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07396B - 一种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07396B
CN105607396B CN201610140347.5A CN201610140347A CN105607396B CN 105607396 B CN105607396 B CN 105607396B CN 201610140347 A CN201610140347 A CN 201610140347A CN 105607396 B CN105607396 B CN 1056073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smooth siphunculus
siphunculus
smooth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4034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07396A (zh
Inventor
孙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14034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07396B/zh
Publication of CN1056073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073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073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073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142Adjusting of projection optic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28Reflectors in projection beam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构成一容置空间;发光装置,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用于产生第一投影光束;投影模组,位于所述发光装置的一侧,且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投影光束的照射区域内;其中,所述投影模组的当前朝向能被调节到第一方向,以使所述第一投影光束经所述投影模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出射;所述投影模组的所述当前朝向能被调节到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以使所述第一投影光束经所述投影模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出射。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子设备存在无法进行多角度投影的技术问题,实现了电子设备的多角度投影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投影仪广泛用于影片播放,照片播放,数据播放等方面。尤其是投影仪可以将显示画面投影放大到传统电视机或显示器无法达到的大尺寸显示屏幕上,使得投影仪的应用场合更加广泛。此外,随着电子设备轻薄化设计的需求,将微型投影仪与各种各样的电子设备结合起来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
本申请发明人在发明本申请实施例中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由于在现有技术中,投影装置的投影镜头往往与机身固定,如果要调整投影角度,就需要调整整个机身的方位,所以,现有技术中的电子设备存在无法进行多角度投影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子设备存在无法进行多角度投影的技术问题,实现了电子设备的多角度投影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构成一容置空间;
发光装置,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用于产生第一投影光束;
投影模组,位于所述发光装置的一侧,且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投影光束的照射区域内;
其中,所述投影模组的当前朝向能被调节到第一方向,以使所述第一投影光束经所述投影模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出射;所述投影模组的所述当前朝向能被调节到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以使所述第一投影光束经所述投影模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出射。
可选地,所述投影模组包括调节单元,以及和与所述调节单元连接的投影单元,其中,所述调节单元用于调整所述投影单元的所述当前朝向为所述第一方向或所述第二方向。
可选地,所述投影模组还包括第一光通管和第二光通管,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光通管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光通管的第二端之间的连接装置,以及设置在所述连接装置内第一位置的反光器件;其中,所述第一光通管的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三端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中,所述投影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光通管的与所述第二端相对的第四端。
可选地,所述投影模组还包括一反光器件控制杆,所述反光器件控制杆的第五端与所述连接装置连接,且所述反光器件设置在所述反光器件控制杆的与所述第五端相对的第六端;其中,通过所述调节单元调整所述第一光通管,所述反光器件,以及所述第二光通管之间的当前相对位置关系,将所述当前相对位置关系调整为第一相对位置,以使所述第一投影光束的当前传播方向由沿所述第一光通管传播的第一传播方向,调整为沿所述第二光通管传播的第二传播方向,进而将所述投影模组的所述当前朝向调节到所述第一方向,以使所述第一投影光束经所述投影模组沿所述第一方向出射。
可选地,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以及第三连接件,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端的至少部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五端的至少部分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件与所述第二端的至少部分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调节单元包括第一子调节单元和第二子调节单元在内的至少两个子调节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子调节单元与所述第一光通管连接,所述第二子调节单元与所述第二光通管连接,通过所述至少两个子调节单元,调整所述当前相对位置关系,以使所述第一光通管和所述第二光通管间当前夹角的第一角平分线,与所述反光器件的第一面垂直,进而使得所述第一投影光束沿所述第一光通管,所述反光器件,所述第二光通管依次出射。
可选地,所述调节单元具体为连杆控制结构,所述连杆控制结构包括与所述反光器件控制杆不同的第一控制杆,以及第二控制杆,其中,所述第一控制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所处所述第一光通管内侧管壁的第二位置,所述反光器件控制杆的第三位置,通过所述第一控制杆将所述第一光通管和所述反光器件控制杆连接起来;所述第二控制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所述第二光通管内侧管壁的第四位置,所述第三位置,通过所述第二控制杆将所述第二光通管和所述反光器件控制杆连接起来。
可选地,所述反光器件设置在所述反光器件控制杆上距离所述第三位置一预设距离的第五位置处,且与所述第一光通管和所述第二光通管相连处顶点间的当前距离为第一距离;其中,当所述当前距离由所述第一距离调整为第二距离时,所述第一控制杆,所述第二控制杆,依次带动所述第一光通管沿第三方向转动,所述第二光通管沿第四方向转动,以将所述第一光通管与所述第二光通管间的所述当前夹角由第一角度调整为第二角度,且所述第一光通管与所述反光器件控制杆间的第一夹角,和所述第二光通管与所述反光器件控制杆间的第二夹角相等,以及所述反光器件控制杆位于所述第一光通管和所述第二光通管间的角平分线上。
可选地,所述调节单元具体为齿轮控制结构,所述齿轮控制结构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其中,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外接,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外接,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四齿轮内接;其中,所述第一光通管的外侧管壁沿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第三齿轮间的轴心连线的齿轮外表面固定设置;以及所述轴心连线经过所述第一齿轮的第一轴心,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四齿轮为同轴齿轮结构;以及所述第二光通管的外侧管壁沿经过所述第一轴心及所述第四齿轮的齿轮外表面固定设置。
可选地,所述投影模组还包括第三控制杆,所述第三控制杆沿所述第一轴心及所述第四齿轮的齿轮外表面固定设置,所述反光器件控制杆经过所述第一轴心,且垂直于所述第一齿轮的齿轮外表面,以使所述第三控制杆与所述反光器件的所述第一面垂直,进而使得所述第三控制杆位于所述第一光通管和所述第二光通管的角平分线上。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齿轮沿第三方向转动时,依次带动所述第二齿轮沿第四方向转动,所述第三齿轮沿所述第三方向转动,所述第四齿轮沿所述第四方向转动,以使所述齿轮控制结构分别带动所述第二光通管沿所述第三方向转动,以及所述第三控制杆沿所述第三方向转动,以将所述第一光通管与所述第二光通管间的所述当前夹角由第一角度调整为第二角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齿轮的齿轮半径为第一半径,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第三齿轮分别对应的齿轮半径为第二半径,所述第四齿轮的齿轮半径为第三半径;其中,所述第二半径为所述第一半径的二分之一,所述第三半径为所述第一半径的二倍,且所述第一光通管和所述第三控制杆间的第一夹角,和所述第二光通管和所述第三控制杆间的第二夹角相等,以及所述第三控制杆位于所述第一光通管和所述第二光通管间的角平分线上,以使所述第一投影光束沿所述第一光通管入射传输,后经所述反光器件沿所述第二光通管出射传输,以使所述第一投影光束经所述投影模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出射。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一种或多种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投影模组的当前朝向能被调节到第一方向,以使所述第一投影光束经所述投影模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出射;而且所述投影模组的所述当前朝向能被调节到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以使所述第一投影光束经所述投影模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出射,从而实现了电子设备多角度投影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投影模组30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连接装置304其中一种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调节单元300具体为连接杆控制结构400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通过连接杆控制结构400对第一光通管302,反光器件305,第二光通管303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调整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调节单元300具体为齿轮控制结构500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调节单元300具体为包括第三控制杆4003时的齿轮控制结构500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齿轮控制结构500在其中一种转动方式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子设备存在无法进行多角度投影的技术问题,实现了电子设备的多角度投影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壳体,所述壳体构成一容置空间;
发光装置,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用于产生第一投影光束;
投影模组,位于所述发光装置的一侧,且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投影光束的照射区域内;
其中,所述投影模组的当前朝向能被调节到第一方向,以使所述第一投影光束经所述投影模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出射;所述投影模组的所述当前朝向能被调节到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以使所述第一投影光束经所述投影模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出射。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投影模组的当前朝向能被调节到第一方向,以使所述第一投影光束经所述投影模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出射;而且所述投影模组的所述当前朝向能被调节到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以使所述第一投影光束经所述投影模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出射,从而实现了电子设备多角度投影的技术效果。
基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所提供的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具体可以是投影仪设备,还可以是内置有投影仪的智能手机、电脑等设备,在此就不一一举例了。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请参考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主体结构示意图。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10,构成一容置空间;发光装置20,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用于产生第一投影光束;投影模组30,位于发光装置20的一侧,且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投影光束的照射区域内;
其中,投影模组30的当前朝向能被调节到第一方向,以使所述第一投影光束经投影模组30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出射;投影模组30的所述当前朝向能被调节到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以使所述第一投影光束经投影模组30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出射。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发光装置20可以是产生光源的发光二极管LED光源,也可以是激光光源,光源所发出的光束可以是单一波长的单色光,也可以是包含有多种波长的混合光。发光装置20用于产生第一投影光束,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投影光束主要可以为单色光,还可以为多种波长的混合光。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当通过发光装置20得到的为混合光时,可以在发光装置20和投影模组30之间设置各种滤波片,来获得用户所需的单色光。具体来讲,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至少一个滤波片,至少部分设置在发光装置20的照射区域与投影模组所在区域之间的区域,用于接收发光装置20发出的混合光束,输出一特定波长的单色光束。举个具体的例子来说,一束白光通过红色滤光片,射出的为一束红光,进而获得具有单一波长的单色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实现投影模组30的多角度投影,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投影模组30,一方面,投影模组30的当前朝向能被调节到第一方向,以使所述第一投影光束经投影模组30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出射;另一方面,投影模组30的所述当前朝向能被调节到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以使所述第一投影光束经投影模组30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出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对投影模组的所述当前方向的调整,投影模组30包括调节单元300,以及和调节单元300连接的投影单元301,其中,调节单元300用于调整投影单元301的所述当前朝向为所述第一方向或所述第二方向。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实现所述电子设备对所述第一投影光束的有效传播,投影模组30还包括第一光通管302和第二光通管303,以及设置在第一光通管302的第一端和第二光通管303的第二端的连接装置304,以及设置在连接装置304内第一位置的反光器件305;其中,第一光通管302的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三端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中,投影单元301设置在第二光通管303的与所述第二端相对的第四端,此时,投影模组3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为了改变所述第一投影光束的传播方向,反光器件305具体可以为反射镜,当然还可以是其它的具有反射性能的器件,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对投影模组30的投影方向的调整,投影模组30还包括一反光器件控制杆306,反光器件控制杆306的第五端与连接装置304连接,且反光器件305设置在反光器件控制杆306的与所述第五端相对的第六端;其中,通过调节单元300调整第一光通管302,反光器件305,以及第二光通管303之间的当前相对位置关系,将所述当前相对位置关系调整为第一相对位置,以使所述第一投影光束的当前传播方向由沿第一光通管302传播的第一传播方向,调整为沿第二光通管303传播的第二传播方向,进而将投影模组30的所述当前朝向调节到所述第一方向,以使所述第一投影光束经投影模组30沿所述第一方向出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对第一光通管302,反光器件305,第二光通管303间相对位置的调整,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连接装置304包括第一连接件3041,第二连接件3042,第三连接件3043,其中,第一连接件3041与所述第一端的至少部分固定连接,第二连接件3042与所述第五端的至少部分固定连接,第三连接件3043与所述第二端的至少部分固定连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第一连接件3041,第二连接件3042,第三连接件3043组成的连接装置304形如三片合页的结构,或者是由三个铰链组成的结构,其侧面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对第一光通管302,第二光通管303及反光器件305间相对位置的精确调整,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调节单元300包括第一子调节单元和第二子调节单元在内的至少两个子调节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子调节单元与第一光通管302连接,所述第二子调节单元与第二光通管303连接,通过所述至少两个子调节单元,调整第一光通管302,反光器件305,第二光通管303间的当前相对位置关系,以使第一光通管302和第二光通管303间的当前夹角的第一角平分线,与反光器件305的第一面垂直,进而使得所述第一投影光束沿第一光通管302,反光器件305,第二光通管303依次出射。也就是说,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无论投影光束经投影单元301以何种角度出射,在对投影模组30投影角度的调整过程中,由发光装置20发出的所述第一投影光束沿第一光通管302的入射角始终等于沿第二光通管303的出射角,从而保证了所述电子设备的投影性能,给用户带来了较好的用户体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能够通过调节单元300实现对第一光通管302,反光器件305,第二光通管303之间相对位置的调整,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调节单元300具体可以有以下两种形式,但不仅限于以下两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的调节单元300如图4所示,具体为连接杆控制结构400,连接杆控制结构400包括与反光器件控制杆306不同第一控制杆4001,以及第二控制杆4002,其中,第一控制杆4001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一连接件3041所处第一光通管302内侧管壁的第二位置,反光器件控制杆306的第三位置,通过第一控制杆4001将第一光通管302和反光器件控制杆306连接起来;第二控制杆4002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二连接件3042第二光通管302内侧管壁的第四位置,所述第三位置。通过第二控制杆4002将第二光通管302和反光器件控制杆306连接起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第三位置具体为处于反光器件305下端的位置,且反光器件控制杆306具体为具有一定伸缩特性及支撑特性的控制结构,因此,该位置可随对反光器件305位置的调整而同步变化。
为了实现对第一光通管302,反光器件305,以及第二光通管303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的调整,在调节单元300具体为连接杆控制结构400时,反光器件305设置在反光器件控制杆306上距离所述第三位置一预设距离的第五位置处,且与第一光通管302和第二光通管303相连处顶点间的当前位置为第一距离;其中,当所述当前距离由所述第一距离调整为第二距离时,第一控制杆4001,第二控制杆4002依次带动第一光通管302沿第三方向转动,第二光通管303沿第四方向转动,以将第一光通管302与第二光通管303间的所述当前夹角由第一角度调整为第二角度,且第一光通管302与反光器件控制杆306间的第一夹角,和第二光通管303与反光器件控制杆306间的第二夹角相等,以及反光器件控制杆306位于第一光通管302和第二光通管的角平分线上。
举个具体的例子来说,在反光器件控制杆306的当前长度为d1时,第一光通管302以及第二光通管303,与反光器件305的镜面垂线的夹角均为θ1;通过调节反光器件控制杆306的当前长度d1至d2,其中,d2大于d1,此时,第一光通管302以及第二光通管303,与反光器件305的镜面垂线的夹角均为θ2,且θ12。调整前后第一光通管302,反光器件305,第二光通管303三者之间的当前相对位置关系如图5所示。
第二种形式
图6所示为第二种形式下调节单元300的侧面示意图,具体为齿轮控制结构500,齿轮控制结构500包括第一齿轮5001,第二齿轮5002,第三齿轮5003,第四齿轮5004,其中,第一齿轮5001与第二齿轮5002外接,第二齿轮5002与第三齿轮5003外接,第三齿轮5003与第四齿轮5004内接;其中,第一光通管302的外侧管壁沿第二齿轮5002和第三齿轮5003间的轴心连线的齿轮外表面固定设置;以及所述轴心连线经过第一齿轮5001的第一轴心,第一齿轮5001与第四齿轮5004为同轴齿轮结构;以及第二光通管303的外侧管壁沿经过所述第一轴心及第四齿轮5004的齿轮外表面固定设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投影模组30还包括第三控制杆4003,第三控制杆4003沿所述第一轴心及第四齿轮3004的齿轮外表面固定设置,反光器件控制杆306经过所述第一轴心,且垂直于第一齿轮3001的齿轮外表面,以使第三控制杆4003与反光器件305的所述第一面垂直,进而使得第三控制杆4003位于第一光通管302和第二光通管303的角平分线上,如图7所示。
为了实现对第一光通管302,反光器件305,以及第二光通管303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的调整,在第一齿轮5001沿所述第三方向转动时,依次带动第二齿轮5002沿第四方向转动,第三齿轮5003沿所述第三方向转动,第四齿轮5004沿所述第四方向转动,以使齿轮控制结构500分别带动第二光通管303沿所述第三方向转动,以及第三控制杆4003沿所述第三方向转动,以将第一光通管302与第二光通管303间的所述当前夹角由第一角度调整为第二角度。如图8为齿轮控制结构500在其中一种转动方式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对第一光通管302,反光器件305,第二光通管303之间的相对位置的联动调节,具体来讲,第一齿轮5001的齿轮半径为第一半径,第二齿轮5002和第三齿轮5003分别对应的齿轮半径为第二半径,第四齿轮5004的齿轮半径为第三半径;其中,所述第二半径为所述第一半径的二分之一,所述第三半径为所述第一半径的二倍,且第一光通管302和第三控制杆4003间的第一夹角,和第二光通管303和第三控制杆4003间的第二夹角相等,以及第三控制杆4003位于第一光通管302和第二光通管303间的角平分线上,以使所述第一投影光束沿第一光通管302入射传输,后经反光器件305沿第二光通管303出射传输,以使所述第一投影光束经投影模组30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出射。举个具体的例子来说,在第一齿轮5001的齿轮半径为第一半径具体为2a,第二齿轮5002的第二半径为a,第三齿轮5003的齿轮半径为a,第四齿轮5004的第三半径为4a,其中,a为正数。具体来讲,在第一齿轮5001沿顺时针转动时,依次带动第二齿轮5002沿逆时针转动,第三齿轮5003沿顺时针转动,第四齿轮5004沿顺时针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第一光通管302和反光器件控制杆306间的夹角,与第二光通管303和反光器件控制杆306间的夹角相等。
当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还可以根据需要来设计调整单元300的具体形式,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如下一个或多个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投影模组的当前朝向能被调节到第一方向,以使所述第一投影光束经所述投影模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出射;而且所述投影模组的所述当前朝向能被调节到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以使所述第一投影光束经所述投影模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出射,从而实现了电子设备多角度投影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投影模组还包括一反光器件控制杆,所述反光器件控制杆的第五端与所述连接装置连接,且所述反光器件设置在所述反光器件控制杆的与所述第五端相对的第六端;通过所述调节单元调整所述第一光通管,所述反光器件,以及所述第二光通管之间的当前相对位置关系,将所述当前相对位置关系调整为第一相对位置,以使所述第一投影光束的当前传播方向由沿所述第一光通管传播的第一传播方向,调整为沿所述第二光通管传播的第二传播方向,进而将所述投影模组的所述当前朝向调节到所述第一方向,以使所述第一投影光束经所述投影模组沿所述第一方向出射。也就是说,通过所述调节单元调整所述第一光通管,所述反光器件,以及所述第二光通管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能够将所述投影模组的当前朝向根据用户的需要进行调整,从而进一步地,保证了电子设备的多角度投影。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调节单元包括第一子调节单元和第二子调节单元在内的至少两个调节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子调节单元与所述第一光通管连接,所述第二子调节单元与所述第二光通管连接,通过所述至少两个子调节单元调整所述第一光通管,所述反光器件,以及所述第二光通管之间的当前相对位置关系,以使所述第一光通管和所述第二光通管间当前夹角的第一角平分线,与所述反光器件的第一面垂直,进而使得所述第一投影光束沿所述第一光通管的入射方向与所述反光器件的镜面法线间的夹角,与所述第一投影光束沿所述第二光通管的出射方向与镜面法线间的夹角相等,也就是说,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无论所述投影模组如何调整,在调整过程中都可以保证投影光束的入射角等于出射角的同时,还能够使得所述第一投影光束沿所述第一光通管,所述反光器件,所述第二光通管依次出射,从而在提高了电子设备的使用性能的同时,给用户带来了较好的用户体验。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7)

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构成一容置空间;
发光装置,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用于产生第一投影光束;
投影模组,位于所述发光装置的一侧,且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投影光束的照射区域内;
其中,所述投影模组的当前朝向能被调节到第一方向,以使所述第一投影光束经所述投影模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出射;所述投影模组的所述当前朝向能被调节到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以使所述第一投影光束经所述投影模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出射;
所述投影模组包括调节单元,以及与所述调节单元连接的投影单元,其中,所述调节单元用于调整所述投影单元的所述当前朝向为所述第一方向或所述第二方向;
所述投影模组还包括第一光通管和第二光通管,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光通管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光通管的第二端之间的连接装置,以及设置在所述连接装置内第一位置的反光器件;其中,所述第一光通管的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三端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中,所述投影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光通管的与所述第二端相对的第四端;
所述调节单元具体为齿轮控制结构,所述齿轮控制结构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其中,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外接,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外接,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四齿轮内接;其中,所述第一光通管的外侧管壁沿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第三齿轮间的轴心连线的齿轮外表面固定设置;以及所述轴心连线经过所述第一齿轮的第一轴心,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四齿轮为同轴齿轮结构;以及所述第二光通管的外侧管壁沿经过所述第一轴心及所述第四齿轮的齿轮外表面固定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模组还包括一反光器件控制杆,所述反光器件控制杆的第五端与所述连接装置连接,且所述反光器件设置在所述反光器件控制杆的与所述第五端相对的第六端;其中,通过所述调节单元调整所述第一光通管,所述反光器件,以及所述第二光通管之间的当前相对位置关系,将所述当前相对位置关系调整为第一相对位置,以使所述第一投影光束的当前传播方向由沿所述第一光通管传播的第一传播方向,调整为沿所述第二光通管传播的第二传播方向,进而将所述投影模组的所述当前朝向调节到所述第一方向,以使所述第一投影光束经所述投影模组沿所述第一方向出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以及第三连接件,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端的至少部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五端的至少部分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件与所述第二端的至少部分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单元包括第一子调节单元和第二子调节单元在内的至少两个子调节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子调节单元与所述第一光通管连接,所述第二子调节单元与所述第二光通管连接,通过所述至少两个子调节单元,调整所述当前相对位置关系,以使所述第一光通管和所述第二光通管间当前夹角的第一角平分线,与所述反光器件的第一面垂直,进而使得所述第一投影光束沿所述第一光通管,所述反光器件,所述第二光通管依次出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模组还包括第三控制杆,所述第三控制杆沿所述第一轴心及所述第四齿轮的齿轮外表面固定设置,所述反光器件控制杆经过所述第一轴心,且垂直于所述第一齿轮的齿轮外表面,以使所述第三控制杆与所述反光器件的所述第一面垂直,进而使得所述第三控制杆位于所述第一光通管和所述第二光通管的角平分线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齿轮沿第三方向转动时,依次带动所述第二齿轮沿第四方向转动,所述第三齿轮沿所述第三方向转动,所述第四齿轮沿所述第四方向转动,以使所述齿轮控制结构分别带动所述第二光通管沿所述第三方向转动,以及所述第三控制杆沿所述第三方向转动,以将所述第一光通管与所述第二光通管间的所述当前夹角由第一角度调整为第二角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的齿轮半径为第一半径,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第三齿轮分别对应的齿轮半径为第二半径,所述第四齿轮的齿轮半径为第三半径;其中,所述第二半径为所述第一半径的二分之一,所述第三半径为所述第一半径的二倍,且所述第一光通管和所述第三控制杆间的第一夹角,和所述第二光通管和所述第三控制杆间的第二夹角相等,以及所述第三控制杆位于所述第一光通管和所述第二光通管间的角平分线上,以使所述第一投影光束沿所述第一光通管入射传输,后经所述反光器件沿所述第二光通管出射传输,以使所述第一投影光束经所述投影模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出射。
CN201610140347.5A 2016-03-11 2016-03-11 一种电子设备 Active CN1056073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40347.5A CN105607396B (zh) 2016-03-11 2016-03-11 一种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40347.5A CN105607396B (zh) 2016-03-11 2016-03-11 一种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07396A CN105607396A (zh) 2016-05-25
CN105607396B true CN105607396B (zh) 2018-08-10

Family

ID=559874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40347.5A Active CN105607396B (zh) 2016-03-11 2016-03-11 一种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0739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18976B (zh) * 2017-04-19 2019-01-18 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壳体以及投影仪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3127U (zh) * 1988-07-01 1989-02-22 张福庆 望筒夹角可变式潜望镜
CN1174333A (zh) * 1996-07-31 1998-02-25 大宇电子株式会社 带投射角度调整装置的投射仪
CN2309575Y (zh) * 1997-09-26 1999-03-03 福建省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 近轴光摄影镜头
JP2001108915A (ja) * 1999-10-01 2001-04-20 Asahi Optical Co Ltd 揺動式双眼鏡
CN1598637A (zh) * 2003-09-19 2005-03-23 苏州信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可改变观测角度的转角镜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3127U (zh) * 1988-07-01 1989-02-22 张福庆 望筒夹角可变式潜望镜
CN1174333A (zh) * 1996-07-31 1998-02-25 大宇电子株式会社 带投射角度调整装置的投射仪
CN2309575Y (zh) * 1997-09-26 1999-03-03 福建省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 近轴光摄影镜头
JP2001108915A (ja) * 1999-10-01 2001-04-20 Asahi Optical Co Ltd 揺動式双眼鏡
CN1598637A (zh) * 2003-09-19 2005-03-23 苏州信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可改变观测角度的转角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07396A (zh) 2016-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69590B (zh) 用于光束投影仪的照明光学系统
JP6276777B2 (ja) 自然光を模擬する人工照明システム
US8061857B2 (en) LED light shaping device and illumination system
CN104136960B (zh) 相干光源装置及投影机
JP2020528569A (ja) Loeを介するlcos照明
CN106226985B (zh) 一种激光光源及激光投影设备
CN107908011B (zh) 一种焦点可变的缩束装置、激光光源及投影显示设备
CN105629483B (zh) 一种匀光装置和激光投影设备
CN109388012B (zh) 投影屏幕和投影系统
JP2010520498A (ja) 固体光源用色合成器
WO2010069101A1 (en) Led light shaping device and illumination system
CN101231454B (zh) 光源单元和投影型图像显示装置
CN110519524A (zh) 补光组件、拍摄组件、移动终端及拍摄方法
CN101160548A (zh) 图像显示装置
CN105607396B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07703632A (zh) 棱镜耦合的光折叠波导显示器件
CN106918921A (zh) 一种基于复眼透镜的激光显示起偏匀场整形装置
US7252390B2 (en) Projecting optical system
RU2125681C1 (ru) Светопроводя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JP2010045032A (ja) 光積分器および光積分システム
KR970006205B1 (ko) 투영 시스템
CN107797275A (zh) 一种具有投影及目视功能的光学系统
CN106062629A (zh) 投射型显示设备和图像显示方法
CN107885020A (zh) 一种激光光源及投影设备
CN101216608A (zh) 一种提高微显示光引擎对比度的新型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