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06343A - 一种负载电流计算方法、装置及双向逆变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负载电流计算方法、装置及双向逆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06343A
CN108306343A CN201810097822.4A CN201810097822A CN108306343A CN 108306343 A CN108306343 A CN 108306343A CN 201810097822 A CN201810097822 A CN 201810097822A CN 108306343 A CN108306343 A CN 1083063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rent
instantaneous value
load
inverter
load cur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9782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尹相柱
刘志亮
马辉
陈铭
秦赓
甘超龙
马昌峰
李宇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Poweroak Newen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Poweroak Newen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Poweroak Newen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Poweroak Newen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09782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06343A/zh
Publication of CN1083063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0634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46Controlling of the sharing of output between th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48Controlling the sharing of the in-phase compon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8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 H02J3/32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using batteries with conver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383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电力交流领域,公开了一种负载电流计算方法、装置及双向逆变器。其中所述的负载电流计算方法,应用于双向逆变器,所述双向逆变器连接电网和负载,所述双向逆变器包括:第一电流互感器以及第二电流互感器,所述方法包括:通过所述第一电流互感器检测逆变电流瞬时值,通过所述第二电流互感器检测电网电流瞬时值;根据所述逆变电流瞬时值以及所述电网电流瞬时值,计算负载电流瞬时值;根据所述负载电流瞬时值,计算所述负载电流有效值。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实施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负载电流检测需要增加电流传感器,导致成本增加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负载电流计算方法、装置及双向逆变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交流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负载电流计算方法、装置及双向逆变器。
背景技术
双向逆变器,又称逆变整流一体机、蓄电池逆变器,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储能系统、新能源充电电站、新能源动力系统中。双向逆变器的作用是连接交流系统和直流系统,实现两个系统之间的能源转换,即有时需要从直流变换成交流,有时需要从交流变换成直流。
随着储能和双向逆变技术的兴起,对设备各个器件的检测精度和成本要求越来越高,而由于检测精度的需求,逆变设备中加入了很多的传感器,导致成本大幅增加,不利于节约成本。
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现有技术中负载电流通常使用电流传感器来检测,导致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负载电流计算方法、装置及双向逆变器,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负载电流检测需要增加电流传感器,导致成本增加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负载电流计算方法,应用于双向逆变器,所述双向逆变器连接电网和负载,所述双向逆变器包括:第一电流互感器以及第二电流互感器,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电流互感器检测逆变电流瞬时值,通过所述第二电流互感器检测电网电流瞬时值;
根据所述逆变电流瞬时值以及所述电网电流瞬时值,计算负载电流瞬时值;
根据所述负载电流瞬时值,计算所述负载电流有效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逆变电流瞬时值以及所述电网电流瞬时值,计算负载电流瞬时值,包括:
在所述双向逆变器并网状态下,所述双向逆变器在逆变放电和电网充电时,计算所述逆变电流瞬时值与所述电网电流瞬时值的差值,得到所述负载电流瞬时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逆变电流瞬时值以及所述电网电流瞬时值,计算负载电流瞬时值,还包括:
所述双向逆变器在不并网状态下,所述负载电流瞬时值等于所述逆变电流瞬时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负载电流瞬时值,计算所述负载电流有效值,包括:
多次测量所述逆变电流瞬时值以及所述电网电流瞬时值,从而计算多个负载电流瞬时值,通过对所述多个负载电流瞬时值求均方根,得到所述负载电流有效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负载电流瞬时值,计算所述负载的有功功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负载电流瞬时值,计算所述负载的有功功率,包括:
通过对负载电压进行采样,获取负载电压瞬时值,
计算所述负载电流瞬时值与所述负载电压瞬时值的乘积,得到所述负载的有功功率。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负载电流计算装置,应用于双向逆变器,所述双向逆变器连接电网和负载,所述双向逆变器包括:第一电流互感器以及第二电流互感器,所述装置包括:
电流瞬时值检测单元,所述电流瞬时值检测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电流互感器检测逆变电流瞬时值以及通过所述第二电流互感器检测电网电流瞬时值;
负载电流瞬时值计算单元,所述负载电流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逆变电流瞬时值以及所述电网电流瞬时值,计算负载电流瞬时值;
负载电流有效值计算单元,所述负载电流有效值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负载电流瞬时值,计算所述负载电流有效值;
有功功率单元,所述有功功率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负载电流瞬时值,计算所述负载的有功功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负载电流瞬时值计算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双向逆变器并网状态下,所述双向逆变器在逆变放电和电网充电时,计算所述逆变电流瞬时值与所述电网电流瞬时值的差值,得到所述负载电流瞬时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负载电流有效值计算单元具体用于:多次测量所述逆变电流瞬时值以及所述电网电流瞬时值,从而计算多个负载电流瞬时值,通过对所述多个负载电流瞬时值求均方根,得到所述负载电流有效值。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向逆变器,所述双向逆变器连接储能电池、电网和负载,包括:
第一电流互感器、第二电流互感器;
所述第一电流互感器连接所述双向逆变器,所述第一电流互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双向逆变器的逆变电流;
所述第二电流互感器连接所述电网,所述第二电流互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电网的电网电流;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上述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负载电流计算方法,应用于双向逆变器,所述双向逆变器连接电网和负载,所述双向逆变器包括:第一电流互感器以及第二电流互感器,所述方法包括:通过所述第一电流互感器检测逆变电流瞬时值,通过所述第二电流互感器检测电网电流瞬时值;根据所述逆变电流瞬时值以及所述电网电流瞬时值,计算负载电流瞬时值;根据所述负载电流瞬时值,计算所述负载电流有效值。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实施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负载电流检测需要增加电流传感器,导致成本增加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负载电流计算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流波形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流波形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流波形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负载电流计算装置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路拓扑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向逆变器的拓扑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向逆变器的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1至图8,100为负载电流计算装置;10为电流瞬时值检测单元;20为负载电流瞬时值计算单元;30为负载电流有效值计算单元;40为有功功率单元;200为储能电池;300为电网;400为负载;500为双向逆变器;51为处理器;52为存储器;53为第一电流互感器;54为第二电流互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双向逆变器是既可以将直流电变换成交流电,也可以将交流电变换成直流电的逆变器。双向逆变器主要控制储能电池的充电和放电,同时是系统的中心控制设备,双向逆变器可以应用到有蓄电功能要求的并网发电系统,蓄电系统用于对应急负载和重要负载的临时供电。双向并网逆变器和光伏电池可以构成独立运行的光伏发电系统。双向并网逆变器有储能电池供电,将直流电变换成交流电,在交流总线上建立起电网。双向并网逆变器自动检测储能电池是否有足够能量,检测交流电网是否满足并网发电条件,当条件满足后进入并网发电模式,向交流总线馈电,系统启动完成,系统正常工作后,双向并网逆变器检测负载用电情况,双向并网逆变器馈入电网的电能首先供负载使用。如果有剩余的电能,双向并网逆变器将其变换成直流电给储能电池充电,如果双向并网逆变器馈入的电能不够负载使用,双向并网逆变器又将储能电池供给的直流电变换为交流电馈入交流总线供负载使用。
具体地,下面以双向并网逆变器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作具体阐述。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负载电流计算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应用于双向逆变器,比如,双向并网逆变器,所述双向逆变器连接电网和负载,所述双向逆变器包括:第一电流互感器以及第二电流互感器,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0:通过所述第一电流互感器检测逆变电流瞬时值,通过所述第二电流互感器检测电网电流瞬时值;
其中,所述负载位于所述双向逆变器和所述电网的中间,所述双向逆变器连接储能电池,所述储能电池可以为多个电池的组合,即储能电池组,或者蓄电池组,所述储能电池可以为光伏电池,所述第一电流互感器设置于所述双向逆变器,所述第一电流互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双向逆变器的逆变电流,所述双向逆变器设置有电网接口,所述电网接口用于连接电网,所述双向逆变器还设置有第二电流互感器,所述第二电流互感器用于检测电网电流,由于逆变电流和电网电流均为交流电,因此所述第一电流互感器将检测逆变电流瞬时值,所述第二电流互感器将检测电网电流瞬时值,实时检测所述逆变电流瞬时值和所述电网电流瞬时值,可以得到所述逆变电流波形图以及所述电网电流波形图。根据所述逆变电流波形图以及所述电网电流波形图,可以得到负载电流波形图。根据所述负载电流波形图,可以计算所述负载电流有效值。
步骤S20:根据所述逆变电流瞬时值以及所述电网电流瞬时值,计算负载电流瞬时值;
其中,所述逆变电流和所述电网电流均为交流电,根据所述逆变电流瞬时值以及所述电网电流瞬时值,可以计算负载电流瞬时值。具体地,在所述双向逆变器并网状态下,所述双向逆变器在逆变放电和电网充电时,所述负载电流瞬时值为所述逆变电流瞬时值与所述电网电流瞬时值之差。所述双向逆变器在不并网状态下,所述负载电流瞬时值等于所述逆变电流瞬时值。可以理解的是,在所述双向逆变器在并网状态下,若所述电网电流为零,则所述负载电流瞬时值也等于所述逆变电流瞬时值。在所述双向逆变器不并网时,所述电网电流自然为零,所述负载电流瞬时值等于所述逆变电流瞬时值。
优选地,所述储能电池、电网和负载存在三种充电关系,第一种为所述储能电池通过双向逆变器同时为负载和电网供电;第二种为所述电网通过所述双向逆变器为所述储能电池充电,所述电网同时为所述负载供电;第三种为所述电网和所述电池同时为所述负载供电。
请再参阅图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流波形的示意图;
其中,图2所对应的情况为所述储能电池通过双向逆变器同时为负载和电网供电;如图2所示,逆变电流和电网电流均为交流电,逆变电流和电网电流均为余弦曲线,所述负载电流为正弦曲线,由于此时为所述储能电池通过双向逆变器同时为负载和电网供电,将储能电池通过所述双向逆变器向外放电设置为正向电流,而反向电流对应所述电网通过所述双向逆变器向所述储能电池充电,正弦曲线对应正向电流,而余弦曲线对应反向电流,此时由于储能电池通过所述双向逆变器向所述负载和电网供电,因此所述逆变电流和电网电流均为余弦曲线,均为反向电流,而由于负载无法通过所述双向逆变器向所述储能电池充电,因此负载一直为正弦曲线,对应正向电流。
通过所述第一电流互感器检测所述逆变电流的瞬时值,可以得到所述逆变电流的波形图,通过所述第二电流互感器检测所述电网电流的瞬时值,可以得到所述电网电流的波形图,由于所述负载电流为所述逆变电流和所述电网电流的差值,因此通过所述逆变电流的瞬时值和所述电网电流的瞬时值,可以计算所述负载电流的瞬时值,同时,通过所述逆变电流的波形图和所述电网电流的波形图,可以得到所述负载电流的波形图。
请再参阅图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流波形的示意图;
其中,图3所对应的情况为电网通过所述双向逆变器为所述储能电池充电,所述电网同时为所述负载供电;如图3所示,逆变电流、电网电流均为正弦曲线,由于此时电网通过所述双向逆变器向所述储能电池供电,因此所述电网电流为正弦曲线,对应正向电流,所述逆变电流也为正弦曲线,对应正向电流,而由于负载无法通过所述双向逆变器向所述储能电池充电,因此负载一直为正弦曲线,对应正向电流。
通过所述第一电流互感器检测所述逆变电流的瞬时值,可以得到所述逆变电流的波形图,通过所述第二电流互感器检测所述电网电流的瞬时值,可以得到所述电网电流的波形图,由于所述负载电流为所述逆变电流和所述电网电流的差值,因此通过所述逆变电流的瞬时值和所述电网电流的瞬时值,可以计算所述负载电流的瞬时值,同时,通过所述逆变电流的波形图和所述电网电流的波形图,可以得到所述负载电流的波形图。
请再参阅图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流波形的示意图;
其中,图4所对应的情况为所述电网和所述电池同时为所述负载供电;如图4所示,逆变电流为正弦曲线,电网电流为余弦曲线,由于此时储能电池通过所述双向逆变器向所述负载供电,因此逆变电流为正向电流,电网电流为反向电流,而由于负载无法通过所述双向逆变器向所述储能电池充电,因此负载一直为正弦曲线,对应正向电流。
通过所述第一电流互感器检测所述逆变电流的瞬时值,可以得到所述逆变电流的波形图,通过所述第二电流互感器检测所述电网电流的瞬时值,可以得到所述电网电流的波形图,由于所述负载电流为所述逆变电流和所述电网电流的差值,因此通过所述逆变电流的瞬时值和所述电网电流的瞬时值,可以计算所述负载电流的瞬时值,同时,通过所述逆变电流的波形图和所述电网电流的波形图,可以得到所述负载电流的波形图。
步骤S30:根据所述负载电流瞬时值,计算所述负载电流有效值。
由于所述负载电流瞬时值为交流变化的曲线,每一时刻负载电流瞬时值均有所不同,因此需要计算所述负载电流的有效值。具体地,通过多次测量所述逆变电流瞬时值以及所述电网电流瞬时值,从而计算多个负载电流瞬时值,通过对所述多个负载电流瞬时值求均方根,得到所述负载电流有效值。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负载电流瞬时值,计算所述负载的有功功率。具体地,在负载端设置电压传感器,通过所述电压传感器对负载电压进行采样,从而获取负载电压瞬时值,根据所述负载电流瞬时值和所述负载电压瞬时值,计算所述负载的有功功率,所述负载的有功功率为所述负载电流瞬时值与负载电压瞬时值的乘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负载电流计算方法、装置及双向逆变器。其中所述的负载电流计算方法,应用于双向逆变器,所述双向逆变器连接电网和负载,所述双向逆变器包括:第一电流互感器以及第二电流互感器,所述方法包括:通过所述第一电流互感器检测逆变电流瞬时值,通过所述第二电流互感器检测电网电流瞬时值;根据所述逆变电流瞬时值以及所述电网电流瞬时值,计算负载电流瞬时值;根据所述负载电流瞬时值,计算所述负载电流有效值。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实施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负载电流检测需要增加电流传感器,导致成本增加的技术问题。
实施例2
请参阅图5,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负载电流计算装置示意图,该负载电流计算装置100可以应用于双向逆变器,所述双向逆变器连接电网和负载,所述双向逆变器包括:第一电流互感器以及第二电流互感器,如图5所示,该负载电流计算装置100包括:
电流瞬时值检测单元10,所述电流瞬时值检测单元10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电流互感器检测逆变电流瞬时值以及通过所述第二电流互感器检测电网电流瞬时值;
负载电流瞬时值计算单元20,所述负载电流计算单元20用于根据所述逆变电流瞬时值以及所述电网电流瞬时值,计算负载电流瞬时值;
负载电流有效值计算单元30,所述负载电流有效值计算单元30用于根据所述负载电流瞬时值,计算所述负载电流有效值;
有功功率单元40,所述有功功率单元40用于根据所述负载电流瞬时值,计算所述负载的有功功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负载电流瞬时值计算单元20具体用于:在所述双向逆变器并网状态下,所述双向逆变器在逆变放电和电网充电时,计算所述逆变电流瞬时值与所述电网电流瞬时值的差值,得到所述负载电流瞬时值,所述负载电流瞬时值为所述逆变电流瞬时值与所述电网电流瞬时值之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负载电流有效值计算单元30具体用于:多次测量所述逆变电流瞬时值以及所述电网电流瞬时值,从而计算多个负载电流瞬时值,通过对所述多个负载电流瞬时值求均方根,得到所述负载电流有效值。
由于装置实施例和方法实施例是基于同一构思,在内容不互相冲突的前提下,装置实施例的内容可以引用方法实施例的,在此不赘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所述第一电流互感器检测逆变电流瞬时值,通过所述第二电流互感器检测电网电流瞬时值;根据所述逆变电流瞬时值以及所述电网电流瞬时值,计算负载电流瞬时值;根据所述负载电流瞬时值,计算所述负载电流有效值。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实施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负载电流检测需要增加电流传感器,导致成本增加的技术问题。
实施例3
请一并参阅图6至图8,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路拓扑图;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向逆变器的拓扑图;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向逆变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该双向逆变器可以是双向并网逆变器、组串式双向逆变器,以及等等。
如图6所示,所述双向逆变器500连接储能电池200,所述双向逆变器500还分别连接电网300和负载400,所述第一电流互感器53设置于所述双向逆变器500,所述第二电流互感器54也设置于所述双向逆变器500,所述第二电流互感器54连接所述电网300,所述第一电流互感器53用于检测所述双向逆变器500的逆变电流瞬时值Ia,所述第二电流互感器54用于检测所述电网300的电网电流瞬时值Ig,其中,所述负载电流瞬时值Io等于所述逆变电流瞬时值Ia和所述电网电流瞬时值Ig的差值,即Io=Ia-Ig。通过多次计算所述负载电流瞬时值Io,并对多个负载电流瞬时值求均方根,可以得到所述负载400的负载电流有效值。
如图7所示,所述负载电流瞬时值Io等于所述逆变电流瞬时值Ia和所述电网电流瞬时值Ig的差值。当所述储能电池、电网和负载的充电关系不同时,所述负载电流瞬时值Io、所述逆变电流瞬时值Ia以及所述电网电流瞬时值Ig的方向发生变化,即逆变放电时电压与电流同相,电网充电时电压与电流反相,尽管电流方向发生改变,但其变化趋势为正弦变化,依然适用所述负载电流瞬时值Io等于所述逆变电流瞬时值Ia和所述电网电流瞬时值Ig的差值,即Io=Ia-Ig。
如图8所示,该双向逆变器500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51、存储器52、第一电流互感器53以及第二电流互感器54。其中,图8中以一个处理器51为例。
处理器51和存储器52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8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存储器52作为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易失性软件程序、非易失性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负载电流计算方法对应的单元(例如,图5所述的各个单元)。处理器5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52中的非易失性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负载电流计算方法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负载电流计算方法以及上述装置实施例的各个模块和单元的功能。
存储器5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52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51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处理器51。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所述模块存储在所述存储器52中,当被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51执行时,执行上述任意方法实施例中的负载电流计算方法,例如,执行以上描述的图1所示的各个步骤;也可实现图5所述的各个模块或单元的功能。
本发明实施例的双向逆变器500以多种形式存在,在执行以上描述的图1所示的各个步骤;也可实现图5所述的各个单元的功能时,上述双向逆变器500包括但不限于:双向并网逆变器、组串式并网逆变器,以及等等。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例如图8中的一个处理器51,可使得上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可执行上述任意方法实施例中的负载电流计算方法,例如,执行上述任意方法实施例中的负载电流计算方法,例如,执行以上描述的图1所示的各个步骤;也可实现图5所述的各个单元的功能。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或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模块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相关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直至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在本发明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负载电流计算方法,应用于双向逆变器,所述双向逆变器连接电网和负载,所述双向逆变器包括:第一电流互感器以及第二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电流互感器检测逆变电流瞬时值,通过所述第二电流互感器检测电网电流瞬时值;
根据所述逆变电流瞬时值以及所述电网电流瞬时值,计算负载电流瞬时值;
根据所述负载电流瞬时值,计算所述负载电流有效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逆变电流瞬时值以及所述电网电流瞬时值,计算负载电流瞬时值,包括:
在所述双向逆变器并网状态下,所述双向逆变器在逆变放电和电网充电时,计算所述逆变电流瞬时值与所述电网电流瞬时值的差值,得到所述负载电流瞬时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逆变电流瞬时值以及所述电网电流瞬时值,计算负载电流瞬时值,还包括:
所述双向逆变器在不并网状态下,所述负载电流瞬时值等于所述逆变电流瞬时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负载电流瞬时值,计算所述负载电流有效值,包括:
多次测量所述逆变电流瞬时值以及所述电网电流瞬时值,从而计算多个负载电流瞬时值,通过对所述多个负载电流瞬时值求均方根,得到所述负载电流有效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负载电流瞬时值,计算所述负载的有功功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负载电流瞬时值,计算所述负载的有功功率,包括:
通过对负载电压进行采样,获取负载电压瞬时值,
计算所述负载电流瞬时值与所述负载电压瞬时值的乘积,得到所述负载的有功功率。
7.一种负载电流计算装置,应用于双向逆变器,所述双向逆变器连接电网和负载,所述双向逆变器包括:第一电流互感器以及第二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电流瞬时值检测单元,所述电流瞬时值检测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电流互感器检测逆变电流瞬时值以及通过所述第二电流互感器检测电网电流瞬时值;
负载电流瞬时值计算单元,所述负载电流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逆变电流瞬时值以及所述电网电流瞬时值,计算负载电流瞬时值;
负载电流有效值计算单元,所述负载电流有效值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负载电流瞬时值,计算所述负载电流有效值;
有功功率单元,所述有功功率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负载电流瞬时值,计算所述负载的有功功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电流瞬时值计算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双向逆变器并网状态下,所述双向逆变器在逆变放电和电网充电时,计算所述逆变电流瞬时值与所述电网电流瞬时值的差值,得到所述负载电流瞬时值。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电流有效值计算单元具体用于:多次测量所述逆变电流瞬时值以及所述电网电流瞬时值,从而计算多个负载电流瞬时值,通过对所述多个负载电流瞬时值求均方根,得到所述负载电流有效值。
10.一种双向逆变器,所述双向逆变器连接储能电池、电网和负载,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电流互感器、第二电流互感器;
所述第一电流互感器连接所述双向逆变器,所述第一电流互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双向逆变器的逆变电流;
所述第二电流互感器连接所述电网,所述第二电流互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电网的电网电流;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810097822.4A 2018-01-31 2018-01-31 一种负载电流计算方法、装置及双向逆变器 Pending CN10830634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97822.4A CN108306343A (zh) 2018-01-31 2018-01-31 一种负载电流计算方法、装置及双向逆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97822.4A CN108306343A (zh) 2018-01-31 2018-01-31 一种负载电流计算方法、装置及双向逆变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06343A true CN108306343A (zh) 2018-07-20

Family

ID=628509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97822.4A Pending CN108306343A (zh) 2018-01-31 2018-01-31 一种负载电流计算方法、装置及双向逆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0634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21561A (zh) * 2021-11-09 2022-03-22 三峡大学 高精度有源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电流有效值计算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35332A (zh) * 2006-03-25 2006-09-20 合肥工业大学 具备离网/并网、充电控制及功率调节功能的光伏变流装置
CN101330219A (zh) * 2008-06-06 2008-12-24 江苏林洋电子有限公司 多功能光伏并网逆变装置
CN101557115A (zh) * 2009-05-15 2009-10-14 江苏省电力公司金湖县供电公司 谷电峰用储能装置
CN102215012A (zh) * 2011-06-07 2011-10-12 天宝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与电能双向变换系统
CN103078321A (zh) * 2013-01-04 2013-05-01 广西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光伏并网与有源滤波统一控制的lcl滤波器的设计方法
CN103683472A (zh) * 2013-12-04 2014-03-26 深圳科士达新能源有限公司 具有不间断电源功能的混合逆变器
WO2014128745A1 (ja) * 2013-02-19 2014-08-28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蓄電システム
CN105552962A (zh) * 2016-02-01 2016-05-04 易事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微电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5990849A (zh) * 2015-02-09 2016-10-05 广东易事特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模式切换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35332A (zh) * 2006-03-25 2006-09-20 合肥工业大学 具备离网/并网、充电控制及功率调节功能的光伏变流装置
CN101330219A (zh) * 2008-06-06 2008-12-24 江苏林洋电子有限公司 多功能光伏并网逆变装置
CN101557115A (zh) * 2009-05-15 2009-10-14 江苏省电力公司金湖县供电公司 谷电峰用储能装置
CN102215012A (zh) * 2011-06-07 2011-10-12 天宝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与电能双向变换系统
CN103078321A (zh) * 2013-01-04 2013-05-01 广西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光伏并网与有源滤波统一控制的lcl滤波器的设计方法
WO2014128745A1 (ja) * 2013-02-19 2014-08-28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蓄電システム
CN103683472A (zh) * 2013-12-04 2014-03-26 深圳科士达新能源有限公司 具有不间断电源功能的混合逆变器
CN105990849A (zh) * 2015-02-09 2016-10-05 广东易事特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模式切换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CN105552962A (zh) * 2016-02-01 2016-05-04 易事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微电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21561A (zh) * 2021-11-09 2022-03-22 三峡大学 高精度有源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电流有效值计算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74995B2 (en) Battery management converter system
Li et al. Multiagent based distributed control for state-of-charge balance of distributed energy storage in DC microgrids
Mukherjee et al. Control of second-life hybrid 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 based on modular boost-multilevel buck converter
US8294306B2 (en) DC capacitor balancing
CN108292847B (zh) 智能单元与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5518964B (zh) 用于电网交互ups的系统和方法
CN106253718A (zh) Ac-dc整流器系统
JP6873951B2 (ja) 高電圧電池の動的平衡法
CN107069693B (zh) 应用于直流微电网分布式超级电容储能的协调控制方法
US9853461B2 (en) Balance correction apparatus and electric storage system
Qu et al. Overview of supercapacitor cell voltage balancing methods for an electric vehicle
CN104362693A (zh) 一种电池组之间相互充放电的方法和装置
CN115065098B (zh) 一种光伏逆变器电流转换系统及其转换方法
Jiang et al. Simplified solid state transformer modeling for real time digital simulator (RTDS)
CN105515032B (zh) 智能微网储能控制方法
CN108306343A (zh) 一种负载电流计算方法、装置及双向逆变器
CN204405813U (zh) 适用于直流储能介质充放电特性检测的负载测试及能量回收系统
CN105186562B (zh) 一种大规模分布式电源的微网群及其控制方法
CN110208701A (zh) 一种直流微网中储能系统虚拟电池内阻的计算方法
Joy et al. Bidirectional contactless charging system using Li-ion battery model
JP6234049B2 (ja) バランス補正装置および蓄電システム
CN109149621B (zh) 具备故障穿越能力的柔性直流输电装置及直流输电系统
CN207965088U (zh) 一种电池组老化装置
CN102593897A (zh) 一种动力锂电池组填谷式均衡模块
Palacky et al. The control system of electrical energy accumul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72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