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39347B - 防滑防震击打组件 - Google Patents

防滑防震击打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39347B
CN105539347B CN201510956292.0A CN201510956292A CN105539347B CN 105539347 B CN105539347 B CN 105539347B CN 201510956292 A CN201510956292 A CN 201510956292A CN 105539347 B CN105539347 B CN 1055393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operation handle
connecting rod
sharp portion
strike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5629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39347A (zh
Inventor
邓杰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hai Xin Fu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hai Xin Fu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hai Xin Fu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hai Xin Fu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95629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39347B/zh
Publication of CN1055393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393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393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393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1/00Hand hammers; Hammer heads of special shape or materi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ercussive Tools And Related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滑防震击打组件,包括:击打头,其下部设有一圆锥形的第一尖锐部;操作手柄,其通过一连接杆与击打头活动连接,连接杆的内部开设有第三凹槽,第三凹槽中安装有压缩弹簧,操作手柄内部靠下的位置开设有第一凹槽,操作手柄的另一端配置有一手型套;预打击件,其包括一预打击件本体和设置在预打击件本体一端的圆锥形的第二尖锐部,预打击件的长度大于操作手柄的第一凹槽的长度1.5~2cm,以使得在设定的时间段内预打击件本体能够放置在第一凹槽中,且可在外力的作用下沿第一凹槽滑动以伸出第一凹槽从而进行敲打作业。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击打力强,适用于力量较小的人使用的击打组件,且具有防滑防震的功能。

Description

防滑防震击打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击打组件。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滑防震击打组件。
背景技术
安全锤,也叫救生锤,是一种封闭舱室里的辅助逃生工具,其一般安装于汽车内。当汽车发生火灾或落入水中等紧急情况时,可以砸碎玻璃门窗以便逃生。安全锤主要利用其击打头的圆锥形的尖端,击打头的尖端与玻璃的接触面积很小,当用该安全锤砸玻璃时,击打头的尖端对玻璃的压强较大,能将玻璃砸碎。但这种安全锤的击打力完全取决于使用者自身的力量,当使用者为女性、老人、小孩或受伤者等力量较小的人时,可能无法有足够的力量使用现有的这种安全锤击碎较厚重的车窗玻璃。而且由于击打力量过大,对使用者的反弹力也较大,使用者长时间使用时,手会感到麻木。另一方面,如果使用者没有握紧安全锤,使得安全锤从手中滑落,容易造成误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击打力强,适用于力量较小的人使用的击打组件,且具有防滑防震的功能。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防滑防震击打组件,包括:
击打头,其下部设有一圆锥形的第一尖锐部;
操作手柄,其通过一连接杆与所述击打头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操作手柄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击打头固定,所述操作手柄内部靠下的位置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一端贯通至所述操作手柄的一端,所述操作手柄的另一端配置有一手型套,所述手型套包括一主体部和一分支部,所述主体部的内表面与所述操作手柄另一端固定,且所述主体部的下端为开口设置,所述分支部以可沿所述操作手柄的另一端任意角度弯折的方式设置,操作人员的手掌套装在所述手型套的主体部中,手指伸进所述手型套的分支部中,以握紧所述操作手柄;
预打击件,其包括一预打击件本体和设置在所述预打击件本体一端的圆锥形的第二尖锐部,所述第二尖锐部与所述第一尖锐部的朝向相同,所述预打击件的长度大于所述操作手柄的第一凹槽的长度1.5~2cm,以使得在设定的时间段内,所述预打击件本体能够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中,而第二尖锐部伸出所述第一凹槽设置,且可在外力的作用下沿所述第一凹槽滑动以伸出所述第一凹槽从而进行敲打作业;
其中,所述预打击件本体的上部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连接杆在不工作时安装在所述第二凹槽中;所述连接杆的内部开设有第三凹槽,且与所述连接杆的两端非贯通设置,所述第三凹槽中安装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在外力作用下沿所述连接杆的轴向发生弹性形变;所述预打击件本体的靠下的位置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一长方形槽体,所述长方形槽体贯通所述预打击件本体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操作手柄与连接杆铰接的一端的下方安装有凸块,所述凸块的一端与所述长方形槽体的大小一致,且所述凸块的另一端与所述操作手柄枢接,以在所述凸块旋转时,将所述预打击件本体固定在所述第一凹槽的预定位置处。
优选的是,所述的防滑防震击打组件中,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击打头的第一尖锐部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上端大、下端小的圆锥形槽体,以使得所述第一尖锐部在不工作时装入所述圆锥形槽体中。
优选的是,所述的防滑防震击打组件中,所述操作手柄靠上的位置设置有枢轴,所述枢轴的轴向与所述操作手柄的径向平行,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操作手柄铰接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开设有一轴孔,所述枢轴穿过所述轴孔以将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操作手柄枢接。
优选的是,所述的防滑防震击打组件中,所述操作手柄靠上的位置向内凹陷形成一枢轴安装空间,所述枢轴的两端固定在所述枢轴安装空间的侧壁上。
优选的是,所述的防滑防震击打组件中,所述枢轴安装空间的顶部向外延伸至突出所述操作手柄主体1~2cm以形成限位构件,用以阻止所述连接杆的过转动。
优选的是,所述的防滑防震击打组件中,所述第二尖锐部的锥角为40~50度,所述第一尖锐部的锥角为20~30度。
优选的是,所述的防滑防震击打组件中,所述第一尖锐部的大头端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尖锐部的大头端的直径3~5mm。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当汽车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意外时,乘客只需将击打组件从安放位置取出,手掌套装在所述手型套的主体部中,手指伸进所述手型套的分支部中,以握紧所述操作手柄,防止了由于操作失误,击打组件从手中滑落造成误伤情况的发生。先往后甩动击打组件,连接杆转动,从而带动击打头一起转动,获得能量,然后向前甩动,此时该击打组件受到人手的一个甩动力的作用,由于预打击件相比于击打头更接近于玻璃表面,因此预打击件的第二尖锐部首先敲击到玻璃表面,施加了一个预打击力。然后将预打击件本体的长方形槽体上的凸块向下旋转,解除预打击件与操作手柄第一凹槽的固定,将预打击件本体迅速推回至操作手柄的第一凹槽中,此时击打头在甩动力的作用下继续运动到玻璃表面,并对玻璃表面的同一位置施加另一个打击力。在预打击力和该打击力二者的共同作用下,即使力量较小的人使用该安全锤也能顺利打碎汽车的玻璃,从而尽快逃生,提高了击打组件的易用性。同时预打击件和击打头击打玻璃产生的反作用力通过连接杆内部的压缩弹簧的弹性形变得到释放,这样传递到操作者手掌上的作用力就会减少很多,有效起到防震作用。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防滑防震击打组件的一种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防滑防震击打组件的另一种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图1~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滑防震击打组件,包括:
击打头1,其下部设有一圆锥形的第一尖锐部11。第一尖锐部与击打头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通过焊接或螺纹连接等方式固定。该击打组件不使用时,第一尖锐部的作用面背向汽车玻璃放置。
操作手柄2,其通过一连接杆4与所述击打头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操作手柄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击打头固定,以在外力的作用下,连接杆可绕操作手柄的一端转动,此时击打头为一个蓄能的过程,连接杆转动的角度越大,击打头与起始的转动点距离越远,击打头回复运动时获得的线速度越高,动能越大。所述操作手柄内部靠下的位置开设有第一凹槽21,第一凹槽沿操作手柄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凹槽的一端贯通至所述操作手柄的一端。所述操作手柄的另一端配置有一手型套22,手型套按照符合人体力学的受力特点设计,大小与正常人的手掌大小一致,可以采用橡胶材质,以增加缓冲作用,同时摩擦力较大,防滑作用好。所述手型套包括一主体部221和一分支部222,所述主体部的内表面与所述操作手柄另一端固定,可以采用胶黏剂黏贴固定,且所述主体部的下端为开口设置,以方便手掌伸入内部;所述分支部以可沿所述操作手柄的另一端任意角度弯折的方式设置,分支部可以设计为五指分开状,也可设计为大拇指只与其他四指分开的部分分开状。操作人员的手掌套装在所述手型套的主体部中,手指伸进所述手型套的分支部中,以握紧所述操作手柄,通过手型套握紧击打组件进行作业,有效防止了操作不当或力量消耗较多时,击打组件从乘客手中滑落造成误伤的现象的发生。
预打击件3,其包括一预打击件本体31和设置在所述预打击件本体一端的圆锥形的第二尖锐部32,所述第二尖锐部与所述第一尖锐部的朝向相同,方便安全锤的放置。所述预打击件的长度大于所述操作手柄的第一凹槽的长度1.5~2cm,以使得在设定的时间段内,即第二尖锐部完成击打作业后,所述预打击件本体能够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中,从而不会影响连接杆和击打头的转动,使得第一尖锐部能够击打在玻璃表面的相同位置处;而第二尖锐部伸出所述第一凹槽设置,且预打击件本体可在外力的作用下沿所述第一凹槽滑动以伸出所述第一凹槽从而进行敲打作业。
其中,所述预打击件本体的上部开设有第二凹槽311,所述连接杆在不工作时安装在所述第二凹槽中,以减少占用空间。所述连接杆的内部开设有第三凹槽41,且与所述连接杆的两端非贯通设置,即连接杆的两端均为封口设置,所述第三凹槽中安装有压缩弹簧42,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至连接杆两端的封口处,所述压缩弹簧在外力作用下沿所述连接杆的轴向发生弹性形变,以将击打产生的反作用力尽可能多地消耗。所述预打击件本体的靠下的位置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一长方形槽体312,其中,靠近第二尖锐部的长方形槽体位于第二尖锐部的里侧,即两个长方形槽体位于第二尖锐部的同一侧,所述长方形槽体贯通所述预打击件本体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操作手柄与连接杆铰接的一端的下方安装有凸块23,所述凸块的一端与所述长方形槽体的大小一致,且所述凸块的另一端与所述操作手柄枢接,以在所述凸块旋转时,凸块从长方形槽体两侧的开口处进入槽体中,将所述预打击件本体固定在所述第一凹槽的预定位置处。当预打击件的第二尖锐部处于作业状态时,即从手握住操作手柄,向后甩动开始到第二尖锐部击打在汽车玻璃表面的过程中,预打击件本体伸出操作手柄的第一凹槽,并通过将凸块旋转至预打击件本体远离第二尖锐部的长方形槽体中的方式将预打击件本体固定在当前位置,防止在操作手柄转动过程中,预打击件本体回退至操作手柄的第一凹槽中,影响第二尖锐部的击打作业;当预打击件的第二尖锐部处于非作业状态时,即第二尖锐部完成击打作业,第一尖锐部将要击打汽车的玻璃表面的过程中,预打击件本体回退至操作手柄的第一凹槽中,并通过将凸块旋转至预打击件本体接近第二尖锐部的长方形槽体中的方式将预打击件固定在当前位置,以使得击打头的第一尖锐部顺利击打在第二尖锐部作业的相同位置处,增大击打力度,顺利将玻璃敲碎。
所述的防滑防震击打组件中,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击打头的第一尖锐部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上端大、下端小的圆锥形槽体313,以使得所述第一尖锐部在不工作时装入所述圆锥形槽体中。尽量减少尖锐部暴露在外的部分,避免可能引起的误伤。
所述的防滑防震击打组件中,所述操作手柄靠上的位置设置有枢轴24,所述枢轴的轴向与所述操作手柄的径向平行,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操作手柄铰接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座43,所述连接座上开设有一轴孔,所述枢轴穿过所述轴孔以将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操作手柄枢接。在外力的作用下,连接杆绕枢轴转动。
所述的防滑防震击打组件中,所述操作手柄靠上的位置向内凹陷形成一枢轴安装空间25,即操作手柄的侧壁向背离连接杆与操作手柄的连接位置的方向凹陷,从而形成一U型空间,该空间一体成型设置,所述枢轴的两端固定在所述枢轴安装空间的侧壁上。
所述的防滑防震击打组件中,所述枢轴安装空间的顶部向外延伸至突出所述操作手柄主体1~2cm以形成限位构件26,用以阻止所述连接杆的过转动。当连接杆转动至枢轴安装空间的顶部限位构件处时,连接杆被阻挡定位,不会出现过转动问题。
所述的防滑防震击打组件中,所述第二尖锐部的锥角为40~50度,所述第一尖锐部的锥角为20~30度。当第二尖锐部作用于汽车玻璃表面时,施加给玻璃表面一个较小的预打击力,但是对玻璃起到一定的破坏作用,这样当第一尖锐部稍后击打玻璃表面时,由于前述的破坏作用,以及第一尖锐部的锥角更小,施加给汽车玻璃表面的作用力更大,就更容易将玻璃击碎。
所述的防滑防震击打组件中,所述第一尖锐部的大头端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尖锐部的大头端的直径3~5mm,第二尖锐部起到对汽车玻璃施加初始击打力的作用,并同时起到了一个导向作用,使得第一尖锐部的作业位置不会偏离先前的作业位置。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7)

1.一种防滑防震击打组件,包括:击打头,其下部设有一圆锥形的第一尖锐部;操作手柄,其通过一连接杆与所述击打头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操作手柄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击打头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手柄内部靠下的位置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一端贯通至所述操作手柄的一端,所述操作手柄的另一端配置有一手型套,所述手型套包括一主体部和一分支部,所述主体部的内表面与所述操作手柄另一端固定,且所述主体部的下端为开口设置,所述分支部以可沿所述操作手柄的另一端任意角度弯折的方式设置,操作人员的手掌套装在所述手型套的主体部中,手指伸进所述手型套的分支部中,以握紧所述操作手柄;
还包括:预打击件,其包括一预打击件本体和设置在所述预打击件本体一端的圆锥形的第二尖锐部,所述第二尖锐部与所述第一尖锐部的朝向相同,所述预打击件的长度大于所述操作手柄的第一凹槽的长度1.5~2cm,以使得在设定的时间段内,所述预打击件本体能够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中,而第二尖锐部伸出所述第一凹槽设置,且可在外力的作用下沿所述第一凹槽滑动以伸出所述第一凹槽从而进行敲打作业;
其中,所述预打击件本体的上部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连接杆在不工作时安装在所述第二凹槽中;所述连接杆的内部开设有第三凹槽,且与所述连接杆的两端非贯通设置,所述第三凹槽中安装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在外力作用下沿所述连接杆的轴向发生弹性形变;所述预打击件本体的靠下的位置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一长方形槽体,所述长方形槽体贯通所述预打击件本体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操作手柄与连接杆铰接的一端的下方安装有凸块,所述凸块的一端与所述长方形槽体的大小一致,且所述凸块的另一端与所述操作手柄枢接,以在所述凸块旋转时,将所述预打击件本体固定在所述第一凹槽的预定位置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滑防震击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击打头的第一尖锐部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上端大、下端小的圆锥形槽体,以使得所述第一尖锐部在不工作时装入所述圆锥形槽体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滑防震击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手柄靠上的位置设置有枢轴,所述枢轴的轴向与所述操作手柄的径向平行,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操作手柄铰接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开设有一轴孔,所述枢轴穿过所述轴孔以将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操作手柄枢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滑防震击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手柄靠上的位置向内凹陷形成一枢轴安装空间,所述枢轴的两端固定在所述枢轴安装空间的侧壁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滑防震击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轴安装空间的顶部向外延伸至突出所述操作手柄主体1~2cm以形成限位构件,用以阻止所述连接杆的过转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滑防震击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尖锐部的锥角为40~50度,所述第一尖锐部的锥角为20~30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滑防震击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尖锐部的大头端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尖锐部的大头端的直径3~5mm。
CN201510956292.0A 2015-12-19 2015-12-19 防滑防震击打组件 Active CN1055393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56292.0A CN105539347B (zh) 2015-12-19 2015-12-19 防滑防震击打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56292.0A CN105539347B (zh) 2015-12-19 2015-12-19 防滑防震击打组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39347A CN105539347A (zh) 2016-05-04
CN105539347B true CN105539347B (zh) 2017-11-14

Family

ID=558190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56292.0A Active CN105539347B (zh) 2015-12-19 2015-12-19 防滑防震击打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39347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63948A (ja) * 1988-08-31 1990-03-05 Suzuki Motor Co Ltd 自動車の乗員保護装置
KR20030051471A (ko) * 2003-05-13 2003-06-25 이도훈 못박는 공구
CN102773840A (zh) * 2012-07-10 2012-11-14 伍尚强 安全锤
CN102774344A (zh) * 2012-07-10 2012-11-14 伍尚强 安全锤
CN104554115A (zh) * 2015-01-26 2015-04-29 蒋明 一种车用救生安全锤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63948A (ja) * 1988-08-31 1990-03-05 Suzuki Motor Co Ltd 自動車の乗員保護装置
KR20030051471A (ko) * 2003-05-13 2003-06-25 이도훈 못박는 공구
CN102773840A (zh) * 2012-07-10 2012-11-14 伍尚强 安全锤
CN102774344A (zh) * 2012-07-10 2012-11-14 伍尚强 安全锤
CN104554115A (zh) * 2015-01-26 2015-04-29 蒋明 一种车用救生安全锤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39347A (zh) 2016-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649746U (zh) 一种弹击式迷你破窗器
CN102773840B (zh) 安全锤
CN203402119U (zh) 迷你破窗器
CN105539347B (zh) 防滑防震击打组件
CN102774344B (zh) 安全锤
CN105498108B (zh) 具有旋转头的辅助逃生工具
JP2007504009A (ja) ペグツール
CN202862154U (zh) 轿车破窗器
CN108813752A (zh) 一种防护缓冲服
CN105539346B (zh) 具有预打击件的安全锤
CN106798980B (zh) 车窗安全锤装置
CN202622731U (zh) 安全锤
CN107804265A (zh) 一种改进型救生锤
CN207860129U (zh) 一种弹射式安全锤
CN209575551U (zh) 一种玻璃破碎器
CN208145253U (zh) 车用安全救生锤
CN202624136U (zh) 安全锤
CN207389133U (zh) 一种破窗器
CN208259075U (zh) 防护缓冲服
KR102578259B1 (ko) 비상탈출용 유리창 안전 파괴 해머건
CN209898372U (zh) 一种安全帽
CN209509896U (zh) 一种电动单链式开窗器
CN217246304U (zh) 一种救生锤
CN205325612U (zh) 一种砸核桃的锤子
CN216374459U (zh) 一种带有转臂的拉绳爆玻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023

Address after: 536000 the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Beihai Industrial Park Guangxi Sannuo wisdom Industrial Park D01 third floor

Applicant after: Beihai Xin Fu Electronics Co. Ltd.

Address before: 536000 the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Beihai Beihai City Industrial Park, No. 10 Taiwan Road, auc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plant No. 5 on the third floor of the East

Applicant before: BEIHAI HENGKE ELECTRONIC PARTS CO., 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