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74679A - 信标帧发送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信标帧发送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74679A
CN105474679A CN201380078840.3A CN201380078840A CN105474679A CN 105474679 A CN105474679 A CN 105474679A CN 201380078840 A CN201380078840 A CN 201380078840A CN 105474679 A CN105474679 A CN 1054746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cluster
beacon
working channel
scheduling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7884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小菁
王昊
田军
衣龙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4746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746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02Resource partitioning among network components, e.g. reuse partitioning
    • H04W16/10Dynamic resource partitio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24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connectivity discovery or connectivity update
    • H04W40/244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connectivity discovery or connectivity update using a network of reference devices, e.g. beaco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04W48/12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using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标帧发送方法和装置,其中,所述方法包括:通过信道扫描确定工作信道;如果所述工作信道不存在簇,并且存在与所述工作信道重叠的、信道带宽比所述工作信道更大的重叠大信道,则切换到所述重叠大信道,确定所述重叠大信道的簇控制信息和信标调度时间,在所述重叠大信道的每个信标周期的信标调度时间发送包含所述重叠大信道的簇控制信息的信标帧;切换到所述工作信道,在所述工作信道上建立一个簇,确定所述工作信道的簇控制信息和信标调度时间,使得所述工作信道的簇间隔与所述重叠大信道的簇间隔不同,在所述工作信道的每个信标周期的信标调度时间发送包含所述工作信道的簇控制信息的信标帧。通过本发明,可以降低重叠大信道之间的干扰。

Description

信标帧发送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支持动态带宽的信标帧发送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IEE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 802.1 lad标准以及 CWPAN (China Wireless Personal Access Network, 中国无线个域 网)提出的 60GHz国标都包括了 45GHz频段的通信。在 60GHz以及 45GHz频段中, 新的信道划分包含了多种带宽, 且不同带宽的信道可能相互重叠。
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 由于不同带宽的信道有相互重叠的情况,在 不同带宽的重叠信道上工作的设备之间可能会产生干扰, 如何支持这种动态带宽, 并 且降低重叠信道之间的干扰, 是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应该注意, 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的说明, 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发 明的背景技术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信标帧发送方法和装置, 以支持动态带宽, 并 降低重叠信道之间的干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 提供了一种信标帧发送方法, 其中, 所述方法包 括:
通过信道扫描确定工作信道;
如果所述工作信道不存在簇, 并且存在与所述工作信道重叠的、 信道带宽比所述 工作信道更大的重叠大信道, 则切换到所述重叠大信道,确定所述重叠大信道的簇控 制信息和信标调度时间,在所述重叠大信道的每个信标周期的信标调度时间发送包含 所述重叠大信道的簇控制信息的信标帧;
切换到所述工作信道, 在所述工作信道上建立一个簇, 确定所述工作信道的簇控 制信息和信标调度时间, 使得所述工作信道的簇间隔与所述重叠大信道的簇间隔不 同,在所述工作信道的每个信标周期的信标调度时间发送包含所述工作信道的簇控制 信息的信标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节点,其中,所述控制节点包括: 扫描单元, 其通过信道扫描确定工作信道;
第一发送单元, 其在所述工作信道不存在簇, 并且存在与所述工作信道重叠的、 信道带宽比所述工作信道更大的重叠大信道时,切换到所述重叠大信道,确定所述重 叠大信道的簇控制信息和信标调度时间,在所述重叠大信道的每个信标周期的信标调 度时间发送包含所述重叠大信道的簇控制信息的信标帧;
第二发送单元, 其在所述第一发送单元发送完所述信标帧之后, 切换到所述工作 信道,在所述工作信道上建立一个簇,确定所述工作信道的簇控制信息和信标调度时 间,使得所述工作信道的簇间隔与所述重叠大信道的簇间隔不同,在所述工作信道的 每个信标周期的信标调度时间发送包含所述工作信道的簇控制信息的信标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其他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程序,其中当在控制节点 中执行该程序时,该程序使得计算机在所述控制节点中执行前述第一方面所述的信标 帧发送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其他方面, 提供了一种存储有计算机可读程序的存储介质, 其中该计算机可读程序使得计算机在控制节点中执行前述第一方面所述的信标帧发 送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和装置, 小信道簇的同 步控制节点加入大信道簇, 并根据大信道簇的信标调度时间, 决定小信道的信标调度 时间, 从而使小信道的信标传输避让开大信道的信标调度时间, 降低干扰。
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发明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发明的原 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在 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
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 /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 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 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 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 特征。
应该强调, 术语"包括 /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 整件、 步骤或组件的存在, 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 整件、 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 附图说明
参照以下的附图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很多方面。附图中的部件不是成比例绘 制的, 而只是为了示出本发明的原理。 为了便于示出和描述本发明的一些部分, 附图 中对应部分可能被放大或缩小。在本发明的一个附图或一种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元素和 特征可以与一个或更多个其它附图或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元素和特征相结合。此外,在 附图中,类似的标号表示几个附图中对应的部件, 并可用于指示多于一种实施方式中 使用的对应部件。 在附图中:
图 1是 45GHz频段的信道划分示意图;
图 2是 60GHz频段的信道划分示意图;
图 3是 IEEE 802. Had标准的簇机制示意图;
图 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标帧发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 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标帧发送图样的示意图;
图 6A是 IEEE802.il ad调度信息表示格式示意图;
图 6B是 IEEE802.11ad调度信息控制字段格式示意图;
图 7是工作信道的信标周期与重叠大信道的信标周期的对比示意图;
图 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节点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 通过下面的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的前述以及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这 些实施方式只是示例性的, 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图 1为 45GHz频段可能的信道划分示意图, 如图 1所示, 45 GHz频段可能被划 分为三种带宽的信道, 也即: 3个 1.08GHz信道、 6个 540MHz信道、 12个 270MHz 信道。 从图中可以看出, 每个 1.08GHz信道与两个 540MHz信道重叠, 每个 540MHz 信道与两个 270MHz信道重叠。
图 2为 60GHz频段可能的信道划分示意图, 如图 2所示, 60GHz频段的信道划 分可能包括 2个 2.16GHz的大信道, 4个 1.08GHz的小信道。 信道标号如图 2所示, 小信道 5、 6与大信道 2重叠, 小信道 7、 8与大信道 3重叠。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理解本发明的原理和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 施方式以图 2所示的 60GHz频段的信道划分为例, 对本实施例的信标帧发送方法和 装置进行说明, 但可以理解, 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于图 2所示的信道划分方式, 对于 涉及信道重叠的其他信道划分方式均适用。
图 3为当前 IEEE 802.11ad标准规定的簇建立维护方法的示意图, 如图 3所示, 在 802.11ad标准中, 给出了簇的概念。 簇由至少一个网络控制节点 (简称为控制节 点, 例如 AP (Access Point, 接入点 )、 PCP (Personal basic service set Control Point, 个人基本服务集控制点)等)组成。 在不存在簇的情况下, 具有簇支持能力的控制节 点建立一个簇, 该控制节点作为簇的同步控制节点可以决定最多容纳的簇成员数 (ClusterMaxMem, CMM) 以及信标周期 (Beaconlnterval, BI)。
其中,每个信标周期按照簇成员数被划分为多段,每一段的时间间隔称为簇时间 间隔 (ClusterTimelnterv, CTI), 又称为簇间隔, 也即:
C lusterTimeInterv= BeaconInterval÷ ClusterMaxMem。
并且, 在一个信标周期内, 信标帧的调度时间分别为 ClusterTimeOffsetO) , n=l,2, ..., ClusterMaxMem。 从信标帧调度时间开始允许信标帧的传输, 其中, ClusterTimeOffset(n)=(n- 1) X ClusterTimelnterv。
其中, 同步控制节点可以设置其信标调度时间为 ClusterTimeOffset(l)。其它控制 节点作为成员加入该同步控制节点建立的簇时, 首先监听信道, 以接收该同步控制节 点发送的信标帧, 获得信标周期、簇时间间隔等同步信息。 与该同步控制节点完成同 步之后, 再持续监听后续的信标帧调度时间 ClusterTimeOffset(n) (n= 2, 3 ...ClusterMaxMem), 并从这些信标帧调度时间内选择一个空闲的, 作为自己的信标 传输时间, 并将信标周期设置为与该同步控制节点的信标周期一样。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和装置进行说明。
实施例 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标帧发送方法, 图 4是该方法的示意图, 该方法应用 于网络中的控制节点, 请参照图 4, 该方法包括:
步骤 401 : 通过信道扫描确定工作信道;
在该步骤中, 每个网络的控制节点建立网络 (BSS, Basic Service Set, 也称为基 本服务集) 之前首先需要按照 IEEE 802.11已有策略扫描各信道, 收集各信道上已有 网络的控制节点发送的信标帧。基于在各信道收集的信息, 按照既定策略选择一个信 道作为工作信道。
步骤 402: 在与工作信道重叠的、 信道带宽比所述工作信道更大的重叠大信道发 送信标帧;
在该步骤中, 如果选择的工作信道不存在簇(也即在该工作信道上没有收到包含 簇控制信息的信标帧, 则还没有控制节点在该工作信道上建簇), 并且存在与该工作 信道重叠的、信道带宽比该工作信道的信道带宽更大的信道(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为 了方便说明, 称之为重叠大信道), 例如图 2所示的 1.08GHz的小信道, 则该控制节 点切换到该重叠大信道,确定该重叠大信道的簇控制信息和信标调度时间, 并在所述 重叠大信道的每个信标周期的信标调度时间发送包含所述重叠大信道的簇控制信息 的信标帧。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 该重叠大信道上已经存在簇, 此时, 该控制节点可以作为成 员直接加入该簇, 并通过监听该重叠大信道,确定该重叠大信道的簇控制信息和自己 的信标调度时间,并在自己的信标调度时间发送包含该重叠大信道的簇控制信息的信 标帧。这里, 通过监听该重叠大信道, 可以接收到该重叠大信道的簇的同步控制节点 发送的信标帧, 由于该信标帧中包含该重叠大信道的簇控制信息, 因此由该信标帧可 以确定该重叠大信道的簇控制信息。这里, 通过监听该重叠大信道, 可以确定空闲的 信标调度时间, 该控制节点可以从空闲的信标调度时间中选择一个, 作为自己的信标 调度时间。
在该实施方式中, 加入重叠大信道簇的操作可以通过现有手段来实现, 例如包括 以下内容:
1、 根据接收到重叠大信道的信标帧包含的簇控制信息同步, 包括确定信标周期 开始时期, 信标周期长度, 簇间隔长度等。
2、 监听信标调度时间: 在每个重叠大信道的簇信标调度时间, 切换到重叠大信 道, 监听信道, 如果在 MaxBeaconTime内收到信标帧, 则判断该信标调度时间被占 用, 如果超时没有收到, 则判断该信标调度时间没有被占用。 收到信标帧或超时后切 换回工作信道。重复上述操作,判断重叠大信道一个信标周期内所有信标调度时间是 否被占用。
3、 选择空闲信标调度时间, 在重叠大信道的每个信标周期内所选信标调度时间 指定的时间切换到重叠大信道, 发送信标帧, 完成发送后切换回工作信道。 其中, 控制节点在该重叠大信道的每个信标调度时间切换到重叠大信道, 监听判 断该信标调度时间是否空闲,监听判断完毕后切换回工作信道,这样重复一个信标周 期后, 选择其中一个空闲的信标调度时间, 在该信标调度时间开始时, 切换到重叠大 信道发送信标帧, 完成信标帧发送后, 切换回工作信道, 此后周期重复信道切换和信 标帧发送。其中, 控制节点与重叠大信道的簇的同步控制节点完成同步后, 需要在每 个信标调度时间 (ClusterTimeOffset(n) (n= 2, 3 ...ClusterMaxMem)) 切换到重叠大信 道监听 MaxBeaconTime (最大信标传输时间), 完成监听后, 判断该信标调度时间是 否空闲, 并切换回工作信道。
在该实施方式中, 控制节点在加入重叠大信道的簇后, 周期性在选定的信标调度 时间切换到重叠大信道并发送信标。此外, 该控制节点也可以在所有其它信标调度时 间切换到重叠大信道监听, 也即接收信标帧, 收到信标帧或超出 MaxBeaconTime (最 大信标传输时间)后切换回工作信道。该控制节点还可以只在所有被占用的其它信标 调度时间切换到重叠大信道接收信标帧, 收到信标帧后切换回工作信道。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 该重叠大信道上不存在簇, 此时, 该控制节点可以立刻切 换到该重叠大信道上建立一个簇,通过建立一个簇,可以确定该重叠大信道的簇控制 信息和自己的信标调度时间,并在自己的信标调度时间发送包含该重叠大信道的簇控 制信息的信标帧。这里, 由于该簇是由该控制节点建立的, 因此该控制节点可以直接 根据预定策略确定该重叠大信道的簇控制信息。并且,由于该簇是该控制节点建立的, 当前所有的信标调度时间都是空闲的,此时,该控制节点作为该重叠大信道的簇的同 步控制节点, 可以从空闲的信标调度时间中选择一个, 作为自己的信标调度时间。其 通常选择 ClusterTimeOffset l)作为其信标调度时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建立簇的操作也可以通过现有手段来实现,例如包括以下内容: 1、决定信标周期、簇间隔、 ClusterMaxMem等簇控制信息,选择 ClusterTimeOffset ( 1 ) 作为自己的信标调度时间。
2、 立刻切换到重叠大信道, 发送信标帧, 包含上述决定的簇控制信息。 完成发 送后切换回工作信道。 并且此后在每个重叠大信道信标周期执行上述信标发送。
其中, 该控制节点可以按照 IEEE802.11ad的簇的建立方法建立簇, 并且, 重叠大 信道的簇建立之后, 该控制节点作为簇的同步控制节点, 需要在每个 ClusterTimeOffset(l)信标调度时间切换到重叠大信道发送信标帧, 发送结束后切换回 工作信道。此外, 该控制节点可以不用在该簇的其它信标调度时间切换到重叠大信道 接收信标帧,直至工作信道上的传输在某个重叠大信道的簇的信标调度时间内发生干 扰,说明在重叠大信道有新的控制节点加入簇,并选择在该信标调度时间发送信标帧, 此时需要在该信标调度时间切换到重叠大信道接收信标帧。
在本实施例中, 簇控制信息可以包括信标周期、 簇间隔等, 本发明实施例并不以 此作为限制, 例如, 在其他的实施例, 除了信标周期和簇间隔, 该簇控制信息还可以 包括现有标准中所规定的信息, 其内容被合并于此, 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 403 : 在工作信道发送信标帧。
在该步骤中,当该控制节点按照步骤 402在上述重叠大信道上发送了信标帧之后, 切换到其工作信道, 由于其工作信道上不存在簇, 则该控制节点在其工作信道上建立 一个簇, 由此确定该工作信道的簇控制信息和自己的信标调度时间, 并在自己的信标 调度时间发送包含该工作信道的簇控制信息的信标帧。这里,和在重叠大信道建立簇 类似, 由于该簇是由该控制节点建立的, 因此该控制节点可以直接根据预定策略确定 该重叠大信道的簇控制信息。 并且, 由于该簇是该控制节点建立的, 则所有的信标调 度时间都是空闲的, 该控制节点作为该工作信道的簇的同步控制节点,可以从中选择 一个作为自己的信标调度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该控制节点在工作信道建立簇的方法,以及建立以后周期性发送、 接收信标帧的方法都与 IEEE 802.11ad标准基本一致, 在此不再赘述。 并且, 为了保 证重叠大信道与工作信道之间不互相干扰, 该控制节点在其工作信道上建立簇时, 要 使得其工作信道的簇间隔与上述重叠大信道的簇间隔不同,由此可以使得重叠大信道 上的设备与工作信道上的设备错开时间工作, 避免干扰。
在本实施例的另外一个实施方式中, 如果通过信道扫描确定工作信道上存在簇 (例如图 2所示的 1.08GHz的小信道), 也即在工作信道上接收到包含簇控制信息的 信标帧, 则该控制节点可以作为成员加入该工作信道的簇。其中, 加入一个簇的方法 与 IEEE802.11ad标准所规定的簇加入方法相同, 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 该控制节点 通过监听该工作信道,可以接收到该工作信道的簇的同步控制节点发送的信标帧,根 据该信标帧所包含的簇控制信息, 可以与该同步控制节点进行同步; 并且, 该控制节 点通过监听该工作信道, 可以从信标调度时间 ( ClusterTimeOffset(n), n= 2, 3 ...ClusterMaxMem) 中选择一个空闲的信标调度时间, 作为自己的信标传输时间; 并与该工作信道的簇的同步控制节点采用相同的信标周期,在选定的信标调度时间周 期性发送信标帧。
在该实施方式中, ClusterTimeOffset l)已经被该工作信道的簇的同步控制节点所 占用, 所以该控制节点只能从 ClusterTimeOffset(n), (n= 2, 3 ...ClusterMaxMem) 中 选择空闲的信标调度时间。
在该实施方式中, 如果在选定的信标调度时间发送信标帧时, 发现干扰较大, 例 如干扰水平超过了预定值,则该控制节点可以停止在选定的信标调度时间发送该信标 帧, 并重新选择一个空闲的信标调度时间并周期性发送信标帧。 也即, 该控制节点可 以从监听到的工作信道的空闲的信标调度时间中重新选择一个作为发送包含工作信 道的簇控制信息的信标帧的信标调度时间,在所述工作信道的每个信标周期的重新选 择的信标调度时间发送包含所述工作信道的簇控制信息的信标帧。
在本实施例的另外一个实施方式中, 如果通过信道扫描确定工作信道上不存在 簇,并且不存在与所述工作信道重叠的、信道带宽比所述工作信道更大的重叠大信道, 例如图 2所示的 2.16GHz的大信道, 则该控制节点可以在该工作信道上建立一个簇。 其中, 建立一个簇的方法与现有的 IEEE802.11ad标准所规定的建立簇的方法相同, 在前述步骤 402中也对建立一个簇的方法进行了简要说明, 在此不再赘述。其中, 该 控制节点在建立这样一个簇的过程中,可以确定建立的所述工作信道的簇的簇控制信 息和信标调度时间,并在每个信标周期的信标调度时间发送包含所述工作信道的簇控 制信息的信标帧。
为了使以上实施例和实施方式更加清楚易懂, 以下结合信标帧的发送图样对本实 施例的方法进行说明。
图 5为本实施例的信标帧发送图样的示意图。
如图 5所示, 控制节点 1和控制节点 3都工作在信道 2上, 也即信道 2为控制节 点 1和控制节点 3的工作信道。 请参照图 2, 由于信道 2相对于信道 5~8是一个大信 道, 并且不存在与信道 2重叠的、 信道带宽大于信道 2的信道带宽的信道, 则, 如果 信道 2存在簇, 则控制节点 1和 3加入该簇, 加入方法如前所述, 在此不再赘述; 如 果信道 2不存在簇,则控制节点 1和 3可以在信道 2建立一个簇,建立方法如前所述, 在此不再赘述。 由此,控制节点 1和控制节点 3可以在信道 2的每个信标周期的各自 的信标调度时间发送信标帧。 再请参照图 5, 控制节点 2工作在信道 5上, 控制节点 4和控制节点 5工作在信 道 6上,也即信道 5是控制节点 2的工作信道,信道 6是控制节点 4和 5的工作信道。 请参照图 2, 由于信道 5、 6相对于信道 2~3都是小信道, 且都与信道 2重叠, 贝 lj, 如果信道 5、 6存在簇, 则控制节点 2、 4、 5加入该簇, 加入方法如前所述, 在此不 再赘述; 如果信道 5、 6不存在簇, 则控制节点 2、 4先在重叠大信道 (信道 2) 发送 包含重叠大信道的簇控制信息的信标帧, 再在工作信道 (信道 5或 6) 发送包含工作 信道的簇控制信息的信标帧。 在图 5例子中, 控制节点 2工作在信道 5, 加入大信道 2的簇, 并在小信道 5建簇, 小信道簇内只有节点 2。 节点 4、 5工作在小信道 6, 节 点 4加入大信道 2的簇, 并在小信道 6建簇, 节点 5只加入了小信道 6的簇。在该实 施方式中, 如果信道 2存在簇, 则控制节点 2、 4、 在切换到信道 2后, 可以直接加 入该簇 (加入方法如前所述, 在此不再赘述), 并获得该簇的簇控制信息和自己的信 标调度时间, 并在自己的信标调度时间发送包含该簇控制信息的信标帧,之后切换到 工作信道, 在工作信道建立一个簇 (建立方法如前所述, 在此不再赘述), 并确定该 工作信道的簇的簇控制信息和自己的信标调度时间,在自己的信标调度时间发送包含 该工作信道的簇的簇控制信息的信标帧; 如果信道 2不存在簇, 则控制节点 2或 4 可以在信道 2建立一个簇 (建立方法如前所述, 在此不再赘述), 并确定该簇的簇控 制信息和自己的信标调度时间,并在自己的信标调度时间发送包含该簇控制信息的信 标帧, 之后切换到工作信道, 在工作信道建立一个簇(建立方法如前所述, 在此不再 赘述), 并确定该工作信道的簇的簇控制信息和自己的信标调度时间, 在自己的信标 调度时间发送包含该工作信道的簇的簇控制信息的信标帧。
通过本实施例的上述实施方式的方法, 由于重叠大信道的簇间隔与工作信道的簇 间隔不同, 可以降低重叠信道之间的干扰。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 可以将小信道控制节点的信标调度信息添加 入切换到重叠大信道后,在该重叠大信道发送的信标帧中, 或者将大信道控制节点的 信标调度信息添加入在工作信道发送的信标帧中。该控制节点的信标调度信息可以通 过表 1的方式存储和添加, 如表 1所示,一条控制节点的信标调度信息包括信标帧的 发送节点的地址、 调度起始时间、 调度持续时间以及调度信道号。
表 1
信标帧发送节点的地址 起始时间 持续时间 调度信道号 其中, 调度起始时间是指该信标帧的发送节点发送该信标帧的起始时间; 调度持 续时间是指该信标帧的发送节点发送该信标帧的持续时间;调度信道号是指该信标帧 的发送节点发送该信标帧的信道号。 上述信标调度信息所包含的项目只是举例说明, 在具体实施时, 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增加项目, 本发明实施例并不以此作为限制。
图 6A示出了 IEEE802.11ad调度信息表示格式, 图 6B示出了 IEEE802.11ad调度 信息控制字段格式, 如图 6A和图 6B所示, 在 IEEE802.11ad标准中, 规定了传输调 度信息表示方法。 图 6A所示的调度信息表示方法包含了发送节点地址、 调度起始时 间、 调度持续时间, 但没有包含指示调度信道号的字段。 图 6B所示的调度控制字段 第 12比特到第 15比特为保留字段,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利用这 4个保留比特指示调 度信道号。
以下通过实施例 2和实施例 3对本实施方式分别进行说明。
实施例 2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标帧发送方法, 与实施例 1不同的是, 在本实施例 中,控制节点在切换到重叠大信道,在确定的信标调度时间发送包含重叠大信道的簇 控制信息的信标帧时,将工作信道的同步控制节点选择的信标调度信息(简称为同步 信标调度信息)添加入该信标帧中, 以便重叠大信道的其他控制节点在接收到该信标 调度信息后, 可以避免在该信标调度信息指示的时间内使用或调度信道进行数据传 输, 由此进一步降低了信道之间重叠导致的干扰。
在本实施例中, 作为工作信道上的同步控制节点, 在切换到重叠大信道发送信标 帧时, 将其在工作信道上的同步信标调度信息添加入该信标帧中发送。其中, 其同步 信标调度信息是指在所述重叠大信道的信标周期内待完成的工作信道的簇的同步信 标调度信息 ( ClusterTimeOffset(l) )。
其中, 该同步信标调度信息也可以通过列表的方式保存和添加, 如表 2所示, 该 同步信标调度信息通过信标调度列表的方式保存,可以包含至少一个信息条目,每个 信息条目包含同步控制节点地址、起始时间、持续时间以及工作信道号。 与表 1所示 的信标调度信息类似, 上述项目只是举例说明, 本实施例并不以此作为限制。 并且, 各项目的含义与表 1所示的信标调度信息的各项目的含义相同, 在此不再赘述。
表 2
同步控制节点地址 起始时间 1 持续时间 1 工作信道号 同步控制节点地址 起始时间 2 持续时间 2 工作信道号 其中, 由于同步控制节点可能在对应重叠大信道的一个信标周期的工作信道的一 个信标周期内发送两次或更多次信标帧,则在该信标调度信息中包含有发送每一次信 标帧对应的信标调度时间。如表 2所示, 由于发送这两次或更多次信标帧的发送节点 都是该同步控制节点, 因此调度信道号即为该同步控制节点的工作信道号, 因此, 表 2中所示的信标帧发送节点地址都是同步控制节点的地址, 并且工作信道号相同。
图 7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工作信道的信标周期与重叠大信道的信标周期的对比示 意图, 为了方便说明, 在以下的描述中, 将工作信道称为小信道, 将重叠大信道称为 大信道。 如图 7所示, 控制节点 4工作在小信道 6, 在当前大信道的信标周期内, 节 点 4需要根据小信道簇规则在小信道发送两次信标帧, 因此,这两次信标帧的信标调 度信息都需要包含在节点 4在大信道发送的信标帧中广播。大信道上其它控制节点接 收到该信标调度信息,通过避免在该信标调度信息指定的时间内使用或调度信道进行 传输, 降低了干扰。
在本实施方式中, 对大信道的信标周期与小信道的信标周期之间的关系不做限 制, 例如, 大信道的信标周期可以大于或小于或等于小信道的信标周期。
在本实施方式中, 该信标调度信息除了包含表 2 所示的内容以外, 还可以包含
IEEE 802.11ad标准所规定的扩展调度元素规定的其他信息, 本实施例并不以此作为 限制。
在本实施方式中, 对于信标帧格式和簇控制信息也可以与 IEEE 802.11ad标准所 规定的一致, 本实施例并不以此作为限制。
通过本实施方式, 小信道的簇的同步控制节点在预定时间切换到大信道发送信标 帧之前,将当前大信道信标周期内即将在小信道传输的信标调度信息包含在大信道信 标帧中。
由此, 工作在大信道的节点在接收到上述包含信标调度信息的信标帧后, 可以避 免在包含的已调度时间传输或避免调度其它设备在已包含的调度时间传输。
并且, 工作在小信道的同步控制节点在预定时间切换到大信道并接收到上述包含 信标调度信息的信标帧后, 如果调度信道号与工作信道号不一样, 则可以在包含的已 调度时间内在工作信道传输或调度其它网络设备在上述时间传输。以图 7所示的例子 为例, 节点 2工作信道号是 5, 节点 4工作信道号是 6, 节点 4切换到信道 2发送信 标帧包含自己在信道 6的两次信标调度, 这两次信标调度信息指定的信道号都是 6。 节点 2此时切换到大信道 2接收到上述信标帧,发现其中信标调度信息指定的信道号 6与自己的工作信道号 5不一样, 因此节点 2可以在对应时间在信道 5使用信道或调 度其它设备使用信道, 信道 5、 6互相不会干扰。
通过本实施例的方法, 进一步避免了重叠信道之间的干扰。
实施例 3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标帧发送方法, 与实施例 1不同的是, 在本实施例 中,控制节点作为同步或成员控制节点加入重叠大信道的簇后,在重叠大信道的簇的 信标调度时间切换到重叠大信道后, 监听该重叠大信道, 如果接收到信标帧, 则判断 该信标调度时间是否被占用, 如果超过 MaxBeaconTime没有收到信标帧, 则判断该 信标调度时间没有被占用。超时或完成信标接收后, 该控制节点切换回工作信道。将 该重叠大信道的簇中被占用的信标调度时间, 作为信标调度信息并保存下来, 以便在 工作信道上发送信标帧时,将上述重叠大信道的簇中的已占用的信标调度信息添加入 所述信标帧中, 由此, 工作信道上的其他设备在接收到该信标帧后, 可以避免在重叠 大信道的已占用的信标调度时间传输数据,或者避免在重叠大信道的信标调度时间调 度其他设备传输数据, 由此进一步降低了信道之间重叠导致的干扰。
在本实施例中, 重叠大信道的簇的已占用的信标调度时间, 也即前述信标调度信 息可以通过信标调度列表的方式保存, 表 3 是该信标调度列表的一个示例, 如表 3 所示, 该信标调度列表包括至少一条记录, 每一条记录包含了信标帧发送节点地址、 起始时间、持续时间和与工作信道重叠的重叠大信道的信道号。与表 1或表 2所示的 信标调度信息类似, 对于每一条记录中的项目, 本实施例并不加以限制, 根据实际需 要, 可以增加项目。
表 3
其中, 在一个小信道信标周期内, 对应重叠大信道的信标调度时间可能是重叠大 信道上相同的控制节点占用的,也可能是重叠大信道上不同的控制节点占用的,并且, 重叠大信道上的控制节点可能占用一个信标调度时间, 也可能占用多个, 因此, 该表
3中的记录可以有多条, 根据占用该信标调度时间的节点不同, 和各节点发送信标帧 的时间不同, 各记录中的各信息项不同。在本实施例中, 当该控制节点在工作信道发 送了包含上述信标调度信息的信标帧以后,可以清空该信标调度列表。然后在紧接着 的信标周期内, 继续按照上述方式收集重叠大信道的已占用的信标调度信息。
通过本实施例的方法, 控制节点在工作信道发送信标帧时, 避免在与其工作信道 重叠的重叠大信道的信标调度时间发送, 由此降低了因信道重叠导致的干扰。
以上通过实施例 1、 2、 3对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标帧发送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 而 上述三个实施例并不是孤立的,各个实施例可以任意组合, 组合后的方案也包含于本 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控制节点, 如下面的实施例 4所述, 由于该控制节点 解决问题的原理与实施例 1、 2、 3的方法类似, 因此, 其具体的实施可以参照实施例 1、 2、 3的方法的实施, 内容相同之处不再重复说明。
实施例 4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控制节点。 图 8是该控制节点的组成示意图, 请参照 图 8, 该控制节点包括:
扫描单元 81, 其通过信道扫描确定工作信道;
第一发送单元 82,其在所述工作信道不存在簇,并且存在与所述工作信道重叠的、 信道带宽比所述工作信道更大的重叠大信道时,切换到所述重叠大信道,确定所述重 叠大信道的簇控制信息和信标调度时间,在所述重叠大信道的每个信标周期的信标调 度时间发送包含所述重叠大信道的簇控制信息的信标帧;
第二发送单元 83, 其在所述第一发送单元 82发送完所述信标帧之后, 切换到所 述工作信道,在所述工作信道上建立一个簇,确定所述工作信道的簇控制信息和信标 调度时间,使得所述工作信道的簇间隔与所述重叠大信道的簇间隔不同,在所述工作 信道的每个信标周期的信标调度时间发送包含所述工作信道的簇控制信息的信标帧。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 所述第一发送单元 82包括:
加入模块 821, 其在所述重叠大信道存在簇时, 加入所述重叠大信道的簇; 第一确定模块 822, 其根据接收到的所述重叠大信道的簇的同步控制节点发送的 信标帧确定所述重叠大信道的簇控制信息; 选择模块 823, 其从监听到的所述重叠大信道的空闲的信标调度时间中选择一个 作为发送包含所述重叠大信道的簇控制信息的信标帧的信标调度时间。
在本实施例的另外一个实施方式中, 所述第一发送单元 82包括:
建立模块 824,其在所述重叠大信道不存在簇时,在所述重叠大信道建立一个簇; 第二确定模块 825, 其确定所述重叠大信道的簇的簇控制信息和信标调度时间。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 所述控制节点还包括:
加入单元 84, 其在所述工作信道上存在簇时, 加入所述工作信道的簇; 第一确定单元 85,其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工作信道的簇的同步控制节点发送的信标 帧确定所述工作信道的簇控制信息;
第一选择单元 86,其从监听到的所述工作信道的空闲的信标调度时间中选择一个 作为发送包含工作信道的簇控制信息的信标帧的信标调度时间;
第三发送单元 87,其在每个信标周期的信标调度时间发送包含所述工作信道的簇 控制信息的信标帧。
在该实施方式的一个具体实施中, 所述控制节点还包括:
处理单元 88,其在干扰水平超过了预定值时, 停止在所选择的信标调度时间发送 包含所述工作信道的簇控制信息的信标帧;
第二选择单元 89,其从监听到的所述工作信道的空闲的信标调度时间中重新选择 一个作为发送包含工作信道的簇控制信息的信标帧的信标调度时间;
第四发送单元 810, 其在所述工作信道的每个信标周期的重新选择的信标调度时 间发送包含所述工作信道的簇控制信息的信标帧。
在本实施例的另外一个实施方式中, 所述控制节点还包括:
建立单元 811, 其在所述工作信道上不存在簇, 并且不存在与所述工作信道重叠 的、 信道带宽比所述工作信道更大的重叠大信道时, 在所述工作信道上建立一个簇; 第二确定单元 812, 其确定建立的所述工作信道的簇的簇控制信息和信标调度时 间;
第五发送单元 813, 其在每个信标周期的信标调度时间发送包含所述工作信道的 簇控制信息的信标帧。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 在所述重叠大信道的每个信标周期的信标调度时 间发送包含所述重叠大信道的簇控制信息的信标帧还包括:所述工作信道的簇的同步 信标调度信息;其中,所述工作信道的簇的同步信标调度信息包括至少一个信息条目, 每个信息条目包括所述工作信道的簇的同步控制节点地址、起始时间、持续时间以及 工作信道号。
在本实施例的另外一个实施方式中, 在所述工作信道的每个信标周期的信标调度 时间发送包含所述工作信道的簇控制信息的信标帧还包括:所述重叠大信道的簇的已 占用信标调度信息; 其中,所述工作信道的簇的已占用信标调度信息包括至少一个信 息条目, 每个信息条目包括信标帧发送节点的地址、起始时间、 持续时间以及重叠大 信道的信道号。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节点, 小信道簇的同步控制节点加入大信道簇, 并根据 大信道簇的信标调度时间, 决定小信道的信标调度时间, 从而使小信道的信标传输避 让开大信道的信标调度时间, 降低干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程序, 其中当在控制节点中执行该程序 时,该程序使得计算机在所述控制节点中执行实施例 1-3任一个所述的信标帧发送方 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有计算机可读程序的存储介质,其中该计算机可 读程序使得计算机在控制节点中执行实施例 1-3任一个所述的信标帧发送方法。
本发明以上的装置和方法可以由硬件实现, 也可以由硬件结合软件实现。本发明 涉及这样的计算机可读程序, 当该程序被逻辑部件所执行时, 能够使该逻辑部件实现 上文所述的装置或构成部件, 或使该逻辑部件实现上文所述的各种方法或步骤。逻辑 部件例如现场可编程逻辑部件、微处理器、计算机中使用的处理器等。本发明还涉及 用于存储以上程序的存储介质, 如硬盘、 磁盘、 光盘、 DVD、 flash存储器等。
以上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这 些描述都是示例性的, 并不是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 发明的精神和原理对本发明做出各种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也在本发明的范围 内。

Claims (17)

  1. 权 利 要 求 书
    1、 一种信标帧发送方法, 其中, 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信道扫描确定工作信道;
    如果所述工作信道不存在簇, 并且存在与所述工作信道重叠的、 信道带宽比所述 工作信道更大的重叠大信道, 则切换到所述重叠大信道,确定所述重叠大信道的簇控 制信息和信标调度时间,在所述重叠大信道的每个信标周期的信标调度时间发送包含 所述重叠大信道的簇控制信息的信标帧;
    切换到所述工作信道, 在所述工作信道上建立一个簇, 确定所述工作信道的簇控 制信息和信标调度时间, 使得所述工作信道的簇间隔与所述重叠大信道的簇间隔不 同,在所述工作信道的每个信标周期的信标调度时间发送包含所述工作信道的簇控制 信息的信标帧。
  2.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中, 如果所述重叠大信道存在簇, 则确定所 述重叠大信道的簇控制信息和信标调度时间的步骤包括:
    加入所述重叠大信道的簇;
    根据接收到的所述重叠大信道的簇的同步控制节点发送的信标帧确定所述重叠 大信道的簇控制信息;
    从监听到的所述重叠大信道的空闲的信标调度时间中选择一个作为发送包含所 述重叠大信道的簇控制信息的信标帧的信标调度时间。
  3.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中, 如果所述重叠大信道不存在簇, 则确定 所述重叠大信道的簇控制信息和信标调度时间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重叠大信道建立一个簇, 确定所述重叠大信道的簇的簇控制信息和信标调 度时间。
  4.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中, 如果所述工作信道上存在簇, 则所述方 法包括:
    加入所述工作信道的簇;
    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工作信道的簇的同步控制节点发送的信标帧确定所述工作信 道的簇控制信息;
    从监听到的所述工作信道的空闲的信标调度时间中选择一个作为发送包含工作 信道的簇控制信息的信标帧的信标调度时间;
    在每个信标周期的信标调度时间发送包含所述工作信道的簇控制信息的信标帧。 5、 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方法, 其中, 如果干扰水平超过了预定值, 则所述方 法还包括:
    停止在所选择的信标调度时间发送包含所述工作信道的簇控制信息的信标帧; 从监听到的所述工作信道的空闲的信标调度时间中重新选择一个作为发送包含 工作信道的簇控制信息的信标帧的信标调度时间;
    在所述工作信道的每个信标周期的重新选择的信标调度时间发送包含所述工作 信道的簇控制信息的信标帧。
  5.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中, 如果所述工作信道上不存在簇, 并且不 存在与所述工作信道重叠的、信道带宽比所述工作信道更大的重叠大信道, 则所述方 法包括:
    在所述工作信道上建立一个簇;
    确定建立的所述工作信道的簇的簇控制信息和信标调度时间;
    在每个信标周期的信标调度时间发送包含所述工作信道的簇控制信息的信标帧。
  6.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中, 在所述重叠大信道的每个信标周期的信 标调度时间发送包含所述重叠大信道的簇控制信息的信标帧还包括:所述工作信道的 簇的同步信标调度信息;
    其中, 所述工作信道的簇的同步信标调度信息包括至少一个信息条目, 每个信息 条目包括所述工作信道的簇的同步控制节点地址、起始时间、持续时间以及工作信道 号。
  7. 8、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中, 在所述工作信道的每个信标周期的信标 调度时间发送包含所述工作信道的簇控制信息的信标帧还包括:所述重叠大信道的簇 的已占用信标调度信息;
    其中, 所述工作信道的簇的已占用信标调度信息包括至少一个信息条目, 每个信 息条目包括信标帧发送节点的地址、 起始时间、 持续时间以及重叠大信道的信道号。
  8. 9、 一种控制节点, 其中, 所述控制节点包括:
    扫描单元, 其通过信道扫描确定工作信道;
    第一发送单元, 其在所述工作信道不存在簇, 并且存在与所述工作信道重叠的、 信道带宽比所述工作信道更大的重叠大信道时,切换到所述重叠大信道,确定所述重 叠大信道的簇控制信息和信标调度时间,在所述重叠大信道的每个信标周期的信标调 度时间发送包含所述重叠大信道的簇控制信息的信标帧;
    第二发送单元, 其在所述第一发送单元发送完所述信标帧之后, 切换到所述工作 信道,在所述工作信道上建立一个簇,确定所述工作信道的簇控制信息和信标调度时 间,使得所述工作信道的簇间隔与所述重叠大信道的簇间隔不同,在所述工作信道的 每个信标周期的信标调度时间发送包含所述工作信道的簇控制信息的信标帧。
  9. 10、 根据权利要求 9所述的控制节点, 其中, 所述第一发送单元包括: 加入模块, 其在所述重叠大信道存在簇时, 加入所述重叠大信道的簇; 第一确定模块, 根据接收到的所述重叠大信道的簇的同步控制节点发送的信标帧 确定所述重叠大信道的簇控制信息;
    选择模块, 其从监听到的所述重叠大信道的空闲的信标调度时间中选择一个作为 发送包含所述重叠大信道的簇控制信息的信标帧的信标调度时间。
  10. 11、 根据权利要求 9所述的控制节点, 其中, 所述第一发送单元包括: 建立模块, 其在所述重叠大信道不存在簇时, 在所述重叠大信道建立一个簇; 第二确定模块, 其确定所述重叠大信道的簇的簇控制信息和信标调度时间。
  11. 12、 根据权利要求 9所述的控制节点, 其中, 所述控制节点还包括:
    加入单元, 其在所述工作信道上存在簇时, 加入所述工作信道的簇;
    第一确定单元, 其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工作信道的簇的同步控制节点发送的信标帧 确定所述工作信道的簇控制信息;
    第一选择单元, 其从监听到的所述工作信道的空闲的信标调度时间中选择一个作 为发送包含工作信道的簇控制信息的信标帧的信标调度时间;
    第三发送单元, 其在每个信标周期的信标调度时间发送包含所述工作信道的簇控 制信息的信标帧。
  12. 13、 根据权利要求 12所述的控制节点, 其中, 所述控制节点还包括: 处理单元, 其在干扰水平超过了预定值时, 停止在所选择的信标调度时间发送包 含所述工作信道的簇控制信息的信标帧;
    第二选择单元, 其从监听到的所述工作信道的空闲的信标调度时间中重新选择一 个作为发送包含工作信道的簇控制信息的信标帧的信标调度时间; 第四发送单元, 其在所述工作信道的每个信标周期的重新选择的信标调度时间发 送包含所述工作信道的簇控制信息的信标帧。
  13. 14、 根据权利要求 9所述的控制节点, 其中, 所述控制节点还包括:
    建立单元, 其在所述工作信道上不存在簇, 并且不存在与所述工作信道重叠的、 信道带宽比所述工作信道更大的重叠大信道时, 在所述工作信道上建立一个簇; 第二确定单元, 其确定建立的所述工作信道的簇的簇控制信息和信标调度时间; 第五发送单元, 其在每个信标周期的信标调度时间发送包含所述工作信道的簇控 制信息的信标帧。
  14. 15、 根据权利要求 9所述的控制节点, 其中, 在所述重叠大信道的每个信标周期 的信标调度时间发送包含所述重叠大信道的簇控制信息的信标帧还包括:所述工作信 道的簇的同步信标调度信息; 其中,所述工作信道的簇的同步信标调度信息包括至少 一个信息条目,每个信息条目包括所述工作信道的簇的同步控制节点地址、起始时间、 持续时间以及工作信道号。
  15. 16、 根据权利要求 9所述的控制节点, 其中, 在所述工作信道的每个信标周期的 信标调度时间发送包含所述工作信道的簇控制信息的信标帧还包括:所述重叠大信道 的簇已占用的信标调度信息; 其中,所述工作信道的簇的已占用的信标调度信息包括 至少一个信息条目, 每个信息条目包括信标帧发送节点的地址、起始时间、 持续时间 以及重叠大信道的信道号。
  16. 17、 一种计算机可读程序, 其中当在控制节点中执行该程序时, 该程序使得计算 机在所述控制节点中执行权利要求 1-8任一项所述的信标帧发送方法。
  17. 18、一种存储有计算机可读程序的存储介质,其中该计算机可读程序使得计算机 在控制节点中执行权利要求 1-8任一项所述的信标帧发送方法。
CN201380078840.3A 2013-09-05 2013-09-05 信标帧发送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0547467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3/083030 WO2015032061A1 (zh) 2013-09-05 2013-09-05 信标帧发送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74679A true CN105474679A (zh) 2016-04-06

Family

ID=526277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78840.3A Pending CN105474679A (zh) 2013-09-05 2013-09-05 信标帧发送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198345A1 (zh)
EP (1) EP3043586A4 (zh)
JP (1) JP6217863B2 (zh)
KR (1) KR101792962B1 (zh)
CN (1) CN105474679A (zh)
WO (1) WO201503206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03285B2 (ja) 2013-12-10 2017-09-27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US20170026981A1 (en) * 2015-07-23 2017-01-26 Laurent Cariou Centralized channel access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channels in a 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
CN107404372B (zh) * 2016-05-20 2019-02-2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EP4029338A1 (en) 2019-09-10 2022-07-20 ARRIS Enterprises LLC Coordinated and distributed frequency separation during coexisting communication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21672A1 (en) * 2011-03-08 2012-09-13 Agency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Dynamic bandwidth control of channels for network operations
CN103118406A (zh) * 2013-03-11 2013-05-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非中心式簇机制的实现方法与装置
CN103179572A (zh) * 2013-03-06 2013-06-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成簇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100078A1 (en) * 2007-02-13 2008-08-21 Sk Telecom Co., Ltd. Method for allocating a beacon slot using a beacon table in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 (wpan) and wpan device
US8532034B2 (en) * 2007-12-26 2013-09-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ordin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of different waveforms in the same frequency band
US8619634B2 (en) * 2008-04-14 2013-12-31 Cisco Technology, Inc. Channel assignment protocol
US8913550B2 (en) * 2010-02-16 2014-12-16 Intel Corporation Clustering management in mmWave wireless systems
CN102457866B (zh) * 2010-10-29 2015-05-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网络中建立网络的方法和装置
WO2012121676A1 (en) * 2011-03-08 2012-09-13 Agency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Dynamic bandwidth control of channels for co-existence of network
CN103179636A (zh) * 2011-12-21 2013-06-26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一种移动互联网接入点、系统及其伙伴发现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21672A1 (en) * 2011-03-08 2012-09-13 Agency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Dynamic bandwidth control of channels for network operations
CN103179572A (zh) * 2013-03-06 2013-06-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成簇方法及装置
CN103118406A (zh) * 2013-03-11 2013-05-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非中心式簇机制的实现方法与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IEEE 802 COMMITTEE: "Draft Standard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systems-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Specific requirements-Part 11: Wireless LAN 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and physical layer (PHY) specifications", 《IEEE P802.11AETM/D8.00》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198345A1 (en) 2016-07-07
KR101792962B1 (ko) 2017-11-02
JP2016533123A (ja) 2016-10-20
JP6217863B2 (ja) 2017-10-25
KR20160043035A (ko) 2016-04-20
EP3043586A1 (en) 2016-07-13
WO2015032061A1 (zh) 2015-03-12
EP3043586A4 (en) 2017-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71987B (zh) 用于使用fils信标的ap发现的系统和方法
KR101740418B1 (ko) 인접 인식 네트워크 클러스터에 가입하는 방법, 기기, 및 시스템
KR101811359B1 (ko) D2d 신호의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JP2021522705A (ja) サイドリンクリソース設定の実現方法及び装置
EP2477443B1 (en) Method, system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system information
CN107333246B (zh) 一种多播业务读取、发送方法及相关设备
US8812008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ssigning resources to schedule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s in WWAN
JP6944528B2 (ja) 端末、通信方法、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N105191380A (zh) 用于下行链路频域复用传输的系统和方法
KR101237257B1 (ko) 멀티캐스트 브로드캐스트 서비스를 위한 스케줄링 장치 및 방법
CN111865479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3313306A (zh) 一种wlan负载均衡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974225B (zh) 通讯装置、装置对装置通讯系统及其无线通信方法
CN105103647A (zh) 一种通知当前小区支持的终端类型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3973412A (zh) 一种获取基站下行反馈信息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7889192B (zh) 一种系统信息传输方法、用户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CN106793097B (zh) 用户设备、网络侧设备及用户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05474679A (zh) 信标帧发送方法和装置
CN102149126B (zh) 一种连接模式下异频/异系统测量时段控制方法
US9049694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istributed medium access in wireless peer-to-peer networks
JP2017506842A (ja) リソース割振り方法およびユーザ機器
JP2024506624A (ja) 衝突指示方法、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06716895A (zh) 网络设备、用户设备和系统消息传输方法
TWI778962B (zh) 設備對設備(d2d)通信的方法和d2d設備
CN107710660A (zh) 基于用于数据确认信号的颜色编码的通信延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