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74903A - 一种玉兰的栽培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玉兰的栽培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74903A
CN105474903A CN201410470279.XA CN201410470279A CN105474903A CN 105474903 A CN105474903 A CN 105474903A CN 201410470279 A CN201410470279 A CN 201410470279A CN 105474903 A CN105474903 A CN 1054749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ulan
year
seedlings
seedling
tre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7027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苗增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Chengyi Intellectual Property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Chengyi Intellectual Property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Chengyi Intellectual Property Ser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Chengyi Intellectual Property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47027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74903A/zh
Publication of CN1054749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749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retreatment Of Seeds And Plants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玉兰的栽培方法,属于木本植物栽培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经济效益更高的玉兰的栽培方法。本发明玉兰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选种;b、幼苗培育;c、植苗:选择苗龄1.5~3年的树苗、株高0.5~1.0m的植株作为树苗,挖穴深度45-55cm,间距1.5~2.0m×2.0~2.5m,每穴栽苗一株;d、抚育间伐:8~10年后进行林木的间伐采收,采取隔一伐一的模式;采收后,伐桩上萌生多支新苗,采取逐年去萌方法,第一年保留萌条3-4枝/伐桩,第二年去萌至1-2枝/伐桩,至第三年每株最终保留1枝新苗;e、老龄林的替代:3次间伐采收后,使用扦插或者培育的新树苗替换再生能力降低的伐桩,或以低能力的伐桩为砧木进行玉兰年轻幼枝的嫁接处理。

Description

一种玉兰的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玉兰的栽培方法,属于木本植物栽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玉兰(Magnoliaofficinalis)是我国特有的珍贵木本中药材和珍稀植物,属于木兰科。长期以来,药用玉兰主要利用野生资源,由于需求量不断增加,野生资源日益减少,而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中药材。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虽然开展了大量玉兰人工造林,但真正林分质量好的玉兰林还不是很多。由于人工种植规划缺乏科学指导性,同时随着玉兰资源的间伐采收利用,病虫害影响,或自然因素(主要指气候)的诱导,玉兰林分结构和稳定性逐渐失调,林木生长发育衰竭,系统功能退化或丧失,导致森林生态功能、林产品产量或生物量显著低于同类立地条件下相同玉兰林分平均水平,这种结构的林分称为玉兰低效林。鉴于目前玉兰大规模人工培育的背景下,低效人工林和次生林分造成的环境、生态以及经济效益的地下与严重损耗,开展玉兰低效林的科学改造研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以往对玉兰低效林的改造缺乏深入研究和有效方法,主要是通过封育保护,任其自然生长发育和更新演替,或者实行全面皆伐或高强度皆伐后通过人工造林进行改造。上述方法在实践执行中存在诸多弊端,如耗时长、效率低、水土流失造林成活率低以及玉兰幼苗生长缓慢等,导致玉兰林改造效果难以令人满意,对于玉兰林的前期栽培、砍伐具有一定作用,但是对于砍伐后的次生林的养护却并没有提出较好的方法,因此,总体来讲,其玉兰林的经济效益还是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经济效益更高的玉兰的栽培方法。
本发明玉兰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选种:选取树龄≥25年、树高≥10m、胸径≥15cm、茎皮活性成分玉兰酚含量≥5.0%以上的优质玉兰树的种子;
b、幼苗培育:将玉兰树的种子于28~32℃浸泡3天,然后将备用种子植入育苗圃,幼苗适时浇灌、除草、施肥;
c、植苗:选择苗龄1.5~3年的树苗、株高0.5~1.0m的植株作为树苗,挖穴深度45-55cm,间距1.5~2.0m×2.0~2.5m,每穴栽苗一株;
d、抚育间伐:造林后,前两年追肥2次/年,之后每年追肥一次;适时浇灌、除草、灭虫、防火管理;8~10年后进行林木的间伐采收,采取隔一伐一的模式,选取树高≥9m,胸径≥10cm的林木,于10~20cm地基高度处进行间伐采收;采收后,伐桩上萌生多支萌条,称为次生苗,采取逐年去萌方法,至第三年每株保留1枝新苗,其余全部去除;
e、老龄林的替代:3次间伐采收后,使用扦插或者培育的新树苗替换再生能力降低的伐桩,或以低能力的伐桩为砧木进行玉兰年轻幼枝的嫁接处理。
其中,本发明的a步骤通过对种子的筛选,确保种子出芽率>99%,栽培的幼苗粗壮、抗虫害能力强。
其中,b步骤将备用种子植入育苗圃时的播种间距优选为20cm×15cm,并覆湿土1.5~3.0cm。
其中,玉兰林栽培密度与生长速度密切相关,本发明的发明人经过大量实验研究发现,植苗时,玉兰树的间距1.8~2.2m×2.3~2.8m时,玉兰林生长较好,综合考虑玉兰树的植苗数量和生长速度等因素,玉兰树的间距优选为2m×2.5m。
其中,上述玉兰的栽培方法的d步骤中,造林后,管理期间,不收取玉兰林落叶,这样可以减少底层地表杂草的生长。
其中,本发明玉兰的栽培方法,其d步骤中,采取隔一伐一的模式,保证了玉兰成树冠幅不会叠加,避免空间竞争,同时较早的间伐时间既能保持玉兰林分较高的新陈代谢速率,又提高了经济效率。
本发明的发明人经过大量实验研究还发现,代林伐桩高度与次生苗条基径、苗高以及活性成分含量有关,其中,伐桩高度为15~23cm较佳,以伐桩为基本的次生玉兰林在前三年内次生萌条数逐年递减至1枝/伐桩时的生产量是最大最优的。
本发明方法从优良种子选择、幼苗培育、人工植苗、抚育间伐、林地管理等全角度入手,建立了一套科学的玉兰人工林培育规程,使用此方法改造低效玉兰人工林以及次生林后的林分树材优良、生长发育快、玉兰酚产量高,并且林木抗病虫害能力高,本发明为玉兰的栽培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玉兰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选种:选取树龄≥25年、树高≥10m、胸径≥15cm、茎皮活性成分玉兰酚含量≥5.0%以上的优质玉兰树的种子;
b、幼苗培育:将玉兰树的种子于28~32℃浸泡3天,然后将备用种子植入育苗圃,幼苗适时浇灌、除草、施肥;
c、植苗:选择苗龄1.5~3年的树苗、株高0.5~1.0m的植株作为树苗,挖穴深度45-55cm,间距1.5~2.0m×2.0~2.5m,每穴栽苗一株;
d、抚育间伐:造林后,前两年追肥2次/年,之后每年追肥一次;适时浇灌、除草、灭虫、防火管理;8~10年后进行林木的间伐采收,采取隔一伐一的模式,选取树高≥9m,胸径≥10cm的林木,于10~20cm地基高度处进行间伐采收;采收后,伐桩上萌生多支萌条,称为次生苗,采取逐年去萌方法,至第三年每株保留1枝新苗,其余全部去除;
e、老龄林的替代:3次间伐采收后,使用扦插或者培育的新树苗替换再生能力降低的伐桩,或以低能力的伐桩为砧木进行玉兰年轻幼枝的嫁接处理。
其中,本发明的a步骤通过对种子的筛选,确保种子出芽率>99%,栽培的幼苗粗壮、抗虫害能力强。
其中,b步骤将备用种子植入育苗圃时的播种间距优选为20cm×15cm,并覆湿土1.5~3.0cm。
其中,玉兰林栽培密度与生长速度密切相关,本发明的发明人经过大量实验研究发现,植苗时,玉兰树的间距1.8~2.2m×2.3~2.8m时,玉兰林生长较好,综合考虑玉兰树的植苗数量和生长速度等因素,玉兰树的间距优选为2m×2.5m。
其中,上述玉兰的栽培方法的d步骤中,造林后,管理期间,不收取玉兰林落叶,这样可以减少底层地表杂草的生长。
其中,本发明玉兰的栽培方法,其d步骤中,采取隔一伐一的模式,保证了玉兰成树冠幅不会叠加,避免空间竞争,同时较早的间伐时间既能保持玉兰林分较高的新陈代谢速率,又提高了经济效率。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描述,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实施例采用本发明方法栽培玉兰
种子选择:选取树龄25年、树高>10m、胸径>15cm、茎皮活性成分含量>5.0%以上的优质玉兰树种,10月份采集肥厚裂开的红色果实,选择饱满成熟无病害的的果蒲(包谷),1%的石灰水配合湿细沙搓去种子表层蜡质,成为待播种子,备用。
幼苗培育:播种时间为立春前后。将备用的待播种子于28~30℃浸泡5天,每天换水一次。将备用种子植入育苗圃中,播种间距为20cm×15cm,覆湿土1.5-3.0cm,并保持适度,一个月左右出苗。幼苗适时浇灌、除草。第一和第二年分别在5月和10月左右各追肥一次。
人工植苗:选择两年苗龄、株高1m左右、抗病性好(以抗褐天牛病和根腐病为主)的植株作为树苗。林地选择土壤疏松、富含腐殖质、呈微酸性至中性并且海拔约800-1800m的地区。挖穴深度50-60cm,间距2m×2.5m,每穴栽苗一株,适量浇灌生根剂水(根据土壤自然肥力可在栽苗时根部添加适量有机肥)。
抚育间伐:造林后,前两年追肥2次/年,之后每年追肥一次;适时浇灌、除草、灭虫、防火管理;不收取玉兰林落叶;约8年后可进行林木的间伐采收,采取隔一伐一的模式,选取树高>9m,胸径>10cm的林木,于15cm-25cm地基高度处进行间伐采收;1月后伐桩上萌生多支萌条,称为次生苗;对次生苗进行逐年去萌处理,前三年内次生萌条数逐年递减,至第三年保留1枝/伐桩。
老龄林的替代:3次间伐采收后一些伐桩的次生苗再生能力明显降低,容易造成发育缓慢、生产力下降的低效玉兰林;使用扦插或者培育的新树苗替换再生能力降低的伐桩,或以低能力的伐桩为砧木进行玉兰年轻幼枝的嫁接处理,以恢复次生林的高效生产能力。
实验结果:2002年开始栽培玉兰1800公顷,2010-2011年开始间伐采收,每年每公顷林区采伐玉兰树皮约30000kg鲜重,共采收到2012年为止,收获玉兰树皮60000kg,所得玉兰树皮皮厚、质地均匀,活性物质玉兰酚含量达17%以上。
林场培植密度是影响玉兰生长速度与活性物质产量的重要因素,表1所示为玉兰林栽培密度与生长速度的关系数据结果,根据实验结果,选择玉兰栽培间距为2m×2.5m的偏密集种植,8年后郁闭度约0.8,地表保留厚密的玉兰林落叶,可以减少底层地表杂草的生长;8年后即可开始间伐,同时隔一伐一的模式也保证了玉兰成树冠幅不会叠加,避免空间竞争,同时较早的间伐时间既能保持玉兰林分较高的新陈代谢速率,又提高了经济效率。

Claims (4)

1.一种玉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选种:选取树龄≥25年、树高≥10m、胸径≥15cm、茎皮活性成分玉兰酚含量≥5.0%以上的优质玉兰树的种子;
b、幼苗培育:将玉兰树的种子于28~32℃浸泡3天,然后将备用种子植入育苗圃,幼苗适时浇灌、除草、施肥;
c、植苗:选择苗龄1.5~3年的树苗、株高0.5~1.0m的植株作为树苗,挖穴深度45-55cm,间距1.5~2.0m×2.0~2.5m,每穴栽苗一株;
d、抚育间伐:造林后,前两年追肥2次/年,之后每年追肥一次;适时浇灌、除草、灭虫、防火管理;8~10年后进行林木的间伐采收,采取隔一伐一的模式,选取树高≥9m,胸径≥10cm的林木,于10~20cm地基高度处进行间伐采收;采收后,伐桩上萌生多支萌条,称为次生苗,采取逐年去萌方法,至第三年每株保留1枝新苗,其余全部去除;
e、老龄林的替代:3次间伐采收后,使用扦插或者培育的新树苗替换再生能力降低的伐桩,或以低能力的伐桩为砧木进行玉兰年轻幼枝的嫁接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b步骤将备用种子植入育苗圃时的播种间距为20cm×15cm,并覆湿土1.5~3.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c步骤中植苗时的间距为2m×2.5m。
4.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玉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d步骤中,造林后,管理期间,不收取玉兰林落叶。
CN201410470279.XA 2014-09-16 2014-09-16 一种玉兰的栽培方法 Pending CN10547490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70279.XA CN105474903A (zh) 2014-09-16 2014-09-16 一种玉兰的栽培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70279.XA CN105474903A (zh) 2014-09-16 2014-09-16 一种玉兰的栽培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74903A true CN105474903A (zh) 2016-04-13

Family

ID=556624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70279.XA Pending CN105474903A (zh) 2014-09-16 2014-09-16 一种玉兰的栽培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47490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93726A (zh) * 2021-01-16 2022-07-29 重庆市大足区西山林场 一种林木实生种子园改建成实生和无性系混合种子园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93726A (zh) * 2021-01-16 2022-07-29 重庆市大足区西山林场 一种林木实生种子园改建成实生和无性系混合种子园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30805B (zh) 一种桃树二主枝一中心干形整形栽培方法
CN108605537B (zh) 一种红果冬青嫩枝扦插育苗的方法
CN104272937A (zh) 一种香樟树的栽培方法
CN102907243A (zh) 厚朴的栽培方法
CN102318533A (zh) 一种广玉兰的速生栽培方法
CN110169298B (zh) 木材生产与其他生态系统服务协同的桉树生态营林方法
CN106900461B (zh) 一种藤茶与木本油料作物、山稻仿生复合经营方法
CN104996124B (zh) 一种刺五加的栽培方法
CN113141964B (zh) 一种亚热带地区长效碳中和林的种植方法
CN105230429A (zh) 一种山区麻栎、栓皮栎生物质能源林的造林方法
CN106105998A (zh) 一种油茶丰产栽培技术方法
CN107242010A (zh) 一种重楼高产高品质的栽培方法
CN105075625A (zh) 一种薄壳山核桃的种植及其养护方法
CN105594536A (zh) 一种杨树的栽植方法
CN113661875A (zh) 松材线虫致损松林的生态恢复方法
CN104429785A (zh) 一种优质高效的黄花风铃木育苗方法
CN108575474A (zh) 一种红锥采穗圃的营建与扦插方法
CN105210775A (zh) 一种长白山野生软枣猕猴桃人工栽培方法
CN105123178A (zh) 林下三七的种植方法
CN107182691A (zh) 一种桉树树苗的培育方法
CN104904537B (zh) 一种李树林间育苗方法
CN109315163A (zh) 一种杉木种子园母树矮化修剪丰产的方法
CN105875322A (zh) 一种茶树营养钵无性系快繁方法
CN109983934A (zh) 一种核桃嫁接繁育的方法
CN114402939B (zh) 利用遮阳木培育小叶青冈天然林优质大径材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41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