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11011A - 导光板、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导光板、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11011A
CN105511011A CN201610071293.1A CN201610071293A CN105511011A CN 105511011 A CN105511011 A CN 105511011A CN 201610071293 A CN201610071293 A CN 201610071293A CN 105511011 A CN105511011 A CN 1055110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guide plate
light guide
incidence surface
incide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7129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11011B (zh
Inventor
王允军
席玉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Xingshuo Nano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Xingshuo Nano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Xingshuo Nano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Xingshuo Nano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07129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11011B/zh
Publication of CN1055110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110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110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110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03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doped with fluorescent ag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4Illuminating devices using photoluminescence, e.g. phosphors illuminated by UV or blue ligh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一种侧入光式导光板,包括至少一个入光面、出光面以及位于所述入光面和所述出光面之间的光路,邻近所述入光面的所述光路中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凹槽和至少一个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相对设置,且不在同一平面,也不相交。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中填充波长转换元件。通过本发明的导光板,波长转换元件可更好地吸收光源的光,更好地调节导光板的出光性能。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Description

导光板、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光板。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量子点,又称为纳米晶,是具有几纳米的尺寸、通常为1-20纳米的范围内、并具有晶体结构的材料。量子点可在适当的光源或电压激发下发出荧光。量子点由于其特殊的特性,如尺寸可调的光学特性,高量子效率,相对窄的半峰宽和抗光降解性,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已经被广泛地研究。作为新一代发光材料,量子点在LED显示和LED照明中正逐渐崭露头角。量子点材料通过吸收部分波段的蓝光或者紫外光,激发出部分波段的绿光及红光,能够有效地提高背光模组的色域,满足高色域液晶电视的需求。相比较现有的荧光粉而言,量子点有很多的优势,如粒子大小可控、分散均匀、激发转化效率高、稳定且光效较高。
量子点显示器件的背光模组主要包括光源、导光板以及设置在导光板附近的量子点层。目前,量子点显示器件的最大的难点在于量子点层与导光板的结合方式。此不仅影响到量子点的寿命,还影响背光模组的发光性能。量子点层与导光板的结合方式分为侧入光式和直入光式,而侧入光式因其成本低省电的优势被普遍研究和应用。
现有技术中,比较常见的量子点层设置方式主要包括两种,其一为将装有量子点层的玻璃管容纳在固定件中,设置在光源和导光板的入光面之间;其二为在导光板的入光面上开槽,将量子点层填充在槽中。前者会增加显示器件的体积,且量子点玻璃管易碎;后者易出现漏光,不能充分利用光源的光,影响导光板发光性能。此外,上述两种设置方式中,量子点层都离光源较近,光源的热量会逐渐累积影响到量子点的稳定性和寿命。
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对量子点层与导光板的结合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导光板,与波长转换元件结合后,能够更好的利用经过其中的光,产生更好的光学性能。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侧入光式导光板,包括至少一个入光面、出光面以及位于所述入光面和所述出光面之间的光路,邻近所述入光面的所述光路中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凹槽和至少一个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相对设置,且不在同一平面,也不相交。
优选地,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在所述入光面上的投影面积占所述入光面的面积的至少80%以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在所述入光面上的投影面积占所述入光面的面积的至少90%以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凹槽在所述入光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凹槽在所述入光面上的投影具有重叠区域。
优选地,所述重叠区域的面积,占所述入光面的面积的至少20%以上。
优选地,所述重叠区域的面积,占所述入光面的面积的至少40%以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凹槽在所述入光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凹槽在所述入光面上的投影不具有重叠区域。
优选地,所述第一凹槽或者所述第二凹槽在所述入光面上投影的形状包括方形、椭圆形、圆形中的一种。
优选地,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口到所述入光面的距离不超过导光板在入射光方向长度的1%,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口宽度不超过导光板在入射光方向长度的1%。
优选地,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口和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口到所述入光面的距离范围不超过3mm,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的宽度不超过2mm。
优选地,所述第一凹槽或者所述第二凹槽的宽度范围为0.2-0.3mm,深度范围为所述导光板厚度的50%以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长度不小于邻近的所述入光面的长度。
优选地,所述侧入光式导光板包括第一入光面和第二入光面,所述出光面上邻近所述第一入光面的位置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一凹槽,所述出光面的背面上邻近所述第一入光面的位置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二凹槽;所述出光面上邻近所述第二入光面的位置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一凹槽,所述出光面的背面上邻近所述第二入光面的位置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二凹槽。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如上所述的导光板、波长转换元件和邻近于所述导光板的光源,所述波长转换元件填充在所述导光板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中。
优选地,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口设置有用于防水、防氧的保护单元和用于反光的反光单元,所述反光单元位于内侧,所述保护单元包括至少一层保护膜片。
优选地,所述保护单元包括环氧树脂层。
优选地,所述第一凹槽相对于所述第二凹槽更邻近于所述入光面。
优选地,所述光源发射蓝光,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分别填充有红色波长转换元件和绿色波长转换元件。
优选地,所述波长转换元件包括量子点。
优选地,所述波长转换元件包括分散有量子点的高分子材料。
优选地,所述高分子材料包括硅橡胶、丙烯酸树脂、聚甲基丙烯酸树脂、环氧丙烯酸酯、聚氨酯丙烯酸酯、聚醚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和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本发明的侧入光式导光板,导光板不易损坏;波长转换元件可更好地吸收光源的光,更好地调节导光板的出光性能;此外,波长转换元件较少地收到光源热量的影响,寿命得到延长。通过本发明的背光模组,能够产生更加均匀的白光。通过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可以得到更好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背光模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导光板正面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导光板背面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导光板沿EE’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导光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导光板的正面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的导光板沿FF’的截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导光板的正面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导光板的背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中导光板沿EE’的截面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中导光板沿EE’的截面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中导光板沿EE’的截面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中导光板沿EE’的截面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中一种实施方式的导光板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在入光面投影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中导光板沿EE’的截面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中导光板沿EE’的截面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中一种实施方式的导光板沿EE’的截面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中一种实施方式的导光板沿EE’的截面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中导光板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部分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中导光板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部分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中导光板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部分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中导光板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部分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中一种实施方式的导光板沿EE’的截面的部分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中一种实施方式的导光板沿EE’的截面的部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100和液晶显示面板。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还包括反射片,设置在所述背光模组100背对液晶显示面板的一侧。用于反射到达背光模组底部的光线,提高光的利用率。
如图1所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背光模组100,包括导光板102、波长转换元件104和邻近于导光板102的光源106,波长转换元件104填充在导光板102中。光源106发出的入射光进入导光板102后,经过波长转换元件104,再从导光板102中射出。
如图2-4所示,本发明公开的导光板102为一种侧入光式导光板,包括入光面108、出光面110以及位于入光面108和出光面110之间的光路,邻近入光面108的光路中设置有第一凹槽112和第二凹槽114,第一凹槽112和第二凹槽114相对设置,且不在同一平面,也不相交。第一凹槽112设置在出光面110中邻近入光面108的位置,第二凹槽114设置在出光面110的背面116中邻近入光面108的位置。在构成背光源时,波长转换元件104填充在第一凹槽112和第二凹槽114中。
本发明公开的导光板102的正面是一个八边形。当然,本发明的导光板102的正面并不局限于八边形,也可以为其它形状。如图5所示,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导光板102的正面为长方形。
本发明公开的上述导光板102设置有一个入光面108,可应用在小型的显示面板中,如手机和平板电脑。当然,导光板102包括但不限于1个入光面108,根据显示器件的需要可设置多于1个入光面108的导光板102。如果导光板102包括不止一个入光面108,导光板102的每一个入光面108附近都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凹槽112和至少一个第二凹槽114。
如图6-7所示,在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导光板102设置两个入光面108,可应用在中型的显示面板中,如电脑和普通电视。导光板102的每一个入光面108附近都设置有一个第一凹槽112和一个第二凹槽114。
如图8-9所示,在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导光板102设置4个入光面108,可应用在大型的显示面板中,如大型电视和广告牌。导光板102的每一个入光面108附近都设置有一个第一凹槽112和一个第二凹槽114。
为不影响导光板的出光效果,第一凹槽112和第二凹槽114设置在邻近入光面108的光路中。第一凹槽112和第二凹槽114到入光面108的距离不超过导光板102在入射光方向上的长度的1%。具体的,第一凹槽112和第二凹槽114距离入光面108的距离不超过5mm。优选地,第一凹槽112距离入光面108的距离不超过2mm,第二凹槽114距离入光面108的距离不超过3mm。
为使导光板102在满足导光性能的同时,保持自身结构的稳固,第一凹槽112和第二凹槽114相对设置,且不在同一平面,也不相交。相对设置体现在,第一凹槽112和第二凹槽114分别位于导光板102相对的两个面上。优选地,第一凹槽112位于出光面110上,第二凹槽114位于出光面110的背面116上。更优选地,位于出光面110上的第一凹槽112相对于位于背面116的第二凹槽114,更加邻近与入光面108。不在同一平面且不相交,体现在,第一凹槽112和第二凹槽114错开设置。通过上述第一凹槽112和第二凹槽114的相对设计,导光板102中的波长转换元件104可更好更多地吸收光源106的光,更好地调节导光板102的出光性能,漏光情况得到降低。此外,导光板102本身结构得以保持稳固,不易损坏。如果将所有凹槽设置在导光板102的一侧,导光板102很容易折断损坏。
第一凹槽112和第二凹槽114相对设置,且不在同一平面,也不相交,具有多种实施方式。在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凹槽112和第二凹槽114平行相对设置,且平行于入光面108。在图10和图1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凹槽112和第二凹槽114平行相对设置,且不平行于入光面108。在图12和图1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凹槽112和第二凹槽114相对设置但不平行。
通过设置第一凹槽112和第二凹槽114相对于入光面108的角度,可以调节入射光经过第一凹槽112和第二凹槽114的面积,即可以调节入射光经过波长转换元件104的量,从而可以调节波长转换元件104对入射光的转换量。第一凹槽112和第二凹槽114相对于入光面108的角度范围为0-45°,优选的角度范围为5°-30°,更优选的角度范围为15°-20°。第一凹槽112和第二凹槽114相对于入光面108的角度,并不局限于本发明中所列出的实施方式,基于上述作用的其它实施方式均在本法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中,第一凹槽112和第二凹槽114的深度优选范围为导光板102厚度的40%以上。优选地,第一凹槽112和第二凹槽114的深度范围为导光板102厚度的50%-80%。更优选地,第一凹槽112和第二凹槽114的深度范围为导光板102厚度的60%-70%。第一凹槽112和第二凹槽114的宽度范围为导光板在入射光方向上长度的5%以下。此处描述的第一凹槽112和第二凹槽114的宽度也是指入射光方向上的长度。优选地,第一凹槽112和第二凹槽114的宽度范围为导光板高度的1%以下。更优选地,第一凹槽112和第二凹槽114的宽度范围为导光板高度的0.1%以下。具体的,第一凹槽112和第二凹槽114的宽度优选范围为不超过5mm,更优选范围为不超过2mm。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凹槽112和第二凹槽114的宽度范围0.1mm-2mm,更优选的范围为0.2mm-0.3mm。在0.2mm-0.3mm范围内时,量子点层的透光率和转化率处在比较合适的范围,可得到较好的导光板102出光效果。
当第一凹槽112和第二凹槽114中填充有不同的波长转换元件104时,通过设置第一凹槽112和第二凹槽114的深度之比也可以调节入射光的颜色。第一凹槽112和第二凹槽114的深度之比范围为1:5-5:1,优选的深度之比范围为1:2-2:1。
为使尽可能多的入射光经过第一凹槽112和第二凹槽114中的波长转换元件104,第一凹槽112和第二凹槽114在入光面108上的投影面积应尽量占满入光面108的面积。优选地,第一凹槽112和第二凹槽114在入光面108上的投影面积占入光面108的面积的至少80%以上。更优选地,第一凹槽112和第二凹槽114在入光面108上的投影面积占入光面108的面积的至少90%以上。最优选地,第一凹槽112和第二凹槽114在入光面108上的投影面积占入光面108的面积的至少99%以上。如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导光板102的正面呈八边形设计,第一凹槽112和第二凹槽114在入光面108上的投影覆盖了所有的入光面108。
为使第一凹槽112和第二凹槽114中的波长转换元件104转换更多的入射光,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凹槽112在入光面108上的投影与第二凹槽114在入光面108上的投影具有重叠区域118,如图14所示。重叠区域118可增加波长转换元件104对入射光的接触时间和转换量。重叠区域118的大小对导光板的出光效果具有影响,可根据需要对重叠区域118的大小进行调节。优选地,重叠区域118的面积占入光面108面积的20%以上。更优选地,重叠区域118的面积占入光面108面积的40%以上。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重叠区域118的面积占入光面108面积的30-80%。在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重叠区域118的面积占入光面108面积的50-70%。
当然,根据需要,第一凹槽112在入光面108上的投影与第二凹槽114在入光面108上的投影也可以不重叠。在如图15所示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凹槽112在入光面108上的投影与第二凹槽114在入光面108上的投影不重叠,第一凹槽112和第二凹槽114在入光面108上的投影面积占入光面108的面积的80%。此外,图1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凹槽112在入光面108上的投影与第二凹槽114在入光面108上的投影也不重叠。
第一凹槽112或者第二凹槽114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长方体,可以多种多样。第一凹槽112和第二凹槽114在入光面108上投影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方形、椭圆形、圆形中的一种。方形包括圆角连接的方形。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16所示,第一凹槽112或者第二凹槽114的槽底115与槽壁117呈圆角设计,槽壁117之间也呈圆角设计。
本发明的导光板102的类型包括但不限于平板,也可以为楔形板。如图17所示,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导光板102为楔形板。第一凹槽112和第二凹槽114平行相对设置,且平行于入光面108。第一凹槽112在入光面108上的投影与第二凹槽114在入光面108上的投影具有重叠区域118。重叠区域118的面积占入光面108面积的20%。第一凹槽112和第二凹槽114在入光面108上的投影占入光面108面积的95%。
本发明的导光板102包括但不限于第一凹槽112和第二凹槽114。如图18所示,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导光板102包括第一凹槽112、第二凹槽114和第三凹槽120。第三凹槽120邻近第一凹槽112和第二凹槽114,且三个凹槽不在同一平面,也不相交。第一凹槽112、第二凹槽114和第三凹槽120中填充有红、蓝、绿三种颜色的波长转换元件104。
本发明中,第一凹槽112和第二凹槽114的个数包括但不限于1个。第一凹槽112和第二凹槽114的具体个数,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个数越多,导光板102的出光就越好。通过在不同的凹槽中填充不同的波长转换元件,可以调配出光的颜色。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9所示,本发明的导光板102包括多个第一凹槽112和多个第二凹槽114。在制备背光模组时,第一凹槽112和第二凹槽114中填充了量子点材料。第一凹槽112和第二凹槽114分别位于导光板102的正面和背面。第一凹槽112和第二凹槽114交错分布,单个第二凹槽114在入光面102上的投影长度不小于相邻两个第一凹槽112在入光面108上投影之间的空隙长度。第一凹槽112和第二凹槽114在入光面108上的投影占入光面108面积的80%以上。设置多个第一凹槽112和多个第二凹槽114,量子点材料被分布在多个凹槽中,单个凹槽中的量子点材料受到水汽或者氧气影响后,不会扩散到其他凹槽中的量子点材料,从而使整个背光模组的使用寿命得到延长。此外,导光板102的结构也更加牢固,更不易损坏。通过在不同的第一凹槽112和第二凹槽114中填充不同的颜色的量子点材料,可以配出不同种类的导光板出射光,满足客户的需求。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凹槽112和第二凹槽114的形状为长方体或者类长方体。在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20所示,第一凹槽112和第二凹槽114的槽口形状为圆口孔状,第一凹槽112和第二凹槽114交错分布,第二凹槽114在入光面上的投影完全覆盖相邻两个第一凹槽112在入光面108上投影之间的空隙。
在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21所示,本发明的导光板102包括多个第一凹槽112、多个第二凹槽114和多个第三凹槽120。第一凹槽112、第二凹槽114和第三凹槽120之间交错排列,它们在入光面108上的投影覆盖满了入光面108。第一凹槽112和第三凹槽120位于导光板102的正面,第二凹槽114位于导光板102的反面。在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22所示,本发明的导光板102包括多个第一凹槽112和多个第二凹槽114。第一凹槽112和第二凹槽114相间排布,每个第二凹槽114的长度小于第一凹槽112之间的间隙。第一凹槽112和第二凹槽114在入光面108上的投影投影总面积占入光面108面积的80%以上。本发明中,第一凹槽112和第二凹槽114的个数越多,导光板102的出光效果上限越好,寿命越长。
本发明的背光模组中,光源106包括但不限于蓝光光源、紫外光光源。光源106包括但不限于发光二极管。波长转换元件104包括但不限于量子点、荧光粉。优选地,波长转换元件104包括量子点和分散有量子点的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包括硅橡胶、丙烯酸树脂、聚甲基丙烯酸树脂、环氧丙烯酸酯、聚氨酯丙烯酸酯、聚醚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波长转换元件为量子点,高分子材料为无影胶。更优选地,量子点表面的配体上连接有聚乙二醇链段,无影胶为丙烯酸类高分子化合物。
本发明波长转换元件所使用的量子点包括如下物质中的至少一种:II族-VIA族化合物(特指由II族元素与VIA族元素组成的化合物)、IV族-VIA族化合物(特指由IV族元素与VIA族元素组成的化合物)、III族-VA族化合物(特指由III族元素与VA族元素组成的化合物)、I族-VIA族化合物(特指由I族元素与VIA族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I族元素包括IA族元素和IB族元素,II族元素包括IIA族元素和IIB族元素,III族元素包括IIIA族元素和IIIB族元素,IV族元素包括IVA族元素和IVB族元素。II族-VIA族化合物包括如下物质中的至少一种:硒化锌、碲化锌、硫化锌、硒化镉、硫化镉、碲化镉、氧化锌、硫化汞、碲化汞、氧化镁、硫化镁、碲化镁、硫硒化镉、硫碲化镉、硫硒化锌、硫碲化锌、硒碲化锌、硫硒化汞、硫碲化汞、硒碲化汞、硒化锌镉、硫化锌镉、碲化锌镉、汞硫化镉、硒碲化锌镉、硫碲化锌镉、硫硒化锌镉、硫碲化汞镉、硫硒化汞镉、硒碲化汞镉、硫碲化汞锌、硫硒化汞锌、硒碲化汞锌、硫化镁锌、碲化镁锌、硒化镁锌、氧化镁锌、氧硫化镁锌、硫硒化镁锌、碲硒化镁锌、硫碲化镁锌。IV族-VIA族化合物包括如下物质中的至少一种:硫化铅、硒化铅、碲化铅,硫化锡、硒化锡、碲化锡、硫碲化锡、硫硒化锡、硒碲化锡、硫碲化铅、硫硒化铅、硒碲化铅、硫化锡铅、碲化锡铅、硒化锡铅、硫硒化锡铅、硫碲化锡铅。III族-VA族化合物包括如下物质中的至少一种:磷化铟、砷化铟、氮化镓、磷化镓、砷化镓、锑化镓、氮化铝、磷化铝、砷化铝、锑化铝、氮化铟、锑化铟、氮磷化镓、氮砷化镓、氮锑化镓、磷锑化镓、磷砷化镓、氮磷化铝、氮砷化铝、氮磷化铝镓、氮锑化铝镓、磷锑化铝镓、磷砷化铝镓、氮磷化铟镓、氮砷化铟镓、氮锑化铟镓、磷锑化铟镓、磷砷化铟镓、氮化铟铝、磷化铟铝、砷化铟铝、锑化铟铝;所述I族-VI族化合物包括:硫化铜、碲化铜、硒化铜、硫化银、硒化银、碲化银。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光源106为蓝光光源,波长转换元件104为分散有量子点的无影胶。第一凹槽112中填充有分散有红色量子点的无影胶;第二凹槽114中填充有分散有绿色量子点的无影胶。第一凹槽相对于第二凹槽更加邻近与入光面108。通过本发明,光源106发出的绝大部分蓝光经过了波长转换元件104,光转化效率较高。由于在波长转换元件104较薄的情况下,波长转换元件104不能完全将蓝光转化为其他波长的光,有相当的一部分穿过了波长转换元件104,所以虽然光源106发出的绝大部分蓝光经过了波长转换元件104,实际上导光板的出光面可射出包括蓝光、红光、绿光混合而成的白光。
在将波长转换元件104填充到第一凹槽112和第二凹槽114之后,第一凹槽112和第二凹槽114的槽口设置有封口膜122。封口膜122包括用于防水、防氧的保护单元和用于反光的反光单元。反光单元位于内侧,保护单元位于外侧。保护单元包括至少一层保护膜片。优选地,发光单元为反光膜。优选地,保护单元为环氧树脂层。
尽管发明人已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了较详细的阐述和列举,应当理解,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对上述实施例作出修改和/或变通或者采用等同的替代方案是显然的,都不能脱离本发明精神的实质,本发明中出现的术语用于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阐述和理解,并不能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8)

1.一种侧入光式导光板,包括至少一个入光面、出光面以及位于所述入光面和所述出光面之间的光路,其特征在于,邻近所述入光面的所述光路中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凹槽和至少一个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相对设置,且不在同一平面,也不相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入光式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在所述入光面上的投影面积占所述入光面的面积的至少80%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入光式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在所述入光面上的投影面积占所述入光面的面积的至少90%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入光式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在所述入光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凹槽在所述入光面上的投影具有重叠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侧入光式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叠区域的面积,占所述入光面的面积的至少20%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侧入光式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叠区域的面积,占所述入光面的面积的至少40%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入光式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在所述入光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凹槽在所述入光面上的投影不具有重叠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入光式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或者所述第二凹槽在所述入光面上投影的形状包括方形、椭圆形、圆形中的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入光式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口到所述入光面的距离不超过导光板在入射光方向长度的1%,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口宽度不超过导光板在入射光方向长度的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入光式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口到所述入光面的距离不超过3mm,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的宽度不超过2mm。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入光式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入光式导光板包括第一入光面和第二入光面,所述出光面上邻近所述第一入光面的位置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一凹槽,所述出光面的背面上邻近所述第一入光面的位置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二凹槽;所述出光面上邻近所述第二入光面的位置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一凹槽,所述出光面的背面上邻近所述第二入光面的位置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二凹槽。
12.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所述的导光板、波长转换元件和邻近于所述导光板的光源,所述波长转换元件填充在所述导光板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口设置有用于防水、防氧的保护单元和用于反光的反光单元,所述反光单元位于内侧,所述保护单元包括至少一层保护膜片。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单元包括环氧树脂层。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发射蓝光,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分别填充有红色波长转换元件和绿色波长转换元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长转换元件包括分散有量子点的高分子材料。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材料包括硅橡胶、丙烯酸树脂、聚甲基丙烯酸树脂、环氧丙烯酸酯、聚氨酯丙烯酸酯、聚醚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18.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和如权利要求12-17中任一所述的背光模组。
CN201610071293.1A 2016-02-02 2016-02-02 导光板、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1055110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71293.1A CN105511011B (zh) 2016-02-02 2016-02-02 导光板、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71293.1A CN105511011B (zh) 2016-02-02 2016-02-02 导光板、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11011A true CN105511011A (zh) 2016-04-20
CN105511011B CN105511011B (zh) 2016-12-28

Family

ID=557191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71293.1A Active CN105511011B (zh) 2016-02-02 2016-02-02 导光板、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11011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66554A (zh) * 2016-06-30 2016-11-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8897168A (zh) * 2018-07-24 2018-11-27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80812A (zh) * 2013-07-03 2015-01-14 苏州茂立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导光组件
JP2015046328A (ja) * 2013-08-28 2015-03-1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光板、これを含む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ならびに光学シート
CN104793284A (zh) * 2015-04-30 2015-07-22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导光板、背光模块及液晶显示器
CN105090834A (zh) * 2015-08-26 2015-11-25 创维液晶器件(深圳)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5158972A (zh) * 2015-09-10 2015-12-16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导光板及导光板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80812A (zh) * 2013-07-03 2015-01-14 苏州茂立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导光组件
JP2015046328A (ja) * 2013-08-28 2015-03-1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光板、これを含む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ならびに光学シート
CN104793284A (zh) * 2015-04-30 2015-07-22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导光板、背光模块及液晶显示器
CN105090834A (zh) * 2015-08-26 2015-11-25 创维液晶器件(深圳)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5158972A (zh) * 2015-09-10 2015-12-16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导光板及导光板的制备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66554A (zh) * 2016-06-30 2016-11-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6066554B (zh) * 2016-06-30 2020-04-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8897168A (zh) * 2018-07-24 2018-11-27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11011B (zh) 2016-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554593B2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JP6243376B2 (ja) 表示装置
CN103090277B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US9329320B2 (en) Light guide plate,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KR101775260B1 (ko) 색도 좌표와 색 영역 조절이 가능한 형광 필름
CN210605291U (zh) 一种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CN209325530U (zh) 一种新型面板灯
CN203309702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4617197A (zh) 一种显示模组用led发光器件及显示模组
JP2021051965A (ja) 照明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US11442218B2 (en) Col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and display backlights
CN107167865A (zh) 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KR20050071688A (ko) 혼성 조명 시스템
US10268072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206114945U (zh) 一种新的导光板、背光单元和显示装置
CN105511011A (zh) 导光板、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7632459A (zh) 液晶显示器及其背光模组
CN205958891U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4583673A (zh) 照明设备
CN209325692U (zh) 一种日光灯
CN209707723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CN205539560U (zh) 导光板、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0133911A (zh) 背光模组及机载显示装置
CN110553160A (zh) 发光光效的增强方法、发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
CN209744141U (zh) 一种面板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