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12394B - 制冷系统中过渡期的制冷剂迁移控制 - Google Patents

制冷系统中过渡期的制冷剂迁移控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12394B
CN105612394B CN201380080091.8A CN201380080091A CN105612394B CN 105612394 B CN105612394 B CN 105612394B CN 201380080091 A CN201380080091 A CN 201380080091A CN 105612394 B CN105612394 B CN 1056123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container
refrigerant
way valve
refrigerating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8009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12394A (zh
Inventor
刘卫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ran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China Co Ltd
Trane International Inc
Original Assignee
Tran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China Co Ltd
Trane International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ran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China Co Ltd, Trane International Inc filed Critical Tran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China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6123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123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123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123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40Fluid line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F25B41/39Dispositions with two or more expansion means arranged in series, i.e. multi-stage expansion, on a refrigerant line leading to the same evaporat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5/00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refrigera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16Recei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04Clogg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28Means for preventing liquid refrigerant entering into the compress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21Temperatures
    • F25B2700/2111Temperatures of a heat storage receiv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frosting Systems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披露了一种容器,当热泵系统从制冷模式或除霜模式切换到加热模式时,容器容纳来自热泵系统的第一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容器可流通地设置在热泵系统的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之间。通过第一热交换器的出口端与容器的入口之间的压力差驱动制冷剂从第一热交换器流向容器。

Description

制冷系统中过渡期的制冷剂迁移控制
本文所披露的实施例总体涉及控制制冷系统中的制冷剂迁移的方法和系统,例如可用于热泵系统内。更具体地讲,所述实施例涉及控制热泵系统内的制冷剂迁移(例如当热泵系统从一种运行模式切换到另一种运行模式时热交换器内部冷凝的制冷剂液体回流到压缩机)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热泵是可逆的制冷系统,能够通过加热或冷却空间内的空气和/或提供热水或冷冻水来进行空气调节。制冷系统一般包括压缩机、一个或多个膨胀装置、和两个或更多个热交换器。热泵可以运行在制冷模式和加热模式,所述两种模式具有可逆的制冷循环。图1’示出了处于制冷模式的通常热泵1’的组成部分的示意图。在制冷模式的制冷循环中,循环制冷剂作为蒸汽进入压缩机2’。制冷剂蒸汽被压缩并作为更高温度的蒸汽从压缩机2’离开。更高温度的制冷剂蒸汽行进通过热交换器5’,所述热交换器5’充当冷凝器,与另一种流体(例如由风扇吹入穿过蒸发器5’的冷气)进行热交换,并冷却制冷剂蒸汽直到制冷剂蒸汽开始冷凝,然后通过除去额外的热量将制冷剂蒸汽冷凝成冷凝的制冷剂液体。冷凝的制冷剂液体通过膨胀装置4’,在膨胀装置4’,制冷剂液体的压力突然下降,造成一部分制冷剂液体的闪蒸和自动制冷。这导致了在较低温度和/或压力下制冷剂液体与蒸汽的混合。冷的制冷剂液体-蒸汽混合随后行进通过热交换器3’并被气化,其中热交换器3’充当蒸发器,与另一种流体例如流过蒸发器3’的水进行热交换。所得到的制冷剂蒸汽返回到压缩机2’,从而完成在制冷模式下的制冷循环。在加热模式,图1’中所示的制冷循环反向运行。也就是说,制冷剂蒸汽从压缩机2’被引向热交换器3’,所述热交换器3’充当冷凝器,而热交换器5’充当蒸发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披露的实施例涉及控制热泵系统中的制冷剂迁移的方法和系统,以便阻止例如当热泵系统从一种运行模式切换到另一种运行模式时的压缩机液塞。
当致冷系统从制冷模式切换到加热模式时,制冷系统内的制冷剂流可反向运行。在制冷模式充当冷凝器的第一热交换器仍可具有相当量的冷凝的制冷剂液体,所述冷凝的制冷剂液体在切换期间可从第一热交换器回流到制冷系统的压缩机。
在本发明所披露的实施例中,容器被设置成当热泵系统从制冷模式或除霜模式切换到加热模式时容纳来自第一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容器可流通地设置在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之间。来自第一热交换器的制冷剂通过第一热交换器的出口端与容器的入口之间的压力差来驱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容器可流通地连接至一个或多个膨胀装置。容器和膨胀装置被设置在连接热泵系统的第一和第二热交换器的流体管线上。双通阀可流通地设置在容器与第二热交换器之间,以便控制制冷剂从第一热交换器流入容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容器被设置在连接热泵系统的第一和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一流体管线上。热泵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膨胀装置,所述一个或多个膨胀装置被设置在连接第一和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二流体管线上。第一和第二流体管线可流通地彼此并联。第一和第二双通阀被设置在第一流体管线上。第一双通阀可流通地设置在第一热交换器与容器之间。第二双通阀可流通地设置在第二热交换器与容器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制冷回路包括压缩机;第一热交换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被设置成容纳来自压缩机的被压缩的制冷剂蒸汽并将所容纳的被压缩的制冷剂蒸汽冷凝成冷凝的制冷剂液体;第二热交换器;和,第一流体管线,所述第一流体管线连接第一和第二热交换器。容器可流通地设置在第一和第二热交换器之间。容器包括入口,所述入口与第一热交换器的出口流体相通。当制冷回路从制冷模式或除霜模式切换到加热模式时,容器被设置成容纳来自第一热交换器的冷凝的制冷剂液体。从第一热交换器流向容器的冷凝的制冷剂液体通过第一热交换器的出口与容器的入口之间的压力差来驱动。
在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控制制冷回路中制冷剂迁移的方法。当制冷回路处于制冷模式或除霜模式时,压缩的制冷剂蒸汽从压缩机被引向第一热交换器,以将压缩的制冷剂蒸汽冷凝成压缩的制冷剂液体。当制冷回路从制冷模式或除霜模式切换到加热模式时,在制冷回路的第一热交换器的出口与容器的入口之间产生压力差。冷凝的制冷剂液体受压力差驱动并从第一热交换器的出口被引向容器的入口。这阻止了例如当热泵系统从一种运行模式切换到另一种运行模式时第一热交换器内部的冷凝的制冷剂液体回流到压缩机。
附图说明
参见附图,其中类似的附图标记贯穿全文表示对应的部件。
图1’示出了通常的制冷系统的示意图。
图1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具有容器的热泵系统的示意图。
图1a示出了处于制冷模式或除霜模式的图1的热泵系统的示意图。
图1b示出了处于加热模式的图1的热泵系统的示意图。
图1c示出了处于过渡时期的图1的热泵系统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具有容器的热泵系统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具有容器的热泵系统的示意性侧面视图。
图3’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具有容器的热泵系统的示意性侧面视图。
图3a示出了处于制冷模式或除霜模式的图3的热泵系统的示意图。
图3b示出了处于加热模式的图3的热泵系统的示意图。
图3c示出了处于过渡时期的图3的热泵系统的示意图。
图3d示出了处于加热模式的图3的热泵系统的示意图,其中制冷剂从容器被引向第二热交换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述的实施例涉及可实施于热泵系统中的制冷系统以及控制热泵系统内制冷剂迁移的方法。
图1示出了热泵系统100,所述热泵系统100包括制冷回路110和控制制冷回路110的控制装置120。制冷回路110包括压缩机1、第一热交换器3、膨胀装置4以及第二热交换器7,所述压缩机1、第一热交换器3、膨胀装置4以及第二热交换器7相连接以形成制冷回路,例如图1’中所示的制冷回路。压缩机1包括出口1a和入口1b,连接至四通阀2。第一热交换器3包括可流通地连接至四通阀2的第一入口/出口端3a和经由流体管线12可流通地连接至膨胀装置4的第二入口/出口端3b。第二热交换器7包括可流通地连接至四通阀2的第一入口/出口端7a和经由流体管线14可流通地连接至膨胀装置4的第二入口/出口端7b。膨胀装置4可流通地设置在流体管线15上,所述流体管线15包括流体管线12和14,用于可流通地连接第一和第二热交换器3和7。控制装置120可包括例如微处理器、存储器等。
在图1的实施例中,第一热交换器3是盘管式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7是管壳式热交换器。应当理解,第一和第二热交换器3和7可以是其它类型的热交换器。
制冷回路110还包括容器5和双通阀6,串联连接并可流通地设置在第一热交换器3和第二热交换器7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双通阀6可以是例如电磁阀。在图1和图2的实施例中,容器5可流通地设置在双通阀6与膨胀装置4之间,并且双通阀6可流通地设置在容器5与第二热交换器7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容器5和双通阀6可以设置在第一热交换器3与膨胀装置4之间的流体管线12上,而容器5可以设置在双通阀6与膨胀装置4之间。应当理解,容器5和双通阀6可以串连并且设置在第一热交换器3和第二热交换器7之间的任何位置。
在图1的实施例中,容器5包括第一入口/出口端5a和第二入口/出口端5b,分别经由流体管线51和52连接至流体管线14。在图2的实施例中,容器5包括单个入口/出口端5c,经由单个流体管线53连接至流体管线14。通过流体管线53和端口5c,制冷剂可以在容器与流体管线例如流体管线14之间流通。
图1a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处于制冷模式或除霜模式的制冷回路110的示意图。在制冷运行模式下,制冷回路110实现了例如冷却空间或冷却另一种流体(例如水)。压缩机1经由出口1a排放压缩的制冷剂蒸汽经由四通阀2到第一热交换器3的端口3a。第一热交换器3包括风扇8,所述风扇8吹风以便与压缩的制冷剂蒸汽进行热交换并从制冷剂吸收热量以将制冷剂冷凝成冷凝的制冷剂液体。应当理解,第一热交换器3可采用任何类型的热交换介质,以便与从其流过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以冷凝制冷剂。
冷凝的制冷剂液体随后经由端口3b被引出第一热交换器3并被引向流体管线12和膨胀装置4。膨胀装置4将冷凝的制冷剂液体膨胀成液-气制冷剂混合物并将液-气制冷剂混合物引向流体管线14。在制冷模式,连接到流体管线12的膨胀装置4的一端相对于连接到流体管线14的膨胀装置4的另一端具有相对更高的压力。
当容器5被设置在膨胀装置4的下游位置时,容器5经由例如流体管线52和端口5b容纳来自膨胀装置4的液-气制冷剂混合物。液-气制冷剂混合物经由例如端口5a和流体管线51流出容器5。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容器5被设置在膨胀装置4的上游位置时,容器5可容纳来自第一热交换器3的冷凝的制冷剂液体,并在冷凝的制冷剂液体流过容器5时储存预定量的制冷剂。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容器5连接至流体管线,例如,经由单个流体管线53连接到流体管线14,其中制冷剂可通过流体管线53流入和流出容器5。
双通阀6打开,并且液-气制冷剂混合物通过端口7b被引入第二热交换器7。第二热交换器7通过例如吸收来自被吹入的室内空气的热量或从其流过的另一种工作流体(例如水)的热量来使液-气制冷剂混合物蒸发。因此,室内空气可被冷却以实现空间的冷却,或者另一种工作流体可被冷却。应当理解,第二热交换器7可使用任一类型的热交换介质,例如水,以便与从其流过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冷却的热交换介质可用于冷却室内空气或用于其它工艺。
除霜模式类似于上述制冷模式。在除霜模式,通过从流过其的压缩的制冷剂蒸汽吸收热量来除去第一热交换器3上的霜。压缩机1通过出口1a排放压缩的制冷剂蒸汽,该压缩的制冷剂蒸汽经由四通阀2被排放到第一热交换器3的端口3a。第一热交换器3上的霜与压缩的制冷剂蒸汽进行热交换并从制冷剂吸收热量以便将制冷剂冷凝成冷凝的制冷剂液体。通过吸收热量从第一热交换器3除去霜。
冷凝的制冷剂液体随后被引出第一热交换器3到膨胀装置4。膨胀装置4将冷凝的制冷剂液体膨胀成液-气制冷剂混合物,并将液-气制冷剂混合物引向流体管线14。双通阀6打开,液-气制冷剂混合物通过端口7b从膨胀装置4被引向第二热交换器7。第二热交换器7通过例如吸收来自热交换介质例如水的热量使液-气制冷剂混合物蒸发。制冷剂蒸汽随后通过端口7a被引出第二热交换器7并经由四通阀2被引入压缩机1的端口1b。
在除霜模式,压缩机1的端口1a处的排放压力可持续增加。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压缩机1的端口1a处的排放压力达到预设的上限P1时,控制装置120可确定制冷回路110要从除霜模式切换到加热模式。应当理解,预设的上限P1可取决于所用的具体类型的压缩机、热交换器和/或蒸发装置。还应当理解,其它参数例如制冷剂温度也可用于确定(通过控制装置120)制冷回路110是否要从除霜模式切换到加热模式。
图1b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处于加热模式的制冷回路110的示意图。在加热模式的运行中,制冷回路110实现了例如加热空间或另一种工作流体(例如水)。压缩机1通过出口1a排放压缩的制冷剂蒸汽,所述制冷剂蒸汽经由四通阀2被排向第二热交换器7的端口7a。第二热交换器7充当冷凝器,以便通过例如与室内空气或者与流过它的另一种工作流体(例如水)进行热交换将压缩的制冷剂蒸汽冷凝成冷凝的制冷剂液体。从而,可加热室内空气以实现空间的加热,或者可加热水。
冷凝的制冷剂液体通过端口7b被引出第二热交换器7进入流体管线14。双通阀6打开,冷凝的制冷剂经由流体管线51和端口5a或者经由图2中所示的流体管线53和端口5c被引入容器5。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加热模式容器5可被设置在膨胀装置4的上游,以便在加热模式比在制冷模式或除霜模式存储更多的制冷剂。
然后,来自第二热交换器7的冷凝的制冷剂液体被引向膨胀装置4。膨胀装置4将冷凝的制冷剂液体膨胀成液-气制冷剂混合物并将液-气制冷剂混合物引入流体管线12。第一热交换器3充当蒸发器,并包括风扇8,所述风扇8吹风以便与液-气制冷剂混合物进行热交换并将液-气制冷剂混合物蒸发为制冷剂蒸汽。制冷剂蒸汽随后通过端口3a被引出第一热交换器3,并经由四通阀2被引入压缩机1的端口1b。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图1b所示的加热模式,霜可能积聚在第一热交换器3上,并且由于霜的积聚可能使压缩机的端口1b处的吸入压力降低。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控制装置120确定压缩机1的吸入压力达到预定的下限时,压缩机1可被关闭,以允许制冷剂从第二热交换器7流入第一热交换器3达预定的一段时间。也就是说,制冷回路110进入了早期除霜阶段。应当理解,吸入压力的预定下限可取决于所用的具体类型的压缩机、热交换器和/或蒸发装置。还应当理解,其它参数例如制冷剂温度也可用于确定(通过控制装置120)压缩机1是否可被关闭。之后,压缩机1可以被重启,四通阀2可以被切换,而制冷回路110可以运行在除霜模式以便除去积聚的霜。也就是说,制冷回路110进入后期除霜阶段。
图1c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制冷回路110处于从图1a所示的制冷模式或除霜模式到图1b所示的加热模式的过渡期的示意图。在过渡期,冷凝的制冷剂液体被引出第一热交换器3并被存储在容器5。
当制冷回路110运行在制冷模式或除霜模式并收到来自控制装置120的指令要切换到加热模式时,膨胀装置4可完全打开,以便来自第一热交换器3的制冷剂可以无需膨胀而通过膨胀装置4。双通阀6关闭,制冷剂不能流入第二热交换器7。在制冷模式,连接到第一热交换器3的端口3b的膨胀装置4的一端相比于连接到第二热交换器7的端口7b的膨胀装置4的一端具有相对更高的压力。因此,当膨胀装置4打开并且双通阀6关闭时,在第一热交换器3的端口3b与容器5的端口5b(或图2中所示的端口5c)之间可产生压力差。来自第一热交换器的端口3b的制冷剂受压力差驱动经由端口3b流入流体管线12,通过打开的膨胀装置4,并经由流体管线52和容器5的端口5b(或经由图2中所示的流体管线53和端口5c)流入容器5。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控制装置120可以使得风扇8停止运行,以增加端口3b处的排放压力,以便增加端口3b与容器5的端口5b/5c之间的压力差并增加使制冷剂流动的驱动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控制装置120确定从制冷模式/除霜模式到加热模式的过渡已完成时,控制装置120可指示制冷回路110运行在如图2b所示的加热模式。四通阀2被切换,双通阀6打开,膨胀装置4被设置成使来自第二热交换器7的冷凝的制冷剂液体膨胀,而风扇8可被重启。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例如压缩机1的端口1a处的排放压力是否达到预定限度(例如,在除霜模式的预设的上限P1)可确定过渡期是否结束。通过例如压力传感器可测量压缩机1的端口1a处的排放压力。应当理解,排放压力的预定限度可取决于所用的具体类型的压缩机、热交换器和/或蒸发装置。还应当理解,其它参数例如制冷剂温度也可用于确定(通过控制装置120)过渡期是否结束。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缩机1的端口1a处的排放压力可以与第一热交换器3内部的制冷剂的温度相关联。
图3示出了热泵系统300,所述热泵系统300包括制冷回路31和控制制冷回路31的控制装置32。制冷回路31包括压缩机301、第一热交换器303、第一膨胀装置304、第二膨胀装置305和第二热交换器306,相连接以便运行制冷回路。压缩机301包括出口端301a和入口端301b,所述出口端301a和入口端301b连接至四通阀302。第一热交换器303包括可流通地连接至四通阀302的第一入口/出口端303a和可流通地连接至接合点350的第二入口/出口端303b。控制装置32可包括例如微处理器和存储器等。
在图3的实施例中,第一热交换器303是盘管式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306是管壳式热交换器。应当理解,第一和第二热交换器303和306可以是其它类型的热交换器。
制冷回路31还包括阀307和308,所述阀307和308被设置成控制制冷剂流过膨胀装置304、305和/或过滤器和干燥器309。阀307和308可以是例如止回阀。第二热交换器306包括可流通地连接至第一膨胀装置304的第一端口306a、可流通地连接至四通阀302的第二端口306b、以及经由阀308与过滤器和干燥器309可流通地连接至第二膨胀装置305的第三端口306c。过滤器和干燥器的配置和功能在本领域是已知的。
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膨胀装置304和305、相关联的阀307和308、以及过滤器和干燥器309被设置在流体管线362,所述流体管线362可流通地连接第一热交换器303的端口303b处的接合点350与第二热交换器306。应当理解,膨胀装置304和305、相关联的阀307和308、以及过滤器和干燥器309的组合和/或结构可能不同。膨胀装置、阀、和/或过滤器/干燥器的其它合适的组合可用于将来自第一/第二热交换器303/306的冷凝的制冷剂液体膨胀成两相(液体和蒸汽)混合物。
制冷回路31还包括容器310,所述容器310被设置在流体管线364上,所述流体管线364可流通地连接接合点350与第二热交换器306的第四端口306d。第四端口306d可被设置在例如邻近第二热交换器306的顶部部分。第一双通阀311和第二双通阀312分别串联连接至容器310,并且容器310可流通地设置在第一和第二阀311和312之间。容器310包括可流通地连接至第一双通阀311的入口端310a,和可流通地连接至第二双通阀的出口端310b。
第一双通阀311、容器310以及第二双通阀312串联连接并设置在流体管线364上。流体管线364可流通地与流体管线362并联,用于连接第一和第二热交换器303和306。在图3’所示的另一实施例中,热泵系统300’包括设置在流体管线362’上的膨胀装置304’。流体管线362’连接第一和第二热交换器303和306,并且可流通地与流体管线364并联。
在一些实施例中,容器310被设置在物理位置位于第二热交换器306处或上。
可选地,压力平衡管线313可流通地连接容器310内部的上部空间与第二热交换器306内部的上部空间,以便平衡相应上部空间的压力。压力平衡管线313可允许容器310内部的制冷剂、油和/或其它流体完全排向第二热交换器306。可选的阀313v可设置在压力平衡管线313上。当阀312关闭时,阀313v可例如通过控制装置32关闭。当阀312打开时,阀313v可以是打开的。
图3a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在制冷模式或者除霜模式的制冷回路31的示意图。在制冷模式运行中,制冷回路31实现了例如空间的冷却或另一种流体(例如水)的冷却。压缩机301通过出口301a排放压缩的制冷剂蒸汽,所述压缩的制冷剂蒸汽经由四通阀302排向第一热交换器303的端口303a。第一热交换器303包括风扇338,所述风扇338吹风以便与压缩的制冷剂蒸汽进行热交换并从制冷剂吸收热量以将制冷剂冷凝成冷凝的制冷剂液体。应当理解,第一热交换器303可使用任一类型的热交换介质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以便冷凝制冷剂。
阀307打开,并且第一双通阀311关闭。冷凝的制冷剂液体被引出第一热交换器303,通过端口303b、接合点350、阀307以及过滤器和干燥器309,进入第一膨胀装置304。膨胀装置304将冷凝的制冷剂液体膨胀成液-气制冷剂混合物,并通过端口306a将液-气制冷剂混合物引入第二热交换器306。
第二热交换器306通过例如吸收来自被吹入的室内空气的热量或来自从其流过的另一种流体的热量使液-气制冷剂混合物蒸发。因此,可冷却室内空气,以实现空间的冷却,或者可冷却其它的流体。制冷剂蒸汽通过端口306b被引出第二热交换器306,并经由四通阀302被引回压缩机的端口301b。应当理解,第二热交换器306可采用任一类型的热交换介质,例如水,与从其流过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冷却的热交换介质可用于例如冷却室内空气或者用于其它工艺。
除霜模式类似于上述制冷模式。在除霜模式,通过从所流过的压缩的制冷剂蒸汽吸收热量除去第一热交换器303上的霜。压缩机301通过出口301a排放压缩的制冷剂蒸汽,所述压缩的制冷剂蒸汽经由四通阀302排向第一热交换器303的端口303a。第一热交换器303上的霜与压缩的制冷剂蒸汽进行热交换,并从制冷剂吸收热量以便将制冷剂冷凝成冷凝的制冷剂液体。通过吸收热量从第一热交换器303除霜。
阀307打开,并且第一双通阀311关闭。冷凝的制冷剂液体被引出第一热交换器303,通过阀307以及过滤器和干燥器309并进入膨胀装置304。膨胀装置304将冷凝的制冷剂液体膨胀成液-气制冷剂混合物。液-气制冷剂混合物通过端口306a从膨胀装置304被引向第二热交换器306。第二热交换器306通过例如吸收被吹过的室内空气的热量使液-气制冷剂混合物蒸发。制冷剂蒸汽随后通过端口306b被引出第二热交换器306并经由四通阀302被引回压缩机301的端口301b。
在除霜模式,压缩机301的端口301a处的排放压力可持续增加。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压缩机301的端口301a处的排放压力达到预设的上限P1’时,控制装置32确定制冷回路31可从除霜模式切换到加热模式。应当理解,预设的上限P1’可取决于所用的具体类型的压缩机、热交换器和/或蒸发装置。还应当理解,其它参数例如制冷剂温度也可用于确定(通过控制装置32)制冷回路31是否要从除霜模式切换到加热模式。
图3b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处于加热模式的制冷回路31的示意图。在加热模式运行中,制冷回路31实现了空间的加热或者另一种流体(例如水)的加热。压缩机301通过出口301a排放压缩的制冷剂蒸汽,所述制冷剂蒸汽经由四通阀302被排向第二热交换器306的端口306a。第二热交换器306通过例如与被吹入的室内空气或者与从其流过的另一种流体(例如水)进行热交换,将压缩的制冷剂蒸汽冷凝成冷凝的制冷剂液体。因此,可加热室内空气,以实现空间的加热,或者可加热另一种流体例如水。
阀307关闭,而阀308打开。冷凝的制冷剂液体通过端口306c被引出第二热交换器306,通过阀308以及过滤器和干燥器309,并进入第二膨胀装置305。第一双通阀311关闭。
第二膨胀装置305将冷凝的制冷剂液体膨胀成液-气制冷剂混合物,并引导液-气制冷剂混合物经由接合点350进入第一热交换器303的端口303b。风扇338吹风,以便与液-气制冷剂混合物进行热交换,将液-气制冷剂混合物蒸发成制冷剂蒸汽。制冷剂蒸汽随后通过端口303a被引出第一热交换器303,并经由四通阀302被引入压缩机301的入口端301b。
图3c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处于从图3a所示的制冷模式或除霜模式到图3b所示的加热模式的过渡期的制冷回路31的示意图。在过渡期,冷凝的制冷剂液体被引出第一热交换器303并存储在容器310中。
当制冷回路31运行在制冷模式或除霜模式并收到来自控制装置32的指令切换到加热模式时,第一双通阀311打开,而第二双通阀312关闭,以允许制冷剂流入容器310。阀307、308以及膨胀装置304、305的状态可能直到切换四通阀302才改变。在制冷模式,第一热交换器303的端口303b处的制冷剂压力高于膨胀装置304或305下游的第二热交换器306处的制冷剂压力。因此,当第一双通阀311打开第二双通阀312关闭时,在第一热交换器303的端口303b与容器310的入口端310a之间可产生压力差。来自第一热交换器303的端口303b的制冷剂由压力差驱动,流过接合点350进入容器310。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控制装置32的控制,风扇338可以停止运行,以增加端口303b处的排放压力,以便增加端口303b与入口端310a之间的压力差并增加对于制冷剂流动的驱动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控制装置32确定从制冷模式/除霜模式到加热模式的过渡已完成时,图3的控制装置32可指示制冷回路31运行在图3d所示的加热模式。
如图3d所示,当制冷回路31被切换到加热模式时,四通阀302被切换,第一双通阀311关闭,第二双通阀312打开以便可流通地连接容器310到第二热交换器306,并且风扇338可被重启。存储在容器310中的制冷剂可流入第二热交换器306。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例如压缩机301的端口301a处的排放压力是否达到预定限度(例如,在除霜模式的预设的上限P1’)可确定过渡期的结束。应当理解,排放压力的预定限度可取决于所用的具体类型的压缩机、热交换器和/或蒸发装置。还应当理解,其它参数例如制冷剂温度也可用于确定(通过控制装置32)过渡期是否结束。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缩机301的端口301a处的排放压力可与第一热交换器303内部的制冷剂的温度相关联。通过例如压力传感器可测量压缩机301的端口301a处的排放压力。
图3和图3d中所示的可选的压力平衡管线313可以可流通地连接容器310内部的上部空间与第二热交换器306内部的上部空间,以平衡相应上部空间的压力。压力平衡管线313可经由控制装置32通过阀313v来控制,以允许容器310内的流体例如制冷剂和油从容器310全部排放到第二热交换器306。
应当指出,下文方面1-12中的任何一方面可以与方面13-22中的任何一方面进行组合。
1、一种制冷回路,包括:
压缩机;
第一热交换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被设置成从压缩机接收压缩的制冷剂蒸汽并将接收到的压缩的制冷剂蒸汽冷凝成冷凝的制冷剂液体;
第二热交换器;
第一流体管线,所述第一流体管线连接第一和第二热交换器;和
容器,所述容器可流通地设置在第一和第二热交换器之间;
容器包括入口,所述入口与第一热交换器的出口流体相通,并且所述容器被设置成容纳来自第一热交换器的冷凝的制冷剂液体,所述冷凝的制冷剂液体由第一热交换器的出口与容器的入口之间的压力差驱动从第一热交换器流向容器。
2、根据方面1所述的制冷回路,其中制冷回路能够工作在制冷模式、除霜模式和加热模式。
3、根据方面2所述的制冷回路,其中在从制冷模式到加热模式的过渡期或者在从除霜模式到加热模式的过渡期,容器容纳来自第一热交换管的冷凝的制冷剂液体,以便阻止第一热交换器中的冷凝的制冷剂液体回流到压缩机。
4、根据方面1所述的制冷回路,还包括双通阀,所述双通阀被设置在连接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一流体管线上,其中容器被设置在第一流体管线上,并且双通阀可流通地被设置在容器与第二热交换器之间。
5、根据方面1-4所述的制冷回路,其中容器包括连接到第一流体管线的两条流体管线。
6、根据方面1-4所述的制冷回路,其中容器包括连接至第一流体管线的单个流体管线。
7、根据方面1-4所述的制冷回路,还包括一个或多个膨胀装置,所述一个或多个膨胀装置被设置在第一流体管线上,其中容器可流通地设置在膨胀装置与双通阀之间。
8、根据方面1-4所述的制冷回路,还包括一个或多个膨胀装置,其中容器可流通地设置在第一热交换器与膨胀装置之间。
9、根据方面1所述的制冷回路,还包括第一双通阀和第二双通阀,其中第一双通阀、容器和第二双通阀可流通地串联连接并设置在第二流体管线上,第二流体管线连接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并且第二流体管线可流通地与第一流体管线并联。
10、根据方面9所述的制冷回路,其中容器物理位于高于第二热交换器的位置。
11、根据方面1-9所述的制冷回路,还包括压力平衡管线,所述压力平衡管线可流通地连接容器内的上部空间和第二热交换器内的上部空间,以平衡两者内部的压力。
12、根据方面1-9所述的制冷回路,其中容器的底部部分和第二热交换器的顶部部分通过第二双通阀可流通地连接。
13、一种控制制冷回路内制冷剂迁移的方法,包括:
将压缩的制冷剂蒸汽从压缩机引向第一热交换器,以将压缩的制冷剂蒸汽冷凝成冷凝的制冷剂液体;
在制冷回路的第一热交换器的出口和容器的入口之间产生压力差,并将冷凝的制冷剂液体从第一热交换器的出口引向容器的入口。
14、根据方面13所述的方法,其中容器被设置在连接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的流体管线处,并且一个或多个膨胀装置也被设置在流体管线处。
15、根据方面13-1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关闭可流通地设置在容器和第二换热器之间的双通阀。
16、根据方面13所述的方法,其中容器被设置在连接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一流体管线处,并且一个或多个膨胀装置被设置在连接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二流体管线处,并且第一流体管线和第二流体管线可流通地彼此并联。
17、根据方面13-1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控制设置在第一流体管线处并可流通地位于第一热交换器和容器之间的第一双通阀,和控制设置在第一流体管线处并可流通地位于第二热交换管和容器之间的第二双通阀。
18、根据方面1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冷凝的液体从第一热交换器被引入容器之后,引导容器中冷凝的制冷剂液体进入制冷回路的膨胀装置以使冷凝的液体膨胀成液-气混合物,并引导液-气混合物进入第一热交换器以使液-气混合物蒸发。
19、根据方面1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打开膨胀装置以可流通地连接第一热交换器的出口和容器的入口,并且关闭双通阀以断开容器和第二热交换器之间的流体连接,以便产生压力差。
20、根据方面13-1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打开双通阀以便可流通地连接容器和第二热交换器,预置膨胀装置以引导冷凝的制冷剂液体从容器进入制冷回路的膨胀装置以使冷凝的液体膨胀成液-气混合物,并引导两相混合物进入第一热交换器以使液-气混合物蒸发。
21、根据方面1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打开第一双通阀以便可流通地连接第一热交换器的出口和容器的入口,并关闭第二双通阀以断开容器和第二热交换器之间的流体连接,以便产生压力差。
22、根据方面13-2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关闭第一双通阀,并且打开第二双通阀,以便将冷凝的制冷剂液体排入第二热交换器。
关于上文的描述,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细节尤其是所采用的构造材料及部件的形状、大小和结构进行改动。说明书和所示的实施例应被视为仅是示例性的,本发明的真实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的宽泛含义表示。

Claims (20)

1.一种制冷回路,包括:
压缩机;
第一热交换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被设置成接收来自压缩机的压缩的制冷剂蒸汽,并将所接收到的压缩的制冷剂蒸汽冷凝成冷凝的制冷剂液体;
第二热交换器;
第一流体管线,所述第一流体管线连接第一和第二热交换器;
容器,所述容器可流通地设置在第一和第二热交换器之间;和
一个或多个膨胀装置;
其中制冷回路能够工作在制冷模式、除霜模式以及加热模式,
容器包括入口,所述入口与第一热交换器的出口流体相通,并被设置成接收来自第一热交换器的冷凝的制冷剂液体,在从制冷模式或除霜模式到加热模式的过渡期,通过第一热交换器的出口和容器的入口之间的压力差驱动冷凝的制冷剂液体从第一热交换器流向容器,并且
在加热模式,储存在容器中的制冷剂经由单条流出流体管线流出容器流向第二热交换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回路,其中在从制冷模式或除霜模式到加热模式的过渡期,容器容纳来自第一热交换器的冷凝的制冷剂液体,以便阻止第一热交换器中的冷凝的制冷剂液体回流到压缩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回路,还包括双通阀,所述双通阀被设置在连接第一和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一流体管线上,其中容器被设置在第一流体管线上,而双通阀可流通地设置在容器和第二热交换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回路,其中容器包括连接至第一流体管线的两条流体管线,所述两条流体管线之一是流出流体管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回路,其中一个或多个膨胀装置设置在第一流体管线上,其中容器可流通地设置在膨胀装置与双通阀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回路,其中容器可流通地设置在第一热交换器和膨胀装置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回路,还包括第一双通阀和第二双通阀,其中第一双通阀、容器和第二双通阀可流通地串联连接并被设置在第二流体管线上,第二流体管线连接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第二流体管线可流通地与第一流体管线并联,并且流出流体管线是第二流体管线的至少一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回路,其中容器物理位于高于第二热交换器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回路,还包括压力平衡管线,所述压力平衡管线可流通地连接容器内的上部空间和第二热交换器内的上部空间,以平衡两者内的压力。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回路,其中容器的底部部分和第二热交换器的顶部部分经由第二双通阀可流通地连接。
11.一种控制制冷回路内制冷剂迁移的方法,所述制冷回路包括一个或多个膨胀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将压缩的制冷剂蒸汽从压缩机引向第一热交换器,以便将压缩的制冷剂蒸汽冷凝成冷凝的制冷剂液体;
在从制冷模式或除霜模式到加热模式的过渡期,在制冷回路的第一热交换器的出口和容器的入口之间产生压力差,并将冷凝的制冷剂液体从第一热交换器的出口引向容器的入口;和
在加热模式,引导储存在容器中的制冷剂经由单条流出流体管线流出容器流向第二热交换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容器被设置在连接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的流体管线,并且一个或多个膨胀装置也被设置在流体管线。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关闭双通阀,所述双通阀可流通地设置在容器和第二热交换器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容器被设置在连接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一流体管线,而一个或多个膨胀装置被设置在连接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二流体管线,第一流体管线和第二流体管线可流通地彼此并联,并且流出流体管线是第一流体管线的至少一部分。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控制设置在第一流体管线并可流通地位于第一热交换器和容器之间的第一双通阀,和控制设置在第一流体管线并可流通地设置在第二热交换器和容器之间的第二双通阀。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冷凝的液体从第一热交换器被引入容器之后,引导容器中冷凝的制冷剂液体进入制冷回路的膨胀装置之一以使冷凝的液体膨胀成液-气混合物,并引导液-气混合物进入第一热交换器以使液-气混合物蒸发。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打开膨胀装置之一以便可流通地连接第一热交换器的出口和容器的入口,并且关闭双通阀以断开容器和第二热交换器之间的流体连接,以便产生压力差。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打开双通阀以便可流通地连接容器和第二热交换器,预置膨胀装置以将冷凝的制冷剂液体从容器引入制冷回路的膨胀装置以使冷凝的液体膨胀成液-气混合物,并引导两相混合物进入第一热交换器以使液-气混合物蒸发。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打开第一双通阀以便可流通地连接第一热交换器的出口和容器的入口,和关闭第二双通阀以断开容器和第二热交换器之间的流体连接,以便产生压力差。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关闭第一双通阀,并打开第二双通阀,以将冷凝的制冷剂液体排入第二热交换器。
CN201380080091.8A 2013-08-09 2013-08-09 制冷系统中过渡期的制冷剂迁移控制 Active CN1056123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3/081154 WO2015018054A2 (en) 2013-08-09 2013-08-09 Transitional refrigerant migration control in refrigeration system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12394A CN105612394A (zh) 2016-05-25
CN105612394B true CN105612394B (zh) 2019-04-30

Family

ID=524619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80091.8A Active CN105612394B (zh) 2013-08-09 2013-08-09 制冷系统中过渡期的制冷剂迁移控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12394B (zh)
DE (1) DE112013007326T5 (zh)
GB (1) GB2533230B (zh)
WO (1) WO2015018054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267130B1 (en) * 2015-03-04 2019-10-0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155140A (en) * 1979-05-22 1980-12-03 Hattori Kiyoshi Refrigerating plant
JP2697487B2 (ja) * 1992-05-29 1998-01-1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の運転制御装置
JPH08152231A (ja) * 1994-11-28 1996-06-11 Sanyo Electric Co Ltd 冷凍装置
JP2001091063A (ja) * 1999-09-20 2001-04-06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空気調和機
JP2002318039A (ja) * 2001-04-20 2002-10-31 Hitachi Ltd 空気調和機
JP4848608B2 (ja) * 2001-09-12 2011-12-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媒回路
JP4280561B2 (ja) * 2003-06-11 2009-06-17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4734161B2 (ja) * 2006-04-19 2011-07-27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及び空気調和機
US9163862B2 (en) * 2010-09-16 2015-10-20 Trane International Inc. Receiver fill valve and control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018054A2 (en) 2015-02-12
GB201601629D0 (en) 2016-03-16
DE112013007326T5 (de) 2016-07-28
GB2533230B (en) 2020-06-17
WO2015018054A3 (en) 2017-01-19
GB2533230A (en) 2016-06-15
CN105612394A (zh) 2016-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739592U (zh) 连续制热的空调系统
CN106415153B (zh) 制冷循环装置
CN104736948B (zh) 空调装置
CN105593610B (zh) 热泵系统及热泵式供热水机
CN107923681B (zh) 空调装置
KR100186526B1 (ko) 히트 펌프의 적상 방지장치
CN105874282B (zh) 空调装置
CN105723168A (zh) 空调装置
JP4375171B2 (ja) 冷凍装置
JP2008520945A (ja) 水の加熱を伴う冷媒システム
CN102549356A (zh) 具有改进的热回收特征的热泵冷却器
CN106958889B (zh) 空气调节装置
CN107655233A (zh) 空调器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7214503U (zh) 空调器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9511272A (zh) 热泵装置
JP4363997B2 (ja) 冷凍装置
CN102378883A (zh) 制冷循环装置
CN109844425A (zh) 热泵利用设备的室内机和具备该室内机的热泵利用设备
CN106996657A (zh) 空气调节器
JP6057871B2 (ja) ヒートポンプシステム、及び、ヒートポンプ式給湯器
CN106796045A (zh) 空气调节装置
CN110325802A (zh) 制冷循环装置
CN106556067A (zh) 二管制多联机的室内机组件和具有其的二管制多联机
CN106979628A (zh) 空气调节器及空气调节器的冷却贮液器
CN105612394B (zh) 制冷系统中过渡期的制冷剂迁移控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