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76671A - 撑开器和用于持送撑开器的器械 - Google Patents

撑开器和用于持送撑开器的器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76671A
CN105476671A CN201410483082.XA CN201410483082A CN105476671A CN 105476671 A CN105476671 A CN 105476671A CN 201410483082 A CN201410483082 A CN 201410483082A CN 105476671 A CN105476671 A CN 1054766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lator
curved
section
holding
se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8308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76671B (zh
Inventor
杨大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Naton Medical Technology Holding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Nato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Nato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Nato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48308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76671B/zh
Publication of CN1054766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766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766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766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撑开器和用于持送撑开器的器械,撑开器包括本体和夹持结构,本体为封闭环带,环带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和第四段,环带上设置有一对以上的通槽,任一对通槽中的一通槽连通设置于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上,另一通槽连通设置第一段、第四段和第三段上;夹持结构包括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第一夹持部设置于第一段上,第二夹持部设置于第二段上。用于持送撑开器的器械包括夹持钳、固定套、夹持头、推压套和推拉杆。本发明的撑开器中本体具有弹性形变能力,而且撑开器与棘突非刚性连接,因此本发明的撑开器在使用在棘突撑开的场合时更加安全可靠。本发明的用于持送撑开器的器械可方便地对撑开器进行操作。

Description

撑开器和用于持送撑开器的器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撑开器和用于持送撑开器的器械。
背景技术
在骨科脊柱手术中,需要用于实现微创的棘突间撑开和微动的装置,该装置属于骨科内植入物。目前,国内外棘突间撑开器主要有以下几种:1.如图1所示,使用非金属材料peek(聚醚醚酮)架11加聚酯纤维捆绑带12组合设计,将上下两个棘突撑开并且刚性固定,实现棘突撑开。2.如图2所示,采用U型建构架13支撑棘突10,能够实现棘突10在矢状面上的一个微动。3.使用phynox(钴铬镍合金)架14,实现椎板和棘突在矢状面的微动。以上几款产品都存在一个问题,产品都和棘突间刚性固定,虽然在椎体矢状面上有微动效果,但是当椎体做旋转运动时,存在椎板和棘突骨折的风险。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能够柔性固定棘突、实现棘突撑开且使用安全可靠的撑开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撑开器,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为封闭环带,所述环带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和第四段,所述环带上设置有一对以上的通槽,任一对所述通槽中的一通槽连通设置于所述第一段、所述第二段和所述第三段上,另一通槽连通设置所述第一段、所述第四段和所述第三段上;
夹持结构,所述夹持结构包括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段上,所述第二夹持部设置于所述第三段上。
进一步,至少一所述通槽的一端或两端具有弧形弯转部。
进一步,一对所述通槽中两通槽均具有弧形弯转部,且两所述通槽中同一端的两不同所述弧形弯转部的弯转方向相反。
进一步,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三段为对称的平面结构,所述第二段和所述第四段上对称设置有凹入部。
进一步,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结构相同,且相对所述凹入部的沿冠状面方向的对称面对称设置。
进一步,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均为弯柱结构,均包括至少一对第一弯柱和至少一对第二弯柱,每对所述第一弯柱和所述第二弯柱相对两所述凹入部之间的沿矢状面方向的对称面对称设置。
进一步,所述第一弯柱和所述第二弯柱均包括柱体和突起,所述柱体一端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一段或所述第三段上,所述突起位于所述柱体的另一端上,所述第一弯柱上的所述突起与所述第二弯柱上的所述突起的突出方向相对。
进一步,所述突起为锥体,所述锥体的头部具有弧形过渡部。
进一步,所述撑开器采用记忆合金材料制成,并在0-4℃时可弯折变形,在设定温度36±2℃时恢复原有形状。
进一步,所述第一弯柱在0-4℃下变形时为沿冠状面弯曲,所述第二弯柱在0-4℃变形时为沿矢状面弯曲,在36±2℃时,第一、二支持部向上延伸恢复至原有形状。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一种能够方便可靠地对上述撑开器进行持送的器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持送撑开器的器械,包括:
夹持钳,所述夹持钳包括固定部、驱动部和操作部;
固定套,所述固定套一端连接设置在所述夹持钳的所述固定部上;
夹持头,所述夹持头包括基座、弹性夹持臂和压板,所述基座上设置有操作孔,所述基座连接设置在所述固定套的另一端,所述弹性夹持臂和所述压板均成对设置在所述基座上;
推压套,所述推压套套装在所述夹持头和所述固定套的外部,一端连接设置在所述夹持钳的所述驱动部上,另一端滑动压靠所述弹性夹持臂;
推拉杆,所述推拉杆穿设于所述固定套中,一端悬置于所述固定套外,另一端穿过所述操作孔。
进一步,所述推拉杆上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位于所述操作孔远离所述夹持头的一侧。
进一步,所述推拉杆靠近所述夹持头的一端为球头。
进一步,所述压板上还连接设置有U形件。
进一步,所述弹性夹持臂的头部内侧面上设置有卡柱。
进一步,所述压板的数量为一对,所述弹性夹持臂的数量为两对,所述弹性夹持臂对称设置在所述压板的两侧。
进一步,所述夹持钳为一蛙式钳。
进一步,所述夹持钳的操作部包括两手柄,其中一手柄上设置有固定齿,另一手柄上设置有与所述固定齿相配的齿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撑开器中本体为一环带,且其上设置一对以上的通槽,且一对通槽中延伸方向相反,从而使得本体具有弹性形变能力,而且撑开器通过夹持结构与棘突相连,非刚性连接,因此本发明的撑开器在使用在棘突撑开的场合时更加安全可靠。另外,本发明的用于持送撑开器的器械通过夹持头上的弹性夹持臂锁紧撑开器,压板压夹撑开器,并通过推拉杆进行操作,对撑开器的操作简易方便、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现有的第一种棘突撑开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的第二种棘突撑开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的第三种棘突撑开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撑开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A向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的B向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撑开器操作前变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用于持送撑开器的器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用于持送撑开器的器械持送撑开器第一视角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用于持送撑开器的器械持送撑开器第二视角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用于持送撑开器的器械持送撑开器第三视角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用于持送撑开器的器械持送撑开器第四视角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用于持送撑开器的器械中夹持头与固定套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现有技术:
棘突10
peek(聚醚醚酮)架11
聚酯纤维捆绑带12
U型建构架13
phynox(钴铬镍合金)架14
本发明:
撑开器2
本体21
第一段211
第二段212
第三段213
第四段214
通槽215
弧形弯转部216
凹入部219
夹持结构22
弯柱220
柱体2201
突起2202
第一夹持部221
第二夹持部222
用于持送撑开器的器械3
夹持钳31
固定部311
驱动部312
操作部313
手柄3131、3132
固定齿3133
齿条3134
拨片3135
固定套32
连接柱321
夹持头33
基座331
弹性夹持臂332
卡柱3321
压板333
U形件3331
推压套34
推拉杆35
球头351
挡板352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发明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例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发明能够在不同的实施例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如图4-图6所示,本发明的撑开器2,包括本体21和夹持结构22。其中,本体21为封闭环带,环带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段211、第二段212、第三段213和第四段214,各段之间圆滑过渡,而且每个段均包括内侧面和外侧面。其中,第一段211和第三段213为对称的平面结构,内侧面和外侧面均为平面,第二段212和第四段214上对称设置有凹入部219,内侧面和外侧面均为曲面。撑开器2整体上形成曲型结构。凹入部219可以是上下对称结构,也可以是上下非对称结构,在本实施例中为上下对称结构,其凹入的极点所在平面即为凹入部219的对称面,另外,第二段212上的凹入部219和第四段214上的凹入部219之间在本实施例中也是对称设置,两不同凹入部219之间也具有对称面。
环带上设置有一对以上的通槽215,通槽215的数量一般设定为2~6个(即1~3对),本实施例中如图所示为两对。其中,任一对通槽215中的一通槽连通设置于第一段211、第二段212和第三段213上,另一通槽215连通设置第一段211、第四段214和第三段213上。通槽215的末端可以是弯转结构,也可以为直线结构,通槽215在第二段212或第四段214中为沿冠状面切割而成,在第一段211和第三段213中为部分贯通。另外,所有通槽215中至少一个的一端或两端具有弧形弯转部216,以使旋转过程中给撑开器2较好的缓冲,可以有效防止椎板和棘突骨折。在本实施例中较佳地,一对通槽215均具有弧形弯转部216,且该对通槽215中同一端的两不同弧形弯转部216的弯转方向相反,本实施例中仅一对通槽215的一端具有弧形弯转部216,另一对通槽215不具有弧形弯转部216。实际应用中,通槽215的末端可以都是弧形弯转部216,也可以都是直线结构,也可以既包括弧形弯转部216,也包括直线部,以都是弧形弯转部216为最佳选择,因为弧形开槽可以保证以弧形中心为轴,进行旋转运动。通槽215在本体21的第二段212和第四段214上是从与第一段211连接的顶部延伸至与第三段213连接的底部的,该种开槽设计,可以实现撑开器2在矢状面和冠状面的微动,使上下椎体在做旋转运动时起到缓冲作用,不会发生椎板、棘突的骨折。
夹持结构22包括第一夹持部221和第二夹持部222,其中第一夹持部221设置于第一段211上,第二夹持部222设置于第三段213上。第一夹持部221与第二夹持部222结构相同,且相对本体21沿冠状面方向的对称面对称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部221与第二夹持部222均为一对以上的第一弯柱(第一段211和第三段213上靠近第二段212设置的弯柱220为第一弯柱)和一对以上的第二弯柱(第一段211和第三段213上靠近第四段214设置的弯柱220为第二弯柱)。第一弯柱和第二弯柱相对设置,也就是说每一第一弯柱与一第二弯柱对应,并且相对两凹入部219之间的沿矢状面延伸的对称面对称设置,以达到一一对应的结构,并相互配合形成夹持结构。第一弯柱和第二弯柱的结构可以完全相同,也可以略有差别,其具体结构如下所述。
本实施例中为方便制作、提高通用性和降低成本,第一弯柱与第二弯柱均设置为结构相同的弯柱220,每一弯柱220均包括柱体2201和突起2202。其中,第一夹持部221中弯柱220的柱体2201一端连接设置在第一段211上,第二夹持部222中弯柱220的柱体2201一端连接设置在第三段213上。每个弯柱220上的突起2202均位于柱体2201的另一端(即远离本体21的一端)上,第一弯柱上的突起2202与第二弯柱上的突起2202的突出方向相对,以形成夹持结构。本实施例中,突起2202为锥体,锥体的头部具有弧形过渡部。该弯柱220的突起2202的设置,不仅限制了撑开器2的脱出,而且在椎体旋转时,由于突起2202与棘突是点接触,因此可以增加撑开器2的活动能力(可旋转性)。在撑开器2接触棘突的第一段211(平面结构)和第三段213(平面结构)上,设置四个带突起2202的弯柱220,起到与棘突固定的作用,而且还配合通槽215起到防止椎板和棘突骨折的作用。
实际上,上述弯柱220的结构只是最优方案,第一夹持部221与第二夹持部222也可以采取其他结构形式来实现。如采用直立的圆柱、相对设置弧形柱,或者设计成向内向上延伸的柱体,以实现对棘突的夹持等结构,另外还可采用夹持面形成夹持槽的结构,也可以是设定一对、两对或多对球形凸起以形成夹持结构,在此不一一例举。
本实施例中,撑开器2采用记忆合金材料制成。使用单程记忆合金,在术前将产品压缩至最小,通过使用配套器械植入到体内,再利用其温变记忆的原理,使产品恢复到塑性前的形状,术中不破坏肌肉韧带的原有关系,使得减少了术后疼痛,缩短了住院时间,给后期做翻修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如图7所示,撑开器2在低温状态(0-4℃)被弯折,内凹部9向内弯曲,形成V形结构,撑开器2在植入人体过程前,在低温状态时将第一弯柱沿冠状面折弯,将第二弯柱沿矢状面折弯,使第一、第二弯柱形成拱形突起。在植入过程中,撑开器2突破第一弯柱所形成的拱形后,医生可根据手感证明到达了指定位置,起到导向确定位置的作用;第二弯柱沿着矢状面内收折弯形成拱形后,侧面与棘突接触面积增大,可以产生比第一弯柱更大阻力,形成一个阻挡,从而阻挡第二弯柱再次通过棘突,保证撑开器2相对于棘突位置固定。
本发明的撑开器2使用单程记忆的镍钛合金,利用单程记忆合金的形状记忆性能,在低温下(0-4℃),将第一段211和第三段213相向压缩,并将第一弯柱(第一段211和第三段213上靠近第二段212设置的弯柱220)向冠状面弯曲成拱形,将第二弯柱(第一段211和第三段213上靠近第四段214设置的弯柱220)向矢状面弯曲成拱形,压缩至最小以便于手术植入,同时减小创伤。植入人体后,通过人体的体温(本品使用的记忆合金材料中镍的含量在50%,形态恢复的温度设在36±2℃),将本产品恢复到初始形状。根据单程记忆合金的性质,低温下苏醒,高温恢复形状后记忆初始形状,而避免了双程记忆合金及全程记忆合金的多次记忆而丢失撑开高度的问题。在第二段212和第四段214设置了凹入部219,根据记忆合金高强度、低弹性模量的特点,可以避免患者术后做在冠状面上的动作而发生椎板和棘突骨折。
为能够方便可靠地对上述撑开器2进行持送,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持送撑开器的器械3。
如图8所示,并参考图9-图13所示,本发明的用于持送撑开器的器械3,包括夹持钳31、固定套32、夹持头33、推压套34和推拉杆35。其中,夹持钳31为一蛙式钳,包括固定部311、驱动部312和操作部313,夹持钳31的操作部313包括两手柄3131、3132,其中一手柄3131上设置有固定齿3133,另一手柄3132上设置有与固定齿3133相配的齿条3134,固定齿3133和齿条3134的啮合关系固定,在器械3处于锁定态时,可以减小术者对器械3的握紧作用力。如图13所示,固定套32的一端通过连接柱321和连接件(图中未示出)连接设置在夹持钳31的固定部311上。夹持头33包括基座331、弹性夹持臂332和压板333,基座331上设置有操作孔330,基座331连接设置在固定套32的远离夹持钳31的一端,弹性夹持臂332和压板333均成对设置在基座331上。本实施例中,压板333的数量为一对,弹性夹持臂332的数量为两对,弹性夹持臂332对称设置在压板333的两侧。而且,弹性夹持臂332的头部内侧面上设置有卡柱3321,压板333上还连接设置有U形件3331。推压套34套装在夹持头33和固定套32的外部,推压套34的一端连接设置在夹持钳31的驱动部312上,另一端滑动压靠弹性夹持臂332。推拉杆35穿设于固定套32中,一端悬置于固定套32外,另一端穿过操作孔330。推拉杆35上设置有挡板352,挡板352位于操作孔330远离夹持头33的一侧。另外,推拉杆35靠近夹持头33的一端为球头351。
本实施例中,本体21上第四段214的凹入部219与第一段211和第三段213之间均形成了一个夹持楔形空间201,如图7所示。弹性夹持臂332上的卡柱3321与该夹持楔形空间2101相配,弹性夹持臂332在推压套34压靠下从两侧夹压本体21,并通过卡柱3321与夹持楔形空间2101的配合将撑开器2锁固在器械3上。压板333压夹本体21的第一段211和第三段213,以防止本体1在操作过程中由于升温而发生恢复变形,另外压板333上的U形件3331可以叉夹低温状态下,向矢状面弯曲的弯柱220(第二弯柱),便于操作和固定。推拉杆35推顶操作时依靠挡板352顶靠基座331产生推顶压板333的力,从而防止在操作过程中压板333因受阻力脱开本体21。另外,推拉杆35的球头351顶靠第四段214的凹入部219,植入过程中推拉杆35推顶操作撑开器2,以抵抗来自棘突的反作用力,方便植入,而且不会对其产生损坏。
本发明的器械3使用过程如下所述:在术前,将本发明的撑开器2按照指定的形状低温塑性,通过捏紧两个手柄3131、3132,产生绕固定部311的旋转,使得驱动部312产生了一个沿器械3推进方向上的移动,带动推压套34向前运动,压靠弹性夹持臂332使之收拢,配合卡柱3321锁紧撑开器2。然后,推拉杆35向前滑动,使推拉杆35的球头351顶到撑开器2的凹入部219处,限制撑开器2后移,在推进的过程中,推拉杆35上的挡板352带动压板333前进,这样就限制了撑开器2接触人体体温时在矢状面上的恢复。器械3通过固定齿3133和齿条3134的啮合关系固定,在撑开器2处于锁定状态时通过该啮合关系来锁定状态,避免操作者在该过程中始终依靠手持握力来锁定,从而减小器械3对术者的握紧作用力的依赖。产品植入体内后,利用拨片3135将固定齿3133和齿条3134分离,并使推压套34回缩,弹性夹持臂332恢复常态,撑开器2和器械3分离,再将推拉杆35向回拉动,利用球头351将夹持头33一同拉回,从而移除器械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撑开器2中本体21为一环带,且其上设置一对以上的通槽215,且一对通槽215中延伸方向相反,从而使得本体21具有弹性形变能力,而且撑开器2通过夹持结构22与棘突相连,非刚性连接,因此本发明的撑开器2使用在棘突撑开的场合时,尤其在椎体旋转时,能在冠状面和矢状面上均能产生微动,可以有效防止椎板和棘突骨折,更加安全可靠。另外,本发明的用于持送撑开器的器械3通过夹持头33上的弹性夹持臂332锁紧撑开器,压板333压夹撑开器,并通过推拉杆35进行操作,对撑开器2的操作简易方便、安全可靠。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已由优选实施例揭示如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意识到在不脱离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所揭示的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一种撑开器(2),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21),所述本体(21)为封闭环带,所述环带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段(211)、第二段(212)、第三段(213)和第四段(214),所述环带上设置有一对以上的通槽(215),任一对所述通槽(215)中的一通槽(215)连通设置于所述第一段(211)、所述第二段(212)和所述第三段(213)上,另一通槽(215)连通设置所述第一段(211)、所述第四段(214)和所述第三段(213)上;
夹持结构(22),所述夹持结构(22)包括第一夹持部(221)和第二夹持部(222),所述第一夹持部(221)设置于所述第一段(211)上,所述第二夹持部(222)设置于所述第三段(213)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撑开器(2),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所述通槽(215)的一端或两端具有弧形弯转部(216)。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撑开器(2),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通槽(215)中两通槽(215)均具有弧形弯转部(216),且两所述通槽(215)中同一端的两不同所述弧形弯转部(216)的弯转方向相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撑开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211)和所述第三段(213)为对称的平面结构,所述第二段(212)和所述第四段(214)上对称设置有凹入部(219)。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撑开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221)与所述第二夹持部(222)结构相同,且相对所述凹入部(219)的沿冠状面方向的对称面对称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撑开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221)与所述第二夹持部(222)均为弯柱结构,均包括至少一对第一弯柱和至少一对第二弯柱,每对所述第一弯柱和所述第二弯柱相对两所述凹入部(219)之间的沿矢状面方向的对称面对称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撑开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柱和所述第二弯柱均包括柱体(2201)和突起(2202),所述柱体(2201)一端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一段(211)或所述第三段(213)上,所述突起(2202)位于所述柱体(2201)的另一端上,所述第一弯柱上的所述突起(2202)与所述第二弯柱上的所述突起(2202)的突出方向相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撑开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2202)为锥体,所述锥体的头部具有弧形过渡部。
9.如权利要求5-8任一所述的撑开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撑开器(2)采用记忆合金材料制成,并在0-4℃时可弯折变形,在设定温度36±2℃时恢复原有形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撑开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柱在0-4℃下变形时为沿冠状面弯曲,所述第二弯柱在0-4℃变形时为沿矢状面弯曲,在36±2℃时,所述第一夹持部(221)与所述第二夹持部(222)延伸恢复至原有形状。
11.一种用于持送撑开器的器械(3),其特征在于,包括:
夹持钳(31),所述夹持钳(31)包括固定部(311)、驱动部(312)和操作部(313);
固定套(32),所述固定套(32)一端连接设置在所述夹持钳(31)的所述固定部(311)上;
夹持头(33),所述夹持头(33)包括基座(331)、弹性夹持臂(332)和压板(333),所述基座(331)上设置有操作孔,所述基座(331)连接设置在所述固定套(32)的另一端,所述弹性夹持臂(332)和所述压板(333)均成对设置在所述基座(331)上;
推压套(34),所述推压套(34)套装在所述夹持头(33)和所述固定套(32)的外部,一端连接设置在所述夹持钳(31)的所述驱动部(312)上,另一端滑动压靠所述弹性夹持臂(332);
推拉杆(35),所述推拉杆(35)穿设于所述固定套(32)中,一端悬置于所述固定套(32)外,另一端穿过所述操作孔。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持送撑开器的器械(3),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拉杆(35)上设置有挡板(352),所述挡板(352)位于所述操作孔远离所述夹持头(33)的一侧。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持送撑开器的器械(3),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拉杆(35)靠近所述夹持头(33)的一端为球头(351)。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持送撑开器的器械(3),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333)上还连接设置有U形件(3331)。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持送撑开器的器械(3),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夹持臂(332)的头部内侧面上设置有卡柱(3321)。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持送撑开器的器械(3),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333)的数量为一对,所述弹性夹持臂(332)的数量为两对,所述弹性夹持臂(332)对称设置在所述压板(333)的两侧。
17.如权利要求11-16任一所述的用于持送撑开器的器械(3),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钳(31)为一蛙式钳。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用于持送撑开器的器械(3),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钳(31)的操作部(313)包括两手柄(3131)、(3132),其中一手柄(3131)上设置有固定齿(3133),另一手柄(3132)上设置有与所述固定齿(3133)相配的齿条(3134)。
CN201410483082.XA 2014-09-19 2014-09-19 撑开器和用于持送撑开器的器械 Active CN1054766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83082.XA CN105476671B (zh) 2014-09-19 2014-09-19 撑开器和用于持送撑开器的器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83082.XA CN105476671B (zh) 2014-09-19 2014-09-19 撑开器和用于持送撑开器的器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76671A true CN105476671A (zh) 2016-04-13
CN105476671B CN105476671B (zh) 2018-04-03

Family

ID=556641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83082.XA Active CN105476671B (zh) 2014-09-19 2014-09-19 撑开器和用于持送撑开器的器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476671B (zh)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51316B1 (en) * 2001-03-02 2003-04-22 Beere Precision Medical Instruments, Inc. Selective compression and distraction instrument
CN1463680A (zh) * 2002-06-17 2003-12-31 颜宗宝 椎间撑开复位装置
TWM333171U (en) * 2007-11-14 2008-06-01 Topasia Internat Technology Inc Spacing stabilizing structure for spinous process
WO2008124802A2 (en) * 2007-04-10 2008-10-16 Medicinelodge, Inc. Interspinous process spacers
EP1990016A2 (en) * 2007-05-09 2008-11-12 Ebi, L.P. Interspinous implant
US20080287995A1 (en) * 2007-05-17 2008-11-20 Gauthier Michael T Compressor Distractor Tool
US20090270919A1 (en) * 2008-04-25 2009-10-29 Gm Dos Reis Junior Interspinous device
CN101626732A (zh) * 2006-09-18 2010-01-13 脊柱工艺公司 腰椎间假体及其应用
WO2010085809A1 (en) * 2009-01-26 2010-07-29 Life Spine, Inc. Flexible and static interspinous/inter-laminar spinal spacers
CN201578348U (zh) * 2009-12-07 2010-09-15 李长松 椎间盘手术用撑开器
CN201719361U (zh) * 2010-06-23 2011-01-26 北京市春立正达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脊椎非融合固定装置
CN102697544A (zh) * 2011-03-28 2012-10-03 上海微创骨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棘突间动态稳定装置
US20130030471A1 (en) * 2010-02-25 2013-01-31 Christopher Ramsay Crossover spinous process implant
CN102970939A (zh) * 2009-12-23 2013-03-13 奇思兵有限公司 棘突间植入件
CN203280546U (zh) * 2013-04-26 2013-11-13 天津市威曼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动态稳定棘突夹
CN204274526U (zh) * 2014-09-19 2015-04-22 北京纳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撑开器和用于持送撑开器的器械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51316B1 (en) * 2001-03-02 2003-04-22 Beere Precision Medical Instruments, Inc. Selective compression and distraction instrument
CN1463680A (zh) * 2002-06-17 2003-12-31 颜宗宝 椎间撑开复位装置
CN101626732A (zh) * 2006-09-18 2010-01-13 脊柱工艺公司 腰椎间假体及其应用
WO2008124802A2 (en) * 2007-04-10 2008-10-16 Medicinelodge, Inc. Interspinous process spacers
EP1990016A2 (en) * 2007-05-09 2008-11-12 Ebi, L.P. Interspinous implant
US20080287995A1 (en) * 2007-05-17 2008-11-20 Gauthier Michael T Compressor Distractor Tool
TWM333171U (en) * 2007-11-14 2008-06-01 Topasia Internat Technology Inc Spacing stabilizing structure for spinous process
US20090270919A1 (en) * 2008-04-25 2009-10-29 Gm Dos Reis Junior Interspinous device
WO2010085809A1 (en) * 2009-01-26 2010-07-29 Life Spine, Inc. Flexible and static interspinous/inter-laminar spinal spacers
CN201578348U (zh) * 2009-12-07 2010-09-15 李长松 椎间盘手术用撑开器
CN102970939A (zh) * 2009-12-23 2013-03-13 奇思兵有限公司 棘突间植入件
US20130030471A1 (en) * 2010-02-25 2013-01-31 Christopher Ramsay Crossover spinous process implant
CN201719361U (zh) * 2010-06-23 2011-01-26 北京市春立正达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脊椎非融合固定装置
CN102697544A (zh) * 2011-03-28 2012-10-03 上海微创骨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棘突间动态稳定装置
CN203280546U (zh) * 2013-04-26 2013-11-13 天津市威曼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动态稳定棘突夹
CN204274526U (zh) * 2014-09-19 2015-04-22 北京纳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撑开器和用于持送撑开器的器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76671B (zh) 2018-04-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40215C (zh) 骨扩张器
US10398487B2 (en) Three-dimentional repositor for claviclar fracture
CN101502436B (zh) 骨扩张融合器
JP2011143253A (ja) 棘突起間の動的デバイス
CN104799928A (zh) 棘板间动态稳定系统
CN204274526U (zh) 撑开器和用于持送撑开器的器械
CN203677463U (zh) 一种颈腰椎牵引治疗仪
CN202154721U (zh) 提拉钳
CN201356638Y (zh) 椎体扩张器
CN201356642Y (zh) 椎体扩张融合器
CN105105890A (zh) 一种颈椎椎间盘假体
CN105476671A (zh) 撑开器和用于持送撑开器的器械
CN201436989U (zh) 一种脊柱侧弯手术撑开钳
CN104921793A (zh) 组配式棘间万向稳定器
CN211325523U (zh) 一种带尖复位钳
CN210521027U (zh) 一种颈椎后路自锁式撑开固定器
CN204765864U (zh) 组配式棘间万向稳定器
CN103948425A (zh) 记忆合金椎板关节突加压固定钩及其使用方法
CN102133128A (zh) 脊椎固定系统
CN203693714U (zh) 用于骨科增生性疾病的增生打磨带
CN208989266U (zh) 椎间盘假体持器
CN207236835U (zh) 一种微创加压器
CN203425016U (zh) 髋关节矫形与股骨延长器
CN203369958U (zh) 一种脊柱矫形复位钳
CN201341924Y (zh) 用于微创治疗胸壁畸形的新型专用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10

Address after: G356, 3rd floor, building 1, yard 9, CHENGWAN street,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94

Patentee after: Beijing natong Medical Technology Hold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100082 room 8-2-1201, ocean view area 15, Desheng West Street,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NATON TECHNOLOGY GROUP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