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57701B - 一种活性成分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活性成分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57701B
CN105557701B CN201410546396.XA CN201410546396A CN105557701B CN 105557701 B CN105557701 B CN 105557701B CN 201410546396 A CN201410546396 A CN 201410546396A CN 105557701 B CN105557701 B CN 1055577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itenpyram
active ingredient
tebuconazole
ingredient compositions
insecticid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4639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57701A (zh
Inventor
罗昌炎
詹姆斯·T·布里斯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Rotam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Rotam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Rotam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Rotam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54639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57701B/zh
Publication of CN1055577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577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577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577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农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活性成分组合物,特别地涉及一种含有戊唑醇与烯啶虫胺的杀虫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所述活性成分含有戊唑醇与烯啶虫胺活性成分组合物,其中所述戊唑醇与烯啶虫胺的重量比为200:1至1:200。本发明还涉及包含上述活性成分及农业上可接受的助剂和/或载体的杀虫杀菌组合物,以及所述组合物防治农业病原菌和/或农业害虫的方法和用途。

Description

一种活性成分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活性成分组合物,特别地涉及一种含有戊唑醇与烯啶虫胺的杀虫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农业病虫害的防治一直是农业生产中最为关心和重要的问题。作物的整个生长季几乎都会受到各种病害和虫害的侵袭。对于作物的病虫害防治,目前常规的做法是,病害发生施用杀菌剂,虫害发生施用杀虫剂,即病虫害单独防治的策略,这种无疑会增加用药次数。因此,存在改善目前用药习惯的需求。
戊唑醇(Tebuconazol,Cas.NO:107534-96-3) 纯品为无色晶体,是一种高效、广谱、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农药,具有保护、治疗、铲除三大功能,杀菌谱广、持效期长,最先由德国拜耳公司于1986年开发。戊唑醇可作为叶面喷雾剂和种子处理剂来使用,其杀菌谱广、活性高、持效期长、对许多作物包括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安全。 主要用来防治小麦、花生、蔬菜、香蕉、苹果、梨以及玉米高粱等作物上的多种真菌病害,其在全球50多个国家的60多种作物上取得登记并广泛应用,一般对白粉菌属、柄锈菌属、喙孢属、核腔菌属和壳针孢属等等多种病原菌引起的病害均能有效防治。
烯啶虫胺(Nitenpyram,Cas.NO:150824-47-8)为新烟碱类杀虫剂,纯品为浅黄色结晶体。烯啶虫胺主要作用于昆虫神经系统。对害虫的突触受体具有神经阻断作用,在自发放电后扩大隔膜位差,并最后使突触隔膜刺激下降,结果导致神经的轴突触隔膜电位通道刺激消失,致使害虫麻痹死亡。烯啶虫胺具有卓越的内吸性、渗透作用,杀虫谱广,无交互抗性和对作物安全无药害等特点,可广泛用于水稻、果树、蔬菜和茶叶等农业和园艺上防治稻飞虱、蚜虫、烟粉虱、白粉虱、叶蝉和蓟马等多种害虫。
农药与农药混合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科学合理的混配,能起到提高工效、药效的目的;盲目地混合,则会降低药效,甚至造成药害。并非所有的农药都能混合,例如有机硫类和有机磷类农药不能与含铜制剂的农药混用,如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杀菌剂、2,4-D盐类除草剂与铜制剂混用,因与铜离子络合,而失去活性,微生物源杀虫剂和内吸性有机磷杀虫剂不能与杀菌剂混用等等。
目前,针对不同类型农药例如杀虫剂与杀菌剂复配的研究较少,已有研究也多数停留在桶混或者简单组合的水平,这种组合方式除减少用药次数之外,在对病虫害的防治中并无协同作用。因此,研究开发相互促进、相互协同的杀虫杀菌组合物成为目前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活性成分组合物,所述活性成分含有戊唑醇与烯啶虫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人经过了长期的研究,发现将戊唑醇与烯啶虫胺复配后,能够彼此产生增毒作用,即戊唑醇的存在能够增加烯啶虫胺的杀虫效果,同样烯啶虫胺的存在也能够促进戊唑醇的杀菌效果,二者相互促进,正是基于该发现,发明人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一种活性成分组合物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因此,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活性成分组合物,所述活性成分组合物含有戊唑醇与烯啶虫胺。
在上述活性成分组合物中,所述戊唑醇与烯啶虫胺的重量比为200:1至1:200、优选100:1至1:100、更优选50:1至1:50、进一步优选20:1至1:20、特别优选10:1至1:10,更优选5:1至1:5。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杀虫杀菌组合物,其中所述组合物包含上述所述的活性成分组合物,以及农业上可接受的助剂和/或载体。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杀虫杀菌组合物中,所述活性成分组合物在所述杀虫杀菌组合物中的重量含量为1wt.%至80wt.%、优选5wt.%至60wt.%、更优选10wt.%至50wt.%。
上述一种杀虫杀菌组合物制备成农业上可接受的任意剂型,其中优选制备成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悬浮种衣剂、颗粒剂、微囊悬浮剂、乳油、可溶性粒剂、可溶液剂等。
上述剂型均为本领域常规剂型,其制备方法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制备成上述各种剂型所用到的农用助剂和/或载体及其用量同样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这些均可以参见例如《农药剂型加工技术》(刘步林主编,第二版)。所用的助剂和/或载体例如包括但不限于溶剂、助溶剂、乳化剂、分散剂、润湿剂、囊壁材料、粘合剂、成膜剂、崩解剂、增稠剂、防冻剂、稳定剂、pH调节剂、警戒色、填料和/或载体等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选用其中的一种或多种助剂和/或载体。
例如,当制备成悬浮剂时,可以包含如下重量组分:戊唑醇+烯啶虫胺1-80%、润湿剂2-10%、分散剂2-10%、增稠剂1-5%、防冻剂1-5%、消泡剂0.1-2%、水余量;
当制备成水乳剂时,可以包含如下重量组分:戊唑醇+烯啶虫胺1-80%、溶剂及助溶剂2-20%、乳化剂1-10%、防冻剂1-5%、消泡剂0.1-2%、水余量;
当制备成可湿性粉剂时,可以包含如下重量组分:戊唑醇+烯啶虫胺1-80%、润湿剂2-10%、分散剂2-10%、填料余量;
当制备成悬浮种衣剂时,可以包含如下重量组分:戊唑醇+烯啶虫胺1-80%、润湿剂2-10%、分散剂2-10%、增稠剂1-5%、成膜剂1-5%、防冻剂1-5%、消泡剂0.1-2%、警戒色0.1-2%、水余量;
当制备成微乳剂时,可以包含如下重量组分:戊唑醇+烯啶虫胺1-80%、溶剂及助溶剂2-20%、乳化剂5-20%、防冻剂1-5%、消泡剂0.1-2%、水余量;
当制备成水分散粒剂时,可以包含如下重量组分:戊唑醇+烯啶虫胺1-80%、润湿剂2-10%、分散剂2-10%、崩解剂1-5%、粘合剂1-5%、填料余量。
其中,在上述配方中,所述溶剂可以选用:苯、甲苯、二甲苯、丙酮、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三氯甲烷、二氯甲烷、环己烷、环己酮、N-甲基吡咯烷酮、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丁醇、异丁醇、环己醇、甲基乙二醇醚、乙基乙二醇醚、石油醚、乙腈、石蜡、四氢化萘、异佛尔酮、大豆油、棉籽油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助溶剂可以选用:甲醇、乙醇、异丙醇、正丁醇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乳化剂可以选用: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胺盐、蓖麻油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胺盐、三苯乙基酚聚氧乙醚磷酸酯胺盐、聚氧乙烯脂肪酰胺、烷基吡啶鎓盐、烷基异喹啉鎓盐、二烷基吗啉鎓盐、油酰胺磺酸盐、二异丙基萘磺酸盐、木质素磺酸盐、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苯乙烯基苯基聚氧乙烯醚、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聚氧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聚合物、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聚氧乙烯山梨醇脂肪酸酯、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失水山梨醇单硬脂酸酯聚氧乙烯醚、聚氧化丙二醇单脂肪酸酯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分散剂可以选用:木质素磺酸盐、对羟苯基木质素磺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烷基萘磺酸盐、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十二烷基三甲基铵盐、烷基二甲基苄基铵盐、二聚氧乙烯十二烷基醚磷酸盐、苯乙烯-马来酸盐共聚物、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甘油脂肪酸聚氧乙烯醚、聚氧乙烯烷基芳基醚、聚氧乙烯羊毛脂醇、聚氧乙烯山梨聚糖脂肪酸酯、聚氧乙烯甘油基单脂肪酸酯、烷基醇酰胺和聚氧乙烯烷基胺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润湿剂可以选用: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异辛醇琥珀酸酯磺酸钠、油酰基甲基牛磺酸钠、聚氧乙烯月桂基醚羧酸钠、月桂酰基肌氨酸钠、N-月桂酰基谷氨酸钠、二辛基磺基琥珀酸盐、聚氧乙烯烷基芳基醚磷酸酯盐、三硅氧烷聚氧乙烯醚、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醚、蓖麻油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聚基醚甲醛缩合物、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聚氧乙烯脂肪酸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山梨聚糖脂肪酸酯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粘合剂可以选用:淀粉、聚乙烯吡咯烷酮、羧甲基纤维素、羧乙基纤维素、明胶、阿拉伯胶、黄原胶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成膜剂可以选用:聚乙烯醇、聚醋酸乙烯酯、聚丙烯酰胺、羧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阿拉伯胶、明胶、黄原胶、淀粉、
所述崩解剂可以选用:尿素、硫酸钠、硫酸钙、碳酸氢钠、硫酸铵、氯化镁、氯化钠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增稠剂可以选用:阿拉伯胶、黄原胶、明胶、聚乙烯醇、硅酸镁铝、羧甲基纤维素钠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消泡剂可以选用:磷酸丁酯、磷酸异丁酯、正-辛醇、硅酮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防冻剂可以选用:选自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稳定剂可以选用:亚磷酸三苯酯、N-大豆油基三亚甲基二胺、二烷基丁二酸酯磺酸盐、环氧氯丙烷、丁基缩水甘油醚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警戒色可以选用:碱性玫瑰精、碱性紫10、碱性紫49、酸性红51、酸性红52、酸性红14、酸性蓝9、酸性黄23、碱性红10、碱性红108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防腐剂可以选用:苯甲酸、苯甲酸钠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pH调节剂可以选用:盐酸、六偏磷酸钠、柠檬酸钠、碳酸氢钠、氢氧化钠、氢氧化剂、三乙醇胺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填料和/或载体可以选用:凹凸棒土、硅藻土、高岭土、白炭黑、膨润土、蒙脱石、碳酸钙、沸石、酸性粘土、白土、叶蜡石、滑石、方解石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上述活性成分组合物或杀虫杀菌组合物用于预防或控制农业病虫害的用途。
其中,适用农作物包括但不限于:水稻、小麦、玉米、大麦、黑麦、燕麦、高粱、棉花、大豆、小豆、菜豆、花生、荞麦、甜菜、油菜、向日葵、甘蔗、烟草、茄子、西红柿、花椒、马铃薯、西葫芦、黄瓜、南瓜、西瓜、冬瓜、南瓜、萝卜、大头菜、大白菜、甘蓝、芥菜、西兰花、花椰菜、牛蒡、苘蒿、菊芋、生菜、大葱、洋葱、大蒜、芦笋、胡萝卜、香菜、芹菜、菠菜、唐莴苣、芸苔等。
所述病害包括但不限于:麦类病害如锈病(叶锈、条锈、杆锈)、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颖枯病、全蚀病、根腐病和基腐病、黑穗病(腥黑穗病、散黑穗病);玉米病害如大斑病、小斑病、褐斑病、丝黑穗病、茎腐病、青枯病、锈病、纹枯病、黑粉病;棉花病害如猝倒病、立枯病、炭疽病、枯萎病、黄萎病、棉铃疫病、棉铃红腐病;水稻病害如恶苗病、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叶枯病;油菜病害如菌核病、白粉病、茶饼病等;高粱病害如丝黑穗病等;大豆病害如锈病、猝倒病、立枯病、炭疽病、叶斑病、霜霉病、轮纹病、菌核病等;番茄病害例如番茄立枯病、番茄早疫病、番茄晚疫病、番茄灰霉病、番茄菌核病、番茄黄萎病、番茄白粉病等;黄瓜病害如黄瓜立枯病、黄瓜镰刀菌枯萎、黄瓜蔓枯病、黄瓜霜霉病、黄瓜疫病、黄瓜黑星病、黄瓜灰霉病、黄瓜炭疽病、黄瓜斑点病、黄瓜菌核病、黄瓜白粉病、黄瓜叶斑病等;茄子病害如茄子褐纹病、茄子炭疽病、茄子黄萎病、茄子枯萎病、茄子根腐病、茄子菌核病、茄子绵疫病、茄子白粉病、茄子灰霉病、茄子霉斑病等。还可以防治其他各种蔬菜作物上的多种真菌病害,如黑星病、霜霉病、软腐病、叶斑病、叶霉病、白粉病、炭疽病,赤霉病、灰霉病、疫病、白粉病、菌核病、锈病、枯萎病等等。
所述害虫包括鳞翅目、双翅目、鞘翅目、同翅目、直翅目、膜翅目、等翅目、蚤目、蜚蠊目、缨尾目等农业害虫。
鞘翅目的害虫包括但不限于豆象属、叩头虫属、花象属、梨象属、金龟属、守瓜属、豆象属、天牛属、龟象属、跳甲属、象虫属、圆头犀金龟属、叶甲属、叶象属、齿小蠹属、粉蠹属、鸟喙象属、玫瑰短喙象属、食叶鳃金龟属、黄条跳甲属、根鳃金龟属、隐颏象属、小蠹属、米象属和拟谷盗属等。
双翅目的害虫包括但不限于伊蚊属、潜蝇属、按实蝇属、疟蚊属、果实蝇属、小条实蝇属、斑虻属、锥蝇属、瘿蚊属、库蚊属、叶瘿蚊属、地种蝇属、果蝇属、厕蝇属、黑蝇属、斑潜蝇属、蝇属、牛虻属和大蚊属。
半翅目和或同翅目的害虫包括但不限于球蚜属、白轮盾蚧属、沫蝉属、蚜虫属、粉虱属、蜡蚧属、雪盾蚧属、圆盾蚧属、软蜡蚧属、绿小叶蝉属、蛎盾蚧属、蝽属、草盲蝽属、长管蚜属、黑尾叶蝉属、稻绿蝽属、沫蝉属、植盲蝽属、臀纹粉蚧属、粉蚧属、珠蜡蚧属、彩斑蚜属、声蚜属、锥蝽属和尖盾蚧属。
膜翅目的害虫包括但不限于切叶蚁属、叶蚁属、黑蚁属、松叶蜂属、蚁属、厨蚁属、新松叶蜂属、收获蚁属、马蜂属、火蚁属、黄胡蜂属和木蜂属。
鳞翅目的害虫包括但不限于褐带卷蛾属、卷蛾属、细蛾属、禾草螟属、夜蛾属、豆粉蝶属、草螟属、绢野螟属、螟属、金刚钻属、粉斑螟属、角剑夜蛾属、青虫属、实夜蛾属、天幕毛虫属、细蛾属、蛀茎夜蛾属、灰翅夜蛾属、兴透翅蛾属和巢蛾属。
缨翅目的害虫包括但不限于硬蓟马属和蓟马属。具体害虫例如可以为瓜实蝇、桔小实蝇、入侵实蝇、桃实蝇、地中海小条实蝇、油菜叶瘿蚊、灰地种蝇、黄腹厕蝇、灰腹厕蝇、肠胃蝇、扰血蝇、纹皮蝇、菜潜蝇、家蝇、棉蚜、大豆蚜、苹果蚜、银叶粉虱、甘薯粉虱、美洲谷长蝽、天门冬小管蚜、甘蓝蚜、麦双尾蚜、柑桔木虱、车前圆尾蚜、苹果绵蚜、褐美洲蝽、安氏角盲蝽、茶角盲蝽、吹棉蚧、芒果黄线叶蝉、灰飞虱、大稻缘蝽、异稻缘蝽、豆荚草盲蝽、大戟长管蚜、麦长管蚜、麦无网蚜、桃蚜、甘蓝蚜虫、黑尾叶蝉、稻绿蝽、褐飞虱、糠片盾蚧、黑片盾蚧、玉米花翅飞虱、葡萄根瘤蚜、玉米蚜、禾谷缢管蚜、榄珠蜡蚧、蚜麦二叉蚜、麦长管蚜、白背飞虱、温室粉虱、灰飞虱、烟粉虱、温室白粉虱、叶蝉、黑尾叶蝉、稻纵卷叶螟、小蔗螟、棉铃虫、谷实夜蛾、烟芽夜蛾、菜心野螟、番茄蠹蛾、茄白翅野螟、甘蓝夜蛾、豆荚野螟、袋蛾、三点水螟、秋尺蛾、玉米螟、苹褐卷蛾、地老虎、大豆夜蛾、尺蠖、二化螟、三化螟、稻蛀茎夜蛾、粉茎螟、铜斑褐刺蛾、麦蛾、甜菜夜蛾、小菜蛾、菜青虫、甘蓝夜蛾、烟芽夜蛾、棉铃虫、烟褐蓟马、西花蓟马、温室蓟马、桔硬蓟马、豆黄蓟马等。
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戊唑醇和活性化合物烯啶虫胺可组合/联合施用。包括分开、依次或同时施用戊唑醇与烯啶虫胺。优选地,所述戊唑醇与烯啶虫胺组合为戊唑醇与烯啶虫胺的组合物的形式。在分开施用的情况下,施用顺序通常对防治措施的结果没有影响。
一种保护作物以防病虫害侵袭的方法,包括使作物与含戊唑醇与烯啶虫胺的活性成分组合物或杀虫杀菌组合物接触。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预防或控制病虫害的方法,将本发明的活性成分组合物或杀虫杀菌组合物作用于目标有用植物、目标病害虫或其环境、目标有用植物的繁殖材料
本发明的活性成分组合物或杀虫杀菌组合物通过用有效量的活性成分处理植物、植物繁殖材料、土壤、表面、材料或空间受病虫害侵染以前和以后进行。
本发明的活性成分组合物或杀虫杀菌组合物在防治各种植物如谷类、水果、蔬菜、经济作物上的大量病虫害特别重要。
可用本发明的活性成分组合物或杀虫杀菌组合物处理的植物包括所有基因改性植物或转基因植物。
所述一种活性成分组合物或杀虫杀菌组合物用于保护植物繁殖材料和随后长出的植物器官的用途。
术语“植物繁殖材料”应理解为表示植物的所有产生部分,包括种子、根、果实、块茎、球根、根茎、枝条、苗芽和其他植物部分。也可包括在发芽以后或在从土壤中出苗以后移植的秧苗和幼小植物。植物繁殖材料可在种植或移植时或以前用植物保护化合物预防性处理。
本发明的活性成分组合物或杀虫杀菌组合物可用于保护枝条以防叶面病虫害以及用于种子和根的处理以防土壤病虫害。
因此,本发明的活性成分组合物或杀虫杀菌组合物适用于种子处理以保护种子防止病虫害的侵害,特别是土壤生病虫害,并保护产生的植物根和枝条以防土壤病虫害和叶面病虫害的侵害。
优选的,植物繁殖材料是种子。种子处理的方法,例如可列举有,稀释液体或固体状的配制剂或者不用稀释直接将种子浸泡在液体状态配制剂中使药剂浸透种子的方法;将固体药剂或液体药剂与种子混合在一起,进行包衣处理使种子表面附着药剂的方法;在种植的同时在种子附近喷洒等方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表现在:
1.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用于多种作物或蔬菜,一次施药,虫菌双杀,防治作物多种病害和虫害;
2. 本发明组合物中,将戊唑醇与烯啶虫胺复配后,能够彼此产生增毒作用,即戊唑醇的存在能够增加烯啶虫胺的杀虫效果,同样烯啶虫胺的存在也能够促进戊唑醇的杀菌效果,二者相互促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但并不将本发明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认识到,本发明涵盖了权利要求书范围内所可能包括的所有备选方案、改进方案和等效方案。
(一)制剂实施例
下述制剂实施例中,除另有说明外,所述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
实施例1 0.1%戊唑醇+10%烯啶虫胺水乳剂
配方组成为:戊唑醇0.1%、烯啶虫胺10%、二甲基甲酰胺6%、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胺盐8%、乙二醇4%、磷酸丁酯0.5%、水余量;
制备方法为:将有效成分、溶剂、乳化剂等加在一起,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将水、防冻剂、消泡剂等混合在一起,成均一水相。在高速搅拌下,将水相加入油相,可制得水乳剂。
实施例2 30%戊唑醇+6%烯啶虫胺水乳剂
配方组成为:戊唑醇30%、烯啶虫胺6%、二甲基亚砜12%、十二烷基苯磺酸钠9%、丙二醇5%、磷酸丁酯0.5%、水余量;
制备方法为:将有效成分、溶剂、乳化剂等加在一起,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将水、防冻剂、消泡剂等混合在一起,成均一水相。在高速搅拌下,将水相加入油相,可制得水乳剂。
实施例3 50%戊唑醇+0.5%烯啶虫胺可湿性粉剂
配方组成为:戊唑醇50%、烯啶虫胺0.5%、聚氧乙烯月桂基醚羧酸钠6%、聚氧乙烯甘油基单脂肪酸酯7%、凹凸棒土余量;
制备方法为:称取配方量的上述各组分,并将其混合、研磨、粉碎,制得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4 5%戊唑醇+25%烯啶虫胺可湿性粉剂
配方组成为:戊唑醇5%、烯啶虫胺25%、油酰基甲基牛磺酸钠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6%、高岭土余量;
制备方法为:称取配方量的上述各组分,并将其混合、研磨、粉碎,制得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5 0.1%戊唑醇+20%烯啶虫胺微乳剂
配方组成为:戊唑醇0.1%、烯啶虫胺20%、环己烷9%、异丙醇2%、聚氧乙烯脂肪酰胺15%、乙二醇5%、磷酸异丁酯0.5%、水余量;
制备方法为:称取配方量的上述各组分,然后将农药活性成分、溶剂、助溶剂、表面活性剂混合制备成油相,将其他组分加入水中制备成水相,然后边搅拌边向水相中加入油相,制得微乳剂。
实施例6 25%戊唑醇+0.5%烯啶虫胺微乳剂
配方组成为:戊唑醇25%、烯啶虫胺0.5%、二甲基亚砜10%、正丁醇2%、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18%、乙二醇4%、正-辛醇0.5%、水余量;
制备方法为:称取配方量的上述各组分,然后将农药活性成分、溶剂、助溶剂、表面活性剂混合制备成油相,将其他组分加入水中制备成水相,然后边搅拌边向水相中加入油相,制得微乳剂。
实施例7 20%戊唑醇+0.1%烯啶虫胺悬浮剂
配方组成为:戊唑醇20%、烯啶虫胺0.1%、蓖麻油聚氧乙烯醚5%、对羟苯基木质素磺酸钠5%、阿拉伯胶2%、丙三醇5%、硅酮0.5%、水余量;
制备方法为:称取配方量的上述各组分,通过超微粉碎法,制得悬浮剂。
实施例8 4%戊唑醇+40%烯啶虫胺悬浮剂
配方组成为:戊唑醇4%、烯啶虫胺40%、三硅氧烷聚氧乙烯醚8%、烷基二甲基苄基铵盐6%、聚乙烯醇2%、丙三醇5%、硅酮0.5%、水余量;
制备方法为:称取配方量的上述各组分,通过超微粉碎法,制得悬浮剂。
实施例9 0.5%戊唑醇+25%烯啶虫胺悬浮种衣剂
配方组成为:戊唑醇0.5%、烯啶虫胺25%、月桂酰基肌氨酸钠4%、烷基二甲基苄基铵盐4%、阿拉伯胶3%、聚醋酸乙烯酯3%、乙二醇5%、正-辛醇0.5%、碱性玫瑰精0.5%、水余量;
制备方法为:制备方法为:称取配方量的上述各组分,通过超微粉碎法,制得悬浮种衣剂。
实施例10 20%戊唑醇+2%烯啶虫胺悬浮种衣剂
配方组成为:戊唑醇20%、烯啶虫胺2%、三硅氧烷聚氧乙烯醚4%、甘油脂肪酸聚氧乙烯醚3%、黄原胶2%、聚丙烯酰胺4%、丙三醇5%、正-辛醇0.5%、碱性玫瑰精0.5%、水余量;
制备方法为:制备方法为:称取配方量的上述各组分,通过超微粉碎法,制得悬浮种衣剂。
实施例11 1%戊唑醇+20%烯啶虫胺悬浮种衣剂
配方组成为:戊唑醇1%、烯啶虫胺20%、月桂酰基肌氨酸钠4%、烷基二甲基苄基铵盐4%、阿拉伯胶3%、聚醋酸乙烯酯3%、乙二醇5%、正-辛醇0.5%、碱性玫瑰精0.5%、水余量;
制备方法为:制备方法为:称取配方量的上述各组分,通过超微粉碎法,制得悬浮种衣剂。
实施例12 20%戊唑醇+1%烯啶虫胺悬浮种衣剂
配方组成为:戊唑醇20%、烯啶虫胺1%、三硅氧烷聚氧乙烯醚4%、甘油脂肪酸聚氧乙烯醚3%、黄原胶2%、聚丙烯酰胺4%、丙三醇5%、正-辛醇0.5%、碱性玫瑰精0.5%、水余量;
制备方法为:制备方法为:称取配方量的上述各组分,通过超微粉碎法,制得悬浮种衣剂。
实施例13 活性成分组合物
戊唑醇 20%, 烯啶虫胺 80%, 按照比例混合均匀。
以上实施例配比为重量百分配比。
(二)生物测试
当活性化合物组合物的作用超过当各活性化合物单独施用时的作用的总和时,存在协同增效作用。两种活性化合物的特定组合的预期作用可使用所谓的"Colby 公式" (参见S.R. Colby, "Calculating Synergistic and Antagonistic Responses ofHerbicide Combinations “,Weeds 1967,15, 20-22) 如下计算:如果
X 是当使用用量为mg/ha 或浓度为mppm的活性化合物A时的活性;表示为占未处理对照的百分率;
Y 是当使用用量为ng/ha或浓度为nppm 的活性化合物B时的活性,表示为占未处理对照的百分率;
E 是当使用用量为m 和n g/ha 或浓度为m 和n ppm 的活性化合物A和B时的活性,
那么
如果实际观察的活性大于预期活性,那么该组合物超加和,即具有增效作用。
生物测试例1 甘蓝蚜虫防治试验
供试材料:盆栽甘蓝
防治对象:蚜虫
试验方法:选取健康甘蓝植株,接种蚜虫,然后用喷雾器进行叶面喷雾处理,试验共设27个处理1个空白对照(空白对照喷施等量清水)。施药10天后进行防效调查,结果见下表1。
由表1可以看出,戊唑醇本身对蚜虫无任何防效,但是与烯啶虫胺复配后,对蚜虫的防治显示明显的增效作用。
生物测试例2 水稻纹枯病防治试验
供试材料:盆栽水稻
防治对象:水稻纹枯病菌
试验方法:选取健康盆栽水稻植株,当水稻长至四叶期时,用喷雾器进行叶面喷雾处理,处理后24小时接种水稻纹枯病菌,其中试验共设27个处理和1个空白对照(空白对照喷施等量清水)。接种7天后进行防效调查,结果见下表2。
由表2可以看出,烯啶虫胺本身对水稻纹枯病无任何防效,但是与戊唑醇复配后,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显示明显的增效作用。
生物测试例3 小麦病虫害防治试验
供试材料:小麦
防治对象:小麦蚜虫、小麦全蚀病
试验方法:分别用本发明的戊唑醇+烯啶虫胺的混合物,烯啶虫胺单剂、戊唑醇单剂对小麦种子进行包衣处理,以未包衣小麦种子作为空白对照。随后进行播种,其中试验共设1个处理,2个药剂对照,以及1个空白对照。每处理设3次重复。在小麦苗期进行病害防效调查,在小麦拔节期进行虫害防效调查,结果见下表3。
表3
由表3的结果可以看出,烯啶虫胺单独对小麦全蚀病无任何防效,而当其与戊唑醇复配后,能够增强戊唑醇对小麦全蚀病菌的毒力,防治小麦全蚀病菌显示明显的增效作用。同样,戊唑醇单独对小麦蚜虫无任何防效,当其与烯啶虫胺复配后,能够增强烯啶虫胺对蚜虫的毒力,防治小麦蚜虫显示明显的增效作用。 烯啶虫胺和戊唑醇复配对防治小麦病虫害显示明显的增效作用。
本发明一种杀虫杀菌组合物已经通过具体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上述实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解释,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通过将上述方案进行简单的调整进而得到的方案,没有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均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活性成分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成分组合物含有戊唑醇与烯啶虫胺,所述戊唑醇与烯啶虫胺的重量比为200:1至1:2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成分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戊唑醇与烯啶虫胺的重量比为100:1至1:1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成分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戊唑醇与烯啶虫胺的重量比为50:1至1:5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成分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戊唑醇与烯啶虫胺的重量比为20:1至1: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成分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戊唑醇与烯啶虫胺的重量比为10:1至1: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成分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戊唑醇与烯啶虫胺的重量比为5:1至1:5。
7.一种杀虫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包含权利要求1的活性成分组合物,以及农业上可接受的助剂和/或载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杀虫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成分组合物占所述杀虫杀菌组合物中的重量含量为1wt.%至80wt.%。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杀虫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成分组合物占所述杀虫杀菌组合物的重量含量为5wt.%至60wt.%。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杀虫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成分组合物占所述杀虫杀菌组合物的重量含量为10wt.%至50wt.%。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杀虫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杀虫杀菌组合物制备成农业上可接受的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悬浮种衣剂、颗粒剂、微囊悬浮剂、乳油、可溶性粒剂、可溶液剂。
12.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成分组合物或权利要求7所述的杀虫杀菌组合物用于预防或控制农业病虫害的用途。
13.一种预防或控制农业病虫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成分组合物或权利要求7所述的杀虫杀菌组合物作用于目标有用植物、目标病害虫或其环境、目标有用植物的繁殖材料。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用植物的繁殖材料为种子。
CN201410546396.XA 2014-10-16 2014-10-16 一种活性成分组合物 Active CN1055577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46396.XA CN105557701B (zh) 2014-10-16 2014-10-16 一种活性成分组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46396.XA CN105557701B (zh) 2014-10-16 2014-10-16 一种活性成分组合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57701A CN105557701A (zh) 2016-05-11
CN105557701B true CN105557701B (zh) 2018-04-10

Family

ID=558688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46396.XA Active CN105557701B (zh) 2014-10-16 2014-10-16 一种活性成分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57701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27820A (zh) * 2004-08-17 2008-07-23 先正达参股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种子处理的含水新烟碱组合物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27820A (zh) * 2004-08-17 2008-07-23 先正达参股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种子处理的含水新烟碱组合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57701A (zh) 2016-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A014933B1 (ru) Пестицидные композиции
BRPI0619789A2 (pt) composição capaz de regular o crescimento de uma planta ou material de propragação da mesma, método para regular o referido crescimento, e uso de referida composição
GB2519982A (en) Fungicidal composition and the use thereof
TW200911119A (en) Fungicidal active compound combination
TW200917964A (en) Fungicidal active compound combination
RU2265331C2 (ru) Фунгицидная композиция
CN106922703A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
WO2015135422A1 (zh) 一种保护植物免于植物病害的方法
CN105557706B (zh) 一种活性成分组合物
CN105557705B (zh) 一种活性成分组合物
CN105325415B (zh) 一种含有氯氟氰虫酰胺与杀虫双的杀虫组合物
CN105557701B (zh) 一种活性成分组合物
CN107484769A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
CN110150306B (zh) 一种活性成分组合物
CN105557702B (zh) 一种活性成分组合物
CN108419798A (zh) 一种含烯肟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4097802B (zh) 一种含氟环唑和稻瘟灵的乳油剂型
CN106689177A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
CN106472549A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
CN108157371B (zh) 一种用于种子包衣剂的农药组合物
CN105613532B (zh) 丁烯氟虫腈与噻嗪酮的复配杀虫剂
CN106689203B (zh) 一种作物病虫害防除组合物
CN104904743B (zh) 杀虫组合物
CN105475309B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
CN105360120B (zh) 一种含有氯氟氰虫酰胺与杀虫单的杀虫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