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30685A - 消息发送接收方法、发送接收装置、基站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消息发送接收方法、发送接收装置、基站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30685A
CN105530685A CN201410583730.9A CN201410583730A CN105530685A CN 105530685 A CN105530685 A CN 105530685A CN 201410583730 A CN201410583730 A CN 201410583730A CN 105530685 A CN105530685 A CN 1055306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pstream access
access signal
communication node
group
upstr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8373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30685B (zh
Inventor
刘文豪
郭森宝
鲁照华
毕峰
郁光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41058373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30685B/zh
Priority to EP15852759.8A priority patent/EP3211956B1/en
Priority to US15/521,479 priority patent/US10440739B2/en
Priority to PCT/CN2015/085632 priority patent/WO2016062147A1/zh
Publication of CN1055306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306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306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306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e.g. scheduled or random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4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in the uplink, i.e. towards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07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04B1/7073Synchronisation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e.g. scheduled or random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e.g. scheduled or random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e.g. scheduled or random access
    • H04W74/04Scheduled or contention-free acces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消息发送接收方法、发送接收装置、基站及终端,包括:将上行接入信号划分为第一预定数量的上行接入信号组,其中,上行接入信号组对应于预定的上行接入响应资源;接收第二通信节点根据划分结果选择一个或多个上行接入信号组以上行接入波束形式发送的上行接入信号;确定上行接入信号所属的上行接入信号组,其中,上行接入信号组中包括的一个或多个上行接入信号满足以下限定条件至少之一发送:限定的序列发送次序、限定的发送时机、限定的发送频域位置;在与确定的上行接入信号组对应的上行接入响应资源上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上行接入响应消息,通过上述方法,达到了第一通信节点可以响应更多上行接入的效果。

Description

消息发送接收方法、发送接收装置、基站及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消息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基站及终端。
背景技术
在通信领域,相对于传统的长期演进(LongTermEvolution,简称为LTE)系统来说,若移动通信采用更高的载波频率进行传输,那么平均的路损会比传统的LTE系统大很多,例如采用28GHz的载频进行传输,利用公式(1)计算路损:
L f = ( 4 πR λ ) 2 - - - ( 1 )
其中,R为小区覆盖的半径,λ为对应载波的波长。
计算得出高频路损值与LTE路损值的平均比例信息为:
L H / L L = ( 4 πR λ H ) 2 / ( 4 πR λ L ) 2 = ( λ L λ H ) 2 ≈ 100 - - - ( 2 )
其中,LH为高频路损,LL为低频路损。
在高频通信中为了保证覆盖,即接收侧满足最小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gnaltoInterferenceplusNoiceRatio,简称为SINR)要求,需要提高发送和接收机增益。
P r = P t G t G r ( λ 4 πR ) 2 = P t G t G r / L f - - - ( 3 )
其中,Pr为接收功率,Pt为发射功率,Gt为发送天线增益,Gr为接收天线增益。
LTE通信需求最高要求达到覆盖100km的区域,如果按照最高覆盖,仅仅考虑平均路损(空旷区域),那么高频通信最高可以考虑覆盖达到1km的区域。如果考虑实际高频载波的空气吸收(氧气吸收,二氧化碳等)、雨衰以及阴影衰落敏感等特点,实际可以支持的覆盖要小于1km。
如果高频通信支持最大1km覆盖,与LTE系统相比,相同的覆盖区域可以获得的SINR比不同,前者比后者存在至少20dB的信噪比下降,为了保证高频通信与LTE系统覆盖范围内具有近似的SINR,需要保证高频通信的天线增益。由于高频通信具有更短的波长,从而可以保证单位面积上容纳更多的天线元素,更多的天线元素可以提供更高的天线增益,从而保证高频通信的覆盖性能。
在相关技术中,作为发送端的第二通信节点可以向作为接收端的第一通信节点发送多个上行接入信号,但是,依据目前的技术来说,第一通信节点无法获知接收的上行接入信号是否来自同一第二通信节点,这样会增加接入过程开销,导致第一通信节点不能响应更多的上行接入。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第一通信节点不能响应更多的上行接入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消息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基站及终端,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第一通信节点不能响应更多的上行接入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消息发送方法,包括:将上行接入信号划分为第一预定数量的上行接入信号组,其中,所述上行接入信号组对应于预定的上行接入响应资源;接收第二通信节点根据划分结果选择一个或多个上行接入信号组以上行接入波束形式发送的上行接入信号;确定所述上行接入信号所属的上行接入信号组,其中,所述上行接入信号组中包括的一个或多个上行接入信号满足以下限定条件至少之一发送:限定的序列发送次序、限定的发送时机、限定的发送频域位置;在与确定的所述上行接入信号组对应的上行接入响应资源上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上行接入响应消息。
优选地,将所述上行接入信号划分为第一预定数量的上行接入信号组包括:通过由第一通信节点通知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方式划分所述上行接入信号所属的所述上行接入信号组;和/或,通过由第一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二通信节点进行约定的方式划分所述上行接入信号所属的所述上行接入信号组。
优选地,所述第一通信节点通知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包括以下方式至少之一: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广播信道通知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由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连接的其它第一通信节点通过广播信道的方式通知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由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连接的其它第一通信节点通过高层信令的方式通知所述第二通信节点。
优选地,确定所述上行接入信号所属的上行接入信号组包括:判断所述上行接入信号的发送时机、所述上行接入信号的发送次序、所述上行接入信号发送频域位置与预定的上行接入信号组的发送时机、预定的上行接入信号组的发送次序、预定的上行接入信号组的发送频域位置是否存在预定的对应关系;在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上行接入信号属于所述预定的上行接入信号组。
优选地,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所述上行接入响应消息包括:设置预定数量的检测门限值,其中,所述检测门限值用于表示所述上行接入信号的质量;对接收的由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上行接入信号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包含与所述检测结果相对应的检测门限值的响应消息;或者,在设置的所述检测门限值的数量为1时,根据检测结果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不包含所述检测门限值的响应消息。
优选地,将所述上行接入信号划分为第一预订数量的上行接入信号组包括:将所述上行接入信号组划分为第二预定数量的等级;根据划分的所述等级将所述上行接入信号划分为第一预定数量的上行接入信号组,其中,在不同等级下的上行接入信号组中划分不同数量的上行接入信号,在同一等级下的上行接入信号组中划分相同数量或相差小于预定阈值数量的上行接入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消息接收方法,包括:确定将上行接入信号划分为第一预定数量的上行接入信号组的分组结果,其中,所述上行接入信号组对应于特定的上行接入响应资源;根据所述分组结果选择一个或多个上行接入信号组以上行接入波束形式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上行接入信号,其中,选择的所述上行接入信号组中包括的一个或多个上行接入信号满足以下限定条件至少之一发送:限定的序列发送次序、限定的发送时机、限定的发送频域位置;在与选择的所述上行接入信号组对应的上行接入响应资源上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根据所述上行接入信号反馈的上行接入响应消息。
优选地,确定将上行接入信号划分为第一预定数量的上行接入信号组的分组结果包括: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由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对所述上行接入信号进行划分后得到的所述分组结果;和/或,通过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进行约定的方式确定所述分组结果。
优选地,通过以下方式至少之一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由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对所述上行接入信号进行划分后得到的所述分组结果: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广播信道接收所述分组结果;通过与第二通信节点连接的其它第一通信节点的广播信道接收所述分组结果;通过与第二通信节点连接的其它第一通信节点的高层信令接收所述分组结果。
优选地,根据所述分组结果选择一个或多个上行接入信号组以上行接入波束形式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上行接入信号包括以下方式至少之一:按照所述上行接入信号的序列发送次序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所述上行接入信号;按照所述上行接入信号的发送时机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所述上行接入信号;按照所述上行接入信号的发送频域位置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所述上行接入信号。
优选地,在与选择的所述上行接入信号组对应的上行接入响应资源上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根据所述上行接入信号反馈的上行接入响应消息之后,还包括:根据所述上行接入响应消息判断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上行接入信号中是否存在满足上行传输要求的上行传输信号;在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停止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上行接入信号。
优选地,根据所述分组结果选择一个或多个上行接入信号组以上行接入波束形式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上行接入信号包括:根据测量的信道质量和波束能力选择至少一个上行接入信号组;利用选择的所述上行接入信号组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上行接入信号。
优选地,根据测量的信道质量选择至少一个上行接入信号组包括:当测量的所述信道质量高于第一设定阈值时,选择包含的上行接入信号少于第三预定数量的上行接入信号组;当测量的所述信号质量低于第二设定阈值时,选择包含的上行接入信号多于第四预定数量的上行接入信号组。
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上行接入信号组所包含的上行接入信号的数量大于或等于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上行接入信号的数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消息发送装置,包括:划分模块,用于将上行接入信号划分为第一预定数量的上行接入信号组,其中,所述上行接入信号组对应于预定的上行接入响应资源;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二通信节点根据划分结果选择一个或多个上行接入信号组以上行接入波束形式发送的上行接入信号;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上行接入信号所属的上行接入信号组,其中,所述上行接入信号组中包括的一个或多个上行接入信号满足以下限定条件至少之一发送:限定的序列发送次序、限定的发送时机、限定的发送频域位置;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在与确定的所述上行接入信号组对应的上行接入响应资源上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上行接入响应消息。
优选地,所述划分模块包括:通过由第一通信节点通知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方式划分所述上行接入信号所属的所述上行接入信号组;和/或,通过由第一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二通信节点进行约定的方式划分所述上行接入信号所属的所述上行接入信号组。
优选地,所述划分模块,还包括通知单元,用于通过以下方式之一通知所述第二通信节点: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广播信道通知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由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连接的其它第一通信节点通过广播信道的方式通知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由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连接的其它第一通信节点通过高层信令的方式通知所述第二通信节点。
优选地,所述确定模块包括: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上行接入信号的发送时机、所述上行接入信号的发送次序、所述上行接入信号发送频域位置与预定的上行接入信号组的发送时机、预定的上行接入信号组的发送次序、预定的上行接入信号组的发送频域位置是否存在预定的对应关系;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上行接入信号属于所述预定的上行接入信号组。
优选地,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包括:设置单元,用于设置预定数量的检测门限值,其中,所述检测门限值用于表示所述上行接入信号的质量;检测单元,用于对接收的由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上行接入信号进行检测;第一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检测结果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包含与所述检测结果相对应的检测门限值的响应消息;或者,在设置的所述检测门限值的数量为1时,根据检测结果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不包含所述检测门限值的响应消息。
优选地,所述划分模块包括:第一划分单元,用于将所述上行接入信号组划分为第二预定数量的等级;第二划分单元,用于根据划分的所述等级将所述上行接入信号划分为第一预定数量的上行接入信号组,其中,在不同等级下的上行接入信号组中划分不同数量的上行接入信号,在同一等级下的上行接入信号组中划分相同数量或相差小于预定阈值数量的上行接入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消息发送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消息接收装置,包括: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将上行接入信号划分为第一预定数量的上行接入信号组的分组结果,其中,所述上行接入信号组对应于特定的上行接入响应资源;第二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分组结果选择一个或多个上行接入信号组以上行接入波束形式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上行接入信号,其中,选择的所述上行接入信号组中包括的一个或多个上行接入信号满足以下限定条件至少之一发送:限定的序列发送次序、限定的发送时机、限定的发送频域位置;第二接收模块,用于在与选择的所述上行接入信号组对应的上行接入响应资源上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根据所述上行接入信号反馈的上行接入响应消息。
优选地,所述确定模块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由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对所述上行接入信号进行划分后得到的所述分组结果;和/或,第二确定单元,用于通过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进行约定的方式确定所述分组结果。
优选地,所述接收单元用于通过以下方式之一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由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对所述上行接入信号进行划分后得到的所述分组结果: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广播信道接收所述分组结果;通过与第二通信节点连接的其它第一通信节点的广播信道接收所述分组结果;通过与第二通信节点连接的其它第一通信节点的高层信令接收所述分组结果。
优选地,所述第二发送模块,还用于通过以下方式至少之一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上行接入信号:按照所述上行接入信号的序列发送次序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所述上行接入信号;按照所述上行接入信号的发送时机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所述上行接入信号;按照所述上行接入信号的发送频域位置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所述上行接入信号。
优选地,所述消息接收装置还包括: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上行接入响应消息判断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上行接入信号中是否存在满足上行传输要求的上行传输信号;停止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停止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上行接入信号。
优选地,所述第二发送模块包括:选择单元,用于根据测量的信道质量和波束能力选择至少一个上行接入信号组;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利用选择的所述上行接入信号组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上行接入信号。
优选地,所述选择单元包括:第一选择子单元,用于当测量的所述信道质量高于第一设定阈值时,选择包含的上行接入信号少于第三预定数量的上行接入信号组;第二选择子单元,用于当测量的所述信号质量低于第二设定阈值时,选择包含的上行接入信号多于第四预定数量的上行接入信号组。
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上行接入信号组所包含的上行接入信号的数量大于或等于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上行接入信号的数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消息接收装置。
通过本发明,采用将上行接入信号划分为第一预定数量的上行接入信号组,其中,所述上行接入信号组对应于预定的上行接入响应资源;接收第二通信节点根据划分结果选择一个或多个上行接入信号组以上行接入波束形式发送的上行接入信号;确定所述上行接入信号所属的上行接入信号组,其中,所述上行接入信号组中包括的一个或多个上行接入信号满足以下限定条件至少之一发送:限定的序列发送次序、限定的发送时机、限定的发送频域位置;在与确定的所述上行接入信号组对应的上行接入响应资源上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上行接入响应消息,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存在的第一通信节点不能响应更多的上行接入的问题,进而达到了第一通信节点可以响应更多的上行接入的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a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消息发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1b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消息接收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消息发送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消息发送装置中划分模块22的结构框图一;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消息发送装置中确定模块26的结构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消息发送装置中第一发送模块28的结构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消息发送装置中划分模块22的结构框图二;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的结构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消息接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消息接收装置中确定模块82的结构框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消息接收装置的优选结构框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消息接收装置中第二发送模块84的结构框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消息接收装置中选择单元112的结构框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的结构框图;
图14a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利用时域资源集限定上行接入的原理示意图;
图14b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上行接入信号组在时域上的区分方式示意图;
图14c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上行接入响应的时间资源示意图;
图15a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利用上行接入序列的发送次序限定上行接入示意图;
图15b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上行接入信号组在频域上的区分方式示意图;
图16a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利用频域资源集限定上行接入时,上行接入信号组在码域上进行区分的示意图;
图16b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行接入信号组不要求各组的上行接入信号在时间上对齐的示意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利用时域、上行接入序列发送次序联合限制上行接入的原理示意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利用时域、频域资源集联合限定上行接入的原理示意图;
图1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利用时域、频域资源和上行接入序列发送次序联合限定上行接入的原理示意图;
图2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通信节点仅定义一个检查门限的接入过程原来示意图;
图2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通信节点定义多个检查门限的接入过程原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消息发送方法,图1a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消息发送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a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a02,将上行接入信号划分为第一预定数量的上行接入信号组,其中,上行接入信号组对应于预定的上行接入响应资源;
步骤S1a04,接收第二通信节点根据划分结果选择一个或多个上行接入信号组以上行接入波束形式发送的上行接入信号;
步骤S1a06,确定上行接入信号所属的上行接入信号组,其中,该上行接入信号组中包括的一个或多个上行接入信号满足以下限定条件至少之一发送:限定的序列发送次序、限定的发送时机、限定的发送频域位置;
步骤S1a08,在与确定的上行接入信号组对应的上行接入响应资源上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上行接入响应消息。
通过上述步骤,将上行接入信号划分为第一预定数量的上行接入信号组,其中,上行接入信号组对应于预定的上行接入响应资源;接收第二通信节点根据划分结果选择一个或多个上行接入信号组以上行接入波束形式发送的上行接入信号;确定上行接入信号所属的上行接入信号组,其中,上行接入信号组中包括的一个或多个上行接入信号满足以下限定条件至少之一发送:限定的序列发送次序、限定的发送时机、限定的发送频域位置;在与确定的上行接入信号组对应的上行接入响应资源上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上行接入响应消息,实现了按组接收上行接入信号,并且,在确定了接收的多个上行接入信号为同一个上行接入信号组时,可以在该上行接入信号组对应的上行接入响应资源上反馈响应消息,实现了支持更多节点接入,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存在的第一通信节点不能响应更多的上行接入的问题,进而达到了第一通信节点可以响应更多的上行接入的效果。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将上行接入信号划分为第一预定数量的上行接入信号组包括:通过由第一通信节点通知第二通信节点的方式划分上行接入信号所属的上行接入信号组;和/或,通过由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进行约定的方式划分上行接入信号所属的上行接入信号组。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节点通知第二通信节点包括以下方式至少之一:通过第一通信节点的广播信道通知第二通信节点;由与第二通信节点连接的其它第一通信节点通过广播信道的方式通知第二通信节点;由与第二通信节点连接的其它第一通信节点通过高层信令的方式通知第二通信节点。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确定上行接入信号所属的上行接入信号组包括:判断上行接入信号的发送时机、上行接入信号的发送次序、上行接入信号发送频域位置与预定的上行接入信号组的发送时机、预定的上行接入信号组的发送次序、预定的上行接入信号组的发送频域位置是否存在预定的对应关系;在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确定该上行接入信号属于该预定的上行接入信号组。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中,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上行接入响应消息包括:设置预定数量的检测门限值,其中,该检测门限值用于表示上行接入信号的质量;对接收的由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上行接入信号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包含与检测结果相对应的检测门限值的响应消息;或者,在设置的检测门限值的数量为1时,根据检测结果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不包含检测门限值的响应消息。即,当设置的检测门限值的数量为1时,在向第二通信节点反馈响应消息时可以携带该检测门限值,也可以不携带该门限值,当设置的检测门限值的数量大于1时,在向第二通信节点反馈响应消息时可以与检测结果对应的检测门限值。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将上行接入信号划分为第一预订数量的上行接入信号组包括:将上行接入信号组划分为第二预定数量的等级;根据划分的上述等级将上行接入信号划分为第一预定数量的上行接入信号组,其中,在不同等级下的上行接入信号组中划分不同数量的上行接入信号,在同一等级下的上行接入信号组中划分相同数量或相差小于预定阈值数量的上行接入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消息接收方法,图1b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消息接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b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b02,确定将上行接入信号划分为第一预定数量的上行接入信号组的分组结果,其中,上行接入信号组对应于特定的上行接入响应资源;
步骤S1b04,根据上述分组结果选择一个或多个上行接入信号组以上行接入波束形式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上行接入信号,其中,选择的上行接入信号组中包括的一个或多个上行接入信号满足以下限定条件至少之一发送:限定的序列发送次序、限定的发送时机、限定的发送频域位置;
步骤S1b06,在与选择的上行接入信号组对应的上行接入响应资源上接收第一通信节点根据上行接入信号反馈的上行接入响应消息。
通过上述步骤,实现了在与上行接入信号所属的上行接入信号组对应的上行接入响应资源上接收响应消息,减少了资源的占用,实现了支持更多节点接入第一通信节点的目的,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存在的第一通信节点不能响应更多的上行接入的问题,进而达到了第一通信节点可以响应更多的上行接入的效果。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确定将上行接入信号划分为第一预定数量的上行接入信号组的分组结果包括: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由该第一通信节点对上行接入信号进行划分后得到的分组结果;和/或,通过与该第一通信节点进行约定的方式确定分组结果。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通过以下方式至少之一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由第一通信节点对上行接入信号进行划分后得到的分组结果:通过第一通信节点的广播信道接收分组结果;通过与第二通信节点连接的其它第一通信节点的广播信道接收分组结果;通过与第二通信节点连接的其它第一通信节点的高层信令接收分组结果。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根据分组结果选择一个或多个上行接入信号组以上行接入波束形式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上行接入信号包括以下方式至少之一:按照上行接入信号的序列发送次序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上行接入信号;按照上行接入信号的发送时机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上行接入信号;按照上行接入信号的发送频域位置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上行接入信号。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与选择的上行接入信号组对应的上行接入响应资源上接收第一通信节点根据上行接入信号反馈的上行接入响应消息之后,还包括:根据该上行接入响应消息判断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上行接入信号中是否存在满足上行传输要求的上行传输信号;在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停止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上行接入信号。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根据分组结果选择一个或多个上行接入信号组以上行接入波束形式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上行接入信号包括:根据测量的信道质量和波束能力选择至少一个上行接入信号组;利用选择的上行接入信号组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上行接入信号。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根据测量的信道质量选择至少一个上行接入信号组包括:当测量的信道质量高于第一设定阈值时,选择包含的上行接入信号少于第三预定数量的上行接入信号组;当测量的信号质量低于第二设定阈值时,选择包含的上行接入信号多于第四预定数量的上行接入信号组。
其中,上述的至少一个上行接入信号组所包含的上行接入信号的数量大于或等于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上行接入信号的数量。从而实现了选择的至少一个上行接入信号组覆盖所有的上行发送波束。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消息发送装置、消息接收装置,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消息发送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该装置包括划分模块22、第一接收模块24、确定模块26和第一发送模块28,下面对该装置进行说明。
划分模块22,用于将上行接入信号划分为第一预定数量的上行接入信号组,其中,该上行接入信号组对应于预定的上行接入响应资源;第一接收模块24,连接至上述划分模块22,用于接收第二通信节点根据划分结果选择一个或多个上行接入信号组以上行接入波束形式发送的上行接入信号;确定模块26,连接至上述第一接收模块24,用于确定上行接入信号所属的上行接入信号组,其中,该上行接入信号组中包括的一个或多个上行接入信号满足以下限定条件至少之一发送:限定的序列发送次序、限定的发送时机、限定的发送频域位置;第一发送模块28,连接至上述确定模块26,用于在与确定的上行接入信号组对应的上行接入响应资源上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上行接入响应消息。
其中,该划分模块包括:通过由第一通信节点通知第二通信节点的方式划分上行接入信号所属的上行接入信号组;和/或,通过由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进行约定的方式划分上行接入信号所属的上行接入信号组。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消息发送装置中划分模块22的结构框图一,如图3所示,该划分模块22包括通知单元32,下面对该通知单元32进行说明。
通知单元32,用于通过以下方式之一通知第二通信节点:通过第一通信节点的广播信道通知第二通信节点;由与第二通信节点连接的其它第一通信节点通过广播信道的方式通知第二通信节点;由与第二通信节点连接的其它第一通信节点通过高层信令的方式通知第二通信节点。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消息发送装置中确定模块26的结构框图,如图4所示,该确定模块26包括判断单元42、第一确定单元44,下面对该确定模块26进行说明。
判断单元42,用于判断上行接入信号的发送时机、上行接入信号的发送次序、上行接入信号发送频域位置与预定的上行接入信号组的发送时机、预定的上行接入信号组的发送次序、预定的上行接入信号组的发送频域位置是否存在预定的对应关系;第一确定单元44,连接至上述判断单元42,用于在判断单元42的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确定上行接入信号属于预定的上行接入信号组。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消息发送装置中第一发送模块28的结构框图,如图5所示,该第一发送模块28包括设置单元52、检测单元54和第一发送单元56,下面对该第一发送模块28进行说明。
设置单元52,用于设置预定数量的检测门限值,其中,该检测门限值用于表示上行接入信号的质量;检测单元54,连接至上述设置单元52,用于对接收的由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上行接入信号进行检测;第一发送单元56,连接至上述检测单元54,用于根据检测结果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包含与上述检测结果相对应的检测门限值的响应消息;或者,在设置的检测门限值的数量为1时,根据检测结果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不包含上述检测门限值的响应消息。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消息发送装置中划分模块22的结构框图二,如图6所示,该划分模块22包括第一划分单元62和第二划分单元64,下面对该划分模块22进行说明。
第一划分单元62,用于将上行接入信号组划分为第二预定数量的等级;第二划分单元64,连接至上述第一划分单元62,用于根据划分的等级将上行接入信号划分为第一预定数量的上行接入信号组,其中,在不同等级下的上行接入信号组中划分不同数量的上行接入信号,在同一等级下的上行接入信号组中划分相同数量或相差小于预定阈值数量的上行接入信号。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的结构框图,如图7所示,该基站72包括上述任一项的消息发送装置74。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消息接收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8所示,该消息接收装置包括确定模块82、第二发送模块84和第二接收模块86,下面对该装置继续说明。
确定模块82,用于确定将上行接入信号划分为第一预定数量的上行接入信号组的分组结果,其中,该上行接入信号组对应于特定的上行接入响应资源;第二发送模块84,连接至上述确定模块82,用于根据分组结果选择一个或多个上行接入信号组以上行接入波束形式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上行接入信号,其中,选择的该上行接入信号组中包括的一个或多个上行接入信号满足以下限定条件至少之一发送:限定的序列发送次序、限定的发送时机、限定的发送频域位置;第二接收模块86,连接至上述第二发送模块84,用于在与选择的上行接入信号组对应的上行接入响应资源上接收第一通信节点根据上行接入信号反馈的上行接入响应消息。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消息接收装置中确定模块82的结构框图,如图9所示,该确定模块82包括接收单元92和/或第二确定单元94,下面对该确定模块82进行说明。
接收单元92,用于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由第一通信节点对上行接入信号进行划分后得到的分组结果;和/或,第二确定单元94,用于通过与第一通信节点进行约定的方式确定分组结果。
其中,上述接收单元92用于通过以下方式之一接收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由第一通信节点对上行接入信号进行划分后得到的分组结果:通过第一通信节点的广播信道接收分组结果;通过与第二通信节点连接的其它第一通信节点的广播信道接收分组结果;通过与第二通信节点连接的其它第一通信节点的高层信令接收分组结果。
其中,上述第二发送模块84,还用于通过以下方式至少之一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上行接入信号:按照上行接入信号的序列发送次序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上行接入信号;按照上行接入信号的发送时机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上行接入信号;按照上行接入信号的发送频域位置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上行接入信号。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消息接收装置的优选结构框图,如图10所示,该装置除包括图8所示的所有模块外,还包括判断模块102和停止模块104,下面对该装置进行说明。
判断模块102,连接至上述第二接收模块86,用于根据上行接入响应消息判断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上行接入信号中是否存在满足上行传输要求的上行传输信号;停止模块104,连接至上述判断模块102,用于在第二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停止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上行接入信号。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消息接收装置中第二发送模块84的结构框图,如图11所示,该第二发送模块84包括选择单元112和第二发送单元114,下面对该第二发送模块84进行说明。
选择单元112,用于根据测量的信道质量和波束能力选择至少一个上行接入信号组;第二发送单元114,连接至上述选择单元112,用于利用选择的上行接入信号组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上行接入信号。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消息接收装置中选择单元112的结构框图,如图12所示,该选择单元112包括第一选择子单元122和第二选择子单元124,下面对该选择单元112进行说明。
第一选择子单元122,用于当测量的信道质量高于第一设定阈值时,选择包含的上行接入信号少于第三预定数量的上行接入信号组;第二选择子单元124,用于当测量的信号质量低于第二设定阈值时,选择包含的上行接入信号多于第四预定数量的上行接入信号组。
其中,选择单元112中选择的至少一个上行接入信号组所包含的上行接入信号的数量大于或等于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上行接入信号的数量。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的结构框图,如图13所示,该终端132包括上述任一项的消息接收装置134。
在通信领域,当第二通信节点需要接入第一通信节点时,可能会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较多的上行接入信号,而更多的天线元素意味着可以采用波束赋型的方式来保证高频通信的覆盖,更窄的波束要求收发端进行更精确的波束对准。由LTE先前的设计思想可知,要想得到好的波束赋型效果需要准确获得信道的状态信息,从而从信道的状态信息中获得波束赋型的权值。而获得较好的波束赋型权值,对于作为发送端的第一通信节点来说,作为接收端的第二通信节点需要反馈下行的信道状态信息或者权值,对于接收端来说,发送端需要反馈上行的信道状态信息或者权值,从而保证第一通信节点可以采用最优的波束发送下行业务,第二通信节点也可以采用的最优的波束发送上行业务。这时就会存在这样一个问题:第一通信节点在获得权值前,无法利用最优的波束覆盖到接收端,从而接收端无法对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参考信号进行测量,或者即使第一通信节点覆盖到第二通信节点,但是第二通信节点无法达到第一通信节点的同样的覆盖,反馈的内容第一通信节点无法获知,从而也不能进行波束权值的选择和正常通信。并且,若第二通信节点具备多波束发射能力,第一通信节点无法识别这些上行接入是否来自同一通信节点,这样会增加接入过程开销,导致第一通信节点不能响应更多的上行接入。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出了一种同接入设备关联的上行接入及波束确认方法,下面对其进行说明。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应用发现过程,通过这个发现过程使得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得以发现对方进行初始的数据传输,从而进行后续的数据传输和/或进一步的波束调整。
第一通信节点可以预先广播若干个上行接入信号组对应的资源以及该若干个上行接入信号组对应的上行接入响应资源,或者还可以采用由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以约定的方式确定若干个上行接入信号组对应的资源以及对应的上行接入相依资源。
第二通信节点了解这些上行接入信号的资源信息,根据测量的信道状况和自身的天线能力判断用于上行接入的波束个数,从上行接入信号组中挑选与上行发射波束个数接近的上行接入信号组i。若第二通信节点具有多波束同时发送能力则在一次上行接入过程中第二通信节点选择多个上行接入信号组进行上行同步和波束确认此时所有组的上行接入信号个数应当同第二通信节点用于上行接入的上行发射波束个数相同或接近。
第二通信节点以波束赋形的方式发送组i的上行接入信号,上行接入信号的序列发送次序、发送时机、发送所在频域资源按照第一通信节点通知的或节点间约定的规则发送。通知上行接入信号组和对应的上行接入响应的资源配置信息的第一通信节点可以是与第二通信节点进行同步和波束确定的节点如毫米波节点或者是与第二通信节点已经建立连接的节点如传统的全球移动通信(GlobalsystemforMobileCommunication,简称为GSM)、(TD/W)码分多址(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简称为CDMA)、LTE站点。
通过预定义或通知的方式约定上行接入信号组通过至少以下之一进行区分不同的上行接入信号组:
通过上行接入信号组的时域、频域和码域三种维度中的至少一种来区分不同上行接入信号组。
时域维度的区分包括上行接入信号的发送时机和上行接入信号的持续时间。
第二通信节点获知关于第一通信节点的上行接入信号组的配置根据信道质量测量和自身发射波束能力选取上行接入信号组i,第二通信节点选取与自身波束个数相近的组进行上行接入信号的发送,例如第二通信节点的发射波束个数为nTxBeam,组i的上行接入信号个数为Xi,优选地应当满足nTxBeam<Xi保证覆盖第二通信节点的所有上行发射波束。
若第二通信节点具有多波束上行发射能力,则第二通信节点可选择多个上行接入信号组进行上行接入和波束确认过程。保证各组上行接入信号的总数大于等于上行发射波束总数。
第二通信节点根据所选的上行接入信号组i发送上行接入信号,上行接入信号的发射遵从上行接入信号组i的限定规则,具体包括:
第二通信节点在一次上行接入过程中发送的上行接入信号个数上限为Xi,这里所说的一次上行接入过程是指第二通信节点选取组i不进行功率攀升情况下发送上行接入信号和接收上行接入响应的过程,如果第二通信节点发送完组i的所有上行接入信号没有收到上行接入响应进行功率攀升重复发送上行接入信号的情况不受Xi上限限制。
第二通信节点在一次上行接入过程中需要遵从第一通信节点关于上行接入信号组i的限定条件包括:
组i的上行接入信号在规定的起始时刻发送,此起始时刻是相对第一通信节点而言的,由于存在传播时延上行接入信号与第一通信节点接收时刻存在延时,可以考虑如下两种情况:
在热点区域可能会使用高频高带宽载波提升容量,这种情况下小区的半径一般较小传播时延对第一通信节点接收上行同步信号的影响可以忽略则第二通信节点按照接收数据的定时发送上行接入信号;
如果第一通信节点的覆盖半径较大,如果不对发射时刻进行调整会影响第一通信节点的检测性能或对后续帧产生干扰则要进行发送时间调整,具体的做法是根据下行信号估计路损,推算第二通信节点和第一通信节点的大致距离第二通信节点调整发送上行接入信号的提前量。
第二通信节点在规定的频域位置上发送组i的上行接入信号,此处的频域位置包括频域的起始位置和频域所占的带宽,不同的频域起始位置和不同的频域带宽都可用于区分不同的上行接入信号组。
第二通信节点按照组i规定的序列次序进行上行接入信号的发送,第一通信节点可以通过上行接入信号的序列判断组i的上行接入起始和终止位置,这种情况第一通信节点不需要限定严格的上行接入起始时刻。
第一通信节点在各上行接入信号组对应的资源上接收上行接入信号,第一通信节点根据上行接入信号的时域、频域和序列次序关系判断接收到的上行接入信号所属组。第一通信节点在后续的资源位置上检测该组的上行接入信号。
第一通信节点接收到组i的上行接入信号后在组i对应的上行接入响应资源上发送上行接入响应消息,第一通信节点通知的组i对应的上行接入响应消息所占的资源可以是1个或多个。如果组i的上行接入响应配置了多个资源,第一通信节点可以根据调度策略丢弃其中一个或多个上行接入响应。此时上行接入响应同上行接入信号不用具有严格的对应关系同时也要求第二通信节点在识别出满足上行传输前需要接收组i对应的上行接入响应的所有资源位置。
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组i的上行接入响应消息时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门限,判断检测信号与具体门限的匹配程度。根据检测门限个数来决定上行接入响应消息中是否携带上行接入质量指示信息。
第二通信节点接收到一个或多个上行接入响应消息判断是否发送后续的上行接入信号,如果第二通信节点根据接收到的上行接入响应消息可以确定满足上行传输的发射波束则停止后续上行接入信号的发射以减少接入时延和开销,否则第二通信节点继续发送组i的后续上行接入信号,如果组i的上行接入信号发射完仍没有确定满足上行传输的发射波束,则可以重新选择上行接入信号组,或者攀升功率后仍使用组i发送上行接入信号。
在实际系统应用中波束的概念指的是波束可以减少第一通信节点的信号功率在无用方向上的泄露,保证信号功率的方向特性,增强第一通信节点的覆盖范围。
上行接入信号组用以区分接入过程中不同的第二通信节点,第二通信节点选择上行接入信号组i发送上行接入信号。第二通信节点用上行波束赋形的方式发送上行接入信号,第一通信节点通过上行接入响应隐含通知上行接入所用的上行发射波束。第二通信节点判断满足上行传输的上行波束用于后续上行数据发送。第一通信节点的上行接入反馈可以是索引的相关信息,例如:时域资源集索引、频域资源集索引,信号序列索引等或与这些索引等价的值。但凡能表达与本发明中下行波束索引相关或者等价的索引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在该实施例中,以基站作为第一通信节点,终端作为第二通信节点为例进行说明。基站和终端预定义了N个时域资源集分别对应N个上行接入信号组。上行接入信号组的时间起始位置由基站确定。
或者,基站通过广播和/或高层信令通知N个时域资源集分别与N个上行接入信号组的对应关系。基站可以是正在与终端进行同步和波束确认的基站也可以是已经与终端建立连接的其他基站。
如果终端通过广播和/或高层信令获得N个时域资源集分别与N个上行接入信号组的对应关系,那么终端需要首先接收广播和/或高层信令,获得对应关系。
终端获得N个时域资源集分别与N个上行接入信号组的对应关系后,终端根据测量的信道质量和自身波束能力选择上行接入信号组i,其中组i的上行接入信号个数Xi与终端的上行发射波束个数接近。组i的不同上行接入信号在对应时域资源进行区分。基站在不同上行接入信号组对应的时间资源上接收上行接入信号,识别上行接入信号对应的上行接入信号组i。基站根据接收到的上行接入信号所在的组判定后续组i的上行接入信号的潜在位置,并在这些资源位置上接收组i的上行接入信号。图14a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利用时域资源集限定上行接入的原理示意图,所示,图14b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上行接入信号组在时域上的区分方式示意图,图14c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上行接入响应的时间资源示意图,其中不同组的上行接入响应资源数目可以不同,并且上行接入响应的资源位置可以重叠甚至部分或所有组的上行接入响应的资源可以部分或完全相同。其中时域资源集可以包括多个时间单元的集合。时间单元可以为微帧,子帧,半帧,无线帧,基本时间单元等。
基站将上行接入划分一个或多个检测门限,基站接收到组i的上行接入信号后根据组i的上行接入响应的资源个数、基站划分的检测门限个数以及自身的调度资源确定是否延迟发送上行接入响应。
终端接收到应答消息后判断是否能够识别出满足上行传输的发射波束,如果能够识别出满足上行传输的发射波束则终止后续上行接入信号的发送,否则继续发送后续的上行接入信号。
子实施例1:
假设基站配置了16个上行接入信号组用于终端进行上行接入。每个上行接入信号组对应至少一个上行接入信号,基站通过广播和/或高层信令通知终端16个时域资源集分别和16个上行接入信号组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其中时域资源集可以包括占用的时间单元索引和/或持续时间。其中持续时间可以以包含的时间单元个数来体现。其中持续时间也可以为上行接入信号的时域重复次数。
表1
上行接入信号组索引 发送上行接入信号的时域资源集
0 时域资源集0
1 时域资源集1
15 时域资源集15
基站可以设置4个检测门限等级分别记为th0~th3,其中th3为最优门限,th0为最低门限。
终端通过检测下行信号接收基站广播消息识别上行接入信号组的资源集信息。假设终端利用4个上行发射波束可以基本覆盖终端需要覆盖的上行发射区域终端选择接入信号个数为4的组0以波束赋形的方式在约定的时间资源上发送上行接入信号。
基站接收到终端发送组0的上行接入信号,与基站设定的4个检测门限对比。基站认为此检测符合最优门限th3,基站在上行接入响应时间资源中挑选最近的一个资源发送上行接入响应。
终端在组0的上行接入响应对应的时间资源上行检测上行接入响应信号,终端检测到基站反馈组0的上行接入响应并根据上行接入响应对应的检测门限为th3终端可以判断满足上行传输。终端终止后续上行接入信号的发送,进行后续的接入流程和数据传输。
子实施例2:
假设基站配置了8个上行接入信号组用于不同终端进行上行接入。每个上行接入信号组至少包含一个上行接入信号,基站和终端约定8个时域资源集分别和8个上行接入信号组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2所示。其中时域资源集可以包括占用的时间单元索引和/或持续时间。其中持续时间可以以包含的时间单元个数来体现。其中持续时间也可以为上行接入信号的时域重复次数。
表2
上行接入信号组索引 发送上行接入信号的时域资源集
0 时域资源集0
1 时域资源集1
7 时域资源集7
基站可以设置4个检测门限等级分别记为th0~th3,其中th3为最优门限,th0为最低门限。
假设终端的上行发射波束均为4个,4个可以基本覆盖终端需要覆盖的上行发射区域。终端选择接入信号个数为4的组2以波束赋形的方式在约定的时间资源上发送上行接入信号。
基站接收到终端发送的组2的上行接入信号,组2的上行接入信号对应着4个上行接入响应资源,基站在检测到的4个上行接入的检测值分别满足门限值th0、th0、th1和th2,基站在上行接入响应时间资源中的最后一个时间资源上发送对应th2上行发射波束的上行接入响应。
终端在组2的上行接入响应对应的各个时间资源上行检测上行接入响应信号,终端在上行接入响应的最后一个时间资源位置上检测到基站反馈组2的上行接入响应,终端根据基站发送的上行接入响应判断符合上行传输的波束为th2对应的上行发射波束继续后续的接入流程和数据传输。
子实施例3:
假设基站配置了8个上行接入信号组用于不同终端进行上行接入。每个上行接入信号组至少包含一个上行接入信号,基站和终端约定8个时域资源集分别和8个上行接入信号组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2所示。其中时域资源集可以包括占用的时间单元索引和/或持续时间。其中持续时间可以以包含的时间单元个数来体现。其中持续时间也可以为上行接入信号的时域重复次数。
基站可以设置4个检测门限等级分别记为th0~th3,其中th3为最优门限th0为最低门限。
假设终端1的上行发射波束为4个,终端2的上行发射波束为2个。两个终端选择接入信号个数为4的组2以波束赋形的方式在约定的时间资源上发送上行接入信号。其中终端1在时刻1~时刻4都发送上行接入信号,终端2仅在时刻1和时刻2发送上行接入信号。
基站接收到终端1和终端2发送的组2的上行接入信号,组2的上行接入信号对应着4个上行接入响应资源,基站在检测到的4个上行接入的检测值分别满足门限值th0、th0、th1和th2。基站在最后一个上行接入响应时间资源中发送对应th2上行发射波束的上行接入信号。由于终端2没有在时刻3和时刻4上发送上行接入信号,因此终端2可以判断这个响应不是给终端2的,尽管两个终端同时使用一组上行接入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接入冲突。
终端1识别上行接入信号响应对应的上行发射波束,终端1选择满足上行传输的上行发射波束进行后续的接入流程或数据传输。
实施例2:
基站和终端预定义了N个频域资源集分别对应N个上行接入信号组。不同上行接入信号组通过频域位置区分。
或者,基站通过广播和/或高层信令通知N个频域资源集分别与N个上行接入信号组的对应关系。基站可以是正在与终端进行同步和波束确认的基站也可以是已经与终端建立连接的其他基站。
终端获得N个频域资源集分别与N个上行接入信号组的对应关系后,终端根据自身波束能力选择上行接入信号组i,其中组i的上行接入信号个数Xi与终端的上行发射波束个数接近。组i的不同上行接入信号在对应频域资源进行区分。基站在不同上行接入信号组对应的时间资源上接收上行接入信号,识别上行接入信号对应的上行接入信号组i。基站根据接收到的上行接入信号所在的组判定组i后续上行接入信号的潜在位置,并在这些资源位置上接收组i的上行接入信号。图15a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利用上行接入序列的发送次序限定上行接入示意图,图15b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上行接入信号组在频域上的区分方式示意图,其中不同组的上行接入频域资源可根据频域起始和/或频域终止位置区别或者根据频域所占资源数目进行区分。其中频域单元为子载波,或若干子载波组成的基本频域单元等。
基站将上行接入划分一个或多个检测门限,基站接收到组i的上行接入信号后根据组i的上行接入响应的资源个数、基站划分的检测门限个数以及自身的调度资源确定是否延迟发送上行接入响应。
终端接收到应答消息后判断是否能够识别出满足上行传输的发射波束,如果能够识别出满足上行传输的发射波束则终止后续上行接入信号的发送,否则发送后续的上行接入信号。
子实施例1:
假设基站配置了16个上行接入信号组用于不同终端进行上行接入。每个上行接入信号组对应至少一个上行接入信号,基站通过广播和/或高层信令通知终端16个频域资源集分别和16个上行接入信号组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3所示。其中频域资源集可以包括占用的频域单元位置和/或占用。其中占用带宽可以包含子载波或若干子载波组成的基本频域单元来体现。
表3
上行接入信号组 发送上行接入信号的频域资源集
0 频域资源集0
1 频域资源集1
15 频域资源集15
基站设置1个检测门限记为th0,终端通过检测下行信号接收基站广播消息识别上行接入信号组的资源集信息。假设终端利用4个上行发射波束可以基本覆盖上行发射区域,终端选择接入信号个数为4的组0以波束赋形的方式在约定的频域资源上发送上行接入信号。
基站接收到终端发送组0的上行接入信号,与基站设定检测门限对比。基站认为此检测符合门限th0,基站在上行接入响应时间资源中挑选最近的一个资源发送上行接入响应。
终端在组0的上行接入响应对应的频域资源上检测上行接入响应,终端检测到基站反馈组0的上行接入响应并根据上行接入响应对应的检测门限为th0终端不能判断是否满足上行传输。终端继续后续上行接入信号的发送,待终端接收到所有的上行接入响应对应的门限均为th0时,终端从中挑选一个上行接入响应对应的上行发射波束进行后续的接入流程或发送数据。
子实施例2:
假设基站配置了8个上行接入信号组用于终端进行上行接入。如表4所示,频域资源集可以包括占用的频域单元位置和/或占用带宽,其中占用带宽可以包含子载波或若干子载波组成的基本频域单元来体现。每个上行接入信号组对应至少一个上行接入信号,终端根据信道测量认为终端所处位置的信道质量优,因此考虑使用较少的波束个数,同时读取上行接入信号组的信息,获知上行接入信号组7包含的上行接入信号个数为4。终端选取上行接入信号组7用于上行接入。
表4
上行接入信号组 发送上行接入信号的频域资源集
0 频域资源集0
1 频域资源集1
7 频域资源集7
基站设置4个检测门限记为th0~th3,假设终端利用4个上行发射波束可以基本覆盖上行发射区域,终端选择接入信号个数为4的组0以波束赋形的方式在约定的频域资源上发送上行接入信号。
基站接收到终端发送组7的上行接入信号,与基站设定检测门限对比。基站检测组0的上行接入门限th0、th2、th3。当基站检测到符合门限th3的上行接入信号后在组0对应的上行接入响应资源中最近的资源上发送上行接入响应。
终端在组0对应的资源上检测上行接入响应,终端检测到基站反馈组7的上行接入响应并根据上行接入响应对应的检测门限为th3,终端由此判断接入质量满足th3的上行接入信号对应的上行发射波束满足上行传输。终端终止后续上行接入信号的发送。
实施例3:
基站和终端预定义了N个码域集分别对应N个上行接入信号组。不同上行接入信号组通过码域区分。
或者,基站通过广播和/或高层信令通知N个码域资源集分别与N个上行接入信号组的对应关系。可以是正在与终端进行同步和波束确认的基站也可以是已经与终端建立连接的其他基站通知终端N个上行接入信号组对应的码域资源集。
如果终端通过广播和/或高层信令获得N个码域资源集分别与N个上行接入信号组的对应关系,那么终端需要首先接收广播和/或高层信令,获得对应关系。
终端获得N个码域资源集分别与N个上行接入信号组的对应关系后,终端根据测量的信道质量状况和自身波束能力选择上行接入信号组i,其中组i的上行接入信号个数Xi与终端上行接入所需上行波束个数接近。组i的不同上行接入信号在对应频域资源进行区分。基站在不同上行接入信号组对应的资源上接收对应序列的上行接入信号,识别上行接入信号对应的上行接入信号组i。基站根据接收到的上行接入信号所在的组判定组i后续上行接入信号的潜在位置,并在这些资源位置上接收组i的上行接入信号。图16a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利用频域资源集限定上行接入时,上行接入信号组在码域上进行区分的示意图,其中不同组的上行接入不同上行接入信号组的时间资源要求对齐,图16b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行接入信号组不要求各组的上行接入信号在时间上对齐的示意图,基站根据上行接入信号的接入码可以判断上行接入信号组i的起始位置。其中码域单元是能够相互区分的接入序列。
基站将上行接入划分为一个或多个检测门限,基站接收到组i的上行接入信号后根据组i的上行接入响应的资源个数、基站划分的检测门限个数以及自身的调度资源确定是否延迟发送上行接入响应或者尽快发送。
终端接收到应答消息后判断是否能够识别出满足上行传输的发射波束,如果能够识别出满足上行传输的发射波束则终止后续上行接入信号的发送,否则发送后续的上行接入信号。
子实施例1:
假设基站配置了16个上行接入信号组用于不同终端进行上行接入。每个上行接入信号组对应至少一个上行接入信号,基站通过广播和/或高层信令通知终端16个序列资源集分别和16个上行接入信号组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5所示。
表5
上行接入信号组 发送上行接入信号的序列资源集
0 序列资源集0
1 序列资源集1
15 序列资源集15
基站设置1个检测门限记为th0,终端通过检测下行信号接收基站广播消息识别上行接入信号组的资源集信息。基站要求所有上行接入信号组的起始接入信号时间对齐如图16a所示。
终端根据测量的信道质量判断终端所处信道质量较差,因此终端尽量采用较多波束进行上行接入和波束确认。同时终端自身的波束能力为8,因此终端选取与其进行波束能力接近的组0以波束赋形的方式在约定的序列资源上发送上行接入信号。
基站在接入信号组对应的起始位置检测起始序列对应的上行接入信号。基站在组起始时间点接收到终端发送组0的上行接入信号,与基站设定检测门限对比。基站认为此检测符合门限th0,基站在最接近的上行接入响应资源位置发送上行接入响应。
终端在组0的上行接入响应对应的资源上检测上行接入响应,终端检测到基站反馈组0的上行接入响应并根据上行接入响应对应的检测门限为th0,终端不能判断是否满足上行传输。终端继续后续上行接入信号的发送,待终端接收到所有的上行接入响应对应的门限均为th0时,终端从中选取一个上行接入响应对应的上行发射波束进行后续的接入流程和数据发送。
子实施例2:
基站和终端约定了10个上行接入信号组用于不同终端进行上行接入。每个上行接入信号组对应至少一个上行接入信号。其对应关系如表6所示。
表6
上行接入信号组 发送上行接入信号的序列资源集
0 序列资源集0
1 序列资源集1
9 序列资源集9
基站设置4个检测门限记为th0~th3,基站不要求所有上行接入信号组的起始接入信号时间,不同组的起始接入时刻可以不相同。基站根据接入序列确定一个上行接入组的起始接入信号,图16b所示。
终端根据测量的信道状况判断当前的信道状况优,适合利用较少波束进行上行接入,终端通过读取基站的广播消息了解到上行接入信号组4包含2个上行接入信号,终端选取认为当前信道状况下利用2个上行发射波束可以基本覆盖上行发射区域,终端选择接入信号个数为2的组4以波束赋形的方式发送约定的序列资源。
基站在各接入信号组对应的起始位置检测起始序列对应的上行接入信号。基站在组4的起始位置检测到对应的上行接入信号,与基站设定检测门限对比。基站首先检测符合门限th2的接入信号,此时基站暂时不发送上行接入响应,后续基站又检测到同组的另一个接入信号,满足门限th3。当基站检测到th3之后基站在最近的一个上行接入响应资源上发送上行接入响应。
终端发送上行接入信号之后在对应的资源上检测上行接入响应。终端发送第一个上行接入信号之后没有收到上行接入响应终端继续发送组0的后续上行接入信号。当检测到基站反馈组0的上行接入响应并根据上行接入响应对应的检测门限为th3,终端判断出满足上行传输的上行发射波束进行后续的接入流程和上行数据传输并且终止发送组0的后续上行接入信号。
实施例4:
假设基站利用N个上行接入信号组用于不同终端的上行接入,基站和终端预定义了X个上行接入信号序列集和Y个上行接入信号的时域资源集组成X*Y=N个序列时域资源集对应N个上行接入信号组。其中X≥1,Y≥1。
或者,基站通过广播和/或高层信令通知终端N个序列时域资源集与N个上行接入信号组的对应关系。
如果终端通过广播和/或高层信令获得N个序列时域资源集分别与N个上行接入信号组的对应关系,那么终端需要首先接收广播和/或高层信令,获得对应关系。
终端获得N个序列时域资源集分别与N个上行接入信号组的对应关系后,终端根据所测量信道状况和自身波束能力选择上行接入信号组i,其中组i的上行接入信号个数Xi与终端的上行发射波束个数接近。组i的不同上行接入信号通过时域位置和/或序列集合进行区分。基站在不同上行接入信号组对应的时域资源上接收对应序列的上行接入信号,识别上行接入信号对应的上行接入信号组i。基站根据接收到的上行接入信号所在的组判定组i后续上行接入信号的时域位置,在这些资源上接收组i的上行接入信号。图1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利用时域、上行接入序列发送次序联合限制上行接入的原理示意图,其中,上行接入信号组有些在时间上重合但接入序列不同,有些接入序列相同但对应的时间不同。不同组的上行接入时间资源要求对齐于一个或多个位置。
基站将上行接入划分一个或多个检测门限,基站接收到组i的上行接入信号后根据组i的上行接入响应的资源个数、基站划分的检测门限个数以及自身的调度资源确定延迟发送上行接入响应或者尽快发送。
终端接收到应答消息后判断是否能够识别出满足上行传输的发射波束,如果能够识别出满足上行传输的发射波束则终止后续上行接入信号的发送,否则发送后续的上行接入信号。
其中每个上行接入信号序列时域资源集合中包括至少一个上行接入信号序列和一个时域资源集。
例如:上行接入信号序列时域资源集合0中包括:上行接入信号序列集合0和上行接入信号发送时域资源集0。
上行接入信号序列时域资源集合1中包括:上行接入信号序列集合1和上行接入信号发送时域资源集1。
或者
上行接入信号序列时域资源集合0中包括:上行接入信号序列集合0和上行接入信号发送时域资源集0。
上行接入信号序列时域资源集合1中包括:上行接入信号序列集合0和上行接入信号发送时域资源集1。
或者
上行接入信号序列时域资源集合0中包括:上行接入信号序列集合0和上行接入信号发送时域资源集0。
上行接入信号序列时域资源集合1中包括:上行接入信号序列集合1和上行接入信号发送时域资源集0,等。
子实施例1:
假设基站配置了8个上行接入信号组用于不同终端进行上行接入。每个上行接入信号组至少包含一个上行接入信号,基站通过广播和/或高层信令通知终端8个序列时域资源集分别和8个上行接入信号组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7所示。
表7
上行接入信号组 发送上行接入信号的序列时域资源集
0 序列时域资源集0
1 序列时域资源集1
7 序列时域资源集7
基站设置1个检测门限记为th0,终端通过检测下行信号接收基站广播消息识别上行接入信号组的资源集配置信息。基站要求所有上行接入信号组的起始接入信号对齐于一个或多个时刻,如图17所示。
终端根据所测信道质量认为当前信道质量较差应当适用较多波束进行接入和上行波束确认,终端的波束个数为4个,终端最终利用4个上行发射波束进行上行接入和上行波束确认,终端选择接入信号个数为4的组0以波束赋形的方式在约定的序列资源上发送上行接入信号。
基站在接入信号组对应的起始位置检测起始序列对应的上行接入信号。基站在组0起始时间点接收到终端的上行接入信号,与基站设定检测门限对比。基站认为此检测符合门限th0,基站在最近的时间资源上发送上行接入响应。
终端在组0的上行接入响应对应的资源上检测上行接入响应,终端检测到基站反馈组0的上行接入响应。根据上行接入响应对应的检测门限为th0,终端不能判断是否满足上行传输,终端继续后续上行接入信号的发送,待终端接收到所有的上行接入响应对应的门限均为th0时,终端从中挑选一个上行接入响应对应的上行发射波束进行后续的接入流程或发送数据。
子实施例2:
假设基站配置了10个上行接入信号组用于不同终端进行上行接入。每个上行接入信号组至少包含一个上行接入信号,基站通过广播和/或高层信令通知终端10个序列时域资源集分别和10个上行接入信号组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8所示。
表8
上行接入信号组 发送上行接入信号的序列时域资源集
0 序列时域资源集0
1 序列时域资源集1
9 序列时域资源集9
基站可以设置4个检测门限分别记为th0~th3,终端通过检测下行信号接收基站广播消息识别上行接入信号组的资源集信息。基站要求所有上行接入信号组的起始接入信号在一个或多个时刻对齐如图17所示。
假设终端1根据信道测量质量和自身波束能力确定利用4个上行发射波束覆盖其上行发射区域,终端2根据信道测量质量和自身波束能力确定上行发射波束个数为2个,终端1和终端2均选择接入信号个数为4的组2以波束赋形的方式在约定的序列资源上发送上行接入信号。
基站在接入信号组0对应的时间接收对应序列的上行接入信号。基站在组0起始时间点接收到终端发送组0的上行接入信号,与基站设定检测门限对比在组0对应的4个位置上上行信号的检测值分别为th0、th0、th1、th3。基站在接收到组0的第2个上行接入信号和第4个上行接入信号分别发送了2个上行接入响应,对应的检测门限分别为th0和th3。
终端1和终端2在组0的上行接入响应对应的资源上检测上行接入响应,终端1检测到基站反馈组0对应检测值th0的上行接入响应并根据上行接入响应选择满足上行传输的上行发射波束。终端2继续发送后续的上行接入信号待终端接收到所有的上行接入响应对应的门限均为th3时,终端从中挑选th3上行接入响应对应的上行发射波束进行后续的接入流程或发送数据。
实施例5:
假设基站利用N个上行接入信号组用于不同终端的上行接入,基站和终端预定义了X个上行接入信号序列集合和Y个上行接入信号的频域资源集组成X*Y=N个序列频域资源集集合分别对应N个上行接入信号组,其中X≥1,Y≥1。
或者,基站通过广播和/或高层信令通知终端N个序列频域资源集分别与N个上行接入组的对应关系。本基站通过广播通知终端,或者由同一覆盖下的已经同终端建立连接的另一个基站通过高层信令通知终端。
如果,终端通过广播和/或高层信令获得N个序列频域资源集与N个上行接入信号组的对应关系,那么终端需要首先接收广播和/或高层信令,获得对应关系。终端通过上行接入信号频域序列集合来识别不同上行发射波束。终端利用对应N个序列频域资源集的上行接入信号以波束赋形的方式发送上行接入信号保证终端的上行覆盖。其中每个上行接入信号序列频域资源集合中包括至少一个上行接入信号序列和一个频域资源集,如图18所示,图1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利用时域、频域资源集联合限定上行接入的原理示意图,其中,不同组的至少在频域资源和序列资源的一维可以区分。
例如:上行接入信号序列频域资源集集合0中包括:上行接入信号序列集合0和上行接入信号发送频域资源集0。
上行接入信号序列频域资源集集合1中包括:上行接入信号序列集合1和上行接入信号发送频域资源集1。
或者
上行接入信号序列频域资源集集合0中包括:上行接入信号序列集合0和上行接入信号发送频域资源集0。
上行接入信号序列频域资源集集合1中包括:上行接入信号序列集合0和上行接入信号发送频域资源集1。
或者
上行接入信号序列频域资源集集合0中包括:上行接入信号序列集合0和上行接入信号发送频域资源集0。
上行接入信号序列频域资源集集合1中包括:上行接入信号序列集合1和上行接入信号发送频域资源集0,等。
子实施例1:
假设基站配置了8个上行接入信号组用于不同终端进行上行接入。每个上行接入信号组至少包含一个上行接入信号,基站和终端预定义了8个上行接入信号序列频域资源集分别对应8个上行接入信号组。
或者基站通过广播和/或高层信令通知终端8个上行接入信号序列频域资源集分别和8个上行接入信号组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9所示。
表9
上行接入信号组 发送上行接入信号的上行接入信号序列频域资源集
0 上行接入信号序列频域资源集集合0
1 上行接入信号序列频域资源集集合1
2 上行接入信号序列频域资源集集合2
3 上行接入信号序列频域资源集集合3
4 上行接入信号序列频域资源集集合4
5 上行接入信号序列频域资源集集合5
6 上行接入信号序列频域资源集集合6
7 上行接入信号序列频域资源集集合7
终端通过检测下行信号接收基站广播和/或高层信令识别上行接入信号序列频域资源集信息。
基站设置1个检测门限,记为th0,终端通过检测下行信号接收基站广播消息识别上行接入信号组的资源集信息。
终端根据测量的信道状况和自身波束能力确定使用4个上行发射波束进行上行接入和初始波束确认,终端选择接入信号个数为4的组2以波束赋形的方式在约定的序列频域资源上发送上行接入信号。
基站在接入信号组对应的频域位置检测对应序列的上行接入信号。基站在组2对应的频域位置检测到对应序列的上行接入信号,与基站设定检测门限对比确定此接入信号符合门限th0,基站在最接近的上行接入响应资源位置发送上行接入响应。
终端在组2对应的资源上检测上行接入响应,终端检测到基站反馈组2的上行接入响应并根据上行接入响应对应的检测门限为th0,终端不能判断是否满足上行传输。终端继续后续上行接入信号的发送,待终端接收到所有的上行接入响应对应的门限均为th0时,终端从中挑选一个上行接入响应对应的上行发射波束进行后续的接入流程或发送数据。
子实施例2:
假设基站配置了16个上行接入信号组用于不同终端进行上行接入。每个上行接入信号组至少包含一个上行接入信号,基站和终端预定义了16个上行接入信号序列频域资源集分别对应16个上行接入信号组,如表10a所示。
表10a
上行接入信号组 发送上行接入信号的上行接入信号序列频域资源集
0 上行接入信号序列频域资源集集合0
1 上行接入信号序列频域资源集集合1
15 上行接入信号序列频域资源集集合15
基站设置4个检测门限记为th0~th3。
终端根据信道测量状况确定用尽量多的波束进行上行接入和波束确认。
假设终端具备多波束同时发射的能力,具体为:终端的4个上行发射波束分为两组记为txG1和txG2,每组包含两个发射波束,组间波束时分发送,组内波束并行发送,假设终端先发送txG1后发送txG2。txG1选择上行接入信号组3以波束赋形的形式发送上行接入信号,txG2选择上行接入信号组2以波束赋形的形式发送上行接入信号。
基站在这些上行接入信号组对应的频域位置检测对应序列的上行接入信号。基站在组3和组2的频域位置检测到对应序列的上行接入信号,与基站设定检测门限对比确定组3的两个接入信号分别符合门限th0和th2,组2的两个接入信号分别符合门限th1和th3,基站接收到满足门限th0和th2的上行接入信号没有立刻发送上行接入响应当基站检测到满足门限th3的上行接入信号后基站在最近上行接入响应位置发送上行接入响应。
终端发送了上行接入信号后在组3对应的接入响应资源位置上没有检测到上行接入响应终端继续组2的上行接入信号发射,组2的上行接入响应对应的检测门限为th3,终端根据对应门限th3确定满足用于上行传输上行发射波束。
子实施例3:
假设基站将上行接入配置了4等级,每个等级包含4个上行接入信号组一共16个上行接入信号组,这些上行接入信号组用于终端进行上行接入。每个上行接入信号组至少包含一个上行接入信号,基站通知终端4个等级共16个上行接入信号组对应的上行接入信号的序列频域资源集,如表10b所示。
表10b
基站设置4个检测门限记为th0~th3。
终端根据信道测量状况确定用尽量多的波束进行上行接入和波束确认。
假设终端具备多波束同时发射的能力,具体为:终端的4个上行发射波束记为beamTx0~beamTx3,其中beamTx0和beamTx1属于txG1,beamTx2和beamTx3数据txG2每组包含两个发射波束。终端挑选上行接入信号组4和组5进行上行接入信号的发送,其中组间波束并行发送,组内波束分时发送。例如在t时刻发送txG1的beamTx0和txG2的beamTx2,在t+Δ时刻发送txG1的beamTx1和txG2的beamTx3。
基站在上行接入信号组对应的频域位置检测对应序列的上行接入信号。基站在组4和组5的频域位置检测到对应序列的上行接入信号,与基站设定检测门限对比确定组4的两个接入信号分别符合门限th0和th2,组5的两个接入信号分别符合门限th1和th3,基站接收到满足门限th0和th2的上行接入信号没有立刻发送上行接入响应当基站检测到满足门限th3的上行接入信号后基站在最近上行接入响应位置发送上行接入响应。
终端发送了上行接入信号后在组4和组5对应的接入响应资源位置上没有检测到上行接入响应终端继续组4和组5的上行接入信号发射,组5的上行接入响应对应的检测门限为th3,终端根据对应门限th3确定满足用于上行传输上行发射波束。
实施例6:
假设基站利用N个上行接入信号组用于不同终端的上行接入,基站和终端预定义了X个上行接入信号时域资源集合和Y个上行接入信号频域资源集组成X*Y=N个序列频域资源集集合分别对应N个上行接入信号组,其中X≥1,Y≥1。
或者,基站通过广播和/或高层信令通知终端N个时域频域资源集分别与N个上行接入信号组的对应关系。对应关系可由本基站通过广播和/或高层信令通知终端,或者由同一覆盖下的已经同终端建立连接的另一个基站通过高层信令通知终端。
如果,终端通过广播和/或高层信令获得N个时域频域资源集与N个上行接入信号组的对应关系,那么终端需要首先接收广播和/或高层信令,获得对应关系。基站和终端通过上行接入信号时域频域集合来识别不同上行接入信号组。终端利用对应N个时域频域资源集的上行接入信号以波束赋形的方式发送上行接入信号覆盖终端的上行发射波束。其中每个上行接入信号时域频域资源集合中包括至少一个时域资源集和一个频域资源集。如图19所示,图1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利用时域、频域资源和上行接入序列发送次序联合限定上行接入的原理示意图,这里不限制基站配置给终端的上行接入信号序列,基站和终端通过上行接入信号的时域和频域资源集来识别不同上行发射波束。
例如:上行接入信号时域和频域联合位置0中包括:上行接入信号发送时域资源集0和上行接入信号发送频域资源集0。
上行接入信号序列频域资源集1中包括:上行接入信号发送时域资源集1和上行接入信号发送频域资源集1。
或者
上行接入信号序列频域资源集0中包括:上行接入信号发送时域资源集0和上行接入信号发送频域资源集0。
上行接入信号序列频域资源集1中包括:上行接入信号发送时域资源集0和上行接入信号发送频域资源集1。
或者
上行接入信号序列频域资源集0中包括:上行接入信号发送时域资源集0和上行接入信号发送频域资源集0。
上行接入信号序列频域资源集1中包括:上行接入信号发送时域资源集1和上行接入信号发送频域资源集0,等。
子实施例1:
假设基站配置了8个上行接入信号组用于不同终端进行上行接入。每个上行接入信号组至少包含一个上行接入信号,基站和终端预定义了8个上行接入信号序列频域资源集与8个上行接入信号组的对应关系,如表11所示。
表11
基站设置1个检测门限,记为th0。
终端根据信道测量状况和终端的波束能力确定利用4个上行发射波束可以进行上行接入和上行发射波束初步确认,终端选择接入信号个数为4的组0以波束赋形的方式在约定的时频资源上发送上行接入信号。
基站在接入信号组对应的时频位置检测上行接入信号。基站在组0对应的频域位置检测到对应序列的上行接入信号,与基站设定检测门限对比确定此接入信号符合门限th0,基站在最接近的上行接入响应资源位置发送上行接入响应,后续收到上行接入且满足门限th0仅在组0对应的最后一个响应资源位置发送一次上行接入响应。
终端在组0的上行接入响应对应的资源上检测上行接入响应,终端检测到基站反馈组0的上行接入响应对应的检测门限为th0,终端不能判断是否满足上行传输。终端继续后续上行接入信号的发送,待终端接收到所有的上行接入响应对应的门限均为th0时,终端从中挑选一个上行接入响应对应的上行发射波束进行后续的接入流程或发送数据。
实施例7:
假设基站利用N个上行接入信号组用于不同终端的上行接入,基站和终端预定义了X个上行接入信号时域资源集合、Y个上行接入信号频域资源集和Z个上行接入序列资源集组成X*Y*Z=N个序列频域资源集集合分别对应N个上行接入信号组,其中X≥1,Y≥1,Z≥1,一个上行接入信号组至少包括一个上行接入资源。
或者,基站通过广播和/或高层信令通知终端N个序列时域、频域、码域资源集与N个上行接入信号组的对应关系。对应关系可由本基站通过广播和/或高层信令通知终端,或者由同一覆盖下的已经同终端建立连接的另一个基站通过高层信令通知终端。
如果终端通过广播和/或高层信令获得N个时域、频域、码域资源集与N个上行接入信号组的对应关系,那么终端需要首先接收广播和/或高层信令,获得对应关系。基站和终端通过上行接入信号时域、频域、码域集合来识别不同上行接入信号组。终端利用对应N个时域、频域、码域资源集的上行接入信号以波束赋形的方式发送上行接入信号覆盖终端的上行发射波束。其中每个上行接入信号时域频域资源集合中包括至少一个时域资源集、一个频域资源集、一个码域资源集合如图19所示。这里不同的组可以通过时频码中的其中至少一维进行区分,据此基站和终端识别不同上行发射波束。
例如:上行接入信号时域、频域和码域联合位置集合0中包括:上行接入信号使用上行接入信号集合0中序列,上行接入信号发送时域位置0和上行接入信号发送频域位置0。
上行接入信号时域、频域和码域集合1中包括:上行接入信号使用上行接入信号集合1中序列,上行接入信号发送时域位置1和上行接入信号发送频域位置1。
或者
上行接入信号时域、频域和码域集合0中包括:上行接入信号使用上行接入信号集合0中序列,上行接入信号发送时域位置0和上行接入信号发送频域位置0。
上行接入信号时域、频域和码域集合1中包括:上行接入信号使用上行接入信号集合0中序列,上行接入信号发送时域位置0和上行接入信号发送频域位置1。
或者
上行接入信号时域、频域和码域集合0中包括:上行接入信号使用上行接入信号集合0中序列,上行接入信号发送时域位置0和上行接入信号发送频域位置0。
上行接入信号时域、频域和码域集合1中包括:上行接入信号使用上行接入信号集合0中序列,上行接入信号发送时域位置1和上行接入信号发送频域位置0。
或者
上行接入信号时域、频域和码域集合0中包括:上行接入信号使用上行接入信号集合0中序列,上行接入信号发送时域位置0和上行接入信号发送频域位置0。
上行接入信号时域、频域和码域集合1中包括:上行接入信号使用上行接入信号集合0中序列,上行接入信号发送时域位置1和上行接入信号发送频域位置1。
或者
上行接入信号时域、频域和码域集合0中包括:上行接入信号使用上行接入信号集合0中序列,上行接入信号发送时域位置0和上行接入信号发送频域位置0。
上行接入信号时域、频域和码域集合1中包括:上行接入信号使用上行接入信号集合1中序列,上行接入信号发送时域位置0和上行接入信号发送频域位置0。
或者
上行接入信号时域、频域和码域集合0中包括:上行接入信号使用上行接入信号集合0中序列,上行接入信号发送时域位置0和上行接入信号发送频域位置0。
上行接入信号时域、频域和码域集合1中包括:上行接入信号使用上行接入信号集合1中序列,上行接入信号发送时域位置0和上行接入信号发送频域位置1。
或者
上行接入信号时域、频域和码域集合0中包括:上行接入信号使用上行接入信号集合0中序列,上行接入信号发送时域位置0和上行接入信号发送频域位置0。
上行接入信号时域、频域和码域集合1中包括:上行接入信号使用上行接入信号集合1中序列,上行接入信号发送时域位置1和上行接入信号发送频域位置0。
或者
上行接入信号时域、频域和码域集合0中包括:上行接入信号使用上行接入信号集合0中序列,上行接入信号发送时域位置0和上行接入信号发送频域位置0。
上行接入信号时域、频域和码域集合1中包括:上行接入信号使用上行接入信号集合1中序列,上行接入信号发送时域位置1和上行接入信号发送频域位置1,等。
子实施例1:
假设基站配置了8个上行接入信号组用于不同终端进行上行接入。每个上行接入信号组至少包含一个上行接入信号,基站和终端预定义了8个上行接入信号序列频域资源集与8个上行接入信号组的对应关系,如表12所示。
表12
基站可以设置4个检测门限分别记为th0~th3。
终端根据所测信道质量状况和自身的波束能力确定使用4个上行发射波束进行上行接入和上行发射波束的初步确认,终端选择接入信号个数为4的组0以波束赋形的方式在约定的时频资源上发送组0对应序列的上行接入信号。
基站在接入信号组对应的时频位置检测上行接入信号。基站在组0对应的频域位置检测到对应序列的上行接入信号,与基站设定检测门限对比确定此接入信号符合门限th0,基站在最接近的上行接入响应资源位置发送上行接入响应,后续收到上行接入且满足门限th0仅在组0对应的最后一个响应资源位置发送一次上行接入响应。上行接入信号所满足门限的信息隐含于上行接入响应的数据比特中,根据不同扰码解调可以确定上行接入满足的门限。
终端在组0的上行接入响应对应的资源上检测上行接入响应,终端尝试不同的解调扰码检测到基站反馈组0的上行接入响应对应的检测门限为th0,终端不能判断是否满足上行传输。终端继续后续上行接入信号的发送,待终端接收到所有的上行接入响应对应的门限均为th0时,终端从中挑选一个上行接入响应对应的上行发射波束进行后续的接入流程或发送数据。
图2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通信节点仅定义一个检查门限的接入过程原来示意图,图2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通信节点定义多个检查门限的接入过程原来示意图。在上述各具体实施例中,对于第一节点定义的不同数量的检查门限值的示意图可参考图20、21。
以上各个实施例的方案之间可以以某种组合方式产生一些组合方案,可以利用上行接入信号的时域、频域资源集以及采用的序列来识别接收波束的信息,上行接入信号后面的信息比特或者隐含比特指示上行接入的质量指示。采用本发明中各个方案的组合方案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中的上行接入信号可以为LTE系统中的随机接入信号,序列为随机接入信号Preamble序列或者新设计的上行接入信号或者上行接入序列,只要可以起到上行接入功能和/或上行同步功能的信号和序列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中终端检测最优序列的方式有很多,均为检测的实现方式,例如采用序列相关的方式,选择相关值最高的序列索引进行反馈。不同的准则可能选择出的序列索引不同,对于本发明的发明并不存在限制关系。无论采用何种检测方式,只要求得最优一个或者几个最优值,并且可以对应出索引值,均在本发明的保护思想范围之内。
结合以上描述可见,本发明实现下行波束索引处理的操作如下:
基站通过预定的方式,例如广播和/或高层信令通知在发送上行接入信号时采用以下至少一种波束指示方式及相关的配置信息以覆盖上行接收波束组:
采用上行接入信号的时域资源集来指示上行接入信号组;
采用上行接入信号的频域资源集来指示上行接入信号组;
采用上行接入信号序列来指示上行接入信号组;
上行接入信号应答消息携带指示比特信息来指示上行接入信号质量;
上行接入信号应答消息携带的指示比特可以是显式或隐式方式存在与应答消息中;
上行接收波束组为利用波束赋形的方式接收上行接入信号上行接收波束组。
综上可见,无论是方法、装置还是系统,本发明中,终端通过预定义、接收广播、接收高层信令的方式中的至少之一,基于时域资源集、频域资源集、上行接入信号序列中至少之一的不同来覆盖上行接收波束组。基站选取确定上行接入信号所在时域资源集、频域资源集、使用的序列中的至少之一来获得终端发送的上行接入信号,并在成功接收上行接入信号后发送上行接入应答消息。上行接入应答消息中可以携带上行接入信号质量指示比特,上行接入质量。通过这种方式,终端可以获得满足上行传输的上行发射波束或最优上行发射波束,基站可以选择满足上行接收的波束或最优上行接收波束从而保证了后续信息的可靠传输。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0)

1.一种消息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上行接入信号划分为第一预定数量的上行接入信号组,其中,所述上行接入信号组对应于预定的上行接入响应资源;
接收第二通信节点根据划分结果选择一个或多个上行接入信号组以上行接入波束形式发送的上行接入信号;
确定所述上行接入信号所属的上行接入信号组,其中,所述上行接入信号组中包括的一个或多个上行接入信号满足以下限定条件至少之一发送:限定的序列发送次序、限定的发送时机、限定的发送频域位置;
在与确定的所述上行接入信号组对应的上行接入响应资源上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上行接入响应消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上行接入信号划分为第一预定数量的上行接入信号组包括:
通过由第一通信节点通知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方式划分所述上行接入信号所属的所述上行接入信号组;和/或,
通过由第一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二通信节点进行约定的方式划分所述上行接入信号所属的所述上行接入信号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通知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包括以下方式至少之一:
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广播信道通知所述第二通信节点;
由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连接的其它第一通信节点通过广播信道的方式通知所述第二通信节点;
由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连接的其它第一通信节点通过高层信令的方式通知所述第二通信节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上行接入信号所属的上行接入信号组包括:
判断所述上行接入信号的发送时机、所述上行接入信号的发送次序、所述上行接入信号发送频域位置与预定的上行接入信号组的发送时机、预定的上行接入信号组的发送次序、预定的上行接入信号组的发送频域位置是否存在预定的对应关系;
在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上行接入信号属于所述预定的上行接入信号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所述上行接入响应消息包括:
设置预定数量的检测门限值,其中,所述检测门限值用于表示所述上行接入信号的质量;
对接收的由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上行接入信号进行检测;
根据检测结果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包含与所述检测结果相对应的检测门限值的响应消息;或者,在设置的所述检测门限值的数量为1时,根据检测结果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不包含所述检测门限值的响应消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上行接入信号划分为第一预订数量的上行接入信号组包括:
将所述上行接入信号组划分为第二预定数量的等级;
根据划分的所述等级将所述上行接入信号划分为第一预定数量的上行接入信号组,其中,在不同等级下的上行接入信号组中划分不同数量的上行接入信号,在同一等级下的上行接入信号组中划分相同数量或相差小于预定阈值数量的上行接入信号。
7.一种消息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将上行接入信号划分为第一预定数量的上行接入信号组的分组结果,其中,所述上行接入信号组对应于特定的上行接入响应资源;
根据所述分组结果选择一个或多个上行接入信号组以上行接入波束形式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上行接入信号,其中,选择的所述上行接入信号组中包括的一个或多个上行接入信号满足以下限定条件至少之一发送:限定的序列发送次序、限定的发送时机、限定的发送频域位置;
在与选择的所述上行接入信号组对应的上行接入响应资源上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根据所述上行接入信号反馈的上行接入响应消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将上行接入信号划分为第一预定数量的上行接入信号组的分组结果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由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对所述上行接入信号进行划分后得到的所述分组结果;和/或,
通过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进行约定的方式确定所述分组结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方式至少之一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由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对所述上行接入信号进行划分后得到的所述分组结果:
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广播信道接收所述分组结果;
通过与第二通信节点连接的其它第一通信节点的广播信道接收所述分组结果;
通过与第二通信节点连接的其它第一通信节点的高层信令接收所述分组结果。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分组结果选择一个或多个上行接入信号组以上行接入波束形式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上行接入信号包括以下方式至少之一:
按照所述上行接入信号的序列发送次序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所述上行接入信号;
按照所述上行接入信号的发送时机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所述上行接入信号;
按照所述上行接入信号的发送频域位置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所述上行接入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与选择的所述上行接入信号组对应的上行接入响应资源上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根据所述上行接入信号反馈的上行接入响应消息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上行接入响应消息判断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上行接入信号中是否存在满足上行传输要求的上行传输信号;
在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停止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上行接入信号。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分组结果选择一个或多个上行接入信号组以上行接入波束形式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上行接入信号包括:
根据测量的信道质量和波束能力选择至少一个上行接入信号组;
利用选择的所述上行接入信号组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上行接入信号。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测量的信道质量选择至少一个上行接入信号组包括:
当测量的所述信道质量高于第一设定阈值时,选择包含的上行接入信号少于第三预定数量的上行接入信号组;
当测量的所述信号质量低于第二设定阈值时,选择包含的上行接入信号多于第四预定数量的上行接入信号组。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上行接入信号组所包含的上行接入信号的数量大于或等于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上行接入信号的数量。
15.一种消息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划分模块,用于将上行接入信号划分为第一预定数量的上行接入信号组,其中,所述上行接入信号组对应于预定的上行接入响应资源;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二通信节点根据划分结果选择一个或多个上行接入信号组以上行接入波束形式发送的上行接入信号;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上行接入信号所属的上行接入信号组,其中,所述上行接入信号组中包括的一个或多个上行接入信号满足以下限定条件至少之一发送:限定的序列发送次序、限定的发送时机、限定的发送频域位置;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在与确定的所述上行接入信号组对应的上行接入响应资源上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上行接入响应消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划分模块包括:
通过由第一通信节点通知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方式划分所述上行接入信号所属的所述上行接入信号组;和/或,
通过由第一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二通信节点进行约定的方式划分所述上行接入信号所属的所述上行接入信号组。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划分模块,还包括通知单元,用于通过以下方式之一通知所述第二通信节点:
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广播信道通知所述第二通信节点;
由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连接的其它第一通信节点通过广播信道的方式通知所述第二通信节点;
由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连接的其它第一通信节点通过高层信令的方式通知所述第二通信节点。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上行接入信号的发送时机、所述上行接入信号的发送次序、所述上行接入信号发送频域位置与预定的上行接入信号组的发送时机、预定的上行接入信号组的发送次序、预定的上行接入信号组的发送频域位置是否存在预定的对应关系;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上行接入信号属于所述预定的上行接入信号组。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包括:
设置单元,用于设置预定数量的检测门限值,其中,所述检测门限值用于表示所述上行接入信号的质量;
检测单元,用于对接收的由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上行接入信号进行检测;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检测结果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包含与所述检测结果相对应的检测门限值的响应消息;或者,在设置的所述检测门限值的数量为1时,根据检测结果向所述第二通信节点发送不包含所述检测门限值的响应消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划分模块包括:
第一划分单元,用于将所述上行接入信号组划分为第二预定数量的等级;
第二划分单元,用于根据划分的所述等级将所述上行接入信号划分为第一预定数量的上行接入信号组,其中,在不同等级下的上行接入信号组中划分不同数量的上行接入信号,在同一等级下的上行接入信号组中划分相同数量或相差小于预定阈值数量的上行接入信号。
21.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5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
22.一种消息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将上行接入信号划分为第一预定数量的上行接入信号组的分组结果,其中,所述上行接入信号组对应于特定的上行接入响应资源;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分组结果选择一个或多个上行接入信号组以上行接入波束形式向第一通信节点发送上行接入信号,其中,选择的所述上行接入信号组中包括的一个或多个上行接入信号满足以下限定条件至少之一发送:限定的序列发送次序、限定的发送时机、限定的发送频域位置;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在与选择的所述上行接入信号组对应的上行接入响应资源上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根据所述上行接入信号反馈的上行接入响应消息。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由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对所述上行接入信号进行划分后得到的所述分组结果;和/或,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通过与所述第一通信节点进行约定的方式确定所述分组结果。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用于通过以下方式之一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由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对所述上行接入信号进行划分后得到的所述分组结果:
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广播信道接收所述分组结果;
通过与第二通信节点连接的其它第一通信节点的广播信道接收所述分组结果;
通过与第二通信节点连接的其它第一通信节点的高层信令接收所述分组结果。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送模块,还用于通过以下方式至少之一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上行接入信号:
按照所述上行接入信号的序列发送次序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所述上行接入信号;
按照所述上行接入信号的发送时机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所述上行接入信号;
按照所述上行接入信号的发送频域位置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所述上行接入信号。
26.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上行接入响应消息判断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上行接入信号中是否存在满足上行传输要求的上行传输信号;
停止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停止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上行接入信号。
27.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送模块包括:
选择单元,用于根据测量的信道质量和波束能力选择至少一个上行接入信号组;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利用选择的所述上行接入信号组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上行接入信号。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单元包括:
第一选择子单元,用于当测量的所述信道质量高于第一设定阈值时,选择包含的上行接入信号少于第三预定数量的上行接入信号组;
第二选择子单元,用于当测量的所述信号质量低于第二设定阈值时,选择包含的上行接入信号多于第四预定数量的上行接入信号组。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上行接入信号组所包含的上行接入信号的数量大于或等于向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上行接入信号的数量。
30.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22至29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
CN201410583730.9A 2014-10-24 2014-10-24 消息发送接收方法、发送接收装置、基站及终端 Active CN1055306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83730.9A CN105530685B (zh) 2014-10-24 2014-10-24 消息发送接收方法、发送接收装置、基站及终端
EP15852759.8A EP3211956B1 (en) 2014-10-24 2015-07-30 Message transmitting/receiving method and transmitting/receiving apparatus
US15/521,479 US10440739B2 (en) 2014-10-24 2015-07-30 Message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methods and devices,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PCT/CN2015/085632 WO2016062147A1 (zh) 2014-10-24 2015-07-30 消息发送接收方法、发送接收装置、基站及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83730.9A CN105530685B (zh) 2014-10-24 2014-10-24 消息发送接收方法、发送接收装置、基站及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30685A true CN105530685A (zh) 2016-04-27
CN105530685B CN105530685B (zh) 2020-01-07

Family

ID=557602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83730.9A Active CN105530685B (zh) 2014-10-24 2014-10-24 消息发送接收方法、发送接收装置、基站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440739B2 (zh)
EP (1) EP3211956B1 (zh)
CN (1) CN105530685B (zh)
WO (1) WO2016062147A1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94014A1 (zh) * 2016-05-13 2017-11-16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随机接入方法、信息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WO2018010509A1 (zh) * 2016-07-15 2018-01-1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接入信号发送、接收方法及相关设备
WO2018027810A1 (zh) * 2016-08-11 2018-02-15 富士通株式会社 接入信号的时频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WO2018059566A1 (zh) * 2016-09-29 2018-04-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号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WO2018095068A1 (zh) * 2016-11-25 2018-05-3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同步接入信号组的传输方法、设备和系统
WO2018112757A1 (zh) * 2016-12-20 2018-06-2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用于传输数据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WO2018137466A1 (zh) * 2017-01-26 2018-08-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指示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631891A (zh) * 2017-03-24 2018-10-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节点间链路的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10612693A (zh) * 2017-05-08 2019-12-2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417550B1 (en) 2016-02-15 2020-06-0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daptive beam selec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904784B2 (en) * 2016-06-15 2021-01-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Beam reporting and scheduling in multicarrier beamformed communications
CN112788767B (zh) * 2016-12-19 2023-06-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动态调整波束集合的传输方法、基站及终端
CN108633056B (zh) * 2017-03-24 2023-11-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9548043B (zh) 2017-09-22 2020-12-11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小区信号质量确定、小区选择或重选方法、设备及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29730A1 (ja) * 2003-09-17 2005-03-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キャリアセンス多重アクセス方法、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無線端末装置
CN101772182A (zh) * 2009-01-05 2010-07-0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的方法及设备
WO2011017281A1 (en) * 2009-08-06 2011-02-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selection of random access channel configurations
WO2013185733A2 (zh) * 2012-12-28 2013-12-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天线发送方法及终端及基站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32317A1 (en) * 2007-03-21 2008-09-25 Yu-Chih J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WO2009023570A2 (en) * 2007-08-10 2009-02-19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te rach channel resource selection and partitioning
WO2009134001A1 (en) * 2008-04-28 2009-11-05 Lg Electronics Inc. Random access channel preamble selection
CN101640922A (zh) * 2009-01-24 2010-02-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过程中下行分量载波的标识方法及一种基站
KR20110108536A (ko) 2010-03-29 2011-10-06 주식회사 팬택 다수의 요소 반송파를 운영하는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랜덤 액세스 프리엠블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와, 그를 이용한 ta 전송방법 및 장치
EP2564653B1 (en) * 2010-04-27 2018-10-17 Ajou University Industry-Academic Cooperation Foundation Random access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120136867A (ko) * 2011-06-10 2012-12-20 주식회사 팬택 다중 요소 반송파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동기의 수행장치 및 방법
US20140112254A1 (en) * 2011-06-17 2014-04-2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nodes for random acces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29730A1 (ja) * 2003-09-17 2005-03-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キャリアセンス多重アクセス方法、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無線端末装置
CN101772182A (zh) * 2009-01-05 2010-07-0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的方法及设备
WO2011017281A1 (en) * 2009-08-06 2011-02-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selection of random access channel configurations
WO2013185733A2 (zh) * 2012-12-28 2013-12-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天线发送方法及终端及基站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94014A1 (zh) * 2016-05-13 2017-11-16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随机接入方法、信息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WO2018010509A1 (zh) * 2016-07-15 2018-01-1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接入信号发送、接收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7623935A (zh) * 2016-07-15 2018-01-2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接入信号发送、接收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7623935B (zh) * 2016-07-15 2020-02-0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接入信号发送、接收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9479235A (zh) * 2016-08-11 2019-03-15 富士通株式会社 接入信号的时频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WO2018027810A1 (zh) * 2016-08-11 2018-02-15 富士通株式会社 接入信号的时频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CN109479235B (zh) * 2016-08-11 2022-06-10 富士通株式会社 接入信号的时频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US11316631B2 (en) 2016-08-11 2022-04-26 Fujitsu Limited Time-frequency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cess signal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8059566A1 (zh) * 2016-09-29 2018-04-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号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7889170A (zh) * 2016-09-29 2018-04-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WO2018095068A1 (zh) * 2016-11-25 2018-05-3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同步接入信号组的传输方法、设备和系统
WO2018112757A1 (zh) * 2016-12-20 2018-06-2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用于传输数据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WO2018137466A1 (zh) * 2017-01-26 2018-08-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指示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631891A (zh) * 2017-03-24 2018-10-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节点间链路的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08631891B (zh) * 2017-03-24 2022-06-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节点间链路的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10612693A (zh) * 2017-05-08 2019-12-2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US11564217B2 (en) 2017-05-08 2023-01-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11956B1 (en) 2020-11-18
EP3211956A1 (en) 2017-08-30
US10440739B2 (en) 2019-10-08
EP3211956A4 (en) 2017-11-15
CN105530685B (zh) 2020-01-07
US20170339718A1 (en) 2017-11-23
WO2016062147A1 (zh) 2016-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30685A (zh) 消息发送接收方法、发送接收装置、基站及终端
CN105490719B (zh) 一种上行同步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4734761A (zh) 一种上下行波束混合指示的方法、基站、终端和系统
CN105812035B (zh) 一种分级波束接入方法及装置
EP2582194B1 (en) Wireless access method, equipment and system
CN104734760A (zh) 一种实现下行波束索引处理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5577291B (zh) 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空闲信道检测方法和系统
US2014009878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N111867034B (zh) 一种定位探测参考信号的配置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4734763A (zh) 一种指示和接收上行波束索引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5744591A (zh) 网络接入的处理、网络接入方法及装置
CN104735685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4734758A (zh) 一种同步波束成形信号的发送、接收方法、基站和终端
EP2824976B1 (en) Uplink signal sending and receiving method and devic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555277B2 (en) Signal transmissio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CN102308620A (zh) 一种协作多点传输方法、设备以及系统
CN102170328B (zh) 一种支持双制式的CoMP终端及反馈方法
CN101521902A (zh) 下行信道测量信息上报方法、终端设备和基站设备
CN105519157B (zh) 小区间干扰抑制的方法及装置
CN104144507A (zh) 一种确定d2d对的通信资源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4501628A (zh) 信息上报方法、信息接收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CN105532069A (zh)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接入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0493881B (zh) 一种ue、基站中的用于多天线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7042135A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5191183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确定信道质量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