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84750B - 一种露天煤矿及其开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露天煤矿及其开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84750B
CN105484750B CN201511018948.0A CN201511018948A CN105484750B CN 105484750 B CN105484750 B CN 105484750B CN 201511018948 A CN201511018948 A CN 201511018948A CN 105484750 B CN105484750 B CN 1054847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ning area
active line
stope
ore deposit
delay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101894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84750A (zh
Inventor
马力
许晨
周永利
李克民
丁小华
肖双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UMT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Shenhua Zhungeer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UMT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Shenhua Zhungeer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UMT,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Shenhua Zhungeer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UMT
Priority to CN20151101894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84750B/zh
Publication of CN1054847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847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847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847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CMINING OR QUARRYING
    • E21C41/00Methods of underground or surface mining; Layouts therefor
    • E21C41/26Methods of surface mining; Layouts therefor
    • E21C41/28Methods of surface mining; Layouts therefor for brown or hard co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ology (AREA)
  • 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Moving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露天煤矿及其开采方法,所述露天煤矿包括相邻设置的超前矿和滞后矿,超前矿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开采区和第二开采区,滞后矿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三开采区和第四开采区,第一开采区的内排土场工作线与第四开采区的采场工作线相邻设置,第二开采区的内排土场工作线滞后于第一开采区的内排土场工作线,第四开采区的采场工作线滞后于第三开采区的采场工作线。本发明通过将相邻矿区的采场工作线和内排土场工作线调整为折线形,增大了相邻矿区交界处超前矿内排土场工作线与滞后矿采场工作线间距离,确保了相邻矿区的交界处端帮运输线路的完整性及顺畅性,从而便于布置运输设备,降低运输成本,有助于提高露天矿经济效益及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露天煤矿及其开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露天煤矿及其开采方法。
背景技术
露天开采煤田赋存范围广、资源赋存量大,为降低初期剥采比和基建工程量,将煤田划分为若干矿田进行独立开采,因此露天煤田内通常呈现为多坑并存的格局。受到生产规模、开采强度、设备规格及经济效益等因素的限制,即使单一露天煤矿一般也会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将其所辖矿区划分为若干采区进行分区开采,而在矿区境界及采区划分过程中,若相邻矿区按照传统平直工作线布置方法进行同向并行推进,则超前矿开采所形成的内排土场极易随着滞后矿的回采而被重复剥离,造成相邻矿区交界处端帮无法布置运输系统,进而影响矿山的安全高效生产,因此考虑到采区转向、生产接续等问题,为保证采区的顺序开采,避免多采区同时开采引起的生产组织混乱,亟需通过调整工作线布置方法,以保证交界处端帮运输线路顺畅,降低运输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露天煤矿及其开采方法,其能够通过调整相邻矿区的采场工作线和内排土场工作线,保证相邻矿区的交界处端帮运输线路顺畅,降低运输成本,保证矿山的安全高效生产。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露天煤矿,包括相邻设置的超前矿和滞后矿,所述超前矿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开采区和第二开采区,所述滞后矿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三开采区和第四开采区,所述第一开采区的内排土场工作线与所述第四开采区的采场工作线相邻设置,所述第二开采区的内排土场工作线滞后于所述第一开采区的内排土场工作线,所述第四开采区的采场工作线滞后于所述第三开采区的采场工作线。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开采区的采场工作线滞后于所述第一开采区的采场工作线。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开采区的内排土场工作线滞后于所述第三开采区的内排土场工作线。
进一步地,所述超前矿的采场工作线与内排土场工作线均为三折线,所述滞后矿的采场工作线与内排土场工作线均为三折线。
进一步地,所述超前矿的采场工作线与内排土场工作线均为直角三折线,所述滞后矿的采场工作线与内排土场工作线均为直角三折线。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露天煤矿的开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将超前矿划分为并列的第一开采区和第二开采区,所述第二开采区的采场工作线滞后于所述第一开采区的采场工作线;
步骤b:将与所述超前矿相邻设置的滞后矿划分为并列的第三开采区和第四开采区,所述第四开采区的采场工作线滞后于所述第三开采区的采场工作线;
步骤c:以设定速度V1推进所述第一开采区的采场工作线,以设定速度V2推进所述第二开采区的采场工作线;
步骤d:以设定速度V3推进所述第三开采区的采场工作线,以设定速度V4推进所述第四开采区的采场工作线,其中,V4<V1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开采区采场工作线的推进速度V2小于所述第一开采区采场工作线的推进速度V1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开采区采场工作线的推进速度V3大于所述第四开采区采场工作线的推进速度V4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开采区的内排土场工作线滞后于所述第一开采区的内排土场工作线,所述第四开采区的内排土场工作线滞后于所述第三开采区的内排土场工作线。
进一步地,所述超前矿的采场工作线与所述超前矿的内排土场工作线均为直角三折线,所述滞后矿的采场工作线与所述滞后矿的内排土场工作线均为直角三折线。
本发明通过将相邻矿区的平直形的采场工作线和内排土场工作线调整为折线形,增大了相邻矿区交界处超前矿内排土场工作线与滞后矿采场工作线间距离,保证了相邻两矿的完整的端帮形态,确保了相邻矿区的交界处端帮运输线路的完整性及顺畅性,从而便于布置运输设备,降低运输成本,有助于提高露天矿经济效益及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优选的露天煤矿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优选的露天煤矿的开采方法的示意图。
其中,1-超前矿,2-滞后矿,11-第一开采区,12-第二开采区,21-第三开采区,22-第四开采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露天煤矿包括相邻设置的超前矿1和滞后矿2,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注意的是,所述超前矿1和所述滞后矿2均朝向同一方向并行推进,如图1所示,所述滞后矿2位于所述超前矿1的后方,即所述滞后矿2的采场工作线与所述超前矿1的内排土场工作线相邻设置。
本发明的超前矿1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开采区11和第二开采区12,如图1所示,所述超前矿1沿着所述超前矿1的推进方向划分为第一开采区11和第二开采区12,并且所述第一开采区11和所述第二开采区12朝向同一方向并行推进。
同样地,本发明的滞后矿2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三开采区21和第四开采区22,如图1所示,所述滞后矿2沿着所述滞后矿2的推进方向划分为第三开采区21和第四开采区22,并且所述第三开采区21和所述第四开采区22朝向同一方向并行推进。所述第一开采区11的内排土场工作线与所述第四开采区22的采场工作线相邻设置,即所述第一开采区11位于所述第四开采区22的开采推进方向的前方。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开采区12的内排土场工作线滞后于所述第一开采区11的内排土场工作线,所述第四开采区22的采场工作线滞后于所述第三开采区21的采场工作线,使所述超前矿1和所述滞后矿2之间形成折线形的工作线,从而加大所述第一开采区11内排土场工作线和所述第四开采区22的采场工作线之间的距离,减少所述第一开采区11和所述第四开采区22间的相互干扰。由此可见,上述折线形的工作线有助于保证了相邻两矿的完整的端帮形态,确保相邻矿区的交界处端帮运输线路的完整性及顺畅性,从而便于布置运输设备,降低运输成本,有助于提高露天矿经济效益及安全性。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注意的是,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加快所述超前矿1的第一开采区11采场工作线的推进速度,同时减缓所述滞后矿2的第四开采区22采场工作线的推进速度,从而实现加大相邻矿工作线之间的距离的目的。当然,为了保证露天矿的整体开采效率,本发明还可以调整两矿外侧的两个开采区(第二开采区12和第三开采区21)推进速度,使所述第二开采区12的采场工作线的推进速度大于所述第四开采区22的采场工作线22的推进速度,使所述第二开采区12的采场工作线的推进速度小于所述第一开采区11的采场工作线的推进速度,从而确保所述超前矿1和所述滞后矿2的平均采场工作线推进速度不变,进而保证两矿的开采效率。
依据上述技术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通过调整所述超前矿1的内排土场工作线和所述滞后矿2的采场工作线,实现了加大所述第一开采区11内排土场工作线和所述第四开采区22的采场工作线之间距离的目的,从而保证了所述超前矿1和所述滞后矿2的交界处端帮运输线路的完整性及顺畅性,确保了所述超前矿1和所述滞后矿2能够进行同步安全开采。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通过调整所述超前矿1的采场工作线及所述滞后矿2的内排土场工作线的形状,控制所述超前矿1和所述滞后矿2与其他相邻矿的工作线距离,从而实现多个矿的同步安全开采,具体地,如图1所示,本发明将所述第二开采区12的采场工作线优选地滞后于所述第一开采区11的采场工作线,将所述第四开采区22的内排土场工作线优选地滞后于所述第三开采区21的内排土场工作线,从而将所述超前矿1的采场工作线及所述滞后矿2的内排土场工作线均调整为折线形,这样的设置方式可以起到加大所述超前矿1和所述滞后矿2与其他相邻矿的工作线距离的目的,从而实现多个矿的同步安全开采,有效地提高了露天矿的开采效率及经济效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超前矿1的采场工作线与内排土场工作线均为三折线,所述滞后矿2的采场工作线与内排土场工作线均为三折线。更优选地,所述超前矿1的采场工作线与内排土场工作线均为直角三折线,所述滞后矿2的采场工作线与内排土场工作线均为直角三折线。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上述超前矿1及滞后矿2的采场工作线及内排土场工作线的形状仅是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本发明还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适合用于相邻矿工作线的其他工作线的形状,此处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将相邻矿区的平直形的采场工作线和内排土场工作线调整为折线形,增大了相邻矿区交界处超前矿内排土场工作线与滞后矿采场工作线间距离,保证了相邻两矿的完整的端帮形态,确保了相邻矿区的交界处端帮运输线路的完整性及顺畅性,从而便于布置运输设备,降低运输成本,有助于提高露天矿经济效益及安全性。
如图2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露天煤矿的开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将超前矿1划分为并列的第一开采区11和第二开采区12,所述第二开采区12的采场工作线滞后于所述第一开采区11的采场工作线;
步骤b:将与所述超前矿1相邻设置的滞后矿2划分为并列的第三开采区21和第四开采区22,所述第四开采区22的采场工作线滞后于所述第三开采区21的采场工作线;
步骤c:以设定速度V1推进所述第一开采区11的采场工作线,以设定速度V2推进所述第二开采区12的采场工作线;
步骤d:以设定速度V3推进所述第三开采区21的采场工作线,以设定速度V4推进所述第四开采区22的采场工作线,其中,V4<V1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开采区11的内排土场工作线的推进速度小于所述第二开采区12的采场工作线的推进速度,所述第三开采区21内排土场工作线的推进速度小于所述第四开采区22的采场工作线的推进速度,从而保证所述超前矿1(或所述滞后矿2)不会因为采场工作线及内排土场工作线的推进速度不同而分割成两个独立的矿田。
本发明通过加快所述超前矿1的第一开采区11采场工作线的推进速度,同时减缓所述滞后矿2的第四开采区22采场工作线的推进速度,使所述超前矿1和所述滞后矿2形成折线形工作线,从而实现了加大相邻矿工作线之间的距离的目的,减少所述第一开采区11和所述第四开采区22间的相互干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折线形的工作线有助于保证了相邻两矿的完整的端帮形态,确保相邻矿区的交界处端帮运输线路的完整性及顺畅性,从而便于布置运输设备,降低运输成本,有助于提高露天矿经济效益及安全性。
为了保证露天矿的整体开采效率,本发明可以调整第二开采区12和第三开采区21的采场工作线的推进速度,具体地,所述第二开采区12采场工作线的推进速度V2优选地小于所述第一开采区11采场工作线的推进速度V1,所述第三开采区21采场工作线的推进速度V3优选地大于所述第四开采区22采场工作线的推进速度V4,藉此可以确保所述超前矿1和所述滞后矿2的平均采场工作线推进速度不变,实现了控制相邻矿工作线之间的距离,同时还保证了相邻两矿的开采效率。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上述不同开采区的具体工作线推进速度可以根据实际的开采情况进行适应性调整,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通过调整所述超前矿1的采场工作线及所述滞后矿2的内排土场工作线的形状,控制所述超前矿1和所述滞后矿2与其他相邻矿的工作线距离,从而实现多个矿的同步安全开采,具体地,本发明优选地将所述第二开采区12的内排土场工作线滞后于所述第一开采区11的内排土场工作线,优选地将所述第四开采区22的内排土场工作线滞后于所述第三开采区21的内排土场工作线,从而将所述超前矿1的采场工作线及所述滞后矿2的内排土场工作线均调整为折线形,这样起到了加大所述超前矿1和所述滞后矿2与其他相邻矿的工作线距离的目的,从而实现多个矿的同步安全开采,有效地提高了露天矿的开采效率及经济效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超前矿1的采场工作线与内排土场工作线均为直角三折线,所述滞后矿2的采场工作线与内排土场工作线均为直角三折线。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上述超前矿1及滞后矿2的采场工作线及内排土场工作线的形状仅是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本发明还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适合用于相邻矿工作线的其他工作线的形状,此处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露天煤矿的开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将超前矿划分为并列的第一开采区和第二开采区,所述第二开采区的采场工作线滞后于所述第一开采区的采场工作线;
步骤b:将与所述超前矿相邻设置的滞后矿划分为并列的第三开采区和第四开采区,所述第四开采区的采场工作线滞后于所述第三开采区的采场工作线;
步骤c:以设定速度V1推进所述第一开采区的采场工作线,以设定速度V2推进所述第二开采区的采场工作线;
步骤d:以设定速度V3推进所述第三开采区的采场工作线,以设定速度V4推进所述第四开采区的采场工作线,其中,V4<V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露天煤矿的开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采区采场工作线的推进速度V2小于所述第一开采区采场工作线的推进速度V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露天煤矿的开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开采区采场工作线的推进速度V3大于所述第四开采区采场工作线的推进速度V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露天煤矿的开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采区的内排土场工作线滞后于所述第一开采区的内排土场工作线,所述第四开采区的内排土场工作线滞后于所述第三开采区的内排土场工作线。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露天煤矿的开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前矿的采场工作线与所述超前矿的内排土场工作线均为直角三折线,所述滞后矿的采场工作线与所述滞后矿的内排土场工作线均为直角三折线。
CN201511018948.0A 2015-12-30 2015-12-30 一种露天煤矿及其开采方法 Active CN1054847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1018948.0A CN105484750B (zh) 2015-12-30 2015-12-30 一种露天煤矿及其开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1018948.0A CN105484750B (zh) 2015-12-30 2015-12-30 一种露天煤矿及其开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84750A CN105484750A (zh) 2016-04-13
CN105484750B true CN105484750B (zh) 2017-10-20

Family

ID=556719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1018948.0A Active CN105484750B (zh) 2015-12-30 2015-12-30 一种露天煤矿及其开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48475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88669A (zh) * 2016-04-14 2016-08-24 中煤科工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露天矿无出入沟开拓方式
CN106759245A (zh) * 2016-12-16 2017-05-31 中国矿业大学 露天煤矿开采冻结含水层的保水方法
CN107989617B (zh) * 2017-12-05 2019-03-05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一种缓倾斜矿体的露天开采方法
CN109142670B (zh) * 2018-07-12 2021-05-07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露天矿排土场内部水分监测系统及其布置方法
CN111022054B (zh) * 2019-12-12 2022-05-20 神华准格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紧邻同向异步开采露天矿及其开采方法
CN113047839B (zh) * 2021-03-29 2022-02-11 中国矿业大学 巨厚倾斜煤层露天矿排土场规划与端帮资源高效回收方法
CN112943252B (zh) * 2021-04-22 2023-03-31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露天矿采区转向接续开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90651A (en) * 1979-04-03 1981-09-22 Dresser Industries, Inc. Surface mining method
SU1686171A1 (ru) * 1988-10-31 1991-10-23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проектно-конструкторский и проектный институт угольной промышленности "Укрниипроект" Способ открытой разработки месторождений полезных ископаемых
DE4029623A1 (de) * 1990-09-19 1992-03-26 Gutehoffnungshuette Man Tagebau-abbaumethode
CN100575664C (zh) * 2005-10-15 2009-12-30 中国矿业大学 露天煤矿迈步式搭桥贯通内排运输通路
DE102006042129B4 (de) * 2006-09-04 2008-06-26 Semakin, Michael, Dr. Verfahren zum Abbau von nicht sehr tief liegenden Bodenschätzen
AP2011005762A0 (en) * 2008-12-08 2011-06-30 Tech Resources Pty Ltd A method of mining ore.
CN103670419A (zh) * 2013-11-20 2014-03-26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露天煤矿转向期间采区间贯通内排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84750A (zh) 2016-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84750B (zh) 一种露天煤矿及其开采方法
CN102587913A (zh) 一种急倾斜煤层俯伪斜走向长壁综合机械化采煤方法
CN103527195A (zh) 一种厚夹矸煤层分采分运矸石回填采空区方法
CN106121646A (zh) 井工煤矿采区式无掘进巷道无煤柱采煤方法
RU2016108835A (ru) Способ разработки угля со ступенчатой выемкой и закладкой в ответвляющихся очистных штреках по типу wangeviry
CN106968671B (zh) 煤矿井下采煤工作面回撤通道充填回撤方法
CN104847360A (zh) 露天矿半连续系统的组合台阶开采方法
CN103256051A (zh) 露天煤矿的双翼连续采煤工艺方法
CN105401951B (zh) 煤矿双岩巷共用排矸方法及系统
CN102562071B (zh) 一种露天矿山倾斜矿体的采矿工艺
CN104453902A (zh) 一种采煤工作面伪俯斜开采切换为真倾斜开采的方法
CN104329117B (zh) 一种综合机械化充填采煤切眼设备安装方法
CN109268013A (zh) 一种综采工作面不等长大角度旋转开采工艺
CN208633835U (zh) 一种设备列车与胶运顺槽分离的矿井综采工作面
CN108071399A (zh) 一种露天煤矿自移式连续采煤装煤设备及其布置方法
CN111022054B (zh) 紧邻同向异步开采露天矿及其开采方法
CN101858216A (zh) 一种房式采煤法遗留的呆滞煤柱回收方法
CN203729998U (zh) 一种岩石巷道一体化掘进生产线
CN110924963B (zh) 盾构施工系统
CN103939132B (zh) 一种连续自动化的矿床地下开采运输方法
CN103726849B (zh) 一种露天煤矿坑底境界外薄煤层回采技术
CN208587158U (zh) 单双联合凿岩巷道布置结构
CN105781553B (zh) 复杂地质构造情况下平行采区端帮缓帮开采方法
RU2394158C1 (ru) Способ открытой разработки месторождений полезных ископаемых
CN203081498U (zh) 一种煤矿岩巷掘进联合出货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