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16951A - 一种来电转接功能设置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来电转接功能设置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16951A
CN105516951A CN201610018007.5A CN201610018007A CN105516951A CN 105516951 A CN105516951 A CN 105516951A CN 201610018007 A CN201610018007 A CN 201610018007A CN 105516951 A CN105516951 A CN 1055169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terminal
wireless connections
transfer function
call transfer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1800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戴媛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Meitu 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Meitu 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Meitu 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Meitu 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01800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16951A/zh
Publication of CN1055169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169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6Communication-related supplementary services, e.g. call-transfer or call-hold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来电转接功能设置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其中来电转接功能设置的方法适于在第一移动终端中执行,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与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一无线连接;通过第一无线连接与第二移动终端交换建立第二无线连接所需的验证信息;根据验证信息,建立与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无线连接;开启来电转接功能并将转入号码设置为第二移动终端的号码;判断与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无线连接是否断开;如果与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无线连接断开,则关闭来电转接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来电转接功能设置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来电转接功能设置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终端的使用也越来越普及,对其功能设置的便利性和智能性的要求也有所提高。来电转接功能是移动终端中常见的一种设置。当满足预先设置好的来电转接条件时,该来电将转接至目的号码上。
目前,现有的设置来电转接的方法,都是要预先手动设置,需要经过一系列操作才能完成,比如在移动终端上手动输入转入的号码等,设置效率较低且手动输入容易出错,而且一旦设置成功,除非手动解除设置,否则来电转接的状态会一直保持,用户如果忘记解除设置则会漏接来电,造成不便。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来电转接功能设置的方案,以力图解决或者至少缓解上面存在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来电转接功能设置的方法,适于在第一移动终端中执行。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建立与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一无线连接;通过第一无线连接与第二移动终端交换建立第二无线连接所需的验证信息;根据验证信息,建立与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无线连接;开启来电转接功能并将转入号码设置为第二移动终端的号码;判断与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无线连接是否断开;如果与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无线连接断开,则关闭来电转接功能。
可选地,在根据本发明的来电转接功能设置的方法中,与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一无线连接包括通过触碰第二移动终端建立第一无线连接。
可选地,在根据本发明的来电转接功能设置的方法中,建立第二无线连接所需的验证信息包括第一移动终端的物理地址和第二移动终端的物理地址。
可选地,在根据本发明的来电转接功能设置的方法中,还包括获取第二移动终端的号码。
可选地,在根据本发明的来电转接功能设置的方法中,获取第二移动终端的号码包括通过第一无线连接或第二无线连接获取第二移动终端的号码。
可选地,在根据本发明的来电转接功能设置的方法中,第一无线连接为NFC连接、HotKnot连接和RFID连接中的任一种。
可选地,在根据本发明的来电转接功能设置的方法中,第二无线连接为蓝牙连接和WIFI-Direct连接中的任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来电转接功能设置的装置,适于驻留在第一移动终端中。该装置包括第一无线连接模块、信息交换模块、第二无线连接模块、设置模块、判断模块和关闭模块。其中,第一无线连接模块适于建立与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一无线连接;信息交换模块适于通过第一无线连接与第二移动终端交换建立第二无线连接所需的验证信息;第二无线连接模块适于根据验证信息,建立与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无线连接;设置模块适于开启来电转接功能并将转入号码设置为第二移动终端的号码;判断模块适于判断与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无线连接是否断开;关闭模块适于当与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无线连接断开时,关闭来电转接功能。
可选地,在根据本发明的来电转接功能设置的装置中,第一无线连接模块进一步适于通过触碰第二移动终端建立第一无线连接。
可选地,在根据本发明的来电转接功能设置的装置中,建立第二无线连接所需的验证信息包括第一移动终端的物理地址和第二移动终端的物理地址。
可选地,在根据本发明的来电转接功能设置的装置中,还包括获取模块,适于获取第二移动终端的号码。
可选地,在根据本发明的来电转接功能设置的装置中,获取模块进一步适于通过第一无线连接或第二无线连接获取第二移动终端的号码。
可选地,在根据本发明的来电转接功能设置的装置中,第一无线连接为NFC连接、HotKnot连接和RFID连接中的任一种。
可选地,在根据本发明的来电转接功能设置的装置中,第二无线连接为蓝牙连接和WIFI-Direct连接中的任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根据本发明的来电转接功能设置的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来电转接功能设置的技术方案,第一移动终端首先通过触碰第二移动终端建立第一无线连接,并利用第一无线连接与第二移动终端交换建立第二无线连接所需的验证信息,根据该验证信息建立与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无线连接,开启来电转接功能并将转入号码设置为第二移动终端的号码,当与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无线连接断开时,关闭来电转接功能。上述技术方案中,用户只需将两个移动终端触碰一下即可完成来电转接功能设置,且取消来电转接设置也无需手动操作,极大地简化了来电转接设置和解除该设置的步骤,更加智能和便捷。
附图说明
为了实现上述以及相关目的,本文结合下面的描述和附图来描述某些说明性方面,这些方面指示了可以实践本文所公开的原理的各种方式,并且所有方面及其等效方面旨在落入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内。通过结合附图阅读下面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遍及本公开,相同的附图标记通常指代相同的部件或元素。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00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来电转接功能设置的方法200的流程图;以及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来电转接功能设置的装置300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图1是移动终端100的结构框图。移动终端100可以包括存储器接口102、一个或多个数据处理器、图像处理器和/或中央处理单元104,以及外围接口106。
存储器接口102、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04和/或外围接口106既可以是分立元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中。在移动终端100中,各种元件可以通过一条或多条通信总线或信号线来耦合。传感器、设备和子系统可以耦合到外围接口106,以便帮助实现多种功能。
例如,运动传感器110、光线传感器112和距离传感器114可以耦合到外围接口106,以方便定向、照明和测距等功能。其他传感器116同样可以与外围接口106相连,例如定位系统(例如GPS接收机)、温度传感器、生物测定传感器或其他感测设备,由此可以帮助实施相关的功能。
相机子系统120和光学传感器122可以用于方便诸如记录照片和视频剪辑的相机功能的实现,其中所述相机子系统和光学传感器例如可以是电荷耦合器件(CCD)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光学传感器。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无线通信子系统124来帮助实现通信功能,其中无线通信子系统可以包括射频接收机和发射机和/或光(例如红外)接收机和发射机。无线通信子系统124的特定设计和实施方式可以取决于移动终端100所支持的一个或多个通信网络。例如,移动终端100可以包括被设计成支持LTE、3G、GSM网络、GPRS网络、EDGE网络、Wi-Fi或WiMax网络以及BlueboothTM网络的通信子系统124。
音频子系统126可以与扬声器128以及麦克风130相耦合,以便帮助实施启用语音的功能,例如语音识别、语音复制、数字记录和电话功能。I/O子系统140可以包括触摸屏控制器142和/或一个或多个其他输入控制器144。触摸屏控制器142可以耦合到触摸屏146。举例来说,该触摸屏146和触摸屏控制器142可以使用多种触摸感测技术中的任何一种来检测与之进行的接触和移动或是暂停,其中感测技术包括但不局限于电容性、电阻性、红外和表面声波技术。一个或多个其他输入控制器144可以耦合到其他输入/控制设备148,例如一个或多个按钮、摇杆开关、拇指旋轮、红外端口、USB端口、和/或指示笔之类的指点设备。所述一个或多个按钮(未显示)可以包括用于控制扬声器128和/或麦克风130音量的向上/向下按钮。
存储器接口102可以与存储器150相耦合。该存储器15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和/或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一个或多个磁盘存储设备,一个或多个光学存储设备,和/或闪存存储器(例如NAND,NOR)。存储器150可以存储操作系统172,例如Android、iOS或是WindowsPhone之类的操作系统。该操作系统172可以包括用于处理基本系统服务以及执行依赖于硬件的任务的指令。存储器150还可以存储应用174。在移动设备运行时,会从存储器150中加载操作系统172,并且由处理器104执行。应用174在运行时,也会从存储器150中加载,并由处理器104执行。应用174运行在操作系统之上,利用操作系统以及底层硬件提供的接口实现各种用户期望的功能,如即时通信、网页浏览、图片管理等。应用174可以是独立于操作系统提供的,也可以是操作系统自带的。另外,应用174被安装到移动终端100中时,也可以向操作系统添加驱动模块。在上述各种应用174中,其中的一种应用为根据本发明的来电转接功能设置的装置300。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来电转接功能设置的方法200的流程图。应来电转接功能设置的方法200适于在移动终端(例如图1所示的移动终端100)中执行。
如图2所示,方法200始于步骤S210。在步骤S210中,第一移动终端首先建立与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一无线连接。第一无线连接是第一移动终端通过触碰第二移动终端建立起来的。其中,第一无线连接为NFC连接、HotKnot连接和RFID连接中的任一种。在本实施例中,手机A为第一移动终端,手机B为第二移动终端,第一无线连接为NFC连接。NFC(NearFieldCommunication)又称近距离无线通信,是一种短距离的高频无线通信技术,允许电子设备在短距离(一般不大于10厘米)内进行数据交换。手机A和手机B开启NFC连接功能后,两者背对背靠近,距离一般控制在10厘米之内即可快速建立NFC连接,考虑到使用过程的方便和实用,通常将手机A和手机B相互触碰一下来建立NFC连接。
随后,在步骤S220中,第一移动终端通过第一无线连接与第二移动终端交换建立第二无线连接所需的验证信息。其中,第二无线连接为蓝牙连接和WIFI-Direct连接中的任一种。建立第二无线连接所需的验证信息包括第一移动终端的物理地址和第二移动终端的物理地址。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无线连接为蓝牙连接,物理地址以十六进制表示,手机A的物理地址是E8-4E-06-17-47-66,用Addr_A表示,手机B的物理地址是74-D4-35-E4-22-26,用Addr_B表示。手机A通过NFC连接向手机B发送其物理地址Addr_A,手机B通过NFC连接向手机A发送其物理地址Addr_B。
步骤S230中,根据验证信息,建立与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无线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手机A和手机B调用各自的蓝牙功能,手机A通过蓝牙搜索物理地址Addr_B,找到要匹配的手机B,向手机B请求建立蓝牙连接,手机B接收到手机A的蓝牙连接请求后,验证其物理地址是否为Addr_A,若物理地址为Addr_A,则建立手机A和手机B之间的蓝牙连接。
在步骤S240开始之前,第一移动终端还要获取第二移动终端的号码。获取第二移动终端号码是通过第一无线连接或第二无线连接实现的。在本实施例中,手机A通过NFC连接从手机B获取其号码123456789。
随后进入步骤S240,开启来电转接功能并将转入号码设置为第二移动终端的号码。在本实施例中,手机A获取手机B的号码123456789后,开启来电转接功能,将转入号码设置为123456789。步骤S240完成后,第一移动终端的来电转接至第二移动终端已设置成功,即在本实施例中,此时若拨打手机A的号码,该来电会转接至手机B。
在步骤S250中,判断与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无线连接是否断开。在本实施例中,超出蓝牙连接的有效距离后,手机A和手机B会自动断开蓝牙连接。
最后,进入步骤S260中,如果与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无线连接断开,则关闭来电转接功能。在本实施例中,当手机A和手机B的蓝牙连接断开后,手机A的来电转接功能关闭,此时若拨打手机A的号码,该来电不再转接至手机B,而恢复成接通手机A的状态。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无线连接是NFC连接,第二无线连接是蓝牙连接,获取第二移动终端的号码是通过第一无线连接,即NFC连接。来电转接功能设置的方法200中,步骤S210~260涉及第一无线连接和第二无线连接的操作步骤已在其中详细公开。第一无线连接有3种连接方式可选,即NFC连接、HotKnot连接和RFID连接中任一种。第二无线连接有2种连接方式可选,即蓝牙连接和WIFI-Direct连接中任一种。第二移动终端的号码可通过2种连接方式获得,即第一无线连接和第二无线连接中任一种。将以上连接方式进行选择组合共计12种情况,其关于来电转接设置功能的具体步骤以及实施例,与本实施例基本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来电转接功能设置的装置300的示意图。来电转接功能设置的装置300包括:第一无线连接模块310、信息交换模块320、第二无线连接模块330、设置模块340、判断模块350和关闭模块360。该装置还包括获取模块(图中未示出),分别连接第二无线连接模块330和设置模块340。
第一无线连接模块310适于建立与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一无线连接。第一无线连接是第一移动终端通过触碰第二移动终端建立起来的。其中,第一无线连接为NFC连接、HotKnot连接和RFID连接中的任一种。在本实施例中,手机A为第一移动终端,手机B为第二移动终端,第一无线连接为NFC连接。NFC(NearFieldCommunication)又称近距离无线通信,是一种短距离的高频无线通信技术,允许电子设备在短距离(一般不大于10厘米)内进行数据交换。手机A和手机B开启NFC连接功能后,两者背对背靠近,距离一般控制在10厘米之内即可快速建立NFC连接,考虑到使用过程的方便和实用,通常将手机A和手机B相互触碰一下来建立NFC连接。
信息交换模块320适于第一移动终端通过第一无线连接与第二移动终端交换建立第二无线连接所需的验证信息。其中,第二无线连接为蓝牙连接和WIFI-Direct连接中的任一种。建立第二无线连接所需的验证信息包括第一移动终端的物理地址和第二移动终端的物理地址。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无线连接为蓝牙连接,物理地址以十六进制表示,手机A的物理地址是E8-4E-06-17-47-66,用Addr_A表示,手机B的物理地址是74-D4-35-E4-22-26,用Addr_B表示。手机A通过NFC连接向手机B发送其物理地址Addr_A,手机B通过NFC连接向手机A发送其物理地址Addr_B。
第二无线连接模块330适于根据验证信息,建立与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无线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手机A和手机B调用各自的蓝牙功能,手机A通过蓝牙搜索物理地址Addr_B,找到要匹配的手机B,向手机B请求建立蓝牙连接,手机B接收到手机A的蓝牙连接请求后,验证其物理地址是否为Addr_A,若物理地址为Addr_A,则建立手机A和手机B之间的蓝牙连接。
获取模块适于获取第二移动终端的号码。获取第二移动终端的号码是通过第一无线连接或第二无线连接实现的。在本实施例中,手机A通过NFC连接从手机B获取其号码123456789。
第一设置模块340适于开启来电转接功能并将转入号码设置为第二移动终端的号码。在本实施例中,手机A获取手机B的号码123456789后,开启来电转接功能,将转入号码设置为123456789。第一设置模块340设置来电转接成功后,在本实施例中,此时若拨打手机A的号码,该来电会转接至手机B。
判断模块350适于判断与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无线连接是否断开。在本实施例中,超出蓝牙连接的有效距离后,手机A和手机B会自动断开蓝牙连接。
关闭模块360适于当与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无线连接断开时,关闭来电转接功能。在本实施例中,当手机A和手机B的蓝牙连接断开后,手机A的来电转接功能关闭,此时若拨打手机A的号码,该来电不再转接至手机B,而恢复成接通手机A的状态。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无线连接是NFC连接,第二无线连接是蓝牙连接,获取第二移动终端的号码是通过第一无线连接,即NFC连接。来电转接功能设置的装置300中,模块310~360涉及第一无线连接和第二无线连接的执行步骤已在其中详细公开。第一无线连接有3种连接方式可选,即NFC连接、HotKnot连接和RFID连接中任一种。第二无线连接有2种连接方式可选,即蓝牙连接和WIFI-Direct连接中任一种。第二移动终端的号码可通过2种连接方式获得,即第一无线连接和第二无线连接中任一种。将以上连接方式进行选择组合共计12种情况,其关于来电转接设置功能的具体步骤以及实施例,与本实施例基本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在现有的来电转接功能设置的方法中,需要预先手动设置,而且一旦设置成功,除非手动解除设置,否则来电转接的状态会一直保持,在操作的方便性和灵活性上有所欠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来电转接功能设置的技术方案,第一移动终端首先通过触碰第二移动终端建立第一无线连接,并利用第一无线连接与第二移动终端交换建立第二无线连接所需的验证信息,根据该验证信息建立与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无线连接,开启来电转接功能并将转入号码设置为第二移动终端的号码,当与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无线连接断开时,关闭来电转接功能。上述技术方案中,用户只需将两个移动终端触碰一下即可完成来电转接功能设置,且取消来电转接设置也无需手动操作,极大地简化了来电转接设置和解除该设置的步骤,更加智能和便捷。
B9.如B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无线连接模块进一步适于:
通过触碰第二移动终端建立第一无线连接。
B10.如B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建立第二无线连接所需的验证信息包括:第一移动终端的物理地址和第二移动终端的物理地址。
B12.如B1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获取模块进一步适于通过第一无线连接或第二无线连接获取第二移动终端的号码。
B13.如B8-12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无线连接为NFC连接、HotKnot连接和RFID连接中的任一种。
B14.如B8-12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无线连接为蓝牙连接和WIFI-Direct连接中的任一种。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被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公开并帮助理解各个发明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方法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特征。更确切地说,如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发明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发明的单独实施例。
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本文所公开的示例中的设备的模块或单元或组件可以布置在如该实施例中所描述的设备中,或者可替换地可以定位在与该示例中的设备不同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中。前述示例中的模块可以组合为一个模块或者此外可以分成多个子模块。
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实施例中的设备中的模块进行自适应性地改变并且把它们设置在与该实施例不同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中。可以把实施例中的模块或单元或组件组合成一个模块或单元或组件,以及此外可以把它们分成多个子模块或子单元或子组件。除了这样的特征和/或过程或者单元中的至少一些是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方法或者设备的所有过程或单元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的替代特征来代替。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下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此外,所述实施例中的一些在此被描述成可以由计算机系统的处理器或者由执行所述功能的其它装置实施的方法或方法元素的组合。因此,具有用于实施所述方法或方法元素的必要指令的处理器形成用于实施该方法或方法元素的装置。此外,装置实施例的在此所述的元素是如下装置的例子:该装置用于实施由为了实施该发明的目的的元素所执行的功能。
如在此所使用的那样,除非另行规定,使用序数词“第一”、“第二”、“第三”等等来描述普通对象仅仅表示涉及类似对象的不同实例,并且并不意图暗示这样被描述的对象必须具有时间上、空间上、排序方面或者以任意其它方式的给定顺序。
尽管根据有限数量的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受益于上面的描述,本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明白,在由此描述的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设想其它实施例。此外,应当注意,本说明书中使用的语言主要是为了可读性和教导的目的而选择的,而不是为了解释或者限定本发明的主题而选择的。因此,在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对于本发明的范围,对本发明所做的公开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来电转接功能设置的方法,所述方法在第一移动终端中执行,该方法包括:
建立与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一无线连接;
通过第一无线连接与第二移动终端交换建立第二无线连接所需的验证信息;
根据所述验证信息,建立与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无线连接;
开启来电转接功能并将转入号码设置为第二移动终端的号码;
判断与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无线连接是否断开;
如果与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无线连接断开,则关闭来电转接功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建立与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一无线连接包括:
通过触碰第二移动终端建立第一无线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建立第二无线连接所需的验证信息包括:第一移动终端的物理地址和第二移动终端的物理地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获取第二移动终端的号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获取第二移动终端的号码包括通过第一无线连接或第二无线连接获取第二移动终端的号码。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无线连接为NFC连接、HotKnot连接和RFID连接中的任一种。
7.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无线连接为蓝牙连接和WIFI-Direct连接中的任一种。
8.一种来电转接功能设置的装置,所述装置适于驻留在第一移动终端内,该装置包括:
第一无线连接模块,适于建立与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一无线连接;
信息交换模块,适于通过第一无线连接与第二移动终端交换建立第二无线连接所需的验证信息;
第二无线连接模块,适于根据所述验证信息,建立与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无线连接;
设置模块,适于开启来电转接功能并将转入号码设置为第二移动终端的号码;
判断模块,适于判断与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无线连接是否断开;
关闭模块,适于当与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无线连接断开时,关闭来电转接功能。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获取模块,适于获取第二移动终端的号码。
10.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如权利要求8-9中任一项所述的来电转接功能设置的装置。
CN201610018007.5A 2016-01-12 2016-01-12 一种来电转接功能设置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Pending CN10551695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18007.5A CN105516951A (zh) 2016-01-12 2016-01-12 一种来电转接功能设置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18007.5A CN105516951A (zh) 2016-01-12 2016-01-12 一种来电转接功能设置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16951A true CN105516951A (zh) 2016-04-20

Family

ID=557245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18007.5A Pending CN105516951A (zh) 2016-01-12 2016-01-12 一种来电转接功能设置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1695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08078A (zh) * 2017-09-13 2018-02-16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呼叫转移方法、存储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78738A (zh) * 2009-01-22 2009-07-08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基于蓝牙的手机来电转接装置及其转接方法
CN102273235A (zh) * 2011-05-24 2011-12-07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来电转接功能的设置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3442344A (zh) * 2013-07-31 2013-12-11 广东明创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nfc和蓝牙进行呼叫转接的方法及其系统
CN104702805A (zh) * 2013-12-06 2015-06-10 无锡韩光电器有限公司 来电转接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78738A (zh) * 2009-01-22 2009-07-08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基于蓝牙的手机来电转接装置及其转接方法
CN102273235A (zh) * 2011-05-24 2011-12-07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来电转接功能的设置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3442344A (zh) * 2013-07-31 2013-12-11 广东明创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nfc和蓝牙进行呼叫转接的方法及其系统
CN104702805A (zh) * 2013-12-06 2015-06-10 无锡韩光电器有限公司 来电转接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08078A (zh) * 2017-09-13 2018-02-16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呼叫转移方法、存储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9119544A1 (zh) 嵌入式sim卡的数据访问的方法和设备
EP3110188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accessing operator network
CN104902479A (zh) 一种网络安全管理设备、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9450949B (zh) 多应用解除号码绑定的方法、移动终端、可读存储介质
WO2020232712A1 (zh) 寻呼方法及装置
CN105430715B (zh) 控制wifi扫描的方法及装置
CN105187639A (zh) 一种通话过程中切换通话模式的方法、设备及移动终端
CN105162982A (zh) 接听扩展功能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04093216A (zh) 一种无线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04581667A (zh) 呼叫转移方法和装置
CN104219391A (zh) 一种基于双卡的通讯请求响应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6251235A (zh) 机器人功能配置系统、方法及装置
CN105072347A (zh) 一种拍摄全景照片的方法、移动终端以及配套设备
CN105813232A (zh) 移动终端及网络共享方法
WO2016127286A1 (zh) 一种呼叫转移的方法、终端及便携式电子设备
CN105208089A (zh) 信息显示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327534A (zh) 一种文件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5450835A (zh) 一种实现紧急联络的方法、装置及智能终端
CN105787342B (zh) 一种执行目标功能的方法和装置
CN105260201B (zh) 应用安装方法、装置及智能设备
CN106714125A (zh) 呼叫转移号码的设置方法及装置
CN110291802A (zh) 网络注册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5100049A (zh) 基于智能设备快连的展示方法及装置
CN107632835A (zh) 应用安装方法及装置
CN105516951A (zh) 一种来电转接功能设置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