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52962A - 微电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微电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52962A
CN105552962A CN201610071182.0A CN201610071182A CN105552962A CN 105552962 A CN105552962 A CN 105552962A CN 201610071182 A CN201610071182 A CN 201610071182A CN 105552962 A CN105552962 A CN 1055529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rent
loop
voltage
grid
ax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7118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52962B (zh
Inventor
张涛
于玮
徐海波
苏建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ast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ast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ast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East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07118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52962B/zh
Publication of CN1055529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52962A/zh
Priority to PCT/CN2016/101491 priority patent/WO2017133269A1/zh
Priority to US16/074,382 priority patent/US11101663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529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529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03Details of control, feedback or regulation circuits
    • H02M1/0025Arrangements for modifying reference values, feedback values or error values in the control loop of a convert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8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 H02J3/32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using batteries with conver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381Dispersed gener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34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 H02J7/35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with light sensitive cell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53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7/53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e.g. single switched pulse i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0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monitor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00/00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decentralized, dispersed, or local generation
    • H02J2300/20The dispersed energy generation being of renewable origin
    • H02J2300/22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 H02J2300/24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of photovoltaic origi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10/00The network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its spatial reach or by the load
    • H02J2310/10The network having a local or delimited stationary reach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388Islanding, i.e. disconnection of local power supply from the network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8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for sector-wide applications
    • Y02P80/10Efficient use of energy, e.g. using compressed air or pressurized fluid as energy carrier
    • Y02P80/14District level solutions, i.e. local energy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电网系统,包括蓄电池、储能变流器、监测电路以及可控开关。微电网系统在并网模式时,储能变流器在电流内环单元的控制下输出恒定的功率,电压外环单元在并网模式下不参与控制,但仍然处于运行状态,其根据电压外环单元的四个输入信号,预先估算出微电网系统并网切孤岛模式的电流环给定信号。微电网系统由并网模式切换至孤岛模式时,电压外环单元投入运行,电流内环单元根据电压外环单元输出的预先估算出来的电流环给定信号控制储能变流器输出电压和频率恒定。上述微电网系统,电压外环单元在模式切换前后控制其输出的电流环给定信号相同,可以实现并网/孤岛模式无缝切换。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微电网系统的控制方法。

Description

微电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供电电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微电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微电网系统是包括分布式发电装置、储能变流器和负荷,并具有一定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的小型配电子网。它既可以并网模式运行,也能够在电网出现故障时以孤岛模式运行。微电网技术推动了可再生能源利用和分布式发电的发展,备受世界各国重视。
在微电网系统中,储能变流器是整个微电网系统的核心,在并网模式运行时存储能量,在孤岛模式运行时作为微电网系统的主电源,为整个微电网系统提供电压和频率的支撑。目前微电网系统的核心问题是如何降低微电网系统由并网模式切换为孤岛模式时造成的切换冲击从而实现无缝切换,然而在传统的技术中要实现无缝切换仍然存在技术上的难点,甚至可能导致微电网系统失稳。
发明内容
基于此,针对上述如何降低微电网系统由并网模式切换为孤岛模式时造成的切换冲击,本发明提供一种微电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能够降低微电网系统由并网模式切换为孤岛模式时造成的切换冲击,实现并网/孤岛模式无缝切换。
一种微电网系统,包括蓄电池,还包括储能变流器、监测电路以及可控开关;所述可控开关连接于市电和交流母线之间;所述储能变流器分别与所述蓄电池、所述交流母线连接;所述监测电路分别与所述储能变流器、所述可控开关连接;
所述监测电路用于对市电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并在市电正常时输出第一监测信号,在市电异常时输出第二监测信号;所述可控开关用于在所述第一监测信号的控制下导通,从而使得所述微电网系统与市电并网运行进入并网模式;所述可控开关还用于在所述第二监测信号的控制下断开,从而使得所述微电网系统独立向负载供电,进入孤岛模式;
所述储能变流器包括主电路和控制电路;所述主电路用于对所述蓄电池的输出电压进行处理以并网或向负载供电;所述控制电路用于对所述主电路的输出进行控制;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电压外环单元、模式切换开关以及电流内环单元;
所述电流内环单元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储能变流器的输出端连接,以接收储能变流器的输出电流反馈值;所述电流内环单元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模式切换开关的固定端连接;所述电流内环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主电路连接;所述模式切换开关的第一触点用于接收电流内环给定电流值;
所述电压外环单元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储能变流器的输出端连接,以接收储能变流器的输出电压反馈值;所述电压外环单元的第二输入端用于接收电压外环给定电压值;所述电压外环单元的第三输入端通过所述可控开关与市电连接,以接收市电电流值;所述电压外环单元的第四输入端用于接收所述电流内环给定电流值;所述电压外环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模式切换开关的第二触点连接;所述电压外环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电压外环单元的第四输入端输入的电流内环给定电流值、电压外环单元的第三输入端输入的市电电流值、电压外环单元的第二输入端输入的电压外环给定电压值以及电压外环单元的第一输入端输入的储能变流器的输出电压反馈值形成微电网系统并网切孤岛模式的电流环给定信号;
模式切换开关用于在第一监测信号的控制下接通第一触点,电流内环单元根据第一触点输入的电流内环给定电流值和储能变流器的输出电流反馈值生成控制信号,以控制储能变流器输出恒定的功率;模式切换开关还用于在第二监测信号的控制下接通第二触点,电流内环单元根据所述电压外环单元输出的电流环给定信号和储能变流器的输出电流反馈值生成控制信号,以控制储能变流器的输出电压和频率恒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电路包括变流器;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驱动信号发生器;所述驱动信号发生器连接于所述电流内环单元的输出端和所述变流器的控制端之间;所述驱动信号发生器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生成相应的驱动信号,以对所述变流器进行控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电路还包括滤波电路;所述滤波电路连接于所述变流器的输出端和交流母线之间,用于对变流器的输出进行滤波处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流内环单元包括相互串联的电流环加法器和电流环控制器;所述电流环加法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流环控制器连接,所述电流环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驱动信号发生器连接;所述电流环加法器用于对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的两个输入信号进行相减得到误差信号;所述电流环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误差信号形成控制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压外环单元包括相互串联的第一电压环加法器、电压环控制器以及第二电压环加法器;所述电压环控制器连接于所述第一电压环加法器和所述第二电压环加法器之间;所述第一电压环加法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输入端和所述第二输入端输入的电压信号进行相减得到电压误差值;所述电压环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电压误差值生成控制量;所述第二电压环加法器用于对所述第三输入端输入的市电电流值、第四输入端输入的电流内环给定值以及所述控制量生成电流环给定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流环控制器和所述电压环控制器均为PI调节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流内环单元还包括第一三相静止坐标系到两相旋转坐标系转换模块和两相旋转坐标系到三相静止坐标系转换模块;所述电流环加法器包括电流环d轴加法器和电流环q轴加法器;所述电流环控制器包括电流环d轴控制器和电流环q轴控制器;所述第一三相静止坐标系到两相旋转坐标系转换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储能变流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三相静止坐标系到两相旋转坐标系转换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电流环d轴加法器和电流环q轴加法器连接;所述第一三相静止坐标系到两相旋转坐标系转换模块用于对所述储能变流器输出的三相电流进行转换以生成d轴电流和q轴电流;所述两相旋转坐标系到三相静止坐标系转换模块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电流环d轴控制器和电流环q轴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两相旋转坐标系到三相静止坐标系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驱动信号发生器连接;所述两相旋转坐标系到三相静止坐标系转换模块用于将所述电流环d轴控制器输出的量以及所述电流环q轴控制器输出的量转换成三相调制信号,输出给所述驱动信号发生器,用以生成所述变流器的驱动控制信号;
所述电压外环单元还包括第二三相静止坐标系到两相旋转坐标系转换模块和第三三相静止坐标系到两相旋转坐标系转换模块;所述第一电压环加法器包括第一电压环d轴加法器和第一电压环q轴加法器;所述电压环控制器包括电压环d轴控制器和电压环q轴控制器;所述第二电压环加法器包括第二电压环d轴加法器和第二电压环q轴加法器;所述第二三相静止坐标系到两相旋转坐标系转换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储能变流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三相静止坐标系到两相旋转坐标系转换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压环d轴加法器、所述第一电压环q轴加法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三相静止坐标系到两相旋转坐标系转换模块用于对所述储能变流器输出的三相电压进行转换以生成d轴电压和q轴电压;所述第三三相静止坐标系到两相旋转坐标系转换模块的输入端用于接收市电电流;所述第三三相静止坐标系到两相旋转坐标系转换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压环d轴加法器、所述第二电压环q轴加法器连接;所述第三三相静止坐标系到两相旋转坐标系转换模块用于对市电的三相电流进行转换以生成d轴电流和q轴电流;所述电流内环给定电流值包括电流内环d轴给定电流值和电流内环q轴给定电流值;所述电压外环给定电压值包括电压外环d轴给定电压值和电压外环q轴给定电压值;
所述模式切换开关包括d轴模式切换开关和q轴模式切换开关;所述d轴模式切换开关连接于所述电流环d轴加法器和第二电压环d轴加法器之间;所述q轴模式切换开关连接于电流环q轴加法器和第二电压环q轴加法器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微电网系统还包括光伏发电组件;所述光伏发电组件包括光伏电池组件和与之连接的光伏逆变器;所述光伏发电组件用于将光能转换为电能后给负载供电,并在产生的电能大于负载需求电量时输出给电网或者所述蓄电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微电网系统还包括主控制器;所述主控制器用于获取负载的重要级别,并在所述微电网系统处于孤岛模式时根据所述负载的重要级别进行电能分配。
一种微电网系统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如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微电网系统在并网模式和孤岛模式之间进行切换;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对市电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
判断市电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若市电处于正常状态,则控制可控开关导通,使得微电网系统与市电并网运行进入并网模式;控制模式切换开关接通第一触点,电流内环单元根据第一触点输入的电流内环给定值和储能变流器的输出电流反馈值生成控制信号,以控制储能变流器输出恒定的功率;电压外环单元根据电压外环单元的第四输入端输入的电流内环给定电流值、电压外环单元的第三输入端输入的市电电流值、电压外环单元的第二输入端输入的电压外环给定电压值以及电压外环单元的第一输入端输入的储能变流器的输出电压反馈值形成微电网系统并网切孤岛模式的电流环给定信号;并网时,所述电流环给定信号不参与所述电流内环单元的控制过程;
若市电未处于正常状态时,则控制可控开关断开,使得所述微电网系统独立向负载供电,进入孤岛模式;控制模式切换开关从第一触点接至第二触点,所述电压外环单元将在并网时生成的电流环给定信号输出给所述电流内环单元;电流内环单元根据储能变流器的输出电流反馈值和电压外环单元输出的电流环给定信号生成控制信号,以控制储能变流器的输出电压和频率恒定。
上述微电网系统中的监测电路在市电正常时控制可控开关导通且控制模式切换开关接通第一触点,微电网系统进入并网模式,电流内环单元根据电流内环给定电流值和储能变流器的输出电流反馈值生成控制信号,控制微电网系统的储能变流器有恒定的功率输出;电压外环单元在并网模式下不参与控制,但仍然处于运行状态,其根据电压外环单元的四个输入信号,即电流内环给定电流值、市电电流值、电压外环给定电压值以及储能变流器的输出电压反馈值形成微电网系统并网切孤岛模式的电流环给定信号。监测电路在监测到市电异常时,控制可控开关断开且控制模式切换开关接通第二触点,微电网系统由并网模式切换至孤岛模式时,电流内环单元根据电压外环单元输出的电流环给定信号和储能变流器的输出电流反馈值生成控制信号,以控制储能变流器的输出电压和频率恒定。上述微电网系统,电压外环单元在模式切换前后其输出的电流环给定信号相同,没有大的突变,降低了微电网系统由并网模式切换为孤岛模式时造成的切换冲击,实现了并网/孤岛模式无缝切换。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微电网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微电网系统中的储能变流器的电路框图;
图3为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电压外环单元的电路原理图;
图4为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电流内环单元的电路原理图;
图5为一实施例中的微电网系统中的储能变流器的电路原理图;
图6为图5所示中的微电网系统在并网/孤岛无缝切换过程的效果示意图;
图7为一实施例中的微电网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解释本发明提供的微电网系统,以下结合实施例作具体的说明。
一种微电网系统能够工作于并网模式和孤岛模式,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微电网系统包括蓄电池5000、储能变流器1000、可控开关2000、光伏发电组件3000、监测电路(图中未示)及主控制器(图中未示)。其中,可控开关2000一端与市电连接,另一端通过PCC(公共连接点)接入交流母线。储能变流器1000一端与蓄电池连接,另一端与交流母线连接。监测电路分别与储能变流器1000、可控开关2000连接。
监测电路用于对市电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并在市电正常时输出第一监测信号,在市电异常时输出第二监测信号。在本实施例中,市电正常是指市电的电压处于稳定状态,不会发生急剧变化(短时间内电压有较大的提升或者下降)且能够正常输出给负载进行供电;市电异常则是指市电的电压处于不稳定状态或者中断(即不能正常输出给负载供电)状态。
可控开关2000用于在第一监测信号的控制下导通,从而使得微电网系统与市电并网运行进入并网模式,且可控开关2000还用于在第二监测信号的控制下断开,从而使得该微电网系统独立向负载4000供电,进入孤岛模式。
光伏发电组件3000用于将光能转换为电能后给负载4000供电,并在产生的电能大于负载4000需求电量时输出给电网或者蓄电池,其包括光伏电池组件和光伏逆变器。
主控制器用于获取负载的重要级别,并在微电网系统处于孤岛模式时根据负载4000的重要级别进行电能分配。通常情况下,负载4000包括重要负载和可控负载。
上述微电网系统,监测电路在市电正常时输出第一监测信号,控制可控开关2000闭合,微电网系统工作于并网模式。微电网系统工作于并网模式时,光伏发电组件3000及电网同时给负载4000供电。若光伏发电组件3000输出的功率大于负载4000功率,则光伏发电组件3000将多余的电能输出至电网或对通过储能变流器1000对蓄电池5000进行充电,进而使得蓄电池5000能够存储能量。监测电路在市电异常时输出第二监测信号,控制可控开关2000断开,微电网系统工作于孤岛模式。储能变流器1000从并网模式快速切换至孤岛模式,从而为整个微电网系统提供恒定的电压和频率的支撑。这时负载4000由光伏发电组件3000和蓄电池5000同时供电。主控制器还会对负载4000的功率进行检测,并在检测到负载4000功率大于光伏发电组件3000和蓄电池500的输出功率之和(即负载4000功率超出了光伏发电组件3000和蓄电池5000的供电承受能力)时,将可控负载切除,从而只对重要负载进行供电,以确保重要负载的持续供电。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微电网系统还可以采用其他分布式能源如柴油发电机、风能发电系统等替换本实施例中的光伏发电组件,或者与本实施例中的光伏发电组件共同设置在微电网系统中,以提供较强的供能能力。
上述储能变流器1000在并网模式下采用PQ控制策略,在孤岛模式下采用VF控制策略从而为整个微电网系统提供电压和频率的支撑,保证负载4000不间断供电。其中,储能变流器1000根据能量守恒原则,在并网模式下就已经预先采取了能够避免储能变流器1000由并网模式切换至孤岛模式时出现切换冲击的相关措施,以下将详细介绍储能变流器1000的相关原理。
图2为图1中的储能变流器1000的电路框图。参见图2,储能变流器1000包括主电路1100和控制电路1200。主电路1100用于对蓄电池5000的输出电压进行处理以向电网或者负载4000供电。主电路1100包括变流器1110及滤波电路1120。滤波电路1120连接于变流器1110的输出端和PCC点之间,用于对变流器1110的输出进行滤波处理。具体的,滤波电路1120为LC滤波电路。在本实施例中,变流器1110为双向变流器。在并网模式时,当蓄电池5000的储能低于预设值时,市电或者光伏发电组件3000经由变流器1110对蓄电池5000进行充电,以补充蓄电池5000的能量损失。在孤岛模式时,变流器1110用于对蓄电池5000的输出电能进行转换后给负载4000供电。
控制电路1200是上述PQ控制策略和VF控制策略的主要执行电路,用于对主电路1100的输出进行控制。控制电路1200包括驱动信号发生器1210、电流内环单元1220、模式切换开关1230及电压外环单元1240。
电压外环单元1240的第一输入端与变流器1110的输出端连接,以接收变流器1110的输出电压反馈值U。电压外环单元1240的第二输入端用于接收电压外环给定电压值Uref *。电压外环单元1240的第三输入端接入交流母线,并通过可控开关2000与市电连接,以接收市电电流值Ig。电压外环单元1240的第四输入端用于接收电流内环给定电流值Iref *。电压外环单元1240的输出端与模式切换开关1230的第二触点2连接。电压外环单元1240用于对电压外环给定电压值Uref *和变流器1110的输出电压反馈值U进行相减后取得电压误差值后经由电压环控制器处理生成控制量,并将该控制量与电流内环给定电流值Iref *以及市电电流值Ig进行相加从而得到电流环给定信号uvo
电压外环单元1240的电路原理图如图3所示。参见图3,电压外环单元1240包括相互串联的第一电压环加法器310、电压环控制器320以及第二电压环加法器330。其中,电压环控制器320连接于第一电压环加法器310和第二电压环加法器330之间。第一电压环加法器310用于根据电压外环单元1240的第一输入端输入的变流器1110的输出电压反馈值U和第二输入端输入的电压外环给定电压值Uref *进行相减得到电压误差值。电压环控制器320用于根据该电压误差值生成控制量Δu。第二电压环加法器330用于对电压外环单元1240的第三输入端输入的市电电流值Ig、第四输入端输入的电流内环给定电流值Iref *以及电压环控制器320生成的控制量Δu进行相加得到并网切孤岛模式时的电流环给定信号uvo。因此,电流环给定信号uvo为:
uvo=Δu+Iref *+Ig
其中,Δu、Iref *等均表示由电压或者电流得到的控制量,并不表示电流值或者电压值。电压外环单元1240一直处于工作状态,因此在并网时能够提前估算出微电网系统在并网切孤岛模式时需要承担的负载功率。
参见图2,电流内环单元1220的第一输入端与储能变流器1000的输出端连接,以接收储能变流器1000的输出电流反馈值I。电流内环单元1220的第二输入端与模式切换开关1230的固定端连接,以接收固定端传送来的电流信号I*。电流内环单元1220的输出端通过驱动信号发生器1210与变流器1110连接。模式切换开关1230的第一触点1用于接收电流内环给定电流值Iref *。模式切换开关1230的第二触点2用于接收电压外环单元1240输出的电流环给定信号uvo
电流内环单元1220的具体结构如图4所示。参见图4,电流内环单元1220包括相互串联的电流环加法器410和电流环控制器420。电流环加法器410的输出端与电流环控制器420连接,电流环控制器420的输出端与驱动信号发生器1210连接。电流环加法器410用于对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的两个输入信号进行相减得到误差信号,而电流环控制器420用于根据该误差信号形成控制信号uo,进而控制储能变流器1000的输出。在本实施例中,电流环控制器420和电压外环控制器320均为PI调节器。具体地,当模式切换开关1230在第一监测信号的控制下接通第一触点1时,即微电网系统处于并网模式时,电流环加法器410的第二输入端输入的电流信号I*为电流内环给定电流值Iref *,电流环加法器410对电流内环给定电流值Iref *和变流器1110的输出电流反馈值I进行相减后得到误差信号,电流环控制器420用于根据该误差信号生成控制信号uo。当模式切换开关1230在第二监测信号的控制下由第一触点1切换至接入第二触点2时,也即微电网系统从并网模式切至孤岛模式时,电流环加法器410的第二输入端输入的电路信号I*为电压外环单元1240输出的电流环给定信号uvo。和并网时第二输入端输入的电流内环给定电流值Iref *比较,在模式切换时瞬间多出了预估计量为:
uvo-Iref *=(Δu+Iref *+Ig)-Iref *=Δu+Ig,
从而维持了模式切换前后储能变流器1000输出功率大小不变,克服了常规电压环瞬间投入时造成调节器输出饱和,导致输出电流突变引起的系统保护。电流环加法器410对电压外环单元1240输出的电流环给定信号uvo和变流器1110的输出电流反馈值I进行相减后得到误差信号,电流环控制器420用于根据该误差信号生成控制信号uo
驱动信号发生器1210用于根据电流环控制器420输出的控制信号uo生成驱动信号,以对变流器1110进行控制。在一实施例中,驱动信号发生器1210为SPWM信号发生器,变流器1110为PWM变流器。
上述微电网系统中的监测电路在市电正常时控制可控开关2000导通且控制模式切换开关1230接通第一触点1,微电网系统进入并网模式,电流内环单元1220根据电流内环给定电流值Iref *和储能变流器的输出电流反馈值I生成控制信号uo,控制微电网系统的储能变流器1000有恒定的功率输出。电压外环单元1240在并网模式下不参与控制,但仍然处于运行状态,其对电压外环给定电压值Uref *和变流器1110的输出电压反馈值U进行相减后取得电压误差值后经由电压环控制器320处理生成控制量Δu,并将电压控制量Δu与电流内环给定电流值Iref *以及市电电流值Ig进行相加从而得到电流环给定信号uvo。监测电路在监测到市电异常时,控制可控开关2000断开且控制模式切换开关1230接通第二触点2,微电网系统由并网模式切换至孤岛模式时,电流内环单元1220根据电压外环单元1240输出的电流环给定信号uvo和储能变流器1000的输出电流反馈值I生成控制信号uo,以控制储能变流器1000的输出电压和频率恒定。上述微电网系统,电压外环单元1240在模式切换前后其输出的电流环给定信号uvo相同,没有大的突变,降低了微电网系统由并网模式切换为孤岛模式时造成的切换冲击,实现了并网/孤岛模式无缝切换。
图5为一实施例中的微电网系统的电路原理图。在本实施例中,为确保储能变流器的输出功率满足实际负载需求,控制电路分别对无功功率和有功功率部分进行处理以获取相应的有功和无功部分控制信号,以对储能变流器的输出进行控制。因此,电流内环单元1220包括d轴支路和q轴支路,电压外环单元1240同样包括d轴支路和q轴支路。模式切换开关包括d轴模式切换开关SW1和q轴模式切换开关SW2。其中d轴模式切换开关SW1连接于电流内环单元的d轴支路和电压外环单元的d轴支路之间,q轴模式切换开关SW2则连接于电流内环单元的q轴支路和电压外环单元的q轴支路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电压外环单元1240还包括第二三相静止坐标系到两相旋转坐标系转换模块(即abc/dq转换模块)340和第三三相静止坐标系到两相旋转坐标系转换模块(即abc/dq转换模块)350,且第二三相静止坐标系到两相旋转坐标系转换模块340和第三三相静止坐标系到两相旋转坐标系转换模块350均用于实现abc三相静止坐标系至dq两相旋转坐标系的转换。第一电压环加法器310包括第一电压环d轴加法器312和第一电压环q轴加法器314。电压环控制器320包括电压环d轴控制器322和电压环q轴控制器324,第二电压环加法器330包括第二电压环d轴加法器332和第二电压环q轴加法器334。电压外环给定电压值Uref *包括电压外环d轴给定电压值Udref *和电压外环q轴给定电压值Uqref *。第二三相静止坐标系到两相旋转坐标系转换模块340的输入端(即电压外环单元1240的第一输入端)与变流器1110的输出端连接,第二三相静止坐标系到两相旋转坐标系转换模块340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电压环d轴加法器312、第一电压环q轴加法器314的输入端连接。第一电压环d轴加法器312、第一电压环q轴加法器314的另一输入端(即电压外环单元1240的第二输入端)分别用于接收电压外环d轴给定电压值Udref *和电压外环q轴给定电压值Uqref *。第三三相静止坐标系到两相旋转坐标系转换模块350的输入端(即电压外环单元1240的第三输入端)通过可控开关2000与市电连接,用于接收市电电流值。具体来说,第三三相静止坐标系到两相旋转坐标系转换模块350的输入端接入PCC点电网侧的三相电网电流(igA、igB以及igC)。第三三相静止坐标系到两相旋转坐标系转换模块350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二电压环d轴加法器332、第二电压环q轴加法器334连接。同时,第二电压环d轴加法器332、第二电压环q轴加法器334均还具有另外两个输入端,其中一个输入端分别连接电压环d轴控制器322、电压环q轴控制器324的输出端,另一输入端(即电压外环单元1240的第四输入端)分别接入电流内环d轴给定电流值Idref *和电流内环q轴给定电流值Iqref *。第一电压环d轴加法器312依次与电压环d轴控制器322、第二电压环d轴加法器332连接形成电压外环单元1240的d轴支路。第一电压环q轴加法器314依次与电压环q轴控制器324、第二电压环q轴加法器334连接形成电压外环单元1240的q轴支路。
第二三相静止坐标系到两相旋转坐标系转换模块340用于接收变流器1110的三相输出电压值uA、uB、uC,并将uA、uB、uC由abc三相静止坐标系转换为dq两相旋转坐标系,从而生成d轴电压Ud、q轴电压Uq,再将生成的d轴电压Ud、q轴电压Uq分别送至第一电压环d轴加法器312、第一电压环q轴加法器314。第一电压环d轴加法器312对输入的d轴电压Ud和电压外环d轴给定电压值Udref *进行相减得到电压误差信号。电压环d轴控制器322根据第一电压环d轴加法器312输出的电压误差信号生成控制量Δud。第三三相静止坐标系到两相旋转坐标系转换模块350接收PCC点电网侧的三相电网电流igA、igB、igC,并将三相电网电流igA、igB、igC由abc三相静止坐标系转换为dq两相旋转坐标系得出市电的d轴电流Igd、q轴电流Igq。再将得到的d轴电流Igd、q轴电流Igq输出至第二电压环d轴加法器332、第二电压环q轴加法器334。第二电压环d轴加法器332对输入端输入的电流内环d轴电流给定值Idref *、市电的d轴电流Igd以及电压环d轴控制器322输出的控制量Δud进行相加,得到给定电流信号uvdo,uvdo=Δud+Igd+Idref *。第一电压环q轴加法器314、电压环q轴控制器324以及第二电压环q轴加法器334形成的q轴支路的工作原理与d轴支路的工作原理相同,此处不赘述。
具体地,电流内环单元1220还包括第一三相静止坐标系到两相旋转坐标系转换模块(即abc/dq转换模块)430和两相旋转坐标系到三相静止坐标系转换模块(即dq/abc转换模块)440。第一三相静止坐标系到两相旋转坐标系转换模块430用于实现abc三相静止坐标系至dq两相旋转坐标系的转换,即对变流器1110输出的三相电流(ia、ib以及ic)进行转换以生成d轴电流Id和q轴电流Iq。两相旋转坐标系到三相静止坐标系转换模块440用于实现dq两相旋转坐标系至abc三相静止坐标系的转换。电流环加法器410包括电流环d轴加法器412和电流环q轴加法器414。电流环控制器420包括电流环d轴控制器422和电流环q轴控制器424。电流内环给定电流值Iref *包括电流内环d轴给定电流值Idref *和电流内环q轴给定电流值Iqref *。其中,电流环d轴加法器412与电流环d轴控制器422串联形成电流内环单元1220的d轴支路。电流环q轴加法器414和电流环q轴控制器424串联形成电流内环单元1220的q轴支路。
具体地,第一三相静止坐标系到两相旋转坐标系转换模块430的输入端与变流器1110的输出端连接,第一三相静止坐标系到两相旋转坐标系转换模块430的输出端分别与电流环d轴加法器412和电流环q轴加法器414连接。两相旋转坐标系到三相静止坐标系转换模块440的输入端分别与电流环d轴控制器422和电流环q轴控制器424的输出端连接,两相旋转坐标系到三相静止坐标系转换模块440的输出端与驱动信号发生器(SPWM)1210连接。信号发生器1210连接于电流内环单元1220的输出端和变流器1110的控制端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电流环d轴加法器412对输入的d轴电流Id和d轴模式切换开关SW1的固定端输入的电流信号Id *进行相减得到误差信号。具体地,当d轴模式切换开关SW1接通第一触点1时,固定端输出的电流信号Id *为电流环d轴给定电流值Idref *;当d轴模式切换开关SW1接通第二触点2时,固定端输出的电流信号Id *为电压外环单元1240输出的电流环给定信号uvdo。电流环d轴控制器422根据电流环d轴加法器412输出的误差信号生成d轴控制信号udo。电流内环单元1220的q轴支路的工作过程与d轴支路相同。因此,电流环q轴控制器424同样生成q轴控制信号uqo。两相旋转坐标系到三相静止坐标系转换模块440则用于对d轴控制信号udo和q轴控制信号uqo进行转换生成三相调制信号(Varef、Vbref和Vcref)。驱动信号发生器1210根据两相旋转坐标系到三相静止坐标系转换模块440输出的三相调制信号生成相应的驱动信号,以对变流器1110进行控制。
上述微电网系统的工作过程如下:
(一)并网模式
当监测电路监测到市电正常供电时,生成第一监测信号。可控开关2000在第一监测信号的控制下导通,从而使得微电网系统进入并网模式。并网模式时,负载由电网和微电网系统同时供电。微电网系统在并网模式时,采用PQ控制策略,即控制变流器1110输出恒定的功率。微电网系统还会在光伏发电组件3000的发电量大于负载的功率时并入电网或者给蓄电池5000充电。同时,d轴模式切换开关SW1和q轴模式切换开关SW2在第一监测信号的控制下接通第一触点1,d轴模式切换开关SW1、q轴模式切换开关SW2的固定端传来的信号Id *、Iq *则分别为电流内环d轴给定电流值Idref *、电流内环q轴给定电流值Iqref *。因此电流环d轴加法器412、电流环q轴加法器414得出的误差信号是将电流内环d轴给定电流值Idref *、电流内环q轴给定电流值Iqref *分别与变流器1110的d轴电流Id、q轴电流Iq相减而得出。这时,电流环d轴控制器322和电流环q轴控制器324根据相应加法器输出的误差信号生成控制信号udo和uqo。驱动信号生成器1210则根据该控制信号生成三相调制信号给变流器1110,以控制变流器1110输出恒定的功率。
在并网模式时,电压外环单元1240不参与变流器1110的输出控制,但仍然处于运行状态。电压外环单元1240在并网模式下会预先计算出电流环给定信号uvo(即uvdo=Δud+Igd+Idref *,uvqo=Δuq+Igq+Iqref *),以在并网/孤岛模式切换时及孤岛模式下向电流内环单元1220提供给定电流信号uvo
(二)并网切换孤岛模式
监测电路在监测到市电异常时输出第二监测信号。可控开关2000在第二监测信号的控制下断开,从而使得微电网系统独立向负载4000供电,整个微电网系统由并网模式切换至孤岛模式。储能变流器1000采用电压外环电流内环的控制策略(即VF控制策略),进而输出恒定的电压和频率。d轴模式切换开关SW1和q轴模式切换开关SW2在第二监测信号的控制下由接通第一触点1的状态切换至接通第二触点2的状态,储能变流器1000即采取电压外环电流内环的控制策略。此时d轴模式切换开关SW1和q轴模式切换开关SW2的固定端传来的电流信号Id *、Iq *分别为第二电压环d轴加法器332、第二电压环q轴加法器334输出的电流环给定信号(即uvdo=Δud+Igd+Idref *,uvqo=Δuq+Igq+Iqref *)。即,在模式切换前(即并网模式)电压外环单元1240已经预算出电流环给定信号uvo,因此在模式切换前后,电压外环单元1240的输出信号大小不变。并且,在模式切换时瞬间多出了预估计量Δu+Ig,从而维持了模式切换前后变流器1110输出功率大小不变,克服了常规电压环瞬间投入时造成调节器输出饱和,导致输出电流突变引起的系统保护。
上述微电网系统,电压外环单元1240在模式切换前后输出的电流环给定信号uvo不变,且在切换瞬间及切换后输出给电流内环单元1220。具体地,并网时,电压外环单元1240输出的电流环给定信号uvo为:uvdo=Δud+Igd+Idref *,uvqo=Δuq+Igq+Iqref *。当模式切换开关1230选通第二接触点2时,模式切换开关1230的固定端输出给电流内环单元1220的电流信号I*由原来的电流环d轴给定电流值Idref *和电流环q轴给定电流值Iqref *变为电流环给定信号uvdo和给定电流信号uvqo。与原来的电流内环给定电流值Idref *、Iqref *相比,相当于在模式切换瞬间多了预估计量Δud+Igd(或Δuq+Igq),使得模式切换前后电压外环单元1240稳态输出,并维持了模式切换前后储能变流器1000输出功率的大小不变,克服了常规电压外环单元瞬时投入时造成的调节器输出饱和,导致输出电流突变引起的系统保护,从而实现了系统的从并网且孤岛模式的无缝切换。
接下以d轴为例说明本实施例在模式切换瞬间实现无缝切换的原理。
微电网系统并网运行时,d轴模式切换开关SW1的固定端传来的电流信号Id *为电流内环给定电流值Idref *。这时电压外环单元1240虽然不参与控制储能变流器1000,但自身仍在运行。在并网模式下,电压外环d轴给定电压值Udref *和储能变流器1000的d轴电压Ud基本相等,因此电压外环d轴给定电压值Udref *减去d轴电压Ud而得出的电压误差值较小,再经过电压环d轴控制器322运算后得出的控制量Δud≈0,故这时电压外环单元1240输出的电流环给定信号uvdo为:
uvdo=Δud+Igd+Idref *=Igd+Idref *(1)
上式说明,在并网模式下电压外环单元1240输出的电流环给定信号uvdo相当于储能变流器1000输出的d轴电流Id和市电的d轴电流Igd之和。若储能变流器1000并网空载运行时,储能变流器1000输出的d轴电流Id=0,这时市电的d轴电流Igd即等于负载电流。
因此,在并网模式切换孤岛模式瞬间,要实现无缝平滑切换,必须要维持切换前后储能变流器1000输出功率和负载4000功率大小不变。那么按照切换前后功率平衡原理,孤岛模式下储能变流器1000的输出功率PPCS1应等于并网模式下储能变流器1000的输出功率PPCS0和电网给负载4000提供的功率Pg之和,即:
PPCS1=Pg+PPCS0(2)
那么对应转换到d轴电流为:
Id=Igd+Idref *=uvdo(3)
由公式(1)和(3)可知,公式(1)、(3)分别为电压外环单元1240在模式切换前、后输出的电流环给定信号uvdo,且均为Igd+Idref *,因此在模式切换前后电压外环单元1240稳态输出,保证了电压外环单元1240的输出在模式切换前后没有大的突变,避免了由电压外环单元1240输出饱和而引起的电流振荡保护。
举例来说,假设模式切换前储能变流器1000并网输出功率0kW,电网给负载4000输出10kW,即Idref *=Id=0,Igd=10,则uvdo=Igd+Idref *=10,说明电压外环单元1240已提前估算出储能变流器1000在由并网切换至孤岛模式后需要承担原来由电网给负载4000输出的这一部分功率(即10kW)。当电网断开后电网输出给负载4000的功率为0kW,而电网原来给负载4000提供的10kW功率应全部转移为由储能变流器1000向负载4000提供。
故在并网切换至孤岛模式瞬间,电网功率为0kW,电压外环单元1240投入,即电压外环单元1240与电流内环单元1220通过模式切换开关1230接通。由于电压外环单元1240已提前计算出电流环给定信号uvdo=Igd+Idref *=10,因此只要模式切换开关1230接通第二触点,电压外环单元1240提前计算出的uvdo即可作为电流内环单元1220的给定电流信号,并控制储能变流器1000在切换瞬间及切换后均向负载4000提供10kW功率,从而维持了模式切换前后对负载4000供电功率大小一致的状态,且电压外环单元1240切换前后稳态输出,实现了并网/孤岛无缝平滑切换。
图6为本实施例中的微电网系统在并网/孤岛无缝切换过程的效果示意图。图中以A相为例说明切换过程。其中uPCCA为PCC点A相电网电压,igA为A相电网电流,iLA为A相负载4000电流,iA为A相储能变流器1000输出电流。在t0时刻之前,储能变流器1000工作于并网模式,储能出力很小,主要由电网给负载4000供电,因此负载4000电流iLA几乎等于电网电流igA,即iLA≈igA。在t0时刻,电网断开,电网电流igA为零,储能变流器1000从并网模式切换到孤岛模式,该时刻由储能变流器1000作为主电源给负载4000供电,此时负载4000电流iLA完全等于储能变流器1000的输出电流值iA,即iLA=iA,因此实现了并网模式到孤岛模式切换前后给负载4000供电电流的大小始终保持不变,且在切换前后平滑过渡,解决了常规并网至孤岛模式切换方式会导致输出电流突变引起系统保护的问题,从而保证了微电网系统内负载4000的持续供电。
(三)孤岛模式
当市电异常时,在监测电路的控制下,可控开关2000断开,模式切换开关1230接通第二触点,这时微电网系统脱离电网。储能变流器1000在切换完成后,采用恒压/恒频(VF控制)控制,即电压外环电流内环的控制策略。
在具体实施中,由于电网断电,这时电网停止向负载4000供电,同时d轴、q轴给定电流值Idref *、Iqref *也停止接入,因此电压外环单元1240输出的电流环给定信号为uvdo=Δud+Igd+Idref *=Δud+0+0=Δud,uvqo=Δuq+Igq+Iqref *=Δuq+0+0=Δuq,故电压外环单元1240输出的电流环给定信号Δud和Δuq作为电流内环单元1220新的给定电流信号,并与对应的储能变流器1000的电流反馈信号Id、Iq进行相减后得出误差信号,再将误差信号送入电流环d轴控制器和电流环q轴控制器,经电流环d轴控制器和电流环q轴控制器运算后输出控制信号udo和uqo,再将控制信号udo和uqo由dq两相旋转坐标系到abc三相静止坐标系转换后分别得到三相调制信号Varef,Vbref,Vcref,最后进行SPWM调制,产生驱动信号实现对储能变流器1000的控制。在孤岛模式下主要由储能变流器1000作为主电源给负载4000供电,此时负载4000电流iLA完全等于储能变流器1000输出电流值iA,即iLA=iA
在该微电网系统中,电压外环单元1240在模式切换前后其输出的电流环给定信号相同,没有大的突变,降低了微电网系统由并网模式切换为孤岛模式时造成的切换冲击,实现了并网/孤岛模式无缝切换。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微电网系统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前述实施例中的微电网系统在并网模式切换至孤岛模式之间进行切换。该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610,对市电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
监测电路对市电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主要可以通过对电网中的电流、电压等参数进行监测。
S620,判断市电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根据监测到的各参数的情况判断市电是否正常,如果是则执行S630,否则执行步骤S640。
S630,控制微电网系统进入并网模式。
控制可控开关导通,使得微电网系统与市电并网运行进入并网模式。同时控制模式切换开关接通第一触点,电流内环单元根据第一触点输入的电流内环给定值和储能变流器的输出电流反馈值生成控制信号,以控制储能变流器输出恒定的功率。并且,电压外环单元根据电压外环单元的第四输入端输入的电流内环给定电流值、电压外环单元的第三输入端输入的市电电流值、电压外环单元的第二输入端输入的电压外环给定电压值以及电压外环单元的第一输入端输入的储能变流器的输出电压反馈值形成微电网系统并网切孤岛模式的电流环给定信号。并网时,所述电流环给定信号不参与所述电流内环单元的控制过程。
S640,控制微电网系统进入孤岛模式。
控制可控开关断开,使得所述微电网系统独立向负载供电,进入孤岛模式。同时控制模式切换开关从第一触点接至第二触点,电压外环单元将在并网时生成的电流环给定信号输出给所述电流内环单元。电流内环单元根据储能变流器的输出电流反馈值和电压外环单元输出的电流环给定信号生成控制信号,以控制储能变流器的输出电压和频率恒定。
上述控制方法可以实现微电网系统由并网切孤岛模式的无缝切换。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微电网系统,包括蓄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能变流器、监测电路以及可控开关;所述可控开关连接于市电和交流母线之间;所述储能变流器分别与所述蓄电池、所述交流母线连接;所述监测电路分别与所述储能变流器、所述可控开关连接;
所述监测电路用于对市电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并在市电正常时输出第一监测信号,在市电异常时输出第二监测信号;所述可控开关用于在所述第一监测信号的控制下导通,从而使得所述微电网系统与市电并网运行进入并网模式;所述可控开关还用于在所述第二监测信号的控制下断开,从而使得所述微电网系统独立向负载供电,进入孤岛模式;
所述储能变流器包括主电路和控制电路;所述主电路用于对所述蓄电池的输出电压进行处理以并网或向负载供电;所述控制电路用于对所述主电路的输出进行控制;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电压外环单元、模式切换开关以及电流内环单元;
所述电流内环单元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储能变流器的输出端连接,以接收储能变流器的输出电流反馈值;所述电流内环单元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模式切换开关的固定端连接;所述电流内环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主电路连接;所述模式切换开关的第一触点用于接收电流内环给定电流值;
所述电压外环单元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储能变流器的输出端连接,以接收储能变流器的输出电压反馈值;所述电压外环单元的第二输入端用于接收电压外环给定电压值;所述电压外环单元的第三输入端通过所述可控开关与市电连接,以接收市电电流值;所述电压外环单元的第四输入端用于接收所述电流内环给定电流值;所述电压外环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模式切换开关的第二触点连接;所述电压外环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电压外环单元的第四输入端输入的电流内环给定电流值、电压外环单元的第三输入端输入的市电电流值、电压外环单元的第二输入端输入的电压外环给定电压值以及电压外环单元的第一输入端输入的储能变流器的输出电压反馈值形成微电网系统并网切孤岛模式的电流环给定信号;
模式切换开关用于在第一监测信号的控制下接通第一触点,电流内环单元根据第一触点输入的电流内环给定电流值和储能变流器的输出电流反馈值生成控制信号,以控制储能变流器输出恒定的功率;模式切换开关还用于在第二监测信号的控制下接通第二触点,电流内环单元根据所述电压外环单元输出的电流环给定信号和储能变流器的输出电流反馈值生成控制信号,以控制储能变流器的输出电压和频率恒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电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电路包括变流器;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驱动信号发生器;所述驱动信号发生器连接于所述电流内环单元的输出端和所述变流器的控制端之间;所述驱动信号发生器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生成相应的驱动信号,以对所述变流器进行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电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电路还包括滤波电路;所述滤波电路连接于所述变流器的输出端和交流母线之间,用于对变流器的输出进行滤波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电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内环单元包括相互串联的电流环加法器和电流环控制器;所述电流环加法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流环控制器连接,所述电流环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驱动信号发生器连接;所述电流环加法器用于对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的两个输入信号进行相减得到误差信号;所述电流环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误差信号形成控制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电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外环单元包括相互串联的第一电压环加法器、电压环控制器以及第二电压环加法器;所述电压环控制器连接于所述第一电压环加法器和所述第二电压环加法器之间;所述第一电压环加法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输入端和所述第二输入端输入的电压信号进行相减得到电压误差值;所述电压环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电压误差值生成控制量;所述第二电压环加法器用于对所述第三输入端输入的市电电流值、第四输入端输入的电流内环给定值以及所述控制量生成电流环给定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电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环控制器和所述电压环控制器均为PI调节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电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内环单元还包括第一三相静止坐标系到两相旋转坐标系转换模块和两相旋转坐标系到三相静止坐标系转换模块;所述电流环加法器包括电流环d轴加法器和电流环q轴加法器;所述电流环控制器包括电流环d轴控制器和电流环q轴控制器;所述第一三相静止坐标系到两相旋转坐标系转换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储能变流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三相静止坐标系到两相旋转坐标系转换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电流环d轴加法器和电流环q轴加法器连接;所述第一三相静止坐标系到两相旋转坐标系转换模块用于对所述储能变流器输出的三相电流进行转换以生成d轴电流和q轴电流;所述两相旋转坐标系到三相静止坐标系转换模块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电流环d轴控制器和电流环q轴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两相旋转坐标系到三相静止坐标系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驱动信号发生器连接;所述两相旋转坐标系到三相静止坐标系转换模块用于将所述电流环d轴控制器输出的量以及所述电流环q轴控制器输出的量转换成三相调制信号,输出给所述驱动信号发生器,用以生成所述变流器的驱动控制信号;
所述电压外环单元还包括第二三相静止坐标系到两相旋转坐标系转换模块和第三三相静止坐标系到两相旋转坐标系转换模块;所述第一电压环加法器包括第一电压环d轴加法器和第一电压环q轴加法器;所述电压环控制器包括电压环d轴控制器和电压环q轴控制器;所述第二电压环加法器包括第二电压环d轴加法器和第二电压环q轴加法器;所述第二三相静止坐标系到两相旋转坐标系转换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储能变流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三相静止坐标系到两相旋转坐标系转换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压环d轴加法器、所述第一电压环q轴加法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三相静止坐标系到两相旋转坐标系转换模块用于对所述储能变流器输出的三相电压进行转换以生成d轴电压和q轴电压;所述第三三相静止坐标系到两相旋转坐标系转换模块的输入端用于接收市电电流;所述第三三相静止坐标系到两相旋转坐标系转换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压环d轴加法器、所述第二电压环q轴加法器连接;所述第三三相静止坐标系到两相旋转坐标系转换模块用于对市电的三相电流进行转换以生成d轴电流和q轴电流;所述电流内环给定电流值包括电流内环d轴给定电流值和电流内环q轴给定电流值;所述电压外环给定电压值包括电压外环d轴给定电压值和电压外环q轴给定电压值;
所述模式切换开关包括d轴模式切换开关和q轴模式切换开关;所述d轴模式切换开关连接于所述电流环d轴加法器和第二电压环d轴加法器之间;所述q轴模式切换开关连接于电流环q轴加法器和第二电压环q轴加法器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电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电网系统还包括光伏发电组件;所述光伏发电组件包括光伏电池组件和与之连接的光伏逆变器;所述光伏发电组件用于将光能转换为电能后给负载供电,并在产生的电能大于负载需求电量时输出给电网或者所述蓄电池。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电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电网系统还包括主控制器;所述主控制器用于获取负载的重要级别,并在所述微电网系统处于孤岛模式时根据所述负载的重要级别进行电能分配。
10.一种微电网系统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微电网系统在并网模式和孤岛模式之间进行切换;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对市电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
判断市电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若市电处于正常状态,则控制可控开关导通,使得微电网系统与市电并网运行进入并网模式;控制模式切换开关接通第一触点,电流内环单元根据第一触点输入的电流内环给定值和储能变流器的输出电流反馈值生成控制信号,以控制储能变流器输出恒定的功率;电压外环单元根据电压外环单元的第四输入端输入的电流内环给定电流值、电压外环单元的第三输入端输入的市电电流值、电压外环单元的第二输入端输入的电压外环给定电压值以及电压外环单元的第一输入端输入的储能变流器的输出电压反馈值形成微电网系统并网切孤岛模式的电流环给定信号;并网时,所述电流环给定信号不参与所述电流内环单元的控制过程;
若市电未处于正常状态时,则控制可控开关断开,使得所述微电网系统独立向负载供电,进入孤岛模式;控制模式切换开关从第一触点接至第二触点,所述电压外环单元将在并网时生成的电流环给定信号输出给所述电流内环单元;电流内环单元根据储能变流器的输出电流反馈值和电压外环单元输出的电流环给定信号生成控制信号,以控制储能变流器的输出电压和频率恒定。
CN201610071182.0A 2016-02-01 2016-02-01 微电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055529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71182.0A CN105552962B (zh) 2016-02-01 2016-02-01 微电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CT/CN2016/101491 WO2017133269A1 (zh) 2016-02-01 2016-10-08 微电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US16/074,382 US11101663B2 (en) 2016-02-01 2016-10-08 Microgrid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sam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71182.0A CN105552962B (zh) 2016-02-01 2016-02-01 微电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52962A true CN105552962A (zh) 2016-05-04
CN105552962B CN105552962B (zh) 2018-10-19

Family

ID=558319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71182.0A Active CN105552962B (zh) 2016-02-01 2016-02-01 微电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101663B2 (zh)
CN (1) CN105552962B (zh)
WO (1) WO2017133269A1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08386A (zh) * 2016-08-31 2016-12-07 天津天大求实电力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家庭微电网的智能开关控制方法
WO2017133269A1 (zh) * 2016-02-01 2017-08-10 易事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微电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7785932A (zh) * 2017-11-06 2018-03-09 南京国电南自电网自动化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相变储热的能量实时平衡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8306343A (zh) * 2018-01-31 2018-07-20 深圳市德兰明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负载电流计算方法、装置及双向逆变器
CN109375694A (zh) * 2018-11-21 2019-02-22 西安埃克森电源有限公司 一种直流电源恒压恒流无缝切换技术方法
CN111183560A (zh) * 2017-10-06 2020-05-19 维斯塔斯风力系统集团公司 用于操作风力发电设施的方法
CN112236932A (zh) * 2018-05-30 2021-01-15 西门子股份公司 第一电网与第二电网的电耦联
CN113131527A (zh) * 2021-04-15 2021-07-16 燕山大学 一种储能变流器被动脱网的全无缝切换控制方法
CN113489070A (zh) * 2021-06-04 2021-10-08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新能源并网的柔直参数智能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13595137A (zh) * 2021-07-20 2021-11-02 科华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直流源并网发电模式切换方法及装置、直流源系统
CN114825419A (zh) * 2021-01-19 2022-07-29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用于直流换流站的自适应孤岛控制系统、方法及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67957A (zh) * 2019-11-01 2020-03-06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温州供电公司 融合海流能发电的海岛微网系统
CN111969586B (zh) * 2020-07-16 2023-07-25 深圳科士达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具备防逆流功能的并离网供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1987723B (zh) * 2020-09-01 2023-08-25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微电网运行控制方法
KR20220030554A (ko) * 2020-09-03 2022-03-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전력 변환 장치 및 방법
SE545369C2 (sv) * 2021-10-05 2023-07-18 Bram Energy Store Ab Effektbooster i önä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87608A2 (en) * 2009-01-30 2010-08-05 Sk Energy Co., Ltd. Charge equaliz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ries-connected battery string
CN101969281A (zh) * 2010-10-14 2011-02-09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共直流母线的电池储能与光伏发电的协调控制和优化方法
CN102185341A (zh) * 2011-04-14 2011-09-14 天津大学 基于主从控制策略微网的主电源双模式运行控制方法
CN103414207A (zh) * 2013-07-15 2013-11-27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一种基于下垂控制的平滑切换方法
CN103944182A (zh) * 2014-04-01 2014-07-23 浙江大学 一种并网状态下储能逆变器pq控制的方法
CN205429759U (zh) * 2016-02-01 2016-08-03 易事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微电网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454723C (en) * 2001-07-23 2010-07-20 Northern Power Systems, Inc. Control system for a power converter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operation of a power converter prior application information
US8310214B2 (en) * 2010-06-28 2012-11-13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 of multiphase power converters
TW201212463A (en) * 2010-09-03 2012-03-16 Chung Shan Inst Of Science Stand-alone supply/grid-tie power inverter
US9490724B2 (en) * 2013-01-07 2016-11-08 Aeg Power Solutions Bv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electrical inverters and electrical inverters and systems using the same
JP5893057B2 (ja) 2014-01-10 2016-03-23 田淵電機株式会社 単独運転検出装置及び単独運転検出方法
CN104485683B (zh) * 2014-12-23 2018-07-06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孤岛转联网方法
CN104600748B (zh) * 2015-02-04 2016-08-24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具备有源滤波功能的孤岛微电网多逆变器控制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04734193B (zh) * 2015-04-13 2017-06-16 湖南大学 一种分布式发电三相逆变器平滑切换控制方法
CN105552962B (zh) * 2016-02-01 2018-10-19 易事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微电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87608A2 (en) * 2009-01-30 2010-08-05 Sk Energy Co., Ltd. Charge equaliz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ries-connected battery string
CN101969281A (zh) * 2010-10-14 2011-02-09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共直流母线的电池储能与光伏发电的协调控制和优化方法
CN102185341A (zh) * 2011-04-14 2011-09-14 天津大学 基于主从控制策略微网的主电源双模式运行控制方法
CN103414207A (zh) * 2013-07-15 2013-11-27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一种基于下垂控制的平滑切换方法
CN103944182A (zh) * 2014-04-01 2014-07-23 浙江大学 一种并网状态下储能逆变器pq控制的方法
CN205429759U (zh) * 2016-02-01 2016-08-03 易事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微电网系统

Cited B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33269A1 (zh) * 2016-02-01 2017-08-10 易事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微电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US11101663B2 (en) 2016-02-01 2021-08-24 East Group Go., Ltd. Microgrid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same
CN106208386A (zh) * 2016-08-31 2016-12-07 天津天大求实电力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家庭微电网的智能开关控制方法
CN106208386B (zh) * 2016-08-31 2019-07-19 天津天大求实电力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家庭微电网的智能开关控制方法
CN111183560A (zh) * 2017-10-06 2020-05-19 维斯塔斯风力系统集团公司 用于操作风力发电设施的方法
CN111183560B (zh) * 2017-10-06 2023-11-10 维斯塔斯风力系统集团公司 用于操作风力发电设施的方法
CN107785932A (zh) * 2017-11-06 2018-03-09 南京国电南自电网自动化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相变储热的能量实时平衡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8306343A (zh) * 2018-01-31 2018-07-20 深圳市德兰明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负载电流计算方法、装置及双向逆变器
CN112236932B (zh) * 2018-05-30 2022-02-08 西门子股份公司 第一电网与第二电网的电耦联
CN112236932A (zh) * 2018-05-30 2021-01-15 西门子股份公司 第一电网与第二电网的电耦联
CN109375694A (zh) * 2018-11-21 2019-02-22 西安埃克森电源有限公司 一种直流电源恒压恒流无缝切换技术方法
CN114825419A (zh) * 2021-01-19 2022-07-29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用于直流换流站的自适应孤岛控制系统、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4825419B (zh) * 2021-01-19 2023-09-08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用于直流换流站的自适应孤岛控制系统、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131527B (zh) * 2021-04-15 2023-02-21 燕山大学 一种储能变流器被动脱网的全无缝切换控制方法
CN113131527A (zh) * 2021-04-15 2021-07-16 燕山大学 一种储能变流器被动脱网的全无缝切换控制方法
CN113489070A (zh) * 2021-06-04 2021-10-08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新能源并网的柔直参数智能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13489070B (zh) * 2021-06-04 2023-09-05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新能源并网的柔直参数智能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13595137A (zh) * 2021-07-20 2021-11-02 科华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直流源并网发电模式切换方法及装置、直流源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194250A1 (en) 2021-06-24
WO2017133269A1 (zh) 2017-08-10
US11101663B2 (en) 2021-08-24
CN105552962B (zh) 2018-10-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52962A (zh) 微电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De Matos et al. Power control in AC isolated microgrids wit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and energy storage systems
CN104184159B (zh) 光储分布式微网系统中多元储能的协同调度策略
CN103795080B (zh) 一种mmc型轻型直流输电系统的并网方法
KR101454299B1 (ko) 다수의 에너지저장장치용 인버터를 이용한 독립형 마이크로그리드의 제어방법
KR101980821B1 (ko) 전력 변환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TWI774142B (zh) 交流負荷供電系統和方法
US8569994B2 (en) Charging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of supplying power to at least one load
JPWO2012070141A1 (ja) 風力発電設備の出力制御方法及び出力制御装置
US11680558B2 (en) Grid-forming control of inverter-based resource using virtual impedance
CN111987723A (zh) 一种微电网运行控制方法
CN111711196B (zh) 一种交直流混合配电网运行模式无缝切换控制方法
CN107612025B (zh) 微网中电流控制型逆变器改进控制方法
CN115776130A (zh) 并离网切换方法、储能变流器、储能系统和电力系统
CN205429759U (zh) 微电网系统
CN115589035A (zh) 一种并网逆变系统及低频振荡抑制方法
Gkavanoudis et al. Fault ride-through capability of a microgrid with wtgs and supercapacitor storage during balanced and unbalanced utility voltage sags
Bakirtzis et al. Control of a micro grid supplied by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and storage batteries
Rezkallah et al. Control of small-scale wind/diesel/battery hybrid standalone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based on fixed speed generators for remote areas
CN110854899A (zh) 一种用于hvdc的储能-调相机功率支撑系统及其功率分配方法
Hussein et al. Load power management control for a stand alone wind energy system based on the state of charge of the battery
US20230115683A1 (en)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CN113890102A (zh) 基于储能快速响应的配电网重要负荷平滑切换控制方法
Ray et al. Smart control strategy for a DC microgrid
US11506173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grid-forming control for a double-fed wind turbine generator using virtual impedan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