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27643A - 移动终端的定位方法和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的定位方法和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27643A
CN105527643A CN201510970447.6A CN201510970447A CN105527643A CN 105527643 A CN105527643 A CN 105527643A CN 201510970447 A CN201510970447 A CN 201510970447A CN 105527643 A CN105527643 A CN 1055276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mobile terminal
location
satellite positioning
ch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7044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27643B (zh
Inventor
唐惠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Qiho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Qihoo Technology Co Ltd
Qizhi Software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Qihoo Technology Co Ltd, Qizhi Software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Qiho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97044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27643B/zh
Publication of CN1055276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276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276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276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9/00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velocity or attitude using signals transmitted by such systems
    • G01S19/38Determining a navigation solution using signals transmitted by a 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
    • G01S19/39Determining a navigation solution using signals transmitted by a 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 the 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 transmitting time-stamped messages, e.g. 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LONASS [Global Orbiting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or GALILEO
    • G01S19/42Determining position
    • G01S19/48Determining position by combining or switching between position solutions derived from the 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 and position solutions derived from a further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4/00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Position Fixing By Use Of Radio Wa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定位方法和移动终端,获取切换前后的位置变化以及基站信号强度变化,当所述位置变化高于第一距离时,表明从卫星定位切换到基站定位可能出现了较大的误差,此时判断所述位置变化与强度变化之间的关系是否符合设定条件,若是则证明移动终端可能进行了较大的移动导致位置变化从而产生相应的强度变化,因此可以选择信任基站定位,以基站定位进行定位;若否则证明移动终端可能并没有进行较大的移动,基站信号强度变化不大,但基站所定位的位置却变化过大,因此不能信任基站定位;由于卫星定位较为精确,因而以最后一次接收的卫星定位信息为基点进行定位。上述的定位方法和移动终端,可以有效提高定位精度和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的定位方法和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定位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终端的定位方法和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很多移动终端都具备定位功能,例如智能手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平板电脑等等,常用的定位技术包括:卫星定位、基站定位、WIFI定位和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加速度传感器定位等等定位方式。
卫星定位主要包括GPS定位(包括AGPS定位)、北斗定位、Glonass定位等等基于不同定位系统的定位方式,基站定位是依靠移动通信基站(例如GPRS基站)的基于基站信号强度的定位方式,WIFI则是根据路由器的硬件信息和预存的定位位置进行结合后、移动终端连接该路由器即确定位置的定位方式,加速度传感器定位则是通过对所感测的加速度信息进行积分运算而得到的路程和运动方向相结合得到的移动轨迹进行定位的定位方式。
通常卫星定位较为精准,但是通常处于室内则无法定位;基站定位定位迅速,但是必须要依靠基站定位精度不高;WIFI定位的定位精度比基站定位高,但是却必须要依靠WIFI并且能够联网;加速度传感器定位的定位不受太多因素影响,但是定位运算较为复杂。因此,通常采用多种定位方式结合定位的方式,例如室外采取卫星定位而室内采取基站定位。当卫星定位无法成功时,通常会切换到基站定位。然而,由于卫星定位和积攒定位都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在切换时两者的误差可能相互叠加造成更大的误差,从而导致在地图上可能出现位置瞬间飘移很大距离的现象。因此传统的定位方式存在定位精度差和用户体验差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至少能解决上述的技术缺陷之一,特别是定位精度差和用户体验差的技术缺陷的至少之一。
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定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进行卫星定位并接收卫星定位信息;当在第一预设时长或第一预设次数内都没收到卫星定位信息时,进行基站定位并接收基站定位信息;
获取最后一次接收卫星定位信息时的第一位置与首次接收基站定位信息时的第二位置之间的位置变化,并获取最近一次接收卫星定位信息时的第一基站信号强度与首次接收基站定位信息时的第二基站信号强度之间的强度变化;
当所述距离差值高于第一距离时,判断所述位置变化与强度变化之间的关系是否符合设定条件,若是则以基站定位进行定位,若否则以最后一次接收的卫星定位信息为基点进行定位。
本发明中,首次接收到基站定位信息与最后一次接收到卫星定位信息之间相隔为切换时长,所述第一距离与切换时长成映射关系。
本发明中,对所述切换时长内加速度传感器感测到的加速度进行运算得到第一路程信息,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一路程信息成映射关系。
本发明中,所述位置变化包括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距离差值,所述强度变化包括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信号强度差值。
本发明中,所述设定条件为:所述信号强度差值高于第一信号强度。
本发明中,所述位置变化还包括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方向。
本发明中,通过所述位置变化得到预测强度差值,所述设定条件为:所述预测强度差值与所述信号强度差值的差值低于设定阈值。
本发明中,通过所述预测强度差值和位置变化得到模拟位置,从而得到第二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第一位置到模拟位置的方向;所述设定条件为:且所述预测强度差值与所述强度变化的差值低于第一阈值时,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相似度高于设定相似度。
本发明中,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夹角对应所述相似度,所述设定角度对应所述设定相似度,若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夹角低于所述设定角度,则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相似度高于所述设定相似度。
本发明中,当所述距离差值低于第一距离时,以基站定位进行定位。
本发明中,当所述距离差值高于第一距离时,判断所述位置变化与强度变化之间的关系是否符合设定条件,若是则以基站定位进行定位,若否则判断第二基站信号强度是否大于第二信号强度,若是则以基站定位进行定位。
本发明中,所述以最后一次接收的卫星定位信息为基点进行定位为:以最后一次接收的卫星定位信息为基点进行加速度传感器定位。
本发明中,在进行卫星定位并接收卫星定位信息时,还根据所述卫星定位信息测算移动终端的运动速度,并得到最后一次接收的卫星定位信息前第二预设时长内移动终端的平均速度;所述以最后一次接收的卫星定位信息为基点进行定位为:以最后一次接收的卫星定位信息为基点根据所述平均速度和方向传感器的方向数据进行定位。
本发明中,在获取所述位置变化和强度变化之前,还包括步骤:确认最后一次接收卫星定位信息时所联系的第一基站是否与首次接收基站定位信息时联系的第二基站为同一基站。
本发明中,当所述距离差值高于第一距离时,判断所述位置变化与强度变化之间的关系是否符合设定条件,若否则将包含有所述最后一次接收的卫星定位信息与首次接收的基站定位信息的提示更正信息给服务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定位模块、运算模块和判断模块;
所述定位模块进行卫星定位并接收卫星定位信息;当在第一预设时长或第一预设次数内都没收到卫星定位信息时,所述定位模块进行基站定位并接收基站定位信息;
所述运算模块获取最后一次接收卫星定位信息时的第一位置与首次接收基站定位信息时的第二位置之间的位置变化,并获取最近一次接收卫星定位信息时的第一基站信号强度与首次接收基站定位信息时的第二基站信号强度之间的强度变化;
当所述距离差值高于第一距离时,所述判断模块判断所述位置变化与强度变化之间的关系是否符合设定条件,若是则所述定位模块以基站定位进行定位,若否则所述定位模块以最后一次接收的卫星定位信息为基点进行定位。
本发明中,首次接收到基站定位信息与最后一次接收到卫星定位信息之间相隔为切换时长,所述第一距离与切换时长成映射关系。
本发明中,所述运算模块对所述切换时长内加速度传感器感测到的加速度进行运算得到第一路程信息,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一路程信息成映射关系。
本发明中,所述位置变化包括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距离差值,所述强度变化包括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信号强度差值。
本发明中,所述设定条件为:所述信号强度差值高于第一信号强度。
本发明中,所述位置变化还包括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方向。
本发明中,所述运算模块通过所述位置变化得到预测强度差值,所述设定条件为:所述预测强度差值与所述信号强度差值的差值低于设定阈值。
本发明中,所述运算模块通过所述预测强度差值和位置变化得到模拟位置,从而得到第二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第一位置到模拟位置的方向;所述设定条件为:且所述预测强度差值与所述强度变化的差值低于第一阈值时,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相似度高于设定相似度。
本发明中,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夹角对应所述相似度,所述设定角度对应所述设定相似度,若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夹角低于所述设定角度,则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相似度高于所述设定相似度。
本发明中,当所述距离差值低于第一距离时,以基站定位进行定位。
本发明中,当所述距离差值高于第一距离时,所述判断模块判断所述位置变化与强度变化之间的关系是否符合设定条件,若是则所述定位模块以基站定位进行定位,若否则所述判断模块判断第二基站信号强度是否大于第二信号强度,若是则所述定位模块以基站定位进行定位。
本发明中,所述定位模块以最后一次接收的卫星定位信息为基点进行定位为:所述定位模块以最后一次接收的卫星定位信息为基点进行加速度传感器定位。
本发明中,在进行卫星定位并接收卫星定位信息时,所述运算模块还根据所述卫星定位信息测算移动终端的运动速度,并得到最后一次接收的卫星定位信息前第二预设时长内移动终端的平均速度;所述定位模块以最后一次接收的卫星定位信息为基点进行定位为:所述定位模块以最后一次接收的卫星定位信息为基点根据所述平均速度和方向传感器的方向数据进行定位。
本发明中,还包括确认模块,在所述运算模块获取所述位置变化和强度变化之前,所述确认模块还确认最后一次接收卫星定位信息时所联系的第一基站是否与首次接收基站定位信息时联系的第二基站为同一基站。
本发明中,还包括通信模块,当所述距离差值高于第一距离时,所述判断模块判断所述位置变化与强度变化之间的关系是否符合设定条件,若否则所述通信模块将包含有所述最后一次接收的卫星定位信息与首次接收的基站定位信息的提示更正信息给服务器。
由于卫星定位也需要基站向移动终端发送定位信息,因此从卫星定位切换到基站定位时,进行卫星定位时所联系的第一基站会接着参与到基站定位,因此首次接收基站定位信息时联系的第二基站通常就是第一基站,通过分析基站信号强度变化是否符合切换前后的位置变化,可以判断进行的基站定位是否出现较大误差。
上述的移动终端的定位方法和移动终端,获取切换前后的位置变化以及基站信号强度变化,当所述位置变化高于第一距离时,表明从卫星定位切换到基站定位可能出现了较大的误差,此时判断所述位置变化与强度变化之间的关系是否符合设定条件(位置的实际变化会产生相应的基站信号强度变化),若是则证明移动终端可能进行了较大的移动导致位置变化从而产生相应的强度变化,因此可以选择信任基站定位,以基站定位进行定位;若否则证明移动终端可能并没有进行较大的移动,基站信号强度变化不大,但基站所定位的位置却变化过大,因此不能信任基站定位;由于卫星定位较为精确,因而以最后一次接收的卫星定位信息为基点进行定位。上述的定位方法和移动终端,可以有效提高定位精度和用户体验。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一个实施例移动终端模块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移动终端的定位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无线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这里所使用的“终端”、“终端设备”既包括无线信号接收器的设备,其仅具备无发射能力的无线信号接收器的设备,又包括接收和发射硬件的设备,其具有能够在双向通信链路上,执行双向通信的接收和发射硬件的设备。这种设备可以包括:蜂窝或其他通信设备,其具有单线路显示器或多线路显示器或没有多线路显示器的蜂窝或其他通信设备;PCS(PersonalCommunicationsService,个人通信系统),其可以组合语音、数据处理、传真和/或数据通信能力;PDA(PersonalDigital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其可以包括射频接收器、寻呼机、互联网/内联网访问、网络浏览器、记事本、日历和/或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接收器;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计算机或其他设备,其具有和/或包括射频接收器的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计算机或其他设备。这里所使用的“终端”、“终端设备”可以是便携式、可运输、安装在交通工具(航空、海运和/或陆地)中的,或者适合于和/或配置为在本地运行,和/或以分布形式,运行在地球和/或空间的任何其他位置运行。这里所使用的“终端”、“终端设备”还可以是通信终端、上网终端、音乐/视频播放终端,例如可以是PDA、MID(MobileInternetDevice,移动互联网设备)和/或具有音乐/视频播放功能的移动电话,也可以是智能电视、机顶盒等设备。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这里所使用的远端网络设备,其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机、网络主机、单个网络服务器、多个网络服务器集或多个服务器构成的云。在此,云由基于云计算(CloudComputing)的大量计算机或网络服务器构成,其中,云计算是分布式计算的一种,由一群松散耦合的计算机集组成的一个超级虚拟计算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远端网络设备、终端设备与WNS服务器之间可通过任何通信方式实现通信,包括但不限于,基于3GPP、LTE、WIMAX的移动通信、基于TCP/IP、UDP协议的计算机网络通信以及基于蓝牙、红外传输标准的近距无线传输方式。
图1为一个实施例移动终端模块示意图。
以下描述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定位模块100、运算模块200和判断模块300。
定位模块100进行卫星定位并接收卫星定位信息;当在第一预设时长或第一预设次数内都没收到卫星定位信息时,定位模块100进行基站定位并接收基站定位信息。
运算模块200获取最后一次接收卫星定位信息时的第一位置Z1与首次接收基站定位信息时的第二位置Z2之间的位置变化,并获取最近一次接收卫星定位信息时的第一基站信号强度P1与首次接收基站定位信息时的第二基站信号强度P2之间的强度变化。位置变化包括距离差值d、第一位置Z1到第二位置Z2的方向(下述第一方向)。
当距离差值d高于第一距离L时,判断模块300判断位置变化与强度变化之间的关系是否符合设定条件,若是则定位模块100以基站定位进行定位,若否则定位模块100以最后一次接收的卫星定位信息为基点进行定位。
移动终端是具备定位模块100的终端设备,定位模块100可以包含有多种的定位方式,例如卫星定位、基站定位、WIFI定位和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加速度传感器定位等等的定位方式;定位模块100可以采用单种定位方式,还可以采用多种定位方式结合定位的方式,例如卫星定位与基站定位一起结合定位的方式,当卫星定位失效时可以切换到基站定位,例如室外采取卫星定位而室内采取基站定位。
移动终端包括测量重力、加速度、速度、方向等运动参数的传感器,例如重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速度传感器、陀螺仪等等,这类传感器测量参数都基于测量压力所得到的加速度数据,都相当于加速度传感器;移动终端可以包括智能手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平板电脑等等。以下结合上述的移动终端描述一种移动终端的定位方法。图2为一个实施例移动终端的定位方法流程图。
一种移动终端的定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10:定位模块100进行卫星定位并接收卫星定位信息;当在第一预设时长或第一预设次数内都没收到卫星定位信息时,定位模块100进行基站定位并接收基站定位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定位模块100包括卫星定位单元、基站定位单元和加速度传感器定位单元,分别用于进行卫星定位、基站定位和加速度传感器定位。
定位模块100进行卫星定位并接收卫星定位信息,如果在第一预设时长或第一预设次数内都没收到卫星定位信息时,表明此时卫星定位已经暂时失效,可以切换到基站定位方式进行定位。例如卫星定位频率为5秒/次,若在6次尝试卫星定位(对应30秒)都没接收到卫星定位信息,则可以切换到基站定位方式进行定位,并接收基站定位信息。
切换到基站定位方式进行定位,需要判断基站定位是否准确,如果不存在太大的误差,才确定采用基站定位方式进行定位。因此步骤S110后,执行步骤S120。
步骤S120:运算模块200获取最后一次接收卫星定位信息时的第一位置Z1与首次接收基站定位信息时的第二位置Z2之间的位置变化,并获取最近一次接收卫星定位信息时的第一基站信号强度P1与首次接收基站定位信息时的第二基站信号强度P2之间的强度变化。
基站定位按定位方式不同分为COO(CELLOFORIGIN)定位、七号信令定位、TOA(TimeofArrival,到达时间)/TDOA(TimeDifferenceofArrival,到达时间差)定位、AOA(AngleofArrival,到达角度)定位、基于场强的定位等等,这些定位需要联系至少一个基站。由于卫星定位也需要基站向移动终端发送定位信息,因此从卫星定位切换到基站定位时,进行卫星定位时所联系的第一基站S1通常会接着参与到基站定位,因此首次接收基站定位信息时联系的第二基站S2通常就是第一基站S1,通过分析基站信号强度变化是否符合切换前后的位置变化,可以判断进行的基站定位是否出现较大误差。
最后一次接收的卫星定位信息是卫星定位失败后最后一次接收到的卫星定位信息,首次接收的基站定位信息是卫星定位失败后进行基站定位时首次接收的基站定位信息;最后一次接收的卫星定位信息包含有表征第一位置Z1的第一位置信息,首次接收的基站定位信息包含有表征第二位置Z2的第二位置信息;记录最后一次接收卫星定位信息时所接收到的第一基站信号强度P1以及第一基站S1的特征信息,记录首次接收基站定位信息时所接收到的第二基站信号强度P2以及第二基站S2的特征信息;绝大多数情况下,第一基站S1就是第二基站S2,即第一基站S1的特征信息与第二基站S2的特征信息相同。但是,在极小数的情况下,第一基站S1可能与第二基站S2并不相同,因此需要判断第一基站S1是否和第二基站S2为同一基站。
因此,所述移动终端还可以包括确认模块,在运算模块200获取位置变化和强度变化之前,确认模块还确认最后一次接收卫星定位信息时所联系的第一基站S1是否与首次接收基站定位信息时联系的第二基站S2为同一基站。当第一基站S1的特征信息与第二基站S2的特征信息相同时,确定第一基站S1和第二基站S2为同一基站,进而运算模块200可以获取位置变化和强度变化。
所述的第一位置Z1信息和第二位置Z2信息包括各自的坐标信息,上述的位置变化包括第一位置Z1和第二位置Z2之间的距离差值d,可以通过第一位置Z1信息中的坐标和第二位置Z2信息中的坐标计算第一位置Z1和第二位置Z2之间的距离差值d。例如第一位置Z1的坐标为(X1,Y1),第二位置Z2的坐标为(X2,Y2),则第一位置Z1和第二位置Z2之间的距离差值d为
所述位置变化还可以包括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方向为第一位置Z1到第二位置Z2的方向。当位置变化同时包含距离差值d和方向信息时,位置变化可以采用向量来表示,向量的模就是距离差值d。例如第一位置Z1的坐标为(X1,Y1),第二位置Z2的坐标为(X2,Y2),所述位置变化为向量(X2-X1,Y2-Y1),距离差值d为
强度变化包括第一位置Z1和第二位置Z2之间的信号强度差值PD1,即最后一次接收卫星定位信息时所接收到的第一基站信号强度P1和首次接收基站定位信息时所接收到的第二基站信号强度P2的基站信号强度差值PD1。由上面描述可知,第一基站S1就是第二基站S2。当一个基站以额定发射功率发射信号时,移动终端离基站越近,基站信号强度越大;移动终端离基站越远,基站信号强度越小。因此,可以根据基站的发射功率PT和移动终端的接收功率PR计算出基站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R。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N为传播因子。
运算模块200获取位置变化和强度变化之后,执行步骤S130。
步骤S130:当距离差值d高于第一距离L时,判断模块300判断位置变化与强度变化之间的关系是否符合设定条件,若是则定位模块100以基站定位进行定位,若否则定位模块100以最后一次接收的卫星定位信息为基点进行定位。而当距离差值d低于第一距离L时,证明卫星定位的第一位置Z1和基站定位的第二位置Z2相差不大,可以以基站定位进行定位。
如果将首次接收到基站定位信息与最后一次接收到卫星定位信息之间相隔理解为切换时长T,则第一距离L与切换时长T成映射关系(函数关系)。这是因为在切换时长T的时间里,移动终端可能已经移动了一定的距离,需要通过判断移动终端在切换时长T内移动的路程来判断切换到基站定位时的定位信息是否足够准确。
因此,如果确定了移动终端在切换时长T内的速度信息,就可以通过速度信息和切换时长T一起确定移动终端在切换时长T内所运动的路程甚至轨迹。在得到移动终端在切换时长T内所运动的路程后,判断所述距离差值d是否超过移动终端运动的路程许多,如果超过许多,表明切换到基站定位后的基站定位信息与最后一次接收到的卫星定位信息相差太大,基站定位可能不够准确。因此,可以设定第一距离L,该第一距离L比移动终端在切换时长T内所运动的路程要大,例如可以是移动终端在切换时长T内所运动的路程的两倍。当所述距离差值d超过第一距离L时,判断上述卫星定位信息和基站定位信息相差过大,需要进一步的判断位置变化与强度变化之间的关系是否符合设定条件,以确定定位模式。因此,第一距离L与所述移动终端在切换时长T内所运动的路程(即下述的第一路程)成映射关系,而所述路程与切换时长T又成映射关系,从而第一距离L与切换时长T成映射关系。
可以通过加速度传感器得到移动终端在切换时长T内的速度信息,运算模块200对切换时长T内加速度传感器感测到的加速度进行运算得到第一路程信息,第一距离L与第一路程信息成映射关系。在切换时长T内,通过加速度传感器获取的加速度信息,可以通过对加速度进行积分运算得到切换时长T内的速度信息,然后通过对速度进行积分运算得到切换时长T内的运动路程。结合移动终端的陀螺仪所感测的方向信息,可以得到移动终端在首次接收到基站定位信息时的位置,从而结合最后一次接收的卫星定位信息得到移动终端在切换时长T内的位移。因此本发明中,定位模块100以最后一次接收的卫星定位信息为基点进行定位为:定位模块100以最后一次接收的卫星定位信息为基点进行加速度传感器定位。
当然,也可以不采用加速度传感器来测算移动终端在切换时长T内速度信息,例如可以通过卫星定位失败前推测移动终端在切换时长T内可能的速度。具体为,在进行卫星定位并接收卫星定位信息时,运算模块200还可以根据卫星定位信息测算移动终端的运动速度,并得到最后一次接收的卫星定位信息前第二预设时长内移动终端的平均速度;定位模块100以最后一次接收的卫星定位信息为基点根据平均速度和方向传感器(陀螺仪)的方向数据进行定位。这意味着,当得到最后一次接收的卫星定位信息前第二预设时长(较短时长,例如第二预设时长与上述切换时长T相同或相差不大)内移动终端的平均速度时,可以以该平均速度作为移动终端在切换时长T内的运动速度来推算移动终端在切换时长T内的运动路程,然后结合(陀螺仪)的方向数据得到位置信息,从而进行定位。
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距离L也可以是预设的一个固定值,并不需要根据移动终端在切换时长T内的运动路程来确定第一距离L,在此不再赘述。
当距离差值d高于第一距离L时,表明切换到基站定位后的基站定位信息与最后一次接收到的卫星定位信息相差太大,基站定位可能不够准确。判断模块300判断位置变化与强度变化之间的关系是否符合设定条件,例如判断距离差值d在高于第一距离L时,信号强度差值PD1是否对应着高于一定的信号强度。
因此,设定条件可以为:信号强度差值PD1高于第一信号强度。这意味着,如果位置变化(距离差值d)超过第一距离L时,而信号强度变化(信号强度差值PD1)却没有达到与位置变化相对应的程度(信号强度差值PD1高于第一信号强度),表明基站定位的定位误差过大,此时定位模块100以最后一次接收的卫星定位信息为基点进行定位;如果位置变化(距离差值d)超过第一距离L时,而信号强度变化(信号强度差值PD1)也达到与位置变化相对应的程度(信号强度差值PD1高于第一信号强度),表明基站定位的定位误差不大,此时定位模块100以基站定位进行定位。这个实施例,判断是否符合设定条件的方法较为简单,而且对于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以进行准确的判断。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距离差值d高于第一距离L时,判断模块300判断位置变化与强度变化之间的关系是否符合设定条件,若是则定位模块100以基站定位进行定位,若否则判断模块300判断第二基站S2信号强度P2是否大于第二信号强度,若是则定位模块100以基站定位进行定位。也就是说,如果判断模块300判断位置变化与强度变化之间的关系不符合设定条件,可以进一步判断第二基站信号强度P2是否大于第二信号强度(较强的信号强度),即判断第二基站信号强度P2是否足够强,如果足够强证明第二基站S2(即第一基站S1)十分近,可以信任基站定位。
以下描述一个实施例,对于所有情况下都可以进行准确的判断。
在本实施例中,运算模块200通过位置变化得到预测强度差值PD2,设定条件为:预测强度差值PD2与信号强度差值PD1的差值低于设定阈值。具体为,运算模块200获取最后一次接收卫星定位信息时对应的第一位置Z1,并获取首次接收基站定位信息时对应的第二位置Z2,然后根据第一基站S1的位置和发射功率测算第一位置Z1的第一预测基站信号强度PS1以及第二位置Z2的第二预测基站信号强度PS2,并得到第一预测基站信号强度PS1和第二预测基站信号强度PS2的强度差值,即所述预测强度差值PD2。如果所述预测强度差值PD2与所述信号强度差值PD1的差值低于设定阈值,即所述预测强度差值PD2与所述信号强度差值PD1相差不大,可以判断信号强度变化与位置变化是相一致的,即基站定位是较为准确的,基站定位信息是可信任的,定位模块100可以以基站定位进行定位。
然而,即使所述预测强度差值PD2与所述信号强度差值PD1相差不大,也可能存在信号强度变化与位置变化并不一致的情况。这是因为以基站为圆心,理论上说相同半径的圆周上的移动终端接收的基站信号强度都是一致的,因此同一基站信号强度可以对应着相同半径的圆周上任一位置。例如最后一次接收卫星定位信息表明移动终端位于以基站为圆心半径r的圆周上的第一位置Z1(A点),首次接收基站定位信息表明移动终端位于以基站为圆心半径r的圆周上的第二位置Z2(B点),即在切换时长T内移动终端从圆周上的A点运动到圆周上的B点,理论上此时的预测信号强度差值PD1为0;然而移动终端很可能在切换时长T内一直处于第一位置Z1(A点)并没有移动,此时的信号强度差值PD1同样为0;这样,即使所述预测强度差值PD2与所述信号强度差值PD1相差不大甚至基本相等,切换时长T之后的基站定位还是存在问题,毕竟第一基站S1将移动终端定位到了第二位置Z2(B点),而移动终端却是一直处在第一位置Z1(A点)。
因此,此时可以通过判断所述位置变化中的方向变化信息是否正常。具体为,运算模块200通过所述预测强度差值PD2和所述位置变化得到模拟位置,从而得到第二方向,第二方向为第一位置Z1到所述模拟位置的方向;设定条件为:且预测强度差值PD2与强度变化的差值低于第一阈值时,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相似度高于设定相似度。以最后一次接收卫星定位信息时对应的第一位置Z1为圆心,以所述位置变化中的距离差值d为半径作圆(圆O1),理论上模拟位置必定处于该圆O1上;根据第二预测基站信号强度PS2,得到模拟位置到第一基站S1的距离,然后以第一基站S1为圆心,以模拟位置到第一基站S1的距离为半径作圆(圆O2),理论上模拟位置也必定处于该圆O2上;因此,圆O1和圆O2的交点就是所述模拟位置。得到模拟位置后,从而得到第一位置Z1到所述模拟位置的方向,即第二方向,判断第二方向和第一方向的相似度即可判断基站定位是否准确;如果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相似度高于设定相似度(较高相似度),证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十分相似甚至相同,则证明基站定位准确,则定位模块100以基站定位进行定位。
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夹角对应相似度,设定角度对应设定相似度,若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夹角低于设定角度,则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相似度高于设定相似度。即可以通过判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夹角来判断相似度,如果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夹角很小,例如小于20度(所述设定角度),则可以认为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相似度高于设定相似度。
所述移动终端还可以包括通信模块,当距离差值d高于第一距离L时,判断模块300判断位置变化与强度变化之间的关系是否符合设定条件,若否则通信模块将包含有最后一次接收的卫星定位信息与首次接收的基站定位信息的提示更正信息给服务器。提示更正信息发给服务器后,服务器可以根据最后一次接收的卫星定位信息对基站定位进行修正,以提高基站定位的准确性。
上述的移动终端的定位方法和移动终端,获取切换前后的位置变化以及基站信号强度变化,当所述位置变化高于第一距离时,表明从卫星定位切换到基站定位可能出现了较大的误差,此时判断所述位置变化与强度变化之间的关系是否符合设定条件(位置的实际变化会产生相应的基站信号强度变化),若是则证明移动终端可能进行了较大的移动导致位置变化从而产生相应的强度变化,因此可以选择信任基站定位,以基站定位进行定位;若否则证明移动终端可能并没有进行较大的移动,基站信号强度变化不大,但基站所定位的位置却变化过大,因此不能信任基站定位;由于卫星定位较为精确,因而以最后一次接收的卫星定位信息为基点进行定位。上述的定位方法和移动终端,可以有效提高定位精度和用户体验。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2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其可以以其他的顺序执行。而且,图2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其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他步骤或者其他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移动终端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进行卫星定位并接收卫星定位信息;当在第一预设时长或第一预设次数内都没收到卫星定位信息时,进行基站定位并接收基站定位信息;
获取最后一次接收卫星定位信息时的第一位置与首次接收基站定位信息时的第二位置之间的位置变化,并获取最近一次接收卫星定位信息时的第一基站信号强度与首次接收基站定位信息时的第二基站信号强度之间的强度变化;
当所述位置变化高于第一距离时,判断所述位置变化与强度变化之间的关系是否符合设定条件,若是则以基站定位进行定位,若否则以最后一次接收的卫星定位信息为基点进行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首次接收到基站定位信息与最后一次接收到卫星定位信息之间相隔为切换时长,所述第一距离与切换时长成映射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切换时长内加速度传感器感测到的加速度进行运算得到第一路程信息,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一路程信息成映射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变化包括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距离差值,所述强度变化包括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信号强度差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条件为:所述信号强度差值高于第一信号强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变化还包括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位置变化得到预测强度差值,所述设定条件为:所述预测强度差值与所述信号强度差值的差值低于设定阈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预测强度差值和位置变化得到模拟位置,从而得到第二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第一位置到模拟位置的方向;所述设定条件为:且所述预测强度差值与所述强度变化的差值低于第一阈值时,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相似度高于设定相似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夹角对应所述相似度,所述设定角度对应所述设定相似度,若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夹角低于所述设定角度,则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相似度高于所述设定相似度。
10.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模块、运算模块和判断模块;
所述定位模块进行卫星定位并接收卫星定位信息;当在第一预设时长或第一预设次数内都没收到卫星定位信息时,所述定位模块进行基站定位并接收基站定位信息;
所述运算模块获取最后一次接收卫星定位信息时的第一位置与首次接收基站定位信息时的第二位置之间的位置变化,并获取最近一次接收卫星定位信息时的第一基站信号强度与首次接收基站定位信息时的第二基站信号强度之间的强度变化;
当所述位置变化高于第一距离时,所述判断模块判断所述位置变化与强度变化之间的关系是否符合设定条件,若是则所述定位模块以基站定位进行定位,若否则所述定位模块以最后一次接收的卫星定位信息为基点进行定位。
CN201510970447.6A 2015-12-22 2015-12-22 移动终端的定位方法和移动终端 Active CN1055276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70447.6A CN105527643B (zh) 2015-12-22 2015-12-22 移动终端的定位方法和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70447.6A CN105527643B (zh) 2015-12-22 2015-12-22 移动终端的定位方法和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27643A true CN105527643A (zh) 2016-04-27
CN105527643B CN105527643B (zh) 2019-06-04

Family

ID=557699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70447.6A Active CN105527643B (zh) 2015-12-22 2015-12-22 移动终端的定位方法和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27643B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05595A (zh) * 2016-08-24 2017-02-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移动终端的定位方法和装置
CN106488556A (zh) * 2016-10-19 2017-03-08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定位信号偏移的校正方法及装置
CN106504484A (zh) * 2016-11-23 2017-03-15 成都四威电子有限公司成都星石科技分公司 一种物品防丢失追踪方法
CN106846883A (zh) * 2017-01-25 2017-06-13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位置预测方法与系统
CN107436443A (zh) * 2016-05-25 2017-12-05 高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位置信息输出方法及装置
CN108180908A (zh) * 2017-11-28 2018-06-19 青岛海通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 机器人导航方法和机器人
WO2018205442A1 (zh) * 2017-05-10 2018-11-15 深圳市沃特沃德股份有限公司 识别定位点的方法和装置
CN109556600A (zh) * 2017-09-27 2019-04-0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特定空间定位方法、装置及存储设备
CN109932686A (zh) * 2019-03-29 2019-06-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定位方法、移动终端及室内定位系统
CN110297210A (zh) * 2018-03-23 2019-10-01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被定位设备的位置的确定方法、装置及基站
CN110662289A (zh) * 2018-06-28 2020-01-07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定位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0042994A1 (zh) * 2018-08-31 2020-03-05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终端与基站的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353149A2 (en) * 2002-04-12 2003-10-15 Pioneer Corporation Navigation device with fork-dependent guidance information
CN101449179A (zh) * 2006-07-14 2009-06-03 纳夫科姆技术公司 从区域、广域或全球载波相位差分导航(wadgps)向本地实时动态(rtk)导航系统过渡时增加位置信息可靠性的方法
CN101563625A (zh) * 2006-11-06 2009-10-21 电子地图有限公司 用于二维和三维精确位置和定向确定的布置和方法
CN102355726A (zh) * 2011-10-09 2012-02-15 江苏省莱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混合定位方法及其定位系统
CN103229568A (zh) * 2010-11-25 2013-07-3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提供位置信息的装置和方法
CN104459749A (zh) * 2014-12-02 2015-03-25 范子成 一种能对基站定位进行纠正的定位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353149A2 (en) * 2002-04-12 2003-10-15 Pioneer Corporation Navigation device with fork-dependent guidance information
CN101449179A (zh) * 2006-07-14 2009-06-03 纳夫科姆技术公司 从区域、广域或全球载波相位差分导航(wadgps)向本地实时动态(rtk)导航系统过渡时增加位置信息可靠性的方法
CN101563625A (zh) * 2006-11-06 2009-10-21 电子地图有限公司 用于二维和三维精确位置和定向确定的布置和方法
CN103229568A (zh) * 2010-11-25 2013-07-3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提供位置信息的装置和方法
CN102355726A (zh) * 2011-10-09 2012-02-15 江苏省莱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混合定位方法及其定位系统
CN104459749A (zh) * 2014-12-02 2015-03-25 范子成 一种能对基站定位进行纠正的定位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36443A (zh) * 2016-05-25 2017-12-05 高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位置信息输出方法及装置
CN107436443B (zh) * 2016-05-25 2020-07-31 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位置信息输出方法及装置
CN106405595B (zh) * 2016-08-24 2019-05-17 格力电器(武汉)有限公司 基于移动终端的定位方法和装置
CN106405595A (zh) * 2016-08-24 2017-02-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移动终端的定位方法和装置
CN106488556A (zh) * 2016-10-19 2017-03-08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定位信号偏移的校正方法及装置
CN106504484A (zh) * 2016-11-23 2017-03-15 成都四威电子有限公司成都星石科技分公司 一种物品防丢失追踪方法
CN106846883A (zh) * 2017-01-25 2017-06-13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位置预测方法与系统
WO2018205442A1 (zh) * 2017-05-10 2018-11-15 深圳市沃特沃德股份有限公司 识别定位点的方法和装置
CN109556600B (zh) * 2017-09-27 2022-02-2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特定空间定位方法、装置及存储设备
CN109556600A (zh) * 2017-09-27 2019-04-0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特定空间定位方法、装置及存储设备
CN108180908B (zh) * 2017-11-28 2021-06-29 青岛海通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 机器人导航方法和机器人
CN108180908A (zh) * 2017-11-28 2018-06-19 青岛海通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 机器人导航方法和机器人
CN110297210A (zh) * 2018-03-23 2019-10-01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被定位设备的位置的确定方法、装置及基站
CN110662289A (zh) * 2018-06-28 2020-01-07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定位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662289B (zh) * 2018-06-28 2021-01-15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定位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0042994A1 (zh) * 2018-08-31 2020-03-05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终端与基站的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818682B2 (en) 2018-08-31 2023-11-14 Alibaba Group Holding Limite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9932686A (zh) * 2019-03-29 2019-06-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定位方法、移动终端及室内定位系统
CN109932686B (zh) * 2019-03-29 2022-01-0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定位方法、移动终端及室内定位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27643B (zh) 2019-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27643A (zh) 移动终端的定位方法和移动终端
US10444324B2 (en) Single node lo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JP5976876B2 (ja) 無線位置決定のための配備後較正
CN107003378B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和确定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地理位置的方法
US8000721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s and methods that display relative direction and distance therebetween responsive to acceleration data
EP2975892B1 (en) Mobile terminal, and locat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05629283A (zh) 移动终端的定位方法和移动终端
US20080139114A1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user location based on association with seamless mobility context
JP2007064978A (ja) 屋内位置追跡方法及び屋内位置追跡システム
US20140004877A1 (en) Position Determination Using Round-Trip Delay and Angle-of-Arrival
CN105849579A (zh) 目标设备的定位方法和移动终端
JP2007316028A (ja) 位置情報提供システムおよび移動通信装置
KR101121907B1 (ko) 지향성 안테나를 이용한 실시간 위치추적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13055949B (zh) 定位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hen et al. Smartphone-based indoor positioning technologies
US7058411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ositioning method and system
CN107655474A (zh) 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导航方法及导航系统
US9609470B2 (en) Data routing for positioning
WO2011133910A1 (en) Multi-user interactive motion tracking using sensors
US20210385623A1 (en)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cting locations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CN206876184U (zh) 一种基于rssi和惯性导航的室内定位装置
US8103286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automatically generating a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distribution map
CN112887914A (zh) 终端间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02469581A (zh) 一种基于无线传感技术的移动定位装置
EP4350378A1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position of an object in a spa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718

Address after: Room 801, 8th floor, No. 104, floors 1-19, building 2, yard 6, Jiuxianqiao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015

Patentee after: BEIJING QIHOO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88 room 112, block D, 28 new street, new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Desheng Park)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QIHOO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Qizhi software (Beiji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