) * 2021-06-25 2023-12-29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芦苇资源量评估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59567B (zh) 沿海滩涂生态保护方法及所用系统
CN205105907U (zh) 用于室外养殖池塘水体修复的水稻浮床装置
CN105621619A (zh) 湖滨湿地水生植物-鱼类-底栖生物水质净化系统及其净化方法
CN110476753B (zh) 一种仙草、小龙虾、水稻共生养殖系统
CN104430079A (zh) 蔬菜、水稻、花卉种植与网箱套养结合的装置和方法
CN103814841B (zh) 一种滨海芦苇湿地苇-蟹-鱼种养复合系统的构建方法
CN104925949A (zh) 一种净化水质的方法
CN105706810A (zh) 一种新型稻田养鱼的方法
CN101836600A (zh) 大水面无围栏规模生态养殖中华鳖的方法
Mohanty et al. Impact of high-density stocking and selective harvesting on yield and water productivity of deepwater rice–fish systems
CN103329726A (zh) 一种红树林的淡水种植方法
CN104521654B (zh) 一种通过种植水稻治理池塘富营养化的方法
CN110583537A (zh) 一种稻鱼菜综合种养的梯田结构及种养方法
CN108575586A (zh) 有利于定植的湿地睡莲根茎高效栽培方法
Datta et al. Aquaponics: a green and sustainable eco-tech for environmental cum economic benefits through integration of fish and edible crop cultivation
Radulovich et al. Growing halophytes floating at sea
CN110583397A (zh) 一种稻虾共养的方法
CN108834980A (zh) 一种小龙虾与油菜的综合种养模式
CN109156249A (zh) 一种农业高效一地多用种养方法
Ujoh et al. Integrated Production of Rice and Fish: Toward a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Approach
Tampi Utilization of saline mud flats for fish culture-An experiment in marine fish farming
Alderman The practicality and sustainability of aquaponic agriculture versus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with emphasis on application in the middle east
CN109329132B (zh) 红树林区大弹涂鱼的养殖方法
CN109329134A (zh) 黄土高原沟壑区泉水池塘鱼菜共生模式下金草鱼养殖方法
Wu et al. Adapting integrated fish farming principles to improve fish yields in Meicuan Reservoir, Chin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60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