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氧压机的防燃爆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源动力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氧压机的防燃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对于能源动力行业的压缩机设备来说,由于压缩介质的不同,压缩机设备可以被分为氧气压缩机(简称氧压机)、氮气压缩机、氩气压缩机等。其中,由于氧压机可能会带油、油积碳、颗粒杂质(如:铁锈等)等,因此氧压机可能会发生燃爆而损坏设备,甚至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
目前,还没有能预防氧压机燃爆的装置和办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用于氧压机的防燃爆方法及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能预防氧压机燃爆的技术问题,实现了保护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避免经济损失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氧压机的防燃爆方法,包括:
测量氧压机中氧气的温度;
将测量到的温度与预设温度进行比较;
若所述测量到的温度等于或者高于所述预设温度,则向所述氧压机中通入介质,用以稀释所述氧压机中的氧气和/或与所述氧压机中的氧气发生反应,达到防燃爆的目的。
进一步地,所述测量氧压机中氧气的温度,包括:测量所述氧压机压缩后的各级的高温高压氧气的温度。
进一步地,还包括:卸载所述氧压机的运行负荷。
进一步地,所述预设温度在170℃-180℃之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氧压机的防燃爆系统,包括:测温部件、介质输送管道及连杆阀;所述测温部件设置在氧压机中各压缩级后的出口管道上;所述介质输送管道的介质输出端通入所述氧压机;所述连杆阀设置在所述介质输送管道上。
进一步地,在所述介质输送管道的连杆阀处有通孔;当所述连杆阀发生泄漏时,所述介质输送管道中的介质从所述通孔中泄出,避免所述介质进入所述氧压机而影响产品质量。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的孔径和所述介质输送管道的内径的比值在1/10-1/5之间。
进一步地,还包括:气管和防喘振阀;所述气管的进气端设置在所述氧压机的进气端,所述气管的出气端设置在所述氧压机的出气端;所述防喘振阀设置在所述气管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泄放管道和泄放阀;所述泄放管道的进气端与所述氧压机的出气端连接,所述泄放管道的出气端通向大气;所述泄放阀设置在所述泄放管道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测温部件的信号输出端信号连接,所述处理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连杆阀、所述防喘振阀、所述泄放阀的信号输入端信号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测量氧压机中氧气的温度,并将测量到的温度与预设温度进行比较,若测量到的温度等于或者高于预设温度,则向氧压机中通入介质,用以稀释氧压机中的氧气和/或与氧压机中的氧气发生反应,达到防燃爆的目的,不仅保护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而且还避免了重大经济损失的产生。
2、具体地,测量氧压机压缩后的各级的高温高压氧气的温度,实现了对氧压机中氧气温度的全面测量,进一步预防了氧压机燃爆情况的发生。
3、在向氧压机中通入介质进行快速置换的同时,还卸载了氧压机的运行负荷,更进一步地预防了氧压机发生燃爆。
4、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系统中,在介质输送管道的连杆阀处设计有通孔;当连杆阀发生泄漏时,介质输送管道中的介质可以从通孔中泄出,从而避免了介质进入氧压机,而造成产品氧气纯度下降,从而影响下游用户的产品质量。
5、将通孔的孔径和介质输送管道的内径的比值设计在1/10-1/5之间,当氧压机正常工作时,连杆阀是关闭的,当有微量的介质从通孔泄出时,说明连杆阀有泄漏现象(可能是连杆阀有一个或两个发生泄露造成关不严现象的发生),提醒操作人员及时处理,以避免影响下游用户的产品质量和介质泄露至大气而发生事故;当氧压机存在燃爆风险时,连杆阀开启,介质可经介质输送管道被输送到氧压机,达到防燃爆的目的;同时,只有微量的介质从通孔泄出,避免了介质的浪费。
6、通过对防喘振阀的使用,更进一步地预防了氧压机发生燃爆。
7、通过对处理器的使用,提高了本发明实施例的自动化程度,在出现燃爆风险时,不需要人工操作,进一步保护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用于氧压机的防燃爆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用于氧压机的防燃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测温部件,2-介质输送管道,3-连杆阀,4-氧压机,5-防喘振阀,6-泄放管道,7-泄放阀,8-入口控制阀,9-出口控制阀,10-手动阀,11-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用于氧压机的防燃爆方法及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能预防氧压机燃爆的技术问题,实现了保护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避免经济损失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测量氧压机中氧气的温度,并将测量到的温度与预设温度进行比较,若测量到的温度等于或者高于预设温度,则向氧压机中通入介质,用以稀释氧压机中的氧气和/或与氧压机中的氧气发生反应,达到防燃爆的目的,不仅保护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而且还避免了重大经济损失的产生。
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氧压机的防燃爆方法,包括:
步骤S110:测量氧压机中氧气的温度;
为了对氧压机中氧气温度进行全面测量,从而进一步预防氧压机燃爆情况的发生,步骤S110具体包括:
测量氧压机压缩后的各级的高温高压氧气的温度。
步骤S120:将测量到的温度与预设温度进行比较;
在本实施例中,预设温度在170℃-180℃之间。
步骤S130:若测量到的温度等于或者高于预设温度,说明氧压机存在燃爆风险,则向氧压机中通入介质,用以稀释氧压机中的氧气和/或与氧压机中的氧气发生反应,达到防燃爆的目的。若测量到的温度低于预设温度,说明氧压机不存在燃爆风险,则不向氧压机中通入介质。
为了更进一步预防氧压机发生燃爆,在向氧压机中通入介质的同时,卸载氧压机的运行负荷。
实施例二
参见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氧压机的防燃爆系统,包括:测温部件1、介质输送管道2及连杆阀3;测温部件1设置在氧压机4中各压缩级后的出口管道上;介质输送管道2的介质输出端通入氧压机4;连杆阀3设置在介质输送管道2上。
当连杆阀3发生泄漏时,为了避免介质进入氧压机4而影响下游用户的产品质量,在介质输送管道2的连杆阀3处有通孔。
对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进行说明,通孔的孔径和介质输送管道2的内径的比值在1/10-1/5之间。
为了防止氧压机4出现喘振现象,进一步防止氧压机4发生燃爆,还包括:气管11和防喘振阀5;气管11的进气端设置在氧压机4的进气端,气管11的出气端设置在氧压机4的出气端;防喘振阀5设置在气管11上。
对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进行进一步说明,还包括:泄放管道6和泄放阀7;泄放管道6的进气端与氧压机4的出气端连接,泄放管道6的出气端通向大气;泄放阀7设置在泄放管道6上。
对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进行更进一步说明,还包括:介质存储设备;介质存储设备的介质输出端与介质输送管道2的介质输入端连接。
为了提高本发明实施例的自动化程度,还包括:处理器;处理器的信号输入端与测温部件1的信号输出端信号连接,处理器的信号输出端与连杆阀3、防喘振阀5、泄放阀7、介质存储设备的信号输入端信号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手动开始和停止输送介质的方式,即将手动阀10设置在介质输送管道2上。
在本实施例中,测温部件1可以是但不限于温度传感器、测温仪等。
实施例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系统的工作原理为(本实施例中的介质为氮气):
1、通过测温部件1对氧压机4压缩后的各级的高温高压氧气的温度进行测量。当测量到的氧气的温度达到175℃时,氧压机4的主电机断电停止运行、辅助油泵断电;
2、防喘振阀5全开,从而卸载了氧压机4的运行负荷。同时关闭入口控制阀8和出口控制阀9,从而达到切断氧气(助燃物)的目的;
3、泄放阀7全开,将氧压机4中的气体排向大气;
4、连杆阀3全开,介质存储设备中的氮气通入氧压机4,稀释氧压机4中的氧气,从而达到防燃爆的目的。
【技术效果】
1、测量氧压机4中氧气的温度,并将测量到的温度与预设温度进行比较,若测量到的温度等于或者高于预设温度,则向氧压机4中通入介质,用以稀释氧压机4中的氧气和/或与氧压机4中的氧气发生反应,达到防燃爆的目的,不仅保护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而且还避免了重大经济损失的产生。
2、具体地,测量氧压机4压缩后的各级的高温高压氧气的温度,实现了对氧压机4中氧气温度的全面测量,进一步预防了氧压机4燃爆情况的发生。
3、在向氧压机4中通入介质进行快速置换的同时,还卸载了氧压机4的运行负荷,更进一步地预防了氧压机4发生燃爆。
4、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系统中,在介质输送管道2的连杆阀3处设计有通孔;当连杆阀3发生泄漏时,介质输送管道2中的介质可以从通孔中泄出,从而避免了介质进入氧压机4,而造成产品氧气纯度下降,从而影响下游用户的产品质量。
5、将通孔的孔径和介质输送管道2的内径的比值设计在1/10-1/5之间,当氧压机4正常工作时,连杆阀3是关闭的,当有微量的介质从通孔泄出时,说明连杆阀3有泄漏现象(可能是连杆阀3有一个或两个发生泄露造成关不严现象的发生),提醒操作人员及时处理,以避免影响下游用户的产品质量和介质泄露至大气而发生事故;当氧压机4存在燃爆风险时,连杆阀3开启,介质可经介质输送管道2被输送到氧压机4,达到防燃爆的目的;同时,只有微量的介质从通孔泄出,避免了介质的浪费。
6、通过对防喘振阀5的使用,更进一步地预防了氧压机4发生燃爆。
7、通过对处理器的使用,提高了本发明实施例的自动化程度,在出现燃爆风险时,不需要人工操作,进一步保护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8、通过对手动阀10的使用,提供了手动开始和停止输送介质的方式,提高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实用性。
本发明实施例能在氧压机4有发生防爆事故的征兆时,将其消灭在萌芽阶段,保证了设备的安全运行。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