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76961B - 一种全波整流电路及电压变换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全波整流电路及电压变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76961B
CN105576961B CN201410531426.XA CN201410531426A CN105576961B CN 105576961 B CN105576961 B CN 105576961B CN 201410531426 A CN201410531426 A CN 201410531426A CN 105576961 B CN105576961 B CN 1055769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uctance
terminals
soft start
start unit
rectifier di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3142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76961A (zh
Inventor
倪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ertiv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ertiv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ertiv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Vertiv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53142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76961B/zh
Publication of CN1055769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769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769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769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一种全波整流电路及电压变换器,能够通过非隔离形式电路实现直流输出电源的一极和交流输入电源的零线直接耦合。该全波整流电路包括电容、电感、开关管、续流二极管和四个整流二极管,其中:第一整流二极管和第二整流二极管串联构成第一支路,第三整流二极管和第四整流二极管串联构成第二支路,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并联后和电感、开关管串联构成回路;电感和开关管间的接线端通过续流二极管连接电容的第一极;第一整流二极管和第二整流二极管间的接线端作为交流输入电源的火线接线端;第三整流二极管和第四整流二极管间的接线端,和电容的第二极相连,相连后的接线端作为交流输入电源的零线接线端;电容的两端分别作为直流输出电源的正负接线端。

Description

一种全波整流电路及电压变换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波整流电路及电压变换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全波整流电路如图1所示,包括电容C、电感L、开关管Q、四个整流二极管D1~D4和续流二极管D5,其中:四个整流二极管D1~D4中的两个整流二极管D1、D2串联构成一个支路,另外两个整流二极管D3、D4串联构成另一个支路,两个支路并联构成第一支路;续流二极管D5和电容C串联后,和开关管Q并联构成第二支路;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串联构成回路;串联的两个整流二极管D1、D2间的接线端连接电感L的一端,电感L的另一端作为交流输入电源的火线接线端IN_L;串联的另外两个整流二极管D3、D4间的接线端作为交流输入电源的零线接线端IN_N;电容C的两端分别作为直流输出电源的正负接线端。
可见,图1所示的全波整流电路,交流输入电源的零线没有和直流输出电源的任一极直接耦合,在交流输入电源的正半周,交流输入电源的零线和直流输出电源的负极电位相同,而在交流输入电源的负半周,当开关管导通时,交流输入电源的零线和直流输出电源的负极电位相同,当开关管关断时,交流输入电源的零线和直流输出电源的正极电位相同,也就是说,随着开关管的导通和关断,直流输出电源的正极和负极电位在高频变化,无论是直流输出电源的正极还是负极都为不安全电压。在很多对用电安全度要求较高的场合,例如不间断电源中,该全波整流电路是不适用的。
目前,若要实现交流输入电源的零线和直流输出电源的一极直接耦合,只能通过增加变压器,采用隔离形式的电路实现。然而在全波整流电路中增加变压器,不但成本较高,控制复杂,也会影响整流电路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全波整流电路以及电压变换器,用以通过非隔离形式实现直流输出电源的一极和交流输入电源的零线直接耦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全波整流电路,包括电容、电感、开关管、第一整流二极管、第二整流二极管、第三整流二极管、第四整流二极管和续流二极管,其中:
第一整流二极管和第二整流二极管串联构成第一支路,第三整流二极管和第四整流二极管串联构成第二支路,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并联构成第三支路,第三支路和电感、开关管串联构成回路;
电感和开关管间的接线端通过续流二极管连接电容的第一极;
第一支路中第一整流二极管和第二整流二极管间的接线端作为交流输入电源的火线接线端;第二支路中第三整流二极管和第四整流二极管间的接线端,和电容的第二极相连,相连后的接线端作为交流输入电源的零线接线端;
电容的两端分别作为直流输出电源的正负接线端。
进一步的,当电感和开关管间的接线端位于开关管的第一极侧时,电容的第一极具体为电容的正极,电容的第二极具体为电容的负极;开关管的第一极为开关管在导通时的电流流入极;
电感和开关管间的接线端具体连接续流二极管的阳极,续流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电容的正极。
进一步的,当电感和开关管间的接线端位于开关管的第二极侧时,电容的第一极具体为电容的负极,电容的第二极具体为电容的正极;开关管的第二极为开关管在导通时的电流流出极;
电感和开关管间的接线端具体连接续流二极管的阴极,续流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电容的负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全波整流电路,包括电容、第一电感、第二电感、开关管、第一整流二极管、第二整流二极管、第三整流二极管、第四整流二极管和续流二极管,其中:
第一整流二极管、第一电感和第二整流二极管顺次串联构成第一支路,第三整流二极管、第二电感和第四整流二极管顺次串联构成第二支路,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并联构成第三支路,第三支路和开关管串联构成回路;
第三支路和开关管的第一极间的接线端连接续流二极管的阳极;开关管的第一极为开关管在导通时的电流流入极;
续流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电容的正极;
第一支路中第二整流二极管和第一电感间的接线端作为交流输入电源的火线接线端;第二支路中第四整流二极管和第二电感间的接线端,和电容的负极相连,相连后的接线端作为交流输入电源的零线接线端;
电容的两端分别作为直流输出电源的正负接线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二电感为耦合电感的两个绕组。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全波整流电路,包括电容、第一电感、第二电感、开关管、第一整流二极管、第二整流二极管、第三整流二极管、第四整流二极管和续流二极管,其中:
第一整流二极管、第一电感和第二整流二极管顺次串联构成第一支路,第三整流二极管、第二电感和第四整流二极管顺次串联构成第二支路,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并联构成第三支路,第三支路和开关管串联构成回路;
第三支路和开关管的第二极间的接线端连接续流二极管的阴极;开关管的第二极为开关管在导通时的电流流出极;
续流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电容的负极;
第一支路中第一整流二极管和第一电感间的接线端作为交流输入电源的火线接线端;第二支路中第三整流二极管和第二电感间的接线端,和电容的正极相连,相连后的接线端作为交流输入电源的零线接线端;
电容的两端分别作为直流输出电源的正负接线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二电感为耦合电感的两个绕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全波整流电路,包括电容、第一电感、第二电感、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一整流二极管、第二整流二极管、第一续流二极管和第二续流二极管,其中:
第一开关管的第一极为第一开关管在导通时的电流流入极,第一开关管的第二极为第一开关管在导通时的电流流出极;第二开关管的第一极为第二开关管在导通时的电流流入极,第二开关管的第二极为第二开关管在导通时的电流流出极;
第一整流二极管的阳极通过第一电感连接第二整流二极管的阴极;第二整流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二开关管的第二极;第二开关管的第一极、第二电感的一端和第二续流二极管的阳极相连;第二续流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一续流二极管的一极;
第一整流二极管的阴极、第一开关管的第一极和第一续流二极管的阳极相连;第一续流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电容的正极;
第一电感和第二整流二极管间的接线端作为交流输入电源的火线接线端;第二电感的另一端、第一开关管的第二极和电容的负极相连,相连后的接线端作为交流输入电源的零线接线端;
电容的两端分别作为直流输出电源的正负接线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二电感为耦合电感的两个绕组。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全波整流电路,包括电容、第一电感、第二电感、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一整流二极管、第二整流二极管、第一续流二极管和第二续流二极管,其中:
第一开关管的第一极为第一开关管在导通时的电流流入极,第一开关管的第二极为第一开关管在导通时的电流流出极;第二开关管的第一极为第二开关管在导通时的电流流入极,第二开关管的第二极为第二开关管在导通时的电流流出极;
第一整流二极管的阳极通过第一电感连接第二整流二极管的阴极;第二整流二极管的阳极、第二开关管的第二极和第一续流二极管的阴极相连;第一续流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电容的负极;
第一整流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一开关管的第一极;第一开关管的第二极、第二电感的一端和第二续流二极管的阴极相连;第二续流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一续流二极管的一极;
第一电感和第一整流二极管间的接线端作为交流输入电源的火线接线端;第二电感的另一端、第二开关管的第一极和电容的正极相连,相连后的接线端作为交流输入电源的零线接线端;
电容的两端分别作为直流输出电源的正负接线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二电感为耦合电感的两个绕组。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压变换器,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全波整流电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当全波整流电路的直流输出电源的负极和交流输入电源的零线直接耦合时,全波整流电路在交流输入电源的正半周呈现升压Boost电路特性,在交流输入电源的负半周呈现降升压Buck-Boost电路特性;当全波整流电路的直流输出电源的正极和交流输入电源的零线直接耦合时,全波整流电路在交流输入电源的正半周呈现降升压Buck-Boost电路特性,在交流输入电源的负半周呈现升压Boost电路特性;即该全波整流电路通过非隔离形式实现了直流输出电源的一极和交流输入电源的零线直接耦合。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全波整流电路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全波整流电路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全波整流电路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全波整流电路示意图之一;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全波整流电路示意图之二;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的全波整流电路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5提供的全波整流电路示意图之一;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5提供的全波整流电路示意图之二;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6提供的全波整流电路示意图之一;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6提供的全波整流电路示意图之二;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7提供的全波整流电路示意图之一;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7提供的全波整流电路示意图之二;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8提供的全波整流电路示意图之一;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8提供的全波整流电路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给出通过非隔离形式实现直流输出电源的一极和交流输入电源的零线直接耦合的方案,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全波整流电路以及电压变换器,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并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全波整流电路,包括电容、电感、开关管、第一整流二极管、第二整流二极管、第三整流二极管、第四整流二极管和续流二极管,其中:
第一整流二极管和第二整流二极管串联构成第一支路,第三整流二极管和第四整流二极管串联构成第二支路,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并联构成第三支路,第三支路和电感、开关管串联构成回路;
电感和开关管间的接线端通过续流二极管连接电容的第一极;
第一支路中第一整流二极管和第二整流二极管间的接线端作为交流输入电源的火线接线端;第二支路中第三整流二极管和第四整流二极管间的接线端,和电容的第二极相连,相连后的接线端作为交流输入电源的零线接线端;
电容的两端分别作为直流输出电源的正负接线端。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全波整流电路中,开关管具体可以为MOS管、三极管等电力电子开关器件。当开关管具体为MOS管时,开关管的第一极即为MOS管的漏极,开关管的第二极即为MOS管的源极;当开关管具体为三极管时,开关管的第一极即为三极管的集电极,开关管的第二极即为三极管的发射极。
上述MOS管、三极管仅为示例,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其它电力电子开关器件如IGBT等,也可以作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全波整流电路中开关管Q的具体实现方式。
进一步的,当电感和开关管间的接线端位于开关管的第一极侧时,电容的第一极具体为电容的正极,电容的第二极具体为电容的负极;开关管的第一极为开关管在导通时的电流流入极;电感和开关管间的接线端具体连接续流二极管的阳极,续流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电容的正极。
进一步的,当电感和开关管间的接线端位于开关管的第二极侧时,电容的第一极具体为电容的负极,电容的第二极具体为电容的正极;开关管的第二极为开关管在导通时的电流流出极;电感和开关管间的接线端具体连接续流二极管的阴极,续流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电容的负极。
由于全波整流电路在初始上电时,电容电压为0,因此在上电瞬间,电容相当于短路,全波整流电路中会出现较大的冲击电流。所以,较佳的,为避免冲击电流对电路造成损害,上述全波整流电路还可以包括软启动单元,第一支路中第一整流二极管和第二整流二极管间的接线端连接软启动单元的输出端,软启动单元的输入端作为交流输入电源的火线接线端;或者第二支路中第三整流二极管和第四整流二极管间的接线端,和电容的第二极相连后的接线端连接软启动单元的输入端,软启动单元的输出端作为交流输入电源的零线接线端。
下面结合附图用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全波整流电路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全波整流电路,包括电容C、电感L、MOS管Q、第一整流二极管D1、第二整流二极管D2、第三整流二极管D3、第四整流二极管D4和续流二极管D5,其中:
第一整流二极管D1和第二整流二极管D2串联构成第一支路,第三整流二极管D3和第四整流二极管D4串联构成第二支路,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并联构成第三支路,第三支路和电感L、MOS管Q串联构成回路;
电感L和MOS管Q的漏极间的接线端连接续流二极管D5的阳极,续流二极管D5的阴极连接电容C的正极;
第一支路中第一整流二极管D1和第二整流二极管D2间的接线端作为交流输入电源的火线接线端IN_L;第二支路中第三整流二极管D3和第四整流二极管D4间的接线端,和电容C的负极相连,相连后的接线端作为交流输入电源的零线接线端IN_N;
电容C的两端分别作为直流输出电源的正负接线端。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全波整流电路,下面对其工作原理进行阐述。
在全波整流电路工作时,向MOS管Q的控制端输入PWM波电压,控制MOS管Q斩波。
在交流输入电源的正半周,当MOS管Q导通时,电流流经第一整流二极管D1、电感L、MOS管Q、第四整流二极管D4构成回路,电感L储能;当MOS管Q关断时,电流流经第一整流二极管D1、电感L、续流二极管D5、电容C构成回路,电感L释能,电容C储能。即在交流输入电源的正半周,第一整流二极管D1、电感L、MOS管Q、第四整流二极管D4、续流二极管D5和电容C构成了一个Boost电路,图2所示的全波整流电路呈现Boost电路特性。
在交流输入电源的负半周,当MOS管Q导通时,电流流经第三整流二极管D3、电感L、MOS管Q、第二整流二极管D2构成回路,电感L储能;当MOS管Q关断时,电感L释能,电感L、续流二极管D5、电容C、第三整流二极管D3构成回路,电容C储能。即在交流输入电源的负半周,第三整流二极管D3、电感L、MOS管Q、第二整流二极管D2、续流二极管D5和电容C构成了一个Buck-Boost电路,图2所示的全波整流电路呈现Buck-Boost电路特性。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全波整流电路通过非隔离形式实现了直流输出电源的负极和交流输入电源的零线直接耦合,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采用隔离形式实现的方案,不但成本较低、控制简单,整流电路效率也较高。
对应于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全波整流电路,本发明实施例2还提供了一种全波整流电路。
实施例2:
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全波整流电路,包括电容C、电感L、MOS管Q、第一整流二极管D1、第二整流二极管D2、第三整流二极管D3、第四整流二极管D4和续流二极管D5,其中:
第一整流二极管D1和第二整流二极管D2串联构成第一支路,第三整流二极管D3和第四整流二极管D4串联构成第二支路,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并联构成第三支路,第三支路和MOS管Q、电感L串联构成回路;
电感L和MOS管Q的源极间的接线端连接续流二极管D5的阴极,续流二极管D5的阳极连接电容C的负极;
第一支路中第一整流二极管D1和第二整流二极管D2间的接线端作为交流输入电源的火线接线端IN_L;第二支路中第三整流二极管D3和第四整流二极管D4间的接线端,和电容C的正极相连,相连后的接线端作为交流输入电源的零线接线端IN_N;
电容C的两端分别作为直流输出电源的正负接线端。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全波整流电路,下面对其工作原理进行阐述。
在全波整流电路工作时,向MOS管Q的控制端输入PWM波电压,控制MOS管Q斩波。
在交流输入电源的正半周,当MOS管Q导通时,电流流经第一整流二极管D1、MOS管Q、电感L、第四整流二极管D4构成回路,电感L储能;当MOS管Q关断时,电感L释能,电感L、第四整流二极管D4、电容C、续流二极管D5构成回路,电容C储能。即在交流输入电源的正半周,第一整流二极管D1、MOS管Q、电感L、第四整流二极管D4、续流二极管D5和电容C构成了一个Buck-Boost电路,图3所示的全波整流电路呈现Buck-Boost电路特性。
在交流输入电源的负半周,当MOS管Q导通时,电流流经第三整流二极管D3、MOS管Q、电感L、第二整流二极管D2构成回路,电感L储能;当MOS管Q关断时,电流流经电容C、续流二极管D5、电感L、第二整流二极管D2构成回路,电感L释能,电容C储能。即在交流输入电源的负半周,第三整流二极管D3、MOS管Q、电感L、第二整流二极管D2、续流二极管D5和电容C构成了一个Boost电路,图3所示的全波整流电路呈现Boost电路特性。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全波整流电路和上述实施例1提供的全波整流电路原理实质相同,不同的是,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全波整流电路通过非隔离形式实现了直流输出电源的正极和交流输入电源的零线直接耦合。
在本发明实施例1和实施例2提供的全波整流电路基础上,还可以增加软启动单元,防止上电冲击。下面以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全波整流电路增加软启动单元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3:
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全波整流电路,相比于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图2所示的全波整流电路,在交流输入电源的火线接线端IN_L侧增加了软启动单元,第一支路中第一整流二极管D1和第二整流二极管D2间的接线端连接软启动单元的输出端,软启动单元的输入端作为交流输入电源的火线接线端IN_L。
该软启动单元,具体可以包括并联的限流二极管D6和开关S;软启动单元中限流二极管D6的阴极对应的一端作为软启动单元的输入端,软启动单元中限流二极管D6的阳极对应的一端作为软启动单元的输出端。即限流二极管D6的阴极和开关S的接线端作为软启动单元的输入端,限流二极管D6的阳极和开关S的接线端作为软启动单元的输出端。
在图4所示的全波整流电路上电初始,控制开关S断开,待电容C充电达到一定程度时再控制开关S闭合,将限流二极管D6短路。
在本发明实施例3中,软启动单元设置在了交流输入电源的火线接线端IN_L侧,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软启动单元也可以设置在交流输入电源的零线接线端IN_N侧,如图5所示,第二支路中第三整流二极管D3和第四整流二极管D4间的接线端连接软启动单元的输入端,软启动单元的输出端作为交流输入电源的零线接线端IN_N。
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软启动单元还可以有其它的实现形式。
实施例4:
图6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的全波整流电路,该全波整流电路的软启动单元具体包括并联的限流电阻R和开关S;限流电阻R和开关S并联后的一端作为软启动单元的输入端,另一端作为软启动单元的输出端。
在全波整流电路中增加软启动单元,能够避免上电冲击,保护电路器件,提高电路可靠性。
本发明实施例3和实施例4中软启动单元的具体实现方式仅为示例,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相应的,也可以在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全波整流电路上增加软启动单元,其具体实现方式及原理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全波整流电路还可以进一步包括滤波电容,连接于交流输入电源的火线接线端IN_L和零线接线端IN_N之间,可以滤除交流输入电源中的高频纹波。
在本发明上述实施例1-4中,当全波整流电路的直流输出电源的负极和交流输入电源的零线直接耦合时,全波整流电路在交流输入电源的正半周构成的Boost电路,和在交流输入电源的负半周构成的Buck-Boost电路共用一个电感;当全波整流电路的直流输出电源的正极和交流输入电源的零线直接耦合时,全波整流电路在交流输入电源的正半周构成的Buck-Boost电路,和在交流输入电源的负半周构成的Boost电路共用一个电感。在本发明下述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两个电感,全波整流电路在交流输入电源的正半周构成的电路,和在交流输入电源的负半周构成的电路分别使用一个电感。
实施例5:
图7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5提供的全波整流电路,包括电容C、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开关管Q、第一整流二极管D1、第二整流二极管D2、第三整流二极管D3、第四整流二极管D4和续流二极管D5,其中:
第一整流二极管D1、第一电感L1和第二整流二极管D2顺次串联构成第一支路,第三整流二极管D3、第二电感L2和第四整流二极管D4顺次串联构成第二支路,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并联构成第三支路,第三支路和开关管Q串联构成回路;
第三支路和开关管Q的第一极间的接线端连接续流二极管D5的阳极;开关管Q的第一极为开关管Q在导通时的电流流入极;
续流二极管D5的阴极连接电容C的正极;
第一支路中第二整流二极管D2和第一电感L1间的接线端作为交流输入电源的火线接线端IN_L;第二支路中第四整流二极管D4和第二电感L2间的接线端,和电容C的负极相连,相连后的接线端作为交流输入电源的零线接线端IN_N;
电容C的两端分别作为直流输出电源的正负接线端。
其中,开关管Q具体可以为MOS管、三极管等电力电子开关器件,但不限于上述器件。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5提供的全波整流电路,下面对其工作原理进行阐述。
在全波整流电路工作时,向开关管Q的控制端输入PWM波电压,控制开关管Q斩波。
在交流输入电源的正半周,当开关管Q导通时,电流流经第一电感L1、第一整流二极管D1、开关管Q、第四整流二极管D4构成回路,第一电感L1储能;当开关管Q关断时,电流流经第一电感L1、第一整流二极管D1、续流二极管D5、电容C构成回路,第一电感L1释能,电容C储能。即在交流输入电源的正半周,第一电感L1、第一整流二极管D1、开关管Q、第四整流二极管D4、续流二极管D5和电容C构成了一个Boost电路,图7所示的全波整流电路呈现Boost电路特性。
在交流输入电源的负半周,当开关管Q导通时,电流流经第二电感L2、第三整流二极管D3、开关管Q、第二整流二极管D2构成回路,第二电感L2储能;当开关管Q关断时,第二电感L2释能,第二电感L2、第三整流二极管D3、续流二极管D5、电容C构成回路,电容C储能。即在交流输入电源的负半周,第二电感L2、第三整流二极管D3、开关管Q、第二整流二极管D2、续流二极管D5和电容C构成了一个Buck-Boost电路,图7所示的全波整流电路呈现Buck-Boost电路特性。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5提供的全波整流电路虽然采用了两个电感,但和本发明上述实施例1提供的全波整流电路工作原理实质相同,通过非隔离形式实现了直流输出电源的负极和交流输入电源的零线直接耦合。
较佳的,图7所示的全波整流电路中的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具体为耦合电感的两个绕组,参见图8,即耦合电感的一个绕组作为第一电感L1,另一个绕组作为第二电感L2。耦合电感在实际的制作工艺上能够较好的保证两个绕组的均衡,在实际应用时,两个绕组越均衡,即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越均衡,电路效率将会越高。
较佳的,为防止上电冲击,在图7或图8所示的全波整流电路基础上,还可以包括软启动单元,第一支路中第二整流二极管D2和第一电感L1间的接线端连接软启动单元的输出端,软启动单元的输入端作为交流输入电源的火线接线端IN_L;或者第二支路中第四整流二极管D4和第二电感L2间的接线端,和电容C的负极相连后的接线端连接软启动单元的输入端,软启动单元的输出端作为交流输入电源的零线接线端IN_N。
在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中,该软启动单元,具体可以包括并联的限流二极管和开关;软启动单元中限流二极管的阴极对应的一端作为软启动单元的输入端,软启动单元中限流二极管的阳极对应的一端作为软启动单元的输出端。
在本发明另一具体实施例中,该软启动单元,具体可以包括并联的限流电阻和开关;限流电阻和开关并联后的一端作为软启动单元的输入端,另一端作为软启动单元的输出端。
较佳的,全波整流电路还可以包括滤波电容,连接于交流输入电源的火线接线端IN_L和零线接线端IN_N之间,用以滤除交流输入电源中的高频纹波。
对应于本发明实施例5提供的全波整流电路,本发明实施例6还提供了一种全波整流电路。
实施例6:
图9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6提供的全波整流电路,包括电容C、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开关管Q、第一整流二极管D1、第二整流二极管D2、第三整流二极管D3、第四整流二极管D4和续流二极管D5,其中:
第一整流二极管D1、第一电感L1和第二整流二极管D2顺次串联构成第一支路,第三整流二极管D3、第二电感L2和第四整流二极管D4顺次串联构成第二支路,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并联构成第三支路,第三支路和开关管Q串联构成回路;
第三支路和开关管Q的第二极间的接线端连接续流二极管D5的阴极;开关管Q的第二极为开关管Q在导通时的电流流出极;
续流二极管D5的阳极连接电容C的负极;
第一支路中第一整流二极管D1和第一电感L1间的接线端作为交流输入电源的火线接线端IN_L;第二支路中第三整流二极管D3和第二电感L2间的接线端,和电容C的正极相连,相连后的接线端作为交流输入电源的零线接线端IN_N;
电容C的两端分别作为直流输出电源的正负接线端。
其中,开关管Q具体可以为MOS管、三极管等电力电子开关器件,但不限于上述器件。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6提供的全波整流电路,下面对其工作原理进行阐述。
在全波整流电路工作时,向开关管Q的控制端输入PWM波电压,控制开关管Q斩波。
在交流输入电源的正半周,当开关管Q导通时,电流流经第一整流二极管D1、开关管Q、第四整流二极管D4、第二电感L2构成回路,第二电感L2储能;当开关管Q关断时,第二电感L2释能,第二电感L2、电容C、续流二极管D5、第四整流二极管D4构成回路,电容C储能。即在交流输入电源的正半周,第一整流二极管D1、开关管Q、第四整流二极管D4、第二电感L2、续流二极管D5和电容C构成了一个Buck-Boost电路,图9所示的全波整流电路呈现Buck-Boost电路特性。
在交流输入电源的负半周,当开关管Q导通时,电流流经第三整流二极管D3、开关管Q、第二整流二极管D2、第一电感L1构成回路,第一电感L1储能;当开关管Q关断时,电流流经电容C、续流二极管D5、第二整流二极管D2、第一电感L1构成回路,第一电感L1释能,电容C储能。即在交流输入电源的负半周,第三整流二极管D3、开关管Q、第二整流二极管D2、第一电感L1、续流二极管D5和电容C构成了一个Boost电路,图9所示的全波整流电路呈现Boost电路特性。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6提供的全波整流电路和本发明上述实施例2提供的全波整流电路工作原理实质相同,通过非隔离形式实现了直流输出电源的正极和交流输入电源的零线直接耦合。
较佳的,图9所示的全波整流电路中的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具体为耦合电感的两个绕组,参见图10,即耦合电感的一个绕组作为第一电感L1,另一个绕组作为第二电感L2,能够提高电路效率。
较佳的,为防止上电冲击,在图9或图10所示的全波整流电路基础上,还可以包括软启动单元,第一支路中第一整流二极管D1和第一电感L1间的接线端连接软启动单元的输出端,软启动单元的输入端作为交流输入电源的火线接线端IN_L;或者第二支路中第三整流二极管D3和第二电感L2间的接线端,和电容C的正极相连后的接线端连接软启动单元的输入端,软启动单元的输出端作为交流输入电源的零线接线端IN_N。
在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中,该软启动单元,具体可以包括并联的限流二极管和开关;软启动单元中限流二极管的阴极对应的一端作为软启动单元的输入端,软启动单元中限流二极管的阳极对应的一端作为软启动单元的输出端。
在本发明另一具体实施例中,该软启动单元,具体可以包括并联的限流电阻和开关;限流电阻和开关并联后的一端作为软启动单元的输入端,另一端作为软启动单元的输出端。
较佳的,全波整流电路还可以包括滤波电容,连接于交流输入电源的火线接线端IN_L和零线接线端IN_N之间,用以滤除交流输入电源中的高频纹波。
在本发明上述实施例1-6中,当全波整流电路的直流输出电源的负极和交流输入电源的零线直接耦合时,全波整流电路在交流输入电源的正半周构成的Boost电路,和在交流输入电源的负半周构成的Buck-Boost电路共用一个开关管;当全波整流电路的直流输出电源的正极和交流输入电源的零线直接耦合时,全波整流电路在交流输入电源的正半周构成的Buck-Boost电路,和在交流输入电源的负半周构成的Boost电路共用一个开关管。在本发明下述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两个开关管,全波整流电路在交流输入电源的正半周构成的电路,和在交流输入电源的负半周构成的电路分别使用一个开关管。
实施例7:
图1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7提供的全波整流电路,包括电容C、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第一整流二极管D1、第二整流二极管D2、第一续流二极管D3和第二续流二极管D4,其中:
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一极为第一开关管Q1在导通时的电流流入极,第一开关管Q1的第二极为第一开关管Q1在导通时的电流流出极;第二开关管Q2的第一极为第二开关管Q2在导通时的电流流入极,第二开关管Q2的第二极为第二开关管Q2在导通时的电流流出极;
第一整流二极管D1的阳极通过第一电感L1连接第二整流二极管D2的阴极;第二整流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第二开关管Q2的第二极;第二开关管Q2的第一极、第二电感L2的一端和第二续流二极管D4的阳极相连;第二续流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第一续流二极管D3的阳极;
第一整流二极管D1的阴极、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一极和第一续流二极管D3的阳极相连;第一续流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电容C的正极;
第一电感L1和第二整流二极管D2间的接线端作为交流输入电源的火线接线端IN_L;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第一开关管Q1的第二极和电容C的负极相连,相连后的接线端作为交流输入电源的零线接线端IN_N;
电容C的两端分别作为直流输出电源的正负接线端。
其中,第一开关管Q1和第二开关管Q2具体可以为MOS管、三极管等电力电子开关器件,但不限于上述器件。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7提供的全波整流电路,下面对其工作原理进行阐述。
在全波整流电路工作时,向第一开关管Q1和第二开关管Q2的控制端输入PWM波电压,控制开关管斩波。
在交流输入电源的正半周,当第一开关管Q1导通时,电流流经第一电感L1、第一整流二极管D1、第一开关管Q1构成回路,第一电感L1储能;当第一开关管Q1关断时,电流流经第一电感L1、第一整流二极管D1、第一续流二极管D3、电容C构成回路,第一电感L1释能,电容C储能。即在交流输入电源的正半周,第一电感L1、第一整流二极管D1、第一开关管Q1、第一续流二极管D3和电容C构成了一个Boost电路,图11所示的全波整流电路呈现Boost电路特性。
在交流输入电源的负半周,当第二开关管Q2导通时,电流流经第二电感L2、第二开关管Q2、第二整流二极管D2构成回路,第二电感L2储能;当第二开关管Q2关断时,第二电感L2释能,第二电感L2、第二续流二极管D4、第一续流二极管D3、电容C构成回路,电容C储能。即在交流输入电源的负半周,第二电感L2、第二开关管Q2、第二整流二极管D2、第一续流二极管D3、第二续流二极管D4和电容C构成了一个Buck-Boost电路,图11所示的全波整流电路呈现Buck-Boost电路特性。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7提供的全波整流电路虽然采用了两个开关管,但和本发明上述实施例1、实施例5提供的全波整流电路工作原理实质相同,通过非隔离形式实现了直流输出电源的负极和交流输入电源的零线直接耦合。
本发明实施例7提供的全波整流电路也可以如图12所示,第二续流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第一续流二极管D3的阴极。
较佳的,图11或图12所示的全波整流电路中的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具体为耦合电感的两个绕组,即耦合电感的一个绕组作为第一电感L1,另一个绕组作为第二电感L2,能够提高电路效率。
较佳的,为防止上电冲击,本发明实施例7提供的全波整流电路还可以包括软启动单元,第一电感L1和第二整流二极管D2间的接线端连接软启动单元的输出端,软启动单元的输入端作为交流输入电源的火线接线端IN_L;或者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第一开关管Q1的第二极和电容C的负极相连后的接线端连接软启动单元的输入端,软启动单元的输出端作为交流输入电源的零线接线端IN_N。
在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中,该软启动单元,具体可以包括并联的限流二极管和开关;软启动单元中限流二极管的阴极对应的一端作为软启动单元的输入端,软启动单元中限流二极管的阳极对应的一端作为软启动单元的输出端。
在本发明另一具体实施例中,该软启动单元,具体可以包括并联的限流电阻和开关;限流电阻和开关并联后的一端作为软启动单元的输入端,另一端作为软启动单元的输出端。
较佳的,全波整流电路还可以包括滤波电容,连接于交流输入电源的火线接线端IN_L和零线接线端IN_N之间,用以滤除交流输入电源中的高频纹波。
对应于本发明实施例7提供的全波整流电路,本发明实施例8还提供了一种全波整流电路。
实施例8:
图1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8提供的全波整流电路,包括电容C、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第一整流二极管D1、第二整流二极管D2、第一续流二极管D3和第二续流二极管D4,其中:
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一极为第一开关管Q1在导通时的电流流入极,第一开关管Q1的第二极为第一开关管Q1在导通时的电流流出极;第二开关管Q2的第一极为第二开关管Q2在导通时的电流流入极,第二开关管Q2的第二极为第二开关管Q2在导通时的电流流出极;
第一整流二极管D1的阳极通过第一电感L1连接第二整流二极管D2的阴极;第二整流二极管D2的阳极、第二开关管Q2的第二极和第一续流二极管D3的阴极相连;第一续流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电容C的负极;
第一整流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一极;第一开关管Q1的第二极、第二电感L2的一端和第二续流二极管D4的阴极相连;第二续流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第一续流二极管D3的一极;
第一电感L1和第一整流二极管D1间的接线端作为交流输入电源的火线接线端IN_L;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第二开关管Q2的第一极和电容C的正极相连,相连后的接线端作为交流输入电源的零线接线端IN_N;
电容C的两端分别作为直流输出电源的正负接线端。
其中,第一开关管Q1和第二开关管Q2具体可以为MOS管、三极管等电力电子开关器件,但不限于上述器件。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8提供的全波整流电路,下面对其工作原理进行阐述。
在全波整流电路工作时,向第一开关管Q1和第二开关管Q2的控制端输入PWM波电压,控制开关管斩波。
在交流输入电源的正半周,当第一开关管Q1导通时,电流流经第一整流二极管D1、第一开关管Q1、第二电感L2构成回路,第二电感L2储能;当第一开关管Q1关断时,第二电感L2释能,第二电感L2、电容C、第一续流二极管D3、第二续流二极管D4构成回路,电容C储能。即在交流输入电源的正半周,第一整流二极管D1、第一开关管Q1、第二电感L2、第一续流二极管D3、第二续流二极管D4和电容C构成了一个Buck-Boost电路,图13所示的全波整流电路呈现Buck-Boost电路特性。
在交流输入电源的负半周,当第二开关管Q2导通时,电流流经第二开关管Q2、第二整流二极管D2、第一电感L1构成回路,第一电感L1储能;当第二开关管Q2关断时,电流流经电容C、第一续流二极管D3、第二整流二极管D2、第一电感L1构成回路,第一电感L1释能,电容C储能。即在交流输入电源的负半周,第二开关管Q2、第二整流二极管D2、第一电感L1、第一续流二极管D3和电容C构成了一个Boost电路,图13所示的全波整流电路呈现Boost电路特性。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8提供的全波整流电路和本发明上述实施例2、实施例6提供的全波整流电路工作原理实质相同,通过非隔离形式实现了直流输出电源的正极和交流输入电源的零线直接耦合。
本发明实施例8提供的全波整流电路也可以如图14所示,第二续流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第一续流二极管D3的阳极。
较佳的,图13或图14所示的全波整流电路中的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具体为耦合电感的两个绕组,即耦合电感的一个绕组作为第一电感L1,另一个绕组作为第二电感L2,能够提高电路效率。
较佳的,为防止上电冲击,本发明实施例8提供的全波整流电路还可以包括软启动单元,第一电感L1和第一整流二极管D1间的接线端连接软启动单元的输出端,软启动单元的输入端作为交流输入电源的火线接线端IN_L;或者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第二开关管Q2的第一极和电容C的正极相连后的接线端连接软启动单元的输入端,软启动单元的输出端作为交流输入电源的零线接线端IN_N。
在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中,该软启动单元,具体可以包括并联的限流二极管和开关;软启动单元中限流二极管的阴极对应的一端作为软启动单元的输入端,软启动单元中限流二极管的阳极对应的一端作为软启动单元的输出端。
在本发明另一具体实施例中,该软启动单元,具体可以包括并联的限流电阻和开关;限流电阻和开关并联后的一端作为软启动单元的输入端,另一端作为软启动单元的输出端。
较佳的,全波整流电路还可以包括滤波电容,连接于交流输入电源的火线接线端IN_L和零线接线端IN_N之间,用以滤除交流输入电源中的高频纹波。
实施例9:
本发明实施例9还提供了一种电压变换器,包括上述任一全波整流电路。
综上所述,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全波整流电路以及电压变换器,能够通过非隔离形式电路实现直流输出电源的一极和交流输入电源的零线直接耦合。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36)

1.一种全波整流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容、电感、开关管、第一整流二极管、第二整流二极管、第三整流二极管、第四整流二极管和续流二极管,其中:
第一整流二极管和第二整流二极管串联构成第一支路,第三整流二极管和第四整流二极管串联构成第二支路,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并联构成第三支路,第三支路和电感、开关管串联构成回路;
电感和开关管间的接线端通过续流二极管连接电容的第一极;
第一支路中第一整流二极管和第二整流二极管间的接线端作为交流输入电源的火线接线端;第二支路中第三整流二极管和第四整流二极管间的接线端,和电容的第二极相连,相连后的接线端作为交流输入电源的零线接线端;
电容的两端分别作为直流输出电源的正负接线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当电感和开关管间的接线端位于开关管的第一极侧时,电容的第一极具体为电容的正极,电容的第二极具体为电容的负极;开关管的第一极为开关管在导通时的电流流入极;
电感和开关管间的接线端具体连接续流二极管的阳极,续流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电容的正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当电感和开关管间的接线端位于开关管的第二极侧时,电容的第一极具体为电容的负极,电容的第二极具体为电容的正极;开关管的第二极为开关管在导通时的电流流出极;
电感和开关管间的接线端具体连接续流二极管的阴极,续流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电容的负极。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软启动单元;
第一支路中第一整流二极管和第二整流二极管间的接线端连接软启动单元的输出端,软启动单元的输入端作为交流输入电源的火线接线端;或者第二支路中第三整流二极管和第四整流二极管间的接线端,和电容的第二极相连后的接线端连接软启动单元的输入端,软启动单元的输出端作为交流输入电源的零线接线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启动单元,具体包括并联的限流二极管和开关;
软启动单元中限流二极管的阴极对应的一端作为软启动单元的输入端,软启动单元中限流二极管的阳极对应的一端作为软启动单元的输出端。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启动单元,具体包括并联的限流电阻和开关;
限流电阻和开关并联后的一端作为软启动单元的输入端,另一端作为软启动单元的输出端。
7.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滤波电容,所述滤波电容连接于交流输入电源的火线接线端和零线接线端之间。
8.一种电压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全波整流电路。
9.一种全波整流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容、第一电感、第二电感、开关管、第一整流二极管、第二整流二极管、第三整流二极管、第四整流二极管和续流二极管,其中:
第一整流二极管、第一电感和第二整流二极管顺次串联构成第一支路,第三整流二极管、第二电感和第四整流二极管顺次串联构成第二支路,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并联构成第三支路,第三支路和开关管串联构成回路;
第三支路和开关管的第一极间的接线端连接续流二极管的阳极;开关管的第一极为开关管在导通时的电流流入极;
续流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电容的正极;
第一支路中第二整流二极管和第一电感间的接线端作为交流输入电源的火线接线端;第二支路中第四整流二极管和第二电感间的接线端,和电容的负极相连,相连后的接线端作为交流输入电源的零线接线端;
电容的两端分别作为直流输出电源的正负接线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二电感为耦合电感的两个绕组。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软启动单元;
第一支路中第二整流二极管和第一电感间的接线端连接软启动单元的输出端,软启动单元的输入端作为交流输入电源的火线接线端;或者第二支路中第四整流二极管和第二电感间的接线端,和电容的负极相连后的接线端连接软启动单元的输入端,软启动单元的输出端作为交流输入电源的零线接线端。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启动单元,具体包括并联的限流二极管和开关;
软启动单元中限流二极管的阴极对应的一端作为软启动单元的输入端,软启动单元中限流二极管的阳极对应的一端作为软启动单元的输出端。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启动单元,具体包括并联的限流电阻和开关;
限流电阻和开关并联后的一端作为软启动单元的输入端,另一端作为软启动单元的输出端。
14.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滤波电容,所述滤波电容连接于交流输入电源的火线接线端和零线接线端之间。
15.一种电压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14任一所述的全波整流电路。
16.一种全波整流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容、第一电感、第二电感、开关管、第一整流二极管、第二整流二极管、第三整流二极管、第四整流二极管和续流二极管,其中:
第一整流二极管、第一电感和第二整流二极管顺次串联构成第一支路,第三整流二极管、第二电感和第四整流二极管顺次串联构成第二支路,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并联构成第三支路,第三支路和开关管串联构成回路;
第三支路和开关管的第二极间的接线端连接续流二极管的阴极;开关管的第二极为开关管在导通时的电流流出极;
续流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电容的负极;
第一支路中第一整流二极管和第一电感间的接线端作为交流输入电源的火线接线端;第二支路中第三整流二极管和第二电感间的接线端,和电容的正极相连,相连后的接线端作为交流输入电源的零线接线端;
电容的两端分别作为直流输出电源的正负接线端。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二电感为耦合电感的两个绕组。
18.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软启动单元;
第一支路中第一整流二极管和第一电感间的接线端连接软启动单元的输出端,软启动单元的输入端作为交流输入电源的火线接线端;或者第二支路中第三整流二极管和第二电感间的接线端,和电容的正极相连后的接线端连接软启动单元的输入端,软启动单元的输出端作为交流输入电源的零线接线端。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启动单元,具体包括并联的限流二极管和开关;
软启动单元中限流二极管的阴极对应的一端作为软启动单元的输入端,软启动单元中限流二极管的阳极对应的一端作为软启动单元的输出端。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启动单元,具体包括并联的限流电阻和开关;
限流电阻和开关并联后的一端作为软启动单元的输入端,另一端作为软启动单元的输出端。
21.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滤波电容,所述滤波电容连接于交流输入电源的火线接线端和零线接线端之间。
22.一种电压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21任一所述的全波整流电路。
23.一种全波整流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容、第一电感、第二电感、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一整流二极管、第二整流二极管、第一续流二极管和第二续流二极管,其中:
第一开关管的第一极为第一开关管在导通时的电流流入极,第一开关管的第二极为第一开关管在导通时的电流流出极;第二开关管的第一极为第二开关管在导通时的电流流入极,第二开关管的第二极为第二开关管在导通时的电流流出极;
第一整流二极管的阳极通过第一电感连接第二整流二极管的阴极;第二整流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二开关管的第二极;第二开关管的第一极、第二电感的一端和第二续流二极管的阳极相连;第二续流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一续流二极管的一极;
第一整流二极管的阴极、第一开关管的第一极和第一续流二极管的阳极相连;第一续流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电容的正极;
第一电感和第二整流二极管间的接线端作为交流输入电源的火线接线端;第二电感的另一端、第一开关管的第二极和电容的负极相连,相连后的接线端作为交流输入电源的零线接线端;
电容的两端分别作为直流输出电源的正负接线端。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二电感为耦合电感的两个绕组。
25.如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软启动单元;
第一电感和第二整流二极管间的接线端连接软启动单元的输出端,软启动单元的输入端作为交流输入电源的火线接线端;或者第二电感的另一端、第一开关管的第二极和电容的负极相连后的接线端连接软启动单元的输入端,软启动单元的输出端作为交流输入电源的零线接线端。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启动单元,具体包括并联的限流二极管和开关;
软启动单元中限流二极管的阴极对应的一端作为软启动单元的输入端,软启动单元中限流二极管的阳极对应的一端作为软启动单元的输出端。
27.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启动单元,具体包括并联的限流电阻和开关;
限流电阻和开关并联后的一端作为软启动单元的输入端,另一端作为软启动单元的输出端。
28.如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滤波电容,所述滤波电容连接于交流输入电源的火线接线端和零线接线端之间。
29.一种电压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23-28任一所述的全波整流电路。
30.一种全波整流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容、第一电感、第二电感、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一整流二极管、第二整流二极管、第一续流二极管和第二续流二极管,其中:
第一开关管的第一极为第一开关管在导通时的电流流入极,第一开关管的第二极为第一开关管在导通时的电流流出极;第二开关管的第一极为第二开关管在导通时的电流流入极,第二开关管的第二极为第二开关管在导通时的电流流出极;
第一整流二极管的阳极通过第一电感连接第二整流二极管的阴极;第二整流二极管的阳极、第二开关管的第二极和第一续流二极管的阴极相连;第一续流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电容的负极;
第一整流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一开关管的第一极;第一开关管的第二极、第二电感的一端和第二续流二极管的阴极相连;第二续流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一续流二极管的一极;
第一电感和第一整流二极管间的接线端作为交流输入电源的火线接线端;第二电感的另一端、第二开关管的第一极和电容的正极相连,相连后的接线端作为交流输入电源的零线接线端;
电容的两端分别作为直流输出电源的正负接线端。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二电感为耦合电感的两个绕组。
32.如权利要求30或3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软启动单元;
第一电感和第一整流二极管间的接线端连接软启动单元的输出端,软启动单元的输入端作为交流输入电源的火线接线端;或者第二电感的另一端、第二开关管的第一极和电容的正极相连后的接线端连接软启动单元的输入端,软启动单元的输出端作为交流输入电源的零线接线端。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启动单元,具体包括并联的限流二极管和开关;
软启动单元中限流二极管的阴极对应的一端作为软启动单元的输入端,软启动单元中限流二极管的阳极对应的一端作为软启动单元的输出端。
34.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启动单元,具体包括并联的限流电阻和开关;
限流电阻和开关并联后的一端作为软启动单元的输入端,另一端作为软启动单元的输出端。
35.如权利要求30或3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滤波电容,所述滤波电容连接于交流输入电源的火线接线端和零线接线端之间。
36.一种电压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30-35任一所述的全波整流电路。
CN201410531426.XA 2014-10-10 2014-10-10 一种全波整流电路及电压变换器 Active CN1055769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31426.XA CN105576961B (zh) 2014-10-10 2014-10-10 一种全波整流电路及电压变换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31426.XA CN105576961B (zh) 2014-10-10 2014-10-10 一种全波整流电路及电压变换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76961A CN105576961A (zh) 2016-05-11
CN105576961B true CN105576961B (zh) 2018-10-02

Family

ID=558867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31426.XA Active CN105576961B (zh) 2014-10-10 2014-10-10 一种全波整流电路及电压变换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7696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67318A (zh) * 2018-07-03 2018-10-16 深圳市英可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整流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23247A (en) * 1987-06-26 1989-04-18 Yutaka Electric Mfg. Co., Ltd. Stabilized power supply unit
US6069412A (en) * 1993-03-29 2000-05-30 Powerware Corporation Power factor corrected UPS with improved connection of battery to neutral
CN101026304A (zh) * 2006-02-22 2007-08-29 艾默生网络能源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因数校正电路
CN101582648A (zh) * 2009-06-15 2009-11-18 魏晓亮 整流电路
CN102611295A (zh) * 2012-03-13 2012-07-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因数校正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23247A (en) * 1987-06-26 1989-04-18 Yutaka Electric Mfg. Co., Ltd. Stabilized power supply unit
US6069412A (en) * 1993-03-29 2000-05-30 Powerware Corporation Power factor corrected UPS with improved connection of battery to neutral
CN101026304A (zh) * 2006-02-22 2007-08-29 艾默生网络能源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因数校正电路
CN101582648A (zh) * 2009-06-15 2009-11-18 魏晓亮 整流电路
CN102611295A (zh) * 2012-03-13 2012-07-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因数校正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76961A (zh) 2016-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77060B (zh) 功率变换系统及其中直流母线电容的预充电方法
WO2021232785A1 (zh) 三桥臂拓扑装置、控制方法、以及不间断电源系统
EP3163734B1 (en) Dc-dc converter with high transformer ratio
US10396676B2 (en) Bidirectional DC-DC convert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CN104956582B (zh) Ac‑ac转换器设备
CN104539187A (zh) 一种新型有源前端控制器拓扑结构
CN103457506B (zh) 一种宽输入单级双向升降压逆变器
WO2021232749A1 (zh) 三桥臂拓扑装置及不间断电源系统
CN107204717A (zh) 一种无桥升压型cuk pfc电路
CN103647448B (zh) 集成降压-反激式高功率因数恒流电路及装置
CN105991021A (zh) 双向dc-dc变换器
CN105406751A (zh) 具有高升压比能力的三绕组耦合电感型z源逆变器电路
WO2013181973A1 (zh) 一种不间断电源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108832710A (zh) 用于不间断电源的充放电平衡变换器
CN106716775A (zh) 具有预充电转换器的不间断电源系统
CN105846674B (zh) 非隔离高变比双向直流变换器
CN105576961B (zh) 一种全波整流电路及电压变换器
CN108023471A (zh) 一种软上电系统、设备及其软上电方法
CN105281575B (zh) 一种均压电路
TWM470447U (zh) 雙向直流/直流電壓轉換裝置
CN101621257A (zh) 一种电能量双向流动装置及其电能量双向流动方法
CN106059299A (zh) 一种变换电路、变压器以及变换方法
CN109450258A (zh) 一种双向buck boost线路
CN109842313A (zh) 一种开关升压型准z源逆变器
CN108777544A (zh) 用于柔性直流输电的dc/dc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Nansh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in Shenzhen city of Guangdong province 518055 No. 1001 Nanshan Chi Park building B2

Applicant after: Vitami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Nansh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in Shenzhen city of Guangdong province 518055 No. 1001 Nanshan Chi Park building B2

Applicant before: Aimosheng Network Energy Source Co.,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