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70176B - 风扇控制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风扇控制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70176B
CN105570176B CN201610156788.4A CN201610156788A CN105570176B CN 105570176 B CN105570176 B CN 105570176B CN 201610156788 A CN201610156788 A CN 201610156788A CN 105570176 B CN105570176 B CN 1055701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target
pulse width
coordinate system
preset coordin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5678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70176A (zh
Inventor
王国利
廖书真
黄开德
郭雪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YSU CMU Shunde International Joint Research Institute
National Sun Yat Se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YSU CMU Shunde International Joint Research Institute
National Sun Yat Se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YSU CMU Shunde International Joint Research Institute, National Sun Yat Se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YSU CMU Shunde International Joint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61015678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70176B/zh
Publication of CN1055701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701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701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701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7/00Control, e.g. regulation, of pumps, 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7/004Control, e.g. regulation, of pumps, 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by varying driving spe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7/00Control, e.g. regulation, of pumps, 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7/007Conjoint control of two or more different func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70/00Control
    • F05D2270/01Purpose of the control system
    • F05D2270/02Purpose of the control system to control rotational speed (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70/00Control
    • F05D2270/40Type of control system
    • F05D2270/44Type of control system active, predictive, or anticipativ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 Of Positive-Displacement Air Blower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扇控制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接收服务器发送的当前时刻目标在预设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当前时刻目标在预设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为服务器根据预设坐标系和当前时刻目标在射频传感网络中的RSS数据计算得到;根据当前时刻目标在预设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和预先存储的风扇在预设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计算得到当前时刻目标与风扇的相对距离和相对角度;根据相对距离输出第一脉冲宽度,根据相对角度输出第二脉冲宽度;根据第一脉冲宽度调整风扇的电机转速,根据第二脉冲宽度调整风扇的电机转动角度。本发明主动了解用户的需求,最大程度满足用户对风扇送风舒适度的要求。

Description

风扇控制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风扇控制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风扇和空调相比,具有环保节能、价格低廉和性价比高的特点,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广泛存在。但现有的传统风扇很多都是通过风扇上固定的物理按键或短距离遥控器实现风扇的启停和调速等操作,这样的设置使风扇无法根据用户的实际位置送风。
现有推出的智能风扇主要的传感手段有两种,一种是红外感知,即通过红外传感检测到人体,进一步驱动风扇的电机,对人体送风;另一种是温度传感,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人体所处的环境温度,当温度高时,增加风扇电机的转速以降低室温,当温度与设定的阈值相差不大时,电机转速小范围改变。上述两种智能风扇都是在控制模块设定相应机械的应对规则,不能给用户提供智能舒适的体验,而且传感器都是搭载在风扇上,感应的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风扇的感应存在盲区。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情况,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风扇控制方法和系统,主动了解用户的需求,最大程度满足用户对风扇送风舒适度的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为:
一种风扇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服务器发送的当前时刻目标在预设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当前时刻所述目标在所述预设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为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预设坐标系和当前时刻所述目标在射频传感网络中的RSS(receive signal strength,信号接收强度值)数据计算得到;
根据当前时刻所述目标在所述预设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和预先存储的风扇在所述预设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计算得到当前时刻所述目标与所述风扇的相对距离和相对角度;
根据所述相对距离输出第一脉冲宽度,根据所述相对角度输出第二脉冲宽度;
根据所述第一脉冲宽度调整所述风扇的电机转速,根据所述第二脉冲宽度调整所述风扇的电机转动角度。
一种风扇控制系统,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服务器发送的当前时刻目标在预设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当前时刻所述目标在所述预设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为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预设坐标系和当前时刻所述目标在射频传感网络中的RSS数据计算得到;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当前时刻所述目标在所述预设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和预先存储的风扇在所述预设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计算得到当前时刻所述目标与所述风扇的相对距离和相对角度;
脉冲宽度输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相对距离输出第一脉冲宽度,根据所述相对角度输出第二脉冲宽度;
第一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脉冲宽度调整所述风扇的电机转速,根据所述第二脉冲宽度调整所述风扇的电机转动角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风扇控制方法和系统,根据目标和风扇的位置坐标,计算得到目标与风扇的相对距离和相对角度,输出相应的PWM(PulseWidth 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整风扇的电机转速和转动角度,适时适当给目标送风;同时射频传感网络具有很强的穿透性,穿透非金属的家居的同时有效消除视觉盲区,对感知区域有效覆盖。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风扇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模糊控制的流程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射频传感网络的示意图;
图4为基于图1所示方法一个具体示例中风扇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风扇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个实施例中风扇控制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接收服务器发送的当前时刻目标在预设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当前时刻所述目标在所述预设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为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预设坐标系和测得的当前时刻所述目标在射频传感网络中的RSS数据计算得到;
步骤S102:根据当前时刻所述目标在所述预设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和预先存储的风扇在所述预设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计算得到当前时刻所述目标与所述风扇的相对距离和相对角度;
步骤S103:根据所述相对距离输出第一脉冲宽度,根据所述相对角度输出第二脉冲宽度;
步骤S104:根据所述第一脉冲宽度调整所述风扇的电机转速,根据所述第二脉冲宽度调整所述风扇的电机转动角度。
从以上描述可知,本发明风扇控制方法,对目标进行实时定位得到目标的位置坐标信息,结合风扇的位置坐标信息得到两者间精确的相对距离和相对角度,进而利用相对距离和相对角度驱动风扇送风,主动了解用户的需求,最大程度满足用户对风扇送风舒适度的要求。
此外,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在根据所述第一脉冲宽度调整所述风扇的电机转速,根据所述第二脉冲宽度调整所述风扇的电机转动角度之后,还包括步骤:
检测所述风扇的电机实际转速和实际转动角度;
将所述风扇的电机实际转速与根据所述第一脉冲宽度调整的所述风扇的电机转速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输出第三脉冲宽度调整所述风扇的电机转速;
将所述风扇的电机实际转动角度与根据所述第二脉冲宽度调整的所述风扇的电机转动角度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输出第四脉冲宽度调整所述风扇的电机转动角度。
在根据脉冲宽度调整风扇的电机转速和转动角度后,检测电机实际转速和实际转动角度,将电机实际转速和转动角度与调整的电机转速和转动角度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实时调整PWM的控制信号,形成一个闭环控制,适合实际应用。
此外,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在根据所述第一脉冲宽度调整所述风扇的电机转速,根据所述第二脉冲宽度调整所述风扇的电机转动角度之后,还包括步骤:
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下一时刻所述目标在所述预设坐标系中的预测位置坐标,下一时刻所述目标在所述预设坐标系中的预测位置坐标为所述服务器根据当前时刻所述目标在所述预设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和在预先存储的关系表中查找到的当前时刻对应的历史周期时刻所述目标在所述预设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结合模糊控制方法预测得到,所述关系表为历史周期中所述目标在所述预设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与时间的关系表。
目标在射频传感网络中的位置不断改变,经过时间的积累会形成一段轨迹,对目标的历史行走轨迹进行统计,服务器对该数据进行记录,其中包含时间和目标的位置坐标信息等。如图2所示,服务器根据目标的实际位置坐标和历史位置坐标得到偏差量e(即目标的实际位置坐标与历史位置坐标的偏差)和偏差变化率ec(偏差量e随时间的变化量),对e和ec分别进行模糊化得到模糊量E和EC,通过推理分析和模糊决策判断得到控制输出量U,清晰化的过程使用重心法,得到清晰值u,根据清晰值u得到下一时刻目标在预设坐标系中的预测位置坐标。
此外,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在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下一时刻所述目标在所述预设坐标系中的预测位置坐标之后,还包括步骤:
比较下一时刻所述目标在所述预设坐标系中的预测位置坐标与当前时刻所述目标在所述预设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是否相同;
当比较结果为否时,根据下一时刻所述目标在所述预设坐标系中的预测位置坐标和所述风扇在所述预设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计算得到下一时刻所述目标与所述风扇的相对距离和相对角度;根据下一时刻所述目标与所述风扇的相对距离输出第五脉冲宽度,根据下一时刻所述目标与所述风扇的相对角度输出第六脉冲宽度;根据所述第五脉冲宽度调整所述风扇的电机转速,根据所述第六脉冲宽度调整所述风扇的电机转动角度。
当比较结果为是时,保持电机的转速和转动角度不变;当比较结果为否时,根据下一时刻目标在预设坐标系中的预测位置坐标,为风扇的运作提供目标位置信息的支持,调整电机的转速和转动角度,使风扇适时适当给目标送风。
此外,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射频传感网络包括一个协调器和若干个2.4兆赫兹射频节点。如图3所示,所述射频传感网络由一个协调器和若干2.4GHz射频节点组成,若干2.4GHz射频节点部署于墙壁四周,距离地面高度为h,协调器用于将链路RSS值传输至服务器处理进行目标位置检测。节点之间可建立射频链路,形成一个射频传感层。目标正常活动如行走、站立和坐立的都会跨越该感知层,此时,链路RSS因为遮挡、反射等作用而发生变化。利用RSS变化数据可计算生成目标活动留下的阴影衰落形成的位置坐标,服务器对目标位置信息的确定和统计,感知得到目标位置信息为风扇提供数据支撑。目标在射频传感网络中的位置不断改变,经过时间的积累会形成一段轨迹,对目标的历史行走轨迹进行统计,服务器对该数据进行记录,其中包含时间和目标的位置坐标信息等。
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方法,以下详细阐述一个本发明风扇控制方法的应用实例。
如图4所示,该应用实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01:射频传感网络中的协调器将当前时刻目标的RSS数据传输至服务器;如图3所示,所述射频传感网络由一个协调器和若干2.4GHz射频节点组成,若干2.4GHz射频节点部署于墙壁四周,距离地面高度为h,协调器用于将链路RSS值传输至服务器处理进行目标位置检测,节点之间可建立射频链路,形成一个射频传感层,目标正常活动如行走、站立和坐立的都会跨越该感知层,此时,链路RSS因为遮挡、反射等作用而发生变化;
步骤S402:以风扇的位置为坐标原点建立坐标系,将风扇的位置坐标存储在风扇的控制模块中;
步骤S403:服务器根据上述建立的坐标系和协调器发送的当前时刻上述目标在射频传感网络中的RSS数据,计算目标在上述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当目标为一个人时,计算出这个人在上述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当目标为多个人时,计算出每个人在上述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并根据每个人的位置坐标得到一个总的位置坐标,所述总的位置坐标根据每个人位置坐标的坐标关联相似度得到,在哪个位置人群数量多坐标关联相似度高,在哪个位置人群数量少坐标关联相似度低;
步骤S404:通过无线数据传输模块将上述目标的位置坐标从服务器端发送到风扇的控制模块,无线数据传输模块由两个部分组成,其中一个是与上位机相连接的服务器模块,用来发送数据;另一个是与客户端相连接的客户端模块,用来接收数据;
步骤S405:控制模块根据上述目标的位置坐标和存储的风扇的位置坐标,计算出目标位于传感区域与风扇的相对距离和相对角度;其中Sx和SY分别为X轴和Y轴的相对距离,θ为相对角度,其中相对角度是由相对距离的函数得出:SX=|XT-XM|,SY=|YT-YM|,相对距离为其中XT表示目标的x轴坐标,XM表示风扇的x轴坐标,YT表示目标的y轴坐标,YM表示风扇的y轴坐标,SX表示目标与风扇在x轴方向的相对距离,SY表示目标与风扇在y轴方向的相对距离,相对角度其中PI表示圆周率;
步骤S406:控制模块根据上述目标与风扇的相对距离输出PWM1,根据上述目标与风扇的相对角度输出PWM2;
步骤S407:风扇的电机驱动模块根据上述PWM1调整电机转速,根据PWM2调整电机转动角度;风扇根据人体表面舒适度输送适当大小的风,同时风扇的控制模块在接收到变化的位置坐标数据时调整输出PWM的大小,静止时保持不变;
步骤S408:风扇的检测模块检测电机的实际转速和实际转动角度;其中的检测模块为霍尔传感器;
步骤S409:控制模块将电机的实际转速与根据PWM1调整的电机转速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输出PWM3调整电机转速;将电机的实际转动角度与根据PWM2调整的电机转动角度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输出PWM4调整电机转动角度;检测电机实际转速和实际转动角度,将电机实际转速和转动角度与调整的电机转速和转动角度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实时调整PWM的控制信号,形成一个闭环控制;
步骤S410:服务器根据当前时刻目标在上述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和在预先存储的关系表中查找到的当前时刻对应的历史周期时刻目标在上述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结合模糊控制方法预测得到下一时刻所述目标在所述坐标系中的预测位置坐标,所述关系表为历史周期中所述目标在所述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与时间的关系表;
目标在射频传感网络中的位置不断改变,经过时间的积累会形成一段轨迹,对目标的历史行走轨迹进行统计,服务器对该数据进行记录,其中包含时间和目标的位置坐标信息等。如图2所示,服务器根据目标的实际位置坐标和历史位置坐标得到偏差量e(即目标的实际位置坐标与历史位置坐标的偏差)和偏差量的变化率ec(偏差量e随时间的变化量),对e和ec分别进行模糊化得到模糊量E和EC,通过推理分析和模糊决策判断得到控制输出量U,清晰化的过程使用重心法,得到清晰值u,根据清晰值u得到下一时刻目标在上述坐标系中的预测位置坐标。
其中偏差量e、偏差量的变化率ec的变化范围分别是[-1000,1000],[-2.5*10e5,2.5*10e5];E、EC、U的模糊变化量均为{-6,-5,-4,-3,-2,-1,0,1,2,3,4,5,6};定义模糊集合对应的模糊子集为NB,NM,NS,Z0,P0,PS,PM,PB;
表一 E的赋值表
表二 EC赋值表
表三 U的隶属函数表
表四 模糊控制的规则表
表五 模糊控制的查询表
通过对以上的表的查询,得到下一时刻目标在上述坐标系中的预测位置坐标;
步骤S411:控制模块比较下一时刻所述目标在所述坐标系中的预测位置坐标与当前时刻所述目标在所述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是否相同;
步骤S412:当比较结果为是时,控制模块保持电机的转速和转动角度不变;当比较结果为否时,控制模块根据下一时刻所述目标在所述坐标系中的预测位置坐标和风扇在所述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计算得到下一时刻所述目标与所述风扇的相对距离和相对角度;根据下一时刻所述目标与所述风扇的相对距离输出PWM5,根据下一时刻所述目标与所述风扇的相对角度输出PWM6;电机驱动模块根据PWM5调整所述风扇的电机转速,根据PWM6调整所述风扇的电机转动角度。
从以上描述可知,本实施例根据目标和风扇的位置坐标,计算得到目标与风扇的相对距离和相对角度,输出相应的PWM调整风扇的电机转速和转动角度,适时适当给目标送风;同时检测电机的实际转速和实际转动角度,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输出PWM,形成一个闭环;目标的行走轨迹可以作为依据判断目标的位置偏好,通过模糊控制方法预测目标的位置所在,适时适当输送风;采用射频传感网络目标无需携带任何的传感设备或标签,避免了携带设备带来的不便和不适,而且射频信号具有很强的穿透性,穿透非金属的家居的同时有效消除视觉盲区,对感知区域有效覆盖。
一个实施例中风扇控制系统,如图5所示,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501,用于接收服务器发送的当前时刻目标在预设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当前时刻所述目标在所述预设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为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预设坐标系和当前时刻所述目标在射频传感网络中的RSS数据计算得到;
第一控制模块502,用于根据当前时刻所述目标在所述预设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和预先存储的风扇在所述预设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计算得到当前时刻所述目标与所述风扇的相对距离和相对角度;
脉冲宽度输出模块503,用于根据所述相对距离输出第一脉冲宽度,根据所述相对角度输出第二脉冲宽度;
第一调整模块504,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脉冲宽度调整所述风扇的电机转速,根据所述第二脉冲宽度调整所述风扇的电机转动角度。
如图5所示,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风扇控制系统还包括检测模块505;
所述检测模块505,用于在所述第一调整模块根据所述第一脉冲宽度调整所述风扇的电机转速,根据所述第二脉冲宽度调整所述风扇的电机转动角度后,检测所述风扇的电机实际转速和实际转动角度;
所述脉冲宽度输出模块503将所述风扇的电机实际转速与根据所述第一脉冲宽度调整的所述风扇的电机转速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输出第三脉冲宽度;将所述风扇的电机实际转动角度与根据所述第二脉冲宽度调整的所述风扇的电机转动角度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输出第四脉冲宽度;
所述第一调整模块504根据所述第三脉冲宽度调整所述风扇的电机转速,根据所述第四脉冲宽度调整所述风扇的电机转动角度。
在根据脉冲宽度调整风扇的电机转速和转动角度后,检测电机实际转速和实际转动角度,将电机实际转速和转动角度与调整的电机转速和转动角度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实时调整PWM的控制信号,形成一个闭环控制,适合实际应用。
如图5所示,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风扇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二接收模块506;
所述第二接收模块506,用于在所述第一调整模块504根据所述第一脉冲宽度调整所述风扇的电机转速,根据所述第二脉冲宽度调整所述风扇的电机转动角度后,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下一时刻所述目标在所述预设坐标系中的预测位置坐标,下一时刻所述目标在所述预设坐标系中的预测位置坐标为所述服务器根据当前时刻所述目标在所述预设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和在预先存储的关系表中查找到的当前时刻对应的历史周期时刻所述目标在所述预设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结合模糊控制方法预测得到,所述关系表为历史周期中所述目标在所述预设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与时间的关系表。
目标在射频传感网络中的位置不断改变,经过时间的积累会形成一段轨迹,对目标的历史行走轨迹进行统计,服务器对该数据进行记录,其中包含时间和目标的位置坐标信息等。如图2所示,服务器根据目标的实际位置坐标和历史位置坐标得到偏差量e(即目标的实际位置坐标与历史位置坐标的偏差)和偏差变化率ec(偏差量e随时间的变化量),对e和ec分别进行模糊化得到模糊量E和EC,通过推理分析和模糊决策判断得到控制输出量U,清晰化的过程使用重心法,得到清晰值u,根据清晰值u得到下一时刻目标在预设坐标系中的预测位置坐标。
如图5所示,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风扇控制系统还包括比较模块507和第二控制模块508;
所述比较模块507,用于在所述第二接收模块506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下一时刻所述目标在所述预设坐标系中的预测位置坐标后,比较下一时刻所述目标在所述预设坐标系中的预测位置坐标与当前时刻所述目标在所述预设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是否相同;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508,用于当比较结果为否时,根据下一时刻所述目标在所述预设坐标系中的预测位置坐标和所述风扇在所述预设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计算得到下一时刻所述目标与所述风扇的相对距离和相对角度;
所述脉冲宽度输出模块503根据下一时刻所述目标与所述风扇的相对距离输出第五脉冲宽度,根据下一时刻所述目标与所述风扇的相对角度输出第六脉冲宽度;
所述第一调整模块504根据所述第五脉冲宽度调整所述风扇的电机转速,根据所述第六脉冲宽度调整所述风扇的电机转动角度。
当比较结果为是时,保持电机的转速和转动角度不变;当比较结果为否时,根据下一时刻目标在预设坐标系中的预测位置坐标,为风扇的运作提供目标位置信息的支持,调整电机的转速和转动角度,使风扇适时适当给目标送风。
此外,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射频传感网络包括一个协调器和若干个2.4兆赫兹射频节点。如图3所示,所述射频传感网络由一个协调器和若干2.4GHz射频节点组成,若干2.4GHz射频节点部署于墙壁四周,距离地面高度为h,协调器用于将链路RSS值传输至服务器处理进行目标位置检测。节点之间可建立射频链路,形成一个射频传感层。目标正常活动如行走、站立和坐立的都会跨越该感知层,此时,链路RSS因为遮挡、反射等作用而发生变化。利用RSS变化数据可计算生成目标活动留下的阴影衰落形成的位置坐标,服务器对目标位置信息的确定和统计,感知得到目标位置信息为风扇提供数据支撑。目标在射频传感网络中的位置不断改变,经过时间的积累会形成一段轨迹,对目标的历史行走轨迹进行统计,服务器对该数据进行记录,其中包含时间和目标的位置坐标信息等。
基于图5所示的本实施例的系统,一个具体的工作过程可以是如下所述:
首先第一接收模块501接收服务器发送的当前时刻目标在预设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第一控制模块502根据当前时刻所述目标在所述预设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和预先存储的风扇在所述预设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计算得到当前时刻所述目标与所述风扇的相对距离和相对角度;脉冲宽度输出模块503根据所述相对距离输出第一脉冲宽度,根据所述相对角度输出第二脉冲宽度;第一调整模块504根据所述第一脉冲宽度调整所述风扇的电机转速,根据所述第二脉冲宽度调整所述风扇的电机转动角度;检测模块505检测所述风扇的电机实际转速和实际转动角度;所述脉冲宽度输出模块503将所述风扇的电机实际转速与根据所述第一脉冲宽度调整的所述风扇的电机转速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输出第三脉冲宽度;将所述风扇的电机实际转动角度与根据所述第二脉冲宽度调整的所述风扇的电机转动角度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输出第四脉冲宽度;所述第一调整模块504根据所述第三脉冲宽度调整所述风扇的电机转速,根据所述第四脉冲宽度调整所述风扇的电机转动角度;第二接收模块506在所述第一调整模块504根据所述第一脉冲宽度调整所述风扇的电机转速,根据所述第二脉冲宽度调整所述风扇的电机转动角度后,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下一时刻所述目标在所述预设坐标系中的预测位置坐标;比较模块507比较下一时刻所述目标在所述预设坐标系中的预测位置坐标与当前时刻所述目标在所述预设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是否相同;当比较结果为否时,第二控制模块508根据下一时刻所述目标在所述预设坐标系中的预测位置坐标和所述风扇在所述预设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计算得到下一时刻所述目标与所述风扇的相对距离和相对角度;脉冲宽度输出模块503根据下一时刻所述目标与所述风扇的相对距离输出第五脉冲宽度,根据下一时刻所述目标与所述风扇的相对角度输出第六脉冲宽度;第一调整模块504根据所述第五脉冲宽度调整所述风扇的电机转速,根据所述第六脉冲宽度调整所述风扇的电机转动角度。
从以上描述可知,本发明根据目标和风扇的位置坐标,计算得到目标与风扇的相对距离和相对角度,输出相应的PWM调整风扇的电机转速和转动角度,适时适当给目标送风;同时检测电机的实际转速和实际转动角度,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输出PWM,形成一个闭环;目标的行走轨迹可以作为依据判断目标的位置偏好,通过模糊控制方法预测目标的位置所在,适时适当输送风;采用射频传感网络目标无需携带任何的传感设备或标签,避免了携带设备带来的不便和不适,而且射频信号具有很强的穿透性,穿透非金属的家居的同时有效消除视觉盲区,对感知区域有效覆盖。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一种风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服务器发送的当前时刻目标在预设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当前时刻所述目标在所述预设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为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预设坐标系和当前时刻所述目标在射频传感网络中的信号接收强度值数据计算得到;
根据当前时刻所述目标在所述预设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和预先存储的风扇在所述预设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计算得到当前时刻所述目标与所述风扇的相对距离和相对角度;
根据所述相对距离输出第一脉冲宽度,根据所述相对角度输出第二脉冲宽度;
根据所述第一脉冲宽度调整所述风扇的电机转速,根据所述第二脉冲宽度调整所述风扇的电机转动角度;
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下一时刻所述目标在所述预设坐标系中的预测位置坐标,下一时刻所述目标在所述预设坐标系中的预测位置坐标为所述服务器根据当前时刻所述目标在所述预设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和在预先存储的关系表中查找到的当前时刻对应的历史周期时刻所述目标在所述预设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结合模糊控制方法预测得到,所述关系表为历史周期中所述目标在所述预设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与时间的关系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第一脉冲宽度调整所述风扇的电机转速,根据所述第二脉冲宽度调整所述风扇的电机转动角度之后,还包括步骤:
检测所述风扇的电机实际转速和实际转动角度;
将所述风扇的电机实际转速与根据所述第一脉冲宽度调整的所述风扇的电机转速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输出第三脉冲宽度调整所述风扇的电机转速;
将所述风扇的电机实际转动角度与根据所述第二脉冲宽度调整的所述风扇的电机转动角度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输出第四脉冲宽度调整所述风扇的电机转动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下一时刻所述目标在所述预设坐标系中的预测位置坐标之后,还包括步骤:
比较下一时刻所述目标在所述预设坐标系中的预测位置坐标与当前时刻所述目标在所述预设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是否相同;
当比较结果为否时,根据下一时刻所述目标在所述预设坐标系中的预测位置坐标和所述风扇在所述预设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计算得到下一时刻所述目标与所述风扇的相对距离和相对角度;根据下一时刻所述目标与所述风扇的相对距离输出第五脉冲宽度,根据下一时刻所述目标与所述风扇的相对角度输出第六脉冲宽度;根据所述第五脉冲宽度调整所述风扇的电机转速,根据所述第六脉冲宽度调整所述风扇的电机转动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风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传感网络包括一个协调器和若干个2.4兆赫兹射频节点。
5.一种风扇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服务器发送的当前时刻目标在预设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当前时刻所述目标在所述预设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为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预设坐标系和当前时刻所述目标在射频传感网络中的信号接收强度值数据计算得到;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当前时刻所述目标在所述预设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和预先存储的风扇在所述预设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计算得到当前时刻所述目标与所述风扇的相对距离和相对角度;
脉冲宽度输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相对距离输出第一脉冲宽度,根据所述相对角度输出第二脉冲宽度;
第一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脉冲宽度调整所述风扇的电机转速,根据所述第二脉冲宽度调整所述风扇的电机转动角度;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调整模块根据所述第一脉冲宽度调整所述风扇的电机转速,根据所述第二脉冲宽度调整所述风扇的电机转动角度后,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下一时刻所述目标在所述预设坐标系中的预测位置坐标,下一时刻所述目标在所述预设坐标系中的预测位置坐标为所述服务器根据当前时刻所述目标在所述预设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和在预先存储的关系表中查找到的当前时刻对应的历史周期时刻所述目标在所述预设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结合模糊控制方法预测得到,所述关系表为历史周期中所述目标在所述预设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与时间的关系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扇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测模块;
所述检测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调整模块根据所述第一脉冲宽度调整所述风扇的电机转速,根据所述第二脉冲宽度调整所述风扇的电机转动角度后,检测所述风扇的电机实际转速和实际转动角度;
所述脉冲宽度输出模块将所述风扇的电机实际转速与根据所述第一脉冲宽度调整的所述风扇的电机转速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输出第三脉冲宽度;将所述风扇的电机实际转动角度与根据所述第二脉冲宽度调整的所述风扇的电机转动角度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输出第四脉冲宽度;
所述第一调整模块根据所述第三脉冲宽度调整所述风扇的电机转速,根据所述第四脉冲宽度调整所述风扇的电机转动角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扇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比较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
所述比较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接收模块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下一时刻所述目标在所述预设坐标系中的预测位置坐标后,比较下一时刻所述目标在所述预设坐标系中的预测位置坐标与当前时刻所述目标在所述预设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是否相同;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当比较结果为否时,根据下一时刻所述目标在所述预设坐标系中的预测位置坐标和所述风扇在所述预设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计算得到下一时刻所述目标与所述风扇的相对距离和相对角度;
所述脉冲宽度输出模块根据下一时刻所述目标与所述风扇的相对距离输出第五脉冲宽度,根据下一时刻所述目标与所述风扇的相对角度输出第六脉冲宽度;
所述第一调整模块根据所述第五脉冲宽度调整所述风扇的电机转速,根据所述第六脉冲宽度调整所述风扇的电机转动角度。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风扇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传感网络包括一个协调器和若干个2.4兆赫兹射频节点。
CN201610156788.4A 2016-03-18 2016-03-18 风扇控制方法和系统 Active CN1055701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56788.4A CN105570176B (zh) 2016-03-18 2016-03-18 风扇控制方法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56788.4A CN105570176B (zh) 2016-03-18 2016-03-18 风扇控制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70176A CN105570176A (zh) 2016-05-11
CN105570176B true CN105570176B (zh) 2017-09-19

Family

ID=558806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56788.4A Active CN105570176B (zh) 2016-03-18 2016-03-18 风扇控制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7017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36705A (zh) * 2018-11-27 2019-01-18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风扇转速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CN109752973A (zh) * 2019-01-14 2019-05-1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控制电器转向的系统及其方法与电器
CN110611400B (zh) * 2019-10-28 2020-12-01 上海宝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伺服电机的冷却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散热装置及电机
CN114151366A (zh) * 2020-09-08 2022-03-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风扇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2797016A (zh) * 2021-01-19 2021-05-14 江门金羚日用电器有限公司 风扇的控制方法、装置、风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70176A (zh) 2016-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70176B (zh) 风扇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6292699B (zh) 无人机仿地飞行的方法、装置和无人机
CN102662377B (zh)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多移动机器人编队系统和编队方法
CN103925681B (zh) 空调器和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501358B (zh) 空调器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2759173B (zh) 控制空调运行方式的方法和空调
CN103486071B (zh) 基于设备反馈温度的风扇智能调速方法及装置
CN103185016B (zh) 空调器的内风机转速的调节方法和装置
CN103900208B (zh)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及空调
CN107883540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6227206B (zh) 一种设备跟随控制方法及装置及跟随系统
CN203620847U (zh) 基于旋翼飞行器的高空喷涂系统
CN101737907A (zh) 基于热成像技术的室内环境智能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5091217A (zh) 空调器智能控制方法
CN109631245A (zh) 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CN105639981A (zh) 一种智能变频电吹风机及其控制系统与方法
CN104603699A (zh) 温度管理系统
CN106403174A (zh)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空调及装置
CN104407523A (zh) 一种远程喷雾装置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8064539A (zh) 电动工具及控制方法
US20200103923A1 (en) Obstacle det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CN108413569A (zh) 一种空调温度调节系统及方法
CN107664312A (zh) 油烟感应系统、方法及装置
CN201477444U (zh) 智能楼宇网络化控制装置
CN110411027A (zh) 用于智能家居系统的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