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73948B - 热源控制装置、热源系统以及热源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热源控制装置、热源系统以及热源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73948B
CN105473948B CN201480046895.0A CN201480046895A CN105473948B CN 105473948 B CN105473948 B CN 105473948B CN 201480046895 A CN201480046895 A CN 201480046895A CN 105473948 B CN105473948 B CN 1054739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source
operating
range
unit
lo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4689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73948A (zh
Inventor
松尾实
渊本刚
二阶堂智
大内敏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Air Condition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Air Condition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Air Condition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Air Condition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4739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739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739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739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9/00Details
    • F24D19/1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4D19/100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 F24D19/100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for central hea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9/00Details
    • F24D19/1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4D19/100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 F24D19/100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for central heating
    • F24D19/1048Counting of energy consump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3/00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6Improving electric energy efficiency or sav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15/00Control of fluid heaters
    • F24H15/30Control of fluid heaters characterised by control outpu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nents to be controlled
    • F24H15/355Control of heat-generating means in hea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15/00Control of fluid heaters
    • F24H15/40Control of fluid heat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lers
    • F24H15/414Control of fluid heat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lers using electronic processing, e.g. computer-based
    • F24H15/443Control of fluid heat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lers using electronic processing, e.g. computer-based using a central controller connected to several sub-controll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4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using one central controller connected to several sub-controll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4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system states
    • F24F2140/50Loa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在该热源控制装置、热源系统以及热源控制方法中,具备热源组(10、20)、多个组控制部(11、21)、以及台数控制部(30),组控制部(11、21)具有第一运转范围输出部和第二运转范围输出部,台数控制部(30)在要求负载超出第一适当运转范围时,增加热源组(10、20)的起动数量,并且以热源单元(12、22)的起动数量成为规定台数的方式控制组控制部(11、21)。

Description

热源控制装置、热源系统以及热源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源控制装置、热源系统以及热源控制方法。
本申请基于2013年11月1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13-228348号而要求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引于此。
背景技术
在大型建筑物等中使用了冷热水系统,该冷热水系统并联地设置多台冷热热源机,并将空调机等的二次侧热负载源与这些冷热热源机连接。在各冷热热源机中具备用于使由各自的冷热热源机生成的冷热水循环的冷热水泵。
在这样的冷热水系统中,与二次侧负载相应地,为了应对热负载所需的冷热水流量发生变化。因此,在这样的冷热水系统中,必须控制向二次侧热负载源供给的冷热水流量。
作为这样的冷热水控制方法,已知控制二次侧热负载源的旁通流量,并且进行冷热热源机的台数控制的方法。在这样的台数控制方法中,通过考虑流量、热量、以及流量与热量双方的方式而选择运转台数。
在该情况下,所使用的冷热热源机的冷热水泵通过根据负载而改变流量,从而使冷热水循环。
作为与这样的背景相关的技术,已知各种各样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冷热水系统的冷热热源机输出分配控制方法,该冷热水系统具备并联配置多台的冷热热源机、设置于各冷热热源机的冷热水泵、以及与多台冷热热源机连接的二次侧热负载源。更具体地进行说明,在该冷热热源机输出分配控制方法中,根据二次侧热源的热负载,而选择所使用的冷热热源机的台数。并且,在该冷热热源机输出分配控制方法中,在使用多台冷热热源机的情况下,将所使用的冷热热源机划分为由一台一台或者多台构成的两个组,以使将两个冷热热源机组汇总后的系统COP最大的方式改变两组的冷热热源机的冷热水流量相对于向二次侧热负载源供给的冷热水流量的比率。另外,按照规定的周期使一个组的比率向变大的方向变化,并且运算系统COP,与变化前的系统COP进行比较,在增加的情况下,进一步向相同的方向变化,在减少的情况下向相反方向变化。这样,通过该冷热热源机输出分配控制方法,从而作为系统整体能够以最大效率运转冷热热源机而实现消耗电力的减少。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43565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发明中,当冷热热源机的台数增加时,控制周期延长,存在需要应对的负载的状态变化的可能性。因此,根据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发明,存在探索结果未必为最佳状态的可能性。
另外,根据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发明,在进行组的控制时,若具备与上位的控制装置所具备的台数控制功能相同的功能,则通过一个组能够应对的负载范围与通过1台单元能够应对的负载范围相比更大。因此,根据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发明,例如,对于在运转中的组中10台单元正在运转的状态,当另外起动其它组时,成为运转中的组的单元运转台数从10台变化为5台、并且另外起动的组的单元运转台数从0台变化为5台这种急剧变化的控制。因此,无法进行不使组中连接的单元的运转台数急剧变化的控制。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热源控制装置具备:多个组控制部,其进行与多个热源单元的热源组对应的热源单元的起动停止以及负载的分配;和台数控制部,其进行热源组的起动停止以及负载的分配。组控制部具有:第一运转范围输出部,其根据各热源单元的特性值,向台数控制部输出与运转中的热源单元的台数对应的一个特性值处于规定范围的负载范围作为第一适当运转范围;和第二运转范围输出部,其向台数控制部输出另一个特性值处于规定范围的负载范围作为第二适当运转范围。台数控制部在要求负载超出第一适当运转范围时,增加热源组的起动数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式,在第一方式的热源控制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第一运转范围输出部将表示效率系数与负载率的关系的COP信息作为特性值,向台数控制部输出与运转中的热源单元的台数对应的一个特性值为规定值以上的负载范围作为第一适当运转范围。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第二运转范围输出部向台数控制部输出另一个特性值为规定值以上的负载范围作为第二适当运转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式,在第一方式的热源控制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第一运转范围输出部将逆变器输入信息作为特性值,向台数控制部输出与运转中的热源单元的台数对应的一个特性值为规定值以下的负载范围作为第一适当运转范围。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第二运转范围输出部向台数控制部输出另一个特性值为规定值以下的负载范围作为第二适当运转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式,在第一至第三方式的任一个方式的热源控制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组控制部将与所连接的热源单元中的运转中的台数对应的最佳负载范围、和与运转中的台数+1后的台数对应的可运转负载范围作为来自组控制部的发送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式,第一至第四方式的任一个方式的热源控制装置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在来自台数控制部的对热源组的负载分配大于与运转中的热源单元台数相对的可运转负载范围的情况下,增加热源组内的热源单元运转台数,并且分别更新最佳负载范围和可运转负载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式,第一至第五方式的任一个方式的热源控制装置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在来自台数控制部的对热源组的负载分配小于与运转中的热源单元台数相对的可运转负载范围的情况下,减少热源组内的热源单元运转台数,并且分别更新最佳负载范围和可运转负载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式,热源系统具备第一至第六方式的任一个方式的热源控制装置、和多个热源单元的热源组。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式,热源控制方法具备:多个组控制步骤,进行与多个热源单元的热源组对应的热源单元的起动停止以及负载的分配;和台数控制步骤,进行热源组的起动停止以及负载的分配,组控制步骤具有:第一运转范围输出步骤,根据各热源单元的特性值,向台数控制步骤输出与运转中的热源单元的台数对应的一个特性值处于规定范围的负载范围作为第一适当运转范围;和第二运转范围输出步骤,向台数控制步骤输出另一个特性值处于规定范围的负载范围作为第二适当运转范围,在台数控制步骤中,在要求负载超出第一适当运转范围时,增加热源组的起动数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发明的第一至第八方式的概要并非列举本发明的全部所需特征的方式。另外,这些特征组的其他组合也成为发明的方式。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的热源控制装置、热源系统以及热源控制方法,能够以不伴随有急剧的变化的方式,对多个热源组所包含的热源单元的工作台数进行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热源系统100的系统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2是各组控制装置11、21的结构框图。
图3是表示适用于热源系统100的COP特性的图。
图4是表示适用于热源系统100的消耗电力量特性的图。
图5是对热源系统100的基本的控制动作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6是对热源系统100的具体的控制动作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7是对热源系统100的具体的控制动作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8是对第二实施方式的热源系统100的基本的控制动作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9是对第三实施方式的热源系统100的基本的控制动作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发明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以下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权利要求书所涉及的发明进行限定,另外,在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特征的组合并不全部是发明的解决手段所必需的。
图1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热源系统100的系统结构的一例。这里,热源系统100是指控制多个热源的系统。
热源系统100具备第一热源组10、第一组控制装置11、第二热源组20、第二组控制装置21以及台数控制装置30。
第一热源组10包括多个热源单元12。这里,热源单元12是指具备热源装置和单元总括基板13的单元。各热源单元12的输入侧与水入口41连通连接,输出侧与水出口42连通连接。各热源单元12的输出侧与第一组控制装置11、台数控制装置30连接。
第一组控制装置11在控制热源单元12时,从单元总括基板13接收所需的数据,并向单元总括基板13发送控制数据。并且,第一组控制装置11进行各热源单元12的起动停止以及负载的分配。
第二热源组20与第一热源组10并联地连接,且包括多个热源单元22。这里,热源单元22是指具备热源装置与单元总括基板23的单元。各热源单元22的输入侧与水入口41连通连接,输出侧与水出口42连通连接。各热源单元22的输出侧与第二组控制装置21、台数控制装置30连接。第二组控制装置21在控制热源单元22时,从单元总括基板23接收所需的数据,并向单元总括基板23发送控制数据。这里,在从单元总括基板23接收的数据中还包括表示各热源单元12、22的效率系数与负载率的关系的COP信息。
并且,第一组控制装置11进行各热源单元22的起动停止以及负载的分配。
台数控制装置30进行第一热源组10以及第二热源组20的起动停止以及负载的分配。从台数控制装置30看来,第一热源组10以及第二热源组20分别被与大容量的制冷机同样地处理。
图2表示各组控制装置11、21的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各组控制装置11、21具有第一运转范围输出部14、24,该第一运转范围输出部14、24根据作为表示各热源单元12、22的效率系数与负载率的关系的特性值的COP信息,向台数控制装置30输出与运转中的热源单元12、22的台数对应的效率系数成为规定值以上的负载范围来作为第一适当运转范围。
各组控制装置11、21具有第二运转范围输出部15、25,该第二运转范围输出部15、25根据COP信息,向台数控制装置30输出与比运转中的热源单元12、22的台数多的规定台数对应的效率系数成为规定值以上的负载范围来作为第二适当运转范围。
台数控制装置30在要求负载超出第一适当运转范围时,增加各热源组10、20的起动数量。
热源系统100将与连接于各组控制装置11、21的各热源单元12、22中的运转中的台数对应的最佳负载范围、和与运转中的台数+1后的台数对应的可运转负载范围作为从各组控制装置11、21向台数控制装置30发送的数据。
具体而言,例如,在第一组控制装置11上连接有10台热源单元12,且1台处于运转状态的情况下,将与一个单元对应的最佳负载范围和与两个单元对应的可运转负载范围设定为组整体的最佳负载范围和可运转负载范围。
在与各组控制装置11、21连接的各热源单元12、22中的全部单元停止的情况下,热源系统100将与一个单元对应的最佳负载范围和可运转负载范围作为从各组控制装置11、21向台数控制装置30发送的数据。
当在各热源组10、20中存在处于运转中的单元的情况下,台数控制装置30使用以下的式(1)~(12)来设定各热源组10、20整体的最佳负载范围、可运转负载范围。
在式(1)~(6)中,将各热源组10、20的最佳负载范围Hi侧设为Loh_gi,将Lo侧设为Lol_gi,将可运转负载范围Hi侧设为Lh_gi,将Lo侧设为Ll_gi,将运转中单元的可运转负载范围Hi侧设为Loph_gi,将Lo侧设为Lopl_gi(i=1~20),将各热源单元12、22的最佳负载范围Hi侧设为Loh_gkui,将Lo侧设为Lol_gkui,将可运转负载范围Hi侧设为Lh_gkui,将Lo侧设为Ll_gkui(k=1~6,i=1~20),将运转台数设为m台。
【数学式1】
【数学式2】
【数学式3】
【数学式4】
【数学式5】
【数学式6】
在式(7)~(12)中,将各热源组10、20的最佳负载范围Hi侧设为Loh_gi,将Lo侧设为Lol_gi,将可运转负载范围Hi侧设为Lh_gi,将Lo侧设为Ll_gi(i=1~20),将各热源单元12、22的最佳负载范围Hi侧设为Loh_gkui,将Lo侧设为Lol_gkui,将可运转负载范围Hi侧设为Lh_gkui,将Lo侧设为Ll_gkui(k=1~6,i=1~20),将运转台数设为0台。
【数学式7】
【数学式8】
【数学式9】
【数学式10】
【数学式11】
【数学式12】
图3是表示适用于热源系统100的COP特性的图。COP特性的信息表示各热源单元12、22的效率系数与负载率的关系,包含于从单元总括基板23接收的数据中。在图3中,在横轴示出制冷容量,在纵轴示出COP值。如图3所示,在外部气体温度例如为15℃、25℃、32℃的情况下,COP特性与制冷容量的增加相应地具有抛物线状的特性。此时,适当运转范围为规定值以上的负载范围。
图4是表示适用于热源系统100的消耗电力量特性的图。在图4中,在横轴示出制冷容量,在纵轴示出逆变器输入。如图4所示,在外部气体温度例如为15℃、25℃、32℃的情况下,消耗电力量特性具有与制冷容量的增加相应地正比例地增加的特性。此时,适当运转范围为规定值以下的负载范围。
图5是表示对热源系统100的基本的控制动作进行说明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通过开始进行控制,首先,台数控制装置30判断在各热源组10、20中是否存在处于运转中的热源单元(S101)。
台数控制装置30在各热源组10、20中存在处于运转中的单元的情况下,通过上述的式(1)~(6)来确定各热源组10、20整体的最佳负载范围、可运转负载范围。
台数控制装置30在各热源组10、20中不存在处于运转中的单元的情况下,通过上述的式(7)~(12)来确定各热源组10、20整体的最佳负载范围、可运转负载范围(S103)。
图6以及图7表示对热源系统100的具体的控制动作进行说明的流程图。图6是使第一热源组10先运转的情况。如图6所示,通过开始进行控制,首先,台数控制装置30开始运转,发出组运转指令(S111)。组运转指令发送至第一组控制装置11,因此第一组控制装置11开始运转(S112)。
第一组控制装置11将通过式(1)~(6)计算出的最佳负载范围、可运转负载范围向台数控制装置30发送(S113)。最佳负载范围、可运转负载范围定期地发送至台数控制装置30。
此时,第二组控制装置21将通过式(7)~(12)计算出的最佳负载范围、可运转负载范围向台数控制装置30发送(S114)。最佳负载范围、可运转负载范围定期地发送至台数控制装置30。
台数控制装置30判断要求负载是否大于运转中的最佳负载范围(S115)。第二组控制装置21在通过台数控制装置30判断为要求负载大于运转中的最佳负载范围的情况下,开始运转(S116)。
之后,第一组控制装置11将通过式(1)~(6)计算出的最佳负载范围、可运转负载范围向台数控制装置30定期地发送(S117)。
第二组控制装置21定期地发送通过式(1)~(6)计算出的最佳负载范围、可运转负载范围(S118)。
接下来,台数控制装置30将负载分配向第一组控制装置11、第二组控制装置21发送。第一组控制装置11判断分配负载是否大于能够通过运转中台数应对的负载范围(S119)。第一组控制装置11在判断为基于台数控制装置30的分配负载大于能够通过运转中台数应对的负载范围的情况下,增加热源组中的单元运转台数(S120)。另外,第一组控制装置11在判断为基于台数控制装置30的分配负载不大于能够通过运转中台数应对的负载范围的情况下,不变更单元运转台数。
第二组控制装置21判断分配负载是否大于能够通过运转中台数应对的负载范围(S121)。第二组控制装置21在判断为基于台数控制装置30的分配负载大于能够通过运转中台数应对的负载范围的情况下,增加热源组中的单元运转台数(S122)。另外,第二组控制装置21在判断为基于台数控制装置30的分配负载不大于能够通过运转中台数应对的负载范围的情况下,不变更单元运转台数。
接下来,第一组控制装置11判断分配负载是否小于能够通过运转中台数应对的负载范围(S123)。第一组控制装置11在判断为基于台数控制装置30的分配负载小于能够通过运转中台数应对的负载范围的情况下,减少热源组中的单元运转台数(S124)。另外,第一组控制装置11在判断为基于台数控制装置30的分配负载不小于能够通过运转中台数应对的负载范围的情况下,不变更单元运转台数。
第二组控制装置21判断分配负载是否小于能够通过运转中台数应对的负载范围(S125)。第二组控制装置21在判断为基于台数控制装置30的分配负载小于能够通过运转中台数应对的负载范围的情况下,减少热源组中的单元运转台数(S126)。另外,第二组控制装置21在判断为基于台数控制装置30的分配负载不小于能够通过运转中台数应对的负载范围的情况下,不变更单元运转台数。
台数控制装置30判断要求负载是否小于运转中的最佳负载范围(S127)。在台数控制装置30判断为要求负载小于运转中的最佳负载范围的情况下,对第一组控制装置11发出停止指令,因此第一组控制装置11结束运转(S128)。此时,在运转中的组仅为第一热源组10一个组的情况下,不发出停止指令。
台数控制装置30在判断为要求负载不小于运转中的最佳负载范围的情况下,判断是否仅第二热源组20处于运转中(S129)。在台数控制装置30判断为仅第二热源组20处于运转中的情况下,移至图7所示的(S145)。台数控制装置30在判断为并非仅第二热源组20处于运转中的情况下,判断是否仅第一热源组10处于运转中(S130)。在台数控制装置30判断为仅第一热源组10处于运转中的情况下,移至(S115),在台数控制装置30判断为并非仅第一热源组10处于运转中的情况下,移至(S117),重复程序。
图7是使第二热源组20先运转的情况。如图7所示,通过开始进行控制,首先,台数控制装置30开始运转,发出组运转指令(S141)。组运转指令发送至第二组控制装置21,因此第二组控制装置21开始运转(S142)。
第二组控制装置21将通过式(1)~(6)计算出的最佳负载范围、可运转负载范围向台数控制装置30发送(S143)。最佳负载范围、可运转负载范围定期地发送至台数控制装置30。
此时,第一组控制装置11将通过式(7)~(12)计算出的最佳负载范围、可运转负载范围向台数控制装置30发送(S144)。最佳负载范围、可运转负载范围定期地发送至台数控制装置30。
台数控制装置30判断要求负载是否大于运转中的最佳负载范围(S145)。第一组控制装置11在通过台数控制装置30判断为要求负载大于运转中的最佳负载范围的情况下,开始运转(S146)。
之后,第一组控制装置11将通过式(1)~(6)计算出的最佳负载范围、可运转负载范围定期地向台数控制装置30发送(S147)。
第二组控制装置21定期地发送通过式(1)~(6)计算出的最佳负载范围、可运转负载范围(S148)。
接下来,台数控制装置30将负载分配向第一组控制装置11、第二组控制装置21发送。第一组控制装置11判断分配负载是否大于能够通过运转中台数应对的负载范围(S149)。第一组控制装置11在判断为基于台数控制装置30的分配负载大于能够通过运转中台数应对的负载范围的情况下,增加热源组中的单元运转台数(S150)。另外,第一组控制装置11在判断为基于台数控制装置30的分配负载不大于能够通过运转中台数应对的负载范围的情况下,不变更单元运转台数。
第二组控制装置21判断分配负载是否大于能够通过运转中台数应对的负载范围(S151)。第二组控制装置21在判断为基于台数控制装置30的分配负载大于能够通过运转中台数应对的负载范围的情况下,增加热源组中的单元运转台数(S152)。另外,第二组控制装置21在判断为基于台数控制装置30的分配负载不大于能够通过运转中台数应对的负载范围的情况下,不变更单元运转台数。
接下来,第一组控制装置11判断分配负载是否小于能够通过运转中台数应对的负载范围(S153)。第一组控制装置11在判断为基于台数控制装置30的分配负载小于能够通过运转中台数应对的负载范围的情况下,减少热源组中的单元运转台数(S154)。另外,第一组控制装置11在判断为基于台数控制装置30的分配负载不小于能够通过运转中台数应对的负载范围的情况下,不变更单元运转台数。
第二组控制装置21判断分配负载是否小于能够通过运转中台数应对的负载范围(S155)。第二组控制装置21在判断为基于台数控制装置30的分配负载小于能够通过运转中台数应对的负载范围的情况下,减少热源组中的单元运转台数(S156)。另外,第二组控制装置21在判断为基于台数控制装置30的分配负载不小于能够通过运转中台数应对的负载范围的情况下,不变更单元运转台数。
台数控制装置30判断要求负载是否小于运转中的最佳负载范围(S157)。台数控制装置30在判断为要求负载小于运转中的最佳负载范围的情况下,对第二组控制装置21发出停止指令,因此第二组控制装置21结束运转(S158)。此时,在处于运转中的组仅为第二热源组20一个组的情况下,台数控制装置30不发出停止指令。
台数控制装置30在判断为要求负载不小于运转中的最佳负载范围的情况下,判断是否仅第一热源组10处于运转中(S159)。在台数控制装置30判断为仅第一热源组10处于运转中的情况下,移至图6所示的(S115)。台数控制装置30在判断为并非仅第一热源组10处于运转中的情况下,判断是否仅第二热源组20处于运转中(S160)。在台数控制装置30判断为仅第二热源组20处于运转中的情况下,移至(S145),在台数控制装置30判断为并非仅第二热源组20处于运转中的情况下,移至(S147),重复程序。
如以上说明那样,本实施方式的热源系统100在将要脱离最佳负载范围的情况下,首先进行增加热源组的动作。因此,热源系统100能够在连接于各热源组10、20的各热源单元12、22中的仅1台正在运转的状态下,首先增加成为运转对象的热源组的数量,因此即使在将负载分配向各热源组10、20等分的情况下,也能够以不使各热源组10、20中连接的各热源单元12、22的运转台数急剧地变化的方式进行控制。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热源系统100能够在不大幅变更各热源组10、20中连接的各热源单元12、22的运转台数的情况下,进行对于多个热源组10、20的台数控制以及负载分配,并且作为各热源单元12、22的运转状态能够保持消耗电力小的最佳运转状态。
接下来,参照图8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仅对不同点进行说明。图8示出对第二实施方式的热源系统100的基本的控制动作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热源系统100在来自台数控制装置30的对各热源组10、20的负载分配大于与运转中的热源单元台数相对的可运转负载范围的情况下,增加各热源组10、20内的热源单元运转台数,并且分别更新最佳负载范围与可运转负载范围。具体而言,热源系统100例如在第一组控制装置11上连接有10台热源单元12(将通过热源组整体能够应对的负载范围设为100%),且1台处于运转状态(与运转状态相应的可运转负载范围为10%)的情况下,若使来自台数控制装置30的负载分配大于10%,则将运转台数从1台更新为2台,并且将与两个热源单元相应的最佳负载范围和与三个热源单元相应的可运转负载范围设为热源组整体的最佳负载范围和可运转负载范围。
如图8所示,通过开始进行控制,首先,第一组控制装置11以及第二组控制装置21判断是否存在比运转中的热源单元的可运转负载范围Hi侧大的负载分配(S201)。
在存在比运转中的热源单元的可运转负载范围Hi侧大的负载分配的情况下,第一组控制装置11以及第二组控制装置21增加热源单元的运转台数,并且更新各热源组10、20整体的最佳负载范围、可运转负载范围。
此时,在不存在比运转中的热源单元的可运转负载范围Hi侧大的负载分配的情况下,第一组控制装置11以及第二组控制装置21结束处理。
在本实施方式的热源系统100中,从台数控制装置30看来,在所配置的热源组10、20全部成为一个热源单元运转的状态后,通过增加负载分配,能够自动地增加热源组10、20内的热源单元运转台数。
接下来,参照图9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仅对不同点进行说明。图9示出对第三实施方式的热源系统100的基本的控制动作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热源系统100在来自台数控制装置30的对热源组的负载分配小于与运转中的热源单元台数相对的可运转负载范围的情况下,减少热源组10、20内的热源单元运转台数,并且分别更新最佳负载范围与可运转负载范围。具体而言,例如在各组控制装置11、21上连接有10台热源单元(将通过热源组整体能够应对的负载范围设为100%),且2台处于运转状态(与运转状态相应的可运转负载范围为20%)的情况下,若来自台数控制装置30的负载分配小于20%,则将运转台数从2台更新为1台,并且将与一个热源单元相应的最佳负载范围和与两个热源单元相应的可运转负载范围设为组整体的最佳负载范围和可运转负载范围。
如图9所示,通过开始进行控制,首先,第一组控制装置11以及第二组控制装置21判断是否存在比运转中的热源单元的可运转负载范围Lo侧小的负载分配(S301)。
在存在比运转中的热源单元的可运转负载范围Lo侧小的负载分配的情况下,第一组控制装置11以及第二组控制装置21减少热源单元的运转台数,并更新各热源组10、20整体的最佳负载范围、可运转负载范围。
此时,在不存在比运转中的热源单元的可运转负载范围Lo侧小的负载分配的情况下,第一组控制装置11以及第二组控制装置21结束处理。
在本实施方式的热源系统100中,从台数控制装置30看来,在所配置的组全部成为多个单元运转的状态后,通过减少负载分配,能够自动地减少热源组10、20内的热源单元运转台数。
需要说明的是,热源系统以及热源控制方法不限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能够适当地进行变形、改进等。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以不伴随有急剧的变化的方式,对多个热源组所包含的热源单元的工作台数进行控制。
附图标记说明
100 热源系统
10 第一热源组
11 第一组控制装置
12、22 热源单元
13、23 单元总括基板
14、24 第一运转范围输出部
15、25 第二运转范围输出部
20 第二热源组
21 第二组控制装置
30 台数控制装置
41 水入口
42 水出口

Claims (6)

1.一种热源控制装置,其中,具备:
多个组控制部,其进行与多个热源单元的热源组对应的所述热源单元的起动停止以及负载的分配;和
台数控制部,其进行所述热源组的起动停止以及负载的分配,
所述组控制部具有:
第一运转范围输出部,其根据各所述热源单元的特性值,向所述台数控制部输出下述负载范围作为第一适当运转范围,该负载范围是与运转中的所述热源单元的台数对应的一个所述特性值处于规定范围的负载范围;和
第二运转范围输出部,其向所述台数控制部输出下述负载范围作为第二适当运转范围,该负载范围是另一个所述特性值处于所述规定范围的负载范围,
所述台数控制部在要求负载超出所述第一适当运转范围时,增加所述热源组的起动数量,
所述台数控制部进行的负载的分配在所述热源组的起动数量的增加之后执行,
在来自所述台数控制部的对所述热源组的所述负载的分配大于与运转中的所述热源单元的台数相对的可运转负载范围的情况下,增加所述热源组内的所述热源单元的运转台数,并且分别更新最佳负载范围和可运转负载范围,
在来自所述台数控制部的对所述热源组的所述负载的分配小于与运转中的所述热源单元的台数相对的可运转负载范围的情况下,减少所述热源组内的所述热源单元的运转台数,并且分别更新所述最佳负载范围和所述可运转负载范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源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运转范围输出部将表示效率系数与负载率的关系的COP信息作为所述特性值,向所述台数控制部输出下述负载范围作为第一适当运转范围,该负载范围是与运转中的所述热源单元的台数对应的一个所述特性值为规定值以上的负载范围,
所述第二运转范围输出部向所述台数控制部输出下述负载范围作为第二适当运转范围,该负载范围是另一个所述特性值为规定值以上的负载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源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运转范围输出部将逆变器输入信息作为所述特性值,向所述台数控制部输出下述负载范围作为第一适当运转范围,该负载范围是与运转中的所述热源单元的台数对应的一个所述特性值为规定值以下的负载范围,
所述第二运转范围输出部向所述台数控制部输出下述负载范围作为第二适当运转范围,该负载范围是另一个所述特性值为规定值以下的负载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源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组控制部将与所连接的所述热源单元中的运转中的台数对应的最佳负载范围、和与运转中的台数+1后的台数对应的可运转负载范围作为来自所述组控制部的发送数据。
5.一种热源系统,其中,具备:
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源控制装置;和
所述多个热源单元的热源组。
6.一种热源控制方法,其中,具备:
多个组控制步骤,进行与多个热源单元的热源组对应的所述热源单元的起动停止以及负载的分配;和
台数控制步骤,进行所述热源组的起动停止以及负载的分配,
所述组控制步骤具有:
第一运转范围输出步骤,根据各所述热源单元的特性值,向所述台数控制步骤输出下述负载范围作为第一适当运转范围,该负载范围是与运转中的所述热源单元的台数对应的一个所述特性值处于规定范围的负载范围;和
第二运转范围输出步骤,向所述台数控制步骤输出下述负载范围作为第二适当运转范围,该负载范围是另一个所述特性值处于所述规定范围的负载范围,
在所述台数控制步骤中,在要求负载超出所述第一适当运转范围时,增加所述热源组的起动数量,
所述台数控制部进行的负载的分配在所述热源组的起动数量的增加之后执行,
在来自所述台数控制部的对所述热源组的所述负载的分配大于与运转中的所述热源单元的台数相对的可运转负载范围的情况下,增加所述热源组内的所述热源单元的运转台数,并且分别更新最佳负载范围和可运转负载范围,
在来自所述台数控制部的对所述热源组的所述负载的分配小于与运转中的所述热源单元的台数相对的可运转负载范围的情况下,减少所述热源组内的所述热源单元的运转台数,并且分别更新所述最佳负载范围和所述可运转负载范围。
CN201480046895.0A 2013-11-01 2014-06-20 热源控制装置、热源系统以及热源控制方法 Active CN1054739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28348A JP6249331B2 (ja) 2013-11-01 2013-11-01 熱源制御装置、熱源システム及び熱源制御方法
JP2013-228348 2013-11-01
PCT/JP2014/066373 WO2015064146A1 (ja) 2013-11-01 2014-06-20 熱源制御装置、熱源システム及び熱源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73948A CN105473948A (zh) 2016-04-06
CN105473948B true CN105473948B (zh) 2018-06-29

Family

ID=530037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46895.0A Active CN105473948B (zh) 2013-11-01 2014-06-20 热源控制装置、热源系统以及热源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209053A1 (zh)
EP (1) EP3034958A4 (zh)
JP (1) JP6249331B2 (zh)
KR (1) KR101943170B1 (zh)
CN (1) CN105473948B (zh)
WO (1) WO2015064146A1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72519A (zh) * 2009-11-13 2012-05-23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热源系统
CN103154626A (zh) * 2010-10-15 2013-06-12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热源装置
CN104105928A (zh) * 2012-02-03 2014-10-15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热源系统及热源系统的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35533B2 (ja) * 2003-10-09 2010-03-17 高砂熱学工業株式会社 熱源システム及び制御装置
JP4435651B2 (ja) * 2004-08-31 2010-03-24 東洋熱工業株式会社 冷温水システムの冷温熱源機出力分配制御方法
JP2008082642A (ja) * 2006-09-28 2008-04-10 Shimizu Corp 蓄熱槽熱源システムの制御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US8498523B2 (en) * 2009-02-03 2013-07-30 Intellihot, Inc.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for a hybrid tankless water heater
JP5286479B2 (ja) * 2009-09-04 2013-09-11 株式会社Nttファシリティーズ 冷水循環システム
JP5532482B2 (ja) * 2010-07-26 2014-06-25 株式会社大気社 熱源設備制御システム
JP5511578B2 (ja) * 2010-08-06 2014-06-04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機制御装置
JP5558400B2 (ja) * 2011-03-30 2014-07-23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熱源システム及び熱源システムの台数制御方法
JP5787792B2 (ja) * 2012-02-29 2015-09-30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熱源システムの台数制御装置及びその方法並びに熱源システム
JP5972018B2 (ja) * 2012-04-12 2016-08-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6104638B2 (ja) * 2012-09-21 2017-03-29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熱源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6066648B2 (ja) * 2012-09-27 2017-01-25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熱源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6482826B2 (ja) * 2014-11-12 2019-03-13 三菱重工サーマ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熱源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装置並びに制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72519A (zh) * 2009-11-13 2012-05-23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热源系统
CN103154626A (zh) * 2010-10-15 2013-06-12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热源装置
CN104105928A (zh) * 2012-02-03 2014-10-15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热源系统及热源系统的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73948A (zh) 2016-04-06
EP3034958A1 (en) 2016-06-22
US20160209053A1 (en) 2016-07-21
JP6249331B2 (ja) 2017-12-20
EP3034958A4 (en) 2016-09-21
JP2015087087A (ja) 2015-05-07
WO2015064146A1 (ja) 2015-05-07
KR20160033219A (ko) 2016-03-25
KR101943170B1 (ko) 2019-0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56270B (zh) 多电源单元
CN109556236B (zh) 能效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5322593B (zh) 使用充电器的电池充电系统及其充电器的驱动控制方法
JP5927694B2 (ja) 熱源システムおよび熱源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CN105846747B (zh) 一种油田游梁式抽油机电机恒功率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Sulaiman et al. A new swarm intelligence approach for optimal chiller loading for energy conservation
CN105473948B (zh) 热源控制装置、热源系统以及热源控制方法
CN104481711B (zh) 一种控制双燃料机车的方法
Khodabakhshian et al. Predictive control of the engine cooling system for fuel efficiency improvement
Khokhar et al. A novel weight-improv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for combined economic and emission dispatch problems
CN107005156A (zh) 用于运行直流电压转换器的方法
Świder et al. Control of selected operational parameters of the scraper conveyor to improve its working conditions
CN105098208B (zh) 用于控制燃料电池车的进气的方法和系统
Rauf et al.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for models sequencing in mixed-model assembly lines
KR20140123361A (ko) 하이브리드 차량의 엔진 토크 제어방법
SE1451292A1 (en) A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the operation of a power source of a vehicle
CN203119603U (zh) 一种多对多电力路径调控装置
Zhu et al. Scheduling optimization for multi-AGVs in batching area of flexible production system
CN106503306B (zh) 一种整车电源系统的虚拟化方法和装置
Xu et al. Research on double fuzzy control strategy for parallel hybrid electric bus
JP2018036028A (ja) 冷温水供給システム
SE1350152A1 (sv) Förfarande och system för styrning av ett fordons drivlina
Xiang et al. Mode transition coordination control of hybrid electric bus based on multiple controllers
WO2020121498A1 (ja) 制御装置、電力供給装置、作業機械、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Hou et al.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for boiler combustion control system of 1000MW ultra-supercritical uni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803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y refrigeratio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