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60783U - 连接构件、吊梁、塔筒和风力发电机组 - Google Patents

连接构件、吊梁、塔筒和风力发电机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60783U
CN207660783U CN201721728774.1U CN201721728774U CN207660783U CN 207660783 U CN207660783 U CN 207660783U CN 201721728774 U CN201721728774 U CN 201721728774U CN 207660783 U CN207660783 U CN 2076607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ticulated section
tower
connecting elements
fixed pedestal
hanging 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72877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屈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f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jiang Goldwi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jiang Goldwi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jiang Goldwi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72877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607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607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607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8Onshore wind turbines

Landscapes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构件、吊梁、塔筒和风力发电机组。连接构件用于将板体安装于风力发电机的塔筒中,连接构件包括:固定基座,具有能够与塔筒的内壁面配合连接的安装端面;旋转调节件,包括第一铰接部和第二铰接部,第一铰接部和第二铰接部可转动地连接,第一铰接部安装于固定基座且沿平行于安装端面的方向延伸;和保持托架,连接于第二铰接部,通过旋转调节件支撑于固定基座,并能够相对于固定基座围绕第一铰接部的轴线转动。能够避免在将吊梁连接于塔筒时,由于焊接变形对吊梁的装配造成干涉且矫正困难的问题,因此能够提高吊梁连接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连接构件、吊梁、塔筒和风力发电机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力发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构件、吊梁、塔筒和风力发电机组。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风电行业的快速发展,风力发电机组的单机装机容量不断增加,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已经成为当今的主流发展趋势。所以需要不断增加风力发电机组的轮毂的高度,来获取更优质的风资源,从而保证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量。同时需要相应地增加塔筒的高度,来满足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量需求。
为了在塔筒中布设相应的设备,通常需要在塔筒内部沿轴向设置多个支撑平台,而支撑平台需要沿水平方向延伸,以承载相应的设备。一般情况下,支撑平台通过沿水平方向设置在塔筒内部的吊梁对支撑平台进行支撑,而吊梁沿长度方向的两端部通过吊梁连接板以及紧固件连接于塔筒的内壁面处。
目前的吊梁连接板包括彼此焊接连接的两个钢板,其中一个钢板连接在另一个钢板的端面上,而且根据吊梁的连接位置可以将两个钢板焊接连接成不同的角度。但是由于焊接的过程中容易产生误差,会造成两个钢板的连接角度不符合要求,并且在两个钢板的焊接连接处还可能出现不可回复的变形。因此,在通过吊梁连接板将吊梁连接至塔筒时,吊梁连接板容易与吊梁发生干涉,从而阻碍与吊梁之间的连接。所以会给施工人员的组装过程造成较大困扰,并且延误工期,从而增加风力发电机组的组装成本。另外在通过吊梁连接板将吊梁连接至塔筒后,由于连接处可能会产生较大应力,因此还会降低连接结构的可靠性。
因此,亟需一种新的连接构件、吊梁、塔筒和风力发电机组。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构件、吊梁、塔筒和风力发电机组,能够简化吊梁的连接操作,并且能够避免在将吊梁连接于塔筒时,由于焊接变形对吊梁的装配造成干涉且矫正困难的问题,从而能够提高吊梁连接的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构件,用于将板体安装于风力发电机的塔筒中,连接构件包括:固定基座,具有能够与塔筒的内壁面配合连接的安装端面;旋转调节件,包括第一铰接部和第二铰接部,第一铰接部和第二铰接部可转动地连接,第一铰接部安装于固定基座且沿平行于安装端面的方向延伸;和保持托架,连接于第二铰接部,保持托架通过旋转调节件支撑于固定基座,并能够相对于固定基座围绕第一铰接部的轴线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铰接部和第二铰接部中的一者为销轴,第一铰接部和第二铰接部中的另一者为与销轴相匹配的轴套,并且轴套与销轴可相对转动地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铰接部为销轴,第二铰接部为轴套,其中,销轴通过沿轴向的至少一端部与固定基座连接,轴套同轴地套设于销轴外并通过其外周面与保持托架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固定基座沿平行于安装端面的方向开设有安装孔,销轴通过其轴向的一端部固定于安装孔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固定基座包括彼此连接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安装孔开设于第一板体,第二板体与第一板体彼此垂直且覆盖于安装孔,以使固定基座在平行于第一铰接部的延伸方向的截面被构成为T字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铰接部为轴套,第二铰接部为销轴,其中,轴套通过其外周面与固定基座连接,销轴同轴地穿设于轴套中并通过沿轴向的至少一端部与保持托架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固定基座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固定基座沿第一铰接部的延伸方向彼此分隔地连接于第一铰接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保持托架上设置有两个以上的长圆形的连接孔,两个以上的长圆形的连接孔中的每个连接孔的延伸方向与第一铰接部的延伸方向垂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吊梁,能够应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塔筒中,用于支撑位于塔筒中的支撑平台,吊梁包括:本体,呈板状延伸;和上述的连接构件,其中,保持托架连接于本体的沿长度方向的一端部,固定基座能够连接于塔筒的内壁面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又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塔筒,包括上述的吊梁。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再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包括上述的塔筒。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构件、吊梁、塔筒和风力发电机组,连接构件包括固定基座、旋转调节件以及保持托架,其中固定基座与保持托架通过旋转调节件可转动地连接,并且连接构件能够通过保持托架与吊梁连接,而通过固定基座与塔筒的内壁面连接。由此能够通过连接构件将吊梁连接于塔筒,而且由于连接构件的保持托架相对于固定基座具有一定的自由度,所以在通过连接构件将吊梁连接至塔筒时,保持托架能够调整其与固定基座之间形成的角度,从而适应吊梁的不同连接位置,因此能够灵活地与吊梁连接,避免在吊梁连接时出现装配干涉问题。并且由于连接构件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能够节省风力发电机组的组装工时,同时节省其组装成本。由此吊梁能够对位于塔筒内的支撑平台更稳固地进行支撑,进一步增加了风力发电机组的使用可靠性。
附图说明
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其中:
通过阅读以下参照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其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特征。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连接构件的应用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部分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和图2中的连接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连接构件中的部分结构的连接示意图;
图5是图3的连接构件中的另一部分结构的连接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连接构件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塔筒;2-吊梁;
100-连接构件;200-连接构件;
10-固定基座;11-第一板体;12-第二板体;13-安装端面;
20-旋转调节件;21-销轴;22-轴套;
30-保持托架;31-板体;32-连接孔;33-接耳;
40-螺栓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更好的理解。在附图和下面的描述中,至少部分的公知结构和技术没有被示出,以便避免对本实用新型造成不必要的模糊;并且,为了清晰,可能夸大了部分结构的尺寸。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此外,下文中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
下述描述中出现的方位词均为图中示出的方向,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构件和吊梁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构件能够应用于风力发电机组中,将吊梁连接于塔筒的内壁面,以通过吊梁对位于塔筒中的支撑平台进行支撑和固定。在通过连接构件对吊梁进行连接时,能够避免焊接变形导致的吊梁装配干涉问题,从而简化吊梁的连接操作,并节省装配工时。同时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构件还能够提高吊梁连接的稳定性,以能够通过吊梁对位于塔筒内的支撑平台进行稳固地支撑,从而提高风力发电机组的使用可靠性。
但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限于此,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连接构件实现其他的类似吊梁的板体与塔筒之间的连接,以便在将板体安装于塔筒内壁时,解决组装过程中容易发生干涉的问题,当然,当将连接构件应用于其他的板体结构时和连接吊梁的方式类似。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图1至图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构件以及吊梁进行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连接构件100的应用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A部分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3是图1和图2中的连接构件1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3所示,示例性地,吊梁2在长度方向的横截面为H形,通过两个以上并行设置在塔筒1中的吊梁2可以将支撑平台固定支撑于塔筒1内的任一高度位置,以通过支撑平台对风力发电机组的设备进行支撑。
连接构件100包括:固定基座10、旋转调节件20和保持托架30。固定基座10具有能够与塔筒的内壁面配合连接的安装端面13;旋转调节件20包括第一铰接部和第二铰接部,第一铰接部和第二铰接部可转动地连接,第一铰接部安装于固定基座10且沿平行于安装端面13的方向延伸;保持托架30连接于第二铰接部,通过旋转调节件20支撑于固定基座10,并能够相对于固定基座10围绕第一铰接部的轴线转动。
由此,塔筒1能够通过连接构件100灵活地将吊梁2连接至塔筒1,简化吊梁2的安装操作过程,并能够在连接的过程中进行适应性地调整,在连接构件100的安装位置出现误差后依然能够将吊梁2顺利地连接至塔筒1。
图4是图3的连接构件100中的部分结构的连接示意图;图5是图3的连接构件100中的另一部分结构的连接示意图。如图3至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旋转调节件20的第一铰接部件为销轴21,而第二铰接部为轴套22,并且销轴21固定连接于固定基座10,而轴套22则固定连接于保持托架30,以通过销轴21和轴套22彼此铰接连接,实现保持托架30相对于固定基座10围绕销轴21的轴线转动的目的。
具体地,销轴21具有预定长度,对应的,轴套22的孔径与销轴21的直径相适应,以使轴套22能够套设在销轴21外,并能够围绕销轴21的轴线自由转动。另外,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为了防止套装的销轴21和轴套22彼此脱离,可以将销轴21和轴套22采用铆接的方法进行连接(即利用轴向力将销轴21的露出于轴套22的端部墩粗)。为了保证结构的稳定性,销轴21和轴套22可以采用Q345C/D/E制成。
当然,销轴21和轴套22的尺寸需要相对应地设置,并且销轴21的尺寸需要参照固定基座10的尺寸设定,以保证固定基座10能够支撑销轴21,而轴套22的尺寸需要参照保持托架30的宽度来设定,保证能够通过旋转调节件20将保持托架30可转动地连接于固定基座10。
具体地,固定基座10包括彼此连接的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并且在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的一侧形成安装端面13,连接构件100通过固定基座10的安装端面13贴合连接于塔筒1。固定基座10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与塔筒1连接,为了保证固定基座10与塔筒1之间良好的焊接性,固定基座10优选采用与塔筒1相同的材料制成,例如可以采用Q345C/D/E。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彼此垂直地连接,即第二板体12以垂直于第一板体11的方式连接在第一板体11的一侧表面,使得固定基座10在平行于第一铰接部的延伸方向的截面被构成为“T”字形,即安装端面13大致呈“T”字形。由于通常情况下,塔筒1整体沿其轴向保持预定倾斜度地延伸(塔筒1整体为锥形),将安装端面13设置为T形,在连接构件100通过安装端面13与塔筒1连接时,只需要将第二板体12的构成安装端面13的表面设置为倾斜预定的角度,即可适应塔筒1内壁的倾斜度,而不需要将整个安装端面13设置成倾斜表面来适应塔筒1内壁的倾斜度。由此即可通过增加固定基座10与连接构件100之间的接触面积,来增加连接构件100与塔筒1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能够将吊梁2稳固地连接于塔筒1。另外,根据第一板体11的设置宽度,第一板体11的构成安装端面13的表面可以为弧形面或者直面,优选使第一板体11与塔筒1的内壁面紧密贴合,以保证固定基座10与塔筒1之间的连接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第一板体11的大致中间位置设置有安装孔(图中未指示出),安装孔沿平行于安装端面13的方向延伸,并且该安装孔的孔径与销轴21的尺寸相适应,以使销轴21的端部能够插置并固定于该安装孔中。销轴21可以采用焊接、粘接或者螺纹连接等方式固定于第一板体11的安装孔中。第二板体12的位置与第一板体11的安装孔的位置相对应,以使第二板体12覆盖该安装孔,并且在第二板体12的与第一板体11的接合部位对应安装孔设置有让位槽,以便将销轴21插置在安装孔中时,销轴21能够进一步插置于第二板体12的让位槽中,并与第二板体12之间焊接连接。这样可以通过第二板体12的让位槽与第一板体11的安装孔共同配合对销轴21进行支撑和固定,以增加销轴21与固定基座10的连接面积,从而增加旋转调节件20与固定基座10的连接强度。当将销轴21安装于固定基座10后,可以将其一同固定连接于塔筒1的内壁处,并同塔筒1一同进行防腐喷涂处理。
当然,在本实施例中,销轴21只连接一个固定基座10,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不限于此,在其他的实施例中,销轴21还可以同时连接两个固定基座10或者同时连接更多个固定基座10。具体地,当销轴21连接两个固定基座10时,两个固定基座10则分别连接于销轴21的沿轴向的两个端部,以使连接构件100能够通过两个固定基座10同时与塔筒1的内壁面连接,进而能够增加连接构件100与塔筒1之间的连接强度。
保持托架30包括板体31,为了便于通过保持托架30与吊梁2连接,板体31为长方形,并且板体31通过其长度方向的一侧边缘与轴套22的外周面固定连接,以在不增加连接构件100的重量的同时,保证连接构件100与吊梁2的连接强度。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制造和连接方便,板体31的宽度与轴套22的长度相等,而且销轴21的长度与轴套22的长度也相等。另外板体31的厚度可以根据需要固定的吊梁2的重量来确定。另外,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可以将保持托架30整体进行热浸锌防腐处理,以增加连接构件100的使用寿命。
当然,对于轴套22的外部轮廓,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进行限定,例如轴套22的外部轮廓可以为方形或者其他的形状,只要轴套22具有与销轴21相适应的内孔,使轴套22能够围绕销轴21的轴线转动,并且轴套22能够通过外周面与保持托架30连接即可。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板体31上设置有连接孔32,吊梁2上对应该连接孔32在一侧设置有相应的连接孔,以采用螺栓组件40经由连接孔32将吊梁2连接于板体31。示例性地,保持托架30上设置有两个以上的连接孔32,连接孔32为长圆形孔,并且每个连接孔32的延伸方向与第一铰接部(即销轴21)的延伸方向垂直。以便在将板体31与吊梁2连接时,能够沿吊梁2的长度方向调节吊梁2与板体31的接合面积,从而能够允许吊梁2和保持托架30之间进行连接位置的微调。因此能够增加连接构件100的灵活适用性,并提升吊梁2的装配效率。由此,即可通过旋转调节件20将保持托架30可转动地连接于固定基座10,使保持托架30能够在轴套22的带动下围绕销轴21的轴线自由地转动,也就是说通过旋转调节件20使保持托架30具有一定的自由度。
如图1和图2所示,当需要在塔筒1中安装吊梁2时,可以在塔筒1的内壁面的预定高度位置处彼此相对地安装两个连接构件100(当然,可以预先在塔筒1的需要安装连接构件100的连接位置处作出相应的标记),以通过两个连接构件100对吊梁2进行支撑。当然本实用新型对于通过两个连接构件100连接吊梁2的具体操作步骤不进行限定,示例性地,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将每个连接构件100中的固定基座10与销轴21首先通过安装端面13连接于塔筒1的内壁处,然后经由旋转调节件20中的销轴21和轴套22彼此套接配合将保持托架30可转动地连接于固定基座10。这样,两个连接构件100的保持托架30皆可自由转动地位于塔筒1的内部空间中,此时即可将吊梁2的沿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别与两个保持托架30连接,从而将吊梁2支撑于塔筒1内部。同理,可以在塔筒1中的预定高度位置同时设置两个以上的吊梁2,以通过两个以上的吊梁2对塔筒1中的支撑平台进行支撑。
由此,当两个连接构件100在塔筒1内壁处的实际连接位置相比于预先设定的连接位置出现偏差时,通过旋转调节件20调节保持托架30与塔筒1的内壁之间形成的角度,依然可以实现两个保持托架30与吊梁2之间的连接,从而能够通过连接构件100的调节作用保证吊梁2的正常安装。避免采用以往的连接方式连接吊梁2时,由于采用焊接连接的方式容易发生变形而发生装配干涉,并且后续矫正困难,从而增加吊梁2的连接难度,不仅会降低吊梁2连接的稳定性,还会影响风力发电机组的组装效率。
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构件100结构灵活,安装简便,并且当吊梁2通过连接于其两端的连接构件100固定于塔筒1中后,旋转调节件20能够适应地对与吊梁2固定连接的保持托架30和与塔筒1固定连接的固定基座10之间的连接角度进行细微调整,因此吊梁2在连接于塔筒1的内壁面后不会对连接构件100产生过大的拉力和扭力,从而能够提高连接构件100的结构稳定性,并能够进一步提高吊梁2与塔筒1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另外,上述实施例中固定基座10包括两个彼此垂直连接的板体,使得安装端面13在平行于所述第一铰接部的延伸方向的截面被构成为T字形,但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于固定基座10的具体结构并不进行限定。例如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固定基座10还可以是其他块状结构或者支架结构,此时可以通过块状结构或者支架结构直接与塔筒1的内壁面固定连接,并且安装端面13的形状随着固定基座10结构的改变而改变。示例性地,固定基座10还可以仅包括第一板体11,则同样可以通过第一板体11与塔筒1的内壁面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保持托架30大体为板状,以简化与吊梁2的连接,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不限于此。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例如保持托架30还可以只包括两个以上的接耳,也就是可以直接在轴套22上连接两个以上的接耳,通过在接耳上设置相应的连接孔同样能够实现与吊梁2连接的目的。另外,保持托架30还可以通过板体31与吊梁2进行焊接连接。
此外,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销轴21和轴套22还可以分别采用可拆卸的方式与固定基座10以及保持托架30连接,以便于对连接构件100进行更换处理。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连接构件200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理解,在图6中连接构件200与上述实施例中的连接构件100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标号,并且对于已经进行详细描述的结构将不会再次进行赘述。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与连接构件100的不同之处在于,连接构件200的旋转调节件20中的第一铰接部为轴套22,而第二铰接部为销轴21,并且轴套22固定连接于固定基座10,而销轴21则固定连接于保持托架30,以通过轴套22和销轴21彼此铰接配合,实现保持托架30相对于固定基座10围绕轴套22的轴线转动的目的。
具体地,轴套22通过其外周面与固定基座10连接,当然固定基座10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一中的固定基座10的结构相同,但是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轴套22连接有两个固定基座10。两个固定基座10分别通过背离安装端面13一侧的端面与轴套22的外周面连接,连接于轴套22的两个固定基座10彼此分隔并且各自的第二板体12彼此相对。这样在将连接构件200连接至塔筒1时,即可通过两个固定基座10同时焊接连接于塔筒1的内壁面,从而能够增加连接构件200与塔筒1的连接强度。当然,本实施例中的固定基座10的结构还可以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固定基座10的结构不同地设置。
销轴21插置于轴套22中,能够相对于轴套22自由转动,并且销轴21通过其轴向两端部同时与保持托架30连接。如图6所示,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板体31沿长度方向的一侧边缘朝向外部延伸设置有两个接耳33,销轴21穿入轴套22中后,其沿轴向露出于轴套22的两端部分别与两个接耳33固定连接,从而实现将保持托架30可转动地连接于固定基座10。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连接构件200中包括两个固定基座10,而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连接构件200还可以如实施例一所述只包括一个固定基座10,当连接构件200只包括一个固定基座10时,可以将固定基座10连接于轴套22沿轴向的大致中间位置,以保证轴套22与固定基座10之间的连接强度;或者连接构件200还可以包括更多个固定基座10,当包括更多个固定基座10时,多个固定基座10可以沿轴套22的轴向等间隔地连接于轴套22的外周面。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板体31通过两个接耳33与销轴21的轴向两端部固定连接,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不限于此。在其他的实施例中,销轴21还可以通过其轴向的一端部与板体31连接,也就是说板体31可以只凸出设置一个接耳33,而销轴21通过其靠近上部的(即按照图6所示的观察方向)端部与该接耳33连接,则同样能够通过旋转调节件20将保持托架30可转动地连接于固定基座10。
由于第二实施例中的连接构件200与塔筒1和吊梁2的连接方式与第一实施例中的连接构件100与塔筒1和吊梁2的连接方式相同,而且连接构件200中的部件的变形方式与连接构件100中的部件的变形方式相同,故此处不再加以赘述。另外,本实施例中的连接构件200与上述实施例的连接构件100所带来的有益效果相同,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连接构件200中固定基座10连接于轴套22的外周面处,能够进一步增加连接构件200结构的稳定性,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吊梁2连接的可靠性。
另外,对于旋转调节件20的第一铰接部和第二铰接部的具体结构本实用新型并不进行限定,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铰接部和第二铰接部还可以为其他能够通过铰接连接方式连接,并能够实现保持托架30围绕第一铰接部的轴线相对于固定基座10旋转的结构,以通过该旋转调节件20实现灵活连接吊梁2的目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吊梁2(如图1所示),能够应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塔筒1中,用于支撑位于所述塔筒1中的支撑平台。吊梁2包括:本体和连接构件100(同连接构件200),其中,本体呈板状延伸。具体地,如上述实施例中所述,为了对塔筒1中的支撑平台进行支撑,吊梁2沿其长度方向的横截面为H形。连接构件100的保持托架30连接于本体的沿长度方向的一端部,并且连接构件100的固定基座10能够连接于所述塔筒1的内壁面处。当然,在本实施例中,吊梁2沿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分别连接有一个连接构件100,从而吊梁2能够通过两个连接构件100连接至塔筒1中。由此,即可通过连接构件100灵活地实现吊梁2与塔筒1之间的连接,并且提升了吊梁2的连接稳定性。另外,吊梁2本身具有连接结构还能够提升连接的便捷性,从而能够节省组装时间,以提升风力发电机组的组装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塔筒1,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吊梁2。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包括上述的塔筒1。由于塔筒1和风力发电机组包括吊梁2,即具有与吊梁2相同的有益效果,故此处不再加以赘述。
本实用新型可以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而不脱离其精神和本质特征。因此,当前的实施例在所有方面都被看作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定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非上述描述定义,并且,落入权利要求的含义和等同物的范围内的全部改变从而都被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中。并且,在不同实施例中出现的不同技术特征可以进行组合,以取得有益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研究附图、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的基础上,应能理解并实现所揭示的实施例的其他变化的实施例。

Claims (11)

1.一种连接构件(100,200),用于将板体安装于风力发电机组的塔筒(1)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构件(100,200)包括:
固定基座(10),具有能够与所述塔筒(1)的内壁面配合连接的安装端面(13);
旋转调节件(20),包括第一铰接部和第二铰接部,所述第一铰接部和所述第二铰接部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铰接部安装于所述固定基座(10)且沿平行于所述安装端面(13)的方向延伸;和
保持托架(30),连接于所述第二铰接部,所述保持托架(30)通过所述旋转调节件(20)支撑于所述固定基座(10),并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基座(10)围绕所述第一铰接部的轴线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构件(100,2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接部和所述第二铰接部中的一者为销轴(21),所述第一铰接部和所述第二铰接部中的另一者为与所述销轴(21)相匹配的轴套(22),并且所述轴套(22)与所述销轴(21)可相对转动地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构件(100,2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接部为所述销轴(21),所述第二铰接部为所述轴套(22),其中,
所述销轴(21)通过沿轴向的至少一端部与所述固定基座(10)连接,所述轴套(22)同轴地套设于所述销轴(21)外并通过其外周面与所述保持托架(30)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构件(100,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基座(10)沿平行于所述安装端面(13)的方向开设有安装孔,所述销轴(21)通过其轴向的一端部固定于所述安装孔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构件(100,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基座(10)包括彼此连接的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所述安装孔开设于所述第一板体(11),所述第二板体(12)与所述第一板体(11)彼此垂直且覆盖于所述安装孔,以使所述固定基座(10)在平行于所述第一铰接部的延伸方向的截面被构成为T字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构件(100,2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接部为所述轴套(22),所述第二铰接部为所述销轴(21),其中,
所述轴套(22)通过其外周面与所述固定基座(10)连接,所述销轴(21)同轴地穿设于所述轴套(22)中并通过沿轴向的至少一端部与所述保持托架(30)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构件(100,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基座(1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固定基座(10)沿所述第一铰接部的延伸方向彼此分隔地连接于所述第一铰接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构件(100,200),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托架(30)上设置有两个以上的长圆形的连接孔(32),所述两个以上的长圆形的连接孔(32)中的每个所述连接孔(3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铰接部的延伸方向垂直。
9.一种吊梁(2),能够应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塔筒(1)中,用于支撑位于所述塔筒(1)中的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梁(2)包括:
本体,呈板状延伸;和
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构件(100,200),其中,所述保持托架(30)连接于所述本体的沿长度方向的一端部,所述固定基座(10)能够连接于所述塔筒(1)的内壁面处。
10.一种塔筒(1),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吊梁(2)。
11.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塔筒(1)。
CN201721728774.1U 2017-12-12 2017-12-12 连接构件、吊梁、塔筒和风力发电机组 Active CN2076607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28774.1U CN207660783U (zh) 2017-12-12 2017-12-12 连接构件、吊梁、塔筒和风力发电机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28774.1U CN207660783U (zh) 2017-12-12 2017-12-12 连接构件、吊梁、塔筒和风力发电机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60783U true CN207660783U (zh) 2018-07-27

Family

ID=629411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728774.1U Active CN207660783U (zh) 2017-12-12 2017-12-12 连接构件、吊梁、塔筒和风力发电机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6078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02890A (zh) * 2019-07-31 2021-02-02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固定装置、塔架及风力发电机组
CN112901421A (zh) * 2019-12-03 2021-06-04 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安装装置以及塔筒附件的安装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02890A (zh) * 2019-07-31 2021-02-02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固定装置、塔架及风力发电机组
CN112302890B (zh) * 2019-07-31 2023-09-29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固定装置、塔架及风力发电机组
CN112901421A (zh) * 2019-12-03 2021-06-04 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安装装置以及塔筒附件的安装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28735B2 (en) Transport frame for nacelle/rotor hub unit of a wind turbine, method of transporting and mounting a nacelle/rotor hub unit
JP6833853B2 (ja) マルチローター風力タービンの風力タービンコンポーネントを据付け又は撤去する方法
CN207660783U (zh) 连接构件、吊梁、塔筒和风力发电机组
KR101283790B1 (ko) 풍력 발전 장치 및 그것에 사용되는 케이블 지지 구조
JP6921086B2 (ja) マルチローター風力タービンの風力タービンコンポーネントを据付け又は撤去する方法
CN106677994B (zh) 叶轮组装装置以及叶轮组装方法
US20090224555A1 (en) Load Supporting Frame Multi-Level Wind Turbine Generator
CN102324799B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用发电机减振支撑
CN105569068A (zh) 海上风电导管架基础过渡段及海上风电导管架基础
JP2014507601A (ja) 風力タービンローター及び取り付け方法
CN209261735U (zh) 一种外拉索式塔筒及包括该塔筒的风电机组
JP2013525635A (ja) スタンド構造体
CN202744191U (zh) 一种变桨轴承用吊具
CN205856981U (zh) 沥青搅拌设备干燥滚筒结构
JPWO2011142033A1 (ja) 風車の半可撓架台
US9803739B2 (en) Gearbox adjustment system
CN204334441U (zh) 交通工具用光伏支架
CN106801660B (zh) 用于安装风力发电机的叶片的方法及设备
CN206397651U (zh) 一种h型垂直轴风力发电装置
CN205399467U (zh) 海上风电导管架基础过渡段及海上风电导管架基础
CN107733329A (zh) 拱形屋面光伏支架及拱形屋面光伏电站
JP3117948U (ja) 発電用小型風車
CN207064151U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机舱的运输基座
CN207543033U (zh) 拱形屋面光伏支架及拱形屋面光伏电站
CN202245850U (zh) 油气悬挂油缸支座组件及具有其的汽车起重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107 Shanghai Road, Urumq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Urumqi City,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after: Jinfe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107 Shanghai Road, Urumq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Urumqi City,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before: XINJIANG GOLDWIND SCIENCE &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