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51723A - 经口药物递送装置和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经口药物递送装置和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451723A CN105451723A CN201480036536.7A CN201480036536A CN105451723A CN 105451723 A CN105451723 A CN 105451723A CN 201480036536 A CN201480036536 A CN 201480036536A CN 105451723 A CN105451723 A CN 10545172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rug
- delivery device
- drug delivery
- drug release
- releas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0012—Galenical for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ite of application
- A61K9/0053—Mouth and digestive tract, i.e. intraoral and peroral administration
- A61K9/0056—Mouth soluble or dispersible forms; Suckable, eatable, chewable coherent forms; Forms rapidly disintegrating in the mouth; Lozenges; Lollipops; Bite capsules; Baked products; Baits or other oral forms for animal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J—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OR PHARMACEUTICAL PURPOSES; DEVICE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RINGING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INTO PARTICULAR PHYSICAL OR ADMINISTERING FORMS; DEVICES FOR ADMINISTERING FOOD OR MEDICINES ORALLY; BABY COMFORTERS; DEVICES FOR RECEIVING SPITTLE
- A61J7/00—Devices for administering medicines orally, e.g. spoons; Pill counting devices; Arrangements for time indication or reminder for taking medicine
- A61J7/001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aking medicines
- A61J7/0053—Syringes, pipettes or oral dispenser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J—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OR PHARMACEUTICAL PURPOSES; DEVICE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RINGING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INTO PARTICULAR PHYSICAL OR ADMINISTERING FORMS; DEVICES FOR ADMINISTERING FOOD OR MEDICINES ORALLY; BABY COMFORTERS; DEVICES FOR RECEIVING SPITTLE
- A61J3/00—Device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ringing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into particular physical or administering form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J—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OR PHARMACEUTICAL PURPOSES; DEVICE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RINGING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INTO PARTICULAR PHYSICAL OR ADMINISTERING FORMS; DEVICES FOR ADMINISTERING FOOD OR MEDICINES ORALLY; BABY COMFORTERS; DEVICES FOR RECEIVING SPITTLE
- A61J7/00—Devices for administering medicines orally, e.g. spoons; Pill counting devices; Arrangements for time indication or reminder for taking medicine
- A61J7/001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aking medicin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0012—Galenical for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ite of application
- A61K9/0053—Mouth and digestive tract, i.e. intraoral and peroral administration
- A61K9/006—Oral mucosa, e.g. mucoadhesive forms, sublingual droplets; Buccal patches or films; Buccal spray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1/00—Devices for introducing or retaining media, e.g. remedies, in cavities of the body
- A61M31/002—Devices for releasing a drug at a continuous and controlled rate for a prolonged period of tim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7/00—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 A61M37/0015—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by using microneedl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25/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nervous system
- A61P25/08—Antiepileptics; Anticonvulsant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7/00—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 A61M37/0015—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by using microneedles
- A61M2037/0023—Drug applicators using microneedl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9/00—Ancillary equipment
- A61M2209/08—Supports for equipment
- A61M2209/088—Supports for equipment on the body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10/00—Anatomical parts of the body
- A61M2210/06—Head
- A61M2210/0625—Mouth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utrition Science (AREA)
- Physi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Zoology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Neurosurge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Neurology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Medical Preparation Storing Or Oral Administration Devices (AREA)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经由口腔中跨粘膜吸收递送药物的装置及其施用方法。本发明装置包括药物释放元件,其中所述药物释放元件包括至少一种药物且其中所述药物释放元件能够将至少一种药物递送至口腔,和外部固定元件。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3年6月26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第61/839,595号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文内容是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药物递送到患者口腔的装置。特定来说,所述装置允许将药物释放元件放置并固定在释放药物的口腔面颊区。所释放的药物可对口腔产生作用或通过面颊、舌下、肺、鼻和/或胃肠途经而被吸收到血流中以在身体引起药物作用。所述装置可用于在中枢神经系统提供抗惊厥作用。还包括施用所述装置的方法。
发明背景
癫痫影响全世界超过5000万人口。癫痫性痉挛的外在作用可以是疯狂扭动(强直-阵挛痉挛)。在一些情况中,人不会抽搐,而只是失去身体控制并倒向地面。痉挛可持续几秒至保持癫痫持续状态(一连串痉挛,在不立即干预下通常会危及生命(持续30分钟或更长时间的痉挛))。在癫痫持续状态,快速治疗对于获得积极患者结局至为关键。
抗癫痫药(通常还被称为抗惊厥药物)是用于治疗癫痫性痉挛的各种不同药品。抗癫痫药的目的是预防或抑制引发并传播痉挛的神经元快速和过度活动。如果在痉挛开始后才施用抗癫痫药,那么药物可防止痉挛在脑内蔓延并对可能的兴奋毒性作用提供保护。
例如,针对在癫痫持续状态主动握拳的患者的常见治疗是施用劳拉西泮(lorazepam),如果10分钟后未起作用,可以重复施用。如果两次给药后未起作用,那么可以采用巴比妥类药物或丙泊酚(propofol)。然而,在这种治疗中,施用是通过静脉内注射实现。正如施用这种治疗的人所理解,这种施用十分耗时。实际上,在输注抗惊厥药物前,须对患者应用止血带,须定位静脉而且须测试静脉通道。如果患者正在抽搐,静脉内输注十分困难。此外,虽然许多化合物可以高度有效地作为抗癫痫药,但无法良好地经口或快速吸收而且不适合快速痉挛治疗。特定来说,当经口服用时,肠和肝酶影响这些物质的吸收。
虽然还可以使用肌肉内(IM)抗惊厥药注射而且相比于静脉内注射可以更快速地施用,但现时适合IM吸收的药物数目有限而且就抗癫痫药物来说这样的限制更显著。此外,IM注射还需要自动注射器。
神经毒气侵入也会诱发痉挛。特定来说,暴露于神经毒剂如有机磷酸酯类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迹象是意识丧失、痉挛活动和呼吸暂停。神经毒剂的作用在暴露后的几秒至几分钟内开始。特定来说,意识丧失和痉挛活动发作在暴露于神经毒气后的一分钟内发生。从气体暴露到发作不存在潜伏期或延迟。作用可以继续发展一段时间,但最大作用一般发生在暴露停止后的几分钟内。虽然IM注射相对迅速而且适用性限制于几种药物,但在大规模发作时不容易确定患者是否已经过注射。
在这两种情形中,患者/受害人通常无法对他/她自己实施治疗。甚至在独自或无护理提供者的癫痫患者能够感知他/她即将痉挛的情况中,自行施用经口药物会因为经口吸收将花费较长时间才达到药物的有效中枢神经系统血液水平而无效。此外,如果在咽下药丸或胶囊动作期间开始痉挛,那么药丸或胶囊可堵塞气管和/或无法到达胃部。
市场上存在呈可经由面颊或舌下粘膜递送的片剂、喷雾和薄膜形式的治疗性化合物。例如,硝酸甘油被用于紧急情况以诱发动脉扩张从而缓解心脏病发作的直接症状。经由面颊和舌下内层的药物递送允许药物绕过胃肠道和肝门脉系统,这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率,否则药物会发生肝首过代谢,而且这还保护药物避免由pH作用和消化酶所导致的降解。然而,至今的递送装置限制于单种作用剂而且绝大部分采用药贴或薄膜形式。
药贴或薄膜的使用会因为各种不同原因而不理想,这些原因包括要求将手指插入口中以正确放置药贴或薄膜。此外,药贴会脱落并造成窒息危险以及药物不吸收。面颊递送的其它形式包括棒棒糖式递送,如“芬太尼(fentanyl)棒棒糖”,其也会给无反应患者造成危险。例如,患者可因装置未得到固定而被装置窒息。此外,通过常规注射器经面颊施用呈溶液形式的药物会因药物无法正确放置在口中、药物可被咽下、药物释放不持久和一旦施用便没有机会终止给药而造成问题。
因此,本领域需要一种装置和使用所述装置安全、有效且快速将药物递送至口腔的方法,药物在口腔可通过面颊、舌下、鼻和肺途经被吸收。实际上,将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活动有益但在咽下时无法良好地经口吸收的某些物质合并至装置中可克服这些物质使用方面的现有限制,因为口腔中的跨粘膜吸收可绕过肠酶和肝脏且允许药物以较大生物利用率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使用在所有给药期可轻易识别的装置实施治疗也会带来益处。此外,提供允许向颊腔无毒给药的装置和方法是有益的,如此一来过量给药不再是问题。此外,在护理提供者决定改变治疗的情况中,提供允许快速终止给药的装置和方法是有益的。
发明概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递送装置,其包括药物释放元件,其中所述药物释放元件包括至少一种抗癫痫物质,且其中所述药物释放元件能够经由口腔中吸收递送至少一种抗癫痫物质,和连接至所述药物释放元件的固定元件。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固定元件至少部分地由塑料、复合材料或软性泡沫形成。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药物释放元件包括至少两种抗癫痫物质的组合。在又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固定元件包括另外的固定辅助物,其中所述固定辅助物选自由棘轮形特征件、锯齿、吸盘、粘合材料、栓绳和其组合组成的组。此外,根据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递送装置包括附接至所述药物释放元件的注射器特征件。在替代实施方案中,所述药物递送装置还包括安装至所述固定元件上的至少一个磁体。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药物递送装置包括能够在所述药物释放元件与所述固定元件之间经由导电材料施加电压的电压源。在这方面,所述药物释放元件和所述固定元件被电极化。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递送装置,其包括具有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固定元件;连接至所述固定元件的第一部分的药物释放元件,其中所述药物释放元件包括至少一种药物或含药物质,且其中所述药物释放元件能够在口腔中释放所述药物或含药物质。在这方面,所述至少一种含药物质呈药丸、片剂或胶囊的形式。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至少一种含药物质包括外快速药物释放薄膜和内较慢药物释放基质。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至少一种含药物质包括至少一种抗癫痫物质。在又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药物递送装置包括安置在所述固定元件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的铰链特征件。此外,所述药物递送装置包括附接至所述固定元件的第二部分的手柄。
在又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递送装置,其包括具有第一部分、过渡部分和第三部分的固定元件,其中所述第一部分安置在患者口腔内,所述过渡部分在患者嘴唇之间穿过,且所述第三部分抵靠患者的面颊安置;和连接至所述固定元件的第一部分的药物释放元件,其中所述药物释放元件包括至少一种药物,且其中所述药物释放元件还包括能够通过接触口腔递送所述至少一种药物的至少一个微针。在这方面,所述至少一种药物涂布在所述微针的外表面上。在替代方案中,所述至少一种药物安置在微针的内腔中。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微针由不可溶材料制成。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微针由可溶性材料制成。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微针的长度为约0.10mm至约0.75mm。所述药物递送装置还可包括附接至所述固定元件的识别元件。此外,根据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药物释放元件通过连接区段连接至所述固定元件的第一部分。
以上一般描述和以下详细描述均只是例示性和解释性且提供了关于所要求发明的解释。附图并入本说明书并构成其一部分,且提供关于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说明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案;且结合描述解释了本发明的原理。
附图简述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可从以下详细描述结合下文描述的附图得以确定:
图1A图示本发明装置的一个实施方案;
图1B图示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装置的基本形状和尺寸;
图2A图示本发明装置的平面构造;
图2B图示本发明装置的非平面构造;
图3图示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本发明装置的固定元件;
图4A至图4E图示本发明装置的不同构造;
图5A至图5E图示用于本发明装置上的附接件的各个实施方案;
图5F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当插入患者颊腔中时的本发明装置的侧视图;
图6A至图6F图示本发明装置的各个固定辅助物;
图7图示关于本发明装置的固定元件的外部形状/设计的不同实施方案;
图8A至图8C图示本发明装置的固定元件的各个特征件;
图9A至图9B图示本发明装置的铰链特征件;
图10A至图10C图示本发明装置的注射器特征件;
图11图示本发明装置的液压特征件;
图12A至图12B图示本发明装置的电磁特征件;
图13图示本发明装置的电压特征件;
图14A至图14B图示本发明装置的信号发生器特征件;
图15A至图15B图示本发明的内部药物释放元件的不同实施方案;
图16图示本发明的内部药物释放元件的另一个实施方案;
图17图示本发明装置的另一个实施方案;
图18图示本发明装置的又一个实施方案;和
图19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供本发明装置插入的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将药物递送并释放至口腔的面颊区域的装置。本发明装置有利地允许将药物释放元件安全、快速且有效地放置于患者口腔中以进行面颊药物释放。
装置
本发明装置包括连接至外部固定元件的内部药物释放元件。当应用于受治疗患者时,内部元件停留在口腔的面颊区域中(腮部与牙齿/牙龈之间)且外部固定元件接触外腮部。患者可以包括,但不限制于,人类、犬类和动物。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外部元件用于将内部元件保持在合适位置。内部药物释放元件可含有一种或多种药物,当从内部元件释放时其将有益作用提供给身体。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药物”意指认为对身体有益的任何小或大分子量分子或物质。这种化合物可包括受国家药物监管机构监管和不受监管的药品和化合物,如草药和营养物质。
图1A和图1B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装置的基本形状和尺寸。如图1A中所示,装置10的一个实施方案包括通过任选连接区段88连接至外部固定元件14的第一部分14a的内部药物释放元件12。内部药物释放元件12是主要的面颊接触区域,而外部固定元件区域14c是主要的外腮部接触区域。当使用装置时,固定元件的第一部分14a停留在口内。图1B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装置的基本尺寸。如图1B中所示,装置的长度D1为约4cm至约10cm,优选约6cm至约8cm。装置的宽度D2为约1cm至约3cm,优选约1cm至约2cm。内部药物释放元件的长度D3为约0.5cm至约5cm,优选约1cm至约4cm。
外部固定元件14相比于内部药物释放元件12可以是平面或非平面。图2A示出球形或圆柱形内部药物释放元件12和平面外部固定元件14的视图。在如图2B所示的非平面构造中,外部固定元件14可以在沿外部元件长度的任何点向下或向上弯曲。外部固定元件14可以为刚性或柔性,后者将允许向内坍缩以使在从外侧向腮部施加压力时装置10不会压在患者牙齿上。角可以是图2B所描绘的锐角或平滑角。装置10还可以具有允许外部固定元件14与面颊区域中的内部药物释放元件12维持稳定空间关系的其它形状。
可通过维持药物释放元件12与外部固定元件14之间实体连接的任何合适方法将外部固定元件14的第一部分14a附接至药物释放元件12的末端。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固定元件14经由粘合剂附接至药物释放元件12。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部分14a至少部分地布置在药物释放元件12内。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部分14a可以如图3所示般内凹。
第二部分14b表示在嘴唇之间穿过的过渡区域。如图1A中所示,过渡可以采取使外部固定元件14围绕嘴唇弯曲的连续弯曲部分的形式。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前部14a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在进入口中的地方水平平坦以使患者可以在其嘴唇之间更好地形成密封并通过其鼻子轻易呼吸。固定元件14的外部(14b与14c之间的部分)停靠在外腮部上并提供闭合力将药物释放元件12保持在适当位置。然而,在下文更详细描述的替代实施方案中,过渡部分可以是铰链形部分,其将固定元件的内部14a连接至固定元件的外部14b。
图4A至图4E示出装置10的不同构造。图4A示出药物释放元件12相对于外部固定元件14的第一部分14a的不同角。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药物释放元件12可以与第一部分14a直接垂直。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药物释放元件12可以与第一部分14a形成各种角θ1、θ2、θ3。药物释放元件12可以与第一部分14a形成约负10度至约30度的角。图4B示出在外部固定元件接触点50处药物释放元件12与外部固定元件14的不同对齐方式A1、A2、A3。
图4C至图4E示出装置各个方面之间的距离。图4C展示药物释放元件12与固定元件14之间的各种横向距离D4、D5、D6。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药物释放元件12与固定元件14之间的横向距离为约0.75cm至约3cm。图4D示出药物释放元件12与装置顶点52之间的各个距离D7、D8、D9。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从药物释放元件12到顶点52的距离为约1cm至约4cm。图4E显示药物释放元件12与外部固定元件接触点50之间的各个距离D10、D11、D12。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药物释放元件12与接触点50之间的距离为约0.25cm至约3cm。
在如图5A所示的一个实施方案中,装置10还可具有在固定元件14的第二部分14b上的附接件,其用作手柄或指套16以辅助快速且正确放置装置10。附接件或指套16可以暂时附接或永久附接至装置。图5B至图5E示出所涵盖的指套实例。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装置10包括如图5B所示在装置的顶点52处的指套16。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装置10包括如图5C所示在固定元件14的外部(14b与14c之间的部分)上的指套16。在又一个实施方案中,装置10包括在外部固定元件14上的至少两个指套。例如,如图5D中所示,装置10包括在固定元件14的外部(14b与14c之间的部分)上的食指套16a和拇指套16b。预期通过食指套16a和拇指套16b,装置10的放置和移除将变得更容易。在替代实施方案中,装置10包括如图5E所示在固定元件14的外部(14b与14c之间的部分)上的双向指套16c。双向指套16c可以呈矩形,例如方棒,或双向指套16c可以是平面以使其躺平。双向指套16c还可具有在平坦表面上隆起以建立更佳握持。双向指套16c可以单独或与拇指套16b组合使用以插入和移除装置10。
类似地,装置10可具有识别元件18(如图5A和图5F所示),其附接至固定元件14的外部以使可以轻易确定施用时间、药物类型和/或其它相关细节。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固定元件14包括另外的固定辅助物,其允许进一步避免移位。例如,在第二部分14b与第三部分14c之间任何地方的固定元件14的外部可包括接触外腮部的棘轮形特征部、锯齿、吸盘和粘合材料如生物粘合材料或其组合。图6A至图6C示出用于抑制装置10退出口腔的各种固定辅助物54。在如图6D所示的另一个实施方案中,装置10可用围绕颈部的项链型栓绳、附接至患者衣物的栓绳或其组合进一步固定。例如,栓绳86可以用魔术贴或机械夹子附接至自身(例如,围绕患者颈部系牢)以使当施加拉力时不会围绕颈部绷紧。在如图6E所示的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固定元件14的外部(14b与14c之间的部分)包括便于放置和制止误放的膨胀点82。膨胀点82可以是平盘、呈勺形、平环、弯环、球形或任何其它合适形状。在又一个实施方案中,固定元件的外部包括Y形特征件。如图6F中所示,固定元件14的外部(14b与14c之间的部分)包括提供更大稳定性并进一步辅助装置放置的Y形特征件84。Y形特征件84还可防止装置转动。
外部固定元件14可由各种不同合适材料形成,条件是材料实现将内部药物释放元件12维持在颊腔中的总体目标。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固定元件14由线形成。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固定元件14可以是用热塑性材料涂布的线。在另外一个实施方案中,固定元件14至少部分地由塑料或复合材料形成。在又一个实施方案中,固定元件14至少部分地由可伸展泡沫形成。外部固定元件14还可由具有合适移动阻力和对于腮部的可接受舒适度的任何材料形成。
如果存在将药物释放元件12连接至固定元件14和更特定来说14a的连接区段88,那么装置的这个部分可由金属如不锈钢、铝、铂或各种金属合金制成。在替代实施方案中,装置的这个部分还可由合适塑料或复合材料,包括但不限制于,聚碳酸酯或碳纤维材料制成。
固定元件14的形状可变化,条件是形状实现将药物释放元件12维持在颊腔中并将药物释放元件12固定于颊膜的总体目标。例如,固定元件14被成形以使其包括充当图1A和图5A所示的压力点(主要外腮部接触点)的第三部分14c,如此一来,在使用时,装置在内部药物释放元件12和外部固定元件14上提供正确量和方向的压力从而将药物释放元件12舒适且正确地维持在面颊区域位置。合适形状包括,但不限制于,球形、圆柱形、方垫、脊形或锯齿形。图7就固定元件14的外部(14b与14c之间的部分)的形状/设计方面示出本发明的不同实施方案。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基本上如图8A所示),固定元件14的外部(14b与14c之间的部分)具有可沿外部14b移动的可移动膨胀特征件14d,以使装置可针对每个患者的最大舒适度和稳定性予以调整。在如图8B所示的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固定元件14的第三部分14c包括气体或泡沫填充的外球囊形特征件80以在外腮部上提供舒适均匀压力。外部特征件80可以用固定的气体内容物密封,或可以通过阀门和泵压系统充气/放气。
还预期装置将具有针对施加于装置上的外部压力为患者提供保护的特征件。这种特征件可以是在外部元件14上的膨胀特征件或其它物理特征件,当患者接触施加于外部元件14所在的腮部和口腔区域的力时,其防止在装置10上产生直接压力。这种另外的特征件可包围或覆盖外部元件14并用于将力吸收和/或分散至其它面部区域。这些特征件可连接至外部元件14或不连接至外部元件14。这些特征件可由预成型泡沫或在施用装置10前或后充气的可充气材料制成。这些特征件可具有各种形状,包括球形、圆柱形、盘形或枕头形。膨胀特征件的形状还可与外腮部和口腔区域一致。此外,内部药物释放元件12和外部固定元件14可具有向内可坍缩特征件以使如果患者遇到对这些特征件的压力时,如跌倒或在患者头部停靠在枕头上时,装置将压缩并减轻对口腔和牙齿的向内压力。
在如图8C所示的另外一个实施方案中,装置10可具有调节内部药物释放元件12与外部固定元件14之间的拉力的机构,如螺丝型调节器90。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装置还可具有铰链特征件以使当整个装置伸长或处于延伸或开放形式,但闭合并锁定在合适位置进行药物递送时,药物释放元件12可放置在腮部与牙齿/牙龈之间。例如,图9A示出包括内部药物释放元件12和固定元件14的装置10,其中固定元件14具有布置在固定元件14的第一部分14a与第二部分14b之间的铰链特征件26。当装置10处于如图9A所描绘的打开位置时,铰链特征件26将通过防止插入过深而允许将药物释放元件12较容易安置在面颊空间中。图9B示出当铰链特征件26处于闭合位置时的装置10。
在替代实施方案中,药物释放元件12具有注射器功能(描绘于图10A至图10C中)。注射器功能56允许储存和递送液体药物配制物。在一些情况中,优选液体型药物配制物来实现合适药物分散。本发明装置允许快速、低风险地将排出液体药物配制物的注射器功能放置面颊空间。由于存在提供液体受控释放并导致延迟或延长药物释放的特征件,其还允许受控释放液体药物配制物。液体药物配制物释放过快可因液体的一部分被咽下而导致面颊药物吸收不良。而且,因为不存在延长药物释放,所以液体药物配制物的快速释放不提供在CNS中的延长药物作用。
在如图10A所示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注射器功能56包括一旦压下注射器功能56便减慢药物释放的吸收剂材料。图10B示出注射器功能56的不同设计。可按压或转动注射器功能56以释放药物。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注射器功能56围绕顶点52弯曲。
注射器功能还将允许快速合并液体物质与固体物质。例如,可将液体酸性或碱性溶液与固体可电离药物分子合并以影响药物电离、溶解和/或吸收。另一实例是液体物质如水或盐水接触干物质如碳酸氢盐(NaHCO3)以产生并释放二氧化碳(CO2)和抗惊厥气体。在面颊空间中通过这个过程释放的CO2将被患者吸入。在这个过程中释放的CO2还由于在含药物液体内形成CO2气泡扩大液体药物溶液的体积而促进药物分散。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可将液体与固体药物物质合并以形成提供药物溶解和分散的药物溶液。这个过程对于药物在液体中化学不稳定的情况是有利的。例如,苯二氮卓抗惊厥药物劳拉西泮在水存在下会随着时间降解。然而,当在低水分或在干配制物中时,它是稳定的。因此,所公开装置提供可用于面颊递送劳拉西泮和在水存在下不稳定的其它药物的方法。
在又一个实施方案中,内部药物释放元件12可从注射器功能拆除。如图10C中所示,注射器出口(常称为“注射器尖端”)与内部药物释放元件12之间的连接可利用标准配合件92如鲁尔锁配合件实现。注射器的尖端是凸端且内部药物释放元件12含有凹端。这种可拆除性将允许更换内部药物释放元件12。如果特定治疗方案需要较快或较慢内部药物释放元件12,这是想要的。较快或较慢面颊内部药物释放元件12可作为例如内部元件容量和/或孔隙度的函数变化。
可拆除内部药物释放元件12还将允许将装置的注射器功能56(当未附接内部元件时)用于实施静脉内注射。通过提供标准可兼容鲁尔锁连接92(图10C),可使其与现有静脉内置管端口兼容。还可用鼻内递送元件更换可拆除面颊内部药物释放元件12。这将允许将药物施用至鼻腔。在一个实例中,将形成喷雾的适配器组件应用于注射器功能56并通过喷洒至患者的一个或两个鼻孔施药。还可将针头应用于静脉内、肌肉内或皮下注射。在所描述的这些实施方案中,可拆除内部药物释放元件12将允许健康护理提供者备存一个含药物物品(在注射器功能中具有药物配制物的装置),但可选择以多于一种方式施用并因此增大实用性。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装置的外部固定元件14可从注射器功能56拆除以使注射器部分可独立于外部固定元件14使用。
在如图11所示的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外部固定元件14具有与内部药物释放元件12中的储药器60的机械或液压连接58。机械或液压连接58可用于导致药物配制物溢出和/或有力射出,如粗滴或微滴喷洒。这种药物配制物可直接释放至面颊空间中,或释放至缓冲或减速组件如多孔材料以提供受控释放。药物配制物的一部分可直接释放且部分可基于减速(缓冲)组件的能力受控释放。药物还可以释放以使其接触导致促进药物吸收的化学反应的固体物质。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装置具有安装在外部固定元件上的永磁体或电磁体。如图12A中所示,永磁体或电磁体62附接至外部固定元件14以施加恒定或振荡磁场64以促进药物释放和吸收。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永磁体或电磁体62可通过按钮或开关激活。由于内部药物释放元件12向外部固定元件14的磁性吸引,所以磁力可用于增大内部元件固定。磁力可用于增大内部药物释放元件12与面颊膜之间的接触压力。其还可用于促进药物释放和药物吸收,例如通过外部振荡磁场导致内部药物释放元件12振动。在这个实施方案中,当含有磁响应物质如铁颗粒时,内部元件12将振动。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磁力通过导致含有药物的铁磁性流体或含有药物的生物相容铁氧化物纳米颗粒从内部药物释放元件12向并穿过面颊粘膜定向移动;和/或导致含药物隔室压缩,将药物推出内释放元件12进入口腔而可用于促进药物释放和药物吸收。当放置在内部药物释放元件12而不是外部固定元件14中时,磁体也可实施这些功能。在如图12B所示的这个实施方案中,永磁体或电磁体62可从未激活构造开始。然而,永磁体或电磁体62可通过滑动或摆动来移动以在内部药物释放元件12中产生磁效应64。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内部药物释放元件12或外部固定元件14可含有热发生器,如电池供电加热元件。当激活时,热将导致和/或促进从内部药物释放元件12的药物释放。约37℃至约47℃的热还将通过影响药物吸收中所涉及的生理过程,如增大血管舒张来增大药物的吸收。
在替代实施方案中,内部药物释放元件12和外部固定元件14是通过导电材料如金属线连接并在元件之间施加电压。如图13中所示,在通过导电材料连接的内部药物释放元件12与外部固定元件14之间施加电压源66如电池以导致各元件充当电极。可颠倒极性以导致内部药物释放元件12充当阴极或阳极。这种电势将导致带电药物(具有正(+)或负(-)电荷的药物)移向具有相反电荷的电场并远离具有相同电荷的场。例如,具有正电荷的药物,如在酸性溶液中的咪达唑仑(midazolam)将移向具有负电荷的阳极。这种作用(称为离子电渗)可用于促进从内部药物释放元件12向并进入面颊组织的药物移动,因为面颊组织位于极化的内部药物释放元件12与外部固定元件14之间。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药物响应来自远程或无线信号发生器或来自附接至外部固定元件的信号发生器的电磁信号从内部药物释放元件12释放。这种信号发生器可以是自动电子痉挛检测器或个人,如发送无线电信号的护理者。在如图14A所示的这个实施方案中,装置10配备电磁接收器68如无线电接收器,当被激活时,其在某些无线电频率下将电信号70发送给内部药物释放元件12以导致药物释放。如图14B中所示,电磁接收器68还可将无线信号76发送给内部药物释放元件12而不通过电连接。无线电接收器68可通过接收来自远程痉挛检测装置74如放置在患者身体上的动作传感器或可检测痉挛的EEG数据收集系统的无线电信号72或其它电磁信号激活。药物释放过程可通过向内部药物释放元件12的电信号70或无线信号76引发,从而导致含有药物的腔室打开或通过离子电渗产生释放药物的电荷,或通过热过程产生释放药物的热,如通过导致含有固体药物的基质变为液体。电磁接收器还可放置在内部药物释放元件12中而不是在外部固定元件14上。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可将痉挛检测传感器并入内部药物释放元件12或外部固定元件14或两者中。这种痉挛检测传感器可被制成基于患者运动神经活动,即头部和头部结构如下颚的运动,或被EEG检测组件检测到的大脑中的脑电图(EEG)活动检测痉挛。当检测到痉挛时,使内部药物释放元件12释放药物以治疗痉挛。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内部药物释放元件12配备接触面颊膜和组织的微针。微针可以为约0.10mm至约1.0mm,且优选约0.20mm至约0.75mm长。微针将刺入短距离进入并通过面颊膜以促进药物摄取并递送至血流中。可通过几种方法促使微针将药物递送至面颊组织以供摄取至循环中。可将药物涂布在微针的外表面上,或可将药物内部放置在微针的腔体中。当放置在微针内时,药物可被来自每个微针中的一个或多个通道的扩散或压缩力逐出。微针还可以在其接触唾液或组织的水分时溶解以使药物(不论药物在微针内或外)将在微针溶解时被释放并分散。可溶性微针可由当干燥时为固体但当润湿时会变软并溶解的材料制成。这种材料包括,但不限制于,碳水化合物、糊精、多糖、糖或泊洛沙姆(poloxamer)型材料、麦芽糖、羧甲基纤维素、支链淀粉、聚(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透明质酸钠、硫酸软骨素/糊精、海藻酸钠和羟丙基纤维素。使用具有微针的装置还允许施用遗传疗法材料,如RNA、DNA和活或灭活病毒。此外,可用所述装置递送治疗性蛋白质,如抗体和疫苗。
内部药物释放元件12包括合适递送形式的药物、治疗性物质或其组合。根据本发明预期使用许多合适递送形式(药物释放物质)。例如,递送形式可以是含药物基质或药物释放物质,如容器、药丸、片剂或胶囊。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递送形式是固体剂型,如粘附于内部药物释放元件的药丸、片剂或胶囊。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递送形式是凝胶剂型。在又一个实施方案中,递送涉及释放含药物微球、粗乳液、微乳液、纳米乳液或纳米颗粒。在另一个形式中,药物释放物质含有外部快速药物释放膜或涂层和内部较慢药物释放基质。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药物释放元件12的递送形式是与至少一种药物/物质一起输注的不可溶泡沫。例如,药物释放元件12可由水不可溶多孔聚合泡沫材料制成。可将药物/物质输注至泡沫的孔隙中。当接触充当溶剂和载体的唾液时,药物将被洗出并释放。释放速率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控制,包括调节孔径。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内部药物释放元件12含有在口腔中溶解并导致药物释放的材料。在这个方面,所释放的药物/物质可以配合或结合至其它物质以优化吸收(例如,环糊精、聚合材料如泊洛沙姆、普朗罗尼类(pluronics)或纳米颗粒)。药物本身可单向、双向或多向地从内部药物释放元件12释放。例如,药物可以只沿面颊膜的方向释放,或药物可只沿牙齿的方向释放,或药物可以沿所有方向释放。
内部药物释放元件12可以呈圆柱形、矩形、球形、平面或允许药物释放元件舒适地停靠在颊腔中的任何合适形状。图15A示出内部药物释放元件12的各种形状。图15B显示内部药物释放元件12的端视图。内部药物释放元件12的表面可以是光滑或不规则的,如带浅窝(基本上如图6C所示)以增大表面积和稳定性。在如图16所描绘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内部药物释放元件12可压缩,以使当使用时,其会改变形状并符合其停靠在腮部与牙齿之间时所在的空间。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药物释放元件12由含有药物的生物粘合材料组成。
内部药物释放元件12的尺寸可以变化;然而,其优选具有舒适配合在颊腔内的尺寸。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内部药物释放元件12可具有约0.5cm至约5cm,优选约1cm至约4cm且更优选约1cm至约3cm的长度。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内部药物释放元件12可在连接至或构成外部固定元件14的第一部分14a的内部轴上转动。图17示出可供扭动或转动外部固定元件14用的各转动点R1、R2、R3。内部轴可将内部药物释放元件12与锯齿、脊状物或其它物理特征件固定以导致内部药物释放元件12依附于连接区段88。在又一个实施方案中,内部药物释放元件12可沿连接区段88移动以使患者/施药者可更好地安置内部药物释放元件12。
存在许多预期与上述递送形式配合使用的合适物质。经由内部药物释放元件12递送的物质可以是在经口消化时无法有效吸收至血流中的药物/物质和/或需要快速进入循环的药物。然而,可通过公开装置递送任何物质。可通过所述装置递送挥发性药物。通过释放并被个体咽下可通过所述装置递送在胃肠道(GI)中吸收的药物。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经由内部药物释放元件12递送的物质包括至少一种高度亲脂性化合物。预期配合本发明使用的高度亲脂性化合物的合适实例包括至少一种抗癫痫药物。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装置包括至少两种抗癫痫药物的组合。在又一个实施方案中,内部药物释放元件12包括已知具有抗惊厥作用的至少一种草药物质。例如,药物释放元件12可包括香芹酚(carvacrol)、百里酚(thymol)或类似物质。药物释放元件12还可包括能够中止痉挛的其它物质,如利尿剂(diuretics)、CO2释放物质和其组合。实际上,所述装置还可按相同或不同量含有并递送多于一种抗癫痫或治疗性物质。
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将了解加载至内部药物释放元件12中的每种药物/物质的有效量。例如,在药物释放元件中适合使用约5mg至约700mg2,6-二仲丁基酚来有效中止痉挛。
预期配合本发明使用的药物/物质的合适实例包括,但不限制于:阿托品(atropine)、2,6-二异丙基酚、2,6-二仲丁基酚和其立体异构体、)、2-异丙基-6-仲丁基酚和其立体异构体、2-异丙基-6-异戊基酚、乙酰唑胺(acetazolamide)(Diamoxsequels)、蒿甲醚(artemether)、布瓦西坦(brivaracetam)、布美他尼(bumetanide)、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Carbatrol、Epitol、Equetrol、Tegretol)、卡立氨酯(carisbamate)、香芹酚、塞来昔布(celecoxib)、利眠宁(chlorodiazepoxide(Librium、Limbritrol、Librax)、氯百里酚(chlorothymol)、氯巴占(clobazam(Onfi))、氯硝西泮(clonazepam(Clonopin))、皮质类固醇/ACTH、姜黄色素(curcumin)、安定(diazepam(Diastat、Valium)、毒扁豆碱(eserine)、艾司利卡西平(eslicarbazepine)、乙琥胺(ethosuximide(zarontin))、乙妥英(ethotoin(Peganone))、丁子香酚(eugenol)、毒扁豆碱、依佐加滨(ezogabine(Retigabine))、非尔安酯(felbamate(Felbatol))、氟苯丙胺(fenfluramine)、氟化麻醉药(七氟烷(sevoflurane)、异氟烷(isoflurane)、甲氧氟烷(methoxyflurane))、氟乙酰胺(fluorofelbamate)、磷苯妥英(fosphenytoin)、加巴喷丁(gabapentin(Neurontin))、加奈索酮(ganaxolone)和其它神经活性类固醇、石杉碱(huperzine)、ICA-105665、胰岛素、氯胺酮(ketamine)、拉科酰胺(lacosamide(Vimpat))、拉莫三嗪(lamotrigine(Lamictal))、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Keppra))、氯羟去甲安定(lorazepam(Ativan))、美芬妥因(mephenytoin(Mesantoin))、甲苯比妥(mephobarbital)、甲琥胺(methsuximide(Cleontin))、咪达唑仑(midazolam)、NAX-5055、奥卡西平(oxcarbazepine(Trileptal、Oxtellar))、乙甲双酮(paramethadione)、戊巴比妥(pentobarbital)、吡仑帕奈(perampanel)、紫苏醇(perillylalcohol)、苯乙酰脲(phenacemide)、苯巴比妥米娜(phenobarbital(Donnatal))、苯琥胺(phensuximide)、苯妥英(phenytoin(Dilantin))、PID、毒扁豆碱、磷定(pralidoxime(2-Pam))、普瑞巴林(pregabalin(Lyrica))、普里米酮(primidone(Mysoline))、普罗加比(progabide)、丙泊酚(propofol)、卢非酰胺(rufinamide(Banzel))、舍曲西坦(seletiracetam)、生长激素抑制素受体激动剂、SPD(仲丁基丙基甲酰胺)、司替戊醇(stiripentol)、舒噻嗪(sulthiame(Sulthiame))、T-2000、T-2007、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al)、噻加宾(tiagabine(Gabitril))、番茄碱(tomatidine)、托吡酯(topiramate(Topamax))、三甲双酮(trimethadione(Tridione))、乌索酸(ursolicacid)、戊诺酰胺(valnoctamide)、丙戊酸盐(valproate)(Depakene、divalproex(Stavzor)、丙戊酰胺(vapromide)、VCD、氨己烯酸(vigabatrin(Sabril))、YKP-3098、唑尼沙胺(zonisamide(Zonegran))和其组合。
根据本发明适合使用的其它物质包括非癫痫物质、镇痛药、镇静剂(如亲脂性成像物质)、血管扩张物质、表面活性剂或药物渗透促进剂。最后一组可包括月桂基硫酸钠、蔗糖月桂酸酯、胆汁盐、Brij35或98、Tween20或Tween80、脱氧胆酸盐或各种脂肪酸。还可用所述装置施用CO2释放物质、酸物质、支气管扩张物质、止吐物质和其组合。任何这些物质均可相互组合使用和与上述抗癫痫物质按任何组合使用。还可施用抗惊厥化合物的前药。
例如,预期可用本发明装置递送亲油性非药物质,如已知有利于CNS的草药化合物,如姜黄色素、白藜芦醇(resveratrol)、香芹酚、水蜜桃提取物和类似物质。可施用这些物质来治疗患阿尔茨海默氏病和其它CNS退化疾病的患者。特定来说,在不受任何特定理论约束下,已发现香芹酚具有口面镇痛活性且具有抗肿瘤作用并已发现姜黄色素具有抗惊厥作用。本发明装置还可用于递送在迷迭香油中的主要物质,如已知辅助记忆的1,8-桉树脑(eucalyptol)。本发明装置还可用于施用来自各种植物(包括薰衣草、薄荷、樱桃、鼠尾草和柠檬草)的其它精油。
此外,预期可用本发明装置递送亲脂性成像物质,如用于成像脑β-淀粉样蛋白的那些物质,例如18F-florbetapir。另外,预期可用本发明装置递送对身体和大脑具有有利性质的乌索酸和番茄碱和其衍生物。
预期本发明装置可用于将抗惊厥气体释放至口腔中。所述装置将通过含有碳酸氢盐(例如碳酸氢钾或碳酸氢钠)或其它CO2-释放物质释放抗惊厥气体CO2。CO2是已知抑制痉挛的抗惊厥气体。在不受任何特定理论约束下,相信在插入所述装置并与水分接触时,CO2-释放物质将导致患者吸入CO2气体,其将诱发快速抗惊厥作用。药物释放元件12还可包括与CO2释放物质组合的酸物质如抗坏血酸盐(维生素C)或柠檬酸以增大CO2的释放速率。
在本发明的这个方面,CO2的释放速率可通过药物释放元件12的设计使可引起患者吸入CO2(PCO2)但不会高得足以导致缺氧来加以控制。特定来说,已发现吸入约5百分比CO2可导致痉挛中止,优选用CO2气体置换约1至20百分比空气。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药物释放元件12可包括CO2-释放物质和至少一种抗癫痫物质。在不受任何特定理论约束下,相信至少一种抗癫痫物质与CO2-释放物质和任选酸物质组合将产生较大抗惊厥作用。特定来说,因为装置的CO2释放将由于CO2-释放物质消散而随时间停止,所以装置能够持续释放较长时间作用的抗惊厥物质。
预期本发明装置还用于施用治疗哮喘的药物。因此,药物释放元件12可包括至少一种抗哮喘药物。例如,因为可导致支气管扩张的许多药物如丙泊酚和有关酚不适合作为气雾剂递送,所以认为本发明装置是导致支气管扩张的亲脂性药物的有效递送装置,如此一来允许药物进入血流并循环至肺血管以导致支气管放松。由于药物存在于口腔中而产生的药物蒸汽还可被吸入并直接接触肺泡以导致支气管扩张。
内部药物释放元件12还可包括治疗恶心和呕吐的物质。例如,预期将当经口服用时无法良好吸收至循环中的止吐物质用于本发明装置中。这种化合物的实例包括,但不限制于,丙泊酚、2,6-仲丁基酚、归类为大麻的任何化合物、恩丹司琼(ondansetron)和其组合。
所述装置还可用于递送用于治疗头痛(如偏头痛)的药物。这种药物可以属于曲普坦(triptan)类别,如舒马曲坦(sumatriptan)。
还预期将本发明装置用于牙痛或干性齿槽痛的患者,如此一来在药物释放元件12中的物质中的至少一种是镇痛剂、镇静剂或其组合。所述装置允许将药物释放元件12放置在疼痛牙齿或干性齿槽紧邻处以使还在疼痛牙齿或干性齿槽紧邻处释放所述物质。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药物释放元件12包括减轻疼痛的丁子香酚或其它类似无毒酚化合物。可针对牙痛单独或与丁子香酚组合地施用其它局部麻醉剂。局部麻醉剂实例包括利多卡因(lidocaine)、普鲁卡因(procaine)、丁卡因(tetracaine)和布比卡因(bupivacaine)。
另外,可用本发明装置递送镇静剂和镇痛剂。预期包括于药物释放元件12中的合适镇静剂的实例包括,但不限制于,咪达唑仑、安定、劳拉西泮、右旋美托咪啶(dexmedetomidine)、丙泊酚和其组合。
内部药物释放元件12还可包括抑制微生物生长或杀死口腔中的微生物的抗腐败剂。此外,预期所述装置将是单次使用产品,并因此出于患者安全性考虑不需要抗腐败剂。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预期装置或装置的一部分将可重复使用并因此需要抗腐败剂。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药物释放元件12可包括防腐剂和/或抗氧化剂,这尤其是因为上文讨论的大量亲脂性化合物易受氧化影响且抗氧化剂、防腐剂或其它类似化合物将用于保存或保护活性药物物质直至使用。合适防腐剂和/或抗氧化剂的非限制性实例包括苄醇、EDTA、抗坏血酸、柠檬酸和其组合。
药物释放元件12还可含有促进装置放置的润滑剂。此外,药物释放元件12可包括薄荷醇、甜味剂或预期用于掩蔽药物/物质味道和气味的其它掩蔽剂。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在药物释放元件12中的物质的释放速率可通过修改元件的设计以使其在预定速率下释放物质来加以控制。例如,痉挛,尤其是来自癫痫持续状态的那些痉挛在通过单次施用抗癫痫药物终止后可因抗癫痫药的血液/CNS水平跌落至低于治疗水平而恢复。因此,展望本发明装置,和更特定来说,内部药物释放元件12能够通过向口腔提供延长的药物释放来尽可能减小治疗性血液水平跌落。在不受任何特定理论约束下,相信因为药物释放元件12被固定于适当位置中,所以患者之间的药物释放将相对一致。
在如图18所示的另一个实施方案中,药物释放元件12包括类似于切片或圆盘的多个区段78以允许每个区段含有不同物质,如此一来可实现施用多于一种药物或物质。例如,药物释放元件12可在每个区段中包括类似或不同浓度的多于一种抗癫痫治疗性物质或其它物质,以使当放置于颊腔中时,释放多种物质。上文讨论的任何药物、非药物和其它物质适合配合根据本发明这个方面的内部药物释放元件12使用,条件是在用于其中一个区段中的物质之一存在下,这些物质的组合不会阻碍物质中的另一种或具有不良反应。
在另外一个实施方案中,装置可包括多于一个内部药物释放元件12。例如,装置可包括用于每个颊腔的药物释放元件12,其中药物释放元件是用行经患者颈部周围的单个外部固定元件14固定。
在又一个实施方案中,内部药物释放元件12本身不含有CO2-释放物质。相对地,外部固定元件14具有含有CO2-释放物质的储集器。在这一实施方案中,可通过使CO2-释放物质与附接至装置外部或保持与装置完全分离的另一储集器中所含的水接触来释放CO2。在这个方面,所释放的CO2可通过并入装置的管行进至口腔中。在另一个实施方案,外储集器含有抗惊厥气体,如氙气(Xe)和/或CO2。这种储集器可以是气体填充可膨胀元件,如球囊。在插入时,通过触发机构释放气体。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装置将释放挥发性麻醉剂,如异氟烷、安氟醚(enflurane)、三氟溴氯乙烷(halothane)、地氟烷(desflurane)或七氟烷(sevoflurane)。挥发性麻醉剂可用于终止痉挛并导致镇静。
本发明装置还可用于吸收存在于口腔中的物质。根据这个实施方案,内部元件12将由吸收剂材料制成,以使唾液或呼出气中的物质将被接纳并吸收至内部元件中或上。已知药物从血液行经面颊和其它口腔膜并进入唾液。物质可通过将物质从内部元件12移出(如通过萃取)来加以分析,且可通过诸如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光谱分析、质谱分析或其它合适的分析方法加以分析。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物质将被吸收并通过化学反应或位于内部元件12中的传感器进行分析。例如,可将内部元件12制成当与受关注物质如非法麻醉药或滥用物质接触时会发生颜色变化。在这个实施方案中,通过目视内部元件12确定受关注物质的存在。
在不受任何特定理论约束下,展望通过使口腔中的物质吸收元件与唾液和面颊膜接触延长的时间,如长达30分钟或1小时或更长,所公开装置将提供关于以低浓度存在于身体中且不便用单个唾液样品进行分析的受关注物质的准确分析。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装置是由对于受关注物质具有高特异性亲和力的吸收材料制成。因为无需采集血液样品测定受关注化合物且不会造成个体不适或焦虑,所以这一装置是有利的。此外,不太熟练专业护理的人士便可施用所述装置或个体可在或远离专业护理的场所自行施用所述装置。
在这个方面,本发明装置提供了许多益处。例如,可能需要知晓患者是否达到药物的治疗浓度。另一目的可以是确定个体是否滥用药物,如鸦片类药剂、可卡因、大麻类或其它滥用药物。在这种情况中,可用所述装置监测这些化合物和/或其代谢物。在另一目的中,可分析疾病的生物标记物。生物标记物频繁地以低量存在,从而要求昂贵精密仪器来测定。它们可以是挥发性或非挥发性。因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案的装置可在延长时间内吸收物质,所以所述装置可集中物质并允许进行较廉价分析。另外,可吸收并分析遗传材料或其它细胞材料,包括RNA、DNA和蛋白质。这样做可以例如确定受试者中的基因组成、特定突变的存在或某些蛋白质的表达。
使用方法
可将本发明装置快速应用于颊腔(还称为口腔前庭)。如图19中所示,颊腔38是腮部30与牙龈之间的区域。因为颊腔38在牙齿34a和牙齿34b外侧,所以即使患者不配合、无反应或咬紧牙齿仍可施用本发明装置。此外,因为固定元件14极小,所以在施用后允许患者闭合嘴唇(32a、32b和32c)而不影响物质递送。
外部固定元件14的第一部分14a优选围绕嘴唇部分32c成环。在图9A至图9B所示的实施方案中,铰链26可停靠于嘴唇部分32c。如图5F中所示,固定元件14的外部停靠于腮部。
本发明装置的施用优选实施约30秒或更短时间。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在颊腔中插入装置持续约20秒或更短时间。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在颊腔中插入装置持续约10秒或更短时间。
内部药物释放元件12中的物质释放在与颊膜接触时发生。特定来说,当装置处于适当位置时,药物释放元件12中的药物或含药物质通过扩散、渗透、压缩、电和/或磁力离开。在不受任何特定理论约束下,因为口腔,包括面颊区(腮部)的粘膜高度血管化,所以在药物释放元件12中的物质被摄取至血流中并运输至CNS(大脑和脊柱)。因此,本发明装置允许患者快速地自行施用药物或允许护理提供者将药物快速施用给患者或受害人。实际上,因为药物释放元件12是用外部固定元件14固定于适当位置,所以在应用后患者或护理提供者无需采取更多动作来使药物吸收至血流中。此外,如上所述,可通过药物释放元件12的设计提供延长的物质释放和递送。
本发明还具有允许快速终止给药的优点。例如,如果认为吸收了过多药物,或如果护理提供者决定切换治疗,那么可以在任何时间由具有任何技能水平的任何人立即移除装置。
本装置的另一个优点是一名护理提供者可快速治疗如在大规模神经毒气侵袭中的许多患者。单个护理提供者可将装置迅速插入一名患者并快速移动至下一名患者。另外,并入如图5A和图5F所示出并描述的识别元件18允许轻易识别施用过药物的患者/受害人和其它相关信息。
在这个方面,本发明装置可以密封、快速可取用包装的形式提供。例如,可以可供用户迅速取用但在打开包装使用前维持内容物无菌性的包装形式提供所述装置。包装可以是刚性、非刚性或含有这两种性质的元件。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包装是一次性剥开式袋囊。剥开式袋囊可大部分由纸张/塑料组合、/塑料组合或可用于剥开式袋囊的其它合适材料组成。剥开式袋囊可通过热密封开口端或使用具有在袋囊开口上折叠的粘合条的自封袋进行密封。
虽然已参考特定实施方案、实例和图描述本发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公开内容只是例示而且在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内可实施各种其它替代、改编和修改。例如,虽然以上讨论提出了药物释放元件中所包括的物质的例示构造,但发明人预期还可以使用其它药物和顺势疗法组合物。此外,因为抗惊厥剂也越来越频繁地用于治疗躁郁症且用于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所以预期本发明装置和方法将可用于治疗躁郁症、神经病理性疼痛和类似病况。
就理解或完全陈述本发明公开内容所需的程度下,本文提及的所有公开、专利和专利申请明确地以引用的方式,按照各自单独并入的程度并入本文。此外,将公开内容中所表达的范围视为包括每个范围的端点、端点之间的所有值和受端点包含的所有中间范围。
Claims (24)
1.一种药物递送装置,其包括:
包括至少一种抗癫痫物质的药物释放元件,其中所述药物释放元件能够在口腔中递送所述至少一种抗癫痫物质;和
连接至所述药物释放元件的固定元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递送装置,其中所述固定元件至少部分地由塑料、复合材料或软性泡沫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递送装置,其中所述药物释放元件包括至少两种抗癫痫物质的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递送装置,其中所述固定元件还包括另外的固定辅助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药物递送装置,其中所述固定辅助物选自由棘轮形特征件、锯齿、吸盘、粘合材料、栓绳和其组合组成的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递送装置,其还包括附接至所述药物释放元件的注射器特征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递送装置,其还包括安装至所述固定元件上的至少一个磁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递送装置,其还包括能够在所述药物释放元件与所述固定元件之间经由导电材料施加电压的电压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药物递送装置,其中所述药物释放元件和所述固定元件被电极化。
10.一种药物递送装置,其包括:
具有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固定元件;
连接至所述固定元件的所述第一部分的药物释放元件,其中所述药物释放元件包括至少一种药物或含药物质,且其中所述药物释放元件能够在口腔中释放所述至少一种药物或含药物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药物递送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种含药物质是呈药丸、片剂或胶囊的形式。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药物递送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种含药物质包括外快速药物释放膜和内较慢药物释放基质。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药物递送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种含药物质包括至少一种抗癫痫物质。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药物递送装置,其还包括布置在所述固定元件的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铰链特征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药物递送装置,其还包括附接至所述固定元件的所述第二部分的手柄。
16.一种药物递送装置,其包括:
具有第一部分、过渡部分和第三部分的固定元件,其中所述第一部分能够安置在患者口腔内,所述过渡部分能够穿过所述患者的嘴唇,且所述第三部分能够抵靠患者的腮部安置;和
连接至所述固定元件的所述第一部分的药物释放元件,其中所述药物释放元件包括至少一种药物,且其中所述药物释放元件还包括能够通过接触口腔递送所述至少一种药物的至少一个微针。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药物递送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种药物涂布在所述微针的外表面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药物递送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种药物安置在所述微针的内腔中。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药物递送装置,其中所述微针由不可溶材料制成。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药物递送装置,其中所述微针由可溶性材料制成。
21.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药物递送装置,其中所述微针的长度为约0.10mm至约0.75mm。
22.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药物递送装置,其还包括附接至所述固定元件的识别元件。
23.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药物递送装置,其中所述药物释放元件通过连接区段连接至所述固定元件的所述第一部分。
24.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药物递送装置,其中所述患者是人类。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361839595P | 2013-06-26 | 2013-06-26 | |
US61/839,595 | 2013-06-26 | ||
PCT/US2014/044296 WO2014210285A1 (en) | 2013-06-26 | 2014-06-26 | Oral drug delivery device and methods of using same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451723A true CN105451723A (zh) | 2016-03-30 |
Family
ID=521426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36536.7A Pending CN105451723A (zh) | 2013-06-26 | 2014-06-26 | 经口药物递送装置和其使用方法 |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60367442A1 (zh) |
EP (1) | EP2999462A4 (zh) |
JP (1) | JP2016528958A (zh) |
KR (1) | KR20160023695A (zh) |
CN (1) | CN105451723A (zh) |
CA (1) | CA2916016A1 (zh) |
HK (1) | HK1222543A1 (zh) |
MX (1) | MX2016000103A (zh) |
WO (1) | WO2014210285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018660A (zh) * | 2021-03-16 | 2021-06-25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一种用于介入给药的微针球囊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70079756A1 (en) * | 2015-09-17 | 2017-03-23 | Karrie Lynn Velky | Hands-free dental suction assembly |
US20180126075A1 (en) * | 2016-10-21 | 2018-05-10 | Arkham Enterprises, Llc | System, device and method for automated treatment of symptoms associated with nerve gas exposure |
EP3645091A4 (en) * | 2017-06-28 | 2021-07-14 | Mayo Foundation for Medical Education and Research | METHODS AND MATERIALS FOR THE TREATMENT OF HYPOCAPNIA |
CN120052831A (zh) * | 2025-04-28 | 2025-05-30 | 浙江大学 | 一种可穿戴式癫痫诊疗一体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319510B1 (en) * | 1999-04-20 | 2001-11-20 | Alayne Yates | Gum pad for delivery of medication to mucosal tissues |
US20110087195A1 (en) * | 2009-10-08 | 2011-04-14 |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 Transmucosal drug delivery device and method including microneedles |
US20130090594A1 (en) * | 2006-01-06 | 2013-04-11 | Acelrx Pharmaceuticals, Inc. | Methods for administering small volume oral transmucosal dosage forms using a dispensing devic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847415A (en) * | 1929-12-31 | 1932-03-01 | Silver S Snell | Holder for candy suckers |
US5855908A (en) * | 1984-05-01 | 1999-01-05 | University Of Utah Research Foundation | Non-dissolvable drug-containing dosage-forms for use in the transmucosal delivery of a drug to a patient |
US4885173A (en) * | 1985-05-01 | 1989-12-05 | University Of Utah | 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for noninvasive dose-to-effect administration of drugs with cardiovascular or renal vascular activities |
US5223259A (en) * | 1990-09-19 | 1993-06-29 | Lackney Albert M | Securing means for an oral medicament and support therefor |
ES2247598T3 (es) * | 1995-05-11 | 2006-03-01 | University Of Utah Research Foundation | Sustitutivo del tabaco. |
US7799337B2 (en) * | 1997-07-21 | 2010-09-21 | Levin Bruce H | Method for directed intranasal administration of a composition |
US5938153A (en) * | 1997-11-10 | 1999-08-17 | Coleman; Thomas J. | Clone pops |
JP3947784B2 (ja) * | 2003-03-19 | 2007-07-25 | 財団法人北九州産業学術推進機構 | 口腔内薬剤投与具 |
US8157788B2 (en) * | 2003-11-06 | 2012-04-17 | Paolo L. Manfredi | Multi-site drug delivery platform |
EP1758557B1 (en) * | 2004-05-11 | 2011-07-13 | Egalet Ltd. | Swellable dosage form comprising gellan gum |
GB0416861D0 (en) * | 2004-07-29 | 2004-09-01 | Quadrant Drug Delivery Ltd | Composition |
CN101563071A (zh) * | 2006-12-01 | 2009-10-21 | 赛福伦公司 | 尼古丁经口粘膜剂型 |
-
2014
- 2014-06-26 EP EP14816906.3A patent/EP2999462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4-06-26 US US14/897,121 patent/US20160367442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4-06-26 JP JP2016524185A patent/JP2016528958A/ja active Pending
- 2014-06-26 CA CA2916016A patent/CA2916016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4-06-26 KR KR1020157036040A patent/KR20160023695A/ko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4-06-26 CN CN201480036536.7A patent/CN105451723A/zh active Pending
- 2014-06-26 WO PCT/US2014/044296 patent/WO2014210285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06-26 MX MX2016000103A patent/MX2016000103A/es unknown
- 2014-06-26 HK HK16110666.4A patent/HK1222543A1/zh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319510B1 (en) * | 1999-04-20 | 2001-11-20 | Alayne Yates | Gum pad for delivery of medication to mucosal tissues |
US20130090594A1 (en) * | 2006-01-06 | 2013-04-11 | Acelrx Pharmaceuticals, Inc. | Methods for administering small volume oral transmucosal dosage forms using a dispensing device |
US20110087195A1 (en) * | 2009-10-08 | 2011-04-14 |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 Transmucosal drug delivery device and method including microneedles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018660A (zh) * | 2021-03-16 | 2021-06-25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一种用于介入给药的微针球囊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A2916016A1 (en) | 2014-12-31 |
WO2014210285A9 (en) | 2015-03-05 |
US20160367442A1 (en) | 2016-12-22 |
EP2999462A4 (en) | 2016-08-24 |
JP2016528958A (ja) | 2016-09-23 |
MX2016000103A (es) | 2016-08-18 |
EP2999462A1 (en) | 2016-03-30 |
WO2014210285A1 (en) | 2014-12-31 |
KR20160023695A (ko) | 2016-03-03 |
HK1222543A1 (zh) | 2017-07-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250213801A1 (en) | Device and method for aerosolized delivering of substance to a natural orifice of the body | |
KR102345816B1 (ko) | 코 투여 | |
US11278682B2 (en) | Device and method for aerosolized delivery of substance to a natural orifice of the body | |
EP3793655B1 (en) | Device for aerosolized delivery of substance to a natural orifice of the body | |
CN105451723A (zh) | 经口药物递送装置和其使用方法 | |
US20150258287A1 (en) | Device to deliver a predetermined amount of a substance to a natural orifice of the body | |
US20220379101A1 (en) | Nasal Device for Treatment | |
JP2013508286A (ja) | 処置状況における軽度の鎮静、不安緩解および鎮痛のための組成物および方法 | |
US20220409830A1 (en) | Device to deliver a predetermined amount of a substance to a natural orifice of the body | |
JP7090124B2 (ja) | 経鼻投与 | |
JP6945614B2 (ja) | 経鼻投与 | |
GB2479586A (en) | Nasal inhaler with medicament cartridge | |
Ruby et al. | Antiemetic drugs as a nasal drug delivery-a review | |
US20250108046A1 (en) | Apparatus,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roviding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s in the form of droplets for aerosol administration and inhalation delivery | |
Shrewsbury | Trends and Advancements in Drug Delivery: What is the" perfect" method of drug delivery? | |
CN202478335U (zh) | 鼻吸式给药器 | |
Rozé et al. | Cystic fibrosis patient awaiting lung transplantation ventilated with neurally adjusted ventilatory assist | |
Derbyshire et al. | Improving nasal drug delivery with HFA nasal aerosols | |
HK1221672B (zh) | 鼻腔給藥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2254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330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22254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