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37908A - 汽车空气调节系统用空气引导装置 - Google Patents

汽车空气调节系统用空气引导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37908A
CN105437908A CN201510598710.3A CN201510598710A CN105437908A CN 105437908 A CN105437908 A CN 105437908A CN 201510598710 A CN201510598710 A CN 201510598710A CN 105437908 A CN105437908 A CN 1054379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mentioned
guiding device
air guiding
entr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9871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37908B (zh
Inventor
格拉尔德·里希特
叶夫济·杜卡
塞兹金·格克琴
迈克尔·菲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on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alla Climate Contro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lla Climate Control Corp filed Critical Halla Climate Control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4379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379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379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379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007Combined heating, ventil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 B60H1/00021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507Details, e.g. mounting arrangements, desaeration devices
    • B60H1/00557Details of ducts or cables
    • B60H1/00564Details of ducts or cables of air du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007Combined heating, ventil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 B60H1/00021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 B60H1/00064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for sending air streams of different temperatures into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007Combined heating, ventil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 B60H1/00021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 B60H1/00035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for sending an air stream of uniform temperature into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 B60H1/0005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for sending an air stream of uniform temperature into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the air being firstly cooled and subsequently heated or vice versa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007Combined heating, ventil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 B60H1/00021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 B60H1/00028Constructional lay-out of the devices in the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24Devices purely for ventilating or where the heating or cooling is irrelevant
    • B60H1/26Ventilating openings in vehicle exterior; Ducts for conveying ventilating ai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007Combined heating, ventil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 B60H1/00021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 B60H2001/00078Assembling, manufacturing or layout details
    • B60H2001/00092Assembling, manufacturing or layout details of air deflecting or air directing means inside the devic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空气调节系统用空气引导装置。上述空气调节系统具有多个空气流出口。上述汽车空气调节系统用空气引导装置以包围容积的方式形成,在上述容积的内部形成有从入口向出口连续的一个以上的空气通道。上述汽车空气调节系统用空气引导装置在两个端部位置之间以可向单方向连续滑动的方式配置,此时,上述汽车空气调节系统用空气引导装置在上述端部位置分别封闭流出口。并且,本发明与具有用于对空气质量流量进行移送、冷却及加热的多个单元的汽车用空气调节系统相关,上述空气调节系统包括具有混合腔室的外壳,在上述混合腔室内配置有上述空气引导装置。

Description

汽车空气调节系统用空气引导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空气调节系统用空气引导装置。上述汽车空气调节系统用空气引导装置以包围容积的方式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在上述容积的内部形成有从入口向出口连续的一个以上的空气通道(airchannel)。并且,本发明与具有用于对空气质量的流动进行移送、冷却及加热的汽车用空气调节系统相关。在上述空气调节系统中,外壳具有与混合腔室相通的两个以上的流动路径,在这种情况下,经过第一流动路径引导的空气质量流量具有第一温度,经过第二流动路径引导的空气质量流量具有第二温度。上述汽车空气调节系统用空气引导装置配置于上述混合腔室的内部。
在汽车的情况下,由于技术性结构部件的数量的增加,需要与整体设置大小相关地实现最优化,以便可以通过结构部件的配置来整体确保所需的功能性。由于这种理由,在以混合腔室、流动引导单元及暖流形成单元形态形成的多个固定式空气调节系统中,众所周知的用于调节空气的大容积的多个结构部件也因可用空间小而无法使用于汽车。调节所供给的空气质量流量,并根据情况进行分配,且将多个个别的空气质量流量向汽车的不同的区域引导的汽车空气调节系统的追加条件为根据位置及状态向上述空气调节系统的不同的多个空气流出口供给被调节为不同温度的多个空气质量流量。众所周知,汽车的车厢包括不同的舒适区及通风区(comfortzoneandventilationzone)。为了各个区域,汽车的空气调节系统根据所设定的工作模式来以规定的温度供给规定的空气量。在这种情况下,所供给的空气质量流量经过不同的多个热交换器,使得空气被冷却及除湿,并且在需要的情况下,重新被加热,之后以通过可调整的多个平板来分配于各个区域的方式向车厢引导。此时,空气通过例如伸腿空间及位于仪表盘(dashboard)侧的多个开口来向车厢送风,并且为了在前玻璃防雾(mist-free)或溶解前玻璃的结冰来去除而直接通过上述前玻璃侧的多个流出口向前玻璃引导。
背景技术
在空气侧进行调节的同类的多个空气调节系统中,向车厢供给的空气质量流量在作为蒸发器工作的热交换器中过流之后,借助还标为温度板的平板来分配为两个部分的质量流量。由上述多个温度板及不同的多个控制机构调节所需的空气流动温度。在这种情况下,上述两个部分质量流量中的一个部分的空气质量流量通过加热热交换器来引导并加热。并且,作为冷风的第二部分空气质量流量经过(不贯通)上述加热热交换器。接着,被调节为不同温度的上述两个部分空气质量流量为了达到目标温度而进行混合和/或分离,并向多个空气流出口传递。
众所周知,上述多个平板通过旋转运动或者滑动来调整。根据存在于空气调节系统的内部的个别的多个平板的旋转和/或滑动,以规定的温度供给适合车厢内的个别的多个区域的规定的空气量。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确保所需的空气量的分布及温度分布,在空气调节系统的内部需要追加插入物。在不同的多个流出口中,多个空气质量流量的互不相同的温度还被标为温度分层(temperaturestratification)。所谓多个分层插入物(layeringcomponent)或多个通道用于从存在于空气调节系统的外壳的内部的特定区域中引出冷风或热风的质量流量,并通过以通道形态设计的多个部件来向外壳内的其他区域供给这种多个空气质量流量。与平板不同,上述多个分层插入物以不动的停止方式配置。
在EP1273465A1号中揭示了汽车用空气调节系统。上述空气调节系统包括:外壳,具有空气流入口及空气流出口;蒸发器及多个加热热交换器,配置于上述外壳内;空气引导部件,呈温度板形态的可动式,尤其可旋转的空气引导部件及停止式空气引导部件。上述停止式空气引导部件用于按目标来从加热热交换器向第一空气流出口引导已加热的空气质量流量的一部分,并且用于按目标来向第二空气流出口引导未经过上述加热热交换器的冷风质量流量的一部分。
在EP1445133A2号中公开了汽车用空气调节系统。上述空气调节系统具有冷风通路、热风通路及挡板(baffleplate)。上述挡板配置于上述冷风通路和热风通路汇合的位置。挡板具有多个冷风流动开口及以铅垂方式整列于上述多个冷风开口的多个热风通道,上述多个冷风开口向第一流出口供给来自热风通路的热风,上述多个热风引导通路向第二流出口供给来自热风通路的热风,此时,上述多个热风引导通路的流出口侧被开放。
在现有技术中公开的多个空气调节系统同样需要追加的空间,并且不仅增加费用,而且当进行组装时,导致追加的复杂性及相应的维护费用的装置方面非常复杂的多个追加部件。不仅如此,无法利用公知的多个平板的插入物来在各个工作模式中调节空气量分布或温度分布。除此之外,形成为不动的停止式,只在规定的多个调节范围内支持温度分层的上述的多个热风通道或冷风通道之类的多个追加插入物在外壳的内部导致多个限制部及狭窄部,由此在空气流动过程中导致增加的压力损失,而且这会重新增加电力需求及能量消费,并与空气调节系统一同在整个汽车中减少效率。进而,在空气调节系统的内部中减少可最大实现的空气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问题在于,提供根据需要来在与温度控制相关的最小限度的复杂性内具有多个空气质量流量的规定的最优温度分布的空气调节系统的部件或空气调节系统。在这种情况下,空气需要按目标来引导,并且不仅需要维持最小限度的需要插入的多个结构部件的数量,而且需要维持最小限度的插入上述多个结构部件所需的消耗空间。所发生的制造费用、设置费用及维护费用也应维持最低限度。上述空气调节系统需要在低的压力损失下以最大效率工作。
上述问题通过具有独立技术方案的特征的对象来解决。改善例记载于从属技术方案。
上述问题通过用于汽车空气调节系统的本发明的空气引导装置来解决。上述空气调节系统具有多个空气流出口。上述空气引导装置以包围容积的方式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在上述容积的内部形成有从入口向出口连续的一个以上的空气通道。
根据本发明的概念,上述空气引导装置可以在两个端部之间向单方向16连续滑动,在这种情况下,上述空气引导装置在上述多个端部位置分别封闭空气流出口。因此,上述空气引导装置被视为具有堆积一个以上的分层通道的可动式空气分配板,分别覆盖由多个空气流出口相连接的路径的多个横截面区域或一个路径的整个横截面。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的一形成例,在被空气引导装置包围的容积的内部形成有两个以上的连续的空气通道,在这种情况下,上述多个空气通道相互分离,并分别具有入口及出口。优选地,多个空气通道被中间壁相互分离,最终,当空气引导装置进行贯流时,经过上述多个空气通道的多个空气质量流量不混合。优选地,经过多个空气通道的上述多个空气质量流量以不同的方式得到调节,尤其调节为不同的温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改善例,第一空气通道从空气引导装置的上部面向下部面延伸,上述下部面相对于上述上部面向铅垂方向隔开配置。上述第一空气通道的入口形成于上述空气引导装置上部面,上述出口形成于上述空气引导装置下部面。空气引导装置具有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及深度方向。在这种情况下,上述长度方向被记述为水平方向,上述宽度方向被记述为铅垂方向。上述水平方向、铅垂方向及深度方向分别以直角整列。通过空气引导装置的移动,改变对例如空气调节系统的绝对水平或铅垂的上述空气引导装置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不变更空气引导装置的相对水平方向、铅垂方向及深度方向。与此同时,上述上部面和下部面限制在铅垂方向中被上述空气引导装置包围的容积。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一形成例,第一空气通道的入口和出口向相对于铅垂方向配置成直角的水平方向以相互偏移的方式配置。因此,上述入口和出口向铅垂方向整列,第一空气通道大致向水平方向延伸。
在本发明优选的一追加形成例中,第二空气通道从空气引导装置的前部面向相对于空气引导装置的前部面向水平方向隔开配置的后部面延伸。在这种情况下,入口形成于空气引导装置的前部面,出口形成于上述空气引导装置后部面。优选地,第二空气通道借助入口和出口来向水平方向延伸。上述前部面和后部面向水平方向限制被空气引导装置包围的容积。在这种情况下,前部面和后部面还可以被视为空气引导装置的上部面和下部面的多个切换部。
优选地,用于使不同的多个空气质量流量贯流的多个空气通道在空气引导装置的深度方向相互隔开来并列,并分别被中间壁以相互分离的方式配置。上述中间壁被配置为向水平及铅垂方向形成的平面。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一追加形成例,空气引导装置可与相对于滑动方向相对固定配置的流入通道相结合。上述流入通道以不动的停止式或与空气调节系统的外壳固定连接,空气引导装置可在上述外壳内移动。此时,空气引导装置因上述空气引导装置的滑动而至少收容上述流入通道的一部分,上述流入通道的一个以上的区域以向上述空气引导装置内可移动的方式形成。在这种情况下,流入通道向空气引导装置的空气通道内插入。
根据本发明的一改善例,第一空气通道的入口具有空气引导单元。上述空气引导单元在入口区域中向空气引导装置的上部面突出,并具有上述入口的开口宽度。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一形成例,第二空气通道的入口具有空气引导单元。在入口区域中,即,在空气引导装置的前部面和上部面的切换部中,上述空气引导单元分别从上述前部面和上部面的切换部突出的方式形成。优选地,空气引导单元遍及空气引导装置的整个深度延伸。在空气引导装置的前部面封闭的第一空气通道区域中,优选地,空气引导单元为了向沿着上述前部面引导空气质量流量而凹陷而成。
根据本发明的一改善例,形成为可动式的空气引导装置可与以不动的停止式或以固定式配置的分层通道相结合。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上述分层通道形成为流入通道,例如,冷风质量流量的流入通道。
本发明的上述问题还通过具有用于对空气质量流量进行移送、冷却及加热的单元的本发明的汽车用空气调节系统来解决。上述空气调节系统包括:两个以上的流动路径,以通向混合腔室的方式形成;以及外壳,具有多个空气流出口。作为部分空气质量流量,经过第一流动路径的空气质量流量或在上述空气调节系统内移送的整个空气质量流量的一部分具有第一温度,经过第二流动路径的空气质量流量或一部分空气质量流量具有第二温度。上述多个空气质量流量可通过多个流动路径及混合腔室向多个空气流出口引导。
根据本发明的概念,在上述空气调节系统的混合腔室的内部配置有上述的本发明的空气引导装置。
并且,优选地,在外壳的内部提供蒸发器。优选地,多个流动路径在向空气的流动方向配置于蒸发器的下流的区域中向混合腔室延伸。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流动路径形成为配置于流动路径内的加热热交换器的旁路。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一形成例,空气引导装置在两个端部位置中以可向单方向连续滑动的方式配置。此时,上述空气引导装置在上述端部分别封闭空气流出口。
根据本发明的一改善例,在空气引导装置的滑动方向形成有相对固定的流入通道。在这种情况下,上述流入通道以固定的方式与空气调节系统的外壳相连接,并配置于第一流动路径的切换部内,上述第一流动路径的切换部与以可移动的方式配置的混合腔室相连接。空气引导装置和流入通道通过如下方式相互配置及形成,因滑动使上述空气引导装置至少收容上述流入通道的一部分,且上述流入通道的一个以上的区域可向上述空气引导装置内插入。当空气引导装置移动时,流入通道向上述空气引导装置的空气通道内插入。优选地,空气引导装置的流入通道及空气通道在已插入的状态下相互密封,最终,经过上述流入通道,并接着经过上述空气通道的空气质量流量几乎无泄漏地贯流。
优选地,空气调节系统作为汽车车厢内1-区域-空气调节系统,尤其形成有用于调节后座区域的改善空气的1-区域-空气调节系统。本发明的空气引导装置作为也被标为旁路板或工作模式变更板的装置,尤其作为用于按目标来调节温度差的可动式及滑动式装置,可向铅垂方向提供。与用于车厢的前方区域的2-区域-空气调节系统相关,可与本发明的1-区域-空气调节系统一同提供3-区域空气调节系统。
若进行归纳,则与本发明的空气引导装置与空气调节系统相关,具有追加的多个优点:
-无需需要空间的多个追加部件。
-无需在空气流动中增加压力损失的外壳内形成追加的多个限制部或狭窄部,从而实现最小压力损失。
-可在多个空气流出口及在混合腔室的内部中最小限度地阻隔多个流动横截面,最终,
-可在相同的空气输出中需要相对更小的风扇或在相同的风扇中实现相对更高的空气输出,由此,
-当空气调节系统工作时,且在整个汽车中体现最少电力需求及最少能量消耗及最大效率,并且,
-借助可移动的多个分层通道来体现可变的温度分层。
本发明的多个形成例的追加的具体事项、多个特征及优点将参照相关附图来公开于多个实施例的后续说明中。
附图说明
图1为以侧视图示出当以混合模式工作时,在混合腔室的内部具有混合板及停止式多个分层插入物的现有技术的空气调节系统的图。
图2a、图2b、图2c为以侧视图示出具有堆积有多个空气通道的空气引导装置的空气调节系统的图,其中,图2a示出当以冷却装置模式工作时的第一端部位置,图2b示出当以混合模式工作时的中间位置,图2c示出第二端部位置。
图3为具有三个堆积的热风通道及两个堆积的冷风通道的空气引导装置。
图4为具有两个堆积的热风通道、一个堆积的冷风通道及位于上流的不动的流入通道的空气引导装置。
附图标记的说明
1、1’:空气调节系统2:外壳
3a、3b、3c:空气流出口4:蒸发器
5:加热热交换器6:流动路径、冷风路径
7:流动路径、热风路径8:混合腔室
9:温度板10:空气流动方向
11:热风路径7内的空气流动方向
11a:从热风路径7的空气流动方向
11b:经过空气引导装置15、15’的空气流动方向
12:经过冷风路径6的空气流动方向
13:空气板14:分层通道
15、15’:空气引导装置
16:空气引导装置15、15’的移动方向
17a、17b:空气引导单元18:第一空气通道、热风通道
18a:热风通道18的入口18b:热风通道18出口
19:第二空气通道、冷风通道19a:冷风通道19的入口
19b:冷风通道19出口
20:空气引导装置15、15’的上部面
21:空气引导装置15、15’的下部面
22:空气引导装置15、15’的前部面
23:空气引导装置15、15’的后部面
24:流入通道x:水平方向
y:铅垂方向z:深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以侧视图示出当以混合模式工作时,在混合腔室8的内部具有多个停止式分层插入物及空气板13的现有技术的空气调节系统1’。上述不动的多个停止式分层插入物由分层通道14形成。
上述空气调节系统1’具有用于通过空气调节系统1’来向流动方向10吸入及移送空气的、附图中未图示的风扇、蒸发器4及加热热交换器,此时,上述风扇、蒸发器4及加热热交换器5配置于外壳2内。上述外壳2包括三个空气流出口3a、3b、3c及混合腔室8。被风扇吸入,并在流动方向10中向蒸发器4侧引导的空气质量流量在全部贯通上述蒸发器4的热交换器面积之后,以两个流动路径6、7进行比例分配(prorate)。还标为冷却路径6的第一流动路径6作为一部分空气质量流量,以向流动方向12围绕加热热交换器5的周围的方式引导在蒸发器4中冷却及/进行风扇除湿处理的空气。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流动路径6向铅垂方向y配置于加热热交换器5的下部,上述加热热交换器配置于第二流动路径7的内部。经过第二流动路径7的部分质量流量全部贯通加热热交换器5的热交换器的面积来加热。因此,上述流动路径7还被标为热风路径7。
在本发明的情况下,经过蒸发器4的空气质量流量借助由滑动部件形成的开放的温度板9来以多个部分空气质量流量的形态分配为多个流动路径6、7。借助上述温度板9的位置,经过多个流动路径6、7的多个部分空气质量流量,换言之,经过空气调节系统1’的整个空气质量流量的部分被控制,由此,可在多个空气流出口3a、3b、3c中控制温度。调节后的空气在通过个别的空气流出口3a、3b、3c向车厢供给之前,在经过冷风路径6的第一部分空气质量流量及在流动方向11中经过热风路径7的第二部分空气质量流量根据空气调节系统1’的工作模式来在混合腔室8内混合至少一部分。
多个空气流出口3a、3b、3c可被空气板13封闭或开放。根据图1所示,空气板13能够以开放多个空气流出口3a、3b、3c的方式配置。此时,空气流出口3a以相对于空气流出口3c平行设置的方式形成。向空气流出口3c内流入的空气质量流量以比例分配方式向空气流出口3a内引导,最终,通过上述多个空气流出口3a、3b、3c移送的多个空气质量流量以相同的方式得到调节。在由向水平方向x及铅垂方向y形成的平面所提供的横截面中,呈曲线的空气板13在所提及的平面的内部被支撑为滑动式,并向深度方向z延伸。在这种情况下,空气板13滑动,使得多个空气流出口3a、3b、3c以交替方式开放或封闭至少一部分。
在加热热交换器5的出口和空气流出口3c之间还配置有多个停止式分层通道14。上述多个分层通道14用于按目标向空气流出口3c引导从加热热交换器5流出的部分空气质量流量,在这种情况下,上述部分空气质量流量以未混合的状态贯通混合腔室8。由于这种功能,多个分层通道14还被标为热风通道。在混合腔室8内以停止式配置的多个分层通道14意味着插入于外壳2的内部的追加限制部及狭窄部,这种多个分层通道在空气流动中增加压力损失,对空气处理量及音响产生不好的影响,并且还增加与空气调节系统1’的制造及气动相关的费用。
图2a至2c以侧视图示出与空气引导装置15、15’的不同的配置及空气调节系统1的不同的工作模式相关地具有堆积的多个空气通道的空气引导装置15、15’的空气调节系统1。图2a示出当位于第一端部位置的空气引导装置15、15’及当以冷却装置模式工作时的空气调节系统1,图2b示出位于中间位置的空气引导装置15、15’及当以混合模式工作时的空气调节系统1,图2c示出位于第二端部位置的空气引导装置15、15’。
与图1的空气调节系统1’相对照,多个空气通道堆积于由可动式平板形成的空气引导装置15、15’的内部,并且根据功能,不仅被标为热风路径,而且还被标为冷风路径。空气引导装置15、15’可在向多个空气流出口3b、3c进入的多个入口中向方向16滑动。空气流出口3a重新以相对于空气流出口3c平行设置的方式形成,最终,向上述空气流出口3c流入的空气质量流量以比例分配的方式向上述空气流出口3a引导。在封闭空气流出口3c的情况下,还封闭空气流出口3a,并且在开放上述空气流出口3c的情况下,同样还开放空气流出口3a。
图2a以侧视图示出当空气调节系统1以冷却装置模式工作时的位于第一端部位置的空气引导装置15、15’。温度板9以经过蒸发器4的热交换器面积的空气质量流量全部经过冷风路径6来引导的方式整列。热风路径7被温度板9封闭,最终,完全无法从加热热交换器5向空气质量流量传递热量。在这种情况下,空气引导装置15、15’从经过冷风路径6来直接向空气流出口3c引导的空气质量流量中引导流出或配置于上述空气质量流量的端部。空气引导装置15、15’,尤其,堆积于上述空气引导装置的多个空气通道不会因空气而贯流。空气引导装置15、15’以所有通道中的一个以上的开口,即,入口或出口以与外壳2或外壳2的多个部件相接触来封闭的方式配置。空气流出口3b被空气引导装置15、15’封闭。还形成于空气引导装置15、15’的表面的多个空气引导部件17a、17b,尤其,多个空气引导部件17b用于使空气质量流量按目标向空气流出口3c的方向偏向。
图2b以侧视图示出当空气调节系统1以混合模式工作时位于中间位置的空气引导装置15、15’。温度板9以使经过蒸发器4的热交换器面积的空气质量流量分配为部分空气质量流量的形态的方式整列,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部分空气质量流量作为冷风来经过冷风路径6,第二部分空气质量流量为了加热而向热风路径7引导。热量从加热热交换器5作为上述第二部分空气质量流量传递。在这种情况下,空气引导装置15、15’以向空气流出口3b和空气流出口3c均供给空气的方式配置。经过多个流动路径6、7的上述两部分的空气质量流量在混合腔室8中重新只混合一部分。在位于混合腔室8区域的空气流出口3b的流入口仅开放一部分。经过冷风路径6的第一部分空气质量流量大部分直接向空气流出口3c引导,在这种情况下,还形成于空气引导装置15、15’的表面的多个空气引导部件17a、17b,尤其,多个空气引导部件17b用于使第一空气质量流动按目标向空气流出口3c的方向偏向。因在加热热交换器5的热交换器的面积中产生的过流现象而被加热的第二部分空气质量流量得到分配,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部分向流动方向11a经过空气引导装置15、15’来向空气流出口3b内引导。因此,主要或完全向空气流出口3b供给加热后的部分空气质量流量。加热后的部分空气质量流量的第二部分通过以向流动方向11b经过堆积于空气引导装置15、15’的方式形成的一个以上的第一空气通道18引导。上述第一空气通道18具有向混合腔室8方向或加热热交换器5方向整列的入口18a,热风通过上述入口向上述空气通道18及空气引导装置15、15’内流入。然后,上述热风无需与其他部分的空气质量流量相混合,而是经过还被标为热风通道18的侧面被封闭的空气通道18来向出口18b引导。在这种情况下,上述出口18b以贯通空气引导装置15、15’的热风向空气流出口3c方向流出,在进行这种流出之后,与经过冷风路径6的第一部分空气质量流量相混合的方式整列。因此,空气通道18用于按目标向空气流出口3c引导从加热热交换器5流出的部分空气质量流量,在这种情况下,上述部分空气质量流量以未混合的状态通过混合腔室8及空气引导装置15、15’来引导。并且,经过冷风路径6的第一部分空气质量流量的部分大致向与热风的流动方向11b相反的方向经过在空气引导装置15、15’附图中未图示的第二空气通道来引导。此时,上述部分空气质量流量从冷风路径6方向引导并向空气引导装置15、15’内流入,并从上述空气引导装置15、15’向空气流出口3b的方向流出。从上述空气引导装置15、15’流出之后,冷风的部分空气质量流量与向流动方向11a流出的热风的部分空气质量流量相混合。
图2c以侧视图示出位于第二端部位置的空气引导装置15、15’。在这种情况下,上述空气引导装置15、15’以使通过热风路径7来引导的空气质量流量向流动方向11a,向空气流出口3b引导的方式配置。堆积于空气引导装置15、15’,尤其,堆积于上述空气引导装置的第一空气通道18封闭。多个空气流出口3a、3c也被空气引导装置15、15’封闭。
通过蒸发器4的热交换器面积来引导的空气质量流量根据温度板9的整列而被分配为冷风路径6和热风路径7。同样,冷风路径6也在至少开放一部分的工作模式中,通过上述冷风路径6引导的部分空气质量流量与在混合腔室8中通过热风路径7引导的部分空气质量流量相混合之后,如上所述,向空气流出口3b引导。经过冷风路径6的空气质量流量的部分还可以经过在附图中未图示的第二空气通道及空气引导装置15、15’来向空气流出口3b引导。
图3示出具有五个堆积的空气通道18、19,即,三个堆积的热风通道18和两个堆积的冷风通道19的空气引导装置15。多个第一空气通道18和多个第二空气通道19作为分别相连续的路径,分别具有入口18a、19a及出口18b、19b。并且,上述多个空气通道18、19在流动技术上并不相连接,最终,通过上述多个空气通道18、19引导的多个空气质量流量在空气引导装置15的内部无法相混合。空气引导装置15具有在由水平方向x和深度方向z形成的多个平面中整列的上部面20和下部面21,并且具有在由铅垂方向y和深度方向z形成的多个平面中整列的前部面22和后部面23。此时,上述上部面20相对于上述下部面21隔开,上述前部面22相对于上述后部面23隔开,最终,空气引导装置15与外壳2相结合来包围容积。如上所述的空气引导装置15的多个面的名称与空气引导装置15配置于大致由多个方向x、z形成的平面时的空气调节系统1的内部中的上述空气引导装置15的配置相关。在这种情况下,上部面20向铅垂方向y朝向上部,相反,下部面21向铅垂方向y朝向下部。前部面22向从冷风路径6流入的空气质量流量的方向中向水平方向x整列,相反,后部面23向水平方向x与上述前部面22相向。
在多个热风通道18和内部热风通道18之间分别配置有冷风通道19。此时,上述多个空气通道18、19大致向水平方向x延伸,并被中间壁相分离。上述多个中间壁整列于由铅垂方向y和水平方向x形成的多个平面内。
在多个热风通道18区域中,空气引导装置15的前部面22和后部面23被封闭。上述多个热风通道18从空气引导装置15的上部面20向下部面21延伸,在这种情况下,各个热风通道18具有入口18a及出口18b。此时,上述多个入口18a形成于空气引导装置15的上部面20,上述多个出口18b形成于空气引导装置15的下部面21。多个入口18a和出口18b以相互偏离的方式向水平方向x配置,最终,空气通过入口18a大致沿着铅垂方向y向热风通道18内流入,并在贯流向水平方向x整列的热风通道之后,向铅垂方向y通过出口18b从上述热风通道18流出。多个热风通道18的入口18a具有空气引导单元17a,上述空气引导单元17a在上述入口18a区域中的上部面20突出,并具有流入口18a的开口宽度。多个空气引导单元17a促进空气向热风通道18内流入,并为了将压力损失最小化而向热风流动方向凸出而成。
在多个冷风通道19区域中,空气引导装置15的上部面20和下部面21被封闭。多个冷风通道19在空气引导装置15的前部面22向后部面23延伸,在这种情况下,各个冷风通道19具有入口19a及出口19b。此时,上述多个入口19a形成于空气引导装置15的前部面22,上述多个出口19b形成于空气引导装置15的后部面23。多个入口19a和出口19b分别朝向水平方向x,最终,空气通过入口19a大致沿着水平方向x向冷风通道19内流入,并在贯流向水平方向x整列的冷风通道19之后,向水平方向x通过出口19b从冷风通道19流出。多个冷风通道19的出口19b形成于上部面20和后部面23的切换部,因而从上述多个冷风通道19流出的空气质量流量也同样具有向铅垂方向y整列的流动部件。
多个冷风通道19的多个入口19a具有空气引导单元17b,在上述入口19a区域中,即,在前部面22和上部面20之间的切换部中,上述空气引导单元17b从上部面20突出,并遍及空气引导装置15的整个深度延伸。多个空气引导单元17b促进空气向冷风通道19内流入,并为了将压力损失最小化,在多个入口19a的开口区域中向冷风流动方向凸出而成。在与前部面22相连接的多个热风通道18区域中,多个空气引导部件17b为了沿着上述前部面22向空气流出口3c内引导空气质量流量而凹陷而成。
图4示出具有三个堆积的空气通道18、19,即,具有两个堆积的热风通道18、一个堆积的冷风通道19及支撑于不动的流入通道20的空气引导装置15’。上述空气引导装置15’在形成多个空气通道18、19的数量方面与图3的空气引导装置15具有区别。在并非如此的情况下,多个空气引导装置15、15’以非常类似的方式形成,因而在上述时点中,可参照图3的空气引导装置15的形成例。上述冷风通道19配置于上述两个热风通道18之间。
上述空气引导装置15’同样可以与以不动的停止式或固定式配置的分层通道相结合。在这种情况下,上述分层通道为冷风质量流量的流入通道24。通过用于引导空气的上述空气引导装置15’和流入通道的结合,例如,可增加冷风通道19的最大空气处理量,可防止在混合腔室8内的上述空气引导装置15’区域中通过冷风路径6及热风路径7引导的部分空气质量流量的意外混合。空气引导装置15’向方向16滑动,使得流入通道24的至少一部分向上述空气引导装置15’,尤其向冷风通道19内插入或堆积,或者从上述空气引导装置15’分离。此时,空气引导装置15’与冷风通道19一同通过流入通道24滑动或从上述流入通道24远离。流入通道24及冷风通道19的流动横截面在结构上类似,并具有相同的形状,在这种情况下,上述流入通道24的流动横截面及其外部尺寸略小于冷风通道19的流动横截面积与其外部尺寸。同样,流入通道24可与图3的空气引导装置15相结合。并且,还可形成有图3所示的类型的追加的分层通道。

Claims (11)

1.一种空气引导装置,其为具有多个空气流出口(3b、3c)的汽车空气调节系统(1)用空气引导装置(15、15’),上述空气引导装置(15、15’)以包围容积的方式形成,在上述容积的内部形成有从入口(18a、19a)向出口(18b、19b)连续的一个以上的空气通道(18、19),上述空气引导装置的特征在于,
上述空气引导装置(15、15’)在两个端部位置之间以能够向单方向(16)连续滑动的方式配置,此时,上述空气引导装置(15、15’)在上述端部位置分别封闭流出口(3b、3c)。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容积的内部形成有两个以上的连续的空气通道(18、19),上述空气通道(18、19)相互分离配置,并分别具有入口(18a、19a)及出口(18b、19b)。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空气通道(18)从上述空气引导装置(15、15’)的上部面(20)向下部面(21)延伸,上述下部面(21)相对于上述上部面(20)向铅垂方向(y)隔开配置,上述入口(18a)形成于上述上部面(20),上述出口(18b)形成于上述下部面(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空气通道(18)的入口(18a)及出口(18b)向相对于铅垂方向(y)配置成直角的水平方向(x)以相互偏移的方式配置,使得上述入口(18a)及出口(18b)向铅垂方向(y)整列,上述第一空气通道(18)向水平方向(x)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空气通道(19)从上述空气引导装置(15、15’)的前部面(22)向相对于上述前部面(22)向水平方向(x)隔开配置的后部面(23)延伸,上述入口(19a)形成于上述前部面(22),上述出口(19b)形成于上述后部面(23)。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空气引导装置(15、15’)以能够与相对于滑动方向(16)相对固定的流入通道(24)相结合的方式形成,借助空气引导装置(15、15’)的滑动,上述空气引导装置(15、15’)至少收容上述流入通道(24)的一部分,上述流入通道(24)的一个以上的区域能够向上述空气引导装置(15、15’)的内部插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空气通道(18)的入口(18a)借助空气引导单元(17a)来形成,在上述入口(18a)区域中,上述空气引导单元从上述上部面(20)突出,并具有上述入口(18a)的开口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空气通道(19)的入口(19a)借助空气引导单元(17b)来形成,在上述入口(19a)区域中,上述空气引导单元以从上述前部面(22)和上部面(20)突出的方式形成于上述前部面(22)和上部面(20)的切换部,并遍及上述空气引导装置(15、15’)的整个深度延伸。
9.一种空气调节系统,具有用于对空气质量流量进行移送、冷却及加热的单元,上述空气调节系统的外壳(2)包括:
两个以上的流动路径(6、7),以通向混合腔室(8)的方式形成,经过第一流动路径(6)的空气质量流量具有第一温度,经过第二流动路径(7)的空气质量流量具有第二温度;以及
多个空气流出口(3b、3c),
上述空气质量流量能够通过上述流动路径(6、7)和混合腔室(8)向上述空气流出口(3b、3c)引导,
上述空气调节系统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混合腔室(8)的内部配置有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引导装置(15、15’)。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空气引导装置(15、15’)能够在两个端部位置之间向单方向(16)连续滑动,此时,上述空气引导装置(15、15’)在上述端部位置分别封闭空气流出口(3b、3c)。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形成有相对于上述空气引导装置(15、15’)的滑动方向(16)相对固定配置的流入通道(24),借助空气引导装置(15、15’)的滑动,上述空气引导装置(15、15’)至少收容上述流入通道(24)的一部分,上述流入通道(24)的一个以上的区域能够向上述空气引导装置(15、15’)的内部插入。
CN201510598710.3A 2014-09-18 2015-09-18 汽车空气调节系统用空气引导装置 Active CN1054379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4113471.0A DE102014113471B4 (de) 2014-09-18 2014-09-18 Vorrichtung zum Leiten von Luft für ein Klimatisierungssystem eines Kraftfahrzeugs
DE102014113471.0 2014-09-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37908A true CN105437908A (zh) 2016-03-30
CN105437908B CN105437908B (zh) 2019-04-19

Family

ID=554443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98710.3A Active CN105437908B (zh) 2014-09-18 2015-09-18 汽车空气调节系统用空气引导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144267B2 (zh)
KR (1) KR101663884B1 (zh)
CN (1) CN105437908B (zh)
DE (1) DE102014113471B4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13674A (zh) * 2016-09-12 2018-03-20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分离控制内部/外部空气的流动的车辆空调系统
CN110685932A (zh) * 2018-07-06 2020-01-14 翰昂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尤其用于电动车的具有轴流式风机的冷却模块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7116191B4 (de) * 2016-07-27 2023-12-21 Hanon Systems Klimaanlage zur Mehrzonenklimatisierung eines Fahrzeuginnenraums
DE102019219539A1 (de) * 2019-12-13 2021-06-17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Belüftungsvorrichtung
DE102019219536A1 (de) * 2019-12-13 2021-06-17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Belüftungsvorrichtung
DE102022003960A1 (de) 2022-10-25 2024-04-25 Mercedes-Benz Group AG Belüftungseinrichtung für einen Innenraum eines Kraftwagens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782A (zh) * 1995-11-10 1997-08-27 株式会社电装 气路切换器与采用此器的空调机
JP2003002034A (ja) * 2001-06-27 2003-01-08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車両用空調装置
US6609389B2 (en) * 2000-12-28 2003-08-26 Calsonic Kansei Corporation Automotive air conditioner
US20040069484A1 (en) * 2002-10-11 2004-04-15 Takahiro Tokunaga Vehicle air conditioner with rotary switching door
US20040094294A1 (en) * 2002-11-19 2004-05-20 Jing Zheng Dual evaporator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use
EP1445133A2 (en) * 2003-02-10 2004-08-11 Zexel Valeo Climate Control Corporation Airconditioning system for automobiles
JP2009035070A (ja) * 2007-07-31 2009-02-19 Denso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US8544533B2 (en) * 2005-11-10 2013-10-01 Halla Climate Control Corporation Vehicular air conditioner having two-layered air flow
KR20130124685A (ko) * 2012-05-07 2013-11-15 한라비스테온공조 주식회사 차량용 공조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826182C1 (en) 1988-08-02 1989-10-26 Adam Opel Ag, 6090 Ruesselsheim, De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device for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of motor vehicles
JPH09290618A (ja) 1996-04-25 1997-11-11 Zexel Corp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の内外気切換装置
DE10211190A1 (de) 2002-03-14 2003-09-25 Behr Gmbh & Co Luftmischeinrichtung
DE102004056814C5 (de) 2004-01-28 2020-09-17 Hanon Systems Klimaanlage
JP4425842B2 (ja) * 2005-09-20 2010-03-03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車両用空調装置
WO2011017129A1 (en) 2009-07-27 2011-02-10 State Of Oregon On Behalf Of The University Of Oregon Substituted 1,2-azaborine heterocycles
KR101566309B1 (ko) * 2012-12-26 2015-11-05 한온시스템 주식회사 차량용 공조장치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782A (zh) * 1995-11-10 1997-08-27 株式会社电装 气路切换器与采用此器的空调机
US6609389B2 (en) * 2000-12-28 2003-08-26 Calsonic Kansei Corporation Automotive air conditioner
JP2003002034A (ja) * 2001-06-27 2003-01-08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車両用空調装置
US20040069484A1 (en) * 2002-10-11 2004-04-15 Takahiro Tokunaga Vehicle air conditioner with rotary switching door
US20040094294A1 (en) * 2002-11-19 2004-05-20 Jing Zheng Dual evaporator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use
EP1445133A2 (en) * 2003-02-10 2004-08-11 Zexel Valeo Climate Control Corporation Airconditioning system for automobiles
US8544533B2 (en) * 2005-11-10 2013-10-01 Halla Climate Control Corporation Vehicular air conditioner having two-layered air flow
JP2009035070A (ja) * 2007-07-31 2009-02-19 Denso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KR20130124685A (ko) * 2012-05-07 2013-11-15 한라비스테온공조 주식회사 차량용 공조장치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13674A (zh) * 2016-09-12 2018-03-20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分离控制内部/外部空气的流动的车辆空调系统
CN107813674B (zh) * 2016-09-12 2021-08-17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分离控制内部/外部空气的流动的车辆空调系统
CN110685932A (zh) * 2018-07-06 2020-01-14 翰昂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尤其用于电动车的具有轴流式风机的冷却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663884B1 (ko) 2016-10-07
KR20160033578A (ko) 2016-03-28
CN105437908B (zh) 2019-04-19
US10144267B2 (en) 2018-12-04
DE102014113471A1 (de) 2016-03-24
DE102014113471B4 (de) 2021-09-02
US20160082807A1 (en) 2016-03-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37908A (zh) 汽车空气调节系统用空气引导装置
CN104972865A (zh) 汽车用空气调节系统
KR101952118B1 (ko) 자동차 객실 공기 조화용 공조 시스템
KR101694593B1 (ko) 자동차용 가열-/공기 조화 시스템
CN107662474B (zh) 用于对车辆内部空间进行多区空气调节的方法和空调设备
KR101597905B1 (ko) 자동차용 에어 컨디셔닝 시스템의 공기 디플렉터 장치
EP2864140B1 (en) Vehicle heating, ventilating and/or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KR102056123B1 (ko) 자동차 공조 시스템용 공기 분배 어셈블리
CN101618670B (zh) 空气混合装置和配备它的采暖、通风和/或空气调节设备
US20160221412A1 (en)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for a motor vehicle with dual stream incorporating a heat distributor
CN107848365B (zh) 空调装置以及用于运行该空调装置的方法
CN106240289B (zh) 用于机动车的空调系统的空气分配的装置
US9423147B2 (en) Mixer for mixing air flows
EP2127923B1 (en) Air conditioner for vehicle
US11040592B2 (en) Climate control device for a motor vehicle
CN213007497U (zh) 车辆空调的hvac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
JP6215456B2 (ja) 二元流れ構造及び冷気の分配器を有する自動車のための空気調和装置
KR20190038307A (ko) 자동차용 공조 시스템
CN107020911B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加热和空调设施
KR20110090479A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
KR102218419B1 (ko) 자동차용 공조 시스템
KR20190038306A (ko) 자동차용 공조 시스템
KR102087821B1 (ko) 차량용 공조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Daejeon

Applicant after: Hanang System Co., Ltd.

Address before: Daejeon

Applicant before: Halla Climate Control Corp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Daejeon

Patentee after: Hanang Beijing Great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mpany Limited

Address before: Daejeon

Patentee before: Hanang System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