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47672A - 风电机组用综合试验装置 - Google Patents

风电机组用综合试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47672A
CN105547672A CN201510941329.2A CN201510941329A CN105547672A CN 105547672 A CN105547672 A CN 105547672A CN 201510941329 A CN201510941329 A CN 201510941329A CN 105547672 A CN105547672 A CN 1055476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riable bearings
pitch variable
drive unit
test apparatus
main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4132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47672B (zh
Inventor
朱少辉
贾文强
姜宏伟
李毅鹏
宁文钢
王晓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yuan heavy industry new energy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yuan Heav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yuan Heavy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yuan Heav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94132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47672B/zh
Publication of CN1055476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476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476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476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3/00Testing of machine par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3/00Testing of machine parts
    • G01M13/02Gearings; Transmission mechanis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风电机组用综合试验装置,该综合试验装置包括底座(100)、主机架(200)、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轮毂(300)、第三驱动装置及主传动系统(400);主机架(200)设置于底座(100),且两者之间形成转动副;第一驱动装置驱动主机架(200)相对于底座(100)转动;轮毂(300)及第二驱动装置分别与主传动系统(400)两端相连,第二驱动装置通过主传动系统(400)驱动轮毂(300)转动;轮毂(300)包括轮毂本体及变桨轴承(310);变桨轴承(310)包括变桨轴承内圈(311)及变桨轴承外圈(312);第三驱动装置驱动变桨轴承内圈(311)相对变桨轴承外圈(312)转动。本方案能解决对风电机组主传动系统、偏航系统及变桨系统试验存在的效率较低问题。

Description

风电机组用综合试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电机组用综合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缓解化石能源利用所产生的环境问题,风能,作为一种已开发的清洁能源,已经较为普遍地应用于多个领域。其中,利用风能发电是目前发展较为迅速的一个领域。风力发电机组(本文简称风电机组)是实现风能发电的重要设备。
为了保证收益,目前,风电机组需要在野外可靠运行十几甚至几十年。由于野外工作环境较为恶劣,为了减少潜在的故障及能较好地应对风电机组工作过程中发生的故障,风电机组出厂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动态试验及检验,特别是对风电机组的主传动系统、偏航系统及变桨系统进行动态试验及检验。目前,风电机组生产厂家通常设置有多种试验装置,以分别对主传动系统、偏航系统及变桨系统进行相应试验。此种情况下,同一风电机组需要在不同的试验装置之间进行移位。这导致对风电机组上述系统进行试验的效率较低。如何提高对风电机组进行试验的效率,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比较关注的研发重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风电机组用综合试验装置,以解决目前对风电机组的主传动系统、偏航系统及变桨系统进行试验存在的效率较低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风电机组用综合试验装置,包括底座、主机架、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轮毂、第三驱动装置及主传动系统;其中:
所述主机架设置于所述底座,且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相连;所述主机架与所述底座之间形成转动副,以随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相对于所述底座转动;
所述轮毂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分别与所述主传动系统两端相连,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通过所述主传动系统驱动所述轮毂转动;
所述轮毂包括轮毂本体及变桨轴承;所述变桨轴承包括变桨轴承内圈及变桨轴承外圈;所述第三驱动装置与所述变桨轴承内圈相连,所述变桨轴承外圈与所述轮毂本体固定相连,所述第三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变桨轴承内圈相对于所述变桨轴承外圈转动。
优选的,上述综合试验装置中,所述主机架与所述底座之间设置有偏航轴承,所述偏航轴承包括偏航轴承内圈及偏航轴承外圈;所述偏航轴承内圈及所述偏航轴承外圈中,一者与所述主机架相连,另一者与所述底座相连。
优选的,上述综合试验装置中,所述综合试验装置还包括两个加载装置,两个所述加载装置一一对应地设置于所述变桨轴承和所述偏航轴承;两个所述加载装置分别用于调节所述风电机组的变桨系统和偏航系统的载荷。
优选的,上述综合试验装置中,所述加载装置包括接触件及阻尼机构,所述阻尼机构固定于所述变桨轴承外圈和所述变桨轴承内圈中的一者上或者所述偏航轴承内圈和所述偏航轴承外圈中的一者上;所述接触件固定于所述变桨轴承外圈和所述变桨轴承内圈中的另一者上或者所述偏航轴承内圈和所述偏航轴承外圈中的另一者上;所述阻尼机构包括阻尼件,所述阻尼件与所述接触件贴合,所述阻尼机构能调节所述阻尼件与所述接触件之间的摩擦力。
优选的,上述综合试验装置中,所述阻尼机构为制动器,所述阻尼件为制动盘;或者
所述阻尼机构包括固定部、调节部及所述阻尼件;其中:所述固定部设置有沿着所述变桨轴承的径向延伸的夹持槽及与所述夹持槽垂直的安装槽;所述阻尼件设置于所述安装槽;所述接触件外伸至所述夹持槽内,且与所述阻尼件贴合;所述调节部与所述阻尼件相连,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部移动以调节施加于所述阻尼件的压力。
优选的,上述综合试验装置中,所述固定部包括相互固定的第一压块和第二压块,其中:
所述第一压块与所述第二压块的对接面形成所述夹持槽,所述第一压块和所述第二压块均设置有所述安装槽,所述阻尼件为两个,分别一一对应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压块和所述第二压块的所述安装槽中,两个所述阻尼件分别与所述接触件同一部位的两侧表面贴合。
优选的,上述综合试验装置中,所述调节部与所述阻尼件之间设置有碟簧组或螺旋弹簧;
所述弹性件的顶端与所述调节部之间设置有T形导向销,所述弹性件的底端与所述阻尼件之间设置有凹形垫;所述T形导向销包括横截面积较大的帽体和横截面积较小的销杆,所述帽体与所述弹性件的顶端定位配合,所述销杆穿设于所述弹性件的内腔,所述凹形垫设置有与所述销杆相对分布的凹槽。
优选的,上述综合试验装置,所述底座包括底板和支撑筒体;所述支撑筒体沿着竖直方向固定于所述底板;所述底板与所述支撑筒体连接的圆周离散分布有多组辅助支撑组件;所述辅助支撑组件包括主腹板和两个副腹板,所述主腹板与两个副腹板均连接所述底板与所述支撑筒体,且平排分布;两个所述副腹板分布于所述主腹板的两侧,且所述主腹板及所述副腹板之间连接有加劲板。
优选的,上述综合试验装置中,所述支撑筒体的内腔为维修室,所述支撑筒体的侧壁开设有通往所述维修室的维修门。
优选的,上述综合试验装置中,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主传动系统通过皮带传动;
所述主机架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通过螺栓组件相连;
所述主机架设置有张紧螺母及张紧螺栓,所述张紧螺母固定于所述主机架,且与所述张紧螺栓配合;所述张紧螺栓能在所述皮带的张紧方向抵触所述第二驱动装置。
本发明提供的风电机组用综合试验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风电机组用综合试验装置中,第一驱动装置驱动主机架相对于底座转动,进而实现对风电机组偏航运动的模拟,第二驱动装置驱动主传动系统带动轮毂转动,进而实现主传动系统的转动模拟,第三驱动装置驱动变桨轴承内圈相对于变桨轴承外圈转动,进而实现变桨运动的模拟。由此可知,相比于背景技术所述采用不同试验装置对不同系统进行分别试验而言,本发明提供的综合试验装置能实现在一台装置上对风电机组的主传动系统、偏航系统和变桨系统进行试验,进而能避免风电机组在不同试验装置之间的移位,最终能提高风电机组的试验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背景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风电机组用综合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4是图2的B-B向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综合试验装置中用于变桨系统试验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C-C向局部剖视图;
图7是图1的D-D向剖视图;
图8是图7的E-E向剖视图;
图9是图6中Ⅰ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Ⅱ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11是图10的Ⅲ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底座、110-底板、120-支撑筒体、121-维修门、122-法兰盘、123-内腔、130-辅助支撑组件、131-主腹板、132-副腹板、133-加劲板、200-主机架、210-辅助机架、211-张紧螺母、212-张紧螺栓、213-连接孔、220-偏航轴承、221-偏航轴承内圈、222-偏航轴承外圈、230-制动器、240-接触板、300-轮毂、310-变桨轴承、311-变桨轴承内圈、312-变桨轴承外圈、3121-螺栓组件、320-安装孔、330-接触板、331-螺栓组件、332-垫圈、340-阻尼机构、341-阻尼件、342-固定部、3421-第一压块、34211-安装槽、3422-第二压块、34221-安装槽、3423-螺栓组件、343-调节部、3431-螺母、3432-螺杆、344-夹持槽、345-安装板、346-调整垫、347-碟簧组、348-T形导向销、349-凹形垫、3491-凹槽、400-主传动系统、410-低速轴总成、420-减速器、430-高速轴联轴器、431-皮带轮、500-第三驱动电机、510-动力输出端、600-第一驱动电机、610-动力输出端、700-第二驱动电机、710-动力输出端、720-皮带、800-发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4,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风电机组用综合试验装置,用于对风电机组的主传动系统400、偏航系统和变桨系统进行试验,进而获取各个系统的试验参数。所公开的综合试验装置包括底座100、主机架200、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轮毂300、第三驱动装置及主传动系统400。其中,主机架200、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轮毂300、第三驱动装置及主传动系统400都是风电机组的一部分。
底座100是整个风电机组用综合试验装置的基础,用于支撑风电机组待试验的各个子系统。主机架200设置于底座100,主机架200与底座100之间形成转动副。主机架200与第一驱动装置相连。主机架200在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下,相对于底座100转动,进而实现整个风电机组的偏航转动,达到模拟风电机组进行偏航运动的目的。第一驱动装置通常为第一驱动电机600。
轮毂300与第二驱动装置分别与主传动系统400的两端相连。第二驱动装置通过主传动系统400驱动轮毂300转动,以模拟风电机组工作状态下轮毂300的转动。
通常,主传动系统400包括高速轴联轴器430、减速器420和低速轴总成410。低速轴总成410与轮毂300连接。第二驱动装置通常为第二驱动电机700。第二驱动电机700依次通过高速轴联轴器430、减速器420和低速轴总成410带动轮毂300转动。具体的,如图1、2和4所示,第二驱动电机700的动力输出端710与主传动系统400的输入部分(例如皮带轮431)之间可以通过皮带720实现驱动力的传输。第二驱动电机700可以由综合试验装置本身的发电机800实现供电。
轮毂300包括轮毂本体和变桨轴承310。轮毂本体设置有安装孔320,安装孔320用于安装变桨轴承310,变桨轴承310用于在风力发电时连接变桨叶片和轮毂300。变桨轴承310包括变桨轴承内圈311和变桨轴承外圈312。第三驱动装置与变桨轴承内圈311相连,变桨轴承外圈312与轮毂本体固定相连,第三驱动装置能驱动变桨轴承内圈311相对于变桨轴承外圈312转动,进而实现空载状态下变桨运动的模拟。通常,变桨轴承外圈312通过螺栓组件3121与轮毂300固定相连。
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为,第三驱动装置为第三驱动电机500,第三驱动电机500的动力输出端510与变桨轴承内圈311啮合传动,进而实现变桨轴承内圈311相对于变桨轴承外圈312转动。能够驱动变桨轴承内圈311运动的装置有多种,本文不限制第三驱动装置的具体种类。
发电机800可以为第一驱动电机600、第二驱动电机700和第三驱动电机500供电,进而使得整个综合试验装置无需外接电源,最终能降低本实施例所公开的综合试验装置对电力系统的依赖。
通过上述连接关系可知,第一驱动装置驱动主机架200相对于底座100转动,进而实现对风电机组偏航运动的模拟,第二驱动装置驱动主传动系统400带动轮毂300转动,进而实现主传动系统400的转动模拟,第三驱动装置驱动变桨轴承内圈311相对于变桨轴承外圈312转动,进而实现变桨运动的模拟。由此可知,相比于背景技术所述采用不同试验装置对风电机组不同系统进行分别试验而言,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综合试验装置能实现在一台装置上对风电机组的主传动系统、偏航系统和变桨系统进行试验,进而能避免风电机组在不同试验装置之间的移位,最终能提高风电机组的试验效率。
如图1所示,主机架200的底部设置有与底座100连接的偏航轴承220,通过偏航轴承220实现主机架200与底座100之间转动副的形成。偏航轴承220包括偏航轴承内圈221和偏航轴承外圈222。其中,偏航轴承内圈221与主机架200固定相连,偏航轴承外圈222与底座100固定相连。当然,偏航轴承内圈221也可以与底座100固定相连,而偏航轴承外圈222与主机架200固定相连,此种连接方式也能够实现主机架200与底座100通过偏航轴承220形成转动副。第一驱动装置可以设置于主机架200、底座100或其它安装基础,进而驱动偏航轴承内圈221与偏航轴承外圈222之间的相对转动,进而实现主机架200相对于底座100作偏航转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装置为第一驱动电机600,且固定于主机架200。第一驱动电机600的动力输出端610与偏航轴承内圈221通过啮合实现传动,进而实现主机架200相对于底座100转动。
底座100的顶部可以设置有法兰盘122,底座100通过法兰盘122与偏航轴承220相连。优选的,法兰盘122上设置有多圈直径不等,且同心分布的连接孔,以便于法兰盘122与型号不同的风电机组的偏航轴承220相连,进而能对多种型号的风电机组实施试验。
通过上文所述可知,上述试验过程中,无论是变桨系统还是偏航系统都是在空载下运行,由于风电机组在实际工作中都是在荷载情况下运行,因此上述试验装置无法准确地获取风电机组处于工作状态下的各种参数。因此,对变桨系统和偏航系统实施荷载试验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部分厂家在单独项目的试验装置上通过不断地更换重物来改变载荷大小,进而达到荷载试验的目的。但是上述方式存在费时费力,试验效率较低的问题。为此,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综合试验装置还可以包括加载装置,可以在变桨轴承310或者偏航轴承220设置加载装置,进而实现变桨系统或偏航系统处于荷载状态下的试验。优选的,加载装置为两个,一一对应地设置于变桨轴承310和偏航轴承220,以分别调节变桨系统和偏航系统的载荷大小。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具体结构的加载装置,该加载装置既能应用于变桨轴承310,也能应用于偏航轴承220。下面以该加载装置应用于变桨轴承310为例来进行说明,至于加载装置应用于偏航轴承220的情况可参考下文即可。
请参考图5-11,加载装置包括接触件和阻尼机构340。阻尼机构340固定于变桨轴承外圈312,接触件固定于变桨轴承内圈311。阻尼机构340包括阻尼件341,阻尼件341与接触件贴合,阻尼件341在阻尼机构340的作用下能改变其与接触件之间的摩擦力,即阻尼机构340能调节阻尼件341与接触件之间的摩擦力。
如图5所示,接触件通常为圆弧状的接触板330。接触件采用板状结构能够使其与阻尼件341之间具有较大的摩擦面,进而方便调节接触件与阻尼件341之间的摩擦力。
在试验的过程中,第三驱动装置带动变桨轴承内圈311相对于变桨轴承外圈312转动,变桨轴承内圈311的转动能够带动接触件转动,由于阻尼机构340固定于变桨轴承外圈312,而且接触件与阻尼件341贴合,因此可以调节阻尼机构340来调节阻尼片341与接触件的贴紧程度,进而能改变施加于接触件的摩擦力矩。此种情况下,阻尼机构340的调节结果相当于调节变桨系统的力矩,最终实现变桨系统的荷载试验。相比于通过不断地更换重物来改变载荷大小的方式而言,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加载装置只需调节阻尼机构340即可调节载荷大小,操作简单、快速,进而能解决目前变桨系统和偏航系统进行荷载试验所存在的效率较低问题。
如上文所述,接触件可以是圆弧状的接触板330,如图5所示。请一并参考图5、7和9,接触板330可以通过垫圈332和螺栓组件331固定于变桨轴承内圈311。下面以接触件为接触板330为例进行说明。
请参考图6-11,本发明实施例中,阻尼机构340可以包括上文所述的阻尼件341、固定部342及调节部343。固定部342设置有沿着变桨轴承310的径向延伸的夹持槽344和安装槽。阻尼件341设置于安装槽中,接触板330外伸至夹持槽344内,且与阻尼件341贴合。其中,安装槽与夹持槽344可以相互垂直,以确保接触板330与阻尼件341的有效接触面积。调节部343与阻尼件341相连,且能够相对于固定部342移动以调节阻尼件341的压力,进而改变阻尼件341与接触板330之间的摩擦力。
调节部343可以为设置于安装槽底部的液压伸缩件,通过液压伸缩件的伸缩来调节阻尼件341施加于接触板330的压力,进而调节两者之间的摩擦力。
调节部343还可以为其它种类的调节机构,例如螺纹压紧件。具体的,调节部343为穿设于安装槽底部的螺纹压紧件。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为:螺纹压紧件包括固定于固定部342的螺母3431和与螺母3431配合的螺杆3432,螺杆3432穿过安装槽的底部,且与螺母3431配合,通过旋扭螺杆3432实现螺杆3432的进退。螺杆3432的进退能调节施加于阻尼件341的力,进而调节阻尼件341施加于接触板330的压力。
夹持槽344可以直接开设于固定部342,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形成。固定部342可以包括相互固定的第一压块3421和第二压块3422。通常,第一压块3421和第二压块3422可以通过螺栓组件3423固定相连。第一压块3421与第二压块3422的对接面形成夹持槽344。
第一压块3421和第二压块3422可以均设置有安装槽,具体的第一压块3421设置有安装槽34211,第二压块3422设置有安装槽34221,相对应的,阻尼件341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一一对应地设置于安装槽34211和安装槽34221中,两个阻尼件341分别与接触板330的两侧表面贴合,以提高阻尼件341与接触板330的接触效果。优选的,安装槽34211和安装槽34221相对布置,进而使得两个阻尼件341能够与接触板330同一部位的两侧表面贴合。这种贴合方式能够起到较好的阻尼作用,同时还能够避免两个阻尼件341错位对接触板330贴合所产生的不良扭矩。
第一压块3421和第二压块3422可以与固定于变桨轴承外圈312的安装板345可拆卸固定相连,具体的,第一压块3421、第二压块3422与安装板345通过螺栓组件3423固定相连。优选的,固定块342与安装板345之间,即第一压块3421与第二压块3422所形成的整体与安装板345之间设置有调整垫346。调整垫346用于调整阻尼机构340与变桨轴承外圈312的距离,进而来调节接触板330在夹持槽344中的位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试验装置中,调节部343与阻尼件341之间还可以设置有处于张紧状态的弹性件。处于张紧状态的弹性件能够使得阻尼件341对接触板330的接触更加稳定。具体的,弹性件可以是碟簧组347(如图9-11所示)或者螺旋弹簧,也可以是橡胶弹性块,本发明实施例不限制弹性件的具体种类。
在弹性件是碟簧组347或螺旋弹簧的前提下,弹性件的顶端与调节部343可以设置有T形导向销348,弹性件的底端与阻尼件341之间设置有凹形垫349,T形导向销348包括横截面积较大的帽体和横截面积较小的销杆。帽体与弹性件的顶端定位配合。销杆穿设于弹性件的内腔,凹形垫349设置有与销杆相对分布的凹槽3491。上述帽体和销杆的设置能够使得弹性件沿着销杆伸缩,进而提高弹性件伸缩的稳定性。同时,销杆与凹槽491相对分布也能够保证导向机构的稳定性。
优选的方案中,阻尼件341通常由弹性材料制成,阻尼件341通过弹性形变与接触板330接触进而实现两者之间产生摩擦力。为了更好地对摩擦力实施调节,阻尼件341与接触件相贴合的表面设置有离散分布的多个凸起或凹陷。此种情况下,阻尼件341受到压力之后设置凸起或凹陷的部位会发生形变,进而提高与接触件的接触面积,达到较高效增大摩擦力的作用。
由于风电机组的工作环境较为恶劣,因此本申请中,阻尼件341优选采用耐磨、耐腐蚀的材质制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风电机组工作所处的具体特殊地理环境进行阻尼件341材质的选择,对此本文不作限制。
上述阻尼机构340可以与接触件的位置对调,即阻尼机构340固定于变桨轴承内圈311,接触件固定于变桨轴承外圈312,此种情况下,阻尼机构340与接触件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同样可以调节变桨系统的载荷。由于阻尼机构340零部件较多,而且重量较大,因此,为了便于安装及尽可能低地影响变桨轴承内圈311相对于变桨轴承外圈312转动,优选的,阻尼机构340固定于变桨轴承外圈312,接触件固定于变桨轴承内圈311。
上文所述的阻尼机构340和接触件在偏航轴承220的设置方式与在变桨轴承310的设置方式类似。若偏航轴承220设置上述加载装置时,同样道理,阻尼机构340和接触件中,一者设置于偏航轴承内圈221,另一者设置于偏航轴承外圈222。具体,其它部位的连接方式及组成可参考上文,此处不再赘述。
请再次参考图1,本发明实施例公开另一种结构形式的阻尼机构,所述阻尼机构为制动器230,制动器230的制动盘为阻尼件,制动器230的制动盘与接触件贴合,通过制动器230的制动来调节制动盘与接触件之间的摩擦力。
下面以阻尼机构应用于偏航轴承220为例来说明结构。制动器230固定于主机架200,主机架200与偏航轴承外圈222固定相连。下面以接触件为接触板240为例进行说明,接触板240固定于偏航轴承内圈221上,偏航轴承内圈221与底座100固定相连。偏航轴承内圈221与偏航轴承外圈222之间的相对转动能够使得制动器230的制动盘与接触板240相对转动,进而产生摩擦。制动器230可以调节制动盘的转动能力,进而调节制动盘与接触板240之间的摩擦力。
优选的,制动盘的数量为两个,且两者之间形成容纳接触件的夹持槽。两个制动盘能够实施更好的加载作用。更为优选的,两个制动盘与接触件同一部位的两个侧面分别贴合,以确保夹持的稳定性,同时能克服两个制动盘与接触件错位夹持所带来的不良力矩。
同样道理,制动器230也可以设置在偏航轴承内圈221,相应的,接触件设置在偏航轴承外圈222,只要保证主机架200相对于底座100作偏航转动时,接触件与制动器230之间能产生相对的摩擦力,进而能调节主机架200相对于底座100的转动载荷即可。
请参考图1或和3,底座100可以包括底板110和支撑筒体120。支撑筒体120沿着竖直方向固定于底板110。支撑筒体120的顶部设置有法兰盘122,如上文所述,法兰盘122用于与偏航轴承220相连。
为了提高底座100的支撑性能,优选的,底板110与支撑筒体120连接的圆周上离散分布多组辅助支撑组件130。辅助支撑组件130可以包括主腹板131和两个副腹板132,主腹板131与两个副腹板132均连接所述底板110与所述支撑筒体120,且平排分布;两个副腹板132分布于主腹板131的两侧,且主腹板131及副腹板132之间连接有加劲板133。本实施例提供的辅助支撑组件中,主腹板131及副腹板132首先能加强底板110与支撑筒体120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两个副腹板132分布于主腹板131的两侧,能起到分担主腹板131负载的作用,使得主腹板131两侧的连接负载较为均衡。加劲板133起到连接主腹板131和副腹板132的作用,使得整个辅助支撑组件130的整体支撑强度较强,进而提高支撑作用。
支撑筒体120的内腔123可以作为维修室,支撑筒体120的侧壁开设有通往维修室的维修门121。本实施例中,维修门121既发挥通道的作用,又发挥透光的作用。可见,维修门121能便于维修工人进入底座100内实施维修工作。
请再次参考图1、2和4,主机架200通常设置有辅助机架210,辅助机架210上设置有多组不同型号的连接孔213,以实现对不同型号的第二驱动装置的安装。为了便于理解,下面以第二驱动电机700代替第二驱动装置为例来说明,第二驱动电机700与主传动系统400通过皮带720传动相连。主机架200与第二驱动电机700通过螺栓组件相连,具体的,第二驱动电机700通过螺栓组件固定于辅助机架210,进而间接固定于主机架200。
为了便于第二驱动电机700的安装,优选的,主机架200设置有张紧螺母211及张紧螺栓212,张紧螺母211固定于主机架200,且与张紧螺栓212配合。张紧螺栓212能在皮带720的张紧方向抵触第二驱动电机700。在装配的过程中,先将皮带720安装到位,然后旋扭张紧螺栓212使得张紧螺栓212向着皮带720张紧方向移动,直至皮带720处于张紧状态,由此,操作人员可以自皮带720处于张紧状态下对第二驱动电机700实施固定。上述张紧螺母211及张紧螺栓212可以设置于辅助机架210。张紧螺母211及张紧螺栓212的设置提高皮带720及第二驱动电机700的安装效率,避免安装后再张紧皮带720。
本文中,各个优选方案仅仅重点描述的是与其它方案的不同,各个优选方案只要不冲突,都可以任意组合,组合后所形成的实施例也在本说明书所公开的范畴之内,考虑到文本简洁,本文就不再对组合所形成的实施例进行单独描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风电机组用综合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00)、主机架(200)、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轮毂(300)、第三驱动装置及主传动系统(400);其中:
所述主机架(200)设置于所述底座(100),且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相连;所述主机架(200)与所述底座(100)之间形成转动副,以随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相对于所述底座(100)转动;
所述轮毂(300)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分别与所述主传动系统(400)两端相连,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通过所述主传动系统(400)驱动所述轮毂(300)转动;
所述轮毂(300)包括轮毂本体及变桨轴承(310);所述变桨轴承(310)包括变桨轴承内圈(311)及变桨轴承外圈(312);所述第三驱动装置与所述变桨轴承内圈(311)相连,所述变桨轴承外圈(312)与所述轮毂本体固定相连,所述第三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变桨轴承内圈(311)相对于所述变桨轴承外圈(312)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架(200)与所述底座(100)之间设置有偏航轴承(220),所述偏航轴承(220)包括偏航轴承内圈(221)及偏航轴承外圈(222);所述偏航轴承内圈(221)及所述偏航轴承外圈(222)中,一者与所述主机架(200)相连,另一者与所述底座(100)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综合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试验装置还包括两个加载装置,两个所述加载装置一一对应地设置于所述变桨轴承(310)和所述偏航轴承(220);两个所述加载装置分别用于调节所述风电机组的变桨系统和偏航系统的载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综合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装置包括接触件及阻尼机构,所述阻尼机构固定于所述变桨轴承外圈(312)和所述变桨轴承内圈(311)中的一者上或者所述偏航轴承内圈(221)和所述偏航轴承外圈(222)中的一者上;所述接触件固定于所述变桨轴承外圈(312)和所述变桨轴承内圈(311)中的另一者上或者所述偏航轴承内圈(221)和所述偏航轴承外圈(222)中的另一者上;所述阻尼机构包括阻尼件,所述阻尼件与所述接触件贴合,所述阻尼机构能调节所述阻尼件与所述接触件之间的摩擦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综合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机构为制动器(230),所述阻尼件为制动盘;或者
所述阻尼机构(340)包括固定部(342)、调节部(343)及所述阻尼件(341);其中:所述固定部(342)设置有沿着所述变桨轴承(310)的径向延伸的夹持槽(344)及与所述夹持槽(344)垂直的安装槽;所述阻尼件(341)设置于所述安装槽;所述接触件外伸至所述夹持槽(344)内,且与所述阻尼件(341)贴合;所述调节部(343)与所述阻尼件(341)相连,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部(342)移动以调节施加于所述阻尼件(341)的压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综合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342)包括相互固定的第一压块(3421)和第二压块(3422),其中:
所述第一压块(3421)与所述第二压块(3422)的对接面形成所述夹持槽(344),所述第一压块(3421)和所述第二压块(3422)均设置有所述安装槽,所述阻尼件(341)为两个,分别一一对应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压块(3421)和所述第二压块(3422)的所述安装槽中,两个所述阻尼件(341)分别与所述接触件同一部位的两侧表面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综合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343)与所述阻尼件(341)之间设置有碟簧组(347)或螺旋弹簧;
所述弹性件的顶端与所述调节部(343)之间设置有T形导向销(348),所述弹性件的底端与所述阻尼件(341)之间设置有凹形垫(349);所述T形导向销(348)包括横截面积较大的帽体和横截面积较小的销杆,所述帽体与所述弹性件的顶端定位配合,所述销杆穿设于所述弹性件的内腔,所述凹形垫(349)设置有与所述销杆相对分布的凹槽(349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0)包括底板(110)和支撑筒体(120);所述支撑筒体(120)沿着竖直方向固定于所述底板(110);所述底板(110)与所述支撑筒体(120)连接的圆周离散分布有多组辅助支撑组件(130);所述辅助支撑组件(130)包括主腹板(131)和两个副腹板(132),所述主腹板(131)与两个副腹板(132)均连接所述底板(110)与所述支撑筒体(120),且平排分布;两个所述副腹板(132)分布于所述主腹板(131)的两侧,且所述主腹板(131)及所述副腹板(132)之间连接有加劲板(13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综合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筒体(120)的内腔(123)为维修室,所述支撑筒体(120)的侧壁开设有通往所述维修室的维修门(121)。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综合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主传动系统(400)通过皮带(720)传动;
所述主机架(200)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通过螺栓组件相连;
所述主机架(200)设置有张紧螺母(211)及张紧螺栓(212),所述张紧螺母(211)固定于所述主机架(200),且与所述张紧螺栓(212)配合;所述张紧螺栓(212)能在所述皮带(720)的张紧方向抵触所述第二驱动装置。
CN201510941329.2A 2015-12-16 2015-12-16 风电机组用综合试验装置 Active CN1055476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41329.2A CN105547672B (zh) 2015-12-16 2015-12-16 风电机组用综合试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41329.2A CN105547672B (zh) 2015-12-16 2015-12-16 风电机组用综合试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47672A true CN105547672A (zh) 2016-05-04
CN105547672B CN105547672B (zh) 2017-10-13

Family

ID=558270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41329.2A Active CN105547672B (zh) 2015-12-16 2015-12-16 风电机组用综合试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47672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48374A (zh) * 2016-09-18 2016-12-21 江苏三斯风电科技有限公司 偏航制动器模拟试验台
CN108533453A (zh) * 2018-03-30 2018-09-14 太原重工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 偏航系统试验装置及方案
CN110251031A (zh) * 2019-07-19 2019-09-20 四川长虹智能制造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洗碗机用废渣粉碎装置及洗碗机
CN110487573A (zh) * 2019-08-16 2019-11-22 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风电机组变桨系统复合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CN111122136A (zh) * 2019-12-19 2020-05-08 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偏航系统试验装置和方法、偏航力矩设置方法
CN114486227A (zh) * 2022-02-18 2022-05-13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一种飞机发动机叶片无损探伤检测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59189A (en) * 1997-05-02 1999-09-28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Test apparatus for lubrication performance of rolling bearings
CN202274985U (zh) * 2011-10-28 2012-06-13 华锐风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风力发电机组的偏航变桨测试装置
CN202362139U (zh) * 2011-08-05 2012-08-01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变桨轴承测试装置
US20130074646A1 (en) * 2011-09-23 2013-03-28 Yung-Sung Yeh Damper gear structure of a body-building apparatus
CN203069373U (zh) * 2013-02-21 2013-07-17 焦作瑞塞尔盘式制动器有限公司 风力发电偏航系统的试验机
CN103983454A (zh) * 2014-05-26 2014-08-13 湖南科技大学 一种风电机组传动链全工况测试模拟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59189A (en) * 1997-05-02 1999-09-28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Test apparatus for lubrication performance of rolling bearings
CN202362139U (zh) * 2011-08-05 2012-08-01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变桨轴承测试装置
US20130074646A1 (en) * 2011-09-23 2013-03-28 Yung-Sung Yeh Damper gear structure of a body-building apparatus
CN202274985U (zh) * 2011-10-28 2012-06-13 华锐风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风力发电机组的偏航变桨测试装置
CN203069373U (zh) * 2013-02-21 2013-07-17 焦作瑞塞尔盘式制动器有限公司 风力发电偏航系统的试验机
CN103983454A (zh) * 2014-05-26 2014-08-13 湖南科技大学 一种风电机组传动链全工况测试模拟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48374A (zh) * 2016-09-18 2016-12-21 江苏三斯风电科技有限公司 偏航制动器模拟试验台
CN108533453A (zh) * 2018-03-30 2018-09-14 太原重工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 偏航系统试验装置及方案
CN110251031A (zh) * 2019-07-19 2019-09-20 四川长虹智能制造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洗碗机用废渣粉碎装置及洗碗机
CN110487573A (zh) * 2019-08-16 2019-11-22 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风电机组变桨系统复合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CN110487573B (zh) * 2019-08-16 2021-06-01 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风电机组变桨系统复合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CN111122136A (zh) * 2019-12-19 2020-05-08 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偏航系统试验装置和方法、偏航力矩设置方法
CN114486227A (zh) * 2022-02-18 2022-05-13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一种飞机发动机叶片无损探伤检测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47672B (zh) 2017-10-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47672A (zh) 风电机组用综合试验装置
CN201319572Y (zh) 自动跟踪太阳的光伏发电装置
CN108443071B (zh) 模块化发电机及具有其的风力发电机组
CN205593747U (zh) 一种基于液压加载的直升机主减速器旋翼加载装置
CN201680969U (zh) 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整机试验台的载荷加载装置
CA2565400A1 (en) Wind farm according to the windmill principle, featuring additional terminal blade bearing
CN108443064A (zh) 风力发电机被动式偏航制动系统
CN103184973B (zh) 风力发电机组偏航系统及风力发电机组
CN206889168U (zh) 一种半直驱型风力发电机
CN104265578A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解缆系统及其解缆方法
CN106402166A (zh) 一种双列球面滚子轴承双唇密封结构及风力发电机
CN207278419U (zh) 偏航制动装置、偏航系统及风力发电机组
CN207795459U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自动化安装变桨系统的工装
KR101409767B1 (ko) 기어리스 풍력터빈용 회전자의 테스트 장치
CN107956644B (zh) 无电控涡轮式中型离网风力发电机
CN103217279A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偏航系统试验台
CN201953705U (zh) 核电循环水泵立式行星齿轮箱用组合轴承
CN106324501A (zh) 复现风力机6自由度载荷的电机加载试验台及电机加载策略
CN205841112U (zh) 一种发电机组内变桨轴承的加强装置
CN201396249Y (zh) 轮缘传动式风力发电机
CN205401521U (zh) 一种浮动式风电偏航制动器
CN202274985U (zh) 风力发电机组的偏航变桨测试装置
CN106368901A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偏航装置及风力发电机组
CN207660783U (zh) 连接构件、吊梁、塔筒和风力发电机组
CN203241219U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偏航系统试验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101

Address after: 030024 too heavy technology center, No. 53 Yuhe street, wanBerlin, Taiyuan, Shanxi

Patentee after: Taiyuan heavy industry new energy equip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No. 53, Yuhe street, wanBerlin District, Taiyuan, Shanxi Province, 030024

Patentee before: Taiyuan Heavy Industry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