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07574A - 一种承载模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承载模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07574A
CN105507574A CN201410495576.XA CN201410495576A CN105507574A CN 105507574 A CN105507574 A CN 105507574A CN 201410495576 A CN201410495576 A CN 201410495576A CN 105507574 A CN105507574 A CN 1055075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ying
projection
groove
base body
connection 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9557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07574B (zh
Inventor
王斌坚
章国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ngche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ngche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ngche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ngche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49557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07574B/zh
Publication of CN1055075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075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075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075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承载模板,包括模板本体,具有浇筑面,与所述浇筑面相对设置的外侧面,以及成型于所述浇筑面与所述外侧面之间的连接边缘,在所述模板本体的所述外侧面设有梁型承载托体,且所述承载托体从所述模板本体的其中一个拼接边缘延伸到与该拼接边缘相对的另一拼接边缘。所述模板本体的部分沿所述承载托体的长度延伸方向设有加强预置结构。本发明的承载模板使得模板具有承载能力,在搭建需要承载力的模腔,如承载梁的模腔时,无需额外再使用支撑机构,不仅能够实现快速周转使用,提高周期使用效率,节约成本,而且因无需设置支撑结构,结构更为简洁,也减少了空间场地的利用,实现梁的预拱,进一步提高梁及模板本身的强度。

Description

一种承载模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具体地说涉及具有承载能力的承载模板。
背景技术
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需要按照设计要求的混凝土结构的外形形状,装配相应的临时模型结构。该临时模型结构往往是由多个建筑模板按一定的拼接方式拼接而成。而现有技术中,建筑模板的承载强度仅仅考虑了模板本身对所承载的浇筑物料压强的要求,而对于所装配构成的临时模型结构的整体承载强度要求没有考虑。目前的临时模型结构装配时,建筑模板连接仅是通过各个模板边缘企口连接结构的相互连接拼接形成一个临时模型结构。这样的临时模型结构的承载强度并不高。在施工现场为保证临时模型结构的承载强度,通常需要在现场设置许多模板之外的支护结构。这样的结果往往导致施工现场支柱林立,为进一步的以及相关的施工作业带来不便。
现有技术中虽然有在模板的背面简单的设置几条加强筋来提高模板的承载强度。但其所考虑的也仅仅是建筑模板本身强度的提高,其对所构建的临时模型结构没有任何影响,临时模型结构承载强度仍然需要靠模板之外的其它支护结构,如临时搭建的钢管架来保证。
为了提高施工效率,减少施工现场的各种支护结构是目前业界考虑的一个重要的相关问题。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不能靠建筑模板自身的承载强度支撑所构建的临时模型结构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能够作为临时模型结构的支撑结构的承载模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种承载模板,包括
模板本体,具有浇筑面,与所述浇筑面相对设置的外侧面,以及成型于所述浇筑面与所述外侧面之间的连接边缘,
在所述模板本体的所述外侧面设有梁型承载托体,且所述承载托体从所述模板本体的其中一个拼接边缘延伸到与该拼接边缘相对的另一拼接边缘。
在本发明的承载模板中,所述承载托体为箱型结构。
在本发明的承载模板中,所述承载托体的远离所述模板本体的部分沿所述承载托体的长度延伸方向设有加强预置结构。
在本发明的承载模板中,所述加强预置结构包括成型在所述承载托体上的若干通孔。
在本发明的承载模板中,在所述加强预置结构中设有预应力加强结构。
在本发明的承载模板中,所述预应力加强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在本发明的承载模板中,所述通孔成型为花型孔,所述花型孔的花瓣处形成浇注通道。
在本发明的承载模板中,所述连接结构为开口凹槽,所述开口凹槽的横截面为槽口处宽度窄,槽底处宽度宽的形状。
在本发明的承载模板中,所述横截面呈倒““凸”型。
在本发明的承载模板中,所述承载托体的远离所述模板本体的一端端部还设有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与所述开口凹槽配合使用的加强槽,所述加强槽内设有螺母。
在本发明的承载模板中,所述通孔分设于所述开口凹槽的两侧。
在本发明的承载模板中,所述承载托体的未设有预应力加强结构的一端沿所述承载托体的长度延伸方向设为中空。
在本发明的承载模板中,所述承载托体长度延伸方向的两端部设有托体连接结构。
在本发明的承载模板中,所述托体连接结构包括至少设置在所述模板本体上的第一连接结构,及至少设置在承载托体上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相隔一定距离的第二连接结构。
在本发明的承载模板中,至少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
嵌合结构,所述嵌合结构适于通过在与所述连接边缘及两相互拼合的所述模板之一的所述浇筑面呈一夹角的嵌入移动方向的移动与相邻模板嵌入配合,所述嵌合结构平行于所述连接边缘延伸,并限制所述连接边缘与相邻模板的相对连接边缘在垂直于所述连接边缘的移动方向上沿与所述嵌入移动方向呈一夹角的方向分离;以及
至少一个朝向与嵌入移动方向相反的锁定面;每个所述锁定面与相邻模板上相应的锁定面之间在所述嵌入移动方向上的移动不相互干涉,且在两相邻模板配合后在所述锁定面与相邻模板上相应的锁定面之间形成一个沿所述连接边缘延伸的插槽;每个所述插槽适于一个锁定键插入以将两相邻的模板在所述嵌入移动方向上锁定。
在本发明的承载模板中,所述嵌合结构包括靠近所述浇筑面并沿对应的连接边缘延伸设置的凹槽和/或凸起,及靠近所述外侧面并沿对应的连接边缘延伸设置的凸起和/或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凸起适于与相邻模板上对应的凸起及凹槽配合嵌合,并且两者在平行于所述浇筑面的投影不重合,所述凹槽的深入方向及所述凸起的突出方向平行于所述嵌入移动方向,所述凹槽的开口方向与所述凸起的突出方向相同;所述锁定面设置在所述凹槽与所述凸起之间。
在本发明的承载模板中,所述锁定面设置在所述凹槽与所述凸起之间成型的一个沿所述连接边缘延伸的突出部上,所述突出部从沿所述连接边缘延伸方向看,与相邻模板上相应的突出部在所述凹槽及所述凸起嵌合移动的方向上相互重叠;所述突出部包括数个沿所述连接边缘延伸方向相间设置的数个模凸齿组成,在各个所述模凸齿之间形成模空槽;各个所述模凸齿在垂直于所述凹槽及所述凸起嵌入移动方向的平面投影与相邻模板上的突出部的模空槽相对,所述插槽的形状适于保持所述锁定键沿所述连接边缘延伸方向滑动,且限制其在其他方向上的运动;所述锁定键与相邻模板上所述锁定面配合的锁定部分成型有与相邻模板上所述模凸齿及所述模空槽配合的键凸起及键空槽;在非锁定状态,在垂直于所述凹槽及所述凸起嵌入移动方向的平面投影,所述键凸起及所述键空槽具有与相邻模板上的模凸齿及模空槽互补。
在本发明的承载模板中,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
嵌合结构,所述嵌合结构适于通过在与所述连接边缘及两相互拼合的所述模板之一的所述浇筑面呈一夹角的嵌入移动方向的移动与相邻模板嵌入配合,所述嵌合结构平行于所述连接边缘延伸,并限制所述连接边缘与相邻模板的相对连接边缘在垂直于所述连接边缘的移动方向上沿与所述嵌入移动方向呈一夹角的方向分离;以及
至少一个朝向与嵌入移动方向相反的锁定面;每个所述锁定面与相邻模板上相应的锁定面之间在所述嵌入移动方向上的移动不相互干涉,且在两相邻模板配合后在所述锁定面与相邻模板上相应的锁定面之间形成一个沿所述连接边缘延伸的插槽;每个所述插槽适于一个锁定键插入以将两相邻的模板在所述嵌入移动方向上锁定。
在本发明的承载模板中,所述嵌合结构包括靠近所述浇筑面并沿对应的连接边缘延伸设置的凹槽和/或凸起,及靠近所述外侧面并沿对应的连接边缘延伸设置的凸起和/或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凸起适于与相邻模板上对应的凸起及凹槽配合嵌合,并且两者在平行于所述浇筑面的投影不重合,所述凹槽的深入方向及所述凸起的突出方向平行于所述嵌入移动方向,所述凹槽的开口方向与所述凸起的突出方向相同;所述锁定面设置在所述凹槽与所述凸起之间。
在本发明的承载模板中,所述锁定面设置在所述凹槽与所述凸起之间成型的一个沿所述连接边缘延伸的突出部上,所述突出部从沿所述连接边缘延伸方向看,与相邻模板上相应的突出部在所述凹槽及所述凸起嵌合移动的方向上相互重叠;所述突出部包括数个沿所述连接边缘延伸方向相间设置的数个模凸齿组成,在各个所述模凸齿之间形成模空槽;各个所述模凸齿在垂直于所述凹槽及所述凸起嵌入移动方向的平面投影与相邻模板上的突出部的模空槽相对,所述插槽的形状适于保持所述锁定键沿所述连接边缘延伸方向滑动,且限制其在其他方向上的运动;所述锁定键与相邻模板上所述锁定面配合的锁定部分成型有与相邻模板上所述模凸齿及所述模空槽配合的键凸起及键空槽;在非锁定状态,在垂直于所述凹槽及所述凸起嵌入移动方向的平面投影,所述键凸起及所述键空槽具有与相邻模板上的模凸齿及模空槽互补。
在本发明的承载模板中,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成型在所述承载托体的与相邻模板的承载托体对接的连接边缘上的至少一个第一锁定凹槽,所述第一锁定凹槽的横截面为槽口处宽度窄,槽底处宽度宽的形状,且所述锁定面由两个对接的所述承载托体上的所述第一锁定凹槽围成,所述锁定键的横截面形状与两个所述第一锁定凹槽围成的横截面形状一致,且所述锁定键的插入端设置为楔形。
在本发明的承载模板中,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成型在所述承载托体的与相邻的所述承载托体对接的连接边缘上的至少一个第二锁定凹槽和/或第二锁定凸块,所述第二锁定凹槽的横截面为槽口处宽度窄,槽底处宽度宽的形状,所述第二锁定凹槽与所述锁定凸起适于与相邻模板上对应的第二锁定凸起及第二锁定凹槽配合嵌合。
在本发明的承载模板中,所述第二锁定凹槽与插入所述第二锁定凹槽的所述第二锁定凸块之间还打入有楔形锁紧块。
在本发明,所述模板本体的垂直于所述承载托体长度延伸方向的两端上还设有与相邻模板本体拼接的拼接头结构,且所述拼接头结构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的结构相同。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在本发明中,通过在模板本体背部一体成型有承载托体,使得模板具有承载能力,再搭建需要承载力的模腔时,如承载梁的模腔时,无需额外再使用支撑机构,不仅能够实现快速周转使用,提高周期使用效率,节约成本,而且因无需设置支撑结构,结构更为简洁,也减少了空间场地的利用。
2、在本发明中,所述承载托体的远离所述模板本体的部分沿所述承载托体的长度延伸方向设有加强预置结构,在建造梁结构时能实现梁的预拱,进一步提高梁及模板本身的强度。
3、在本发明中,承载托体的远离模板本体的一端端部还设有连接结构,通过该连接结构的设置,还可以在承载托体下连接其他结构,如柱。
4、在本发明中,承载托体长度延伸方向的两端部设有托体连接结构。所述托体连接结构包括至少设置在所述模板本体上的第一连接结构,及至少设置在承载托体上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相隔一定距离的第二连接结构。这样便于通过相邻承载模板的拼接使得本发明的承载模板的长度加长。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承载模板的主视图;
图2是在图1的基础上针对开口凹槽与加强槽作改变后的另一主视图;
图3、图4分别为具有第一结构形式的托体连接结构的承载模板和相邻承载模板的侧视图,且图3和图4中承载模板和相邻承载模板的主视图均为图1或图2;
图5是图3、图4的承载模板180度水平拼接成的侧视图;
图6是具有图3、图4中的托体连接结构的两相邻承载模板90度垂直拼接成的侧视图;
图7、图8分别为具有第二种结构形式的托体连接结构的承载模板和相邻承载模板的侧视图,且图7和图8中承载模板和相邻承载模板的主视图均为图1或图2;
图9是具有图7、图8中的托体连接结构的两承载模板90度垂直拼接成的侧视图;
图10是图7、图8的承载模板180度水平拼接成的侧视图;
图11是图7的立体图;
图12是图8的立体图;
图13是图9的爆炸图;
图14、15是具有第三种结构形式的托体连接结构的承载模板和相邻承载模板90度垂直拼接成的侧视图,该承载模板和相邻承载模板的侧视图均为图1或图2;
图16是图14和15的承载模板90度水平拼接成的侧视图;
图17是具有第三种结构形式的托体连接结构的承载模板和相邻承载模板180度水平拼接成的侧视图,该承载模板和相邻承载模板的侧视图均为图1或图2
图18是拼接头结构的形状结构与图1中不同的另一主视图;
图19是具有图18中结构形式的拼接头结构拼接后的剖视图;
图20是图19的分解图(图中未画锁定键驱动结构)。
注:图7至图17中涉及到拼接头结构,但是拼接头结构在图7-图17上的投影的具体线条,图中未画,可参考图3至图6。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1-模板本体、2-承载托体、3-通孔、4-预应力加强结构、5-开口凹槽、6-加强槽、7-浇筑面、8-锁定键、9-凹槽、10-凸起、11-突出部、12-模凸齿、13-模空槽、14-键凸起、15-键空槽、16-第一锁定凹槽、17-第二锁定凹槽、18-第二锁定凸块、19-楔形锁紧块、20-密封圈、A-第一连接结构、B-第二连接结构、C-拼接头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承载模板,包括
模板本体1,具有浇筑面7,与所述浇筑面7相对设置的外侧面,以及成型于所述浇筑面7与所述外侧面之间的连接边缘,
在所述模板本体1的所述外侧面设有梁型承载托体2,且所述承载托体2从所述模板本体1的其中一个拼接边缘延伸到与该拼接边缘相对的另一拼接边缘。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承载托体2为箱型结构。
上述方案为本发明的核心方案,通过在模板本体1背部一体成型有承载托体2,使得模板具有承载能力,在搭建需要承载力的模腔时,如承载梁的模腔时,无需额外再使用支撑机构,不仅能够实现快速周转使用,提高周期使用效率,节约成本,而且因无需设置支撑结构,结构更为简洁,也减少了空间场地的利用。
为了在建造梁结构时实现梁的预拱,进一步提高梁及模板本身的强度,所述承载托体2的远离所述模板本体1的部分沿所述承载托体2的长度延伸方向设有加强预置结构。所述加强预置结构包括成型在所述承载托体2上的若干通孔3。在所述加强预置结构中设有预应力加强结构4。所述预应力加强结构4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在浇筑混凝土前预加载预应力。预应力加载结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钢丝一端的内套管,以及套设在所述内套管上的外套管,其中所述外套管的外壁与所述通孔的内壁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内套管的外壁与所述外套管的内壁之间为螺纹连接,且两处螺纹连接的螺距设置不同,所述外套管朝向所述通孔外的一端上设有适合与工具结合转动所述外套管的拧紧接口。
为了便于通孔3设有预应力加载结构后混凝土的浇筑,所述通孔3成型为花型孔,所述花型孔的花瓣处形成浇注通道。
所述承载托体2的远离所述模板本体1的一端端部还设有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为开口凹槽5,所述开口凹槽5的横截面为槽口处宽度窄,槽底处宽度宽的形状。通过该连接结构的设置,还可以在承载托体2下连接其他结构,如柱。优选所述横截面呈倒““凸”型,如图2所示,当然,也可以设置成图1中的形式,或其他的形式。
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与所述开口凹槽5配合使用的加强槽6,所述加强槽6内设有螺母,加强槽6和螺母的设置有助于连接处的加强。加强槽6的形状结构设置可以参照图1和图2,当然也可以为其他形式。
所述通孔3分设于所述开口凹槽5的两侧。所述通孔3的个数、大小可根据需要设置。
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为了减轻模板的重量并节约制作模板的材料,所述承载托体2的未设有预应力加强结构4的一端沿所述承载托体2的长度延伸方向设为中空。
如图3-5所示,所述承载托体2长度延伸方向的两端部设有托体连接结构。所述托体连接结构包括至少设置在所述模板本体1上的第一连接结构,及至少设置在承载托体2上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相隔一定距离的第二连接结构B。这样便于通过相邻承载模板的拼接使得本发明的承载模板的长度加长。
所述模板本体1的垂直于所述承载托体2长度延伸方向的两端上还设有与相邻模板本体拼接的拼接头结构C,且所述拼接头结构C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A的结构相同。这样便于与同一系列的其他类型的模板进行拼接,提高了模板的通用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
嵌合结构,所述嵌合结构适于通过在与所述连接边缘及两相互拼合的所述模板之一的所述浇筑面7呈一夹角的嵌入移动方向的移动与相邻模板嵌入配合,所述嵌合结构平行于所述连接边缘延伸,并限制所述连接边缘与相邻模板的相对连接边缘在垂直于所述连接边缘的移动方向上沿与所述嵌入移动方向呈一夹角的方向分离;以及一个朝向与嵌入移动方向相反的锁定面;所述锁定面与相邻模板上相应的锁定面之间在所述嵌入移动方向上的移动不相互干涉,且在两相邻模板配合后在所述锁定面与相邻模板上相应的锁定面之间形成一个沿所述连接边缘延伸的插槽;所述插槽适于一个锁定键8插入以将两相邻的模板在所述嵌入移动方向上锁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嵌合结构包括靠近所述浇筑面7并沿对应的所述连接边缘延伸设置的一个凹槽9和一个凸起10,及靠近所述外侧面并沿对应的所述连接边缘延伸设置的一个凸起10和一个凹槽9,所述凹槽9与所述凸起10适于与相邻模板上对应的凸起10及凹槽9配合嵌合,并且两者在平行于所述浇筑面7的投影不重合,所述凹槽9的深入方向及所述凸起10的突出方向平行于所述嵌入移动方向,所述凹槽9的开口方向与所述凸起10的突出方向相同;所述锁定面设置在所述凹槽9与所述凸起10之间。
所述锁定面设置在所述凹槽9与所述凸起10之间成型的一个沿所述连接边缘延伸的突出部11上,所述突出部11从沿所述连接边缘延伸方向看,与相邻模板上相应的突出部11在所述凹槽9及所述凸起10嵌合移动的方向上相互重叠;所述突出部11包括数个沿所述连接边缘延伸方向相间设置的数个模凸齿12组成,在各个所述模凸齿12之间形成模空槽13;各个所述模凸齿12在垂直于所述凹槽9及所述凸起10嵌入移动方向的平面投影与相邻模板上的突出部11的模空槽13相对,所述插槽的形状适于保持所述锁定键8沿所述连接边缘延伸方向滑动,且限制其在其他方向上的运动;所述锁定键8与相邻模板上所述锁定面配合的锁定部分成型有与相邻模板上所述模凸齿12及所述模空槽13配合的键凸起14及键空槽15;在非锁定状态,在垂直于所述凹槽9及所述凸起10嵌入移动方向的平面投影,所述键凸起14及所述键空槽15具有与相邻模板上的模凸齿12及模空槽13互补。
所述第二连接结构B包括
嵌合结构,所述嵌合结构适于通过在与所述连接边缘及两相互拼合的所述模板之一的所述浇筑面7呈一夹角的嵌入移动方向的移动与相邻模板嵌入配合,所述嵌合结构平行于所述连接边缘延伸,并限制所述连接边缘与相邻模板的相对连接边缘在垂直于所述连接边缘的移动方向上沿与所述嵌入移动方向呈一夹角的方向分离;以及一个朝向与嵌入移动方向相反的锁定面;每个所述锁定面与相邻模板上相应的锁定面之间在所述嵌入移动方向上的移动不相互干涉,且在两相邻模板配合后在所述锁定面与相邻模板上相应的锁定面之间形成一个沿所述连接边缘延伸的插槽;所述插槽适于一个锁定键8插入以将两相邻的模板在所述嵌入移动方向上锁定。所述嵌合结构包括靠近所述浇筑面7并沿对应的连接边缘延伸设置的三个凹槽9和三个凸起10,且凹槽9和凸起10间隔设置,及靠近所述外侧面并沿对应的连接边缘延伸设置的凸起10和/或凹槽9,所述凹槽9与所述凸起10适于与相邻模板上对应的凸起10及凹槽9配合嵌合,并且两者在平行于所述浇筑面7的投影不重合,所述凹槽9的深入方向及所述凸起10的突出方向平行于所述嵌入移动方向,所述凹槽9的开口方向与所述凸起10的突出方向相同;所述锁定面设置在所述凹槽9与所述凸起10之间。
所述锁定面设置在所述凹槽9与所述凸起10之间成型的一个沿所述连接边缘延伸的突出部11上,所述突出部11从沿所述连接边缘延伸方向看,与相邻模板上相应的突出部11在所述凹槽9及所述凸起10嵌合移动的方向上相互重叠;所述突出部11包括数个沿所述连接边缘延伸方向相间设置的数个模凸齿12组成,在各个所述模凸齿12之间形成模空槽13;各个所述模凸齿12在垂直于所述凹槽9及所述凸起10嵌入移动方向的平面投影与相邻模板上的突出部11的模空槽13相对,所述插槽的形状适于保持所述锁定键8沿所述连接边缘延伸方向滑动,且限制其在其他方向上的运动;所述锁定键8与相邻模板上所述锁定面配合的锁定部分成型有与相邻模板上所述模凸齿12及所述模空槽13配合的键凸起14及键空槽15;在非锁定状态,在垂直于所述凹槽9及所述凸起10嵌入移动方向的平面投影,所述键凸起14及所述键空槽15具有与相邻模板上的模凸齿12及模空槽13互补。
图6是图5的简单变形,通过该种变形,实现了从图5的相邻两承载模板之间的180°拼接变成图6中的90°的拼接,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变成其他度数的拼接。
实施例2
如图7-13所示,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与第二连接结构B,在本实施例2中,所述第二连接结构B包括成型在所述承载托体2的与相邻模板的承载托体2对接的连接边缘上的三个第一锁定凹槽16,所述第一锁定凹槽16的横截面为槽口处宽度窄,槽底处宽度宽的形状,且所述锁定面由两个对接的所述承载托体2上的所述第一锁定凹槽16围成,所述锁定键8的横截面形状与两个所述第一锁定凹槽165围成的横截面形状一致,且所述锁定键8的插入端设置为楔形,当然,所述第一锁定凹槽16的个数不局限于三个,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图10是图9的简单变形,通过该种变形,实现了从图9的相邻两承载模板之间的90°拼接变成180°的拼接,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变成其他度数的拼接。
实施例3
如图14-1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结构B包括成型在所述承载托体2的与相邻的所述承载托体2对接的连接边缘上的一个第二锁定凹槽17和一个第二锁定凸块18,所述第二锁定凹槽17的横截面为槽口处宽度窄,槽底处宽度宽的形状,所述第二锁定凹槽17与所述第二锁定凸块18适于与相邻模板上对应的第二锁定凸块18及第二锁定凹槽17配合嵌合。同样,第二锁定凹槽17的个数与第二锁定凸块18的个数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为了保证连接可靠,所述第二锁定凹槽17与插入所述第二锁定凹槽17的所述第二锁定凸块18之间还打入有楔形锁紧块19。
图17是图16的简单变形,通过该种变形,实现了从图16的相邻两承载模板之间的90°拼接变成图17中的180°的拼接,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变成其他度数的拼接。
上述三种不同的托体结构的设置,均能使得相邻承载模板之间实现无缝拼接。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24)

1.一种承载模板,包括
模板本体(1),具有浇筑面(7),与所述浇筑面(7)相对设置的外侧面,以及成型于所述浇筑面(7)与所述外侧面之间的连接边缘,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模板本体(1)的所述外侧面设有梁型承载托体(2),且所述承载托体(2)从所述模板本体(1)的其中一个拼接边缘延伸到与该拼接边缘相对的另一拼接边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托体(2)为箱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承载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托体(2)的远离所述模板本体(1)的部分沿所述承载托体(2)的长度延伸方向设有加强预置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承载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预置结构包括成型在所述承载托体(2)上的若干通孔(3)。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承载模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强预置结构中设有预应力加强结构(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承载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加强结构(4)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承载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3)成型为花型孔,所述花型孔的花瓣处形成浇注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承载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托体(2)的远离所述模板本体(1)的一端端部还设有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为开口凹槽(5),所述开口凹槽(5)的横截面为槽口处宽度窄,槽底处宽度宽的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承载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截面呈倒““凸”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承载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与所述开口凹槽(5)配合使用的加强槽(6),所述加强槽(6)内设有螺母。
11.根据权利要求8-10中任一项所述的承载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3)分设于所述开口凹槽(5)的两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承载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托体(2)的未设有预应力加强结构(4)的一端沿所述承载托体(2)的长度延伸方向设为中空。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承载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托体(2)长度延伸方向的两端部设有托体连接结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承载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托体连接结构包括至少设置在所述模板本体(1)上的第一连接结构(A),及至少设置在承载托体(2)上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A)相隔一定距离的第二连接结构(B)。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承载模板,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第一连接结构(A),包括
嵌合结构,所述嵌合结构适于通过在与所述连接边缘及两相互拼合的所述模板之一的所述浇筑面(7)呈一夹角的嵌入移动方向的移动与相邻模板嵌入配合,所述嵌合结构平行于所述连接边缘延伸,并限制所述连接边缘与相邻模板的相对连接边缘在垂直于所述连接边缘的移动方向上沿与所述嵌入移动方向呈一夹角的方向分离;以及
至少一个朝向与嵌入移动方向相反的锁定面;每个所述锁定面与相邻模板上相应的锁定面之间在所述嵌入移动方向上的移动不相互干涉,且在两相邻模板配合后在所述锁定面与相邻模板上相应的锁定面之间形成一个沿所述连接边缘延伸的插槽;每个所述插槽适于一个锁定键(8)插入以将两相邻的模板在所述嵌入移动方向上锁定。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承载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合结构包括靠近所述浇筑面(7)并沿对应的所述连接边缘延伸设置的凹槽(9)和/或凸起(10),及靠近所述外侧面并沿对应的所述连接边缘延伸设置的凸起(10)和/或凹槽(9),所述凹槽(9)与所述凸起(10)适于与相邻模板上对应的凸起(10)及凹槽(9)配合嵌合,并且两者在平行于所述浇筑面(7)的投影不重合,所述凹槽(9)的深入方向及所述凸起(10)的突出方向平行于所述嵌入移动方向,所述凹槽(9)的开口方向与所述凸起(10)的突出方向相同;所述锁定面设置在所述凹槽(9)与所述凸起(10)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承载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面设置在所述凹槽(9)与所述凸起(10)之间成型的一个沿所述连接边缘延伸的突出部(11)上,所述突出部(11)从沿所述连接边缘延伸方向看,与相邻模板上相应的突出部(11)在所述凹槽(9)及所述凸起(10)嵌合移动的方向上相互重叠;所述突出部(11)包括数个沿所述连接边缘延伸方向相间设置的数个模凸齿(12)组成,在各个所述模凸齿(12)之间形成模空槽(13);各个所述模凸齿(12)在垂直于所述凹槽(9)及所述凸起(10)嵌入移动方向的平面投影与相邻模板上的突出部(11)的模空槽(13)相对,所述插槽的形状适于保持所述锁定键(8)沿所述连接边缘延伸方向滑动,且限制其在其他方向上的运动;所述锁定键(8)与相邻模板上所述锁定面配合的锁定部分成型有与相邻模板上所述模凸齿(12)及所述模空槽(13)配合的键凸起(14)及键空槽(15);在非锁定状态,在垂直于所述凹槽(9)及所述凸起(10)嵌入移动方向的平面投影,所述键凸起(14)及所述键空槽(15)具有与相邻模板上的模凸齿(12)及模空槽(13)互补。
18.根据权利要求14-17任意一项所述的承载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B)包括
嵌合结构,所述嵌合结构适于通过在与所述连接边缘及两相互拼合的所述模板之一的所述浇筑面(7)呈一夹角的嵌入移动方向的移动与相邻模板嵌入配合,所述嵌合结构平行于所述连接边缘延伸,并限制所述连接边缘与相邻模板的相对连接边缘在垂直于所述连接边缘的移动方向上沿与所述嵌入移动方向呈一夹角的方向分离;以及
至少一个朝向与嵌入移动方向相反的锁定面;每个所述锁定面与相邻模板上相应的锁定面之间在所述嵌入移动方向上的移动不相互干涉,且在两相邻模板配合后在所述锁定面与相邻模板上相应的锁定面之间形成一个沿所述连接边缘延伸的插槽;每个所述插槽适于一个锁定键(8)插入以将两相邻的模板在所述嵌入移动方向上锁定。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承载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合结构包括靠近所述浇筑面(7)并沿对应的连接边缘延伸设置的凹槽(9)和/或凸起(10),及靠近所述外侧面并沿对应的连接边缘延伸设置的凸起(10)和/或凹槽(9),所述凹槽(9)与所述凸起(10)适于与相邻模板上对应的凸起(10)及凹槽(9)配合嵌合,并且两者在平行于所述浇筑面(7)的投影不重合,所述凹槽(9)的深入方向及所述凸起(10)的突出方向平行于所述嵌入移动方向,所述凹槽(9)的开口方向与所述凸起(10)的突出方向相同;所述锁定面设置在所述凹槽(9)与所述凸起(10)之间。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承载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面设置在所述凹槽(9)与所述凸起(10)之间成型的一个沿所述连接边缘延伸的突出部(11)上,所述突出部(11)从沿所述连接边缘延伸方向看,与相邻模板上相应的突出部(11)在所述凹槽(9)及所述凸起(10)嵌合移动的方向上相互重叠;所述突出部(11)包括数个沿所述连接边缘延伸方向相间设置的数个模凸齿(12)组成,在各个所述模凸齿(12)之间形成模空槽(13);各个所述模凸齿(12)在垂直于所述凹槽(9)及所述凸起(10)嵌入移动方向的平面投影与相邻模板上的突出部(11)的模空槽(13)相对,所述插槽的形状适于保持所述锁定键(8)沿所述连接边缘延伸方向滑动,且限制其在其他方向上的运动;所述锁定键(8)与相邻模板上所述锁定面配合的锁定部分成型有与相邻模板上所述模凸齿(12)及所述模空槽(13)配合的键凸起(14)及键空槽(15);在非锁定状态,在垂直于所述凹槽(9)及所述凸起(10)嵌入移动方向的平面投影,所述键凸起(14)及所述键空槽(15)具有与相邻模板上的模凸齿(12)及模空槽(13)互补。
21.根据权利要求18-20任意一项所述的承载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B)包括成型在所述承载托体(2)的与相邻模板的承载托体(2)对接的连接边缘上的至少一个第一锁定凹槽(16),所述第一锁定凹槽(16)的横截面为槽口处宽度窄,槽底处宽度宽的形状,且所述锁定面由两个对接的所述承载托体(2)上的所述第一锁定凹槽(16)围成,所述锁定键(8)的横截面形状与两个所述第一锁定凹槽(16)围成的横截面形状一致,且所述锁定键(8)的插入端设置为楔形。
22.根据权利要求14-16任意一项所述的承载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B)包括成型在所述承载托体(2)的与相邻的所述承载托体(2)对接的连接边缘上的至少一个第二锁定凹槽(17)和/或第二锁定凸块(18),所述第二锁定凹槽(17)的横截面为槽口处宽度窄,槽底处宽度宽的形状,所述第二锁定凹槽(17)与所述第二锁定凸块(18)适于与相邻模板上对应的第二锁定凸块(18)及第二锁定凹槽(17)配合嵌合。
23.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承载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定凹槽(17)与插入所述第二锁定凹槽(17)的所述第二锁定凸块(18)之间还打入有楔形锁紧块(19)。
24.根据权利要求14-23中任一项所述的承载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本体(1)的垂直于所述承载托体(2)长度延伸方向的两端上还设有与相邻模板本体拼接的拼接头结构(C),且所述拼接头结构(C)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A)的结构相同。
CN201410495576.XA 2014-09-25 2014-09-25 一种承载模板 Active CN1055075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95576.XA CN105507574B (zh) 2014-09-25 2014-09-25 一种承载模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95576.XA CN105507574B (zh) 2014-09-25 2014-09-25 一种承载模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07574A true CN105507574A (zh) 2016-04-20
CN105507574B CN105507574B (zh) 2019-03-19

Family

ID=557158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95576.XA Active CN105507574B (zh) 2014-09-25 2014-09-25 一种承载模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07574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52985A (ja) * 1996-11-21 1998-06-09 Modern Mateiriaru:Kk 擁壁の構築方法
JPH11172914A (ja) * 1997-12-15 1999-06-29 Taisei Corp タイル下地成形用型枠
JP2003301605A (ja) * 2002-04-10 2003-10-24 Fukuvi Chem Ind Co Ltd コンクリート打設用型枠
RU2293827C2 (ru) * 2004-08-20 2007-02-20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Крамос-Инженеринг" Обвязочный профильный элемент щита опалубки
CN201436343U (zh) * 2009-04-02 2010-04-07 上海地根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工程塑料基建模板
CN201771175U (zh) * 2010-08-02 2011-03-23 王亚运 一种端头转接模板
CN201962939U (zh) * 2010-11-22 2011-09-07 王亚运 一种精密建筑模板
CN102330493A (zh) * 2010-07-12 2012-01-25 王亚运 精密建筑模板系统
CN102704671A (zh) * 2012-06-13 2012-10-03 山东普瑞玛模板有限公司 一种框架组合模
CN203716481U (zh) * 2014-01-13 2014-07-16 宁波天劲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带楞木塑建筑模板
CN204112710U (zh) * 2014-09-25 2015-01-21 能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承载模板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52985A (ja) * 1996-11-21 1998-06-09 Modern Mateiriaru:Kk 擁壁の構築方法
JPH11172914A (ja) * 1997-12-15 1999-06-29 Taisei Corp タイル下地成形用型枠
JP2003301605A (ja) * 2002-04-10 2003-10-24 Fukuvi Chem Ind Co Ltd コンクリート打設用型枠
RU2293827C2 (ru) * 2004-08-20 2007-02-20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Крамос-Инженеринг" Обвязочный профильный элемент щита опалубки
CN201436343U (zh) * 2009-04-02 2010-04-07 上海地根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工程塑料基建模板
CN102330493A (zh) * 2010-07-12 2012-01-25 王亚运 精密建筑模板系统
CN201771175U (zh) * 2010-08-02 2011-03-23 王亚运 一种端头转接模板
CN201962939U (zh) * 2010-11-22 2011-09-07 王亚运 一种精密建筑模板
CN102704671A (zh) * 2012-06-13 2012-10-03 山东普瑞玛模板有限公司 一种框架组合模
CN203716481U (zh) * 2014-01-13 2014-07-16 宁波天劲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带楞木塑建筑模板
CN204112710U (zh) * 2014-09-25 2015-01-21 能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承载模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07574B (zh) 2019-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88396B (zh) 3d打印填充墙体的制作方法
CN203905966U (zh) 一种用于隧道仰拱结构的一次浇筑混凝土的衬砌模具
CN107387117A (zh) 一种隧底预制装配式隧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2581939B (zh) 内有交叉孔的预制钢筋砼空心模板及其立模成型设备
CN105256932B (zh) 预制混凝土柱与预制混凝土楼板的连接钢节点
CN204112710U (zh) 一种承载模板
CN105275013B (zh) 一种核心筒逆作叠合地下连续墙及其施工方法
CN104234258B (zh) 砌块和钢筋混凝土叠合墙体及施工方法
CN108930544A (zh) 一种松软地层地下大空间建造方法
CN105370032A (zh) 气囊式混凝土工程变形缝止水型腔模的施工方法
CN105507574A (zh) 一种承载模板
CN104328908A (zh) 变形缝双层剪力墙支模结构以及采用所述支模结构施工双层剪力墙的方法
CN103850263A (zh) 预制砖胎膜
JP7225356B2 (ja) オープンシールド工法用プレスバーおよびストラット
CN203947681U (zh) 具螺旋箍的钢管混凝土结构
CN106401191B (zh) 一种钢剪结构装配式建筑的注浆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105568927A (zh) 水囊式混凝土工程变形缝止水型腔模的施工方法
JP2016089386A (ja) 柱梁架構構造、柱梁架構構造の構築方法およびPCa部材
CN204185966U (zh) 砌块和钢筋混凝土叠合墙体
CN103711132A (zh) 一种逆作法中柱体钢筋的连接方法及其连接结构
CN210369030U (zh) 分体装配的l型预制挡土墙
CN203654297U (zh) 一种逆作法中柱体钢筋的连接结构
CN108150205B (zh) 顶管隧道构筑地下停车场的方法
CN105484201A (zh) 一种混凝土工程型腔模骨架的制造方法
CN206888512U (zh) 现浇混凝土角柱模板支撑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