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68040A - 一种智能鱼缸用增氧机节能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鱼缸用增氧机节能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68040A
CN105468040A CN201510922292.9A CN201510922292A CN105468040A CN 105468040 A CN105468040 A CN 105468040A CN 201510922292 A CN201510922292 A CN 201510922292A CN 105468040 A CN105468040 A CN 1054680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e
resistance
diode
polar capacitor
tri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2229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Handa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Hand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Handa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Hand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92229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68040A/zh
Publication of CN1054680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680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11/00Control of flow ratio
    • G05D11/02Controlling ratio of two or more flows of fluid or fluent material
    • G05D11/13Controlling ratio of two or more flows of fluid or fluent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 G05D11/131Controlling ratio of two or more flows of fluid or fluent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by measuring the values related to the quantity of the individual compon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3/00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e.g. aquaria; Terraria
    • A01K63/04Arrangements for treating water specially adapted to 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 A01K63/042Introducing gases into the water, e.g. aerators, air pump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Ampl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鱼缸用增氧机节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中央处理器,电源,电磁振动式空气泵,均与中央处理器相连接的显示器、数据存储器、AD模数转换器,与AD模数转换器相连接的氧气浓度传感器,串接在AD模数转换器与氧气浓度传感器之间的两级带通滤波放大电路,串接在中央处理器与电磁振动式空气泵之间的复合式逻辑门驱动电路,以及串接在中央处理器与电源之间的浪涌电流限制电路组成。本发明的智能增氧机控制系统,具有可控性强,能自动控增氧机的开启与关闭,制氧性能稳定,工作时噪音小,制氧率高,使用寿命长,并能有效的节约资源。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鱼缸用增氧机节能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电子设备的控制系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智能鱼缸用增氧机节能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买个鱼缸饲养小金鱼,室内使用鱼缸饲养小金鱼通常会出现对小金鱼供氧不足的情况。目前通常采用增氧机器为鱼缸增氧,从而给小金鱼造就良好的氧气环境。使用增氧机器为鱼缸增氧时供氧量不足或是供氧过量都会危害鱼群,因此使用增氧机器为鱼缸增氧时必须保证鱼缸的氧气量的稳定性和准确性。然而,现有的增氧机器大多采用按键式断电开关来控制增氧机器对鱼缸进行增氧,这种控制方式无法保证鱼缸中氧气量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鱼缸用增氧机器的控制方式无法保证鱼缸中氧气量的稳定性和准确性的缺陷,提供一种智能鱼缸用增氧机节能控制系统。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智能鱼缸用增氧机节能控制系统,主要由中央处理器,电源,电磁振动式空气泵,均与中央处理器相连接的显示器、数据存储器、AD模数转换器,以及与AD模数转换器相连接的氧气浓度传感器组成;同时,在AD模数转换器与氧气浓度传感器之间还串接有两级带通滤波放大电路,在中央处理器与电磁振动式空气泵之间还串接有复合式逻辑门驱动电路,在中央处理器与电源之间还串接有浪涌电流限制电路;
所述两级带通滤波放大电路则由与氧气浓度传感器相连接的带通滤波电路,以及与带通滤波电路相连接的偏值放大电路组成;所述带通滤波电路由放大器P1,三极管VT6,负极经电阻R27后与放大器P1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正极顺次经电阻R25和二极管D13以及电阻R26后与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8,负极与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正极与放大器P1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9,一端与三极管VT6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电阻R28,负极与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正极与三极管VT6的基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20,以及一端与三极管VT6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和三极管VT6的发射极共同形成带通滤波电路输出端的电阻R29组成;所述极性电容C18的负极作为带通滤波电路的输入端并与氧气浓度传感器相连接;所述放大器P1的负极输入端接地。
所述偏值放大电路由放大器P2,三极管VT5,N极与三极管VT6的发射极相连接、P极经电阻R31后与三极管VT5的基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4,P极经电阻R30后与二极管D14的P极相连接、N极与放大器P2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的二极管D15,正极与二极管D15的P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33后与放大器P2的输出端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22,负极与三极管VT5的集电极相连接、正极与放大器P2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21,以及一端与放大器P2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另一端与放大器P2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电阻R32组成;所述三极管VT5的发射极经电阻R29后与三极管VT6的集电极相连接、其集电极接地;所述放大器P2的输出端作为偏值放大电路的输出端。
所述复合式逻辑门驱动电路由驱动芯片U1,均与驱动芯片U1相连接的缓冲放大电路和复合式逻辑门电路组成,所述缓冲放大电路和复合式逻辑门电路相连接。
所述缓冲放大电路由三极管VT4,正极顺次经电阻R16和极性电容C11后与驱动芯片U1的VDD管脚相连接、负极顺次经电阻R17和极性电容C10后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9,N极与驱动芯片U1的VDD管脚相连接、P极经电阻R15后与极性电容C9的负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9,P极与驱动芯片U1的FT管脚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0,P极经电阻R18后与驱动芯片U1的FB管脚相连接、N极和极性电容C9的负极共同形成缓冲放大电路的输入端与中央处理器相连接的二极管D11,正极与驱动芯片U1的REG管脚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9后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2,以及正极经电阻R20后与极性电容C12的负极相连接、负极作为缓冲放大电路的输出端并与复合式逻辑门电路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6组成;所述三极管VT4的集电极接地。
所述复合式逻辑门电路由与非门IC1,与非门IC2,与非门IC3,P极经电阻R21后与驱动芯片U1的OUT管脚相连接、N极经极性电容C13后与驱动芯片U1的PWM管脚相连接的二极管D12,负极与与非门IC1的正极相连接、正极经电阻R22后与驱动芯片U1的BST管脚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4,负极与与非门IC1的输出端相连接、正极经电阻R23后与二极管D12的P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7,以及正极经电阻R24后与与非门IC2的输出端相连接、负极和与非门IC1的输出端共同形成复合式逻辑门电路的输出端与电磁振动式空气泵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5组成;所述与非门IC2的正极与与非门IC1的负极相连接、其与非门IC2的负极与与与非门IC3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与非门IC3的正极与极性电容C16的负极相连接、其负极接地;所述驱动芯片U1的GND管脚接地。
所述浪涌电流限制电路由变压器T,设置在变压器T原边电感线圈的非同名端上的熔断器FU,连接在变压器T的副边电感线圈的同名端和非同名端之间的负阻振荡电路,输入端与负阻振荡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接、其输出端与中央处理器相连接的负载触发电路,以及连接在变压器T的原边电感线圈的同名端和负载触发电路之间的自激缓冲电路组成;所述负阻振荡电路由二极管D5,P极与二极管D5的N极相连接、N极顺次经二极管D7和二极管D6后与二极管D5的P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8组成,所述二极管D5与二极管D8的连接点与变压器T的副边线圈的同名端相连接,而二极管D6与二极管D7的连接点则与变压器T的副边线圈的非同名端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5与二极管D6的连接点以及二极管D8与二极管D7的连接点均与负载触发电路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自激缓冲电路由三极管VT1,单向晶体管SCR,正极经电阻R1后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2后与单向晶体管SCR的控制端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正极经电阻R3后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顺次经电阻R7和电阻R6后与单向晶体管SCR的正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3,P极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N极顺次经电阻R5和电阻R4以及极性电容C2后与单向晶体管SCR的控制端相连接的二极管D2,正极经二极管D1后与单向晶体管SCR的控制端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8后与负载触发电路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5,以及负极与变压器T的原边线圈的同名端相连接、正极与电阻R6和电阻R7的连接点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4组成;所述三极管VT1的基极与单向晶体管SCR的负极相连接,极性电容C1的负极则与变压器T的原边线圈的非同名端共同形成浪涌电流限制电路的输入端并与电源相连接;所述极性电容C4的正极与负载触发电路相连接。
所述负载触发电路由三极管VT2,三极管VT3,P极与极性电容C4的正极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3,负极经电阻R11后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正极经电阻R9后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8,正极与二极管D6和二极管D5的连接点相连接、负极顺次经二极管D4和电阻R10后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7,正极经电阻R12后与极性电容C7的负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4后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6,以及一端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和极性电容C6的负极共同形成浪涌电流限制电路的输出端的电阻R13组成;所述三极管VT3的基极与二极管D7和二极管D8的连接点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2的集电极则经电阻R8后与极性电容C5的负极相连接。
为确保本发明的实际使用效果,所述显示器为具有触摸调节功能的液晶显示屏,所述电磁振动式空气泵为超静音YT-301增氧泵,所述驱动芯片U1为LM387集成芯片。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两级带通滤波放大电路通过对氧气浓度传感器传输的氧气值信号的频率范围内的频率分量后,有效的将其他范围的频率分量衰减到极低水平,同时还能阻止谐波的通过,从而确保了智能增氧机控制系统的准确性。
(2)本发明的复合式逻辑门驱动电路能将中央处理器输出的脉冲进行功率放大,可输出稳定的正向和反向电压,同时还可输出稳定的瞬态功率或瞬时电流,从而确保了本智能增氧机的电磁振动式空气泵的工作的稳定性。
(3)本发明采用了浪涌电流限制电路能为本发明的智能增氧机控制系统的中央处理器提供稳定控制电压,从而确保本发明的智能增氧机控制系统的确定性。
(4)本发明的电磁振动式空气泵采用了超静音YT-301增氧泵,该增氧泵的性能稳定,工作时噪音小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框图。
图2为本发明的浪涌电流限制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复合式逻辑门驱动电路的电流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两级带通滤波放大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主要由中央处理器,电源,电磁振动式空气泵,均与中央处理器相连接的显示器、数据存储器、AD模数转换器,与AD模数转换器相连接的氧气浓度传感器,输入端与电源相连接、其输出端与中央处理器相连接的浪涌电流限制电路,输入端与中央处理器相连接、其输出端与电磁振动式空气泵相连接的复合式逻辑门驱动电路,以及输入端与氧气浓度传感器相连接、其输出端与AD模数转换器相连接的两级带通滤波放大电路组成。
为确保本发明的可靠运行,所述的中央处理器为LTC3452集成芯片,该LTC3452集成芯片的ENH管脚与显示器相连接,SW管脚与数据存储器相连接,IN管脚与AD模数转换器相连接。所述的电源为220V交流电,该220V交流电通过浪涌电流限制电路振荡限流后转换为12V直流电为本发明的中央处理器供电。
所述浪涌电流限制电路的结构如图2所示,其由变压器T,熔断器FU,负阻振荡电路,负载触发电路,以及自激缓冲电路组成。其中,熔断器FU作为线路的保护元件,其串接在变压器T的原边线圈的非同名端线路上,而所述负阻振荡电路则由二极管D5、二极管D6、二极管D7和二极管D8组成。连接时,二极管D5的N极与二极管D8的P极相连接,二极管D6的N极与二极管D7的P极相连接;同时,该二极管D5的N极与变压器T的副边线圈的同名端相连接,而二极管D6的N极则与变压器T的副边线圈的非同名端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5与二极管D6的连接点以及二极管D8与二极管D7的连接点均与负载触发电路相连接。
所述自激缓冲电路则由三极管VT1,单向晶体管SCR,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极性电容C1,极性电容C2,极性电容C3,极性电容C4,极性电容C5,二极管D1,以及二极管D2组成。
连接时,极性电容C1的正极经电阻R1后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2后与单向晶体管SCR的控制端相连接。极性电容C3的正极经电阻R3后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顺次经电阻R7和电阻R6后与单向晶体管SCR的正极相连接。同时,二极管D2的P极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其N极顺次经电阻R5和电阻R4后与极性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所述极性电容C2的正极则与单向晶体管SCR的控制端相连接。
极性电容C4的负极与变压器T的原边电感线圈的同名端相连接,其正极则与电阻R6和电阻R7的连接点相连接。同时,极性电容C5的正极经二极管D1后与单向晶体管SCR的控制端相连接,而其负极经电阻R8后与负载触发电路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1的基极与单向晶体管SCR的负极相连接,而极性电容C1的负极与变压器T的原边线圈的非同名端一起形成整个浪涌电流限制电路的输入端并与电源相连接。
所述负载触发电路由则三极管VT2,三极管VT3,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极性电容C6,极性电容C7,极性电容C8,二极管D3,以及二极管D4组成。
连接时,二极管D3的P极与极性电容C4的正极相连接,其N极则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极性电容C8的负极经电阻R11后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正极经电阻R9后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极性电容C7的正极与二极管D6的P极相连接、其负极与二极管D4的N极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P极经电阻R10后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
其中,极性电容C6的正极经电阻R12后与极性电容C7的负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4后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电阻R13的一端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作为浪涌电流限制电路的其中一输出端并与LTC3452集成芯片的VC管脚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3的基极与二极管D7的N极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P极与电阻R7和电阻R6的连接点相连接;所述的极性电容C6的负极作为浪涌电流限制电路的另一输出端并与LTC3452集成芯片的PV管脚相连接。
所述复合式逻辑门驱动电路如图3所示,其由驱动芯片U1,缓冲放大电路和复合式逻辑门电路组成;所述缓冲放大电路由三极管VT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20,极性电容C9,极性电容C10,极性电容C11,极性电容C12,极性电容C16,二极管D9,二极管D10,以及二极管D11组成。
连接时,极性电容C9的正极经电阻R16后与极性电容C11正极相连接,所述极性电容C11的负极则与驱动芯片U1的VDD管脚相连接,所述极性电容C9的负极经电阻R17后与极性电容C10的正极相连接,所述极性电容C10的负极则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二极管D9的N极与驱动芯片U1的VDD管脚相连接、P极经电阻R15后与极性电容C9的负极相连接。二极管D10的P极与驱动芯片U1的FT管脚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
其中,二极管D11的P极经电阻R18后与驱动芯片U1的FB管脚相连接、N极与LT3452集成芯片的OUT1管脚相连接。极性电容C12的正极与驱动芯片U1的REG管脚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9后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极性电容C16的正极经电阻R20后与极性电容C12的负极相连接、负极作为缓冲放大电路的输出端并与复合式逻辑门电路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4的集电极接地;所述极性电容C9的负极与LT3452集成芯片的OUT2管脚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复合式逻辑门电路由与非门IC1,与非门IC2,与非门IC3,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电阻R24,极性电容C13,极性电容C14,极性电容C15,极性电容C17,以及二极管D12组成。
连接时,二极管D12的P极经电阻R21后与驱动芯片U1的OUT管脚相连接、N极经极性电容C13后与驱动芯片U1的PWM管脚相连接。极性电容C14的负极与与非门IC1的正极相连接、正极经电阻R22后与驱动芯片U1的BST管脚相连接。极性电容C17的负极与与非门IC1的输出端相连接、正极经电阻R23后与二极管D12的P极相连接。极性电容C15的正极经电阻R24后与与非门IC2的输出端相连接、负极和与非门IC1的输出端共同形成复合式逻辑门电路的输出端并与电磁振动式空气泵相连接。
所述与非门IC2的正极与与非门IC1的负极相连接、其与非门IC2的负极与与与非门IC3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与非门IC3的正极与极性电容C16的负极相连接、其负极接地;所述驱动芯片U1的GND管脚接地。
本发明在运行时,由二极管D11、三极管VT4、极性电容C10、二极管D9、极性电容C9组成的缓冲放大电路对输入的电流信号进行高压缓冲,经极性电容C12对电流信号过滤传输到驱动芯片U1,驱动芯片U1对输入的电流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后由OUT管脚和BST输出驱动电流。该驱动电流经电阻R22、二极管D12、极性电容C13的稳流后由与非门IC1、与非门IC2、与非门IC3组成的逻辑门电路进行调节后输出稳定的驱动电流。为了保证实施效果,所述的驱动芯片U1为LM387集成芯片,该芯片具有灵敏度高、并且价格便宜等优点。
所述两级带通滤波放大电路如图4所示,其由带通滤波电路和偏值放大电路组成;所述带通滤波电路由放大器P1,三极管VT6,电阻R25,电阻R26,电阻R27,电阻R28,电阻R29,二极管D13,极性电容C18,极性电容C19,以及极性电容C20组成。
连接时,极性电容C18的负极经电阻R27后与放大器P1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其正极经电阻R25后与二极管D13的P极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13的N极经电阻R26后与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极性电容C19的负极与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正极与放大器P1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电阻R28的一端与三极管VT6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极性电容C20的负极与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正极与三极管VT6的基极相连接。电阻R29的一端与三极管VT6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和三极管VT6的发射极共同形成带通滤波电路输出端并与偏值放大电路相连接。
所述极性电容C18的负极作为带通滤波电路的输入端并与氧气浓度传感器相连接;所述放大器P1的负极输入端接地。
同时,所述偏值放大电路由放大器P2,三极管VT5,电阻R30,电阻R31,电阻R32,电阻R33,二极管D14,二极管D15,极性电容C21,以及极性电容C22组成。
连接时,二极管D14的N极与三极管VT6的发射极相连接、P极经电阻R31后与三极管VT5的基极相连接。二极管D15的P极经电阻R30后与二极管D14的P极相连接、N极与放大器P2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极性电容C22的正极与二极管D15的P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33后与放大器P2的输出端相连接。极性电容C21的负极与三极管VT5的集电极相连接、正极与放大器P2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电阻R32的一端与放大器P2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另一端与放大器P2的输出端相连接。
所述三极管VT5的发射极经电阻R29后与三极管VT6的集电极相连接、其集电极接地;所述放大器P2的输出端作为偏值放大电路的输出端并与AD模数转换器相连接。
本发明在运行时,氧气浓度传感输出的氧气值模拟信号经极性电容C18和电阻R27滤波后传输到放大器P1进行放大处理,该放大处理后的模拟信号经放大器P1的输出端输出到由极性电容C19、极性电容C20、三极管VT6、电阻R28组成的谐波处理电路进行消除谐波处理。该经谐波电路处理后的模拟信号经三极管VT5、放大器P2、极性电容C21、二极管D15进行信号抗干扰处理,并将抗干扰处理后的模拟信号进行放大后输出。
本发明在运行时,首先根据使用增氧机的鱼缸的容积和鱼缸中鱼的数量对所述的数据存储器的氧气预存值进行设定,本发明中的数据存储器为C8051F020数据存储器。然后,通过放置在鱼缸中的氧气浓度传感器来采集鱼缸水中的氧气值信息,该氧气浓度传感器将采集的氧气值信息转换为模拟信号传输给两级带通滤波放大电路。所述的两级带通滤波放大电路通对氧气浓度传感器传输的模拟信号的频率范围内的频率进行分量,并将其他范围的频率分量衰减到极低水平,同时阻止谐波的通过。所述的AD模数转换器则将两级带通滤波放大电路分量处理后的模拟信号进行模数数据转换,该AD模数转换器将转换后生成的数据信息传输给中央处理器。本发明中的氧气浓度传感器为gyh25氧气浓度传感器,同时所述的AD模数转换器为ADC0809AD模数转换器。
同时,所述的央处理器将接收到的鱼缸水中的氧气的数据信息与数据存储器内的氧气预存值进行比对,并根据对比后所得到的氧气数据信息通过复合式逻辑门驱动电路输出相应的驱动电流对电磁振动式空气泵的增氧量进行控制。
其中,所述显示器采用了具有触摸调节输入功能的显示器,该显示器设置有氧气值调节功能键,在设置预定的氧气值时可通过该功能键来完成,该显示器还能显示出鱼缸预置的氧气值和鱼缸水中的实际氧气值,便于对预置的鱼缸水中的氧气值进行调节。
如上所述,便可以很好的实现本发明。

Claims (10)

1.一种智能鱼缸用增氧机节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中央处理器,电源,电磁振动式空气泵,均与中央处理器相连接的显示器、数据存储器、AD模数转换器,与AD模数转换器相连接的氧气浓度传感器,串接在AD模数转换器与氧气浓度传感器之间的两级带通滤波放大电路,串接在中央处理器与电磁振动式空气泵之间的复合式逻辑门驱动电路,以及串接在中央处理器与电源之间的浪涌电流限制电路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鱼缸用增氧机节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级带通滤波放大电路则由与氧气浓度传感器相连接的带通滤波电路,以及与带通滤波电路相连接的偏值放大电路组成;所述带通滤波电路由放大器P1,三极管VT6,负极经电阻R27后与放大器P1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正极顺次经电阻R25和二极管D13以及电阻R26后与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8,负极与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正极与放大器P1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9,一端与三极管VT6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电阻R28,负极与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正极与三极管VT6的基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20,以及一端与三极管VT6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和三极管VT6的发射极共同形成带通滤波电路输出端的电阻R29组成;所述极性电容C18的负极作为带通滤波电路的输入端并与氧气浓度传感器相连接;所述放大器P1的负极输入端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鱼缸用增氧机节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值放大电路由放大器P2,三极管VT5,N极与三极管VT6的发射极相连接、P极经电阻R31后与三极管VT5的基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4,P极经电阻R30后与二极管D14的P极相连接、N极与放大器P2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的二极管D15,正极与二极管D15的P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33后与放大器P2的输出端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22,负极与三极管VT5的集电极相连接、正极与放大器P2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21,以及一端与放大器P2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另一端与放大器P2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电阻R32组成;所述三极管VT5的发射极经电阻R29后与三极管VT6的集电极相连接、其集电极接地;所述放大器P2的输出端作为偏值放大电路的输出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鱼缸用增氧机节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式逻辑门驱动电路由驱动芯片U1,均与驱动芯片U1相连接的缓冲放大电路和复合式逻辑门电路组成,所述缓冲放大电路和复合式逻辑门电路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鱼缸用增氧机节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放大电路由三极管VT4,正极顺次经电阻R16和极性电容C11后与驱动芯片U1的VDD管脚相连接、负极顺次经电阻R17和极性电容C10后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9,N极与驱动芯片U1的VDD管脚相连接、P极经电阻R15后与极性电容C9的负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9,P极与驱动芯片U1的FT管脚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0,P极经电阻R18后与驱动芯片U1的FB管脚相连接、N极和极性电容C9的负极共同形成缓冲放大电路的输入端与中央处理器相连接的二极管D11,正极与驱动芯片U1的REG管脚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9后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2,以及正极经电阻R20后与极性电容C12的负极相连接、负极作为缓冲放大电路的输出端并与复合式逻辑门电路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6组成;所述三极管VT4的集电极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智能鱼缸用增氧机节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式逻辑门电路由与非门IC1,与非门IC2,与非门IC3,P极经电阻R21后与驱动芯片U1的OUT管脚相连接、N极经极性电容C13后与驱动芯片U1的PWM管脚相连接的二极管D12,负极与与非门IC1的正极相连接、正极经电阻R22后与驱动芯片U1的BST管脚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4,负极与与非门IC1的输出端相连接、正极经电阻R23后与二极管D12的P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7,以及正极经电阻R24后与与非门IC2的输出端相连接、负极和与非门IC1的输出端共同形成复合式逻辑门电路的输出端与电磁振动式空气泵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5组成;所述与非门IC2的正极与与非门IC1的负极相连接、其与非门IC2的负极与与与非门IC3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与非门IC3的正极与极性电容C16的负极相连接、其负极接地;所述驱动芯片U1的GND管脚接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智能鱼缸用增氧机节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浪涌电流限制电路由变压器T,设置在变压器T原边电感线圈的非同名端上的熔断器FU,连接在变压器T的副边电感线圈的同名端和非同名端之间的负阻振荡电路,输入端与负阻振荡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接、其输出端与中央处理器相连接的负载触发电路,以及连接在变压器T的原边电感线圈的同名端和负载触发电路之间的自激缓冲电路组成;所述负阻振荡电路由二极管D5,P极与二极管D5的N极相连接、N极顺次经二极管D7和二极管D6后与二极管D5的P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8组成,所述二极管D5与二极管D8的连接点与变压器T的副边线圈的同名端相连接,而二极管D6与二极管D7的连接点则与变压器T的副边线圈的非同名端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5与二极管D6的连接点以及二极管D8与二极管D7的连接点均与负载触发电路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智能鱼缸用增氧机节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激缓冲电路由三极管VT1,单向晶体管SCR,正极经电阻R1后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2后与单向晶体管SCR的控制端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正极经电阻R3后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顺次经电阻R7和电阻R6后与单向晶体管SCR的正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3,P极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N极顺次经电阻R5和电阻R4以及极性电容C2后与单向晶体管SCR的控制端相连接的二极管D2,正极经二极管D1后与单向晶体管SCR的控制端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8后与负载触发电路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5,以及负极与变压器T的原边线圈的同名端相连接、正极与电阻R6和电阻R7的连接点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4组成;所述三极管VT1的基极与单向晶体管SCR的负极相连接,极性电容C1的负极则与变压器T的原边线圈的非同名端共同形成浪涌电流限制电路的输入端并与电源相连接;所述极性电容C4的正极与负载触发电路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智能鱼缸用增氧机节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触发电路由三极管VT2,三极管VT3,P极与极性电容C4的正极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3,负极经电阻R11后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正极经电阻R9后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8,正极与二极管D6和二极管D5的连接点相连接、负极顺次经二极管D4和电阻R10后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7,正极经电阻R12后与极性电容C7的负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4后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6,以及一端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和极性电容C6的负极共同形成浪涌电流限制电路的输出端的电阻R13组成;所述三极管VT3的基极与二极管D7和二极管D8的连接点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2的集电极则经电阻R8后与极性电容C5的负极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智能鱼缸用增氧机节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器为具有触摸调节功能的液晶显示屏;所述电磁振动式空气泵为超静音YT-301增氧泵;所述驱动芯片U1为LM387集成芯片。
CN201510922292.9A 2015-12-11 2015-12-11 一种智能鱼缸用增氧机节能控制系统 Pending CN10546804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22292.9A CN105468040A (zh) 2015-12-11 2015-12-11 一种智能鱼缸用增氧机节能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22292.9A CN105468040A (zh) 2015-12-11 2015-12-11 一种智能鱼缸用增氧机节能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68040A true CN105468040A (zh) 2016-04-06

Family

ID=556058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22292.9A Pending CN105468040A (zh) 2015-12-11 2015-12-11 一种智能鱼缸用增氧机节能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46804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42133A (zh) * 2018-12-27 2019-03-29 上海掌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控制水族箱内鱼的呼吸环境的方法与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77980A (ja) * 2000-12-15 2002-06-25 Meidensha Corp 活性汚泥処理のファジィ制御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CN102499169A (zh) * 2011-10-14 2012-06-20 周伟宏 一种全自动消毒增氧机
CN203720586U (zh) * 2014-01-14 2014-07-16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基于arm内核的空调散热片粉尘自动监测仪
CN204229167U (zh) * 2014-11-19 2015-03-25 三峡大学 办公室电器智能自动开关系统装置
CN104483859A (zh) * 2014-11-21 2015-04-01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多cpu的平衡修正机控制器
CN104980051A (zh) * 2014-11-29 2015-10-14 成都颉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浪涌电流限制的大功率触发升压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77980A (ja) * 2000-12-15 2002-06-25 Meidensha Corp 活性汚泥処理のファジィ制御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CN102499169A (zh) * 2011-10-14 2012-06-20 周伟宏 一种全自动消毒增氧机
CN203720586U (zh) * 2014-01-14 2014-07-16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基于arm内核的空调散热片粉尘自动监测仪
CN204229167U (zh) * 2014-11-19 2015-03-25 三峡大学 办公室电器智能自动开关系统装置
CN104483859A (zh) * 2014-11-21 2015-04-01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多cpu的平衡修正机控制器
CN104980051A (zh) * 2014-11-29 2015-10-14 成都颉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浪涌电流限制的大功率触发升压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42133A (zh) * 2018-12-27 2019-03-29 上海掌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控制水族箱内鱼的呼吸环境的方法与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68040A (zh) 一种智能鱼缸用增氧机节能控制系统
CN104869729A (zh) 基于相位处理的宽脉冲触发式低通滤波led稳压系统
CN204559933U (zh) 一种led驱动电路
CN106160560A (zh) 一种基于脉宽调制电路的逆变系统
CN105430796A (zh) 基于两级滤波信号放大电路的智能led灯节能控制系统
CN104410770A (zh) 一种移相式新型图像处理系统
CN105527894A (zh) 一种基于复合式逻辑门驱动电路的智能增氧机控制系统
CN105373149A (zh) 一种基于两级带通滤波放大电路的智能增氧机控制系统
CN105527987A (zh) 一种基于浪涌电流限制电路的智能增氧机控制系统
CN105376891A (zh) 一种多功能led灯智能控制系统
CN105527986A (zh) 一种基于双階滤波电路的智能增氧机控制系统
CN204316805U (zh) 一种新型源极跟随器的功率放大式逻辑控制系统
CN105163449A (zh) 一种基于升压式恒定电流驱动的节能智能电网控制系统
CN204652206U (zh) 一种电源转换电路
CN105430795A (zh) 基于复合式双階滤波电路的智能led灯的节能控制系统
CN212623768U (zh) 除尘器控制智能系统
CN105764195A (zh) 一种多电路处理的led灯用多功能光控节能系统
CN105208729A (zh) 基于射极耦合式放大的电网节能恒定电流驱动控制系统
CN204335052U (zh) 一种稳定的带通滤波led驱动系统
CN106339057A (zh) 一种计算机信息多谐振荡器
CN204316604U (zh) 一种移相式新型图像处理系统
CN204335031U (zh) 一种基于源极跟随器的逻辑保护放大式的逻辑控制系统
CN204316808U (zh) 一种基于相位处理的低通滤波led稳压系统
CN105282925A (zh) 基于自激方波振荡的节能照明灯信息处理控制系统
CN105487440A (zh) 基于整流稳压式驱动放大电路的智能鱼缸增氧机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406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