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10785A - 网络系统及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网络系统及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10785A
CN105610785A CN201510778589.2A CN201510778589A CN105610785A CN 105610785 A CN105610785 A CN 105610785A CN 201510778589 A CN201510778589 A CN 201510778589A CN 105610785 A CN105610785 A CN 1056107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device
information
server unit
data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7858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10785B (zh
Inventor
川上真辅
栗林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m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m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22181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57531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Omron Corp filed Critical Omr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6107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107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107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107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04L12/189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in combination with wireless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6Generation of reports
    • H04L43/065Generation of reports related to network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2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 H04L67/025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for remote control or remote monitoring of appl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7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distributed storage of data in networks, e.g. transport arrangements for network file system [NFS], storage area networks [SAN] or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22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comprising specially adapte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devices or network re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40Support for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5/403Arrangements for multi-party communication, e.g. for confer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4Presence management, e.g. monitoring or registration for receipt of user log-on information, or the connection status of the us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 Testing And Monitoring For Control System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期望在从远程地进行维护的场景中能将装置自身的动作状况与表示装置的工作状况的信息一起由多人共享的系统。网络系统具备:至少一个终端装置;控制装置,其控制机器;以及服务器装置,其从经由网络而连接的终端装置以及控制装置中的至少一者接收包含图像以及声音中的至少一者的数据,并将接收到的该数据传送至与该数据的发送源不同的装置。控制装置具备:控制部,其执行控制运算;以及通信部,其将表示作为控制对象的机器的工作状况的数据发送至服务器装置。终端装置具备显示部,该显示部显示与服务器装置连接的其他终端装置的状况,并显示由控制装置控制的机器的工作状况。

Description

网络系统及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含对控制对象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的网络系统以及该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经由网络访问在远程地工作的装置的信息的系统是公知的。使用这样的系统的目的在于,在装置的异常动作或故障发生的情况下,从远程地确定其原因,并支援恢复。
例如,JP特开2009-258983号公报(专利文献1)公开了面向数值控制装置的远程维护系统。该远程维护系统在设置于数值控制装置的显示装置中使工作机器的动作状态显示于显示装置,并将该显示装置的画面显示数据经由互联网线路发送至远程维护用的计算机。远程维护用的计算机显示画面显示用的数据,并基于该显示来控制数值控制装置。
另外,JP特开2010-039565号公报(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系统,其由如下装置构成:数据收集装置,其收集来自设备的数据并发送至服务器装置;服务器装置,其接收并存放从数据收集装置发送来的数据;以及终端装置,其访问服务器装置并接收数据。通过采用这样的构成,从而无需从终端装置直接访问数据装置而能担保安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9-258983号公报
专利文献2:JP特开2010-039565号公报
在上述现有技术中,虽能访问表示装置所具有的工作状况等信息,但不能将表示装置所具有的工作状况的信息以及表示装置自身的动作状况的信息合起来共享。另外,多个终端不能同时对表示装置所具有的工作状况的信息以及表示装置自身的动作状况的信息进行访问。
故而,期望如下的系统:在从远程地进行维护的场景中,将装置自身的动作状况与表示装置的工作状况的信息一起由多人共享。
发明内容
遵照本发明的一局面的网络系统具备:至少一个终端装置;控制装置,其控制机器;以及服务器装置,其从经由网络而连接的终端装置以及控制装置中的至少一者接收包含图像以及声音中的至少一者的数据,并将接收到的该数据传送至与该数据的发送源不同的装置。控制装置具备:控制部,其执行控制运算;以及通信部,其将表示作为控制对象的机器的工作状况的数据发送至服务器装置。终端装置具备显示部,该显示部显示与服务器装置连接的其他终端装置的状况,并显示由控制装置控制的机器的工作状况。
优选地,控制装置具备存储部,该存储部存放设定信息,该设定信息用于定义能对由服务器装置保存的各数据进行访问的用户,服务器装置遵照来自控制装置的设定信息,来限制能对保存的数据进行访问的用户。
根据本构成,能由控制装置管理对多个用户各自赋予的访问级别,由此,能限制通信或通知目的地。
优选地,控制装置在检测到预先注册的异常发生时,开始对服务器装置的网络连接。
根据本构成,控制装置能在异常的发生时进行通知,因此能实现更迅速的应对。
优选地,控制装置具备存储部,该存储部存放设定信息,该设定信息用于将从作为控制对象的机器收集的输入输出信息与属性信息建立关联。控制装置检索是否存在与从服务器装置传送的消息中所含的文本对应的属性信息,并在能检索到与该文本对应的属性信息时,将与检索到的该属性信息对应的输入输出信息发送至服务器装置。
根据本构成,不用预先编程,就能访问控制装置内的任意的数据。
遵照本发明的另一局面,提供对机器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具备:通信部,其能与服务器装置以及至少一个终端装置进行网络连接;以及控制部,其执行控制运算。服务器装置从经由网络而连接的终端装置以及控制装置中的至少一者接收包含图像以及声音中的至少一者的数据,并将接收到的该数据传送至与该数据的发送源不同的装置,通信部将表示作为控制对象的机器的工作状况的数据发送至服务器装置。
优选地,控制装置还具备存储部,该存储部存放设定信息,该设定信息用于将从作为控制对象的机器收集的输入输出信息与属性信息建立关联,控制装置检索是否存在与从服务器装置传送的消息中所含的文本对应的属性信息,并在能检索到与该文本对应的属性信息时,将与检索到的该属性信息对应的输入输出信息发送至服务器装置。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实现在从远程地进行维护的场景中将装置自身的动作状况与表示装置的工作状况的信息一起由多人共享的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维护系统的构成例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的构成例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的软件上的构成例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服务器装置的构成例的示意图。
图5A~图5B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维护系统向终端装置提供的画面例的图。
图6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维护系统中所使用的变量管理信息的数据结构例的图。
图7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维护系统中所使用的用户管理信息的数据结构例的图。
图8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维护系统中所使用的画面构成信息的数据结构例的图。
图9A~图9C是将与图8所示的画面构成信息对应的画面要素分别表示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维护系统中的控制装置的启动时的处理过程的图。
图11是表示图10的步骤S122所示的消息接收处理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图10的步骤S124所示的变量信息更新处理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图10的步骤S108所示的会话建立监视模式下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维护系统中所使用的数据对象格式的一例的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维护系统,100控制装置,102、202处理器,104芯片组,106、204主存储器,108闪速存储器,110系统程序,112用户程序,112A时序程序,112B运动程序,116、212网络控制器,118存储卡接口,120存储卡,122内部总线控制器,124现场总线控制器,126、128I/O单元,150设定信息,152变量管理信息,154用户管理信息,156画面构成信息,160管理程序,182调度管理模块,184变量控制模块,186系统信息,190变量监视程序,192变量附加信息检索程序,194设定信息控制程序,196电子会议通信程序,200服务器装置,206硬盘,208显示器,210输入部,214内部总线,222会议运营程序,300终端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针对图中的同一或相当部分,赋予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网络的一例,以维护系统1进行说明。该“维护系统”这一用语旨在表现该系统的主要使用形态,但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限于该用语的范围,应该基于权利要求的范围的记载而被合理解释。
<A.维护系统1的构成>
首先,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维护系统1的构成。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维护系统1的构成例的示意图。参照图1,本实施方式的维护系统1包含:对机器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100、服务器装置200以及至少一个终端装置300-1,300-2,300-3,…(以下,有时也总称为“终端装置300”。)。
控制装置100例如是称为PLC(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的产业用的控制器,对未图示的各种机器(制造装置、机器人、显示器等)进行控制。作为控制装置100进行的机器的控制,使用传感器等从机器侧获取需要的信息,遵照由控制装置100执行的程序,使用这些被输入的信息来执行预先规定的控制运算,计算控制输出,并将计算出的控制输出赋给对象的机器(典型地,致动器)。
本实施方式的维护系统1具有能实时共享各种数字信息(多媒体信息)的电子会议系统。服务器装置200提供该电子会议系统。更具体而言,服务器装置200从经由网络而连接的终端装置300以及控制装置100中的至少一者接收包含图像以及声音中的至少一者的数据,将该接收到的数据永久地或临时地保存,并传送至与该数据的发送源不同的装置。数据的传送能使用任意的方法来实现。即,对于网络连接着的全部装置,服务器装置200既可以采用多播或广播的方法,也可以由服务器装置200保存共享对象的数据,并由网络连接着的各装置来访问该保存的数据。此外,在电子会议系统有效化的期间,可以由服务器装置200一维保存数据以能在多个装置间共享,但从安全的观点出发,优选在电子会议系统无效化(结束)时,自动删除该共享的数据。
作为电子会议系统的典型例,图1中例示Web会议系统,但只要是能在控制装置100以及1个或多个终端装置300之间共享数字信息的构成,则无论采用哪种形态或名称的系统均可。例如,既可以采用称为“电视会议系统”的系统,也可以在将来新系统实用化的情况下,采用该系统。另外,电子会议系统既可以在仅特定的用户能访问的私人网络上提供,也可以在互联网等公共网络上提供。无论在哪种情况下,均优选使用密码等来进行对用户的访问限制。
进而,可以将多个网络系统组合利用。如后所述,本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100能响应于任一用户所投放的消息,执行需要的处理,实现互动式的行为。故而,例如还能利用聊天系统、MMS(MultimediaMessagingService;多媒体短信服务)等系统。
在本实施方式的维护系统1中,控制装置100能像用户那样参加电子会议系统。即,若从某终端装置300的用户来看,控制装置100与别的终端装置300(或,该别的终端装置300的用户)同样,呈现为1人的用户。此外,通过使用虚拟化技术,控制装置100还能像多个用户那样行动。
终端装置300的各用户与控制装置100之间也能交换电子数据,以能与其他终端装置300的用户之间交换(共享)电子数据。更具体而言,控制装置100将具有的各种信息发送至电子会议系统,并接收从与电子会议系统连接的任一终端装置300发来的信息(指令)等。作为典型的安装形态,服务器装置200收集来自参加电子会议系统的各装置(控制装置100和/或终端装置300)的信息,并根据来自这些装置的要求,发送或传送收集完毕的信息。
在本实施方式的维护系统1中,在控制装置100与服务器装置200和/或终端装置300之间,能进行互动式的维护活动。
此外,控制装置100对控制对象的装置进行控制,需要防止来自外部的不正当的访问等。故而,在本实施方式的维护系统1中,根据参加电子会议系统的装置(或者,用户)的类别、属性等,能限制可共享的信息的内容、信息可共享的范围等。
作为一例,图1中示出控制装置100保存用于对本实施方式的电子会议系统进行适当的设定的设定信息150的构成例。更具体而言,控制装置100保存有变量管理信息152、用户管理信息154以及画面构成信息156作为设定信息150的一例。这些设定信息150的内容典型地,由控制装置100的管理者/所有者等根据状况来预先决定。更具体而言,设定信息150包含与参加电子会议系统的终端装置300有关的信息以及与使用终端装置300的用户有关的信息。
尽管图1中示出控制装置100将设定信息150全部保存的构成例,但这些设定信息150的一部分或全部也可以由其他装置保存。例如,在多个控制装置100参加电子会议系统那样的构成例中,既可以是任1个控制装置100将设定信息150全部保存,也可以是多个控制装置100将设定信息150分别部分地保存。或者,也可以是服务器装置200或任一终端装置300将设定信息150的一部分或全部进行保存。以下,作为典型例,以控制装置100保存设定信息150的形态为主体来进行说明。
<B.控制装置100的构成>
接下来,说明控制装置100的构成。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100的构成例的示意图。参照图2,控制装置100通过由处理器执行预先安装的程序,来实现对控制对象的控制。更具体而言,控制装置100包含: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或MPU(Micro-ProcessingUnit;微处理器)等处理器102、芯片组104、主存储器106、闪速存储器108、网络控制器116、存储卡接口118、内部总线控制器122以及现场总线控制器124。
处理器102读出闪速存储器108中所存放的系统程序110以及用户程序112,并在主存储器106中展开并予以执行,来实现对控制对象的控制。即,处理器102通过与主存储器106以及闪速存储器108协作,来实现用于执行控制运算的控制部。
系统程序110包含用于提供数据的输入输出处理或执行定时控制等控制装置100的基本功能的命令代码。用户程序112对应于控制对象而被任意设计,包含用于执行时序控制的时序程序112A以及用于执行运动控制的运动程序112B。
芯片组104通过控制各部,来实现控制装置100整体上的处理。内部总线控制器122是控制装置100与通过内部总线而连结的I/O单元126交换数据的接口。现场总线控制器124是控制装置100与通过现场总线而连结的I/O单元128交换数据的接口。内部总线控制器122以及现场总线控制器124获取向对应的I/O单元126以及128分别输入的控制状态值,并将处理器102的运算结果作为控制指令从对应的I/O单元126以及128分别输出。
存储卡接口118构成为能装卸存储卡120,能对存储卡120写入数据,并从存储卡120读出数据。
网络控制器116通过各种有线/无线网络来控制数据的交换。在本实施方式的维护系统1中,通过网络控制器116,与电子会议系统之间交换数据。即,网络控制器116相当于能与服务器装置200以及至少一个终端装置300进行网络连接的通信部。
闪速存储器108进而保存用于实现本实施方式的维护系统1的设定信息150以及管理程序160。关于设定信息150,如参照图1进行说明,包含变量管理信息152、用户管理信息154以及画面构成信息156等。管理程序160基于设定信息150等信息,来控制与电子会议系统之间的数据的交换。
此外,可以将控制装置100执行程序而提供的功能的一部分或全部安装为专用的硬件电路。
接下来,说明用于实现控制装置100所提供的功能的软件构成。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100在软件上的构成例的示意图。参照图3,控制装置100通过在闪速存储器108(图2)中展开所安装的程序等并由处理器102予以执行,来实现图3所示的软件上的构成。
更具体而言,控制装置100包含OS(OperatingSystem;操作系统)180、调度管理模块182、变量控制模块184、系统信息186、用户程序112、变量监视程序190、变量附加信息检索程序192、设定信息控制程序194、电子会议通信程序196以及设定信息150,来作为软件上的构成。
OS180在控制装置100上提供程序的执行环境,或执行系统维持所需的各种处理。
调度管理模块182管理用户程序112在适当的定时的启动。变量控制模块184负责基于控制装置100的资源控制。变量控制模块184执行资源控制的结果被反映至系统信息186。
设定信息150如后所述,是变量、用户、画面构成管理的数据库。
电子会议通信程序196进行与电子会议系统(服务器装置200)的会话建立/通信。
变量监视程序190针对每个任务周期来监视变量,检查是否有任一个通知条件符合。
变量附加信息检索程序192从由电子会议系统发送来的消息中所含的关键字之中检索与变量相关联的附加信息。
设定信息控制程序194检查是否被电子会议系统要求了各种设定信息150的更新,并进行现实的更新处理。
在系统信息186中存放电子会议系统的种类或通信协议等信息。
此外,图3中仅示出软件构成的一实现例,能采用任意的安装形态。
<C.服务器装置200以及终端装置300的构成>
接下来,说明服务器装置200以及终端装置300的构成。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服务器装置200的构成例的示意图。参照图4,服务器装置200是具有通用的架构的计算机。服务器装置200通过由处理器执行预先安装的程序,来实现后述那样的各种处理。
服务器装置200包含:CPU或MPU等处理器202、主存储器204、硬盘(HDD)206、用于向用户提示信息的显示器208、键盘或鼠标等输入部210、以及用于与其他装置之间交换数据的网络控制器212。这些部件经由内部总线214彼此以可数据通信的方式进行连接。硬盘206保存用于提供服务器装置200中的基本的程序的执行环境的OS(OperatingSystem)220以及用于提供电子会议系统的会议运营程序222。这些程序由主存储器204读出,并由处理器202执行。
针对终端装置300,基本上采用与服务器装置200类似的构成。但在硬盘中,与服务器装置200不同,无需安装会议运营程序222,取而代之地,安装用于访问服务器装置200的程序(典型地,浏览器应用等)。
另外,关于终端装置300,既可以是通用的个人计算机,也可以是可移动式的设备(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
此外,可以将服务器装置200以及终端装置300执行程序而提供的功能的一部分或全部安装为专用的硬件电路。
<D.使用例>
接下来,为了使本实施方式的维护系统1的便利性的理解容易,说明典型的使用例。
再次参照图1,设想了本实施方式的维护系统1对维护位于远程地的装置的业务进行支援。在这样的位于远程地的装置(典型地,工厂)的维护中,优选除了维护该工厂的企业的现场作业者或管理者之外,向工厂交纳装置的装置供应商等的用户也进行连接。即,作为针对本实施方式的维护系统1的典型的使用形态,设想如下形态:除了属于拥有/保持装置的组织的用户以外,参与立案等对该装置更熟悉的用户(但不属于该装置的拥有者的组织)也共享基本相同的信息,从而在某装置的异常动作或故障等发生的情况下,大家互相提出各自的见解,以快速解决问题。
如后所述,装置供应商的用户对交纳的装置本身负有责任,但不参与工厂的运营本身,与属于拥有工厂的组织的用户相比较,仅被提供更受限的信息。即,在本实施方式的维护系统1中,能在参加电子会议系统的各用户之间交互地共享信息,但同时也能根据需要,对各用户可访问的信息进行限制。作为这样的访问管理的一手法,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各用户和/或各信息设定“访问级别”,并基于该“访问级别”,在某用户想要访问某信息时,判断是否许可该访问。
在图1所示的维护系统1的构成例中,终端装置300-1由拥有工厂的用户的管理者使用,终端装置300-2由装置供应商的用户使用。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维护系统1向终端装置300提供的画面例的图。图5A示出在终端装置300-1上所提供的画面例,图5B示出在终端装置300-2上所提供的画面例。
参照图5,在终端装置300上所提供的画面中,选择性地显示用户列表410、相机窗口420、对象窗口430以及桌面对象440等画面要素,其中,用户列表410能确认用户的状态,相机窗口420示出来自设置于现场的相机的图像421,对象窗口430对保存在共享服务器或电子会议系统上的对象431(装置手册这样的各种文档等)进行显示,桌面对象440示出其他用户所使用的终端装置300上的状态。能在各用户的终端装置300上显示的画面要素取决于对使用各终端装置300的用户所分配的访问级别。
此外,相机窗口420中显示的图像421可以是由现场作业者等使用的终端装置300-3(典型地,便携式终端)所摄像得到的任意场所的图像。通过(相互)显示桌面对象440,来使信息共享进一步容易化。
例如,在用户列表410中,显示有正在使用终端装置300-1以及300-2(即,已登录(login)电子会议系统)的用户即“铃木”以及“佐藤”的状态(属性信息以及表示“连接中”这样的工作状况的信息),各用户一看就能识别出对方侧已登录同一电子会议系统。进而,在电子会议系统中,控制装置100作为虚拟的用户登录,在用户列表410中,将控制装置100的状态(属性信息以及表示“工作中”这样的工作状况的信息)与表示真正的用户的状态的信息排列起来显示。
即,控制装置100的通信部将表示作为控制对象的机器的工作状况的数据向服务器装置200发送。而且,终端装置300具有显示器(显示部),该显示器不仅显示与服务器装置200连接的其他终端装置300的状况,还显示由控制装置100控制的机器的工作状况。
另外,关于相机窗口420,仅在终端装置300-1的画面上进行显示,并不在终端装置300-2的画面上进行显示。这是由于,相机窗口420内的图像421可能属于工厂的工作状况一类的一种营业秘密,且对于装置供应商的用户所执行的维护作业而言并非直接需要的信息,因此被预先设定为不对装置供应商的用户进行提供。
在本实施方式的维护系统1中,控制装置100能像用户那样行动,因此例如在控制装置100的控制对象的任一者中发生了某种异常动作或故障的情况下,还能通过电子会议系统向参加的用户发送用于通知该内容的消息。或者,若参加电子会议系统的任一用户向控制装置100发送消息,则还能提取该消息中包含的关键字等,并执行与该提取出的关键字相应的应答。如此,在用户与控制装置100之间,能提供包含双向的信息交换在内的互动式的环境。
<E.设定信息150的数据结构>
接下来,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维护系统1中所使用的设定信息150的数据结构的一例。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100保存有设定信息150,在控制装置100与电子会议系统连接之际,通过将设定信息150送至(上传)服务器装置200,来将电子会议系统安装成预先设定的状态。
(e1:变量管理信息152)
图6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维护系统1中所使用的变量管理信息152的数据结构例的图。参照图6,变量管理信息152确定:控制装置100向电子会议系统发送信息的条件、要发送的信息的类别等。由变量管理信息152管理的变量包含:用户创建的程序的变量(以下,称为“用户变量”。)以及控制装置100作为系统所保存的变量(以下,称为“系统变量”。)。用户变量不仅包含用户自身创建的变量,还能包含与连接于控制装置100的I/O单元126之间的I/O的分派信息等。即,控制装置100存放变量管理信息152来作为用于将从作为控制对象的机器收集的输入输出信息(I/O数据)与属性信息建立关联的设定信息。
更具体而言,变量管理信息152按每个用户变量,将ID1521、变量名1522、值1523、通知条件1524、1525以及附加信息1526作为组成部分(component)进行规定。
在ID1521,存放用于唯一确定各用户变量的识别信息/识别编号。在变量名1522,存放按照用户一见就能把握各用户变量是怎样内容的方式进行设定的别名。
关于通知条件,存放若在控制装置100中发生某事件则向电子会议系统发送消息的条件。该通知条件1524、1525能由用户任意设定变更,且能设定多个条件。更具体而言,通知条件1524、1525作为通知型、条件式、通知目的地、通知级别等的组成部分而构成。
通知条件1524当中的通知型用于决定通知定时,具体而言,作为通知型,表示定期进行通知的周期、以及以满足对应的条件为契机进行通知的事件是可选的。图6所示的变量管理信息152的值1523是由定期判断是否满足对应的条件的周期(时间间隔)所示出。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示出设定了以毫秒为单位的整数值的例子。
作为表示通知条件1524当中的条件式,示出设想了真/伪的返回值的运算式的例子。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以2项运算式为最小单位。作为操作符,使用监视对象变量或常量值以及各种运算符(例如,==,!=,>=,<=,>,<,/,%,&&,||)来设定。此外,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若在条件式中设定“NULL”(空),则在对应的值变化的情况下成为真,并执行对应的处理。
通知条件1524内的通知级别被设定表示通知的优先级的整数值,数值大,但被设定为更高级别。
通知条件1524内的通知目的地使用在用户管理信息154(后述)中定义的ID来设定。该通知目的地还能指定多个。
在附加信息1526中,除了与用户程序112参照的变量有关的评论、以及与系统预先准备的变量有关的评论之外,还能任意追加多个评论。
在控制对象中发生了符合以上那样的变量管理信息152的事件的情况下,控制装置100将对应的信息经由电子会议系统而发送至指定的通知目的地。
(e2:用户管理信息154)
图7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维护系统1中所使用的用户管理信息154的数据结构例的图。参照图7,用户管理信息154确定能对电子会议系统连接(登录)的用户。即,控制装置100存放作为设定信息的用户管理信息154,该设定信息用于定义能访问由服务器装置200保存的各数据的用户。然后,通过从控制装置100向服务器装置200给出用户管理信息154,服务器装置200来执行访问管理。也就是,服务器装置200遵照来自控制装置100的设定信息(用户管理信息154),来限制能对保存的数据进行访问的用户。
更具体而言,用户管理信息154按每个用户来规定ID1541、用户名1542、附加信息1543、邮件地址1544、密码1545以及访问级别1546作为组成部分。
关于ID1541,存放用于唯一确定各用户的识别信息/识别编号。在用户名1542,存放被设定为一见就能把握各用户的别名。用户名1542例如用于用户列表410(图5)中的各用户的显示。在附加信息1543中存放有与各用户有关的信息,且将该与各用户有关的信息与对应的用户名1542的内容一起进行显示。
用户名1542(或,邮件地址1544)以及密码1545在各用户对电子会议系统进行访问之际使用。即,这些信息是各用户向电子会议系统进行登录时的认证手续中使用的信息。此外,关于密码1545,以加密方式存放,在电子会议系统(服务器装置200)执行各用户的认证处理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解密。
访问级别1546是表示对应的用户可访问的信息的级别的值(典型地,使用原始的整数值),在本实施方式中,其值越大级别越高(也可以安装为值越小,级别越高)。
此外,关于管理各组成部分的控制装置100自身,也在用户管理信息154中注册,且其访问级别最大(基本上,被设定为完全访问权。)。
(e3:画面构成信息156)
图8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维护系统1中所使用的画面构成信息156的数据结构例的图。参照图8,画面构成信息156定义能在各用户的终端装置300上显示的画面要素。
更具体而言,画面构成信息156按每个画面要素来规定ID1561、名称1562、URI(UniformResourceIdentifier;统一资源标识符)1563以及访问级别1564作为组成部分。
ID1561被存放用于唯一确定各画面要素的识别信息/识别编号。在名称1562,存放被设定为一见就能把握各画面要素的别名。关于URI1564,存放对应的画面要素的源所在的位置。即,各画面要素基于对应的画面构成信息156中所记述的链接信息,来动态地构筑其内容。
访问级别1564是表示对应的用户可访问的信息的级别的值(典型地,使用原始的整数值),在本实施方式中,其值越大则级别越高(也可以安装为值越小则级别越高)。访问级别1564是用于控制针对对应的内容物的访问管理的程序有关的访问级别1564。仅被赋予了与访问级别1564相同或比访问级别1564高一些的访问级别的用户能访问该程序。如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维护系统1中,使用各用户以及画面要素中所设定的访问级别的值,来实现访问控制。
图9是将与图8所示的画面构成信息156对应的画面要素分别表示的示意图。图9A中示出用户列表410,图9B中示出相机窗口420,图9C中示出对象窗口430。这些画面要素的一部分或全部选择性地在各用户的终端装置300上提供。
<F.维护系统1内的动作>
在本实施方式的维护系统1中,控制装置100、服务器装置200、终端装置300按如下方式动作。
控制装置100按每个任务周期来监视变量(用户变量和/或系统变量)的值,在监视对象的变量的值满足预先设定的通知条件1524(条件式)时,向服务器装置200进行通知。服务器装置200遵照与所满足的通知条件1524对应的通知目的地的收件人列表,来发送邮件。
控制装置100在电子会议系统中监视用户间所交换的消息。然后,若在监视的消息中存在与变量的附加信息一致的内容,则控制装置100向服务器装置200进行通知。
与电子会议系统连接的用户使用用户管理信息154中所设定的用户名1542(或,邮件地址1544)以及密码1545来进行登录。
服务器装置200构成与用户的访问级别相应的画面,用户能阅览与自身的访问级别相应的画面(参照图5)。
与电子会议系统连接的用户能在电子会议系统上共享自身的桌面画面、来自终端装置300的相机的图像。将能阅览该共享画面的用户仅设为满足共享源的用户的访问级别的用户。
具有与控制装置100同等访问级别的用户能在电子会议系统上更新设定信息150。
控制装置100在启动时细查设定信息150的内容,在发生了某种矛盾的情况下,进行作为PLC功能的错误设定。或者,控制装置100细查从电子会议系统设定的设定信息150的更新内容,在发生了某种矛盾的情况下,执行错误响应,不更新设定信息150。
可以将控制装置100的状态显示用的变量名设为变量管理信息152的预留变量名。例如,能将变量名设定为“PLC_Status”。在此情况下,能将该变量的值设为字符串而显示于电子会议系统的用户列表410(图5)。
关于电子会议系统内的通信(控制装置100、服务器装置200、终端装置300的间的通信),与各种电子会议系统对应,因此优选控制装置100能对应多个通信协议(包含认证处理以及加密处理)。
此外,优选使通信协议的内容、后述的数据对象格式的语言、电子会议系统的种类、用户管理信息154的密码的加密方法等存放在控制装置100的系统信息中,并能由管理者进行设定。
<G.维护系统1内的处理过程>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维护系统1中的典型的处理过程。
(g1:控制装置100的启动时)
在本实施方式的维护系统1中,以控制装置100的启动为触发,建立与电子会议系统的连接。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维护系统1中的控制装置100的启动时的处理过程的图。在图10中,示出控制装置100从启动起到转移至通常模式(PLC运行模式)的整体处理过程。
参照图10,在电源接通时,或者,指示运行开始时,控制装置100判断设定信息150是否输入完毕(步骤S100)。若设定信息150未输入完毕(步骤S100中“否”),则控制装置100等待设定信息150的输入。此时,可以以某种方法向用户通知还未输入设定信息150。
若设定信息150已输入完毕(步骤S100中“是”),则控制装置100开始启动处理(步骤S102)。然后,控制装置100与服务器装置200之间进行会话建立的过程(步骤S104)。控制装置100判断是否通过该过程而建立了会话(步骤S106)。若会话未建立(步骤S106中“否”),则控制装置100向后述的会话建立监视模式转移(步骤S108)。关于会话建立监视模式中的处理,参照图13进行详述。
若会话已建立(步骤S106中“是”),则控制装置100检查输入完毕的设定信息150的内容,并判断该设定内容中是否存在不匹配(步骤S110)。
若输入完毕的设定信息150的设定内容中存在不匹配(步骤S110中“是”),则控制装置100停止处理(步骤S112)。此外,可以将控制装置100已停止处理这一情况通过某种方法向用户进行通知。
若输入完毕的设定信息150的设定内容中不存在不匹配(步骤S110中“否”),则控制装置100向服务器装置200发送设定信息150(步骤S114)。然后,控制装置100转移至PLC运行模式(步骤S116)。此外,服务器装置200根据需要,将从控制装置100接收到的设定信息150向终端装置300进行发送(步骤S115)。
在PLC运行模式下,控制装置100判断是否从服务器装置200或终端装置300接收到某消息(步骤S120)。任一终端装置300遵照用户的操作,将某消息发送至电子会议系统内(步骤S117)。服务器装置200在从任一终端装置300接收到某消息时,为了对其进行传送,向控制装置100进行转发(步骤S118)。控制装置100将接收从服务器装置200转发来的消息。
在接收到某消息时(步骤S120中“是”),控制装置100开始后述的消息接收处理(步骤S122)。关于消息接收处理,参照图11进行详述。
与之相对,若未接收到任何消息(步骤S120中“否”),则控制装置100判断监视变量的任务周期是否已到来(步骤S124)。若任务周期已到来(步骤S124中“是”),则控制装置100开始后述的变量信息更新处理(步骤S126)。关于变量信息更新处理,参照图12进行详述。
与之相对,若任务周期未到来(步骤S124中“否”),则重复步骤S118以下的处理。
(g2:消息接收处理)
接下来,说明图10的步骤S122所示的消息接收处理的细节。图11是表示图10的步骤S122所示的消息接收处理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图11所示的消息接收处理是在从服务器装置200等接收到某消息的情况下执行的。
更具体而言,参照图11,控制装置100判断从其他装置接收到的消息是否为用于指示设定信息150的更新的消息(步骤S200)。若从其他装置接收到的消息是用于指示设定信息150的更新的消息(步骤S200中“是”),则控制装置100遵照接收到的消息来更新设定信息150,并检查更新后的设定信息150的内容,判断在该设定内容中是否存在不匹配(步骤S202)。若在更新后的设定信息150的设定内容中存在不匹配(步骤S202中“是”),则控制装置100执行错误响应,不更新设定信息150(步骤S204)。然后,使处理返回。
与之相对,若更新后的设定信息150的设定内容中不存在不匹配(步骤S202中“否”),则控制装置100将更新后的设定信息150的设定内容进行注册(步骤S206)。
与之相对,若从其他装置接收到的消息不是用于指示设定信息150的更新的消息(步骤S200中“否”),则控制装置100使用该消息中所含的关键字,来检索在变量管理信息152中定义的附加信息1526(步骤S210)。然后,控制装置100判断是否能找到与接收到的消息中所含的关键字一致的附加信息1526(步骤S212)。
若能找到与接收到的消息中所含的关键字一致的附加信息1526(步骤S212中“是”),则控制装置100将包含对应于与该关键字一致的附加信息1526的变量名及其值在内的消息向服务器装置200(电子会议系统)进行发送(步骤S214)。然后,使处理返回。
与之相对,若不能找到与接收到的消息中所含的关键字一致的附加信息1526(步骤S212中“否”),则控制装置100使处理返回。
即,步骤S202以及S206的处理是根据来自外部的装置的指令来更新由控制装置100保存的设定信息150的处理,步骤S210~S214是响应于从外部的装置发来的消息,控制装置100应答所请求的变量及其值的处理。如此,控制装置100不仅检索从服务器装置200传送的消息中是否存在与所含的文本对应的属性信息,而且在检索到与该文本对应的属性信息时,将与该检索出的属性信息对应的输入输出信息向服务器装置200进行发送。
如此,本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100根据用户投放的消息的内容,自动地执行预先注册的或该消息内指定的处理。也就是,从用户来看,在想知道某设备的信息时,若发送包含用于确定该设备的信息的消息,则控制装置100自动地判别该消息的内容,并应答所指定的信息(设备的状况等)。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还采用了这样的基于消息的互动式的处理,因此能不仅利用上述那样的电子会议系统,例如还能利用聊天系统、MMS等的系统来进行安装。进而,在聊天系统、MMS中,还能收发静止图像和/或运动图像,并通过利用这些功能,能实现与控制装置100之间的互动式的维护作业。
(g3:变量信息更新处理)
接下来,说明图10的步骤S124所示的变量信息更新处理的细节。图12是表示图10的步骤S124所示的变量信息更新处理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图12所示的变量信息更新处理是如下处理:以由控制装置100管理的现场侧的信息发生变化而满足预先规定的通知条件(条件式)为触发,来向电子会议系统发送消息。
更具体而言,参照图12,控制装置100获取在变量管理信息152中注册的变量的当前值(步骤S300),并以获取到的当前值来更新变量(步骤S302)。接下来,控制装置100使用变量的当前值(以及根据需要,更新前的值)来运算预先注册的条件式(步骤S304)。然后,控制装置100判断是否与某条件式一致(即,某条件式成立)(步骤S306)。
如某条件式一致(步骤S306中“是”),则控制装置100将包含与该一致的条件对应的变量名及其值在内的消息向服务器装置200(电子会议系统)发送(步骤S308)。然后,使处理返回。
与之相对,若任何条件式均不一致(步骤S306中“否”),则使处理返回。
即,图12所示的变量信息更新处理是如下处理:在由控制装置100监视的变量中存在某种变化的情况下,将其内容向电子会议系统进行通知。
(g4:会话建立监视模式)
接下来,说明图10的步骤S108所示的会话建立监视模式的细节。图13是表示图10的步骤S108所示的会话建立监视模式下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关于图13所示的会话建立监视模式,设想如下使用形态:在通常时,控制装置100未与电子会议系统连接,只在控制对象中发生了某种异常等情况下,现场作业者等向控制装置100进行网络连接,从而与电子会议系统连接。即,会话建立监视模式是如下模式:在没有任何异常时,并未使控制装置100所参与的电子会议系统有效化,但在作为控制对象的机器中发生某种异常或事件时,使电子会议系统有效化。也就是,控制装置100在检测到预先注册的异常发生时,开始对服务器装置200的网络连接。
在该会话建立监视模式下,控制装置100基本上仅进行已注册的变量的监视,在通常时,不通知任何事件。但在现场作业者等进行将控制装置100与网络进行连接的操作,且确认了网络连接的时间点,控制装置100通过将设定信息150以及事件信息向电子会议系统发送,从而参加了电子会议系统的用户开始信息的共享。另外,在装置中发生的异常已消除的情况下,管理用户可以利用电子会议系统的接口来结束电子会议系统。
更具体而言,参照图13,控制装置100检查输入完毕的设定信息150的内容,并判断在其设定内容中是否存在不匹配(步骤S400)。
若输入完毕的设定信息150的设定内容中存在不匹配(步骤S400中“是”),则控制装置100停止处理(步骤S402)。此外,可以将控制装置100已停止处理这一情况通过某种方法向用户进行通知。
若在输入完毕的设定信息150的设定内容中不存在不匹配(步骤S400中“否”),则控制装置100向PLC运行模式(会话监视用)转移(步骤S404)。
在PLC运行模式(会话监视用)下,控制装置100判断监视变量的任务周期是否已到来(步骤S408)。若任务周期已到来(步骤S408中“是”),则控制装置100开始变量信息更新处理(步骤S410)。关于变量信息更新处理,参照上述的图12进行了详述。但即使在步骤S410的变量信息更新处理中发生了某事件,也不能发送,因此在该时间点,临时地缓存已发生的事件的信息。
在步骤S410的执行后,或者,任务周期未到来(步骤S408中“否”),则控制装置100判断与电子会议系统的会话是否已建立(步骤S412)。
若未建立与电子会议系统的会话(步骤S412中“否”),则重复步骤S408以下的处理。
与之相对,若建立与电子会议系统的会话(步骤S412中“是”),则控制装置100向服务器装置200(电子会议系统)发送设定信息150(步骤S414)。接下来,控制装置100向服务器装置200(电子会议系统)发送已发生的事件的信息(步骤S416)。然后,控制装置100向PLC运行模式进行转移(步骤S418)。以后,执行图10所示的步骤S118以后的处理。
<H.通信接口及其使用的数据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的维护系统1中,在控制装置100、服务器装置200、终端装置300之间需要共享各种数据对象,因此优选地,准备通用的数据对象格式,并遵照该格式来进行数据的交换。以下,针对与各通信阶段相应的数据对象格式来进行说明。
图14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维护系统1中所使用的数据对象格式500的一例的图。参照图14,数据对象格式500包含项目502~518。在电子会议系统中,通过在控制装置100与服务器装置200之间使用数据对象格式500来交换数据,从而实现本实施方式的维护系统1所提供的各功能。
此外,数据对象格式500可以设为支持XML或JSON等多语言。此外,在数据对象格式500中,能任意地设定Severity、Status。
以下,针对在各通信阶段中如何使用图14所示的数据对象格式500来进行说明。即,针对控制装置100与服务器装置200之间的通信接口来进行说明。
(h1:管理信息的注册(从控制装置100向服务器装置200的发送)
说明控制装置100向服务器装置200注册(追加、更新、删除)管理信息的情况下的通信内容。控制装置100所处理的管理信息有用户管理信息154以及画面构成信息156这两种。
(1)从控制装置100向服务器装置200追加/更新/删除用户管理信息154的情况
在此情况下,图14所示的数据对象格式500当中,包含项目502、项目504、项目506、项目510这4项在内的数据格式被使用。此外,将更新(Update)或删除(Delete)时所使用的主键设为User(项目510)的ID的值。
(2)从控制装置100向服务器装置200追加/更新/删除画面构成信息156的情况
在此情况下,图14所示的数据对象格式500当中,包含项目502、项目504、项目506、项目512这4项在内的数据格式被使用。此外,将更新(Update)或删除(Delete)时所使用的主键设为Screen(项目512)的ID的值。
(h2:从服务器装置200向控制装置100的应答)
说明服务器装置200向控制装置100发送应答的情况下的通信内容。在此情况下,图14所示的数据对象格式500当中,包含项目502、项目504、项目506、项目518这4个在内的数据格式被使用。
(h3:从控制装置100向服务器装置200的通知)
说明控制装置100向服务器装置200进行通知的情况下的通信内容。在此情况下,图14所示的数据对象格式500当中,包含项目502、项目504、项目506、项目514这4项在内的数据格式被使用。此外,在更新PLC的状态(PLC_Status)的情况下也使用同样的格式。
(h4:从终端装置300向控制装置100的询问)
(1)用户(终端装置300)向控制装置100进行询问的情况
在此情况下,图14所示的数据对象格式500当中,包含项目502、项目504、项目506、项目516这4项在内的数据格式被使用。此外,在控制装置100监视电子会议系统的参加者之间的通讯(消息的内容)的情况下,也使用同样的格式。
(2)从控制装置100向用户(终端装置300)发送应答结果的情况
在此情况下,图14所示的数据对象格式500当中,包含项目502、项目504、项目506、项目514这4项在内的数据格式被使用。
(h5:从服务器装置200向控制装置100的发送)
针对从服务器装置200更新(追加、更新、删除)控制装置100所保存的管理信息的情况下的通信内容进行说明。服务器装置200所处理的管理信息有变量管理信息152、用户管理信息154以及画面构成信息156这3种。
(1)从服务器装置200向控制装置100追加/更新/删除变量管理信息152的情况
在此情况下,图14所示的数据对象格式500当中,包含项目502、项目504、项目506、项目508这4项在内的数据格式被使用。此外,更新(Update)或删除(Delete)时所使用的主键被设为Variable(项目508)的ID的值。
(2)从服务器装置200向控制装置100追加/更新/删除用户管理信息154的情况
在此情况下,图14所示的数据对象格式500当中,包含项目502、项目504、项目506、项目510这4项在内的数据格式被使用。此外,更新(Update)或删除(Delete)时所使用的主键被设为User(项目510)的ID的值。
(3)从服务器装置200向控制装置100追加/更新/删除画面构成信息156的情况
在此情况下,图14所示的数据对象格式500当中,包含项目502、项目504、项目506、项目512这4项在内的数据格式被使用。此外,更新(Update)或删除(Delete)时所使用的主键被设为Screen(项目512)的ID的值。
(4)从控制装置100向服务器装置200发送应答结果的情况
在此情况下,图14所示的数据对象格式500当中,包含项目502、项目504、项目506、项目518这4项在内的数据格式被使用。服务器装置200接受来自控制装置100的正常应答,并将更新内容进行注册。
<I.变形例>
尽管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设想了用户实际使用的终端装置300参加电子会议系统的情况,但也可以是除此以外的主体参加。例如,作为参加本实施方式的电子会议系统的对象,可以导入云端上的虚拟终端。通过导入这样的虚拟终端,能提高可扩展性和可用性。
另外,可以对电子会议系统(服务器装置200)安装对与来自终端装置300的操作或电子会议系统中各用户的操作相关的日志进行存放的功能。安装这样的登录功能能事后从多个观点进行验证。
另外,在与本实施方式的维护系统1连接的终端装置300的桌面上,能追加用于将控制装置100的状态更可靠地通知给用户的手段,例如,以PATLITE(注册商标)为主题的窗口小部件。
<J.优点>
作为从现有的远程地进行的设备的维护的一例,仅能实现经由VPN与配置于现场的个人计算机进行连接,即,一对一的网络连接的环境。在现场作业者与装置供应商的用户通过邮件或电话等进行信息共享而通讯不足的情况下,需要前往现场这样的作业。在这样的现有的手法中,必须并行地使用多种通讯手段,进而,由于是一对一的网络连接,因此不能由多人互相提出意见来找寻解决手段。
与之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维护系统1中,以电子会议系统为基础,在云端上能共享消息、声音、运动图像、装置的信息的全部,因此通讯速度得以提高,能实现维护的高效化。即,能一元性地共享需要的信息,因此即使是位于远程地的用户彼此之间,也能进一步提高通讯的程度。
在本实施方式的维护系统1中,使用访问级别等的手法实现了访问限制,并将需要的信息仅提供给需要的用户,纳入了这样安全面上的考虑。另外,从安全的观点来看,在以多对多方式连接的电子会议系统中,可以在使系统有效化的(即,在线)期间,由服务器装置200保存共享所涉及的数据,而当使系统无效化时(即,离线),将其临时保存的数据自动地清除。通过采用这样的构成,除了维护工厂的企业的现场作业者或管理者之外,向该工厂交纳装置的装置供应商也在彼此共享信息的同时进行维护作业,从而不仅谋求业务的高效化,且在维护作业完成时,将不能访问该维护作业所使用的数据,因此能降低信息泄露等的危险性。即,能解决信息共享带来的维护作业的高效化、与降低信息共享所带来的信息泄露的危险性这样彼此相反的二个课题。此外,在收集电子会议系统(服务器装置200)中的活动的日志的情况下同样,通过施加将日志的对象仅设为各用户进行过的动作等的限制,能提高安全的级别。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子会议系统中,多个用户能以多对多方式进行连接,能共享状况。根据该多对多的连接,某用户的举动还能由其他用户进行确认。故而,例如,即使在某装置发生了某种故障,交纳该装置的装置供应商为了维护活动而想要对控制该装置的控制装置100进行远程操作的情况下,维护该工厂的企业的现场作业者或管理者也能实时地确认该装置供应商的操作,因此还能防止装置供应商的操作失误、故意的不正当的行为。
在本实施方式的维护系统1中,由于控制装置100保存有用于安装电子会议系统的设定信息150,因此能在对装置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100,即,配置有装置的工厂侧的主导下实现适当的维护。
应该认为,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全部的点上只是例示,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不是由上述说明,而是由权利要求的范围示出,旨在包含与权利要求的范围均衡的含义以及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Claims (6)

1.一种网络系统,具备:
至少一个终端装置,
控制装置,其控制机器,以及
服务器装置,其从经由网络而连接的所述终端装置以及所述控制装置中的至少一者接收包含图像以及声音中的至少一者的数据,并将接收到的该数据传送至与该数据的发送源不同的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具备:
控制部,其执行控制运算,以及
通信部,其将表示作为控制对象的机器的工作状况的数据发送至所述服务器装置;
所述终端装置具备显示部,该显示部显示与所述服务器装置连接的其他终端装置的状况,并显示由所述控制装置控制的机器的工作状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系统,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具备存储部,该存储部存放设定信息,该设定信息用于定义能对由所述服务器装置保存的各数据进行访问的用户,
所述服务器装置遵照来自所述控制装置的设定信息,来限制能对保存的数据进行访问的用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系统,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在检测到预先注册的异常发生时,开始对所述服务器装置的网络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系统,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具备存储部,该存储部存放设定信息,该设定信息用于将从作为控制对象的机器收集的输入输出信息与属性信息建立关联,
所述控制装置检索是否存在与从所述服务器装置传送的消息中所含的文本对应的属性信息,并在能检索到与该文本对应的属性信息时,将与检索到的该属性信息对应的输入输出信息发送至所述服务器装置。
5.一种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机器,具备:
通信部,其能与服务器装置以及至少一个终端装置进行网络连接,以及
控制部,其执行控制运算;
所述服务器装置从经由网络而连接的终端装置以及所述控制装置中的至少一者接收包含图像以及声音中的至少一者的数据,并将接收到的该数据传送至与该数据的发送源不同的装置,
所述通信部将表示作为控制对象的机器的工作状况的数据发送至所述服务器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还具备存储部,该存储部存放设定信息,该设定信息用于将从作为控制对象的机器收集的输入输出信息与属性信息建立关联,
所述控制装置检索是否存在与从所述服务器装置传送的消息中所含的文本对应的属性信息,并在能检索到与该文本对应的属性信息时,将与检索到的该属性信息对应的输入输出信息发送至所述服务器装置。
CN201510778589.2A 2014-11-14 2015-11-13 网络系统及控制装置 Active CN1056107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32170 2014-11-14
JP2014232170 2014-11-14
JP2015-221813 2015-11-12
JP2015221813A JP6575311B2 (ja) 2014-11-14 2015-11-12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および制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10785A true CN105610785A (zh) 2016-05-25
CN105610785B CN105610785B (zh) 2019-09-03

Family

ID=547544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78589.2A Active CN105610785B (zh) 2014-11-14 2015-11-13 网络系统及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063664B2 (zh)
EP (1) EP3021557B1 (zh)
CN (1) CN10561078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514640B1 (de) 2018-01-18 2023-05-17 Gebr. Saacke GmbH & Co.KG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bereitstellung von maschinendaten
CN108615244B (zh) * 2018-03-27 2019-11-15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种基于cnn和深度滤波器的图像深度估计方法及系统
CN114270281A (zh) * 2019-08-29 2022-04-01 西门子股份公司 用于对ot系统进行安全监控的方法和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18332A (zh) * 2000-03-17 2003-05-14 迪吉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用服务器装置、控制用终端装置、控制系统及记录控制用通信程序的记录媒体
US20060026672A1 (en) * 2004-07-29 2006-02-02 Rockwell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Inc. Security system and method for an industrial automation system
CN101162394A (zh) * 2006-10-12 2008-04-16 大隈株式会社 异常诊断方法及其装置
US20090089225A1 (en) * 2007-09-27 2009-04-02 Rockwell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Inc. Web-based visualization mash-ups for industrial automation
CN102833252A (zh) * 2011-08-29 2012-12-19 新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游戏服务器管理装置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51625A (en) 1997-09-10 2000-11-21 Schneider Automation Inc. Internet web interface including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for controlling output devices based on status of input devices
JP5198928B2 (ja) 2008-04-16 2013-05-15 オークマ株式会社 インターネット回線を利用した工作機械の遠隔保守システム
JP2010039565A (ja) 2008-07-31 2010-02-18 Digital Electronics Corp 機器情報管理システム
CA3025538A1 (en) 2012-03-02 2013-09-06 Sight Machine, Inc. Machine-vis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mote quality inspection of a product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18332A (zh) * 2000-03-17 2003-05-14 迪吉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用服务器装置、控制用终端装置、控制系统及记录控制用通信程序的记录媒体
US20060026672A1 (en) * 2004-07-29 2006-02-02 Rockwell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Inc. Security system and method for an industrial automation system
CN101162394A (zh) * 2006-10-12 2008-04-16 大隈株式会社 异常诊断方法及其装置
US20090089225A1 (en) * 2007-09-27 2009-04-02 Rockwell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Inc. Web-based visualization mash-ups for industrial automation
CN102833252A (zh) * 2011-08-29 2012-12-19 新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游戏服务器管理装置和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袁楚明等: "机械制造设备远程监控与故障诊断技术", 《机械与电子》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063664B2 (en) 2018-08-28
EP3021557B1 (en) 2019-07-10
EP3021557A1 (en) 2016-05-18
US20160142515A1 (en) 2016-05-19
CN105610785B (zh) 2019-09-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12082B (zh) 消息服务提供方法及执行所述消息服务提供方法的主机终端、客户终端
CN101390076B (zh) 用于虚拟空间中的分支房间的子系统范围体系结构
US8578285B2 (en) Methods, apparatus and systems for providing secure information via multiple authorized channels to authenticated users and user devices
CN108702389A (zh) 用于遥控iot(物联网)设备的架构
US8966380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 virtual environment center and venues thereof
CN111861140A (zh)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装置
CN105493046A (zh) 面向服务的架构
CN112994958B (zh) 一种网络管理系统、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494934A (zh) 云游戏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5592042A (zh)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系统以及信息处理方法
JPH10254968A (ja) ポイント管理システム
KR20150110985A (ko) 건물통합관리 시스템 및 이에 의한 건물통합관리 방법
CN105610785A (zh) 网络系统及控制装置
JP2019047199A (ja) インターホンシステム
CN113568970A (zh) 应用业务数据管理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US20200272514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erminal, non-transitory recording medium, and control method
CN102195808A (zh) 装置管理设备和装置管理方法
JP6575311B2 (ja)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および制御装置
CN106027460A (zh) 电子通讯方法及访问第三方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的方法
US20160219102A1 (en) Device management system and automatic device management system
KR101236500B1 (ko) 소형 임베디드 장치를 위한 sns 중계 서비스 장치 및 그 방법
US2019004495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data associated with a venue-centric event
WO2011155057A1 (ja) デバイス状態情報管理システム及びデバイス状態情報管理方法
CN105447926A (zh) 访客快速通关管理系统结构
CN105659554A (zh) 基于普遍度的信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