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13495A - 一种夜蛾科害虫引诱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夜蛾科害虫引诱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13495A
CN105613495A CN201610075196.XA CN201610075196A CN105613495A CN 105613495 A CN105613495 A CN 105613495A CN 201610075196 A CN201610075196 A CN 201610075196A CN 105613495 A CN105613495 A CN 1056134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ttractant
phagostimulant
parts
noctuidae
bollwo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7519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宴辉
王立颖
李晶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BIOGLOBAL AGRICULTURAL SCIENCE CO., LTD.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BIOGLOBAL AGRICULTURAL SCIE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BIOGLOBAL AGRICULTURAL SCIE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BIOGLOBAL AGRICULTURAL SCIE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07519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13495A/zh
Publication of CN1056134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134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37/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two bonds to halogen, e.g. carboxylic acids
    • A01N37/36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two bonds to halogen, e.g. carboxylic acids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carboxylic group or a thio analogue, or a derivative thereof, and a singly bound oxygen or sulfur atom attached to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this oxygen or sulfur atom not being a member of a carboxylic group or of a thio analogue, or of a derivative thereof, e.g.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 A01N37/38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two bonds to halogen, e.g. carboxylic acids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carboxylic group or a thio analogue, or a derivative thereof, and a singly bound oxygen or sulfur atom attached to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this oxygen or sulfur atom not being a member of a carboxylic group or of a thio analogue, or of a derivative thereof, e.g.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having at least one oxygen or sulfur atom attached to an aromatic ring system
    • A01N37/4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two bonds to halogen, e.g. carboxylic acids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carboxylic group or a thio analogue, or a derivative thereof, and a singly bound oxygen or sulfur atom attached to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this oxygen or sulfur atom not being a member of a carboxylic group or of a thio analogue, or of a derivative thereof, e.g.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having at least one oxygen or sulfur atom attached to an aromatic ring system having at least one carboxylic group or a thio analogue, or a derivative thereof, and one oxygen or sulfur atom attached to the same aromatic ring system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25/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s, or by their non-active ingredients or by their methods of application, e.g. seed treatment or sequential application; Substances for reducing the noxious effect of the active ingredients to organisms other than pests
    • A01N25/12Powders or granu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27/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ydrocarb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35/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having two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one bond to halogen, e.g. aldehyde radical
    • A01N35/02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having two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one bond to halogen, e.g. aldehyde radical containing aliphatically bound aldehyde or keto groups, or thio analogues thereof; Derivatives thereof, e.g. acet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37/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two bonds to halogen, e.g. carboxylic acids
    • A01N37/02Saturated carboxylic acids or thio analogues thereof; Derivatives thereof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entistry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夜蛾科害虫引诱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苯乙醛0.5-5份;邻甲氧基苯甲酸甲酯0.5-5份;水杨酸甲酯0.5-5份;顺式乙酸叶醇酯0.5-5份;柠檬烯0.5-5份;诱食剂0.5-20份;缓释载体10-90份;水30-80份。本发明还公布了该引诱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本发明制备的引诱剂,性能稳定、持效期较长;诱虫谱较广;能同时诱集雌、雄性成虫。本发明制备的引诱剂是一种广谱型引诱剂,对粘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棉铃虫、烟青虫、地老虎、银纹夜蛾等多种夜蛾科害虫都有很好诱集效果,同时可以诱集豆蚀叶野螟及一些鞘翅目害虫。与微量胃毒型杀虫剂配合使用时能有效诱杀夜蛾科害虫。本发明的引诱剂既可以直接施用于作物上,也可以借助各类诱捕器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夜蛾科害虫引诱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害虫的防治,具体涉及一种夜蛾科害虫引诱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夜蛾科是鳞翅目昆虫中最大的一科,包括2万多种,其中很多是为害农作物的种类。在中国的昆虫资源中,夜蛾科具有重要的地位,夜蛾种类的繁多并对农林生产造成严重威胁,很早就成为世人关注的重点。部分夜蛾科害虫除在青海、西藏未见报道外,在全国均有发生,大部分绿色植物上均有夜蛾科害虫的发生。其成虫口器发达,下唇须有钩形、镰形、椎形、三角形等多种形状,少数种类下唇须极长,可上弯至胸背。喙发达,静止时卷曲,只少数种类喙退化。成虫均在夜间活动,趋光性强,多数种类对糖、酒、醋混合液表现有强的趋性。少数种类喙端锋利,能刺破成熟的果实。绝大多数植食性,为害方式多种多样,有的钻入地下为害,咬断植株根茎、幼苗,如地老虎类;有的蛀茎或蛀果为害,如棉铃虫;有的则暴露在寄主表面为害,如粘虫等。初龄幼虫在叶背群集吐丝结网,3龄后,分散为害,食量大增,昼伏夜出,危害叶片成孔缺刻,严重时,可吃光叶肉,仅留叶脉,甚至剥食茎杆皮层。幼虫可成群迁飞,稍受震扰吐丝落地,有假死性。3-4龄后,白天潜于植株下部或土缝,傍晚移出聚集取食为害。
夜蛾科害虫是一种多食性且暴发即会成灾的害虫。夜蛾科害虫在蔬菜上的危害面积占种植面积的80%以上,其中严重发生面积占30%左右,因其为害造成的产量损失达5%~15%,严重地高达20%以上。又如棉铃虫寄主植物多达200余中,在世界各棉区均有分布,并且已发展成中国棉区的优势种,1996年棉铃虫在吐鲁番、喀什棉区大发生。绝大多数绿色植物上都有棉铃虫的卵和幼虫为害,且棉铃虫对玉米的为害也明显呈加重趋势。又如甜菜夜蛾已知寄主171种之多,蛀食心叶,造成排行穿孔;产生大量虫粪,受害部位易被虫粪污染,产生霉变,严重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大豆主产区.夜蛾类害虫在大豆田中危害逐年加重,大豆田连续较大面积发生夜蛾科幼虫为害,受害面积达80余万亩,其中减产三成以上的就达40万亩,严重影响了大豆的产量和质量。夜蛾科害虫已经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损失。
现阶段夜蛾科害虫的防治方法主要还是使用化学农药。棉铃虫现主要使用杨枝把诱蛾及释放赤眼蜂加施化学农药进行防治。斜纹夜蛾(Prodenialitura(Fabriciu))、甜菜夜蛾(Spodopteraexigua)、烟青虫(HeliothisassultaGuenee)现主要的防治方法是使用化学防治。玉米粘虫(Mythimnaseparatawalker)天敌主要有步行甲、蛙类、鸟类、寄生蜂、寄生蝇等,但仍主要使用化学防治手段。夜蛾科害虫在1-3龄时多群集叶背,且食量小、抗药性差,是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机。针对滥用化学农药造成的污染和残留问题,性信息及其它一些新型低毒农药也在陆续研究开发推广使用,但由于其防治成本高、见效慢等原因未得到大面积推广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诱杀效果好,对夜蛾科害虫天敌和其他害虫天敌无毒副作用的一种夜蛾科害虫引诱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夜蛾科害虫引诱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苯乙醛0.5-5份;邻甲氧基苯甲酸甲酯0.5-5份;水杨酸甲酯0.5-5份;顺式乙酸叶醇酯0.5-5份;柠檬烯0.5-5份;诱食剂0.5-20份;缓释载体10-90份;水30-80份。
优化地,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苯乙醛1份;邻甲氧基苯甲酸甲酯1份;水杨酸甲酯1份;顺式乙酸叶醇酯1份;柠檬烯1份;诱食剂5份;缓释载体90份;水50份。
其中,所述诱食剂为氨基酸类诱食剂、甜菜碱类诱食剂、含硫化合物类诱食剂、核苷酸类诱食剂、三甲胺类诱食剂、动物及其加工副产品类诱食剂、中草药类诱食剂、植物提取物类诱食剂、香料类诱食剂、甜味剂类诱食剂和酒曲类诱食剂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氨基酸类诱食剂为甘氨酸、丙氨酸、谷氨酸、蛋氨酸、精氨酸、谷氨酰胺、酪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脯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丝氨酸、苏氨酸、半胱氨酸、天冬酰胺、赖氨酸、组氨酸和天冬氨酸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地,所述缓释载体为高分子材料。所述高分子材料为水不溶性高分子材料。所述水不溶性高分子材料为乙基纤维素、醋酸纤维素、聚乙烯、无毒聚氯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硅橡胶、聚甲基丙烯酸酯、动物脂肪、巴西棕榈蜡、硬脂醇、硬脂酸、蜂蜡、单硬脂酸甘油酯、鲸蜡酯、聚乙二醇、氢化植物油、聚乙二醇单硬脂酸酯和甘油三酯的一种或几种。
一种夜蛾科害虫引诱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配方量的原料苯乙醛、邻甲氧基苯甲酸甲酯、水杨酸甲酯、顺式乙酸叶醇酯和柠檬烯进行预混;
2)将步骤1)的预混料与配方量的高分子材料混合,然后进行螺旋挤压造粒;
3)将配方量的诱食剂与步骤2)制备的物料混合搅拌获得产品。
进一步地,步骤1)所述原料还包括选自染料、挥发性抑制剂、湿润剂、防腐剂、抗微生物剂和抗氧化剂一种或多种。
一种夜蛾科害虫引诱剂在防治地老虎、烟青虫、棉铃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和粘虫的应用。
本发明的一种夜蛾科害虫引诱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苯乙醛0.5-5份;邻甲氧基苯甲酸甲酯0.5-5份;水杨酸甲酯0.5-5份;顺式乙酸叶醇酯0.5-5份;柠檬烯0.5-5份;诱食剂0.5-20份;缓释载体10-90份;水30-80份。本发明制备的引诱剂是一种可以广谱型引诱剂,对棉铃虫、地老虎、斜纹夜蛾、甜菜夜蛾、银纹夜蛾等夜蛾科害虫有有良好的诱集作用,并且能够诱集许多螟蛾科及鞘翅目害虫,如配合微量胃毒型杀虫剂使用时能有效诱杀多种害虫害虫。本发明的引诱剂即可借助诱捕器使用,也可以直接撒施,大面积连片使用防治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试验3各害虫在豆田中的监测动态情况;
图2为试验3三个不同区域的幼虫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夜蛾科害虫引诱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苯乙醛0.5份;邻甲氧基苯甲酸甲酯0.5份;水杨酸甲酯0.5份;顺式乙酸叶醇酯5份;柠檬烯0.5份;氨基酸类诱食剂0.5份;三甲胺类诱食剂5份;乙基纤维素10份;水30份。
1)称取苯乙醛50g、邻甲氧基苯甲酸甲酯50g、水杨酸甲酯50g、顺式乙酸叶醇酯500g和柠檬烯50g,将上述原料混合并搅拌均匀;
2)将步骤1)的预混料与1000g乙基纤维素混合,对混合料螺旋挤压造粒;
3)将50g氨基酸类诱食剂、500g三甲胺类诱食剂、1000mL水与步骤2)制备的物料混合搅拌获得夜蛾科害虫引诱剂。
实施例2
一种夜蛾科害虫引诱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苯乙醛1份;邻甲氧基苯甲酸甲酯5份;水杨酸甲酯3份;顺式乙酸叶醇酯3份;柠檬烯2份;苷酸类诱食剂5份;甜味剂类诱食剂0.5份;乙基纤维素10份;醋酸纤维素50份;水80份。
1)称取苯乙醛100g、邻甲氧基苯甲酸甲酯500g、水杨酸甲酯300g、顺式乙酸叶醇酯300g和柠檬烯200g,将上述原料混合并搅拌均匀;
2)将步骤1)的预混料与5000g醋酸纤维素、1000g乙基纤维素混合,对混合料螺旋挤压造粒;
3)将500g苷酸类诱食剂、50g甜味剂类诱食剂、8000mL水与步骤2)制备的物料混合搅拌获得夜蛾科害虫引诱剂。
实施例3
一种夜蛾科害虫引诱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苯乙醛5份;邻甲氧基苯甲酸甲酯0.5份;水杨酸甲酯3份;顺式乙酸叶醇酯5份;柠檬烯5份;动物及其加工副产品类诱食剂15份;核苷酸类诱食剂5份;聚乙烯50份;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40份;水75份。
1)称取苯乙醛500g、邻甲氧基苯甲酸甲酯50g、水杨酸甲酯300g、顺式乙酸叶醇酯500g和柠檬烯500g,将上述原料混合并搅拌均匀;
2)将步骤1)的预混料与5000g聚乙烯、4000g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混合,对混合料螺旋挤压造粒;
3)将1500g动物及其加工副产品类诱食剂、500g核苷酸类诱食剂、7500mL水与步骤2)制备的物料混合搅拌获得夜蛾科害虫引诱剂。
实施例4
一种夜蛾科害虫引诱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苯乙醛1份;邻甲氧基苯甲酸甲酯1份;水杨酸甲酯1份;顺式乙酸叶醇酯1份;柠檬烯1份;甜味剂类诱食剂5份;乙基纤维素50份;水50份。
1)称取苯乙醛100g、邻甲氧基苯甲酸甲酯100g、水杨酸甲酯100g、顺式乙酸叶醇酯100g和柠檬烯100g,将上述原料混合并搅拌均匀;
2)将步骤1)的预混料与5000g乙基纤维素混合,对混合料螺旋挤压造粒;
3)将500g甜味剂类诱食剂、5000mL水与步骤2)制备的物料混合搅拌获得夜蛾科害虫引诱剂。
实施例5
一种夜蛾科害虫引诱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苯乙醛5份;邻甲氧基苯甲酸甲酯5份;水杨酸甲酯5份;顺式乙酸叶醇酯5份;柠檬烯5份;植物提取物类诱食剂5份;甜菜碱类诱食剂5份;无毒聚氯乙烯90份;水50份。
1)称取苯乙醛500g、邻甲氧基苯甲酸甲酯500g、水杨酸甲酯500g、顺式乙酸叶醇酯500g和柠檬烯500g,将上述原料混合并搅拌均匀;
2)将步骤1)的预混料与9000g无毒聚氯乙烯混合,对混合料螺旋挤压造粒;
3)将500g植物提取物类诱食剂、500g甜菜碱类诱食剂、5000mL水与步骤2)制备的物料混合搅拌获得夜蛾科害虫引诱剂。
实施例6
一种夜蛾科害虫引诱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苯乙醛3份;邻甲氧基苯甲酸甲酯5份;水杨酸甲酯4份;顺式乙酸叶醇酯5份;柠檬烯5份;含硫化合物类诱食剂1份;聚乙烯30份;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40份;水90份。
1)称取苯乙醛300g、邻甲氧基苯甲酸甲酯500g、水杨酸甲酯400g、顺式乙酸叶醇酯500g和柠檬烯500g,将上述原料混合并搅拌均匀;
2)将步骤1)的预混料与4000g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3000g聚乙烯混合,对混合料螺旋挤压造粒;
3)将100g含硫化合物类诱食剂、9000mL水与步骤2)制备的物料混合搅拌获得夜蛾科害虫引诱剂。
实施例7
一种夜蛾科害虫引诱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苯乙醛0.5份;邻甲氧基苯甲酸甲酯0.5份;水杨酸甲酯5份;顺式乙酸叶醇酯3份;柠檬烯2份;酒曲类诱食剂5份;硅橡胶10份;醋酸纤维素5份;水30份。
1)称取苯乙醛50g、邻甲氧基苯甲酸甲酯50g、水杨酸甲酯500g、顺式乙酸叶醇酯300g和柠檬烯200g,将上述原料混合并搅拌均匀;
2)将步骤1)的预混料与1000g硅橡胶、500g醋酸纤维素混合,对混合料螺旋挤压造粒;
3)将500g酒曲类诱食剂、3000mL水与步骤2)制备的物料混合搅拌获得夜蛾科害虫引诱剂。
实施例8
一种夜蛾科害虫引诱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苯乙醛2份;邻甲氧基苯甲酸甲酯0.5份;水杨酸甲酯4份;顺式乙酸叶醇酯3份;柠檬烯5份;中草药类诱食剂5份;硅橡胶15份;聚甲基丙烯酸酯10份;巴西棕榈蜡20份;水30份。
1)称取苯乙醛50g、邻甲氧基苯甲酸甲酯50g、水杨酸甲酯500g、顺式乙酸叶醇酯300g和柠檬烯200g,将上述原料混合并搅拌均匀;
2)将步骤1)的预混料与1500g硅橡胶、1000g聚甲基丙烯酸酯;2000g蜂蜡混合,对混合料螺旋挤压造粒;
3)将500g酒曲类诱食剂、3000mL水与步骤2)制备的物料混合搅拌获得夜蛾科害虫引诱剂。
试验1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对象
供试作物:棉花,新陆早46。试验对象:棉铃虫(Hetiothisarmigera.)。
1.2试验地点
处理组和对照组均设在新疆143团17连41#,试验面积200亩。
1.3试验药剂
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引诱剂,附赠的微量杀虫剂。
1.4试验方法
处理组:实施例1制备的引诱剂用量为每15亩棉田使用1L引诱剂。引诱剂与水1:1配比,并加入微量的胃毒型杀虫剂(如95%灭多威5克每升)。(配药顺序:1L水加入微量杀虫剂,溶解充分后再如1L的引诱剂中,)充分混合均匀后,在棉田每100m中间滴洒一行。
对照组:7.22日喷施35%硫丹150mL/亩。
1.4.1施药时间
施药时间为2012年7月17日,施药时期为2代棉铃虫羽化初期-盛末期,棉花为花铃盛期。
1.4.2调查方法
1.4.2.1棉田棉铃虫死虫数量
调查时间:药后第1d、2d、3d、4d、5d、6d和7d分别对棉铃虫死虫进行调查。
调查方法:在处理区随机选取3行的两侧匍匐穿行,统计落在地上的死蛾子的数量,每行连续调查100m,数据记入一个施药行。
1.4.2.2棉田棉铃虫百株落卵、幼虫数
调查时间:0d、药后3d、5d、7d、9d百株棉铃虫落卵、幼虫数进行统计。
统计方法:在处理区中间相隔150m选取3行,其中第一行距处理区边缘10米。每行随机选取选取2个点,每个点连续调查50株,检查植株中上部20cm范围内的叶片上的落卵量和幼虫数量。记录数据后抹掉虫卵、幼虫。调查后作好记号,每次调查同样的植株。
2结果
2.1处理组棉铃虫死虫数
表1处理组棉铃虫死虫数
从7月18-24日连续调查7d,第一施药行100m,7d共诱集棉铃虫674头,第二施药行100m,7d共诱集棉铃虫658头。第三施药行100m,7d共诱杀棉铃虫641头。合计诱杀棉铃虫1973头。在试验期间(7月18-24日)处理组平均亩诱杀43.84头,引诱剂对棉铃虫成虫的诱集效果明显,基于引诱剂优异的诱集效果,在引诱剂中添加微量的杀虫剂,就能对棉花上的棉铃虫起到明显的防治效果。
2.2处理组和对照组对棉铃虫的诱蛾量对比
表2诱蛾数量对比
注:其他方式诱蛾量为杨枝把和杀虫灯的诱蛾量总计为其他方式诱蛾量。
17连棉花面积总计7611亩,200亩使用夜蛾科害虫引诱剂,其中调查区域45亩共诱集到棉铃虫成虫1973头,平均每亩诱集到棉铃虫成虫43.84头。17连剩余面积7411亩,7月18至24日全连用其它方式(杨枝把、杀虫灯)共诱集棉铃虫1070头,大田平均亩诱杀0.15头。数据表明,夜蛾科害虫引诱剂诱集棉铃虫成虫的数量极明显多于其它方式诱(集)棉铃虫。
2.3诱杀处理后对卵及幼虫数量的影响
表3处理组的百株卵虫数量
表3为使用夜蛾科害虫引诱剂产品的试验区棉铃虫百株卵虫数的记录表。由表3可知,使用夜蛾科害虫引诱剂能明显减少田间卵虫数量,尤其是处理区中间的第二行的数据说明,夜蛾科害虫引诱剂大面积连片使用时,能有效防治棉铃虫。
表4对照组的百株卵虫量
表5处理组与对照组百株卵虫量对比
表5为处理组与对照组百株卵虫数对比表,从7月18至24日分别在诱食剂施放前一天、施放后第3d、5d、7d、9d,共计调查5次。调查时,选取3行,再每行随机选取选取2个点,每个点连续调查50株,检查植株中上部20cm内的叶片上的落卵量和幼虫数量,在调查期间,试验期间对照区300株棉铃虫累计卵量41粒,累计幼虫数31头,处理组300株累计棉铃虫卵量33粒,累计幼虫数13头。数据表明,在试验期间处理组百株累计棉铃虫卵量、累计幼虫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数量。
2.4对棉铃虫雌虫与雄虫诱杀影响
雌雄比调查:7月20-21日,处理组共诱杀棉铃虫828头,其中棉铃虫雌虫406头,棉铃虫雄虫422头,棉铃虫雌雄比=1:1.04。
3.讨论
1、本发明的引诱剂的防治棉花棉铃虫田间药效试验数据显示:发明实施例制备的引诱剂1-7d,诱杀棉铃虫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诱杀效果好,持效性较强。
2、有效减少田间累计棉铃虫卵量、累计幼虫数。大面积连片使用时,能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3、能同时诱杀棉铃虫雌、雄性成虫。
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的引诱剂与对棉花棉铃虫成虫具有较好的诱集效果,与农药配合使用时能有效减少田间累计棉铃虫卵量、累计幼虫数,保护天敌和益虫,且对棉花无药害。
试验2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对象
供试作物:棉花,新陆早46。
试验对象:棉铃虫(Hetiothisarmigera.)。
1.2试验地点
处理组设3个点分别设在新疆147团6连8#、9#和10#,试验面积25亩。
对照组设在新疆143团6连11#,试验面积25亩。
1.3试验药剂
本发明实施例4制备的引诱剂,添加微量胃毒型杀虫剂
1.4试验方法
处理区:夜蛾科害虫引诱剂用量为每15亩棉田使用1L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引诱剂。引诱剂与水1:1配比,并加入微量的胃毒型杀虫剂(如95%灭多威5克每升)。(配药顺序:1L水加入微量杀虫剂,溶解充分后再如1L的引诱剂中,)充分混合均匀后,在棉田每100m中间滴洒一行。
对照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5%,2g/亩。
1.4.1施药时间
施药时间为2012年7月19日,施药时期为2代棉铃虫羽化初期-盛末期,棉花为花铃盛期。
1.4.2调查方法
1.4.2.1棉田棉铃虫死虫数
调查时间:药后第1d、2d、3d、4d、5d、6d、7d分别对棉铃虫死虫进行调查。
调查方法:选取处理区和隔离区同样的面积,定点每条条带5米统计落在地上的死蛾子的数量,数据记入一个施药与对比的定点观察点。
1.4.2.2棉田棉铃虫百株落卵、幼虫数
调查时间:0d、药后3d、5d、7d、9d百株棉铃虫落卵、幼虫数进行统计。
统计方法:在处理区中间相隔150m选取3行,其中第一行距处理区边缘10m。每行随机选取选取2个点,每个点连续调查50株,检查植株中上部20cm范围内的叶片上的落卵量和幼虫数量。记录数据后抹掉虫卵、幼虫。调查后作好记号,每次调查同样的植株。
2结果
2.1处理区棉铃虫死虫数
表6处理区棉铃虫死虫数(7月19-25日)
从7月18-24日连续调查7d,第一施药行300m中的定点观察区,7d共诱集棉铃虫157头,第二施药行100m中的定点观察区,7d共诱集棉铃虫145头。第三施药行100m中的定点观察区,7d共诱杀棉铃虫163头,合计诱杀棉铃虫465头。在试验期间(7月19-25日)处理组平均亩诱杀39.66头,本发明的引诱剂对棉铃虫成虫的诱集效果明显,基于引诱剂优异的诱集效果,在引诱剂中添加微量的杀虫剂,就能对棉花上的棉铃虫起到明显的防治效果。
2.2处理组和对照组对棉铃虫的诱蛾量对比
表7处理组与其他方式诱蛾数量对比
注:其他方式诱蛾量为杨枝把和杀虫灯的诱蛾量总计为其他方式诱蛾量。
6连棉花面积总计6120亩,100亩使用本发明的引诱剂,其中调查区域100亩共诱集到棉铃虫成虫3966头,平均每亩诱集到棉铃虫成虫39.66头。剩余面积6020亩,7月19至25日全连用其它方式(杨枝把、杀虫灯)共诱集棉铃虫1250头,大田平均亩诱杀0.208头。数据表明,本发明的引诱剂诱集棉铃虫成虫的数量极明显多于其它方式诱(集)杀棉铃虫。
2.3诱杀处理后对卵及幼虫数量的影响
表8处理组的百株卵虫数量
表8为使用本发明的引诱剂的处理组棉铃虫百株卵虫数的记录表。由表8可知,随着引诱剂使用天数的增加,棉花上调查到的百株虫卵数也明显下降,这个指标从另一方面也证明,本发明的引诱剂对棉铃虫成虫有良好的诱集效果。
表9对照组的百株卵虫量
表9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5%,2g/亩的对照区百株卵虫的调查记录表。由表9可知,常规的化学防治是直接针对靶标棉铃虫的卵和幼虫发生作用,起到了的防治效果,但从调查的数据可知,百株平均卵虫数略高于使用引诱剂的处理组。这点从侧面验证利用引诱剂优异诱集成虫的效果,借助添加的微量杀虫剂从而达到防治的方式更能有效的控制害虫的发生。
表10处理组与对照组百株卵虫量对比
表10为处理组与对照组百株卵虫数对比表,从7月19至25日分别在诱食剂施放前一天、施放后第3d、5d、7d、9d,共计调查5次。调查时,选取3行,再每行随机选取选取2个点,每个点连续调查50株,检查植株中上部20cm内的叶片上的落卵量和幼虫数量,在调查期间,试验期间对照组300株棉铃虫累计卵量46粒,累计幼虫数33头,引诱剂处理组300株累计棉铃虫卵量29粒,累计幼虫数14头,处理组棉铃虫累计卵量比对照区少36.96%,处理组棉铃虫累计幼虫数比对照组少57.58%。数据表明,在试验期间使用本发明的引诱剂的处理组百株累计棉铃虫卵量、累计幼虫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数量。
2.4对棉铃虫雌虫与雄虫诱杀影响
7月20-21日,引诱剂处理组共诱杀棉铃虫1034头,其中棉铃虫雌虫556头,棉铃虫雄虫478头,棉铃虫雌雄比=1:1.16。
3.讨论
1、本发明的引诱剂防治棉花棉铃虫田间药效试验数据显示:实施例制备的引诱剂施药1~7d时诱杀的棉铃虫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诱杀效果好,持效性较好。
2、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的引诱剂对棉花棉铃虫具有较好的诱集效果,与农药配合使用时能有效减少田间落卵量和幼虫数,对天敌、益虫安全,且对棉花无药害。
试验3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对象
供试作物:大豆。
试验对象:以粘虫、豆蚀叶野螟、棉铃虫、鞘翅目、其他夜蛾科害虫5类害虫。
1.2试验方法
1.2.1配药
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的引诱剂与水1:1配比,并加微量胃毒型杀虫剂微量胃毒型杀虫剂再与。
1.2.2试验设计
取大豆作物生长期、大田水肥管理一致的大豆田,分别设置为试验区、黄板区或对照区。处理组:取150mL配制好的实施例3制备的引诱剂施撒在试验区田大豆叶面上(最好选择老叶),施药长度大约为15m,每施药行的距离大约70m,每个处理至少3个重复;对照组:在对照区田挂沾有粘虫性诱芯的黄板,每个处理至少3个重复;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理。每天早上观察并统计施药行下面及附近区域的死的害虫的数量,记录下虫的种类以及雌雄量,同时记录黄板上粘虫的数量。下雨后,要适量的补充药剂。
在处理组,对照组随机抽取30m2的植株,记录总株数,调查的过程中记录下为害过的植株数量(被害植株),统计植株被害率;在处理组,对照组随机选取面积为30m2的区域,统计大豆叶面上的卵量;在处理组、对照组、挂黄板组随机选取20m2的区域,定期调查区域中的总的幼虫量。
1.2.3施药时间与施药剂量
施药时间:害虫羽化前2d,一般下午17:00-18:00左右。
施药剂量:一个条带施药量150mL。
1.2.4调查时间与调查方式
调查时间:调查诱杀效果试验早上6:00左右,调查植株被害率,虫卵量,幼虫试验于上午。
调查方式:以粘虫、豆蚀叶野螟、棉铃虫、鞘翅目、其他夜蛾科害虫等5个类别虫来记录每条带诱杀到的各种虫量,其中记录对应的雌雄成虫量。
2.试验结果与分析
2.1各害虫在豆田的种群动态情况
如图1所示,8月31日为辽宁最后一代粘虫的发生高峰期,每条带的虫口量接近58头,随后虫量逐渐降低;豆蚀叶野螟8月23日左右监测到的虫量最多,随后虫量逐渐下降,8月23日为该地区大豆田中最后一代夜野螟的发生的高峰期;棉铃虫9月2日成虫量最多,随后,虫量逐渐下降,数据显示9月2日左右是末代棉铃虫在大豆田中的发生高峰期。
2.2引诱剂对害虫的诱杀效果
表11引诱剂对害虫的诱杀情况
表11可以看出,本发明引诱剂对粘虫的诱杀量8月31日最多,为一条带大约55头粘虫量。豆饰夜野螟29日诱杀到的虫量接近45只,棉铃虫9月初诱集到的虫口数接近7只,对于其他相关夜蛾科的害虫而言,8月31日诱虫量最多。引诱剂对总的害虫量的虫口数诱杀量较大,平均每条施药条带每条诱杀量接近77只,最多的时候超过95头。
2.3引诱剂与粘虫性诱剂对粘虫诱杀效果
表12本发明的引诱剂与性诱剂对粘虫各虫态的诱杀情况
表12表示引诱剂与粘虫性诱剂对粘虫的诱杀数量。数据表明,引诱剂对粘虫的诱杀量明显多于性诱剂的的引诱量。粘虫性诱剂只针对粘虫雄虫发挥作用,澳宝丽则对粘虫的雌雄都具有很好的引诱作用。引诱剂对粘虫成虫的雌雄性比大约0.95。综合表明,引诱剂对粘虫的诱杀效果明显好于性诱芯,实际控制作用更为优越。
2.4试验区与对照区调查各害虫的卵量情况
表13处理组与对照组卵量情况
注:对应的试验区与对照区数据后标有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表13看出,处理组中,无论是夜蛾科害虫的卵粒数还是螟蛾科卵块数,都要显著低于对照组,处理组药剂诱杀大量的雌雄成虫量,减少了成虫的交配机率,致幼虫量显著降低。
2.5不同区域的幼虫调查情况
从图2可知,对照组的每20m2的区域面积调查到的幼虫量最多,接近7.1头,挂黄板区调查到的幼虫量接近6.8头,而处理组调查到的幼虫量最低,虫量大约为3.8只。处理组的诱虫量显著低于后面两个对照组。数据显示出,在大豆田中挂黄板性诱芯,没有降低幼虫量,结果表明,性诱剂并不能对成虫起到防治效果,而引诱剂对成虫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2.6处理组与对照组植株被害率的调查情况
表14植株被害率调查情况表
8月21日,处理组没有喷洒药剂时调查到的植株被害率为18.5%,对照组的植株被害率为18.4%;施药10d后,处理组的植株被害率为19.8%,对照组的植株被害率为29.0%;施药25d后,处理组的植株被害率为21.2%,对照组为34.1%。以植株被害率的增长值为基础,计算防治效果。防治效果(K)=(对照组植株被害率的增加值-处理组植株被害率增长值)/对照组植株被害率增加值*100%
8月21日-9月2日的阶段:
防治效果k={(0.290-0.184)-(0.198-0.185)}/(0.290-0.184)*100%=87.74%
9月2日-9月15日的阶段:
防治效果k={(0.341-0.290)-(0.212-0.198)}/(0.341-0.290)*100%=72.54%
8月21日-9月2日的,本发明的引诱剂防治效果比对照组提高了87.74%;而9月2日-9月15日,本发明的引诱剂防治效果比对照组提高了72.54%。
3.结果与讨论
本次调查研究在高校试验基地进行,最大限度的减少了诸多因素对试验的影响,如虫口基数、植株生长状况等。调查发现8月底为辽宁地区末代粘虫的发生高峰期,曲昌名在辽宁省粘虫发生与防控研究报道中指出8月份为全省各地末代虫粘虫爆发日期,本研究与曲昌名结论一致;9月上旬为该地区末代棉铃虫的发生高峰期,但总体来说棉铃虫的成虫量比较低;8月中下旬为该地区豆蚀夜野螟的发生高峰期。
调查发现本发明的引诱剂对粘虫、豆蚀叶野螟、棉铃虫等其他害虫都有不错的诱集效果。对粘虫的诱杀量最多一个条带一天能达到55只;对豆蚀夜野螟诱杀量最多能达到45只;对棉铃虫的诱杀量最多能达到7只,鉴于本地区棉铃虫虫口基数低,能诱集到此种量,进一步说明效果不错。
研究调查结果表明,本发明的引诱剂对粘虫的诱杀量明显高于粘虫性诱剂,对诱杀粘虫的雌雄性比大约0.95。本发明的引诱剂在豆田使用的过程中还可以诱捕到棉铃虫、斜纹夜蛾、地老虎等诸多鳞翅目害虫及豆蚀叶夜螟、金龟子、甲虫等害虫,而由于粘虫性诱芯的专一性,在使用的过程中只能诱捕粘虫成虫。从诱捕害虫的种类上来说,本发明的引诱剂具有更大的优势;从诱捕害虫的虫量角度上来说,本发明的引诱剂同样值得大面积使用。通过田间试验调查,挂性诱芯区的幼虫量与空白对照区的幼虫量同处一个水平,而处理组的量明显要少于挂性诱芯区与空白对照区。在大豆田,主要以幼虫量为害植株,而处理组致使幼虫量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害虫对植株的为害。
对植株被害率进行了调查。施药前,处理组与对照组的植株被害率大致一致,施药前10d后(8月21日-9月2日),处理组的植株被害率为19.8%,对照组的植株被害率为29.0%,引诱剂防治效果比对照组提高了87.74%;施药后15d(9月2日-9月15日),处理组的植株被害率为21.2%,对照组为34.1%,引诱剂的防治效果比对照组提高了72.54%。施药前10d的防治效果比施药后15d要好,可能是施药前10d恰好是粘虫等害虫发生的高峰期,虫量多,引诱剂的诱杀效果更明显。本次试验的害虫多为该地区的末代成虫,对植株的为害远没有前几代那么重,可能是最后一代虫的取食行为或者取食选择没有前几代那么强烈,当然,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
试验4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对象
供试作物:十字花科蔬菜大白菜,品种为鲁白1号。
试验对象:十字花科蔬菜害虫(棉铃虫、粘虫、地老虎、烟青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
1.2试验地点
该试验设在济南市历城区唐王镇颜家村的大白菜种植基地,大白菜移栽时间为8月下旬。示范田种植作物种类单一,管理水平较一致。试验进行中发生的夜蛾科害虫主要有甜菜夜蛾和棉铃虫,其它发生较重的害虫还有小菜蛾、银纹夜蛾、地老虎等。示范田总体面积有近100亩,适宜示范推广试验进行。对照组与处理组有一定的距离间隔,间隔在300m。
1.3试验时间及方法
1.3.1试验时间:靶标害虫成虫高峰期前2~3d。
1.3.2试验方法
处理组1:本发明实施例5制备的引诱剂+多开口式方盒诱捕器
配药方法:引诱剂与水1:1配比,然后以每100mL加入10%灭多威粉剂5g,混合均匀即可。
诱捕箱施药:田间等间距悬挂诱捕箱,每亩1~3个,高出作物顶部0.2~0.5m。每次施药每个诱捕箱加入50~100mL配制好药液,均匀平铺在诱捕箱内薄膜即可。
处理组2:粘板步骤一,取两张粘板,按中间印痕折叠,然后沿长管上端切口处插入(每张粘板两平面呈90度角);
步骤二,取短管,在切口近处圆孔挂上细长带钩铁丝,然后与带有粘板的长管对接,插入较粗铁丝将粘板固定;
步骤三,插入田地;把1小袋引诱剂挂在带钩铁丝上;并揭掉各粘板上贴膜;
步骤四,应用于比较高的作物或温室时,去掉长管,悬挂到田间即可。
空白对照组:与处理组1试验方法相同,但不添加引诱剂。
1.4调查方法、时间和次数
1.4.1调查时间和次数
处理组1:药后每天调查一次,上午10点前完成,总计调查10~15d,调查记录诱杀的害虫成虫种类和数量。
处理组2:药后每三天调查一次,总计调查25~30d,调查记录诱杀的害虫成虫种类和数量。
空白对照组:同时期每天调查一次,上午10点前完成,总计调查10~15d,调查记录诱杀的害虫成虫种类和数量。
1.4.2调查方法
试验田五点取样,每点调查1~2个诱捕器,分别记录诱捕器上诱捕害虫的种类和数量。
调查过程中,抽取害虫发生较为集中的两次调查,记录诱杀的主要靶标害虫的雌雄虫数量,计算处理组和对照组诱杀这两种害虫的雌雄比例。
防治效果(存活幼虫数)调查:分别于施药前和施药后的5d、10d、15d、20d、25d,在处理组和对照组分别随机选取5~10点(定点标记),每点调查10~20株,检查定点植株叶片上主要靶标害虫的存活幼虫数。每次调查记录数据后,移掉存活幼虫。
夜蛾科害虫为害率调查:分别于施药前和施药后的10d、20d、30d,在处理组和对照组分别随机选取5~10点(定点标记),每点调查10~20株,调查记录定点植株上主要靶标害虫的为害情况。
2结果与分析
2.1成虫诱杀效果
对照组诱杀甜菜夜蛾、小菜蛾等害虫效果理想,害虫成虫发生高峰期期间单套单日最大对甜菜夜蛾的诱虫量达21头,对小菜蛾的诱虫量最高也达到7头。对蚜虫、白粉虱、蓟马等都有很好的诱杀效果。处理组诱杀棉铃虫和其他害虫的效果也非常明显。
表15处理组和对照组诱杀大白菜田害虫诱杀成虫数量统计表
2.2新增幼虫存活数量及防治效果(每点调查10株)
表16处理组和对照组诱杀大白菜田害虫防治效果统计表
该产品用于防治成虫,以每次调查后计算的新增存活幼虫数量和对照区即非使用区的新增活虫数,以新增幼虫数的差异为防效计算依据,计算公式如下:
2.3结果分析
1、本发明制备的引诱剂是一种可以广谱诱杀蔬菜田害虫的信息素类产品,在本次试验中观察到该产品可以诱杀甜菜夜蛾、小菜蛾、棉铃虫、地老虎、银纹夜蛾、等多种害虫。对大白菜蚜虫、白粉虱、蓟马等都有很好的诱杀作用,整个大白菜生长期只使用了一次杀菌剂,大大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是无公害蔬菜生产中可大力推广应用的好产品。
2、通过对幼虫调查结果可知,和对照相比较,防治效果除第5d的较低外,其他的防治效果都在80%以上,有的还达到了90%以上,即在白菜的生长期不使用任何杀虫剂仍然能保证正常的生长和产量。
3、通过调查发现,白板对夜蛾科害虫的诱杀效果好于黄板,而黄板对蚜虫、粉虱等的防治效果较好。
4、引诱剂使用药液杀灭诱集害虫,在田间环境条件下极易挥发,夏季需要经常添加药液,使用方便性稍差,建议改进。
试验5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靶标及目标作物
目标作物:三七,植于2013年10月。
靶标害虫:斜纹夜蛾、地老虎及三七作物其它鳞翅目及鞘翅目害虫。
1.2试验面积:20亩。
1.3试验时间:2014年7月。
1.4实验地点
试验地点:昆明市石林县圭山镇苗乡三七糯依有机三七种植基地。
1.5试验药剂和方法
1.5.1试验药剂
本发明实施例6制备的引诱剂;含量:650g/L。
1.5.2试验方法
使用时间:靶标害虫成虫高峰期前2~3d。
配药方法:引诱剂与水1:1配比,然后以每L引诱剂加入微量胃毒型杀虫剂,混合均匀即可。
使用剂量:70~140mL/亩。
1.5.3使用方法
(1)设施内(即使用遮阳遮网的挡的棚内)
田间等间距悬挂诱捕箱,设置每亩3个、5个、7个三个处理,诱捕器距地面70cm高。每次施药每个诱捕箱加入80~100mL配制好药液,均匀平铺在诱捕箱内薄膜即可。
(2)设施外(即使用遮阳挡网的棚外)
等间距悬挂诱捕箱,每亩1~3个,诱捕器距地面70cm高。每次施药每个诱捕箱加入80~100mL配制好药液,均匀平铺在诱捕箱内薄膜即可。
1.6调查方法
1.6.1成虫调查
施放诱捕器后,每5d调查一次,统计各处理诱捕害虫的种类及数量,并清理干净,便于下次统计。
1.6.2幼虫调查
采用五点取样法(定点定株),每点100株,调查处理区和对照区三七植株上的幼虫数量。
1.6.3防效计算
引诱剂作用于害虫的成虫阶段,有别于传统农药。根据产品作用原理,间接采用处理区与对照区存活幼虫的数量计算防效。
计算公式如下:
2结果与分析
2.1设施内试验结果
2.1.1设施内诱捕成虫结果
表17设施内引诱剂诱捕害虫数量(头/667亩)
由表17可知,引诱剂诱捕斜害虫的量随着调查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说明引诱剂产品释放稳定且持效期较长。田间每亩施放不同数量的诱捕器对害虫诱杀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可知田间释放3个/亩即可达到较好的诱杀效果。
2.1.2设施内幼虫防治结果
表18设施内引诱剂对幼虫的影响
由表18可知,引诱剂处理区新增幼虫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区,且随着设施内诱捕器田间放置密度增加而不断减少。从防治效果看,引诱剂对设施内害虫防治效果较好,且防治效果随着诱捕器田间放置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结合表18可知,随着引诱剂对靶标成虫的控制效果越好田间新增幼虫的数量就越少,防效就越明显。
2.2设施外试验结果
表19设施外引诱剂诱捕害虫种类及数量
由表19可知,试验期间为当地斜纹夜蛾、地老虎等夜蛾科害虫高发期,随着调查时间的增加引诱剂诱捕害虫量也随之增加,规律与设施内试验结果一致,再次验证引诱剂性能稳定、持效期较长。设施外诱捕到的虫量远远大于设施内,说明设施内的三七管理水平较好,害虫得到有效控制。引诱剂对设施外害虫较好的诱杀量会降低整个区域内的虫口基数,对减少设施内害虫数量有积极影响。3药效评价
本发明制备的引诱剂随着调查时间的增加诱捕害虫量也随之增加,规说明性能稳定、持效期较长。引诱剂作用于靶标害虫的成虫阶段,能从源头上控制害虫的种群发展,大大降低田间的虫口基数,从而达到更有效的防治,不存在防治害虫不到位,农药“打不到,打不倒”的问题。试验期间,引诱剂还诱捕到大量其他鳞翅目和鞘翅目害虫,说明引诱剂杀虫谱较广,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次数。引诱剂的使用是借助物理形式,不接触作物,对三七的生产过程不产生不利影响。引诱剂性能稳定,能有效控制田间虫口基数,可减少三七生产过程中农药的使用次数,建议在中药材种植过程中推广使用。
本发明制备的引诱剂,性能稳定、持效期较长;杀虫谱较广;能同时诱杀雌、雄性成虫。本发明制备的引诱剂是一种可以广谱型引诱剂,对粘虫、豆蚀叶野螟、甜菜夜蛾、小菜蛾、棉铃虫、地老虎、银纹夜蛾等多种夜蛾科害虫都有很好诱集效果,与微量胃毒型杀虫剂配合使用时能有效诱杀夜蛾科害虫。本发明的引诱剂即可直接对作物施用又可以借助诱捕器使用,在大面积连片使用效果更佳。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夜蛾科害虫引诱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苯乙醛0.5-5份;邻甲氧基苯甲酸甲酯0.5-5份;水杨酸甲酯0.5-5份;顺式乙酸叶醇酯0.5-5份;柠檬烯0.5-5份;诱食剂0.5-20份;缓释载体10-90份;水30-8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夜蛾科害虫引诱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苯乙醛1份;邻甲氧基苯甲酸甲酯1份;水杨酸甲酯1份;顺式乙酸叶醇酯1份;柠檬烯1份;诱食剂5份;缓释载体90份;水5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夜蛾科害虫引诱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释载体为高分子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夜蛾科害虫引诱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诱食剂为氨基酸类诱食剂、甜菜碱类诱食剂、含硫化合物类诱食剂、核苷酸类诱食剂、三甲胺类诱食剂、动物及其加工副产品类诱食剂、中草药类诱食剂、植物提取物类诱食剂、香料类诱食剂、甜味剂类诱食剂和酒曲类诱食剂的一种或几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夜蛾科害虫引诱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氨基酸类诱食剂为甘氨酸、丙氨酸、谷氨酸、蛋氨酸、精氨酸、谷氨酰胺、酪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脯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丝氨酸、苏氨酸、半胱氨酸、天冬酰胺、赖氨酸、组氨酸和天冬氨酸的一种或几种。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夜蛾科害虫引诱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材料为水不溶性高分子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夜蛾科害虫引诱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不溶性高分子材料为乙基纤维素、醋酸纤维素、聚乙烯、无毒聚氯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硅橡胶、聚甲基丙烯酸酯、蜂蜡和聚乙二醇单硬脂酸酯的一种或几种。
8.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夜蛾科害虫引诱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配方量的原料苯乙醛、邻甲氧基苯甲酸甲酯、水杨酸甲酯、顺式乙酸叶醇酯和柠檬烯进行预混;
2)将步骤1)的预混料与配方量的高分子材料混合,然后进行螺旋挤压造粒;
3)将配方量的诱食剂和水与步骤2)制备的物料混合搅拌获得产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原料还包括选自染料、挥发性抑制剂、湿润剂、防腐剂、抗微生物剂和抗氧化剂一种或多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引诱剂在防治地老虎、烟青虫、棉铃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和粘虫的应用。
CN201610075196.XA 2016-02-02 2016-02-02 一种夜蛾科害虫引诱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Pending CN1056134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75196.XA CN105613495A (zh) 2016-02-02 2016-02-02 一种夜蛾科害虫引诱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75196.XA CN105613495A (zh) 2016-02-02 2016-02-02 一种夜蛾科害虫引诱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13495A true CN105613495A (zh) 2016-06-01

Family

ID=560292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75196.XA Pending CN105613495A (zh) 2016-02-02 2016-02-02 一种夜蛾科害虫引诱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13495A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22657A (zh) * 2017-03-09 2017-07-07 山西农业大学 榆木蠹蛾植物源引诱剂组合物
CN108651457A (zh) * 2018-04-27 2018-10-16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异戊醇在引诱粘虫中的应用
CN109221118A (zh) * 2018-09-21 2019-01-18 深圳沃华生物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斜纹夜蛾引诱剂组合物
CN109566614A (zh) * 2018-12-29 2019-04-05 广州瑞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棉铃虫引诱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845737A (zh) * 2019-02-25 2019-06-07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种针对烟草主要害虫的混合诱芯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9953023A (zh) * 2017-12-26 2019-07-02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种引诱剂及其在引诱棉铃虫中的应用
CN110178811A (zh) * 2019-06-17 2019-08-30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一种田间诱捕花生害虫斜纹夜蛾的方法
WO2020059548A1 (ja) * 2018-09-19 2020-03-26 大日本除蟲菊株式会社 吸収促進剤、飛翔害虫忌避香料含有組成物、及び飛翔害虫忌避製品
CN111226934A (zh) * 2020-03-20 2020-06-05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一种水杨酸甲酯寄生蜂引诱剂、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1685118A (zh) * 2020-07-09 2020-09-22 漳州市英格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草地贪夜蛾成虫引诱剂及包含引诱剂的诱捕装置
CN113812405A (zh) * 2020-12-16 2021-12-21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种小青花金龟食诱剂及其用途
CN113854288A (zh) * 2021-11-02 2021-12-31 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江西省经济作物研究所) 一种桑螟雌蛾引诱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005204A (zh) * 2022-06-26 2022-09-06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种用于防治草地贪夜蛾的食诱剂及应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74634A (en) * 1997-10-06 2000-06-13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Agriculture Feeding attractant and stimulant for adult control of noctuid and/or other lepidopteran species
CN1593131A (zh) * 2004-07-08 2005-03-16 河南农业大学 夜蛾类成虫引诱剂
CN1622753A (zh) * 2002-01-02 2005-06-01 生物环球有限公司 夜蛾吸引剂组合物
CN104322531A (zh) * 2014-10-22 2015-02-04 深圳百乐宝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小菜蛾引诱剂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74634A (en) * 1997-10-06 2000-06-13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Agriculture Feeding attractant and stimulant for adult control of noctuid and/or other lepidopteran species
CN1622753A (zh) * 2002-01-02 2005-06-01 生物环球有限公司 夜蛾吸引剂组合物
CN1593131A (zh) * 2004-07-08 2005-03-16 河南农业大学 夜蛾类成虫引诱剂
CN104322531A (zh) * 2014-10-22 2015-02-04 深圳百乐宝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小菜蛾引诱剂

Cited B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22657A (zh) * 2017-03-09 2017-07-07 山西农业大学 榆木蠹蛾植物源引诱剂组合物
CN106922657B (zh) * 2017-03-09 2019-05-31 山西农业大学 榆木蠹蛾植物源引诱剂组合物
CN109953023A (zh) * 2017-12-26 2019-07-02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种引诱剂及其在引诱棉铃虫中的应用
CN108651457A (zh) * 2018-04-27 2018-10-16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异戊醇在引诱粘虫中的应用
CN108651457B (zh) * 2018-04-27 2020-09-18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异戊醇在引诱粘虫中的应用
WO2020059761A1 (ja) * 2018-09-19 2020-03-26 大日本除蟲菊株式会社 吸収促進剤、飛翔害虫忌避香料含有組成物、及び飛翔害虫忌避製品
WO2020059548A1 (ja) * 2018-09-19 2020-03-26 大日本除蟲菊株式会社 吸収促進剤、飛翔害虫忌避香料含有組成物、及び飛翔害虫忌避製品
JPWO2020059761A1 (ja) * 2018-09-19 2021-04-30 大日本除蟲菊株式会社 吸収促進剤、飛翔害虫忌避香料含有組成物、及び飛翔害虫忌避製品
JP7042356B2 (ja) 2018-09-19 2022-03-25 大日本除蟲菊株式会社 吸収促進剤、飛翔害虫忌避香料含有組成物、及び飛翔害虫忌避製品
CN109221118A (zh) * 2018-09-21 2019-01-18 深圳沃华生物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斜纹夜蛾引诱剂组合物
CN109221118B (zh) * 2018-09-21 2020-11-27 深圳沃华生物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斜纹夜蛾引诱剂组合物
CN109566614A (zh) * 2018-12-29 2019-04-05 广州瑞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棉铃虫引诱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845737A (zh) * 2019-02-25 2019-06-07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种针对烟草主要害虫的混合诱芯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0178811A (zh) * 2019-06-17 2019-08-30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一种田间诱捕花生害虫斜纹夜蛾的方法
CN111226934A (zh) * 2020-03-20 2020-06-05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一种水杨酸甲酯寄生蜂引诱剂、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1685118B (zh) * 2020-07-09 2021-10-26 漳州市英格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草地贪夜蛾成虫引诱剂及包含引诱剂的诱捕装置
CN111685118A (zh) * 2020-07-09 2020-09-22 漳州市英格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草地贪夜蛾成虫引诱剂及包含引诱剂的诱捕装置
CN113812405A (zh) * 2020-12-16 2021-12-21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种小青花金龟食诱剂及其用途
CN113854288A (zh) * 2021-11-02 2021-12-31 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江西省经济作物研究所) 一种桑螟雌蛾引诱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854288B (zh) * 2021-11-02 2022-05-24 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江西省经济作物研究所) 一种桑螟雌蛾引诱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005204A (zh) * 2022-06-26 2022-09-06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种用于防治草地贪夜蛾的食诱剂及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13495A (zh) 一种夜蛾科害虫引诱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Gutteridge et al. Forage tree legumes in tropical agriculture
Lever Pests of the coconut palm
Kennard et al. Some fruits and nuts for the tropics
Stone et al. Fire stimulated germination: effect of burning on germination of brush seed investigated in physiological study of chamise
CN108605719A (zh) 一种香菜西花蓟马的防治方法
CN107897218A (zh) 一种提高枣树授粉率和座果率的昆虫引诱剂及应用
Ruiz et al. Agronomy of Tithonia diversifolia in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region
CN103766324B (zh) 冬枣园利用红颈常室茧蜂生物防治绿盲蝽的方法
CN105211094B (zh) 林果防虫涂抹剂、制备方法和应用
Mullahey Tropical soda apple (Solanum viarum Dunal), a biological pollutant threatening Florida
CN107333596B (zh) 一种利用东亚小花蝽防治西瓜蓟马的方法
Rahman et al. Description, bionomics and control of the giant mealybug, Drosicha stebbingi, Green (Homoptera: Coccidae)
CN107980502A (zh) 一种零农药草生火龙果种植方法
Miller Insects associated with cocoa (Theobroma cacao) in Malaya
Imms Observations on the insect parasites of some Coccidae
CN108450207B (zh) 柑桔潜叶蛾多重集成防治方法
CN107926394B (zh) 利用智利小植绥螨防治西瓜和甜瓜叶螨的方法
CN104957136A (zh) 一种菜青虫和蚜虫引诱剂及其使用方法
CN105028424A (zh) 一种粘虫和钩翅蛾引诱剂及其在荞麦盐碱地种植中的应用
CN104938486A (zh) 一种黄杨绢野螟性引诱剂和诱芯及其制备方法
CN213587239U (zh) 一种桔小实蝇的诱捕装置
CN108901736A (zh) 一种通过喷施植物提取物防治烟草种植病虫害的方法
CN105052924A (zh) 柠条尺蠖性诱剂
CN108991001A (zh) 山地芒果的虫害防治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Wang Liying

Inventor after: Lu Yanhui

Inventor after: Li Jingjing

Inventor after: Wu Kongming

Inventor after: Su Min

Inventor before: Lu Yanhui

Inventor before: Wang Liying

Inventor before: Li Jingjin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524

Address after: 518000 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 Pingshan New District Industrial Zone No. 24 San Lu Qing Lan Wilder medical electronic industrial plant No. 1 building 601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BIOGLOBAL AGRICULTURAL SCIENCE CO., LTD.

Applicant after: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Address before: 518000 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 Pingshan New District Industrial Zone No. 24 San Lu Qing Lan Wilder medical electronic industrial plant No. 1 building 601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BIOGLOBAL AGRICULTURAL SCIENCE CO., LTD.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