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79006B - 吸收性物品 - Google Patents

吸收性物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79006B
CN105579006B CN201480052900.9A CN201480052900A CN105579006B CN 105579006 B CN105579006 B CN 105579006B CN 201480052900 A CN201480052900 A CN 201480052900A CN 105579006 B CN105579006 B CN 1055790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gion
absorber
compression
width direction
absorbent commod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5290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79006A (zh
Inventor
加藤伸亨
柏木政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char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Unichar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charm Corp filed Critical Unichar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5790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790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790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790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4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F13/47Sanitary towels, incontinence pads or napkins
    • A61F13/476Sanitary towels, incontinence pads or napkins characterised by encircling the crotch region of the undergar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4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F13/47Sanitary towels, incontinence pads or napkins
    • A61F13/475Sanitary towels, incontinence pads or napkins characterised by edge leakage prevention means
    • A61F13/4751Sanitary towels, incontinence pads or napkins characterised by edge leakage prevention means the means preventing fluid flow in a transversal direction
    • A61F13/4756Sanitary towels, incontinence pads or napkins characterised by edge leakage prevention means the means preventing fluid flow in a transversal direction the means consisting of grooves, e.g. channels, depressions or embossments, resulting in a heterogeneous surface level

Abstract

在吸收性物品中,形成有分别配置在包括吸收体的宽度方向中心在内的中央区域(RC)的宽度方向外侧的一对第二纵向压缩槽(82)和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第二横向压缩槽(86)。在第二纵向压缩槽(82)与吸收体的宽度方向端部之间,设置有低刚度区域(RL)。在低刚度区域的长度方向外侧,设置有刚度比低刚度区域高的高刚度区域(RH)。高刚度区域形成了在厚度方向上压缩吸收体的压缩槽,设置在第二纵向压缩槽(82)的长度方向外侧端部的四个部位各自的宽度方向外侧。

Description

吸收性物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透液性的表面片、不透液性的背面片和设置于表面片与背面片之间的吸收体并形成有压缩了表面片和吸收体的压缩槽的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以往,在卫生巾等吸收性物品中,形成有压缩了透液性的表面片和吸收体的压缩槽的吸收性物品广为公知。另外,对于压缩槽也提出了各种形状的压缩槽。
例如,公开了如下的吸收性物品:具有形成在排泄部区域的两侧部的作为压缩槽的一对内侧槽和形成在一对内侧槽的各个宽度方向外侧的作为压缩槽的一对外侧槽(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内侧槽和外侧槽在平面观察时向宽度方向外方弯曲成凸状。
专利文献1的吸收性物品,在排泄部区域的宽度方向外侧形成有内侧槽和外侧槽,在穿戴时作用有从宽度方向外侧朝向宽度方向中央的压缩力时,容易以内侧槽和外侧槽为起点变形。因此,形成有内侧槽和外侧槽的部分向宽度方向内侧移动,被内侧槽夹着的排泄部区域有时会向穿着者侧隆起。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36972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上述的吸收性物品存在如下的问题。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吸收性物品中,在作用有从宽度方向外侧朝向宽度方向内侧的压缩力时,比内侧槽和外侧槽靠宽度方向外侧的区域,在宽度方向上被压缩并且在厚度方向上移动。该比内侧槽和外侧槽靠宽度方向外侧的区域在厚度方向上移动,从而向穿着者侧隆起或向内衣侧凹陷。
此时,若比内侧槽和外侧槽靠宽度方向外侧的区域向内衣侧凹陷,则位于排泄部区域的宽度方向外侧的区域位于比排泄部区域靠内衣侧的位置,排泄部区域相对容易向穿着者侧隆起。
但是,若比内侧槽和外侧槽靠宽度方向外侧的区域向穿着者侧隆起,则位于排泄部区域的宽度方向外侧的区域位于比排泄部区域靠穿着者侧的位置,因此,排泄部区域相对容易向内衣侧凹陷。
即,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吸收性物品中,在作用有从宽度方向外侧朝向宽度方向内侧的压缩力时,根据内侧槽、外侧槽的变形方式,排泄部区域向穿着者侧隆起或向内衣侧凹陷。因此,无法使排泄部区域稳定地向穿着者侧隆起。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课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位于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中央的中央区域稳定地向穿着者侧隆起的吸收性物品。
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吸收性物品1)的要旨在于,具有长度方向(长度方向L)和与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宽度方向W),具备透液性的表面片(表面片10)、不透液性的背面片(背面片20)以及设置于所述表面片和所述背面片之间的吸收体(吸收体30),形成有在吸收性物品的厚度方向上压缩了至少所述表面片和所述吸收体的压缩槽(压缩槽80),所述压缩槽具有一对纵向压缩槽(第二纵向压缩槽82)和横向压缩槽(第二横向压缩槽86),所述一对纵向压缩槽分别配置在包括所述吸收体的宽度方向中心在内的中央区域(中央区域RC)的所述宽度方向外侧,且在所述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上延伸,所述横向压缩槽配置在所述纵向压缩槽的所述长度方向外侧,且在所述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在所述纵向压缩槽与所述吸收体的宽度方向端部之间,设置有刚度比形成有所述纵向压缩槽的区域低的低刚度区域(低刚度区域RL),在所述低刚度区域的长度方向外侧,设置有刚度比所述低刚度区域高的高刚度区域(高刚度区域RH),所述高刚度区域是形成有在厚度方向上压缩了所述吸收体的压缩槽(高刚度压缩槽88)的区域、或构成所述吸收体的吸收性材料的单位面积重量比周围高的区域,设置在所述纵向压缩槽的长度方向外侧端部的四个部位各自的宽度方向外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从皮肤接触面侧观察的平面图。
图2是图1所示的X-X截面的示意剖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Y-Y截面的示意剖视图。
图4(a)是表示穿戴了比较例的吸收性物品的状态的示意剖视图。图4(b)是表示穿戴了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状态的示意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图1是吸收性物品的平面图,图2是沿着图1所示的X-X线的剖视图。图3是沿着图1所示的Y-Y线的剖视图。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是例如卫生巾。
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是日用的卫生巾。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中,在长度方向L(长度方向)上位于穿着者的前侧的前区域R1与位于穿着者的后侧的后区域R2的长度大致相同。
此外,后述的一对翼部43、44之间的区域是配置在穿着者的下裆的下裆区域R3。具体来说,在从一对翼部43、44的前方的根部CA1到一对翼部43、44的后方的根部CA2之间,设置有下裆区域R3。比下裆区域R3靠前侧成为前区域R1,比下裆区域R3靠后侧成为后区域R2。此外,在图1中,吸收性物品1的长度方向L上的中心线表示为长度方向中心线LCL,吸收性物品1的宽度方向W上的中心线表示为宽度方向中心线WCL。另外,下裆区域R3的中心是长度方向中心线LCL与宽度方向中心线WCL交叉的位置。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下裆区域R3为翼部43、44之间的区域,但并不限定于该结构。例如,对于不具有翼部的吸收性物品,也可以为吸收体30的宽度方向的最大长度比前区域R1的宽度方向的最大长度和后区域R2的宽度方向的最大长度长的区域,或者也可以为吸收体30的宽度方向的最大长度比前区域R1的宽度方向的最大长度和后区域R2的宽度方向的最大长度短的区域。
前区域R1、后区域R2和下裆区域R3是在长度方向上将吸收性物品划分而成的区域,在长度方向上邻接地设置。另外,在吸收性物品中,设置有包括吸收体30的宽度方向中心在内的中央区域RC。中央区域RC由构成吸收体30的吸收性材料的单位面积重量比周围高的区域、吸收体30的体液的吸收容量比周围高的区域、以及吸收体30上配置了导入体液的第二片的区域中的任意区域构成。在图1中,对中央区域RC标注斜线来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中央区域RC配置在下裆区域R3内。但是,在变形例中,中央区域RC也可以超出下裆区域R3而跨越前区域R1和后区域R2地配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日用的卫生巾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也能够应用于夜用的卫生巾。夜用的卫生巾构成为,在长度方向L上位于穿着者的后侧的后区域R2比位于穿着者的前侧的前区域R1长。
吸收性物品1具有:与穿着者的皮肤接触的表面片10;不透过液体的不透液性的背面片20;以及吸收体30。吸收体30配设在表面片10与背面片20之间。因此,吸收体30在图1和图2中用虚线表示。
吸收性物品1在图1所示的平面观察下,在吸收体30的宽度方向W的两侧,具有向宽度方向W外侧伸出的一对翼部43、44。并且,吸收性物品1具备在宽度方向W上设置在吸收体30的外侧的侧面片41、42。
表面片10是透过体液等液体的透液性的片。表面片10至少覆盖吸收体30的表面。表面片10只要是无纺布、织布、有孔塑料片、网状片等透过液体的构造的片状的材料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作为织布、无纺布的原材料,可以使用天然纤维、化学纤维中的任一种。
作为天然纤维的例子,可列举出粉碎纸浆、棉花等纤维素。作为化学纤维的例子,可列举出人造丝、原纤维人造丝等再生纤维素,醋酸纤维、三醋酸纤维等半合成纤维素,热塑性疏水性化学纤维,或实施了亲水化处理的热塑性疏水性化学纤维。
作为热塑性疏水性化学纤维,可列举出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单纤维,将PE和PP接枝聚合而成的纤维,芯鞘结构等的复合纤维。
此外,特别是对于无纺布,幅材成形可以进行干式(梳理法、纺粘法、熔喷法、气流成网法等)、湿式等的任何一种,或也可以组合多个地进行。另外,作为粘合的方法,可列举出热粘合、针刺、化学粘合等方法,但并不特别限定于这些方法。另外,也可以使用通过水刺法形成为片状的射流喷网布。
作为有孔塑料片,可以使用PE、PP、PET这样的热塑性树脂的有孔片、多孔质的泡沫材料等。另外,对于它们,也优选根据需要通过以0.5~10%的范围混入由二氧化钛、碳酸钙等构成的填料来使其白浊化地使用。另外,也可以使用通过穿孔、热压纹加工或者机械加工等将由热塑性树脂构成的薄膜开孔而成的有孔薄膜。有孔薄膜也可以作为与无纺布复合的复合片来使用。
背面片20具有与表面片10的长度大致相等的长度。背面片20可以使用以聚乙烯片、聚丙烯等为主体的层压无纺布,透气性的树脂薄膜,在纺粘或射流喷网等的无纺布上接合透气性的树脂薄膜而成的片等。背面片20优选采用具有不会产生穿着时的不舒适感的程度的柔软性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以低密度聚乙烯(LDPE)树脂为主体的从单位面积重量15~30g/m2的范围得到的薄膜。背面片20优选为不透液性且透湿性的,例如可以由微孔性片构成,该微孔性片通过对在聚乙烯、聚丙烯等烯烃类树脂中熔融混匀了无机填充剂而得到的材料进行拉伸处理而成。
吸收体30含有亲水性纤维、纸浆。吸收体30由能够吸收经血等体液的材料形成。例如,可以单独或混合使用粉碎纸浆、棉花等纤维素,人造丝、原纤维人造丝等再生纤维素,醋酸纤维、三醋酸纤维等半合成纤维素,颗粒状聚合物、纤维状聚合物、热塑性疏水性化学纤维,或者施加了亲水化处理的热塑性疏水性化学纤维,经化学粘合处理的气流成网纸浆等。
将这些材料成形为吸收体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使用通过例如气流成网法、熔喷法、射流喷网法、造纸法等而片材化的材料。另外,作为吸收体,也能够使用纤维素泡沫、合成树脂的开孔泡沫等。并且,也能够使用将泡沫或片材化的材料粉碎了之后成形为吸收体的材料。这其中,也可列举出将纸浆按80~100%、将颗粒状聚合物按20~0%的范围混合、并在作为吸收体的皮肤接触侧的上层或作为吸收体的非皮肤接触侧的下层配置SMS无纺布片而片材化的单位面积重量为100~700g/m2、具有1~50mm的厚度的吸收体。此外,在吸收体中,也可以在上层和下层这两层上配置SMS无纺布片。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30优选没有在上层配置SMS无纺布片。在此情况下,通过没有在上层配置SMS无纺布片,从而成为湿润状态,后述的压缩槽80的剥离不易发生。由此,即使在长时间使用的环境下,压缩槽80也不易变形,不易产生歪扭。另外,通过没有在上层配置SMS无纺布片,从而体液从表面片10直接向纸浆移动,因此,吸收速度变快,能够防止体液泄漏。
另外,吸收体30优选配置长纤维片作为配置在吸收体30的下层的SMS无纺布片,并且也同时在该长纤维片上形成后述的压缩槽80。在此情况下,由于从吸收体30的上层到吸收体的下层被一体化,因此整个吸收体变得不易皱褶。
吸收体30也可以通过气流成网法层叠亲水性纤维或粉状体而形成,也可以是通过气流成网法使亲水性纤维或粉状体成形为片状而成的气流成网片,也可以通过在薄纸(例如单位面积重量为15g/m2)上配置混入了高吸收聚合物的粉碎纸浆并用薄纸包覆而形成。
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30将棉状纸浆层叠到单位面积重量200~500g/m2左右。
吸收体30为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形状,比背面片20大致小一圈左右。吸收体30的宽度方向W的长度与成人女性的胯裆间隔对应,大致为50~80mm。吸收体30通过热熔胶等粘接剂粘接到背面片20。
另外,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30,在下裆区域R3的长度方向L中心的吸收体30的宽度方向W的长度W1比前区域R1中的吸收体30的宽度方向W的最大长度W2A大,比后区域R2中的吸收体30的宽度方向W的最大长度W2B大。在本实施方式中,前区域R1中的吸收体30的宽度方向W的最大长度W2A与后区域R2中的吸收体30的宽度方向W的最大长度W2B大致相同。
吸收体30具有:吸收体30的宽度方向外侧端部朝向宽度方向外侧呈凸状的曲线部31;以及比曲线部31向长度方向外侧延伸的直线部32。曲线部31为圆弧状,曲线部31的外缘31E与下裆区域R3的长度方向L上的中心和中央区域RC的长度方向中心大致一致。因此,在中央区域RC的长度方向中心的吸收体30的宽度方向的长度,比在中央区域RC的长度方向端部的吸收体30的宽度方向的长度长。
侧面片41、42配设在表面片10的两侧。侧面片41、42可以从与表面片10相同的材料选择。但是,为了防止经血越过侧面片41、42向吸收性物品1外方流动,优选具有疏水性或防水性。侧面片41、42覆盖吸收体30的侧缘的一部分和翼部43、44。
在吸收性物品1中,表面片10、侧面片41、42和背面片20的周缘被接合,从而吸收体30被内封。作为表面片10与背面片20的接合方法,可以采用热压纹加工、超音波和热熔粘接剂中的任一个或组合多个。
在背面片20中的与内衣接触的表面,在多个区域内涂敷有粘附剂(未图示)。粘附剂在吸收体30的背面侧沿着长度方向L断续地配置。粘附剂也设置在翼部43和翼部44中的与内衣接触的表面上。在使用前的状态下,粘附剂与未图示的剥离片相接。剥离片防止了粘附剂在使用前劣化。而且,在使用时由穿着者剥离剥离片。
此外,在不具有剥离片的吸收性物品中,也可以构成为通过单独包装吸收性物品的包装片来防止粘附剂在使用前劣化。在粘附剂与包装片相接的情况下,优选在包装片的表面施加不会降低粘附剂的粘附力就使粘附剂能够剥离的处理。
另外,在背面片20,粘附剂优选在吸收体30的背面侧沿着长度方向L以规定宽度配置多列。
此外,在此情况下,粘附剂在宽度方向W上的规定宽度为3mm~5mm,各粘附剂间的间距为2mm~4mm,优选比粘附剂在宽度方向W上的长度窄。若各粘附剂间的间距比粘附剂在宽度方向W上的长度宽,则有可能在其间产生皱褶,而通过比粘附剂在宽度方向W上的长度窄,不易产生褶皱。
在吸收性物品上形成有在厚度方向上压缩了表面片10和吸收体30的压缩槽80。压缩槽80是通过对吸收性物品1的表面片的皮肤接触侧和吸收体30的非皮肤接触侧(衣服接触面侧)实施加工而形成的槽。
压缩槽80具有一对纵向压缩槽和横向压缩槽,该一对纵向压缩槽分别配置在中央区域RC的宽度方向外侧,且在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上延伸,该横向压缩槽配置在纵向压缩槽的长度方向外侧,且在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上延伸。
纵向压缩槽是至少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压缩槽,也可以相对于长度方向倾斜,是包括相对于长度方向的角度为45度以下的压缩槽的概念。横向压缩槽是至少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压缩槽,也可以相对于宽度方向倾斜,是包括相对于宽度方向的角度小于45度的压缩槽的概念。在图1中,示出纵向压缩槽与横向压缩槽的交界点BP。
纵向压缩槽具有:一对第一纵向压缩槽81;一对第二纵向压缩槽82,其位于比第一纵向压缩槽81靠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以及第三纵向压缩槽83,其位于比第二纵向压缩槽82靠长度方向外侧的位置。横向压缩槽具有一对第一横向压缩槽85和位于比第一横向压缩槽85靠长度方向外侧的位置的一对第二横向压缩槽86。
第一纵向压缩槽81、第二纵向压缩槽82和第三纵向压缩槽83为朝向宽度方向外侧鼓起的凸形。第三纵向压缩槽83分别与第二纵向压缩槽82的长度方向端部相连。
第一纵向压缩槽81与第一横向压缩槽85相连,通过第一纵向压缩槽81和第一横向压缩槽85形成环状的压缩槽。第一纵向压缩槽81和第一横向压缩槽85包围中央区域RC的周围地配置。第三纵向压缩槽83与第二横向压缩槽86相连,通过第二纵向压缩槽82、第三纵向压缩槽83和第二横向压缩槽86形成环状的压缩槽。
比由第一纵向压缩槽81和第一横向压缩槽85形成的环状的压缩槽靠长度方向外侧,且在上述环状的压缩槽与由第二纵向压缩槽82、第三纵向压缩槽83和第二横向压缩槽86形成的环状的压缩槽之间,形成有多个点状压缩部87。点状压缩部87空出间隔地形成有多个。
形成有第二纵向压缩槽的区域的刚度比形成有第一纵向压缩槽81的区域的刚度高。作为具体的结构,例如可以举例示出如下的结构:纵向压缩槽具有厚度方向的尺寸比较大的高压缩部和厚度方向的尺寸比较小的低压缩部,第二纵向压缩槽82的高压缩部的面密度比第一纵向压缩槽81的高压缩部的面密度高。
此外,压缩槽的厚度方向的尺寸是指压缩槽的凹陷厚度(在厚度方向上被压缩的厚度)。因此,若对高压缩部和低压缩部进行比较,则高压缩部比低压缩部被压缩得多。另外,高压缩部的面密度是指高压缩部相对于整个压缩槽的面积所占的面积的比率。因此,高压缩部占整个第二纵向压缩槽的比率比高压缩部占整个第一纵向压缩槽的比率高。
作为形成有第二纵向压缩槽82的区域的刚度比形成有第一纵向压缩槽81的区域的刚度高的其他结构,可以举例示出第二纵向压缩槽82的厚度方向的尺寸比第一纵向压缩槽81的厚度方向的尺寸大的结构,第二纵向压缩槽82的槽宽度比第一纵向压缩槽81的槽宽度大的结构,第二纵向压缩槽82的吸收体30的单位面积重量、密度比第一纵向压缩槽81的吸收体30的单位面积重量、密度高的结构,以及第二纵向压缩槽82的高压缩部的面积比第一纵向压缩槽81的高压缩部的面积大的结构。
吸收体30的宽度方向端部位于比第二纵向压缩槽82靠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在吸收体30的宽度方向端部与第二纵向压缩槽82之间,设置有刚度比形成有第二纵向压缩槽82的区域低的低刚度区域RL。在图1中,对低刚度区域RL标注斜线来表示。低刚度区域RL设置在下裆区域R3。低刚度区域RL的至少一部分与中央区域RC在长度方向上重叠。
在低刚度区域RL的长度方向外侧,设置有刚度比低刚度区域RL高的高刚度区域RH。高刚度区域RH是形成有在厚度方向上压缩了吸收体30的压缩槽的区域、或构成吸收体30的吸收性材料的单位面积重量比周围高的区域。在本实施方式的高刚度区域RH,形成有高刚度压缩槽88。
高刚度压缩槽88在长度方向上延伸。高刚度压缩槽88设置在第二纵向压缩槽82的长度方向外侧端部的4个部位各自的宽度方向外侧。第二纵向压缩槽82的长度方向外侧端部,换言之,是指第三纵向压缩槽83的长度方向内侧端部。第二纵向压缩槽82与第三纵向压缩槽83的交界向宽度方向内侧凹陷。高刚度压缩槽在长度方向上跨越第二纵向压缩槽82与第三纵向压缩槽83的交界地配置。
高刚度区域RH位于比吸收体30的曲线部31的圆弧状的外缘31E的延长线LE靠长度方向外侧的位置。另外,高刚度区域RH位于比吸收体30的曲线部31与直线部32的交界33靠长度方向外侧的位置。
4个部位的高刚度区域RH在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上空出间隔地配置。高刚度区域RH的长度方向的间隔优选为50~150mm。若高刚度区域RH的长度方向的间隔小于50mm,则在穿戴时会碰到腿,容易受到朝向宽度方向内侧的力。另一方面,若高刚度区域RH的长度方向的间隔比150mm长,则与中央区域RC离得过远,无法充分地发挥在中央区域RC的周围保持平面的效果。
第二纵向压缩槽82与吸收体30的宽度方向外侧端部的距离优选为5mm~20mm。这是因为,若第二纵向压缩槽82与吸收体30的宽度方向外侧端部的距离小于5mm,则穿着者在受到由吸收体的宽度方向外侧端部施加的侧压力时,有时会感到坚硬。另一方面,若第二纵向压缩槽82与吸收体30的宽度方向外侧端部的距离比20mm长,则在穿戴时力从宽度方向外侧作用于宽度方向内侧时,以第二纵向压缩槽82为基点立起的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外侧端部的高度变得比中央区域高,可能会阻碍中央区域的贴合性。
此外,高刚度区域RH也可以是形成有在厚度方向上压缩吸收体30的压缩槽、且构成吸收体30的吸收性材料的单位面积重量比周围高的区域。另外,高刚度区域RH的刚度只要构成为比低刚度区域RL的刚度高即可,例如,也可以比形成有第二纵向压缩槽82的区域的刚度高,也可以比形成有第二纵向压缩槽82的区域的刚度低。
另外,例如,对于在高刚度区域RH和低刚度区域RL配置吸收体30的结构,也可以构成为刚度区域中的构成吸收体30的吸收性材料的单位面积重量比低刚度区域RL中的构成吸收体30的吸收性材料的单位面积重量高。
高刚度压缩槽88也可以相对于长度方向倾斜,也可以在宽度方向上延伸。另外,高刚度压缩槽88也可以是直线状或曲线状,也可以通过多个点状压缩部的集合而构成。
此外,吸收体30的单位面积重量和密度例如能够通过以下的测定方法来测定。对于由包装体包装的吸收性物品,拆开包装体,展开被折叠的吸收性物品,来对要测定单位面积重量和密度的部分的厚度和面积进行测定。然后,从吸收性物品中切下要测定单位面积重量和密度的部分,对切下的部分的重量进行测定。然后,从切下的部分中去掉表面片和背面片等除吸收体之外的部分,测定吸收体的重量。根据吸收体的重量和要测定单位面积重量及密度的部分的面积,计算出单位面积重量。根据单位面积重量和厚度,计算出密度。
另外,吸收性物品的抗弯刚度可以使用例如JIS-1096规定的格利法(日文:ガーレー法)进行测定。
(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
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的制造方法的一部分。此外,对于未说明的方法,可以采用已有的方法。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作为第一步骤,进行片生成工序。然后,作为第二步骤,进行片接合工序。具体来说,通过例如热熔敷将表面片10和侧面片41、42粘接。
作为第三步骤,进行吸收体成型工序。具体来说,通过成型滚筒将成为吸收体的材料的纸浆成形来成形吸收体30。此外,第一步骤和第二步骤的片生成工序与第三步骤的吸收体成型工序的顺序也可以为相反的顺序。
在第四步骤中,进行接合工序。具体来说,进行将第三步骤中成形的吸收体30与第二步骤中接合的表面片及侧面片接合的接合工序。
在第五步骤中,进行压缩槽80的形成工序。具体来说,在厚度方向上压缩表面片10和吸收体30,形成压缩槽80。
在第六步骤中,进行背面片接合工序。具体来说,通过热熔粘接剂的涂敷来将形成了压缩槽的吸收体30及表面片10、侧面片41、42和背面片20接合。
之后,在背面片20的非皮肤接触侧(衣服接触面侧),进行涂敷作为防偏移材料的粘接剂的工序、折叠工序、以及吸收性物品1的包装工序。通过上述的工序,能够制造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
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在制造了吸收性物品之后折叠吸收性物品。具体来说,例如,也可以以沿着宽度方向的第一折线FL1和第二折线FL2为起点在长度方向上折叠吸收性物品。图1图示了第一折线FL1和第二折线。
(作用和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中,由于纵向压缩槽形成得比中央区域RC靠宽度方向外侧,因此,在作用有从宽度方向外侧朝向宽度方向中央的压缩力时,纵向压缩槽向宽度方向内侧移动,力经由纵向压缩槽向宽度方向内侧传递。
此时,位于比纵向压缩槽靠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的低刚度区域RL变形,并在宽度方向上被压缩。另一方面,高刚度区域RH由于位于比低刚度区域RL靠长度方向外侧的位置,因此,与低刚度区域RL相比,在穿戴时向宽度方向内侧的力不易作用于高刚度区域RH,比低刚度区域RL不易变形。并且,高刚度区域RH由于刚度比低刚度区域RL高,因此比低刚度区域RL不易变形。
因此,在穿戴时作用有从宽度方向外侧朝向宽度方向中央的压缩力时,利用低刚度区域RL的变形来将力吸收,容易以平坦的状态保持相对不易变形的高刚度区域RH。通过在纵向压缩槽的长度方向外侧端部的4个部位设置平坦的区域,能够将一对纵向压缩槽向宽度方向内侧推压,能够使中央区域向穿着者侧隆起。
在此,在图4(a)中,表示没有设置高刚度区域RH的比较例的吸收性物品的变形方式,在图4(b)中,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变形方式。图4(a)和图4(b)是表示在将吸收性物品穿戴在内衣P上时、因腿部开口的腿的力而朝向宽度方向内侧作用的压缩力F作用于吸收性物品的状态的示意图。此外,图4(a)和图4(b)是以图1所示的Y-Y线为基准的剖视图。
如图4(a)所示,在高刚度区域RH的刚度不高的情况下,在穿戴了吸收性物品时作用有来自宽度方向外侧的压缩力,高刚度区域RH向穿着者侧隆起。吸收体的中央的区域变形成比成为变形基点的第一纵向压缩槽81和第二纵向压缩槽82远离穿着者。若在该变形状态下进一步对吸收性物品作用朝向宽度方向内侧的压缩力,则朝向宽度方向内侧的力变成朝向非皮肤接触侧的力。因此,在吸收体30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由于朝向非皮肤接触侧的向下的力而导致向下侧变形成凸状。
另一方面,如图4(b)所示,设置有高刚度区域RH,从而该高刚度区域RH不会向皮肤接触面侧鼓起。因此,高刚度区域RH能够保持与第一纵向压缩槽81及第二纵向压缩槽82同等的位置(上下方向的位置)。高刚度区域RH成为与吸收体30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的下部同等的位置(上下方向的位置)。若在该变形状态下进一步对吸收性物品作用朝向宽度方向内侧的压缩力,则能够经由高刚度区域RH对吸收体30下部施加向上的力,从而吸收体30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向穿着者侧隆起。
另外,在穿戴时作用有从宽度方向外侧朝向宽度方向内侧的压缩力时,比中央区域RC靠长度方向外侧的区域变形,例如,比中央区域RC靠长度方向外侧的区域有时向内衣侧凹陷。若比中央区域RC靠长度方向外侧的区域向内衣侧凹陷,则有可能该区域的变形传递到中央区域RC,中央区域RC也向内衣侧凹陷。但是,能够通过横向压缩槽来抑制比中央区域RC靠长度方向外侧的区域的变形,因此,中央区域RC变得容易保持隆起的状态。
中央区域RC由构成吸收体30的吸收性材料的单位面积重量比周围高的区域、吸收体30的体液的吸收容量比周围高的区域、以及在吸收体30上配置了导入体液的第二片的区域中的任意区域构成。这样构成的中央区域RC是吸收性能比周围的区域高的区域。使该中央区域RC向穿着者侧鼓起,从而能够在穿着者的排泄口附近保持被排出的体液,能够抑制因体液的泄漏、体液扩散而导致的不舒适感。
由于高刚度区域RH沿着长度方向形成,因此,能够将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一定范围保持在平面状,能够使变形基点稳定。
形成有第二纵向压缩槽82的区域的刚度比形成有第一纵向压缩槽81的区域的刚度高。在对吸收性物品作用有从宽度方向外侧向宽度方向内侧作用的力时,刚度比较高的第二纵向压缩槽82成为变形基点。第二纵向压缩槽82比第一纵向压缩槽81远离中央区域RC。通过使变形基点远离中央区域RC地设置,能够将比变形基点靠宽度方向内侧的区域确保得大。比变形基点靠宽度方向内侧的区域是向穿着者侧隆起的区域,通过将该区域确保得大,能够向穿着者侧隆起得更高,能够进一步提高贴合性。
高刚度区域RH位于比曲线部31与直线部32的交界靠长度方向外侧的位置。例如,若吸收体30的整个宽度方向外侧端部是直线部,则从宽度方向外侧朝向宽度方向内侧的力易于传递到吸收体30的整个长度方向。但是,由于吸收体30的宽度方向的长度发生变化,因此,传递的力在作为该变化的点的曲线部31与直线部32的交界33中断,能够抑制力传递到比交界33靠后方的位置。由于高刚度区域RH位于比曲线部31与直线部32的交界33靠长度方向外侧的位置,因此,不易受到从宽度方向外侧朝向宽度方向内侧的力的影响。因此,高刚度区域RH变得容易保持平面。
高刚度区域RH位于比曲线部31的外缘的延长线靠长度方向外侧的位置。在穿戴时吸收性物品被腿夹着,从而从宽度方向外侧朝向内侧的力作用在吸收体的外缘。该力沿着吸收体的外缘传递。由于高刚度区域RH位于比曲线部31的外缘的延长线靠长度方向外侧的位置,因此,即使在从宽度方向外侧朝向内侧的力沿着吸收体的外缘传递的情况下,高刚度区域RH也不易受到该力的影响。因此,高刚度区域RH变得容易保持平面形状。
高刚度区域RH跨越第一折线FL1和第二折线FL2地形成。在吸收性物品中,在形成有第一折线、第二折线等折线的部分,形成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折纹。若形成该折纹,则在穿戴时向宽度方向内侧作用的力容易沿着折纹释放。由于高刚度区域RH跨越第一折线FL1和第二折线FL2地形成,因此,在穿戴时向宽度方向内侧作用的力沿着该折纹释放,容易将高刚度区域RH保持在平面上。
在中央区域RC的宽度方向中心处的背面片,没有设置用于将吸收性物品贴装到内衣上的粘附部。由于中央区域RC的宽度方向中心不固定到内衣上,因此,中央区域RC更容易凸起,中央区域RC容易与穿着者贴合。
(其他的实施方式)
如上所述,通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了本发明的内容,但不应理解成构成该公开的一部分的论述和附图限定本发明。根据该公开,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各种代替实施方式、实施例和运用技术。
例如,吸收性物品不限定于卫生巾,也可以是吸收垫、卫生护垫。
也可以在高刚度区域RH的背面片设置用于将吸收性物品贴装到内衣上的粘附部。高刚度区域RH成为用于使中央区域向穿着者侧鼓起的基点。通过将该高刚度区域固定到内衣上,高刚度区域RH不易凸起,使中央区域RC更容易向穿着者侧变形成凸状。
此外,日本专利申请第2013-199921号(2013年9月26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照而被写入本申请说明书。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能够提供一种能够使位于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中央的中央区域稳定地向穿着者侧隆起的吸收性物品。
附图标记说明
1…吸收性物品
10…表面片
20…背面片
30…吸收体
31…曲线部
31E…曲线部的外缘
32…直线部
33…交界
41、42…侧面片
43、44…翼部
80…压缩槽
81…第一纵向压缩槽
82…第二纵向压缩槽
83…第三纵向压缩槽
85…第一横向压缩槽
86…第二横向压缩槽
87…点状压缩部
88…高刚度压缩槽
R1…前区域
R2…后区域
R3…下裆区域
RC…中央区域
RH…高刚度区域
RL…低刚度区域
L…长度方向
W…宽度方向。

Claims (9)

1.一种吸收性物品,所述吸收性物品具有长度方向和与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
具备透液性的表面片、不透液性的背面片以及设置于所述表面片和所述背面片之间的吸收体,
形成有在吸收性物品的厚度方向上压缩了至少所述表面片和所述吸收体的压缩槽,
所述吸收性物品的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槽具有一对纵向压缩槽、以及横向压缩槽,一对所述纵向压缩槽分别配置在包括所述吸收体的宽度方向中心在内的中央区域的所述宽度方向外侧,且在所述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上延伸,所述横向压缩槽配置在所述纵向压缩槽的所述长度方向外侧,且在所述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上延伸,
在所述纵向压缩槽与所述吸收体的宽度方向端部之间,设置有刚度比形成有所述纵向压缩槽的区域低的低刚度区域,
在所述低刚度区域的长度方向外侧,设置有刚度比所述低刚度区域高的高刚度区域,
所述高刚度区域是形成有在厚度方向上压缩了所述吸收体的压缩槽的区域、或构成所述吸收体的吸收性材料的单位面积重量比周围高的区域,设置在所述纵向压缩槽的长度方向外侧端部的四个部位各自的宽度方向外侧,
所述纵向压缩槽具有第一纵向压缩槽和位于比所述第一纵向压缩槽靠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的第二纵向压缩槽,
形成有所述第二纵向压缩槽的区域的刚度比形成有所述第一纵向压缩槽的区域的刚度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央区域由构成所述吸收体的吸收性材料的单位面积重量比周围高的区域、所述吸收体的体液的吸收容量比周围高的区域、以及导入体液的第二片配置在所述吸收体上的区域中的任意区域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高刚度区域和所述低刚度区域配置有所述吸收体,
所述高刚度区域中的构成所述吸收体的吸收性材料的单位面积重量,比所述低刚度区域中的构成所述吸收体的吸收性材料的单位面积重量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刚度区域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纵向压缩槽具备所述厚度方向的尺寸比较大的高压缩部和所述厚度方向的尺寸比较小的低压缩部,
所述第二纵向压缩槽的所述高压缩部的面密度比所述第一纵向压缩槽的所述高压缩部的面密度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体具有所述吸收体的宽度方向外侧端部向所述宽度方向外侧呈凸状的曲线部和比该曲线部向所述长度方向外侧延伸的直线部,
所述高刚度区域位于比所述曲线部与所述直线部的交界靠所述长度方向外侧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曲线部为向宽度方向外侧呈凸状的圆弧状,
所述高刚度区域位于比所述曲线部的圆弧状的延长线靠长度方向外侧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物品以沿着所述宽度方向的第一折线和第二折线为起点在所述长度方向上折叠,
所述高刚度区域跨越所述第一折线和所述第二折线地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中央区域的所述宽度方向中心处的所述背面片,没有设置用于将所述吸收性物品贴装到内衣上的粘附部。
CN201480052900.9A 2013-09-26 2014-09-24 吸收性物品 Active CN1055790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99921A JP2015065980A (ja) 2013-09-26 2013-09-26 吸収性物品
JP2013-199921 2013-09-26
PCT/JP2014/075259 WO2015005502A2 (ja) 2013-09-26 2014-09-24 吸収性物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79006A CN105579006A (zh) 2016-05-11
CN105579006B true CN105579006B (zh) 2018-11-27

Family

ID=522806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52900.9A Active CN105579006B (zh) 2013-09-26 2014-09-24 吸收性物品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2015065980A (zh)
KR (1) KR20160065125A (zh)
CN (1) CN105579006B (zh)
TW (1) TW201524478A (zh)
WO (1) WO2015005502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PL2740449T3 (pl) 2012-12-10 2019-07-31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rtykuł chłonny o wysokiej zawartości materiału chłonnego
CN110013386B (zh) 2013-08-27 2021-10-01 宝洁公司 具有通道的吸收制品
US9987176B2 (en) 2013-08-27 2018-06-05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bsorbent articles with channels
JP6239039B1 (ja) * 2016-05-31 2017-11-29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CN109475441B (zh) * 2016-07-29 2021-07-27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性物品
CN110179594A (zh) * 2019-05-31 2019-08-30 重庆百亚卫生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吸收型芯体结构
CN114732598B (zh) * 2021-07-30 2023-11-03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短裤型吸收性物品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08275A (zh) * 2002-12-05 2005-12-14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纵长压缩槽的吸收性物品
CN102264327A (zh) * 2008-12-25 2011-11-30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性物品
CN102844003A (zh) * 2010-04-06 2012-12-26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产品以及制造吸收产品的方法
CN102917677A (zh) * 2010-05-31 2013-02-06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性物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280389C (en) * 1999-08-16 2008-01-08 Johnson & Johnson Inc. Thin sanitary napkin manifesting high level of stability
JP4180865B2 (ja) * 2002-09-09 2008-11-12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可撓軸を備えた吸収性物品
JP5292083B2 (ja) 2008-12-15 2013-09-18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5616185B2 (ja) * 2010-09-29 2014-10-29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6057664B2 (ja) * 2011-12-28 2017-01-11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08275A (zh) * 2002-12-05 2005-12-14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纵长压缩槽的吸收性物品
CN102264327A (zh) * 2008-12-25 2011-11-30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性物品
CN102844003A (zh) * 2010-04-06 2012-12-26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产品以及制造吸收产品的方法
CN102917677A (zh) * 2010-05-31 2013-02-06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性物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79006A (zh) 2016-05-11
WO2015005502A2 (ja) 2015-01-15
WO2015005502A3 (ja) 2015-03-12
KR20160065125A (ko) 2016-06-08
JP2015065980A (ja) 2015-04-13
TW201524478A (zh) 2015-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79006B (zh) 吸收性物品
CN105455962B (zh) 吸收性物品
CN105073078B (zh) 吸收性物品
TW200932199A (en) Absorbent article
CN105592831A (zh) 吸收性物品
JP4173844B2 (ja) 吸収性物品
CN101687383A (zh) 片状构件的叠层体
TW200305390A (en) Absorbent artic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9152679A (zh) 吸收性物品
CN203370023U (zh) 吸收性物品
CN109640908A (zh) 吸收性物品
CN108366885B (zh) 吸收性物品
CN104220031B (zh) 吸收性物品
CN109152681A (zh) 吸收性物品
CN106029024B (zh) 尿垫以及尿垫收纳件
CN105592832A (zh) 吸收性物品
JP6159121B2 (ja) 吸収性物品
CN215425536U (zh) 乳垫
CN105025855B (zh) 吸收性物品
JP6756427B2 (ja) 吸収性物品
CN209564311U (zh) 吸收性物品
JP6162503B2 (ja) 吸収性物品
JP3210014U (ja) 吸収性物品
JP5607500B2 (ja) 吸収性物品
CN220477725U (zh) 一种植绒的卫生用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