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90643B - 光伏组件el检测用暗房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伏组件el检测用暗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90643B
CN105490643B CN201510976907.6A CN201510976907A CN105490643B CN 105490643 B CN105490643 B CN 105490643B CN 201510976907 A CN201510976907 A CN 201510976907A CN 105490643 B CN105490643 B CN 1054906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ding curtain
frame body
photovoltaic module
dark place
longer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7690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90643A (zh
Inventor
陈沁�
张飞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werld Photovoltaic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werld Photovoltaic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werld Photovoltaic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werld Photovoltaic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97690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90643B/zh
Publication of CN1054906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906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906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906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50/00Monitoring or testing of PV systems, e.g. load balancing or fault identific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伏组件EL检测用暗房装置,包括框架本体,包括横梁、纵梁和立柱,横梁、纵梁和立柱正交形成一方体框架且三者可拆卸式连接;导轨,包括上导轨和下导轨,下导轨固定设置于框架本体一侧,上导轨平行设置于下导轨上方且沿竖直方向活动设置于框架本体上;相机支撑架,其设置于框架本体一侧且与导轨相对设置,相机支撑架为伸缩式结构;遮光幕布,其设置于框架本体的外表面。本发明中横梁、纵梁和立柱可拆卸式连接,相较于现有技术,结构稳定,成本低,易于拆卸和安装,便于移动运输,光伏组件推拉式进出导轨,EL相机放置于相机支撑架上即可进行检测,不需要人员进入暗房内部,操作简单方便,劳动强度低。

Description

光伏组件EL检测用暗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伏组件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伏组件EL检测用暗房装置。
背景技术
光伏发电的关键设备是太阳能电池板(又称光伏组件),其质量的好坏对电站后期使用及收益影响较大,虽然光伏组件在生产过程中厂家会进行严格的质量管控,但难免会有一些厂商以次充好,将肉眼难以看到的缺陷产品卖给客户,常见的组件缺陷见附件。除此之外,道路运输过程也会导致光伏组件产生隐裂等缺陷,这种情况下就要进行EL测试,而且近年来,建设方对到货的质量要求更为严格,已经在要求进行光伏组件到货检验。即在光伏组件到达建设现场时,对单位批次的组件进行一定量的抽检,EL测试就是其中一项较为重要的测试。通常整个建设周期不低于3个月,检测的量较大。
电致发光,又称场至发光,英文名为Electroluminescence,简称EL。EL测试原理是给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外加正向的偏置电压,电源向太阳电池注入的大量非平衡载流子,电致发光依靠从扩散区注入的大量非平衡载流子不断的复合发光,放出光子,再利用CCD相机捕捉这些光子,最终获得EL图像,整个测试过程需要在黑暗环境中进行。
现有技术中,EL测试首先要有暗房才行,目前的现场暗房获取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搭建遮光帐篷,稳定性差,如遇大风天气很难保证工作的正常开展;2)现成的房间改造成暗房,不便移动,建设项目多区域时就很难进行测试;3)租借集装箱日租房作为暗房,较笨重,需要花费租金,转场需要租用吊车,较麻烦;4)光伏组件测试车,整车价格昂贵。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EL检测用暗房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伏组件EL检测用暗房装置,包括:
框架本体,包括横梁、纵梁和立柱,横梁、纵梁和立柱正交形成一方体框架且三者可拆卸式连接;
导轨,包括上导轨和下导轨,下导轨固定设置于框架本体一侧,上导轨平行设置于下导轨上方且沿竖直方向活动设置于框架本体上;
相机支撑架,其设置于框架本体一侧且与导轨相对设置,相机支撑架为伸缩式结构;
遮光幕布,其设置于框架本体的外表面。
本发明中横梁、纵梁和立柱可拆卸式连接,相较于现有技术,结构稳定,成本低,易于拆卸和安装,便于移动运输,光伏组件推拉式进出导轨,EL相机放置于相机支撑架上即可进行检测,不需要人员进入暗房内部,操作简单方便,劳动强度低。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做如下改进:
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横梁、纵梁和立柱为多节折弯结构。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折弯后长度较小,占用空间小,更加方便。
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横梁、纵梁和立柱为伸缩式结构,。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收缩后的长度较小,占用空间小,更加方便。
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遮光幕布包括第一遮光幕布和第二遮光幕布,第一遮光幕布为整片式遮光幕布,第二遮光幕布上开设有用于放置相机镜头的孔,孔的上端和下端活动连接有遮光幕条。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第二遮光幕布设置于设置有相机支撑架一侧的框架本体上,第一遮光幕布设置于框架本体的其他面上,遮光幕条活动连接,可便于根据相机的位置调整,更加方便。其中,第一遮光幕布、第二遮光幕布与框架本体之间的固定方式可以选用粘贴或固定件。
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上端遮光幕条的底部和下端遮光幕条的顶部与相机支撑架顶部的定位机构连接。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上端遮光幕条的底部和下端遮光幕条的顶部与相机支撑架顶部的定位机构连接,可实现自动调整上端遮光幕条的底部和下端遮光幕条之间的距离,更加便捷。
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横梁、纵梁和立柱的铰接处还设置有加强部件,包括相互铰接的二个弧形加强件以及固定二个弧形加强件的固定螺栓。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增加加强部件,增加横梁、纵梁和立柱铰接处结构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弧形加强件的内侧还设置有弹性垫片。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设置弹性垫片,使得弧形加强件与框架本体之间更加贴合,提高紧固性,保证结构的稳定性,也避免弧形加强件与框架本体之间硬性接触,磨损产品。
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弧形加强件上还设置有用于固定安装的吊环。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增加吊环,可利用绳索固定于地面上,保证安全。
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下导轨上设置有传送组件。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增加传送组件,可实现光伏组件自动传送,减少人工的劳动强度,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0.横梁,11.纵梁,12.立柱,20.上导轨,21.下导轨,30.相机支撑架,40.光伏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为了达到本发明的目的,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光伏组件EL检测用暗房装置,包括:
框架本体,包括横梁10、纵梁11和立柱12,横梁10、纵梁11和立柱12正交形成一方体框架且三者可拆卸式连接;
导轨,包括上导轨20和下导轨21,下导轨21固定设置于框架本体左侧,上导轨20平行设置于下导轨21上方且沿竖直方向活动设置于框架本体上;
相机支撑架30,其设置于框架本体右侧,相机支撑架30为伸缩式结构;
遮光幕布(图中未视出),其设置于框架本体的外表面。
本实施方式中横梁10、纵梁11和立柱12可拆卸式连接,相较于现有技术,结构稳定,成本低,易于拆卸和安装,便于移动运输,光伏组件40推拉式进出导轨,EL相机放置于相机支撑架上即可进行检测,不需要人员进入暗房内部,操作简单方便,劳动强度低。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发明的实施效果,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前述内容的基础上,上述的横梁10、纵梁11和立柱12为多节折弯结构。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折弯后长度较小,占用空间小,更加方便。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发明的实施效果,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前述内容的基础上,上述的横梁10、纵梁11和立柱12为伸缩式结构。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收缩后的长度较小,占用空间小,更加方便。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发明的实施效果,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前述内容的基础上,上述的遮光幕布包括第一遮光幕布和第二遮光幕布,第一遮光幕布为整片式遮光幕布,第二遮光幕布上开设有用于放置相机镜头的孔,孔的上端和下端活动连接有遮光幕条。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第二遮光幕布设置于设置有相机支撑架30一侧的框架本体上,第一遮光幕布设置于框架本体的其他面上,遮光幕条活动连接,可便于根据相机的位置调整,更加方便。其中,第一遮光幕布、第二遮光幕布与框架本体之间的固定方式可以选用粘贴或固定件。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发明的实施效果,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前述内容的基础上,上述的上端遮光幕条的底部和下端遮光幕条的顶部与相机支撑架顶部的定位机构连接。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上端遮光幕条的底部和下端遮光幕条的顶部与相机支撑架顶部的定位机构连接,可实现自动调整上端遮光幕条的底部和下端遮光幕条之间的距离,更加便捷。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发明的实施效果,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前述内容的基础上,上述的横梁10、纵梁11和立柱12的铰接处还设置有加强部件(图中未视出),包括相互铰接的二个弧形加强件以及固定二个弧形加强件的固定螺栓。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增加加强部件,增加横梁10、纵梁11和立柱12铰接处结构的稳定性。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发明的实施效果,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前述内容的基础上,上述的弧形加强件的内侧还设置有弹性垫片(图中未视出)。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设置弹性垫片,使得弧形加强件与框架本体之间更加贴合,提高紧固性,保证结构的稳定性,也避免弧形加强件与框架本体之间硬性接触,磨损产品。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发明的实施效果,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前述内容的基础上,上述的弧形加强件上还设置有用于固定安装的吊环(图中未视出)。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增加吊环,可利用绳索固定于地面上,保证安全。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发明的实施效果,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前述内容的基础上,上述的下导轨21上设置有传送组件。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增加传送组件,可实现光伏组件自动传送,减少人工的劳动强度,更加方便。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光伏组件EL检测用暗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架本体,包括横梁、纵梁和立柱,所述横梁、纵梁和立柱正交形成一方体框架且三者可拆卸式连接;
导轨,包括上导轨和下导轨,所述下导轨固定设置于所述框架本体一侧,所述上导轨平行设置于所述下导轨上方且沿竖直方向活动设置于所述框架本体上,所述下导轨上设置有传送组件;
相机支撑架,其设置于所述框架本体一侧且与所述导轨相对设置,所述相机支撑架为伸缩式结构;
遮光幕布,其设置于所述框架本体的外表面,所述遮光幕布包括第一遮光幕布和第二遮光幕布,所述第一遮光幕布为整片式遮光幕布,所述第二遮光幕布上开设有用于放置相机镜头的孔,孔的上端和下端活动连接有遮光幕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EL检测用暗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纵梁和立柱为多节折弯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EL检测用暗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纵梁和立柱为伸缩式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EL检测用暗房装置,其特征在于,上端遮光幕条的底部和下端遮光幕条的顶部与相机支撑架顶部的定位机构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EL检测用暗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纵梁和立柱的铰接处还设置有加强部件,包括相互铰接的二个弧形加强件以及固定二个弧形加强件的固定螺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组件EL检测用暗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加强件的内侧还设置有弹性垫片。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组件EL检测用暗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加强件上还设置有用于固定安装的吊环。
CN201510976907.6A 2015-12-23 2015-12-23 光伏组件el检测用暗房装置 Active CN1054906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76907.6A CN105490643B (zh) 2015-12-23 2015-12-23 光伏组件el检测用暗房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76907.6A CN105490643B (zh) 2015-12-23 2015-12-23 光伏组件el检测用暗房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90643A CN105490643A (zh) 2016-04-13
CN105490643B true CN105490643B (zh) 2017-12-12

Family

ID=556774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76907.6A Active CN105490643B (zh) 2015-12-23 2015-12-23 光伏组件el检测用暗房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49064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08548A (zh) * 2017-08-14 2017-12-22 江阴艾能赛瑞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半自动电池串缺陷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
CN107508552B (zh) * 2017-09-19 2023-11-14 青海天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电站现场组件隐性缺陷检测装置暗室
CN109586671A (zh) * 2017-09-29 2019-04-05 敦煌国润太阳能野外实验站有限公司 一种户外便携式光伏组件el检测用暗室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06229B2 (ja) * 2008-02-25 2012-08-22 日清紡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の検査装置
TW201144831A (en) * 2010-06-04 2011-12-16 Internat Test & Amp Engineering Services Co Ltd Solar panel EL inspection system and EL inspection method
CN102435609A (zh) * 2011-04-07 2012-05-02 无锡市佳诚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扫描太阳能电池组件的el检测装置
CN202494757U (zh) * 2012-02-28 2012-10-17 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 智能组件测试装置
CN103595351B (zh) * 2013-11-28 2015-12-16 普德光伏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便携式光伏组件el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CN104359914A (zh) * 2014-12-08 2015-02-18 四川钟顺太阳能开发有限公司 太阳能电池缺陷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
CN204392177U (zh) * 2015-03-13 2015-06-10 顾怀本 太阳能晶硅电池组件在线el测试装置
CN204558426U (zh) * 2015-05-14 2015-08-12 天津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el测试仪
CN104883128B (zh) * 2015-06-16 2017-03-29 黄河水电光伏产业技术有限公司 便携式光伏组件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CN204789368U (zh) * 2015-07-14 2015-11-18 深圳时代得天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缺陷自动检测设备
CN205265624U (zh) * 2015-12-23 2016-05-25 普德光伏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光伏组件el检测用暗房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90643A (zh) 2016-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90643B (zh) 光伏组件el检测用暗房装置
CN104883128B (zh) 便携式光伏组件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CN104265046B (zh) 基站通讯信号发射塔
CN204418068U (zh) 一种可自动伸缩调节的道路隔离栏
CN205265624U (zh) 光伏组件el检测用暗房装置
WO2017219231A1 (zh) 便携式光伏组件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CN101934961A (zh) 一种用于电梯的插销
CN205476767U (zh) 一种防辐射、太阳能发电和稳固性高的通讯塔
CN209896986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光伏板
CN204721313U (zh) 便携式光伏组件测试装置
CN207717892U (zh) 用于光伏组件的测试平台
CN106271520A (zh) 用于柔性光伏电站的光伏组件更换系统
CN103594468B (zh) 一种快速光电探测器
CN110190812A (zh) 面向绿色资产评估的高空光伏阵列缺陷检测方法及系统
WO2017065466A1 (ko) 태양광 발전장치
CN205688959U (zh) 一种基坑用防护栏
CN205880135U (zh) 输电线塔顶部放电检测观察装置
KR101067013B1 (ko) 전자장비 이동을 위한 암을 구비한 지주
CN211038061U (zh) 一种野外活动用简易帐篷
CN105781902B (zh) 塔架系固系统及其运作方法
CN207438437U (zh) 工程测量用照明装置
CN207426521U (zh) 一种电力设备检修装置
CN106394926B (zh) 用于登机桥的同步移动安全防护装置
CN204876744U (zh) 一种多功能塔杆
CN104295225A (zh) 一种设有座椅的高空室外作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Chen Qin

Inventor after: Zhang Feifei

Inventor before: Chen Qin

Inventor before: Xu Jiadong

Inventor before: Dai Daofa

Inventor before: Qi Wei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