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02805B - 强化微生物多级处理生活污水及回收利用的处理系统及生活污水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强化微生物多级处理生活污水及回收利用的处理系统及生活污水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02805B
CN105502805B CN201510871963.3A CN201510871963A CN105502805B CN 105502805 B CN105502805 B CN 105502805B CN 201510871963 A CN201510871963 A CN 201510871963A CN 105502805 B CN105502805 B CN 1055028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fu
inoculum density
pond
bacillus
bacter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7196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02805A (zh
Inventor
赵亚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87196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02805B/zh
Publication of CN1055028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028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028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028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9/00Multistage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1/00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 C02F11/02Biological 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3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irradiation
    • C02F1/3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irradiation with ultraviolet ligh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5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addition or application of a germicide or by oligodynamic 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66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neutralisation; pH adjus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3/00Specific treatment goals
    • C02F2303/04Disinfec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3/00Specific treatment goals
    • C02F2303/06Sludge reduction, e.g. by lysi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02Aerobic proces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02Aerobic processes
    • C02F3/12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 C02F3/1236Particular type of activated sludge installations
    • C02F3/1263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 [SB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28Anaerobic digestion proces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4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microorganisms used
    • C02F3/341Consortia of bacteria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20Sludge processing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一种强化微生物多级处理生活污水及回收利用的处理系统,好氧脱色系统的输入端与厌氧反应系统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好氧脱色系统的输出端设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输出端与复合微生物培养系统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复合微生物培养系统的输出端与调节池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调节池的输出端与SBR生物综合处理池的输入端连接,所述SBR生物综合处理池的输出端设有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所述第三通道的输出端与生物膜净化池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通道的输出端与酵素菌池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通道的输出端与酵素菌池的输入端连接。本处理系统全程采用高效微生物有益菌群,无二次污染,安全性高。

Description

强化微生物多级处理生活污水及回收利用的处理系统及生活 污水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强化微生物多级处理生活污水及回收利用的处理系统,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生活污水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水环境保护是全球最热门的话题,对于水质量的保护更是刻不容缓。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少,空间分布不平衡,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加速,水资源的需求缺口也日益增大,在这样的背景下水资源的保护及资源化利用就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
虽然国家和各级政府对水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污水处理行业也快速增长,污水处理量是逐年增加,但处理工艺、处理效率及资源化利用率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我国目前的污水处理能力尚跟不上用水规模的迅速扩张、管网的建设、污泥处理等配套设施的建设而严重滞后,加之多元化的污染和不规则排放使得我们周边的水环境质量日趋严重。目前很多处理工艺建设运营费用过高,水处理上只是单纯追求污水的达标排放,而未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底物的资源化利用,而是以另一种形式(填埋、焚烧)继续污染环境,处理过程中的化学药剂也对环境造成了后续污染。另一些处理工艺的污水则是以很粗放的排放标准直排到江河、湖泊中,对地表水形成了严重的冲击和二次污染。因此需要一种处理效率高、资源化利用率高及排放达标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强化微生物多级处理生活污水及回收利用的处理系统,本处理系统处理效果好,处理效率高,资源化利用率高且运行稳定,成本低,操作简单,普及推广性强。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生活污水微生物多级处理及回收利用的方法,本方法全程采用高效微生物有益菌群,无二次污染,安全性高;且零排放,全回收。
一种强化微生物多级处理生活污水及回收利用的处理系统,包括厌氧反应系统、好氧脱色系统、复合微生物培养系统、调节池、SBR生物综合处理池、酵素菌池和生物膜净化池;
所述好氧脱色系统的输入端与厌氧反应系统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好氧脱色系统的输出端设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输出端与复合微生物培养系统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复合微生物培养系统的输出端与调节池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调节池的输出端与SBR生物综合处理池的输入端连接,所述SBR生物综合处理池的输出端设有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所述第三通道的输出端与生物膜净化池的输入端连接,,生物膜净化池的输出端与消毒池连接,所述第四通道的输出端与酵素菌池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二通道的输出端与酵素菌池的输入端连接。
上述处理系统各部分的作用如下:
厌氧反应系统:用常规方法将生活污水引入厌氧反应系统处理,均匀搅拌,充分发酵,完全反应。
好氧脱色系统:将厌氧系统的出水进入好氧微生物脱色池,进行有机物降解和脱色处理。处理完成后,污水进入混合液生物培养池,底物由另一路进入酵素菌池。
复合微生物培养系统:将好氧脱色系统——好氧脱色池的出水进入混合液生物培养池的进行复合微生物功能团培养处理。
调节池:将复合微生物培养系统的混合液经调节池除去杂物并调整污水的碳氮比、PH指标。
SBR生物综合处理池:经调节池的混合污水进入SBR生物综合处理池强化处理。
酵素菌池:将SBR生物综合处理池中部分底物和来自于好氧脱色池中底物进行酵素菌池的生物强化降解处理后进入资源化产品池加工成高能活性生物有机肥、饲料蛋白的提取液原料和活性土壤改良剂。
生物膜净化池:将SBR生物综合处理池中污水进行生物膜深度净化达到排放标准直排或回消毒池经紫外线或二氧化氯消毒处理进行浇灌冲刷回用。
其中,所述厌氧反应系统所用菌种为海洋红酵母菌、白色链霉菌、短小芽孢杆菌和丝状真菌,所述海洋红酵母菌、白色链霉菌、短小芽孢杆菌和丝状真菌的接种总量为10~20%;
优选的,所述海洋红酵母菌:白色链霉菌:短小芽孢杆菌:丝状真菌的接种量=4:2:1:1.5;
优选的,所述海洋红酵母菌的接种密度为5×109~10×109cfu/mL,优选为8×109cfu/mL;
优选的,所述白色链霉菌的接种密度为1×106~5×106cfu/mL,优选为2×106cfu/mL;
优选的,所述短小芽孢杆菌的接种密度为0.5×106~5×106cfu/mL,优选为1×106cfu/mL;
优选的,所述丝状真菌的接种密度为0.5×104~5×104cfu/mL,优选为1×104cfu/mL。
其中,所述好氧脱色系统所用菌种为酵母菌、霉菌、沼泽红假单胞菌和灰色链霉菌,所述酵母菌、霉菌、沼泽红假单胞菌和灰色链霉菌的接种总量为18~25%;
优选的,所述酵母菌:霉菌:沼泽红假单胞菌:灰色链霉菌的接种量=5:1:1:0.5;
优选的,所述酵母菌的接种密度为5×109~10×109cfu/mL,优选为8×109cfu/mL;
优选的,所述霉菌的接种密度为1×104~5×104cfu/mL,优选为1×104cfu/mL;
优选的,所述沼泽红假单胞菌的接种密度为3×109~8×109cfu/mL,优选为5×109cfu/mL;
优选的,所述灰色链霉菌的接种密度为0.5×104~5×104cfu/mL,优选为1×104cfu/mL。
其中,所述复合微生物培养系统的培养过程为:加入0.5~1.5%糖蜜、0.01~0.05%的蛋白胨,再加入1~2%浓度为5×109~10×109cfu/mL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液和1~5%浓度为5×109~10×109cfu/mL的沼泽红假单胞菌菌液,于28~31℃下培养0.5~2天;再加入0.01~0.1%的生长因子、0.2~1%浓度为1×104~5×104cfu/mL的双歧杆菌、0.3~1%浓度为0.8×104~1.5×104cfu/mL的放线菌、0.5~1.5%浓度为0.5×109~1.4×109cfu/mL的海洋红酵母菌液和0.5~1%浓度为0.8×106~1.3×106cfu/mL的乳酸菌菌液培养1.5~3天;
优选的,所述复合微生物培养系统的培养过程为:加入0.6%糖蜜、0.02%的蛋白胨,再加入1.5%浓度为9×109cfu/mL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液和2%浓度为6×109cfu/mL的沼泽红假单胞菌菌液,28-31℃条件下培养1天,再加入0.02%的生长因子、0.4%浓度为2×104cfu/mL的双歧杆菌、0.5%浓度为1×104cfu/mL的放线菌、1%浓度为1×109cfu/mL的海洋红酵母菌液和0.6%浓度为1×106cfu/mL的乳酸菌菌液培养2天。
其中,所述调节池的pH为6~9,C:N为5:1~12:1。
其中,所述SBR生物综合处理池所使用的微生物为枯草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红螺菌、巨大芽孢杆菌、海洋红酵母菌、蜡状芽孢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所述枯草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红螺菌、巨大芽孢杆菌、海洋红酵母菌、蜡状芽孢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的接种总量为12~20%;
优选的,所述枯草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红螺菌:巨大芽孢杆菌:海洋红酵母菌:蜡状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的接种量=2:0.5:1.5:1.5:1:0.4:0.6:0.5:0.5;
优选的,所述枯草芽孢杆菌的接种密度为5×109~10×109cfu/mL,优选为9×109cfu/mL;
优选的,所述侧孢芽孢杆菌的接种密度为1×106~5×106cfu/mL,优选为1×106cfu/mL;
优选的,所述硝化细菌的接种密度为3×109~8×109cfu/mL,优选为6×109cfu/mL;
优选的,所述反硝化细菌的接种密度为5×109~13×109cfu/mL,优选为9×109cfu/mL;
优选的,所述红螺菌的接种密度为5×109~10×109cfu/mL,优选为6×109cfu/mL;
优选的,所述巨大芽孢杆菌的接种密度为1×105~5×105cfu/mL,优选为1×105cfu/mL;
优选的,所述海洋红酵母菌的接种密度为1×107~5×107cfu/mL,优选为3×107cfu/mL;
优选的,所述蜡状芽孢杆菌的接种密度为1×105~5×105cfu/mL,优选为1×105cfu/mL;
优选的,所述凝结芽孢杆菌的接种密度为1×104~5×104cfu/mL,优选为1×104cfu/mL。
其中,所述酵素菌池所使用的微生物为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放线菌、黑曲霉菌、哈茨木霉菌、光合细菌和短小芽孢杆菌,所述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放线菌、黑曲霉菌、哈茨木霉菌、光合细菌和短小芽孢杆菌的接种总量为15~25%;
优选的,所述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放线菌:黑曲霉菌:哈茨木霉菌:光合细菌:短小芽孢杆菌的接种量=0.2:2:1.5:1.5:1:0.5:0.3;
优选的,所述枯草芽孢杆菌的接种密度为5×109~10×109cfu/mL,优选为9×109cfu/mL;
优选的,所述酵母菌的接种密度为5×109~10×109cfu/mL,优选为8×109cfu/mL;
优选的,所述放线菌的接种密度为1×107~5×107cfu/mL,优选为1×107cfu/mL;
优选的,所述黑曲霉菌的接种密度为1×105~5×105cfu/mL,优选为1×105cfu/mL;
优选的,所述哈茨木霉菌的接种密度为0.5×109~5×106cfu/mL,优选为1×106cfu/mL;
优选的,所述光合细菌的接种密度为5×109~10×109cfu/mL,优选为8×109cfu/mL;
优选的,所述短小芽孢杆菌的接种密度为1×105~5×105cfu/mL,优选为2×105cfu/mL;
优选的,所述酵素菌池内还含有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氧化还原酶0.05~0.1%;转移酶0.01~0.08%;分解酶0.1~0.5%;固定化酶0.05~0.5%;合成酶0.05~0.1%;
优选的,所述酵素菌池内还含有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氧化还原酶0.06%;转移酶0.05%;分解酶0.1%;固定化酶0.1%;合成酶0.08%。
其中,所述生物膜净化池所用菌种为枯草芽孢杆菌、光合细菌、乳酸菌和反硝化细菌,所述枯草芽孢杆菌、光合细菌、乳酸菌和反硝化细菌的接种总量为1~10%;
优选的,所述枯草芽孢杆菌:光合细菌:乳酸菌:反硝化细菌的接种量=1:2:1.5:1.5;
优选的,所述枯草芽孢杆菌的接种密度为5×109~10×109cfu/mL,优选为9×109cfu/mL;
优选的,所述光合细菌的接种密度为5×109~10×109cfu/mL,优选为9×109cfu/mL;
优选的,所述乳酸菌的接种密度为1×109~5×109cfu/mL,优选为1×109cfu/mL;
优选的,所述反硝化细菌的接种密度为5×109~10×109cfu/mL,优选为9×109cfu/Ml;
优选的,所述生物膜净化池的细菌等电点pH为6~7。
一种采用处理系统对生活污水进行微生物多级强化处理及回收利用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厌氧处理;将生活污水引入所述厌氧反应系统,所述厌氧反应系统对生活污水进行厌氧处理;
(2)好氧脱色处理;经厌氧处理后的生活污水进入所述好氧脱色系统进行好氧脱色处理,好氧脱色处理后的底物进入酵素菌池;
(3)复合微生物处理;好氧脱色处理后的污水进入复合微生物培养系统进行复合微生物处理;
(4)调节处理;经复合微生物处理的生活污水进入所述调节池以进行调节,所述调节池调节污水的pH至6~9,C:N为5:1~12:1;
(5)强化处理;经调节池调节后的污水进入所述SBR生物综合处理池进行强化处理;
(6)深度净化处理;经SBR生物综合处理池强化处理后的液体进入所述生物膜净化池进行深度净化处理,达到排放标准时排放回收;或者达到排放标准时,液体进入消毒池进行紫外线或二氧化氯处理后回收;
(7)发酵处理;经SBR生物综合处理池强化处理后的底物进入酵素菌池单独进行发酵处理,制得资源化产品;或者,经SBR生物综合处理池强化处理后的底物进入酵素菌池并与在步骤(2)中进入酵素菌池的好氧脱色处理后的底物一起在酵素菌池内进行发酵处理,制得资源化产品;
优选的,所述资源化产品是指经发酵处理后的产物进入资源化产品池后获得的生物有机肥、饲料蛋白的提取液原料或活性土壤改良剂;
优选的,所述厌氧反应系统的HRT为1~2天;
优选的,所述好氧脱色系统的溶氧量为3~5.5mg/L,HRT为1~3天;
优选的,所述SBR生物综合处理池的溶氧量为1.5~5.5mg/L,HRT为1~3天;
优选的,所述生物膜净化池的细菌等电点的pH为6~7;
优选的,所述酵素菌池的HRT为1~3天。
其中,在步骤(2)之后,步骤(3)之前还包括步骤(2a),好氧脱色处理后的底物进入酵素菌池进行发酵处理,制得资源化产品;
优选的,所述资源化产品是指经发酵处理后的产物进入资源化产品池后获得的生物有机肥、饲料蛋白的提取液原料或活性土壤改良剂。
本处理系统全程采用高效微生物有益菌群,无二次污染,安全性高;修补强化了以往技术处理的缺失环节和处理效果,达到了零排放,全回用;本处理系统处理效果好,处理效率高,资源化利用率高且运行稳定,成本低,操作简单,普及推广性强。
本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发挥了处理工艺和有益微生物菌群之间的协同性,最大程度地发挥系统的处理效能。从微生物使用上强化了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及各处理单元对生物的有效利用率,从工艺上结合微生物的代谢原理优化了传统组合处理系统,大大提升了系统的处理效能,使得出水排放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流程总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3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4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5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发明生活污水的总处理流程如图1所示,具体为:生活污水进入厌氧反应系统进行厌氧处理再进入好氧脱色系统进行好氧脱色处理;接下来分两路走,一路是好氧脱色系统——好氧脱色池的污水进入复合微生物培养系统——混合液培养池进行复合微生物处理;另一路是好氧脱色池的底物可利用系统处理过程中的时间差直接进入酵素菌池处理后进入资源化产品池加工成高能活性生物有机肥、饲料蛋白的提取液原料和活性土壤改良剂。
进入混合液培养池处理过的污水再进入调节池进行调节后进入SBR生物综合处理池强化处理,其中一路是经过SBR生物综合处理池强化处理后的液体进入生物膜池深度净化达到排放标准或者继而进入消毒池进行紫外线或二氧化氯处理后回收;另一路是将经过SBR生物综合处理池强化处理后的底物和来自于好氧脱色池的底物一起在酵素菌池处理再进入资源化产品池(时间差不充足的情况下)或单独经过酵素菌池处理后进入资源化产品池加工成高能活性生物有机肥、饲料蛋白的提取液原料和活性土壤改良剂(时间差充足的情况下)。
以下针对每种情况做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强化微生物多级处理生活污水及回收利用的处理系统,包括厌氧反应系统、好氧脱色系统、复合微生物培养系统、调节池、SBR生物综合处理池、酵素菌池和生物膜净化池。
其中,好氧脱色系统的输入端与厌氧反应系统的输出端连接,好氧脱色系统的输出端设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的输出端与复合微生物培养系统的输入端连接,复合微生物培养系统的输出端与调节池的输入端连接,调节池的输出端与SBR生物综合处理池的输入端连接,SBR生物综合处理池的输出端设有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第三通道的输出端与生物膜净化池的输入端连接,第四通道的输出端与酵素菌池的输入端连接;第二通道的输出端与酵素菌池的输入端连接。
本实施例处理系统各处理单元的作用如下:
1)厌氧反应系统是结合均匀搅拌对污水进行高效率的水解、充分发酵,通过微生物参与底物的转化过程而将底物转化为最终产物——沼气、水等无机物并起到发酵温灭杂菌及寄生虫作用。
2)好氧脱色系统:主要作用是为真菌类及好养细菌微生物的快速繁殖提供有利条件,提高污水内有益菌群的生物量。并在脱色的同时,起到降解有机污染物、脱氮、和释放碳源的作用。
3)复合微生物培养系统:是通过混合液作为营养基质扩大培养有益复合微生物菌群,利用菌群间的协同作用进一步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及菌群的高密度、高活性,为后面的SBR系统创造良好的处理条件。
4)调节池:作用是除去杂物,调节生物作用后混合液的PH值及碳氮比。
5)SBR生物综合处理池:主要作用是强力进行脱氮除磷及大幅度降解有机污染物,在处理系统底部培养出10厘米厚度的以多功能微生物功能菌团为核心的高活性污泥微生物净化床,可持续处理后续进入SBR生物综合处理系统的污水,多余的底物进入酵素菌池处理。此处理系统一个处理循环周期是8小时,采用循环曝气模式,水力停留时间为2天。系统的运行程序包含:进水时间0.5小时,曝气时间2.5小时,沉淀时间1小时,曝气时间2.5小时,沉淀时间1小时,排放时间0.5小时;处理流程每天循环运行3次,曝气时池中液体溶氧控制在1.5~5.5mg/L。
6)酵素菌池:是酵素菌以裂变方式繁殖进行生命活动时将处理系统中的底物进行二次发酵和分解,去除有害物质及病原体,它在分解发酵过程中能生成多种维生素、核酸、菌体蛋白等发酵生成物,同时产生17种氨基酸33种游离氨基酸12种脂肪酸以及多种酶、生物激素类物质等,提高底物的资源化利用率。
7)生物膜净化池:是按照微生物性能分布分厌氧层、兼氧层、好氧层、附着水层并利用高度密集的好氧菌、厌氧菌、兼性菌、真菌等挂膜培养的方式组成的微生态系统,进一步吸附和净化水中的小分子有机质及营养盐,提高出水水质。
其中,厌氧反应系统中所用菌种为:海洋红酵母菌,接种密度为8×109cfu/mL;白色链霉菌,接种密度为2×106cfu/mL;短小芽孢杆菌,接种密度为1×106cfu/mL;丝状真菌,接种密度为1×104cfu/mL。以上菌剂接种总量为10%~20%,其配比依次为4:2:1:1.5。HRT(水力停留时间)为1天。
好氧脱色系统加入的菌种为酵母菌,接种密度为8×109cfu/mL;霉菌,接种密度为1×104cfu/mL;沼泽红假单胞菌,接种密度为5×109cfu/mL;灰色链霉菌,接种密度为1×104cfu/mL;以上菌剂接种总量为18%-25%,其配比依次为5:1:1:0.5。池中液体溶氧控制在3~5.5mg/L。HRT(水力停留时间)为1天。
复合微生物培养系统:加入0.6%糖蜜、0.02%的蛋白胨,再加入1.5%浓度为9×109cfu/mL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液和2%浓度为6×109cfu/mL的沼泽红假单胞菌菌液,28-31℃条件下培养1天,再加入0.02%的生长因子、0.4%浓度为2×104cfu/mL的双歧杆菌、0.5%浓度为1×104cfu/mL的放线菌、1%浓度为1×109cfu/mL的海洋红酵母菌液和0.6%浓度为1×106cfu/mL的乳酸菌菌液培养2天,即完成混合液生物培养过程。
调节池:调节PH值6-9,C:N为5:1~12:1。
SBR生物综合处理池:此处理单元中所使用的微生物主要是:枯草芽抱杆菌(接种密度为9×109cfu/mL)、侧孢芽孢杆菌(接种密度为1×106cfu/mL)、硝化细菌(接种密度为6×109cfu/mL)、反硝化细菌(接种密度为9×109cfu/mL)、红螺菌(接种密度为6×109cfu/mL)、巨大芽孢杆菌(接种密度为1×105cfu/mL)、海洋红酵母菌(接种密度为3×107cfu/mL)、蜡状芽孢杆菌(接种密度为1×105cfu/mL)和凝结芽孢杆菌(接种密度为1×104cfu/mL),以上菌剂接种总量为12%~20%,其配比依次为2:0.5:1.5:1.5:1:0.4:0.6:0.5:0.5。池中液体溶氧控制在1.5~5.5mg/L,HRT(水力停留时间)为2天,以后的接种量根据情况定期补充。另外此综合处理池采用分子氧传递微孔曝气模式,其装置固定安装在距离SBR池底部20厘米处。
酵素菌池:此处理单元中所使用的菌剂主要是:枯草芽孢杆菌(接种密度为9×109cfu/mL)、酵母菌(接种密度为8×109cfu/mL)、放线菌(接种密度为1×107cfu/mL)、黑曲霉菌(接种密度为1×105cfu/mL)、哈茨木霉菌(接种密度为1×106cfu/mL)、光合细菌(接种密度为8×109cfu/mL)、短小芽孢杆菌(接种密度为2×105cfu/mL)及0.06%的氧化还原酶、0.05%的转移酶、0.1%的分解酶、0.1%的固定化酶和0.08%的合成酶。以上菌剂接种总量为15%-25%,其配比依次为0.2:2:1.5:1.5:1:0.5:0.3。HRT(水力停留时间)为1天。
生物膜净化池使用的菌剂主要是:枯草芽抱杆菌(接种密度为9×109cfu/mL)、光合细菌(接种密度为9×109cfu/mL)、乳酸菌(接种密度为1×109cfu/mL)、反硝化细菌(接种密度为9×109cfu/mL),以上菌剂总用量均按照按1%~10%来培养挂膜,其配比为枯草芽抱杆菌:光合细菌:乳酸菌:反硝化细菌=1:2:1.5:1.5。以后的接种量根据情况定期补充,同时调节细菌的等电点PH值为6-7。
采用上述处理系统对生活污水进行微生物多级强化处理及回收利用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生活污水进入厌氧处理系统进行厌氧处理后再进入好氧脱色系统进行好氧脱色处理处理;接下来分两路走,一路是好氧脱色系统——具体为好氧脱色池的污水进入复合微生物培养系统——混合液培养池进行复合微生物处理后,再进入调节池进行调节处理;然后进入SBR生物综合处理池进行强化处理,强化处理后的底物和另一路好氧脱色池的底物一起进入酵素菌池处理,再进入资源化产品池加工成高能活性生物有机肥、饲料蛋白的提取液原料和活性土壤改良剂。
上述过程为底物的处理过程,最终制得资源化产品——高能活性生物有机肥、饲料蛋白的提取液原料和活性土壤改良剂,其具体流程见图2。
实施例2
本实施例采用的处理系统如同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生活污水进入厌氧系统进行厌氧处理后进入好氧脱色系统进行好氧脱色处理,其处理过的污水再进入混合液培养池处理后进入调节池进行调节,再进入SBR生物综合处理池强化处理,经过SBR生物综合处理池强化处理后的液体进入生物膜池深度净化达到排放标准后继而进入消毒池进行紫外线或二氧化氯处理后回用。
即本实施例的处理方法在实施例1中厌氧系统处理、好氧脱色系统处理、混合液培养池处理、调节池和SBR生物综合处理池的基础上,污水进入生物膜池深度净化达到排放标准后进入消毒池进行紫外线或二氧化氯处理后回用。
本实施例生活污水的处理流程如图3所示。
实施例3
本实施例采用的处理系统如同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生活污水进入厌氧处理系统进行厌氧处理后再进入好氧脱色系统进行好氧脱色处理,其底物可利用系统处理过程中的时间差直接进入酵素菌池进行发酵处理,然后进入资源化产品池加工成高能活性生物有机肥、饲料蛋白的提取液原料和活性土壤改良剂。
本实施例生活污水的处理流程如图4所示。
实施例4
本实施例采用的处理系统如同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生活污水进入厌氧系统进行厌氧处理再进入好氧脱色系统进行好氧脱色处理,其处理过的污水进入混合液培养池处理后,进入调节池进行调节,然后进入SBR生物综合处理池强化处理,处理后的底物进入酵素菌池处理,再进入资源化产品池加工成高能活性生物有机肥、饲料蛋白的提取液原料和活性土壤改良剂。
本实施例生活污水的处理流程如图5所示。
实施例5
本实施例采用的处理系统如同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生活污水进入厌氧系统进行厌氧处理再进入好氧脱色系统进行好氧脱色处理,其处理过的污水进入混合液培养池处理后,进入调节池进行调节,然后进入SBR生物综合处理池强化处理,过SBR生物综合处理池强化处理后的液体进入生物膜池深度净化达到排放标准。
本实施例生活污水的处理流程如图6所示。

Claims (17)

1.一种强化微生物多级处理生活污水及回收利用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厌氧反应系统、好氧脱色系统、复合微生物培养系统、调节池、SBR生物综合处理池、酵素菌池和生物膜净化池;
所述好氧脱色系统的输入端与厌氧反应系统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好氧脱色系统的输出端设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输出端与复合微生物培养系统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复合微生物培养系统的输出端与调节池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调节池的输出端与SBR生物综合处理池的输入端连接,所述SBR生物综合处理池的输出端设有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所述第三通道的输出端与生物膜净化池的输入端连接,生物膜净化池的输出端与消毒池连接,所述第四通道的输出端与酵素菌池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二通道的输出端与酵素菌池的输入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反应系统所用菌种为海洋红酵母菌、白色链霉菌、短小芽孢杆菌和丝状真菌,所述海洋红酵母菌、白色链霉菌、短小芽孢杆菌和丝状真菌的接种总量为10~20%;
所述海洋红酵母菌:白色链霉菌:短小芽孢杆菌:丝状真菌的接种量=4:2:1:1.5;
所述海洋红酵母菌的接种密度为5×109~10×109cfu/mL;
所述白色链霉菌的接种密度为1×106~5×106cfu/mL;
所述短小芽孢杆菌的接种密度为0.5×106~5×106cfu/mL;
所述丝状真菌的接种密度为0.5×104~5×104cfu/mL。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海洋红酵母菌的接种密度为8×109cfu/mL;所述白色链霉菌的接种密度为2×106cfu/mL;所述短小芽孢杆菌的接种密度为1×106cfu/mL;所述丝状真菌的接种密度为1×104cfu/m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脱色系统所用菌种为酵母菌、霉菌、沼泽红假单胞菌和灰色链霉菌,所述酵母菌、霉菌、沼泽红假单胞菌和灰色链霉菌的接种总量为18~25%;
所述酵母菌:霉菌:沼泽红假单胞菌:灰色链霉菌的接种量=5:1:1:0.5;
所述酵母菌的接种密度为5×109~10×109cfu/mL,;
所述霉菌的接种密度为1×104~5×104cfu/mL,;
所述沼泽红假单胞菌的接种密度为3×109~8×109cfu/mL,L;
所述灰色链霉菌的接种密度为0.5×104~5×104cfu/mL。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酵母菌的接种密度为8×109cfu/mL;所述霉菌的接种密度为1×104cfu/mL;所述沼泽红假单胞菌的接种密度为5×109cfu/mL;所述灰色链霉菌的接种密度为1×104cfu/mL。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微生物培养系统的培养过程为:加入0.5~1.5%糖蜜、0.01~0.05%的蛋白胨,再加入1~2%浓度为5×109~10×109cfu/mL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液和1~5%浓度为5×109~10×109cfu/mL的沼泽红假单胞菌菌液,于28~31℃下培养0.5~2天;再加入0.01~0.1%的生长因子、0.2~1%浓度为1×104~5×104cfu/mL的双歧杆菌、0.3~1%浓度为0.8×104~1.5×104cfu/mL的放线菌、0.5~1.5%浓度为0.5×109~1.4×109cfu/mL的海洋红酵母菌液和0.5~1%浓度为0.8×106~1.3×106cfu/mL的乳酸菌菌液培养1.5~3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微生物培养系统的培养过程为:加入0.6%糖蜜、0.02%的蛋白胨,再加入1.5%浓度为9×109cfu/mL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液和2%浓度为6×109cfu/mL的沼泽红假单胞菌菌液,28-31℃条件下培养1天,再加入0.02%的生长因子、0.4%浓度为2×104cfu/mL的双歧杆菌、0.5%浓度为1×104cfu/mL的放线菌、1%浓度为1×109cfu/mL的海洋红酵母菌液和0.6%浓度为1×106cfu/mL的乳酸菌菌液培养2天。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池的pH为6~9,C:N为5:1~12: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SBR生物综合处理池所使用的微生物为枯草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红螺菌、巨大芽孢杆菌、海洋红酵母菌、蜡状芽孢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所述枯草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红螺菌、巨大芽孢杆菌、海洋红酵母菌、蜡状芽孢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的接种总量为12~20%;
所述枯草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红螺菌:巨大芽孢杆菌:海洋红酵母菌:蜡状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的接种量=2:0.5:1.5:1.5:1:0.4:0.6:0.5:0.5;
所述枯草芽孢杆菌的接种密度为5×109~10×109cfu/mL;
所述侧孢芽孢杆菌的接种密度为1×106~5×106cfu/mL;
所述硝化细菌的接种密度为3×109~8×109cfu/mL;
所述反硝化细菌的接种密度为5×109~13×109cfu/mL;
所述红螺菌的接种密度为5×109~10×109cfu/mL;
所述巨大芽孢杆菌的接种密度为1×105~5×105cfu/mL;
所述海洋红酵母菌的接种密度为1×107~5×107cfu/mL;
所述蜡状芽孢杆菌的接种密度为1×105~5×105cfu/mL;
所述凝结芽孢杆菌的接种密度为1×104~5×104cfu/mL。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枯草芽孢杆菌的接种密度为9×109cfu/mL;
所述侧孢芽孢杆菌的接种密度为1×106cfu/mL;
所述硝化细菌的接种密度为6×109cfu/mL;
所述反硝化细菌的接种密度为9×109cfu/mL;
所述红螺菌的接种密度为6×109cfu/mL;
所述巨大芽孢杆菌的接种密度为1×105cfu/mL;
所述海洋红酵母菌的接种密度为3×107cfu/mL;
所述蜡状芽孢杆菌的接种密度为1×105cfu/mL;
所述凝结芽孢杆菌的接种密度为1×104cfu/mL。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酵素菌池所使用的微生物为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放线菌、黑曲霉菌、哈茨木霉菌、光合细菌和短小芽孢杆菌,所述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放线菌、黑曲霉菌、哈茨木霉菌、光合细菌和短小芽孢杆菌的接种总量为15~25%;
所述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放线菌:黑曲霉菌:哈茨木霉菌:光合细菌:短小芽孢杆菌的接种量=0.2:2:1.5:1.5:1:0.5:0.3;
所述枯草芽孢杆菌的接种密度为5×109~10×109cfu/mL;
所述酵母菌的接种密度为5×109~10×109cfu/mL;
所述放线菌的接种密度为1×107~5×107cfu/mL;
所述黑曲霉菌的接种密度为1×105~5×105cfu/mL;
所述哈茨木霉菌的接种密度为0.5×109~5×106cfu/mL;
所述光合细菌的接种密度为5×109~10×109cfu/mL;
所述短小芽孢杆菌的接种密度为1×105~5×105cfu/mL;
所述酵素菌池内还含有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氧化还原酶0.05~0.1%;转移酶0.01~0.08%;分解酶0.1~0.5%;固定化酶0.05~0.5%;合成酶0.05~0.1%。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枯草芽孢杆菌的接种密度为9×109cfu/mL;
所述酵母菌的接种密度为8×109cfu/mL;
所述放线菌的接种密度为1×107cfu/mL;
所述黑曲霉菌的接种密度为1×105cfu/mL;
所述哈茨木霉菌的接种密度为1×106cfu/mL;
所述光合细菌的接种密度为8×109cfu/mL;
所述短小芽孢杆菌的接种密度为2×105cfu/mL;
所述酵素菌池内还含有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氧化还原酶0.06%;转移酶0.05%;分解酶0.1%;固定化酶0.1%;合成酶0.08%。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膜净化池所用菌种为枯草芽孢杆菌、光合细菌、乳酸菌和反硝化细菌,所述枯草芽孢杆菌、光合细菌、乳酸菌和反硝化细菌的接种总量为1~10%;
所述枯草芽孢杆菌:光合细菌:乳酸菌:反硝化细菌的接种量=1:2:1.5:1.5;
所述枯草芽孢杆菌的接种密度为5×109~10×109cfu/mL;
所述光合细菌的接种密度为5×109~10×109cfu/mL;
所述乳酸菌的接种密度为1×109~5×109cfu/mL;
所述反硝化细菌的接种密度为5×109~10×109cfu/mL;
所述生物膜净化池的细菌等电点pH为6~7。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枯草芽孢杆菌的接种密度为9×109cfu/mL;
所述光合细菌的接种密度为9×109cfu/mL;
所述乳酸菌的接种密度为1×109cfu/mL;
所述反硝化细菌的接种密度为9×109cfu/Ml。
15.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处理系统对生活污水进行微生物多级强化处理及回收利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厌氧处理;将生活污水引入所述厌氧反应系统,所述厌氧反应系统对生活污水进行厌氧处理;
(2)好氧脱色处理;经厌氧处理后的生活污水进入所述好氧脱色系统进行好氧脱色处理,好氧脱色处理后的底物进入酵素菌池;
(3)复合微生物处理;好氧脱色处理后的污水进入复合微生物培养系统进行复合微生物处理;
(4)调节处理;经复合微生物处理的生活污水进入所述调节池以进行调节,所述调节池调节污水的pH至6~9,C:N为5:1~12:1;
(5)强化处理;经调节池调节后的污水进入所述SBR生物综合处理池进行强化处理;
(6)深度净化处理;经SBR生物综合处理池强化处理后的液体进入所述生物膜净化池进行深度净化处理,达到排放标准时排放回收;或者达到排放标准时,液体进入消毒池进行紫外线或二氧化氯处理后回收;
(7)发酵处理;经SBR生物综合处理池强化处理后的底物进入酵素菌池单独进行发酵处理,制得资源化产品;或者,经SBR生物综合处理池强化处理后的底物进入酵素菌池并与在步骤(2)中进入酵素菌池的好氧脱色处理后的底物一起在酵素菌池内进行发酵处理,制得资源化产品。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化产品是指经发酵处理后的产物进入资源化产品池后获得的生物有机肥、饲料蛋白的提取液原料或活性土壤改良剂;
所述厌氧反应系统的HRT为1~2天;
所述好氧脱色系统的溶氧量为3~5.5mg/L,HRT为1~3天;
所述SBR生物综合处理池的溶氧量为1.5~5.5mg/L,HRT为1~3天;
所述生物膜净化池的细菌等电点的pH为6~7;
所述酵素菌池的HRT为1~3天。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之后,步骤(3)之前还包括步骤(2a),好氧脱色处理后的底物进入酵素菌池进行发酵处理,制得资源化产品。
CN201510871963.3A 2015-12-03 2015-12-03 强化微生物多级处理生活污水及回收利用的处理系统及生活污水处理方法 Active CN1055028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71963.3A CN105502805B (zh) 2015-12-03 2015-12-03 强化微生物多级处理生活污水及回收利用的处理系统及生活污水处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71963.3A CN105502805B (zh) 2015-12-03 2015-12-03 强化微生物多级处理生活污水及回收利用的处理系统及生活污水处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02805A CN105502805A (zh) 2016-04-20
CN105502805B true CN105502805B (zh) 2018-03-09

Family

ID=557111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71963.3A Active CN105502805B (zh) 2015-12-03 2015-12-03 强化微生物多级处理生活污水及回收利用的处理系统及生活污水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0280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07178A (zh) * 2016-06-17 2016-10-12 阿斯旺(北京)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分布式、结构化村镇污水丸粒化处理工艺与丸粒反应器
CN107011007A (zh) * 2017-04-17 2017-08-04 唐山沣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利用复合活性微生物群实现有机废水的堆肥方法
CN112499914A (zh) * 2021-01-12 2021-03-16 惠州市济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养殖污水衍生物再生利用制备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01493A (ja) * 2001-04-03 2002-10-15 Purio:Kk 汚水処理法
KR20040018605A (ko) * 2002-08-23 2004-03-04 한국과학기술연구원 연속 회분식 단일 반응조와 접촉 폭기조를 조합한 하수처리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하수의 처리 방법
CN1696276A (zh) * 2004-05-13 2005-11-16 韩舞鹰 改良水质的有益微生物(em)二步连续发酵工艺
CN101157499A (zh) * 2007-09-18 2008-04-09 陈立兵 植物秸秆处理有机污水综合利用方法
CN102583779A (zh) * 2012-03-06 2012-07-18 上海音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原位微生物现场增效污水处理工艺
CN102910785A (zh) * 2012-11-01 2013-02-06 广西大学 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3496834A (zh) * 2013-09-30 2014-01-08 河南金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微生物发酵来降低污泥含水率的脱水方法
CN203545837U (zh) * 2013-10-13 2014-04-16 陕西盛迈石油有限公司 水产加工废水处理系统
CN103896452A (zh) * 2014-03-11 2014-07-02 沈尧坚 生活污水的脱氮处理设备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01493A (ja) * 2001-04-03 2002-10-15 Purio:Kk 汚水処理法
KR20040018605A (ko) * 2002-08-23 2004-03-04 한국과학기술연구원 연속 회분식 단일 반응조와 접촉 폭기조를 조합한 하수처리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하수의 처리 방법
CN1696276A (zh) * 2004-05-13 2005-11-16 韩舞鹰 改良水质的有益微生物(em)二步连续发酵工艺
CN101157499A (zh) * 2007-09-18 2008-04-09 陈立兵 植物秸秆处理有机污水综合利用方法
CN102583779A (zh) * 2012-03-06 2012-07-18 上海音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原位微生物现场增效污水处理工艺
CN102910785A (zh) * 2012-11-01 2013-02-06 广西大学 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3496834A (zh) * 2013-09-30 2014-01-08 河南金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微生物发酵来降低污泥含水率的脱水方法
CN203545837U (zh) * 2013-10-13 2014-04-16 陕西盛迈石油有限公司 水产加工废水处理系统
CN103896452A (zh) * 2014-03-11 2014-07-02 沈尧坚 生活污水的脱氮处理设备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02805A (zh) 2016-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06170A (zh) 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896407B (zh) 一种快速启动、挂膜碳素微生物组合净水方法
CN104261631A (zh) 一种处理谷氨酸发酵废水的环保工艺
CN107043197A (zh) 一种蓝藻联合canon处理氨氮废水的方法
Lee et al. Wastewater treatment using microalgal-bacterial aggregate process at zero-aeration scenario: Most recent research focuses and perspectives
CN109456926A (zh) 一种含嗜盐反硝化菌yl5-2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应用
CN107603909A (zh) 污水处理菌剂及其使用方法
CN110217895A (zh) 一种用于水环境治理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应用
CN102745821B (zh) 用于污泥减量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502805B (zh) 强化微生物多级处理生活污水及回收利用的处理系统及生活污水处理方法
CN104496017B (zh) 一种利用厌氧滤器快速启动厌氧氨氧化的方法
CN101386822B (zh) 一株特效聚磷菌及其处理废水的方法
CN108220186A (zh) 一种脱氮除藻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81447A (zh) 一种小球藻-不动杆菌-假单胞菌联合去除养殖废水氮、磷的方法
CN108773912A (zh) 一种畜禽养殖污水的菌剂处理工艺
CN106119150B (zh) 一种除磷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515366B (zh) 一种硝基苯类工业废水微生物降解方法
CN102491534B (zh) 一种采用在线投菌装置处理废水的方法
CN107828773A (zh) 一种含盐废水处理的活性污泥的驯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05347481B (zh) 生物发酵耦合人工湿地系统净化低碳氮比生活污水的方法
CN107058136A (zh) 一株地霉Fh5及其应用
CN104560857B (zh) 一种茹氏短芽孢杆菌及其构建方法和在处理高浓度氨氮污水中的应用
CN109609407B (zh) 一种用于原位污泥减量的嗜热微生物菌株及其应用
CN101983938B (zh) 一种甘蔗渣基生物膜的制备方法
CN101054242A (zh) 一株耐冷动性球菌在低温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