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28083A - 一种混合现实识别关联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混合现实识别关联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28083A
CN105528083A CN201610022535.8A CN201610022535A CN105528083A CN 105528083 A CN105528083 A CN 105528083A CN 201610022535 A CN201610022535 A CN 201610022535A CN 105528083 A CN105528083 A CN 1055280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dentity
attitude
identification
blocked
dummy obje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2253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28083B (zh
Inventor
陈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nan Chaodiyua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Chuanghua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Chuanghua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Chuanghua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02253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28083B/zh
Publication of CN1055280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280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280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280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8/00Pattern recogn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00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20Image preprocessing
    • G06V10/28Quantising the image, e.g. histogram thresholding for discrimination between background and foreground pattern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混合现实识别关联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检测到识别盘,将识别盘所在位置确定为识别背景范围;检测到具有唯一识别标识的识别体进入识别背景范围,在显示实景画面的同时,在识别体的位置显示与识别标识关联的虚拟物体;当识别体被遮挡且遮挡部分超过预设遮挡阈值,则将被遮挡且遮挡部分超过预设遮挡阈值的识别体的识别标识作为被遮挡识别标识,启动关于遮挡识别标识的遮挡计时,在遮挡计时内,保留与遮挡识别标识关联的虚拟物体,如果超过所遮挡计时仍未检测到所被遮挡识别标识对应的识别体,则取消显示所虚拟物体,否则保留所虚拟物体。本发明避免了误操作导致识别体被遮挡情况下出现虚拟物体显示不稳定甚至消失的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混合现实识别关联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合现实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混合现实识别关联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混合现实技术,例如Mixedreality(MR)或者AugmentedReality(AR)等,是虚拟现实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该技术通过在虚拟环境中引入现实场景信息,在虚拟世界、现实世界和用户之间搭起一个交互反馈的信息回路,以增强用户体验的真实感。
在混合现实技术中,需要通过一个识别体,例如一个特定图案或者一个特定的实体进行标识,检测装置检测到该识别体,则能在该识别体中形成虚拟画面。
然而,现有的混合现实技术,识别体仅仅是作为一个标识使用,在检测装置检测到识别体生成虚拟画面后,则是用户通过按键等方式对虚拟画面进行操作实现互动,这种操作方式缺少互动性,用户的沉浸感不强。
如果识别体需要进行互动,则无可避免的会出现识别体被遮挡的情况,现有技术在出现识别体被遮挡的情况下会导致识别体识别不稳定甚至中断,从而导致无法在混合现实技术环境下进行识别体交互。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在出现识别体被遮挡的情况下会导致识别体识别不稳定甚至中断,从而导致无法在混合现实技术环境下进行识别体交互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混合现实识别关联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混合现实识别关联方法,包括:
识别盘检测步骤,包括:检测到识别盘,将所述识别盘所在位置确定为识别背景范围;
识别体检测步骤,包括:检测到具有唯一识别标识的识别体进入所述识别背景范围,在显示实景画面的同时,在所述识别体的位置显示与所述识别标识关联的虚拟物体;
识别体遮挡检测步骤,包括:当所述识别体被遮挡且遮挡部分超过预设遮挡阈值,则将所述被遮挡且遮挡部分超过预设遮挡阈值的识别体的识别标识作为被遮挡识别标识,启动关于所述遮挡识别标识的遮挡计时,在所述遮挡计时内,保留与所述遮挡识别标识关联的虚拟物体,如果超过所述遮挡计时仍未检测到所述被遮挡识别标识对应的识别体,则取消显示所述虚拟物体,否则保留所述虚拟物体。
进一步的,还包括:识别体跟随步骤,包括:定期检测所述识别体的实体姿态,如果所述识别体的实体姿态发生变化,则将本期识别体的实体姿态与前一期识别体的实体姿态的差别作为实体姿态差别,获取与所述识别体的识别标识对应的实体姿态与虚拟姿态对应关系,根据所述对应关系计算在所述实体姿态差别下,虚拟物体的虚拟姿态差别,根据所述虚拟姿态差别调整与所述识别标识关联的虚拟物体。
再进一步的,所述识别盘上设有至少一个识别区域,所述方法还包括识别状态转换步骤;
所述识别状态转换步骤,包括:当所述识别体与所述识别区域接触重叠且接触重叠部分超过预设重叠阈值时,所述识别体根据预设脱离条件脱离识别状态,或者所述识别体根据预设重建条件重建识别状态,当所述识别体在所述脱离识别状态下,不对所述识别体执行所述识别体跟随步骤,当所述识别体在所述重建识别状态下,对所述识别体执行所述识别体跟随步骤。
再进一步的,还包括:遮挡重建步骤;
所述识别体遮挡步骤,还包括:将所述被遮挡标识对应的识别体作为被遮挡识别体,则记录所述被遮挡识别体被遮挡时的姿态作为遮挡前姿态,保持与所述被遮挡识别体的识别标识关联的虚拟物体的姿态,如果在遮挡计时内重新检测到所述被遮挡识别标识对应的识别体,则执行遮挡重建步骤;
遮挡重建步骤,包括:记录所述被遮挡识别体重新检测后的姿态为重新检测后姿态,将重新检测后姿态与遮挡前姿态的差别作为识别体姿态差别,获取与所述被遮挡识别标识对应的识别体姿态与虚拟物体姿态对应关系,根据所述对应关系计算在所述识别体姿态差别下,虚拟物体的虚拟姿态差别,根据所述虚拟姿态差别调整与所述被遮挡识别标识关联的虚拟物体。
更进一步的,还包括识别体组合步骤,包括:当检测到多个所述识别体组合放置且满足组合条件时,生成关于多个所述识别体的组合虚拟物体或者组合虚拟动画。
本发明提供一种混合现实识别关联装置,包括:
识别盘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到识别盘,将所述识别盘所在位置确定为识别背景范围;
识别体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到具有唯一识别标识的识别体进入所述识别背景范围,在显示实景画面的同时,在所述识别体的位置显示与所述识别标识关联的虚拟物体;
识别体遮挡检测模块,用于:当所述识别体被遮挡且遮挡部分超过预设遮挡阈值,则将所述被遮挡且遮挡部分超过预设遮挡阈值的识别体的识别标识作为被遮挡识别标识,启动关于所述遮挡识别标识的遮挡计时,在所述遮挡计时内,保留与所述遮挡识别标识关联的虚拟物体,如果超过所述遮挡计时仍未检测到所述被遮挡识别标识对应的识别体,则取消显示所述虚拟物体,否则保留所述虚拟物体。
进一步的,还包括:识别体跟随模块,用于:定期检测所述识别体的实体姿态,如果所述识别体的实体姿态发生变化,则将本期识别体的实体姿态与前一期识别体的实体姿态的差别作为实体姿态差别,获取与所述识别体的识别标识对应的实体姿态与虚拟姿态对应关系,根据所述对应关系计算在所述实体姿态差别下,虚拟物体的虚拟姿态差别,根据所述虚拟姿态差别调整与所述识别标识关联的虚拟物体。
再进一步的,所述识别盘上设有至少一个识别区域,所述装置还包括识别状态转换模块;
所述识别状态转换模块,用于:当所述识别体与所述识别区域接触重叠且接触重叠部分超过预设重叠阈值时,所述识别体根据预设脱离条件脱离识别状态,或者所述识别体根据预设重建条件重建识别状态,当所述识别体在所述脱离识别状态下,不对所述识别体执行所述识别体跟随模块,当所述识别体在所述重建识别状态下,对所述识别体执行所述识别体跟随模块。
再进一步的,还包括:遮挡重建模块;
所述识别体遮挡模块,还用于:将所述被遮挡标识对应的识别体作为被遮挡识别体,则记录所述被遮挡识别体被遮挡时的姿态作为遮挡前姿态,保持与所述被遮挡识别体的识别标识关联的虚拟物体的姿态,如果在遮挡计时内重新检测到所述被遮挡识别标识对应的识别体,则执行遮挡重建模块;
遮挡重建模块,用于:记录所述被遮挡识别体重新检测后的姿态为重新检测后姿态,将重新检测后姿态与遮挡前姿态的差别作为识别体姿态差别,获取与所述被遮挡识别标识对应的识别体姿态与虚拟物体姿态对应关系,根据所述对应关系计算在所述识别体姿态差别下,虚拟物体的虚拟姿态差别,根据所述虚拟姿态差别调整与所述被遮挡识别标识关联的虚拟物体。
更进一步的,还包括识别体组合模块,用于:当检测到多个所述识别体组合放置且满足组合条件时,生成关于多个所述识别体的组合虚拟物体或者组合虚拟动画。
由于本发明主要针对识别体交互的情况,在识别体交互的情况下,其无可避免的会出现识别体被遮挡的情况,本发明通过在识别体出现被遮挡情况进行计时维系虚拟物体,从而避免了误操作导致的识别体被遮挡情况下出现虚拟物体显示不稳定甚至消失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混合现实识别关联方法的工作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混合现实识别关联装置的结构模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一种混合现实识别关联方法的工作流程图,包括:
步骤S101,包括:检测到识别盘,将所述识别盘所在位置确定为识别背景范围;
步骤S102,包括:检测到具有唯一识别标识的识别体进入所述识别背景范围,在显示实景画面的同时,在所述识别体的位置显示与所述识别标识关联的虚拟物体;
步骤S103,包括:当所述识别体被遮挡且遮挡部分超过预设遮挡阈值,则将所述被遮挡且遮挡部分超过预设遮挡阈值的识别体的识别标识作为被遮挡识别标识,启动关于所述遮挡识别标识的遮挡计时,在所述遮挡计时内,保留与所述遮挡识别标识关联的虚拟物体,如果超过所述遮挡计时仍未检测到所述被遮挡识别标识对应的识别体,则取消显示所述虚拟物体,否则保留所述虚拟物体。
步骤S101生成一个具体的识别背景范围,然后在步骤S102中,检测识别体是否进入识别背景范围,从而无需对太多区域进行检测,减少检测强度,增加了识别成功率。而且对于识别体的可辨析识别质量参次不齐,在可辨析识别质量较低的情况下,现有技术的方案会使得呈现出来的虚拟景象发生偏移,抖动,闪烁等不稳定情况。本发明通过识别盘的高可辨析识别质量,为整个识别环境建立了一个稳定根基,从而提高了虚拟景象的稳定性,避免出现不稳定情况影响体验。
由于识别体在识别盘中会进行各种姿态变化,例如移动、旋转或者翻转等动作,因此,其无法避免会对识别体造成部分或全部遮挡,步骤S103增加识别体遮挡检测步骤,使得在预设的时间内的遮挡下,虚拟物体仍然能够得到一定时间的维系,避免误操作引起识别体被遮挡导致虚拟物体不稳定或者不显示的情况。
优选地,识别盘是一块由特殊工艺设计,有较多识别点,能支持混合现实技术稳定识别的识别载体。一般用较为坚挺硬质材质制作,包含但不限于厚纸板,木板,纺织物。
本发明通过检测装置实现前述效果,如图2所述为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检测装置包括眼镜21以及手机22,手机22放置在眼镜21内,用户将手机22放置于背后有空隙、能够把摄像头直接暴露在外部的眼镜21之中,组合为眼镜终端。
用户将眼镜终端佩戴于自己的头部,调整视线与识别盘形成30到90度夹角位置,并低头注视距离头部约20厘米~50厘米区间范围内的作为主识别体的识别盘。
识别盘是一块由特殊工艺设计,有较多识别点,能支持混合现实技术稳定识别的识别载体。一般用较为坚挺硬质材质制作,包含但不限于厚纸板,木板,纺织物。
从识别体为具有众多识别点的识别物,单体一般比识别盘小,用耐耗损材质制作,包括但不限于纸板、金属或塑料等。从识别体表现形式多样化,包含但不限于卡牌、拟人模型、设有电子屏的终端或纸质图片等。拟人模型可以为玩具或毛娃娃等,终端可以为手机或者电视等,在电子屏上可以显示电子图,纸质图片可以为海报等。
此时,用户可以通过眼镜终端注视识别盘,在眼镜终端中看到在现实的场景中,叠加浮现出虚拟的景象(包括但不限于场景、人物角色、特效、物件),并通过在识别盘中的指定识别区域放置具有识别点的识别体,不同的识别体所对应的虚拟角色/形象将一一呈现在眼前。
用户可以对识别体进行移动或遮挡、选定等一系列操作,而这些操作最终能被眼镜终端够识别并进行处理。
此时,眼镜终端根据用户的操作,令虚拟角色/形象做出不同的反应(包含且不限于移动、播放动作、播放特效、播放音效),让玩家仿佛能够在现实的场景之中感受到具体的虚拟角色/形象/虚拟场景以及它们做出的相应变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识别体跟随步骤,包括:定期检测所述识别体的实体姿态,如果所述识别体的实体姿态发生变化,则将本期识别体的实体姿态与前一期识别体的实体姿态的差别作为实体姿态差别,获取与所述识别体的识别标识对应的实体姿态与虚拟姿态对应关系,根据所述对应关系计算在所述实体姿态差别下,虚拟物体的虚拟姿态差别,根据所述虚拟姿态差别调整与所述识别标识关联的虚拟物体。
识别体跟随步骤对识别体进行跟踪,当识别体的姿态发生变化,则选择相应的识别体姿态与虚拟物体姿态对应关系,计算虚拟物体的虚拟姿态。识别体姿态与虚拟物体姿态对应关系可以是一个预先生成的表格,通过对多种不同的识别体进行预先测量,预先定义不同识别体的识别体姿态差别与虚拟物体的虚拟姿态差别的对应关系。然后,根据识别标识可以唯一确定识别体并找出相对应的识别体姿态与虚拟物体姿态对应关系,从而计算相应的虚拟物体的虚拟姿态,实现虚拟物体与识别体的姿态跟踪。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姿态变化包括所述识别体的移动、翻转或旋转。
通过识别体的姿态变化,从而根据操作对整个虚拟景象进行变化。其中的交互形式多样,包括但不限于:当识别体移动时,对应虚拟景象会执行运动状态来跟随识别体,运动状态包括但不限于虚拟物体移动、整体平滑移动、变形转移、闪烁移动等。当识别体与识别盘上的功能识别区域重叠时,还可以触发该区域的相应功能,如更换角色、场景变形等。
通过混合现实技术,在显示实景画面的同时,虚拟物体对识别体的姿态跟踪,使得用户能够通过识别体控制相应的虚拟物体,从而使得用户产生在实景画面中将虚拟物体移动、翻转或者旋转的动作体验,使虚拟景象跟随识别体产生交互表现,增加互动性以及沉浸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识别盘上设有至少一个识别区域,所述方法还包括识别状态转换步骤;
所述识别状态转换步骤,包括:当所述识别体与所述识别区域接触重叠且接触重叠部分超过预设重叠阈值时,所述识别体根据预设脱离条件脱离识别状态,或者所述识别体根据预设重建条件重建识别状态,当所述识别体在所述脱离识别状态下,不对所述识别体执行所述步骤S103,当所述识别体在所述重建识别状态下,对所述识别体执行所述步骤S103。
本实施例进一步在识别盘上增加识别区域,当用户将识别体移动至识别区域后,可以控制识别体与虚拟物体进行脱离或者重建。其中脱离条件可以为:第一次进入识别区域。重建条件可以为:第二次进入识别区域,或者从第一识别区域进入第二识别区域。具体的脱离条件和重建条件可以根据需要设定。当识别体脱离识别状态时,由于不执行步骤S103,因此虚拟物体不跟随识别体发生姿态变化,即虚拟物体保持在原有位置。而当识别体重建识别状态,则执行步骤S103,虚拟物体重新跟随识别体发生姿态变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遮挡重建步骤;
所述步骤S103,还包括:将所述被遮挡标识对应的识别体作为被遮挡识别体,则记录所述被遮挡识别体被遮挡时的姿态作为遮挡前姿态,保持与所述被遮挡识别体的识别标识关联的虚拟物体的姿态,如果在遮挡计时内重新检测到所述被遮挡识别标识对应的识别体,则执行遮挡重建步骤;
遮挡重建步骤,包括:记录所述被遮挡识别体重新检测后的姿态为重新检测后姿态,将重新检测后姿态与遮挡前姿态的差别作为识别体姿态差别,获取与所述被遮挡识别标识对应的识别体姿态与虚拟物体姿态对应关系,根据所述对应关系计算在所述识别体姿态差别下,虚拟物体的虚拟姿态差别,根据所述虚拟姿态差别调整与所述被遮挡识别标识关联的虚拟物体。
由于识别体在识别盘中会进行各种姿态变化,例如移动、旋转或者翻转等动作,因此,其无法避免会对识别体造成部分或全部遮挡,本实施例增加识别体遮挡检测步骤、遮挡重建步骤和识别中断步骤,使得在预设的时间内的遮挡下,虚拟物体仍然能够得到一定时间的维系,避免误操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识别体组合步骤,包括:当检测到多个所述识别体组合放置且满足组合条件时,生成关于多个所述识别体的组合虚拟物体或者组合虚拟动画。
本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提供了一种识别体的组合交互方式,使得用户能够将多个识别体进行组合,实现更多的虚拟体现,增强互动性及沉浸感。
组合条件包括但不限于:多个识别体并排放置、多个识别体依次叠放、或者两个识别体头对头摆放等。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一种混合现实识别关联装置的结构模块图,包括:
识别盘检测模块301,用于:检测到识别盘,将所述识别盘所在位置确定为识别背景范围;
识别体检测模块302,用于:检测到具有唯一识别标识的识别体进入所述识别背景范围,在显示实景画面的同时,在所述识别体的位置显示与所述识别标识关联的虚拟物体;
识别体遮挡检测模块303,用于:当所述识别体被遮挡且遮挡部分超过预设遮挡阈值,则将所述被遮挡且遮挡部分超过预设遮挡阈值的识别体的识别标识作为被遮挡识别标识,启动关于所述遮挡识别标识的遮挡计时,在所述遮挡计时内,保留与所述遮挡识别标识关联的虚拟物体,如果超过所述遮挡计时仍未检测到所述被遮挡识别标识对应的识别体,则取消显示所述虚拟物体,否则保留所述虚拟物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识别体跟随模块,用于:定期检测所述识别体的实体姿态,如果所述识别体的实体姿态发生变化,则将本期识别体的实体姿态与前一期识别体的实体姿态的差别作为实体姿态差别,获取与所述识别体的识别标识对应的实体姿态与虚拟姿态对应关系,根据所述对应关系计算在所述实体姿态差别下,虚拟物体的虚拟姿态差别,根据所述虚拟姿态差别调整与所述识别标识关联的虚拟物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识别盘上设有至少一个识别区域,所述装置还包括识别状态转换模块;
所述识别状态转换模块,用于:当所述识别体与所述识别区域接触重叠且接触重叠部分超过预设重叠阈值时,所述识别体根据预设脱离条件脱离识别状态,或者所述识别体根据预设重建条件重建识别状态,当所述识别体在所述脱离识别状态下,不对所述识别体执行所述识别体跟随模块,当所述识别体在所述重建识别状态下,对所述识别体执行所述识别体跟随模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遮挡重建模块;
所述识别体遮挡模块,还用于:将所述被遮挡标识对应的识别体作为被遮挡识别体,则记录所述被遮挡识别体被遮挡时的姿态作为遮挡前姿态,保持与所述被遮挡识别体的识别标识关联的虚拟物体的姿态,如果在遮挡计时内重新检测到所述被遮挡识别标识对应的识别体,则执行遮挡重建模块;
遮挡重建模块,用于:记录所述被遮挡识别体重新检测后的姿态为重新检测后姿态,将重新检测后姿态与遮挡前姿态的差别作为识别体姿态差别,获取与所述被遮挡识别标识对应的识别体姿态与虚拟物体姿态对应关系,根据所述对应关系计算在所述识别体姿态差别下,虚拟物体的虚拟姿态差别,根据所述虚拟姿态差别调整与所述被遮挡识别标识关联的虚拟物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识别体组合模块,用于:当检测到多个所述识别体组合放置且满足组合条件时,生成关于多个所述识别体的组合虚拟物体或者组合虚拟动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姿态变化包括所述识别体的移动、翻转或旋转。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混合现实识别关联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识别盘检测步骤,包括:检测到识别盘,将所述识别盘所在位置确定为识别背景范围;
识别体检测步骤,包括:检测到具有唯一识别标识的识别体进入所述识别背景范围,在显示实景画面的同时,在所述识别体的位置显示与所述识别标识关联的虚拟物体;
识别体遮挡检测步骤,包括:当所述识别体被遮挡且遮挡部分超过预设遮挡阈值,则将所述被遮挡且遮挡部分超过预设遮挡阈值的识别体的识别标识作为被遮挡识别标识,启动关于所述遮挡识别标识的遮挡计时,在所述遮挡计时内,保留与所述遮挡识别标识关联的虚拟物体,如果超过所述遮挡计时仍未检测到所述被遮挡识别标识对应的识别体,则取消显示所述虚拟物体,否则保留所述虚拟物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现实识别关联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识别体跟随步骤,包括:定期检测所述识别体的实体姿态,如果所述识别体的实体姿态发生变化,则将本期识别体的实体姿态与前一期识别体的实体姿态的差别作为实体姿态差别,获取与所述识别体的识别标识对应的实体姿态与虚拟姿态对应关系,根据所述对应关系计算在所述实体姿态差别下,虚拟物体的虚拟姿态差别,根据所述虚拟姿态差别调整与所述识别标识关联的虚拟物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现实识别关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盘上设有至少一个识别区域,所述方法还包括识别状态转换步骤;
所述识别状态转换步骤,包括:当所述识别体与所述识别区域接触重叠且接触重叠部分超过预设重叠阈值时,所述识别体根据预设脱离条件脱离识别状态,或者所述识别体根据预设重建条件重建识别状态,当所述识别体在所述脱离识别状态下,不对所述识别体执行所述识别体跟随步骤,当所述识别体在所述重建识别状态下,对所述识别体执行所述识别体跟随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现实识别关联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遮挡重建步骤;
所述识别体遮挡步骤,还包括:将所述被遮挡标识对应的识别体作为被遮挡识别体,则记录所述被遮挡识别体被遮挡时的姿态作为遮挡前姿态,保持与所述被遮挡识别体的识别标识关联的虚拟物体的姿态,如果在遮挡计时内重新检测到所述被遮挡识别标识对应的识别体,则执行遮挡重建步骤;
遮挡重建步骤,包括:记录所述被遮挡识别体重新检测后的姿态为重新检测后姿态,将重新检测后姿态与遮挡前姿态的差别作为识别体姿态差别,获取与所述被遮挡识别标识对应的识别体姿态与虚拟物体姿态对应关系,根据所述对应关系计算在所述识别体姿态差别下,虚拟物体的虚拟姿态差别,根据所述虚拟姿态差别调整与所述被遮挡识别标识关联的虚拟物体。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混合现实识别关联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识别体组合步骤,包括:当检测到多个所述识别体组合放置且满足组合条件时,生成关于多个所述识别体的组合虚拟物体或者组合虚拟动画。
6.一种混合现实识别关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识别盘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到识别盘,将所述识别盘所在位置确定为识别背景范围;
识别体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到具有唯一识别标识的识别体进入所述识别背景范围,在显示实景画面的同时,在所述识别体的位置显示与所述识别标识关联的虚拟物体;
识别体遮挡检测步模块,用于:当所述识别体被遮挡且遮挡部分超过预设遮挡阈值,则将所述被遮挡且遮挡部分超过预设遮挡阈值的识别体的识别标识作为被遮挡识别标识,启动关于所述遮挡识别标识的遮挡计时,在所述遮挡计时内,保留与所述遮挡识别标识关联的虚拟物体,如果超过所述遮挡计时仍未检测到所述被遮挡识别标识对应的识别体,则取消显示所述虚拟物体,否则保留所述虚拟物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合现实识别关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识别体跟随模块,用于:定期检测所述识别体的实体姿态,如果所述识别体的实体姿态发生变化,则将本期识别体的实体姿态与前一期识别体的实体姿态的差别作为实体姿态差别,获取与所述识别体的识别标识对应的实体姿态与虚拟姿态对应关系,根据所述对应关系计算在所述实体姿态差别下,虚拟物体的虚拟姿态差别,根据所述虚拟姿态差别调整与所述识别标识关联的虚拟物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混合现实识别关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盘上设有至少一个识别区域,所述装置还包括识别状态转换模块;
所述识别状态转换模块,用于:当所述识别体与所述识别区域接触重叠且接触重叠部分超过预设重叠阈值时,所述识别体根据预设脱离条件脱离识别状态,或者所述识别体根据预设重建条件重建识别状态,当所述识别体在所述脱离识别状态下,不对所述识别体执行所述识别体跟随模块,当所述识别体在所述重建识别状态下,对所述识别体执行所述识别体跟随模块。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混合现实识别关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遮挡重建模块;
所述识别体遮挡模块,还用于:将所述被遮挡标识对应的识别体作为被遮挡识别体,则记录所述被遮挡识别体被遮挡时的姿态作为遮挡前姿态,保持与所述被遮挡识别体的识别标识关联的虚拟物体的姿态,如果在遮挡计时内重新检测到所述被遮挡识别标识对应的识别体,则执行遮挡重建模块;
遮挡重建模块,用于:记录所述被遮挡识别体重新检测后的姿态为重新检测后姿态,将重新检测后姿态与遮挡前姿态的差别作为识别体姿态差别,获取与所述被遮挡识别标识对应的识别体姿态与虚拟物体姿态对应关系,根据所述对应关系计算在所述识别体姿态差别下,虚拟物体的虚拟姿态差别,根据所述虚拟姿态差别调整与所述被遮挡识别标识关联的虚拟物体。
10.根据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的混合现实识别关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识别体组合模块,用于:当检测到多个所述识别体组合放置且满足组合条件时,生成关于多个所述识别体的组合虚拟物体或者组合虚拟动画。
CN201610022535.8A 2016-01-12 2016-01-12 一种混合现实识别关联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55280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22535.8A CN105528083B (zh) 2016-01-12 2016-01-12 一种混合现实识别关联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22535.8A CN105528083B (zh) 2016-01-12 2016-01-12 一种混合现实识别关联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28083A true CN105528083A (zh) 2016-04-27
CN105528083B CN105528083B (zh) 2018-10-23

Family

ID=557703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22535.8A Active CN105528083B (zh) 2016-01-12 2016-01-12 一种混合现实识别关联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28083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08666A (zh) * 2016-08-31 2017-02-15 重庆玩艺互动科技有限公司 混合现实实境演示方法
CN107516087A (zh) * 2017-09-01 2017-12-26 华北科技学院 一种用于现实增强技术的物体识别方法
CN107590859A (zh) * 2017-09-01 2018-01-16 广州励丰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现实画面处理方法及服务设备
CN108038917A (zh) * 2017-12-27 2018-05-15 上海市地下空间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基于mr或ar技术的目标观察方法及巡检系统
CN111833455A (zh) * 2020-06-30 2020-10-27 北京市商汤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显示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51732A (zh) * 2009-03-24 2009-10-07 上海水晶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带有交互功能的增强现实的方法及其系统
JP5743416B2 (ja) * 2010-03-29 2015-07-01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KR20120065186A (ko) * 2010-12-10 2012-06-20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혼합현실 기반 자동차 디자인 검증 장치 및 방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08666A (zh) * 2016-08-31 2017-02-15 重庆玩艺互动科技有限公司 混合现实实境演示方法
CN106408666B (zh) * 2016-08-31 2019-06-21 重庆玩艺互动科技有限公司 混合现实实境演示方法
CN107516087A (zh) * 2017-09-01 2017-12-26 华北科技学院 一种用于现实增强技术的物体识别方法
CN107590859A (zh) * 2017-09-01 2018-01-16 广州励丰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现实画面处理方法及服务设备
CN108038917A (zh) * 2017-12-27 2018-05-15 上海市地下空间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基于mr或ar技术的目标观察方法及巡检系统
CN108038917B (zh) * 2017-12-27 2021-09-17 上海市地下空间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基于mr或ar技术的目标观察方法及巡检系统
CN111833455A (zh) * 2020-06-30 2020-10-27 北京市商汤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显示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833455B (zh) * 2020-06-30 2023-04-07 北京市商汤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显示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28083B (zh) 2018-10-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28083A (zh) 一种混合现实识别关联方法及装置
CN110337023B (zh) 动画显示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9529319B (zh) 界面控件的显示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3649874B (zh) 使用眼睛跟踪隐形镜片的接口
CN108304063B (zh)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6462233A (zh) 显示设备观看者视线吸引
US9064335B2 (en) System,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recording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rogram for superimposing information
CN108245888A (zh) 虚拟对象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CN112044069B (zh) 虚拟场景中的对象提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GB2519418A (en) Head-mountable apparatus and systems
CN108024079A (zh) 录屏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5528081B (zh) 一种混合现实显示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562189B (zh) 一种基于双目摄像头的空间定位方法及服务设备
US9916687B2 (en)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recording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rogra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CN108761795A (zh) 一种穿戴式设备
CN106507178A (zh) 视频播放方法及装置
CN112612439B (zh) 弹幕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272036A (zh) 用于连接的增强环境的系统和方法
JP2021002288A (ja) 画像処理装置、コンテンツ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CN109992175B (zh) 用于模拟盲人感受的物体显示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045511A (zh) 基于手势的操控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4270623A (zh) 一种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0841288B (zh) 提示标识的消除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0866963B (zh) 动态图像发布系统、动态图像发布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CN113041613A (zh) 对局回顾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513

Address after: 571900 room 1001, third floor, incubation building, Hainan Ecological Software Park, high tech industry demonstration zone, Laocheng Town, Chengmai County, Hai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ainan chaodiyuan Digit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507 unit 201-2, building 22, No. 310, Yuangang Road,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CHUANGHUAN DIGITAL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